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歌鉴赏1

诗歌鉴赏1

诗歌鉴赏1
诗歌鉴赏1

(一)重送裴郎中贬吉(4分)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0.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1)首句写景有何作用?(2分)

(2)请赏析“同作逐臣君更远”中“更”的精妙之处。(2分)

(二)秋江写望①(4分)

[宋]林逋②

苍茫沙咀③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

【注释】①写望:描写眼前的景物。②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终身不仕不娶,长期隐居西湖的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③沙咀:沙滩突出的一角。

10.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⑴“片水无痕浸碧天”一句中“浸”在使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2分)

⑵诗歌三、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分)

(三)溪居即事 (4分)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①。

【注释】①却关:拉开门闩,开门。

10.(1)诗中的“吹”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答:

(2)从“急向柴门去却关”的诗句中,可以看出小童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答:

(四)(4分)

塞外杂咏①[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早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被革职后,西行伊犁途中。②笏:封建时代大臣上朝拿的手板,用象牙、玉石或竹片制成,可以在上面记事。

10.阅读上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1)具体分析“天山万笏耸琼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天山什么特点?(2分) 答:

(2)体会“我与山灵相对笑”中“笑”的含义,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五) (4分)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宦情羁思①共凄凄,春半②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①宦情:做官的情怀;羁思:滞留异乡的思绪。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写。②春半:春天的中间,即二月。

10. (1)诗中的“尽”和“乱”两字描绘了“春半”时节怎样的景象?(2分)

(2)面对二月春景,诗人为何生发了“如秋”之感?(2分)

(六)寒食①寄京师诸弟(4分)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②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③寒食草青青。

【注释】①寒食:旧俗清明前一日或二日为“寒食”。寒食不举火,故称“禁火”。②流莺:飞行不定的黄莺。③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10.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结合全诗分析首句中“冷”字的妙处。(2分)

答:

(2)这首诗的后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请作简要赏析。(2分)

答:

诗歌欣赏

(一)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纳凉

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①。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选自《宋诗鉴赏辞典》)【注释】①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前两句,“”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字写出了诗人的心境。

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三)秋霁

崔道融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1.这首诗题为“秋霁”,诗中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霁”字的?

2.赏析最后一句“时有惊鱼掷浪声”的妙处。

(四)闻洮西捷报①

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

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

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

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⑤此处指边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帝王的容颜。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樵夫词

[清] 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六)送张四

王昌龄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1.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

2.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七)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唐]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本诗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诗歌末句,诗人借想象之景,表现凄凉、感伤的心境。结合所选诗文,分析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

(八)九日寄子约①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落木多。

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释】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指代故乡;③羁宦:离家在外做官。

1.从这首诗、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中的“九日”是指节。(2分)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九)锦江思

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2分)

2.请简要赏析本诗末句中的“醉”字。(2分)

(十)

中秋对月

[唐]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家人。

【注释】①曹松,晚唐诗人,七十岁才中进士,被称为“白头进士”。

1.这首诗的题目是《中秋对月》,诗中“”是“中秋”,“”是“月”。(填入诗句中的词语)(2分)

2.后两句写中秋夜月光朗照,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2分)

(十一)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望夫石①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注释】①望夫石:亦作望夫山。

1.“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一句意思相近。(1分)

2.刘禹锡诗中“望”字出现了三次,请赏析其妙处。(3分)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不绝。

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

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果。 D.“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

(十二)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2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儿“侧坐莓苔”有何作用。(2分)

22.诗中“遥招手”者是谁?为何“遥招手”?(2分)

(十三)(4分)

春水生①杜甫

其一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鸬鹚鸂鶒莫漫喜:吾与汝曹②眼俱明!

其二

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③。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注释】①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二月,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作《春水生》二首。②汝曹:你们,指水鸟。③禁当:阻挡、拦挡。

1.诗题为“春水生”,这两首诗写出了春水什么特点?(2分)

2.这两首诗都写春水,却体现了诗人完全不同的心情,请结合诗句分别加以分析。(2分)

(十四)崆峒①

[清] 谭嗣同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松拏②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

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注释】①此诗写于1889年,当时的清政府腐败不堪,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崆峒,山名,在甘肃平凉西。②拏(ná):执持。

1.此诗想象奇特,从形、神两个方面描绘出崆峒山、的特点。(各填一个词语)(2分)

2.尾联意蕴深刻,谈谈你的理解。(3分)

(十五)送友人

薛涛

水国①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②杳如关塞长。

【注释】①水国:水乡。②离梦:离人的梦。

1.诗歌首句中“夜有霜”与下句中“”一词相照应,表现了送别时节的凄冷。(2分)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离梦杳如关塞长”一句中“杳”的理解。(3分)

(十六)雨晴

[唐]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2分)

2.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2分)

(十七)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之情。(2分)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十八)岁暮道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2.“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中诗人因什么而“愧”?

(十九)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释】这首诗是作者贬为龙标尉时所作。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醉别”叙事,“江楼”点出地点,“桔柚香”写景并点明时令,描绘了送别的环境,含蓄地写出了与友人分别的心情。

B.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这些意象是暖色调的,烘托出朋友相送,内心那无尽的温暖和惬意。

C.第三、四句想象友人和自己分别后的情景。一个“遥”字,既写出与友人相隔的距离之远,又暗示分别后相见之难,依依惜别之情传达得委婉动人。

D.古歌谣有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句“愁听清猿梦里长”以凄清的环境烘托愁苦心情,这两句在表达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该诗前两句写实,后两句从“忆”和“梦里”这些词可以看出是诗人的想象,这样虚实相间,寓情于景,巧妙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说说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二十)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①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①辛夷,木兰树的花。

1.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二十一)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诗中所写的季节应为。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十二)山房春事(其二)

[唐]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释】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二十三)点绛唇

陆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处处闻渔唱”中的“闻”字在词中的意思是

2.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

3.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二十四)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现的画面。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二十五)兰

[明] 徐渭

兰亭①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

近日野香成秉束②,一篮不值五文钱。

【注释】①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兰花。②秉,量词。束,把。

1.①诗中的“兰”比喻,“野香”比喻;②兰

花“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作者。

(二十六)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颈联描绘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天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五首经典现代诗及赏析

01.《相信未来》 作者介绍:食指,本名郭路生(1948—),山东鱼台人。朦胧诗代表人物,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高中毕业。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相信未来》是食指作于1968年的一首朦胧诗。该诗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食指因此也拥有了“知青诗魂”的称号。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诗文赏析: 这首诗构思巧妙。前三节写“我”是怎样“相信未来”的,后三节写为什么要“相信未来”,最后一节呼唤人们带着对未来的信念去努力,去热爱,去生活。用语质朴,而思想深刻;性格鲜明,又令人折服。 全诗基本上遵从了四行一节,在轻重音不断变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传统方式;以语言的时间艺术,与中国画式的空间艺术相结合,实现了诗人所反复讲述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艺术。 通读该诗,虽然感受更多的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不是快乐而是痛苦。 但从诗人那压抑和痛苦的吟哦中,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那撼人心魄的信念——无时不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以及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挣扎。

诗歌鉴赏之形象

诗歌鉴赏之形象

————————————————————————————————作者: ————————————————————————————————日期:

诗歌鉴赏之形象 ——事物形象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事物形象的基础知识。 2.了解鉴赏景物形象的常见题型并掌握其答题方法。 二、考纲解读、知识链接 1、考点分析 物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2、事物形象分类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3、认知理解形象 例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 ★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表达了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

例二: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动,委婉含蓄。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三、质疑探究成果展示 活动一:真题导航,明确考点(完成下列高考题,明确考点) 例1:(2013年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答: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例2、(2011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江[明]张弼

英国诗歌赏析1(本科)

Sonnet 18 William Shakespeare S 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 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 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 N 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Selected Metaphysical poems by John Donne I. THE FLEA Mark but this flea, and mark in this, How little that which thou deniest me is ; It suck'd me first, and now sucks thee, And in this flea our two bloods mingled be. Thou know'st that this cannot be said A sin, nor shame, nor loss of maidenhead; Yet this enjoys before it woo, And pamper'd swells with one blood made of two ; And this, alas ! is more than we would do. O stay, three lives in one flea spare, Where we almost, yea, more than married are. This flea is you and I, and this Our marriage bed, and marriage temple is. Though parents grudge, and you, we're met, And cloister'd in these living walls of jet. Though use make you apt to kill me, Let not to that self-murder added be, And sacrilege, three sins in killing three.

(完整word版)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考纲要求: 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复习要点 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形象的类型; 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中形象的方法。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 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或者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 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 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 公形象; 《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 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 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 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1)

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 一、表达技巧分析类 表达技巧分析=说出表达技巧类型+结合内容分析说明+表达作用 答题时要注意以下要点: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如是点明了诗歌采用了哪一种或哪几种手法(如“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这样的问法),此一要点则可省略。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说明,作者怎么运用这种手法来写作。 3、此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根据题目具体要求,有时可以省略)。 二、情感主旨提炼类 第一种:情感主旨提炼=抒发了什么情感+内容分析(先提炼情感,后结合事实分析)第二种:情感主旨提炼=描写什么+ 表达/寄寓/揭露什么(先分析事实,后提炼情感)除此之外,考生需要熟记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主旨: ①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 ② 反对战争,追求和平; ③ 政治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 ④ 表达高洁情操,追求建功立业; ⑤ 表达亲情、友情、爱情、思乡之情; ⑥ 抒发个人忧愁、寂寞、苦闷、伤感、恬淡、闲适之情。 三、诗歌意境鉴赏类 诗歌意境鉴赏=描绘了什么样的客观形象图景+图景的特点+作者在其中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解答此类题,应包括三个要点: 1.结合诗中的意象,展开适当的想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对这个图景画面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常见的写法有:自然清新、恬静美好、清旷冲淡、雄浑壮阔、雄奇伟丽、寂寞冷清、苍凉萧瑟等等。 3.对上面的总结再进行外延的拓展,从中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特定形象解读类 特定形象解读=指出形象+说明形象的具体特征+揭示形象内涵(注:“点明了鉴赏对象”的题目,省略第一项。) 解答这一类型的题目,应包括三个要点: 1.阅读诗歌,根据题目所指定的范围,找出相关的诗歌形象。 2.结合诗歌内容,对这一形象的特点或具体细节做进一步的描写或说明,使之详细化。 3.揭示形象的内涵,即读懂作者借这一形象所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志向、阐明的道理等,或是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社会内涵、时代内涵等。 五、语言文字类 语言文字类(即“炼字题”,在此平台可查询我们之前的课件哦) 语言文字推敲=字(词)含义+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拟物)+字(词)的表达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1、指明哪个字用得好;比较鉴赏型则指出哪个字用得更好。(“指定鉴赏字词类”可省略该步骤) 2、采用了比喻、拟人、拟物等手法的字(词),须指出采用的是哪一种表现手法,然后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并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加以描述。

现代诗歌阅读与欣赏

现代诗歌阅读与欣赏 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诗歌的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二)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 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只 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三)诗歌的情感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第一题、赏析在山的那边(王家新),完成题目: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字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诗歌鉴赏 1

诗歌鉴赏 专题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考点: 诗歌形象: 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高考考查这三类形象的试题都出现过。 典题1(13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zēng]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一二句刻画的自我形象是容貌病态怪异(形),三四是性格坚忍不拔(神)。 白描对比比喻 细节描写 鉴赏人物形象 ㈠人物形象分为两种:一为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二为诗人以外的形象。 ㈡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1、形象特点(常见诗歌人物形象见《南方新课堂》P127)

2、怎么塑造形象(翻译和手法) 3、塑造形象的目的(表达了什么情感态度) ㈢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可注意几点: 1、 2、抓人物形象的语言、神态、 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动 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 写等)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 而涕下! 注释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在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⑴看注释:能了解诗人的形象 特点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⑵看诗人的语言行为神态 悲情 由此可得以下答案:诗人的形象特点是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向前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向后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天地的高远广袤,我独自感伤, 情。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不重用贤才的不满以及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哀。 3、解读全诗,了解其写作意图

2020届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

诗歌鉴赏之形象 1.人物形象诗中的“我”,一般指的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人物形象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指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诗歌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包括意象和意境。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志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中的“事物”。 人物形象 【例题剖析】 1、阅读《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⑵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 ⑶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的孤傲豪迈相比。 误例分析:这是对李白的客观而公正、简洁而诗意的评价,但不合本题的要求,只能判为0分。 评分标准: 开头或结尾简明扼要地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然后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人物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参考答案: ⑴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形象。众鸟皆向高空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了他的孤僻。那孤云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体现出他的高傲。 人物形象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古诗词鉴赏1

古诗词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答: (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答: 答案 (1)照应诗题;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 (2)①承前启后。(承上句长夜不眠,故而引起望月,为思夫做铺垫。) ②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中年女子")。 ③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闻邻船吹笛 杨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分:料,料想。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2)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表现了诗人闻笛的多种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 答: (3)这首诗开头两句"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与《琵琶行》中的诗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有景物描写,两处写景,作用有何不同? 答: 答案 (1)A(诗歌结尾两句不是写景,而是诗人的心理感受) (2)诗人感受到吹笛人羁旅行役之苦( 或吹笛人作客他乡之久、飘泊别家之远、形色憔悴之状),吹笛人的思乡之情,引发了诗人浓郁的乡思(或引发了诗人共鸣)。(意思对即可) (3)杨诗中 "江空月寒露华白",描写了秋江月夜空寂、凄清的图景,为闻笛提供了背景,奠定了全诗悲凉、 凄楚的感情基调。白诗中"唯见江心秋月白",用秋江月夜的寂静,烘托出琵琶声令人沉醉的动人效果。

现代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鉴赏《断章》“新月派”诗人卞之琳的代表作品。 原文: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赏析: 全诗分为两节,恰似并置在一起的两组镜头。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和“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组镜头摄取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第一个镜头中“你”是看风景的主体,到第二镜头里,桥上的“你”就是楼上人眼中的风景,成为看的客体了,主客体位置不着痕迹的转换,暗示了宇宙中事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相对性。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和”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两个镜头又构成了另一组并列蒙太奇,是对前一组镜头显示的哲学上的相对性的强化。诗人解释说:“这是抒情诗,当然说是情诗也可以,但绝不是自己对什么人表示思慕之情,而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 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意味进一步体会,也就超出一对男女相互关系的意义。” 李健吾认为,这首诗着重在”装饰”两个字,认为是“诗人对于人生的解释”,“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究尽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正是这首诗美丽的地方。 在艺术上,这首诗所表现的主要是抽象而又复杂的观念与意绪,但是诗人并未进行直接的陈述与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表现,诗作有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意境深邃悠远,又有着西方诗歌的暗示性,含蓄深沉,颇具情调。 《卵石》卵石 是一种完美的造物 等于它自身 留神于它的限制 确切地充满了 卵石般的意义 他的香气不会令人想起任何事物 不会吓跑任何事物不会激起欲望 它的气味和寒冷 公正而充满尊严 我握着它时 感到深深的悔恨 它高贵的身体 被一种虚假的温度渗透 ——卵石不会被驯服 最后它们都会看着我们 以平静、清澈的眼睛 赏析 读波兰诗人齐别根纽·赫伯特的诗歌《卵石》,可以明白自我的完整意义。

诗歌鉴赏步骤及方法介绍

诗歌鉴赏步骤及方法介绍 (一)读懂内容 一、看题目作者——题目定诗由,作者定诗风 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 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 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 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 2、看作者——向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 二、看意象炼字——意象表达出的情感,炼字体现出的好处 1、看意象——想表达的情感,想塑造的形象 ①意象的效果——想表达的情感,想塑造的形象 ②判断意象的象征义——套用法,联想法,谐音法 2、看炼字 关键词 ①动词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②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 其物,如历其境 ③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 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 ④虚词获得疏通文气,开合互映,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⑤特殊词(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摹拟声音形态,使诗 文生活形象 ⑥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三、看语句表达——颠倒语序、省略句子成分——更准确读懂内容 1、颠倒语序——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的侧重点 2、省略成分——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四、看诗后注解——想象诗歌背景,联系当时现实 (二)划定类型 一、诗人是借助什么来表达感情的,运用了什么基本的表现手法? 诗歌类型表现手法 不借助外物诗直抒胸臆 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叙事抒怀诗叙议结合 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 1、不借助外物——直抒胸臆——情在直接书法的语句中 直抒胸臆: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2、借物——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情在物之特点与人相通处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态。 3、借景——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人相通处 对景的鉴赏应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诗歌鉴赏2

、阅读张继的《枫桥夜泊》,回答问题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一诗句的意境与“月落乌啼”相似,这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 。 2、第一句的“霜满天”应如何理解? 3、“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对”怎么解释?“愁眠”指的是什么人? 4、诗人在《枫桥夜泊》中得到的最鲜明、最深刻、最具有诗意美的印象就 5、这幅画,情景交融,在写景中融进了 _______________ 。枫、火本为无情之 物,着一 : _____________ ”字皆成有情之景,意境优美。 【试题解析】I、明月别枝惊鹊2、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气中弥漫着满天霜华。3、“对”当作“伴”理解。“愁眠”者,是怀着羁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气中弥漫着满天霜华。3、“对”当作“伴”理解。 “愁眠”者,是怀着羁愁躺在船上的旅人。4、寒山寺夜半钟声;5、诗人的思乡之情;愁。 二、阅读刘禹锡《石头城》,完成各题。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石头城位于南京市西,孙权修筑,贮藏军器财宝,置兵戍守。六朝均建都于南京,石头城常用来象征这一历史时期统治者权势的盛衰。 1、有人说第一句的“在”字,容量极大,用得极好,请加以分析。答: 3、这首诗通过描写石头城这一古迹,感叹 ________________ ,寄托了诗人对现实

的讽喻之情。 【试题解析】1、“在”说明只有周围的城墙仍在,旧时的繁华景象已化为乌有。2、言外之意是石头城已变成一座空城,只有月光仍照着它,以自然景物的不变来衬托人事的无常。3、历史兴亡、时代变迁、故国萧条、人生凄凉。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解答1一3题 摸鱼儿(并序)辛弃疾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 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② 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词的上阙,作者在借景抒情的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 2、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武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的 “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 【试题解析】I、比喻、拟人;2、主和派(奸臣贼子)绝没有好下场。3、愁指的是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闲愁最苦”指的是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 四、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小重山(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自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蛩:蟋蟀 l、词中的心事”指: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之形象

诗歌鉴赏之形象 ——事物形象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事物形象的基础知识。 2.了解鉴赏景物形象的常见题型并掌握其答题方法。 二、考纲解读、知识链接 1、考点分析 物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2、事物形象分类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3、认知理解形象 例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 ★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表达了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

例二: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动,委婉含蓄。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三、质疑探究成果展示 活动一:真题导航,明确考点(完成下列高考题,明确考点) 例1:(2013年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答: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例2、(2011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江[明]张弼

[大全]诗歌鉴赏大全75473

[大全]诗歌鉴赏大全75473 诗歌鉴赏大全75473 诗歌鉴赏大全.txt老公如果你只能在活一天,我愿用我的生命来延续你的生命,你要快乐的生活在提出分手的时候请不要说还爱我。诗歌鉴赏与送别诗精讲 一. 1. 写什么: 也就是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 怎样写: (1)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2)赏析表达技巧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分析其他写作技巧等。 修辞方法:主要涉及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反复等,还要注意象征等手法。 表达方式: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 3. 抒情方式 :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赋) (3)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 (4)触景生情,情随景生(兴)

(5)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正衬) 乐景衬哀情,哀景写乐情(反衬) 例如:(6)“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7)“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 为何写: 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5. 诗歌题材类型: 送别诗,怀古诗,咏物诗,羁旅诗,山水诗,边塞诗,登临诗,游仙诗,闺怨诗等 (1)怀古诗:借古讽今,抒发怀古之幽情 (2)山水田园诗:抒发脱俗,清高的生活理想,向往一个高远的理想,往往有对俗世的批判,表示自己清廉节操,不与世俗合流。 (3)边塞诗:写边塞绮丽风光,赞卫国勇战,有的揭露战争灾难,反战精神。 (4)闺怨类:抒发女子闺中怨情,弃妇的哀怨,思念远方无音信的丈夫。有的含比兴,写怀才不遇。 (5)送别类: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离开朋友的寂寞,以示友谊之深。 (6)咏物类:用一个事物的特征来象征某种精神,或某种哲理。 (7)登临类:登高远眺,抒发日月飞逝,世道艰难,家国忧患,人生苦辛的感慨。 (8)羁旅类:写旅途奔波的艰辛,大多抒发遥想亲人和家园的温馨,旅途中的孤寂。 (一)送别诗

诗歌鉴赏1

诗歌鉴赏1 古代诗歌中的形象(new) 1.关于诗歌形象需掌握以下内容 2.概念含义 3.鉴赏要求 4.常见人物形象 5.常见景物形象-草木类 6.常见景物形象-动物类 7.常见景物形象-器物类 8.常见景物形象-气象地理类 1.关于诗歌形象需掌握以下内容 2.概念含义 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2.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主要有季节、时令、地域等景物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场面描写,以及色彩描写等。 3.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梅、竹等。 3.鉴赏要求 1.人物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景物形象 (1)“诗中赏画”——看画面的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3.事物形象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4.常见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名利、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感。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悠悠,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词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反映了他体察人民痛苦,反对征伐的思想感情。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5.常见景物形象-草木类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集体合而为一。 1.草木类 (1)梅花 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优美的现代诗歌鉴赏

优美的现代诗歌鉴赏 《月光下的河流》 近现代:杜牧野 此刻是一天最累也最充盈的时候 我薄如蝉翼地浮在爱人的瞳仁里 那身衣服和衣架站在月光下 或者我们如水的沉默在上天眼底微漾 让灵魂踽踽于相互的内心 让日常琐事化成一只只金蝴蝶 从哑巴久了的话语伤口中次第飞出 在月光下淌成一条无言的河 河里我们手挽手漫步 洗那些疲惫洗那些污垢洗那些疼中之疼 一首歌露出半边憔悴半边沧桑的面容 在疯长着一片槐林的思绪里无声行进 弯弯曲曲地水路涉过胸膛了然无痕 天堂筛下了满地白银我蓦地抬头 枫叶在夜里红了满脸的血 菊花在夜里开了满头的霜 白银之霜啊风吹草动的河流 你淌湿每一个日子里每一段紧塞的空间

和贫困让我们给贫困挤一条缝隙吧 让不眠的琴把月光拥紧 亲吻爱的眉睫吮吸天籁的乳液 静静地溶于母性柔韧而神性的启示中 抚摸我们精气深处那块无钱治疗的创痕 月亮爱人的瞳仁万物以外 你这弯没有被污染的纯净 你这块没有被破坏的悲哀 都让我们义无反顾地边走边等 等又一条河扯断琴弦变成盲人 心碎了的盲人撒一路折翅断腿的音符 让我们一片片捡拾多久 《烛光里的吟唱》 近现代:杜牧野 天黑了,你站起身来;你打开夜的窗户,点亮我的眼睛你此刻就是房子这只鸟笼里关着的一只火鸟 你渗出门缝的光就是你幽怨的叫声 你住在天堂的深处、地狱的深处,幸福的和孤独的深处我在虎豹豺狼也走不进的空山陪伴寂寞的你 你的眼下,是我望着一张白白的纸 我让你听着我的哀歌流眼泪 我让你看着我把自己放在纸上、剥光,然后点燃 我成为灰烬的时候,你的心情是否顿时一片黯然

你在一旁哭声放啊!谁在一旁痛肝肠—— 我不陪你谁陪你啊!我若去了你奈何—— 你是不是就要用自己的火——焚毁自己 你是不是又要让黑暗将我的心——烧焦 所以!子夜尘缘却未了,你在窗前唤我名 是心里默默地呼唤、念叨 此刻谁的灵台忽然闪现一道亮光 谁猛然清醒——无数梨花——从天堂调谢 从思绪上空白蝶儿般、一朵一朵、翩翔…… 子夜呵!无声无息的世间牵挂已冰冷,思念哆哆嗦嗦紧抿双唇我不就是在你眼下、把生命一粒一籽耕种于一张白纸 又忙忙碌碌将生命一锄一镰收割于一张白纸 人生原本如你我:荣了也寂寂、枯了也寂寂…… 《烦忧》 近现代: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诗歌鉴赏专题[答案解析]

诗歌鉴赏专题讲义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它有四言、五言、七言。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③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单调只有一段。词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①古体诗·近体诗近体诗是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绝句(又叫截句)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律诗共八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④乐府·新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新乐府创于初唐。 ⑤题目·词牌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古诗题材面面观 1、山水田园诗 (1)代表人物:陶渊明(东晋)、 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王维、孟浩然(唐代)。 (2)情感:热爱自然;对宁静、淡泊的归隐生活的向往; 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的不满。 (3)常见手法: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

现代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鉴赏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2.请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春水 冰心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A.“墙角的花!”这是一个称呼语,好像有人用一种温和的语调叫着花儿的名字,但绝不是单纯的枯燥空洞的称呼,而是蕴含着一种温情,一种希冀。 B.“墙角”一词在全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点明了花的生长环境,暗示了花“孤芳自赏”的客观原因,为后面对花的温婉劝诫作了铺垫。 C.“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句话形象地展示了反差强烈、对比鲜明的自然和心理两种空间。自然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任意改变,而心理空间能依据感情载体的不同心理感受而变化。 D.作者对于花草怀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既借小花以自伤,又借小花来述理,达到了刘勰所说的“喻巧而理至”的艺术境界。 3.阅读《温泉关口墓碑铭》,回答问题。 温泉关口墓碑铭

(希腊)西摩尼德斯 过路人,请传给斯巴达人 为了听从他们的嘱咐,我们躺在这里 对这一墓碑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表达给人一种口吻感觉,十分平易亲切,本色天成。 B.本诗的原旨是殉难者对活着的人们的富于民族意识的嘱咐,而诗人的表现却反起一笔来写。 C.诗人将生者和死者摆在同一坐标体系中,使诗的精神空间陡然增加起来,丰富起来了。 D.诗人注重语言,开头就将战争拉近,便于用写实的手法描写战争。 4.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没有一座桥比她更平常/人群中也许不能引来目光的瀑布/没有一座桥比她更神奇/通过后,你才能破译/世界与人生的许多秘密/ A.这首诗以“桥”这一意象喻指人民教师,准确形象。 B.这首诗以物喻人,赞美了一种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 C.这首诗托物言志,想象丰富,构思新奇。 D.这首诗语言质朴却意蕴无穷。“平常”与“神奇”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梦 鲁迅 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 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真好颜色。” 颜色许好,暗里不知; 而且不知道,说话的是谁? 暗里不知,身热头痛。 你来你来!明白的梦。 选自《新青年》1918年第4卷第5号 A.这首诗一开头,诗人就说“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这里的“黄昏”是指特定的历史时期,诗中的“梦”正如《呐喊·自序》中“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的“梦”一样,是指一种希望,一种理想。 B.这首诗中“前梦黑如墨”“后梦墨一般黑”指在那“风雨如磐”的黑暗年代各种各样的人所做的诸如“恢复汉宫威仪”、“反清革命”等好梦,这一个又一个的“梦”,没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的彻底否定。 C.结尾两行和全诗主旨游离,诗人身处黑暗之中,就像在没有窗户的“铁屋子”里“身热头痛”,快要闷死了,因而极力呼唤“你来你来!明白的梦”,表明了诗人对光明的热切期待。 D.这首与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同时发表的新诗,突出的特色是以梦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一些想法,全诗既有具体的感性形式,意境含蓄但不朦胧;又有深刻的理性内容,直白却不是说教。 6.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