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蚌埠的变化资料

蚌埠的变化资料

蚌埠的变化资料
蚌埠的变化资料

我的家乡…蚌埠的变化

蚌埠市的名片~淮河文化广场

淮河文化广场文化气息相当浓厚,会展中心、图书科技馆、休闲中心、大剧院四幢建筑物分别坐落于此,会展中心旁边的小山上的人头像,是被放大了的“陶塑文面头像”。“陶塑文面头像”是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物,距今7000年左右,为国家一级文物,淮河流域是我们国家最早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地区,让这个雕塑站在这里,是为了让我们记住要更好地去学习,因为我们这个地区的人在古代的时候就是最聪明的人,他们发明了很多工具,也留下了好多思想上的财富。

蚌埠:淮河岸边的明珠

一个在上个世纪80年代熠熠生辉的淮畔名城,在经历最近20多年的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刷,早已是遍体鳞伤、千疮百孔!但一个崭新的蚌埠:一个以淮河文化广场雕塑群、火凤凰雕塑、腾龙雕塑、以及锥子山气象塔为象征的新蚌埠正在淮河岸边快速崛起!

蚌埠市所辖区域:

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直属安徽省,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1949年1月20日,蚌埠解放。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蚌埠市、怀远县、五河县属皖北行署,今固镇县分属宿县、五河、灵璧、怀远4个县。1983年7月,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由宿县地区改划属蚌埠市至今。

蚌埠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新中国六十岁了,六十年沧桑巨变。在这六十年间,共和国从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如今的社会经济繁荣,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党和政府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就业水平,尤其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实现了从最初的温饱型向小康型的历史跨越,现正向富裕型迈进。同样,蚌埠市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支出也比翼齐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蚌埠市公共交通的变化:

交通行业有关人士认为,无论是城市公共交通,还是日益多样化的个体出行,在近5年间都已产生明显变化。交通设施的发展速度虽然快,但仍赶不上车辆的日新月异,机动车增加的同时给城市道路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随着蚌埠市区划调整和新城区建设,城市空间空前拓展,人口也跃升至80多万,“公共交通优先”的理念在新的发展时期已显得尤为重要,也自然成为珠城交通未来的发展方向。

蚌埠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蚌埠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蚌埠市统计局 201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台阶。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890.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8.86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445.08亿元,增长16.3 %;第三产业增加值286.28亿元,增长11.9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5:49.3:32.2调整为17.8:50.0:32.2,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4.0%,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社会劳动生产率38883元/人,比上年增加3288元。人均GDP27999元(折合4435美元),比上年增加3405元。 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涨幅比上年低3.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与上年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3%。 2012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32.00万人,比上年增加6.1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93.60万人,减少3.50万人;第二产业55.80万人,增加7.20万人;第三产业82.60万人,增加2.40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2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0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0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5.57万公顷,其中,小麦面积23.69万公顷,稻谷面积10.7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6.65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80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61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261.20万吨,比上年增加12.70万吨,增长5.1%,连续九年丰收。油料产量36.80万吨,增长6.4%。棉花产量2.83万吨,下降1.4%。蔬菜产量241.79万吨,增长5.1%。水果产量99.20万吨,增长4.9%。 年末全市生猪存栏91.49万头,比上年增长2.9%;全年生猪出栏19.17万头,增长5.5%。肉类总产量 30.73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6.62万吨,增长8.9%。水产品产量11.00万吨,增长5.8%。 2012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吨 年末,全市常用耕地面积为29.4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1% ,其中水田11.13万公顷,下降0.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9.62万吨,增长1.3%。农用薄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引言 一、编制的背景与必要性 2005年8月,建设部颁发《关于抓紧组织开展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出“为了配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保持城市总体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的衔接,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各地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做好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将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作为当前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工作和任务。……凡在规定期限内未按要求完成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和备案工作的,停止新申请建设项目的选址,项目不符合近期建设规划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选址意见书。” 近期建设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总体规划从宏观调控走向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特点,且在编制期限上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相一致,是经济社会活动在地域和空间上进行落实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支撑,二者通过紧密结合、高度协同,一并组成“十一五”期间指导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统筹财政与空间两大资源,共同构筑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双平台”。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建设部等有关文件的精神,结合蚌埠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批准施行,蚌埠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2006~2010年近期建设规划,将规划、计划、建设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以期作为对城市近期建设进行控制和指导的基本法定依据,并通过对近期建设规划的滚动编制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 二、工作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略) 第一篇回顾、评析与继承(略) 第二篇目标与策略 一●蚌埠市各区政府和省级开发区的“十一五”发展规划 (二) 规划期限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期限保持一致,即2006~2010年 (三) 规划范围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确定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包括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两个层次: 1、城市规划区:包括市区行政辖域(601.50平方公里),以及涂山风景区和沫河口精细化工园的部分用地(78.50平方公里),面积共计68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西至黑虎山,并由规划的东外环路、南外环路和北外环路围合的空间,面积为238.72平方公里。 鉴于本次近期建设规划的侧重点需要,行动计划及用地、设施安排等规划内容主要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环境协调、生态保护等内容相应延伸至城市规划区范围。 二、城市发展问题与发展机遇分析 (一) 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慢进则退是蚌埠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基本发展态势。蚌埠是我省最早通铁路的城市、最早设市的城市,多年与合肥、芜湖并列为安徽三大综合性中心城市。20世纪50~70年代,蚌埠的城市地位和经济实力居与芜湖市不相上下。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发展开始相对滞后,但直到1990年落差还不是很大。1990年蚌埠市国内生产总值居全省第五位,是合肥的73.2%,芜湖的 125.7%;人均GDP居全省第7位,是合肥的94.1%、芜湖的87.5%。此外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分居全省第6、4、2位。

二类医疗器械备案申请资料.docx

申办《二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备案》 申 请 材 料 ××××××××××有限公司 ××年××月××日 联系电话:××××××× 申请材料目录 1、《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备案申请表》 2、《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公司章程 4、企业组织机构和职能 ( 框架 ) 图 5、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从业人员情况表、拟经营产品情况表、企业设施设备情况表及企业相关人员学历资格等证明 6、各项质量管理制度目录 7、经营和仓库场所的证明文件 8、自我保证声明

申报资料一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备案申请表》 ××××××××××有限公司 ××年××月××日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基本情况表(申请人填写) (此处由网上申报后打印) 拟办企业名称××××××××××有限公司隶属关系 拟注册地址××××××××××邮政编码×××××拟仓库地址×××××××××× 拟经营范围第Ⅱ 类:物理治疗设备及康复设备6826 拟法定代表人拟企业负责人拟质量管理人联系人 职工总数 场所状况(平方米)×××职务法定代表人职称其它学历本科×××职务总经理职称其它学历大专×××职务质量负责人职称学历中专×××电话×××传真×××3从事质量管理人员总数1经营面积仓储面积 70120

被委托人签字: 拟法定代表人签字: 联系电话: 年月日 年月日 申报资料二 《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有限公司 ××年××月××日 申报资料三 公司章程 ××××××××××有限公司 ××年××月××日 申报资料四 企业组织机构和智能(框架)图 ××××××××××有限公司 ××年××月××日 各部门职能 ( 责 ) 一、总经理职能 1.经理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依法全面负责公司的日常行政和业务事务及相关活动。 2.对企业的发展提出规划,季度经营计划和财务预决算方案。 3.领导公司各部门工作,努力实现公司制定的各项经营目标。

从交通与经济发展浅谈蚌埠市城市规划

从交通与经济发展浅谈蚌埠市城市规划 【摘要】蚌埠作为皖北地区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在经历“大起大落”之后其发展规划值得思考。本文通过对蚌埠市近几十年来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其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与比较,且通过与旅游城市“扬州”的发展进行对比,深入挖掘城市发展与规划奥妙之处。 【关键词】交通枢纽;经济发展;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规划与发展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令每一块土地都有它的用处,发挥它的价值。合适的规划与发展可以提高城市的品质,发展经济,给以城市人民更好的生活。蚌埠,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总人口376万多,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本文从其交通、土地利用情况、与“扬州”城市发展规划的对比来分析其特色。 一、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的魅力 (一)交通枢纽――铁路带来的经济 在城市规划与发展的过程中,最看重的就是城市的位置,因地制宜,沿海城市发展对外经济,临江城市发展运输,蚌埠作为一个内陆城市,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作为交通枢纽

的重要作用。 蚌埠的铁路发展可以追溯到解放前。清宣统元年1909年12月,津浦铁路蚌埠铁路桥始建,至1911年建成,花费白银100万两。从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蚌埠便从小渔村渐渐转型为安徽省的交通、?事、政治、经济中心。蚌埠成为当时安徽最为发达的城市,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曾多次作为安徽的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 现在,蚌埠其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仍然不可小觑,作为华东铁路运输网的重要节点,京沪铁路、淮南铁路在蚌埠交汇,蚌埠南站为京沪高铁七大中心枢纽站之一,同时京福高速铁路自蚌埠南站引出。铁路对于蚌埠的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 除了兴修铁路,蚌埠的水利交通也很发达,水路运输优势明显。蚌埠市地处淮河中下游,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水路枢纽。作为千里淮河第一大港,蚌埠港为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年吞吐量上千万吨。蚌埠港可四季通航周边等省市,一个城市交通的发展,会带动起其商业的发展,进而带动资本的流动从而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内部交通――多样化出行选择 蚌埠境内有京台高速、宁洛高速、蚌合高速、蚌五高速(在建)、徐明高速。除此之外,蚌埠绕城高速(含高铁连接线)项目建成后,对于拉开蚌埠市城市框架、促进城市组

2008年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 年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蚌埠市统计局 2009 年 3 月
2008 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 各种严峻挑战和困难,团结拼搏,开拓奋进,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 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初步核算, 全年完成生产总值 (GDP) 486.39 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 11.0%。 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 100.10 亿元, 增长 8.0%; 第二产业增加值 192.69 亿元,增长 12.9%,其中工业增加值 164.29 亿 元,增长 14.1%;第三产业增加值 193.60 亿元,增长 10.4%。三次产业 比例为 20.6:39.6:39.8。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 13632 元,增长 10.0%。
2008 年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指
全市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 建筑业 第三产业

绝对数
486.39 100.10 192.69 164.29 28.40 193.60
比上年增 长%
11.0 8.0 12.9 14.1 7.9 10.4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 191.0 万人,比上年增加 1.2 万人。其中,第一 产业 96.2 万人,减少 1.2 万人;第二产业 37.8 万人,增加 0.9 万人; 第三产业 57.0 万人, 增加 1.5 万人。 从业人员中, 乡村从业人员 160.36 万人,增长 0.8%。 二、农 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62.5 万公顷。粮食种植面积 45.3 万公顷, 其中, 小麦面积 23.5 万公顷, 稻谷面积 10.1 万公顷。 油料种植面积 6.3 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 3.0 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 6.0 万公顷。

淮上明珠——浅谈淮河蚌埠段治理与蚌埠经济发展

淮上明珠——浅谈淮河蚌埠段治理与蚌埠经济发展 摘要: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以及如何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资源早成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满足人们的物资文化需求不仅要靠提高生产力,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区的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环境,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那么,蚌埠的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该何去何从呢?那就从淮河问题谈起。 关键词: 经济发展;淮河治理;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道路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蚌埠向来有淮上明珠的美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块充满灵性、坚韧和血性的土地,给了我们太多的感慨和感动。滔滔东流的淮水,在带给这块土地富庶与荣光的同时,也带来了贫穷与苦难。十年九涝的洪灾,谋求生计的迁徙......千百年来,皖北儿女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不懈奋斗,书写着波澜壮阔的篇章。虽然说古老的淮河孕育了蚌埠的文明,但是工业革命以后,许多城市都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为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置坏境问题于不顾。治理淮河与蚌埠经济相协调发展迫在眉睫。 一、埠段淮河干流概述 淮河干流蚌埠段全长150.7 km,河流总长度659.8 km,水域总面积为389.35 km2,有一、二级支流共13条,主要为北淝河、天河、龙子河、八里沟、席家沟、鲍家沟等,流经怀远、蚌埠、五河等县市,而后汇入洪泽湖。淮河以北较大的自然地表水有沱河、浍河、北淝河、澥河、涡河、芡河等。人工河道有茨准新河、怀洪新河等。淮河以南较大的自然地表水有天河、龙子河等。蚌埠市区内较大的自然地表水有北淝河、龙子河和天河。 二、淮河蚌埠段水污染的分析与原因 淮河蚌埠市区段水体污染的现象起始于1979年,由于蚌埠闸的关闭,自1978年8月23日至1979年4月26日连续断流达247天,其间为保证淮南市电厂发电水位,短期由蚌埠闸向上游翻水,在淮河蚌埠市区段老铁桥上游河段水体变黑发臭,实测河流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达每升三十余毫克,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自净能力下降 淮河流域共有大小水库5700多座,总容量约260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36座,总库容约187亿立方米,与此相应的是,5000多个闸坝分布在整个水系,改变了淮河水体的时空分布。枯水期一到,闸坝关闭,整个流域水域封闭,水体变换能力差,大量污染物滞留河体,生态基流难以维持,自净能力大为减弱,汛期一旦开闸,高密度污染就此产生,从而造成淮河流域水质的恶化。 (二)水资源过度利用 淮河水资源过度利用,直接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淮河水质不能彻底改善的直接诱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超过了60%,这一比例远远超过国际内陆河流开发利用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 (2013-05-04 23:35:41) 转载▼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 一、总则 (一)规划期限。 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并展望城市远景发展。 (二)规划范围。 1、城镇体系规划范围:蚌埠市所辖的三县四区范围,总面积为5952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蚌埠市区,怀远县的城关镇、马城镇、找郢乡、荆芡乡、魏庄镇和古城乡,五河县的沫河口镇和临北乡,固镇县的新马桥镇和王庄镇,国土面积为1776平方公里。 二、城市规模 2030年,蚌埠市域人口规模为470--500万人,城镇化率70%左右。 2030年,蚌埠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19.5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与职能 城市性质:华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华东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皖北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职能一: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淮河第一大港,安徽省的交通门户之一; 职能二: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泛长三角的新型产业基地,皖北对接长三角的领军城市; 职能三:“淮河文化”高地和休闲度假胜地; 职能四:皖北地区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教育科技、医疗服务、综合交通和旅游集散中心; 职能五:山水环境优美,城市服务设施完善,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大城市。 四、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抓住大交通改善、承接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试验区契机,以跨越式发展为目标,通过新兴产业培育、产业升级改造和转变增长方式,建设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华东交通枢纽的作用,巩固皖北中心城市地位;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力争进入安徽省先进城市行列。 (二)城市发展战略。 1、中心城市(中心功能)强化战略。 (1)整合外部优势:运用好各项政策,契合有力的外部环境,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升中心城市能级; 标签: 铺镇 形态 快速路 县城 第三极 分类: 发展经济

蚌埠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蚌埠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2月29日 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GDP)780.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4.38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84.88亿元,增长20.2%,其中工业增加值337.58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增加值250.98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比例为18.5:49.3:32.2。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1443元。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5.06万公顷。粮食种植面积47.88万公顷,其中,小麦面积24.54万公顷,稻谷面积11.02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6.65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05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48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276.15万吨,比上年增长1.9%,连续八年丰收。油料产量34.59万吨,增长2.3%。棉花产量2.87万吨,下降1.1%。蔬菜产量230.13万吨,增长3.1%。水果产量6.94万吨,增长6.3%。

全年肉类产量29.14万吨,增长3.9%,禽蛋产量6.08万吨,增长4.9%;水产品产量10.4万吨,增长4.0%。 年末,全市常用耕地面积为29.5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6%。其中水田11.05万公顷,增长5.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9.25万吨,增长2.9%。农用薄膜使用量0.96万吨,增长4.7%。农药使用量0.56万吨,增长2.6%。全市有效灌溉面积20.77万公顷,增长1.4%。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98.8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4%。大中型拖拉机0.98万台,增长10.6%;小型拖拉机33.10万台,增长0.2%;联合收割机保有量1.14万台,增长11.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1324.94亿元,比上年增长53.4%,481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360.58亿元,增长23.9%。全市工业化率43.3%,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26.17%,比上年提高67.2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7.09亿元,增长61.3%;实现利税总额104.22亿元,增长20.4%,其中,实现利润40.34亿元,增长16.0%。 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7.30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57.88亿元,增长33.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0.92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城镇完成投资427.07亿元,增长19.2%;农村完成投资121.29亿元,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 —2030 年)》 (2013-05-04 23:35:41) 转载 ▼ 标签:分类:发展经济 铺镇 形态 快速路 县城 第三极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 一、总则 (一)规划期限。 近期至2015 年,中期至2020 年,远期至2030 年,并展望城市远景发展。 (二)规划范围。 1、城镇体系规划范围:蚌埠市所辖的三县四区范围,总面积为5952 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蚌埠市区,怀远县的城关镇、马城镇、找郢乡、荆芡乡、魏庄镇和古城乡, 五河县的沫河口镇和临北乡,固镇县的新马桥镇和王庄镇,国土面积为1776 平方公里。 二、城市规模 2030 年,蚌埠市域人口规模为470--500 万人,城镇化率70%左右。 2030 年,蚌埠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19.5 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与职能 城市性质:华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华东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皖北中心城市和现代化 山水园林城市。 职能一: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淮河第一大港,安徽省的交通门户之一; 职能二: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泛长三角的新 型产业基地,皖北对接长三角的领军城市; 职能三:“淮河文化”高地和休闲度假胜地; 职能四:皖北地区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教育科技、医疗服务、综合交通和旅游集散中心; 职能五:山水环境优美,城市服务设施完善,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大城市。 四、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抓住大交通改善、承接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试验区契机,以跨越式发展为目标,通过新兴产业培育、 产业升级改造和转变增长方式,建设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华东交通枢纽的作用,巩固皖北中心 城市地位;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力争 进入安徽省先进城市行列。 (二)城市发展战略。 1、中心城市(中心功能)强化战略。 (1)整合外部优势:运用好各项政策,契合有力的外部环境,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升中心城市能级;

蚌埠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 设计题目蚌埠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学生姓名黄博超 学号20105471 专业班级工商管理10-1班 指导教师谢武副教授 院系名称管理学院 2014 年06月05 日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1绪论 (3) 1.1 研究背景 (3) 1.2 研究意义 (3) 1.3 研究方法 (4) 2 蚌埠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5) 2.1 蚌埠市情概述 (5) 2.2 蚌埠市工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分析 (5) 2.2.1 工业发展速度逐步加快老工业城市的光芒无法掩盖 (5) 2.2.2 工业发展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 (6) 3 蚌埠市工业经济发展SWOT分析 (10) 3.1 发展优势(s) (10) 3.1.1 良好的工业基础 (10) 3.1.2 政府的大力支持 (10) 3.1.3 地理、交通优势 (11) 3.1.4 科教资源优势 (11) 3.2 发展劣势(W) (11) 3.2.1 经济整体发展有待提高 (11) 3.2.2 资源限制 (12) 3.2.3 尚未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12) 3.2.4 大项目少,产业层次不高,园区特色不鲜明 (12) 3.2.5 投入产出效率不高 (13) 3.3 发展机遇(O) (13) 3.3.1 政策机遇 (13) 3.3.2 政府的高度重视 (13) 3.4 发展威胁(T) (14) 3.4.1 区域竞争压力加大 (14) 3.4.2 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尚未改变 (14) 3.4.3 产业集聚度不高 (14) 3.4.4 经济绿色增长压力较大 (14) 3.5 SWOT矩阵 (15) 4 蚌埠市主要工业产业结构分析 (16) 4.1 五大产业分析 (16) 4.1.1化工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 (16) 4.1.2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已具备发展产业集群条件 (16) 4.1.3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17) 4.1.4纺织产业尚须整合 (17) 4.1.5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虽小,但发展潜力很大 (18) 4.2 蚌埠市工业应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道路 (19) 4.2.1培育三个产业基地 (19) 4.2.2发展五个产业集群 (20) 4.2.3 发展产业集群的对策和建议 (21)

蚌埠市近期建设规划

蚌埠市近期建设规划 一·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1、规划背景:在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开发沿淮,促进全省,以“两淮一蚌”为龙头,以大基地、大项目、大投资带动和加速重化工业发展,优先发展三大支柱经济即能源经济、生物质经济和循环经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2、规划范围和规模:本次规划、环评的评价范围为蚌埠市域,包括五河、固镇和怀远3个县,以及淮上、龙子湖、蚌山和禹会4个市辖区。面积5952.13平方公里。 二·《蚌埠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 近期建设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稳步推进“华东地区交通枢纽之一、安徽省重要加工业基地、皖北中心城市”三大城市主要职能的实现,加快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至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分别达到105万人左右和105平方公里左右。 2.分项目标 中心城区至2010年新增道路长度约140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0.2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3%;城市给水供应能力达56万m3/天,人均生活用水量220升/日,供水普及率99%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27.5万m3/天,集中污水处理率73.3%,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

7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城区电网供应能力48.15万千瓦;河流湖泊水质达标率70%以上,城市给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以上;淮北大堤和城市防洪堤防防洪能力100年一遇。 三、近期建设行动计划 在综合分析城市的形势、阶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本轮近期建设规划提出近期发展需要重点施行的“城市涅盘”、“工业乘龙”、“阳光水岸”、“资源保障”和“和谐住区”五大行动。 1.“城市复兴”行动――纲领行动 (1)行动主旨:以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产业经济发展为基石,再创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辉煌。 (2)行动指引: a.配合国家和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疏理城市内、外部交通,全力打造华东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b.抓住中心城市的本质,全力推动金融、信息、商贸等服务业和产品研发中心的建设与升级,奋力创建皖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c.以产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能力,努力创建京沪铁路沿线重要的物流中心、加工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国家级园区。 2.“工业乘龙”行动——配套行动一 (1)行动主旨:推行工业强市战略,强调工业的园区化积聚发展和区域内分工协作,构建蚌埠沿淮工业经济带。 (2)行动指引: a.蚌埠市与淮南、淮北两市在资源配置、功能划分、产业布局等方面有着较强

关于蚌埠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d2358118.html, 关于蚌埠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作者:吴彩虹 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11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蚌埠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了解蚌埠现代物流业发展的 内外部环境,从而寻找蚌埠物流业发展的机会和威胁以及在资源能力等方面面临的优势和劣势,目的是促进蚌埠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转变蚌埠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蚌埠现代物流业,推动蚌埠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实现蚌埠重返安徽经济第一方阵的梦想。 【关键词】物流业;蚌埠;现状;问题;建议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物流与经济的关系因经济发达程度不同而改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拉动物流发展,在经济发展程度居于其间时,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学术界对物流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发现物流和经济之间存在联系。2009年11月1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尤其强调了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2011年,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从四个方面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2012年党的十八大又再次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经过一系列的学习之后,我觉得发展蚌埠经济,当前一定要注重对蚌埠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此我对蚌埠现代物流业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通过对蚌埠目前物流业现状的调查,查找蚌埠现代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目的就是促进蚌埠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升蚌埠经济新的增长级,振兴蚌埠经济,重返安徽经济第一方阵。 二、蚌埠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物流需求规模状况 2011年蚌埠市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9.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和三产增加值比重分别为3.8%和11.9%,同比增长11.4%。 (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物流基础设施覆盖公路、铁路、水路三方面。公路方面,合徐、界阜蚌、蚌宁三条高速公路经过我市,与苏、浙、沪等省市结成运输网络,是对接长三角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重要通道。目前,全市拥有二级以上公路665公里,初步形成以京台、南洛高速公路为十字主骨架并与国、省道主干线相配套的公路网。铁路方面,境内铁路主要干支线共同4条,蚌埠有接轨专用线21条,线路总长26.6公里,蚌埠是京沪、淮南铁路交汇的重要枢纽站,京沪高速铁路已在我市设站运行,同时,南环铁路专用线正在开工建设。蚌埠东站是京沪铁路干线上的货运一等区段站,货运现有铁路货场、货物线、铁路专用线,办理整车、发到及换装整理业务,铁路

蚌埠市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详细介绍

蚌埠市,简称蚌,别名珠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安徽省重要枢纽城市、皖北地区的商贸中心与加工制造业中心和邮电通讯指挥调度中心。位于华北平原南端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的交汇点,同时也是安徽最大的高铁枢纽,京沪高铁、合福高铁(合蚌高铁段)在蚌埠交汇,淮河穿城而过,临近凤阳、南京。由于古代盛产河蚌,从而得名“珠城”。1947年初蚌埠设市,直属安徽省,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 蚌埠市(含辖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北纬32°43′至33°30′,东经116°45′至118°04′,北部与濉溪县、宿州市、灵璧县、泗县接壤,固镇县、五河县交界。南与淮南市、凤阳县相连,东与明光市和江苏省泗洪县毗邻,西与蒙城县、凤台县搭界,怀远县相连。 津浦铁路从境区中部纵贯南北,淮河自西向东流过境南,辖区大部分处于淮北平原南端。蚌埠市及所辖三县总面积5950.72平方公里。东端至五河县浮山峡山口,西端到怀远县万福镇关圩村颜李庄,东西长135公里;北端至固镇县大韩家西北的沱河中心线,南端到怀远县常坟镇新桥村新庄,南北宽86.5公里。市区总面积610.55平方公里。 气候 蚌埠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交界地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阴雨绵绵;夏季炎热,可称“火炉”;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蚌埠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四时各有特色,皆宜旅游。 城市简介 蚌埠(bèng bù)位于淮河中下游,是安徽省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安徽省第一个建市的地级市,是安徽省 经济命脉,是安徽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经济腹地十分宽广,被称作两淮重镇、沪宁咽喉。蚌埠又称珠城,跨中国南北分界线,拥有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口,是京沪高速铁路一等客站所在地,同时京福高速铁路也经过蚌埠,蚌埠设有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办事处(原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分局)。蚌埠是中国著名的水陆交通枢纽城市,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常住人口36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05万人,市区建成区面积104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底)。交通便利、基础雄厚、物产富饶、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人民好客,是蚌埠的主要特点。 蚌埠标志 市标——《蚌埠之珠》 《蚌埠之珠》图案以“中国蚌埠”英文开头字母“C”和“B”与一颗夺目的珍珠组合造型,线条同时也似飞舞的彩带和奔流的淮河,整体还似一个舞动的花鼓灯人形,结合红色外围,恰似一轮冉 冉升腾的旭日,突出珠城蚌埠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舞动的花鼓灯人形与奔流的淮河有机交融、相互映衬。线条活力四射、激情勃发,包含着前进的动力和气势,象征蚌埠经济社会事业飞速的发展步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彰显着新时期蚌埠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奋发进取、锐意创新的时代风貌。整体看,图案也似一只打开的河蚌吐出一颗璀璨的珍珠,与舞动的花鼓灯人形和奔流的淮河结合,体现了蚌埠作为中部崛起的明星城市超强的竞争力,淮河文化源头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和当代蚌埠城市精神丰富内涵。外围一轮喷薄而出的旭日灿烂光华,体现了珠城蚌埠新时期展现出的蓬勃生机和美

保安服务公司许可备案申请材料要求

保安服务公司许可备案申请材料要求 一、保安服务公司设立申请书应载明拟设立保安服务公司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股东及出资额、经营范围等内容。 二、保安服务公司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副总经理等主要管理人员的相关证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不少于2人的主要管理人员身份证复印件、个人简历表、大专以上学历证明彩色复印件。主要管理人员要以股东会决议等出资人书面证明材料为准。其中,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可以兼任,副总经理1名以上。 2、具有公安机关认可的保安师资格证书。国家保安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前不审查。但法定代表人需签订维护保安服务市场秩序及在国家保安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后在规定期限内取得保安师资格的《承诺书》(式样附后)。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3、个人简历表、治安保卫(保安经营管理)工作经历证明(式样附后)。5年以上军队、公安、安全、审判、检察、司法行政或者治安保卫、保安经营管理工作经验证明。其中,军队工作经历仅限于现役军人正常退伍、复员、转业;公安、安全、审判、检察、司法行政工作经验仅限于政法系统公务员正常退休、离职;治安保卫工作经验仅限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担任治安保卫机构负责人职务;保安经营管理工作经验仅限于保安服务公司或物业服务企业中担任总经理、副总经理及业务部门、分公司、保安(保卫)部负责人等职务;工作经验证明由其原单位出具,属于退役军人的应当同时出具转业、退伍证书;属于离职公务员的,应当同时出具退休证等正常离职证明;属于企业职工的应当同时出具原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证明。 4、本省常住户口人员无被刑事处罚、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强制隔离戒毒证明以户籍地派出所开具的违法犯罪记录证明为准(式样见《湖北省公安派出所出具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工作规范(试行)(鄂公安规[2012]1号)》)。 三、保安服务公司及分公司住所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公司及分公司住所所有权应具有房屋权属证件的证明;拥有使用权的,应有3年以上租赁合同或划拨、借用证明和租赁/划拨/借用方的产权证明; 2、公司及分公司办公住所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含50平米以上的培训教室及20平米以上的装备库房),训练场地不低于200平方米;办公用房不得分开设置,训练场地不得为公共场地,且应当通过合法手续取得两年以上的优先使用权。 3、能分别展示公司及分公司办公场所和训练场地周边环境、楼栋外观、楼层概况以及每间办公室整体环境、设施装备的彩色图片证明。 1 / 3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 (2013-05-04 23:35:41) 转载▼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 标签: 铺镇 形态 快速路 县城 第三极 分类: 发展经济

一、总则 (一)规划期限。 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并展望城市远景发展。 (二)规划范围。 1、城镇体系规划范围:蚌埠市所辖的三县四区范围,总面积为5952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蚌埠市区,怀远县的城关镇、马城镇、找郢乡、荆芡乡、魏庄镇和古城乡,五河县的沫河口镇和临北乡,固镇县的新马桥镇和王庄镇,国土面积为1776平方公里。 二、城市规模 2030年,蚌埠市域人口规模为470--500万人,城镇化率70%左右。 2030年,蚌埠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19.5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与职能 城市性质:华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华东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皖北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职能一: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淮河第一大港,安徽省的交通门户之一; 职能二: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泛长三角的新型产业基地,皖北对接长三角的领军城市; 职能三:“淮河文化”高地和休闲度假胜地; 职能四:皖北地区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教育科技、医疗服务、综合交通和旅游集散中心; 职能五:山水环境优美,城市服务设施完善,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大城市。 四、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抓住大交通改善、承接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试验区契机,以跨越式发展为目标,通过新兴产业培育、产业升级改造和转变增长方式,建设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华东交通枢纽的作用,巩固皖北中心城市地位;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力争进入安徽省先进城市行列。 (二)城市发展战略。 1、中心城市(中心功能)强化战略。 (1)整合外部优势:运用好各项政策,契合有力的外部环境,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升中心城市能级; (2)交通枢纽借势:借助高铁、淮河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心城市的枢纽地位; (3)适度极化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和县城,发挥规模效应,不断强化蚌埠在皖北地区的优势地位; (4)设施超前:落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高标准配置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服务市域、辐射皖北。 2、产业经济跨越发展战略。 (1)立足优势:保持传统优势产业的地位; (2)凸显创新:利用创新优势建设皖北新兴产业高地; (3)增速提质:建设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 3、空间圈层与集聚拓展战略。 (1)产业园区化与集群化:培育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产业园区; (2)设施城乡网络化集聚:通过设施的服务能力集聚引导产业和人口的集聚; (3)区域统筹:加强区域统筹,尤其是中心城区与怀远、凤阳的统筹发展; (4)区域协调:东融沪宁、南联合淮、西引皖北、北接苏北。 4、新型城镇化战略。

蚌埠市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蚌埠市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蚌埠市辖怀远、五河、固镇三县,县域面积532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5万公顷;县辖45个乡镇。截止2005年末,县域人口25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8.4万人,分别占全市总人口的74.1%、65.4%。三县均为农业大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花生、油菜等,怀远、五河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5年怀远县粮食产量居全省第3位;固镇是国家粮油基地试点县、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油料产量位居全省第1位。 一、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十五”以来,蚌埠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城乡联动、协调、同步发展,县域经济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11.3亿元,增长10%,“十五”年均增长10.8%;县域实现生产总值152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8.8%,比“九五”末增加67亿元。其中,怀远县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65.2亿元(居全省第5位),增长8.8%,“十五”年均增长7%;固镇县42亿元,增长12.6%,“十五”年均增长9.9%;五河县44.8亿元,增长11.8%,“十五”年均增长8.6%。2005年县域实现财政总收入4.1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2805元,增长3.9%。年度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怀远、五河、固镇三县综合指数分别位居第53、29、54位。今年一

图二:“十五”时期县域GDP 增速变化 % 季度,三县经济继续稳步发展,县域生产总值累计完成31.8亿元,同比增长11.4%,占全市比重的42.3%。 总体看来,我市县域经济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种养业发展良好,农业占据县域经济举足轻重地位 2005年,县域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1.6亿元,占县域经济总量的40.5%,占全市农业增加值的91%;其中怀远农业占 GDP 图一:“十五”时期县域GDP完成情况

城市文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城市文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蚌埠市经济现状及分析 蚌埠市的经济发展大部分依赖于其工业经济的发展,如今其工业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当地也相应推动其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截止20XX年底,蚌埠工业总产值突破20XX亿元,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到全省第二。服务业的发展也是蚌埠如今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伴随着义乌国际商贸城、国际汽车城的发展,其市场集聚效应明显,大大带动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城区的功能逐步完善,廉租房等实物配租数量逐渐增加,目前已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1080套,廉租房实物配租4333户。与此同时,市内交通条件也不断在改善,新增续建朝阳南路、学瀚路等道路条,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蚌埠市城市文明现状及分析 (一)城市文明现状 近些年来,蚌埠的城区功能逐渐完善,加强了对实施文明创建和城市管理的动态考评,居民社区的文化活动也有所增加,文化气氛较为活跃。但是据我们调查了解,现有的文化类活动仍然满足不了市民的精神需求。同时在环境方面政府虽采取了一定的相关措施,但生态问题还差强人意,需要进一步的进行管理完善,这与蚌埠市的工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 (二)简要分析 虽说经济是主体,文化只是经济在某一个方面的反映,但是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不仅仅与一个城市经济相关,它与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等也有很大的,蚌埠这个坐落在淮河河畔的城市,历史文化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更有大禹治水、垓下之战等著名历史故事。近现代的蚌埠,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鼓励创新,投资建成多个科技园。千百年来蚌埠人们凭借其勤劳的双手、博大的胸怀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创造这个更美好的生活,如今,蚌埠仍然继承传统,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宝贵经验。但是就生态环境方面而言,由于蚌埠一直偏向于工业经济型城市,所以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市民的居住环境也因此受到影响,政府近些年也加大了对环境方面的治理,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三、城市文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简要概括

蚌埠市区域分析

蚌埠市区域规划分析 第一章区域自然经济介绍 1.1.地理位置 蚌埠市(含辖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北纬32°43′至33°30′,东经116°45′至118°04′,北部与濉溪县、宿州市、灵璧县、泗县接壤,固镇县、五河县交界。南与淮南市、凤阳县相连,东与明光市和江苏省泗洪县毗邻,西与蒙城县、凤台县搭界,怀远县相连。 1.2.气候 蚌埠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交界地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阴雨绵绵;夏季炎热,可称“火炉”;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蚌埠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四时各有特色,皆宜旅游。 1.3.城市简介 蚌埠(bèng bù)位于淮河中下游,是安徽省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安徽省第一个建市的地级市,是安徽省经济命脉,是安徽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经济腹地十分宽广,被称作两淮重镇、沪宁咽喉。蚌埠又称珠城,跨中国南北分界线,拥有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口,是京沪高速铁路一等客站所在地,同时京福高速铁路也经过蚌埠,蚌埠设有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办事处(原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分局)。蚌埠是中国著名的水陆交通枢纽城市,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常住人口36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05万人,市区建成区面积104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底)。交通便利、基础雄厚、物产富饶、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人民好客,是蚌埠的主要特点。 1.3.1交通 蚌埠地处淮河中游,面向长三角,背靠中原大地,经济腹地十分宽广,蚌埠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是华东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徽淮河的航运中心,是皖北的公路运输中心。所以交通便捷,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蚌埠市作为安徽省重点建设的水路枢纽。安徽省淮河的航运中心。水路运输优势明显。蚌埠地处淮河中下游,坐拥千里淮河第一大港(蚌埠港),蚌埠港为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建立加快蚌埠水运发展的合作机制,打造淮河黄金水道,提升蚌埠的交通地位,不仅是贯彻省委省政府把蚌埠打造成皖北的中心城市需要,也是构筑全省水运网络,提升全省水运优势的需要。蚌埠市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铁路交通优势明显。蚌埠是安徽省的铁路中心,华东铁路运输网的重要节点,全国的交通枢纽城市。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沪铁路与淮南铁路在蚌埠交会。蚌埠火车东站现为一等货运站,拥有华东地区大型的货运列车编组站及大型的集装箱货场。蚌埠火车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