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融媒体环境下的报刊类新闻写作

融媒体环境下的报刊类新闻写作

融媒体环境下的报刊类新闻写作
融媒体环境下的报刊类新闻写作

30

第2卷第13期

数字传播一、引言一直以来,传统的媒体大多以电视、电台、报纸以及杂志等形成较为统一的一体化服务,因此传统媒体本身也拥有比较系统完善的新闻资源来源、运营方式以及采访队伍,这些完备的各系统都可以独立发展,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然而随着融媒体的横空出世,这些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冲击,因此传统媒体这种资源较为分散,各系统各自为政的运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媒体资源的整合势在必行,一方面需要传统媒体在管理体制上进行融合,另一方面,需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新闻内容、采访渠道、展示平台、经营方式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形成多样立体、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模式,最终建设成具有强大实力、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新媒体集团。

二、报刊类新闻写作的现状无论到哪个时代,媒体发展最终的目标就是满足读者的需求,这也是检验一家媒体能否继续生存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任何媒体的转型发展都不可避免地需要迎合读者的习惯,进而围绕着读者的真正需求来进行探索和创新[1]。但是,传统的报刊类的新闻写作的信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着一些新兴媒体所不具有的特色,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报刊类新闻写作的优势就是可以牢牢抓住一些老读者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给人的感觉就是新闻写作更加严谨、细致,新闻内容更加真实、可靠,相对来说更具有权威性;然而报刊类新闻写作与新兴媒体相比,劣势也相对明显,新闻信息传播慢,突发新闻传播不及时,新闻内容展示类型单一,对于年轻读者来说吸引力较小等,因此,在融媒体环境下报刊类新闻写作的发展,需要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结合新兴媒体的优势特点,发展出一条既能够让读者可以快速了解新闻信息,又可以对新闻信息进行深度分析的道路。

三、融媒体环境下报刊类新闻写作的策略(一)以新闻内容为基础,坚持主业的发展

报刊类的新闻写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通过我国新闻从无到有,经过几代先辈们常年日久不断摸索和积累逐渐建立起来的,而现在融媒体的发展道路正是沿着报刊类新闻走过的道路进行前进,并且能够依托自身的优势,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快的速度加速发展,因此在当前环境下,传统的报刊类新闻写作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以扎实的新闻内容为基础,坚持主业的发展,坚守自己本身的权威优势,在新环境下主动创新,然后在转型的发展当中平稳过渡。报刊类新闻等传统媒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主业就是新闻内容产品的展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舍弃或者荒废

这个主业的发展[2]。然而在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推动下,融媒

体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让新闻内容生产能力过剩,另一方面也让新闻内容展示在受众面前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所以要想报刊类新闻写作在这个混乱的媒体中独辟蹊径,找准自己发展的方向,就需要坚持自己的主业发展,通过创新,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致力于打造与众不同的新闻产品内容,也就是差异化新闻的打造,然而差异化新闻内容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必须找到恰当的切入点,一是要和报刊本身发展和历史的传承有关,二是要坚守报刊原有的核心价值观和受众这个群体的定位相吻合。比如现在较为权威的人民日报、环球军事等报刊,它们可以依托自己在各领域积累的有着深厚底蕴的专家学者继续坚持自身主业的发展,对于新闻进行深层次写作,让读者能够通过清晰明了的分析读出新闻的本质所在,发布权威的新闻信息,另一方面可以依据“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创新新闻的展示方式,继续扩大

报刊新闻在行业中的影响力[3]

(二)转变新闻写作理念,适应融媒体业务发展当下许多的报刊新闻的写作已经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保有自身传统业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开发自己的互联网门户网站、手机端APP,也开通了官方的微博和微信,积极发展新媒体的作用,立体全天候的扩大自身的传播影响力;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融媒体的发展虽然对新闻的推广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对人员的利用和报刊新闻的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很显然,传统的报刊新闻写作已经无法满足多平台多种媒体传播共同发展方式下的经营,因此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需要传统媒体积极地转变新闻写作的理念,创新写作模式,根据不同平台不同的定位和传播特点,在新闻写作上要引进不同的传播形式,以便对新闻内容进行有效传播,从而实现同一个新闻内容能够在不同的新媒体上进行多种形式的资源共享,内容可以互通互融[4]。

另一方面,融媒体的发展必然导致原有的管理模式不能完全发挥其效率,需要报刊新闻成立专门的融媒体统筹中心,对于新闻的写作、传播、展示形式的定稿等进行统一安排,优化原有的内部资源,可以将采集的原始新闻素材,经过不同传播平台进行不同的写作加工,生成不同的传播样式。因此要对融媒体平台和传统的报刊新闻进行明确定位,让两者形成一种可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道路。传统的报刊新闻写作要为新媒体这个平台提供权威而且优质的新闻信息发布,而新媒体平台则为报刊新闻的扩大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最终让两者能够融合在一起进行良性发展[5]。

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再加上硬软件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得向微信、微博以及其他移动客户端的APP在内的一大批的新媒体遍地开花,这些新型媒体依托自身各不相同的优势,在新闻内容的展示上、阅读方式上以及发展渠道上都有各自的特色,新颖的新闻推送方式吸引了大量不同年龄段的阅读观众,已经对人们的阅读方式和生活习惯产生深刻的影响。关键词:融媒体;报刊;新闻写作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13-0030-02

融媒体环境下的报刊类新闻写作

徐 欢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广播电视台,江苏 常州 213200)

作者简介:徐欢,女,汉族,江苏常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写作。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突发新闻事件宣传报道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突发新闻事件宣传报道 摘要:融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更注重时效性,标题更加新颖,尤其是面对突 发新闻事件,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更加重要,受众态度往往会随着新闻报道的变化 而改变。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必须遵循新闻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原则,客观、全面 地还原事实真相,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关键词:融媒体;突发新闻事件;宣传报道 1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特点 1.1实时性 保持新闻报道的实时性是提升新闻报道质量的重要手段,而突发新闻事件都 是突然出现的,随着新闻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记者可对突发事件进行实时 传播,同时通过解说人们了解事件的真相,因此对这些事件进行报道,也令实时 性得到了更加明显的体现。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实时性不是完全还原易发生事件 的真相,而是要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从而让受众对其有更清晰的了解。 同时通过突发事件还可以进行预警,让人们通过各种手段积极预防,从而避免造 成更大的损害。 1.2完整性 据统计,我国的网民数量在全世界排在第2位,虽说近年网民增长数量已经 逐渐放缓,但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名列前茅。网络的迅猛发展为网络媒体的出现提 供了肥沃土壤,各种新闻信息因此可以更高效、快捷的进行传播,提升了突发新 闻事件报道的全面性。这是因为众多网络媒体可以在突发新闻事件出现的第一时 间将其信息上传至网络,同时还可以对事件进行跟踪,这样在对突发新闻事件进 行报道的过程中,通过整合各种相关信息,即可实现事件的完整报道。因为网络 媒体还为受众提供了评论功能,通过评论功能也可以对各种突发新闻事件进行传播,可进一步提升事件的完整性。 1.3互动性 对突发性事件进行报道时,通常现场记者都会通过和转播室的连线对事件进 行讨论,由此也令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互动性得到了明显体现。另外随着网络的 不断发展,网络媒体在对突发新闻事件进行传播时,人们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的 评论功能进行互动,从而对事件真相进行探寻。例如美国911事件发生时,有人 通过手机对时间的发生过程进行了拍摄,然后将视频上传至社交网络,全世界都 针对视频进行了积极热烈的互动,使事件真相得到了迅速传播。 2融媒体在突发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2.1随时发布到现场实时发布的转变 实效性是评估突发新闻报道整体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融媒体以信息技术及 互联网为依托,将新闻内容实时传递给受众,直接解决了突发新闻报道的实效性 问题。在一些突发新闻事件中,公众可以直接通过融媒体来实时了解事件现场最 新动态,镜头下的事件发生现场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极速传达的优势能 把突发事件快速传递到直播间,受众只需要进入直播间,便能直接看到其所关心 的新闻信息,融媒体实时性、客观性、全面性的特点使其能快速吸引更多的受众,从而提高新闻关注度。 2.2及时交流与实时互动的转变 在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通过传播介质将信息内容传递出去,群众能够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新闻内容,但是无法同传播主体进行实时互动。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导读: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 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某地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

报纸新闻写作的痼疾——直接引语的缺失

报纸新闻写作的痼疾——直接引语的缺失 一、引语 笔者喜欢看林林总总的报纸,日久天长,却发现国内的中文报纸几乎无一例外地存在这样一个痼疾,那就是普遍忽略对直接引语的使用,间接引语的使用频率却相当高,记者转述的话语比例更高。带“引号”的句子少之又少。而国外的报纸,尽管阅读的不多,很多还是转载的,但可以看出它们非常重视直接引语的使用。为此,笔者作了个小规模的调查,调查对象分别是《人民日报》(中共中央机关报)、《文汇报》(上海的一份以知识分子为目标读者的报纸)、《参考消息》(新华社主办,主要转载外国通讯社、报纸的新闻)等三份报纸,并以2003年1月10日到17日的三家报纸的头版头条新闻作为随即抽样,进行内容分析。 对抽样的内容分析 抽样的结果如下: 报纸名称使用直接引语的条数使用间接引语的条数 人民日报6条1条 参考消息11条5条 文汇报2条16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首先,《参考消息》所引用的外文报纸新闻很多是节选性质的,即引用的只是外文的某一段落,因此如果考虑周全的话,外文报纸所使用的直接引语的数量还会增加;其次,《人民日报》的直接引语数量似乎也不“匮乏”,但其“含金量”却很低,本文下面会做分析。 以上调查范围虽然有限,但足以说明我国的部分媒体存在忽略使用直接引语的问题。而西方媒体却相当重视其应用。西方新闻院校,特别是美国新闻院校,新闻教科书都把直接引语的使用列为重要的讲述内容。[1]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麦尔文. 梅澈教授这样写道: 报道新闻应该通过“展示”而非“陈述”的定律就是:必须把直接引语写入新闻的重要部分。记者在采访时都会留意闪闪发光的言辞、犀利透彻的评说以及新闻人物对新闻事件的简要概括。直接引语能使新闻事件更具戏剧色彩,能使读者直接聆听新闻人物的“说话”。此外,它还是一种帮助记者做到真实报道的手段,能使读者直接感受到新闻事件是否真实。总之,如果新闻中使用了直接引语,读者就可以这样推断:既然新闻事件的参与者在直接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15833702.html,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 作者:朱新玲 来源:《视界观·下半月》2019年第02期 摘 ; ;要: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工作发生了很多变化。新闻编辑应完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实现传统新闻编辑与新媒体新闻编辑身份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新闻编辑 一、全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和转变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媒介融合的进程越来越快,媒体积极向互联网靠拢。尤其是随着一些移动终端设备的出现,让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也推出了网络平台以及移动应用客户端,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应对新的挑战。 1.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主导权相对被削弱 很早之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就被称为信息的“把关者”,这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及传播学者卢因的观点,即新闻编辑对信息进行审核与修改后,信息才可能进入受众的视野。然而,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主导权已经被削弱,尤其是随着Wi-Fi、4G 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手机可以利用网络实现视频的录制。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不再是唯一的新闻发布者,甚至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还需要利用现场受众手机录制的视频作为可靠的信息来源。除此之外,个别事件如果仅有受众的新闻信息版本而缺少主流媒体的声音,也很容易出现谣言,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2.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发生变化 受众已经从单屏接收信息转到了多屏接收信息。据学界的观点整合,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目前受众在接收信息时使用网络的比例最大,而网络就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成为全媒体。如果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编辑依旧停留于单一的媒体层面,不打破多种媒介的壁垒,在全媒体时代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些有远见的媒体率先实现了与互网联的融合,湖南卫视已经推出了芒果 TV 作为移动客户端,央视也有自己的移动客户端。 3.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流程发生变化 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流程主要是制定报道方针,决定新闻节目的类型和方案,组织协调报道和节目时间的安排,内容的选择和加工,新闻节目的审核与最终传输。一些先进的新闻媒体还可能对新闻节目的播报进行监测,以了解节目的收视率和关注度。然而,在全媒体环境下,很多广播电视台已经将节目搬到了网络上,受众可以通过 PC 机和移动设备观看,那么传统的节目必须被重置同时上传到网络平台,且内容的删减要考虑到网络受众的观看习惯

新媒体环境下杂志的机会与未来

新媒体环境下杂志的机会与未来 作者:James | 来源:媒介360 近一段时间不少杂志纷纷停刊,《好运MONEY+》在八月刊出最后一期,《他生活hislif e》宣告停刊,只保留网站转做新媒体。而研究表明,数字媒体总体广告份额呈上升趋势,而平面媒体却逐渐下降。种种迹象让人们怀疑纸媒的“寒冬”是否已经到来。 可以肯定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确实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对于杂志来说,并不会被新媒体所取代,如果善于运用,新媒体将是杂志的另一条渠道。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报纸有其独特的优势,而这也决定新媒体不可能取代杂志。 首先,杂志不同于报纸,报纸卖的是事实,杂志卖的是观点。做报纸更需迅速,做杂志更需深思。杂志的思想性很强,杂志更偏重“思想者”的角色,其文章多是深度文章,而且保存性强,没有阅读时间的限制,传阅率、反复阅读率高。而新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等就如快餐一样属于快消品,更适合资讯类信息。而且由于新媒体的特有属性,导致其无法传递“思想”。 其次,杂志是一种“我”的媒体。杂志能给受众提供更为深入的阅读感受,在学习新东西、个人能力提升,丰富生活体验,提供生活的参照与指导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杂志和受众之间

有更为紧密的关系,是一种“我”的媒体,未来不论媒介形式如何变化,受众始终需要“我”的内容。 再者,杂志具有独特的广告价值。杂志的读者一般都是精英人群,而且忠实度很高,他们订阅一份杂志几乎不会再换。此外,相比新媒体,杂志还给人一种真实感、存在感,其公信力和权威性都比较强,其做的广告,一般都能产生正面的态度。并且在实现品牌唤起和引发进一步的购买行为方面作用突出。 最后,对杂志形成根本性的冲击。高度细分的网络产品对杂志构成一定威胁,但仍有受众对纸质媒体有较高忠诚,同时杂志所代表的细分内容需求会更强烈。所以,相对与其他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对杂志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 当然,对于杂志来说,虽然新媒体的崛起不会对其造成致命的冲击,但杂志不能因此而固步自封,拒绝新媒体。杂志必须寻求与新媒体的有机协调,拥抱新媒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新媒体可以降低杂志发行的成本,还可以实现内容的多次利用,并且能够获得更广泛的媒体忠诚,最根本的受众在新媒体上也在寻找优质的内容。 同时,新生代人群的媒体消费偏重新媒体。较低年龄层的人群对新媒体有更多的兴趣,随着低年龄层人群的成长为社会主流人群,杂志的媒介特征将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电子杂志对纸质杂志的冲击不容忽视。 新媒体的发展不可阻挡,杂志不应恐慌,而要审慎对待,认真分析,顺应时代发展,利用新媒体。

融媒体环境下媒体技术发展的几点思考

19 融合与发展·研究融媒体环境下媒体技术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新的媒体形式逐渐形成,对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融媒体的概念,分析融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发展的特点;最后提出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发展的路径。希望对融媒体环境下媒体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融媒体;媒体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8)09-019-02DOI:10.19483/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15833702.html,ki.11-4653/n.2018.09.004 文/王多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融媒体时代应运而生,尤其是 21 世纪初期,网络技术逐渐展示出自身的力量。传统媒体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渐被网络媒体等新媒体侵入,许多核心领域也在发生着变化,互联网等新媒体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目前,传统新闻报道的发展规范、模式逐渐被融媒体时代的新理念影响。本文就融媒体环境中新闻报道的新理念与新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 1.融媒体的概念 就目前而言,融媒体还没有明确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融媒体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区别。有学者认为,融媒体是受多种媒体的相互影响和竞争逐渐形成市场渗透力和穿透力较强的新兴主流媒体;还有学者认为,融媒体的概念侧重在“融”上,在工作时将主要重心放在队伍、流程、资源的采编以及产品的研发、销售等方面,同时提供一定的技术服务和市场考察,最后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集中处理。不管怎么说,融媒体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与传统媒体技术的融合,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优势互补,从而形成“内容通融、宣传互补、利益共通”的优势。在融媒体环境下,通过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融合发展,在市场竞争方面由传统的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促进信息市场的创新与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融媒体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将多种媒体方式融合发展,相互协调的作用,在价值、功能和手段上得到很大的提升;在资源形式上,通过将传统媒体的物理资源和新型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服务方式的转型和提升;在融合方法上,传统媒体工作人员可以和网站进行合作,工作人员在进行外出采访时通过新型的工作设备向媒体提供素材,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同时发展。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投入,同时为信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提供有效保障。 2.融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发展的特点 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融合了互联网技术,提升新闻共享效率,有助于实现工作人员和受众以及受众之间的沟通交流。具体来说,融媒体环境下媒体技术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2.1共享性 在融媒体环境下,通过将传统媒体资源信息的整合,将媒体的策、采、编、发流程,建立报、网、端、微共享稿件库。比如,人民日报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中央厨房”式的发展体系,改变传统的“采编发”体系结构,将流程资源打通,实现媒体技术的完美融合。在这个体系中,以总编调度中心为基础,对一些战略性决策和调整进行负责,同时注重任务的监督和指挥,为资料的收集、决策的制定和信息的发布提供可靠的保证。在运行机构中,通常采用联动平台的方式,在组成上由技术部门、采访中心和编辑中心三个部分组成,在工作过程中可以下达命令以及后期的信息处理。在工作人员的组成上,主要由“报、网、端、微”等相关部门共同组成,这些部门形成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在工作安排上受总编调度中心的控制,通过相应的指令对媒体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同时,这些信息直接在后台新闻稿库进行存储。而报社总编室、人民网总编室、新媒体中心总编室主要工作内容是对稿件进行筛选和综合利用。在稿件选取后,可以将相关内容直接发布,或者以这些稿件为原材料进行信息加工,加工后的信息产品可以在国内外平台进行推广和发布。 2.2快捷性 从当前信息发展情况来看,融媒体环境下,“两微一端”以其较大的速度优势实现市场的占领,这种形势下,新闻的传播发展应注重快捷性。长期以来,传统媒体的传播受传播速度的制约,已经适应不了当前发展的基本要求,新闻传播方式亟待改变。融媒体环境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的路径,利用自媒体的优势,传统媒体也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利用自身权威性的优势提升市场竞争效果。近年来,随着很多报社、广播、电视等平台相继开通微博、微信和客户端,传统媒体的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模式,新闻信息的更新速度和传播的有效性大大提高,用户可以享受高质量的信息,同时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了舆论的引导效果。在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快捷性凸显出来。 2.3互动性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具有快速、多面化、多渠道、多媒体、互动等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网络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内容如下: 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

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

新闻工作者心得体会范文

新闻工作者心得体会范文 新闻工作者心得体会范文篇1 从7月19日到8月15日,我在江西省宜春日报社《赣西晚报》采访部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在此,感谢报社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在我实习期间给我的指导和帮助。 《赣西晚报》是一份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宜春日报社创办的宜春市唯一一份市民生活报,也是目前赣西地区唯一的市民生活类报纸。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晚报以平民化定位,关心百姓,服务生活,影响力与日俱增。 在实习的这一个月中,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的还是比较广泛:资讯、民生、经济、社会等板块都有接触,出去采访的地点有:宜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宜春市供电公司、宜春市卫生局、宜春市生猪屠宰场、宜春市人民医院、宜春市游泳馆等。在实习的过程中,确实有不少值得珍藏的宝贵经验。出去采访,碰壁是不能避免的。人们不愿意接受采访都还算好的。记得有一次我的指导老师黄记者要我去宜春市的一家大型超市调查下家庭用纸的价格,我以一名顾客的身份进去,随手抄了一下它那里家庭用纸的价格,那家超市的工作人员马上与保安联系,要求我把记录了它那里商品价格的纸给销毁。在我表明了身份的情况下,他们才肯放我走。再比如我们报道了一篇有关于《不慎打翻胶水一家四口烧

伤》的文章,之后那一家四口的家属打电话到报社向我们求助。我们随后赶到宜春市人民医院,看到他们一家四口全身被绷带缠绕着,只剩连睫毛都被烧掉的脸露在外面,我当时真的看不下去了。但我面对着他们的家属,想到只有我们把他们的情况如实报道出来,他们才能得到社会上好心人的帮助,我强忍着撑到了最后。当我们向他们的主治医生询问他们的病情时,医生的态度却十分冰冷!不仅不告诉我们患者的病情,还不准我们进医院的病房看望病人。当时心里真不是滋味:我们想帮助别人,把他们的病情如实报道出去,却遭到了这样的对待! 当然,在报社实习也有不少乐趣,特别是能用自己的文章来真正地帮助可以帮助的人。就拿那被大火烧伤的一家四口,当我把社会上好心人捐赠的爱心款交给他们时,心里觉得有小小的满足感。在实习的工作中也认识了不少新朋友,每天的工作都很愉快。 虽然说新闻和自己的专业不对口,但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也间接的了解到了有关于食品安全工作一些信息。比如在采访宜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时,我们不仅了解到该局近期的工作情况,还收到了《宜春市食品安全状况报告(20xx 年)》等内部有关资料。让我对宜春市的食品安全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再比如七月二十二日我和指导老师黄记者来到宜春市生猪屠宰场。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食品加工的基层工作单位,感觉很新鲜,也让我对生猪屠宰有了一定的了解。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 摘要:新媒体实现了数字化、网络通信和移动物联技术的融合,是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融合的结晶,具有信息量大、实时交互、资源共享、个性化服务等优于传统媒体的特点。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视觉传达从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立体,更具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新媒体技术与多样的视觉符号冲击受众视觉的同时,也改变了视觉传达的方式与理念。新媒体的基础技术、信源编码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网络播放及管理技术与智能终端技术为信息的处理、传播、播放及形成设计符号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视觉传达设计和技术拓宽了外延。视觉传达的形式和内涵是不断更迭和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现代技术会将视觉传达推向一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250-02 生活节奏愈来愈快,人们接收信息的时间变得零散且短暂。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对于资料获取的需求却愈来愈大。科技进步改变人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同时,新媒体也应运而生。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也给视觉传达带来了冲击。视觉传达在新媒体席卷的浪潮中需做出相应的改变。在新媒体环境下,结合现代化技术,加快视觉传达设计理念的转变和视觉传达技术的发展。 1 信息时代的新媒体概念 1.1 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量爆炸,人们需要接收大量资讯。然而,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想要接收大量信息就需要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应运而生。由于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广泛的市场需求,新媒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通信的浪潮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具有广泛市场需求和良好社会基础的新媒体从边缘化走向大众化,必将逐渐成为主流媒体。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则是另一个发展趋势。新媒体的出现虽然打破了原有的市场格局,但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因此,两者相互融合、共同演化的过程会长期存在。新媒体的产生是技术和时代的产物,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一席。 1.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已经在竞争中各自占据了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两者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印刷媒体主要传播文字,电子媒体主要传播图像和

写作指导:网媒新闻如何写作

网媒新闻如何写作 网络新闻如何写作 网络新闻写作和传统新闻写作有什么不一样?怎样让网络新闻更吸引人?网络新闻写作能不能跳出传统新闻的框架,闯出一片新的天地?传统的消息、通讯之类新闻概念,在网络新闻方面是不是应该调整?以下是一位外国同学的思考所得,共同分享一下。 信息技术时代的先知马歇尔?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认为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比如文字印刷媒介是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延伸。无疑,网络媒介延伸了人的大脑和双手。 因此,在网络主导写作的时代,只有理解搜索引擎优化策略,并能迅速适应这个以快制胜的时代,记者才能在高手如云的时代脱颖而出。 显而易见,网络新闻写作与报纸新闻写作存在明显的不同,所有的新闻记者和网络写手都应当也能够了解其中的差异。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是网络新闻与报纸新闻相比,其形式与文风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根据罗伯特?奈尔斯《网络写作教学》(teaching online newswriting )的总结,并结合笔者的观察与实践经验,网络新闻成功写作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步骤,并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个性化 写作的创新与超 越。

1.发现网络新闻写作独特性的方法 既然网络上的海量新闻要与报纸新闻和期刊新闻有所 差异,那么记者就要首先了解网络新闻的独特性在哪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媒体还没有把握网络时代的机遇,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机遇是不存在的。网络出版提供了多种独特的新闻写作模式,而且启发记者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网络时代里迅速掌握这些方法,这样才可以让网络新闻在激烈竞争的时代里独领风骚。 新闻写作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正统的教科书并不是学习的最佳素材,直接阅读网络新闻将是最有效的办法。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可以借助别人的经验而少走弯路,比如网络新闻写作指南一类的读物,这对于改善和提高网络新闻写作技巧是需要的。与传统印刷媒介新闻写作框架不同,网络新闻写作是通过博客、维客和论坛形式出现的文字样式。 2.网络新闻写作充满了神奇与魅力 博客的写作与报纸新闻最为接近,特别是专栏写作更是相似。博客写作并不要求全部用第一人称,实际上最优秀的博客就像最棒的特写专栏,需要的是震撼人心的独创性报道。但是多数博客写手的做法是发出与众不同的另类声音,以此吸引挑剔的读者的慷慨点击,这不是成功的关键。最关键的是作者必须把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敏锐的洞察力隐含于报道之中,让读者迅速而直观地做出自己的判断。当然,如果博客能随时随地更新就更好了。维客是一种提供多人共同创作环境的网站,即每个人都可以任意修改网站的页面数

报纸新闻稿件格式

报纸新闻稿件格式 报纸新闻稿件格式 新闻稿格式 1、新闻要素:不可忽略5W1H(Who、What、When、Where、Why、How) 2、新闻构成:题、文、图、表 3、题:简要、突出、吸引人 4、文:导语100至200字:开宗明义人事时地物 5、主体300至500字:深入浅出阐扬主旨 6、结语100字:简洁有力强调该新闻的意义与影响或预告下阶段活动 新闻的写作特点 一、新闻的特点 1、短小精练:新闻要短小精练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就小记者采写新闻来说写好短消息便于迅速及时的报道新闻事实同时也锻炼小记者的采写能力;就读者阅读新闻来说它便于阅读 2、语言生动简洁:新闻的语言只有生动、简洁才能吸引读者 3、“倒金字塔”结构:新闻的写作是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的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次递减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二、新闻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

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 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 点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三、学会恰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在不少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交代背景应根据需要因稿而异更要紧扣主题还有交代背景时 不宜太多材料要写的生动活泼 新闻通讯写 一、通讯的种类: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二、通讯的特点 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也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方法的新闻媒体通讯报道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三、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

53 融合与发展·研究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 摘 要: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新闻信息,通过新闻了解时下发展的具体变化,时事、新闻等动态信息的变化,能够让人们对自己关注的民生、政治、经济等问题实现最基本的信息更新。新媒体的发展可以更全面、更快速地给人们提供新闻信息,既拓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又实现了多元新闻发展的可能。但是,现阶段部分新媒体常常出现失真问题,甚至造成社会上的信息误导。为了将真实的新闻内容传递给受众,一定要对新媒体发展进行正确引导。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真实性显得愈发重要,这是以新闻真实性为核心的处理模式,按照社会需求实现合理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实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8)09-053-02DOI:10.19483/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15833702.html,ki.11-4653/n.2018.09.021 文/赵克家 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发展,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获得了新的空间,这对于优化新闻事业来说极具动力。不同类型的人群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其多元化特点日益明显,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最基本的真实性,保证各类新闻都能够完成最基本的信息传递目标。新闻报道的核心灵魂就是真实性,是保证新闻信息具有基本价值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新闻信息是否存在阅读价值的重要标杆。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开始萌发,为了吸引到最大范围内的受众群体,很多新媒体在新闻题目上做出花样,这种情况很有可能造成虚假新闻的产生,让人们对社会新闻造成误解。这种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不仅会误导受众,更有可能造成社会舆论环境的偏差,让人们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对此,有关部门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采取有效的方式应对新闻行业中出现的失真现象。 1.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缺乏真实性的原因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基本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前提,更是必须坚守的原则。为了保持新闻真实性,首先需要将事件按照步骤进行完整表达,不需要加入报道者的个人看法,只要清晰、准确地将新闻事件说明,就是一次合格的新闻报道。经过新媒体的冲击之后,现阶段中国社会新闻报道的失真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新闻工作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经过对现阶段出现失真现象的新闻报道的分析,这种失真主要原因就是新闻工作者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对新闻内容凭着臆想进行描写。或者是部分工作者对新闻内容有一定了解,但是并未掌握其中深层次的内涵,写出的报道也仅仅是为了应付工作。这就造成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偏差,无法将具有现实意义的新闻播报出来。 1.2新闻工作者失实报道 部分虚假新闻是报道者明明知道真实情况,却因为受到某些外力因素,不得不曲解某些内容,其中的虚假成分因为加入一定的主观臆断成分,猜测对现有事实加以延伸或扩展,而让新闻事件的报道出现明显的、与事实不符的情况。这是由于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较差等客观原因而造成的事实偏颇、报道不全面。这样的新闻稿件一经发表,虽然不一定能够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但是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这种不按照基本原则报道的材料,是导致新闻真实性明显受到质疑的重要原因。 1.3新闻工作者工作态度不端正 最基本的新闻报道除了坚持真实性原则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将完整的事件信息清楚地表述出来。部分新闻报道失真的原因,是因为新闻工作者报道过程中,缺乏基本的端正态度,对某些需要进一步调查和深入分析的新闻并没有花费时间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新闻真实性的缺乏不仅导致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不信任,更给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新媒体时代下实现新闻真实性的措施 现代新闻报道失真问题日益突出,不同的类型和模式都有可能出现某个环节的真实性缺乏问题,不管是主观上的故意背离,还是客观上的信息不完整导致的失真,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分析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分析 陈海峰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1) 【摘 要】 本文研究分析了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的异同。首先是主体不同;其次是传播模式不同,而网络新闻真正实现了“以受众为中心”的写作理念;报纸新闻的写作方式是线性写作模式,而网络新闻是层次化写作,甚至是文字直播。新的传播环境和新的传受关系要求报纸新闻的传播迎接新挑战。 【关键词】 报纸新闻;网络新闻;写作差异 一、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主体的比较 网络产生后,因互联网在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交互性,使受众能动地参与新闻写作的梦想成为可能。具体地讲,新闻受众可以通过发贴或发表自己的评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理论上讲,任何拥有计算机的个体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人,都可以是网络新闻的写作主体。 2007年11月20日《大河报》刊登的一篇名为《一条被子引发4护士“守灵”事件?》的文章中有以下文字:“昨天,洛阳商都BBS率先图文并茂地‘报道’了此事。该网站上的一篇文章称:11月15日下午5时许,笔者在市中心医院住院部看到,4护士都躺在床上输着液体。一名韦姓护士嘴里喃喃地说着什么,一名余姓护士因为情绪紧张刚刚注射了安定……” 该文紧接着又叙述了记者看到帖子后到洛阳采访的经过。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文章中提到了“洛阳商都BBS率先图文并茂地‘报道’了此事”中的“报道”是加了一个引号的。这说明,该信息的发布人是发帖的网友,甚至连记者本人也承认是网友率先“报道”,然后自己又去深入采访此事。从传播学的角度说,“记者”是网友的受众,网友是名副其实的信息源。这则新闻报道的背后也引发我们对“记者”这一职业名词的思考。以本则新闻为例,率先报道“‘守灵’事件”的网友显然不是专业的记者。 近年来,随着“博客”和“播客”的兴起与快速发展,使传统媒体失去了新闻“第一发布人”的地位。尤其是以韩国“市民记者”的兴起为代表,进一步说明了和报纸新闻写作的主体相比,网络新闻的写作主体渐渐发生了改变。 造就“市民记者”的是韩国一个名叫“Oh my Ne ws”的新闻网站,它高举“每一个市民都是记者”的旗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由业余记者提供新闻的网络媒体。[1]该网站鼓励市民参与新闻事件,“市民记者”的写作有很大的随意性,编辑并不要求他们按专业记者那样进行写作,文体可以五花八门,只要把事件说清楚就行。虽然稿酬很少,但是Ohmy Ne ws网站的运作模式让普通大众的公平发言权和参与社会问题讨论的权利得以实现,它在韩国风行的同时并赢得了很多专家和学者的肯定。因而,可以认为,该网站的这一模式应该代表了未来网络新闻发展的大致走向。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报纸新闻写作主体是特定的记者,而网络新闻写作的主体已不限于记者这个特定的群体,任何拥有计算机和言论自由的一般民众,都可以成为记者。这一转变大大拓展了网络新闻报道的宽度,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看到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在网络上进行传播。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网络新闻写作的平民化在扩大网络新闻报道宽度的同时,还容易造成一些问题。如,网民水平参差不齐,写作上新闻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一些网民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有些信息没有验证就发布到网上,“把关人”的缺失使网上的假新闻频出。因此,进一步完善互联网信息发布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把关人”的作用,成为规范网络新闻的关键因素。 二、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理念的比较 网络的出现带来的不仅是新闻写作主体范围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前提下,网络新闻写作和报纸新闻写作的理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1、报纸新闻的写作理念 传统的报纸新闻是一种“我传你看”的传播模式,很少考虑受众对各种不同信息的特殊需求。近年来,“以受众为中心”成为媒介转变观念的一个出发点,报纸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例如都市类报纸的出现、民生新闻的兴起等等。但由于报纸版面的限制,它始终没有办法真正做到“以受众为中心”,所谓读者的选择权是在报纸新闻提供的有限范围内进行选择,这是将做好的新闻“推”给读者的传播方式。 2、网络新闻的写作理念 互联网的出现否定了传统媒体“你传我收”的传播模式,“以受众为中心”成为网络新闻写作的切入点,网络新闻贯彻的是一种将受众“拉”到信息面前的传播模式。通过搜索引擎网民可在网上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再加上网络新闻写作主体的强化,网络新闻真正实现了“以受众为中心”的写作理念。 互联网上的新闻发布者不再被视为全知全能,而是和读者建立在一种平等的关系之上的具有真诚的服务精神和开放的思想空间的信息采集、制作、发布者。[2]互联网不仅有广阔的信息空间,还给网民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网友论坛、BBS的设置使网民能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发布到网上。当然不容忽视的是,网络垃圾信息和色情内容也相继而来。 三、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方式的比较 1、报纸新闻的写作方式 报纸新闻的写作方式是线性写作模式,用的是平面排版技术。即:将文字和图片放在同一个版面内。记者的思维模式只固定在一篇作品中:收集素材,确定主题思想,然后再将有价值的细节及背景材料等按照一定的结构模式进行构思。 2、网络新闻的写作方式 (1)网络新闻的层次化写作。网络新闻写作运用了网络的特有技术———超链接,它使网民能参与到新闻创作中来。网络新闻中,超链接技术可以使读者随时从某词“链接”出去,转到本站点内另一信息,抑或另一站点。所以,要求网络新闻记者要充分考虑网络读者的阅读特点,将材料进行有效的分层。 (2)二次创作。传统线性新闻强调的是所有新闻要素和语言句式等之间的固有联系,它强调意义的充分集中,而网络新闻的语链环境则相对突出读者的参与性,并根据读者自己的经验、知识和理解能力进行意义的重新组合,形成对整篇新闻报道语境理解的新的意义中心,即:“二次创作”。所谓语链是指,传统新闻只是文本或文本与图片、影像、音频等媒体的简单组合,而网络新闻是新闻篇章本体与超链接的融合,此时文本为超文本,媒体为超媒体。在超文本或超媒体的环境中新闻不再以篇为单位,而是以链为单位成为语篇组来呈现。读者阅读时,可以自由地选择阅读路径,并实时回馈,进行的是非线性阅读。在网络新闻语境中,网络技术中的超链接因为主要联结的是新闻言语语篇,我们称其为语链。[3] 二次创作是网络新闻交互性的最大体现,这种交互是通过语链提交的,也就是将读者的评论等信息通过语链直接链接到留言展示区。留言展示区是整个评论语链的链接点,而这个链接点是读者参与网络新闻再创作的最主要途径。[4] 在新闻网站上,一则新闻的留言区,一般发表有读者的意见和看法,表面上看这些意见和看法分散了新闻的意义,但实际上读者的参与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分析图书与传媒

新媒体在媒体环境中的作用

新媒体在媒体环境中的作用 新媒体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个概念,其准确含义学界仍无定论。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虽各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从上述说法中我们仍可窥探到新媒体的一些特征。“‘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其内涵会随着传媒技术的进步而有所发展”,“‘新媒体’的新是以国际标准为依据”,“‘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等媒体形态”。“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它主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现如今新媒体正凭借其海量信息、覆盖面广、速度迅捷、互动性强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载体。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文化产业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整个艺术消费。它的日益强大使整个艺术领域从观念形态到创作实践都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局限:当越来越多的人们更愿意坐在电脑前而不是守在电视机前欣赏各类娱乐节目、最新最火的影视剧和电影时,以无孔不入之态势融入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新媒体,已经给传统的影视媒体带来极大的挑战;

当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遭遇生存危机,纷纷选择低价抛售关门倒闭时,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慨于新媒体日益强大的影响力。 1、传播载体的改变 随着通讯技术和因特网的日新月异,影视、音乐、书籍等的传播载体也经历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书籍的变化。传统的纸质书籍在过去是知识传播的主要媒介,传承千年,给人们以阅读的快感和心灵的愉悦。而在网络和信息化时代,许多读书族转向使用手机、平板、电子书等终端进行阅读,新媒体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电子阅读、网络阅读等阅读方式成为当下年轻人所追求的时尚生活。阅读在他们已不再是心灵的体验和享受,信息传达的实效性变得更加重要。以新媒体为载体的阅读恰由于其高效、准确性而逐渐占有书籍阅读市场越来越多的比重。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和以手机为代表的互联网终端成为最具代表的载体。 2、传播方式和效果的改变 在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种种新的传播方式中,强调人与产品交流互动的方式成为新传播方式的重要部分。相较于传统电视媒体自上而下将信息传递给受众,网络使得受众成为了信息交流和传播的主导者,每一个人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方,也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由于现

新媒体新闻写作与制作

网络新闻业务与传统新闻业务1、新闻资源的全面利用2、层次化、网络化的新闻组织方式3、实时的文字报道4、多媒体采访与报道5、新闻报道中各种层次的互动 网络新闻编辑的四个层面1、网络新闻的选2、网络新闻的加工3、网络新闻的整合4、网络新闻的延伸 网络新闻编辑的角色特点1、网络新闻编辑的主动性与被定性2、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整合性和原创性3、把关人角色 网络新闻编辑的发展趋势1 、多媒体内容编辑的比重将不断上升2、网络新闻编辑分工不断细化3、网络新闻编辑新闻加工向高层次发展4、从面向单平台编辑向多平台编辑发展 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采集相同点是什么1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不变2对新闻工作基本原则的坚持不变 网络新闻采集的优势在哪里1、网络新闻作品的多层次写作2、全时与互动3、新闻资源的利用4、多媒体技术的利用 影响网络新闻采集的因素1、政策环境2、法律环境3、著作权法4、经济环境5、技术环境因素 对网络新闻真实性的判断1多源求证2内容分析3调查核实4技术判断 网站策划指1、根据现实的情况与信息,判断市场变化的趋势,针对未来网站建设做当前决策2、对网络媒体的规模、结构、形象进行整体设计3、预先决定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谁来做。 网站策划解决的问题1网站战略发展策划2网站内容策划3网站形象策划4网站市场行销(如何提高访问量)5网站品牌形象推广6网站内部人员安排 网站策划的原则1指导原则2全面原则3个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5迅速原则6团队原则 调查分析阶段1网站的服务对象2社会环境3竞争对手4自身条件分析 属于内容的构成要素1网页名称2标题3正文4图表5标语 一个网站的网页构成:主页(homepage)首页(frortpage)新闻文章页(news articles) 属于造型的构成要素1标识2文字3图标4插图5动画6背景7声音 网页编排设计原则1网页编排首要原则@主页以占用空间和带宽小的静态文本和小图片为主@避免占用空间大的背景、图表、视频、动画在主页上出现@建立合理的网站布局,链接点不要太多太杂2版面布局原则:统一性原则、均衡性原则、对比性原则、节奏性原则、视觉冲击中心 新闻网页设计注意原则1简化新闻信息的阅读路径2网页的设计应以功能为先3借鉴报纸版面编辑方法原则4利用新技术,方便网络新闻的打印 新闻栏目与内容的规划1依据新闻来源的特色2依据报道内容的特色3依据与其它媒体合作形成的特色4依据新闻延伸形成的特色5依据对传统新闻栏目分类的借陈出新 网页框架布局的设计1框架模式2文字的编排3字体的运用4网页设计中的色彩 主页的功能1对网站内容的介绍2引导浏览者到他们要去的地方3吸引网民的注意力 新闻网站的一般结构1分类新闻2新闻服务3多媒体新闻4地方性新闻网站 网络新闻标题的主要特点1题文分家2慎用长题3大多单行4宁实勿虚 网络新闻单行题的制作1、一句话题2两(三)句题、一条新闻3两句题两条新闻4标题+摘要4标题群 标题群:是围绕某个主题或事件,在一个大标题统率下,由多种传播符号(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构成、即时滚动播出多个存在相互关联的新闻小标题的集合标题群写作形式:1标题群的小标题一般是加“[ ]”标志2在一些网站也采用“大字号标题+小字号标题”的方式,“小字号标题”一般是作为副题,“大字号标题”作为主题标题群形式优势1大标题将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最新、最重要的事实突出2将不同的新闻事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充分展现新闻事件的动态性和新闻事件间的相关性3既突出了新闻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又为普通用户梳理出事件发展的脉络4展示出立体化的传播思维和空间层次感,形成一种网络新闻专题报道样式 网络标题的加工原则1准确2客观、真实3掌握分寸4导向正确5言之有物6生动形象 锤炼标题文字1压缩与概括标题内容2删去可有可无的字3改变叙述方式4适当运用约定俗成的简称5作题窍门 网络新闻内容整合编辑的手段1依据新闻素材组织新稿件:综编、缩编、拆编2编辑引导性内容:为引导阅读而撰写导读、加小标题、加注点评3为使表达准确对稿件中人名、地名核对、改动 相关内容的编辑1配相关内容1)同一事件的相关内容2)类同事件3)配资料4)有关服务2、灵活编排1)标题排列2)全文切入3) 关键字超级连接3、把握好尺度(1)注意关联性(2) 坚持正确导向 热点事件的报道一段时期内,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新闻事件 灾难新闻报道1力争在第一时间向公众进行全面、准确、真实、客观的报道2报道事故的同时,还应关注灾难的原因、背景、后果、责任,实现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