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选股基本分析法之一 ——基本分析法简介

选股基本分析法之一 ——基本分析法简介

选股基本分析法之一 ——基本分析法简介
选股基本分析法之一 ——基本分析法简介

1.简介

股票价格是股票在市场上出售的价格。它的具体价格及其波动受制于各种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因素,并受到投资心理和交易技术等的影响。概括起来说,影响股票价格及其波动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基本因素;另一个是技术因素。

所谓基本因素,是指来自股票的市场以外的经济、政治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其波动和变化往往会对股票的市场价格趋势产生决定性影响。一般地说,基本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人为操纵因素和其他因素等。

股票在市场上的买卖价格,是每一个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自从有了股票市场,各种股票分析专家和资深的投资者便孜孜不倦地探求分析和预测股价的方法,有些人从市场供需关系入手,演变成股价技术分析方法,有些人从影响股价的因素关系分析入手,形成了股价基本分析方法。对于股价的技术分析理论及方法,我们将在第三部分详细说明,在这里,让我们先具体的研究一下股价的基本分析方法。

所谓基本分析方法,也称为基本面分析方法,是指把对股票的分析研究重点放在它本身的内在价值上。股票价值在市场上所表现的价格,往往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频繁变动。

因此一种股票的实际价值很难与市场上的价格完全一致。如果有某一天受了一种非常性因素的影响,价格背离了价值,又加上某些投资者的恐慌心理的烘托,必然会造成股市混乱,甚至形成危机。如在市场上发现某种股票估价过高,必然竟相出手,如另一种股票估价过低,则肯定引起投资者的抢购。影响股票价值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全国的经济环境是繁荣还是萧条。二是各经济部门如农业、工业、商业、运输业、公用事业(行情论坛)、金融业等各行各业的状况如何。三是发行该股票的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如果经营得当,盈利丰厚,则它的股票价值就高,股价相应的也高;反之,其价值就低,股价就贱。

基本分析法就是利用丰富的统计资料,运用多种多样的经济指标,采用比例、动态的分析方法从研究宏观的经济大气候开始,逐步开始中观的行业兴衰分析,进而根据微观的企业经营、盈利的现状和前景,从中对企业所发行的股票作出接近显示现实的客观的评价,并尽可能预测其未来的变化,作为投资者选购的依据。由于它具有比较系统的理论,受到学者们的鼓吹,成为股价分析的主流。

基本分析法是准备做长线交易的股民以及“业余”股民所应采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分析方法。因为这种分析方法是从分析股票的内在价值来入手的,而把对股票市场的大环境的分析结果摆在次位,看好一支股票时,看中的是它的内在潜力与长期发展的良好前景,所以当我们采用这种分析法来进行完预测分析并在适当的时机购入了具体的股票后,就可不必耗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关心股票价格的实时走势了。

2..投资分析的必要性

第一,股票属于风险性资产,其风险由投资者自负,所以每一个投资者在走每一步的时候都应谨慎行事。高收益带来的也是高风险,在从事股票投资时,为了争取尽可能大的收益,并把可能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进行股票投资分析。这样在买卖过程中,我们才会有信心,使我们看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时避开隐蔽的陷阱,

确保对我们的投资行动来说最为重要的一点---安全。

第二,股票投资是一种智慧型投资。长期投资者要注重于基本方法,短期投资者则要注重技术分析。而要在股市上进行投机,更是一种需要高超智慧与勇气的举动,其前提是看准了时机才去投资。而时机的把握需要投资者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理论、技术以及方法详尽的周密分析,进行科学的决策,以获得有保障的投资收益。这与盲目的、碰运气的赌博性投资行为有根本的区别。

第三,从事股票投资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坚决杜绝贪念,要想到,哪怕只有一次要赌一把的热血来潮的冲动,也会让你追悔末及的。

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分析时往往会受到资讯不足、分析工具不全、个人分析能力有限等问题的制约,因此,投资者除自行分析外,还应参考外界力量对股票投资所作的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由于股票投资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考虑问题时我们应采取从宏观到微观,由远及近的步骤进行。

第一步:必须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作,包括生产、流通、服务等各个部门作出详细的分析,以便了解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所处的增长阶段与其发展趋势,从而明确成千上万个具体的企业,了解它们在经济大环境下和所属行业的特色下所从事的具体经济活动。

第二步:对发行股票的企业进行分析。因为股票是由不同的企业发行的,每个企业各有特点,要了解它,就应从股票发行企业的经济状况和财务状况入手,看其资本强弱、技术实力、获益多寡、偿债能力、成长潜力等等,从而对股票发行企业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与评价。同时,结合分析其股票本身的历史走势,看它在市场价格变动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联的特点及变化轨迹,股票交易量和股票价格变动、市场价格变动的对应关系,并运用各种分析的结果预测股票未来变化的特点及走势。

第三步:对股票市场状况进行分析。股票市场作为一个整体的表现,可能与基本分析的结果相一致,但也并不一定与之完全相同,某一股票的市场行为常常与基本经济所表现的状况相反,一个股市的经济状况和国民经济现状可能都是好的,但这种股票的市场价格可能反而下降,相反的,国民经济的基本状况可能并不好,但整个股票市场可能却很兴旺。总体来说,股票市场作为一个整体,其行为可能与基本投资分析所期望的不一样。股票市场有自己的好恶,投资者和投机者往往偏爱某些行业中的某些股票,不愿意投资到另一些行业中的某些股票,这种情况可能会使市场趋势与整个国民经济背道而驰。但这种行为通常是短期现象,投资者不应忽视其中可能产生的得失。同时,股票市场的趋势可能领先于经济状况,它的周期性变动对可以看到也可能看不到的临时发生的技术上、心理上和投资者情绪上的事件会引起反应,使有些股票的波动比市场大一些,有些比市场小一些,不过市场作为一个整体,对每种股票价格的变动负主要责任,做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有必要把个别股票的预测与整个股市的预测联系起来,互相对照,以提高个别股票价格预测的准确性。

常用分析方法

绍的主要方法有六种,分别为:1、对比分析法:将A公司和B公司进行对比、2、外部因素评价模型(EFE)分析、3、内部因素评价模型(IFE)分析、4、swot 分析方法、5、三种竞争力分析方法、6、五种力量模型分析。对比分析法是最常用,简单的方法,将一个管理混乱、运营机制有问题的公司和一个管理有序、运营良好的公司进行对比,观察他们在组织结构上、资源配臵上有什么不同,就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别。在将这些差别和既定的管理理论相对照,便能发掘出这些差异背后所蕴含的管理学实质。企业管理中经常进行案例分析,将A和B公司进行对比,发现一些不同。各种现象的对比是千差万别的,最重要的是透过现象分析背后的管理学实质。所以说,只有表面现象的对比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有理论分析。外部因素评价模型(EFE)和内部因素评价模型(IFE)分析来源于战略管理中的环境分析。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这里的环境是广义的环境,不仅指外部环境,还指企业内部的环境。通常我们将企业的内部环境称作企业的禀赋,可以看作是企业资源的初始值。公司战略管理的基本控制模式由两大因素决定:外部不可控因素和内部可控因素。其中公司的外部不可控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合作伙伴(如银行、投资商、供应商)、顾客(客户)、公众压力集团(如新闻媒体、消费者协会、宗教团体)、竞争者,除此之外,社会文化、政治、法律、经济、技术和自然等因素都将制约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由此分析,外部不可控因素对公司来说是机会与威胁并存。公司如何趋利避险,在外部因素中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洞悉威胁、规避风险,对于公司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在瞬息万变的动态市场中,公司是否有快速反应(应变)的能力,是否有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是否有创新变革的能力,决定着公司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公司的内部可控因素主要包括:技术、资金、人力资源和拥有的信息,除此之外,公司文化和公司精神又是公司战略制定和战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个公司制定公司战略必须与公司文化背景相联。内部

资料分析的方法

资料分析的方法 一、社会科学的研究步骤 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其中,在检验研究假设结束之后,需要与现有的文献对话,再次发现新问题,开始新一轮的研究过程。在这个环节之中,资料分析作为重要一环,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极为重要。 二、资料分析的方式分类 教育研究包含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及分类。一般情况下,按照认识论基础,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 也有部分学者按照研究目的、手段等对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比如别敦荣和彭阳红将研究方法分为:理论思辨、经验总结、历史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数学分析、质的研究和个案研究; 在国内,根据刘良华对研究方法的分类大体上有三个基本类型:实证研究(量化的、质化的)、思辨研究(又称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常以教育对策、教育反思、教育改革形式显现)。实证研究是基于“事实”的方式进行论证并有规范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 陈向明指出,“研究方法”一般包含三个层面:第一,方法论,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论假定、原则、研究逻辑和思路等;第二,研究方法或方式,即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第三,具体的技术和技巧,即在研究的某一阶段使用的具体工具、手段和技巧等。 文中所采取的分类是按照陈向明定义中的第三个层面为标准进行的分类。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是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其他为辅,交叉使用的。以下内容是介绍每一种具体的方式。 那么资料搜集上来了?该如何分析呢? 三、具体的资料分析方式 1思辨分析 (1)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在政治学领域中,它着重对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 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政治制度的现状及其演变趋向。但不是断章取义地分析政治制度的现状,而是系统地研究它们以往的发展及其变迁的原因。历史研究法主要是研究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从各种事件的关系中找到因果线索,演绎出造成制度现状的原因,推测该制度未来的变化。

16种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一、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μ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μ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 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 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1.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 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分层分析。 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关; 3、偏相关:在某一现象与多种现象相关的场合,当假定其他变量不变时,其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偏相关。

基于Matlab的层次分析法及其运用浅析

基于Matlab的层次分析法及其运用浅析 本文通过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在满足同一层次中各指标对所有的下级指标均产生影响的假定条件下,实现了层次分析法的分析运算。本程序允许用户自由设定指标层次结构内的层次数以及各层次内的指标数,通过程序的循环,用户只需输入判断矩阵的部分数据,程序可依据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流程进行计算并作出判断。本程序可以方便地处理层次分析法下较大的运算量,解决层次分析法的效率问题,提高计算机辅助决策的时效性。 标签:Matlab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决策 在当前信息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手工计算已不能满足人们高效率、高准确度的决策需求。因此计算机辅助决策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管理决策的新工具、新方法。基于此,本文在充分发挥计算机强大运算功能的基础上,选用美国MathWorks公司的集成数学建模環境Matlab R2009a作为开发平台,使用M语言进行编程,对计算机辅助决策在层次分析法中的运用进行讨论。试图通过程序实现层次分析法在计算机系统上的运用,为管理决策探索出新的道路。 1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流程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相关理论,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进行分解,得到若干个下层指标,再对下层指标进行分解,得到若干个再下层指标,如此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然后根据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进行单排序,最后,求出各指标对应的权重系数,进行层次总排序。 1.1 构造层次结构模型在进行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时,最主要的步骤是建立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根据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只有判断矩阵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后,方可进行分析和计算。其中,结构模型可以设计成三个层次,最高层为目标层,是决策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中间层为决策需考虑的因素,是决策的准则,最低层则是决策时的备选方案。一般来讲,准则层中各个指标的下级指标数没有限制,但在本文中设计的程序尚且只能在各指标具有相同数量的下级指标的假定下,完成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故本文后文选取的案例也满足这一假定。 1.2 建立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表示本层所有因素针对上一层某一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给判断矩阵的要素赋值时,常采用九级标度法(即用数字1到9及其倒数表示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具体标度方法如表1所示。 1.3 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由于多阶判断的复杂性,往往使得判断矩阵中某些数值具有前后矛盾的可能性,即各判断矩阵并不能保证完全协调一致。当判断矩阵不能保证具有完全一致性时,相应判断矩阵的特征根也将发生变化,于是就可以用判断矩阵特征根的变化来检验判断的一致性程度。在层次分析法中,令判断矩阵最大的特征值为λmax,阶数为n,则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的指标记为:

层次分析法步骤介绍

层次分析法整个计算过程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明确目标;接下来分析影响目标决策的各个因素,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条理化、层次化;最后,用线将各个层次、各个因素间的关系连接起来就构成了递阶层次结构。[25] 通常,递阶层次结构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层次: 1.目标层:通过分析,明确目标就是什么,将其作为最高层的元素,必须就是唯一的, 如: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 2.准则层:即中间层,元素包含所有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且会随着问题的复杂 程度增多。这时,需要详细分析各准则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就是同级关系还就是隶属关系)。如果就是隶属关系,则需要构建子准则层甚至更下一层准则。 3.措施层:即方案层。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哪些,并将其作为最底层因素。 (2)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 1.构造判断矩阵:将每一个具有向下隶属关系的元素作为判断矩阵的第一个元素(位 于左上角),隶属于它的各个元素依次排列在其后的第一行与第一列。 2.填写判断矩阵: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咨询专家,将两个元素两两比较,按照重要性程 度表赋值(见下表)。 表3 重要性标度含义表 设填写后的判断矩阵为A=(a ij)n×n,判断矩阵具有如下三个性质: 1.a ii=1 2.a ji=1/a ij 3.a ij>0 (3)层次单排序与检验 1.层次单排序 利用数学方法将专家填写后的判断矩阵进行层次排序。层次单排序就是将每一个因素对于其准则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实际就就是计算权向量。计算权向量有特征根法、与法等,以下详细介绍特征根法的计算方法。 A.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

∏==n j ij i a M 1 (3、2) 式中: M i 第i 行各元素的乘积 a ij 第i 个元素与第j 个元素的关系比值

文献法

第八章文献法 文献法既是社会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又是使社会调查少走弯路的预备步骤。利用文献法,我们收集到的是第二手资料。第二手资料,当然它的价值比原始资料要低,还得分析其可靠性。但是,今天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特征就是信息共享。文献法使我们在利用信息方面跨越了时空限制。因此在现代社会研究中,它的地位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更何况,我们就是用问卷法、访谈法或观察法等搞社会调查,也无不是从文献资料开始的。因为在不占有前人的有关资料的情况下,是难以展开卓有成效的研究的。 8.1 文献与文献法 一、文献及其要素 文献就是人们用一定技术手段建立起来的储存与传递信息的载体,其上有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纪录。文献有三个基本要素,即(1)有一定知识内容或信息;(2)有一定纸质或非纸质的固态载体;(3)有一定纪录手段。 凡是在一定的载体之中记录人类的知识或价值判断或审美情趣的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都是文献。或者说,凡是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形式记录了人类的知识或价值判断或审美情趣的一定的载体都是文献。也可以说,凡是存在于一定的载体之中的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形式记录的人类的知识或价值判断或审美情趣,都是文献。由于文献是内容、形式和载体的三位一体,所以上述三个界定是等价的。 二、文献法及其特点 文献法,又称历史法,则是指从前人或别人留下的资料中收集资料的方法。文献法收集的是文献资料,因此相对于其它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它体现出一些比较突出的特点:(1)没有时空限制;(2)没有反应性问题;(3)效率高、花费少。 文献法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倾向性;(2)对路性差;(3)整理困难;(4)滞后现实。但文献法作为收集第二手资料的方法,它的最大缺点在于,其可靠性难以评估。 三、文献资料的种类 文献调查依据的是文献资料。文献资料的种类繁多,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根据文献的加工程度,文献资料可分为一次文献和多次文献。 ●根据文献的来源,文献资料可分为公事文件、宣传性读物、私人性文件三种。 ●根据文献资料的形式,则可以将文献资料分为文字文献、统计文献、视听文献。 近年来,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带来数字化革命,上述各种文献形式都可以以“电子出版物”的形式出现。“电子出版物”是将文字、声音、动画等信息数字化以后存储于磁盘上或光盘上。从信息记载和传播的角度来看,它们可看成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纸张”。互联网被付诸广泛应用后,层出不穷的“网络文献”开始为知识人所青睐。在网络环境下,世界上任

数学建模浅谈层次分析法

浅谈层次分析法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层次分析法的定义、特点、基本步骤以及它的优缺点。层次分析法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它的应用已遍及经济计划和管理、能源政策和分配、行为科学、军事指挥、运输、农业、教育、人才、医疗和环境等领域。 关键词:层次分析多目标多准则成对比较一致性检验

前言 数学是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的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不断完善,数学不但运用于自然科学各学科、各领域,而且渗透到经济、管理以至于社会科学和社会活动的各领域。 众所周知,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才能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和研究。 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活动是讨论建立数学模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是一种数学思维方式。 从学术的角度来讲,数学建模就是利用数学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从价值的角度来讲,数学建模是一个思维过程,它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创新),更是一个升华理论方法的过程(总结);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数学建模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1 数学建模过程和技巧 数学建模的过程是通过对现实问题的简化、假设、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工具等,得到数学上的解答;再把它反馈到现实问题,给出解释、分析,并进行检验。若检验结果符合实际或基本符合,就可以用来指导实践;否则就再假设、再抽象、再修改、再求解、再应用。 构造数学模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建模过程和技巧具体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⑴模型准备 在建模前要了解实际问题的背景,明确建模的目的和要求;深入调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出主要矛盾;并按要求收集必要的数据。 ⑵模型假设 在明确目的、掌握资料的基础上,抓住复杂问题的主要矛盾,舍去一些次要因素;对实际问题作出几个适当的假设,使复杂的实际问题得到必要的简化。 ⑶建立模型 首先根据主要矛盾确定主要变量;然后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刻划变量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数学模型。模型要尽量简化、不必复杂,以能获得实际问题的满意解为标准。 ⑷模型检验 建模后要对模型进行分析,用各种方法(主要是数学方法,包括解方程、逻辑推理、稳定性讨论等;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技巧)求得数学结果;将所求得的答案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去,检验其合理性;并反复修改模型的有关内容,使其更切合实际,从而更具有实用性。

层次分析法

一、概念概述 (一)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本世纪70 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它是一种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它不仅可以直接用于多目标、多层次、难于完全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决策的系统工程问题,而且也是多目标决策问题中解析地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方法。 陈永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中层干部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J].龙岩学院学报2010(4):1 (二)层次分析法,即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 ,是由Satty提出的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该种方法具有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的特点,再加上其具有简洁、灵活以及系统等方面的优点,致使其被广泛的应用在经济、社会以及电网等众多领域中。层次分析法的原理表现为:建立清晰的层次结构,建立方案属性决策表,以此分析复杂的问题,然后引入测度理论,经过比较后,用相对标度把人的判断标准进行量化处理,形成判断矩阵,通过求解判断矩阵的权重,计算出决策方案的综合权重并排序。 刘华诚.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电网规划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4(5):61 (三)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将多种因素层次化,并逐层比较其关联因素,为分析和预测事物的发展提供依据。层次分析法需要首先对复杂系统所包含的各类因素进行分析,并将这些因素按逻辑顺序进行分组,以形成有序的逐级层次结构。然后针对每一层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该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相应的特征向量,得到下一层次各要素对上一层次某要素的重要性次序,以建立相应的权重向量。 段若晨,王丰华.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估500 kV 输电线路防雷改造效果[J].2014(01):133 (四)层次分析法在解决问题时,首先对问题所涉及的各因素进行分类,全部因素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部分文献中也称作措施层),找出相互关系,构造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然后通过决策者对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比较判断,计算各决策方案在不同准则及总准则下的相对重要程度,最后得出决策方案的优劣排序。整个流程符合人的决策思维过程,极大提高了决策效率。 薛居征.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群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11 二、AHP的假设共有九项,分别是: (1)一个系统可被分解成许多种类或成分并形成有向网络的层级架构; (2)每一层级的要素间均假设具独立性; (3)每一层级内的要素,可以用上一层内的某些或全部要素作为评准,进行评估; (4)成对比较时,可将绝对数值尺度转换成比例尺度; (5)成对比较后可使用正互反矩阵处理; (6)偏好关系满足传递性,这不仅优劣关系满足传递性,同时强度关系亦满足传递性;(7)由于偏好关系欲完全具备传递性并不容易,因此容许不具传递性的存在,但须测试其一致性的程度; (8)要素的优势程度,经由加权法则而求得; (9)任何要素只要出现在阶层结构中,不论其优势程度如何小,均被认为与整个评估结 构有关,而并非检核阶层结构的独立性。 劳兆利.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集中运维点选择优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7-8 三、层次分析法的操作步骤 (1)构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以上一层的某一要素作为判断准则对下一层要素进行两两比较来

文献分析范文

关于《论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与《内部控制质量、 信用模式与企业价值》的文献对比分析 【摘要】 本文主要从分析对象、分析方法、分析思路及分析依据对两篇文章进行了阐述和对比,其中,两篇文章都是围绕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这个中心思想来展开,不同的是,《论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主要从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及其目标来阐述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而《内部控制质量、信用模式与企业价值》一文则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引用大量数据来支持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这一核心观点。 【简介】 《论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一文主要由安徽工业大学会计系教授林钟高撰写,文章指出: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有这密切的联系,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若要实现价值的增长就必须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现代企业来说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在《内部控制质量、信用模式与企业价值》一文中,苏州大学商学院博士生研究生于海云则以实际的数据分析来向读者证明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的密切联系是可以量化的,它的有效性可以被描述。他认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高低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实际数据来描述,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这些分析可以进行。他得出的结论是: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有动机通过自愿性信息披露向市场传递企业价值较高的信号,由于信号传递作用,企业更容易获得较低成本的商业信用和银行借款,提升了企业价值,而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企业没有动机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从而不得不付出较高的债务融资成本,降低了企业价值。 【评价与分析】 这两篇文献的内容都是围绕内部控制影响企业价值这个主题开展的,不同的是,两篇文章的侧重点却不一样,《论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一文侧重分析内部

层次分析法详解

构建风险层次结构 通过选取的指标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多目标的且问题涉及到许多因素,各种因素的作用相互,情况复杂。依据层次分析法处理这类复杂的问题就需要对所涉及的因素指标进行分析:哪些是需相互比较的;哪些是需相互影响的。把那些需相互比较的因素归成同一类,构造出一个各因素类之间相互联结的层次结构模型。各因素类的层次级别由其与目标的关系而定: 第一层是目标层,也就是国家风险的评价排序 第二层是准则层,这一层中是国家风险排序所涉及的国家风险类型,即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 第三层是子准则层,这一层是评价衡量准则层中各要素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 即政权凝聚力、腐败状况、相关法律政策、国际关系、官僚主义、经济政策、汇率稳定性、金融环境、内部冲突、外部冲突、民族差异等。 第四层也就是我们要选择的方案即所要选择的并购方案国家。 为了方便计算以及模型的理解,层次结构中各层次均用字母代替,目标层为A i 准则层为B,子准则层为C,方案层为D。 522重要性程度描述 为了将上述复杂的多因素综合比较问题转化为简单的两因素相对比较问题。首先找出所有两两比较的结果,并且把它们定量化;然后再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从所有两两相对比较的结果之中求出多因素综合比较的结果。进行定性的成对比较时, 我们将比较结果分为5种等级:相同、稍强、强、明显强、绝对强并将我们所做出的比较结果应用1?9个数字尺度来进行定量化,比较具体含义及相应数字对应如下表: 表5.2 AHP重要程度描述表 子准则层 方案层 图5.1风险层次结构模型 Fig.5.1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model of country

第三章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

第三章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 ?本章概览: ?文献法是教育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本章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介绍文献和文献法的基本概念,第二节介绍文献法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方法,第三节介绍一种独立的文献使用方法——内容分析法。 ?难点关注: ?文献的类型和分布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操作 第一节文献法概述 一、文献的概念和特点 ? 1. 文献的概念 ?(1)文献泛指运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起载体,包括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幻灯片、微缩胶片和各种形式的电脑软件等。 ?“一切载体”,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 ?(2)教育文献的含义 ?教育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它是对人类从事教育活动,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客观记录。 ?(3)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帮助研究者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 ?为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 ? 2. 文献的种类和分布 ?种类: ?(0)零次文献 ?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1)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 ?一般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优点:具有创造性和很高的直接 ? 2. 文献的种类和分布 ?种类: ?(0)零次文献 ?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1)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

浅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浅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我们只有那么点资源,我该怎么办?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问题一:某企业准备推出一种新产品,而目前市场上已有几个类似的产品在销售。对该企业来说,要想在已有的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提供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可是究竟什么样的产品才是消费者青睐的呢?产品设计及研发部门比较苦恼: (1)对于这类产品,消费者更注重的是价格?包装?功能?品牌?还是…… (2)如果包装更加重要,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外包装形状?颜色?大小?还是内部材质?如果功能更加重要,那是防水性?延伸性?自动化程度?还是准确性? 问题二:售后服务的好坏已经逐渐成为车主选车、购车时考虑的一大关键要素,而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提供良好的汽车保养维修售后服务便成为了当前厂商间竞争的另一焦点。而作为汽车售后服务体现的关键部门——4S店的服务流程与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该厂商的评价。那么,在售后服务的整个流程当中,哪些服务内容是车主更加关注呢?在有限的资源内,重点加强哪方面的服务会更容易赢得车主们的信赖呢? 实际上,一个企业经常会遇到以上说到的关于产品及服务提供优先顺序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看起来确实很烦琐,一堆需要考虑的因素放在那里,千头万绪,有时候甚至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而事实上,运用市场研究的方法,这些问题解决起来似乎就不像想象中那么棘手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合理地判断出用来表征产品及服务各项属性的重要性。而重要性的判断,从市场研究的角度上分析,就是对各属性(即指标)在整个体系中进行权重的判定。 就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来说,我们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指标从不同方面去评价,那么,在众多的评价指标当中,哪些方面在消费者看来更加重要,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和提高?哪些不太重要,可以在对重要指标进行重点提升以后再逐步改进?哪些根本不重要,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些都是企业在产品及服务提供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或了解的问题,只要清楚地界定了这些问题,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改进或提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同时最大程度地节省企业资源及投入。从市场研究统计分析方法的角度来看,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如直接评价法、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专家测评法以及层次分析法等。而在众多的方法当中,层次分析法(AHP法)是目前市场调查中运用较多的、对于结果分析更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本文以帮助企业解决上述“问题二”为例,对此方法进行初步的介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它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大体上可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例如,针对“问题二”运用层次分析法必须先建立一个层次结构模型。假设4S店提供的服务包括预约、接待、保养维修、汽车交付、回访五大环节,每个环节当中各项具体的服务细项内容。根据此服务体系,所建立的层次结构模型如下所示:

内容分析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及其比较

内容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 内容分析 (1)从字面意义上看,可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内容本身进行分析研究,既可以是定量研究,也可以是定性研究。 (2)一般意义上讲,或者是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定量分析方法中,对内容和信息的分析。 内容分析方法是一种对文献内容作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专门方法,其目的是弄清或测验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揭示文献所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对事物发展做情报预测。它实际上是一种半定量研究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把媒介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流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建立有意义的类目分解交流内容,并以此来分析信息的某些特征。 内容分析方法原为社会科学家借用自然科学的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对历史文献内容进行内容分析而发展起来的。后来,美国的一些传播学研究者利用这种方法去分析报纸的内容,了解信息发展的倾向,随后,内容分析渐渐扩大到对各类语文传播,如报纸、电视、电影、广播、杂志、书刊、信件、演讲、传单、日记、谈话等等的分析,以及对各类的非语文传播,如音乐、手势、姿势地图、艺术作品等的分析,成为传播学的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 内容能够分析方法的特点: 1、明显的传播内容。被分析的对象应该是以任何形态被记录和保存下来,并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任何形态包括文字记录形态(如报纸、杂志),非文字记录形态(广播、唱片)和影像记录形态(电影)等。同时,明显的传播内容是指它所表现的直接意义,而不是指其包含的潜在动机。内容分析就是通过对直接显示的内容的量化处理来判断其间接的、潜在的动机和成果。 2、客观性。在内容分析的过程中,按照预先制定的分析类目表格进行判断和记录内容出现的客观事实。并根据客观事实再做出分析描述。 3、系统性。这是指内容的判断、记录、分析过程是以特定的表格形式、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的。 4、量化。指内容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数字表达,并能用某种数学关系来表示,如用次数分配、各种百分率获比例、相关系数等方法进行描述。 由此可见,内容分析实际上是以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为依据,以系统、客观、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做出叙述性的说明,它不仅是资料的收集方法,也是一种独立、完整的专门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方法 文献分类: 一次文献:包括图书、期刊、论文、调查报告、会议记录、实验报告,是实践的记录和总结,具有原创性; 二次文献:是由一次文献提炼出来的,如目录、索引、文摘等,在二次文献中,我们不能获得作者的观点,只是为了研究者提供检索的方便,使我们更快的找到想要的东西。 三次文献: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检索、筛选、综合分析而成的,如综述与述评。 文献研究的定义:指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搜集和分析文献资料而进行的研究。 文献研究的两种情形: 一、某些课题主要就是通过文献研究来完成的,如中国动漫与日本动漫的比较研究。 二、文献研究在真个课题研究中是作为辅助性的研究方法之一,如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中的文献研究法。

关于现代汉语中层次分析法的文献综述

关于层次分析法的文献综述 一、从基本要求和切分原则入手,介绍层次分析法的使用、功能。 层次分析的基本要求包括逐层分析和切分及定性。 1、逐层分析要求我们: (1)必须按“从大到小行( 或从小到大) 的顺序逐层分析。 (2)分析时不能漏掉某一层次的分析, 否则分析就不能算全对。注意不能用“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两种方法交叉分析.这样层次分合就会乱套。 2 、切分和定性 对复杂短语进行层次分析时, 要指出每一层的直接成分及其结构关系, 用框框指示切分的范围、位置,也就是依次框出各层的直接成分, 再用文字指出各层次中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 层次分析的切分原则对复杂短语进行层次分析, 除了依照以上的基本要求之外, 还要遵循一定的准则.这些准则可以概括为 以下三个方面:

(1)结构的原则 结构的原则要求分出的每一部分如不是一个单词, 就应是一个合理结构, 否则切分不能成立。 (2 )功能的原则 功能的原则要求切分出来的两部分应该能够搭配组合, 有组合关系。 (3)语义原则 层次分析满足了以上三个条件, 切分就会正确, 如果不符合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 切分就会错误。 代表文献:《层次分析条件及切分原则》 《汉语语法层次分析法》 《从歧义看层次分析法》 二、回归本质,对层次分析法的“层次”进行解释。 1、在语法分析中层次分析法所确定的“层次”不同于I C 。以a、b两句为例进行说明: a、各级干部都必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共分了六次才分析到词, 说明这个句子的构造可以分六层。

b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 这个句子一共包括五个结构层次。a、b 两例都切分出七对直接成分, 并且都不包含 联合关系。 若按I C 分析法的原则, 每两个直接成分构成一个层次, 两例应各有七个层次。可是, a 例说“分六层” , b 例说“包括五个结构层次”。显然, a 、b 两例把图解中每一横排上的成分都看作是属于同一层次的, 不管每个横排上的成分有多少,也不管这些成分是否属于直接成分。这样, 在a 例的第二横排和b例的第二、第五横排上, 平行的四个成分都被看作是属于同一层次的, 尽 管它们并非都是直接成分。a 、b两例的做法已使得“层次”与直接成分大不相对应, 从而在根本上脱离了直接成分, 变成与直 接成分无关的另一种东西。层次分析法同I C 分析法在层次观念上的重大分歧, 使我们 不得不把层次分析法看成是不同于I C 分析法的另一种方法。 2、在语法分析中, 结构体是复杂的还是简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实例与步骤 结合一个具体例子,说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层次分析法问题提出 市政部门管理人员需要对修建一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可选择的方案是修建通往旅游区的高速路(简称建高速路)或修建城区地铁(简称建地铁)。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因素,即是多准则决策问题,考虑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 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明确要分析决策的问题,并把它条理化、层次化,理出递阶层次结构。 AHP要求的递阶层次结构一般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目标层(最高层):指问题的预定目标; ●准则层(中间层):指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 ●措施层(最低层):指促使目标实现的措施; 通过对复杂问题的分析,首先明确决策的目标,将该目标作为目标层(最高层)的元素,这个目标要求是唯一的,即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 然后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作为目标层下的准则层因素,在复杂问题中,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可能有很多,这时要详细分析各准则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即有些是主要的准则,有些是隶属于主要准则的次准则,然后根据这些关系将准则元素分成不同的层次和组,不同层次元素间一般存在隶属关系,即上一层元素由下一层元素构成并对下一层元素起支配作用,同一层元素形成若干组,同组元素性质相近,一般隶属于同一个上一层元素(受上一层元素支配),不同组元素性质不同,一般隶属于不同的上一层元素。 在关系复杂的递阶层次结构中,有时组的关系不明显,即上一层的若干元素同时对下一层的若干元素起支配作用,形成相互交叉的层次关系,但无论怎样,上下层的隶属关系应该是明显的。 最后分析为了解决决策问题(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有哪些最终解决方案(措施),并将它们作为措施层因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面(最低层)。 明确各个层次的因素及其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了递阶层次结构。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在市政工程项目决策问题中,市政管理人员希望通过选择不同的市政工程项目,使综合效益最高,即决策目标是“合理建设市政工程,使综合效益最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考虑的主要准则有三个,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问题绝不这么简单。通过深入思考,决策人员认为还必须考虑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方便日常出行、方便假日出行、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面貌等因素(准则),从相互关系上分析,这些因素隶属于主要准则,因此放在下一层次考虑,并且分属于不同准则。 假设本问题只考虑这些准则,接下来需要明确为了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可以有哪些方案。根据题中所述,本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案,即建高速路或建地铁,这两个因素作为措施层元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层。很明显,这两个方案于所有准则都相关。 将各个层次的因素按其上下关系摆放好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同时,为了方便后面的定量表示,一般从上到下用A、B、C、D。。。代表不同层次,同一层次从左到右用1、2、3、4。。。代表不同因素。这样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如下图。

浅谈对层次分析法(AHP)的认识

浅谈对层次分析法(AHP的认识 层次分析法的简介及学习体会 层次分析法(AHP )就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短学期里,在有限的几节课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层次分析法的背景、基本步骤、应用与解法等。现在,我将在本文中浅谈一下自己上完课后对层次分析法的认识理解,阐述层 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并举出一个使用层次分析法的案例,最后对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进行 评估。 层次分析模型是数学建模中常用的模型。在现实世界中,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生活,涉 及经济社会等因素,往往会遇到决策的问题,比如如何选择旅游景点的问题、选择升学志愿 的问题、对企业进行评估的实例等等。在决策者作出最后的决定以前,他必须考虑很多方面 的因素或者判断准则,最终通过这些准则作出选择。层次分析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 分析、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1.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深入分析实际问题,将有关因素自上而下分层(目标一准则或指标一方案或对象),上层受下层影响,而层内各因素基本上相对独立。 如在老师教案中的例子一一选择旅游地中,将决策问题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0,准则 层C,方案层P;每层有若干元素,各层元素间的关系用相连的直线表示。通过相互比 较确定各准则对目标的权重,及各方案对每一准则的权重。将上述两组权重进行综合,确定各方案对目标的权重。 2. 构造成对比较阵 用成对比较法和1-9尺度,构造各层对上一层每一因素的成对比较阵。 3. 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 对每一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作一致性检验,若通过,则特征向量为权向量。 4. 计算组合权向量(作组合一致性检验*) 组合权向量可作为决策的定量依据。 层次分析法的案例分析AHP建模实例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在现实世界中,往往会遇到决策的问题,比如如何选择旅游景点的问题,选择升学志愿的问题等等。在决策者作出最后的决定以前,他必须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或者判断准则,最终通过这些准则作出选择。比如选择一个旅游景点时,你可以从宁波、普陀山、浙西大峡谷、雁荡山和楠溪江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在进行选择时,你所考虑的因素有旅游的费用、旅游地的景色、景点的居住条件和饮食状况以及交通状况等等。这些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我们将这样的复杂系统称为一个决策系统。这些决策系统中很多因素之间的比较往往无法用定量的方式描述,此时需要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问题。层次分析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分析、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 层次分析法定义 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称为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层次分析法的优点 运用层次分析法有很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简单明了。层次分析法不仅适用于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信息的情况,还允许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运用经验、洞察力和直觉。也许层次分析法最大的优点是提出了层次本身,它使得买方能够认真地考虑和衡量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1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或指标层。当准则过多时(譬如多于9个)应进一步分解出子准则层。

常用相关分析方法及其计算.doc

二、常用相关分析方法及其计算 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实践中,常用的相关分析方法有积差相关法、等级相关法、质量相关法,分述如下。 (一)积差相关系数 1. 积差相关系数又称积矩相关系数,是英国统计学家皮尔逊(Pearson)提 出的一种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故也称皮尔逊相关。这是一种求直线相关的基本方法。 积差相关系数记作r,其计算公式为 XY n ( x X i )( y Y i ) r XY n i ( 1 x i n 2 X ) ( y i Y 2 ) (2-20) i 1 i 1 式中x i 、y i 、X 、Y 、n 的意义均同前所述。 若记x x i X , y y i Y ,则(2-20)式成为 xy r (2-21) XY nS S X Y 式中 xy n 称为协方差, xy n 的绝对值大小直观地反映了两列变量的一致性程 度。然而,由于X 变量与Y 变量具有不同测量单位,不能直接用它们的协方差xy 来表示两列变量的一致性,所以将各变量的离均差分别用各自的标准差n 除,使之成为没有实际单位的标准分数,然后再求其协方差。即: xy 1 x y r ( ) ( XY S nS S n S X Y X Y ) 1 n Z X Z (2-22) Y 这样,两列具有不同测两单位的变量的一致性就可以测量计算。 计算积差相关系数要求变量符合以下条件:(1)两列变量都是等距的或等比的测量数据;(2)两列变量所来自的总体必须是正态的或近似正态的对称单峰分布;(3)两列变量必须具备一一对应关系。 2. 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

利用公式(2-20)计算相关系数,应先求两列变量各自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再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