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专业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层次、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高低对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学校学术梯队、学科平台建设、科学研究水平、教育教学改革起着支撑作用。为推动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快速发展,使学校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合理,能适应学校总体战略发展需要,特制定合肥学院2011-2015年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一、“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取得的成绩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也是学校学科专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五年。学院升本后,将办学定位确定为“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并迅速将工作中心转移到强化内涵建设上来,首要任务就是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学科专业进行调整、优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

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本着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我们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新兴产业进行调研,了解产业对人才类别、数量和质量的具体要求,及时实施专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开设社会急需的新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专业设置既体现方向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动态性,又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相对稳定性,形成了“工、经、管为主,文、理、教育、艺术协调发展”的、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急需人才的专业体系。学校本科专业由“十一五”初的29个增加到43个,涉及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21个一级学科。

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学校在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开设专业导论课,由专业教授、业界专业人员担任讲授任务;为了让学生在相近或相关的专业岗位上,感受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在大学二年级暑期前后增加认知实习学期;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应试教育的考核方式,变“重末端考试”为“重过程监控”,实施“N+2”考试考核制度;为了强化实践教学,进行了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调整,工科专业比例由过去的不足20%调整到30-35%,其余专业由10%左右调整到20-25%,并根据课程的特点,设置实验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再创佳绩。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个,其他奖项13个。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创新实验区1个、特色专业5个、精品课程9门、教研项目29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色专业,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重点学科、示范实验实训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皆实现了零的突破。

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一系列改革措施,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学校声誉。在招生方面,省内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达到了100%。省内考生录取最低分数线逐年提高,连续多年高出安徽省二本控制线20多分,2010年文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高出安徽省二本控制线26分和29分。在就业方面,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2009年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为96.17%,2010年就业率达到97.89%,位居全省前列。在学生科技竞赛获奖方面,获国家级奖励100多项,省级奖励200多项;在体育比赛中,取得了2008北京奥运会男子重剑团体第四、世界青年锦标赛团体第三名、广州亚运会两银一铜的好成绩;在文化艺术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文化艺术奖项100个,其中,获全国第一、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国家级奖项4个。

师资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加强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建设,高层次人才数量不断增加,现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专业带头人44位。通过实施“硕博培养”工程和教师提升计划,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教师数量、结构不断优化,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0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70%,其中博士生73人。具有高级职称者248人,占教师总数的35%。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加强培训、进修,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青年教师资助、奖励计划等多种措施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过实施教师“实习实训计划”,强化了教师实践能力,现有双师型教师53人,占教师总数7.5%,有在企业任职经历教师11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16.5%。

二、“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学科专业规划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不仅包括外部环境,也包括内部环境。从外部环境来说,未来五年是我省、我市发展黄金期,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经济布局逐步从沿海向内陆延伸,安徽省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合肥市全面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从内部环境来说,学校开展的应用型模式改革,初见成效,学生的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这些都为学校学科专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国家高度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安徽省也提出“十二五”期间将根据不同学校和学科专业特点,实施分类管理、指导和服务。将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多元发展、特色办学。要支持一批具有较高办学水平或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进行重点建设,支持高等学校改革办学模式,重点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拔尖创新人才,高素质专门人才,综合型、应用型和技能

型人才。合肥市明确表示支持合肥学院建设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学校学科专业调整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地方高校学科专业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安徽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肥市提出深入推进工业立市战略,要顺应产业转移和区域合作新趋势,促进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联动调整,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发展繁荣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为学校学科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三)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初步构成

学校和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有着二十多年的合作办学历史,“十一五”期间,学校利用和德国长期合作办学这一宝贵资源,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认同,也为学校学科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学科专业布局还不能完全适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学科总体实力不强,科研能力较弱,科研成果尤其是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生产实际较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不快,教学质量工程建设、“N+2”过程考核、第二课堂教学等等系列教学改革发展还很不平衡,以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改革还需进一步推动,支撑学科建设的教学、科研条件急需改善,实验室经费投入不足,科研团队凝聚力需进一步提高,学科带头人缺乏,高水平、高层次师资建设的任务还较为艰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学校“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是建设国内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规划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依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宏观需求和学科专业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客观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省、市“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学校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统筹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与人才强校的关系;统筹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基于学校现有基础,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出、鼓励交叉”的原则,凝炼学科方向,优化专

业结构,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术发展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最优化,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一个体系: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与地方经济互动、结构优化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学科专业体系。

两项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模块化教学体系改革。

三大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省级应用型示范本科高校建设、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建设。

四项任务:建设一批省内外有影响的重点学科或示范专业,培养一批在国内有相当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建设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示范中心,建设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应用型研究所(或中心),力争使学校的产学研平台建设、科研成果转化、科研项目与经费等各项科研指标达到国内同类院校的先进水平。

2、具体目标

(1)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应遵照“控制规模,适度发展,注重内涵,狠抓质量”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专业布局,适度增设一些新专业(本科专业总数控制在50个左右),以形成数量适宜、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交叉渗透的专业体系。未来5年,学校专业建设的重心将转移到内涵建设,调整专业结构,改造传统专业,培育特色专业。在努力提高现有重点学科、重点(特色)基地建设水平的同时,力争国家级重点学科有所突破,再建5个省级特色专业和2个省级重点实验实训中心基地。新增省级重点学科2个。

(2)学位建设

学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志之一。今后五年,我校的学位建设将继续坚持以学士教育为主,积极发展专业硕士教育和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特别是要加强专业硕士点的建设。专业硕士是国家为了克服学科型硕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种新类型硕士教育,培养的是社会经济建设中紧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业硕士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专业硕士教育理论研究,探索专业硕士教育新途径。

(3)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继续开展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特征和属性的理论研究以及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研究,深化应用型人才模式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

途径,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建设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课程建设,打破过去建立在学科体系上的知识结构,以模块化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全校实行模块化教学改革的专业比例要占到专业总数的80%以上;在学制改革方面,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建立竞争与激励机制,积极实施学分制和主辅修制改革;在教材建设方面,出版一批能反映我校学术水平、具有鲜明特色的精品教材;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要根据学科与专业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

能力。

(4)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学历职称高、教学效果好及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努力打造6

个左右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科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在此基础上争取建设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形成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学术带头人为主体,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支撑,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术梯队。硕士生导师总数达到

100-120人,培养10—15名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组建3-4个研究方向明确,人员稳定,竞争力强的高水平学术团队;选拔培养10名左右40岁以下青年科研创新带头人,设立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扶持。

(5)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

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保障。我校实验室建设基础比较薄弱,加强实验室建设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建设的重点,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每年投资1000万元用于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建设,计划新建立实验室3-5个,校级示范实验中心4-6个,省级示范中心2-4个,围绕专业建设新建3-5个省内同类院校一流的实验室、研发基地;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与企业共建嵌入式实验室10-15个,并新建一批校企合作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学校将结合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突出重点,鼓励专业实验室的特色建设,保证学生专业实验和教师科研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并通过深化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校、院(系、部)两级管理、开放使用、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同时,继续开展“少台套、大循环”教学模式改革和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四、“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具体措施

学科专业规划是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依据,以科学、务实、创新的精神做好规划,以切实有效的措施落实规划,不仅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也为做好全校学科专业总体布局,为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一)积极开展调研,完善学科专业布局

为了做好学科专业布局工作,我们必须做到:一要对市场人才供求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内地方经济对行业、岗位群的需要以及应用型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以此作为设置专业的主要依据;二要客观分析设置专业的必要性,分析学校自身条件的可行性,不仅要对专业设置的前瞻性进行分析,还要对专业的“热门”和“冷门”,“长线”和“短线”做出冷静的分析;既要分析毕业生的能力是否能满足用人单位需要,也要分析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解决生产一线问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要紧盯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学校服务地方水平。

(二)以“三大建设”为抓手,整体推动学科专业水平

学校将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硕士培养、省级应用型示范校建设”这“三大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内涵和外延建设力度,整体提升学校学科专业水平。

1、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将按照《安徽省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实施方案》为依据,采取“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方式加以建设。在继续加强现有43个本科专业建设的同时,从基础设施、学科水平、专业、课程、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师资队伍等方面,重点建设“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五个专业,力争将此五个专业建设成省级名牌,并以此为标准,带动其他各专业建设,从而促进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

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按照“边试点、边建设,先试点、再推广”的思路进行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学校从2010级开始,先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两专业加以试点,进行特殊培养,总结经验后,再在化学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进行试点,最后再推广到全校所有专业。

3、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学校将以教学、科研优势专

业为先导,以优质师资队伍建设为依托,以教研设备资料建设为基础,逐年投入,分类指导,快速推进专业硕士点建设和专业硕士生培养工作,引导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学校将制定政策,鼓励教学单位承担专业硕士点建设,每

个硕士点专项建设经费每年不少于50万元。同时也制定相应政策,加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激励教师承担硕士生导师工作。经过5年的建设,力争使承担硕士培养的专业达到10个,培养的硕士生达到360人左右。

(三)以模块化课程建设为核心,深入开展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课程体系设置,要打破原有的按学科体系设计教学内容的框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着眼学生能力培养,以模块化教学内容为核心,重新组织教学结构,整体构建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将一个专业内单一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的模块,并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授课时数、授课形式及自学方式和时间,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同时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以适应模块化教学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组织形式、教学质量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开展专业能力分析,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剖析其能力构成,制定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要摒弃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实行课堂“双向互动”, 提高课堂活跃气氛。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灵活性, 形式的多样性,要将“案例教学”、“问题教学”、“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方法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将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使教学内容丰富而不单调, 教学过程生动而不枯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考核方面,继续实行“N+2”考试制度改革。

(四)坚持能力培养中心,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

更新实践教学理念,纠正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是验证理论教学的错误认识,充分认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它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一个延续,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要整合单一性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开设综合性、应用性和设计性实验,积极探索工程性、研究性和个性化实验。要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开设与单一课程相对应的实验课、与课程群相对应的实验课,以及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等三类实验课程;要继续探索“少台套、大循环”改革模式,提高实验设备使用效率,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管理上,要继续改革实验室运行机制,延长开放时间,进一步强化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配备有工程背景的硕士生作为实验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实验开发和实验教学组织。

要继续坚持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道路,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结合。继续坚持与企业互动共赢,与企业共同建设一批嵌入式实验室、工作室和研究院,将实习单位与学校的合作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在人力资源支撑、产学研用结合等方面进行合作,并具体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的

制定、教师的实践、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等多个环节。继续鼓励和支持建立校级综合实习基地,把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团队到同一个单位不同部门实习。

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实验室,尤其是新办专业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实验室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加强实验室,特别是基础课实验室和示范中心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金工实习实训中心和电工电子实训中心建设,建立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化学工程实训中心、生物工程实训中心、环境工程实训中心、先进机械加工过程实训中心、PCB及SMT制作监测实训中心、软件工程能力实训平台、普通话训练中心的专业实验室建设。对新办专业如动画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建筑学专业给于优惠政策,优先投入,集中建设一批高标准的、能满足本科教学的实验室,保障新专业的教学需要。

(五)坚持“引进和培养”结合,加强“双能”师资队伍建设

采取培养、引进、外聘、与企业联合实施“双挂”(教师进企业,企业进学校)等措施,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良好的教书育人的氛围。继续贯彻执行《合肥学院师德建设实施意见》、《合肥学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暂行规定》等文件,通过各种宣传、会议、培训、评优评先等引导教师树立优良教风与校园文明新风,并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各个环节,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良好风气和局面。进一步增强“人才是学校发展第一资源”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把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培育,将《合肥学院人才引智暂行规定》,《合肥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引智)及奖励工作实施办法》、《合肥学院教师国内进修及攻读学位管理办法》落到实处,通过实施“人才引进计划”、“硕博工程计划”,继续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继续实施教师“实习实训计划”,将一批高学历,又具有较高理论知识的青年教师派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以增加教师实践知识、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让教师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了解生产一线对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为专业调整、课程设置提供可靠的信息。继续实行“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制度,通过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严格教育教学规范等激惩措施,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六)建立目标责任制,强化学科专业建设管理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规范管理,保证建设质量逐年提高。要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建设的规章制度,制定学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质量监控。学校对重点学科专业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分级负责,齐抓共管。定期召开学科专业建设工作会议,研讨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路和方

向,突出特色与优势,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出台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政策措施,推动学科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继续实施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的目标管理,明确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的近期、远期发展目标。实行学科专业带头人目标责任制,建立一整套学科专业建设检查评估的制度,严格考核,奖优罚劣。

积极筹措资金,设立学科专业专项基金,突出对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基地)和具有良好发展态势的新专业的支持力度,使优势学科、专业成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品牌和支撑。完善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设立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基金,对取得重大教学、科研成果的负责人予以重奖,充分调动教师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积极性。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计划规划

泗洪县分金亭医院 重点学科建设计划规划 一、重点学科建设的原则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改革,医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医院必须提高以技术含量为主的医疗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为了增强医院的优势、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医院必须坚持“科技兴院”的方针,实施重点学科建设,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医疗水平。 二、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 临床学科是医院的基本组成单位,学科发展是医院发展的基础。重点学科是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就是要把其特色和优势加以充分发掘,并不断强化和延伸,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当前每所医院的各学科之间发展普遍存在不平衡的现象。由于学科的基础、发展背景的不同,其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也不同,在国内外的影响存在差异。这样,各学科的发展不可能是平衡的,同时由于医院的财力问题,致使医院在考虑学科建设时不能要求所有学科齐头并进,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依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部分学科作为重点来发展,而这些学科必须有较好的基础和活跃的学术氛围,在适当支持后能产生最大效应。因而,重点学科建设是培育和扶植医疗“精品”,创建

“名牌”效应。重点学科建设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兴院”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在以往的重点学科建设中,遵照上述原则,通过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加快了学科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效应,促进了医院的整体发展。所以,重点学科建设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三、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 医院现有临床科室近30个,国务院津贴享受者2名,正高5名,副高27名,硕士2名,在职研究生在读33名,硕士学位正高级职称1人。医院开放床位400张,年门急诊量25万多人次,年出院病人1.2万人次。年手术7000余。医院配备ct、核磁共振、dr、c臂x光机、超声刀、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腹腔镜、心脏彩超、腹部彩超、血液透析仪、血滤机、心脏监护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设有icu、ccu病房。 医院专科齐全,特色明显,临床各科均有独特优势和技术特长。心胸外科是市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顾春湘主任医师系全市率先开展胸心外科乙类手术,具有较高学术地位。肾内科、心脏科在全市领先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沈良儒、许贤德主任医师,系135工程、333工程培养对象,是全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肾内科、心内科是泗洪县点专科,承担县科委、县卫生局多项课题;心内科专科主攻方向为各种类型心力衰竭的诊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doc

附件2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 项目任务书 学科名称 学科申报类型□一级学科 □交叉学科 支撑学科1. 支撑学科2. 支撑学科3. 学科带头人 项目责任高校(公章)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管理协调小组办公室制 二O一四年五月

填写说明 1.填写本《项目任务书》要以本学科《申报书》为基础,以省管理协调小组指导性基本项目任务为指导。 2.本《项目任务书》相关内容起止时间为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 3.本《项目任务书》中涉及的人员均指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在编人员,兼职人员不计在内。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项、教学成果等)均指本学科人员并署名本单位,并标注“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和“A Project Funded by the Priority Academic Program Development of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简称PAPD)”中英文标识。 4.“目标任务与预期标志性成果”请填写本学科在建设期内应完成的所有细化项目任务与预期标志性成果,并逐条列出。 5.本《项目任务书》中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请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后填写。 6.文字部分请用小四或五号宋体,栏高不够的栏目可酌情增加栏高。用A4纸正反打印,装订整齐,本《项目任务书》封面之上不需另加其他封面。

Ⅰ、优质资源建设 一、“优质资源建设”的目标任务与预期标志性成果

二、“优质资源建设”的主要措施

三、“优质资源建设”项目

Ⅱ、创新团队建设

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山东工商学院文件 院发〔2009〕59号 印发《山东工商学院 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院、部、处、室,直属单位: 《山东工商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山东工商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构筑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促进我校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持续发展、特色发展和快速发展,顺利实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学校学科发展总体目标 通过3年时间的建设,使我校20余个二级学科在人才队伍、研究水平和办学条件等方面进入省级先进行列,强化建设的一级学科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不同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授达到130人以上,博士达到260人以上。学科对应的本科专业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与突破,新增立项建设省级质量工程20-27项,国家级质量工程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科学研究在总体上实现倍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达到30-38项以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达到55项以上,省级项目达到120项以上,获发明专利6项,进账科研经费达到3000万元;权威期刊450篇,SCI、EI、ISTP收录600篇以上;出版学术著作及译著160部以上,出版教材55部以上;获省部级奖50项以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国家级奖1项;省部级研究基地(工程中心等)达到5个。条件建设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 二、重点学科建设理念

(一)树立大学科建设理念。应强调学科建设的全局性和综合性,积极探索和推行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学位点(专业学位点)、研究基地、实验室、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外部资源整合等要素统筹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模式;学科建设相关职能部门要围绕学科建设的要求,创新思路,创新管理模式,完善规章制度,做到统筹协调协作、提高效益效率、加强合作交流、降低院系壁垒,确保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 (二)树立为教师定位的理念。教师应根据本学科建设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进行定位和设计,明确自己在本学科建设中的位置,承担起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双重任务,形成本学科教学科研成果,为本学科建设在不同层面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科建设职能部门及各教学单位应把培养、遴选合格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帮助教师设计自己的研究方向、建设合格的学术梯队作为重要任务。 (三)树立特色建设理念。注重建设管理学科,使管理学科由优势学科提升为强势学科。突出煤炭经济、半岛经济、劳动经济等研究特色,形成独特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群体;加快数学、计算机科学、法学与管理学、经济学的交叉与融合。鼓励和支持用新的研究方法改造现有研究方向,提高研究水平;鼓励相关学科内容的结合,创新学科体系,推进学科发展;鼓励和支持以科研项目和专题研讨班为纽带,跨学科和跨院系整合研究力量,构建复合型研究群体。

师范院校体育系学科建设现状分析

师范院校体育系学科建设现状分析 关键词:体育系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教学发展 一、师范类体育系学科现状 1专业划分不合理 体育学科建设与理、工、农、医、文五大门类学科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师范类体育系的办学方向基本上是为了满足基层中小学的师资的需求,教学方向单一,教学方式简单,教学观念也较陈旧,教学与学生就业严重脱节,很难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多方面需要。其专业设置一直延续着上世纪50年代的“体育系”这一统一名称,内容表达含糊不清,缺乏深度。西方发达国家把体育方向分为体育娱乐系(Dept Of PE Spots and Recreation)、体育管理系(Dept Of PE Spots and Management)和体育健康娱乐系(DeptofPESpotsRecreation),其办学方向早已超越单纯培养体育教师的目标,跨越了体育和经济的领域。学生就业方向几乎扩大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次,能够保证毕业学生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2招生制度不够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偏低 体育学科建设的滞后主要原因在于体育人才的匮乏,体育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在于招生制度的滞后,以及对体育系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偏低。 现行的招生制度将体育、音乐、美术等专业列为特殊专业,注重了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却忽视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学生是在降低了高考文化课分数的情况下被录取的,因此他们进入高校后与其他的学生在文化素质上就存在着先天的差距。同时,由于学生从小未养成学习的自觉性,自身对文化的要求也相对偏低,这势必造成体育人才在学科素质上先天不足的缺陷。目前,从师范类院校体育系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来看,他们基本上属于“教学、训练”型的而不是“知识、学术”型的人才。因此,我们要振兴体育事业,就必须进行学科建设,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提高体育学科人才的培养规格,改变传统的体育招生制度,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联系,改变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科的文化含量,这才是振兴体育学科的希望,才是体育学科建设的目标。 3教学方式和教材陈旧 (1)教学方式陈旧 体育学院和各师范类院校体育系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包括三种类型,即三基型、一体化型和分段型。其中,三基型的特征是注重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形式则多以原教学班为单位。其优点是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完整版)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三年规划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三年规划 一、重点学科建设原则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改革,医院面临着严峻挑战。我院必须提高以技术含量为主的医疗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为了提高医院整体水平,体现医院特色,展示医院优势,必须坚持“科技兴院”方针,实施重点学科建设,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医疗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功能。 二、重点学科建设目标和内容 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使该学科学术水平(特别在某一专业方向)逐步达到市级重点学科乃至更高层次重点学科的水平,并带动医院相关学科的发展,从而整体提升医院的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贮备和人才储备,成为本地区有特色、有影响或有竞争力的重点专业学科。 1、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主要内容是明确疾病发病机制和提高诊疗水平,最终解决临床问题,应根据学科原有基础、现有优势、当前发展趋势及最有可能突破点等来选择主攻方向,要集中一个学科,不能有诸多突破口,必须从自身优势出发,选准研究方向,确保成效。 2、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中的首要因素,应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够指导本学科研究方向;同时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管理能力,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造就一支整体素质好、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具有团结拼搏精神和甘于奉献精神的技术队伍。 学科带头人的主要工作目标:⑴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确定学科建设目标和重大科研项目;⑵培养学术接班人和建设学科技术骨干队伍;⑶疏通和开辟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渠道;(4)把握全局,积极发挥重点学科建设效益辐射作用。 三、重点学科建设管理 1、完善制度:通过学科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学科建设达到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 2、立项程序:申报项目由医院专家组进行评审遴选,遴选指标包括学科带头人知名度、学科原有学术地位及学科人才梯队组成等。 3、计划实施:在申报重点学科时必须制订详细和周密的建设计划,包括建设目标、研究计划、梯队建设、学术交流、预期成果及考核指标等。一旦立项相关计划必须认真实施,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医院将给予全力支持和严格监督,保证学科建设顺利进行。 4、评估考核:重点学科建设实行滚动制管理,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每年考核一次,第二年年末进行中期考核。由相关领域专家对科研进度、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作出全面评价,以作为是否继续支持学科建设的依据。评估与考核要实事求是,坚持严谨科学的态度。 5、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了保证学科建设顺利进行并最终取得圆满成果,在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⑴建立健全医院-学

浅谈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关系

浅谈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关系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大任务”。这就是说,高等学校的任务是双重的,既要培养人才,又要为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做贡献,并且这里并没有“普通”和“重点”之分。因此普通高校不能仅满足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必须同时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建立健全学科体系,发展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学科,这样才能促进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为了做到这一点,也为了学校自身办学水平的提高,许多高校都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的龙头,十分重视。 1.科学研究在学科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 学科建设是高校一项长期的、带根本性的战略任务,而科学研究在学科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寻找自然界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在探索自然和社会奥秘中发现新事实、新规则,其结果常常是发现新的科学基本原理,并形成学科基础理论,用于指导科学技术和生产以及社会的发展。因此科学研究工作在学科建设中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基础。 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在于科学研究,在于用科学研究的知识创新源充实教学工作知识传播流和产业化知识应用流。综观一流大学的新

学科发展,无论是由于国防的需要还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学科杂交的需要还是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的需要,他们普遍的做法是:先从科研着手,以科研积蓄实力和提高学术水平,或先建立横向的跨学科机构联合承接科研项目,通过科研进行学科杂交促进新兴学科的发展;工科院校因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需要发展文科,一般请名教授先开设课程同时带研究生,待学科发展到一定实力后再考虑或设置本科专业或不设置专业。一流大学以科学研究促学科建设,以课程教学带动学科建设,坚持以学术水平为目标,对本科专业设置从严把关的做法是值得我们新建本科院校借鉴的。 2.科学研究活动是评价学科建设的重要指标 高校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个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层次。在一定意义上说,高等学校科研活动是知识的生产和应用过程的集中表现。其科研水平高低通常成为判断该校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 学科建设需要反映学术水平、科研成就的客观性、可比性强的指标,科研项目、经费及科研成果可作为评价学科建设客观和科学的指标。科研成果主要反映在:一是承担科研项目的层次、数量以及科研经费;二是科研成果获奖的层次、数量;三是科研论文、专著发表的数量、档次以及国际国内重要文献检索情况等。此外,科研成果转化

医院优势学科建设初探

---------------------------------------------------------------最新资料推荐------------------------------------------------------ 医院优势学科建设初探 医院优势学科建设初探【关键词】医院管理学科群学科建设加强医院学科建设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1],目前各医院对学科建设,特别是对优势学科群建设都非常重视,部分医院已取得了较大成绩. 如何认识和建设优势学科群,是学科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1 医院学科群建设的概念 1. 1 学科及学科群学科是知识的一个体系或分支,是一种学术分类及教学科目[2] . 知识本身是一个整体,为了方便起见,也为了科学研究及教学之目的,根据长期的实践和研究,将某一类具有统一内在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和分支概括为一个体系,就称之为一个学科.学科群是指围绕一个具体的目标和任务,由若干个同类学科或跨门类学科集合而成的学科群体[1] . 即所谓学科群是指由若干个联系紧密的学科组建成的学科集合体. 1. 2 医院学科与学科群建设医院学科建设是指为提高医学学科的科技水平与建设层次,利用各种资源,通过采取多种手段对学科进行建设的行为,可分为单学科建设及多学科建设,后者又可分为学科群建设和多个学科单独建设. 学科群建设是多学科建设的主要形式,其一般的意义是指将具有内在联系的多个学科联合或融合在一起进行建设的行为. 2 医院优势学科群建设的意义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优势学科群在医院建设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构建结构布局合理、人才实力雄厚、技术特色明显的优势学科群已经刻不容缓. 优势学科群建设涉及跨学科的 1 / 6

2020大学学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本学科贯彻“法学与经济学连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致力于将法学学科建设成为“财经特色鲜明,研究方向清晰,理论视野开阔,成果实效突出”,在吉林省乃至全国财经高校法学领域形成优势特色的学科。在2012年度上半年,本学科在遵循学校“提升质量、凸显特色”的发展规划下,深化教学、科研工作方面的开展,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与此同时,本学科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尚需解决的问题,在从将本学科建设成为全省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视野下来看,下一步工作思路应将重点置于规划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基地建设、启动吉林省公检法司系统法律专家服务工作站、强力提升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司法考试通过率等工作上。 一、目前学科建设的现状 1、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本学科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具体来看,一是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2012年1月以来,有1名青年教师取得博士学位,另有1名青年教师考取法学博士研究生;同时,本学科继续巩固与吉林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合作关系,提高了法学院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通过主办或协办全国性法学论坛等形式,为教师获取学术信息,掌握法学理论前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三是本学科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运行良好,以规范的管理方法确保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2、科学研究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科学研究上,截止目前,本学科在上半年度的建设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部省级科研项目申报上均有突破,获得2项教育部项目、1项中国法学会项目(部级)、7项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吉林省教育厅青苗计划项目以及其他级别项目多项,科研项目累计经费达到20万元;在论文成果上,共计发表论文21篇。整体来看,本学科的科研工作在2012年上半年度有大幅度提升,且在科研项目工作上有质的突破。 3、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 在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精法律,通财经,懂管理”的具有多学科素养和较强适应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2011年,应届毕业生通过司法考试的比率在10%以上,居吉林省省属高校第一位;2012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4、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基地的申报 在2012年7月由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联合发起的全国“卓越法律人才计划”申报中,本学科依托民商法、税法等特色学科的优势,入选首批60所“实用性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基地”库。这对于本学科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仅

.体育专业建设规划

.体育专业建设规划 .体育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体育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体育产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体育人才的需求量也急剧增长。.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据调查,现阶段,相对于其他行业,无论是体育行政管理机构还是休闲体育企业,管理水平和用人机制都还处在一种初级阶段。有关人士预测:我国休闲体育业要整体走向成熟还需要10到20年的时间。这期间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体育专门人才来推动.体育业的成熟稳定发展。为了有效适应这种体育发展的新形势,.体育专业应运而生,并且规模逐年扩大。从1993 年天津体院率先开设.体育专业,经过扩招,.体育专业的招生院校大大增加,目前已经有超过200所高校开设该专业。 但是,从目前我国.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要求阐述上来看,只是一些概括性很强的指导性、方向性的文件,内容涉及范围广,因而具体的专业方向性不够明确、细化,尤其是培养规格,没有详细的阐述.体育人才在某一方面应达到的具体能力。而日本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体育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多向的、灵活的。并不是指明了要以培养.体育指导者为目标,而是为了适应.的某一方面的需求,

向.输送人才。另外,培养目标多元化,不只是多分几个专业方向,还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更多的选择权和选择机会。我国在培养目标上是定向型的且较为单一,这与我国当前已经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以及高等教育正在实行的学生交费上学、自主选择培养方向,毕业后自主择业的发展方向是不相适应的。一方面社区体育产业缺少专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指导员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体育专业人才又不能被社区体育产业接受,难以找到工作(或不愿在社区体育产业工作)。如此循环不畅,不但造成了社区体育人才培养上人、财、物的浪费,而且还限制了社区体育产业,甚至.体育产业经营层次的提高。 .体育专业从创办之初,各院校就努力探索着适合本专业生存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虽然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但从多数院校课程设置来看,课程体系的构建基本上围绕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规定的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并根据各地区特点和学校办学优势来设置相关类别的课程。总体而言,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基本合理,但也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1.课程门类较多,但主导方向模糊,专业主干课和特色课不够突出。 2.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之间相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

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大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安徽科技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学科建设回顾 “十二五”以来,学校在加强办学条件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一手抓学科拓展建设,一手抓专业内涵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为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积极开展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优势农科得到加强,新兴工科进一步发展,建设校级重点学科3个、重点建设学科5个、重点培育学科3个,学科对专业建设的支撑进一步显现。 (一)主要成绩 1.学科体系初步形成,建设水平逐步提升 学校现有18个教学院部,6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经、管、理、文、法、农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新兴工科和优势农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目前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

台,2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及示范实验实训中心。近年来,我校主动适应新形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系统性的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新近遴选校级A类4个、B类6个、C类8个,学科方向进一步凝炼,学科特色更加明显。 2.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科梯队建设初显成效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内聘与外聘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近五年来,累计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荣获市(厅)级以上奖励34项,实现了省级科技和社科奖励二等奖的突破;发表论文28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论文270篇);鉴定科研成果32项,授权专利245项(其中发明专利63项),获批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安徽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2个;学科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实现了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共性技术研究院等方面的突破。 (二)存在问题 1.学科专业体系有待整合,专业设置尚需调整;学科方向凝练不够,特色不够鲜明,大多数科研人员科研方向不够

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关系浅析

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关系浅析 常正霞 (西北师范大学科技处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大学科研活动是知识的生产和应用过程的集中表现,其科研水平高低通常成为判断该校学科建设实力的重要指标。学科的发展往往是从科研项目开始起步,科研活动应为学科建设的先导。没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没有一批高水准的科研成果,要想提高学科建设的质量只能是纸上谈兵。大学校长首先要在认识上重视科学研究,从而建立保障科学研究水平持续提高的制度,才能达到以科研促学科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科学研究学科建设 一、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科建设的内在动力 1999年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中科学研究占35%,而2004 年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显示,国家从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声誉等四个方面对学科建设进行评估,这表明一个学科能否成为重点学科,主要看该学科从事科研人员的结构以及科研成果是否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性措施即是科学研究。一所学校即使开设了新学科,如果不开展科学研究,这个学科将难以发展,更难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因此,科学研究不仅是大学的一个特征,同时还是促进学科建设的内在动力。这种内在动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有利于提高师资水平。一方面,科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教师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不断更新知识,把握最前沿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

的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可以吸引优秀甚至是一流教师,这些教师反过来进一步支撑科研。其次,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科研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研究生也只有参与科研,才能得到创造性实践的锻炼和培养,了解学科前沿的信息,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产出创造性的成果,没有科研就没有创新人才的培养。 2.科研有利于促进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大学科研活动是知识的生产和应用过程的集中表现。其科研水平高低通常成为判断该校学科建设实力的重要指标。美国大学都拥有几个或多个世界一流的学科。如哈佛大学的心理学、电子工程、植物学、教育学;麻省理工学院的航空学、天文学、应用物理等。这些大学之所以能办成世界一流的学科,主要是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出新的理论和思想。世界各国大学的杰出学者,特别是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由于他们卓越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从而成为学科建设的源泉, 因此,离开科研,学科建设无从谈起。 3.科研有利于改善办学经费。大学靠什么获得巨额办学经费的?归根到底还是科研,科研经费可用于学校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图书资料的订阅、教师的学术交流、进修访学等。所以,凭借相对充足的科研经费,大学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获得了巨大能量。科研经费的投入既显示了大学的科研实力, 同时也使大学更加强大。 4. 科研可以保证学科的学术声誉。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公布了2005年全球200强大学排行榜的评审准则主要是根据大学在研究方面的影响力、教师与学生比例、及是否对海外学生有吸引力,是否能吸引学术人才等。在我国学科建设评估指示体系中,一直都将“学术声誉”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重点学科建设任务书

仰恩大学重点学科项目 建设任务书 学院名称: 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所属门类: 仰恩大学教务部制 二○一三年十一月

填写说明 一、请以word文档格式、严格按照表中要求填写,内容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明确、严谨。 二、填报任务书应客观、真实地,尊重他人知识产权,遵守国家有关知识产权法规。 三、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四、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 五、学科名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填写。 六、所填报的数据应是相关二级学科在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七、本表内有关栏目填写不下的,可另附页,有特殊说明的除外。 八、本《任务书》(含学院推荐意见)须用计算机填写、A4纸双面印制、左侧装订成册,一式3份,其中至少1份原件。负责人所在学院审核、汇总后,报送教务部,电子稿发至yeukyc@https://www.wendangku.net/doc/6215890881.html,。 2 - -

一、师资队伍和支撑条件 3 - -

二、学科方向① 注:①每个研究方向限写一页。本页及续页页码编号依次为Ⅱ-1,Ⅱ-2等。“研究方向”最多填写6个。“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应是目前人事关系隶属本学科的专职人员。

三、科学研究 注:①限填具有代表性的科研项目和论文10项,论文只计第一作者(包括通讯作者)。②“完成人(*)”括号内填写署名次序。

注:①限填具有代表性的科研项目10项。 ②“负责人(*)”括号内填写署名次序,同一学科多个成员承担的同一项目只填写一次。 ③限填具有代表性的合作科研项目10项

大学体育学科建设制度的重构.doc

大学体育学科建设制度的重构 摘要:大学体育学科不仅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我国大学体育现实发展的根本需要。在大学体育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步稳定地进行学科建设,这是体育工作者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大学体育学科建设的方式应确立适当的建设目标,以特色、创新为指导,走多元化、综合性人才培养之路。建立科学的教师队伍结构,培养体育专才。 关键词:大学体育;学科建设;制度反思;重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综合类的学校逐渐成为中国体育学科建设中重要的力量,这不仅能够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还是社会进步的需求。但是,怎样将新的高校融入到原来就存在的体育教育格局当中,保证高校自身的特点,将这些特点融入到体育学科建设当中,是应当思考的主要问题。如果仅仅只是沿用当前的体育教育格局,那么只是重复性的培养人才,不能够实现教育的创新性,体育学科也不能在这些综合类的高校中得到长久的发展,这极大限制了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外,综合类高校的体育学科建设毕竟比不上专业的体育学校,这也就需要综合类的高校实施具有特色的体育学科建设,准确找到自身在体育学科建设当中的位置,实现体育的个性化发展。 一、当前大学体育建设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培养人才方面

大学体育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具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能够帮助培养大学生的人格以及价值观,在大学学科建设当中,学科结构建设以及培养的人才具有怎样的专业素质,是衡量一个学校学科建设成败的主要因素。很多大学都崇尚全面的学科建设,随着体育专业人才的层次不断提高,这也就为大学体育建设带来了先进的理论和观念。但是,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培养目标不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在专业的设置方面,没有进行针对于体育专业的专门的专业设置,而且在课程设置当中存在着只进行理论课程设置,没有实践过程的问题;在招生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不高,这也就不能够满足学科发展的需求;科研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高;学科方向比较单一。 2.队伍建设方面 在大学建设当中,一个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进行学科建设,在大学当中,进行学科建设的主要方法包括提高学科的科研水平、将更多的研究经费投入到学科当中,提高学科的人才素质。在学科建设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优秀的专业人才、充足的科研经费以及明确的研究方向。在学科建设当中,学历比较高的人员是科研的中流砥柱,但在体育专业的研究队伍中,存在着的现象就是:高学历人才比较少、大多数教师的平均年龄都比较高、研究队伍的结构也不合理[1]。综合类的大学需要进行各方面的科学研究,大学体育教师也需要完成多重使命和多样目标,但是,体育教师和研究人员在职务上晋级时都被要求具有各方面的知识,这也就使得在实际研究及教学工作当中感到巨大的压力。

学科建设调研报告例文.doc

学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调研报告为更全面掌握学校学科专业与科研工作情况,了解各学院对学科与科研平台、团队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和内涵建设,科研处、学科建设办于本学期的第2周在分管校领导的带领下走访调研了各学院(系)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目前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整体认识?各学院对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不少学院都强调,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是本科高校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们既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出高水平成果和获取更多资源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一所本科院校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美誉度、增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调研中,各学院的相关负责人对本院的师资队伍、科研情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详细地汇报,提出了学科建设、科研推进工作等方面的设想。总体上说,各学院对所在学院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都比较到位,目标定位比较准确、工作思路比较清晰。人文学院表示要积极申报省级重点学科,争取1-2年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申报状况得到切实改变,每年在中文核心以上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20篇以上。数理学院表示下一个五年力争发表SCI收录30篇以上,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以上,获市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或自然科学奖4项以上,确保通过2018年学士学位授予权专业评审,为申报硕士点授权打下坚实基础。计算机科学学院表示成立科研指导小组,开展学术交流,加强校企合作,拓宽科研渠道。启动“135”学科建设工程,打造1个重点实验室,主攻3个研究方向,

设置5个本科专业。大部分学院制定了本学院的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的五年计划和具体措施。??二、各学院(系)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相关动向?通过此次调研访谈,我们看到不少学院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学科建设意识不断增强??不少学院表示,我校“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作为教师、作为学院,需进一步强化学科专业意识,通过学科意识的建立,寻找学科归属,凝练学术方向,培养教师队伍。同时,由于学科建设毕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级各层机构都需要进行认真的谋划,既要重视政策、体制改革,加大经费投入等,又需要进一步转变学科专业观念,拿出具体措施,使学校真正在本科院校的轨道上运转。 2.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通过调研发现,学校层面科研量化考核和科研奖励等办法颁布后,不少学院都对政策进行了宣讲,同时,各学院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发表、项目获奖等也进行了配套,能主动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调动并保护教师科研的积极性。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已意识到科研工作对学院及教师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各学院也正努力结合本单位的特长、优势,主动寻求科研工作的突破口、增长点。 ?3.部分学院科研团队初步形成??各学院都意识到,单打独斗式搞科研已不适应本科院校科研要求,必须树立学科意识,组建科研团队,集中大家的科研能力和智慧,才能获得高水平科研成果。比如,人文学院形成了现当代文学、写作学、儿童文学、古汉语等科研团队,数理学院形成了应用数学、基础数学、数学教育等科研团队,计算机科学学院形成了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网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实施计划方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xx灌云高级中学 为贯彻落实省课程基地建设要求,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我校体育特色建设,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确保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落实到位,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挥学校体育特色优势,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体育,热爱体育,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推动我校体育特色文化建设,实现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二、课程基地建设主要目标 我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牢固确立“从体育强校向体育名校迈进,从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迈进”的发展方向,确定了“一体两翼”(一体:群众体育,两翼:篮球和田径)的体育发展框架,以篮球运动为引擎,篮球和田径双轮驱动,带动全校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从而实现体育教学和竞赛的双丰收,通过“育体——育德——育智”的三者结合,从而达到育人的根本目标。 课程基地建设要体现先进理念和有效实践结合的原则,坚持因材施教、学练结合的多元模式,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坚持掌握技能与健身习惯相结合,大力开发校本教材,形成开放、创新、互动的教学创新载体;体现先行先为与分享共享结合,体现行政推动和学校主动结合,构筑体育与健康课程新高地。通过课程基地建设为实现新时期高中教育教学由统一向多元、由普遍向个性转变提供经典样板。 三、课程基地建设内容与措施 为了更好的建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我们围绕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营造校园体育特色环境

我校篮球、田径项目盛名远扬,曾向国家、省、市专业队和知名高等体育院校输送500余名运动员,学校将充分利用深厚的体育文化资源,打造校园体育文化。 1.加强课程文化展示,主要做法有: ⑴建立我校历届优秀运动员xx长廊。 ⑵利用校园报刊栏、路灯栏、奥运百科知识室、篮球馆、乒乓球馆的墙壁展示我国体育及优秀运动员的骄人成绩。 ⑶利用电子屏、田径场护栏、各班黑板报普及各种体育赛会、体育赛制、比赛规则等知识。 ⑷邀请原国家女子篮球队主教练马跃南、国家青年女篮主教练宫鲁明、新疆男篮主教练崔万军、原跳高世界纪录保持者朱建华、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主任薛雨平教授,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张天峰教授、李海兵副教授,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张伟教授等专家到我校讲学,使学生了解体育、关注体育、重视体育,更喜欢体育运动,在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得到感化。 ⑸邀请健康保健专家对我校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健康行为(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卫生保健、医务监督、锻炼效果评价、饮食与营养、安全急救等方面讲座,增进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健康校园建设。 2.扩充校园文化内涵 始终贯穿“体育是健康、体育是素质、体育是艺术、体育是品质”的指导思想,始终强化以运动态度、道德修养、身心健康为主导的文化建设,加强多学科、多层次渗透,把不畏艰苦、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及体育文化渗透到师生日常行为中,让体育的文化和精神成为助推各种教育力量和教育资源优化的引擎。 操作流程为: ⑴召集相关人员制定校园体育文化实施方案。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09) (讨论稿) 2007年5月

目录 零、概要 (1) 一、学院学科建设现状 (1)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2)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2) 二、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2) (一)突出重点,全面提高 (3) (二)优化结构,注重创新 (3) (三)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3) 三、学院学科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 (3) 四、各学科建设的具体发展规划 (4)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4) 1. 学科研究方向 (4) 2. 学科建设目标 (4) 3. 年度建设目标 (5)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6) 1. 学科研究方向 (7) 2. 学科建设目标 (8) 3. 年度建设目标 (8) 五、采取的措施 (9)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2007-2009) (讨论稿) 学科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的有机结合体,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学科管理等六个要素。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是体现一个学校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外大学排名的主要依据,因此,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龙头。对于信息学院来说,做好学科建设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整体水平的关键,也是我院发展的关键。为了把我院建设成为一所高质量、高水平,能够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毕业生的应用型学院,根据西安财经学院发展规划,结合信息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西安财经学院信息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09)”。 零、概要 本规划以国家学位委员会在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准,其中与信息学院关系较大的学科主要有: 一、学院学科建设现状 信息学院目前没有硕士点,已有专业涉及到二个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主要涉及一个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学科建设专题讨论会会议纪要

学科建设专题讨论会会议纪要 4月28日上午,宜宾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讨论之一——学科建设专题讨论会在硕勋楼105会议室举行。院长、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汪明义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由副院长、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王藩侯主持。 与会者认为,学科建设居于学校各项建设的首要地位,学校发展的核心就是学科建设的发展,其他各项发展都会由学科建设的发展而带动。队伍有专家,学科有专业,经费有专项,这是学科的三大支柱。我们学校顶端的学科与同类学校相比还是有差距,内江师院的古代文学,绵阳师院的生态学,乐山师院的现当代文学,攀枝花学院的材料学,成都学院的食品工程学都是很有影响的学科。 与会者认为目前我校的学科存在很多问题,一是顶端不尖,尖端不高的问题,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没有国家级科研项目。二是比例不协调的问题,工科太少,管理性学科比较多。三是发育不全的问题,没有标志性的资源,或者是有研究无专业,比如图书馆的酒包装,思想家中心的相关研究。四是品质不优,无论是学科还是人才都存在二次评比不够优秀的问题。 与会者认为,第一是心态问题。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身份一朝变化,极容易出现对老牌本科经验的模仿与照搬,对现有的本科身份容易自恋,对所谓的低层次的办学经验,包括自己过去的历

史,容易漠视或藐视。对此,广阔的视野、谦逊的风度和包容的胸怀尤为重要。在学科建设上,在向上看、向外看的同时,也不妨向内看、向下看。回望自己的过去才能避免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的和情绪化的行为,单纯的精英主义是没有出路的。第二是方法问题。在创新与变革之间,要立足于变革,借鉴别人并总结自己,不要轻言创新,因此学科建设的遴选和布局要考虑综合因素,诸如当下的需求、长远的发展、可持续的品质、自身调教、在整体中的功能、行业定位、学科储备、人才储备、对学校的财政贡献,对做大做强学校的贡献等等。要判断自己的真正需要,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精尖。第三是现状问题,工具性和技术性层面的多,价值层面的少;对教师论证多,对学生论证少;对当前论证多,对未来论证少;静态的分析多,动态的分析少,看不到整个学院总体规划和预期的整体意图。第四是环节问题,要抓住教学这个基础环节,任何课程建设,最终是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上,要明确本科课堂教学的刚性规范,要深化本科教学的思想底蕴,要倡导教学的艺术化与个性化,要反对作为教师对传授知识问题研究的轻视。第五是队伍问题。一项将要用于实践的课题,其制定者由专家、官员和一线的实践者组成是高效成功的基本前提。第六是成本意识。第七是要有超越孤单学科的系统整体特色。总之,要统筹兼顾,学校党政要有决心。 与会者认为,我校这类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要脚踏实地地寻找生存的方向,和重点高校相比,地方院校劣势很明显,我们

大学学科建设工作总结

大学学科建设工作总结 本学科贯彻“法学与经济学连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致力于将法学学科建设成为“财经特色鲜明,研究方向清晰,理论视野开阔,成果实效突出”,在吉林省乃至全国财经高校法学领域形成优势特色的学科。在XX年度上半年,本学科在遵循学校“提升质量、凸显特色”的发展规划下,深化教学、科研工作方面的开展,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与此同时,本学科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尚需解决的问题,在从将本学科建设成为全省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视野下来看,下一步工作思路应将重点置于规划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基地建设、启动吉林省公检法司系统法律专家服务工作站、强力提升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司法考试通过率等工作上。 一、目前学科建设的现状 1、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本学科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具体来看,一是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XX年1月以来,有1名青年教师取得博士学位,另有1名青年教师考取法学博士研究生;同时,本学科继续巩固与吉林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合作关系,提高了法学院师资队伍的整体

素质;二是通过主办或协办全国性法学论坛等形式,为教师获取学术信息,掌握法学理论前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三是本学科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运行良好,以规范的管理方法确保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2、科学研究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科学研究上,截止目前,本学科在上半年度的建设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部省级科研项目申报上均有突破,获得2项教育部项目、1项中国法学会项目(部级)、7项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吉林省教育厅青苗计划项目以及其他级别项目多项,科研项目累计经费达到20万元;在论文成果上,共计发表论文21篇。整体来看,本学科的科研工作在XX年上半年度有大幅度提升,且在科研项目工作上有质的突破。 3、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 在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精法律,通财经,懂管理”的具有多学科素养和较强适应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XX年,应届毕业生通过司法考试的比率在10%以上,居吉林省省属高校第一位;XX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4、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基地的申报 在XX年7月由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联合发起的全国“卓越法律人才计划”申报中,本学科依托民商法、税法等特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