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6章

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6章

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6章
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6章

第6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6.1考点难点归纳

1.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 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移动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从IS -LM 模型分析中可知,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动会使LM 移动,进而影响收入水平,而LM 移动究竟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取决于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IS 曲线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陡,则LM 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 曲线越平缓;相反,LM 曲线斜率不变时,IS 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LM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 曲线也越平缓。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A 增加),或扩张性货币政策(M 增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3.总供给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宏观经济学中一般用宏观生产函数来表示产出与劳动和资本等之间的关系。

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y 为总产出;N 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者就业量;K 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在宏观经济波动分析中,一般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即:

),(K N f y =

同时,宏观经济学假定宏观生产函数有两条重要性质:一是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是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如图6-1所示。

),(K N f y =

图6-1 宏观生产函数

4.潜在就业量与潜在产量

潜在就业量即充分就业量,此时的失业率不为零,而是处于自然失业率。在短期,可以认为潜在就业量为一个外生变量,长期它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长。而潜在产量就是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即:

),(*

*K N f y = 5.劳动市场

总供给由总就业水平决定,而总就业水平又由劳动市场的均衡决定,即:s d N N =。而)(P W N N d d =,其中

P W 为实际工资,P W N d 与成反向变动关系,即劳动需求函数向右下方倾斜;)(P W

N N s s =,劳动供给函数为P W 的增函数。

6.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又称为长期的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根据西方经济学,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总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此时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即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劳动的供求主要受实际工资的影响。在名义工资既定时,价格变动将引起实际工资变动,从而导致劳动市场非均衡;或劳动供大于求、或劳动求大于供。由于充分竞争性,非均衡将导致名义工资变动,直至重新回到均衡位置。如图6-2所示。

图6-2 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7.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两个假设为:(1)货币工资刚性,只能升不能降;(2)人们有“货币幻觉”,只注意货币的票面价值,而忽视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理解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应该从满足充分就业量时候的(00,p y )开始。当价格上升到1p 时,实际工资10P W 下降,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减少,

要求货币工资增加,11

P W 恢复原值,就业量不变,总供给不变。当价格下降到2p ,20P W 增

加,劳动力市场需求减少,而货币工资又不能减少,所以导致厂商减少劳动力供给,就业水平小于均衡状态,总供给减少。如图6-3所示。

图6-3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8.简化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其经济含义是:在未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0y 前,经济社会能够以大致不变的价格

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而在达到了0y 后,不管价格被提到何种程度,国民收入不会增

长,只会出现通货膨胀。这种假设反映了萧条时候,由于存在大量的闲置劳动力和资本,所以能够在保持一定价格水平的情况下,保证国民收入的增长(如图6-4所示的实线部分)。

图6-4 简化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9.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作为凯恩斯主义重要代表的主流学派经济学家试图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萧条、高涨和滞胀)。他们同时使用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也就是说,他们把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把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10.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1) 凯恩斯情形和古典情形。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凯恩斯情形;另外一种为古典情形。

在凯恩斯情形下(如图6-5a ),扩张的财政政策只是提高产量和就业。同样,扩张的货币政策,即名义货币量的增加,也不对价格产生任何影响。

在古典情形下(如图6-5b ),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不能改变产出,而只是提高价格。对于货币政策还有如下著名的古典结论:在古典供给条件下,名义货币的增加将促使价格水平上升同一比例而利率和实际产出维持不变。在宏观经济学中,货币存量的变动只会导致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实际产量(产量、就业)无一发生变化的这种情况,称为货币是中性的。

图6-5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2)常规总供给曲线情形下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不同效应。用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说明政府旨在刺激总需求的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两条曲线相交于何处。图6-6进一步说明了这一问题。

图6-6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不同效应

在总供给曲线的平坦(有弹性的)部分,经济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能力。这时,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比如6-6(a)图中从AD1移动到AD2,这时产量较大的增加只伴随着价格以较小的幅度上升。另一方面,在总供给曲线的陡峭(弹性较小)部分,经济接近于其生产能力。这时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比如在6-6(b)图中从AD3移动到AD4,产量增加很少,而价格却显著上升。

(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图6-7说明了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这里考虑的是由于经济中企业的设备投资增加而造成生产能力增大的情形。这时,总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从AS0移动到AS1。如果经济最初运行在总供给曲线的陡峭部分而且总需求曲线是相当无弹性的,比如说,图6-7中的AD1,那么总供给的增加意味着新的均衡价格水平将明显低于初始价格水平。另一方面,如果经济最初运行在总供给曲线的平坦部分,比如说,图6-7中的AD0,则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果不大。这是因为总供给曲线的平坦部分表明了经济中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能力。新追加的生产能力对于生产的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水平的影响都很小。

6-7 生产能力增加的效应

图6-8描述了从国外购买的投入品(比如石油)价格上涨的效应。这时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从微观角度看,为了使厂商愿意生产与以前相同的产量,它们必须能得到更高的产品价格。从图中可以看出,即使这时经济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价格水平也会上升。

图6-8 进口投入品价格上涨的效应

11.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数学小结

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研究涉及了三个市场和一个总量函数,即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

以短期总供给模型而论,存在着四个方程,即: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t t y s g r I +-=+)()(

(式中,g 和t 分别为政府购买和税收)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21r L y L P M

+= 劳动市场均衡条件:W W P W

N f ==

,)( 总量生产函数:),(K N y y =

从上面四个方程可以确定y 、N 、r 和P 。

以长期总供给模型而论,也存在着四个方程: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t t y s g r I +-=+)()(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21r L y L P M

+= 劳动市场均衡条件:P W

N h P W

N f ==

)(,)(

式中,f 和h 分别为劳动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 总量生产函数:),(K N y y = 通过四个联立方程,可以求得y 、N 、r 和P 的数值。

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6.2.1 概念题

1.古典的总供给曲线(上海理工大学2004研)

2.总需求函数(武大2001研;中国海洋大学2001研)

3.劳动供给曲线(labor supply curve)(中央财大2000研)

4.劳动市场均衡

4.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函数(对外经贸大学2007研)

5.总供给曲线

6.总需求曲线

7.潜在就业量和潜在产量

8.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9.凯恩斯的AS—AD模型

10.修正的凯恩斯的AS—AD模型

1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6.2.2 简答题

1.根据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扩大总需求?通过哪些途径扩大总需求?(人大2002研)

2.决定总需求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复旦大学1998研)

3.西方主流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及其政策含义有什么不同?(人大2000研)

4.“古典”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和凯恩斯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有什么差别?为什么有这种差别?(人大1996研)

5.分析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

6.解释以下概念,说明其内涵和联系:总需求、有效需求和充分就业下的有效需求。(天津财大2000研)

7.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研究,涉及了“三个市场和一个总量函数”。请就此分别作简要说明。(武大2000研)

8.总需求曲线和单个商品的需求曲线有什么不同?

9.凯恩斯理论是如何解释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原因的?

10.凯恩斯学派关于劳动市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1.说明主流学派的经济学家是怎样用总供求分析法解释经济的“滞胀”状态的。(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

12.假设工人同意在一年的时间里,可以按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名义工资水平提供相应的劳动供给。试问:

(1)当在这一年内价格水平从P0增加到1.05P0,再到1.1P0时,图6-9中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将如何变化?

(2)当价格水平按(1)中假定上升时,劳动力需求曲线会如何变化?

(3)经济的实际就业水平如何变化?

图6-9 价格水平和劳动需求

13.如果没有工资刚性的假设,凯恩斯扩张总需求的政策效应将如何?

14.请说明简单凯恩斯模型、IS-LM 模型和AS-AD 模型这三个模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15.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是什么?

16.解释为什么未预料的通货紧缩会改变人们的收入在分配,从而进一步减少总需求?

17.物价水平对总支出曲线的影响如何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18.画图说明总支出曲线和总需求曲线之间的区别。

19.你认为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动态模型与卢卡斯模型的核心差异是什么?说明哪一种模型更为合理以及你认为为什么合理。

20.宏观短期均衡直接和间接地决定了哪些变量?

20.为什么说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是看待同一宏观经济现象的两种不同方式?(武大2007研)

6.2.3 计算题

1.设一两部门的经济由下述关系式描述:消费函数C =100+0.8y ,投资函数为I =150-6r ,货币需求函数为L =0.2y -4r ,设P 为价格水平,货币供给为M =150。试求:

(1)总需求函数。

(2)若P =1,均衡的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若该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AS =800+150P ,求均衡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人大1998研)

2.假设有一经济社会是由三部门构成的。其消费函数为C=20+0.8(Y -T ),投资函数为I=600-4000r ,政府支出G=420,税收函数T=100+0.25Y ,名义货币供给M s =345,货币需求函数为M d =25+0.4Y -4000r 。试求:(1)IS 曲线方程式;(2)当价格水平P=1时,LM 曲线的方程式;(3)当价格水平P=1时,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4)总需求曲线方程式。(厦门大学2005研)

3.已知某宏观经济中的总量生产函数1,=+=ββ

a L K Y a ,K 和L 分别为两个生产要素,它们相应的价格分别为C 和W 。产出Y 的价格为P 。

(1)写出劳动需求函数;

(2)写出总供给函数;

(3)设1)/(,25,500,5.0=====P W W K a β,写出凯恩斯学派的总供给函数和古典学派的总供给函数。

4.(1)名义货币供给为150美元,价格水平为1,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为0.2y -4r 时(这里r 为利率水平,y 为实际国民收入),求解货币市场均衡的LM 方程。(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价格水平上升到1.2,LM 方程如何变化?(3)画图说明价格水平变化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

5.假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为P (14-0.08N ),这里N 是劳动投入量。

(1)当P =1时,单位劳动的名义工资为4、3、2、1美元时,劳动力需求各为多少?

(2)给出劳动力需求方程。

(3)当P =2时,在名义工资分别为4、3、2、1美元时,劳动力需求各为多少?

(4)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对劳动力需求有何影响?

6. 一个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分别为:

AD :m+v=p+y

AS :p=p e

+λ(y —y*)

其中,p e 代表对价格水平的预期,y*为充分就业产出水平,m 为货币总量。y 和λ常数。

(1)若预期为完美预见(Perfect Foresight ),求出均衡的价格与产出水平。

(2)若货币当局实行了一次意料外的并且是永久性的货币扩张,图解这次政策操作的短期和长期效应。(中山大学2006研)

7.经济的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为700亿美元,在P =2时,总需求等于总供给。IS 方程为y =1000-30r ,这里C =30+0.8Y d ,I =150-6r ,T x =100和G =100。LM 曲线为y =500+20r ,这里M =200,P =2,货币需求为0.2y -4r 。试问:

(1)当政府支出增加15亿美元、总需求扩大、价格水平上升到2.22时,IS 、LM 方程如何变化?

(2)求解在P =2和2.22水平下的r 、C 和I 水平。

(3)政府支出的增加对产出构成有何影响?

8.假设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曲线为:Y=667+1.11G +1.11(M/P );价格调整曲线为:()e Y ππ+-=-1500/15001;政府支出G=200,货币供给M=550。若预期的通货膨胀率e π始终等于0,求出经济从P 0=1.4开始的运行路径;GDP 达到与潜在GDP 相差2%还要多少年?

9.假定某经济最初的通货膨胀率为18%,政府谋略通过制造10%的失业率来实现通货膨胀率不超过4%的目标,当价格调整方程的系数h=0.4时,试问其通货膨胀率下降的过程如何?

6.2.4 论述题

1.试述扩张性财政政策对需求曲线的影响。(武大2002研)

2.试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上海财大2003研;北航2005研)

3.根据IS 曲线方程和LM 曲线方程推导总需求函数,并说明函数中的参数对总需求函数的影响及其经济学含义?(对外经贸大学2002研)

4.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武大2000研)

5.主流经济学派是如何利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来解释宏观经济运行的?(人大2002研)

6.什么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请作图说明。(武汉理工大学2004研)

7.试结合总供给-总需求分析法说明宏观经济波动中短期的萧条状态、高涨状态、滞胀状态和长期的充分就业状态。并简要说明政府治理滞胀的对策。(武大2002研)

8.主流学派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如何得到的,其政策含义如何?(厦门大学2004研;人大2001研)

9.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是怎样形成和怎样变化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的政策意义是什么?(北师大2002研)

10.总供给曲线的形成及其意义。(中央财大2000研)

11.解释总供给曲线三个区域的含义,用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解释西方国家七十年代的滞胀和美国九十年代的新经济。(电子科技大学2004博)

12 从投资的角度说明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用图形说明物价水平的变动如何引起总需求的变动,政府支出的增加如何引起总需求水平的变动?

13.已知:线性生产函数、成本加成的定价原则和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为:)(*u u gw --=ε,其中gw 为名义工资增长率,u 为实际失业率,*

u 为自然失业率,ε为

名义工资增长率对失业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试推导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北大2001研)

14.试推导古典经济学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并指出其政策含义。

15.假设有下列形式的总供给曲线:

0),(1>-+=-x x y y t t t n

t t ππ,

y 代表log (Y ),Y 是总产出。n t y 是自然失业率下的产出(natural rate of output ),t π代表通货膨胀率,t t π1-代表在1-t 期形成的对第t 期通货膨胀率的预期。

(1) 简要解释名义工资粘性程度(degree of rigidity of the nominal wage )增大,参数x 的变化。(不超过100字)

(2) 将总供给曲线改写成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 )并且在(π,Y )坐标图中画出来(将此曲线的重要性在图中标明)。

(3) 用通常语言描述和解释怎样计算牺牲指数(sacrifice ratio )。(不超过100字)

(4) 假设通货膨胀的预期根据11--=t t t ππ形成,5.0=x 初始稳态通货膨胀率为5%。假

设自然失业率下的产出不受总需求管理的影响。中央银行希望将稳态通货膨胀率降到2%的水平。

① 在第一期,中央银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实际的(actual )产出水平比自然失业率下的产出低1个百分点。实际的(actual )通货膨胀率会降低多少?预期通货膨胀率怎样变化?

② 第二期,中央银行继续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实际的(actual )产出水平比自然失业率水平下出低0.5百分点。实际的(actual )通货膨胀率会降低多少?预期通货膨胀率化?

③ 第三期,中央银行实行中性货币政策,而且Y=Y n 。第三期事实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④ 将① 、② 和③ 的结果在菲利普斯曲线图上画出来。

⑤ 假设理性预期,即t t t ππ=-1,简要讨论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水平,价格和就业

的影响。(北大2004研)

16.利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分析框架,(1)分析石油危机引起的经济衰退即滞胀问题,和西方国家1929~1933年大萧条时期因为总需求骤减带来的经济衰退;(2)如果政府不加干预,经济能否恢复正常?为什么?(3)说明时间、预期和市场是否完善在这种分析中所起的作用。(4)基于上述分析,货币数量的改变会对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可以考虑时间因素,考虑不同的理论或学派)?为什么?(5)解释什么是货币中性和理性预期。(武大2005研)

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6.3.1 概念题

1.古典的总供给曲线:一种长期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根据西方的经济学,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总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此时,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即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劳动的供求主要受实际

工资的影响。在名义工资既定时,价格变动将引起实际工资变动,从而导致劳动市场非均衡;或劳动供大于求、或劳动求大于供。由于充分竞争性,非均衡将导致名义工资变动,直至重新回到均衡位置。

2.总需求函数: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由产品市场均衡条件:t t y s g r I +-=+)()(和货币市场均衡条件:)()(21r L y L P M

+=可以求得总需求函数。

3.劳动供给曲线(labor supply curve ):指描述人们提供的劳动和对劳动所支付的报酬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假设每一个劳动力的供给都只取决于工资,则劳动供给曲线可用图6-10表示。图中S 曲线为劳动供给曲线;0W 、0L 轴分别表示工资率和劳动数量。①图a 中S 曲线为水平状态,当工资为W 0时,能够提供的劳动数量与所需要的数量相等;当工资低于W 0时,劳动供给为零;高于W 0劳动供给也不增加。②图b 中的S 曲线是整个行业或某种职业可能的情形。工资从W 0提高到W 1,劳动供给就从L 0上升到L 1;工资下降,劳动供给相应减少。该图的纵轴可用实际工资W/P 表示,从而代表宏观(总量)意义上完全竞争的劳动供给曲线,它是实际工资的函数。③图c 中的S 曲线说明工资增减对劳动供给没有影响的情形。这种情形可能在短时期内出现,此时,个人来不及调整他们的工作计划或某些职业培训期较长,而此时工资增加了。即使增加工资也不能吸引更多的劳动。④图d 是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它说明,当工资足够高(如W 0)时,人们可以享用更多的闲暇而从事较少工作。在E 点上,提高工资会减少劳动的供给,当工资从W 0提高到W 1时,劳动供给则从L 0减少到L 1。

图6-10 劳动供给曲线

4.劳动市场均衡:指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处于均衡状态。反映在劳动供给曲线和劳动的需求曲线上,就是这两条曲线的交点。在这一点上,劳动的供给总量和劳动的需求总量正好相等,既不存在劳动力过剩,也不存在劳动力短缺。这一点决定的就业量是均衡就业量。

4.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函数:是指加入预期价格后表示产出与价格变动关系的总供给函数,又称卢卡斯总供给函数,用公式一般表示为:

?*()y y P P

γ==- 式中y 为总产出,P 为价格水平,y *为经济的潜在产量,参数γ>0,?p

为预期价格。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函数表明,经济的总产出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上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离会导致实际产出与经济正常产出的偏离,如果价格水平等于人们预期的值,则总供给等于自然率的产出水平。否则,随着现实价格水平超出预期的价格水平,产出增加到自然率水平之上。

5.总供给曲线: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示,表示经济当中的生产总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一般地,生产总水平与价格总水平变化方向相同,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总供给曲线可以通过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的分析得到。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价格总水平如何影响劳动市场上的均衡就业量。如果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以相同的方式影响劳动的需求和供给,那么它对均衡就业量不产生影响,也就不会对产出量产生影响。这时,总供给曲线是一条直线。如果价格总水平变动对劳动的需求和供给产生不同的影响,则供给曲线就会具有其他形状。例如,如果价格总水平只影响劳动的需求而不影响劳动的供给,那么价格总水平提高将使得劳动需求增加,从而均衡就业量增加,并最终导致产出量增加。此时,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短期和长期的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有(1)在短期内,随着总需求的不同,经济可以处于萧条和高涨的状态。此时,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总需求使得经济位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2)在长期中,经济保持在潜在产出的水平,需求管理政策不能改变国民收入,只能改变价格总水平。

6.总需求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的曲线。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 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IS 曲线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陡,则LM 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 曲线越平缓;相反,LM 曲线斜率不变时,IS 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LM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 曲线也越平缓。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或扩张性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7.潜在就业量和潜在产量:潜在就业量即充分就业量,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避免的原因,当就业量等于潜在就业量时,失业率并不为零,这时的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一般地,当就业量低于潜在就业量时,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反之,当就业量高于潜在就业量时,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在宏观经济学中,潜在就业量通常被看做是一个外生变量,即它不取决于产量、消费、投资和价格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但另一方面,一个社会的潜在就业量又不是

固定不变的,它随着人口的增长而稳定增长。潜在产量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即:

),(*

*K N f y 式中,*

N 为潜在就业量;*y 即为潜在产量。因为潜在就业量不受价格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所以潜在产量也不受价格水平等经济变量的影响,也被视为一个外生变量。当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达到了其潜在产量时,意味着该经济社会较充分地利用了现有的经济资源。

8.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一种短期总供给曲线。它的两个假设为:(1)货币工资刚性,只能升不能降;(2)人们有“货币幻觉”,只注意货币的票面价值,而忽视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它是一个倾斜线段和垂直线段连接在一起的图形。当价格上升时,实际工资下降,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减少,要求货币工资增加,实际工资恢复原值,就业量不变,总供给不变。当价格下降时,实际工资增加,劳动力市场需求减少,而货币工资又不能减少,所以导致厂商减少劳动力供给,就业水平小于均衡状态,总供给减少。

9.凯恩斯的AS —AD 模型:由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和一条由水平段和垂直段构成的总供给曲线(即反L 型总供给曲线)所构成的模型。此模型的含义是:在总供给曲线的水平阶段,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时,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提高,只是引起产量增加。而在总供给曲线的垂直阶段,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时,只能引起价格水平的提高,而不能引起实际产量的增加。

10.修正的凯恩斯的AS —AD 模型:指由修正了的总供给曲线和向右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构成的模型。西方经济学界有人认为,在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情况下,价格水平就会随着总需求的提高而逐步提高。因此,根据这种看法,他们将反L 型的总供给曲线的水平段修正为向右上方倾斜的正斜率段,但总需求曲线仍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从而得到了修正的凯恩斯的AS-AD 模型。其基本含义是:在到达充分就业前的产量水平上,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引起价格和产量水平都增加,而在到达充分就业产量水平后,总需求的提高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提高,而不会引起实际产量的增加。

1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在图6-11中,横轴代表国民收入(Y ),纵轴代表价格水平(P ),AD 1代表原来的总需求曲线,AS 1代表短期总供给曲线,AS 2代表长期总供给曲线。最初,经济在E l 点时实现了均衡,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 1,均衡的价格水平为P 1。这时E l 点又在长期总供给曲线AS 2上,所以,Y 1代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在短期内,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增加了总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从AD 1向右上方平行地移动到了AD 2。AD 2与短期总供给曲线AS 1相交于E 2。这样。总需求的增加使国民收入水平从Y 1增加到Y 2并使价格水平从P 1上升到P 2。但是,价格的上升必然引起工资增加,总供给减少,短期总供给曲线从AS 1向左上方平行移动到AS 3,AS 3与AD 2相交于E 3。这样,国民收入水平从Y 2减少到Y 3,价格水平从P 2上升到P 3。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AS 2)。AD 2与AS 2相交于E 4,国民收入水平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 l ,而价格水平上升到P 4。这一模型是用总需求来说明国民收入决定的收入—支出模型的发展。它说明,总需求与总供给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同时运用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政策。

图6-11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6.3.2 简答题

1.根据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扩大总需求?通过哪些途径扩大总需求?(人大2002研)

答:(1)总需求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被称为总需求曲线。由于实际资产效应、跨期替代效应和开放替代效应等因素,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可以从简单的凯恩斯模型和IS-LM模型中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2)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也就是有效需求不足,出现通货紧缩趋势时,应采取措施扩大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抑制通货紧缩。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或扩张性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扩大。

2.决定总需求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复旦大学1998研)

答:(1)决定总需求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是LM曲线的斜率和IS曲线的斜率。

(2)在IS曲线斜率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越陡,则LM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越大,从而AD曲线越平缓;相反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缓。则IM曲线斜率不变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曲线也越平缓。

3.西方主流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及其政策含义有什么不同?(人大2000研)

答:总供给函数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全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函数关系。将这种函数关系作成曲线,就得到总供给曲线,简称AS曲线。西方主流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和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的差别如下:

(1)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差别。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是长期总供给曲线,而主流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是短期总供给曲线。

(2)图形形状差别。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在图形上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如图6-13所示;而主流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是一个倾斜线段和垂直线段连接在一起的图形,如图6-12所示。

图6-12 主流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

图6-13 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

(3)理论基础不同。古典理论认为,劳动市场运行毫无摩擦,总能维持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既然在劳动市场,在工资灵活调整下充分就业的状态总能维持,因此,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经济中的产量总是与劳动力充分就业时的产量,即潜在产量相对应,所以总供给曲线总是垂直的;而凯恩斯主义则假设工资刚性,并且劳动力市场存在摩擦,充分就业和达到潜在产量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工资和名义工资的变化会带来劳动供给的变化,所以总供给曲线不会在充分就业保持垂直,而是应该保持水平或者至少保持正斜率。

(4)蕴含的政策效果不同。古典模型中,除非总供给曲线发生变动,否则财政和货币政策只会带来价格上涨,没有任何效果。凯恩斯模型则正好相反。

4.“古典”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和凯恩斯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有什么差别?为什么有这种差别?(人大1996研)

答:参见简答题第3题。

5.分析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

答:宏观经济的均衡是指一国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从而实现了宏观经济的平衡这样一种状态。宏观经济均衡包括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以及劳动市场的均衡。

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AS=AD),或总储蓄等于总投资(S=I)。

当S>I时,即AS>AD时,生产过剩,供过于求,导致存货上升,价格下降,利润减少,企业缩减生产,解雇工人,这一过程表现为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的过程。

当S<I时,即AS<AD时,生产不足,存货下降,导致价格上涨,利润增加,此时企业扩大生产,增雇工人,表现为经济扩张过程。

因此,只有当S=I时,宏观经济实现了均衡。

6.解释以下概念,说明其内涵和联系:总需求、有效需求和充分就业下的有效需求。(天津财大2000研)

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用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推动总需求的力量除了价格水平、收入、对未来的预期外,还包括诸如税收、政府购买或者货币供给等政策变量。

(2)有效需求强调不但要有需求的欲望,更要有需求的能力,即购买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3)充分就业下的有效需求,有如下特性:在现有的资本和技术条件下,由于处于充分就业的情况,不可能再提供更多的供给,这样,此时的有效需求只会带来价格的上涨,而对产出没有经济贡献。

7.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研究,涉及了“三个市场和一个总量函数”。请就此分别作简要说明。(武大2000研)

答: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研究涉及了三个市场和一个总量函数,即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

以短期总供给模型而论,存在着四个方程,即: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t t y s g r I +-=+)()(

式中,g 和t 分别为政府购买和税收。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21r L y L P M

+= 劳动市场均衡条件:W W P W

N f ==

,)( 总量生产函数:),(K N y y =

从上面四个方程可以确定y 、N 、r 和P 。

以长期总供给模型而论,也存在着四个方程: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t t y s g r I +-=+)()(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21r L y L P M

+= 劳动市场均衡条件:P W

N h P W

N f ==

)(,)(

式中,f 和h 分别为劳动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 总量生产函数:),(K N y y = 通过四个联立方程,可以求得y 、N 、r 和P 的数值。

8.总需求曲线和单个商品的需求曲线有什么不同?

答:(1)总需求是指支出,单个商品需求是指商品数量;

(2)总需求受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单个商品的需求受相对价格的影响;

(3)二者都受到价格的影响。对前者的解释必须从利息率的变化入手,对后者的解释则是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开始。

9.凯恩斯理论是如何解释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原因的?

答:根据凯恩斯总需求决定理论,已有的收入、消费倾向、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预期收益和资本品价格是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

在社会经济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可将已有的收入、货币供给数量以及资本的供给价格视为常量,因而国民收入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消费倾向、对货币的流动偏好以及投资者对投资未来收益的预期。

对于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凯恩斯理论给出的理由如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决定了消费不足。

(2)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即在萧条时期投资者对未来收益预期偏低决定了投资不足。

(3)流动偏好。当人们处于流动偏好陷阱时,经济中的货币需求趋于无穷大,无论货币供给多少,利息率都居高不下,从而也导致了投资不足。

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的共同作用,使得总需求不足,最终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处于较低水平,从而使得经济出现萧条。

10.凯恩斯学派关于劳动市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1)工资刚性是在供给方面对失业的一个基本解释。当价格水平较低时,实际工资较高,这样会形成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由于工资能上不能下,这种状况将持续下去。这就是产生失业的原因。(2)在名义工资不降的情况下,价格提高可以使实际工资下降,刺激企业增加劳动需求。由于工人存在“货币工资幻觉”,实际工资下降可以被工人接受。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提高价格的政策,解决失业问题。

11.说明主流学派的经济学家是怎样用总供求分析法解释经济的“滞胀”状态的。(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

答:(1)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含义

总供给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函数表示国民收入(总产出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就是总供给曲线,可以用来表示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各种不同组合。总供给曲线可以根据总生产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以及货币工资曲线推导而得到。

总需求指整个社会经济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被称为总需求曲线。由于实际资产效应、跨期替代效应和开放替代效应等因素,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可以从简单的凯恩斯模型和IS -LM 模型中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作为凯恩斯主义重要代表的主流经济学派试图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来解释宏观经济运行。他们同时使用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他们把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把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2)运用总供求分析法对经济“滞胀”状态的解释

从图6-14(a )中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AD 是总需求曲线,S AS 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二者交点E 决定的收入或产量为Y ,价格水平

为P ,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第二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 向右移动到'AD ,短期总供给曲线S AS 和新的总需求曲线'

AD 的

交点'E 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 ,价格水平为'P ,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现在假定短期总供给曲线由于受到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可用图6-14(b )表示。

在图6-14(b )中,AD 是总需求曲线,S AS 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二者交点E 决定的产

量或收入为Y ,价格水平为P 。现在出现供给冲击,S AS 左移到S S A ,与总需求曲线AD 交于'E ,'E 点所决定的产量为'Y ,价格水平为'

P 。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

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3)治理滞胀的对策

在政策主张上,主流学派经济学家认为,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在长期内可以处在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总需求增加只是提高了价格水平,而不改变产量或收入,如图6-14(c )所示;但短期内的萧条和过度繁荣是不可避免的,仍然可以给社会带来损失。因此,有必要执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以熨平萧条和过度繁荣所带来的经济波动,使经济持续处于稳定的充分就业的状态。

图6-14 总供求分析对滞胀的解释

政府治理滞胀的对策主要有:①紧的货币政策;②财政政策:实施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利用财政杠杆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12.假设工人同意在一年的时间里,可以按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名义工资水平提供相应的劳动供给。试问:

(1)当在这一年内价格水平从P 0增加到1.05P 0,再到1.1P 0时,图6-15中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将如何变化?

(2)当价格水平按(1)中假定上升时,劳动力需求曲线会如何变化?

(3)经济的实际就业水平如何变化?

图6-15 价格水平和劳动需求

答:在劳动力市场上,以名义工资W 为纵轴、就业量N 为横轴,劳动力供给曲线在一定的时期内是一条有正斜率的曲线,如图6-15中N s ;劳动力需求曲线N d ,是一条负斜率的曲线。这样:

(1)如果工人同意在1年的时间里按供给曲线N s 所描述的名义工资与就业的关系提供就业,那么,价格水平从P 0增加到1.05P 0再到1.1P 0时,就不会影响N s 曲线。

(2)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劳动力的边际产值也随之上升,企业就会扩大就业。在价格水平上升到1.05P 0时,N d 曲线右移至d N ';上升到1.1P 0时,N d 曲线右移至'

'd N 。

(3)劳动力市场上随着劳动力需求的扩大,就业量会由0N 扩大到210,,N N N 。

13.如果没有工资刚性的假设,凯恩斯扩张总需求的政策效应将如何?

答:如果没有工资刚性的假设,凯恩斯扩张总需求的政策效应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考虑:(1)假设在价格水平既定情况下出现了失业。如果不是工资刚性而是工资弹性,那么,名义工资就会下降。接下来,劳动需求增加、就业增加、产出增加,最后直至充分就业。这样,根本就不需要凯恩斯扩张总需求的政策。

(2)假设政府在失业的情况下采取扩张总需求的政策。在一般情况下,这会引起价格提高,如果不是工资刚性而是工资弹性,那么,名义工资就会提高。如果名义工资和价格水平同比例提高,这样,政府扩张总需求的政策就失效了。

可见,在凯恩斯提出扩张总需求的政策建议所依据的宏观经济理论中,工资刚性的假设是非常重要的。

14.请说明简单凯恩斯模型、IS-LM模型和AS-AD模型这三个模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1)简单凯恩斯模型假设价格不变、利息率不变。用乘数理论刻画财政政策效应。该模型对总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是总需求分析。

(2) IS-LM模型保持价格不变的假设。重点引入货币因素从而说明了利息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该模型在利息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利息率决定。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了挤出效应。此外,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但是,该模型仍然是总需求分析。

(3)总供求模型引入劳动市场从而分析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于是放弃了价格不变假设。该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价格水平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进行了总需求分析,而且进行了总供给分析。

15.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是什么?

答:导致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1)消费需求尤其是对于耐用品的购买变化;(2)投资需求的变化;(3)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化;(4)净出口的变化。

导致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1)自然灾害和战争等;(2)技术变化;(3)风险承担偏好,如果市场风险增加,而厂商恰恰是风险回避者,则可能会减少供给;(4)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5)劳动意愿的变化,即人们在闲暇和工作之间进行选择的偏好。

16.解释为什么未预料的通货紧缩会改变人们的收入再分配,从而进一步减少总需求?

答:未预料到的通货紧缩增加了债务人的债务负担及债权人的实际财富。通常,债务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债权人,债务负担的加重就会使债务人的消费减少。总需求就会随之减少,从而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左移动,进一步使经济收缩。

17.物价水平对总支出曲线的影响如何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答:总需求曲线说明了物价水平与总支出之间的关系。总支出曲线表明了物价水平不变时由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决定的支出水平。如果物价水平改变了,总支出曲线就要移动,并形成新的支出水平。因此,每一个物价水平都有不同的支出水平。物价水平与相应的总支出结合的点在总需求曲线上。例如,如果物价水平上升,自发支出要减少,总支出曲线就要向下移动。这就使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既定时总支出减少。由于物价水平上升与总支出的减少相关,所以,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18.画图说明总支出曲线和总需求曲线之间的区别。

答:总支出曲线表示在每一收入水平上的总支出量AE,有AE=C+I+G+NX,如图6-16(a)所示,AE线与45度线的交点表示总支出等于总收入。AE0线表示其他情况不变时,价格水平为P0时的总支出曲线,AE0线与45度线的交点决定收入水平为Y1;AE1线表示价格水平上升为P1时的总支出曲线,AE1线与45度线的交点决定收入水平为Y2。总需求曲线表示与不同的价格水平所对应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图6-16(b)所示。由图6-16(a)可以导

出图6-16(b)。将不同价格和相应的均衡产量或收入(也等于总支出)的组合点连接起来,就得到总需求曲线AD。价格水平越高,总需求量或者说均衡总支出量越小;反之亦然,也即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存在反向变化的关系。这是由于:①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就需要更多的货币从事交易活动。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增加,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利率上升,这将使投资和收入水平下降。②价格水平上升,以货币表示的资产(如现金、存款)的购买力下降。人们实际所拥有的财富减少了,消费和投资水平就会下降。③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名义收入水平增加,由于税率的累进性,从而使消费者税收负担增加,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消费和投资水平也会随之下降。④国内物价水平上升,本国公民购买外国商品增加,因而净出口减少。

图6-16 总支出曲线和总需求曲线间的异同

19.你认为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动态模型与卢卡斯模型的核心差异是什么?说明哪一种模型更为合理以及你认为为什么合理。

答:(1)理论基础不同:前者来源于经验事实,由历史数据得到的菲利普斯曲线为基础得到总供给曲线;后者建立在微观经济基础上,从理性人如何进行决策得出,前提是市场出清。

预期形式不同:前者为适应预期的一种特殊情况;后者是理性预期,人们不会犯系统性错误。

政策决策不同:前者认为需求管理政策可以使产量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后者认为经济人的理性预期会使得对付失业的系统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无效。

(2)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动态模型更为合理。卢卡斯模型的两个假定前提是市场出清和理性预期,而劳动力市场的经验数据表明均衡并非常态,同时期望理性预期也是不现实的,尤其对中国来说,因此对于预期的产出,就业和物价的变动等问题的解释尚缺乏经验支持。但不管这样,随着事实上经济主体的理性的加强,这一模型的意义正与日俱增。

20.宏观短期均衡直接和间接地决定了哪些变量?

答:宏观短期均衡直接决定的变量有5个:均衡的劳动力数量,均衡的实际工资,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均衡的价格水平,均衡的实际利率。同时,它间接决定的变量有6个:均衡的实际货币数量,均衡的消费数量,均衡的投资量,均衡的国外净需求量,均衡的货币交易需求,均衡的货币资产需求。

20.为什么说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是看待同一宏观经济现象的两种不同方式?(武大2007研)

答:(1)总供给曲线与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相似的关系并且可以用于分析相同的现象。总供给曲线表示的是价格与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是在一定的通货膨胀预期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率取决于两种力量: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失业与自然率的背离(周期性失业),即:

л=л e –b (U – U n)

而总供给曲线可以写成:

Y = Y + a (P –P e )

进一步可写成: P= P e +(1/a)(Y -Y)

两边减去上一年的物价水平P -1:得到:

P - P -1=(P e -P -1)+(1/a)(Y -Y) 有:()()1e a Y Y ππ=+-

再结合奥肯定律,就可就将总供给曲线与菲利普斯曲线连接起来。

(2)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实际上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都反映了经济中的价格调整机制。可以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出总供给曲线,也可以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总供给曲线提供了产出和价格之间的关系,这可以通过变换得出产出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结合奥肯定律,又可以得出产出和失业的关系,然后就可以得到描述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

例如,沿着总供给曲线移动价格水平上升的同时,产出水平增加。根据奥肯定律,产出增加,失业率会下降。因此,伴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就会下降,并产生向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当通货膨胀预期变化时菲利普斯曲线就会移动。如果假定当工人的通货膨胀预期变化时,他们会改变工资需求,就可以断定菲利普斯曲线上的移动是对总供给曲线上移动的反映,因为更高的工资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是看待同一宏观经济现象(价格与产出关系)的两种不同方式。

6.3.3 计算题

1.设一两部门的经济由下述关系式描述:消费函数C =100+0.8y ,投资函数为I =150-6r ,货币需求函数为L =0.2y -4r ,设P 为价格水平,货币供给为M =150。试求:

(1)总需求函数。

(2)若P =1,均衡的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若该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AS =800+150P ,求均衡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人大1998研)

解:(1)IS :150-6r =0.2y -100

LM :r y P 42.0150

-= 总需求曲线为:P Y 450

500+=

(2)当P =1时,根据(1)的结果可求得:y =950,r =10;

(3)AS =800+150P =AD =500+P 450

解得:P =1,Y =950,即为均衡的价格水平与收入

2.假设有一经济社会是由三部门构成的。其消费函数为C=20+0.8(Y -T ),投资函数为I=600-4000r ,政府支出G=420,税收函数T=100+0.25Y ,名义货币供给M s =345,货币需求函数为M d =25+0.4Y -4000r 。试求:(1)IS 曲线方程式:(2)当价格水平P=1时,LM 曲线的方程式;(3)当价格水平P=1时,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4)总需求曲线方程式。(厦门大学2005研)

答:(1)IS 曲线方程:

西方经济学读书建议

二零零年开始学习经济学,至今七年有余,惭愧的是却毫无建树,而现在呈现在方家面前的文字,主要是我想就西方经济学的书籍表达一下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尚企大家斧正。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下面对诸书籍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的分化,既借鉴了传统的划分方式,又有个人的主观倾向在里面,提请大家注意。 初级读本 《经济学原理》(曼昆,机械工业出版社)。适逢互动出版网在高校搞促销,当时好像是九十八元钱一本(原价二百多),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了这本久负盛名的经济学入门读物。几乎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读者都能顺畅地阅读本书,但是大家不要轻视它——要知道,“书中任何看起来枯燥无味的部分,都有作者的匠心在里面!”这本书我看了五遍,分别用蓝黑色钢笔、蓝色圆珠笔、红色圆珠笔、黑色圆珠笔、绿色荧光笔批注,整本书画的面目全非,我后来又买了一本作为收藏。在这里,我之所以这样不遗余力地叙述,其目的并不是对一本书的推介,而是建议大家不要忽略简单的现象背后隐藏的经济学本质——而这正是此书编写的初衷。 《经济学》&《经济学小品案例》(斯蒂格利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同样是经济学的科普读物,斯蒂格利茨编写的这两本书和曼昆编写的《经济学原理》其写作风格迥然不同,尤其是反复看过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之后,更是感觉斯蒂格利茨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国外的这两位经济学大家显然洞察了经济爱好者的心理,不仅语言生动,而且极其擅长以独特的视角切入问题,后来国内也渐渐兴起了这种风格的写作方式,可以非常肯定地说与上述二位作者的巨大成功密切相关。《经济学小品案例》是一本经济学案例的小册子,读者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之后可以通读,但是与斯蒂格利茨编著的《经济学》相比,此书便相形见绌了。 《经济学》(萨缪尔森,华夏出版社)。此书结构庞杂,包罗万象,渗透了一位经济学家对经济世界的深刻理解。按照常理来讲不该当作初级读物,但是考虑到读者一旦掌握其大体构架便可在以后的学习中高屋建瓴、势不可挡,故个人建议可以适当考虑对本书进行提前学习。 《微观经济学》(梁小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梁小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感觉是一个大杂烩,或者说是“东北乱炖”,尤其是当你看过多本经济学名著之后,这种感觉愈发强烈。这两本书受国外教材的影响极深,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用心体会,读者不难发现其中有拼凑的痕迹。尽管如此,作为国内入门级别的教科书,这两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魏埙,南开大学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刘厚俊,南京大学出版社)。几乎都没什么印象了,现在之所以还能凭借回忆写出这两本书,是因为第一本书作者的名字中有生僻字,而第二本书是我最早发现介绍影子价格的。 二.中级读本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专著。中级教材,在国内的教科书里面属于讲解较为全面的,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讲解。书中涉及的数学工具较为朴素,诸如一元函数求导、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极值等,没有高深数学背景的学生一样可以通读——关键是你要有毅力!要知道,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部分各四百五十页左右!这本书我先看的第二版,当时是在图书馆借阅的,但是读书过程中被精彩内容所吸引,忍不住在书页的空白处添加批注,整本书写得密密麻麻惨不忍睹,后来赔偿图书馆60元钱了事,再后来我经济即使再拮据也只买书不借书了。若干时间后,我相继看完了本书的第一版(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和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每次都会有新的感悟。 《微观经济学》(鲁宾菲尔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微观经济学》(曼斯费尔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两本书写作风格几乎一致,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个人认为没

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规划

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规划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能力目标 其培养目标为: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会计、管理发展需要的,从事金融理论研究、会计理论研究和管理理论研究的研究人员和从事金融、会计和管理岗位上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1.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对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运行机制和方法、调控的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经济运行中所需的环境、条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辨析经济理论和解决经济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意识和全新的经济理念,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对经济理论的传递与积累,更要注重利用这些经济理论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作到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的运行,以现实经济发展的实际丰富经济理论。 本课程教学和学习的具体要求,请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来进行。

二、课程建设规划 精品课程与合格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为了积极推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各项改革,尽快把西方经济学课程建成具有一流教学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特制订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1.树立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课程建设体现现代化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学的普遍规律,形成自我特色。 2.正确把握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准确把握课程性质、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研究对象等,对课程的体系及内容有总体的认知。它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根据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自身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注重理论的实用性,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加大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大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充分注重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相适应,满足社会对软件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4.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积极引进并合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电子讲稿及网络助学课件等辅助教学,构成多媒体、网络环境、文字教材和教师讲授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为传统课程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在稳定器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在稳 定器 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不知不觉,又一年的考研向我们徐徐走来。中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结构,“万众创业”、进民企、考公务员、靠研究生各占相当比例。对不少大学生而言,与其说考研是追随兴趣增长学识,毋宁说是一种“特殊的就业手段”。特别是有些人,试图在所从事的领域建功立业,那么报考研究生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内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是指财政政策本身具有的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它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自动减轻其程度,而不需要政府专门制定政策以调节经济。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机制是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对于轻微的经济波动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于较大的经济波动则效果不大。 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下降,在税率不变时,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从而使得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少下降。累进所得税下,经济衰退使得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可以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反之,经济繁荣时,税收随着个人收入增加而增加;累进税率使得政府税收幅度超过收入增长幅度。其次,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包括政府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可以抑制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等福利支出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最后,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 举例来说,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75,这使自发消费增加1美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就会增加0.75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4美元(因为乘数K1=KG=1/(1-0.75)=4),而有了税率为0.2的比例所得税,则自发支出(比方说投资或政府支出)增加1美联社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只增加0.6美元[0.75×(1美元-02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2.5美元{因为乘数K1=KG=1/[1-0.75×(1-0.2)]=2.5}。可见,增加1美元自发支出时,有了比例所得税,总需求增加幅度变小了,从4美元变为2.5美元。 因此,尽管某些财政政策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但要消除经济波动,仅靠自动稳定器不够,仍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密切注视经济的变动趋势,审时度势,主动采取变革收入或支出的财政政策。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低,即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通过削减税收,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经济;反之,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高,,即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

2012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2012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资料,经济学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解答。 微观经济学部分(75分) 一、画图说明题(20分) 1.请画出柯布-道格拉斯偏好下的收入提供曲线,并简要说明该扩展线的典型特征及原因。 【分析】完全替代、完全互补和柯布-道格拉斯偏好等特例对应的收入提供曲线、价格提供曲线,考生一定要熟练掌握(包括画图)。另外,柯布-道格拉斯偏好这个知识点经常出考题,一定要掌握其特征:柯布-道格拉斯偏好会将固定比例收入用在两种商品上,比率取决于效用函数()1212c d U x x x x =,上的参数c 、d ,且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无关,仅与收入和参数有关。 【答案】 令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为()1212,a b u x x x x =,则该消费者的最优消费决策为: 11a I x a b p = ?+ 22 b I x a b p =?+ 据此可知,在两种商品的价格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无论收入如何变化,消费者的最优消费决策()12,x x 总是满足下列条件: 2112 x bp x ap = 可见,收入提供曲线必定是一条从原点出发,斜率为12 bp ap 的射线,如图1-1所示。

图1-1 柯布-道格拉斯偏好 2.请画图说明一个借款者当利率上升以后是否一定还是一个借款者,并简要说明原因。 【分析】跨期消费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八版)教材第十章有相关介绍,考生可查看相关知识点予以掌握。 【答案】 当利率上升以后,一个借款者可能仍然做一个借款者,也有可能使借款者变成一个贷款者。理由如下: 图1-2 利率上升对借款者的影响 如图1-2所示,11c m ,表明消费者是一个借款者。原有的跨期预算约束线为AB ,利 率的上升会使得跨期预算约束线围绕初始禀赋点(12m m ,)点顺时针旋转到EF ,变得更陡 峭。当利率上升后,消费者可以选择新的最优消费束为1E ,表明消费者从一个借款者变成 一个贷款者;消费者可以选择新的最优消费束为2E ,表明消费者仍然是一个借款者。 3.请画出完全替代情况下的价格提供曲线和需求曲线。 【分析】完全替代、完全互补和柯布-道格拉斯偏好等特例对应的收入提供曲线、价格提供曲线,考生一定要熟练掌握(包括画图)。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真题详解和典型题详解【章节题库(16-19章)】【圣才出品】

第16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名词解释 1.自然失业率 答: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自然失业率决定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任何把失业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2.通货膨胀税 答:通货膨胀税指政府以通货膨胀政策代替增税,从通货膨胀中获得的收益。当政府进行货币化融资,即为扩大政府支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货币时,将引起通货膨胀。公众为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保持自己所持有的货币余额的实际价值不变,就需要把一部分收入用于增加自己的名义货币余额的持有量。公众的这部分收入就不能用于消费支出。这等于公众将这部分减少的消费支出支付给了发行货币的政府。这就无形中向政府缴纳了一种隐蔽的税。所以,通货膨胀税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货币持有者为保持实际货币余额不变而遭受的损失。通货膨胀税的计算公式是: 1P P M P M M I P P P P P π--?=?=?=

式中,I代表通货膨胀税,P代表价格水平,P-1代表上期价格水平,?P代表本期价格水平与上期价格水平之差,M代表名义货币余额,M/P代表实际货币余额,π代表通货膨胀率。该式表明,通货膨胀税等于通货膨胀率与实际货币余额的乘积。 3.滞胀与通货紧缩 答:(1)滞胀指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率同时并存情况下的状态。滞胀最初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经济状态超出了凯恩斯主义和菲利普斯曲线所能解释的范围。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并存的,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替的关系。滞胀现象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不呈交替关系,因此凯恩斯主义政策不能调整滞胀状态。 (2)通货紧缩指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企业债务负担加重、货币供给锐减或银行信贷收缩等原因造成投资需求突然下降或泡沫破灭,居民财富萎缩造成消费需求突然剧减等原因使总需求下降,从而出现供给大于需求,于是物价水平显著、持续地下降。 二、判断题 1.自然失业率是不存在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答案】F 【解析】自然失业率指长期中趋近的失业率。摩擦性失业是指工人找一份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中所产生的失业。自然失业率的计算中是包含了摩擦性失业的,而且自然失业率的计算还包括结构性失业。 2.自然失业率不受政策变动的影响。() 【答案】F 【解析】自然失业率与劳动力市场制度和市场结构有关系,从而政策的变动,比如更加

微观经济学教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教案 经济学组编著

《微观经济学》第一讲课程设计

《微观经济学》第一讲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通过幻灯片展示经济问题的内容,告诉学生经济问题形成原因及产生的根源,为下一节做铺垫。 二、经济学的含义(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谈话导入 提问:如果你有一笔钱如何去分配,消费、投资、储蓄? 目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够回答出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的科学,是研究配置和利用的学科。 2.讲解经济学的定义 出示幻灯片:给你一笔钱,如何分配 目的:引导学生对资源配置的理解 3.深入分析如何配置及利用资源,导出经济学的含义 经济学是一门配置和利用的选择科学,那么经济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 【导入新课】 1.讲故事:经济学有研究个体行为理论的还有研究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的 2.提问:你如何分析厂商利润最大和一国通货膨胀问题的。 目的:通过回顾前面学的内容引出经济学的组成 三、西方经济学的组成(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一)经济学的组成 1.依据提问内容讲解 画图: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个体和一个国家 提问:厂商利润最大属于微观还是宏观 出示幻灯片: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目的:让学生生动有趣地理解宏观及微观的研究领域 (二)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1.回顾亚当.斯密“一只看不见的手”(政治中学过)

提问:一只看不见的手? 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给出第一个明确的特点 2.回顾前面厂商利润最大化 提问:研究厂商利润最大化是个量分析还是总量分析? 出示幻灯片:微观经济学的个量分析方法 3.回顾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提问: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导出微观的研究对象 (三)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回顾凯恩斯“一只看得见的手”(政治中学过) 提问:一只看得见的手? 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给出第一个明确的特点 3.回顾前面通货膨胀的问题 提问:研究通货膨胀是个量分析还是总量分析? 出示幻灯片:宏观经济学的总量分析方法 3.回顾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提问: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导出宏观的研究对象 四、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提问:我们讲了微观与宏观有其各自的特点,那么他们有何联系呢出示幻灯片: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五、本单元重点、难点总结 1.经济学的组成 2.微观与宏观的区别 六、布置作业并告知下次课主要讲述内容,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板书】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四大目标关系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四大目 标关系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要实现充分就业,必须运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而这些政策会增加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量,从而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反之,要实现物价稳定,就必须运用紧缩性经济政策,但这些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量和总需求,从而导致较高的失业率。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说过:“在价格和工资由自由市场决定的经济社会中,减少通货膨胀的政策必然要在高失业和大的GNP缺口方面付出沉重的代价。” 2.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具有一致性的一面。这是因为,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但是,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矛盾的一面。要提高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需要向知识和资本投资,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这会导致资本特别是机器对劳动的替代,从而相对减少对劳动的需求,使部分工人,尤其是技术水平低的工人失业。 3.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充分就业的实现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在边际进口倾向既定的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会引起进口增加,从而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此外,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往往需要扩大出口、限制进口,这也会妨碍国际收支平衡和对国外质优价廉商品的进口,降低本国居民的效用水平。为了享受国外的低价商品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需要增加进口,往往引起相关行业的工人失业。 4.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根据宏观经济理论,一个国家要抑制通货膨胀、维护物价稳定,需要实行紧缩性经济政策,必要时,还要实行工资和价格管制。这势必会恶化投资环境,造成价格扭曲,滞缓经济增长,降低经济效率。反之,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需要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这样,出现通货膨胀也就在所难免。 以上四大目标的关系如表16.1所示。 表4-1 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物价0 - * + 充分就业- 0 + - 经济增长* + 0 - 国际收支平衡+ - - 0 注:表中“+”表示目标关系一致;“-”表示目标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6章 通货膨胀)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 第16章 通货膨胀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通货膨胀()11100t t t P P t P π---=?[Inflation ()11 100t t t P P t P π---=?] 答: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人们一般采用价格指数来计算通货膨胀率,常用价格指数有:消费价格指数和GDP 紧缩指数。通货膨胀率即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1=100%1t t t t --?-年的价格水平年的价格水平 通货膨胀年年的价格水平 2。通货膨胀的类型:低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strains of inflation :low ,galloping ,hyperinflation ) 答:按照严重程度不同,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三类:低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和恶性的通货膨胀。 (1)低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为一位数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愿意签订以货币形式表示的长期合同。 (2)急剧通货膨胀是指总价格水平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二位数或三位数的速率上涨时的通货膨胀。这种急剧的通货膨胀局面一旦形成并稳固下来,便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扭曲。其特点为:一般地说,大多数经济合同都会实行指数化;货币贬值非常迅速,人们仅在手中保留最低限度的货币以应付日常交易所需;金融市场逐渐消亡,资本逃向国外;人们囤积商品,购置房产,而且绝对不会按照很低的名义利率出借货币。 (3)恶性通货膨胀是指各种价格以每年百分之一百万,甚至百分之万亿的惊人速率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影响(再分配,对产出和就业的影响)[impacts of inflation (redistributive ,on output and employment )] 答:(1)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再分配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人们手中财富的实际价值来实现。一般说来,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会将财富从债权人手中再分配给债务人,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往往有利于债务人而有害于债权人。如果通货膨胀率出现不可预期的下降,那么所产生的效应就正好相反。但在更多时候,通货膨胀只是将收入和资产搅合在一起,随机地在全体居民中进行重新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章节题库-西方经济学部分【圣才出品】

西方经济学部分 第1章需求与供给 一、名词解释 1.需求 【考点】需求 【解析】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既强调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又要求消费者具备购买能力。由于需求规律的作用,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2.需求规律 【考点】需求规律 【解析】需求规律也称为需求定理,是指消费者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规律。具体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来说,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减少;相反,随着商品价格的降低,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增加。需求规律的成立意味着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而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需求规律的直观表现。 3.供给 【考点】供给 【解析】供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

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生产者对某种商品的供给必须具备意愿和能力两个特征。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4.供给规律 【考点】供给规律 【解析】供给规律也称为供给定理,是指生产者的供给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规律。具体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来说,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增加;相反,随着商品价格的降低,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减少。如果供给规律成立,那么生产者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5.均衡价格 【考点】均衡价格 【解析】均衡价格是指当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市场价格。如图1-1所示,E点为市场均衡点,p E表示市场的均衡价格,x E表示市场的均衡数量。 图1-1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考研专题考题精编及详解 (经济周期)【圣才出品】

专题七 经济周期 一、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假设经济行为人面临跨期约束,其效用函数为: ()11121212211,ln ln 11L L U L L C C W ηηβηη--??--=-+- ?--? ? 其中C 1,C 2分别为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费,L 1,L 2分别为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劳动投入,行为人第一期的单位工资为W 1,第二期的单位工资为W 2,第一期储蓄S ,利率为r ,β为第二期效用贴现值,η<0。现在假设行为人没有初始财富,所有消费均来自劳动所得,并且两期内消费完所有收入。试问行为人最大化其效用的两期劳动投入比L 2/L 1为多少?( ) A .()1 1211W r W ηηβ-??+?? ????? B .()11121W r W ηηβ-??+?? ????? C .()1121W r W ηβ-??+?? ????? D .()1 121W r W ηβ??+?? ?????

【答案】A 【解析】将目标函数关于L 1求导,得:-L 1-η-βL 2-η(?L 2/?L 1)=0。由题意可知约束条件为:C 1+S =W 1L 1,C 2=(1+r )S +W 2L 2,整理得:L 2=[C 2-(1+r )(W 1L 1-C 1)]/W 2,将其对L 1求导得:?L 2/?L 1=-(1+r )W 1/W 2,代入-L 1-η-βL 2-η(?L 2/?L 1)=0,得: ()1122111L W r L W ηηβ-??=+?? ????? 2.根据经济统计资料,经济周期性波动最大的一般是( )。 A .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B .农产品的生产 C .资本品的生产 D .没有一定的规律 【答案】C 【解析】投资过度理论认为,经济衰退的原因不是投资过少,而是投资过多。投资过多是指生产资本品(和耐用品)部门的发展超过了生产消费品部门的发展。经济扩张时,资本品(和耐用品)增长的速度比消费品快;经济衰退时,资本品(和耐用品)下降的速度也比消费品快。因此,资本品(和耐用品)投资的波动造成了经济的波动。 3.根据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实际总供给曲线具有正的斜率是因为( )。 A .技术的变化

2021年宏观经济学考研全真模拟试卷与考研真题解析

2021年宏观经济学考研全真模拟试卷与真题解析 宏观经济学考研全真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如果一个经济体出现投资不足,则下列哪种情况可能会出现?() A.政府失业救济金增加 B.税收减少 C.出口增加 D.以上都是 2下列最符合持久收入假说的说法是()。 A.人们在收入减少时要维持其生活水平 B.人们有了暂时收入就购买耐用消费品 C.暂时收入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D.收入的暂时增加被全部消费掉 3在IS曲线上,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A.一个 B.无数个 C.一个或无数个 D.以上都不正确 4假定经济处于长期均衡,部分投资者持悲观态度使得总需求曲线左移500亿元,政府想增加支出以避免出现衰退,如果挤出效应永远是乘数效应的一半,MPC等于0.9,政府支出应该增加()。

A.100亿元 B.500亿元 C.900亿元 D.1000亿元 5当一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时,货币当局可以采用哪种方法控制货币供给量()。A.降低贴现率 B.降低准备金率 C.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债券 D.以上方法都可以 6关于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主张的比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方面,凯恩斯主义强调影响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不是利息率而是货币数量,即货币量→物价;与此相反,货币主义强调货币供给量影响利息率,再通过利息率来影响总需求,即货币量→利息率→总需求 B.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中,中央银行能够使用的政策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以及法定准备金率政策;货币主义主张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为中心,力主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 C.在政策目标方面,凯恩斯主义主张利用利息率调节消费和投资,进而改变社会总需求;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不是刺激总需求,而应该为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D.在货币政策的具体运用方面,凯恩斯主义主张在萧条时期实行货币扩张政策,而在繁荣时期实行货币紧缩政策;货币主义主张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按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货币供给量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14章【圣才出品

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2.1 复习笔记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其他比较重要的指标还有政府财政预算赤字及贸易赤字的变动、利率等。 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现代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于1936年出版后才正式形成的。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而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供给和需求行为,因此,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就在于它们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它们的交点决定着价格和产量。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和产量是一个个具体商品的价格和产量,而宏观经济学中的价格和产量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这里价格水平用价格指数表示,产出水平用货币衡量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表示。

具体而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是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并最终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通过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其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其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3.宏观经济学的加总法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因而不能像微观经济学那样运用个量分析方法,而要用总量分析方法,即从个量分析的加总中引出总量的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学运用经济加总法时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宏观分析中有些总量变化可以从微观分析的个量中直接加总(大部分是加权平均加总)而得到,因为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2)有的时候微观经济学中一些个体变量尽管可以加总,但是这种加总却达不到研究整个社会经济行为的目的。可见,尽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但总体经济行为并不是个体经济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杭州大学 ) 2.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政法大学) 3.名义GDP和实际GDP(武大) 4.潜在的GDP(人大;北师大) 5.国民生产净值 (武大) 6.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人行) 二、筒答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 2.为什么说GD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3.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东南,北大)4.写出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北大 ) 5.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届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人GDP之 中?(武大 ) 6.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天津财大) 7.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人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人GDP?(北方交大) 8.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 (1)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旧车; (3)购买普通股票。(复旦大学1995研) 9."GNP=C+I+G+(X-M)"的内涵。(武大 )

lo.简要评述国民收人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浙大 ) 11.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人行 ) 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浙大 ) 三、计算题 1.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外省,这对高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请回答:(武大) (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 (2)假如该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 (3)假如该地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的方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为什么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人决定理论 一、概念题 1.均衡产出(武大 ) 2.加速原理(北方交大 )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武大 )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中南财大 ) 5.边际消费倾向(武大;中南财大) 6.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武大 ) 7.边际储蓄倾向(上海财大 ) 8.持久收入假说(武大 ) 9.税收乘数(武大 ) 10.投资乘数(首都经贸大学) 1I.平衡预算乘数(华中科大 ) 12.相对收人假说(武大 ) 二、简答题 1.相对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北大 ) 2.试述相对收人假说中的"棘轮效应",分析这种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武大)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真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2015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801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6题,每题5分) 1.平均利润率 2.资本有机构成 3.边际消费倾向 4.自由贸易区 5.公开市场业务 6.生态补偿 二、简答题(3个,每题20分) 1.说明IS-LM模型在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2.为什么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3.说明三大产业的主要内容及其关系。 三、论述题(3选2,每题30分) 1.试论述凯恩斯主义和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有哪些主要分歧,并说明你对这些分歧的看法。

2.论述城镇化的一般规律。 3.试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我国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治理途径。

2015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801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6题,每题5分) 1.平均利润率 答:平均利润率是指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总资本。平均利润率不能被理解为各部门不同利润率的简单算术平均数,也不意味着各部门所得到的绝对利润量相等,更不能认为它会成为一个不变的量。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如果各个部门的利润率水平比较高,则平均利润率也比较高;反之则比较低。 ②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投在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如果投入利润率高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平均利润率水平就较高;反之则较低。 2.资本有机构成 答: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来表示。在生产过程中,一定的资本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构成,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是由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所以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看,用于生产的资本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组成,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是把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结合在一起的概念。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解析(20-22章)【圣才出品】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20.1 本章框架结构图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 经济增长核算 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周期概述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经济周期的分类 经济周期成因的理论演变 经济周期的解释 乘数—加速数模型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理论

20.2 重难点解读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通常定义为产量的增加,产量既可以指经济的总量,也可以是人均产量。 增长率:表示经济增长的程度。 (1)总产量表示的增长率:11t t Y t Y Y g Y ???= 。t Y 表示t 时期的总产量,1t Y ?表示()1t ?时期的总产量。 (2)人均产量表示的增长率:11 t t y t y y g y ???= 。t y 表示t 时期的人均产量,1t y ?表示()1t ?时期的人均产量。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人均总产出增长率的高低则体现了经济效率的高低。 研究和分析的“经济增长”是指人均产出的增长(经济增长图形分析中,纵轴都用y 表示)。

2.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丰富,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因此,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而经济发展是一个“质”的概念。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 二、经济增长核算 增长核算方法把产出的增长分为两个不同的来源: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进步,而生产要素的增加可分为资本增加和劳动增加。 设经济的生产函数为: (),Y AF N K = ① 式中,Y 、N 和K 顺次为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 表示经济的技术状况,又被称为全要素生产率。 根据①式可得: (),N K Y MP N MP K F N K A ?=?+?+?? ② 式中,N MP 和K MP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 方程②式可以整理为: N K MP MP Y A N K Y Y Y A ??=??+??+ N K MP N MP K Y N K A Y Y N Y K A ??????????=?+?+ ? ????? ③ 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将要素需求量固定在使要素的边际产

经济学考研2021年《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真题

经济学考研2021年《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真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全真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如果一个经济体出现投资不足,则下列哪种情况可能会出现?() A.政府失业救济金增加 B.税收减少 C.出口增加 D.以上都是 2下列最符合持久收入假说的说法是()。 A.人们在收入减少时要维持其生活水平 B.人们有了暂时收入就购买耐用消费品 C.暂时收入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D.收入的暂时增加被全部消费掉 3在IS曲线上,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A.一个 B.无数个 C.一个或无数个 D.以上都不正确 4假定经济处于长期均衡,部分投资者持悲观态度使得总需求曲线左移500亿元,政府想增加支出以避免出现衰退,如果挤出效应永远是乘数效应的一半,MPC 等于0.9,政府支出应该增加()。 A.100亿元 B.500亿元 C.900亿元 D.1000亿元 5当一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时,货币当局可以采用哪种方法控制货币供给量()。 A.降低贴现率 B.降低准备金率 C.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债券

D.以上方法都可以 6关于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主张的比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方面,凯恩斯主义强调影响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不是利息率而是货币数量,即货币量→物价;与此相反,货币主义强调货币供给量影响利息率,再通过利息率来影响总需求,即货币量→利息率→总需求 B.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中,中央银行能够使用的政策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以及法定准备金率政策;货币主义主张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为中心,力主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 C.在政策目标方面,凯恩斯主义主张利用利息率调节消费和投资,进而改变社会总需求;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不是刺激总需求,而应该为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D.在货币政策的具体运用方面,凯恩斯主义主张在萧条时期实行货币扩张政策,而在繁荣时期实行货币紧缩政策;货币主义主张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按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货币供给量 7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当人均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下列哪一项时,人均消费将达到极大?() A.sy/(n+δ) B.sy-(n+δ) C.s-(n+δ)

西方经济学宏观考研真题

国民收入核算 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中南财大2003); 国内生产总值(GDP)(北交大2005,华中科技大学2005,上海交大2006,四川大学2006); 名义GDP和实际GDP(武大2000); 潜在产出(北航2006), 国民生产净值(NNP)(武大2001);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厦门大学2006); 消费物价指数(武大2006,南开大学2006); 国民生产总值(GNP)(南开大学2005); 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2001) 2、为什么说GN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1998) 3、单纯用GNP作为经济活动衡量标准有何不足(南京大学2006) 4、请分析GNP与GDP的不同。(南开大雪005,武汉理工大学2006) 5、写出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北大2001) 6、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 而不属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DP直中(武大2002) 7、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天津财大1999) 8、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北 方交大2000) 9、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为什么(复旦大学1995) (1)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旧车; (3)购买普通股票; 10、“GNP=C+I+G+(X-M)”的内涵。(武大2002) 11、简要评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浙大1998) 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人行1998) 13、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说明“GDP快速增长,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增长缓慢”的可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