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4课beike

14课beike

14课beike
14课beike

集体备课教案

编号:内容14、“黑板”跑了

复备栏

主备人

教材分析:课文写了科学家安培在散步时专心思

考数学题,结果把马车的后壁当成黑板来演算的趣事,

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认真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

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安培对科学研究的专心,学习安培认真从

事科学研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

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会默读课文(只动嘴,不出声)。

3、体会安培对科学研究的专心,学习安培认真从

事科学研究的精神,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

教学难点:

1、从安培把马车车厢的后壁当成黑板的行为中体

会他对科学研究的专心,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

专心的道理。

2、能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字卡,挂图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读熟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学好本课的生字,读好长句子。

3、能初步说出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

教学重点:读熟课文,理解生字词。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故事导入:《安培先生不在家》

2、板书课题,读课题,思考: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自己跑了呢?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教师介绍安培生平。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4、出示:

安培物理学家科学研究聚精会神

思考计算演算竖着粉笔

移动掏出开始结果车厢

热闹准备继续车辆只顾

(1)指名试读生字词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6、小组试读课文。

7、班级读书,师生共同纠正

8、比赛读书。

9、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事情。

四、教学生字

1、读读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自己在课文中画的生字词。

2、仔细观察,看看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小组交流,班级总结。教师鼓励学生说出好的记法。

4、我们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抄写今天教的生字

3、朗读课文。

集体备课教案

编号:内容14、“黑板”跑了

复备栏

主备人姜丽梅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

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讲了谁的故事?

板书:安培

2、指名读生字词,自由读课文。

二、讨论理解课文

1、(出示填空题)安培是()国()的()

学家,他搞()非常()。

提问:文中哪一段内容能回答上面的问题呢?(生

回答)

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完成填空并用换词法理解“著名”。他为什么

能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呢?(指名用书上的句子回

答。)(板书:专心)

你觉得在朗读这段课文的时候要突出哪个词语

呢?(著名)指导学生读出敬佩的语气。

2、过渡:安培时时刻刻在想着他的科学研究,这不,连散步的时候都忘不了。我们来看看安培到底在干什么呢?

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同桌讨论、交流。

完成填空:安培一边,一边。

提问:你散过步吗?你是怎样散步的?

安培又是怎样散步的?(学生找出书上的有关句子。)是不是大街上什么也没有?请读出书上介绍大街场面的句子。原来街上很热闹,如果我们去散步就一定会东张西望了,可是,安培和我们不同,是不是真的看不到、听不见呢?所以文中用了“好像”一词,在这里不是比喻句。指名朗读安培散步的句子。

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板书:思考只顾朝前走)

从安培散步时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3、我们还能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安培在专心致志地思考问题呢?

学习第三自然段。

思考:安培是怎样思考题目的?指名读有关语句。

他有没有满足于心算呢?是啊,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所以安培也想找个地方演算一下。(板书:演算)安培有没有费力找地方呢?指名朗读(说也巧——)

当安培看到这块“黑板”时心情怎样?指导朗读(太好了!)接下来安培又是怎样做的?(板书:在“黑板”上)他随身带着粉笔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4、正当他演算的认真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儿呢?请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指名回答。

面对这一情况,安培是怎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好安培的话。应读出焦急的语气。

“黑板”有没有听他的话呢?(生答)于是安培也就(板书:跟着“黑板”走)思考:安培为什么会不由自主地跟着“黑板”走呢?学生讨论。可见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文中哪一个词说明他的专心?(板书:聚精会神)

5、就这样,安培跟在移动的“黑板”后面算呀算呀,最后又发现了什么?(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他是什么时候发现那不是真正的黑板的?这里的“才”说明了什么?现在明白题目中的“黑板”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吧。(板书:不是——而是——)

6、课文就是通过这样一件小事来说明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三)、填空说话,领悟道理。

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所以成为()。

拜秋为师的一个学生学棋时非常(),所以成为()。

我们读书学习时一定要非常(),才能成为()。

板书设计:

14、“黑板”跑了

专心

只顾朝前走

思考

安培在“黑板”上聚精会神演算跟着“黑板”走

不是……而是……

集体备课教案

编号:内容14、“黑板”跑了

复备栏

主备人姜丽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述故事,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会讲述这个故事。

2、完成本课相关练习。

教学重点:能够讲出本课概述,理解本课内容。

教学难点:会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指导讲故事

1、齐读

2、出示题纲:

介绍安培

讲清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怎样把马车车厢

的后壁误认为黑板。

3、同桌互讲

4、指名讲(评议)

二、补充练习

1、做口算时题时,我们常常需要()。[心算计

算演算]

2、爱迪生是世界上()的科学家。[著名独

一无二]

3、上课时,我们应该()听老师讲课。[仔细专

心]

4、我下定()把字练好。[小心决心]

三、课文总结。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第14课练习题

四年级语文第14课练习题 一、拼音。 1、读拼音,写词语。 Shǒu qiānɡfànɡshào ɡǔn dònɡshāo huǐxíɡuàn ( ) ( ) ( ) ( ) ( )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 ”) (1)那个最先听到夜莺叫的凝神地站着,好像钉(dìnɡdīnɡ )子钉(dìnɡdīnɡ )在那里似的。 (2)孩子在削(xiāo xuē)木头,木屑(xièxuè)掉了一地。 (3)这小子脾气真拧(nìnɡ nínɡnǐnɡ)两个人越说越拧(nìnɡ nínɡnǐnɡ),爸爸气得拧(nìnɡnínɡnǐnɡ)了他一把。 二、比一比,组词。 削()挺()防()汉()斯() 哨()庭()访()仅()撕() 三、照样子,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专心细心马虎新鲜模糊 破坏寂静婉转 四、填上合适的词。 婉转的()阴沉的()空旷的() 轻蔑地()()地回答()地唱着 五、在括号里填上量词。 一()机枪一()士兵一()劲头一()口哨 六、把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换成一个四字词语或成语。 1、他们小心地拨开树枝,精神高度集中地盯着远方。() 2、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情绪低落、失望地弯着腰。()

3、夜莺还是兴趣非常浓厚地唱着。() 七、选词填空。 寂静宁静平静安静 1、清晨的校园,打破了昨夜的(),迎来了喧闹的一天。 2、夜莺的歌声穿过()的森林,传到了游击队的耳畔。 因为……所以……要是……就……即使……也…… 3、()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把你的脑袋拧下来。 4、这歌声,()是听惯了鸟叫的人,()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 八、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改成“被”字句。) 2、被冲锋枪打伤的德国兵一个跟一个地倒下。(缩句) 3、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都垂挂下来了。(改为拟人句) 4、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泥泞的道路前进。(修改病句) 九、课内阅读。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军官继续盘问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你这个坏家伙军官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故乡》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故乡》课 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2000余里,别了20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肃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20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须赶在正月以前,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 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教我坐下,

歇息,喝茶,且不谈搬家的事。宏儿没有见过我,远远的对面站着只是看。 但我们终于谈到搬家的事。我说外间的寓所已经租定了,又买了几件家具,此外须将家里所有的木器卖去,再去增添。母亲也说好,而且行李也略已齐集,木器不便搬运的,也小半卖去了,只是收不起钱来。 ”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母亲说。 ”是的。” ”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30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这祭祀,说是30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年;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课时训练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丁丁()(2)肥硕()(3)鳊鱼() (4)乌桕()(5)栖息()(6)寥阔()(7)枯涸()(8)清冽()(9)芦篷()(10)梦寐() 2.填空: 本诗作者,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现代、,代表诗集等,本诗表达了作者对的。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写出其在句中的含义。 (1)放下过稻香的镰刀() (2)秋天在农家里。() (3)秋天在渔船上。() (4)秋天在牧羊女的眼里。()4.课文感知,想象延伸。 (1)《秋天》中对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仿照课文以《春天》为题写一首小诗。 拓展训练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恻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普罗米修斯同步练习(含答案)

14 普罗米修斯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斯.文(shī sī) 凶恶.(wù è) 气急败坏.( bài bèi) 盗.取(cìdào) 遭.受(zāo cāo) 惩.罚( zhěng chéng) 二、看拼音,写字词。 1.jì( )然你一定要去,我也不便阻拦。 2.他有过一段bēi cǎn( )的经历。 3.春天播种,秋天shōu huò( )。 三、词语小玩吧。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痛苦( )的嘴巴( )的惩罚 ( )的鹫鹰( )的悬崖( )地回答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驱赶——( ) 危害——( ) 安全——( )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火神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火神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2.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改为陈述句) 3.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改为因果关系句)

4.赫拉克勒斯挽弓搭箭,射死了那只鹫鹰。(改为“把”字句) 5.火神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改为“被”字句)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火神赫淮斯托斯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1.在选文中的“□”里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给选文中加点字注音。 敬佩: 饶恕: 坚定: 3.“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这句话体现了普罗米修怎样的精神? 六、读文章,完成练习。 后羿射日 传说在辽阔的东海边,矗立着一棵神树扶桑,树枝上栖息着十只三足乌。它们同是东方神帝俊的儿子,每日轮流上天遨游,三足乌放射的光芒,就是人们看见的太阳(所以太阳也称三足乌)。后来,十只三足乌不听东方神的指示都抢着上天,天空中就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大地草枯土焦,炎热无比。人们只好白天躲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乡》知识点梳理

第14课《故乡》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许多本杂文集,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二、故事背景 《故乡》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十年后的中国农村社会情况。辛亥革命虽然赶跑了一个皇帝,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作者回乡期间,耳闻目睹了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社会中求索了几十年,于是写出了悲凉沉郁的《故乡》这篇小说。 三、理解词义 1. 阴晦:阴沉昏暗。 2.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3.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这里指瘦弱。 4. 愕然:吃惊的样子。 5. 鄙夷:看不起。 6. 嗤笑:讥笑。 7. 大抵:大概。 8. 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9. 恣睢:放纵,放任。 10.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5):描写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时的复杂心理,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一部分(6-77):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着重刻画了闰土与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 第三部分(78-88):我”怀着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而消沉、悲观,而是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寄托于下一代。 五、问题归纳 1. 简析课文第二段故乡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 “阴晦”“冷风”“苍黄”“横”等字词形象地渲染出故乡沉寂、荒凉、死气沉沉的景象。“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仿佛使我们置身于深冬季节的原野,“苍黄的天”已使人感到压抑,远近村落又那么荒凉,更令人产生忧虑不安的感觉,而一个“横”字则更把一片荒凉的景象尽现,它们个个如同僵卧在严寒中一样,突出了故乡的“没有一些活气”。作者只寥寥几笔就写出了旧中国农村日益凋敝的面貌。 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迎”“飞”两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迎”“飞”用词准确,符合人物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写出了两种不同年龄层次人物生命的活力的差异。“迎”字写出了母亲盼望“我”归来的急切心情,“飞”运用拟物修辞,既写出了孩子的活泼可爱,又写出了侄儿见到亲人的喜悦心情。 3.“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母亲又高兴又凄凉的心情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高兴”与“凄凉”这两个词写出了母亲内心复杂的情感,“高兴”是因为见到了久别的儿子,“凄凉”是因为要离开故乡远行了。 4.第15—28段塑造了少年闰土怎样的形象? 这部分文字塑造了少年闰土活泼健康、聪明能干、口齿伶俐、见多识广、热情纯真的小英雄形象。 5. 课文12-30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14课课文讲解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amusing [?‘mju:zi?]adj. 好笑的,有趣的 experience [iks’pi?ri?ns] n. 经历 wave [weiv] v. 招手 lift [lift] n. 搭便车 reply [ri'plai] v. 回答 language ['l??ɡwid?] n. 语言 journey ['d??:ni] n. 旅行 1. amusing adj. 令人发笑的 The story is amusing. (好笑的) amused adj. 感到好笑的 I am amused. amuse v. 使发笑,使愉快 The story amuses me. funny adj. 好笑的(不一定要笑出声可以指贬义),开心的,令人开心的interesting / funny story 类似词语: excite 令人兴奋exciting excited interest 令人感兴趣interesting interested The exciting news made us excited. The book is interesting and we are interested in it. 2. experience ①n. 经历(可数)an unusual experience He has a lot of experiences. ②n. 经验,体验(不可数) She has a lot of teaching experience. ③vt. 经验,体验 Ganzhou has experienced great changes. experienced adj. 有经验的,经验丰富的 He is an experienced doctor. inexperienced 无经验的,不熟练的 eg. He is inexperienced in looking after children 3.wave v. 招手 wave to sb. 向某人招手 4. lift 1) Vt.举起,抬起 eg. The box is too heavy ;I can’t lift it. 2)vi. (雾、云)消散,(雨、雪)停止 Eg. The fog has lifted. 3) n. 电梯elevator (Am) 4) n. 搭便车 give sb a lift 让某人搭便车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第14课 秋天》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第14课秋天》同步练习卷 一、单选题. 1.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与春天的浓妍.①(yàn)热闹相比,秋天是肃穆静寂的,与夏天的芜.②(wú)杂茂密相比,秋天是简洁透明的,与冬天的空灵虚幻相比,秋天是厚实宽容的。秋天是富有个性的季节,秋天是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秋天蕴藉.③(jí)着寂灭与再生的悲吟,秋天是多情才子的故乡,秋天是朦胧诗人的底色。当春天伸张它慵懒断魂的双臂,当夏日豪情满怀悄悄远去,而冬夜万籁俱寂作客梦乡的时候,惟有秋天,面对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情思绵绵与心灵震撼,没有懊悔与惊愕.④(ě),没有固执与软弱,细细品味着淡淡的忧伤,涵.⑤(yùn)泳着一片布满皱纹的宁静,以你的博大浑厚消解着春的轻佻.⑥(ti āo)与夏的轻率,深秋的沉默是老者三缄.⑦(jiān)其口,“此时无声胜有声”,把热泪盈眶.⑧(kuāng)的感动写进生命的十四行诗。 A.①⑥⑧B.③④⑦C.②④⑤D.②⑥⑦ 2.对作家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B.泰戈尔,英国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等 C.“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出自现代诗人、评论家何其芳所著的《秋天》 D.《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我与地坛》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观沧海》作者是东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B.《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的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C.《秋天》为读者描写了农家生活,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D.“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告诉人们在春天的大好时光可以尽情游乐,不要急着做计划。 4.下列诗句、篇目、作者及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精神“故乡”的失落——鲁迅《故乡》赏析

精神“故乡”的失落——鲁迅《故乡》赏析 王富仁 鲁迅的《故乡》中写了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理想中的。第一个是“过去时”的,第二个是“现在时”的,第三个是“未来时”的。小说突出描绘的是现实的故乡。 一回忆中的“故乡” “我”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带有神异色彩的美的故乡。 它的“美”,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感受出来: 1.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里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少年闰土有一副“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着“明晃晃”的、“银白”色的项圈,海边有五色贝壳,“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还有各种颜色的鸟类:稻鸡,角鸡,鹁鸪,蓝背……在这里,没有一种色彩不是鲜艳的、明丽的,任何两种色彩之间的对比都是鲜明的,它构成的是一幅“神异”的图画,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2.它是一个寂静而又富有动感的世界:当“我”记起童年时的“故乡”,浮现在脑海里的首先是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沙地上的碧绿的西瓜,整个大自然是那么静谧,那么安详;但在这静谧的世界上,却有着活泼的生命。这活泼的生命给这个幽静的世界带来了动态的感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这是一个幽静的世界,同时又是一个活泼的世界。它幽静而不沉闷,活泼而不杂乱。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和谐自然,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世界。 3.它是一个辽阔而又鲜活的世界:“我”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多么广阔的世界呵!这里有高远的蓝天,有一望无垠的大海,有广阔的海边的沙地。但在这广阔的天和地之间,又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有活泼的少年闰土,有猹、獾猪、刺猬,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有五彩的贝壳,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这个世界广阔而又鲜活,一点也不狭窄,一点也不空洞。 我们可以看到,“我”回忆中的“故乡”并不仅仅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同时更是一个想像中的世界,是“我”在与少年闰土的接触和情感交流中想像出来的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14课 英文教案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实习教案 教案内容:Lesson 14 Do you speak English? 学院:外国语学院班级:09英语1班 姓名:赵纯学号:200941327117 Lesson 14 Do you speak English?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Review the usage of General Question. 2.Master the usage of past perfect , and the word “except”. 3.Grasp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phrases: amusing, experience, village, wave, lift, reply, reach, language, journey, drive on to, wave to sb., ask for a lift, apart from, neither of , not at all, on the way, as soon as.

4.Learn a kind of word—adverb “-ly”. 5.Practice oral English with the topic “An amusing experience you have at shool”. Teaching Content: Text ; Exercises (from V ocabulary to Writing) Teaching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1.the usage of past perfect. 2.amusing, experience, ask for a lift, apart from, on the way Teaching Periods: 6 periods Teaching Procedures: Period 1-2: Ⅰ. Introduction to the text by asking some questions. Questions: 1.Do you remember the first English word you can speak? “Yes”“No”? 2.Do you think speaking English is difficult? Why? 3.Who is the first person you spoke to in English? Your teacher or your classmate? 4.What did you talk about when you spoke English at the first time? 5.How many years have you been learning English? 6.How do you think your oral English now? 7.Do you often make mistakes when you speak English? What are they? 8.Have you ever talked with foreigners in English? When and where? 9.Do you know how to greet when you meet foreigners? 10.Can you recognize a person who is an English or French? Ⅱ.Ask students to go through the text and finish the pre-class work to get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Then analyze the text the general idea . Ⅲ. Explain the text in details. 1. amusing adj. causing laughter or smiles; enjoyable; funny and entertaining e.g. * an amusing story/anecdote/incident * Our visits to the theatre made the holiday more amusing. a highly amusing (=very amusing) film mildly/vaguely amusing (=a little amusing , but not very ) a mildly amusing spectacle -amusingly adv. ※Amusing/amused Amused adj. e.g. If you are amused by something, you think it is funny and you smile or laugh.. amused at / by Ellen seemed amused by the whole situation. I could see she was highly amused (=very amused). The man looked a little amused.

2018年秋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4《故乡》教案

14故乡 1.把握文本线索,梳理故事情节。 2.分析描写方法,把握人物形象,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突出文本主题的方法。 3.分析环境描写在文本中的作用。 4.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旧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感受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有远离故乡外出的经历吗?如果你将离乡远行,很久才会返回 故里,甚至永不归来,你会有怎样的感受?(留恋、不舍、惜别,,) 然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的这篇文章,鲁迅先生却在结尾离 开故乡时写道:“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 样的留恋,,使我非常气闷,,又使我非常的悲哀。”为什么鲁迅先 生会不怎么留恋,甚至非常气闷,非常的悲哀?这其中藏了什么秘密?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一探究竟。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写作背景

材料链接: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是 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 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 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中国的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 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作者于1919年回故乡期间,耳闻目睹了中国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风雨飘摇的社会中求 索了三十余年的生活体验,于是写出了这篇悲凉沉郁但又不失希望的 小说。 【教学提示】 本文主旨理解须对写作历史背景有一定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穿 插对历史背景的叙述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把握文本内容。 目标导学二:把握本文线索,梳理故事情节 1.默读课文,说说本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线索。 明确: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2.请根据线索给课文分层并概括层意。 明确:依据这个线索可以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交代回乡目的。 第二部分:写“我”在故乡的见闻与感受。其中包括“见到老屋的寂寥,决定搬家”“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杨二嫂的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14课 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柳条湖事件。 2、九一八事变的时间是1931年9月18日,地点在沈阳。 3、九一八事变后,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4、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加紧侵略中国的步骤。 5、九一八事变的结果是东北三省沧陷。导致出现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6、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7、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8、国民政府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要围攻红军。 9、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 10、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1、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12、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又叫做双十二事变,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13、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14、西安事变的结果是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5、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二、列举题: 1、列举发动西安事变的两位爱国将领及职位。 答: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国民党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 2、列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列举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进行抗日的队伍及领导人。 答: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杨靖宇 4、列举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答:局部抗战开始: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 三、简述题: 1、简述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结果和历史意义。 答: 历史背景: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这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结果: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了中共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致使张、杨处于抗日不能,“剿共”不愿,苦谏无效的境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故乡》核心素养教案

《故乡》核心素养教案 学习目标 1.把握主要情节,初步感知小说的叙事手法。 2.通过对比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3.结合议论、抒情的语句,理解小说主题。 学习设计 预习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作品中的“我”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心情悲伤。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试谈谈“我”悲伤的理由。 写作背景介绍:“我”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深切感受到少年的好友与乡邻同“我”之间的巨大隔膜,引起“我”内心的感情波澜,同时也激起了“我”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一年后,作者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下了这篇小说。 活动一讲述故乡的故事 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讲述这个故事,与小说比较其异同,并分析小说叙述的顺序带来的效果。 小说运用“插叙”的方式,呈现出反复以“现实”和“回忆”穿插交织的特点。让故乡的人、事、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小说的主题。 活动二分析故乡的变化 1.二十年中,故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1)故乡的人变了。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思考1:是什么原因使杨二嫂这样的小市民堕落到这个地步?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个形象? 生活的窘迫使杨二嫂变得自私、刻薄而放纵,这也是一种精神麻木的表现。其变化让人可气、可悲又可叹。说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下,乡镇小市民也逃不了日益贫困的厄运。 杨二嫂是一个贪婪、尖刻、鄙俗、自私、庸俗的小市民典型。文章以她来衬托闰土的善良、朴实,也从另一方面展示了当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 我对杨二嫂的态度变化:愕然、愈加愕然、惶恐、无话可说、闭口、沉默。在现实的故乡中,人与人之间已经没有了和谐,有的只是冷漠与隔膜。

新概念第二册第14课课文讲解

Lesson 14 Do you speak English? I had an amusing experience last year. After I had left a small village in the south of France, I drove on to the next town. On the way, a young man waved to me. I stopped and he asked me for a lift. As soon as he had got into the car, I said good morning to him in French and he replied in the same language. Apart from a few words, I do not know any French at all. Neither of us spoke during the journey. I had nearly reached the town, when the young man suddenly said, very slowly, "Do you speak English?' As I soon learnt, he was English himself!' 参考译文 去年我有过一次有趣的经历。在离开法国南部的一个小村庄后,我继续驶往下一个城镇。途中,一个青年人向我招手。我把车停下,他向我提出要求搭车。他一上车,我就用法语向他问早上好,他也同样用法语回答我。除了个别几个单词外,我根本不会法语。旅途中我们谁也没讲话。就要到达那个镇时,那青年突然开了口,慢慢地说道:“你会讲英语吗?” 我很快了解到,他自己就是个英国人!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生词和短语 ★amusing adj. 好笑的,有趣的 amused:感到好笑的 amuse v. 动词后面会加人做宾语 The story amused me. The story is amusing. I am amused. interesting:有意思 The book is interesting. The book is amusing.

部编新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故乡》教案

《故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⑵了解对比手法 ⑶体会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中心 2、情感与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建设自己的家乡。 3、过程与方法: 采用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 理解对比的写法。 教学难点: 1、辛亥革命后农村经济衰败和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原因。 2、本文结尾的议论:"希望是本无所谓有……也便成了路。"应该怎样理解它的深刻含义与作用?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学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少年闰土》,它是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它。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 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 《社戏》选自《呐喊》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风筝》选自《野草》 三、背景简介: “我”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深切感受到少年的好友与乡邻同“我”之间的巨大隔膜,引起“我”内心无法消除的痛苦的感情波澜,同时也激起了“我”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一年后,作者便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下了这篇小说。 “故乡”这个题目,既交代了事情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地点,又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所和环境。 四、小说知识: 1、什么是小说: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3、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十四课课后习题答案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十四课课后习题答案 Lesson 14 1. b 根据课文第3行I stopped and he asked me for a lift, 只有 b. he wanted a freeride in the car 最符合课文内容,而其他3个选择都与课文内容不符合。 2. c 根据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判断 c. They each thought the other was French 是正确答案。 a. neither of them spoke French 虽然符合课文内容,但作者并不知道搭车人也不讲法语。 b., d. 都与课文内容不符合。 3. a 本句是一般过去时形式的疑问句,需要选正确的动词形式。 B. drove 不符合语法,因为已经有助动词did提问了,就不应该用过去式形式;c. driven 和d. driving 也不符合语法;只有a. drive最符合语法规则。 4. c 只有c. just after 可以替换前一句中的as soon as. 而其他3个选择都与as soon as 意思不同。 5. d只有d. said (说)最符合题目意思.a. spoke(讲某种语言,同……说话,后面应有to),b. talked(谈话,谈论),c. told(讲述,告诉)这3个词的词意思都不符合题目意思和习惯用法。 6. b a. many 许多, c. plenty of 充足的,都不用来修饰某种语言. b. much 很多,和 d. a little 都可用在某种语言前面,但 a little 不能用在否定句中,不可说 I don'tknow a little French. 所以选b. 7. c只有c. both didn't speak 语法正确,而其他3个选择都有语法错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乡》优质教案

14故乡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如果说漂泊是人生,那么旅途中人挥之不去的便是对温暖家园的情感记忆。“月是故乡明”,乡情已积淀为生命中的血肉、精魂。饱经沧桑的鲁迅先生对故乡的体验又何尝不是如此?透过生意盎然、趣味无穷的百草园,严肃古朴又不乏乐趣的三味书屋,景色优美、人情淳厚的平桥乐土,我们能触摸到的是先生流露其间的对故乡的喜爱、思念。1919年先生返回故里,卖掉老屋,接母亲及家眷举家北上。这次诀别故乡给了他怎样的体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故乡》,去触摸先生的喜怒情感。(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很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本文选自《呐喊》。 (2)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1921年1月,后由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2.生难字词 (1)字音 阴晦.(huì)脚踝.(huái)潮汛.(xùn) 髀.骨(bì) 嗤.笑(chī) 瑟.索(sè) 惘.然(wǎng) 恣睢 ..(zìsuī) 猹.(chá) (2)词义 【萧索】萧条冷落,缺乏生机。 【无端】无缘无故地。 【如许】这么些。 【鄙夷】看不起。 【愕然】形容吃惊。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展转】现在写作“辗转”。原指身体翻来覆去,文中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恣睢】放纵,放任。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听录音朗读,注意正音。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2018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故乡》》教案)

14、《故乡》教案 一、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小说的特点。2.理解文章主题。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旧中国的苦难,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通过人物的分析探讨主题。(2)把握文章对比的写法。 2.难点: (1)理解小说的细节描写。(2)把握小说中议论的作用。教学时间: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秕谷(bi3)鹁鸪(bo2 gu1)颧骨(quan2)折本(she2)潺潺(chan2)伶仃(ling2ding1 )恣睢(zi4 sui1)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家景: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叫家境。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如许:如此;这样。鄙夷:轻视;看不起。展转:经过许

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恣睢:放纵,凶暴。景况:光景、情况。本课指生活状况。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愕然:吃惊的样子。愕:惊讶,发愣。寒哗:因受凉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松松爽爽:形容轻松爽快。 3.通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二、导入 1.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作者鲁迅(1881一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小说集有〈呐喊〉、〈仿惶〉、〈故事新编〉等。 2.时代背景: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三、正课 1.速读全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描写

《第14课虞美人》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4 课虞美人》课文同步练习 (时间:60 分钟分值:70 分) 一、基础达标(每小题3 分,共18 分)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玉砌(q i) 强劲(j i n) 订正(d i n g )择菜(zh a i) B.罗衾(q i n)似的(s i) 刹那(ch d)挫折(cu o) C. 一H向(sh a n g )蜕变(tu i) 连累(I e i)马匹(p 1) D.崇拜(ch o n g )迫切(p o) 编纂(zu a n)模糊(m o) 答案D 解析A项,劲j i n g ;项,似sh i;C项,累I e i。 2.下列句子,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③⑥/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⑤⑥/②④ 答案B 解析婉约词/ 豪放词。 3.依照现代汉语语法,下列诗句词序调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寒宵霜雪霁。 B.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闻战伐千家野哭,渔樵起数处夷歌。 C.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昨夜又东风,月明中故国不堪回首。 D.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吴丝蜀桐高秋张,空山云凝颓不流。 答案B 解析 B 项,应为“数处渔樵起夷歌” 。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我国唐朝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B.李贺字长吉,盛唐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主要抒写不能实现理想抱负的内心苦闷,也有一些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想象奇特,色彩浓烈,具有独特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其人被后世誉为“诗鬼”。 C.李煜字重光,世称李后主。其一生创作了大量词作,所有作品凄凉悲壮,意境深远,语句清丽,音韵和谐,对后世词的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 D.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南宋词人。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这些作品格律谨严,语言典丽清雅,长调尤善铺叙。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答案A 解析B项,李贺为中唐时期诗人。C项,李煜前期词作非“凄凉悲壮”之作。D项,周邦彦为北宋时期词人。 5.填入下面《夏日西斋书事》一诗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____________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考生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诗意理解准确的话,可以直接选出答案。在这首名为“夏日西斋书事”的诗中,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