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实际问题练习题

四年级实际问题练习题

四年级实际问题练习题
四年级实际问题练习题

(行程问题)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1千米。两车同时从相距237千米的两地相向开出,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2、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52千米,2.5小时后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两城之间的公路长256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1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两个工程队同时在两端开凿一条长775米地铁隧道,25天后还剩50米没有打通,甲队每天开凿15米,乙队每天开凿多少米?

5、两地相距330千米。甲车每小时行3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4千米。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

(1)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2)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3)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少行了多少千米?(4)开出后2.5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6、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1200千米的两

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距200米?(10或14)

7、甲、乙两列火车从相距470千米的两城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3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先开出2小时后,甲车才出发,甲经过几小时与乙相遇?

8、甲、乙两人从同地相背而行,甲每分钟60米,乙每分钟80米,5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

9、甲、乙两人以相同的速度骑自行车,再相距4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出发。经过3小时,他们之间相距50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每小时各是多少千米?(此题为提高选做题)

10、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56千米,慢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列火车在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此题为提高选做题)

(植树问题)

1.城中小学在一条大路边从头至尾栽树28棵,每隔6米栽一棵。这条大路长多少米?

2.同学们做早操。21个同学排成一排,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一个人到最后一个人的距离是40米,相邻两个人之间相隔多少米?

3.一个鱼塘的周长是1500米,沿鱼塘周围每隔6米栽一棵杨树,需要种多少棵杨树?

4.四(2)班举行书法比赛,在铁制展板上有48位同学的作品(每人一张)正在展出。至少需要多少块磁铁?

5、锯一根10米长的木棒,每锯一段要2分钟。假如把这根木棒锯成相等的5段,一共要( )分钟。

6、一根木料截成3段需要6分钟,假如每截一次的时间相同,那么截7段要几分钟?

7、一个木工锯一根长19米的木料,他先把一头损坏部分锯下来1米,然后锯了5次,锯成同样长的短木条,每根短木条长多少米?8、一幢8层楼房,每层楼有18级楼梯,从1楼到8楼共需走()级楼梯。

9、一幢楼,小明家住六楼,小军家住四楼,小军回家要爬48个台阶,小明回家要爬多少个台阶?

10、有一幢10层的大楼,由于停电电梯无法使用,某人从一层走到三层需要30秒,照这样计算,他从三层走到十层需要多少秒?

11、时钟4点钟敲4下,6秒钟敲完,那么12电钟敲12下,多少秒钟敲完?

12、有一段公路长868米,在路的两旁间隔62米种一棵树,需要多少棵树苗?

13、一块长方形地面,长120米,宽30米,要在他的四周和四角种树,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最少要种()棵树。

(鸡兔同笼问题)

1.鸡兔同笼,共有30个头,88只脚。求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

2.小明用10元钱正好买了20分和50分的邮票共35张,这两种邮票名买了多少张?

3.小刚的储蓄罐里共2分和5分硬币70枚,小刚数了一下,一共有194分,求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

4.三年级一班30人共向北京奥运会捐款205元,同学每人捐了5元或10元,你知道捐5元和10元的同学各有多少人吗?

5.解放军进行野营拉练。晴天每天走 35千米,雨天每天走 28千米,11天一共走了 350千米。求这期间晴天共有多少天?

6.松鼠妈妈采松籽,晴天每天可以采20个,雨天每天只能采12个。它一连8天共采了112个松籽,这八天有几天晴天几天雨天?

7.三年级二班45个同学向爱心基金会共计捐款100元,其中11个同学每人捐1元,其他同学每人捐2元或5元,求捐2元和5元的同学各有多少人?8.某校有一批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得63分,总分是3150分。其中男生平均得60分,女生平均得70分。求参加竞赛的男女各有多少人?

9.小力买了6角和8角的两种画笔,一共花了5元钱。这两种画笔各多少支?

1、鸡兔同笼,头共20个,足共62只,求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2、46个学生去划船,共乘坐10只船,其中大船坐6人,小船坐4人,大船有()只,小船有()只。

3、小王买了甲,乙两种电影票共20张,两种电影票的平均票价为每张26元,而甲种电影票实际票价为每张30元,乙种电影票实际票价为每张20元,求两种电影票各买了多少张?

4、12张乒乓球台上同时有34人进行乒乓球赛,正在进行单打的球台有多少张?

数线段问题

AB两地有7个站。要印多少种不同的单程票,才能满足从7站中的任一站到另一站的需要呢?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13页例4。 教学□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图提问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图意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自主探索。 (1)出示自学提示: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第一种解法:2244-2 = 112 (本)112宁4 = 28 (本)

综合算式:224*4 — 2 = 28 (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笫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第二种解法:4X2 = 8 (层)224 — 8 = 28 (本) 综合算式:224宁(4X2) =28 (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笫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3.继续讨论交流。 (1)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2)想一想,这题可以怎样检验? (3)回顾解决问题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4.完成练一练。 三、应用提高 1.练习三第9题。 依次出示两道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最后提出问题并解答。 2.练习三第10题。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一一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练习三第12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 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4.练习三第14题。 出示题LI,让学生独立审题。说说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学生独立解决,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11、13题。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3.2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C卷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3.2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某汽车队用3辆汽车2天共运粮食108吨.平均每辆汽车每天运粮食() (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A . 36吨 B . 18吨 C . 54吨 D . 42吨 2. (2分) (2020三下·三台期末) 960个苹果,每8个苹果装一盒,每4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下面所用方法错误的是()。 A . 960÷8÷4 B . 960÷8×4 C . 960÷(8×4) 3. (2分) (2019四上·临海期末) 与630÷45的得数不相等的算式是()。 A . (630÷5)÷(45÷5) B . 630÷9÷5 C . (630×9)÷(35÷9)

4. (2分)学校食堂买了8套不锈钢碗,每套里装9只,共花去216元钱,()式子可用于计算每只碗多少元钱?() A . 216÷9×8 B . 216÷8×9 C . 216÷(9×8) D . 216×9×8 二、填空题 (共5题;共10分) 5. (1分) (2020三上·尖草坪期末) 在横线上填上“>”“<”或“=” ________ ________ 848÷4÷2________848÷8 5999克________6千克 6. (1分) (2019四上·兴化期中) 在横线上填上“>”“<”或“=” 4升________4000毫升7升80毫升________7800毫升700÷7÷5________700÷(7×5)90升________900毫升5900毫升________6升540÷18________(540÷2)÷(18×2) 7. (1分) (2020三下·河池期末) 在横线上填上“>”“<”或“=”。 4分米________3.9分米 5平方米________500平方分米 99平方厘米________1平方分米39×50________2000324÷4________186÷3 240÷4×2________240 ÷4÷2 8. (6分) (2020三下·微山期末) 535÷□,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大填________;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________。 9. (1分) (2020四下·株洲期末) 如果a×b=63,那么1260÷a÷b=________。 三、判断题 (共2题;共4分) 10. (2分)480÷(4×6)=480÷4÷6.()

《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

《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 一、判断。 1、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3、X和Y表示两种变化的相关联的量,同时5X-7Y=0,X和Y不成比例。() 4、分数的大小一定,它的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 5、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周长和它转动的圈数成反比例。() 6、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例。() 解析:判断两个量成正、反比例方法,一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二是一个量变化,另一个也跟着变化,三是这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就可判定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若这两个量的积一定,就可判定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 答案:1、√ 2、√ 3、× 4、√ 5、√ 6、× 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写在括号里。 1、装配一批电视机,每天装配台数和所需的天数()。 2、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 3、水池的容积一定,水管每小时注水量和所用时间()。 4、房间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和铺砖的块数()。 5、在一定时间里,加工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和加工零件的个数()。 6、在一定时间里,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加工零件的个数()。 解析:判断两个量成正、反比例方法,一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二是一个量变化,另一个也跟着变化,三是这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就可判定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若这两个量的积一定,就可判定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 答案:1、反比例 2、正比例 3、反比例 4、反比例 5、反比例 6、正比例 三、把下面的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 单价×()=总价单产量×面积=() ()×时间=路程总价÷()=单价 总产量÷()=单产量路程÷()=时间 总价÷()=数量总产量÷()=面积路程÷()=速度工作效率×()=工作总量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教学与反思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教学与反思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教学与反思 今天上了一节《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就是用连除解决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相当于旧教材中的归一问题。本节课的整个内容包括一道例题和“想想做做”的7道练习题,还有一道思考题。整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小黑板出示三道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的一步计算应用题:1.有三组学生植树,一共植了12课,平均每组植多少棵?2.5本笔记本共20元,平均每本笔记本多少钱?3.有三组学生去植树,每组有4个人,总共植了36棵。问:①一共有多少人去植树?②平均每组植了多少棵?前两题我是要求学生齐读题目,然后指名口头解答,第三题在解决两个小问题之前我先要求学生说出要选择哪些相关问题。然后出示课题——解决实际问题(板书)。接下来开始新授课的学习。我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然后我添了个条件:一共有224本书。然后我问根据这些条件你能不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当学生提到“平均每个书架没层放多少本书”时,我马上卡片出示这个问题,然后要求学生独立解答,我下去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做的学生上黑板板演,再请他们分别说说你先算的是什么,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解决的,然后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接着我把224该成448,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旨在说明:不管数字怎么改变方

法是一样的。最后做了两道练习题。 整堂课的大概流程就是这样。尽管本节课上下来相对流畅,但不乏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抓住了重点但没有突出重点。 两步计算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中间问题,即第一步先算的是什么,这个最好要板书出来。如:224÷2=112(本)112÷4=28(本)这种方法,先算的是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这个“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最好要板书在式子的边上,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说理。 第二:形式单一。 这里我所说的形式单一包括两个方面:一.说理方式的单一。说理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爱说。当我问做对的同学举手的时候,90%以上的学生都举手了,但是当我问你是怎么想的时候,举手的同学却是寥寥无几,原因就在于不爱说理。那么可以尝试改变提问的方式,比如说可以问“你猜猜他(板演的同学)是怎么想的?”这样也许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练习形式的单一。我就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板演,最后说理,比较模式化。可以换种形式来完成练习,如口答的形式。再者就是在说理的时候,不一定要根据算式说出先算的是什么,还可以教师先规定先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列出式子。 第三:我的一些“通病”。 之所以说是我的“通病”,是因为都是些我比较容易犯的问题,跟我的教学经验有关,跟我的对教材还不是吃得很透有关。

五年级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训练1列方程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1. 学校今年栽梧桐树128棵,比樟树棵数的3倍少22棵。学校今年栽樟树多少棵? 2. 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子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去年养兔子多少只? 训练2 列方程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1、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比一座普通住宅楼的31倍多3米,这幢普通住宅楼高多少米? 2、今天促销,售出女装125件,比男装的4倍还多5件。今天售出的男装多少件? 训练3 年龄问题 1、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3.7倍,小明比爸爸小27岁。爸爸和小明各多少岁?

2、去年小明比他爸爸小28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8倍。小明今年多少岁? 3、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妈妈比儿子大24岁。儿子和妈妈今年分别是多少岁? 训练4 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1、两地相距660千米,甲车每小时行3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4千米,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几小时相遇? 2、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相距63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5小时相遇,快车每小时行78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4小时后两车相距300千米,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甲、乙两地相距1000米,小华从甲地、小明从乙地同时相向而行,小华每分钟走80米,小明每分钟走45米。两人几分相遇? 训练5 两积之和问题 1、学校买了18个篮球和20个足球,共付了490元,每个篮球14元,每个足球多少元? 2、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开凿一具隧道。15天共开凿了2070米,甲队每天开凿65米,乙队每天开凿多少米? 3、商店运来500千克水果,其中有8筐苹果,剩下的是梨,梨有300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4、师徒两人在15天中共完成465个零件。师傅每天制造18个,师傅每天完成的件数比徒弟多多少个? 5、学校买篮球比买排球多花84元。买回篮球5个,每个56元,买回的排球每个49元。学校买回多少个排球?

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一班级()姓名() 1、美术组有26人,书法组比美术组多8人,合唱组的人数是书法组的3倍,合唱组 有多少人? 2、书法组有23人,绘画组再多2人就是书法组的2倍。舞蹈组的人数是书 法组的4倍。 (1)、绘画组有多少人? (2)、舞蹈组比书法组多多少人? 3、 72元比篮球便宜46元比篮球贵19元 (1)买2个排球多少元? (2)小宇有82元,再存多少元就可以买到一个足球? 4、游乐场一张成人票88元,一张儿童票50元。 (1)、王老师带着3个小朋友去玩,一共要多少元? (2)、元旦期间,该游乐场儿童票半价,3个小朋友一起去游乐场玩,一共要多少钱? 5、妈妈带100元去超市,买一箱牛奶用去58元,剩下的钱买笔记本,每本笔记本 5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6、一个长方形,宽是6厘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二班级()姓名() 1、某地去年四月份的降水量是18毫米,五月份的降水量是29毫米,六月份的降水量是54毫米,七月份的降水量比前三个月降水量的总数还多15毫米。七月份降 水多少毫米? 2、果园里有苹果树256棵,梨树比苹果树少74棵,桃树的棵树是梨树的2倍。桃树有 多少棵? 3、学校田径队有48人,合唱队的人数比田径队的2倍多16人,乒乓球队的人数比田 径队的2倍少16人。 (1)学校合唱队有多少人?(2)学校乒乓球队有多少人? 4、星光小学的每个教室里安装9组日光灯和4台吊扇,一共安装了216组日光灯。星 光小学一共有多少个教室?一共安装了多少台吊扇? 5、笑笑过生日,她准备请31位朋友到餐厅吃饭,每张桌子可以坐4个人,请你算一 算,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张桌子? 6、一本90页的科普故事,已经看了42页,剩下的每天看8页。还要多少天看完? 7、湖滨初级中学一共有3个年级。一年级有男生120人、女生123人,二年级比一年 级少15人,三年级比一年级多22人。 (1)二年级有多少人?(2)三年级有多少人? 8、停车场有12辆卡车,大客车的数量是卡车的4倍,小汽车开走9辆就和大客车同样 多,小汽车有多少辆?

2021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3.2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I)卷

2021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3.2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9 7÷9,要使商中间有0,并且没有余数,里应填() A . 0 B . 2 C . 5 2. (2分)羽毛球6个装一盒,8盒装一箱。960个羽毛球可以装多少箱?正确的列式为()。 A . 960÷6×8 B . 960÷8×6 C . 960÷6÷8 3. (2分) (2020四上·侯马期中) 960÷12与下列()的得数相同。 A . 960÷3×4 B . 960÷4×3 C . 960÷3÷4 4. (2分) (2019四上·临海期末) 与630÷45的得数不相等的算式是()。 A . (630÷5)÷(45÷5) B . 630÷9÷5 C . (630×9)÷(35÷9)

二、填空题 (共5题;共10分) 5. (1分)算一算,比一比. (1)960÷12=________ 960÷3÷4=________ (2)800÷16=________ 800÷2÷8=________ (3)360÷24=________ 360÷6÷4=________ (4)我发现________ . 你能根据发现的规律计算下面各题吗? 800÷32=________ (5)480÷32=________ (6)720÷24=________ 6. (1分) (2020四下·汕尾期末) 购买4箱蒸馏水,每箱里有25瓶,共花了200元,每瓶蒸馏水________元。 7. (1分)用同样的5台抽水机4小时可浇地10公顷,照这样计算1台抽水机要浇3公顷地需要________小时 8. (6分) (2019三下·临河期中) □15÷5,如果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应填________;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应填________;如果商的中间有一个0,□里应填________. 9. (1分) (2019四下·花都期末) 北海小学组织学生参加读书活动,买回3000册图书,平均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5个班,平均每班分得________册图书。 三、判断题 (共2题;共4分)

五年级解决问题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解决问题练习题及答案 1、某市市内电话的收费标准:前3分钟共0.2元,以后每打1分钟加0.1元,小明有一天连续打了若干个电话,共计话费2.6元,小明打了多少分钟的电话? 2、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能达到每小时110km,比大象的2倍还多30km。大象最快能达到每小时多少千米? 3、2台同样的抽水机,3小时可以浇地1.2公顷,1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 4.雨燕是长距离飞行最快的鸟,一只雨燕3小时可飞行510千米,一只信鸽每小时可以飞行74千米。雨燕的飞行速度大约是信鸽的多少倍? 5、甲乙两城相距360千米,货车从甲城以每小时32千米的速度开往乙城一辆客车以每小时48千米的速度从乙城开往甲城。经过多少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 6、小明家和小红家相距560米,分别在学校的两侧,放学后,两人在学校分手后7分钟同时到家,小明每分钟走45m,小红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7、同学们收集到6个易拉罐和9个饮料瓶,每个的价钱都是一样的,卖到回收站一共获得1.5元,每个瓶子多少钱? 8.张老板有49千克花生油,每个花生油桶最多装4.5

㎏花生油,至少要准备多少个这样的花生油桶?

9、刘阳从家里到少年宫,每小时走4.5千米,0.6小时可以到达。如果每小时只走3千米,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少年宫? 10、林华的妈妈去市场买水果。她先花3.5元买了2.5kg 苹果,还准备买3kg橙子,橙子的单价是苹果的1.6倍,买橙子应付多少钱? 11、王叔叔今天一共要运35吨货物,每次能运5吨。他上午运了3次,下午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 12、有一台收割机,作业宽度是1.8m。每小时行5km,大约多少小时能收割完下面这块地? 200m 330m 13、1公顷松柏林每天分泌杀菌素30千克,24.5公顷松柏林31天分泌杀菌素多少千克? 14、小红买一套《科学家故事》和一套《发明家故事》共花了22元,《科学家故事》每本2.5元,《发明家故事》每本3元,两套丛书本数相同,每套丛书各有几本? 15、水果店运来橘子和苹果共350千克,苹果的数量是橘子的2.5倍,苹果橘子各多少千克? 1、四年级班进行跳绳测验,其中6名同学的1分钟跳绳成绩如下: 100m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 问题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p.11~12。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是上学期学习的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的逆解题,也可以用两中方法解决,即可以用连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生活中一些问题可以用连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来解决。 2、能通过题中的图或文字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题中找全信息,找到合适的解答方法;说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掌握用连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发作业本,这件事天天做,大家熟悉吗? 为了使计算的方便,我们假设现在我们每组都是正好有10个同学。 (老师拿一叠本子,做要发的样子),这里应该有多少本?

仔细听老师准备这么发:我先发给4个组长,再请4个组长发给每个同学。 大家想一想,要求每人发到几本本子,你可以怎么列式? 学生可能会说:404=10(本),1010=1(本) 410=10(人),4040=1(人) 先交流第一种解答方法:指名说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指出:发本子有2次平均分的过程,先是老师把40本平均分成4份,再由组长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了10个学生,所以对应的我们就可以列出2个连续除的算式。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合起来写,写成:40410=1(本) 学生读一读该算式,联想:我们前面学习过有关连除的计算,回忆一下,你可以想起这类算式还可以怎么变化? 交流第二种解法:指名说说这乘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注意单位名称为什么是人而不是本?指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正确确定单位名称,写错了,也就说明你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还不能理解。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有的时候这类题还可以用先乘再除的方法来解决。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算,你要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确写出单位名称。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书上的例题,请学生看题后说说看到的信息。

二年级数学下册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 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看图体验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 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 1. 观察图意。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2)问:要求什么问题?怎么样列式? 2. 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组商量,教师巡视指导。 3. 交流汇报。 ⑴224÷2=112(本) 112÷4=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⑵4×2=8(层) 224÷8=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4. 讨论比较。 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三、应用提高 1. 想想做做1 1)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 思考方法。 2)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 3)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2. 想想做做2 1)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课件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 次,每次2片”。 2)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3)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 想想做做3 1)出示学生购买乒乓球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解答。 2)注意提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到图中隐藏的已知条件“有两个小朋友”。 3)解答后同桌学生交流比较。 4. 竞赛练习:完成想想做做4 5. 合作练习:完成想想做做5、6 四、思维训练: 讨论完成思考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注意什么?预习自学时那些方面是我们没有做好的? 六、课堂作业 补充题 1. 学校把买来的840本图书分给3个年级,每个年级有2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图书多少本? 2. 商店运来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条。每包有多少条毛巾?

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

比例知识应用题 1、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2、、量出下图中学校到汽车站的图上距离(以整厘米计),再据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 3、一台织补袜机2小时织袜26双,照这样计算,7小时可以织补多少双? 4、一种铁丝长30米,重量是7 千克,现有这种铁丝950千克,长多少米? 5、用同样的砖铺地,铺18平方米用砖618砖,如果铺24平方米,要用砖多少块? 6、一个晒盐场用100克海水可以晒出3克盐,如果一块盐用一次放入585000吨海水,可以晒出多少吨盐?

7、一块长方形钢板,长与宽比是5:3,已知长是7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8、一种农药,药液与水重量的比是1:1000。 ①30克药液要加水多少克? ②如果用4000克水,要用多少克药液? 9、一篮苹果,如果8个人分,每人正好分6个,如果12个人来分,每人可以分几个? 10、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11、小新用积蓄的钱买铅笔,买9分钱一支的正好买8支,买6分钱一支的可以买多少支? 12、工人师傅制造一批器零件,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由原来的8分钟减少到2.5分钟,过去每天生产这种零件60个,现在每天能生产多少个? 13、一间房子要用砖铺地,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用面积是6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4、一艘轮船3小时航行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航行20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15、一艘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航行20千米,15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每小时航行25千为,需要多少小时? 16、用一批纸装成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8而,可装订200本,如果每本16而,可以装订多少本? 17、一间房五铺地砖,用面只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改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8、农场收小麦,前3天收割了16公顷,照这样计算,8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小麦? 19、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64千米,用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20、一个榨油厂用100千克黄豆可以榨出13千克豆油,照这样计算,用3吨黄豆可以榨出多少吨豆油?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训练3 年龄问题 1、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3.7倍,小明比爸爸小27岁。爸爸和小明各多少岁? 2、甲乙两人年龄的和为29岁,已知甲比乙小3岁,甲、乙两人各多少岁? 3、爷爷今年71岁,比小华年龄的6倍还多5岁,小华今年几岁? 4、去年小明比他爸爸小28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8倍。小明今年多少岁? 5、3年前母亲岁数是女儿的6倍,今年母亲33岁,女儿今年几岁? 6、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妈妈比儿子大24岁。儿子和妈妈今年分别是多少岁? 7、小明的爸爸年龄是他年龄的9倍,妈妈的年龄是他的7.5倍,爸爸比妈妈大6岁。你知道小明今年几岁吗?

训练4 行程问题 1、两地相距660千米,甲车每小时行3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4千米,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几小时相遇? 2、小东、小英同时从某地相背而行,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5米,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距285米? 3、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相距63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5小时相遇,快车每小时行78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4小时后两车相距300千米,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甲、乙两地相距1000米,小华从甲地、小明从乙地同时相向而行,小华每分钟走80米,小明每分钟走45米。两人几分相遇? 6.两地间的路程是21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3.5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2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甲乙两车从相距27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还相隔17千米。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行走,3.5小时后两人相距38.5千米。甲每小时行走5千米,乙每小时行走多少千米?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今天上了一节《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就是用连除解决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相当于旧教材中的归一问题。本节课的整个内容包括一道例题和“想想做做”的7道练习题,还有一道思考题。整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小黑板出示三道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的一步计算应用题:1.有三组学生植树,一共植了12课,平均每组植多少棵? 2.5本笔记本共20元,平均每本笔记本多少钱?3.有三组学生去植树,每组有4个人,总共植了36棵。问:①一共有多少人去植树?②平均每组植了多少棵?前两题我是要求学生齐读题目,然后指名口头解答,第三题在解决两个小问题之前我先要求学生说出要选择哪些相尖问题。然后出示课题一一解决实际问题(板书)。接下来开始新授课的学习。我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然后我添了个条件:一共有224本书。然后我问根据这些条件你能不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当学生提到“平均每个书架没层放多少本书”时,我马上卡片出示这个问题,然后要求学生独立解答,我下去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做的学生上黑板板演,再请他们分别说说你先算的是什么,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解决的,然后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接着我把224该成448,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旨在说明:不管数字怎么改变方法是一样的。最后做了两道练习题。 整堂课的大概流程就是这样。尽管本节课上下来相对流畅,但不乏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第一:抓住了重点但没有突出重点。两步计算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中间问题,

即第一步先算的是什么,这个最好要板书出来。如:224宁2=112 (本)112- 4=28 (本)这种方法,先算的是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这个“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最好要板书在式子的边上,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说理。第二:形式单一。 这里我所说的形式单一包括两个方面:一.说理方式的单一。说理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爱说。当我问做对的同学举手的时候,90%以上的学生都举手了,但是当我问你是怎么想的时候,举手的同学却是寥寥无几,原因就在于不爱说理。那么可以尝试改变提问的方式,比如说可以问“你猜猜他(板演的同学)是怎么想的?”这样也许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练习形式的单一。我就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板演,最后说理,比较模式化。可以换种形式来完成练习,如口答的形式。再者就是在说理的时候,不一定要根据算式说出先算的是什么,还可以教师先规定先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列出式子。第三:我的一些“通病”。 之所以说是我的“通病”,是因为都是些我比较容易犯的问题,跟我的教学经验有矢,跟我的对教材还不是吃得很透有尖。 1.时间的把握。前面的复习铺垫时间显得稍长,应该控制在五分钟以内,那么全班的读题可能可以略去,只要学生看题解答就可以了。既然前面已经超时,那么要调配好下面的时间。正因为没有做好这一点,同学们的练习时间就短了,也许就没有达到巩固的效果。 2.让学生说多一点。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说理的时候,特别是当学生说的疙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最新资料推荐------------------------------------------------------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案例分析唐长峰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根据条件提问题,再列式计算。 (1)学校有36 个篮球,平均分给9 个班,?(2)小李每天练习写 8 个毛笔字,练了一个星期,? 2、补充一个条件,再解答。 (1),平均装在 3 个袋子里,每个袋子里装几个乒乓球?(2) 24 个小朋友跳绳,,一共可以分成几组?学生口头解答。 引出课题: 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主题图,说说看到的信息。 2、组织学生交流看到的信息。 文字信息: 224 本书图片信息: 有 2 个书架,每个书架有 4 层。 3、出示两个问题: (1)一共有多少层?(2)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提问: 你能根据问题选择信息解答吗?独立思考,交流两个不同的问题分别选择什么信息解答。 1 / 6

追问: 做完这两道题你有什么想法?(应该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相关联的条件) 4、请大家想一想,怎样解决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 5、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估计学生会出现以下算法: (1)先算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书?再算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书多少本?2242=112(本)1124=28(本)(2)先算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再算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 42=8(层) 2248=28(本) 6、反复让学生说清两种解答方法的思路,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它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板书每一步的意思。 7、讨论比较。 这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都是两步计算,第二步都是用除法,最后一步都是求的是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不同点: 第一步用的计算方法不一样。 第一种解法第一步用除法;第二种解法第一步用乘法。 第一步求的不一样。 第一种方法第一步求出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书;第二种方法第一步求出 2 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 单位名称也有不同。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刘彩荣 本节课是继学生学习除法的含义,用乘法口诀求商后,又重点学习的一个内容,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乘、除两步计算打下基础。以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结构,在解决“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一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 上完这节课后,我认为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理清思路,找准数据,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比如认真审题,让学生读题,明白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因为平均分,就是上面的两种类型;接着让学生根据,总数÷份数=每份数或总数÷每份数=份数,找准数据。接着,个人说思路,小组说,全班交流,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当然,学习了本节课后,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现在学习了除法,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和思维定势,那就是遇到什么问题后,都想用除法解决,即便是上个学期耳熟能详的乘法应用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明确解题的思路,找准数据的良好学习习惯。另外,可以混合这几类题型,通过比较沟通,学生可能更能深刻地掌握解题的方法。篇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新村小学刘琴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9页例3及相关练习。 二、设计意图 1、教材说明 “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它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解决与“平均分”相联系的简单实际问题。学生在获得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后,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将起到垫石铺路的作用。 教材的编排内容,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促使学生“走入情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变化,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滋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说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有关平均分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应用意识。 3、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设计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等教学环节都是使学生会用除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所以这是 教学重点。 教材创设了“15人做游戏”这一情境入手,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而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程序 〈一〉课前游戏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连除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连除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4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教材结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效地突出了三位数除一位数的运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用情境导入的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对数学的熟悉程度。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掌握基础乘法的运算,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理清条件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本课用一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会列综合算 式。 2、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 列算式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难点:多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最终列出综合算式,尝试多种方法。【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解法、引导法。 学法:讨论交流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卡片。 57×40= 40×25= 82×50= 39×5= 93÷3= 804÷2= 128÷8= 245÷7= 指定一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上一课时我们了解了连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那我们今天的方法和解决技巧又是什么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53页例4. 引导学生读出已知条件:共有60人,平均分成2队,提问:那么每队多少人?我们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60÷2=30(人) 现在每队要平均分成3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30÷3=10(人)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你们能不能将其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学生思考。 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60÷2÷3=10(人)。 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现在总共60人没变,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那么总共分成了多少组?学生回答:60÷6=10(人) 列出综合算式:60÷(3×2)=10(人)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说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个体体验,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个体心灵的体验感悟,才能深深地植入他的内心深处。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把数学学习还原成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数学结论形成的动态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领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获得丰富、深刻的认知体验,发展思维,张扬个性。 【说教材】 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本课教学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上学期学习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的逆解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即可以用连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逐步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根据上述设计理念和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这类问 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在自我探究、小组 合作等过程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本节课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理解要求较高、解题思路开阔、解题策略多样。因此本节课的重难点设定为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进入情境、完整理解题意、有序地整理条件与问题、从复杂的数学信息中寻找相关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说教法】 1?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 思想。 2 ?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思维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角度 观察,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在体验中建构数学知。 3. 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采用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效。 说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建构数学知识,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解决先乘后除和先除再乘实际问题练习

解决先乘后除和先除再乘实际问题练习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36页信息窗4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同一问题运用多种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再现新知 谈话导入: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在“美丽的街景中”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学习了不少的知识,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有信心解决出下面的问题吗? 多媒体出示课件。 温馨提示: ⑴仔细观察,把相关信息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弄懂题意。 ⑵想一想,要求租B型车需要多少辆,首先要知道什么?要想知道400米的彩灯线,装饰剩下的25棵树够不够,首先要知道什么?

⑶解决这一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交流的素材。 刚才同学们探索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哪一组愿意把你们研究的成果与大家分享?(汇报问题) 租B型车需要多少辆? 方法一:方法二: 25 × 4 = 100(人) 25 × 4 ÷ 8 100÷ 8 =12(辆)......4(人) =100 ÷ 8 12+1 = 13(辆) =12(辆)......4(人) 12+1=13(辆) 租12辆车B型车还剩下4人,所以一共得需要13辆B型车。 师引导:同学们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生观察知道:用先乘后除的方法。 400米的彩灯线,装饰剩下的25棵树,够吗? 方法一:方法二: 75÷5 =15(米) 75÷5×25 15× 25 =375(米) = 15×25 = 375(米) 因为375米<400米,所以400米的彩灯线,装饰剩下的25棵树,够了。 师:这道题又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生发现:用先除后乘的方法。 方法三:方法四: 75÷5 =15(米) 400 ÷(75÷5) 400÷15 = 26(棵)......10(米); =400 ÷ 15 =26(棵)......10(米) 因为25棵<26棵,并且还剩下10米,因此400米的彩灯线,装饰剩下的25棵树,够了。 教师:观察一下方法二和方法四有什么不同?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谁来说一说? 学生回顾:算式里有乘除法的,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