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涝造林地的改造

水涝造林地的改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416010167.html,

水涝造林地的改造

作者:韩建国

来源:《科技传播》2012年第03期

1概况

水涝地造林地(Waterlogged farmland Forestland)不同于已区划的水湿地概念,它即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功能。而且不连片、面积小,经过开垦,地质状况随季节、年天气趋势的变化很大。如雨季、涝灾之年时,积水成灾,除能种植水田外,一般农作物难以生长;在干旱之年,出现盐碱泛出、土面表层龟裂现象严重,可“行车跑马”。

随着“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逐步实施,一些小“水涝地”自纳入生态林管护后,从2002年初,开始进行了植树造林、改造补植的过程。

十年来连栽带补、连改带换,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始终难以提高,2010年秋季检查,

个别的小班已没有了保存率,就是稍好一点的,保存率不超40%,虽有些地块儿进行了“挑沟培垄”,但质量低下、简单无效。还有的盲目性更换苗木品种,既造成了资金上的浪费,其效果也没有明显上的改善。

这块儿丢不起的“鸡肋”,确实成了当今林业生态建设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此看来,放弃,是不可能的。省林业厅副厅长金德友,在2011-12-20上午9时30分召开的《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视频会议上重点强调:“……提高森林保有量,有着深远、重要的历史意义……”,因此,不但要认真的“管”起来,还要见成效。这样,就给我们这些搞林业的研究的人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2 水涝造林地的产生原因

1)在最初的2001年末退耕还林设计过程中,由于在踏查规划时已进入冬季,雪较大,对山林中沟塘子的农田地和其他耕地,了解不详细,以为没有采伐树木的痕迹就是耕地,从而把这部分“水涝废弃耕地”囊括其中;2)当时2003年前连续三年干旱,90%以上的小塘坝基本干枯废弃,在调查设计时,使相当一部分的水库淹没地也规划其中。这样,就在“退耕还林”总的造林面积中,出现了目前的近两千多亩的“水涝造林地”。

3水涝造林地的改造理由

1)自然排水不畅。别说是涝年,就是连续下几天雨,树苗连续浸泡几天后,基本上就死掉了。春季旱时,造林地能跑“农用拖拉机”,到了雨季,人进去连泥带水没到腿肚,别说是树苗,草都淹死了;2)在管理投入上,重复浪费现象严重。由于是国家工程,每年不得不去补苗、管护;3)从现状来看,大多因面积小(01—1公顷)、投入大,因而就放纵管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