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前中东欧国家政局探析_贾瑞霞

当前中东欧国家政局探析_贾瑞霞

当前中东欧国家政局探析_贾瑞霞
当前中东欧国家政局探析_贾瑞霞

CONTEMPORARY WORLD

型半个世纪以来,中东欧各国政治光谱基本正常波动,多党

议会民主政治成为主流。转型初期,各国政党数量较多,但各政党生命周期不一。最初,各国多为右翼政治力量主导政坛;随后中左与中右政治力量轮流执政,但民粹或极端政党在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中凸显。现在,多数国家基本稳定在数个主要政党或政党联合执政,不仅有中左、中右分野,也有中左、中右力量联合执政。

2014—2016年,部分中东欧国

家进入议会、总统换届选举期,政坛格局存在变数。波兰、克罗地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以及立陶宛都将在2015、2016两年内举行议会选举。斯洛伐克、立陶宛、罗马尼亚、克罗地亚、波兰及拉脱维亚已经选举出新总统,个别国家的总统选情或对该国未来议会选举产生影响。

中左政府面临挑战

截至2015年6月,11个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尚有4个中左或中左联合政府,分别是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与捷克政府。

在斯洛伐克,中左的方向—社会民主党于2012年3月执掌政府。这是自斯洛伐克1993年独立以来首次

当前中东欧国家政局探析

■ 贾瑞霞/文

由一个政党组阁,避免了不同政党在政府内的分歧,有助于政府决策与稳定。但方向—社会民主党仍面临不利因素:首先,该党在议会150席中拥有83个议席,未达到法定多数所需的90个席位;其次,2014年3月,菲佐总理在总统大选中失利于独立人士基斯卡。5月,方向—社会民主党在欧洲议会大选中所获支持率低于2012年国内议会选举,这些事实都表明了公众的倾向。

不过鉴于目前反对党的碎片化状态,方向—社会民主党若不出偏差,预计其能够赢得2016年3月的议会选举,但或许需要联合其他党派组阁。

2014年7月,斯洛文尼亚举行了议会大选。中左的“米罗·采拉尔党”

(SMC )胜出但需要联合其他政党组阁。9月18日,由米罗·采拉尔党、退休者民主党以及社会民主人士党组成的中左新政府被议会通过。2015年3月,采拉尔党更名为现代中心党(Modern Centre Party ,SMC)。联合政府组建不到半年,执政联盟就暴露出分歧。来自社会民主人士党的国防部长由于命令军事情报部门调查国有电信公司私有化遭致政府其他党派反对,总理也在3月份要求其辞职。社会民主人士党坚称这一做法是维护国

家安全,但4月9日议会仍旧通过投票罢免了国防部长。次日,社会民主人士党表示不退出联合政府。这样,执政联盟在议会(90个议席)保住了52个席位,仍能保持多数。但政府中的三个政党在私有化以及政府预算方面的分歧依旧,预计未来还会有新冲突影响政府稳定。

自2011年12月执政以来,克罗地亚社会民主党领导的中左执政联盟从拥有议会81个议席减少到75个议席。中左执政联盟不得不依靠少数民族议员代表的支持以应对中右翼反对党——“克罗地亚民主联盟”(HDZ)的挑战。而2015年1月的总统选举进一步加大了中左执政联盟面临的压力。来自克罗地亚民主联盟的女性候选人格拉巴尔·基塔罗维奇(Kolinda Grabar-Kitarovic )在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胜出,成为克罗地亚历史上首位女总统。这无疑给“克罗地亚民主联盟”以巨大信心来赢得议会选举的胜利。11月8日,克罗地亚举行议会选举。初步统计结果表明,“克罗地亚民主联盟”领导的八党联盟“爱国联盟”获63个议席,执政党社会民主党和人民党等六党组成的“克罗地亚在成长”获52席,新成立的“桥”党获17席。克罗地亚议会实行一院

2015.12

CONTEMPORARY WORLD

45

当代

世界

制,共151个议席。现在两大政党联盟均未获得单独组阁的有效议席。

目前,捷克社会民主党与“ANO2011”、基督教民主联盟—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党组成中左联合政府,社会民主党主席博胡斯拉夫·索博特卡(Bohuslav Sobotka )担任总理。但“ANO2011” 领导人安德烈伊·巴

比斯(Andrej Babis )希望在政府中发挥更主要的作用。在2015年3月举行的党代会上,巴比斯表示要在2016年10月的地方选举中战胜社会民主党,并寄望于2017年的全国性选举。尽管巴比斯强调自己领导的政党没有被意识形态左右,但其中右倾向日益明显。

“ANO2011”与社会民主党的分歧将影响联合政府的稳定。

时下欧债危机的阴霾并未完全消散,中东欧国家的中左政府面临经济不振的压力,也同样面临在野党或执政联盟内“异声”的压力。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从计划经济到自由(或社会)市场经济的转型尚无先例。在政局剧变的背景下,多数中东欧国家被右翼政党掌

控政局,大都接受了“华盛顿共识”,采取激进或渐进的经济转型。但右翼政党的激进改革造成的经济大滑坡、贫富分化使得选民大为不满,左翼政党重新获得了执政机会。有中国学者把中东欧存在的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归纳为“改建党、重建党与新建党”三种类型,这些政党奉行社会改良主义,主张通过和平、合法途径建设民主的社会主义。[1]一些由原共产党改建的社会民主党经过分化重组,或与其他“重建党”合并,壮大政党力量并成为社会党国际与欧洲社会党成员,在国内政坛发挥重要作用。克罗地亚社会民主党、斯洛伐克的“方向—社会民主党”即属此例。捷克社会民主党宣称是1878年捷克斯拉夫社会民主

2015年11月8日,克罗地亚举行议会选举。据国家选举委员会当晚公布的初步计票结果,执政党竞选联盟“克罗地亚在成长”以及反对党竞选联盟“爱国联盟”均未获得半数以上多数议席。9日,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克罗地亚最大反对党中右翼“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领导人托米斯拉夫·卡拉马尔科在初步计票结果公布后举杯庆祝。

党的继承者。作为“重建党”,捷克社会民主党是1989年推翻捷共政权的主要力量,[2]该党也数次执政。此外,一些“新建党”经过二十多年历练,进入21世纪后开始壮大并执掌政权,如斯洛文尼亚的社会民主人士党。2011年以来,中东欧国家一些中左政党迅速成立并入主政府。斯洛文尼亚中左的“积极的斯洛文尼亚党”(2011年成立)成立当年参选即执政。[3]而2014年6月成立的米罗·采拉尔党在斯洛文尼亚7月的议会选举中胜出并负责组阁。2014年5月之前成立的可持续发展克罗地亚党(ORAH)由前社会民主党人组建,在2014年5月欧洲议会选举中位列该国第三,未来该党在国内政治生活的前景值得关注。

转轨的特殊环境造就了中东欧国家三种类型的社会民主党的实用主义精神,甚至出现了上述几种类型的社会民主党的合并以获取更广泛的选民基础。中东欧转轨二十多年,意识形态多元化与多党制得以确立;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各国政治生态的影响将继续存在。

中左、中右政党

联合执政或难持续

近年来,一些中东欧国家的政府由中左与中右政党联合组建。但随着政党力量消长,一些国家的左右联治恐难维系。

2014年,罗马尼亚政府经历了两次重组,中右政党退出执政联盟。2014年2月25日,中右的国家自由党退出政府,导致执政的社会自由联盟(USL)瓦解。3月,蓬塔总理组建社会民主联盟(USD)。社会民主联盟由社会民主党(SDP)、保守

党(CP)与罗马尼亚全国进步联盟

(UNPR)组成。随后,蓬塔总理组建

新政府,政府由社会民主联盟、匈牙

利族民主联盟(HUDR)以及议会之外

的独立人士组成。在2014年11月举

行的罗马尼亚总统选举中,蓬塔竞选

失利、社会民主联盟政府的稳定性由

此受到影响。11月底,匈牙利族民

主联盟退出政府,蓬塔再次改组政府。

改组后的政府由社会民主党、罗马尼

亚全国进步联盟与保守党组成,执政

联盟在议会两院占据绝对多数。总统

选举的失利可能会影响社会民主党在

2016年的议会选举结果。

2015年6月5日,罗马尼亚国

家反贪局要求对总理蓬塔进行刑事调

查,检察官指控他涉嫌文件造假、参

与逃税和洗钱。事发后,约翰尼斯总

统与蓬塔简短会面。总统向媒体表示,

鉴于国家反贪局的行动,他要求总

理主动辞职,以避免国家陷入政治危

机。但蓬塔拒绝辞职。2016年是罗

马尼亚议会选举年,中右政治力量必

然会争取掌控议会多数以组阁。现在

总统背后的政治力量是中右的自由基

督教联盟(Liberal Christian Alliance,

2014年7月由国家自由党与民主自

由党合并而成),目前的情况或可看

做中右政党已经开启选战的预兆。

2012年12月,立陶宛社会民

主党 (LSDP)联合劳动党、秩序与正

义党(Order andJustice)及“立陶

宛波兰人选举运动”(LLRA)组建政

府,其中秩序与正义党(Order and

Justice)为右翼政党。“立陶宛波兰

人选举运动”党在少数民族以及对待

俄罗斯的立场等问题上与其他执政党

争执不断。2014年8月,“立陶宛波

兰人选举运动”退出了执政联盟。现

执政联盟在议会140个席位中占据

80席,保持优势。尽管立陶宛执政

联盟内党派意识形态各异,但三个政

党在开放经济以及亲西方的外交政策

上存在共识。如果执政联盟各政党维

护团结,或许在2016年的议会选举

中仍旧可以占据优势。

中右政党掌控政局但面临困局

匈牙利青民盟(Fidesz)在1998—

2002年和2010—2014年两度执掌政

权。在第二个执政周期内,青民盟修

订包括宪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来巩固

其执政基础。在2014年4月的新一

届国会选举中,青民盟及其政治伙

伴——基督教民主人民党(KDNP)

赢得133个席位,超过国会的三分之

二议席。青民盟继续执政并可以修订

宪法或其他主要法律。欧尔班第三次

出任总理。本届国会中,极右翼的尤

比克党成为第二大党并声称挑战青民

盟。为了保证2018年的继续执政,

青民盟需要应对尤比克党的挑战。

2014年10月4日,拉脱维亚举

行议会选举,统一党、“全国联盟”

以及“绿色和农民联盟”等中右执政

联盟政党都入选议会。上述三党共获

得61个议席,在100个议席中占据

优势。上述三党继续联合执政,来自

统一党的斯特劳尤马连任总理。联

合政府支持欧洲一体化。相比上一

届政府,“全国联盟”以及“绿色和

农民联盟”在联和政府中占据的部

长职位有所增加。2015年6月3日,

拉脱维亚议会选举国防部长维尤尼

斯(Raimonds Vejonis)为新一任总统。

但统一党与“全国联盟”以及“绿色

和农民联盟”的力量平衡或许会有所

变化。

2014年10月5日,保加利亚

举行大选,344万选民参加投票,

CONTEMPORARY WORLD

2015.12

CONTEMPORARY WORLD

47

当代世界

46.8%的投票率为1989年以来最低。八个党派进入议会分配240个议席,其中公民党获得32.67%的选票,赢得84个席位,位列第一;社会党得票率15.40%,获得39个席位。公民党未能获得单独组阁所需的121个议席。经过磋商,议会内的“改革者集团”与公民党组成中右联合政府。但执政联盟能否团结一致尚存疑问。

2015年3月1日,爱沙尼亚举

行新一届议会选举,改革党与社会民主党、祖国联盟—共和国党(Pro Patria -Res Publica Union ,IRL)组建联合政府,来自改革党的罗伊瓦斯连任总理。改革党支持北约以及欧盟对俄立场。未来四年,执政联盟能否维持稳定,乌克兰危机、爱沙尼亚国内反对党力量变化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政局发展。

2015年5月,波兰最大反对党

法律与公正党候选人安杰伊·杜达战胜现任总统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当选波兰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背后的政治力量是公民纲领党。10月25日,波兰举行议会选举。在众议院全部460个议席中,反对党法律与公正党获得235席,执政党公民纲领党获得138席,在参议院100个议席中,法律与公正党获得61席,公民纲领党获得34席。11月9日,法律与公正党推举贝娅塔·希德沃为总理候选人。11月13日,波兰总统杜达任命贝娅塔·希德沃为总理,并负责组建新一届政府。11月18日,波兰议会通过对新一届政府的信任投票,波兰新政府开始运转。

民粹政党隐忧或现?

目前,不少中东欧国家的民粹政党或进入欧洲议会,或进入本国议会。

这些政党在议会中会表达什么民粹立场值得关注。如波兰法律与公正党获得欧洲议会18个席位,该党在欧洲议会内所属的欧洲保守与改革党团持疑欧立场,且法律与公正党在该党团内影响较大。2015年5月,来自法律与公正党的安杰伊·杜达战胜现任总统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当选波兰新总统。而法律与公正党是否会利用这一契机推动自己在年内议会选举的继续胜出并利用多数公众反对使用欧元的情绪加强波兰的疑欧立场,值得关注。

其他中东欧国家也有类似情况。在匈牙利,极右的“尤比克”党在2014年议会选举中位居第三,在欧洲议会选举中也获得3个席位。捷克公民民主党也入主欧洲议会,其疑欧立场坚定。2014年,拉脱维亚也有两个民粹的新政党——“一心为拉脱维亚党”和“拉脱维亚地区联盟”首次入选国内议会,上述两党分别获得7个与8个议席。

尽管民粹政党目前不能逆转中东欧政治生态的主流趋势,但其活跃在中东欧政治舞台上,对尚在转型路上的中东欧民主制度与代议制政治提出了新的问题,也对中东欧国家的现代

化构建形成了挑战。[4]

半个世纪以来,中东欧国家经历了种种变化。转型途中,欧洲地图被重新描绘,新生了不少主权国家;中东欧国家在“破”与“立”中解构着地区乃至欧洲格局。这些国家放弃了苏联模式的意识形态与一党制,政治上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尽管在转型期间遭遇诸多外部冲击,多数中东欧国家政治、经济相对稳定,努力开展多方位外交,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各自独特作用。

中东欧各国政治体制与政党体制仍有待发展、完善;实行议会民主制还是总统制在一些国家还存在争执,总统与总理权力划分有待明确。波兰曾经出过总统与总理争夺出席欧盟高级会议代表权的纠葛;罗马尼亚也曾有类似情况,议会常常弹劾总统。罗马尼亚还出现了总统要求总理辞职的“新闻”。

中东欧各国转轨的起点不同,历史包袱大小不一,诸多因素决定了今后这些国家转型的路径特色。不能否认,中东欧国家在政治上已经是欧美式的民主体制,但这个民主仍然很不成熟。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巴尔干化”政治、民粹旗帜下的新集权、一些国家的境内以及跨境民族问题都需警惕和引起关注。

中国与大多数中东欧国家主要政治力量基本上没有根本分歧、争执。借助中国的发展应该会有助于中东欧国家的发展。但中东欧国家现在的政治经济制度、价值观确实与中国有异,所以今后在人权、军售、经贸乃至气候等问题上,中东欧国家的一些政党可能会追随欧盟、美国,对中国与之发展关系造成影响。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徐海娜)

———————————

[1] 方雷,蒋锐(著):《政治断层带的嬗变:东欧政党与政治思潮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43页。

[2] 同上,第245页。

[3] 2014年5月,中左的“积极的斯洛文尼亚党”因欧洲议会选举失利而下台。

[4] 参阅方雷,蒋锐(著):《政治断层带的嬗变:东欧政党与政治思潮研究》;徐刚:《中东欧社会转型中的新民粹主义探析》,载《欧洲研究》2011年第2期。

中国关于促进与中东欧国家友好合作的十二项举措

中国关于促进与中东欧国家 友好合作的十二项举措 一、成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秘书处设在中国外交部,负责沟通协调合作事宜、筹备领导人会晤和经贸论坛并落实有关成果。中东欧16国根据自愿原则指定本国对口部门及1名协调员参与秘书处协调工作。 二、设立总额100亿美元的专项贷款,其中配备一定比例的优惠性质贷款,重点用于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绿色经济等领域的合作项目。中东欧16国可向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中信银行提出项目申请。 三、发起设立“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首期募集基金目标为5亿美元。 四、中方将向中东欧地区国家派出“贸易投资促进团”并采取切实措施推进双方经贸合作。愿与各国共同努力,力争中国与中东欧16国贸易额至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 五、根据中东欧国家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推动中国企业在未来5年同各国合建1个经济技术园区,也愿继续鼓励和支持更多中国企业参与各国已有的经济技术园区建设。 六、愿与中东欧16国积极探讨货币互换、跨境贸易本币结算以及互设银行等金融合作,加强对务实合作的保障与服务。 七、成立“中国-中东欧交通网络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由中国商务部牵头,中东欧16国本着自愿原则加入,共同探讨通过合资合作、联合承包等多种形式开展区域高速公路或铁路示范网络建设。 八、倡议2013年在中国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论坛”,并在此框架下定期举行文化高层和专家会晤及互办文化节、专题活动。 九、在未来5年向中东欧16国提供5000个奖学金名额。支持16国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未来5年计划邀请1000名各国学生来华研修汉语。加强高校校际交流与联合学术研究,未来5年派出1000名学生和学者赴16国研修。中国教育部计划明年在华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政策对话”。 十、倡议成立“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促进联盟”。由中国国家旅游局牵头,欢迎双方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旅游和航空企业参与,旨在加强

中东欧国家政治经济同步转轨的困境

中东欧国家政治经济同步转轨的困境 迪特尔·塞格尔特著 李姿姿译 1989年以后,中东欧国家的制度转轨至少在三个层面进行。首先,经济上实行根本的非国有化;其次,获取政治统治的机会多元化;最后,第三个层面的转轨是在社会政策领域,继国家退出经济领域之后,晚期国家社会主义的权威主义福利国家无法再获得融资,为另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所取代。 不过,激进的制度重构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在这当中,既有赢家也有输家。社会科学学者开始密切关注这种“精英转换”。 经济结构调整过程、政治制度转型和福利制度转型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克劳斯·奥费和乔恩·埃尔斯特预测,他们称之为“同步性困境”的制度转型将会开始:在西欧,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议会民主的过渡是缓慢和连贯的。然而在东欧,一个领域变化的结果会妨碍其他领域的变化。经济改革的输家在选举中利用他们的公民政治权利,将那些实施经济改革的精英推倒下台。换句话说,奥费预测制度的输家将会发起暴动。发生过这样的暴动吗?曾有国家退回旧秩序或改革受到阻碍吗?如果没有,那又是什么原因? 在1989年后近20年的今天,中东欧国家的多层次变革与制度转轨终于完成,这一点已成为共识。人们普遍认为,这些国家2004年加入欧盟就标志着三个层面的制度转轨已经结束。 加入欧盟不久后,匈牙利、捷克、波兰、斯洛伐克四个中东欧国家就开始出现未曾预料的严重问题。政治纷争不断,政府不断更迭,出现未预料的不稳定。根据对东欧政党发展的分析,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论

点,即这种政治不稳定是基于这些国家的政治阶层和人民大众之间的逐渐疏远之上的,这反过来削弱了代议制民主的运转。主要有三个理由: 1.在这些国家,政党的信任水平相当低。在这些国家,对制度的信任相对较低。政党的信任在地区平均水平最底端的7%徘徊(比如,有82%的人不信任政党)。将这和欧盟15国的情况作一个比较是有益的。例如,2003年,欧盟15国有15%的人信任政党,这一数字是东欧的两倍。如果详细考察这四个国家,波兰2004年初的情况尤为突出。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只有3%的人信任政党,8%的人信任议会。这反映了严重的政府危机:2004年,执政的后共产主义民主左翼联盟(SLD)分崩离析,影响力受到巨大的损失。2001年它赢得41%的选票,而2005年大选只获得11%的选票。不过,其他几个国家的代议制民主的情况好不了多少:在捷克共和国,对政党和议会的信任分别为10%和18%。在斯洛伐克,分别为9%和19%。仅匈牙利的情况较为乐观(分别为13%和29%)。可是,与此同时,面对持续不断的政治危机,匈牙利的信任度也在下降,现在已接近“中东欧的标准”。 2.公众的参与意愿非常低。这可以通过政党的党员人数和选举参与率来测量。除了少数例外,这些政党的党员人数通常非常少,尤其是仍然存在的继承党(successor parties)和少数“带有历史性质 的”(quasi historic)政党(它们很大程度上来自国家社会主义政党集团)。就选民参与而言,参与率相对较低。这方面波兰也很突出。之所以2007年上次议会选举54%的选民参与率备受关注,是因为之前的选举仅有41%的投票率。同样在斯洛伐克,2006年只有55%的选民投票。在匈牙利和捷克共和国,投票率仍然为大约65%。 3.所有这些国家都有越来越强的民粹政治倾向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讲座心得 短短一下午的时间,我们聆听了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振霞教授的精彩授课,刘教授讲的主题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讲座,国际关系变幻莫测,新型的力量正在崛起,刘教授主要从四个方面为我们展开讲解,分别是:看世界、看中国、抓机遇、迎挑战。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以新的炮舰政策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严重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也给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犯罪、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还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多极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当然不能孤立的看世界,要联系中国看世界,这样有些问题才能看的清晰,看的明白。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最快、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世界各处都能看见“中国元素”的身影,中国文化也成了世界文化的主流。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飞速的提升着,这主要是有着强大的国力作基石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现在的辉煌,中国的经济与综合国力得到了空前的壮大。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及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中国怎么从经济大国,变成政治经济大国,怎样从地区大国变成全球大国,这是一个重大问题,所以中国硬实力和软实力都要抓,习总书记用“三个前所未有”和“三大危险”,概括了目前我国面临的双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和前景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和前景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背景及现实意义,以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间的经贸往来的发展和现状,并在贸易投资承包工程等领域总结了相应的特点,并提出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间经贸往来的一些问题。最后,本文依据当下双边扩大经贸合作的共识和“一带一路”计划的背景,从基建工程、服务外包、商品贸易和产业合作四个方面阐述了双方经贸往来的前景。 双方在经贸合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加强双方的经贸往来合作对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产生产业协同效应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发展空间

摘要 (2) 一、引言 (4) 二、文献综述 (4) 三、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发展及现状 (5) (一)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发展及现状 (5) (二)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发展及现状 (9) (三)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承包工程发展及现状 (10) 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问题 (11) 五、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前景 (14) 六、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一、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贸易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合作日益紧密。中东欧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剧变之后纷纷进行经济转型,在经历了转型衰退期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稳定发展。欧盟东扩之后,捷克、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多个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享受到欧盟统一大市场的各项便利和经贸优惠政策。而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双边贸易在这时期发展迅速。 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的中国-中东欧经贸论坛上发表演讲,提出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三愿景:一是五年内与该地区国家双边贸易翻一番。二是宣布2014年为中国-中东欧经贸促进年,举办系列活动、合作建设基础设施并探索灵活的金融服务。三是扩大企业双向投资,互创就业机会并提供市场准入。 这三项愿景的提出充分表明了我国愈发重视并加强同中东欧国家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投资建设、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尤其是五年内与该地区国家双边贸易翻一番的目标,及2014年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中线深入中东欧地区,在长远规划上对带动双方经贸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更要求我们对中东欧国家的经济特点及目前的双边的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和前景有良好的了解和分析,有利于基于现实基础和意义更好地规划双方的经贸往来,加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文献综述 由于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双边经贸合作自进入21世纪来稳步发展但贸易总量等指标仍旧不足,目前对二者间的双边经贸的研究多集中在双边贸易这方面。 侯跃(2001)研究了中东欧国家在积极融入欧洲统一大市场背景下的经济转轨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中东欧国家和我国的贸易总额不大、商品结构存在一定问题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并提出扩大双边经贸合作的建议。尚宇红(2012)利用实证数据,详细分析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货物贸易的特点并建议二者提高合作,促进直接投资减缓贸易失衡。

中国当前局势分析

中国当前局势分析 【摘要】综合经济、政治、文化与就业问题,分析中国当前局势。 【关键词】经济政治文化形势就业 一、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保持我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高速增长的难度在加大。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但面临的矛盾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方面。与此同时,受融资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上涨、汇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经济效益下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处于高位,买卖双方博弈使市场陷入僵持状态。 二、我国政治形势分析 国际形势简单的说就是,复杂,动荡,多变,充满不确定性,正在经历复杂、深刻变化。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增长,人类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并不太平。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更加突出。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增加,南北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此情况下,中国主张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我们愿与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总体来说当前国际形势有五大特点:特点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特点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特点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特点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特点五、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在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在上世纪90年代,中美关系经历了重新正常化的过程,受了许多的波折、起伏和颠簸.当时,美国政界和学界的人士对中国和中美关系的看法相当混乱.有人认为中国会步苏联的后尘垮台,许多人认为中美关系对于美国已经没有什么重要性了,中国对美国的需求远远大于美国对中国的需求.但形势比人强.事实终于教育了人们,中国不但没有垮,而且经济保持了高速、持续增长,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及至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国的作用更加突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笔者今年有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许多外国学者已经把中国看作是多极世界中的一极了.美国人对中美关系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的.奥巴马总统

走向务实的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

走向务实的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 中东欧,一个涵义丰富的词汇。如今的中东欧国家经过20多年的转轨,已经淡化了地缘政治色彩,正以新的面貌,即独特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活跃在世界经济和政治舞台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经过20多年的接触、磨合、了解和发展,也已经成为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的新型国家关系。 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莫测的时代,世界政治安全形势和世界经济形势都面临着重大的调整和变革。苏东剧变已历经四分之一世纪,“转轨”成为近20多年来最流行的政治词汇和地缘政治发展进程。这个进程还在继续,前景扑朔迷离。但20多年来最大的变化还不是社会制度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而是价值观和发展观的变化。当世界金融资本、金融寡头的投机行为做空一个国家的经济的举动成为合理 合法、成为常态,当虚拟经济无度扩张、实体经济步履艰难时,我们应该承认,世界经济出了问题,世界发展出了问题。 2012年以来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中流行两个词:“16+1”和“一带一路”。这两个词汇表达的内涵代表着国家间的新型合作关系,是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重要举措。

“16+1合作”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2015年的苏州峰会实际上实现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发展战 略的对接。李克强总理代表中方提出了一个目标和六大重点的合作框架,双方共同致力于建立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新型伙伴关系。“16+1合作”平台越来越为双方认可并不断完善。“一带一路”则是中国在新形势下提出的超越地缘政治博弈的合作理念,追求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互利共赢、文化上包容互鉴的伙伴关系。“16+1”和“一带一路”框架下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为重点的务实合作,就是要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基础上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是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2015年之前的35年,我们主要是引进外国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甚至商品,为此我们需要调整国内政策和规章制度。这一点我们做到了,35年来成绩显著。“一带一路”的提出标志着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新时期,主要特征将是“走出去”,包括我们的资金、技术和理念……为此需要具有国际思维、国际视野、国际经验,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可,需要学习掌握新的规则。这比前35年困难得多。 需要指出的是,“一带一路”对于我国国内来说是发展战略,写进了党和政府的文件,进入“十三五计划”,是三大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之一,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当前我国形势经济分析 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1.GDP增速持续回落 从2011年开始,我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当中,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2.三大产业增速明显放缓 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从2011年年末开始,就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 固定资产投资(所谓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投资拉动的模式)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11年年末开始,在过去一年当中,其增速也呈现回落状态。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和铁道部加大基础设施支出,但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有所下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改善幅度较小 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尽管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从整个消费形势来看,尽管有小幅度回升,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真正好起来。餐饮、烟酒消费,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之下,其下滑速度是非常快的。 5.外贸出口回升势头不强劲

对外贸易继续延续了上年底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少许的回升势头,这主要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但是回升幅度和规模都很小。 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财政收入是目前特别抢眼的一个经济因素。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与往年相比持续回落,而且已经低于GDP的增幅,甚至低于今年预算的增幅,就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将很不乐观。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下调我国经济预期 在这样一种出现剧烈变化的经济走势面前,特别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发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经先后陆续下调了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在2013年5月29日把中国2013年的增速调整为7.75%,而在此之前,其曾经预言过中国今年的GDP增速是8%;世界银行则于2013年4月15日将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到8.3%(原来预期是8.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3年5月29日将中国GDP增速大幅下调至7.8%,而此前在三月份的预期是8.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称,内需疲软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为调降中国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预计随着信贷规模扩张和政府刺激政策的出台,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4%。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进程战略选择与政策调整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进程:战略选择与政策调 整 寉宏伟、姚勤华 [内容提要]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战略不仅意味着制度的模式选择,而且也意味着国家现代化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方式选择。目前,中东欧10国已经开始了加入欧盟谈判的进程,并按照欧盟设计的政治经济制度范本和法律框架进行整合和政策调整。为加入欧盟所做的准备,一方面加快了中东欧国家市场机制建设和与国际经济法律、惯例接轨的步伐,促进了经济开放和结构改革,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大都以经济问题直接反映出来,却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政治矛盾。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与中东欧国家不完全相同,但都要面对和解决许多相同的问题,研究并吸取中东欧国家与欧盟一体化进程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如何应对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极具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东欧;欧盟;一体化;政策调整;战略选择 [作者简介]崔宏伟,1964年生,上海社科院欧亚所副研究员;姚勤华,1957年生,上海社科院欧亚所副研究员。(上海200020)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战略的选择,不仅体现了冷战后欧洲地缘结构的改变,而且也意味着制度和发展模式的竞争。这种战略选择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原因:首先是与战后中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遭受重大挫折相关。实践表明,计划经济体制不能反映客观的经济规律,因此,从20世纪70、80年代起,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在计划体制的大框架下引入市场机制的经济改革,然而改革成效并不明显,中东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欧国家相比,差距越来越大。1989年政治剧变后,面对经济制度的选择,中东欧国家否定了计划体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改革战略,认为这种改革方式会强化经济中已存在的严重的结构问题,他们接受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新闻公报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新闻公报 2012年4月26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波兰华沙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波兰共和国总理唐纳德·图斯克、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部长会议主席维耶科斯拉夫·贝万达、克罗地亚共和国总理佐兰·米拉诺维奇、捷克共和国总理彼得·内恰斯、爱沙尼亚共和国总理安德鲁斯·安西普、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托、拉脱维亚共和国总理瓦尔季斯·东布罗夫斯基斯、立陶宛共和国总理安德留斯·库比柳斯、马其顿共和国总理尼古拉·格鲁埃夫斯基、黑山总理伊戈尔·卢克希奇、罗马尼亚总理米哈伊·温古雷亚努、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理米尔科·茨韦特科维奇、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理罗伯特·菲乔、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总理亚内兹·扬沙、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副总理埃德蒙·哈吉纳斯托、保加利亚共和国副总理西美昂·迪扬科夫出席会晤。 一、出席华沙高级别会晤的领导人赞赏波兰主办此次会晤,也感谢其为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所做组织工作,这一论坛同2011年6月在匈牙利举办的论坛类似。与会领导人强调高层交往对国与国关系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愿今后继续开展此类形式的合作。与会领导人欢迎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各领域合作的进展,一致认为在当前不断变化和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世界里,各国利益交融更加紧密,应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以便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拓展和深化相互关系符合中国与中东欧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有助于推进各方合作。 二、与会领导人表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传统友好,其相互关系是整个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领导人将以战略眼光从长远角度看待彼此关系,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建立面向未来、共同发展的友好伙伴关系。中方重申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支持中东欧国家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采取的举措。中东欧国家欢迎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及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 三、与会领导人认识到发展更加紧密的经济关系对促进彼此发展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愿继续深化在贸易、投资、财金等领域的信息交流与务实合作。中方愿采取积极措施支持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高新科技、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为进一步促进双向投资,各方将致力于消除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 四、当前,中国和欧洲总体合作不断扩大,中国同欧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会领导人对在此背景下举行会晤感到高兴。 五、与会领导人认为,人文交流对增进相互了解、巩固传统友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国政府将支持举办文化节,互派高水平文艺团体,相互派遣留学生,相互支持语言教学,加强研究机构学术交流,搭建青年交流平台,鼓励和支持友好省市关系,在旅游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 六、此次会晤为与会领导人就包括维护和平、全球经济治理、能源安全、食品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国际问题交换意见提供了机会。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政策及风险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916093454.html,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政策及风险分析 作者:史海燕 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05期 当今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复杂深刻的变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得益于“16+1”合作机制的创新发展,中国—中东欧次区域合作进展快速,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存在于机制内部与外部的不同的挑战与风险。理性分析这些挑战与风险,有利于正确把握当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以及机制发展状况,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进一步完善双边合作机制,推动中国—中东欧关系的全面发展。 (一)合作机制自身缺陷 第一,不对性问题。机制的不对称性是由于种种差异所造成的。首先是中东欧16国的内在差异性大且异质性高。内在差异性不仅表现在地理上的差异,临海国与内陆国,人口和领土面积更不相同;也不仅表现在经济程度上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层次不齐,市场化程度也差别较大;更表现在身份上的不同。这种高度的差异性和异质性,不利于中东欧各国以一个统一的整体对外发声,这给中国—中东欧这种“二元”对话结构增加了交流成本,使得双方外交层面呈现出一种不对称性。 第二,组织与协调能力不足。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仍延续我国区域合作的传统,即以欧盟为蓝本,缺乏对机制建立模式的有效深入研究和理论支撑。目前,由于“16+1”合作机制的组织形式比较松散,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主要依靠相对灵活的运行机制,并且主要解决的是具体的问题。这种方式,缺乏对双方行为的有效约束,也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尽管16国与中国确立了合作关系,但是该机制却并不像欧盟那样具备固定的办公地点和常驻管理 机制,现阶段缺乏能够起到有效约束作用的法律性文件和条约。当出现纠纷时无可依据的有效文件或条约,也无应急预警机制。这些约束性文件的缺失,将直接导致在重大危机来临时,各成员国难以有凝聚团结的意识共度难关,反而可能会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来处理问题。 第三,机制稳定性不够。中东欧市场风险较大,政局更迭频繁,遗留了大量的历史民族问题,街头政治时有发生。可以说,中东欧地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试水区,但是该地区却存在着众多的不稳定因素。尤其是中东欧各国的多党议会制尚处于不成熟阶段,这势必影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也加剧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高期待与慢成效的落差感。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国家的民主政治虚有其表,腐败盛行,灰色经济泛滥,贸易规则不透明,市场准入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还有东南欧部分国家因历史遗留问题存在的少数民族矛盾,使中东欧成为一个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次区域,这些都给中国的投资带来不小的风险。 第四,机制有效性不足。在对中东欧各国同中国的双边合作关系发展程度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东欧大部分国家都是迫于欧盟资金链断裂而有求于中国资本,对于中国的需求大多是暂时性的,一旦欧债危机解除,可能会迅速回归依附于欧盟的状态,由此可以看出“16+1”

中东欧市场的机遇判定

当前世界博弈下的中东欧市场机遇判定 欧洲银团驻中东欧区域总代表得米特里先生,就亚洲国家实施中东欧市场发展与投资问题,提到了一些有趣看法。翻译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自2010年,全球几大经济体展开了冷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政治经济博弈。截止目前,博弈策略深度加大,博弈进入更加严峻状态。全球各经济体正面对抗与分解愈加激烈,各经济体内部博弈层出不穷。近期,中东欧成为经济博弈的宠儿,酷似机遇从天降临。 一、人文观念与习惯思维的对比 欧洲一直被众多投资家定为“变脸区”,仔细分析与欧洲长远的人文思想理念息息相关,自幼深受理性固定式思维教育的欧洲人,自然法律和价值观念相对固化。看看欧洲餐馆的菜谱就会明白一个道理,欧洲人从骨头里适应套路思想。如果你选择一项套餐内的其中某个餐品,他不会理睬,一般他会给你整个套餐。 长期以来,很多东方人认为西方人,思想开放、崇尚自由、价值当前,实际并非完全如此,这只是表面相对的显露现象。西方人在条块规则观念影响下生活,从某一角度讲是“遵规做法”,讲究模块状态下自由生活。从另一角度讲有

排他思想,如果打破规则框架做法,就成为西方人不认可的非正确做法。而且西方人地域观念强烈,如同一只犬对势力范围具有较强排外意识。 如果你的生意有利润,那么欧洲人认为其中有一部分必须按照法规交纳社会税,甚至一部分应该贡献于公益事业,这是欧洲法律与思想的习惯做法,这应该是属于正确思想观念。但如果是东方人,则会寻求用某种合法方式规避缴税,使之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也没有什么错误。但是,这种做法打破了西方人的惯性思维,集聚越多,反之矛盾愈加强烈。 二、细水长流与瞬间效应的对比 长久以来,欧洲讲究文化传承,比如一个小餐馆、小咖啡厅、小商铺也贯穿着传承理念,在欧洲一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小店比比皆是。这种传承对西方人来讲,是一种荣誉或延续,是一份无价的精神财富与品牌。 很多东方人在欧洲投机失败,并非是选项不准确,而是理念违背了西方思维规则。特别是商人在高成本压力下,急功近利,以快为先,失败率居高。这种高失败率不但未给后人带来警示,反而从另一个角度刺激周边人群,释放着“围城”效应,传递着挑战讯息,让更多人铤而走险,屡走麦城。 对比分析,欧洲人节奏慢,理性投资,理性消费,讲究品位,追求地是细水长流观念。东方人追赶地是群体节奏,

当前国际形势及中国的应对措施1解析

当前国际形势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学号:200948310201 姓名:王满 班级:广告0902 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势之下,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了解当前国际形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对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波及全球,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影响到实体经济,美国、欧元区、日本以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相继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下降到2.5%,2009年更是出现了二战以来首次的负增长。中国在也是这次危机的受害者。 面对危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联手应对,包含了主要发达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大国的20国集团(G20取代原有的七国集团,成为世界经济协调的重要组织。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积极倡导下,金融危机后,20国集团先后召开了3次首脑峰会,并达成共识共同制定刺激世界经济增长的行动计划,刺激本国经济,以配合全球应付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联合干预下,这些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到2009年下半年,各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 2009年第3季度美国经济增长了2.8%,中国增长了8.9%,而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国际原油价格也在2009年10月回升至80美元一桶,创下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由2009年的-1.1%上升至3.1%,世界银行也预测2010年全球GDP的增长将达到2.7%。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东欧国家经济走势分析_徐坡岭

2009年第3期俄罗斯研究No. 3, Jun. 2009 总第157期Russian Studies Gen. No. 157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东欧国家经济走势分析? 徐坡岭张鲁平?? ————————————————————————————————————【内容提要】2000-2007年,中东欧国家的经济总体上呈平稳快速发展的趋势,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东欧转轨国家经济形势迅速恶化。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欧国家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与这些国家转型后形成的制度基础和经济发展模式有关。本文就国际金融危机对这些国家经济的冲击,从多个侧面分析相关原因,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中东欧国家经济 【中图分类号】F13/17.51.44【文章标识】A【文章编号】1009-721X(2009)03-0055-(13)————————————————————————————————————中东欧经济转型国家在摆脱转型初期的经济震荡之后,经济增长逐渐平稳。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这些国家大都实现了持续的快速经济增长。然而,2008年以来,波罗的海三国、匈牙利、波兰等中东欧转型国家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滑,金融形势急剧恶化,甚至可能成为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的诱因。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为什么中东欧经济转轨国家①的经济出现了比其他经济体更严重的波动?如何看待中东欧转型国家的宏观经济波动?中东欧国家经济走势将如何演化?本文拟从这些国家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原因和机制等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中东欧独联体国家转型比较研究”(07JJDGJW250)的中期成果。 ??徐坡岭,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张鲁平,辽宁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 ①本文研究的中东欧国家包括波罗的海三国、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

《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解析(2015)》考试答案

《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解析(2015)》 考试答案 注意:题目顺序会有不同,请注意核对!为杜绝试卷答案的完全一致性,本群只提供考核通过基本分60分的标准答案,未提供答案的题目请自行答题。 ? 1.当今世界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主要是由于( D )造成的。(单选题3分)o A.欠发达国家 o B.落后国家 o C.发展中国家 o D.发达国家 ? 2.我国经济发展的阻力是( B )。(单选题3分) o A.自然资源紧缺 o B.经济结构发展模式问题 o C.国际形势紧张 o D.生产力水平低 ? 3.冷战结束,国际形势的主要问题是( C )。(单选题3分) o A.苏美争夺 o B.东西方对抗 o C.经济问题 o D.军队问题 ? 4.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压力是( D )的问题。(单选题3分) o A.能否停滞增长 o B.能否超速增长

o C.能否稳步增长 o D.能否保持高速增长 ? 5.我国与周边( D )国家有领土领海资源争议。(单选题3分) o A.1个 o B.2个 o C.4个 o D.6个 ? 6.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任何国家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形成( A )。(单选题3分) o A.外交无敌国 o B.少数敌对国 o C.外交多敌国 o D.全部敌对国 ?7.我国当前的核心任务是以( A )为中心。(单选题3分) o A.经济建设 o B.文化交流 o C.科技发展 o D.军事发展 ?8.我国总体仍处于可控状态,且处于发展期的( C ),机遇大于挑战。(单选题3分) o A.下降期 o B.平衡期 o C.上升期

o D.不稳定期 ?9.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原因和表现是( B )。(单选题3分) o A.传统的国家间的战争大规模爆发 o B.传统的国家间的战争大规模减少 o C.现代的国家间的战争大规模爆发 o D.现代的国家间的战争大规模减少 ?10.当今世界的主题是( A )。(单选题3分) o A.和平与发展 o B.改革与开发 o C.民主与人权 o D.人口控制与环境保护 ?11.世界发展趋势是()。(多选题4分) o A.经济全球化 o B.政治多极化 o C.文化多样化 o D.社会信息化 ?12.要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就要加强力度打击(),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多选题4分) o A.犯罪 o B.暴力 o C.恐怖分子 o D.诈骗 ?13.当前国际安全热点问题包括()。(多选题4分)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出于稳定经济发展大局的考虑,今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在速度上有所回落。而从具体的发展成就来看,我国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同时民生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以下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浅要分析。 第一,经济结构得到持续的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初步核算,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三产结构比例为9.2:42.6:48.2。高新技术革命潮流和经济全球化是实行经济结构调整的两个重要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逐渐向高科技产业转移,同时一些新的行业也不断涌现出来,并在短时期内获得快速的发展。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 2.75,比上年缩小0.06。 第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生问题的解决。民生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受人口数量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就业难和居民人均收入低成为改善民生的两大难点,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扣

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而2015年,我国加大经济发展成果向民生建设倾斜的力度,使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建设均得到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提高了国民收入,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各项消费热点继续保持热度。我国的消费结构中,网络零售下的通讯器材如手机、电脑等是其中的消费热点,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得益于产品的高速更新,这个消费热点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就使网络零售成为占据全国零售总额较重比例的经济体。除此之外,绿色食品、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的保护等绿色消费也在现阶段获得显著的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而下个发展阶段一方面要继续保持稳妥的经济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要对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产业结构问题、人口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等作出相应的改革。在推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动态调整相关政策,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