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入路的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入路的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入路的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入路的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麻醉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麻醉 发表时间:2016-08-20T14:28:37.740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9期作者:宋国辉 [导读] 持续硬膜外麻醉的用药量和麻醉时间比较好控制,并发症较少,能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首选。 新疆乌苏市中医医院 833000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持续硬膜外麻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评价此麻醉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住院治疗的30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组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和单次硬膜外麻醉比较治疗,分析观察2种麻醉方法的疗效。结果持续硬膜外麻醉的用药量、完善阻滞率、麻醉维持时间、并发症和术后用药率等优于单次麻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硬膜外麻醉的用药量和麻醉时间比较好控制,并发症较少,能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首选,建议临床推行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麻醉;手术 【中图分类号】S85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275-01 腰椎间盘突出症,亦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腰腿痛。本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尤其是髓核突出所造成。腰椎的各个椎体之间都有腰间盘,它对椎体起着连接、支撑和缓冲的作用。腰腿痛外伤或退变性疾病,是因为纤维环破裂后从髓核突出压迫到神经根而引起。该病因为其治疗方式对麻醉有严格的要求,所以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因此如何确保麻醉的安全性成为手术的关键。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使用持续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结果,从而评价此麻醉方式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住院治疗的30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随机分为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A组和单次硬膜外麻醉B组,每组各15名。总共男性21名,女性9名,年龄在28~66岁之间,平均年龄47.1岁,患者病史在12个月~5年之间。AB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术前患者体位取侧卧位,两手环抱膝关节,呈屈曲状,都给予阿托品0.5 mg,鲁米那钠0.1g肌注。A组(持续硬膜外麻醉):立即给进入手术后的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输液,监测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以L1~L2为穿刺点,给予由0.2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而成的麻醉药,穿刺成功后给予麻醉试验量4 ml,4 min观察有无全脊麻现象,若无异常反应,再注入所需麻醉剂13 ml左右,后拔针封贴穿刺点。(B组)单次硬膜外麻醉:麻醉药物及术前准备与A组一样,但穿刺点选择T12~L1,穿刺成功后向尾端置留2 cm管,灭菌剂粘贴固定,最后嘱患者改为仰卧位,再向管内注入麻醉药3 ml,后根据阻滞平面再酌情给予麻醉量,直到达到阻滞范围。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所有统计数据采用t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相关时间的比较 A组(持续硬膜外麻醉)的术后疼痛时间和维持时间均优于单次硬膜外麻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比较 A组(持续硬膜外麻醉)的并发症、术后用药率和麻醉完善性等方面均优于单次硬膜外麻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可以成为导致椎间盘进一步加速退变的不良因素成因来自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其原本是慢性渐进性的生理过程,而一次较重的腰部外伤或者反复多次的腰部轻度外伤,都能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约70%的患者有腰部受伤史,多发于壮年体力劳动者,男多于女,20~50岁占90%以上。特别30岁以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使纤维环破裂,引起椎间盘病变。多位于腰4、腰5和腰5、骶1两间隙。一般的治疗有完全卧床休息、骨盆牵引、推拿按摩、封闭疗法、药物治疗、最后建议手术治疗。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和设备的完善更新,手术治疗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冶疗途径。 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有三点:外力的作用,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害累积逐渐加重退变;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不良因素;成人椎间盘后续会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基于上述因素的作用,就可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从而造成髓核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麻醉要求很高。因为一般的外科手术常需在患者身体做切口,很多患者中途退出手术因为难忍疼痛,而进一步触伤周围组织及神经,无法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再者危及患者性命。疼痛原因主要是机械性压迫及局部无菌性炎症造成局部组织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神经营养失调,加之关节活动及其他因素的刺激,神经组织就肿胀、渗出最后粘连。所以,本病的治疗重点放在消除无菌性炎症及尽可能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粘连。临床上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麻醉目前有2种:持续硬膜外麻醉和单次硬膜外麻醉。 4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应用全麻、腰麻及较深的硬膜外腔麻醉时,因手术中不利定位,误伤神经根不易被发现;局部麻醉虽能避免误伤神经根,但止痛不完善,患者痛苦大。腰椎间盘突出组织长期压迫神经根导致局部水肿、无菌性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在手术操作中,特别在分离粘连时,难免牵拉神经根。在全麻、腰麻及较深的硬膜外腔麻醉下,触及神经根均无反应,误伤后不易被发现。因此,许多手术医生便采用局麻,虽能防止误伤神经根,但止痛欠完善,患者痛苦太大。有些患者因疼痛刺激致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甚至出冷汗、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对原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有一定危险,而且还需要用大量局麻药及辅助强化麻醉。采用小剂量、低浓度硬膜外腔麻醉后,克服了上述弊病。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持续硬膜外麻醉在用药量、完善阻滞率、麻醉维持时间、并发症和术后用药率等方面优于单次麻醉,差异有统计

腰间盘突出手术后护理

腰间盘突出手术后护理 腰间盘突出手术后护理,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护理要点。加强生活护理,定时给病人翻身,翻身时注意肩部和臀部同时翻转,保持腰部平直无扭曲。协助病人在床上平躺着解大小便,可以使用尿壶和一次性尿布等,注意避免污染伤口敷料。术后48--72小时拔除引流管后,即可鼓励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和腰背肌肉锻炼,争取早日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最初24小时应保持平卧位,腰部垫小枕,可以压迫刀口减少出血。注意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呼吸、血压、脉搏等。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不要使引流管受重压或折弯,维持其负压和无菌状态。同时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成份和总的引流量等。术后24小时内应反复检查病人阴部及双下肢感觉运动变化情况,如果神经受压不见好转反而进行性加重,同时引流管不够通畅引流量很少,说明椎管内出血量较多,局部形成血肿,导致神经受压。应立即手术探查,避免神经受压过久出现不可逆性瘫痪。 腰椎间盘急性期护理方法 1.急性期应睡硬板床,绝对卧床3周。 2.避免咳嗽、打喷嚏,防止便秘。

3.症状明显好转后,可逐步进行背肌锻炼,并在腰围保护下,下地做轻微活动。 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治疗和休息后,可使病情缓解或痊愈,但该病的复发率相当高,原因为: (1)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治疗后,虽然症状基本消失,但许多病人髓核并未完全还纳回去,只是压迫神经根程度有所缓解,或者是和神经根的粘连解除而己。 (2)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病情虽已稳定或痊愈,但在短时间内,一旦劳累或扭伤腰部可使髓核再次突出,导致疾病复发。 (3)在寒冷、潮湿季节未注意保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患病部位,加之劳累容易诱发本病的复发。 (4)肝肾亏损未能及时补充。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肾精充足、肝血盈满,则筋骨劲强、关节灵活。人到中老年,生理性机能减退,肝肾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养,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骨关节病。 (5)术后的病人虽然该节段髓核已摘除,但手术后该节段上、下的脊椎稳定性欠佳,故在手术节段上、下二节段的椎间盘易脱出,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岩斜区巨大脑膜瘤手术详细图解

岩斜区巨大脑膜瘤手术详细图解 岩斜区位于颞骨岩部背面与枕骨斜坡部的岩斜裂汇合处,从岩骨尖至颈静脉孔。内侧至斜坡中线,外侧至第Ⅴ、Ⅶ和Ⅷ脑神经,上缘为鞍背,下缘为颈静脉孔水平;下方为枕骨大孔区。岩斜区脑膜瘤由于位置深,毗邻重要解剖结构,很难实现肿瘤全切除,且有较高的术后致残率,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治疗难点。 对于岩斜区肿瘤的手术理念和主张多样,入路选择多样,有额颞入路,枕下小脑幕入路,颞下小脑幕入路,颞下入路,耳蜗入路等。但是对于巨大肿瘤或者同时向幕上幕下生长的肿瘤,INC国际美国William T. Couldwell教授等认为幕上幕下联合入路更为合适,幕上幕下联合入路可以进行成功全切,他认为手术入路的优点是暴露的视野大,可在直视下处理,减小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对小脑、颞叶牵拉轻微,可在手术早期离断肿瘤血供,幕上幕下联合入路也可用于松果体区肿瘤切除,牵开枕叶与小脑,可获得良好的暴露。该手术入路图解选自Couldwell教授主编的专著《Skull Base Surgery of the Posterior Fossa》Chapter 7 Petroclival Meningiomas. 作者Amol Raheja and William T. Couldwell. 图:岩斜区脑膜瘤和周围神经组织的复杂关系

图A: 采用幕上-幕下联合入路,颞枕联合皮瓣,在颞部行低位颞部骨瓣开颅。 图B:病人采取侧卧位,应根据人体的四个生理弯曲及身体轴线,避免过度拉伸及屈曲,同时尽可能坚强压力集中的压迫点的压力。

图C:切除在颞枕区域至枕下区域延伸的L形骨瓣后,沿着乳突周围外层开始逐步完成乳突切除术。骨瓣大小取决于听力状况和基础暴露的需要。 图D:硬脑膜切口设计 图E: 打开硬膜,避免损伤横-乙状窦及Labbé静脉,该区域后颞叶的静脉引流存在变化(有时是多种多样的),结扎上岩窦后,并确保颞叶的引流通畅,沿着岩骨尖分离天幕,定位并注意保护滑车神经等。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效果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效果 发表时间:2018-04-04T13:41:33.02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期作者:徐洪祠 [导读] 探究多节段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手术治疗效果。 湘潭市中医医院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探究多节段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6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征应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其中应用后路手术者28例,开窗减压单纯髓核摘除术者12例,后路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15例,前路置换人工椎间盘手术者11例,应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与视觉模拟评分(VAS)在手术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JOA评分(25.64±1.29)分高于治疗前 (8.91±4.74)分,治疗后的VAS评分(1.54±0.58)分低于治疗前(7.68±0.67)分,2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且P<0.05。结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针对性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普及。 【关键词】多节段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突出数量在2个及以上,病情较为复杂,诊疗难度较大。目前,针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术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我院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6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符合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标准,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66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5例,年龄区间37~76岁,平均年龄(41.28±4.15)岁,病程1~11年,平均年龄(5.21±2.47)岁,存在明显创伤史者24例,慢性腰部劳损者15例,无明显诱因者27例;突出腰椎节段:L1/2突出合并L2/3患者5例,L2/3合并L3/4患者6例,L2/3合并L3/4、L4/5患者3例,L2/3、L3/4、L4/5合并L5/S1患者6例,L3/4合并L4/5患者14例,L3/4合并L4/5、L5/S1患者17例,L4/5合并L5/S1患者15例。纳入66例患者均曾采用保守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应用不同的手术术式治疗,其中28例行后路手术者,12例行开窗减压单纯髓核摘除术者,15例行后路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11例行前路置换人工椎间盘手术者。 1.3 观察指标 在手术治疗前后应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与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表现症状与疼痛水平改善情况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n,%)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 ±s)描述,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组间数据比较,若组间数据P<0.05则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影像学结果 X线检查:66例患者均采用正侧位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腰椎突出,其中45例患者椎间隙变窄,其中多间隙狭窄39例,无明显间隙改变者6例。CT检查:双间隙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1例,三间隙突出症者9例,四间隙突出症者6例。磁共振成像:2个节段突出症36例,3节段突出者17例,4节段突出13例,所有突出椎间盘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MRI表现:T2为低信号,可有效显示退变椎间盘未突出结构改变;间隙改变178个,其中椎间盘膨出98个,突出49个,破裂31个。 2.2 手术治疗结果 手术后66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经6个月的调查随访,对比JOA评分与VAS治疗前后的分值可知,治疗后的JOA评分高于治疗前,而VAS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2项评分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且P<0.05,见表1所示。 3.讨论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严重复杂,临床诊断与治疗难度较大,不同节段病变所诱发的临床表现症状有所不同,针对患者的病变节段给予针对性手术治疗,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由于机体腰椎管较长,腰神经根发自马尾神经,经椎间孔出椎管前,在椎管内走形有一段距离。不同腰神经发生部位差异,腰椎间盘与神经根之间存在的特殊解剖关系表现,可表现为不同部位的椎间盘突出,压迫下一序列的神经根,使患者出现严重疼痛感,部分患者也会出现运动障碍[3~4]。目前,临床上常采用CT、MRI、B超等影像学检查方法联合诊断,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变节段进行观察,同时针对性确定临床手术方法,从而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率[5]。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手术治疗是通过减轻马尾神经与神经根组织的压力,使患者的疼痛感有效减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保守治疗无法缓解时,多需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式需根据患者个体与病情的差异合理、恰当的进行选择,获取更佳理想的治疗效果。目前,临床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为单纯开窗减压与摘除髓核治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治疗优缺点的比较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治疗优缺点的比较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中,包括治疗性药物和缓解症状类药物。由于腰椎间盘的特殊结构决定很多一般药物难有治疗作用,因此一般中西药物也只有止痛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为主,达不到根治腰突症的目的。“老北京黑膏”是由科学的组方经现代先进提纯工艺制成的纯中药,独创的“髓核中药溶解疗法”能轻易浸透过软骨终板,直达病灶,使椎间盘髓核脱水萎缩,溶解髓核而达到治疗作用,这是老北京黑膏与其他一般缓解症状类药物的不同之处。由于腰椎间盘内血液供应先天不足,椎间盘纤维环更是基本无血液供应,椎间盘内营养以上下软骨板的渗透为主,所以一般药物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无治疗作用,只能达到消炎止痛的暂时性效果。老北京黑膏淘宝上有售。输入老北京黑膏即可。 二、牵引治疗 我们都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突出物的大小分为膨出、突出和脱出三种类型。以临床症状的轻重分急性期和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第一次发病时,一般的医院均建议病人首先使用牵引治疗,牵引主要以机械的力度牵拉椎间隙,而减轻椎间盘的内压,使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稍减轻,从理论来讲是比较正确的,但临床的治疗效果的确不太理想。这主要是由于牵引的力度因人而异,难以撑握;另一个是适应症的选择难以准确区分;再者是病人的配合问题。对于腰椎间盘膨出的患者,这时椎间盘内压力很高,通过牵引可以治愈,但牵引时应绝对卧床较为理想。如果牵引之后马上行走、坐车等又会恢复椎间盘内高压状态,造成牵引无效。牵引只适用于椎间盘膨出患者,如果椎间盘已造成突出和脱出,进行牵引完全无效,并且有可能加重病人症状。在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者中,牵引为禁忌症。因为病人在急性期时,由于神经根的水肿和炎症刺激,会引起腰背肌肉紧张、痉挛,如果这时牵引就会拉伤腰肌纤维,造成腰痛而加重临床症状。综上所述,牵引只适合于单纯的腰椎间盘膨出患者,而且必须在症状不重时采用,以缓解临床症状为目的,禁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脱出,伴随椎管狭窄的病人,和腰突症急性期的病人。 三、物理治疗、推拿治疗、针灸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电疗、红外线照射、热疗等方法,和推拿、针灸等治疗目的基本相同。就是以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为主,而非根治手段。由于腰突症的病人多数伴随慢性腰肌劳损,梨状肌肉紧张,腰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的神经随神经走过的部位肌肉痉挛造成腰腿痛,一般医院会用理疗、推拿、针灸等治疗手段来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所以做过理疗的病人都知道,在做理疗时会舒服一点,不做后又会和从前一样。所以说,理疗、推拿、针灸等治疗方法,只用于腰突症的配合治疗。 四、封闭疗法 封闭治疗分两种应用方法,一种为椎管内封闭,一种为神经根封闭。顾名思义,椎管内封闭是直接用药物注射到椎管内,神经根封闭是把药物注射在神经根周围。注射的药物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加局部麻醉为主。在激素的作用下,可以减轻和消除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和水肿;麻醉药物则为止痛,麻醉神经使其敏感性降低。我们都知道,腰突症为什么会导致腰腿痛,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髓核压迫神经后导致神经根发生水肿和无菌性炎症,所以封闭的效果就是止痛,突出物压迫无法解决,当封闭药效过后腰腿痛症状马上又恢复。 五、针刀疗法 针刀疗法即为小针刀(其水针刀即为小针刀),小针刀疗法是在针灸和封闭疗法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近年逐步“神化”了它治疗效果。小针刀是以针刀这种手术器械,在腰腿痛患者的痛点上进行广泛的剥离松解,再注射入局部麻醉药物加激素药物,起到消炎止痛作用,小针刀的目的就是为封闭范围扩大创造条件,因此,小针刀治疗其实就是一种封闭疗法的改良,其治疗效果等同封闭。由于在治疗过程中运用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因此不

经典骨科手术入路

经典骨科手术入路 上肢部分 1、肩关节前方入路(Henry入路): 三种切口得选择、头静脉、胸大肌得止点处理、肱二头肌长头腱得确认、大小结节得区分、肩胛下肌止点得特点、邻近臂丛及旋肱前动脉得保护、三边孔、四边孔、小三边孔。 2、肩关节后方入路: 切口、三角肌得处理、冈下肌与小圆肌分界、肩胛上神经血管、后方辨认三边孔、四边孔,旋肩胛动脉、腋神经、旋肱后动脉。 3、肩关节外侧入路: 切口得选择、三角肌得界分、三角肌起点得处理、腋神经得走行、第二肩关节、肩袖间隙、大结节得处理、髓内针得入点。 4、肱骨干前外侧入路(Henry 入路): 肱二头肌外侧、纵劈肱肌、桡神经得显露、肌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与肘前入路得延续。 5、肘关节前方入路(Henry 入路): 切口、肘横纹、桡神经得显露、肌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肱肌与肱桡肌间隙、肱肌对关节囊得遮盖、前方神经血管(V A N 顺序)。 6、肘关节内侧入路: 切口、旋前圆肌与桡侧屈腕肌间隙、肱骨内上髁截骨、尺骨冠突得显露、滑车内侧得显露。 7、肘关节后方入路: 切口避开鹰嘴、尺神经得显露及保护、伸肘装置得四种处理方式、必要时打通鹰嘴窝、肘肌得特点及处理、近端延伸桡神经得保护、臂外侧下皮神经对桡神经得指引。 8、肘关节外侧入路(Kocher 入路): 肌间隙:三头肌及肘肌与肱桡肌及尺侧腕伸肌间、远近端桡神经得保护或显露。 9、桡骨头颈背侧入路(Boyd入路): 切口:外髁后方至鹰嘴下3~5cm、肘肌与尺侧伸腕肌间、深方下部可见旋后肌纤维、环状韧带得切开、桡骨头安全区、桡神经深支位置 10、桡骨前方入路(Henry入路):

肱桡肌内侧切口、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肌间进入、桡神经外牵桡动脉内牵、桡侧返动脉及肌支、近段旋后肌得处理及桡神经深支、中段旋前圆肌得处理、远段旋前方肌得处理。 11、桡骨背侧入路(Thompson 入路): 切口、桡侧腕伸肌与指总伸肌间(自远端找肌间隙)、桡神经深支得显露(体表投影)、近端及远端得解剖学限制。 12、桡骨远端掌侧入路: 切口及其延长、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肌间进入、桡神经已外行、桡动脉外牵、远端旋前方肌得处理、尽可能不破坏关节囊。 13、桡骨远端背侧入路: 纵或横切口、腕背六个鞘管、自第III、IV或IV、V鞘管间进入、深及骨面向外剥开、术后石膏得保护。 下肢部分 1、髋臼及骨盆前方入路(髂腹股沟入路): 体位及铺单要求、切口、浅筋膜止血剥开、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切开腹股沟管前壁(精索下)、剥清腹股沟管后壁-腹股沟韧带上方1-2mm切开后壁、股外侧皮神经得寻找、注意髂外动脉得搏动、髂腰肌筋膜(髂耻筋膜)得显露与切开、三窗得概念、内侧窗:corona mortis,中间窗:主要复位及操作窗,显露四边体,可摸及后柱坐骨大切迹,外侧窗:髂骨滋养动脉、骶髂关节、L4、5神经根及闭孔神经得位置与保护。骨得形态特点,钢板得预弯,前路对后柱得处理。并发症:髂外动脉痉挛、血栓形成—髋离断。 2、髋臼及骨盆后方入路(Kocher-Langenbeck 入路): 俯卧位及侧卧位得利弊、切口、臀大肌纵劈、臀中肌后方进入、外旋肌群得处理、后柱及后壁得显露、三把撬得位置、坐骨结节肌起得处理、坐骨神经得保护、臀上动脉神经得保护。骨得形态特点,钢板得预弯,后路对前柱得处理。 3、耻骨联合前方入路(Pfannenstiel 入路): 仰卧位、插导尿管(术中辨认尿道及膀胱)、横切口:耻骨上2cm、纵劈或止点处切开腹直肌,骨膜下剥开显露耻骨上、前、后面,可与髂腹股沟入路连接。 4、骶髂关节后方入路: 体位、纵切口或横切口:避开髂嵴等骨突、髂后上棘及之下臀大肌起点得处理、髂骨间骶棘肌得处理、两种截骨法以便骶髂关节得显露、与坐骨大切迹得相对关系、常见并发症。 5、髋关节前方入路(Smith-Petersen入路): 切口、股外侧皮神经得三处经行点、神经界面、缝匠肌与阔肌膜张肌间、股直肌起得处理、深方旋股外侧动脉分支、入路得扩大:近端可剥开阔筋膜张肌

脑膜瘤手术

1.2 手术方法患者气管插管全麻,行右侧锁骨下或颈内深静脉穿刺。患者取坐位,头前屈并向肿瘤侧旋转30°,固定头部。正中或旁正中切口,上缘暴露横窦,侧面暴露乙状窦,沿窦边缘剪开硬脑膜,先释放小脑延髓池的脑脊液,让小脑充分的松弛,再用宽度为1 cm的脑压板牵拉小脑。此时,在显微镜直视下,首先看见三叉神经和面听神经,而肿瘤可能就位于三叉神经和面听神经的腹侧,用显微神经剥离子等显微器械,逐步分离周边组织,暴露肿瘤,进行切除。 2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经过顺利,肿瘤全切189例,次全切39例。 3 手术配合 3.1 术前访视手术前一天,器械护士至病房访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耐心向患者和家属介绍麻醉和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解释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列举手术成功的病例,以增强患者和家属的信心,帮助患者稳定情绪,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 3.2 巡回护士配合 3.2.1 体位待患者全麻后,与两名手术医生一起配合安装头架,检查头架各关节旋钮,使之固定牢固。患者双手置于搁手板上,注意保持功能位置。双下肢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松紧合适,以利于静脉回流,双腿腘窝处垫一薄软枕。松解裤带,妥善固定尿袋。 3.2.2 静脉通路准备两条静脉通路(外周静脉、深静脉),均带三通延长管,根据术中情况调节输液速度,及时更换液体,避免空气进入,造成空气栓塞。 3.2.3 术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术中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要注意出血的情况。观察吸引器、手术台上切口膜袋内的血量,计算纱布、棉片含血量,术中冲洗的液体量,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和皮肤、甲床的颜色有无改变,有异常情况随时通知医生和麻醉师进行处理。 3.2.4 术后搬运手术结束后,和医生一起将头架松开,检查头钉固定处头皮的情况,如有出血,可压迫止血或者用针线缝合。再由一人扶住患者头颈处,将患者缓慢放平,在这个过程中要严密检测患者血压。待患者完全放平后,适当加以约束。患者清醒后,离开手术间前,巡回护士检查患者骶尾部等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将患者衣裤整理好,送出手术间。 3.3 器械护士配合此组手术均采取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口,用单级电刀的电切功能分离皮下组织及颈后肌群,骨膜剥离器推开骨膜,固定后颅窝撑开器,电钻钻开颅骨,暴露上缘至横窦,侧面至乙状窦,切开硬脑膜,在显微镜操作下先释放小脑延髓池的脑脊液,使颅内压降低后,小脑充分松弛,固定蛇形自动拉钩向内侧牵拉住小脑,显露CPA区,在蛛网膜平面内,用显微剪刀、双极电凝器分离粘连,从而暴露三叉神经和面听神经、后组颅神经。解剖位置清楚后,先行囊内减压,用显微肿瘤钳取出肿瘤组织,保留送病理检查。用小棉片、明胶海绵彻底止血后用小圆针1号丝线间断缝合硬脑膜,大圆针7号丝线间断缝合肌肉层,三角针4号丝线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总之,在神经外科手术常规手术配合

腰椎间盘突出症开放手术

开放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不能一概而论,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最根本最佳的治疗,我们在椎间盘突出临床和相关基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对椎间盘突出根据其不同病理类型及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本着“能简单不复杂,能介入不手术的原则” [1]。采取下列分阶段治疗策略:保守治疗;微创手术;椎间盘切除术;非融合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椎间盘切除加融合。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方法包括: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椎体融合内固定术等。 1、手术适应症(1)诊断明确,病史超过半年,疼痛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屡次发作,经正规系统的非手术疗法无效者,应及早手术治疗,以减轻痛苦。(2)症状明显,疼痛剧烈,经正规系统的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者。(3)合并有其它原因的腰椎管狭窄,需行椎管手术探查的患者。(4)椎间盘中央型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出现明显的马尾神经受压的症状,影响大小便功能,经正规系统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5)椎间盘脱出较大,压迫神经根或硬脊膜囊,症状表现严重,出现严重持续的下肢麻木、感觉异常或肌肉麻痹出现足下垂,经正规系统保守治疗效果不显著,症状仍较严重,影响工作、行走的患者。[2] 2、禁忌症1)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患,不能耐受手术者;2)初次发作,症状轻微,预计非手术治疗可缓解者;椎间盘突出症之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不明确者,影像学也未见椎间盘突出的特征性表现者。[3] 3、手术方法 3.1.1 开窗半椎板切除“开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中进入椎管的一种方法。具体讲就是用咬骨钳或骨凿切除部分椎板和关节突,进入椎管并暴露突出物。随着对椎间盘突出的病理解剖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采用“开窗”的方法进入椎管,也能充分暴露突出的髓核与神经根,并对神经根所在部位做到减压。而由于椎板切除较少,所以硬膜粘连的机会也较小,同时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损伤。总之,“开窗”的方法造成手术损伤较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也较短,适合于大多数腰椎间盘突的手术。半椎板切除则咬除椎板范围更广。 3.1.2 该方法的适应症范围:1、保守治疗和微创治疗无效的,椎间盘突出范围较大的、椎间盘突出突入硬膜内的。2、病人的原因不能接受其他方法治疗的病人。 3.1.3该方法的优点:安全、疗效确切,成功率高症状缓解较彻底,恢复较快,对腰椎稳定性影响较小。 3.1.4 该方法的缺点:受传统观念影响绝大部分患者接受困难,花费较大,对劳动能力有轻微的限制。 3.2.1腰椎间盘突出全椎板髓核切除手术本术式特点为将两侧椎板连同棘突 摘除,彻底扩大椎管。 3.2.2该方法的适应症范围:1、保守治疗和微创治疗无效的,椎间盘突出范围较大的、椎间盘突出突入硬膜内的患者;2、病人的原因不能接受其他方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慎用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慎用手术治疗 在我国,腰腿痛患者几乎占外科门诊量的1/3,占骨科门诊就更多了,有超过50%的病人。以前有“病人腰痛,医生头痛”的说法。导致腰腿痛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腰椎间盘突出。 因此,你只要上网看看,或看看报纸杂志上的医疗广告,专治腰椎间盘突出的广告真是让人眼花缭乱,个个都说效果一流,包治包好。 目前,不论是大医院,还是小医院、个体诊所一般都会建议病人选择各种手术治疗,或注射胶原蛋白酶髓核溶解,或微创手术,或开放性大手术,这样收费高一些就更有理由。再就是手术的后遗症,不得不防。其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患者不需要动手术。大家可以去打听一下,有几个骨科医生或者其他科的医生会因为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动手术?但当你去医院就诊,很多医生会建议你做手术。记得曾有人戏称,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是:医生患病自己不做,只给其他病人做。 长时间用电脑易出现椎间盘退化,以致腰椎间盘突出,要引起注意 统计显示,80%的成年人或多或少有腰痛的症状。目前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发病人群由原来的40-65岁中年人群演变为20-50岁之间的青壮年人群,其发病率已经远高于高血压和心脏病。 为何腰腿痛的人如此之多?专家认为,长期操作电脑和伏案工作是导致椎间盘提前退化的重要原因。如今不少办公室白领坐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研究证实,长时间坐着,尤其是坐姿不良时腰椎间盘承受的负荷即压力最大。因此,长期伏案工作与操作电脑者的腰背痛发病率通常比其他人群要高得多。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目前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如药物治疗、牵引、理疗、介入、开放手术、微创手术等,但由此造成的错误或不恰当的治疗也是屡见不鲜的。 事实上,8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只要采取保守治疗即可,甚至仅仅是卧床休息而不用吃药,大多数患者一个月后症状就会得以改善。 (1)绝对卧床休息:初次急性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强调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卧床休息3周后可以佩戴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此方法简单有效,但较难坚持。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减少复发的几率。 (2)牵引治疗:采用骨盆牵引,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需要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3)药物治疗,临床上服用一些中西药物,效果很好,若是配合上述休息,牵引,理 疗,很快就能减轻症状,恢复活动能力,一般两周以内大都能基本痊愈,如服用双蚁祛湿 通络胶囊,配合西药常可用,双氯芬酸纳片,或萘普生胶囊,也可用副作用更少的新药如, 莫比可,或西乐葆等。当然这种治疗,并不能使已突出的椎间盘回纳,也不能使突出之物消 失,其之所以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是因为这些西药有很好的消炎止痛作用,而中药双蚁祛 湿通络胶囊通过补肝肾、强筋骨、益气血、祛风湿、通经络,达到消炎、消肿、镇痛、调节 神经—免疫功能的目的,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内稳态,腰椎间盘突出处之周围组织可以重新 建立并维持一种平衡状态,所以能持久改善或痊愈患者的临床病症。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护理要点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护理要点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最初24小时应保持平卧位,腰部垫小枕,可以压迫刀口减少出血。注意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呼吸、血压、脉搏等。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不要使引流管受重压或折弯,维持其负压和无菌状态。同时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成份和总的引流量等。术后24小时内应反复检查病人阴部及双下肢感觉运动变化情况,如果神经受压不见好转反而进行性加重,同时引流管不够通畅引流量很少,说明椎管内出血量较多,局部形成血肿,导致神经受压。应立即手术探查,避免神经受压过久出现不可逆性瘫痪。 加强生活护理,定时给病人翻身,翻身时注意肩部和臀部同时翻转,保持腰部平直无扭曲。协助病人在床上平躺着解大小便,可以使用尿壶和一次性尿布等,注意避免污染伤口敷料。术后48--72小时拔除引流管后,即可鼓励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和腰背肌肉锻炼,争取早日康复。 腰椎间盘急性期护理方法 1.急性期应睡硬板床,绝对卧床3周。 2.避免咳嗽、打喷嚏,防止便秘。 3.症状明显好转后,可逐步进行背肌锻炼,并在腰围保护下,下地做轻微活动。 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治疗和休息后,可使病情缓解或痊愈,但该病的复发率相当高,原因为:

(1)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治疗后,虽然症状基本消失,但许多病人髓核并未完全还纳回去,只是压迫神经根程度有所缓解,或者是和神经根的粘连解除而己。 (2)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病情虽已稳定或痊愈,但在短时间内,一旦劳累或扭伤腰部可使髓核再次突出,导致疾病复发。 (3)在寒冷、潮湿季节未注意保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患病部位,加之劳累容易诱发本病的复发。 (4)肝肾亏损未能及时补充。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肾精充足、肝血盈满,则筋骨劲强、关节灵活。人到中老年,生理性机能减退,肝肾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养,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骨关节病。 (5)术后的病人虽然该节段髓核已摘除,但手术后该节段上、下的脊椎稳定性欠佳,故在手术节段上、下二节段的椎间盘易脱出,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腰椎间盘手术后要严格遵守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护理方法,做到预防术后腰椎间盘突出。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遗症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遗症有哪些 腰间盘突出如果过于严重,那么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生活质量更高,会选择通过手术治疗自己的腰间盘突出,但是通过手术治疗,往往会出现一些后遗症,所以很多人就想了解一下腰间盘突出手术以后的后遗症有哪些?为了你能全面了解,就来一起看看下面介绍。 生活中很多人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只是很多人都知道腰椎间盘突出不会危及人的生命。往往忽视了早期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伤害的疾病,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对身体也会有很大的影响。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方法有什么,如果我们很好的了解,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治疗,后遗症也会更少。 我们应该知道,手术治疗各种疾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风险。说起手术治疗人们就会很担心。传统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方法并不是很理想,会有很多的后遗症。通过医学的不断进步和

医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一种新型的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 法可以达到相当理想的效果。 那就是微创射频热凝靶点技术了。“TMC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是在CT下进行准确定位,在数字减影下进行时时检测,导航系统的精确引导下直接作用在病变的髓核上,数据精确到1mm以下,角度误差小于1度,提高了治疗的精确性,几乎不伤及任何正常组织。这种方法对人体的伤害很小。是在高科技的设备和技术下进行的一种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 腰间盘突出手术后后遗症,这是很多患者都想具体了解到,其实腰间盘突出手术,随着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通过手术,也能更好的治疗这种疾病,而且后遗症会越来越少,所以对于患者来说,也不要过于担心后遗症,只要通过正规医院,再做好护理工作,后遗症还是比较小的。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效果如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效果如何 导语:腰椎间盘突出这种病情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年龄段的男女身上,这种病情的主要表现症状就是疼痛,每当病情发作的时候患者都会出现腰部疼痛难忍 腰椎间盘突出这种病情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年龄段的男女身上,这种病情的主要表现症状就是疼痛,每当病情发作的时候患者都会出现腰部疼痛难忍的现象,这种病情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在治疗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有些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为了能摆脱病痛的折磨而选择手术治疗,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效果有如何呢? 主要病因众所周知,腰椎间盘在脊柱的负荷与运动中承受强大的压应力。大约在20岁以后,椎间盘开始退变,并构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病因。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下列因素有关: (1)外伤:对临床病例的观察表明:外伤是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儿童与青少年的发病,与之密切相关。在脊柱轻度负荷和快速旋转时,可引起纤维环的水平破裂,而压应力主要使软骨终板破裂。亦有人认为,外伤只是引起椎间盘突出的诱因,原始病变在于无痛的髓核突入内层纤维环,而外伤使髓核进一步突出到外面有神经支配的外层纤维环,从而引起疼痛。 (2)职业:职业与腰椎间盘突(脱)出的关系十分密切,例如,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以致在驾驶汽车时,椎间盘内压力较高,可达0.5kPa/cm2,在踩离合器时压力可增加至1kPa/cm2,容易造成腰椎间盘突出。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者因过度负荷更易造成椎间盘退变,因在弯腰状态下,如果提20kg的重物,椎间盘内的压力可增加到30kPa/cm2以上。 (3)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在国内材料较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手术入路

手术入路 一、手术入路选择的原则: 1.路径最短,创伤最小; 2.避开重要功能区; 3.美观; 4.手术医师的个人经验。 二、手术入路各论 Ⅰ、冠切开颅额下入路: 1.暴露范围外侧到外侧裂,内侧到对侧视神经和颈内动脉。同侧的眶顶、嗅沟、 蝶骨平台、鞍结节以及视交叉池和终板池显露良好。 2.适应症:A:前颅窝病变(前颅窝底和嗅沟脑膜瘤);B:鞍区病变(垂体瘤、 鞍结节脑膜瘤、鞍内颅咽管瘤);C:前循环动脉瘤;D:前颅窝底脑脊液漏的修补;E:视神经管减压:F:额叶胶质瘤。 3.手术切口起自一侧耳屏前方的发际前缘到对侧耳屏前方的发际前缘,两侧对 称,呈蝴蝶状。 Ⅱ、翼点入路: 1.主要是鞍旁和鞍上的病变或鞍上向外侧生长到前、中颅窝以及生长的鞍上病 变更适应于翼点入路。如:A:视交叉池及鞍上池的肿瘤,视神经及视交叉的肿瘤;B: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动脉瘤,基底动脉分叉处及其上部分支动脉瘤; C:眼眶上部、后部和外侧部肿瘤;D:蝶骨嵴及前床突周围的脑膜瘤;E:额颞叶脑内病变;F:上斜坡的肿瘤和桥中脑腹侧的暴露。 2.切口:始于颧弓上缘,耳屏前0.5-1cm处,止点是向后横过颞区,弯曲向上, 经顶结节前或后方,弯向前达额部发际与中线交点处。 3.鞍区四个解剖间隙:第Ⅰ间隙即两侧视神经和鞍结节构成视交叉前间隙;第 Ⅱ间隙即视神经与颈内动脉构成视神经外侧间隙;第Ⅲ间隙为颈内动脉和动眼神经之间的间隙;第Ⅳ间隙位于终板池内。 Ⅲ、颞枕入路: 1.适应症:A:颞叶脑内病变;B:中桥脑腹侧病变;C:横跨岩尖中后颅窝颅 底的病变,岩斜区脑膜瘤、三叉神经鞘瘤、中上斜坡脊索瘤、小脑幕切迹脑膜瘤等;D:海绵窦后外侧病变;E:癫痫颞叶及海马的切除。 2.手术切口:颞枕马蹄形切口,围绕耳廓上方,切口前端起自颧弓中点,后缘 终点达横窦中外1/3交界处。 Ⅳ、乙状窦后入路(CPA开颅): 1.桥小脑角区:上达小脑幕,下与小脑延髓池相连,内侧界是脑桥前外侧面, 外侧界是岩锥后面,后界是小脑半球。 2.适应症:CPA区的听神经瘤、脑膜瘤、三叉神经鞘瘤、表皮样囊肿。 3.手术切口:常用枕下直切口或“S”形切口,乳突后缘内侧 1.5~2.0cm,切 口上端起自横窦上1-1.5cm,向下止于发际,长约5-9cm,切口下端略偏向内侧。 Ⅴ、远外侧入路: 1.适应症:A:肿瘤性病变:位于颈1~2脊髓腹侧、枕骨大孔前方、下斜坡者。硬膜内病变如脑脊膜瘤、神经鞘瘤、胆脂瘤等;硬膜外者如脊索瘤、软骨肉瘤、骨软骨瘤、颈静脉球瘤等;B:血管性病变:延髓、高位颈髓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法的种类及手术方案的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法的种类及手术方案的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过牵引和加强腰肌锻炼等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是约有1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上海同济医院脊柱外科贾永伟1934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Mixter和Barr首次用手术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迄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史已达70多年。经过大量的实验和 临床研究,该病的诊断技术逐步完善,手术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 一、直视下后路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 传统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仍是目前常用、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比较常用的治疗手段,其手术适应证为:(1)症状严重,经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反复多次发作者;(2)有明显神经根受压症状,造成神经根功能损伤者; (3)中央型突出或疑有游离块脱入椎管产生马尾神经症状者,应尽早手术;(4)腰椎间盘突出伴有腰椎管狭窄或合并腰骶部“移行椎”或脊椎滑脱,需同时做腰骶部融合者。 后路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手术方式,根据咬除椎板的多少,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手术包括有全椎板、半椎板切除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椎板间开窗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3种方式。 全椎板、半椎板切除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入路容易,手术视野较宽阔,可直接摘除髓核,对神经根减压充分,术后疗效肯定;但该手术方式的减压范围过大,会造成脊柱后柱结构的破坏,影响脊柱稳定性;术中有潜在的神经根和腹膜大血管损伤的危险;术后部分病人在椎板缺损区形成大量纤维瘢痕组织或不规则新生骨,与硬脊膜或神经根粘连,致医源性椎管狭窄。 开窗式椎间盘髓核摘除是目前较常用的手术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不足之处是暴露范围小。对椎板间隙较窄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小切口开窗潜行减压髓核摘除术,对中央型宽基底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钙化患者采用双开窗扩大减压椎间盘摘除术,均能充分显露突出的椎间盘、神经根和侧隐窝,手术定位准确、创伤小、出血少,最大限度保留腰椎后部结构的完整性,尽量减少硬膜囊粘连,手术时间短,康复快。椎间盘突出合并明显退行性变者,需较广泛探查或减压者可采用半椎板切除术;同一间隙双侧突出或中央型突出粘连较紧密不易从一侧摘除,或合并脊柱明显退行性改变或合并中央型椎间盘狭窄需要双侧探查及减压者,可采用全椎板切除术。 二、直视下前路腰椎间盘摘除术 前路腰间盘摘除术由Halt于1950年首先报道。手术成功率大约82%一95%.但其对术者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一般认为该术式优点有:手术不暴露椎管,不触动硬膜及神经根,避免损伤性炎症的发生;可避免硬膜外及神经根周围血肿、瘢痕和粘连;不破坏脊柱后方结构,可减少术后腰椎不稳及腰椎滑脱的发生,可早期功能锻炼及下地活动。但无法在直视下判断椎间盘的突出情

腰椎间盘突出知识大全

腰椎间盘突出知识大全 腰椎间盘突出作为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一直严重困扰着人们的生活,治疗十分棘手。小编综合多篇经典文献进行整理,而成此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作详细而全面的解析,好文共欣赏! 一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尤其是髓核,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年龄增长、劳损或外力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马尾等遭受化学刺激或物理性压迫,进而表现出腰骶部酸痛、下肢疼痛、麻木,甚至大小便失禁、双下肢不全性瘫痪等一系列神经症状。 本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本症已被国内外学者认为与95%的坐骨神经痛和50%的腰腿痛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可引起继发性腰椎管狭窄。全世界每年罹患者数以百万计,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社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1 腰椎正常活动范围有多大 腰椎可以进行的活动有前后方向的前屈、后伸;左右方向的侧屈,水平面上的旋转;三者之间的作用综合形成环转运动。在上述运动中以前屈运动最为频繁。腰椎的活动范围在脊柱中比颈椎小一些,比胸椎的活动范围要大的多。这些运动的顺利实现都有赖于椎间盘、椎体、小关节、韧带、肌肉的健康状态、任何组织的病变都可能影响到腰椎正常活动功能、使某一方向的活动范围受限。 腰椎前屈的运动就是人们常说的“弯腰”,腰椎活动自如的人在伸膝的情况下弯腰可以用手触到脚面。腰椎在后方的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等的限制下,一般只能前屈45°左右,约为整个弯腰活动的1/3-1/4。后伸范围略小,约为30°。 2 易患人群有哪些 以椎间盘突出导致坐骨神经痛发病率,男性约%,女性约%,国内外报道的男女发病比率相差很大(7-12:1不等),一般来说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与男性从事的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