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然与人的解放

自然与人的解放

自然与人的解放
自然与人的解放

土地的解放:人的解放

查询网络上关于土地的纠纷、自杀式的事件层出不穷:

土地,是人,作为对象性的存在物鉴于人的对象性活动是人与自然之间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因此,自然的解放和人的解放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法国哲学家列菲弗尔在他的《辩证唯物主义》中阐明了这一观点:“人们唯有与他物共同存在,并且自己也是一种他物时才不会孤独,即主体要有一个与自己不同的另外一种现实,客体要有一种与自己不同的另外一种现实同时存在。纯主体的(单子的)聚焦无法使主体摆脱孤独。不为他物的愿望的客体,这种物体是无法确定其存在的。”1自然的解放与人的解放两者是一致的,从宏观的角度看,人的解放本身就是自然解放的一部分,是自然解放的题中应有之义。利奥波德就认为:?事实上,人只是生物队伍中的一员的事实,已由对历史的生态学认识所证实。很多历史事件,至今还都只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去认识,而事实上,它们都是人类和土地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土地的特性,有力地决定了生活在它上面的人的特性?。2

不仅如此,他还要求人们从自然的角度、以自然的方式来思考或看待问题,即“像山一样地思考”,从而彻底消除人与物相区别的根本点——意识、理性、能动性和主体性。自然的品质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①一些农业生产的对象直接就是天然的材料,如植物性产品、动物性产品或渔业产品的生产就是这样。这些生产形式说明,土地(在经济学上也包括水)最初以食物,现成的生活资料供给人类,它未经人的协助,就作为人类劳动的一般对象而存在。所有那些通过劳动只是同土地脱离直接联系的东西,都是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例如从鱼的生活要素即水中捕获的鱼、在原始森林中砍伐的树木、从地下矿藏中开采的矿石,等等。②一些农业生产形式如酿造等只能依靠自然本身发挥作用。在这些活动中,人除了改变自然的物质的形态,是不能改变自然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进程的,因此,它必须“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自然的直接对象性价值还表现在直接以天然自然为对象的基础工业之中。同样是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详细列举了天然自然对于原始的采掘工业的无条件性。他把采矿业和古老的狩猎业与捕鱼业相提并论,认为在这些行业中,自然界直接就是以原材料的形式出现的,由于自然作为原料的过程本身就是采掘工人劳动的过程,因此,这种天然原料一开始就具有了某种价值,就像农业所开垦的处女地一样。

?在采掘工业中,例如在采矿业中,原料不是预付资本的组成部分。这里的劳动对象不是过去劳动的产品,而是由自然无偿赠予的。如金属矿石、矿物、煤炭,石头等等。这里的不变资本几乎完全由劳动资料组成,它们能很容易地容纳增加了的劳动量(如工人日夜换班)。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产品的数量和价值同所使用的劳动成正比地增加。在这里,正像生产的第一天一样,形成产品的原始要素,从而也就是形成资本物质成分的要素,即人和自然,是同时起作用的?。?除采掘工业外,一切产业部门所处理的对象都是原料,即已被劳动滤过的劳动对象,本身已经是劳动产品,就像农业中的种子一样。3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把人能够依靠自然界生活看成是“—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和“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因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就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一种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既然对象性活动的生产或实践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和条件,那么,作为这种活动的发生学要件的自然就

1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下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92页。

2“美”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5页。

更是“前提”的前提,“条件”的条件。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甚至把人自身的身体视为自然的“原始条件”,尽管人再生产并发展这种躯体,但人的躯体最初却不是由人本身创造的,而是人本身的前提;被他当作属于他所有的无机体来看待的这些生存的自然条件,本身具有双重“主体的自然”和“客体的自然”的双重性质。为了存续这种性质,他把一定的自然(这里说的还是土地)看作是自身的无机存在,看作是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的条件。4这里的“无机的存在”、“生产的条件”不仅直接表明了自然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而且也间接表明了自然价值的无限性和绝对性。

劳动,作为人类创造价值的活动,作为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其本身就离不开自然,自然是人类劳动的最初的、基本的简单要素。在《工资、价格和利润》、《剩余价值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马克思正是通过揭示自然尤其是土地对于劳动的无条件性来批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并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剥削本质的。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反复强调了自然条件对于劳动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他以人类最初的生产为例,指出劳动者直接掌握的东西,不是劳动对象,而是劳动资料,这些劳动资料中大多是自然界中最原始的天然物料如石头等,正是这些天然的物料延长了人“自然的肢体”。在这些天然物料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土地。

?土地是他的原始的食物仓,也是他的原始的劳动资料库。例如,他用来投、磨、压、切等等的石块就是土地供给的。土地本身是劳动资料,但是它在农业上要起劳动资料的作用,还要以一系列其他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力的较高的发展为前提。一般说来,劳动过程只要稍有一点发展,就已经需要经过加工的劳动资料。在太古人的洞穴中,我们发现了石制工具和石制武器。在人类历史的初期,除了经过加工的石块、木头、骨头和贝壳外,被驯服的,也就是被劳动改变的、被饲养的动物,也曾作为劳动资料起着主要的作用。劳动资料的使用和创造,虽然就其萌芽状态来说已为某几种动物所固有,但是这毕竟是人类劳动过程独有的特征?。

自然界所提供的这些原始的物料,作为人类劳动的最初工具,虽然有些并不直接加入劳动过程,“但是没有它们,劳动过程就不能进行,或者只能不完全地进行。土地本身又是这类一般的劳动资料,因为它给劳动者提供立足之地,给他的过程提供活动场所”5自然的间接对象性价值最明显地表现在农业生产上,地租就是这种间接价值的最好的例证。

?正像劳动的主体是自然的个人,是自然存在一样,他的劳动的第一个客观条件表现为自然,土地,表现为他的无机体;他本身不但是有机体,而且还是这种作为主体的无机自然。这种条件不是他的产物,而是预先存在的;作为在他之外的自然存在,是他的前提。?6正因为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的数量总是有限的,于是,便产生了土地的价格形式——地租。“如果土地能像空气一样容易得到,那末谁也不会付地租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而且在每一个场合下被占有的土地的面积总是有限的,因此,要使用一块被占有的亦即被垄断的土地,就得缴纳地租或者按照售价把它买下来。”7

自然作为人的劳动对象,是劳动(价值的生成与创造)的逻辑预设和物质要件。正是自然的先天性“品质”为劳动创造价值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但是,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8-489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3-204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7页。

供生活资料,即提供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所需的资料。”8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方能进行。自然是人类劳动的最原始的条件,是—种“普遍的自然的要素”,是“财富的对象或财富的材料”,具有“最高普遍性”。各种劳动的产品都是自然物质和劳动这两种要素的结合。

?如果把上衣、麻布等等包含的各种不同的有用劳动的总和除外,总还剩有一种不借人力而天然存在的物质基质。人在生产中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就是说,只能改变物质的形态。不仅如此,他在这种改变形态的劳动中还要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因此,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像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9

可见,如果我们承认劳动创造价值,那就必须承认自然对于劳动的前提性和无条件性。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批评了某些政治经济学家撇开自然因素而只承认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的错误认识,认为劳动只有加上自然界才能成为一切财富的源泉。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把自然看成是使用价值的基础,由于使用价值是价值得以转变为交换价值的条件,因此,自然作为使用价值的载体,就为劳动,为价值的最终实现提供了现实性。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再一次批判了“劳动价值源泉说”,指出:以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为理由,断言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这样的逻辑是不够严密的,因为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这是在所有儿童识字课本里都可以找到的;只有当劳动具备了相应的对象和资料时,这层意思才是正确的;只有一个人事先就以所有者的身份来对待自然界这个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把自然界当作隶属于他的东西来处置,他的劳动才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因而也成为财富的源泉。因此,无视资产阶级通过对自然的间接价值的占有而占有工人劳动的剥削事实,对自然的价值源泉性这个“唯—使这种说法具有意义的条件”避而不谈,不过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为资本主义私有制辩护的“巧妙”所在。“私有制最初的结果就是生产分为两个对立面(自然的方面和人的方面),即分为土地和人的活动。土地没有人耕作仅仅是不毛之地,而人的活动的首要条件恰恰就是土地”。10

?价格形式不仅可能引起价值量和价格之间即价值量和它的货币表现之间的量的不一致,而且能够包藏一个质的矛盾,以致货币虽然只是商品的价值形式,但价格可以完全不是价值的表现。有些东西本身并不是商品,例如良心、名誉等等,但是也可以被它们的所有者出卖以换取金钱,并通过它们的价格,取得商品形式。因此,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价格。在这里,价格表现是虚幻的,就像数学中的某些数量一样。另一方面,虚幻的价格形式——如未开垦的土地的价格,这种土地没有价值,因为没有人类劳动物化在里面——又能掩盖实在的价值关系或由此派生的关系。?11

因此,我们在承认价值规定或决定价格的同时,应当考虑到自然资源的虚幻的价格形式(“影子价格”)。例如,对于土地的非拥有者而言,为了使劳动得以进行,同时也是为了他自身作为人的存在,他不得不以某种价格的形式购买土地拥有者的使用权,这样,原本没有价值的自然物在这种买卖或交易中便成了商品,具有了价格。

自然资源虚幻的价格形式构成了资本主义超额利润的一部分。例如,就土地而言,土地所有者可以通过对自然的占有而获取到相应的租金。凡是自然力能被垄断并保证使用它的产业家得到超额利润的地方(不论是瀑布,是富饶的矿山,是盛产鱼类的水域,还是位置有利的建筑地段),那些因对一部分土地享有权利而成为这种自然物所有者的人,就会以地租形式,从执行职能的资本那里把这种超额利润夺走。在资本主义世界里,国家是自然资源的最

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9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6-57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12页。

大的拥有者,它掌握着矿山、森林等的开采、使用和受益权,把几乎一切自然资源都变成了“商品”,赋予了这些“商品”以其他一切商品所具有的特点。资本主义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把一切都商品化,几乎所有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实物和非实物形态)都被纳入进了商品的范畴(有价证券、期权指数和环境许可证等就是最典型的例证),大凡有使用价值(满足人的需求的不是产品,而是产品的使用价值)的自然物,几乎都被赋予了某种价格的特征,成了资本主义超额利润的重要源泉。

随着人类对象性活动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加大,自然的影子价格“投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从地上到天上,从地球到宇宙,从物质形态到非物质形态,所有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资源——尽管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都具有了这种虚幻的价格,而且还有不断增大的趋势。例如,“地租的量(从而土地的价值)作为社会总劳动的结果而发展起来。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产品的市场和需求会增大;另一方面,对土地本身的直接需求也会增大,因为土地本身对一切可能的甚至非农业的生产部门来说,都是生产竞争的条件”;“不仅人口的增加,以及随之而来的住宅需要的增大,而且固定资本的发展(这种固定资本或者合并在土地中,或者扎根在土地中,建立在土地上,如所有工业建筑物、铁路、货栈、工厂建筑物、船坞等等),都必然会提高建筑地段的地租”。12

自然的虚幻价格虽然不是来源于自然的真正价值,但却可以转变为自然的真正价值。随着对象性活动对自然资源需求和利用的不断扩大,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在不断增大,同时,自然资源被破坏的程度也在不断地加深。为了保证自然资源的可续利用,如防污治污、退耕还林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类劳动,由此形成了自然的真正价值。特别是当历史进入到了后工业社会,随着环境问题作为全球问题的日益凸显,一些国家或政府为了调节工农业对自然资源的消费规模,把自然因素也纳入了价格的目标函数,许多国家制定法律政策,明确各种环境资源的产权关系,并通过制定比较合理的自然价格,实施对自然的有偿开采、使用和排污,等等。

自然的对象性价值是马克思主义自然价值论的核心和精髓。一些学者以马克思主义否认自然的价值为由,认为马克思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者,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价值论的误读。历史唯物主义早就告诉我们,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必须采用逻辑的或历史的方法。尽管马克思的确以“抽象的劳动凝结”否认了自然的价值性,但这并不能说明马克思没有环境保护意识;事实上,自然不具有价值只是马克思从经济学而不是从社会学、生态学或美学的维度出发所得出的结论,马克思这样做是出于他所处的那个历史时代的需要,即揭示剩余劳动的秘密,为资产阶级的消灭和无产阶级的解放服务。因为,在马克思看来,环境的解放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马克思这样做的逻辑进路是:第一步,否认自然的价值而凸显自然的使用价值,以此说明自然的对象性价值或自然对于劳动的不可缺性。

第二步,自然的使用价值及其对于劳动的不可缺性形成了自然的某种“虚幻的价格形式”,自然的这种虚幻的价格形式不过是自然资源作为资本的一种表达形式,正是它构成了雇用劳动的基础,构成了资产阶级超额利润的“基础”。“自然力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而只是超额利润的一种自然基础,因为它是特别高的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13,农业资本家之所以能够不劳动而获得地租,原因就在于他对自然对于对象性劳动的“基础性”的占有。

第三步,自然的这种价格形式是少数人对“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它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一是它自身对于劳动的“基础”性,二是隐藏在它背后的“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即少数人对土地的“基础性”的垄断。“土地所有权本来就包含土地所有者

1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717-718、872页。

剥削土地,剥削地下资源,剥削空气,从而剥削生命的维持和发展的权利”。14第四步,要消灭地租的存在,关键就是要消灭它借以生存的生产关系的土壤,因为自然自形成伊始就不属于任何人,“从一个较高级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角度来看,个别人对土地的私有权,和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私有权一样,是十分荒谬的。甚至整个社会,一个民族,以至一切同时存在的社会加在一起,都不是土地所有者。他们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利用者”。15

可见,自然的对象性价值→自然对于劳动的不可缺性→资产阶级超额利润的基础→消灭资产阶级对于自然资源的垄断→人的真正解放,这就是马克思主张自然无价值而仅具有使用价值的良苦用心。它只是马克思在经济学领域中的抽象表达,并不是就生态学或美学角度而言的。

?如果完全抽象地考察劳动过程,那么,可以说,最初出现的只有两个因素——人和自然(劳动和劳动的自然物质)。……这样,土地和劳动似乎是生产的原始因素,而专供劳动使用的产品,即生产出来的劳动材料、劳动资料、生活资料,只是一种派生因素。……把生产分解为两个因素,即作为劳动的承担者的人和作为劳动对象的土地(其实就是自然),这也完全是抽象的。?16

如果马克思不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否认自然的价值,那就等于帮了资产阶级的忙,就等于为资产阶级的不劳而获提供合法性辩护,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实践性也就由此被遮蔽、被消解了。因此,以马克思否定自然的价值为由,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相提并论,这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客观的、全面的评价,因为马克思决不把环境问题仅仅看作是自然自身的问题,而是把自然的解放与人类的解放联系在一起,力求通过人类的解放来最终实现自然的解放。相对于那些就自然的价值而谈自然的解放的立场而言,马克思这样做不但不能说明他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支持,相反,却说明了他在环境问题上的高屋建瓴和高瞻远瞩。更何况在马克思所处的那个时代,环境问题并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普遍的全球性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将在后文的“历史观的环境哲学”中作进一步的解读)。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地租”为契入点,阐明了土地的“共有”性质以及当代人为后代人管理好土地的社会义务:

?从一个较高级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角度来看,个别人对土地的私有权,和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私有权一样,是十分荒谬的。甚至整个社会,一个民族,以及一切同时存在的社会加在一起,都不是土地的所有者。他们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利用者,并且他们必须像好家长那样,把土地改良后传给后代。?17

马克思把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看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谁也无权恣意滥用或肆意榨取;现代人与后代人都是土地的所有者和利用者,当代人应该以“好家长”的角色,自觉地承担起为后代人照看土地的伦理义务。如此一来,在当代人呵护土地的生命表现中,就直接创造了后代人的生命表现,因而在当代人保护自然的活动中,就直接证实和实现了他们的真正的本质,即当代人的社会的本质。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针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批注写道:

?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上面那句话在一切儿童识字课本里都可以找到,并且在劳动具备相应的对象和资料的前提下是正确的。?18在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对象中,土地是最原始的劳动对象,是未经人的协助就作为人类劳

14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872页。

15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875页。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9页。

17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875页。

动对象的一般性存在,是最初以食物,现在以生活资料的形式恩泽于人类的最大的供给者,是工农业生产的材料或原料。无论是地上的野兽、水里的鱼类、空中的鸟类,抑或是原始森林中的树木,地下蕴藏的矿石都是土地直接或间接的产物。

自然是人类劳动最原始的必不可少的对象,即使那些与自然没有直接关系的劳动都是建立在以自然作为原始对象的劳动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如此,自然资源的先天性品质及其构成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撇开社会生产的不同发展程度不说,劳动生产率与自然条件的联系十分密切。这些自然条件都可以分为“人本身的自然”(如人种等等)和人外部的自然两大类。外界自然在经济上还可以细分为“生活资源的自然富源”和“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前者如土壤的肥力、鱼产丰富的水等,后者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在人类人化发展的初期,第一类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人类文化发展的较高阶段,第二类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总之,自然界作为生产力的最原始的要素,作为劳动对象,是人的对象性本质、对象性劳动得以实现或发生的最基本的物质前提。正是这一点构成了人对自然有所不为的必要性和无条件性。自然和劳动一起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人类没有创造物质本身,人类的生产能力只有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自然界为劳动提供物料,劳动把物料转变为财富。

(一)自然的解放:人的解放的前提

在《反革命与造反》中,马尔库塞把自然的解放定义为:“自然的解放就是恢复自然中的活生生的向上的力量,恢复与生活相异的、消耗在无休止的竞争中的感性的和美的特征,这些美的特征表示着自由的新的特性。”19自然的解放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解放属人的自然,也就是解放作为人的合理性和经验的基础的人的原始冲动的感觉;二是解放外部的自然界,也就是解放人的存在环境。

1.人“自身的自然”的解放必须以外部自然的解放为前提,因为人的本质在于自由自觉的对象化活动。离开了自然作为对象,离开了自然这个人的“无机的身体”,劳动便无法进行,人的本质也就无法确证和无法实现,人类最终只能走向灭亡。

关于这一点,本书第二章已经做过理论上的阐发,这里再转引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关于复活节岛崩溃的真相,以及森林砍光后导致人吃人的描述,以对此做进一步的论证(见《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一书,中国青年报2008年7月10日选载)。

1772年复活节当天,探险家罗泽维恩在南太平洋发现一座小岛。他万分惊讶地找到了数百座背朝大海的石刻人像,?如房舍般高大?。罗泽维恩意识到,不管这些岛民到底用何种方式竖起这些雕像,他们需要重木料和坚韧树皮搓成的绳索。但是他随即发现,这座日后以?复活节?命名的岛屿只是块荒地,岛上找不到一棵树,灌木和杂草高不过3米。

复活节岛上的谜题令早期的到访者困惑不已。离它最近的陆地是2000公里外的皮特凯恩岛,397座巨大石像竟然矗立在如此荒蛮而遥远的角落,人们只能认为这是外星生物让石像从天而降。

如今谜题已被解答,而答案令人不寒而栗。

大约在公元10世纪,来自波利尼西亚的移民搭乘着木筏,满载着甘蔗、香蕉、蕃薯和鸡,

还有用以食用的老鼠于此定居。在五六百年的时间里,岛上人口增长到1万人。他们有了各自的氏族和阶级,像切蛋糕一样把这个岛划分为12块。12个氏族起初和平相处,直到有一天,酋长们决定以令人敬畏的石刻雕像来荣耀自己的世系。

基于对埃及的金字塔、英国的巨石柱群的认识,我们知道,只要有巨大的木材作为辅助,搬运巨石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科学家通过孢粉测试证明,复活节岛上曾有过高20米,直径1米的智利酒松。实际上,直到人类定居岛上的早期,复活节岛一直是被高大树木和繁茂灌木覆盖着的温带森林。

人类的到来让森林遭受了灭顶之灾。几百年间,复活节岛上的酋长们争相比较,比谁的石像更巨大更壮观。有人竖起五个平排巨像,随即有人竖了十个;有人雕出一座最高的人像,随后对手就在自家人像头上加个12吨的大石冠。然而,单以人力完成这么浩大的工程并不简单,既要砍伐无数巨木当搬运工具,还得拼命伐林造田养活劳动力。

岛上的石像一代大过一代,砍伐树木的速度也胜过了树木的生长速度,再加上移民时带来的老鼠以种子和幼苗为食,成片的树林开始毁灭。智利酒松大约绝迹于1440年——从火口湖的年沉积层中,已完全找不到树木花粉的踪迹。科学家对炉灶和垃圾堆中的样本进行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显示,大约在1640年前后,木柴已经被草本植物所取代,即便是酋长家也是如此。

复活节岛上的故事是太平洋地区砍伐森林最极端的例子:成片的森林就此消失,22种原生树木从此灭绝。缺乏燃料、野生食物资源的消失、土壤流失是最直接的后果,随之而来的是饥荒和氏族之间为争夺灌木丛的战争。

没有了巨木制造的舟船,战争后的幸存者也无法远航渔猎,他们开始转向从未使用过的食物来源:人类本身。在复活节岛后期废弃物堆遗址中,人类骨骸随处可见,有些骨头被敲碎以便吸取骨髓。岛民的口头历史中至今仍充斥着人吃人的故事,而对敌人最具攻击性的辱骂莫过于:?你妈的肉塞了我的牙缝。?

戴蒙德的新作仿佛在向我们讲述,随着环境状况与自然生态的由好变坏,诸如玛雅、维京这些古老的人类文明在历史上是如何盛极一时、灿烂辉煌,又是如何轰然崩塌、走向衰败的:因为失去了自然之“母”的庇护,先人们或不敌严寒而活活冻死,或经不起干旱而活活饿死;或为了争夺土地与食物互相残杀,甚至以敌人的尸体果腹……。就这样,华美的宫殿、神庙等最终都化作了一堆乱石。在戴蒙德看来,复活节岛的故事更像是一个隐喻。在全球化、国际贸易、喷气客机、互联网的推动下,地球上所有的国家都像复活节岛上的12个氏族一样,彼此共享着自然资源,共同沐浴着自然的恩泽,但也同样面临着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危机的威胁。复合节岛上所发生的残酷事实告诉我们:大自然的承载力总是有限的,人的发展和人的解放总是要以生态的健康、自然的完整为先决条件的。今天的地球何尝不是宇宙中的孤岛呢?如果任凭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恶化继续下去,那么,末日来临之际,谁又能独善其身呢?

2.人的社会解放同样必须以自然的解放为基础,因为,人的异化劳动以及由此导致的身心“不自由”的“奴役状态”,均源自于少数人对自然特别是土地的暴力占有与掠夺。

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考察资本主义发生的历史加以说明。

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简单地用以下文字来概括:少数人对自然的无偿占有和大多数人对自然的一无所有。资本主义生产得以发生的秘诀就在于,少数人对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剥夺,即对人民大众的劳动对象的剥夺。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对此作了深刻的揭示:“劳动者同土地和土地所有权的分离是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的生产的基本条件”20因为,“如果土地所有权归人民所有,资本主义生产的整个基础,使劳动条件变成

一种独立于工人之外并同工人相对立的力量的基础,就不再存在了。”21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自由买卖”不过是他们被剥夺了生产对象后的无奈之举,“买者是资本家,卖者是雇佣工人。而这种关系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劳动力实现的条件——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已经作为别人的财产而和劳动力的所有者相分离了。”22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私有制产生以前,人与自然的关系完全是一种“天人合一”式的共生诉求关系,土地等自然物在人们看来不过是一种不依赖于人的自然存在,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的要素”;相应地,人的对象性劳动也只是同作为它的材料的特殊自然要素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特定的、特殊的外化”,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规定的存在形式”,是同自然界直接相联系的“唯—的生产”;劳动产品也只是一种特定的“财富”,与其说它来源于劳动本身,还不如说它来源于自然界;作为结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团结互助、平等协作的原始共产主义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见解与历史学家卡尔·波拉尼的观点是一致的。波拉尼在《伟大的转变》中认为,私有制产生以前,人与自然是和谐的、统一的,土地与劳动、自然与社群生活是互为一体的:“土地和劳动不过就是每个社会都包含的人本身以及社会存乎其中的自然环境……传统上,土地与劳动互不分离,劳动构成生活的一部分,土地则仍属自然的一部分,生活与自然形成结构严密的整体。因此土地与亲族、住区、手艺、思想等制度形式紧密相连。”23换句话说,当时的土地与劳动、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是不分彼此的。土地,作为人之存在的一部分,不为任何人所独有,但又为人人所共有;劳动也不是用来增加财富的手段,而是用来维持家小的供养。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与土地、“我”与“非我”关系,也没有意识到劳动天然地包含着“我”和“他人”的关系。

然而,大约在16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也就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的时期,人们在科技理性的魔杖帮助下发现了自然的奥秘,及其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巨大的潜能与财富,于是,主体性的狂妄与贪婪、对自然的征服与占有的欲望恶性膨胀。此时,少部分人运用暴力,大肆掠夺并占有土地、森林、高山与河流,例如瀑布等成了某种“可以垄断的自然力”,只有那些支配着特殊地段及其附属物的人才能够支配它。于是,少数人成了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而大部分农民则丢失并离开了土地,沦为这些“主人”的奴隶或雇工。对此,美国学者丹尼尔·A.科尔曼在《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一书中作过详细的考证。

19世纪30年代,美国为了腾出地方种植“棉花王”,也曾把南部的彻罗基、克里克、乔克托等土著部落从其祖居之地强行赶走。当他们被迫迁往欧洲人尚未去定居的西部地区时,成千上万人饮恨黄泉,彻罗基人离乡背井,其流浪所走过的道路被历史学家称为“眼泪小道”。

在这场资本的原始积累中,最为臭名昭著的当属英国的圈地运动。根据记载:1820年,即圈地运动进入尾声之际,发生了一起人们经常提及的圈地事件。英国萨瑟兰郡公爵夫人从7794000英亩的土地上驱逐了15000名佣农,以131000只羊取而代之。英国士兵用暴力强行驱赶百姓,并捣毁了村庄和农作物。村民们“陆续地被驱逐和消灭了。他们的村庄全部被破坏或烧毁,他们的田地全部变成了牧场”。24

伴随着少数人对土地的占有以及土地的商品化,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从此消失了:记忆中农业劳动者与公共财产间的任何联系从此一去不返,对自然的破坏与掠夺开始了。“当土地被视为商品,人类社群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有机联系不复存在时,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便双双走向大祸临头的境地。……我们滥用土地,因为我们视之为归用于自己的商

21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108页。

22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8页。

23“美”丹尼尔〃A.科尔曼:?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95页。

品。”25人与自然的分离就此产生,天人合一的状况从此结束。

伴随着对自然的占有,资产阶级完成了对“人自身的自然”的占有,对自然的控制就演变为对人的控制。为了把失去自然家园的农民赶进厂房,1547年,英国就颁布法令,将无家可归的农民判为“游手好闲分子”,对其鞭打或罚做苦力。“被暴力剥夺了土地,被驱逐出来而变成了流浪者的农村居民,由于这些古怪的恐怖的法律,通过鞭打、烙印、酷刑,被迫习惯于雇佣劳动制度所必需的纪律。”26。当这些农民身陷工资制度的牢笼后,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的法律又规定,穷人做工而不计较工资的高低是天经地义的,工人的悲惨命运宣告开始:“他既已被剥夺了使用公地的权利,便再也无法维持自己‘农民’的生活。……因此他沦为所有社会阶层中最为悲惨的一员,即农业无产者。当农业劳动也无处可寻时,他会成为乞丐,有时成为强盗,往往免不了一贫如洗的命运。”27此外,随着自然对象被无情地剥夺,大多数人不得不“主动”依附资本家来满足自己的自然存在,从而,他们和资本家的关系也就成了“自愿”的奴隶与奴隶主的关系。

?正是由于劳动的自然制约性产生出如下的情况;一个除自己的劳动力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的人,在任何社会的和文化的状态中,都不得不为另一些已经成了劳动的物质条件的所有者的人做奴隶?。28

?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生产的对象,也就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类生活,即他的现实的、类的对象性,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缺点,因为从人那里夺走了他的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29

对自然的控制与对人的控制相结合,资本主义最终造就了自然环境的急剧恶化和人的身心的严重摧残。对此,马克思在《论住宅问题》以及《资本论》中做过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在《资本论》第1卷中,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工厂环境的污浊及其对工人健康的威胁:

?在这里我们只提一下进行工厂劳动的物质条件。人为的高温,充满原料碎屑的空气,震耳欲聋的喧嚣等等,都同样地损害人的一切感官,更不用说在密集的机器中间所冒的生命危险了。这些机器象四季更迭那样规则地发布自己的工业伤亡公报。社会生产资料的节约只是在工厂制度的温和适宜的气候下才成熟起来的,这种节约在资本手中却同时变成了对工人在劳动时的生活条件系统的掠夺,也就是对空间、空气、阳光以及对保护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人身安全和健康的设备系统的掠夺,至于工人的福利设施就根本谈不上了。傅立叶称工厂为‘温和的监狱’难道不对吗??30

马克思还引用一位医生的话说:

?毫无疑问,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是人们住得过于拥挤和住房肮脏不堪。工人常住的房子都在偏街陋巷和大院里。从光线、空气、空间、清洁各方面情况,简直是不完善和不卫生的真正典型,是任何一个文明国家的耻辱。男人、妇女、儿童夜晚混睡在一起。男人们上日班和上夜班的你来我往,川流不息,以致床铺难得有变冷的时候。这些住房供水不良,厕所更坏,肮脏,不通风,成了传染病的发源地。?31

可见,自然的控制与人的控制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对自然的控制是对人的控制的手段,而对人的控制是对自然控制的结果,并且深化了对自然的控制。两者相辅相成,彼此互动。加拿大哲学家莱易斯在《自然的控制》中研究了控制自然与控制人这两个方面的内

25“美”丹尼尔〃A.科尔曼:?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102页。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05页。

27“美”丹尼尔〃A.科尔曼:?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99页。28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8页。

2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4页。

30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6-468页。

在的逻辑关联:一方面,资本主义控制了自在的自然,就等于控制了全部的自然包括人自身的自然,把一切自然看作满足自己的对象和工具。“在全球化竞争的过程中,人成了为控制自然而制造的工具的奴仆”。另一方面,通过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结合,统治阶级还控制人的需求,扭曲本真的人性,引起消费的不合理膨胀,刺激对自然的控制和掠夺,从而全面达到控制人的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通过控制生产与控制消费(强迫性消费)达到对人的控制。在此,生产不是为了消费,消费也不是为了生产,两者都是为了满足资产阶级对自然的控制。“本能的克制——对内部自然的持续的控制和克制——是支持控制外部自然的事业所必需的。”32从控制自然与控制人的互动关系出发,莱易斯认为,人的“不自由状态”及主体性的失落归根到底是由“控制自然”导致的;为了重塑人的精神,恢复人的本真,使人类获得真正的解放,“控制自然”应当被重新理解为对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控制;以往人类对“控制自然”的解读只是在资本主义的误导下形成的错误理解,因为作为资本主义最基本的意识形态,控制自然的观点总是以普遍性的名义把控制自然说成是人类的普遍义务,宣传它对整个人类而不是对某些特殊利益集团的好处。如今,这种“普遍性的神话”已经破产。

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人与自然关系概述 自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呼吸空气,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饮水,那么,人类就将灭绝。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恩格斯曾就此告诫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还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变成沙漠为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人类与自然界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又影响改变着自然,而自然反过来又通过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耗竭等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制约人类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经历了从原始的和谐状态,到农业社会的、局部的、阶段性的不和谐,再到工业社会的严重失衡。今天,人类社会表面上的繁荣进步背后,人与自然的矛盾正在日益积累:经济高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消费迅猛增长,而自然资源正在迅速减少以致枯竭,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污染物质已经大大地超过了环境容量,有限的生物圈从各个方面来看都已经不堪重负。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大面积的酸雨沉降,一些地区洪水肆虐,另一些地区干旱成灾,华夏席卷沙尘暴……这一切都昭示着以往作为被征服对象的大自然开始向人类宣战,开始显示其被动地制约人类发展的一面。而今,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处在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走上新的和谐状态;继续对自然肆无忌惮地改造和征服,使之服务于人们眼前的利益,人与自然的矛盾将迅速激化,进而大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三卷 中原逐鹿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三卷中原逐鹿 第一章延城长缨缚苍龙1 蒋介石出手“犁庭扫穴!” 人类历程已经行至公元20世纪40年代。在中华大地的黄土高原,有一块山丘起伏、沟壑纵横、地形险要的红色区域,放射着绚丽的光彩。 陕甘宁解放区,东临黄河中流峡谷,西抵环江,南至渭北山地,北傍长城,包括陕西北部和甘肃、宁夏北部,共20余县,方圆10万平方公里,160 万勤劳、善良、正义、勇敢的赤色军民在此耕作生息。 延安,坐卧陕西北部,东临黄河,西连子午岭,南依铜川、渭南、咸阳,北接榆林,居广袤平原与浩瀚沙漠戈壁之间的山重岭险地带,天赐神秘不庸之地,为陕甘宁解放区首府,炎黄子孙的精英多聚于此。 宝塔,八角形九层栋阁,高纵44米,底层北门眉书“俯视红尘”,南门横额刻“高超碧落”,座于延安东南四周群山之冠、原名嘉岭山的宝塔山上,庄严雄浑,挺拔巍巍,劈风傲霜,昂首远眺那太阳升起的地方,迎接着新中国那黎明的曙光。她们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的革命基地、革命圣地和革命的象征,引得世界瞩目、人民向往,也使得反动腐朽势力极端仇恨恐惧。 礎润而雨,月晕而风。种种征候显示,一场特大暴风雨就要

来临,陕北高原的黄土红地即将经受空前的战斗洗礼。1947年2 月28日,南京。 一辆超级型林肯牌黑色轿车由远而近,缓缓驰进蟋卧于黄埔路的总统官邸院内。余怒未消的蒋介石下得车来,气鼓鼓的径直入室而去。 在上午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会议上,蒋介石对他的麾下大动肝火,斥责将官们矜骄自大,嫌弃他,不听他的话,并将一切战场失败的总因归咎于没照他的指令行事,还郑重警告“照此下去,都要做共匪的俘虏。” 下午2 时,蒋介石亲自要通了参谋总长陈诚的电话。“辞修吗?琴斋就要到了!你叫上健生,到我这里来。” “校长,健生那儿是我通知呢,还是校长直接唤他一声好哇?”对方说话吞吞吐吐,显出为难的样子。“不要总是鸡肚狗肠的,当下共匪日愈猖獗,大家要精诚团结,参谋总部和国防部的通力合作至关重要!党国利益高于一切嘛。”蒋介石又焦躁起来。他知道陈诚与白崇禧素有不和。 “是!校长,学生马上通知。” 扔下电话,蒋介石又躺人那宽大松软的沙发里。他是要国防部长白崇禧和参谋总长陈诚,来这里共同商议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方案的。 自蒋介石去年6 月撕毁停战协定,开始全面内战以来,在华东、东北、华北等各个战场上连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军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暂行规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关于军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婚姻法》的暂行规定 (1980年12月29日) 各总部、各军区、各军兵种、国际科委、国防工办、军事科学院、军委直属各院校政治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决定自198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个婚姻法,是我国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关系到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它的贯彻实施,对于切实保障公民在婚姻家庭中的合法权益、家庭的和睦和个人的幸福,以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各级党组织和政治机关必须认真在部队中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对全体指战员婚姻问题的管理,提倡婚姻家庭关系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反对封建的、资本主义的歪风邪气,打击虐待残害妇女和老人的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保证新婚姻法在军队中的顺利实施。 我军担负着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光荣使命,为纯洁和巩固部队,提高我军战斗力,增强军政、军民团结,现对军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有关问题作如下暂行规定: 一、关于结婚年龄问题。 新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军队亦应按照这一规定执行。但是,法定婚龄是结婚的最低年龄,即不到这个年龄不得结婚,而不是到了这个年龄就一定要结婚。因此,要教育未婚的干部、战士和职工,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晚婚的号召,不要过早地恋爱结婚。 现役军人结婚后,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二、关于干部的配偶条件及结婚问题 军队干部选择的配偶,必须是历史清楚、思想进步、政治可靠、作风正派、没有严重传染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禁止与反革命、坏分子结婚。一般不得同反革命、坏分子的直系亲属,或在外国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从事反革命活动的人的亲属结婚;如对方本人历史清楚,政治上确无问题,现实表现好,亦可酌情允许其结婚。机要人员的配偶,应该历史清楚,思想进步、政治可靠、无复杂社会关系和海外关系。 干部建立恋爱关系后,要主动向党组织报告,由党组织和政治机关对其恋爱对象作必要的政治审查。关于向地方政府调查和索取有关干部恋爱对象证明材料的问题,按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公安部、军委总政治部1979年2月20日《关于调查证明材料的规定》第一条第一、三项精神办理。 学员在校学习期间,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得结婚。对舰艇人员、空勤人员和从事国防尖端核心机密工作的人员的婚姻问题,海军、空军、国防科委和二炮政治部可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必要的补充规定,并报总政治部备案。 三、关于战士、职工的恋爱结婚问题。 为了加强战备,搞好军民关系,战士一律不得在部队内部和驻地找对象。志愿兵原则上

高中历史 解放战争的过程与意义1

解放战争的过程与意义 (2017-2018学年山东青岛模拟)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诗词反映的是 A.解放军粉碎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解放军粉碎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C.解放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D.解放军开始进行战略决战 【参考答案】C 【解题必备】 (1)解放战争的过程 (2)意义 ①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迎来了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②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

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李宗仁回忆录》记载,他于4月22日晚由杭州返回南京时,“四郊机枪之声不绝,首都已一片凄凉。平日最繁华的通衢大道,如中山路、太平路等地商民全部关门歇业,街上行人绝迹,只有少数部队在作撤退的准备”。该回忆说明当时 A.渡江战役中解放军迫近城郊 B.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兵临城下 C.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南京 D.太平天国军队即将攻陷南京 中央军委下达命令:“沿黄河各县预备船只,准备载送我军渡河作战。”沿河的千余名船工、水手宣誓:“为了全国老百姓的总翻身,要用一切力量,把大反攻的部队,迅速摆渡到对岸去。”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预备战略反攻 B.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C.实施战略转移 D.挥师南下,抗日反攻

下图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某次战役。该战役 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D.标志着战略决战的结束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D 【解析】根据地图中的北平、天津可知这是平津战役。根据所学可知,平津战役标志着战略

易经与人生

感悟《易经与人生》 摘要: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对于已经距我们数千年之久的古代文化书籍,以及里面所包含的自然哲学、伦理实践和对人生的看法态度,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在这个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但精神方面却缺乏食量的时候,易经更具有引导作用,就像航行在大海中航船的灯塔一样,在迷失的时候能够找回自己的方向。在《易经与人生》这门课程学习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对《易经》这门深奥哲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课程中,老师讲解的几项基本的卦象,也使得我对人生和哲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易经乾卦坤卦 据说,易经是由伏羲氏和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先有伏羲氏做先天八卦图,后周文王姬昌被囚七年,闲来无事在前人基础上推演出后天八卦图。从本质上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的书籍,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了这些预测规律理论的书。以现在的角度看,这很有迷信的成分,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占卜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了奠基和促进作用,而易经更是对后来各种文化、经籍、言行等等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无论是儒家、道家等远古时期的百家争鸣,还是到明朝时期创立的心学,乃至民国创立现在很流行的厚黑学,在它们的立言中都能找到易经的根源,也因此,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成为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本质就是用来占卜的书,但是社会中的很多人却打着易经的旗号招摇撞骗,像什么算命测字看风水。我认为,学习易经能够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能够预测到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但是这要求学习者本身的学习修养,这么深奥的哲学思想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够看透看穿的,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看透所有人的未来。易经,给有学问的人带来的是人生的境界与追求,给迷信的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军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军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 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军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0年11月9日) 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贯彻实施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对于更好地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保障公民在婚姻家庭中的合法权益,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巩固国防,促进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保持部队纯洁稳定,提高战斗力,增强军政军民团结,现对军队贯彻实施《婚姻法》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现役军人在处理婚姻关系上,应当模范遵守《婚姻法》,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未婚同居,不得发生婚外性关系。 军队提倡和鼓励晚婚。男军人二十五周岁、女军人二十三周岁以上初婚的为晚婚。 二、现役军人应当慎重地选择恋爱对象,军官和文职干部确定恋爱关系后,应当主动向所在单位党组织报告,由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对其恋爱对象进行政治审查。 三、现役军人的配偶,应当是政治可靠、思想进步、品行端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舰艇、空勤人员和从事机密工作人员的配偶,还应当无复杂的社会关系。 现役军人一律不准与外国公民结婚,原则上也不得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居民结婚。 现役军人不得与虽具有中国国籍但居住在外国或港澳台地区从事或参与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活动的人员结婚;原则上也不得与此类人员的直系亲属结婚,但现役军人恋爱对象本现实表现良好、政治上确无问题的可酌情允许结婚。 四、义务兵一律不准在部队内部或驻地找对象,服现役期内不得结婚。 五、士官原则上不得在部队驻地或本部队内部找对象结婚。 孤儿、伤残人员和个别年龄超过三十周岁回原籍找对象确有困难的士官,要求在部队驻地找对象的,应当从严掌握,由军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批准。 在边疆国境县(市)、沙漠区、国家划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总部确定的一、二类岛屿部队服役的个别中级以上士官,本人提出在部队驻地找对象的,必须符合当地民

查看历史记录伟大的历史记录

查看历史记录伟大的历史记录 《伟大的历史记录——徐肖冰电影成就展》 大家好,欢迎参观徐肖冰电影成就展。 徐肖冰,中国共产党新闻纪录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从 __黑暗的背景下走出来,走向红色之都——延安,从此与“红色摄影”结缘。 在这里,我们以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展出了徐肖冰在上海各电影公司、延安电影团、东北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抗美援朝中方新闻代表团和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等时期的电影成就。 1、初识电影: 徐肖冰同志1932年起在上海天一、明星影片公司、西北电影公司任摄影助理,参加过《风云儿女》、《自由神》、《都市风光》、《马路天使》、《十字街头》等进步影片的摄制工作。 2、延安电影团: 1937年抗战爆发后,在太原毅然投身革命。1938年初参加组建八路军延安电影团,参加拍摄大型新闻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39

年1月赴华北敌后抗日前线,先后在晋西北、晋察冀、太行等抗日根据地拍摄电影和照片,1940年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战地摄影采访。1941年返回延安后参加拍摄《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党的七大》等影片,同时拍摄了大量新闻照片。 3、民主东北: 1946年春调东北电影制片厂工作,参加拍摄了《活捉谢文东》、《农民翻身》、《翻身年》(秧歌剧)、《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 __》、《解放长春》、《解放东北的最后战役》、《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等多部影片,其中《东北三年解放战争》荣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长纪录片二等奖。 4、解放了的中国: __,徐肖冰同志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导,参加拍摄《 __朱总司令莅平阅兵》、《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成立》、《新中国的诞生》等新闻纪录片。与苏联合作摄制《解放了的中国》纪录片,获1949—1955年优秀纪录长纪录片一等奖,徐肖冰同志作为中方主创人员之一,1950年获 __奖金一等奖。 5、抗美援朝: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及士兵军衔条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1988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为加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有利于军队的指挥和管理,增强军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实行军官军衔制度。 第三条军官军衔是区分军官等级、表明军官身份的称号、标志和国家给予军官的荣誉。 第四条军官军衔按照军官的服役性质分为现役军官军衔和预备役军官军衔。 第五条军衔高的军官对军衔低的军官,军衔高的为上级。当军衔高的军官在职务上隶属于军衔低的军官时,职务高的为上级。 第六条现役军官转入预备役的,在其军衔前冠以“预备役”。现役军官退役的,其军衔予以保留,在其军衔前冠以“退役”。 第二章现役军官军衔等级的设置 第七条军官军衔设下列三等十级: (一)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二)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三)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第八条军官军衔依照下列规定区分:

(一)军事、政治、后勤军官: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海军、空军军官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 (二)专业技术军官: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在军衔前冠以“专业技术”。 第三章现役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第九条人民解放军实行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 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 第十一条军事、政治、后勤军官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上将; 正大军区职:上将、中将; 副大军区职:中将、少将; 正军职:少将、中将; 副军职:少将、大校; 正师职:大校、少将; 副师职(正旅职):上校、大校; 正团职(副旅职):上校、中校; 副团职:中校、少校; 正营职:少校、中校; 副营职:上尉、少校; 正连职:上尉、中尉; 副连职:中尉、上尉;

东北解放战争的过程

较量: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初阶段 作者:金冲及文章来源:《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4期更新时间:2008-1-9 在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初阶段,国共双方进入这个原本比较陌生的地区后,都面对许多复杂的未知数和变数,因而多次变更原有的决策和工作部署。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先入东北,但处境仍十分艰难。国民党军队在进攻初期拥有显然优势。经过九个多月的反复较量和检验,共产党实行“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把工作重心放在放手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上,终于站稳了脚跟,为下一阶段扭转整个东北局势奠定了基础。 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初阶段,是指1945年9月东北局成立至1946年6月国共双方暂时停战。在东北解放战争全过程中,这个阶段的情况特别复杂:矛盾涉及国际国内方方面面;事态发展充满变数和未知数,而且急剧地变化着,常会发生出人意料的事情,双方都在摸索着前进,多次变更原定的决策和部署;国民党军队在进攻初期拥有显然优势,咄咄逼人地向前推进,共产党军队虽已先入东北,但环境陌生,立足未稳,又受到种种限制,处境十分艰难。经过九个月的较量,力量对比逐步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终于渡过最困难的时期,形成双方相互对峙、此长彼消的格局,为下一阶段扭转整个东北战局奠定了基础。 由于这个阶段情况极端复杂,许多问题无论当时或以后,包括一些亲身经历这段历史的人中间,都常存在争议。这些争论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只看到事情的一个方面而没有看到其他方面,或者没有足够估计当时东北环境的异常复杂和迅速变动带来的影响。本文试图粗略地考察和探讨这个阶段东北局势是怎样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 一、抗战胜利前夜国共双方对东北问题的设想 中国有句老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情的成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事先能不能有正确的预见和准备。 日本那样快宣布投降,对国共两党来说多少都有点意外,但总的趋势在1945年上半年已能感觉到了。那时相继召开的国共两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东北在战后全局中的地位以及相应对策,两党的态度有相当大的不同。 中国共产党将东北问题看作战后全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把极大的注意力投向这里。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东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域,将来有可能在我们的领导下,如果东北能在我们领导之下,那对中国革命有什么意义呢?我看可以这样说:我们的胜利就有了

《周易》六十四卦名自然表象解释

《周易》六十四卦名自然表象解释[原创2008-12-16 09:28:13] 字号:大中小 1、乾、乾上乾下,八纯卦比较特殊,是自重而得,因此八纯卦以八卦的自然表象解释。乾为天,为纯阳。 2、坤、坤上坤下,坤为地,为纯阴。 3、屯、震下坎上,震为体,坎为用,坎化气为兑象。自然表象为种子在水下,开始发芽生长了。象征生命刚刚开始,充满了生的艰辛,故为屯。《断易天机》中解释为“龙居浅水”之卦、万物如生之象。 4、蒙、艮上坎下,艮为体,坎为用,坎化气为兑象。自然表象为山中发现了金属矿藏,等待开发。故为蒙,意思为启蒙的意思,象征人从无知蒙昧的状态开始接受教育,以后的知识会越来越丰富。《断易天机》中解释为“人藏禄宝”之卦、万物发生之象。禄宝何来?兑金之象也。 5、需、坎上乾下,坎为体,乾为用,乾化气为离象。自然表象为一堆火正在烧上面的一锅水,水是人类生存的本能,而饮用开水是人进化的一种需要。故为需,意思为需要,也有饮食的含义在里面。 6、訟、坎下乾上,坎为体,乾为用,乾化气为离象。自然表象为将一根燃烧的木头放在水上,并与水接触,必会发生“吱吱”的声音,原因是水火不能相容。故为訟,意思为因为相争而发生口舌上的纠纷。这里主要是对声音的解释。 7、師、坤上坎下,坤为体,坎为用,坎化气为兑象。自然表象为将土填入泽中(古代人工造田)。土少则被泽淹,土多则为田,泽消失。故为師,争夺的意思。 8、比、坎上坤下,坎为体,坤为用,坤化气为坎象。二者同类,故为比。 9、小畜、乾下巽上,乾为体,巽为用,巽化气为坤象。自然表象为金属埋进土

里,但并没有损伤金属的属性,仅仅是掩盖了其光芒。故为小畜。小的阻碍的意思。《断易天机》中解释为“宝剑入匣”之象,与此雷同。 10、履、乾上兑下,乾为体,兑为用,兑化气为巽象。乾为金,巽为风。自然表象为拿刀砍到了空气中,尽管能听到“飕飕”的声音,但是并没有伤害到人的身体。故为履。能感觉到有危险,但不会有什么伤害的意思。 11、泰、此卦比较特殊,只能以阴阳解释,而不能用五行解释。自然表象为地面上的热空气上升,与天上的冷空气相遇,而发生云、雨、雷、电现象。故为泰,为阴阳交泰,水火交融的意思。在人事中反映出,夫妻双方互相信任,彼此心灵沟通,性生活频繁等现象。是家庭合美的一种表象。 12、否、此卦与泰卦正好相反,自然表象为天空晴朗无云无雨的状态。故为否,为阴阳不相交,水火不交融,彼此闭塞的意思。在人事中反映出,夫妻双方互相不信任,难以沟通,基本没有性生活等现象。是家庭不合美的一种表象。 13、同人、离下乾上,离为体,乾为用,乾化气为离象。自然表象为在燃烧的火上面又点火,对下面的火来说,没有影响,但是二者同类,故为同人。 14、大有、离上乾下,离为体,乾为用,乾化气为离象。自然表象为在燃烧的火下面又点火,对上面的火来说,二火相遇,其焰更盛,故为大有,更加光明的意思。 15、謙、艮下坤上,艮为体,坤为用,坤化气为坎象。自然表象为山上有云雾之象,由于山顶被云雾围绕,使人不见,故为謙。寓意为有高水平的人,在外人面前并不完全显露他的水平,就是谦虚的意思。 16、豫、震上坤下,震为体,坤为用,坤化气为坎象。自然表象为树下有水滋润之象,对树来说,得了地利之便,不用奋斗,就能顺利生长,故为豫。洋洋自得、喜悦的意思。 17、隨、震下兑上,震为体,兑为用,兑化气为巽象。震为直木,象征高大的树木,而巽为曲木,象征藤木。自然表象为大树上面有藤木之象,对树木来说,藤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7 解放战争(含解析)

课时作业17 解放战争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国民党正规军进入上海前,首先到上海的是属于军统系统的忠义救国军。接下去就是“鸡鹰满天飞,饿虎就地滚”,前者是指由重庆乘飞机前来的接收大员,后者是指原来潜伏上海而此时公开出面趁火打劫的“地下工作人员”。上海市民痛心疾首地问道:“难道这就是天亮了吗?”材料所述这一现象发生的背景是( ) A.国民革命时期北伐部队进入上海 B.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C.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进驻上海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逼近上海 答案:C 2.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坛政党纷起,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涌现的大小党派有105个之多。与民国初年的组党热潮相比,二者都( ) A.有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 B.以防止一党专政为宗旨 C.推动政体发生根本变化 D.以时局重大变动为背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政党政治。两次组党热潮分别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抗战胜利两次时局变化为背景,D项正确;辛亥革命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广大民众的参政意识不高,A项错误;防止一党专政主要是抗战胜利后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的愿望,B项错误;民国初年的组党热潮以专制政体结束为背景,而抗战胜利后的组党热潮并未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C项错误。故选D。 答案:D 3.(2019·日照市一模)下图为8月11日朱德总司令命令。判断该命令的目的是( ) B.建立东北根据地准备解放战争 C.配合东北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

D.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解放战争。从各部出发地来看,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只有到抗战后期才发展到;从对各部的称呼上,这不可能发生在建国之后。抗战胜利后,中共利用东北由苏军控制、国民党力量薄弱的机会,做出了夺取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为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后方的战略决策。“一九四五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大上更明确地提出了争取东北的任务,强调指出,从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答案:B 4.(2019·廊坊市质检)台湾泰宇版历史教材中写道:1946年,“制宪国民大会召开后,中共控制的解放区代表拒绝与会,共军先发制人,全力进行扩张。但国军亦采取强力反制,至三十六年六月(即1947年6月)止,共军胜少败多,损失惨重”。据此判断( )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B.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一手材料比二手材料更接近历史真相 解析:本题考查史学常识。在历史研究中,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立场会导致研究者对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答案为B。 答案:B 5.(2019·河南驻马店调研)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毫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出当时国人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解析:1945年8月,正是国共重庆谈判前夕,全国人民都希望国共两党和平协商,共建新中国,故A项正确;1945年春,中共七大已提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故B项错误;重庆谈判是国共之间的谈判,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故D项错误。 答案:A 6.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中国军校大全

一、中国96所军队和武警高等院校一览表

二、有关军队和武警高等院校的解释 我军的军校按照隶属关系分为军委直属、各总部(总参总政总后总装)直属、各军兵种(海空军二炮)直属、各军区直属及武警直属几类;按照性质则分为指挥类院校(初级、中级、高级)、非指挥类院校(工程技术、军医等)和士官学校。指挥类院校毕业后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军官;非指挥类院校毕业后一般为技术军官或者文职干 部;士官学校毕业后是士官中级。 高级指挥院校属于进修性质,只招收现役军官(比如国防大学、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炮兵指挥学院、海军指挥学院、空军指挥学院等,地方青年是无法直接去那上学的。);士官学校也只招收参加军内高考的士兵学员,同样不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或地方青年。 三、全军五所综合大学 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1953】【硕士生1960】【博士生198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是1959年中央确定的全国首批20所重点大学之一,在1999年4月,长沙炮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学院和长沙政治学院并入;学校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研究生院,是“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15所重点院校和首批

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并获中央专项经费支持的全国重点院校之一; 南京:解放军理工大学【本科生1953】【硕士生1979】【博士生198 1】 理工大学是全军重点建设院校,1999年7月中央军委批准全国重点高校通信工程学院和全国重点高校工程兵工程学院、空军气象学院、总参63所合建,是全军最早招收培 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单位之一; 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本科生1979】【硕士生1985】【博士生2001】信息工程大学是全军五所综合大学之一,由原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学院、电子技术学院合并组建,是全军最早招收培养研究生的单位的全国重点理工科高等军事 院校; 武汉:海军工程大学【本科生1979】【硕士生1985】【博士生2001】海军工程大学是全军五所综合大学之一,1999年由原海军工程学院、海军电子工程学院、海军后勤学院合并,是海军唯一的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到博土学位授予权的全军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建设院校,海军工程学院1963年列为的全国重点高等院校; 西安:空军工程大学【本科生1978】【硕士生1988】【博士生1998】空军工程大学是全军五所综合大学之一,1999年7月由原空军工程学院、空军导弹学院、空军电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下设理学院,空军导弹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 全国重点高等院校。 四、全军十二所综合院校

易经与自然养生的心得体会

易经与自然养生学后感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从易经与自然养生中获益匪浅。以前总以为有条件的时候要常吃山珍海味人体才会健康,以为无欲无求才会健康长寿,学习完后原来是自己的认识误区。以前太讲究吃食,摄入太多的蛋白质反而身体总是欠佳,精神面貌也比较差。学习完后,我调节作息时间,什么也不去强求。身体反而更加舒适淡然。 我在易经养生方面最大体会就是要时刻做到“天人合一”。其实说容易,坚持与执行才是最大的障碍。为了做到天人合一,我计划好饮食作息及工作时间表。并且每天落实,总结。这个观点按传统中医养生认为,易经养生其实就是时间医学和空间医学。以前很多人认为易经是迷信,是风水先生才学会的谋生技考。其实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易经是什么,也没有自己去研究过,只是人云亦云。易经自古以来,在儒家中是群经之首,在道家中是三玄之冠。易经的根本就是阴阳八卦,这是中国的元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人生养生哲学和道法。阴阳存在于万事万物中,孔子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在人体中,脏为阴,腑为阳。只要阴阳平衡,身体就会健康长寿。八卦其实就是八种自然现象,即天、地、雷、风、山、泽、水、火。哪有什么迷信色彩?阴阳与八卦之间,还有四象,以及老阴、老阳、少阴、少阳,或者说成是春、夏、秋、冬,那么人会随着一年中的春夏秋冬不同季节而容易得不同的病,这是因为季节的气候,和人的生命活动相关。一天十二时辰也与人体十二经络一一对应,不同时辰人的脏腑活跃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时间医学,我以前不了解季节和时辰应该养身上的哪个脏腑。因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小问题。空间医学也可以理解为经常说的风水,也就是人与身边的环境如何和谐相处,什么物品摆放在哪个方位磁场更强,更利于人来吸收。人有内五行,身边物品、环境、方位有外五行,如何达到互补、平衡、和谐,这就是空间医学的真谛!大一点来说,人应该如何顺应大自然的环境变化。其实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顺应天道、人定顺天!顺天则倡、逆天则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追求更加健康和长寿。这是人之常情,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学习,不仅增长了知识,也使自己的养生知识有了质的改变,其实人的生命只要顺其自然,活的有意义,活的开心也会长寿。生老病死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只要看得懂,只要想的明就无愧于天地。

国家教育委员会 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学历证书实行统一制作和管理的通知

国家教育委员会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学历证 书实行统一制作和管理的通知 教学[199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文教办(教卫办、教卫委)、北京、上海、天津市、广东省高教局,北京市成人教育局、上海市成人教育委员会、天津市第二教育局,各军区、各军兵种、总后勤部、国防科工委、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司令部(科研指导部、训练部)、政治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院校教育工作,在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在中央军委、总部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完善,为军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军队院校的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鉴于地方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已经按照国家教委的规定实行了学历证书统一制作和管理的制度,中国人民解放军亦将对军队院校的学历证书实行统一制作和管理。自1995年起,凡符合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1995]参训字第034号)所颁发的学历证书,国家和军队予以承认。 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军队院校学历证书的管理,维护国家学历教育制度和学历证书的严肃性,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工作暂行条例》和国家教育委员会《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关于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统一印制及加强管理的若干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学历证书是军队院校以及军队承担研究生教育的其他机构(以下称军队院校)发给学员受教育程度的凭证。 第三条军队院校学历证书分为生长干部教育学历证书和成人教育学历证书两类和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三种。

第四条总部统一制作的学历证书封面印有军徽图案和“学历证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制”的字样。内芯分别印有“军队院校毕业(结业)证书”、“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结业)证书”、“成人教育毕业证书”等及防伪标记。 第五条学历证书应具备以下内容: (一)毕业(结业、肆业)学员姓名、性别、年龄、学习起止年月; (二)学制、专业、层次,毕业(结业、肆业); (三)帖有本人免冠照片并加盖院校骑缝钢印; (四)院校名称及印章,院(校)长、政委签名章; (五)发证日期及证书编号。 第六条军队院校学历证书实行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大军区级单位司令部、政治部和院校三级管理制度。 (一)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按照招生计划、毕业学员分配计划以及实际毕业(结业)人数对毕业(结业)证书进行总量控制。由总参谋部军训部、总政治部干部部负责制定有关学历证书的管理细则。 (二)大军区级单位司令部、政治部,对所属院校学籍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对每届毕业(结业)学员进行毕业(结业)资格审查,由大军区级单位司令部军训(院校)部于每届学员毕业(结业)前50天统一向总参谋部计领毕业(结业)证书。 (三)院校负责毕业(结业)证书的填写和颁发以及肄业证书的制作和颁发。 第七条军队院校颁发统一学历证书的范围: (一)按照国家教育委员会、总政治部下达的军队院校从地方招收普通中学毕业生计划和招生政策规定录取后取得学籍,并且经过军队院校培训合格准予毕业的学员。 (二)按照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下达的士兵、干部招生计划和招生政策规定录取后取得学籍,并且经过军队院校培训合格准予毕业的学员。 (三)按照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下达的函授招生计划和招生政策规定录取后取得学籍,并且经过军队院校函授培训合格准予毕业的军官和文职干部学员。 第八条军队院校对于具有学籍的学员,完成全期或者某一阶段的学业后,根据考试(考查)的结果,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国家和军队承认学历证书所证明的学历。

周赤萍编撰《擒魔记――湘西剿匪回忆录》的前前后后

周赤萍编撰《擒魔记――湘西剿匪回忆录》的前前后后 新中国成立之时,担任解放军第四十七军政委兼湘西区党委书记的周赤萍所著的《擒魔记――湘西剿匪回忆录》一书,1962年由人民出版,是第一部记录剿灭湘西匪患的回忆录著作。 史称湘西匪患起自明朝初年,延绵600年,止于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第四十七军的进剿。周赤萍身为四十七军政委兼湘西区党委书记,是主持剿匪事务的最高指挥员之一(另一位是军长里怀),写作时间距事情发生为时较近,刚满10年。《擒魔记》由此成为记录和研究湘西剿匪的必读历史著作。这部书是怎么撰写出来的呢? 第四十七军湘西剿匪 周赤萍是人,1914年出生,1931年参加红军,经历过长征,逐步成长为我军高级将领。解放战争大决战的辽战役中,十纵队司令员梁兴初和政委周赤萍指挥黑山阻击战,挡住10余万人的国民党廖耀湘集团,使东北野战军实现了战役包围,将敌全歼。解放东北后,周赤萍任第四十七军政委,于1949年9月进驻。 10月25日,四野首长林彪、罗荣桓电令四十七军:“进驻湘西,经营好湘西,首先争取在不长的时间彻底肃清匪患,

为人民除害。”“决定你军兼湘西军区,军的下属部队兼分区,并根据中央和中南局的指示,成立湘西区党委。”10月27日起,第四十七军兼湘西军区,军长里怀兼任司令员。同时,成立湘西区党委,政委周赤萍兼任湘西区党委书记。二人共同担负领导湘西剿匪和新政府建设的任务。 湘西剿匪主要战事历时一年多。第四十七军采用集中兵力、各个围歼战法,反复清剿,至1950年12月,共歼灭土匪9.2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支7.98万余支,为湘西350万人民消除了数百年匪患,人民安居乐业,新生政权亦得到巩固。由于及时剿灭土匪,拥有5.6万兵力的第四十七军腾出手来,于1951年奔赴朝鲜作战。 周赤萍于1951年初春调任东北军区空军政委兼志愿军空军政委,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年轻的中国空军激战长天的两年多时光。正是朝鲜的空中征战,使周赤萍产生了提高文化水平的强烈愿望。 努力学习打好文化基础 周赤萍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上过3年私塾。参加革命以后他刻苦读书,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长期政治工作的经历亦使他长于言表。担任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空军政委,让他直接体验了现代化战争方式的变化,他觉得自己的文化知识太不足了。1953年朝鲜停战后,39岁的周赤萍担任了军区空军政委,他下决心补习数理化知识。

关于易经

易经 原作:戴立宁&刘君祖整理&编辑&修改:董华春 前言:「可以把易经看成一座计算机的数据库,但它不只是一座计算机数据库,将数据全部简化为符号及文辞。它能够训练人做深入、全方位精致的思维,方便自己做准确的决策,减少失败的机率。它常常会透过这些符号,让你对同一个问题做不同面向的思考。」刘君祖如是说…… 戴立宁(下午茶主人):我有一点好奇,君祖先生,你是学环境工程的,有什么样的动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开始研究易经? 刘君祖(下午茶来宾):我对中国传统的经典一直有一探究竟的兴趣,在研究所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有个机缘接触到易经。那是一座像私塾一样的地方,教授中国的古书,听了几堂课后对《易》产生了兴趣。就因为这样的机缘,一年后,就开始真正摸索易经。研究易经这十几个年头以来,行走坐卧受它影响甚深。之后,与人谈易经,并且出了两套书。(《易经与现代生活》,《易经与生活规划》)谈论与写作让我更深入与了解。 戴立宁:虽名为易经,谈起来却一点不容易。但易经在不知不觉间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判断。从民间习用的成语就可以看得出来,例如:「群龙无首」、「否极泰来」,甚至于「错综复杂」、「不三不四」,这些都是来自易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受易经的影响。

刘君祖:易经就是由生命的实际经验中产生,提出共通性和原则,观察宇宙间自然界的变化和人文错综复杂的关系,事情的成败,问题的解读,以及未来事态演变的一些预测。我们其实是生活在易经的世界里面。 戴立宁:我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易》是一套简洁的符号系统,来探讨人世之间变和不变的道理。 刘君祖:(点点头说)在不同的条件下重视时空的转换,悟出更积极的创造力,与客观环境有更紧密的互动,在任何环境中,如何安生立命,创造更大的绩效。讲起来,它真的是很useful。 戴立宁:最近这段时间,台湾的情形满多错乱的,大家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否极泰来」。「否及泰来」是句常用的成语,请问一下,否卦与泰卦是什么样的关系? 刘君祖:当你真正接触到易经时,会发现很有意思的是,「否极泰来」这句话安慰人的成分居多。易经中所有的卦是很有顺序的,象征着因果链。泰卦和否卦在易经中的确是连在一起的,但是泰卦在前,否卦在后。正确的说应该是「泰极否来」,就是告诉人要居安思危的意思。戴立宁:另外一句成语「由剥而复」。剥卦在前,复卦在后,意义又如何? 刘君祖:是的!这就没错。剥就是根基尽失,这种情况下如何转进?如何再生?剥卦之后是复卦,糜烂到极点之后,人心又会回头,所谓归真反璞,剥尽复来,这是易经最朴素的天道观。再说,剥卦之前是贲卦,贲是文饰,包装的意思,包装过度,实质沦丧,就成了剥了。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

《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某文献记载:1948年12月6日,人民解放军包围徐州,开始对国民党军队发起战略性进攻,先后俘获国民党杜聿明兵团、黄维兵团。与这一记载相关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A.沈阳 B.徐州 C.北平 D.天津 3.解放战争时期,揭开土地改革运动序幕的文件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五四指示》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4.1947年,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是 A.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 B.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C.稳定地价,国家根据核定的地价征收租税 D.实行广泛的普选制度 5.小明在“纪念解放战争胜利70周年”的演讲比赛中,演讲词里面有“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余人”、“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语句。据此可知,他所讲的是 A.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B.大军合力战淮海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6.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7.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表达他们的喜悦心情。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要和平,争民主”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8.林彪是建国十大元帅之一,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非常突出,最典型的代表就是 A.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 B.百团大战和辽沈战役 C.平型关大捷和辽沈战役 D.台儿庄战役和淮海成役 9.读初中时,小明的爷爷给他讲述了一个亲身经历的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某个战役的故事,这个战役是( ) A.第三次长沙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渡江战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