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英汉字词看中西性别歧视文化心理

从英汉字词看中西性别歧视文化心理

从英汉字词看中西性别歧视文化心理
从英汉字词看中西性别歧视文化心理

第10卷 第1期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10 No11 2010年1月Journa l of Hebe i Polytechn i c Un i 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 on)Jan.2010

文章编号:167322804(2010)0120119204

从英汉字词看中西性别歧视文化心理

王显志1,2

(11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系,北京100081;21河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关键词:性别歧视;语言;性别;社会;文化

摘 要:采集原始语料进行文本分析,对英语、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男尊女卑在中

西文化中具有共性,但性别歧视现象在英语、汉语中具有不同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志码:A

性别歧视是以性别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歧视现象,它可以表现为男性对女性的歧视,也可以表现为女性对男性的歧视。不过,从主流意识上讲,“性别歧视”通常指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性别歧视现象由来已久,时至今日,对女性的性别歧视仍渗透于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而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是文化的凝聚体,存在于社会中、隐含于文化里的性别歧视现象必然在语言中有所表现。近二十年来,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受到广泛关注(孙汝建,1997;杨永林,2004;孔庆成,1993等等)。大量研究表明,性别歧视存在于构词、词序、甚至名称及称谓中。然而,这些研究均建立在个别的典型实例上, W ardhaugh(1998)称之为“小数据,大立论(a t op ic which see m s t o invite‘large’argu ments based on’s mal’data)”。采集充足语料,进行大量数据的研究,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英语和汉语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性别歧视意识在这两个不同的符号系统中发生物化的表现会不会也存在一定差异呢?

作为语言的书面形式,文字“和民族的认知特点、思维模式往往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特质的标志和表现”(张公瑾、丁石庆,2004:82)。英汉语言的文字系统是否会反映出东西文化不同的性别歧视文化心理呢?

一 研究方法

Fr omkin&Rod man(1974)强调词典可以反映社会态度。同时,为了保证研究的实证性、代表性和可信度,本研究选择英汉两种语言的权威工具书作为语料来源,对英语的研究根据从《牛津高阶英语词典(Oxf ord Advanced Learner’s D icti onary)》(牛津大学出版社,1989)收集的全部251组“性别词”;对汉语的研究根据从《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收集的全部172个“女旁字”及30个“阴”、“阳”、:“雌”、“雄”组成的词语。

语料采集结束,分别对两个语言的语料进行分类和文本分析。

二 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研究

《牛津高阶英语词典》共收英语词条57100个,可以保证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采用英语词汇性别歧视研究的一贯方法———“-man词汇研究方法”,将《牛津高阶英语词典》中所有以-man结尾的英语合成词收集到一起,同时在逐个通读所有词条的基础上,挑选出所有有可能反映性别对应的单词,例如act or/actress(演员/女演员),anchor man(主持人)/…等等,另外,收集了词典中明确表明是性别歧视词的所有词条。这样,建立了一个由251对(个)英语“性别词”和“性别歧视词”构成的语料库,作为本研究的语料依据。

1 数据分类

通过对这些语料的梳理,分类,发现这些语料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类型:

第一类,词形男女对应词(101对)。这类词都是成对的,具有同样的指称意义,只不过一个用来指男性,另一个用来指女性,例如,king/queen;p rince/p rincess;s ports2 man/s ports woman;states man/states woman;usher/usherette等等。

在这101对词形对应词中,有14对的词义解释是非对称的(non-reci p r ocal inter p retati ons)。例如,call-girl: p r ostitute who makes appoint m ents by telephone(电话应招妓女),callboy:a boy who tells act ors when it is ti m e f or the m t o go ont o the stage(舞台叫场男童).

第二类,显男隐女非对称词。这类词是单个的,只有

收稿日期:200821228

用来指称男性的词,而没有用来指称女性的对应词。一共有114个。例如,anchor man/…(主持人);kingdom(王国);s ports manshi p(体育道德;竞技精神)。

第三类,显女隐男非对称词。这类词也是单个的,只有专指女性的词,而没有用来指男性的词,这类词一共有19个。例如,air hostess(空姐);street-girl(街头妓女)等等。

第四类,性别歧视标识词。这类词在《牛津高阶英语词典》中被明确标识为性别歧视词,这类词共有10个,如career girl/career woman(职业女性);lay(性伙伴),这类词无一例外均指向女性,没有用来指男性的对应词。

第五类,物质词(7个)。这类词虽然有构词成分-man,但是都指具体事物,不用来指人,例如,chess man/…(棋子);walk man/…(随身听)等等。

2 数据分析

通过对英语语料库的分析,可以看到性别歧视意识在英语词汇中有明显体现。

在这251对(个)英语词汇中,虽然有101对是男女对应词,但是这些词形对应词,也是性别歧视的,具体表现为:用来指女性的词都是有标记性的(marked),是在男性词基础上加上-ess,-ette等粘着词素构成的,而且这些词素都含有"细小,卑微,微不足道"等贬义。另外,从语义上,这些词也不是平等对应的,男性词往往具有中性或褒义语义,而女性词往往被赋予贬义甚至色情语义。Master这个“大师,主人”如何能和m istress那个“情妇”对应呢?Elizabeth二世这个女王(queen)还是要称自己的国家为kingdom,而不是queendom。

社会现实中,虽然女性已经进入各行各业,但是在英语词汇中男性行业词有114个,而女性行业词只有19个,且这些女性专有词都带有贬义和色情涵义。

从词义的演变构成来看,许多最初表示中性词义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用于女性所指的时候,往往演变为贬义词汇。例如tart,最初意思是“水果馅饼”,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昵称,专指女性,接着又可用来泛指“君子好逑的对象”,到了最后,竟然沦为“妓女”的代名词。这个语义演变的具体流程可以概括为“美味可口的食品———秀色可餐的宝贝———君子好逑的淑女———水性杨花的女子———街头卖身的女郎”。

三 汉语字词中的性别歧视研究我们在英语词汇性别歧视研究中采用了“-man词汇研究方法”,但是,汉语中带有“男”旁的汉字只有三个(舅,嬲,甥),而存在大量“女”旁字。所以,我们以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为依据,采集全部“女”旁字共计168个(不包括括号中的繁体字、异体字)。这168个字中,有的不能独立使用,如“婀娜,妯娌”,姑且把它们看作一个单位。另外,有的字是多义的,如“姬,姥”,我们把它们看作不同的单位,归入不同的类别。这样,我们就建立了一个172个“女”旁字构成的语料库,作为分析汉语性别歧视研究的语料依据。

1 语料分类

通过对这些语料的梳理、分类,结合《说文解字》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这些字的古文字字义解释,我们将这些语料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第一类,用于姓的"女"旁字共14个,包括“妫gui1,姬ji1,姞ji2,姜jiang1,娄l ou2,如ru2,汝ru3,耍shua3,姒si4,姓xing4,要yao1,姚yao2,嬴ying2,妘yun2”。

第二类,用于地名的“女”旁字共4个,包括“娀s ong1(用于‘有娀’),嫏嬛lang2huan2,婺wu4”。

第三类,用于水名的“女”旁字共2个,包括“妫gui1(妫水),婺wu4”。

第四类,用于女性名字的“女”旁字共12个,包括“嫦(嫦娥),妲(妲己),姮娥,嫪,嫘(嫘祖),妹mo4 (妹喜),娲wa1(女娲)”等等。

第五类,与婚姻相关的共7个,包括“婚,嫁,媒,媲,娶,妁,姻”。

第六类,用于描绘女性的仪态外表。一共有37个字,例如,姁xu3(姁姁),嫣yan1,妍yan2,嬿yan4,嫕yi4,姿。

第七类,反应女性社会地位,一共有21个汉字。例如,婢bi4,婊biao3,娼chang1,嫖p iao2,姘p in1,妥tuo3,娱yu2。

第八类,用于贬义的字有23个。例如,媸chi1,婼chuo4,妒du4,媠duo4。

第九类,用于表示与女性相关的亲属关系的字共有43个,例如,娅ya4,媳xi2,姥:mu3,奶nai3,妮ni1,娘niang2,妞niu1,婆po2,妻qi1。

第十类,女性生理活动相关词,共有9个字。例如,嬎fan4,媾gou4,娩m ian3,妊ren4,娠shen1。

2 数据分析

乍一看来,汉字中的性别歧视不像英语词汇中那样明显突出。所有172个女旁字中,只有第七类和第八类共44个字有对女性的贬抑语义,其它各类都是中性的,第六类甚至是正面褒义的。然而,对这些字进行深入字义研究之后,我们发现这些貌似中性的汉字仍能反映出造字之初中国古代社会的性别歧视语义。公元前1400年的甲骨文中的"女"字,是一个卑躬屈膝的下跪人形,代表奴仆,据说在氏族社会,双方将对方俘虏时,男人往往被杀掉,而女人往往被收做奴仆,这也就是为什么“奴”字中也有女字旁。

第八类中的汉字都表明对女性的贬义,女性在这些字里“邪恶,贪婪,嫉妒,荒谬,谨小慎微,踌躇不决”。如同英语,第七类中的汉字明显反映性别歧视心理,女性“卑微,从属,受役使,做工具”,其中“嫖,姘”两个字最耐人寻味,本来是男性做出不轨行为,而造字却反映归

021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0卷 

罪女性的文化心理。这与当今北欧国家“卖身合法,嫖娼有罪”形成鲜明对比。

对于“她”字,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刘半农造“她”本来是与“他”对应以取代文言的“伊”,这个造字本来是罕见的成功个案,但是,人们在使用时还是以男性为泛指,男女共同群体肯定用“他们”,而绝不会用“她们”。冰心在《小桔灯》中写到“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电话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就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小姑娘的母亲)病了,她就会来的’。”不也生动地反映出"她"在使用中的性别歧视心理吗?

婚姻本来涉及男女双方,而第五类中的这些婚姻字却有贬抑女性的功效。“婚”字面表明是男女结婚,而仪式是在黄昏时刻举行,这种习俗在现在有些地方也是如此(如,天津)。文化史学家发现,氏族社会禁止本族内男女通婚,所以从其他部落抢女人成为习俗,而强抢女子的最佳时间就是黄昏。“婚”字折射出女性的被动和卑微。

第六类中所有37个字都用来描述女性之美。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这些褒扬之字全部指女性的外表、仪态、姿色,无一指女性的才华、智慧、能力等。可见,女性之美还是为男性服务的。恐怕造字者也是男性吧,正如钱钟书(1979)所言“周公制礼,不免为己谋”啊。

第1,2,3,4,9,10类中的女旁字都是中性的,占了所有汉语女旁字的49%,第一类14个字都是姓,证明女性在中国社会早期家族中的重要性。中国历史上许多“先王”的姓中也多是女旁字。例如,神农姓姜,舜姓姚,夏朝姓姒,周朝姓姬,秦朝姓嬴。

除了“女”旁字外,在词语层面,我们收集了《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有30个“阴”、“阳”、“雌”、“雄”组成的词语。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些词语除了表明人体部位外,所有指向女性的词语都是贬抑语义,所有指向男性的词语都是褒义(见附录)。

四 对比分析

以上研究证实,男尊女卑文化心理在中西文化中具有共性,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均存在对女性的偏见与歧视。“男性”词往往有褒义色彩,而“女性”词往往带有贬义甚至色情语义。

另外,通过对比研究,我们也发现性别歧视现象在英语、汉语中存在不同表现:汉字直观反映出女性在亲族关系、延续家族方面的重要性;汉语无法通过词缀法表现女性词的标记性;汉语中有大量描绘女性美丽外貌的女旁字;有些汉字(例如,“妥,娶”等等)在造字初有鲜明的歧视女性思想,而这种历史痕迹已经不很明晰,许多性别歧视词语(如,妾,嫔,妃等)已不再广泛使用;汉语作为表意文字,不会象英语那样适应社会的发展,难以在字型上很快清除历史上长久存在的思想意识。

五 结语

传统语言学把语言视为交际工具,而这个工具并没有一视同仁地为全民服务,对男性、女性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社会意识。由此可见,语言更是文化现象,体现文化价值,是文化的凝聚体,是自成体系的特殊文化。

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不仅仅是一种符号表达,而且是一种文化定型,一种社会心态,一种认知模式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它不单纯是一个语言学问题,需要结合语言文化研究、语言哲学研究以及认知科学研究,探索语言与思维关系,揭示语言使用中的亚文化现象,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 Fr omkin,V.and R.Rodman.1974.An Introduction to Lan2

guage.Harcourt B race1

[2] Jones,et al.1989.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 icti onary.

Oxf ord:Oxf ord University Press1

[3] W ardhaugh,R.1998.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B lackwell Publishers L td1

[4] 编写组1现代汉语词典[Z]1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

[5] 顾嘉祖,刘辉1语言与性别,见顾嘉祖,陆昇,语言与文

化[M]1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

[6] 孔庆成1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两面观———兼议语义贬降

规律和语言的从属性,外国语,1993(5)1

[7] 彭燕1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A]1见罗选民,英汉文化

对比与跨文化交际[C]1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1

[8] 钱钟书1管锥编第3册[M]1北京:中华书局,19791

[9] 孙汝建1性别与语言[M]1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791

[10] 杨永林1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称谓性别篇[M]1上

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

[11] 张公瑾,丁石庆1文化语言学教程[M]1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20041

121

 第1期 王显志:从英汉字词看中西性别歧视文化心理

221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0卷 

A Com para ti ve Study on Sex is m between Ch i n ese and

W estern Culture from the M orpholog i ca l Perspecti ve

WANG Xian2zhi

(11Depart m ent ofM inority Languages and L iteratures,M 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081,China;

21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063009,China)

Key words:sexis m;language;gender;s ociety;culture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exis m in English and in Chinese by text/document analysis based on original cor pus.It reveals that the treat m ent of fe male as inferi or t o mal is universal in both culture and that sexis m is reflected dis parately in different cultures.

(上接第107页)

Fea si b ility Study to Y oga C l a ss i n Un i versiti es

Z HANG L ing,WANG L in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063009,China)

Key words:Yoga;university;P1E1teaching

Abstract:Thr 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the paper studies the devel opment of Yoga and devel opment actu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1It is feasible t o carry out yoga class in universities.Thr ough Yoga ex periences,p r omotes students pers onality devel opment and the establish ment of lifel ong s ports consci ousness,and will p r ovide s ome ref2 erences f or physical educati on refor m1

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16274811.html, 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作者:徐洁 来源:《新一代》2011年第03期 摘要:文化差异是造成翻译困难的重要原因,而词汇作为构成语言的最小单位,它所表 现出来的文化差异对翻译的成功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词汇的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来探讨英汉文化的差异以及如何采取灵活的翻译手法,尽可能减少文化亏损,全面传达词汇的文化含义。 关键词:词汇;文化差异;指称意义;语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185-02 翻译是译者对所认识的事物的再认识和再表达,这种再认识和再表达常常是从不同的角度,按照译语民族的习惯方式进行的,所以说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的移植过程,文化的差异必定造成翻译的困难。王佐良先生曾经说过:“翻译的最大困难就是两 种文化的不同。”(1989)因此,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本文拟从词汇的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来看英汉文化的差异及差异在翻译中的补偿。 一、英汉词汇层上的跨文化差异 (一)指称意义上的文化差异 词的指称意义即语言交际中所表达出来的词语的最基本的意义,也就是词的确切和字面的意思。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差异和人们在对客观事物做出反映和概括时,始终都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这种反映或概括就在不同的语言上表现出差异。 1.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语文化中不存在或不常见。 英语中的一些词汇,如hot dog,hippy,fairplay,等都是汉语文化中没有的词汇,而汉语中的“天干”、“地支”、“楷书”、“赤脚医生”等也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词。(刘川,段跃萍,1998) 2.原语文化在概念上加以明确区分的实体,译语文化不加区分;或反之。 一种语言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兜圈子才能表述。文化重点(cultural load)直接影响着语言词汇的多寡,特化程度和分化程度。 亲属称谓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一个突出例证。例如,在英语中的brother是“兄”或“弟”,sister是“姐”或“妹”,汉语中没有一个字与brother或sister完全相等。在我们的文化中严格区别

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解读

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解读* 胡红云 摘要: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现象常常反映在语言中。从构词、语义、称谓和谚语四个方面解读了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并对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英语;汉语;性别歧视;文化 作者简介:胡红云,女,教授。(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贸易系,浙江 杭州,310018)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8-6552(2009)06-0065-04 一、引言 性别歧视(Sex is m)现象存在于所有的语言中,英语和汉语中尤为突出。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轻视和侮辱女性使她们显得微不足道。 美国传统词典中对性别歧视的定义是!dis cri m i nati on based on gende r,espec iall y d i scri m i nati on aga i nst w o m en(性别歧视是指一类性别成员对另一类性别成员的歧视,尤其是指对女性的歧视)?。 语言作为人类思想的主要载体和交际媒介,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和民族思维方式。一直以来,语言学家在研究语言时常常以男人的语言作为标准。早在1923年,丹麦语言学家O tto Jesperson在 语言的发展和结构一书中曾指出:英语是他所熟悉的语言中最男性化的语言。[1]西方女权主义者也认为,英语是一种性别歧视很严重的!m an-made l anguage?。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而汉语是世界上四分之一人口所使用的语言。他们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词法和句法中很少有共同之处,但两种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现象却如出一辙。本文从构词、语义、称谓和谚语四个方面解读了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帮助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了解此类特殊现象,这有利于男女之间平等话语的构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表现形式 (一)构词中的性别歧视 自古以来,语言学家和词学家大多为男性,他们常常通过语言中的构词表现对女性的歧视。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有些人认为单词h isto ry(历史)就是his story(他的故事)的组合。对woman一词的形成也有很多种解释,其中一种说法认为w o m an一词来源于!w if e o f m an?的合成;另一种说法认为w o m an来源于!w o m b(子宫)and m an?的合成。无论是hu m an、m an还是woman,其词根都是m an,说明语言一开始就以男人为主体,这跟基督教上帝造人之说相吻合。英语中还有许多表示女性的词是在男性词素的基础上派生而来。阳性词是构词主体,加词缀构成阴性词,这体现了一种所属关系和女性语言的依赖性。如:actor(演员)-actress(女演员);hero(英雄)-hero ine(女英雄);usher(引座员)-usherette(女引座员)等,就连女性(fe m a l e)这个词都是由男性(m a l e)派生而来。 英语是一种强阳性(super m ascu line)语言。由m an作为词根所组成的大量词语在各种职位和头衔中占了重要地位,这些词具有明显的男性标志,却可用于男女两性,如cha ir m an, bus i ness m an,ne w s man,congress m an等。以cha ir m an为例,传统观念认为,椅子上坐的那位主席理所当然是男人,所以就用cha ir和m an构成复合词cha ir m an。如果是女主席时,就不得不加标识,称为!m ada m cha ir m an?。另外还有一些表示地位较高的职业名词,人们常常把它们作为男性词来看,如judge,sur geon,do ctor,pro fesso r等。若要表示干这些职业是女性,必须加上w o m an,fem ale,lady等修饰语,如wom an-j udge,fe m a le-surgeon,l ady-docto r等。而一些表示地位卑微的职业名词,如果是男性,也在这些词前加上m a le或m an,如m a le housekeep er,m an nurse等,汉语中也有类似的!男保姆?、!男护士?之称,但干这些行业的男性非常少。这些带有标记的职业名词, *基金项目: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浙江省教育厅课题!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比较研究?(Y20071230)的阶段性成果。

关于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处理方法

关于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处理方 法 " 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差异宗教文化差异习俗差异思维模式审美观 论文摘要: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制造出原语信息的最近的自然等值物,首先是在意义方面,其次是在文体方面。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模式的交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在历史、习俗、思维和宗教多方面都具有特殊性。译者要仔细在两种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做出各种必要的转换,以传递原文中真实的文化信息。 Nida说“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制造出原语信息的最近的自然等值物,首先是在意义方面,其次是在文体方面。”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模式的交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发展、历史衍变的产物,作为文化的载体、信息传递的工具,地位举足轻重。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这些文化差异导致英汉表达法的不同。要掌握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背后的文化特殊性,就要洞察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为使译文读者得到和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遇到两种文化的差异时,译者就要仔细在两种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做出各种必要的转换,以传递原文中真实的文化信息。 1.1 历史文化差异

历史文化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而成。不同的历史渊源使各民族间形成了相互不同的性格气质和生活方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孕育了丰富的具有浓厚民族色彩和鲜明文化个性的成语和历史典故。如“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在中国家喻户晓,他是智慧的象征。但西方人未必知道他。若直译为“Three cobbles equal Zhuge Liang.”译文读者就会很迷惑,因此,应采取直译和增译相结合的方式,译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Chuge Liang the mastermind. ” 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译为,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与英语中的“Two hands are better than one.”相对应。 西方也蕴藏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典故。如Achilles’ heel、Penelope’s web、a Pandora’s box等。儒教、道教、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在中国民众中有深远的影响。英美人多信仰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的一切都是按上帝的旨意安排的,翻译时应注意。如,《红楼梦》中刘姥姥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Hawkes 译为“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于上帝。)这就把刘姥姥的宗教错认为是基督教了。杨宪益的翻译“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则更为贴切,更符合刘姥姥的信仰。 1.3 习俗差异 风俗文化是指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中国人见面寒暄多问“你到哪儿去?”“你干什么

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145 2012年 Vol.27 No.10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外语研究收稿日期:2012-09-10 作者简介:周艳琼(1976-),女,四川简阳人,讲师,从事语用学,语言测试,语言学方向研究。 语言学家将文化定义为:“文化就是一个人为了让自己的行为被其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必须知道或相信的任何东西并且按着这些要求去行事。”(goodenough,1957);“文化是从社会习得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习得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习得那种语言所关联的文化。”(Hudson,2005)。可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语言词汇则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英汉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此种文化信息在交际中发挥着功能作用,即可称为文化功能。英语和汉语产生、发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独特的文化必然会反映在其词语中,词汇不只限于表达表层的所指意义,而是蕴涵着深层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 能生动地体现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学习英语时通过对词汇文化意义的了解学习从而对英美等国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意识等有所了解,这将有利于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避免语用失误。 一、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含义 通常英汉词汇意义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称意义,这是词汇的原本含义。一般来说,这一部分意思是词语的字面意思,或者说是表层意思,在字典里能找到的解释;二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这是词义的隐含意义,这部分能显示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字典里找不到这方面的解释。 人类是通过语言来反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但由于人类不同群体所处的环境、历史、政治和经济各不相同,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结果也不尽相同,许多词汇都带有与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密切相关的内涵意义,由此构成不同语言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对应的词语,其意义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在文化背景方面,意义有较大差异。这就是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二、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表现形式 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文化意义部分相同 在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中,对应词语在某些方面会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联想,而在其它方面却不会。如:英语rose和汉语的“玫瑰”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相同的文化内涵,都象征“爱情”,但在英语成语under the rose中,rose的文化意义却是“秘密”、“沉默”;又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将“猫头鹰”与“倒霉、厄运、不吉利”等联系起来,认为它是不吉利之 鸟,在这点上,英汉两种语言也有相同的文化内涵,但除此,在英语中owl还有“精明”、“神情严肃的人”等文化意义。汉语中“叔叔”是指父亲的弟弟或比父亲年轻的长辈,在英语文化里面,sister, uncle,aunt, brother,grandpa等词所指的关系是一种有某种血源的亲戚关系,可在汉语文化里面对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可能会用到这些词,如这样的句子: “孩子不哭,警察叔叔给你讲故事。” ,某个英雄牺牲了,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句子 “……,一路走好,叔叔阿姨来送你。” 在这些句子里的 “叔叔” “阿姨”的文化内涵就不能等同于英语的 “uncle”, “aunt”。 2.文化意义完全不同 同一词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虽然有共同的概念意义,文化意义却完全不同。如英汉词汇里表示颜色的词汇,虽然字面意义相同,然而其联想意义却很不同。如黄色、黑色。在汉文化中,因为黄音同皇,在中国古代黄色被视为尊贵的颜色,“黄榜”(im-perial edict),“黄袍”(imperial yellow robes),“黄袍加身”(take thethrone; seize political power after a coup),黄道吉日(a propitiousdate)都无一不与尊贵荣耀联系在一起。而英语中的黄色表示“胆小,卑鄙,猜忌”的意思,例如He is too yellow to stand up and fight中的yellow不是指他尊贵,而是指软弱。如英语中swan(天鹅)用来指才华横溢的诗人,而在汉文化里天鹅一般代表稀有、高贵、优雅,一般用来形容容貌出众的女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便是形容一个男人对一个远胜过自己的女子的不切实际的追求。 3.文化意义的空缺 由于各自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宗教、审美、文化传统以及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社会生活的不同,各民族都产生了一些本民族所特有的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们只表达该民族语言所具有的事物和现象,在一种语言里的词很难在另一种语言里找到对应的词或意义。主要有两种空缺情况,一为词汇的空缺。如汉文化所特有的词汇:干妈、干爹、吃醋(表示嫉妒)、洋气、狐狸精、爬灰(……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红楼梦》第7回)、三八红旗手、戴绿帽、走光、母夜叉、七仙女下凡等,这些汉文化所独有的词汇是没有办法在英语里找到对应词汇的,这是一种词汇的空缺。此外还有一种情形是:英汉有对应词,但一种语言的词汇有文化意义,另一种语言的词则没有什么文化意义。例如:英语white elephant与汉语“白象”, white elephant指“使人感到累赘的赠品”,或“招致亏损的财产”,而汉语“白象”则没有什么文化意义; oyster(牡 浅谈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周艳琼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 广西南宁 530000) 摘 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英汉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生动地体现语言文化的差异性。本文从词汇文化意义差异性的含义、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几个方面浅析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说明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2)10-0145-02

浅谈英汉词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词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高熹 (交流生学院生物技术 168615140001)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表达方式。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文明的成果,因此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在其语言的各个方面,而其中词汇更能体现文化中的内涵。所以中西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了词汇中的各个方面的差异,本文对英汉词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中西文化;词汇;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没有语言也就不可能有文化,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把文化一代代传下去。语言是保持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手段,几乎每个文化集团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文化差异在其中有诸多的表现。英语和汉语分别是适用范围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系,其文化差异体现在词汇中的方方面面。 一、文化差异是词汇差异的原因 1、历史文化与词汇 中华文明相对于西方文明更为源远流长,其中几千年的文字发展较英语更能表达出准确的意义,即便表达同一词汇适用对象不同时也有不同的表达。例如,对于“我”这一第一人称词汇的表达,在汉语尤以文言文中,一般人可称我、余、吾、予、在下;大臣称自己臣;皇帝则为朕、寡人;读书人小可、不才;下人为奴才、老奴;出家人是洒家……而在英语中,这些众多的表达仅仅为一个“I”。这种现象可以归结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有一些历史上错误的观点也会大致词汇的不同。例如我国古代中医认为记忆是存在于心脏中,而这一观点也深入到了文化,make up one’s mind坚定思想去做,而中文习惯却为坚定信心,同样,决心、用心良苦、心碎、专心、心领神会、口是心非等都是这“错误”的历史因素在词汇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2、不同主观认识导致的词汇差异 各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决定了各民族对客观对象有着不同认识。西方人对狗有着特殊的情怀,他们认为狗是忠诚、可靠、聪明、勇敢的象征。而在中文词汇中,比如狗头军师、走狗、狗东西、狗腿子、兔死狗烹、人模狗样……大部分均为贬义表达。 同样,英语中有一谚语“as cunning as a dead pig”翻译为“像狐狸一样狡猾”,而不能翻译为死猪,很重要的原因是猪对中国人而言是愚蠢的象征。 另外,西方人在表达词汇时避讳使用数字“13”,这与西方信仰基督教中最后的晚餐犹大是第十三个赴宴的有关。在中国“4”音同“四”,“18”代表着十八层地狱,因此中国的酒店常常不设第四层,人们买房也避讳十八层楼,而更青睐于“6”、“8”、“9”。 3、客观对象与词汇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之外,还必须深刻理 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拟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的角度、以中西文化差异为突破口,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文化差异较大的语言现象提出建议性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翻译 根据《现汉》,“文化”有三个定义: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 / ∽水平。 而美国1974年出版的The New World Encyclopedia给“Culture”一词下的定义是:It is the totality of the spiritual, intellectual, and artistic attitudes shared by a group, including its tradition, habits, social customs, morals, laws and social relations. Sociologically, every society, on every level, has its culture. The term has no implications of high development.对比这两种定义,不难发现中国人与英美人对“文化”的理解不是完全相同的。英语的Culture定义排除了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高低,它只强调艺术、文学、观念、习俗等精神财富,而汉语的“文化”则包括“物质财富”。 据上所述,文化包括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包含了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发展能促进语言的发展,而文化要靠语言来传播和继承。作为记录人类思想和历史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而翻译就担负着在语言和文化中进行转换、促进交流的重任。正如刘宓庆(1995,316)所说:“语言中几乎处处有所谓‘文化符号’,留待译者‘解码’(decoding)。”在翻译中,译者首先要对原文中的文化符号进行解码。这些文化符号源自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只有悉心分析,敏锐观察才不会有所错漏。在解码之后,译者还需用译语将原文的文化信息重新编码。这一过程则更为不易,要求译者对译语语言和文化有精深通透的了解和把握。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言,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1984:34)美国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语言只有在其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因此,在翻译工作中,译者除了深厚的语言功底外,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使两种语言达到真正的交流。尤其是掌握汉英两种语言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这方面的知识更加重要。由于这一问题的广泛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要进行全面探讨是不可能的。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一下论述: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与英语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体现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也体现在地域文化的差异,习俗文化的差异,姓名与称呼用语的差异,交际用语的差异,数字内涵,委婉语和对应词及其内涵方面。我从中选取几个方面来,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讨论来探讨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性。 首先要讨论两国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就应该了解什么叫文化,以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所谓文化就是一个群体的人们在其发展过程中引导其生活、保障其生存的全部内容的总和。我们每一个人,无论生长何地,都是各自特定文化与表达文化的语言的产物。鲁斯·本尼迪克特在《文化类型》中说道:“一个人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周围的环境与风俗习惯就影响着他的经历和行为。等到他咿呀学语的时候,他已成为此文化熏陶的一个小生灵了。待到他长大成人,能够参与社会活动时,这一特定的文化习惯便成了他的习惯,其特有的观念也变成了他的观念,其禁忌也就变成了他的禁忌。”这高度概括了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 同时,语言与文化相依为命,不可能脱离另一方面而独立存在,语言反映文化特征并预示文化发展的方向,两者的关系可简单地比作内容与形式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文化的差异 地域文化主要指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方面的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存在差异。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为美,而在另一种语言中为丑;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内涵,而在另一种语言中毫无意义。地域文化上的差异又体现在: 1.中英文动物词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龙被视为神物,集力量、智慧、运气、喜庆、威严、威武、权力于一身。封建时代的皇帝常把自己比做“龙”,中华民族也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而在英语中,dragon被看作“邪恶”、“恐怖”,甚至“战争”的代名词。《圣经》里多次提到的魔鬼撒旦就是一个与上帝作对的诱惑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它被称作the old Dragon。英国着名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也以“Dragon”这个词来描述斯巴塞太太:……镇上的人们走来走去看见她坐在那儿,却把她看作这个银行的“毒龙”(Bank dragon)。 2.中英文植物词文化的差异 竹子这种植物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历代文人墨客赏竹、画竹、咏竹。郑板桥的竹画享誉世界,邵谒的名句“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深入人心,竹子逐渐成了中国人坚强不屈、高风亮节的性格的象征。但bamboo一词在英语里只不过是一种很普通的植物,没有任何外延意义。 二.习俗文化的差异

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

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 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句法 2010-11-04 23:15:15 Tag: 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句法:中西文化差异会对词汇的理性意义、色彩意义、用法、内涵非对应或零对应词产生影响;也会造成中英文句式在形合与意合、客观与主观、首重心与尾重心方面的不同。 一、引言 英语词汇知识、句法知识是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中的必要技能,也是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语言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在国内外外语教学界已获得普遍认可。本文所尝试探讨的是在词汇与句法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本文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词汇教学中文化教学内容的渗透;第二部分着重讨论句法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体现。 二、文化差异与词汇教学 正因为词汇知识是英语能力中的必要技能,因此,目前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达到对词汇层次的适当理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词语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各种文化特征都将在该语言的词汇里留下它的印记。因此,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应当在讲解词汇基本含义与用法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其由于文化差异所赋予词汇的不同特征。具体讲授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由于文化差异对词的理性意义产生的影响 1. 词义概念范围大小不同 概括性是词义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词义的概括性是在使用语言的集团内部长期地、历史地形成的,是指人们在了解、掌握一个词的意义时,舍弃了客观事物的个性而把握了它的一般特征。英汉有些同义词事实上词义概念范围是不同的,有些汉语释义缩小英语词义的概念范围,有些汉语释义扩大了英语单词的概念范围。譬如:汉语的“工程师”是比较高级的技术职称,一般指受过大学教育并有若干年工作经验、经国家认定的技术人员,但英语的engineer 含义五花八门,按《新英汉词典》的释义,它既指工程师、技师,也指火车司机、轮机员、工兵,乃至倒垃圾的工人sanitary engineer,这就与中国的“工程师”的含义相差甚远了。 2. 语意轻重不同 例如:The conflict spread everywhere,intovillages ,as well as intocities.根据英汉综合大词典对as well as 的释义:(1)不亚于;与……相同;(2)又,也,此外。如果简单地把例句理解成“冲突到处蔓延,蔓延到了农村,也蔓延到了城市”,则把原文的语意轻重关系给弄颠倒了。在原文中as well as 的前项为语义重点,而在上面的中译文中却把as well as 的后项变为语义重点了。因此,上面的英文应当理解成:冲突到处蔓延,蔓延到了城市,也蔓延到了农村。 3. 词义着重点不同

汉英常用词语文化差异对比分析

汉英常用词语文化差异对比分析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作为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单位,最能反映社会生活和承载文化信息,蕴涵着特定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对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关于汉英常用词语文化差异已有许多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温雁娜在文章《浅析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中认为提出汉英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表现在:1、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文化内涵类似。2、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文化内涵部分相同。3、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文化内涵不同或相反。4、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但只在一种语言有文化内涵。5、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不同,文化内涵相同或类似。 刘亚军在文章《简析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中提出汉英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表现在:1、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词汇空缺现象。2、、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三、习语与典故的差异。四、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 我个人的观点和以上两位学者的观点基本一致,中西文化的差异, 表现在各自的语言中,往往词汇文化的差异最为突出。它主要体现在: 1、英汉不同的文化背景体现在动物的词汇的文化内涵上也各有差异。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 对同一动物词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汉语中常用“虎”来喻“王者风范”, 如“虎虎有生气”, “五虎上将”。而汉语中的“虎威”在英语中却不用“tiger ( 虎) ”, 而用“lion ( 狮子) ”来表示, 如“bold as a lion ( 如狮子般勇猛)。英国人还以lion 为自己国家的象征。又如我国古代传说中, 龙( dragon) 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的动物。在封建时代, 龙象征着皇帝的至高无上, 汉语中也常出现“龙袍”, “龙椅”和“望子成龙”等褒义表达法。在英语中“龙”则是指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在西方人眼中代表着凶恶和丑陋,。 2、英汉两种语言对颜色词的使用, 从表达方式、感情色彩到运用范畴, 都反映出其文化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历史发展、社会环境、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所造成的。在颜色方面,汉语以“黄色( yellow) ”喻色情, 如“黄色影片”, “黄色录相带”, 而英语却用“blue”, 如“blue films”, 英语的“yellow books”并非指黄色书刊, 而是“黄皮书”, 是指法国政府发表的报告书。“白”在汉语中表示“丧事”的意思, 例如“白事”指丧事( funeral) , 同时指纯洁无瑕, 如白莲花和白酒等, 在英语中则用“白”象征着“幸运吉祥”, 如a white day ( 吉日) 。 3、词汇的文化渊源差异。不同语言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在不同民族的人们心中产生了不同的形象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渊源。汉语中的蟋蟀与英语中的cricket 指的是同一种鸣叫的小昆虫,但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渊源。“蟋蟀”在中国文化里常给人以忧伤凄凉,孤独寂寞的印象,而在英美人们心目中,蟋蟀并没有伤感色彩,因文化渊源的关系给人的形象都是轻松愉快的。 4. 语言中的词汇文化差异也体现在政治和法律上。我们汉语中常说的自由主义与英语的liberation 差距很大, 前者是指无组织和无纪律现象, 后者主要是指反对政治的、社会的束缚。我们中国学生常将politician 译为“政治家”, 这是很不合适的。在英语国家里politician 一词往往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会引起人们的蔑视, 因为它是指为谋取个人利益而搞政治、玩弄权术的人。 5.语言运用范围和发展的差异。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经济体式、不同的宗教意识与社会进程中语言词汇的运用与发展也具有不同的特征。英汉民族各自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差别较大,词汇运用范围有着明显的差异。英国四面环海,长期从事渔业生产和航海事业;而中国地处内陆,长期停留在农业经济阶段,英汉语言中的词汇分别反映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与经济体式。例如汉语的词汇都是与农业有关系的“牛”、“猪”、“烂泥”;“班门”、“萍水”、“桑榆”;而英语词汇则与“大海”“鱼类”“船帆”有关。人的意识形态是由长期的看法和信仰组成。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信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中表现十分明显。如,“借花献佛”“立地成佛”等。英语国家的人大多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因此God、church、priest等词汇也是经常出现与汉语中佛教词汇相互对应。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语言也在不同的社会进程中不断地发展。一些词汇已经少用或不用,一些新词涌现出来,更有许多旧词被赋予新的含义流行于世。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词汇,往往包括旧词新义的复出和新词的产生,这些词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如汉语中的囧,英语中的in(潮),out等词。 6、汉语的日常寒喧语对于说英语的人有不同的文化涵义 由于文化差异, 英汉语言的寒喧语也大不相同。中国人见面常说“吃饭了吗’相当于英国 人见面常说的“hello 。”或“hi ”, 但对说英语的人来说, 这意味着“如果你没有吃饭, 我请你吃饭。”的涵义。同样“你上哪儿去了”或“你到哪去了”这些也莫过于英国人见面打招呼“hello”或“hi ”。但对说英语的人来说, 这种招呼语有不尊重对方的涵义, 回答语往往是“少管闲事”。 综上所述,要学好英语不仅要了解它的语言学知识,还要研究语言的文化因素。只有了解了汉英在词汇上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我们才能学好英语并且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会出现文化休克和语用错误。 参考文献:[1] 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120—130.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40—50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和谐与冲突:弗罗斯特和陶渊明田园诗的比较研究 2 An Analysis of The Call of the Wi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 3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沟通中的语用功能 4 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中的对比艺术 5 《浮生六记》英译本文化词翻译策略探析(开题报告+论文) 6 论童话《小王子》的象征创作 7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 8 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中的罪犯形象 9 《赫索格》中玛德琳的性格 10 浅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宿命论色彩 11 An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Human Relations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2 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英译汉的技巧探析 13 论“看,易,写”方法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14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s-and-Daughters-in-Law in China and the West 15 论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16 从传统消费观念看中美文化差异 17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 18 浅析水果类的习语翻译 19 浅析汉英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20 卡特福德的等值翻译理论与名词化翻译——以《入乡随俗》英译汉为例 21 《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22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23 浅谈英汉颜色词在使用中的文化差异 24 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 25 公示语汉英翻译探讨 26 An Analysis o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 27 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写作风格 28 从合作原则看英语广告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及解读 29 玛莎?诺曼戏剧中的母女关系研究 30 论伊恩?麦克尤恩作品《赎罪》中的道德观 31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with the Western Christmas Day 32 女性主义的觉醒:论凯特?肖班的《觉醒》 33 On the Importance of China English as an English Variant 34 英美国家政治委婉语的文化解读 35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Jude’s Tragedy in Jude the Obscure 36 《愤怒的葡萄》里人性的光辉 37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人的性格差异 38 On House’s Model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A Case Study of Li Mi’s Chen Qing Biao 39 浅析美国俚语的起源 40 汉语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41 伟大理想的毁灭——《远大前程》和《了不起的盖茨比》

中英颜色,动物,数字文化差异原则(中西差异)英语版

文化差异原则 1. 2、 3、黄色 4、蓝色 5、文化差异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英汉颜色词语的词义有时对应 有时相佐,有时无对应。译者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不仅要掌握两国的语言 文字,而且要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翻译时应该仔细推敲,谨慎处 理。 2. 动物差异 语言是人类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不同民族的语言既受到本民族社会文化的制约,又反映各白特定的文化内容。如果某一民族的人们不了解某一特定民族的文化因素,则不可能进行有效与顺利的交流。因此,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流。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专家赵贤州先生 (1992)说:“跨文化交际之所以成为可能,正是人类享有某些共同的文化信息;而跨文化交际之所以产生某些偏差,是因为双方不能共享另一些有差异的文化信息”。英汉这两种各具特色却大相径庭的语言形式,其表达方式与文化习惯存在一定差异。这些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与纷繁复杂的习惯差异是由于汉民族文化与英美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民族历史、社会制度、道德信仰、文学艺术、心理特点、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地域风貌等等差别。 只有充分了解英汉文化的背景知识,才能进行更有效、更顺利的交际。在英语文化中把人的某种特点与动物相比较并不常见,但汉语言中却

有很多这种比喻的例子。通过上面这个小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 在翻译中遇到这种与动物有关的比喻性句子时,我们一定要考虑西方文化的因素,避免用中国人的习惯说法代替西方人的习惯说话。 这里还有这些搭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bull(公牛)这种动物,经常跟angry(愤怒)搭配,但它也可以跟mad腕 狂)、strong(强壮)等搭配,因此千万不要搞教条,一定要灵活运用。古代原始人与动物为伍,生活在深山密林之中,捕鱼狩猎,以野生动物为食,繁衍生长。直到今天,动物仍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人类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动物的存在。正因为人类与动物相依相存,频繁接触,因此在人类语言中必然存在着大量以动物为喻体的隐喻性词语,并依据动物的外貌、习性等特征赋予它们特定的情感和喻义。同时,又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在地域生态、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等文化各个方面的差异,隐喻中所含有的文化内涵也大不相同。 英语国家都把狮子比喻成“百兽之王”,比喻勇敢、威严、权势、凶猛等。当比喻一个人勇猛时,会描述他为“ He is a lion. ”英国历史上查理一世因其“勇武善战”被誉为“the lion-hearted king ” (狮心王),史称“狮心查理王”。正因为英语词汇lion 的这种语义,在学术界有“威望”的人,也被称为“ a literary lion ”,同汉语的“执牛耳”、“泰斗”。[11] (P219-222)英国白豪地以狮子作为白己国家的标志,英国国徽的中心图案是lion ,因此英国又被称之为“ the British Lion ”,所以to twist the lion ' s tail 意为“向英格兰挑战” 。“ Lion and Unicom "(“雄师” 代表英格兰,“独角兽”代表苏

浅谈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浅谈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语言学家将文化定义为:“文化就是一个人为了让自己的行为被其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必须知道或相信的任何东西并且按着这些要求去行事。文化是从社会习得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习得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习得那种语言所关联的文化。可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语言词汇则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英汉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此种文化信息在交际中发挥着功能作用,即可称为文化功能。英语和汉语产生、发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独特的文化必然会反映在其词语中,词汇不只仅限于表达表层的所指意义,而是蕴涵着深层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 能生动地体现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学习英语时通过对词汇文化意义的了解学习从而对英美等国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意识等有所了解,这将有利于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避免语用失误。 一、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含义 通常英汉词汇意义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称意义,这是词汇的原本含义。一般来说,这一部分意思是词语的字面意思,或者说是表层意思,在字典里能找到的解释;二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这是词义的隐含意义,这部分能显示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字典里找不到这方面的解释。 人类是通过语言来反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但由于人类不同群体所处的环境、历史、政治和经济各不相同,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结果也不尽相同,许多词汇都带有与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密切相关的内涵意义,由此构成不同语言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对应的词语,其意义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在文化背景方面,意义有较大差异。这就是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二、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表现形式 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文化意义部分相同 在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中,对应词语在某些方面会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联想,而在其它方面却不会。如:英语rose和汉语的“玫瑰”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相同的文化内涵,都象征“爱情”,但在英语成语under the rose中,rose的文化意义却是“秘密”、“沉默”;又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将“猫头鹰”与“倒霉、厄运、不吉利”等联系起来,认为它是不吉利之鸟,在这点上,英汉两种语言也有相同的文化内涵,但除此,在英语中owl还有“精明”、“神情严肃的人”等文化意义。汉语中“叔叔”是指父亲的弟弟或比父亲年轻的长辈,在英语文化里面,sister, uncle, aunt,brother,grandpa等词所指的关系是一种有某种血源的亲戚关系,可在汉语文化里面对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可能会用到这些词,如这样的句子:“孩子不哭,警察叔叔给你讲故事。” ,某个英雄牺牲了,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句子“……,一路走好,叔叔阿姨来送你。” 在这些句子里的“叔叔” “阿姨”的文化内涵就不能等同于英语的“uncle”, “aunt”。 2.文化意义完全不同 同一词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虽然有共同的概念意义,文化意义却完全不同。如英汉词汇里表示颜色的词汇,虽然字面意义相同,然而其联想意义却很不同。如黄色、黑色。在汉文化中,因为黄音同皇,在中国古代黄色被视为尊贵的颜色,“黄榜”(im-perial edict),“黄 1

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深入探讨

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深入探讨 [摘要]: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民族在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上都各不相同,因此许多事物的形象在不同的语言中就有差异[关键词]:翻译;文化差异;归化;异化 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这就是说源语信息的再现应是翻译工作的首要出发点,其次考虑译语中选择最适当的对等语。 在欧洲,翻译实践有长远的历史。有人甚至认为,欧洲文明源于翻译,罗马帝国,下至今天的欧洲共同市场。都要靠翻译来进行国际贸易。有人说,用古希伯来语写的《圣经》和用阿拉伯写的《福音》,如果没有先译为希腊文和拉丁文,后来又译为中世纪和近代诸语言的话,2000年来的犹太基督教文化就不会产生,因而欧洲文化也不会出现。自翻译《圣经》起,将近2000年来,欧洲的翻译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 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是由各自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积淀而形成的。英汉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同,因此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内涵就必然有差异。即使是在同一种文化下。也会出现不同的亚文化,所以说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但是这种差异也包含着相似性,也并不排除完全重合的情况,否则翻译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说不同民族在文化上是“绝对歧异,相对相似”,正因为中国的龙和西方的dragon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所以最初的翻译者就把两者基本等同起来,比如,中国龙取蛇身,而dragon在西方其实就是大蛇serpent,这是其一;其二,两者均为虚幻神化之物。然而究其文化根源,正如本文开篇所述,两者在本质上实乃截然不同。因此,在翻译这类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时。我们就必须慎之又慎,在归化异化等翻译手法中寻求最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所谓归化,即归化翻译法(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是指抓住原文语用意义,从目的语中选取与原文语用意义相同的表达来翻译。而异化,也就是异化翻译法(foreignizing translation)则是保留原文的表达结构和表达方法,甚至包括形象,将异国文化的表现法介绍到目的语中转换方法。 一般说来,归化翻译法侧重目标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实质上是将原语文本纳入到目标语文化体系框架下进行转换,最大限度地打破文本的地域性。使得译文容易为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接收,然而,“归化”是将一种文化中的独特成分转化为另一种文化中人们所熟悉的内容,表面上避免了文化冲突,实现了文化的交流,实际上这样就往往造成了对原语文化的损害,从而不利于文化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因为不同文化拥有的共核非常小,那么文化间的空缺和不对称(包括相似部分)就占主体地位。所以译者在翻译中就不可避免的经常使用“异化”。虽然异化翻译法可能会由于文化上的空缺导致暂时的不可理解或难于接受,但是从长久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