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实践与探索

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实践与探索

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实践与探索
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实践与探索

《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实践与探索》

结题报告

上海市沪新中学刘贤

目录

研究报告

《普通完中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实践与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概况

三、研究实施

四、研究成效

五、研究成果

六、问题与思考

七、研究小结

附件

一、论文

1.《沪新中学学生生命观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教育的专题活动研究》

3.《整合学校与社区教育资源的实践与思考》

二、案例

1.《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的专题活动的实践》

2.《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后的学生行为变化》

三、活动方案

1、感动沪新活动方案

2、新春送祝福

3、重阳节活动

四、班会课教案

五、校本教材

《科学生命观教育学生读本》

《普通完中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市沪新中学刘贤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发布后,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都围绕“纲要”逐步展开进行生命教育。丰富的生命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在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这方面,却鲜有学校系统深入的研究,也缺乏成熟的经验。中学时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科学健全的生命观既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必修课,也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更是学校工作的关键。

本课题研究努力把科学发展观思想、“两纲”教育指导纲要、我校生命教育办学理念逐步运用于学校德育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需要和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需要,帮助学校找到竞争中生存的突破点,开拓学校教育的新领域,使学校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一)概念界定

“科学生命观”概念源于《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该纲要第一部分开宗明义地提出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我们认为科学生命观是指人们对生命本质、生命意义和人生理想、信念、价值的正确认识,是指对人生、对科学、对整个世界正确的认识观念。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是指在学校开展各项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成为学校生命教育办学的关键性组成部分。

(二)研究依据

我们开展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研究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理念的需要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我国现阶段的新发展。它赋予我们一种新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承认并确立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肯定人对自由和谐的追求,充分信任人心的美好和人的可塑性,充分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生命教育的本质就是充分尊重人的生命成长、发展的主体性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当代社会多元化趋势不容回避。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先进的道德氛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道德支撑。他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该论断也为我们的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本课题的研究敏锐地预见到:当代的中学生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和生命观将对构建和谐社会和民族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实施“二期课改”和贯彻“两纲”教育指导纲要的需要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课程总目标规定:“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民主与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策略;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二期课改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也是“两纲”所提倡的。2005年上海市制订并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与《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分别在总目标中提出“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使广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得到显著增强,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显著提高,进而为上海市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两相比较,可见目标一致,两纲教育与二期课改的施行,并不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而是紧紧结合,互依互存,相互促进,旨在推行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合格公民的培养,落实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先进理念。这些理念都为如何实施生

命教育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为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切实的依据,指明了研究方向。可见培养中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实践与探索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研究现状

由于西方社会药物滥用、暴力、自杀与艾滋病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和负面的影响,上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杰·唐纳·怀特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思想,近半个世纪以来,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已在全球迅速传播和落实。近年来台湾的暴力犯罪和青少年的自我伤害或自杀事件层出不穷,所以20世纪末台湾地区将生命教育引入学校教育,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在“安全事故”层出不穷,急切要开展学生生命保全及健康教育的背景下,大陆一些省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开始制定了各项生命教育计划。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下发后,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都围绕“纲要”逐步展开进行生命教育。它并没有固定的教材,也不单独设课,而是通过课程教学、专题教育和课外活动三大途径推进。2005年9月包括北郊高级中学、交大附中在内的本市54所中小学被上海市教科院正式命名为上海市首批“生命教育试点学校”,作为较早就尝试开展生命教育的学校,它们逐步带动起全市各中小学全面展开生命教育。各校分别制订了各自实施生命教育的计划书,并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在各类专题教育中凸显生命教育内容,在学科教学中,对生命教育进行充分的挖掘。

通过文献检索,我们了解到南京市确立了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命观教育的实践研究”,在许多学校开展。如南京22中开展“初中生生命观教育的主体实践研究”,实施途径主要是开展:体验孕妇的感受——生命不易,读书征文活动——感悟坚强;去福利院、敬老院活动——关爱生命;参观少管所(或模拟法庭)——珍惜他人生命;我的特长展示——丰富生活情趣等主题活动。他们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生命观教育,侧重于知识内容的教育和自我保护等技能的训练。

我们还了解到擅长生死哲学研究的江西师范大学郑晓江教授对“生命观”虽没有下具体定义,但在《关于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中“生命观”的几点看法》(基础教育课程2008年 02期)中谈到正确的生命观的教育,主要应该有以下几点:第一,生命最大的特征是“生生不息”,所以,在生命教育中我们首先要教导孩子们对生命要有敬畏感和孝顺长辈;第二,人之生命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人死不可复生”,所以在生命教育中一定要提供给孩子们“生命无价”、珍爱自我及他人之生命的观念;第三,人生命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社会性,所以在生命教育中必须着力培养孩子们的德性和生命的正确方向,以建构良好的人际和社会的关系,来获得人生的顺境与成功;第四,生命的进程必然是曲折起伏的,所以在生命教育中要培养孩子们承受各种挫折与失败的气度和能力。

通过对生命教育现状的了解,我们发现国内外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关注很早,内容也非常

丰富。但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多立足于生命教育对于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目的及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与作用,偏重于某一侧面的理性思辨。在实践中侧重于意识与生存能力教育,如“身体与营养,健康与锻炼,安全与防范,认识自然与环境保护,抗挫折能力,忧患意识与苦难体验”等。对“科学生命观”这一生命教育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尚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极少有学校系统深入的研究,也缺乏成熟的经验。可以说明确提出对中学生进行科学生命观教育的,我校尚属首例。

尽管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学校较少,但丰富的生命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将对我校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生命观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学校开展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的教育实际上是关注学生的生命经历、经验、感受与体验,关注学生生命需要,提升学生生命质量,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和教育天职感的良好契机。

(四)实践意义

我们选择和研究本项课题,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1.使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需要

我校作为一所普通完中,在与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竞争中不占任何优势。近年来尽管招生数维持不变,但生源却每况愈下,许多新生是带着被淘汰的阴影和心灵上累累的伤痕走进我校大门的。他们体验的失败多于成功,他们感受的自卑多于自信,他们得到的训斥多于掌声。他们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更需要心灵的抚慰,感受温暖,再造自信,重塑人生。

我校开展该课题研究,培养科学生命观教育,正是顺应生命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从新的思路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角度去思考学校的教育改革问题。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往往比较肤浅。科学健全的生命观既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必修课,也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更是学校工作的关键。科学生命观教育能引导学生从对生命的感性认识提升到对生命的理性思考,追求人生的自我实现。引导学生认真科学地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生命的科学价值,思考人生态度,从而指导学生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把提升生命质量、度过充实人生作为自身的理想追求。科学生命观教育能唤醒学生捍卫生命尊严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提高适应现实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开展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的教育,将对学生快乐成长和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价值。

2.使学校找到竞争中生存突破点的需要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具有优良的办学条件,在竞争中集中了优质的教师和学生资源。作为普通完中,要有所突破,就必须有所创新。我们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明确强化并越来越明晰的认识到:现代文明社会一直要求教育平等,我们就应该秉承“公平和谐”

的理念,使在我校就读的普通人民群众的子女也享受到适合其生命成长的好的教育。教育的真谛是要让生命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我校的办学理念就是要“让每一个生命都享受到成长的快乐”,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对人生发展充满美好愿景并能坚韧前行的人”。我们选择该课题研究,就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师生的生命价值,激发师生的活力与潜能,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找到学校在竞争中生存的突破点。

本课题强调生命教育的时代性和本土化研究,我们力图通过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实践,全面探索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的教育内容、基本策略、培养途径等一般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对生命教育理论有所创新,形成独特的见解。该课题研究所形成的案例,能使我校在开展生命教育实验中取得更多经验,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对其他开展生命教育的普通完中提供借鉴。

为行文的简洁,本文将“开展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的教育”简称为“科学生命观教育”。

二、研究概况

(一)研究目标

1.本课题强调生命教育的时代性和本土化研究,力图通过研究,探究科学生命观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探索适合普通完中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内容、策略、途径和方法等规律,建立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学校——家庭——社会”工作合力。使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成为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践行我校“让学校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和谐家园”的办学理念,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生命教育理论有所创新。

2.通过“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实践,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落实生命教育,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享受生命快乐,逐渐形成科学生命观,对人生发展充满美好愿景并能坚韧前行。

(二)研究内容

1、探索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的教育内容。

2、探索在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的策略,建立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学校—家庭—社会”工作合力。

3、开发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德育校本课程。

4、探索在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的途径与方法。

5、研究在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的教育效果。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

1.行动研究

针对我校生命教育办学理念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总体构思,确定研究内容,形成理论框架,制定实施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方案和生命教育的最新信息和发展动态,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和经验。根据研究目标,拟定对我校学生生命观的意识和行为现状和学生家庭教育情况的现状调查问卷,确定调查对象,实施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把科学生命观教育落实在各门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对策,并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和实践体验为主的课外活动。通过在实践中实施、观察、反思,完成研究,达到教育目标要求,获得对开展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教育的规律性认识。最终对研究效果进行思考分析,完善开展科学生命观教育的方法和形式。

2.案例研究

对学校生命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反映我校生命教育办学理念的教育教学事件加以真实的记录和分析研究,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或规律,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四)组织形式

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好的组织形式。我们组建了课题组,加大组织统筹力度,较好地建立起课题研究网络。校长、书记担任组长,领导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教科室具体负责,承担课题研究操作的实施;各条线负责人、年级组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部分青年教师组成课题组,分别建立子课题以及三级课题,具体组织在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实践探索。

(五)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8、4—2008、9)

(1)确定课题,成立情报组,收集有关信息,开展相关的情报研究。

(2)设计研究方案,制定课题计划。

(3)成立课题组和核心小组,对课题总框架进行设计,明确分工,落实分课题的目标和研究任务。

(4)组织培训,课题组和骨干教师进行专题学习。

(5)邀请市、区科研专家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

2.实施阶段(2008、9—2009、9)

(1)调查研究

编制《我校学生生命观的意识和行为现状》、《学生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问卷,分别选择全校学生和高一新生为调查对象,实施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理论研究

深入研究生命教育与学校自主发展的关系,理性概括本课题的指导思想——生命教育“六观”(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课程观、文化观);探索研究科学生命观教育的内涵。

(3)实践探索

确定落实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探索研究科学生命观教育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根据方案分解成二个子课题:校本课程、专题教育。各子课题按照方案和计划进行具体操作,不断反思与改进。核心小组经常进行研讨和反思,定期举办理论培训和经验交流会。

(4)阶段成果总结

○1根据调查材料,通过分析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2组织课题组成员撰写专题论文和案例。

○3编写校本教材《科学生命观教育读本》。

○4出版成果集《生命的绽放》。

3.总结阶段(2009、7—2009、11)

(1)整理研究资料,对研究与实践进行汇总与分析。

(2)组织课题组成员撰写专题总结和案例。

(3)撰写研究报告。

三、研究实施

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主要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大方面展开。

(一)理论研究

科学生命观教育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科学生命观教育的内涵研究和核心理念两个方面。

1.科学生命观教育的内涵

我们认为生命观是人们对生命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

科学生命观是指人们对生命本质、生命意义和人生理想、信念、价值的正确认识,是指对人生、对科学、对整个世界正确的认识观念。

学校开展科学生命观教育是指:根据生命教育的理论,通过系列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生命至上、生命平等的科学生命观,培养关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态度,培养对他人、社会、自然的爱心,增强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师生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使每个生命个体对人生发展充满美好愿景并能坚韧前行。

2.科学生命观教育的内容

我们认为在普通完中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的教育包含如下内容:

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来源、结构、特点、规律、价值和真谛,让学生认识生命的奇妙,进而学习珍惜生命、懂得感恩。

欣赏生命——学会欣赏古往今来为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名人事迹,进而关注身边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树立健康、进取的生命观。

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直面挫折;尊重个人的生命形式,更尊重生命个体的差异和价值;勇敢担负起对自己、父母、他人、学校、社会负责的使命。

保护生命——认识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生命,要学会保护自己、他人以及大千世界的一切生命,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责任心和能力。

发展生命——调动生命主体的积极性,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的价值;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自主性;不断丰富生命的内涵,发挥生命主体的作用,让生命永远灿烂。

3.科学生命观教育的核心理念

随着课题的开展和学校生命教育办学的逐渐深化,我们进一步分析学校现状,深入研究生命教育与学校自主发展的关系,理性概括出生命教育“六观”:

教育观——帮助师生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课程观——生命在课堂中有组织的创建、质量观——生命主体的和谐发展、教学观——生命与生命的默契对话、学生观——生命对生命的相互尊重、文化观——生命与生命的合作共享。这“六观”归纳到一点,那就是尊重生命、关注真实的生命成长。“六观”理念凸显了我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时代性和本土化色彩,更成为了本课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核心理念。我们力图通过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生命教育理论有所创新,形成独特的见解。力争通过本课题研究,建构起生命教育特色的学校文化,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实践探索

围绕着科学生命观教育的实施探索,我们主要从现状调查和科学生命观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方法等方面组织实施。

1.现状调查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本课题研究,我们以全校七个年级学生为样本,发放了1200份问卷进行“生命观”现状调查。调查包括“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个方面的内容。共回收1050份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87.5%。经过详细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作为普通完中的学生,他们面临的学习压力很大。部分学生的重点中学梦破碎后,心理上产生自卑,对前途充满失望,对自己失去信心;部分学生平时依赖性强,缺少自主精神和自控能力;另有一批调皮、厌学、基础差的学生在长期被歧视、被责骂中出现了抵触、偏激、不服从教育的表

现行为。他们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心,学习的主动性进取性不强。又由于学习上受挫,造成缺乏自信,不能客观地正视自己,由此也无法正确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对师长的关爱、同学的友情漠不关心,直接导致了对学习失去信心,用消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调查结果告诉我们,我校部分学生的生命观现状堪忧,由此可见在普通完中开展“科学生命观教育”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2.科学生命观教育的目标

针对学生现状,我们制订了科学生命观教育的总目标和分层目标。

(1)科学生命观教育的总目标

通过科学生命观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学会尊重生命价值,享受生命快乐,逐渐形成科学生命观,对人生发展充满希望和愿景并能坚韧前行。

(2)科学生命观教育的分层目标

科学生命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科学生命观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适时、适度、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尤其是普通完中学生差异性很大,因此我们又确立了不同年级科学生命观教育的目标。

预备年级——确立“健康与生命”主题,探索优良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加强“成功教育”和“挫折教育”,形成帮助预备年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学习习惯。

初一年级——确立“安全与生命”主题,从学生需求出发,加强安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公民教育,进而使学生明确掌握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安全意识,提升生命质量。

初二年级——确立“绿色与生命”主题,通过专题活动,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并通过学生辐射带动家庭,扩大环保意识、生命意识在家庭和社区的影响,以便共同建设我们美好和谐的绿色家园,让生命教育焕发绿色光彩。

初三年级——确立“自信与生命”主题,引导学生正确了解自我,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包括自尊自信、自我评价意识和社会角色认同,学会自我悦纳;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促进个体潜能的发展,树立生活学习的自信。

高一年级——确立“情感与生命”主题,在衔接初中教育的基础上,侧重进行以革命传统、礼仪教育为主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谢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正确友谊观;培养学生适应高中学习,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生命情感体验。

高二年级——确立“学习与生命”主题,在巩固高一教育的基础上,侧重以平等合作和勤奋自强为主的公民人格教育。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培育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潜能,

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高三年级——确立“责任与生命”主题,在强化高一、高二教育的基础上,侧重以国家观念、国情意识、国家安全和国家富强为主的国家意识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调试心理,准确定位,获得有效成功。

3.研究途径

任何教育的实施,总是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来实现。经过一年多的实验研究,我们开设系列德育课程,开展“学校——年级——班级”三个层面的德育专题活动,对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培养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1)系列德育课程

我们在课题实施的一年来开设了系列德育课程,形成了我校的生命教育特色课程。感动沪新系列活动,新春送祝福,军训、学农、高三社会实践等形成了学校德育课程。

沪新大讲堂包含晨会、广播宣传等,是对重大时事的及时报导和教育。2008年5月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之后,我们及时利用抗震救灾产生的社会资源,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生者当奋进”大讲堂,学生通过收看新闻、贴祝福墙、办剪报栏、制作电子小报等形式,认识灾害的严重性,感受社会的温暖,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从而学会珍惜自我、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回报社会,形成科学生命观。

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形成了生命教育的专题课。心理辅导教师依据《中学生心理自助手册》,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角色扮演、情境体验、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心理陈述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心理知识,学会心理调节,进而更好地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

课题组的教师们还将科学生命观教育与研究型学习结合,开发了“文学中的人性美”课程,除阅读与欣赏之外,师生共同编辑我校科学生命观教育的校本教材,在《科学生命观教育读本》的编辑过程中,学生研究收集故事的途径,研究摘录改编故事的方法,研究感悟的写作要点,培养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

(2)专题活动

○1学校层面

“培育爱国情操,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活动,结合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国内外重大事件等开展,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培养他们勇担社会责任。

“我是守法沪新人”系列活动,通过讲座、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提高学生法制意识。

“关爱生命、自我防护”系列安全教育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交通协管、逃生演练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

“感悟生命的真谛”读书周活动,通过品读经典、图书角评比、古诗文朗诵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陶冶学生情操,营造书香校园。

“寻找生命的色彩”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探访、拍摄精彩瞬间、撰写一句话感言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社会变化,珍惜美好生活。

“共同的校园,共同的阳光”义卖活动,通过自制拍卖品、制作义卖展板、竞拍等形式,奉献爱心、关心同伴,关爱他人。

“成长与关爱——共话成长故事”活动,搭建亲子沟通的平台,由家长、学生、教师共话学生成长的故事,共同捕捉家庭和学校在孩子健康成长中教育影响痕迹,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学会感恩,让学生在浓浓亲情的滋润下,有效地充实自己,领悟更多的生命意义。

“感动沪新,欣赏生命”活动。通过全校师生推荐、学习、评选、颁奖仪式等,挖掘校园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关注师生真实生命成长。感动沪新活动营造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师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事迹,在欣赏他人中创造生命的精彩,在被人欣赏中品味生命的意义。

“传递生命关爱,新春送祝福”活动。每年新春开学第一天,开展新春送祝福活动,通过写对联、比对联、贴对联,师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展示才华。体现本班特点和校风校训的春联,将校园装扮得焕然一新;挂中国结和送祝福活动,寄予着祝福和希望,传递着师生、生生间的关爱之情。

另外还通过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的有效资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品味生命感动,找寻生命价值。在与人交往和完成服务任务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付出,做到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精心安排一系列教育仪式,透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产生庄严、隆重的综合效应,懂得尊重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个性的张扬在这里得到展现,学生在表演展示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实现生命的价值,更享受到生命的快乐。

○2年级层面

年级层面的主题活动,主要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科学生命观教育的分层目标而定。

预备年级组的“健康与生命”主题活动融合了青春期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午餐教育等多项内容,通过教学录像、漫画、交流、班会、黑板报、主题会等形式,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发育特征、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学会自我调控等方法,养成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初一年级开展“健康与生命”主题会,学习《中学生行为规范五项四十条》及《星级班级评比条例》,了解课间文明休息,注意上下学的交通安全,对“过分迷恋网络、损害心智健康”、“走出虚拟世界、面对真实人生”等展开主题讨论,使学生对于安全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初二年级组开展“我要做环保小卫士”主题会,通过知识竞赛、分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了解环保知识,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初三年级开展“忆往昔、话今朝、展未来”主题会,大家通过介绍经验、互相鼓励,再加上老师家长的殷切嘱咐,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对未来充满信心。

高一年级组开展“绿叶对根的情意”年级主题会,引导学生感谢父母、感谢教师、感谢同学,更感谢自己,树立生活学习的自信。

高二年级组开展“高三,你准备好了吗”年级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探讨学习方法,树立学习的积极性。

高三年级开展“成人与责任”系列活动,分六个一展开:“一次主题班会”、“一份计划书”、“一封致父母的信”、“一次家长会”、“一次宣誓”和“一份寄语”。

各年级的主题活动都由教师指导、学生组织,师生一起筹划参与。在活动中,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学生的主动发展意识得到张扬,团体合作的意识得到养成,责任意识明显加强。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3班级层面

班级层面开展“温馨教室”创建,通过“五个一”工程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氛围,深化班级文化建设。“五个一”是:一角——图书角,孕育书香环境,提倡自由快乐地阅读;一牌——班级标志,师生“全家福”和班级的奋斗目标是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一星——每周一星评比,发掘学生中的闪光点,提升学生自信,让每个学生感悟成功;一目标——“我的规划”、“我的蓝图”等版块使每位学生明确发展目标;一舞台——通过“我的舞台我做主”、“我的风采”等版块展示学生风采与个性。

4.培养方法

在德育活动中我们开展科学生命观教育,主要采取“明理-体验-内化”的培养方式,具体有榜样示范、实践体验、思考领会、环境熏陶等方法。

(1)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学校帮助学生欣赏榜样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优秀事迹,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促使其学习确立科学生命观养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榜样是指作为仿效的人或是事例。这些榜样,既有光辉的英雄榜样,也有学生自己身边平凡的

榜样。这些榜样,不仅仅是知识榜样和道德标准的榜样,更是生命的榜样。他们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生命状态,很好地引领了学生的生命成长,激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

本方法的一般操作过程:树立榜样形象——宣传榜样事迹——感受榜样精神——内化为行动。

开展科学生命观教育的各学科教学中,通过讨论、议论和评价,学生学会了欣赏古往今来为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伟人、民族英雄、革命前辈、思想家、科学家和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物事迹,在心灵深处产生了惊叹、爱慕、敬佩之情,从而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作用。

“生者当奋进”课程开设时,灾区发生的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在流下动情眼泪的同时,他们感受到了那些舍己救人的英雄老师的伟大,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师平时的“严”就是关键时刻的“爱”。

学校历届“感动沪新”活动中评选了众多感动人物。每次选出感动人物中的教师和家长都是平凡朴实、可亲可敬的师长,看着他们熟悉的身影,听着他们平凡而感人的故事,同学们原先对这些“天天为我们辛勤付出,而我们却视而不见”的师长产生了强烈的感恩之心和崇敬之情。

各类活动中评选出的优秀学生与通过自我推荐、同伴互评产生的每周之星,也成为学生们效仿的榜样。因为他们亲眼目睹了同伴的成功,也了解其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要想进步、成功,就必须在平时加倍的勤奋和努力。

(2)实践体验法

实践体验法是学生依据自己所确定的目标,在科学生命观教育活动中锻炼体验,培养和确立科学生命观的方法。在实践——体验——内化的过程中,由实践到体验,再到内化,再指导下一次实践,不断反复,最终促使身心和谐发展,实现目标。

体验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因此,生命教育可以说是体验教育。学校开展的各项科学生命观教育专题活动都强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活动为契机,运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体验,体验生命的尊严和生命的幸福,品味生命的价值,从而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活动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树立自信心,激励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3)思考领会法

思考领会法是指教师提供给学生进行科学生命观教育的活动题目和思考要求,引导学生在品味思考中对生命教育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的一种教育方法。其作用是帮助学生在思考领会中感悟生命的光辉。

在科学生命观教育中,我们提倡学生收集生命教育小故事,用故事中的人物来感染熏陶学生,把外因作用逐步转化为内因动力。为了让《科学生命观教育读本》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

知水平,也为了让读本的选编过程成为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的过程,学校发动全体学生自主阅读有关生命教育的文章,把自己看到的、深受感动的故事挑选出来。学生的兴趣很高,积极参与,广泛阅读,关注社会热点,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途径认真收集材料。一年中,共搜集了1200多个故事。阅读挑选的过程也是辨析的过程,是学生分辨美丑善恶、遇到问题懂得思考“为什么、怎么办”的过程。学生们感悟着优秀人物的品质,潜移默化地接受着科学生命观教育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组织学生成立了文学社,从这些故事中筛选出70多个最具代表性、教育意义特别强的故事进行编写。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学习,学会了明辨是非,树立了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故事筛选出来后,在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又写出自己对故事的感悟和思考,品味生活和做人的道理。因此,这本校本教材深入挖掘了科学生命观教育资源,既富有时代性,又贴近学生实际。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成果,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润物细无声”的实施生命教育的精彩篇章。

(4)环境熏陶法

环境熏陶法是指通过建立良好的生命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创造学习的有利条件和人际关系,影响教育对象,达到教育目的的方法。

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深刻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巨大的影响力。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具有情感陶冶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为的制约作用。

学校努力创设生命教育的育人氛围,开展科学生命观教育的物化环境建设,打造温馨生命家园,彰显生命智慧。我校有莱阳、五莲两个校区,为使每一面墙、每个场馆、每块绿地、每个教室都充满生命的气息,我们开展了生命教育物化环境金点子活动,师生齐参与共谋划,踊跃献计献策,纷纷贡献自己的智慧。共征集到几十个设计方案,显示出师生们浓浓的生命活力。

现在,学校的布局设计到处洋溢着生命活力。宣传橱窗内、走廊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交通安全漫画”等图文并茂的主题宣传常换常新;各班教室门上的精彩对联更启人深思;学校的“艺术长廊”悬挂着师生们的剪纸、美术作品,生动再现了精彩的生活写真或奇思妙想;校园内的祈愿墙上张贴着学生对师长的祝福;学校花园里的生命主题雕塑展现着读书的魅力和蓬勃向上的朝气;体育馆外墙面,活力四射的运动浮雕感染着师生;教学大楼每个楼面的走廊里悬挂着生命教育的格言……生命教育物化环境的创设,将学校环境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资源,成为了引领师生成长的外在力量。

四、研究成效

依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要求,经过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了科学生命观教育的核心理念

学校重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总结,在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形成“六观”理念和“五性”原则。

1、“六观”理念

(1)生命教育的教育观——帮助师生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我校开展生命教育,是为了能够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教师,提升教师的素养,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成长,同时感受到自己成长的快乐。

(2)生命教育的课程观——生命在课堂中有组织的创建

课程是师生共同在课堂中建设和创造的,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的生命成长历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中必须关注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求,也就是说应当用新的课程观来处理好课程、教材、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3)生命教育的质量观——生命主体的和谐发展

生命各异,学生各异,不同层面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要有一个能适应不同生命个体健康发展的和谐生命环境。当下学校教育不能回避学习成绩问题,“分数”高低仍然是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但关键在于用什么提高学生的成绩,对不同学生提出怎样的学习成绩要求才是恰如其分的。我们关注真实的生命成长,必须站在对个体差异的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

(4)生命教育的教学观——生命与生命的默契对话

教学过程就是教与学对话的过程,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过程。教学回归本原,是智育更是心育。教学能否有效,对话默契是关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是教师教育技巧的顶峰。

(5)生命教育的学生观——生命对生命的相互尊重

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首先突出对学生的尊重,要尊重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尊重是回归人本的相互关系的确认,是理解,是互助,是真诚的实事求是的坦诚相交。

(6)生命教育的文化观——生命与生命的合作共享

现实的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广大师生员工亲密合作,并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享受合作。我们要把学校建成充满生命活力的和谐家园,我们应当给师生更多的感动、更多的自信、更多的温馨、更多的尊重,让师生都具有一个积极的、光明的、诚真的内心世界。

这“六观”归纳到一点,就是要尊重生命、关注真实的生命成长。“六观”是我校观念文化的

集中体现,是信念,是态度,更是行动。“六观”理念的提出得到了教职工广泛的理解、认同与践行,如今的沪新校园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形成了整体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

2.“五性”原则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归纳了践行生命教育理念、开展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的五条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

体验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因此,我们坚持把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我们既注重对师生的科学生命观宣传教育,又引导师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现实的生存状态下融知、情、意、行为一体,获得生命体验。

(2)真实性原则

我校生命教育实践研究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我们切实关注师生生命成长中真实的问题,因为生命的成长就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克服自身的不完善性,通过发展而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3)植根性原则

我们在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非常强调教师的生命成长和自我反思,引导教师自觉认识问题的存在;我们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强调课题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我们直面学校实际,直面特殊的发展问题,寻求在现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所以我校的生命教育研究,带着自己的“土性”,植根于学校的发展土壤之中。

(4)平民性原则

一个种种有价值的教育研究必然要求有平民性的内化。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现代社会也越来越复杂,怎样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怎样使每个师生都能乐学善教;怎样让教师与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怎样使我们普通中学的师生更发挥人的主体性,更具有独特个性,成为积极的生活者。这些都是生命教育的应有之义,平民意识内化其中,是科学生命观教育本质特征之一。

(5)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开展科学生命观教育的学科教学、专题活动、校本课程建设三者同步开展、整体推进。二是指学校从预备到高三七个年级同步开展科学生命观教育活动,整体推进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二)探索了科学生命观教育的三种策略

在开展培养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三种策略。

1.整体推进策略

整体推进主要指开展科学生命观教育的三个途径同时推进。我们研究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以每次活动为契机,运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体验,体验生命的尊严和生命的幸福,品味生命的价值,从而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活动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树立自信心,激励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建设科学生命观教育德育课程,既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意识,还可以为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必要的系统学习指导,从一个比较显性的方面形成我校生命教育的特色。

2.循序渐进策略

科学生命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科学生命观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适时、适度、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尤其是普通完中学生差异性很大,因此要确立不同年级科学生命观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积极创设良好的教育契机和环境,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3.师生互动策略

从某种角度看,科学生命观教育又是一种互动的教育。教育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体验及共同发展。课堂的效果是在师生、生生有效交流的过程中生成的,这种交流就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过程。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如果师生间、生生间发自内心的情感对话多了,学生就会感觉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趣的、幸福的、快乐的,他们就能深切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就会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期盼。

(三)推进学校生命教育办学理念的落实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先导,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引领学校整体工作推进,有效落实了“课题研究引领学校改革发展”实施策略,推进了学校生命教育办学理念的有效落实。

1.建设了“美美与共”的校园文化

“感动沪新”活动的持之以恒、新春送祝福的款款对联、学生社团的丰富活动、温馨教室的人心凝聚、生命教育的物化环境建设……这些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营造了一个自主、勤奋、向上的和谐家园,建设了“美美与共”的校园文化。生命教育,使学校成为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精神家园,在这个精神家园里,师生共度生命成长历程,共同提升生命质量。

2.构建了德育课程,提供发展时空

每个学生在高中三年将参与和实践“3+3+6”德育专题活动,即三个年级的专题活动、三届感动沪新活动和六次“生命扬帆起航”的开学典礼活动。

做好开学第一课教育,通过“生命扬帆起航”课程,开展“新春送祝福”和“誓言表决心”民族精神教育特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关注活动全过程,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通过校会、班会、晨会等形式,加强学校办学目标“让学校成为生命活动的和谐家园”、学校校训“明德、笃学、惟新、致和”、学校校风“居敬持志”的宣传;通过“星级班级”评比,加大常态下行为规范的检查力度;通过礼仪形象大讨论、礼仪讲座、签名承诺等形式开展礼仪教育,重视学生礼仪习惯的养成,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定期对团员、班干部进行培训,扩大班干部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感动沪新课程的推进,引导师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事迹,在被人欣赏中品味生命的意义,在欣赏他人中创造生命的精彩,一年多来,评比感动人物,推荐感动事迹,宣传感动主题。通过参与阳光体锻、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敬老节、推普周等活动,重在亲历体验,感受生活,让生命透出真善美的阳光。

3.个人发展计划,明确成长目标

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增强学生目标意识,根据学校生命教育特色,形成以“懂得感恩、热爱学习、勇于担负责任”为侧重点的三年培养目标。

4.多元评价方式,促进自主发展

通过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帮助学生客观、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促使学生自觉地塑造良好的性格品质;通过自我推荐和同伴互评,推出每周之星(每周每班一名),关注学生的优点和取得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班级文化;通过星级班级考核,确立班级目标,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的个性品质,提升班级凝聚力,增强班级荣誉感。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推动每一位学生的自我发展。

(四)帮助师生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在生命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德育活动中开展科学生命观教育成为我校生命教育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课题研究的实施有力地激活了广大师生的生命潜力,帮助师生享受到了生命成长的快乐。

1.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

科学生命观教育唤醒了教师的生命意识,使我们的教师在教育观念上有了明显的更新。尽力演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努力亲近学生,打开通向学生世界的道路,“热爱、尊重、关怀、赏识”学生成为教师们的普遍行为。

2.学生的成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科学生命观教育过程中,“明理-体验-内化”的教育方法促使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论文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论文 1生命教育中的目的观 2生命教育中的学生观 3生命教育中的教师观 4生命教育中的课程观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感悟都需要通过课程来完成,因此教育过程中课程的设计是否合理、课程内容 能否体现出与生活以及生命的联系,世界影响着学生能否对生命真 谛做出良好的感悟。因此,在教育理念的创新中,学校以及教师应 当以推动学生感悟生命真谛为出发点来对课程进行设计。良好的课 程设计应当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满足学生在生命发展过 程中的追求。同时,课程内容要体现出对生命的关怀,这要求教育 内容需要体现出与生活的联系,并体现出对社会、对学生特点的适 应性以及时代气息,即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教育的基础性、学术性、知识性以及科学性,同时也要重视教育的发展性、生活型、实践性以及人文性,从而为学生基本素质以及人文素质的提高构建 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学生生命意义的生成。另外,在教育过程中,学校以及教师应当重视构建综合额课程,综合课程的特点应当 体现为课程内容取材于生活,通过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来突显 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对学生所具有的自由创造精神进行 良好的培养,并使学生在接受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课程内容来体 会到教育对生命的重视,并体会到教育与生命的融合。 5生命教育中的教学观 6生命教育中的评价观 在传统的教育评价工作中,学校以及教师都强调对学生所开展的选拔与甄别,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主体地位被忽略,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价指标相对单一,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过于关

注,对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认知能力 的发展欠缺了解与重视。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教育评价中的学生 出于被动的地位,对于学习工作只能够机械完成,并且仅仅将考试 分数当做对学生做出衡量的唯一标准,所以,学生已经被标准化与 固定化,学生的创造力以及生命力所具有的活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现、发挥以及培养。针对这种情况,在当代教育过程中,教育评价 需要突显出对学生发展的引导性,从学生的生命发展需求出发来对 学生的发展目标作出规划。这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 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知识水平和治理的发展,同时要重视培养学 生的纯洁心灵、健康体魄、豁达态度等良好的品质,从而打破传统 教育评价中静态、固定的模式,并对学生的发展潜能进行激发与挖掘。同时,教育评价要体现出对生命个性特性的尊重,如学生生理、认知水平、认知能力、情绪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从而确 保教育评价的公平性,并推动学生获得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 1生命教育语境下体育教学的主要功能 1.1体育教学带来的本位功能 1.2体育教学带来的延伸功能 2体育教学的价值 2.1建国初期和教育体制改革初 2.2我国体育教学中的两种价值观 3体育教学的导向 3.1体育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导向 3.2体育教学中的可操作导向 在如今体育百花齐放的形势之下,如何选择适合学生的体育项目几乎成了每一所学校的难题。想要激烈活泼,又担心学生会在运动 过程中伤害身体;想要简单安全,往往又无法激起学生们对体育的激情。所以,有些学校为了投机取巧,便将可实际操作的体育变成了 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几乎每一位学生在学校生涯中都会领到厚厚的

(完整版)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

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 第一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1、生命科学发展简史: (1)中国古代生命科学成就:春秋时代《诗经》、公元6世纪北魏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 16世纪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秦朝保护环境的法典《田律》 (2)西方古代生命科学成就: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创立了“生物分类法则”; 1838年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 1900奥地利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提出了遗传的两个规律得到承认。 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提出了遗传的第三个规律:基因的连锁和互换定律 (3)近代和现代生命科学发展: 发展方向:生命科学的研究向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同时发展 宏观:生态学的兴起,综合探讨个体与群体、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微观:1953年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提出DNA 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标志着生命科学进入分子水平 主要成就:1953年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提出DNA 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 1965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1981年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1997年英国科学家成功的培育出了克隆羊“多利” 1999年成功分离人体胚胎干细胞(万能细胞)—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 2000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 2002年中国科学家绘制完成了全世界第一张籼稻全基因组框架序列图 2003年4月14日人类基因组计划全部目标达成 (4)研究方法: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采用了描述法和比较法,近代和现代主要是实验法 2、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 (1)后基因组学:重要研究课题1、探索人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组;2、破译重要微生物和植物的基因组 3、启动环境基因组的研究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等。 (2)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改良的作物优点——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 (3)基因治疗:如血友病、地中海贫血、关节炎、心血管病、甚至艾滋病等 (4)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重点 (5)脑科学:脑科学三大目标---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 我国科学家于2001年10月加入“人类脑计划” 新世纪脑科学的发展前景:1、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推进对神经活动的认识。 2、在脑的高级功能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3、生命科学的概念: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 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注意点:1、科学史的考核:注意记忆相关的年代、国籍、贡献,经常出现排序题 2、生命科学进入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标志。 3、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实质是tRNA,组成单位为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为一分子磷 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 4、人类基因组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 参与国:美、英、日、德、法、中六国 涉及的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X染色体和Y染色体)

第一章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

第一章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一、教材分析: 本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包括“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两部分内容。这一节的教学关键在于激励学生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了解基本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规则,并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显微测微尺,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关于“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教材首先应用达尔文和斯科的名言来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和实验室,因为好奇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的重要条件。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是研究方法的体现,教材列举了柳条鱼产仔条件的探究实验案例,分析了其中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并在“阅读与思考”栏目中运用“库鲁病”病原体发现的生动过程用以补充说明生命命科学探究是如何进行的。 关于“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教材强调了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室是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的场所。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操作要求进行实验,为下一节实验课的正常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的“发现之路”介绍了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强调了技术的改进对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课题: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的实验室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比较生命科学探究常用方法的不同适用范围和优势。 能识别高中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能说出实验室的主要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主要条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观实验室,识别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学习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阅读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了解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理解高中生命科学教育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学习生命科学课程的热情和信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难点:如何进行生命科学探究。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 七、教学过程:

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内容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将是未来建设祖国的主要力量,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人生价值观的树立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兴衰。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理想脚踏实地 随着《蜗居》的热播,很多关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在《蜗居》中,海藻是一个悲剧,不是一个胜利者。剧中的海藻在物质上是得到了少许和短暂的满足,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女人的生育权被永久的剥夺了,真爱的小贝随之远去,还有母亲的白眼,社会的唾弃,道德的煎熬,心灵的折磨可能在陪伴她的一生。这正是海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才导致了这样的悲剧。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如今这个物欲纵流和现实残酷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层次的物质生活,而忽视自己的精神世界,使这个社会越来越浮躁。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正面领着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应该有正确的追求和崇高的理想,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热爱祖国,发奋图强,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概念 (一)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综述

北京教育·德育2010.11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生命健康、安全、价值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目前一些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淡漠,不尊重生命、不爱护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不容忽视。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离不开对学生进行生命观的教育。科学系统的生命观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途径、新视角。本文通过文献法对国内外生命观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回顾、梳理和总结。 一、国外生命观教育现状 国外关于生命观教育问题研究的学科有许多不同名称,如、“生死学”、“生死哲学”、“死亡学”、“死亡文化学”等,开展生命观教育的课程也多是从死亡教育角度展开。国外相关研究的代表人物有库伯勒·罗斯(KublerRoss)、赫曼、波伊曼(LoiusPPojman)等人。库伯勒·罗斯的代表性著作为《论死亡与濒死》,该书对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临终心理5阶段理论,即当一个人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或疾病发展到晚期正面临死亡的时候,其心理发展大致经历5个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1959年,心理学家赫曼出版了《死亡的意义》,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代表性的死亡学著作。美国学者波伊曼的代表著作为《生与死—— —现代道德困境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曾风靡欧美,该书从哲学、社会、伦理等角度为读者提供了人类关于“生与死”问题的精辟见解,试图使人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做出更为深层的透析与反思,进而淬炼出正确的人生观。波伊曼用伦理视角,以道德思维论述了生命尊严的观念、自杀、安乐死、堕胎、死刑、动物权利以及战争,他提出两个观点:一是道德的存在以人的生命存在为前提,道德规范必须能够保障人和动物的生命,反对道德相对论,赞成具有广泛基础的道德原则;二是生命品质的原则应该超越生命尊严的原则,绝对的生命尊严是不切实际的,生命数量比不上生命品质。 20世纪30年代,西方一批有识之士通过撰文和著书的方式推行了一次“死亡觉醒运动”,其中最突出的主题是“死亡焦虑”。与此同时,第一个生命观教育课程出现于美国。美国从上世纪20年代的探索期走入发展期,70年代进入普遍期。1977年,美国创刊了《死亡教育》杂志。1974年,全美大学学院设有“死亡与死亡过程”等课程的已达165所,开设有关死亡观教育课程的中学已达1,100所以上。1975年一项调查说明,全美至少有41家医学院开设有关死亡观教育的正式训练课程。[1]据1985年调查,美国已有61%的大学开设了“死亡教育”专题课,1987年,全美的85%的药剂系和126个医学院,396个护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历史 与现状综述 ◆李芳李洋孙莹炜 理论经纬 14 BEIJINGEDUCATION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doc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近些年,大学生自杀、他杀、残害动物、校园暴力、颓废消极等事件频繁发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大学生是否具有科学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建设过程,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亟待提升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上来。对大学生生命意识进行研究,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形成积极健康、乐观进取的生命态度,与他人、社会、自然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师范学院生命观状况调查。该调查的问卷发放及回收在校内进行。调查的抽样方式是在校内随机抽取学生。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收回。本次调查在校内发放问卷8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但对生命现象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偏差生命认识,就是让个体认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他人的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间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生命认识是树立科学生命观的基础。要深刻认识生命,必然要对生命起源进行探讨。只有对生命有深刻的了解,知道生命的奥妙才能珍惜生命,这是生命认识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学生感觉不到生命的宝贵,生命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调查显示,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100%的大学生认为自我与他人、社会是平等的;对你对大学生自杀和自残的行为的看法时,受调查大学生一致认为这是怯懦、无法承受。生活压力的表现。这些调查数据表明:进入成年的大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已对生命有了初步的理解,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 对于生命观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36%的受调查学生认为父母教育影响最大,而37%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在于学校教育,还有16%的学生认为生命观形成于自己的个人经历,另有11%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主要是同伴的感染。由于生命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因人而异。大学生的生命观的形成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生命教育心理辅导活动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生命教育心理辅导活动 本章要点: 探索生命的意义、培养尊重生命的态度 翔珍爱每一个生命的价值,热爱生活 生命与死亡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通过生命教育心理辅导,使学生明确生命的含义及意义,学会珍爱生命,从而提高生命质量,感悟人生。 班级生命教育心理辅导涉及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仰、感悟人生、珍爱生命等。 活动一:沧海一粟----树与人 活动目标:1.协助学生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2.协助学生检视自已的生命历程。3.协助学生领悟人生命的可贵。 主题:生命存在的意义 活动目的:体验人生的短暂 活动容: 1.参天大树。 2.树与人的对话。 3.分享时刻。 理论分析:生命教育在生理与身体层面的目标,主要是

促进学生仆人生理与身体的成长和发展,增进身体的健康;并学习对物质适度的感受与期待,使个人得以减少对物质的沉迷,以使有限的人生不至于过度耗费在追逐仆人感官的享受与物欲的满足上,而能投注精力在心理层面的成长与发展上。以便发展出更具独特性与社会性的生命意义,提升个人的人生与生命的价值。 活动方式:绘画法 活动材料: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自然界中都有哪些种类的树?你喜欢哪种树? 二、分组: 按树的种类分组(树组、松树组、白桦树组、柳树组、苹果树组等)。 三、发展活动 (一)参天大树 每个同学画出自已喜欢的大树,想象它有多少岁,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饱受了多少世间沧桑,它都有哪些价值?自已和它相比,是怎样的感觉? (二)树与人的对话 每个同学与自已画的树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并将对话写在树的下方。

(三)分享时刻 1.小组分享与讨论。 2.全班分享与讨论。 3.辅导教师结合大家的“作品”进行总结。 活动二:意外人生----盲人打棒球 活动目标:1.协助学生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2.促使学生珍惜现在的生命和健全的感官。 主题:珍惜现在的生命和健全的感官 活动目的: 1.体验眼盲者的不方便之处。 2.了解并珍惜自已的生命。 活动容: 1.盲人打棒球。 2.自我竞赛。 3.分享时刻。 理论分析:在心理层面,生命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主要在于协助个人发展建立有效的人际与人群关系的技巧,以产生有意义的人际沟通与人际交往,以及发展积极正向的自我和自我认同。终极目标是协助个人寻求自我实现的生活。 活动方式:游戏活动法 活动过程:

1.1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1.1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教学设计 一、本章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兴趣越来越浓厚,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同时又是充满迷惑和挑战的未知世界。本章是高中生命科学的开篇,通过回顾生命科学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展望新世纪的美好前景,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生命科学的重要意义。 本章包括《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界》和《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两节。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生命能够科学技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使之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更加自觉地学好这门课程。同时使学生了解什么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激励学生走进生命渴望学实验室,为高中阶段《生命科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本节教材分析: 本节《走进生命科学的诗集》包括“生命科学发展简史”和“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两部分内容,这一节教学关键在于引起学生的共鸣,即激发学生持续的内在兴趣,并让学生注意科学家如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学习科学地思维,领略科学思想。 关于“生命科学发展简史”,教材首先介绍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贡献,同时介绍了《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等科学巨著。然后,按照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研究历程,以及从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这两条主要线索介绍生命科学研究发展的历程。教材特别强调了细胞的发现、DNA 双螺旋结果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本教材注重介绍研究手段,强调了技术的发展对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于生命科学发展简史要通过一个个事例和科学家前后相续的研究让学生体会科学发现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课本知识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家的工作是从观察到的一系列现象中“猜出”本质与联系。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学习便是观察前人的观察,以便将来自己也成为世界的观察者和问题的解决者。 关于“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教材侧重于现代生命科学的成就与未来的发展前景。教材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介绍生命科学在21世纪将面临的重大课题,其中包括正在研究的课题,如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环境保护等,也有至今未解之谜。强调生命科学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与健康的重大影响。 引导学生放眼看世界,自己体会和思考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作为社会的一员,自己现在能做什么,将来能做什么。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刚进入高中(高一)的同学。他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生物的基本知识,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史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得生物学基础。对于刚刚步入高中校门的学生而言,生命科学史的介绍和研究成果的简介是他们接触到的生命科学的第一课,作为教师,如何引导他们带着兴趣走进生命科学这门学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鉴于生命科学史的内容比较枯燥,涉及到一些时间、人物、研究成果的记忆性知识,单纯的讲解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会采用一些图片资料、以故事的形式给学生讲解这方面的知识。在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的介绍中,因为涉及到一些学术性较强的科学知识,因此我会在课前将这些知识作一定的简化处理,以更加形象生动的通俗的语言给学生介绍一些学术性较强的科研成果。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一章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一、教材分析: 本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包括“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两部分内容。这一节的教学关键在于激励学生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了解基本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规则,并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显微测微尺,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关于“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教材首先应用达尔文和斯科的名言来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和实验室,因为好奇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的重要条件。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是研究方法的体现,教材列举了柳条鱼产仔条件的探究实验案例,分析了其中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并在“阅读与思考”栏目中运用“库鲁病”病原体发现的生动过程用以补充说明生命命科学探究是如何进行的。 关于“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教材强调了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室是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的场所。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操作要求进行实验,为下一节实验课的正常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的“发现之路”介绍了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强调了技术的改进对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课题: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的实验室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比较生命科学探究常用方法的不同适用范围和优势。 能识别高中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能说出实验室的主要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主要条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观实验室,识别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学习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阅读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了解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理解高中生命科学教育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学习生命科学课程的热情和信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难点:如何进行生命科学探究。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

大学生生命教育

第一章大学生生命教育概述 第一节大学生急需一门关于生命教育的课程 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 2003年9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共同确定的全球第一个“预防自杀日”。 一、校园惨案呼唤生命教育课程1、青少年频频自杀暴露教育危机 2、生命教育不可或缺 自杀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暴露了我们教育中“死亡教育”的空白和无力。 二、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改革开放社会呼唤生命教育 2.教育体制本身缺乏生命教育 3.青年学生个体需要生命教育 三、进行生命教育的原因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2、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3、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4、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 5、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生命教育的目标1、生珍爱生命——体悟人生,活得尊严 2、发展生涯——构建生命愿景,彩绘亮丽人生 3、自我实现——理想与现实吻合,发扬生命光辉 五、“大学生轻视与伤害生命”的课程性质——行为医学的部分 行为医学是研究和发展行为科学中与健康、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技术应用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新兴科学领域,是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具有美好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 第二节生命教育的基本认识 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与理论发展 1964年,日本学者谷口雅春出版了《生命的实相》一书。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人的生命可以分为这样几种形态。首先是生物性生命。 其次是人的精神性生命。 最后是人的价值性生命。 日本1989年所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自杀、污辱、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 台湾、香港的中小学系统地开设与此相关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1世纪教育改革的呼唤越来越多地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将是人类在教育观念上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二、国内外及港台地区生命教育的历史及现状 1. 美国——以死亡教育的形式 “美国死亡教育学会”、“死亡教育与咨商学会”《生死学》、《死》 2. 澳大利亚——学校该预先教导孩子,加强其社交技巧 3. 日本——“热爱生命,选择坚强” 4. 英国——1987年,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英国基金会 5. 新西兰——新西兰的生命教育始于1988年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导语:我们很多的时候都会写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但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本文从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出发,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并为高校大学生有效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调查设计统计分析结论与建议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生命观现状,加强和谐理念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工作机制研究,XX年3月份我们作了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形式。本问卷选取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一年级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95份。在被调查的对象中,男生75人,占%,女生20人,占%;机电专业56人,占%,电子商务专业39人,占%。由以上可见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并区分了不同性别和专业结构,使本问卷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的生命观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被试的基本资料,包括被试的年龄、性别、年级和专业。第二部分是问卷的基本内容。在问卷编制之前笔者先进行了一定的访谈,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此问卷。本问卷共有20个涉及有关生命的问题,包括大

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是否具有生存技能,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对暴力伤人的态度,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标准等等,能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大学生的生命观现状。其中第9题和第20题为多选题,其余为单选题,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回答。问卷回收后,由笔者逐一对问卷检查,剔出了无效问卷。 由于本问卷的选取被试较少,可能不能很好的反映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的总体情况,但从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一些问题。通过本次的问卷调查,笔者了解到目前被试大学生的生命观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被试承认在大学实施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的被试认为在大学中有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的被试认为无所谓,%的被试认为没有必要,可见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生命教育在我国港台地区起步较早,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内地的生命教育还刚刚起步,有关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有关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还是一片空白。从被试大学生反映的情况看,他们对生命教育有强烈的渴求。 其次,大部分被试对生命有一个比较正确地认识,比较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的被试认为生命是精神与肉体的统一,可见大部分被试对于生命的看法是正确的。认识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的统一。然而仍有%的被试认为

有关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报告

有关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报告 本文从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出发,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并为高校大学生有效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一、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生命观现状,加强和谐理念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工作机制研究,XX年3月份我们作了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形式。本问卷选取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一年级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95份。在被调查的对象中,男生75人,占78.95%,女生20人,占21.05%;机电专业56人,占58.95%,电子商务专业39人,占41.05%。由以上可见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并区分了不同性别和专业结构,使本问卷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的生命观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被试的基本资料,包括被试的年龄、性别、年级和专业。第二部分是问卷的基本内容。在问卷编制之前笔者先进行了一定的访谈,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此问卷。本问卷共有20个涉及有关生命的问题,包括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是否具有生存技能,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对暴力伤人的态度,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标准等等,能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大学生的生命观

现状。其中第9题和第20题为多选题,其余为单选题,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回答。问卷回收后,由笔者逐一对问卷检查,剔出了无效问卷。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由于本问卷的选取被试较少,可能不能很好的反映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的总体情况,但从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一些问题。通过本次的问卷调查,笔者了解到目前被试大学生的生命观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被试承认在大学实施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76.84%的被试认为在大学中有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6.32%的被试认为无所谓,16.84%的被试认为没有必要,可见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生命教育在我国港台地区起步较早,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内地的生命教育还刚刚起步,有关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有关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还是一片空白。从被试大学生反映的情况看,他们对生命教育有强烈的渴求。 其次,大部分被试对生命有一个比较正确地认识,比较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有85.47%的被试认为生命是精神与肉体的统一,可见大部分被试对于生命的看法是正确的。认识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的统一。然而仍有7.37%的被试认为生命仅是精神的,3.16%的被试认为生命是物质的,这些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差,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对生命认识存在这种偏差,这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在是否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担忧上,10.53%的被试选择经常有,52.53%的被试选择偶尔有,22.11%的被试选择较少有,14.74%的被

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2020年上海高考生物合格考知识点默写(沪科版)

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 知识梳理 一、生命科学的发展 1.生命科学是研究的科学,关系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2.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是采用和进行研究,随着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逐渐成为生命科学主要研究手段。 3.17世纪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1953年 ______模型的建立,将生命科学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 4. 生命科学的探究源自问题的提出,为了解决问题,可以提出多种,用、__________和来加以检验是否正确。 5.从总体上看,当代生物科学主要朝着和两个方面发展:在方面,生物学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到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在方面, 逐渐兴起并取得了巨大发展。 二、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 (2)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显微镜的使用: (1)图像与物体: ①放大倍数= ()×()(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 放大的面积为放大倍数的平方;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相反。 ②图像与物体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③图像与物体移动方向相反; (2)低倍镜转高倍镜: ①物象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切高倍镜→调节聚光器、光圈→(); ②视野亮度变暗,调大()和反光镜凹面镜; ③物象变大,细胞数目减少,视野范围变小; ④物体大小和显微测微尺不变,放大倍数越大,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越小,同一物体所成的像测出来的格数越多。 (3)显微镜操作注意点:①转换物镜只能用转换器,不能旋转物镜; ②先()镜观察再()镜;

③低倍镜先粗准焦螺旋再细准焦螺旋,高倍镜下只能使()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内容摘要:人生观价值观,在现今的大学生眼中,似乎是一件很抽象的东西,现今的大学生,物质上充足,精神上满足,时刻都处在安逸的生活之中。所以,如何理解人生价值,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于现今的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 在如今这个社会里,物欲纵流和现实残酷,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层次的物质生活,而忽视自己的精神世界,使这个社会越来越浮躁。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许多人不知道自己正面领着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应该有正确的追求和崇高的理想,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热爱祖国,发奋图强,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价值观就是一种意识,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追求,许多人一辈子匆忙奔波最后一事无成,主要原因是没有明确的价值观,或者说他们的价值观是混乱的,不确定的,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人生什么是最重要的,所以也不清楚人生的主次先后和轻重缓急,他们在随大流,东风大了跟东风,西风强了随西风,忙了一辈子,也没忙出一个所以然来。 没有方向的人生是盲目的,没有价值观的人生是迷茫的,人生的苦恼和不幸主要的在于没有人生的方向和价值观。在这里我先讲讲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概念。 一.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概念

(一)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二)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价值的内涵非常丰富,一般可以分为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价值,还有综合性、复杂的价值,如人的价值(或称人生价值);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既然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我们的人生取向和未来发展有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成了我们最想解决的问题,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 (一)树立崇高的理想 部分大学生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

高一生命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 第1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生命科学 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与我们的生存有着密切关系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涉及到种植业、畜牧业、渔业、食品加工业、医学、制药、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关系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已经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最前沿,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成为现代高科技的两大支柱,21世纪将是以生命科学为主导性学科的世纪。 □生命科学发展阶段及其主要手段 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是采用描述法和比较法进行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的观察和记录。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实验法成为主要研究手段。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向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同时发展。在微观领域,发展到了分子水平;在宏观领域,兴起了综合探讨个体和群体、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生态学。 □生命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18世纪瑞典的林耐创立“生物分类法则”,制定了生物命名的方法,对生物分类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世纪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提出细胞学说, 英国的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为生命科学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奥地利的孟德尔用豌豆杂交实验揭示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为20世纪形成的近代遗传学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础理论,被誉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1953年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提出了DNA 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将生命科学研究引入了分子水平的新阶段,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7年,英国科学家采用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培育出克隆羊“多利。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被誉为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从根本上阐明了人类生命活动的遗传学基础。 □我国对生命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2002年,中国科学家绘制完成了全世界第一张籼稻全基因组框架序列图。 □ 2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大的研究课题 后基因组学;基因治疗和转基因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研究等。

(完整版)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学校生命教育缺失 当前的学校教育关注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因为只有有足够多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谋求更好的发展。面对种类繁多的专业知识,学生只能为了学习而学习,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其他方面的知识。学校对学生生命教育缺乏关注,致使学生只关注实际利益,而忽视对生命尊严、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二)社会生命教育不足 当前社会,竞争加剧、环境复杂,人们失去依赖感和安全感。某些媒体对自杀事件、暴力事件的不当报道,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尤其在虚拟网络游戏中,导致大学生对生命感知和认识逐渐麻木模糊。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希望,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生命教育是以上思想的最好体现。 (一)自身要加强挫折教育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充满挫折与逆境。挫折和逆境使人产生挫败感,陷入苦闷、焦虑、失望等消极情绪,失去对生活的热爱与信心和对生命的珍惜与尊重。挫折和逆境可以唤起人们的斗志,开发生命潜能,锤炼意志,增强毅力,滋长恒心,进而挑战一个个挫折和逆境,最终通过自身努力,战胜困难,享受成功的喜悦与乐趣,感受生命的美好与伟大。

(二)家庭要加强生命关怀 家庭环境与孩子的成长密切相关。父母应当努力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唤醒孩子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热爱与向往。 (三)学校要加强生命教育 学校应该在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生命情怀,感悟生命的可贵,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珍惜生命。如组织学生参观婴儿院、太平间、火葬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生命的可贵,从而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孤儿院做一些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关爱生命,从而增强生命责任感;组织学生参观看守所、戒毒所等,使学生树立生命意识,从而维护生命的尊严;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拜、到革命纪念馆参观,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使生命绽放光彩、熠熠生辉。 (四)社会要营造良好环境 生命教育关系下一代的成长,是整个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为大学生营造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氛围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一方面,我们应做好对影视、网络等媒体的监管,禁止不健康的媒体报道、出版物和网络游戏的传播,净化社会环境,防止、杜绝不健康的媒体产品对孩子成长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应利用网络、媒体做好生命教育主题宣传,引领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和谐社会环境,让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三、结语 总之,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让关爱拥抱生命,让温情常驻校园,引导大学生尊重、热爱、珍惜生命,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对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

十几年的生命经历之后,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我们,在象牙塔里孜孜地为自己未来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原始积累。盲目的生活或许也会有些滋味,亦有不少显见的实惠,但我们已日趋成熟,距社会也不远矣,且正处于能力培养、性格塑造的关键时刻,一个用来来指导生活、学习、乃至长期人生规划的终极信仰,也即人生观,亟待形成。 形成一个东西往往是从反思开始的,那么我们就开始反思吧。最基本的,我是人吗?好像很可笑,其实不然啊,帕斯卡早就有关于“有思想的苇草”的说法,没有思想,我们也仅仅是一根根苇草而已。细细想来,哦,我们的大多数,好像做了那么多年分数的窃贼;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现在的我们也只是考试的动物;以后呢?以后还要做工作的奴隶、金钱的窃贼吗?每个有点意识有点自尊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No”,但真的会“No”吗?不见得,看看外面的世界吧:那些为了在自己社会上的一个个坐标拼死拼活的,那些压根儿不知道在做些什么眼里只有一个钱的,那些可能到自己垂垂老矣回光返照的那刻还不知道这辈子是怎么会事儿的,少吗?还少吗?弥漫在媒体上网络里那浮躁的空气时刻提醒我,很多,很多。那么,我们,“大学生”、“小青年儿”、“八九点钟的太阳”们,我们要做怎么样的人呢?我不得不想下去,给自己一个答案。 生而为人,首先,也是最关键的,我们要生存,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也即我们要在这样一个人与人组成的组织中获得生存所必须的物品和更高层次的追求,那么我们首先就要自问我们能给这个组织,给这个社会带来些什么,专门的技能是必要的,不管是出于心底的爱好还是外界的强压,仅仅是对社会给我提供生存下去条件的回报,也即对他人的回报,只有这样,社会才得以成为一个人与人构成的共赢的组织。但生命本身的意义并不在此,并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下去,古往今来,多少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多少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他们的存在提醒我们生命的意义并不在生存本身,在吃饭、睡觉、消费之外,还有某些超越了物质的东西,它们,究竟是什么?我又不得不继续追问下去。西洋有个谚语,说得的有个东西,比我们一直珍视的生命还要可贵,但若得到了另外一样东西,纵然这两样都没有了,身体也灰飞烟灭,那也是值得的。这是什么呢? 自由。当然,自由。可什么又是自由呢?好像每个时代都不同的,但一些最基本的地方还是有其一致性的,比如自由显然不是随心所欲,奴隶般任人摆布的生活也不是自由。自由,就我的理解,应当是服从最高的自我的理性,在社会公认的秩序内,不屈服于外界。这是人之为人的最高准则,对于个体,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实现自己的价值;反过来,对于社会,有个和谐的使最多人的自由得到保障的秩序,无疑对发挥整体创造力,对这个种族自身的发展壮大,都更有益;当前的民族国家,作为一个有统一秩序的组织,当然,也应该以最大的全体的自由为腾飞的基石,创建和谐的外部环境。当然,作为一个已经有民事能力的公民,我要追求自由的人格,以及人身的自由。因此,此生当自由,是我的人生观。 几十年前的一位巨人把我们喻为“八九点钟的太阳”,诚然,廿年来,我们受这个社会的赠与太多,还没开始把我们最炽热最绚丽的光芒回馈给她,作为“未来的正午的太阳”,我们有义务为让未来的我们给社会多一点爱,而努力塑造自己。其实不仅仅是义务,这更是对哺育、对教育的一种动物式的本能。两千年多前的一个可爱老头摇头晃脑地给他的学生讲“仁”,说“颜回啊,你要仁;子路啊,你也的更仁才行;全天下的人啊,你们都要仁”;跟他同时,墨子讲“兼爱”,也就是博大的爱,不分敌我,仅仅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人世的感恩;即使逍遥自在的老子,也对每个世间的生灵说你们要遵守着“道”,要多想想别人,那样万物才能和合共存。黑同发黑瞳孔黄皮肤时时提醒我身上流着这个民族的血,健健康康的每一天让我无法不对给我生命,把我养大的人们更加热爱。作为漫长时间轴线上一小段的过客,我不得不让自己把这种给予的爱传给别人,传给以后的人们,于是,对着空气中回响的夫子几千年的声音我大声地说,仁爱,是我的人生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