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

第四册第二单元集备初稿(腾飞组)

岑村小学罗红玉

一、单元总目标

(一)总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认识乘、除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子目标

1、《平均分的认识(一)》

(1)知识目标:①认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②通过用学具代替物品,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从

而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能力目标:①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平均分的认识(二)》

(1)知识目标:通过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活动,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学具的操作,逐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②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3、《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1)知识目标:①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②通过动手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平均分成2份、平均分成3份,一一写出除法算式表示分的结果,从中体会除法的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动手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4、《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1)知识目标: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2)能力目标:培养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5、《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运用所学的关于“除法”的知识写出除法算式,以巩固对除法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2)能力目标: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6、《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1)知识目标: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3)情感目标: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

(1)知识目标: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8、《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

(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商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情感目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9、《解答一步计算的除法应用题》

(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

(2)能力目标: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10、《解答乘除两步应用题》

(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乘除两步运算的应用题。

(2)能力目标: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11、《除法应用题练习课》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整理和复习》

(1)知识目标:通过对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整理,掌握整理的方法,沟通乘法与除法的内在联系。

(2)能力目标:能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积和商,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回顾知识的意识和初步的总结归纳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有序地思考。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三、教学重点分析。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1、教学重点: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2、本重点的要素分析:

在分的过程,出现分得不一样多,也会出现分得同样多。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3、突出重点的策略:

借助教学具,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如用圆片摆一摆,圈一圈把数目比较小的东西进行平均分。

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

1、教学重点:

(1)在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2、本重点的要素分析:

理解平均分,同样多的含义。

3、突出重点的策略:

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操作机会,用实物去分一分,把物体用笔去圈一圈,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第三课时:《除法初步认识(一)》

1、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2、本重点的要素分析:除法的含义、读写法、除法。

3、突出重点的策略:

通过摆小棒,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借助练一练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认识除法运算。

第四课时:《除法初步认识(二)》

1、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本重点的要素分析:设计熊猫妈妈请客的情境,理解除法的含义。

3、突出重点的策略:通过分一分,圈一圈活动得出结果,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第五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1、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突出重点的策略:通过形式多样的巩固练习,可以让学生理解概念更加透切,把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熟练掌握分一分,理解等分活动与除法的算式的联系。

第六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1、教学重点:学会求商的方法。

2、本重点的要素分析:利用猴妈妈分桃子的情境引入除法计算,让学生借助乘除法的关系理解求商的思路。

3、突出重点的策略:通过算一算,想一想,试一试的活动,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除法问题的简便性。

第七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

1、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本重点的要素分析: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说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根据。

3、突出重点的策略:运用课本栽树的情境图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八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

1、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2、突出重点的策略:通过多种形式练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熟练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九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一)》

1、教学重点:用乘法运算解诀简单的实际问题。

2、本重点的要素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

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3、突出重点的策略:通过15个小朋友做游戏的情境图,由小精灵和明明分别提出“平均每组几个小朋友”和“可以分成几组”,让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除法简单应用题。

第十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二)》

1、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2、本重点的要素分析:让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除两步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解决问题。

3、突出重点的策略:利用情境图引出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突出强调:需要先解决“买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让学生借助购物的生活经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十一课时:《除法应用题练习课》

1、教学重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2、突出重点的策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情境题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熟练运用所学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剖析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1、难点的具体表现:平均分的方法。

2、原因分析: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不了解平均分就是分得一样多,是公平的分法。“平均分”这一概念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3、解决策略:教学时,由分物品的具体情境引入“平均分”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摆摆、分分、看看、圈圈等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中,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

1、难点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2、原因分析: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如何让年龄较小的学生从对各种方法容易产生混淆的状态中一下就注意到“平均分”呢?如何让学生运用“平均分”这个数学知识,在脱离实物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解决策略:

(1)利用轻松愉快的情景氛围引导学生自主通过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圈一圈等活动,探究出“把一个数每几个分为一份,分几份”的方法。

(2)通过帮助小熊过生日的情景图,引导学生在脱离实物的条件下,运用所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动手实践放开分,多进行练习。

第三课时:《除法初步认识(一)》

1、难点的具体表现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2、原因分析:通过前面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等分的含义也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用除法表示等分过

程,学生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3、解决策略: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概括,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第四课时:《除法初步认识(二)》

1、难点的具体表现::理解除法的意义。

2、原因分析:自身知识的水平在理解上还有一点困难。

3、解决策略:根据设计的四个问题,问题(1)学生独立解答用乘法计算,问题(2)、(3)、(4)通过分一分、圈一圈得出结果,再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第五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1、难点的具体表现::

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2、原因分析:概念理解不透切,。

3、解决策略: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熟悉掌握分一分,理解等分活动与除法算式联系。

第六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1、难点的具体表现::用多种方法求商。

2、原因分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第一次脱离实际操作进行除法计算的过程,对学生学会掌握除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解决策略:在课堂中,阅读信息和提出问题是由学生来完成,解决问题更是给了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完成,使学生探究出多种不同的算法,从不同的算法中感悟出优秀的算法,有效的提高运算能力。

第七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

1、难点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原因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如何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3解决策略: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栽树的过程说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依据。

(2)让学生在探索乘、除法的关系时,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通过探索和交流找出乘、除法的联系,更深刻地理解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第八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

1、难点的具体表现::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2、原因分析:解决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3、解决策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通过他们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猜测、分析和整理等活动,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九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一)》

1、难点的具体表现::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2、原因分析:学生对2~6的表内除法已有了一定的认识,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解决“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

3、解决策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问题情境,营造一种“现场做游戏”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氛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交流。从中引导他们学会挖掘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第十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二)》

1、难点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2、原因分析: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解决策略:创设生活情境,营造学生熟悉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身临其境,提出问题,先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改变问题,变为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增、减变化的过程中体会、感悟数量关系,在比较中理解两步计算问题解决的实质。

第十一课时:《除法应用题练习课》

1、难点的具体表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原因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需要

他们在这个基础上更加熟练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解决策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所学的方法,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二课时:《整理和复习》

1、难点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原因分析:学生已有了知识上的积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展示和交流感到自己是有进步的,可以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解决策略:

(1)通过对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算式整理,掌握整理的方法,发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算式间的规律。

(2)通过整理活动,培养学生回顾知识的意识和初步的总结归纳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有序的思考。

(3)通过整理活动,培养学生之间合作的能力,在合作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五、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

(1)新旧知识迁移的教学策略,运用知识的迁移减轻学习难度。(2)设计有趣的故事情境,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指导动手操作、仔细观察的策略。

(4)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

六、练习题中重点讲解的习题:

1、第15页“做一做”先弄明白“一双筷子有几根”、“有几个小动物就餐”,再分筷子。

2、练习三的第1题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印象更深刻,可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插花的方法,想怎么插就怎么插,显示题目的开放性。借助插花活动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3、练习三的第4题山羊伯伯分萝卜。可能有部分学生只算地上的12个,而忽略掉小白兔手中的4个,让学生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4、练习三的第5题用方块拼长方体,先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就是每个长方体用的方木块同样多,明白要把15个方木块平均分成5份。

5、练习四的第4题糖葫芦的总数因为10根,小孩手中的两串也要算。

6、练习四的第10题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弄清小朋友划船的具体情况,寻找图中的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完成3道题。

7、第24页“做一做”的第2题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可试着让学生说说每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8、练习五第4题:让学生根据乒乓就对练习打球的情景图,口述图意,提出问题,接着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想出商,用哪句口诀求商,以沟通乘除法的联系。

9、练习五第8题:让学生口述图意,提出问题,再写出算式。

10、练习五第12题:“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先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口述有关的数据和要解决的问题,再要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11、第29页“做一做”小刺猬运水果,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每次运3个,几次可以运完?”再让学生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接着让学生提出新的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12、练习七的第5题是一道较开放性题,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再小组交流,看谁能提出不一样的问题。

13、第35页第3题先让学生说图意,再请学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有可能出现用一步计算、两步计算或三步计算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请其他学生共同评议是否有道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相互评议中活跃思维,发展能力。

14、练习八第4题要求学生提出两步的乘除应用题,对学生有议定的难度。教师可先引导观察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先要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最后的问题并解答。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毕业试卷附参考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小学数学毕业试卷 一、填空 (共26分) 1、一个数是由3个十万、6个百、9个一、9个0.1和5个0.01组成的,这个数写作( ),读作( ),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2、5.05L=( )L ( )ml 2小时15分=( )小时 3、在未来的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这四个年份中,( )年有366天。 4、小明在期中测试中,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a 分,语文和数学共得b 分,英语得( )分。 5、6 13的分数单位是( ),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 6、( )÷4= 75.0 9=) (=( )∶20=( )% 7、8 3与0.8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它们的比值是( )。 8、5是8的) ()( ,8比5多( )%。 9、一个3mm 长的零件画在图上是15cm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10、下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 8 10 6 4 10 21 4 32 17 4 11、在○里填“<”、“=”或“>” 1.5○1.50 -5○-1 1.3÷13 8○1.3 8.7×0.93○8.7 12、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有大小一样的红、白、黄三种颜色的小球各10个。至少要摸出( )个才能保证有两个球的颜色相同;至少要摸( )个才能保证有两个球的颜色不同。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8分) 1、最小的质数是1。 ………………………………………………………………………………………( ) 2、小明看一本书,看过的页数与剩下的页数成反比例。 ………………………………………………( ) 3、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 4、15 12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 ) 5、李师傅做了95个零件,全都合格,合格率是95%。 ………………………………………………………( ) 6、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情况。……………………………………( ) 7、如果+300元表示存入300元,则-500元表示支出500元。 ………………………………………………( ) 8、口袋里有3个红球和2个白球,一次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3 2。 …………………………………………(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前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5分) 1、把5 4米长的绳子剪成4段,平均每段占全长的( ) A 5 1 B 4 1 C 51m D 4 1m 2、把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 ) A 1∶11 B 11∶1 C 1∶10 D 10∶1 3、一瓶矿泉水大约是550( ) A L B ml C m 3 D m 2 4、下面属于方程的是( ) A x+5 B x-10=3 C 5+6=11 D x ÷12>20 5、小明有4本不同的科技类图书和3本不同的故事类图书。在一次为贫困学校捐书的活动中,他准备捐科 技类和故事类图书各一本, 他有( )种不同的捐法。 A 3 B 4 C 7 D 12 四、计算(共32分) 1、直接写得数(4分) 9.9+9= 2.5×40= 6.1-2.01= 2.5-0.36-0.64= 1.8÷0.18= 13÷80 = 0.32 = 45÷1.25÷8= 2、能简算的要简算(8分) 1.2-0.5×1.8÷0.9 8×7×1.25 5 3×8.8+0.6×5 1+60% 3、解方程(比例)(8分) 35x 75= 43∶x=5 2∶24 9 16 388383?÷-)(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1“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 我国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数学教育重要体现在教师教的环节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的技巧和手段上,对于接受教学的学生来说关注较少,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屡见不鲜,有素质教育之“形”,无素质教育之“实”,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讲解,不顾学生个体发展,忽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1]。教学上仍是运用“英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加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功利性质的数学辅导,更是加重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埋没和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分数至上、分数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下,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更关注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激励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这样的要求,把教师的主讲者的身份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确定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新观念,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2]。 2“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有它本身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怎么样让小学数学通俗易懂,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用1棵树,种5行,每行种4棵,该怎么样的种植?”例如这样问题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达到让学生讨论问题和理性思考的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渴望。这种生活化不是抛弃数学固有的严谨性,而是一种教学理念,让这种理念指导我们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3“站在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的教学理念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精神、思想方法、意识等观念性知识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数学有它的“美”的一面,也是一种文化,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融入提出了要求。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之奇妙,从数学中感受美的存在,站在审美的角度感悟数学思想[3]。数学教育不能等同于教小动物做计算题的杂耍表演,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标下,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内容相对肤浅,但涉及的面较广,在教学活动中,更应立足于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数学文化和理性数学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教学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拓展和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也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去涉及数学文化知识,如制作数学模型,开展数学文化知识比赛等,让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全局性的思考问题。新课改的核心是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从“形式”到“实处”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文从教学理念的角度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8年)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教版) 一、数与代数 (一)数与式 1、有理数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的a表示有理数)。(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围。 (5)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 3、代数式 (1)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3)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运算。 4、整式与分式 (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数。(2)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型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

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3)能推导乘法公式:()b a + ()b a 22b a -=- ,()b a b a ab 2222+±=±,了解 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能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二) 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2)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3)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4)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5)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6)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7)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 函数 1、函数 (1)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2)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3)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2011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

《2011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8月28日,我参加了三亚市教研室举办的“2011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专题培训。从市教研员陈老师透彻的分析中,我更加了解到《数学2011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感触最深的是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突出特点就是将“双基”修改为“四基”,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要准确把握教师角色 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真诚的合作者。 1、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2、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成为学生真诚的合作者。 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三)、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目前高考改革的浪潮正在深入的开展,主要体现在考试的方式和要求与 以往相比都存在着改革,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剥除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加 快素质教育的工作的大力推广。虽然不能改变考试的模式,但对新高考模式下的 高中数学的内容都做出了改革,重点是培养高中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提 高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们应积极研究如何在新高考模式下 把高中数学有效的开展,来使高中生从容的面对新高考。 【关键词】新高考模式;高中数学;有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1-080-01 当下新高考模式是不可逆的大势所趋,接下来会给高中数学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研究新高考的条件跟之前有哪些具体变化。同时也带来挑战,就是需要 高中数学教师研究新高考的规定,积极更新自身教学的模式和教学观念,把教学行为的中心 转移到学生上来,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注重全面提升学生们的综合数学应对能力。基 于此,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展开研讨。 一、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的近况说明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高的学科,尤其从小学到了高中阶段,学习的难度 会不断的提升,很容易在学习失去学习的动力。首先,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们都是照本宣 科的教学,只讲应试技巧和题海战术的执行,会让学生更加提不起来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枯燥。因此,新高考模式的推出,在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改变给学生们的高中数学学习带来了 新的生机,让学生们紧张的学习状态逐步得到了放松。其次,高中阶段虽然是人生一个重要 转折点,但传统数学教学注重应试的解题思路,根本不涉及知识点的原理层的问题,这就恰 恰阻碍了高中生的探知欲和创新能力。而新高考模式从学生的意愿出发,不再将应试教育的 知识点全部强加给高中生,这样就激发了高中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长期开展下去,会使在 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数学学生必然深入学习的科目原理层面,最终对于其他科目成绩及能力 都会是双赢的局面。 二、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2.1积极认真的预习课本措施 想要达到新高考模式下提高高中数学的有效性的目的,就需要教师们学习笨鸟先飞的态度,并予以重视贯彻积极的预习分析新高考课本改变的尺度,一方面全面和深入掌握新课本 的知识点体系思维,并需要提前准备课堂上需要抛出的问题,并结合高中生个性特点计划好 更容易被他们所吸收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传统教学重在教师教学占主导地位,而新高考 模式下,教师们需要引导高中生注重主观能动性。也让高中生做到提前预习课本,在这个获 取知识的过程中增加主动探索问题的动力,并综合考虑高中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设置课堂问答,只有这样才能调动高中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减少教师们的授 课负担,有助于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水平,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致。例如:在备课余弦定理的 内容时,在预习课本过程中,需要结合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关联问题,指引高中生能理解掌握 余弦定理的定义及其推论结果,最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的相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运用,并且这样有目标的预习课本,高中生听 下来就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有效的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2.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的课本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容当中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 际的运用能力。首先,这就给传统数学教学有着鲜明的对比,传统数学教师们都是从定义到 定义,教师们只是运用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简单的描述一下数学公式和绘画一些图形和单调 线条,这种生硬的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高中生的学习动力和探索欲。因此,在新高考模式下 教师需要把高中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并且需要思考如何把新内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灵活利用 多种教学手段,最大范围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那么想要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归于生活,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学习,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际的生活情境,提供给学生解题的背景,学生才会把知识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标签:新课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学生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收集信息,将得到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一种过程。这种过程,需要受教育者主动完成。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趣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我们当前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既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1 创设生活情境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把问题情境化、生活化,并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引入課堂,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达到激发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只要我们经常像这样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特别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出结论,就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正确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2 结合生活实际 许多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小学生由于受思维能力的限制,头脑中还不能及时建立正确的表象,对数学知识的内涵及概念的本质属性还不能及时理解,认知还较为肤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应注意把课堂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通过观察、比较、描述、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所学知识的要点、难点。将学习变为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实践,在玩中感悟,在学中玩乐之目的。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概念

(人教版)初中数学新教材目录(2020修订)

(人教版)初中数学新教材目录(2020修订)七年级上册 第1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2.1 有理数 1.2.2 数轴 1.2.3 相反数 1.2.4 绝对值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 有理数的加法 1.3.2 有理数的减法 实验与探究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 有理数的乘法 1.4.2 有理数的除法 观察与猜想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 1.5.1 乘方 1.5.2 科学记数法 1.5.3 近似数 第2章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2.2 整式的加减 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3.1.1 一元一次方程 3 .1.2 等式的性质 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与合并 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 4.1 几何图形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4.1.2 点、线、面、体 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 4.2 直线、射线、线段 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 4.3 角 4.3.1 角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4.3.3 余角和补角 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 七年级下册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1.1 相交线 5.1.2 垂线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观察与猜想看图时的错觉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 5.2.2 平行线的判定 5.3 平行线的性质 5.3.1 平行线的性质 5.3.2 命题、定理、证明 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5.4 平移 第6章实数 13.1 平方根 13.2 立方根 13.3 实数 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说不是有理数 数学活动 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知识点【全】

小学数学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单位是1。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连续自然数相差1。 【2】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整数含有数位的个数叫做位数。最小的一位数是1。【4】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例如)读作:一百零二亿五千零二十万零五十。 【5】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

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例如)七十亿零三百万四千写作:00。 【6】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例如)把 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亿。 【7】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例如)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13 亿。【8】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 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省略 345900 “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5 万;省略 20 “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47 亿。 【9】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 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例如)6÷3=2(或2×3=6),那么我们就说6能被3整除(或6能被2整除),或3能整除6(或2能整除6)。 【10】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a的约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例如)6÷3=2(或2×3=6),那么6就是3和2的倍数,2和3就是6的因数(或a的约数)。 【1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一个数最小的倍数等于它最大的约数。(例如)9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9,最小的倍

新高考关于数学学科的课程指导意见

数学 一、指导思想 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贯彻执行《普通高中 2017 级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 课堂的德育功能。重视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正 确的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方法; 学会“数学的思维”;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培养理性精神,形成求真务实、认真严谨、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学生的 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学进度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 三、指导意见 1.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普通高中 2017 级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严格按照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指导意见的要求,开设数学课程和实施教学活动。 《普通高中 2017 级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实施等做了明确规定,是普通高中课

程安排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对普通高中教学工作管理与评价的基础,是学业考试和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各校要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并切实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加强学情、考情研究,夯实基础知识。 做好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工作,首先要明确新高考背景下数学教学的任务及目标,直接来说就是准确了解及把握新高考下数学高考考察的知识点,就是要了解考情、考点;而所谓的了解学情就是要对学生已建立起的数学知识体系及知识掌握情况能了如指掌,并能明白高中学生在知识的接受度、消化能力等方面的特点。紧密结合考情、学情,夯实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 可通过召开小型座谈会、个别谈话了解、教师相互交流、教后反思、作业批改、学情反馈卡等形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接受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维状况、存在的问题等,要力争懂得学生。 3.搞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要熟悉并研究初高中课标、教材,找准教材内容的断层与不衔接点;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新课学习前将不衔接内容进行补充;高一上学期要控制好教学进度,同时要依据学生实际合理安排训练题的数量和难度;切实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要求;要从整体上把握函数、三角、数列、不等式、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内容的脉络和要求,制定好每节课的恰当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新课标)

初中人教版数学目录 七年级上--------------------------------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5 有理数的乘方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2.1 从算式到方程 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 2.3一元一次方程讨论(二)2.4 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 3.1 多姿多彩的图形 3.2 直线、射线、线段 3.3 角的度量 3.4 角的比较与运算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1全面调查举例 4.2抽样调查举例 4.3“你怎样处理废电池?” 七年级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2 平行线 5.3 平行线的性质 5.4 平移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6.1 平面直角坐标系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三角形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7.4 课题学习镶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8.2 消元 8.3实际问题二元一次方程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9.2 实际问题元一次不等式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9.4 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 第十章实数 10.1 平方根 10.2 立方根 10.3 实数八年级上 --------------------------------- 第十一章一次函数 11.1变量与函数 11.2一次函数 11.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与不等式 第十二章数据的描述 12.1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象 12.2用图表描述数据 12.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 13.1全等三角形 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3.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十四章轴对称 14.1轴对称 14.2轴对称变换 14.3等腰三角形 第十五章整式 15.1整式的加减 15.2整式的乘法 15.3乘法公式 15.4整式的除法 15.5因式分解 八年级下 -------------------------------- 第十六章分式 16.1分式 16.2分式的运算 16.3分式方程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17.1反比例函数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18.1勾股定理 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九章四边形 19.1平行四边形 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9.3梯形 19.4课题学习重心…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20.1数据的代表 20.2数据的活动 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 计量 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 20.3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 数据分析 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0 九年级上 --------------------------------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21.1二次根式 21.2二次根式的乘除 21.3次根式的加减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22.1一元二次方程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三章旋转 23.1图形的旋转 23.2中心对称 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第二十四章圆 24.1圆 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24.3正多边形和圆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25.1概率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 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25.4课题学习键盘字母排列规律 九年级下 --------------------------------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26.1二次函数 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第二七章相似 27.1图形的相似 27.2相似三角形 27.3位似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28.1锐角三角函数 28.2解直角三角形 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8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29.1投影 29.2三视图 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 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9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相联系

---------------------------------------------------------------最新资料推荐------------------------------------------------------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相联系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相联系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 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 1 / 4

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 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 (1)每盘放 3 个, 93=3(盘);(2)每盘放 9 个, 99=1(盘);(3)每盘放 2 个, 92=4(盘),多 1 个;(4)每盘放 4 个,94=2(盘)多 1 个;(5)每盘放 5 个, 95=1(盘)多 4 个。 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 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 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 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 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8年)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教版) 数与代数 (一)数与式 1、有理数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 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的a表示有理数)。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3)------------------------------------------------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 ----------------- 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5)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 3、代数式 (1)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运算。 4、整式与分式

(1)了解整数指数幕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数(2)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型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 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3)能推导乘法公式: a b a b a2b2, a b2a22ab b2, 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能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二)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2)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3)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4)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5)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6)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7)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函数 1、函数 (1)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2)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3)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小学数学新课标论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新课标论文: 往往是通过被动式的应考而取得的毕业证书,所以,教师坚持博览群书,终身修炼,才能具备厚积薄发的功底,这是有效教学,适合课改的前提条件;而贴近生活实践,把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则是实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改教师素质授课艺术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当做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学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理解课程改革,增强自身素质,提升教学水平,以适合新形势与新要求,作者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促动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良好的动机驱使下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在教学中,老师如能注意一些细节,悉心捕捉学生的每一闪光点,给予即时表扬与鼓励,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兴趣,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性,创设求知情趣,激发学生数学的内驱力。如在导入新课中以设疑提问、创设情境或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在练习中竞赛、思辨、判断、展疑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2) 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传”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实行学习。 二、做一个有学问的教师,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有学问的教师的学问应体现在书读得比一般的教师都要多,对事物的理解比一般的教师都要透。没有什么事物能使他盲目相信,对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独立或独到的看法。因其有学问而具有某种独特的气质或教学行为,并且能为绝绝大部分学生和同事所认同。 例如,某六年级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题中,设计了一道关于“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试题:“在方格纸上将下面左边的图形缩小为原来的1/2,再把缩小后的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个别老师对这个试题提出质疑,认为试题指向不明确“,到底是把图形的边长缩小为原来的1/2呢?还是将图形的面积缩小为原来的1/2呢?要求不明确。”如果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值得赞赏的。但作为教师提出这个问题,我认为,就显得有点浅薄了。“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它的属性是一种相似变换,即只改变原来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原来图形的形状。放大或缩小后的两个图形一定是相似形。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照本宣科”,止步于字面的理解和了解上,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就会缺乏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更谈不上形成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应该通过这些具体教学素材的使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这个知识的内涵是大小变化而形状相同。形状相同表明图形内角结构不发生变化,而一个几何图形的大小改变,是源于制约这个图形大小的几何要素的改变。理解不到这点对试题加以质疑,很难称得上“有学问的老师”。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厚积薄发的功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难于把教学目标提升到促动学生有效发展上来。如何才能做一个有学问的教师呢?有点难,难在相当多的教师读大学或中师时就往往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热爱并主动学好课程的不是很多,往往是通过被动式的应考而取得的毕业证书。所以,不读书是做有学问教师的最大障碍。读好书、常读书,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使自己更有学问,更有深度,才能使自己的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精品试题 (附答案)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精品试题(附答案) 本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21 22 23 24 25 26 得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请把唯一正确答 案的字母代号填在下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同学们都知道,蜜蜂建造的蜂房既坚固又省料。那你知道蜂房蜂巢的厚度吗?事实上,蜂房的蜂巢厚度仅仅约为0.000073m 。此数据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 A. m 4 103.7-? B. m 5 103.7-? C. m 6 103.7-? D. m 5 1073-? ★2、若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则称这个四边形为对角线四边形。下列图形不是对角线四边形的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正方形 D. 等腰梯形 ★3、某地连续10天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 最高气温(℃) 22 23 24 25 天数 1 2 3 4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 24,25 B. 24.5,25 C. 25,24 D. 23.5,24 ★4、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b a b a =++11 B. a b b a =?÷1 C. b a a b -=-11 D. 01 111=-----x x x x ★5、下列各组数中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不是Rt △的是 ( ) A. a=2,b=3, c=4 B. a=5, b=12, c=13 得分 评卷人

C. a=6, b=8, c=10 D. a=3, b=4, c=5 ★6、一组数据 0,-1,5,x ,3,-2的极差是8,那么x 的值为( ) A. 6 B. 7 C. 6或-3 D. 7或-3 ★7、已知点(3,-1)是双曲线)0(≠= k x k y 上的一点,则下列各点不在该双曲线上的是( ) A. ),(931- B. ),(2 16- C. (-1,3) D. (3,1)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不可能是同一个数 B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不可能与这组数据中的任何数相等 C .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能与这组数据的任何数据都不相等 D .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9、如图(1),已知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的长为10cm ,连结各边中点E 、F 、G 、H 得四边形EFGH ,则四边形EFGH 的周长为( ) A.20cm B.202cm C.203cm D.25cm ★10、若关于x 的方程 3 132--=-x m x 无解,则m 的取值为( ) A. -3 B. -2 C. -1 D. 3 ★11、在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BD=12cm ,点P 为AB 边上的任一点,则点P 到AC 、BD 的距离之和为( ) A. 6cm B. 7cm C.26cm D.212cm 12、如图(2)所示,矩形ABCD 的面积为102 cm ,它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1O ,以AB 、1AO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11O ABC ,平行四边形11O ABC 的对角线交于点2O ,同样以AB 、2AO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22O ABC ,……,依次类推,则平行四边形55O ABC 的面积为( ) A. 12 cm B. 22 cm C. 852cm D. 16 5 2cm B D C A 图(2) …… 1O 2O 1C 2C 图(1) 第9题图 H G F E D C B 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