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绵阳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绵阳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绵阳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前,绵阳市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职教资源有待整合、“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校企合作推进缓慢、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等问题,本文笔者从绵阳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入手,试图解决制约绵阳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绵阳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绵阳市现有高职高专5所,技师学院1所,成人高校3所,中职学校36所(含高职高专附设的中职班和技工学校),技工学校11所。其中,国家示范高职院校1所,国家示范中职理想建设学校2所,国家重点中专6所,国家重点技工学校1所。截止2013年9月,全市高职高专在校学生20436人,教职工1456人;中职在校学生61256人,教职工2607人。①绵阳职业教育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势头强劲:

一是专业门类较为齐全。全市职业院校共开设农林牧副渔类、能源与新能源类、土木水利类、加工制造类等18个专业大类,79个专业。其中,资源环境类、司法服务类两个专业类别没有开设。据统计,2013年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为15374人,对口就业率约为88%。②以示范专业、重点专业建设为抓手,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截止2013年底,全市共建成省部级重点专业10个,市级示范专业13个。现有国家级实训基地8个,职业教育校内实训课程开出率达90%以上。

二是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提升。在选派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暑假集中培训的基础上,从2011年开始,举行市级职教师资寒假集中培训,每年约200名以上职业学校教师能有机会参加集中学习,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技能逐步提升。

三是中高职衔接有序推进。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正着手探索中高职衔接模式。据统计,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将材料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等5个示范专业对口江油工业学校、北川七一职业中学等5个学校,实施中高职专业的衔接,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四是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职学校在抓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工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据统计,全市中职学校每年开展农村劳动力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6.4万人次,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绵阳市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不难看出,绵阳市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

1、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亟需理顺。一是职业教育亟需结构调整。绵阳职业教育行政管理结构、院校和专业布局结构、各类层级职业教育结构等需要调整。如:绵阳市职业学校校点数量多,一些学校规模较小,市属中职学校多部门办学、多头管理,导致

一些职教资源浪费、管理脱节等问题。2013年招收新生的中职学校32所,校均全日制中职新生仅550余人。由于现有管理制度原因,这些中职学校要自主寻找升级出路,也有诸多障碍,这对我们是一个警示。二是职业教育保障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行政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职教经费投入偏少,宣传力度不够,社会认可度不高。这严重遏制了绵阳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结合不够紧密。一是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合不够紧密。无论是那个区县,在设置专业时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没有很好地结合到当地经济需要而设置专业。二是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职业院校不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无法满足企业、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变动性需要。一些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新标准无法及时地进入课堂,致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三是校企合作推进缓慢。企业和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订单培养、实习实训设施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尚处于“你培我用”阶段,缺乏深度合作。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绵阳市职业学校,尤其是部分县属职中的基础课教师总体水平不高,双师型教师和技能型教师数量偏少,制约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同时,职业学校对技能型人才吸引力不强,工科大学生因待遇低不愿到职业学校任教;从企业在职或退休技师中聘请兼职教师又受到经费制约。

4、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由于中职学校校点过多,加之初中生源数量逐年减少,而普通高中又热度不减,中职学校生源普遍

萎缩,招生形势严峻。

三、促进绵阳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职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全市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统筹全市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一是理顺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统筹人社部门管理的技工类教育与教育、农业、水务、供销等部门管理的职业教育资源,形成职业教育办学合力。二是推进多元化办学。坚持走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的职业教育办学道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一方面,做强市属职业院校和有实力的县级职教中心,全力提升公办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对民办职业院校。三是提高职教资源利用率。鼓励公、民办中职学校联合办学、联合招生,避免不良竞争,提升办学效益。要引导部分规模小、生源差、办学困难的职中和民办中职学校与实力强、有特色的重点(示范)中专学校合作,盘活学校资源,条件成熟的可以进行实质性合并;加强学校相关和相近专业整合,强化专业统筹,提升办学效益。四是统筹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根据初中毕业生生源人数,合理制定中职和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保证中职生源,促进两类高中协调发展。

(二)提升职教基础能力。认真贯彻落实《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设立市级职教专项经费,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在严格落实国家和四川省关于职教免学费和助学金的基础上,加强对职业教育政策性经费投入,为职教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完善校企共同规划、共同治理、共同培养、共同教学的机制,使人才培养深度进入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形成校企合作共同的利益链、价值链。③建立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广泛开展订单培养,在政策法规允许前提下对企业进职业学校办厂、为职业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等给予政策支持,促进企业与职业学校深度合作,实现校企一体化、理实一体化、学(徒)一体化;充分发挥绵阳职业教育集团的引领作用,搭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平台,逐步实现市内中职学校场地、师资和实训设备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共谋发展。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建立职业学校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的经费资助制度,对学校引进高学历、双师型、技能型教师给予倾斜支持;鼓励优秀人才到职业学校担任管理干部,进一步提升职业学校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好国培、省培、市培和校本培训,提高职教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职教办学质量;在市内知名企业建立青年教师实践基地,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实践锻炼,提升技能水平。

本文是周捍东主持的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2013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绵阳市中高职

教育协调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GZYBC14)系列成果之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