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NPC诊疗常规

NPC诊疗常规

NPC诊疗常规
NPC诊疗常规

鼻咽癌的诊疗规范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鼻咽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组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华南地区发病率最高。鼻咽癌的发

病因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EB病毒感染,遗传因素,进食腌制食物和居住受污染空气的环境等有关。鼻咽腔解剖虽较为简单,但鼻咽邻近的结构较为复杂和重要。鼻咽部正对后鼻孔,是鼻腔的直接延续,是咽部最宽的一部分。由后鼻孔到软腭游离缘的平面即为鼻咽腔,横径4cm,垂直径4cm,前后径2cm。鼻咽癌的肉眼形态分为结节型,菜花型,黏膜下型,浸润型和溃疡型。我国的病理组织类型主要是低分化鳞癌(非角化型鳞癌)占85~90%,高分化鳞癌(角化型鳞癌)占5%,未分化癌占5%,其他类型的癌占5%左右,包括腺癌、腺样囊性癌(圆柱瘤)、黏液表皮样癌、恶性多形性腺瘤、恶性混合瘤等。WHO分为三型:I型为角化型鳞状细胞癌;II型为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III型为低分化癌或未分化癌。鼻咽癌最常见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部位的发生部位依次为骨、肝和肺等。

【临床表现】

鼻咽癌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以颈部肿块表现,有些仅通过体检时的EB 病毒血清学的普查,怀疑鼻咽癌后经鼻咽组织活检确诊为鼻咽癌。鼻咽癌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鼻咽肿物和肿物侵犯的部位产生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以及颈部肿块和颅神经受累产生相应症状和体征。

1、鼻咽局部病变引起的症状:头痛、鼻塞、鼻衄、涕血、耳鸣、听力下降。

2、颈部肿块:颈淋巴结转移率高达60%~86%,其中以上颈淋巴结转移最多,

双颈淋巴结转移也达30%~50%。

3、鼻咽肿物局部侵犯与临床表现:

(1)口咽受侵:吞咽受阻,呼吸不畅,张口可见肿物或黏膜下隆起。

(2)鼻腔侵犯:从后鼻孔侵入鼻腔,有鼻塞、鼻衄,呼吸不畅。

(3)眼眶侵犯:视蒙、复视、视力下降、眼眶胀痛、眼球外突。

(4)颞下窝受侵:从咽旁蔓延至颞下窝,可致面麻、张口困难和颞区隆起。

(5)鼻咽肿瘤局部继发感染:可有脓血涕、臭味、头疼、出血发热等、

(6)副鼻窦,颅底骨和颅内侵犯:主要是以头痛和12对脑神经受累相应部位神经麻痹为临床表现。

【诊断要点】

1、症状:部分早期病人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和体症。大部分病人可以出现涕

血、头痛、鼻塞、鼻衄、耳鸣、听力下降和面麻或咽喉不适。

2、体症:鼻咽肿物,颈部肿块和脑神经受侵的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1)鼻咽活检:有鼻咽出血倾向和高血压的病人要慎重进行。

a.间接鼻咽镜活检:通过间接鼻咽镜直接看到鼻咽肿物的部位后,

可以经口或鼻腔直接钳取肿物活检。

b.直接鼻咽纤维镜活检:有条件的单位可以用直接鼻咽纤维镜活

检,这种方法可以直接看到肿瘤部位进行活检,活检部位准确、

可靠。尤其对张口困难及咽反射敏感病人的活检更方便。但活检

所取得的组织较少。

c.鼻咽细针穿刺:有些黏膜下肿瘤的患者可通过此方法获得病理诊

(2)EB病毒血清学检查:EB病毒壳抗原(VCA)滴度≥ 1:10;EB 病毒早期抗原(EA)滴度≥ 1:5;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酶(DNA

酶)滴度≥ 25%等,有助于帮助诊断。

(3)MRI扫描:首选MRI扫描检查,应包括鼻咽及颈部。应用T1WI、T2WI和Gd-DTPA增强后T1WI序列进行横断、矢状和冠状面的

扫描,对诊断鼻咽癌的粘膜下浸润,以及对腭帆提、张肌,咽旁

间隙,咽颅底筋膜,颅底骨质和颅内的侵犯程度了解更清楚。鼻

咽肿瘤的MRI信号强度均匀。肿瘤的T1WI信号强度较肌肉低,

T2WI呈偏高信号,Gd-DTPA增强后有明显强化。肿瘤侵犯骨髓

腔T1WI信号强度明显减低。

(4)CT扫描:对不能做MRI检查的患者行CT检查。对了解鼻咽癌的侵犯范围和对周围结构的侵犯情况比临床检查更有优越性,尤

其对咽旁、颅底和颅内侵犯。增强扫描对颈动脉鞘区肿瘤侵犯,

海绵窦侵犯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更有帮助。检查的部位应包括

颅底、鼻咽和颈部。

(5)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肝脾、腹部肿块超声波检查,胸片或胸部CT,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对N2以上者行胸部CT及骨ECT检查,

PET-CT不作为常规检查。

【分期原则】采用2008分期及UICC2002分期

鼻咽癌2008分期

T1 限于鼻咽

T2 侵犯鼻腔、口咽、咽旁间隙

T3 侵犯颅底、翼内肌

T4 侵犯颅神经、鼻窦、翼外肌及以外的咀嚼肌间隙、颅内(海绵窦、脑膜等)N0 影像学及体检无淋巴结转移证据

N1

N1a 咽后淋巴结转移

N1b 单侧Ⅰb、Ⅱ、Ⅲ、Ⅴa区淋巴结转移且直径≤3cm

N2 双侧Ⅰb、Ⅱ、Ⅲ、Ⅴa区淋巴结转移,或直径>3cm,或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N3 Ⅳ、Ⅴb区淋巴结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包括颈部以下的淋巴结转移)

Ⅰ期T1N0M0

Ⅱ期T1N1a~1bM0,T2N0~1bM0

Ⅲ期T3N0~2M0,T1~2N2M0

Ⅳ期

Ⅳa期:T4N0~3M0,T1~3N3M0

Ⅳb期:任何T、任何N和M1

2002 UICC分期

T分期

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于鼻咽腔内

T2 肿瘤侵犯鼻腔或口咽

T2a 无咽旁间隙侵犯

T2b 有咽旁间隙侵犯

T3 肿瘤侵犯颅底骨质和/或副鼻窦

T4 肿瘤侵犯下咽、颅内或/颅神经、颞下窝、眼眶、乳突间隙

N分期

NX 局部淋巴结不能评价

N0 无局部颈淋巴结转移

N1 单侧颈淋巴结转移,<或直径6cm

淋巴结位于锁骨上窝以上部位

N2 双侧颈淋巴结转移,<或直径6cm

淋巴结位于锁骨上窝以上部位

N3 颈淋巴结转移

(a)直径>6cm

(b)锁骨上窝转移

M分期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临床分期

0期TisN0M0

I期T1N0M0

Ⅱ期A T2aN0M0

Ⅱ期B T1N1M0 T2aN1M0 T2b N0-1M0

Ⅲ期TlN2M0 T2a-2bN2M0 T3 N 0-2M0

Ⅳ期A T4N0-2M0

Ⅳ期B 任何T N3 M0

Ⅳ期C 任何T,任何N,M1

【治疗方案及原则】

1、综合治疗的原则

鼻咽癌治疗的目的是有效提高鼻咽原发灶和颈淋巴结转移灶控制率,减少局部肿瘤的复发率和降低远处转移率,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围绕这个目的,其综合治疗的原则是以放射治疗为主,辅以化学治疗,手术治疗。临床可以根据初治或复发鼻咽癌不同的TNM分期选用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法。鼻咽癌应首选放射

治疗,一般来讲鼻咽癌5年生存率达到50%~70%。即使是复发性鼻咽癌,经过合理的再程治疗,也可以达到10%~20%的5年生存率。

(1)初治鼻咽癌:指初次确诊鼻咽癌首次进行治疗的病例。

①早期鼻咽癌(I/II期)单纯放射治疗,包括外照射或外照射加腔内后

装治疗。对IIb期患者可以考虑同期放化疗。

②中、晚期病例可选用放疗与化疗的综合治疗,包括同期放化疗、诱导

化疗或辅助化疗。

③有远处转移的病例,应采用化疗为主辅以放射治疗。

(2)复发鼻咽癌:指鼻咽癌放射治疗治愈后,经过半年以上复发的病例。

①放射治疗后1年以内鼻咽复发者,尽量不采用再程常规外照射放疗。

可以选用辅助化疗、近距离放疗或调强放射治疗。

②放射治疗后颈淋巴结复发者,建议手术治疗,不能手术者可采用化疗。

③放射治疗后1年以上鼻咽和/或颈淋巴结复发者,可做第二程根治性

放射治疗,其方法包括单纯外照射或外照射+近距离照射。

④复发鼻咽癌再程放射治疗时,只照射复发部位,一般不作区域淋巴引

流区的预防照射。

⑤对于已经出现脑、脊髓放射性损伤的病例,不主张再程常规外照射放

疗,应采用化疗。

【鼻咽癌放射治疗】

一、放射源:

(一)鼻咽照射:60COγ线或直线加速器6~8MV高能X线。

(二)颈淋巴结照射:60COγ线或直线加速器6~8MV高能X线以及6~12Mev的电子线、180~210KV深部X线。

(三)近距离照射:高剂量率的192铱(192Ir)等。

二、照射靶区与范围:

(一)鼻咽原发灶区:原发灶区是指临床检查及CT/MRI/PET等影像学所见的鼻咽肿瘤区域。

(二)鼻咽亚临床灶区:指鼻咽癌可能扩展、侵犯的区域如颅底、鼻腔、上颌窦后1/4-1/3、后组筛窦、蝶窦、咽旁间隙、颈动脉鞘区和

口咽。

(三)颈淋巴结转移灶区:指临床检查和/或影像学观察到的颈部肿大淋巴结所在区域。

(四)颈淋巴引流区: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均未见颈部肿大淋巴结的所在区域。临床根据病人颈部中段皮肤的横纹线或环甲膜水平分为

上颈和下颈淋巴引流区。

三、照射剂量、时间和分割方法:

(一)鼻咽原发灶:66~76Gy/6~7.5周

(二)颈淋巴结转移灶:60~70Gy/6~7周

(三)颈淋巴结阴性及预防照射区域:50~56Gy/5~5.5周

(四)分割照射方法:

1、常规分割:1.9~2Gy/次,每天一次,每周五天照射。

2、非常规分割:非常规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的方法有很多种类和变

化,有超分割,加速超分割等,临床可以根据病情选择使用。

四、常规外照射方法:

鼻咽癌常规外照射的方法,采用仰卧位等中心照射技术治疗。

(一)仰卧位等中心照射技术

1、等中心定位:在模拟机下进行体位固定和确定照射靶区。

2、采用MLC或低熔点铅制作不规则野的铅模挡块。

3、放射治疗时的体位应与等中心模拟定位时的体位一致。

4、照射野的设置与照射方法:

(1)颈淋巴结阴性的病例第一段面颈联合野36~40Gy后,第

二段改为耳前野+辅助野+上半颈前野(切线野)照射至

总量。

(2)颈淋巴结阳性的病例第一段面颈联合野36~40Gy后,第

二段改为耳前野+辅助野+全颈前野(切线野)照射至总

量。

(3)对口咽侵犯较大,第一段面颈联合野36~40Gy后,口咽

肿瘤仍未消退者,第二段仍用小面颈联合野照射至总量,

但后界必须避开脊髓,颈后区用电子线照射。下颈区用前

野(切线野)照射。

(4)对于鼻腔、颅底和颈动脉鞘区受侵犯者,可分别辅助选用

鼻前野、颅底野和耳后野。

5、常用照射野的设计:

(1)面颈联合野:应包括前面叙述的鼻咽原发灶区、鼻咽亚临

床灶区和上半颈区的范围。

(2)耳前野:应包括前面叙述的鼻咽原发灶区、鼻咽亚临床灶

区。

(3)颈前分割野:上界与不规则耳前野衔接,上半颈预防照射

时照射上半颈区;全颈照射时,下界要包括锁骨上区。

(4)鼻前野:上界可包括筛窦,下界包括鼻腔,两侧界包括咽

旁间隙。设计照射野时,注意双侧眼睛要设置铅挡块保护。

(5)耳后野(咽旁野):应包括颈动脉鞘区,颈动脉管,岩尖

和斜坡。设计照射野时,注意避免脑干和上颈段脊髓受过

量照射。

(6)颅底野:可包括鼻咽顶壁,筛窦后组,蝶窦,海绵窦和斜

坡。

五、近距离照射技术与方法

由于近距离放射治疗(后装治疗)空间剂量分布的不均匀性,即照射剂量衰减梯度大的特点,其治疗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只能治疗比较小且表浅的肿瘤,作为外照射的补充治疗手段。

(一)适应证:

1、早期鼻咽腔内局限病灶。

2、常规外照射放疗后鼻咽腔内有残留。

3、放疗后鼻咽腔内复发。

(二)治疗技术与方法:

1、剂量与分割方法

①每次8~10Gy,每周1次。

②配合外照射的后装放疗,总量15~25Gy。

2、外照射与后装治疗的配合

①早期鼻咽癌的鼻咽病灶外照射55-60Gy后,加后装治疗

10~20 Gy。

②常规外照射66~70Gy后,鼻咽局限残留病灶者,加后装

治疗10~15Gy。

③常规外照射放疗后鼻咽局部复发的病例,再程外照射

50~54Gy后,加后装治疗20Gy。

六、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目前在国内、外作为鼻咽癌治疗后残留或复发病灶

的辅助治疗。

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这一新技术目前在国内、外已经使

用,且调强放射治疗能提高鼻咽癌的生存率,降低正常组织的并发症。

该技术精度要求高,根据CT扫描的图像勾画肿瘤靶区,进行三维图像

重建,给予精确的正向或逆向计划设计,采用共面或非共面多野照射。

这种技术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分割剂量及总剂量,总疗程时间,还有待于

进一步研究。以下介绍初治鼻咽癌的调强放射治疗规范。

【初治鼻咽癌的IMRT规范】

1.面罩固定

用碳素纤维底架及热塑面罩,头略过仰位或中仰位,以患者舒适,可耐受和便于每日重复摆位为前提。全颈淋巴结区域需要照射者采用头颈肩面罩。2.CT模拟定位

扫描层次上界达头顶,下界达锁骨下缘。鼻咽原发区域内3mm/每层薄层扫描,治疗区域外建议5mm。

定位参考点应选择在划分面颈联合野和锁骨上野的层面,通常为C4-5下缘。

CT模拟机参数由操作员掌握,建议采用增强扫描或平扫+MRI融合。

3.靶区的定义和勾画

原发灶GTV定义为临床检查,内窥镜以及CT/MRI/PET所见的病灶

原发灶CTV为GTV+鼻咽腔+外放一定的边界(至少5mm)

其同时必须包括以下结构:

前界包括后1/4鼻腔及上颌窦后壁

双侧界包括腭肌,翼内肌,部分翼外肌及翼板

向上包括下1/2蝶窦及后组筛窦,(无蝶窦,鼻腔侵犯者,后组筛窦可以不包括在内);

颅底部分须包括部分中颅窝,圆孔,卵圆孔和破裂孔,岩骨尖,枕骨斜坡及颈动脉管等重要解剖结构;

向下达口咽上部至C2颈椎中平面

后界需包括双侧咽后淋巴结

原发灶PTV为CTV外放5mm

(GTV累及临近脊髓/脑干区域,GTV,CTV,PTV后壁可无外放,勾画时与脑干/脊髓保留1mm的空隙)

颈淋巴结以C5颈椎下缘为界分为上颈区域和下颈+锁骨上区域。N0的患者不行下颈+锁骨上区域的照射,N+的患者上颈区域与原发灶执行同一调强计划,下颈+锁骨上区域照射可以纳入同一调强计划中,也可以在同一体位下另设AP野照射。颈淋巴结GTV为CT/MRI/PET所见的颈部病灶,阳性病灶定义为直径〉1cm和/或中心有坏死区的淋巴结。

N0 病例:颈淋巴结CTV包括双侧后组Ib区颌下淋巴结(前界为颌下腺后缘),双侧II, III区及,V区上组淋巴结。

N+ 病例:颈淋巴结CTV为GTV 外放一定的边界(至少5mm),同时包括:双侧Ib,II,III,IV,V区淋巴结。

4.重要器官勾画

包括脊髓,脑干,脑颞叶,垂体,腮腺,内耳及中耳,晶体,眼球,视神经及视交叉,部分舌体和舌根,颞颌关节,下颌骨,气管,喉(声带),甲状腺。

5.靶区及重要组织器官处方剂量-体积的给予

原发灶

GTV66T1-T2 66Gy/30Fx,T3-T4 70.4Gy/32Fx,2.2Gy/Fx

CTV60 60Gy/30-32Fx 2Gy/Fx

PTV60 60Gy/30-32Fx 2Gy/Fx

颈淋巴结

N+

GTV6666Gy/30Fx 2.2Gy/Fx

PTV66 (GTV外放0.5cm) 66Gy/30Fx 2.2Gy/Fx

CTV60 60Gy/30-32Fx 2Gy/Fx

PTV60 60Gy/30Fx 2Gy/Fx

下颈和锁骨上预防照射的淋巴结区域

CTV54 54Gy/30Fx 1.8Gy/Fx

PTV54 54Gy/30Fx 1.8Gy/Fx

N0

无GTV, 只针对上颈进行预防性照射

CTV54 54Gy/30Fx 1.8Gy/Fx

PTV54 54Gy/30Fx 1.8Gy/Fx

如果下颈+锁骨上区域选择由常规方法照射,此区无阳性淋巴结者处方剂量为AP野皮下3cm处给予54Gy/30Fx照射,有阳性淋巴结者处方剂量为AP野皮下3cm处给予54Gy/30Fx照射后,缩野至阳性淋巴结处外放一定的边界,加量照射至60-70Gy。

95%PTV-G66 接受≥66Gy

99%PTV-G66接受≥62.7Gy (95%处方剂量)

≤20%PTV-G66接受≥72.6Gy (110%处方剂量)

95%PTV60接受≥60Gy

99%PTV60接受≥57Gy

不超过1%的PTV外正常组织接受≥72.6Gy的剂量

正常组织剂量-体积限制

I类—非常重要必须保护的正常组织

脑干、视交叉、视神经:D max54Gy或1%体积不能超过60Gy

脊髓:D max 45Gy或1%体积不能超过50Gy

脑颞叶:D max 60Gy或1%体积不能超过65Gy

II类—重要的正常组织,在不影响GTV,CTV剂量覆盖的条件下尽可能保护

腮腺:至少一侧腮腺平均剂量<26Gy或至少一侧腮腺50%腺体受量<30Gy 或至少20mm3的双侧腮腺体积接受<20Gy的剂量

下颌骨、颞颌关节:D max 70Gy或1cm3体积不能超过75Gy

III类—其他正常组织结构,在满足I 和II类正常组织结构保护条件,且不影响GTV,CTV剂量覆盖的条件下尽可能保护

眼球:平均剂量<35Gy

晶体:越少越好

内耳/中耳:平均剂量<50Gy

舌:D max 55Gy或1%体积不能超过65Gy

6.计划的优先权

7.如果肿瘤靶区剂量覆盖与正常组织受量限制不能同时满足时,参考以下计划

优先顺序

1.I类正常组织结构

2.肿瘤

3.II类正常组织结构

4.III类正常组织结构

【鼻咽癌的化疗】

放射治疗是治疗鼻咽癌的基本方法,鼻咽癌多属非角化性癌或未分化癌,分化差,容易发生淋巴结和血道转移。在N2、N3病人中,远处转移率可达30~50%。鼻咽癌病人失败原因中,远处转移的致死率在所有死亡病人中要占50%,其次为鼻咽部和颈部复发。故如何降低远处转移,提高局部控制率,提高生存质量是以后研究的方向。

目前,仍以DDP为主要的化疗方案在鼻咽癌化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中法国最新的Meta分析显示,放化联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可将5年生存率提高6%,而以同期放化疗疗效最佳。

在放疗与化疗的综合应用中,又分为放射治疗前的诱导化疗-新辅助化疗,同期放化疗和放射治疗后的辅助化疗。目前常用的化疗方案为顺铂(DDP)与氟脲嘧啶(5-FU),及TPF(泰素D,DDP和5-FU),GP(健择和铂类)等。

而对于姑息化疗的应用为:

1.对鼻咽癌远处转移包括骨转移、肺转移等,化疗作为补充治疗;

2.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或颈部淋巴结复发或纵隔转移不能手术、放疗的患者,有效的化疗,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生命。

3.放射治疗前已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化疗可作为姑息治疗。

【手术治疗】

鼻咽部位于头颅中央,位置隐蔽,周围有重要的血管、神经通过,手术路径比较复杂,难以按照肿瘤外科原则作整块切除;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并且某些转移淋巴结不容易做颈淋巴结清除术;鼻咽癌大多数为低分化鳞癌,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较高,所以放射治疗被认为是鼻咽癌首选的治疗方法。单纯手术疗效较差。现在都认为鼻咽癌的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放疗后鼻咽部和/或颈部残留与复发的病例,如果应用得当,是提高生存率的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方向。关于鼻咽癌的靶向治疗,有一些报道如EGFR受体拮抗剂如爱必妥,泰欣生等。但缺乏大宗前瞻性随机研究。

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诊疗常规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康复科诊疗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本病好发于30-50岁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以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中医将本病归属于“痹证”,多因过劳损伤经脉、或肝肾不足,气血瘀滞,或感受风寒湿邪、经脉痹阻,或跌仆扭挫,瘀血阻滞所致。 【临床表现】 (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二)、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三)、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

(四)、专科检查 1、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沿坐骨神经通路有压痛。 2、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压试验阳性。 3、挺腹闭气试验阳性。 4、神经系统检查: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或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足拇指背伸力及第2趾肌力减退;或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5、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鞍区感觉减退,或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线片常可见有脊柱侧弯,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腰椎CT 扫描和磁共振可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诊断】 一、诊断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中医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型: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舌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2、风寒湿型:腰腿冷痛重着,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淡苔白,脉沉紧或濡缓。3、风湿热型:腰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

针灸按摩科适宜技术操作规范指南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一.针灸 1、严格无菌操作,针具必须严密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凡留针治疗者,术者不得离开岗位,注意观察病员变化,取针时注意防止遗漏、断针。采用措施预防晕针、滞针和断针,如有发生迅速处理。使用电针时,应首先检查机器是否完好,输出是否正常,并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强度,治疗完毕后将开关关闭,输出扭到零位。经常检查针灸是否完好,如不锐利或有弯曲时应及时修理,不易修直时应更换。 2、针灸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解剖部位,防止发生意外。 3、对初次接受针灸的患者,如情绪紧张时,要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疑虑,争取患者积极配合。 4、针灸室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应诊病人,做好门诊病历及就诊登记,建立治疗观察卡。分析总结针灸治疗效果,不断改进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5、针灸室外作人员应坚持岗位学习,定期参加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6、针灸室工作人员上班时,严禁在工作室内吸烟和喧哗。

二.推拿 1、凡需推拿治疗的病人,需经推拿室医生详细检查病情并根据病员的体质强弱、老幼、性别、肥瘦等不同情况选择推拿部位及手法后,选好适当的体位,让病人暴露治疗部位,术者应按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慢到快的原则进行施术治疗。 2、在对异性病员推拿时,治疗部位暴露要适当,在进行治疗时要严肃认真,不得与病人开玩笑、聊天等。 3、在治疗室推拿时,术者要文明施术,选用手法要得当,不得为省力用肘部或脚跟等粗暴手法,更不能敷衍了事。 4、在保健性推拿时,病人应穿背心、裤衩、盖好按摩大单后可从上而下,先背后腹,先上肢后下肢,先舒盘扣点穴的原则进行施术。

5、推拿医生应坚持不懈的练功,不断提高推拿技术,真正达到有力、持久、均匀、深透的手法要求。 6、推拿医生在治疗后应及时洗手,注意清洁卫生。 7、推拿室工作人员上班时,不得在工作室内吸烟、喧哗。 中频治疗仪操作规范

心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心脏外科) 【室间隔缺损诊疗常规】 一、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对于疑诊室间隔缺损的病例在病史采集中应明确以下几项: 1、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 2、和正常儿童比较是否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感染是否容易治疗, 是否并发过心衰; 3、平时或哭闹时是否出现过口唇紫绀; 4、母亲怀孕3个月内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 5、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 (二)体格检查要点:在体格检查中要求重点记录以下几点体征的情况: 1、杂音的位置范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 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 3、心界的大小; 4、有无胸廓畸形; 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 6、肝脏是否增大; 7、四肢血压情况; 8、双肺是否存在啰音; 9、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 育情况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先天性心脏病是室隔缺损主要与一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依 据主要是病史中的重点问题和体格检查中的阳性体征,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可 以是最终诊断依据。 1、房间隔缺损 2、心内膜垫缺损 3、动脉导管未闭或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4、轻度肺动脉瓣狭窄 对于室间隔缺损的最终诊断要求具体到以下内容: 1、明确室间隔缺损的诊断,而且是否合并其他畸形; 2、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 3、室间隔缺损处的分流方向 4、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以及程度 二、术前准备 (一)目的 1、控制可能存在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 2、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给与吸氧治疗,必要时应用扩血管药物;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 1 推法 (1)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亦可用食中二指面着力作直线推动。 (2)旋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3)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 (4)合推法:以拇指桡侧缘自穴位两端向中央推动称合推法。 2 揉法 (1)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2)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 按法 以掌根或拇指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称为按法。 4 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5 掐法 用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 6 捏法 (1)二指捏:医生两手略尺偏,两手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两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2)三指捏:两手略背伸,两手拇指桡侧横抵于皮肤,食指中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三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7 运法 以拇指或食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二、小儿按摩推拿常用穴位及操作 1 攒竹(天门) 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也称开天门。 2 坎宫 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3 太阳 位于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向后一寸。 用两拇指桡侧推运,称推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推运为补,向耳方向推运为泻。 4 天柱骨

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边蘸水边自上而下刮。 5 腹 位于腹部。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6 脐 位于肚脐。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指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7 丹田 位于脐下2-3寸之间。 用揉法揉称揉丹田;用摩法摩称摩丹田。 8. 脊柱 位于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9 七节骨 位于第四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用食中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下七节骨;用拇指桡侧缘自下而上直推称推上七节骨。 10 龟尾 位于尾椎骨端。 用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11 脾经 位于拇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脾经,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亦为补;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两者统称推脾经。 12 肝经 位于食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两者统称推肝经。 13 心经 位于中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两者统称为推心经。 14 肺经 位于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两者统称推肺经。 15 肾经 位于小指末节罗纹面。 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肾经。

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诊疗常规 1 脑卒中 【概述】 康复住院标准经急性期临床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约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 1、神经学症状不再恶化; 2、不出现需手术处理的病情变化; 3、无其它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 4、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病情变化。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一般检查 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 1、脑脊液检查 适应症: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功能障碍等情况。需要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TCD检查 适应症:需要了解颅内血管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变化等情况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 适应症:(1)需要明确癫痫诊断时,(2)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和颅内感染诊断时,(3)出现意识障碍时,(4)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和MRI检查

适应症:(1)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2)病情发生变化,有加剧或再次出血、梗死等迹象时,(3)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4)其它情况需要CT和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 适应症: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症: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症:疑有心、肺功能减退时,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诊断】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 【治疗】 一、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社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

推拿科技术操作规范

***市中医医院推拿科 中医诊疗方案

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 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滯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一、适应症: 1 骨伤科疾病:如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胸胁迸伤,胸肋软骨炎,急性腰扭伤等。各种常见关节脱位,如下颌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等。四肢关节扭伤,如肩关节扭伤,腕关节扭伤等,踝关节扭伤等。 2 内科疾病:如胃脘痛,胃下垂,胆绞痛,便秘,腹泻,肺气肿,哮喘,高血压,冠心病等。 3 妇科疾病:如急性乳腺炎,产后缺乳,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痛经,闭经,月经不调。 4 五官科疾病:近视,视神经萎缩,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耳鸣,耳聋等。 5 儿科疾病:脑性瘫痪,咳嗽,发热,顿咳,泄泻,呕吐,疳积,佝偻病,肌性斜颈。 二禁忌症: 1 各种急性传染病。 2 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 3各种溃疡性皮肤病。 4烧伤,烫伤。 5各种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关节炎。 6严重心脏病,肝病。 7严重的(不能合作,不能安静)精神病。 三操作流程: (一)操作程序 1.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3. 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4. 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要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二)常用操作方法有: 1.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具有舒筋活络、调

新精神康复治疗指南

精神康复治疗指南 精神科制 目录

1、精神障碍康复原则 2、精神障碍康复训练的措施 3、院内精神障碍康复流程 4、工娱治疗评估、实施方案表 5、精神康复者各项社会功能能力评定评分细则 6、精神疾病的康复指导 7、住院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登记本 8、康复治疗告知书 精神障碍康复原则

康复精神医学服务的主要对象包括各类精神病和精神 障碍的残疾者,其中大部分是重性精神病患者,且主要是慢性精神病患者。精神障碍康复有三项基本原则: (1)功能训练。是指利用各种康复的方法和手段,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各种功能活动,包括心理活动、躯体活动、语言交流、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方面能力的训练。 (2)全面康复。是指康复的准则和方针,使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实现全面的、整体的康复。 (3)回归社会。这一条就是精神障碍者康复的最终目标和方向。 康复的准则是使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实现全面的、整体的康复。而让患者回归社会就是精神障碍者康复的最终目标和方向。 精神病人的康复训练措施有哪些

(一)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 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是训练精神病患者逐步掌握生活技能,生活技能的水平方面,较低的是基本维持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较高的是“文体娱乐活动”的能力,以至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可分为以下三方面进行训练。 (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主要是针对病期较长的慢性衰退患者。这些患者往往行为退缩,情感淡漠,活动减少、生活懒散,仪表不整,甚至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具体措施可着重培训个人卫生、盥洗、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坚持每日数次手把手地督促教导和训练,并可结合奖励刺激。除了严重衰退者缺乏效果外,大多在2一3周内即明显改善。但这种能力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一旦放松,即可回复原状。至于其他未出现衰退的患者,由于急性发病期过后尚残留某些精神障碍,也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通常表现较为被动,懒散以及对事物缺乏情感关注等,则需进行督促和引导。 (2)文娱体育活动训练:着重于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加强社会适应力,提高情趣和促进身心健康。 文娱体育活动的内容应按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除一般的游乐和观赏活动外,可逐渐增加带有提高学习和竞技性质的参与性内容。如歌咏、舞蹈、书画、乐器演奏、体操、球类比赛等。又如举行智力竞赛,音乐欣赏等。 (3)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精神病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

推拿科培养细则

天津市中医住院医师培养细则(试行) 推拿学细则 推拿学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疗法,是中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临床多个学科有着密切关系,包括软组织、骨关节、代谢、营养、循环等系统的疾病和呼吸、消化、造血、内分泌、神经等方面的疾病。作为一个推拿医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同时还要掌握手法的操作方法,手法的基本作用及推拿对每个具体疾病的治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了解研究治疗原理的方法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第一阶段(第一年至第三年) (一)培训方法: 第一阶段为二级学科基础培训。培训方法是作为住院医师在以内科为主的各三级学科(专业)轮转。 (二)培训目的: 培训目的是使住院医师打好内科的临床工作基础。要求能准确询问、书写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熟悉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基本掌握中医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并能轮值夜班,做好实习医师带教工作。 (三)轮转科室:

一、心血管内科专业(3个月) (一)学习病种 1.要求掌握 冠心病、高血压及心衰、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相关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 冠心病(包括心绞痛的分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概念、不稳定心绞痛的处理、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合并症的诊断与处理) 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的分级、高血压病的常用药物、高血压急症的处理) 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左心衰的处理和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分期)、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了解其发生机理和常规用药的分类(房性及室性早搏、传导阻滞、房速、室速、房扑、房颤、预激等) 2.要求了解 了解心肌炎、心肌病、先心病、风心病、瓣膜病、主动脉夹层及肺栓塞,高脂血症等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 了解心脏病急症:如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压急症、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猝死、主动脉夹层及肺栓塞等,知晓心脏病急症的典型症状及处理原则。 了解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合并症。 (二)理论知识 1.要求掌握 心血管系统的解剖和生理;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降压药、利尿药、扩冠药、强心药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 2.要求了解 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和功能特点;心力衰竭的现代概念和处理原则;临床心脏起搏的相关知识,起搏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心脏电生理的基本知识和介人心脏病学相关知识。 (三)基本技能 1.要求掌握 心电图诊断:了解常见典型的异常心电图诊断(左右心室肥大、心房肥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肌梗死、低血钾、高血钾、窦性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逸搏心律、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各种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

血液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血液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一、入院常规检查: 血常规+RET+BG+ESR+分片,尿常规,便常规+OB, 生化C11+肝功能全套,生化C1,乙肝五项,HCV,HIV,RPR,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集落培养,抗肿瘤药敏试验(肿瘤患者),心电图,胸片正侧位,腹部超声。 每周一、三、五复查血常规,白血病患者周一、五可加作分片,每周三复查生化C6、肝功全套、尿、便常规。贫血患者每周至少复查一次网织红。化疗后患者必要是天天复查血常规,化验提前开出来。二、疾病的专项补充检查: 贫血 血常规+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形态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12 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未饱和铁结合力 骨髓铁染色 尿常规,如尿潜血查尿rous试验 便常规+OB(连查3次),如阳性查消化道造影或内镜 风湿性疾病相关:ANA,ENA,免疫球蛋白+补体,ESR,ASO+RF+CRP 肿瘤标记物:CEA+AFP, CA125+CA199,PSA 网织红细胞升高查:Coombs试验,Ham实验 疑为PNH,查CD59 月经过多应妇科检查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集落培养骨髓活检T细胞亚群

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12 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未饱和铁结合力 选择检查:骨髓染色体CD55 CD59 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形态NAP 骨髓铁染色 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12 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未饱和铁结合力 尿常规,如尿潜血查尿rous试验 Coombs试验,Ham实验,盐水试验,糖水试验,蛇毒溶血试验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检查:ANA,ENA,ANCA,自身抗体,抗线粒体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ASO+RF+CRP 结核相关检查:抗结核抗体,PPD试验,ESR 选择检查: 血红蛋白电泳G6PD过筛试验丙酮酸激酶活性测定 血清高铁血红蛋白血清高铁白蛋白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血浆结合珠蛋白异丙醇试验冷凝集素试验嗜异性凝集试验 肿瘤标记物:CEA+AFP, CA125+CA199,PSA 伴血小板减少查PAIgG,伴肾功能不全,神经精神症状及疑似DIC 时查外周血涂片红细胞碎片,必要时肾穿刺活检和凝血、纤溶检查疑为PNH,查CD59 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集落培养骨髓铁染色骨髓活检血NAP 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12 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未饱和铁结合力 风湿免疫疾病相关:ANA,ENA,免疫球蛋白+补体,ESR,ASO+RF+CRP

小儿推拿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第二章项目市场 第一、小儿推拿行业概述 第二、小儿推拿行业发展历程 第三、国家政策支持: 第四、自我保健意识 第五、小儿推拿的功效与特点 一、小儿推拿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二、小儿推拿有哪些主要特点? 第六、市场需求量极大 第三章项目内容 第一、客户 第二、方案 第三、利润 第四、计划 第四章竞争 一、产品竞争 二、模式竞争 第五章风险 一、政治风险 二、法律风险 三、市场风险 四、运营风险 第六章、总结

第一章项目概述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国家、国民对医疗健康的重视,使得医疗健康业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为我们提供了进入健康领域最佳时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西药给人体带来的负作用太大,国家政策出台禁输抗,发展中医 第二、目前全国中西医比例差距太大,很多西医面临必须转型。 第三、国民健康意识增强,开始追求绿色健康保健疗法。 第四、计划生育政策放开,儿童数量增加,市场前景一片美好。 最关键的是所有西医诊所大夫面临必须转型,他们绝大多数不懂得中医疗法,我们正抓住时机,以免费培训中医推拿、部分中医治疗技术来锁定客户,通过合同形式销售我们的产品,从而实现多赢。 第二章项目市场 第一、小儿推拿行业概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要求也在进步,14岁以下小儿接受专业的推拿保健后,不仅仅能改善小儿机体的内能和环境,调节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达到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保健身体及防治少儿亚健康的目的,还具有益智的特殊功效,社会需要巨大,但由于医院小儿推拿医疗资源的短缺,已远远不能满足患儿家长的需求,并且小儿推拿其中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防病保健,如果到医院进行小儿防病保健推拿不但浪费医疗资源,而且增加家长经济负担.因此,在目前中国滥用抗生素、小儿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背景下,小儿推拿保健完全符合家长和患儿的需求,必将有广泛的前景和社会价值。 第二、小儿推拿行业发展历程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2年成立了中医医疗技术协作组,其中就包括“小儿推 拿技术协作组”。 2、小儿推拿于2013年正式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0-36个月儿童 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是中医药项目第一次进入“公卫”项目,是进入“公卫” 项目的、仅有的2个中医药项目之一。 3、2013年8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 康服务业发展。

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诊疗常规

脑卒中 【概述】 康复住院标准经急性期临床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约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 1、神经学症状不再恶化; 2、不出现需手术处理的病情变化; 3、无其它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 4、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病情变化。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一般检查 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 1、脑脊液检查 适应症: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功能障碍等情况。需要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TCD检查

适应症:需要了解颅内血管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变化等情况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 适应症:(1)需要明确癫痫诊断时,(2)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和颅内感染诊断时,(3)出现意识障碍时,(4)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和MRI检查 适应症:(1)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2)病情发生变化,有加剧或再次出血、梗死等迹象时,(3)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4)其它情况需要CT和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 适应症: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症: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症:疑有心、肺功能减退时,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诊断】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 【治疗】 一、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社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 3、改善语言、认知、精神、吞咽、运动、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技术选用。 4、中医中药治疗。 (二)常见并发症处理 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治疗; 2、痉挛:各类抗痉挛口服药、社经阻滞(或溶解)治疗、矫形器应用或手术治疗。 3、精神障碍:选用精神药物或行为心理治疗; 4、压疮:体位处理、换药或手术治疗等;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药物应用等。

中医科规章制度诊疗规范

阜宁县罗桥镇卫生院中医工作制度 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中医药政策及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业、文明行医。 2. 设立中医管理科,建立中医科,开设中医特色专科(专病),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中医药管理工作。 3. 建立中医工作台帐,健全中医药工作制度。中医工作年初有计划,工作有记录,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 4. 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诊疗方法,以及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热熨等中医适宜技术处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 5. 制定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定期组织中医药业务学习,做好中医药人员岗位培训、学历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 6. 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定期开展中医药医疗质量与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的检查与评审,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 8. 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做好中医药相关信息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 9. 承担村卫生站的中医药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指导乡村中医药人员自采、自种、自用中草药。

10. 继承并整理名老中医药师学术经验,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及独特疗法加以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中医管理科工作制度 1.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医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及国家、省、市制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和法规。 2.拟定本单位中医、中药及中西医结合发展计划,制定和完善中医药工作制度、职责和医疗服务规范。 3.指导、监督医院及村(社)卫生站中医药工作,定期开展医疗、护理、药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督查。 4. 制定本单位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组织中医药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临床岗位培训和师承工作; 5. 倡议中医“治未病”理念,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6. 组织指导医院中医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作,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7. 积极参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实施中医药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

麻醉科诊疗常规

第一部分:麻醉科诊疗规范及操作常规一择期手术麻醉前得准备与麻醉前用药 1。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科主任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与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得麻醉。 2、麻醉前准备就是直接关系到病人手术麻醉得安全,其准备工作包括麻醉前访视、麻醉前谈话与签字及麻醉前病人得准备、 (1)麻醉前访视:掌握病情与体检,审查化验等检查结果,进行 ASA分级(详见附录一),对病情进行评估,预测麻醉与手术得危险程度。麻醉医师手术前一日访视病人,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拟定麻醉前用药,麻醉选择。手术前讨论决定麻醉方案,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法,用药途径、监测项目、管理措施以及对麻醉中可能发生得问题及其处理作出估计。 (2)麻醉前谈话与签字: 为完善管理措施,必须实行麻醉前谈话,将麻醉全过程及其可能发生得意外与并发症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清楚,并办理麻醉协议书签字手续,谈话由责任麻醉医师施行,也一并签字,作为病案必备项目。 (3)麻醉前病人得准备:术前禁食6小时,婴幼儿禁食4小时,拟全麻患者及剖腹产患者行术前留置导尿,余患者入手术室前先行排尿, 并给术前用药,胃肠道手术放置胃管等。(详见附录二) 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2mg/kg、东莨菪硷0。006mg/kg 或阿托品0。01mg/kg,剧痛病人术前可给哌替啶1mg/kg,心血管手术病人术前给不啡0。2mg/kg,均在术前30min肌注。

麻醉前用药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作适当增减: ①病情差、年老、体弱、休克、甲状腺功能低下应减量; ②年轻、体壮、激动、甲亢病人,应酌情增加剂量; ③呼吸功能欠佳,颅内压增高等禁用麻醉性镇痛药; ④小儿全麻前,抗胆碱药剂量应稍大; ⑤心动过速、甲亢、高热、暑天,不用阿托品,以用东莨菪碱为宜、 麻醉用具与药品得准备:麻醉机、插管用具、吸引器、麻醉药与抢救用药等。 3.麻醉医师于麻醉开始前再一次检查麻醉器械,常规配制抢救药物(麻黄碱,阿托品),准备麻醉药物,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得麻醉意外,并做好预防与抢救准备工作,严格按麻醉原则选择麻醉方法,并按计划方案施行麻醉,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损伤。麻醉期间坚守岗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各项生理指标,详细填写麻醉记录,负责输血、补液与有关药物应用。遇有意外情况及时处理,并请示上级医师。术毕病人完全苏醒与生命体征稳定后护送病人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护送途中要确保生命体征平稳,与值班医师或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 并予以记录。大手术、危重疑难病人或特殊麻醉应携带必要得抢救设备与药品。 4、术后48h内随访病人,记录麻醉结束时情况,如苏醒程度、呼吸道通畅否、循环功能、神经反射、神经阻滞平面与足趾活动等,记录病人去向(病房、PACU或ICU),检查术后镇痛效果、有无并发症、后遗症,如有应作相应处理,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其随访情况记录在术

医技科室诊疗常规

影像医学操作常规 第一章普通X线检查 总则 1.凡适合放射科的各项检查与治疗,必须由临床各科室医师检查患者后,按规定认真详细填写申请单,经放射科有关人员审核后登记;常规检查尽量当天完成,各种特殊检查或治疗,须事先预约登记,并做好术前准备,按预约日期来放射科检查或治疗。 2.重要及特殊的检查或治疗,应由负责医师、技师详细了解病史和各种临床资料,必要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确定适应征,选择最佳检查方案。实施前对患者和家属交代有关事宜,签订协议书。 3.危重患者或具有危险性检查技术,应有临床医师在场监护,以便随时进行抢救,防止意外。 4.各种检查原始资料,包括X线片、CT片、造影片等均由放射科统一保管,严格执行借阅手续。凡具有科研价值和某些特殊情况的资料,常规到放射科阅片,原则上不外借。 5.执行集体阅片制度,由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主持阅片,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诊断报告必须由上级医师审核后签发。 6.透视、急诊和特需者检查报告应及时发出,其他检查一般情况均于当天发出,遇特殊情况亦可次日发报告。 7.健全各种管理体制,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由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全科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技术水平,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

水平。 8.加强安全保卫,做好防火、防盗、防爆、防电击工作。 第一节影像科操作规范 一、登记室常规 1.接待患者,做到定价准确无误。 2.负责登记、编号、预约工作,负责向患者解释检查注意事项及准备情况。 3.急诊(包括床边照片)应优先登记,并及时通知医技人员。 4.准确统计每日工作量,按时上报。 5.清点整理并归档当天的照片;严格执行借片卡借片制度,防止照片丢失。示教片、典型片和科研片,原则上不外借,遇特殊情况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后方可借 出。 6.及时处理因特殊情况(如加造、加透视、问病史、借旧片对比等)未发报告的片袋;结果发出半年后未取者作废。 二、CR摄影常规 【开机】 1.打开UPS电源,再打开电脑,进入工作站。 2.合上拍片室墙壁电源闸刀,打开X光机电源及控制台电源。 3.打开扫描电脑,进入操作程序。 4.打开DRY PIX4000打印机预热。 5.先打开UPS电源,再打开FCR XG5000IP板扫描仪。 【检查】 1.在登记电脑中打开影像医师工作站,转入登记窗口,依次填入病人的姓名、性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之欧阳光明创编

一面瘫 欧阳光明(2021.03.07) 面瘫(口涡,口癖)是指颈乳突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属西医的面神经炎。 一诊断标准 ㈠症状: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两侧)周围性面瘫,伴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等。 ㈡体征: 本病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急性发作,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减少或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三)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中枢性面瘫表现为一侧口角歪斜,而眼睛及其以上不受影响,多伴有一侧肢体偏瘫。 二,治疗 取穴:

①主穴:攒竹、阳白,丝竹空、太阳,四白,地仓,颊车,颧髎,下关,健侧合谷。 ②配穴:抬眉困难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恢复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施行补法。 ⑵电针:取阳白、丝竹空、顴髎、地仓、颊车等穴通电30分钟。 物理治疗:是最主要、针对性最强的治疗手段之一,早期可改善血循环,控制炎症发展,消除局部神经水肿;后期可改善神经营养,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面部应避免风寒,戴口罩,注意保暖;忌食辛、香、燥、辣之品;因眼睑闭合不全,必要时应戴眼罩,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自我锻炼:如湿毛巾热敷、表情动作及咀嚼练习等。 二中风 中风,又称脑卒中,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中青年发病率逐渐增高的趋势。中风是中

中医医院推拿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中医医院推拿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推拿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推拿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推拿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推拿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推拿科应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以推拿手法为主的治疗方法开展常见骨伤科疾病的诊疗工作,并可开展其他科相关疾病的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推拿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推拿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推拿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推拿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推拿科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推拿科应开设独立门诊,有条件的可进行二级分科,如设置内科推拿、妇科推拿、儿科推拿等。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开设病房。 第八条中医医院推拿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断区、治疗区,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中医医院推拿科病房应设置治疗室,有条件的应当设置熏蒸室、药浴室,敷贴室、理疗室、练功室等。熏蒸室、药浴室应当通风良好,绝缘防雾,铺设防滑设施。 第九条中医医院推拿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推拿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配备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中药浸浴设备、中医反射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仪、针刺手法治疗仪、艾灸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远红外按摩理疗床、三维多功能牵引床、椎间盘复位机、三维多功能牵引装置、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偏振光疼痛治疗仪、电磁波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等。 设置熏蒸室、药浴室的,应当配备熏蒸(洗)设备、煎药设备、浴器、水温调节与定时装置、应急呼叫装置、消毒设备等。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推拿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其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压迫邻近的脊神经根或脊髓所产生的症状。多发于壮年体力劳动者,男多于女,20-50岁占90%以上。约70%的病人有腰部受伤史。正常椎间盘弹性很大,可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不致破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常受到挤压、扭转等应力作用和轻微损伤的积累,在30岁以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使纤维环破裂,引起椎间盘病变。多位于腰4、腰5和腰5、骶1两间隙。 临床表现 1.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疼痛剧烈,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方向放射,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后部和小腿外侧,甚至足跟和足背外侧,随咳嗽、打喷嚏、用力大便或弯腰而加剧,休息时好转,整个患病过程有明显间歇性。 2.局部压痛,在腰4.5或腰5骶1的棘突间中线旁或中线有深部压痛,并常沿坐骨神经支配区放射。 3.腰部僵直,生理前凸平直,可出现脊柱侧凸,骶棘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 4.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压试验均阳性。 5.下肢的感觉,肌力和腱反射有改变,严重者有肌肉萎缩。 诊断依据 1.腰痛伴坐骨神经痛。 2.局部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3.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压试验均阳性。 4.腰部生理曲度平直,脊柱侧凸,腰椎活动受限。 5.下肢感觉,肌力与腱反射有改变。 6.X线检查显示椎间隙变窄。 7.椎管造影显示脊髓有压迫。 8.CT扫描显示椎间盘突出。 9.核磁共振影像(MRI)显示椎间盘突出。 治疗原则 1.完全卧床休息。 2.骨盆牵引。 3.推拿按摩。 4.封闭疗法。 5.药物治疗(消炎痛等)。 6.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 1.早期症状轻病例,以保守疗法为主。

小儿推拿2

小儿推拿推广方案 一.市场背景 由于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健康概念的更新,使人们对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目前采用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替代部分化学药品,已成为国际医药发展的普遍动向和趋势。近年来,人们开始倡导整体治疗观念,提倡自然疗法和绿色医疗,推拿作为自然疗法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自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市场环境分析 1.宏观分析: A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能够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手段。同时人们也发现,现代医学的弊端在不断的显现。现代医学在预防小儿生病以及长期保健方面与中医相比略显不足。且西药存在副作用,服用不当会对身体的其他器官和系统产生损害,如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存在过敏,应用抗生素可造成耳聋等等,都从侧面说明了西药的副作用。所以人们对中医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小儿推拿是中医推拿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B 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和金钱养生,对预防未病的意识的提高。 C 国家二胎政策的开发,意味着会有更多新生儿的来临,小儿推拿有越来越广的市场。 D 小儿推拿技术的日渐成熟 2.微观环境 A 零风险投入,只要你有一双勤劳的手,投入你的真心和热情便能

治好一个孩子,交一个朋友。B 学得快见效快,简单易学,短时间内即可操作产生经济效益。C 竞争少。小儿推拿虽然历史悠久,但随着现代绿色疗法的兴起才刚刚起步,早学习,早受益。 2.消费者分析(STP) S 我们的目标人群选择在收入小康并有3到12岁孩子的家庭。 T 现在的在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那么一个好的身体,少生病、少感冒、少吃药。 P 我们的小儿推拿选择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的家庭,通过中医小儿推拿来增强孩子的体质,预防未来可能遇到的疾病,有病治病没病健身。二.推广目的 通过我们的推广方案,提高小儿推拿的知名度,改变它在人们心中不好的负面形象。将成熟的小儿推拿技术向城区,区县的社区推广,探索中医实用技术向社区推广的有效途径,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措施。进而提高小儿推拿门店的销售三.产品推广 1.在大型小区周边开店,增加人们对小儿推拿的认识。 2. 安排专业人士多跟周边带孩子的聊天做宣传。 3. 开通微信公共号,用公众号发送宣传关于小儿推拿的好处,让人们更加的相信小儿推拿。 4. 办免费的小儿推拿讲座,吸引人们对小儿推拿的注意力。四.效果预测

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 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 ㈠电脑中频疗法 适应症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 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 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

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 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 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操作 1、小功率超短波用于面部,趾,指等小部位,大功率超短波适用于躯干,肢体等大部位。 2、开启电源预热1~2分钟,调节输出至治疗所需剂量。 3、治疗剂量分为无热量,微热量和温热量。 4、治疗中工作人员应经常询问患者,如有不适如头晕,心慌,应停止治疗。 5、治疗完毕,将输出调至预热挡,准备下位患者治疗。 注意事项:治疗急性炎症时,应严格无热量,短时间治疗。 1、导线勿打圈和交叉,通过患者身体时用毛巾隔开。 2、注意极板有无破裂,接头处金属是否裸露。 3、感觉不良者,骨突出部位,皮肤出汗及电极下潮湿时,均易发生烫伤。 4、机器在治疗中和治疗 5、分钟内不能移动,夏季注意机器散热。 ㈢微波疗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