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内部精品(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标要求】

1.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单元概述】

人民解放战争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

从内容上讲:第一,通过重庆谈判,揭示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局势,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专制独裁的本质,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巨大努力;第二,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过程,以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典型事件,一南一北,相互呼应;第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其胜利的原因既有中共中央战略决策的及时、果断和战争指挥艺术的娴熟灵活等因素,也与解放区和国统区人民的大力支援密不可分,应从多重角度来了解和探讨这些因素及其作用。

【知识结构】

【单元知识网络】

【典例分析】

1.【2007河北】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① 广大人民的支持 ② 国民政府的腐败

③ 正确战略战术的运用 ④ 解放区在军事、经济上的优势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解析】本题的难点在于判断②④两项是否符合题意。“国民政府的腐败”属于胜利的客观原因,而解放区在进入战略反攻之前在军事和经济方面都处于劣势。答案C 。

2.【2007河南省】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一组历史事件直接有关( )

①《马关条约》的签订 ②戊戌变法的失败 ③中国的抗战胜利 ④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围绕“台湾问题”进行考查的角度和呈现方式很多,把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离与聚的重大事件串连起来进行考查,是较新颖的一种。《马关条约》签订,台湾离大陆而去,随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放统一战线,取得抗战胜利,台湾又回到祖国怀胞;由于蒋介石发动内战,导致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经过解放战争,蒋家王朝败退大陆,据守台湾,导致台湾又一次与大陆分离。答案C 。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正确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 1.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 赢得备战时间并欺骗人民

B. 建立联合政府

C. 实现国内和平

D. 实现民主政治

2. 曾经到西安调停,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后来又陪同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是( ) A. 周恩来 B. 陈毅 C. 彭德怀 D. 朱德 3.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方向为大别山地区,主要由于( )

①大别山战略位置十分重要②大别山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③占据大别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战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4. 如果你是一名导演,准备拍一部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的影片。那么,你这部影片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挺进大别山②辽沈战役③渡江战役④淮海战役⑤平津战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5. 1948年9月,首先发动对国民党主力战略大决战的部队是( )

A.中原解放军 B.华北解放军 C.东北解放军 D.华东解放军

6.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

A. 三大战役后

B. 渡江战役后

C. 南京解放后

D. 全国大陆解放后

7. 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①淮海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渡江战役④平津战役

A.①④②③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④①③②

8.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是毛泽东在下列哪次战役后抒写的?(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9. 南昌起义、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纪念馆展示历史的共同主题是()

A.革命根据地的壮大 B.人民政权不断巩固

C.广大农民支援革命 D.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10.小明在电影(大决战》中看到:人民解放军前敌最高

指挥部的墙上,挂着一幅军用地图,主要内容如右图,

请帮小明判断:此时电影内容再现的历史场景是()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解定,国家前途实则赖之。

――――蒋介石

材料二:鄙人勇愿民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蒋介石于1945年8月发给毛泽东的电文,材料中的“渝”指的是

市。

(2)材料二中,毛泽东为什么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

(3)这次会晤史称什么事件?取得了什么结果?

(4)这次谈判后不久,蒋介石向发动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12. 南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她亲眼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

阅读下面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年8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在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下名字。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从此开始。

材料二: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

材料三:永远的历史警示——死难同胞300000人!(下图一:日军在南京活埋中国平民)

图一图二

材料四:定格的历史一页 (上图二:中华民国三十八年4月23日)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所呈现的历史事件中,有哪些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请把它们选出,并按材料序号写出这些历史事件的名称。

(2)请选取其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谈谈他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第五单元

一.选择题

1.A

2.A

3.D

4.D

5.C

6.A

7.C

8.D

9.D 10.D

二.非选择题

11.(1)重庆市。

(2)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重庆谈判,签定《双十协定》

(4)中原解放区

12. (1)材料一: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材料二:中华民国的成立(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材料四:国民党政权垮台(蒋家王朝的覆灭、国民政府的统治在大陆的垮台)。

(2)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或: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或:国民党政权的垮台,结束了国民党政权在中国22年的统治,中国即将进入新的历史时代。

第五单元基础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力量的壮大 B.国内人民要求和平

C.美国提出和平主张 D.内战准备不充分

2.毛泽东在1945年的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泽东谈论的历史事件是

A.重庆谈判 B.中共七大召开 C.日本投降 D.国共北平和平谈判

3.毛泽东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B.取得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合法地位C.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D.抗议国民党抢夺抗日胜利果实的行为

4.国共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

A.《双十协定》 B.《停战协定》 C.《共同纲领》 D.《国内和平协定》5.重庆谈判的最大功绩是

A.争取了国内和平

B.国民党承认了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C.国共双方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D.实现了第三次国共合作

6.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

A.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上党地区

7.全面内战爆发于

A.1945年8月 B.1945年10月 C.1946年2月 D.1946年6月

8.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A.山东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陕甘宁解放区 D.大别山根据地

9.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收复延安 B.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三大战役

10.指挥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是

A.彭德怀、贺龙 B.陈毅、粟裕

C.刘少奇、邓小平 D.刘伯承、邓小平

11.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主攻方向是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中原地区

12.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是

A.青化砭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13.1947年是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历史转折的一年,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展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

C.发动对国民党的战略决战 D.解放长江以北广大地区

14.当人们站在长春市内公园的解放碑前,不禁会想到1948年使长春获得解放的那场战役,它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5.《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一书描绘了一场战役,它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这次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渡江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淮海战役 16.小兰的爷爷参加过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他所在的部队属于 A .华北解放军 B .东北解放军 C .华东解放军 D .中原解放军 17.解放战争期间,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指挥的,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渡江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淮海战役

18.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

A .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

B .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C .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 .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19.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三次主力大决战。这三大战役是

① 辽沈战役 ② 淮海战役 ③ 平津战役 ④ 渡江战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0.电影《大决战》有三部,按战役的先后顺序排列这三部应是 ①《辽沈战役》篇

A

B

C

D .②①③

21.解放战争时期,生活在张家口的百姓可能会经历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22.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23.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24.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反映的战役是

A .挺进大别山战役

B .三大战役

C .渡江战役

D .孟良崮战役 25.国民政府统治垮台的标志是

A .三大战役胜利

B .北平和平解放

C .南京解放

D .新中国成立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共同商讨国家大计”。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2)陶希圣所说的“利用谈判拖一拖”及“更有文章好做”指的是什么意思?

(3)对蒋介石的邀请,中共做出了什么决定? 为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

毛泽东对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请回答:

(1)“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是什么?

(2)“敌人胸膛”指的是哪里?

(3)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意义?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图

材料二: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向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发表谈话,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请回答:

(1)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力量对比如何?

(2)如何理解毛泽东所说的“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3)用历史事实来印证毛泽东论断的正确性。

八年级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线索 自1945年8月重庆谈判开始,到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进行了艰苦斗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二、知识要点 第19课: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采取“假和平、真备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2、1945年8月,毛泽东为争取和平民主,不顾个人安危,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赴重庆谈判。 3、国共两党经过43天的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1)内容:接受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拒绝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2)意义:重庆谈判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4、1946年6月,国民党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5、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向延安猛扑。为诱敌深入,党中央和西北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但毛泽东仍留在陕西,指挥全国解放战争。 6、西北解放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采用“蘑菇战术”,歼敌3万余人,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7、(如图)1947年夏,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战略反攻。 第20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解放区开展了土地革命。 2、三大战役名称时间指挥者战斗军队战略结果辽沈战役 1948.9~11 林彪、罗荣桓东北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淮海战役1948.11~1949.1 刘伯承、陈毅、粟裕、邓小平、潭震林中原华东中间突破分割歼灭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东北华北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华北全境解放意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3、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它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 4、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题

第17课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7·北京西城一模·2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下列诗作反映的内容与史实相一致的是() 2.(2016·江西南昌二模·34)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事件与“妥协”相距甚远的是()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1945年国共《双十协定》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3.(2016·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联考·12)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1924年兴起的国民革命运动、1946年爆发的人民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满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相继被推翻。关于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说法,根本一致的是() 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B.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D.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4.(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第一学期联考·14)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下列军队的名称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5.(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七·30)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材料表明() A.美国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支持 B.中共赢得了美国的舆论支持 C.中共在内战中处于弱势地位 D.国共关系引起美国高度关注6.(2017·江苏徐州高考考前模拟冲刺打靶卷·10)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 6个旅,共40万人。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为此,解放军实施了() A.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 B.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 C.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 D.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7.(2017·湖北天门、仙桃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2)《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1945年12月)“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反对中国发生内战 B.共产党制定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蒋介石不顾人民反对发动内战 D.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3分)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组建中国同盟会B.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C.创办黄埔军校D.建立广州国民政府 2.(3分)1919年《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 A.新文化运动B.实业救国运动 C.五四运动D.国民大革命 3.(3分)“叶挺独立团奉命担任攻击汀泗桥的任务,他们在当地农民的引导下,沿山间小路绕到敌人侧后方,出其不意地发生猛攻……敌人全线崩溃……” 这段史实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4.(3分)1925年4月8日,鲁迅致许广平的信中说:“总要改革才好。但改进最快的还是火与剑,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者,最大的原因还在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近几年似乎他们也觉悟了,开起军官学校来,惜已太晚。”以下对信中历史信息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火与剑”指暴力革命 B.“别人”指日本帝国主义 C.“还是如此者”指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学校”指黄埔军校 5.(3分)如图是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刊登的一位风云人物,这是《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开展D.革命根据地创建 7.(3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探索,逐步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探索这一道路的起点是() A.秋收起义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C.遵义会议召开D.红军长征胜利 8.(3分)对如图徽章承载的历史事件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此徽章承载事件距今(2017年)90周年 B.此徽章为了纪念人民军队建立 C.此徽章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 D.此徽章承栽事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9.(3分)我国有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A.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D.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0.(3分)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下列哪一口号对这条崭新道路的开辟起到鼓舞作用() A.B.

2017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2017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 点汇总 2017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内战烽火 ⑴重庆谈判:①蒋介石(国民党)谈判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②毛泽东(中国共产党)谈判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945年10月10日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⑵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⑶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由于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 ⑷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二,战略大决战 1,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1948.9~1948.11),淮海(1948.11~1949.1),平津(1948.11~1949.1)三大战役.开始标志:攻占锦州结束标志:北平和平解放 一、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率领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余人.经过辽沈战役,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为二百九十万人左右,人民解放军人数增加到三百万人,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意义: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二、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刚结束,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率领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淮海战役,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又一次主力决战,共歼敌55万余人,是三大战役中歼敌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三、平津战役: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率领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人52万余人.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八年级下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

第十四课钢铁长城 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人民海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建成北海、东海、南海舰队;研制多种舰艇(如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组成海军部队的多兵种。 人民空军:人民空军在陆军基础上建立,在抗美援朝中取得辉煌战绩;自行研制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等。 导弹部队的发展 初步建立: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发展壮大: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第十五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成立初期的外交 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初期成就;建国的第一年里,与苏联等17国建交;美国等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内容,周恩来首次提出。周恩来与印度、缅甸领导人一 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五项原则内容的变化完善: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历史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时间地点:1955年,印尼的万隆。 主要内容: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历史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十六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美关系正常化 背景条件:美国敌视中国政策的失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基本过程: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会见毛泽东,与周恩来会谈,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历史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17课内战烽火 1.重庆谈判: (1)背景:①国内: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②国际:美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积极扶蒋反共. (2)目的:①蒋介石:为准备内战进一步赢得时间,欺骗人民②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时间: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4)结果: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5)影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 2.全面内战: (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2)防御: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等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3)战略进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大别山根据地的开辟,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1.三大战役: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辽沈战役首先攻占、起到关门打狗作用的地方:锦州 3.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战役:淮海战役 4.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是:傅作义 5..三大战役的意义: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渡江战役: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渡江命令。

结果:4月23日,解放南京 作用: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7.胜利原因:中共中央正确的战略部署;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状元实业家:张謇 (1)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2)创办的企业:大生纱厂等。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发展阶段:①洋务运动到清末:萌芽②“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 (2)原因: 内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外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一战”后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卷土重来,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3.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4.发展特点:①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②从行业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③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④发展短暂而且艰难曲折 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的出现:火车、轮船的传入 2.近代通讯的出现: 有线电报、电话。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3.文化生活的变迁: (1)照相、电影传入 (2)报纸出现:最著名的报纸是1872年创办的《申报》 (3)印刷出版机构出现: 著名印刷机构:上海商务印书馆 (4)社会习俗的变化: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八上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年-1949年)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 1、阅读右图回答问题 (1)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是什么? 重庆谈判 (2)与这一事相关的中共代表人物有哪些? 毛泽东、周恩、王若飞 (3)毛泽东前去重庆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4)这一事的结果如何? 签订了“双十协定”即《会谈纪要》 最终有没有阻止内战的爆发?为什么?没有,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挑起内战。 2、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二、走向战略进攻 1、右图反映的是1947年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的情景,其结果是什么? 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的历史事是?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刘伯承、邓小平) 三、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1、1948—1949年,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进行了哪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是?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辽沈战役 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基础的战役是?淮海战役 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的战役是?平津战役 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使北平得以和平解放的国民党将领是谁?傅作义 3、“钟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 讲的是渡江战役 什么战役使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渡江战役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康”中的“天翻地覆”的含义是指人民解放军 推翻国民党政权 渡江战役的结果是?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4、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什么?南京解放

XX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XX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 点汇总 017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内战烽火 ⑴重庆谈判:①蒋介石谈判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②毛泽东谈判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945年10月10日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⑵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⑶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由于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 ⑷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二,战略大决战 ,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开始标志:攻

占锦州结束标志:北平和平解放 一、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率领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余人.经过辽沈战役,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为二百九十万人左右,人民解放军人数增加到三百万人,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意义: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二、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刚结束,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率领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淮海战役,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又一次主力决战,共歼敌55万余人,是三大战役中歼敌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三、平津战役: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率领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人52万余人.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四、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①1949年4月21日,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提升 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提升 【知识网络】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重点知识突破 一、井冈山道路的探索历程 事 件 时 间 领导人意义(影响) 认识 南 昌 起 义 192 7年 8月 1日 周恩来、贺 龙、叶挺、 朱德、刘伯 承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 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 一枪。南昌起义、秋收起 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 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 军队的开始 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 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 了伟大的贡献。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 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这是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 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秋 收 起 义 192 7年 9月 毛泽东

建立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192 7年 10 月 毛泽东 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工农 武装割据193 0年 毛泽东、方 志敏、邓小 平、贺龙、 徐向前、刘 志丹等 典例1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 中国共产党高举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反抗。1927年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武装反抗包括() 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北伐战争④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高潮,排除;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发生在1923年,排除。 【答案】A 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遇到的挫折及其挽救措施 1.第一次挫折: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挽救:中国共产党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 2.第二次挫折: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受挫,损失严重。挽救:向农村进军,建立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第三次挫折: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挽救: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典例2 观察图片,下列两次起义给中国革命最重要的启示是() A.必须尽快发动农民起来革命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D.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说课稿)

第三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中的第三节内容,主要讲述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第三年的作战经过和历史意义。本节教材无论在本章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胜利,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转折点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2、说重难点: (1)重点:三大战役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①分析:随着解放战争进程的发展,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同时,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国民党政治上十分孤立,后方不稳;而解放区基本完成土改,政权巩固,人民支授解放战争,因此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中国共产党抓住时机,展开三大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突破策略: (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三大战役路线图(flash版),边展示边讲解。 (2)思考讨论:为什么战略决战首先选在东北战场? 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采取了怎样的作战方式? 为什么北平能够得到和平解放? (2)难点: 难点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进程的关系是本节难点。 ①分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广大农民是否能够真正调动起来,投身于革命战争、支援革命战争,是关系解放区民主政权能否巩固,工农联盟能否巩固以及解放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因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又有效地保证了土改的进行,保卫了土地改革的成果。要引导学生体会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体会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作用,从而深刻理解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②突破策略: 引导学生回忆中共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的内容及取得的意义,分析为什么中共会在不同的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的原因?对此你有何认识? 难点二、战略反攻主攻方向的选择 ①分析:在第二年的战略反攻阶段,中共将中原地区作为反攻的主攻方向,是有其深刻的原因:A中原地区敌军力量薄弱;B能够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C能够得到人民的有力支持。 ②突破策略: 1、引导学生回忆解放战争第一年的作战情况和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方向。 2、播放战略进攻前国共双方实力对比的视频影片。 3、播放战略进攻形势示意图(flash版),边展示边讲解,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本课考纲要求: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活动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 (1)背景: ①抗日战争胜利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美帝支持的国民 党反动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 ②国民党提出重庆谈判: 原因:①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②尤其是蒋介石内战准备尚未完成(最主要原因) ③共产党应邀,毛泽东亲赴重庆参加谈判 原因:①为争取和平;(最主要原因)②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2)结果: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⑴《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⑵未达成协议的问题: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 注意:未能就这些问题达成协议的原因: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阶级本质。 2、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间 时间:1946年初;地点:重庆 结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国民党很快撕毁了协议,发动内战。 ★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了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活动二:人民解放战争 1、解放战争的第一年(1946年6月——1947年6月)(战略防御) 军事上:⑴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的全面爆发。 ———人民解放军运用运动战,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粉碎了全面进攻 ⑵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

———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重点进攻 经济上————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A、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意义:①土地改革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②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③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2、解放战争的第第二年(1947年6月——1948秋)————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 ⑴简况: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 ⑵意义:①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②(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 治的中心地区南京和武汉。 【能力提升】 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千里跃进大别山。 2、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战略反攻 3、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范围的战略反攻 4、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人民解放军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战略反攻) 5、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意图是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6、解放战争时期有一张传单上写着:“蒋军弟兄们:国势已经大改变,打了16个半月内战,老蒋的军队已有100多万被消灭!”这张传单产生于战略反攻开始后 7、“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外线”中首先被突破并建立了根据地的地区是中原地区 8、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3、解放战争的第三年(1948年9月后)————三大战役(战略决战) ⑴背景:①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 2

6841.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教学难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什么时候我军转入反攻作战?其标志是什么?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形势又有什么新进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 学生回答: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 3.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解放区的土改有哪些成效?

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解放区的农民从亲人参军 根据上述材料,说一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什 么作用? 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 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 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5.教师过渡:那么,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的解放战争,又有哪些发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前线战况。 目标导学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教师讲述: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反攻,共消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进入被动防御作战。 2.教师讲述: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有关三大战役基本情况表。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时间1948.9—— 11 1948.11—— 1949.1 1948.11—— 1949.1 指挥林彪、罗荣 桓刘伯承、邓小平、 粟裕 聂荣臻、林彪、 罗荣桓 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 放军 中原、华东野战 军 东北、华北人 民解放军 歼敌 人数 47万余人55万余人52万余人 意义解放东北全 境解放长江中下游 以北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 解放 4.教师提问: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和力决战的地点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 学生回答:①东北是我军在兵力上唯一超过敌军的一个战场;②东北敌军孤立分散,占领地区狭小,补给困难;③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④东北的工业相对发达,可以用它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 5.教师提问: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决北平?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教材分析 从1946年6月开始,中国革命进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是解放战争的最后决战时刻。经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本课列举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了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A、通过学习了解三大战役的进程,培养学生读图梦里和编制历史图表的能力。 B、通过分析归纳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以及分析对比历史史实、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C、通过分析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原因与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联系观点来肥西看待历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的探究,认识蒋家王朝覆灭是历史必然的,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并从中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比较、判断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新思考、用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党我军及时抓住有利战机发动反攻,埋葬了蒋家王朝,维护了国家统一,培养学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的热爱之情;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 2.教学难点:三大战役的有关决策及作战方针的制定。 【教具准备】 地图册 图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活动比赛讨论等 【板书设计】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时间: 过程: 二、三大战役 1、战略决策时机的选择 2 、辽沈战役 3、淮海战役 4、平津战役 5、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渡江战役 A、国共北平和平谈判 B、渡江战役 (1)路线 (2)意义 C、南京政府的垮台 D、人民解放军向全国的胜利进军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一、教师提问:

[教案]第17课 解放战争

历史人教版(必修)第1模块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周庄高级中学高一历史备课组执笔人唐洪杰 【从容说课】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情况。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克服困难,坚持敌后抗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发展壮大了力量。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三年解放战争,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经过战略反攻和决战,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中共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的举措;中共七大;抗战胜利和中共力量的发展。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内战爆发和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进攻;土地改革;战略反攻和决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国共和谈;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技能: 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抗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为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的目的和意义。 运用:探究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抗日战争的恶劣环境中发展壮大的原因;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矛盾分析、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敌后抗战,是争取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因而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发展了力量。 2、中国共产党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教学重点】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三大战役的胜利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国共两次和谈。 【教具准备】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复习学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导学案新人教 版 【复习目标】 1、知道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基本史实。 2、熟记实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 3、熟记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 4、学会用全面的观点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难点:挺进大别山、对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复习过程】 一、试一试:经典考题剖析 [06年南宁中考]第14题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几度和谈共谋大业,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周恩来亲历和谈并起了重要作用。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周恩来在20世纪30—40年代参加了哪两次重要的国共谈判?在其中的一次谈判中,蒋介石提及周恩来是他的部下,这是为什么?而周恩来认为“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是否成为了事实? (2)分析两次谈判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或作用,以及让人们从中感悟到的基本认识。

[参考答案](1)参加了西安事变后的国共谈判、抗战结束后的重庆谈判。因为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黄埔军校中,蒋介石是校长,周恩来是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成为事实:抗日战争时期归属国民革命军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是由红军改编的。 (2)影响或作用:西安谈判使西安事变等到和平解决,开始了国共合作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重庆谈判迫使国民党与共产党签订《双十协定》,规定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两次谈判过程中所做的一切努力,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四、达标测试 1、1945年8月,人们的目光聚焦重庆。此时此地发生的大事是 A.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B.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C.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D.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 2、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A.赢得时间准备 B.欺骗广大人民 C.争取和平民主 D.加强国共合作 3、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B.为了团结教育广大人民 C.为了解放全中国 D.制止蒋介石发动内战 4、抗战胜利后,国共重庆谈判取得的主要成果是: A.实现国内和平 B.签定《双十协定》 C.解放区民主政权合法化 D.人民军队合法化 5、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 ①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②毛泽东都直接参与其中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④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右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 C.淮海战役结束 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7、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性战略进攻的标志是 A.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B.晋冀鲁豫野战军跃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8、人民解放战争中直逼南京、武汉,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粉碎重点进攻 B.三大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9、1947年夏,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的是 ①彭德怀②贺龙③刘伯承④邓小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李明同学在学校网站开辟的“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了图1、图2两张图片。以下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优质教案

第17课解放战争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通过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学习,教会学生领悟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尤其是策略问题。通过图表法引导学生归纳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阶段和概况,注意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感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百年屈辱的终结,是伟大中华复兴的开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内战背景(国际国内形势、国共两党力量对比)研讨交流,使学生分析认识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展示,认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方针调整的原因及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回顾民主革命的历程,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采取策略和方针得到了人民的真正的拥护。 从原因上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从史学的角度理解选择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必然。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重庆和谈和三大战役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不同方式的努力,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斗争,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这一胜利对中国和世界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意愿出发,与国民党在重庆谈判。这一问题需要联系时代背景认识战后的政治形势和国共两党的意图,所以是难点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原因和意义,须从本单元内容整体分析和认识,知识跨度大、理论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内部精品(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标要求】 1.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单元概述】 人民解放战争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 从内容上讲:第一,通过重庆谈判,揭示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局势,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专制独裁的本质,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巨大努力;第二,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过程,以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典型事件,一南一北,相互呼应;第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其胜利的原因既有中共中央战略决策的及时、果断和战争指挥艺术的娴熟灵活等因素,也与解放区和国统区人民的大力支援密不可分,应从多重角度来了解和探讨这些因素及其作用。 【知识结构】

【单元知识网络】

【典例分析】 1.【2007河北】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① 广大人民的支持 ② 国民政府的腐败 ③ 正确战略战术的运用 ④ 解放区在军事、经济上的优势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解析】本题的难点在于判断②④两项是否符合题意。“国民政府的腐败”属于胜利的客观原因,而解放区在进入战略反攻之前在军事和经济方面都处于劣势。答案C 。 2.【2007河南省】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一组历史事件直接有关( ) ①《马关条约》的签订 ②戊戌变法的失败 ③中国的抗战胜利 ④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围绕“台湾问题”进行考查的角度和呈现方式很多,把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离与聚的重大事件串连起来进行考查,是较新颖的一种。《马关条约》签订,台湾离大陆而去,随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放统一战线,取得抗战胜利,台湾又回到祖国怀胞;由于蒋介石发动内战,导致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经过解放战争,蒋家王朝败退大陆,据守台湾,导致台湾又一次与大陆分离。答案C 。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正确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 1.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 赢得备战时间并欺骗人民 B. 建立联合政府 C. 实现国内和平 D. 实现民主政治 2. 曾经到西安调停,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后来又陪同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是( ) A. 周恩来 B. 陈毅 C. 彭德怀 D. 朱德 3.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方向为大别山地区,主要由于(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