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一、选择题: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不包括

A.双向性B.相对不疲劳性C.绝缘性D.对内环境变化敏感E.生理完整性2.关于兴奋在中枢的扩布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有中枢延搁B.总和C.不衰减D.单向扩布E.兴奋节律的改变

3.参与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受体属于

A.毒蕈碱受体B.N型ACh门控通道C.M型ACh门控通道

D.促代谢型受体E.突触前受体

4.兴奋性化学突触的传递过程不包括

A.突触前膜的Ca2+内流B.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C.突触后膜的超极化D.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电位E.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升高

5.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

A.突触前膜的预先超极化B.突触前膜的预先去极化

C.突触前抑制性递质释放过多D.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E.突触后膜的超极化

6.脊髓内由Renshaw细胞构成的回返性抑制使用的神经递质是

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γ-氨基丁酸

D.多巴胺E.5-羟色胺

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不包括

A.突触前膜的预先去极化B.突触后膜超极化C.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D.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E.有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8.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些离子的通透性增高?A.Na+B.K+C.Na+和K+D.Ca2+E.Cl-

9.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些离子的通透性增高?A.Na+、K+、Ca2+尤其是Ca2+B.Na+、K+、Cl-尤其是Na+

C.K+、Ca2+、Na+尤其是K+ D.Na+、K+、Cl-尤其是Cl-

E.K+、Ca2+、Cl-尤其是Ca2+

10.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首先产生于下列哪个部位?

A.胞体B.树突起始处C.轴突起始处D.轴突分支处E.树突棘

1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侧枝与Renshaw细胞间的突触传递使用的递质是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γ-氨基丁酸

D.多巴胺E 5-羟色胺

12.反射活动的简单与复杂关键在于反射弧的哪个部分?

A.感受器B.传入神经纤维C.反射中枢

D.传出神经纤维E.效应器

13.中枢活动的后放效应主要是由于神经元池中存在着哪种联系方式?

A.辐散式联系B.聚合式联系C.单突触联系D.平行式联系E.震荡式联系14.与丘脑的感觉接替无关的感觉传导道是

A.视觉传导道B.听觉传导道C.嗅觉传导道

D.本体感觉传导道E.浅感觉传导道

15.来自特异投射系统的神经纤维主要终止于

A.大脑皮层中央后回的第四层B.中央前回的第四层C.中央后回的各层

D.中央前回的各层E.丘脑腹后外侧核

16.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特点不包括

A.主要起自丘脑髓板内核群B.点对点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

C.失去了特异性感觉传导功能D.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途径

E.进入大脑皮层后分布在各个层次

17.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特征不包括

A.多突触接替B.易受药物的影响而发生传导阻滞

C.刺激该系统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D.主要是通过丘脑特异投射系统而发挥作用E.是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

18.大脑皮层第一体感区的功能特征不包括

A.位于中央后回B.代表区的大小与体表部位的面积大小有关

C.上行感觉纤维交叉投射D.投射区的总体安排是倒置的

E.头面部代表区的内部安排是正立的

19.传导慢痛和内脏痛的神经纤维主要是

A .Aα纤维B.Aγ纤维C.Aδ纤维D.

B 类纤维E.C类纤维

20.内脏痛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引起情绪反应B.定位不明确C.传入神经纤维属于Aγ

D.对内脏的牵拉刺激敏感E.主要表现为慢痛

21.以下哪种研究方法在揭示皮层感觉代表区的规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记录脑电图B.记录皮层诱发电位C.记录皮层电图

D.记录事件相关电位E.膜片钳

22.脑电图对于以下哪种疾病的诊断有重要辅助作用?

A.癫痫B.精神分裂症C.高血压D.糖尿病E.智力低下

23.脑电图的主要波形,按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

A.α-β-θ-δ B.β-α-θ-δ C.α-β-δ-θ D.β-α-δ-θ

E.δ-θ-β-α

24.异相睡眠的主要特点有

A.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B.血压下降C.心率减慢

D.做梦E.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升高

25.当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引起

A.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B.梭内肌收缩C.肌梭的敏感性增强D.梭外肌收缩E.梭内肌与梭外肌同时收缩

26.当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引起

A.肌梭传入冲动增加B.梭外肌收缩减弱C.梭内肌收缩减弱

D.α-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减少E.α-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不变27.在下列关于肌紧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屈肌的肌紧张表现明显B.主要的生理意义是维持站立姿势

C.肌紧张的反射中枢在脊髓D.肌紧张的感受器是肌梭

E.表现为同一肌肉不同运动单位的交替性收缩

28.在哺乳动物的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会出现

A.脊髓休克B.去大脑僵直C.去皮层僵直

D.呼吸暂停E.血压增高

29.在脊髓作为反射中枢的反射活动中,不包括

A.屈肌反射B.腱反射C.血管张力反射D.排尿反射E.翻正反射30.震颤麻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纹状体的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异常B.黑质的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受损C.红核的神经递质释放量异常D.下丘脑的调节功能异常

E.边缘系统的调节功能异常

31.关于小脑对随意运动的调节功能,错误的是

A.通过小脑脊髓束对运动进行调节B.接受脊髓小脑束的本体感觉传入

C.脊髓小脑主要调节肌紧张D.前庭小脑参与维持身体的平衡

E.皮层小脑参与运动计划的形成和运动程序的编制

32.关于大脑初级运动皮层的特征,错误的是

A.对躯体运动的交叉性支配B.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C.运动区定位的总体安排是倒置的D.接受来自皮肤的浅感觉传入

E.接受来自关节肌腱等深部的感觉冲动

33.控制四肢远端肌肉精细运动的传导通路是

A.皮质脊髓束B.顶盖脊髓束C.网状脊髓束D.皮质脑干束E.前庭脊髓束34.小儿麻痹遗留的肢体肌肉萎缩主要是由于

A.脊髓血液供应不足B.神经-肌接头部位的兴奋传递功能降低

C.失去了运动神经对肌肉的营养作用D.高位中枢的抑制作用加强

E.高位中枢对脊髓的易化作用减弱

35.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神经支配不包括

A.皮肤和肌肉的血管B.汗腺C.心肌D.骨骼肌E.平滑肌

36.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所引起的机体变化不包括

A.支气管平滑肌舒张B.心跳减慢C.促进胃肠运动D.促进消化液分泌E.促进胰岛素分泌

37.下丘脑在内脏调节中的作用不包括

A.摄食B.水平衡C.生物节律D.内分泌E.排便反射

38.突触前受体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A.调节突触前膜的Ca2+内流B.调节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

C.促进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D.促进囊泡膜的再循环

E.机制突触前膜转运体的活动

39.传入侧支性抑制的形成是由于

A.突触前膜的预先去极化B.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C.兴奋性神经递质破坏过多D.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E.突触前膜的预先超极化

40.既参与突触前抑制,也参与突触后抑制的神经递质是

A .γ-氨基丁酸B.甘氨酸C.多巴胺D.谷氨酸E.5-羟色胺

41.下列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有静息电位而没有动作电位B.有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C.有分裂再生能力D.具有缓冲胞外K+的功能E.具有摄取神经递质的功能42.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起始核团是

A.髓板内核群B.腹后核C.感觉接替核D.联络核E.接替核和联络核43.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 .刺激的强弱B.感受器的换能作用C.传入与传出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D.反射中枢的突触接替次数E.效应器的敏感性

44.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

A.翻正反射B.紧张性肌牵张反射C.腱反射D.屈肌反射E.交叉伸反射45.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的功能主要是

A.抑制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B.直接兴奋α-运动神经元

C.提高肌梭的敏感性D.发动肌牵张反射E 抑制肌牵张反射

二、问答题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何不同?解释其形成原因。2.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与中枢的突触传递有何异同?

3.试述化学突触与电突触的结构基础以及突触传递过程、特征和生理意义。4.试述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形成机制和生理意义。

5.试述丘脑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

6.内脏痛与皮肤痛比较有哪些特点?

7.脊髓能完成哪些主要的反射?各自的反射弧与生理意义是什么?

8.脊休克的形成与恢复说明了哪些问题?

9.如何理解在运动调节过程中的"最后公路"原则?

10.低位脑干在运动调节中有何作用?

11.大脑皮层在运动控制和调节中有何作用?

12.试述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内脏调节中的作用。

13.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在内脏活动的调节中各有何作用?

14.两个睡眠时相的特征和生理意义是什么?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B 4.C 5.B 6.C 7.A 8.E 9.B 10.C

11.A 12.C 13.E 14.C 15.A 16.B 17.D 18.B 19.E 20.C 21.B 22.A 23.B 24.D 25.D 26.A 27.A 28.B 29.E 30.B 31.A 32.D 33.A 34.C 35.D 36.A 37.E 38.B 39.D 40.A 41.A 42.A 43.D 44.B 45.C

二、问答题(略)

神经系统的功能概述

神经系统的功能概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神经系统的功能概述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神经系统,功能,概述,,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医药卫生中查看更多范文。 神经系统的功能概述 「考纲」 1.神经系统的功能:①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②突触传递的特征;③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及其受

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2.神经反射:①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②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③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 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①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②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4.脑电活动: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5.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①牵张反射;②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③小脑的主要功能;④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②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考点」 1.突触传递过程: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

膜对ca2+通透性增强,ca2+进入末梢,引起突触前膜以出胞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如果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na+的通透性,na+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大,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epsp小,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如果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cl-的通透性,cl-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2.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布;突触延搁;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3.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主要包括:①全部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去少数肽能纤维);③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胆碱能受体包括两种:m受体和n受体,m受体阻断剂为阿托品;n受体阻断剂为筒箭毒。 4.肾上腺素能受体包括:α受体、β受体。α受体阻断剂是酚妥拉明;β受体阻断剂是普萘洛尔。

第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课时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1.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重、难点) 2.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学生用书P15]) 一、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阅读教材P18~P19) 1.结构基础:突触由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构成。 2.其他结构:D.轴突、E.线粒体、F.突触小泡、G.突触小体。 3.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4.单向传递的原因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二、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阅读教材P19~P20) 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A.大脑皮层、B.小脑、C.脊髓、D.下丘脑和E.脑干等,它们分别调控某一特定生理功能。 2.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三、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阅读教材P20~P21) 1.人的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既可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听、说、读、写,这些功能与言语区有关,这些区域受损会引起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如S区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不同区域名称的英文字母,分别对应相关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如W(write)、S(speak)、H(hear)、V(vision)。

3.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①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海马区。 ②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连线 2.判断 (1)突触包括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分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 分析:通过胞吐方式。 (3)(2016·四川绵阳高二检测)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取决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分析:应为膜的流动性。 (4)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时,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分析: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5)W区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分析:S区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主题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学生用书P16] 突触的类型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教材首先简述了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以及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从宏观上介绍了神经系统的概况。通过对神经系统的微观结构——神经元的介绍,引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从而引出动作电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深入介绍了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最后教材描述了体温调节的方式和机理,进一步说明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所有内容在编排上逻辑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从地位和作用上看,本节课是承接了内环境与稳态之后的一节课,阐述了动物如何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生命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调节与内环境稳定的关系,也为之后的体液调节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了神经系统的基础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构建新知。从生活经验上看,学生对于许多神经活动都有所体验,比如瞳孔反射、膝反射等等,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些简单活动中涉及的器官和原理,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反射。从能力起点上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较强,教师可利用文字资料和图表引导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高中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渐成熟,所以能够通过示意图模拟动作电位的变化这一抽象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 2.说出动作电位的概念 3.阐明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表格和文字资料,逐步提高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学习神经系统的功能,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 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难点:动作电位 五、教学方法 基于问题的教学法。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重难点突破】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问题设计: (1)神经元的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提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成。神经元的树突非常丰富,它能充分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兴奋。而轴突很长为兴奋的传导奠定基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也非常多,能把兴奋传至其他神经元。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内有高尔基体、线粒体为分泌神经递质,实现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提供物质准备。 (2)辨析反射与反射弧两者的关系。 提示: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活动实现的结构基础和必要条件。2?知识归纳: (1)反射弧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结构的任何一个部分受伤,反射活动都将不能完成。 (2)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的判断 根据神经节判断:传导通路上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根据突触结构判断:脊髓灰质内与突触前膜相连的外周通路为传入神经;与突触后膜相连的外周通路为传出神经。 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脊髓灰质中前角为膨大部分,后角为狭窄部分,与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根据生理实验判断: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为传出神经。【典题演示1】(2010江苏卷改编)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 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 .刺激同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D ?在U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解析】本题以反射弧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反射弧结构识别及神经调节等。从图示可看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均与伸肌相连,所以伸肌肌群中含有感受器和效应器,A项正确。b为该反射弧位于脊髓的神经中枢,肌肉伸缩反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而大脑皮层通过控制低级反射中枢来实现其控制功能,B项正确。刺激反 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只要能产相应的兴奋,都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C项正确。U处施加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该过程没有通过整个反射弧完成,因此不属于反射,□项错误。 【答案】D 【变式训练1】(2008年海南)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 C?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D.寒冷刺激以电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和传递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了反射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反射的基本途径及反射弧的组成。解析过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而不是大脑皮层,寒冷感觉的产生位于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 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 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 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 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 可概括为: 神经元: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脑: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1)大脑 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皮层是覆盖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大脑皮层表面具有许多深浅不同的裂或沟以及沟裂之间隆起的回,因而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和神经元的数量。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关,为人类特有)、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 (2)小脑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小脑被酒精麻痹而引起的。 (3)脑干 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如果这一部分中枢受到损伤,会立即引起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 脊髓: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1)脊髓的结构 从脊髓的横切面可以看出,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各部分之问以及脊髓和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2)脊髓的功能 反射功能:人的脊髓灰质里有许多低级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等。但是,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 传导功能: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反之,脑的活动也要通过脊髓才能传递到身体各部位。因此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doc

【重难点突破】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问题设计: ( 1)神经元的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提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成。神经元的树突非常丰富,它能充分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兴奋。而轴突很长为兴奋的传导奠定基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也非常多,能把兴奋传至其他神经元。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内有高尔基体、线粒体为分泌神经递质,实现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提供物质准备。 ( 2)辨析反射与反射弧两者的关系。 提示: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活动实现的结构基础和必要条件。 2.知识归纳: ( 1)反射弧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反射弧的组反射弧各部分的功能 成 感受器感受一定的刺激,并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向神经中 枢 神经中枢将传入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 兴奋 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向效应 器 效应器将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转变成肌肉或腺体的活 动 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结构的任何一 个部分受伤,反射活动都将不能完成。 ( 2)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的判断

根据神经节判断:传导通路上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根据突触结构判断:脊髓灰质内与突触前膜相连的外周通路为传入神经;与突触后膜相连的外周通路为传出神经。 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脊髓灰质中前角为膨大部分,后角为狭窄部分,与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根据生理实验判断: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 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为传出神经。 【典题演示 1】( 2010江苏卷改编)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 误的是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 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刺激同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D.在Ⅱ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解析】本题以反射弧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反射弧结构识别及神经调节等。从图示可看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均与伸肌相连,所以伸肌肌群中含有感受器和效应器,A项正确。 b为该反射弧位于脊髓的神经中枢,肌肉伸缩反射活动受大脑皮层 控制,而大脑皮层通过控制低级反射中枢来实现其控制功能,B项正确。刺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只要能产相应的兴奋,都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C项正确。Ⅱ处施加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该过程 没有通过整个反射弧完成,因此不属于反射,D项错误。 【答案】 D 【变式训练 1】( 2008年海南)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 C.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教材分析】 (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神经系统的功能,是神经系统结构的延伸,并为神经系统内容做个总结。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反射,并在日常生活中机体有体现体温调节的现象,但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对体温调节等并没有鲜明的认识,故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一个同化的过程。与此同时,本节课学生已是高中二年级,其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其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等都有明显的提高。结合以上特征,我将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能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2、简述大脑皮层的功能 3、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 4、描述体温调节 能力目标: 1、学生培养了看图提炼信息能力 2、模仿寒冷时机体调节情况,描述炎热时机体调节情况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对日常案例的分析,形成生物与生活相联系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 1、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 2、描述体温调节 教学难点: 1、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 2、描述体温调节 【教学方法】 结合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我主要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对于本节课重难点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以及体温调节,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排尿反射、体温调节),结合日常生活,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第二章第二节共分为三课时,本小节为第三课时,时间为45min 【教学过程】 【过渡】谁还记得反射的概

复习总结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复习总结生理学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时间: 2010年04月06日来源:不详作者: 佚名浏览次数: 21 【字体:大中小】 【考纲要求】 1.神经系统的功能:①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②突触传递的特征;③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2.神经反射:①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②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③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 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①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②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4.脑电活动: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5.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①牵张反射;②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③小脑的主要功能;④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②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xuehhttps://www.wendangku.net/doc/6e12223149.html,-学$慧%教~育~网/交|流_社/区/bbs.xuehuiedu.com 【考点纵览】 1.突触传递过程: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强,Ca2+进入末梢,引起突触前膜以出胞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如果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Na+的通透性最大,Na+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大,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EPSP 小,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如果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Cl-的通透性最大,Cl-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学_慧教育请访问xuehuiedu.com 2.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布;突触延搁;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3.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主要包括:①全部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去少数肽能纤维);③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胆碱能受体包括两种:M受体和N受体,M受体阻断剂为阿托品;N受体阻断剂为筒箭毒。 4.肾上腺素能受体包括:α受体、β受体。α受体阻断剂是酚妥拉明;β受体阻断剂是普萘洛尔。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

神经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和反思-公开课

第六章第二节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的组成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有关生理结构组成及其功能的知识,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组成神经系统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在身体上的位置以及初步认识他们的功能。所以学生在学完此课之后,应该至少有如下收获:第一层次:对着别人的身体或自己的身体能指出大脑,小脑和脊髓的部位。知道神经分布于全身各处;第二层次:知道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在功能上的差别;能够想象由神经细胞如何组成神经系统,如何作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在其中行使作用;第三层次:会用以上的知识初步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本节内容教材上提供了许多实用和生动的资料,比如说87页上的资料分析中的病例、88页上的图片等等,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这些资料,既充分利用了教材,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尚不足,本节的知识大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故教学中应尽量化抽象为具体,通过较多的模型和真实事例让学生感性地认识神经系统。神经元模型可以让学生提前制作,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节约了课堂时间。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4.初步学会在踩踏事件中避险。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完成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教学难点】 预测使学生认识到神经系统在身体中的切实存在并能和日 常生理活动联系起来。 【教具】 课件;人脑模型;小锤子;糖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组织学生做“传糖果”的游戏,来创设紧张的游戏气氛, 引导学生体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二、资料分析(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学生活动] 读教材第87页《资料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并 对问题作出假设。(每小组4人,每人分析一个病例,尝 试说出病人症状和病因) 讨论完毕后,请同学对以上发言作出小结。

神经元的结构 分类和功能

神经元的结构、分类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细胞构成包括两类细胞: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一般将神经细胞称作神经元(neuron),被认为是神经系统行使功能、信息处理最基本的单位。而胶质细胞则主要起支持、营养和保护的作用,但随着人们积累知识的增加,逐渐发现胶质细胞也能够行使一些特殊的生理功能。 在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约含有1011个神经元,其种类很多,大小、形态以及功能相差很大,但它们也具有一些共性,例如突起。我们以运动神经元为例介绍神经元的典型结构,如图2-37所示。与一般的细胞一样,神经元也是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组成的胞体(cell body)和一些突起(neurite)构成的。胞体为代谢和营养的中心,直径大小在μm级别。除胞体外,与神经元行使功能密切相关的结构是各种各样的特异性突起,也称为神经纤维。其中自胞体一侧发出、较细长的圆柱形突起为轴突(axon),每个运动神经元一般只有一个轴突,其功能是信息的输出通道,代表着神经元的输出端;同时还可以借助轴浆进行物质的运输,主要包括由胞体合成的神经递质、激素以及内源性的神经营养物质,这种运输称为轴浆运输。轴突从胞体发出的部位呈椎状隆起,称为轴丘(axon hillock),并逐渐变细形成轴突的起始段(initial segmeng),这一部分的功能及其重要,它是神经元产生冲动的起始部位,并随后继续沿着轴突向外传导。轴突通常被髓鞘(myelin)包裹,但并非是完全的将其包裹,而是分段包裹,髓鞘之间裸露的地方为郎飞结(node of Ranvier),其上含有大量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轴突末梢(aoxn terminal)膨大的部分称为突触小体(synaptic knob),这是信息在某个神经元传递的终点,它能与另一个神经元或者效应器细胞相接触,并通过突触结构(synapse)进行信息的传递。 神经元中另一类重要的突起为树突(dendritic),一般是从胞体向外发散和延伸构成,数量较多,由于与树枝的分布类似而得名,是神经元进行信息接收的部位。树突表面长出的一些小的突起称为树突棘(dendritic spine),数目不等,它们的大小、形态数量与神经元发育和功能有关。当神经元活动较为频繁时,树突棘的数量和形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是神经元可塑性研究的重要方面。轴突和树突的作用反映了功能两极分化的基本原理。 图2-37神经元的一般结构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神经元进行如下分类: (1)根据细胞形态分类 神经元形态的多样性令人印象深刻,根据树突和轴突相对于彼此或胞体的方向形态进行的分类如图2-38所示,可分为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级神经元。形态学相似饿神经元倾向于集中在神经系统的某一特定区域,并具有相似

人的神经系统主要构成和功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人的神经系统主要构成和功能 导语:人的神经系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工程,所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必须要保障人的神经系统的正常,才能使得自己身体更健康,所以有很多人想具 人的神经系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工程,所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必须要保障人的神经系统的正常,才能使得自己身体更健康,所以有很多人想具体了解一下人的神经系统主要构成和功能,为了你能全面的了解,就来一起看看下面具体的解答。 主要构成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和脊髓位于人体的中轴位,它们的周围有头颅骨和脊椎骨包绕。这些骨头质地很硬,在人年龄小时还富有弹性,因此可以使脑和脊髓得到很好的保护。 脑分为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四部分。大脑还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分别管理人体不同的部位.脊髓主要是传导通路,能把外界的刺激及时传送到脑,然后再把脑发出的命令及时传送到周围器官,起到了上通下达的桥梁作用。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脑神经共有12对,主要支配头面部器官的感觉和运动。 人能看到周围事物,听见声音,闻出香臭,尝出滋味,以及有喜怒哀乐的表情等,都必须依靠这12对脑神经的功能。脊神经共有31对,其中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脊神经由脊髓发出,主要支配身体和四肢的感觉、运动和反射。植物神经也称为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心跳、呼吸和消化活动都受它的调节。植物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类,两者之间相互桔抗又相互协调,组成一个配合默契的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综合练习题

第二、三节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杂技演员表演走钢丝节目时,协调身体平衡动作的器官() A.大脑B.小脑C.脊 髓 D.脑干 2.右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面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c代表脊髓的神经中枢 B.若图表示看到酸梅分泌唾液的反射弧,则a代表眼球的视网膜 C.若图表示听到铃声进入教室的反射弧,则a代表耳结构的鼓膜 D.若此图表示使运动协调和维持身体平衡的反射弧,则c代表小脑的神经中枢 3.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4.某人手指被开水烫后迅速缩手,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和类型分别是() A.反射弧先天性反射(简单反射) B.反射弧后天学习形成的反射(复杂反射) C.脑先天性反射(简单反射) D.脊髓后天学习形成的反射(复杂反射) 5.下列现象中,你认为可称为反射的是() A.摆在窗台上的花草向外生长 B.草履虫对环境中温度的变化表现出趋热性 C.人一碰含羞草,其叶片马上卷起 D.手偶然踫到火会迅速缩回 6.一根神经的构成是() A.由许多神经末梢集结在一起B.由神经元的许多突起集结在一起 C.一根神经纤维,外面包着结缔组织D.由许多神经纤维汇集成束,外面包着组织膜 7.注意观察身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他们一般都有“当天的功课当天清”的好习惯。其原因是()A.时间抓得紧,不浪费时间B.有良好的作息制度 C.大脑皮层的各个部分得到交替活动和休息D.及时强化新知识在大脑皮层中所形成的兴奋 8.某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麻痹了脑的哪一部分() A.大脑B.脑干C.小脑D.脑神经 9.下列现象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饭后肠胃蠕动B.人在寒冷时身体发抖 C.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D.衣藻游向光照适宜的水域 10.下列哪项属于人类所特有的反射类型() A.看见红苹果分泌唾液B.小孩看见护士走来就哭了 C.看小说看得声泪俱下D.听到铃声走进教室 11.下列功能不属于脊髓的是() A.反射B.脑与躯干之间的联系通路C.脑与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D.躯干与内脏之间的营养通路12.一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 A.只与一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B.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 C.与所有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D.与自己的短突起相连接 13.人体能够完成特定的动作是因为() A.神经系统的调节B.神经系统的收缩C.肌肉的自然收缩D.骨骼的自由运动 14.下列属于复杂反射的是()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 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化学 物质的侵入,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阻挡紫外线对内部组织的损伤, 真皮中有大量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 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所以盲人用手“阅读” 盲文时是依靠皮肤中的触压觉感受器。 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在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 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脊 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 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所以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 系通路,因此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下肢截瘫的病人损伤的是脊髓。 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动物没有语言中枢,因此动物只能对各种具体的刺激做 出发射,人类除了对具体信号的刺激发生反应外,还能对由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发射,这类发射的建立与人类的大脑皮层中具有语言 中枢有关。 大脑内有调节人体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不合题意;B小脑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符合题意;C脑干内有一些调节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不合题意;D脊髓 内有一些低级的反射中枢,不合题意,故选B 皮质深层为白质,由各种神经纤维构成,皮质是神经系统调节躯体的最高中枢,主要 由神经元细胞体组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 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 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人体八大系统的功能如下:运动系统,运动、支持和保护;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 收营养物质;循环系统,运输体内物质;呼吸系统,吸入氧和呼出二氧化碳;泌尿系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视觉部分 1.近点(near point):可用来表示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指眼作充分调节时眼所能看 清楚的眼前最近物体所在之处。(近点离眼越近,晶状体的弹性越好,眼的调节能力越强。正常人随年龄的增长,近点将逐渐移远。9,11,83)近点移远,老视,凸透镜。 2.远点(far point):当眼注视6m以外的物体(远物)时,从物体发出的所有进入眼内 的光线可被认为是平行光线,对正常眼来说,不需做任何调节即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通常将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物体所在之处称为远点。理论上可无限远但由于光线太弱或被视物体太小可看不清。 3.暗适应(dark adaptation)和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 中而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提高,能逐渐看见在暗处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是视色素特别是对光敏感度较高的视杆色素在暗处合成增加的结果);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也不能看清物体,稍等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几秒内即可完成;机制:视杆细胞在暗处蓄积了大量的视紫红质,遇强光迅速分解,产生耀眼光感。只有在较多的视杆色素迅速分解之后,对光相对不敏感的视锥色素才能在亮处感光而恢复视觉)。 4、视杆细胞感暗光,无色觉。视锥细胞感强光,为什么会产生色觉?阐述三原色学说。 1)颜色视觉(color vision):对不同颜色的识别是视锥细胞的功能特点之一。颜色视觉 简称色觉,是指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刺激人眼后在脑内产生的一种主观感觉,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心理现象。正常人眼可分辨波长380~760nm之间的150种左右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与一定波长的光线相对应。在可见光谱的范围内,波长长度只要有3~5nm的增减,就可被人视觉系统分辨为不同的颜色。 2)三色学说(trichromatic theory):在视网膜中存在分别对红、绿和蓝光敏感的三种 不同的视锥细胞,分别含有视红质、视绿质和视蓝质为其感光色素,当某一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可以一定的比例使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发生兴奋,信息传至中枢,就产生某一种颜色的感受。如果红、绿、蓝三种色光按各种不同的比例作适当的混合,就

神经系统的功能概述

神经系统的功能概述 「考纲」 1.神经系统的功能:①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②突触传递的特征;③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2.神经反射:①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②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③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 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①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②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4.脑电活动: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5.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①牵张反射;②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③小脑的主要功能;④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②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考点」 1.突触传递过程: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强,Ca2+进入末梢,引起突触前膜以出胞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如果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Na+的通透性,Na+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大,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EPSP小,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如果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Cl-的通透性,Cl-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2.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布;突触延搁;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3.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主要包括:①全部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去少数肽能纤维);③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胆碱能受体包括两种:M受体和N受体,M受体阻断剂为阿托品;N受体阻断剂为筒箭毒。 4.肾上腺素能受体包括:α受体、β受体。α受体阻断剂是酚妥拉明;β受体阻断剂是普萘洛尔。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6.反馈调节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负反馈指调节结果反过来使调节原因或调节过程减弱的调节方式,如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降压反射等。正反馈指调节结果反过来使调节原因或调节过程加强的调节方式。 7.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特点是点对点投射。非特异投射系统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其主要功能是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8.内脏病的特征:①发生缓慢、疼痛持久、定位不精确;②对切割、烧灼不敏感,对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刺激敏感;③常伴有不愉快或不安等精神感觉和出汗、恶心、血压降低等自主神经反应。 9.正常脑电波有α波、β波、θ波和δ波四种。α波在清醒、安静、闭目时出现;β波在睁眼和接受其他刺激时出现;θ波在困倦时出现;δ波在睡眠时出现。

高中生物--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练习

高中生物--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练习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基本是倒置的 B.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C.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引起上肢运动 D.头面部代表区的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正立的 解析躯体运动中枢为对侧支配,上下颠倒,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A项正确;躯体运动中枢中皮层代表区范围与运动复杂程度呈正相关,故支配上肢运动的中央前回皮层代表区范围大于支配下肢运动的中央前回皮层代表区,B项正确;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引起下肢运动,C项错误;头面部代表区的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正立的,D项正确。答案C 2.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运动中枢等位于( ) A.大脑皮层 B.大脑白质 C.小脑皮层 D.脑干 解析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上能调节人体某一生理功能的功能区是神经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大脑皮层表面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和神经元的数量。 答案A 3.如果突然抓到一个烫手的馒头,我们会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手。下面关于该缩手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非条件反射,脊髄控制 B.条件反射,脊髄控制 C.非条件反射,大脑控制 D.条件反射,大脑控制 解析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开,这种缩手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来不及考虑说明没有经过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

答案A 4.“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解析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受损,则对相应的刺激不能产生相应的运动,但是因为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对刺激还是有感觉的。 答案B 5.下图是人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代表区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电刺激皮层运动区某一区域,可观察到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那么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 (2)图中显示面积大的躯干,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很小,如手与五指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几乎与整个下肢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相等,说明运动越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 (3)从图中可知,除头面部外,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是关系。 (4)若刺激兔右侧大脑皮层的,可见其左侧肢体运动,说明此区域对肢体运动的调节具有支配的特征。 解析(1)大脑皮层运动区是神经中枢所在地,因此直接用电刺激皮层运动区某一区域,受刺激的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2)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中相应部位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3)从图中可知,除头面部外,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