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资重大影响下上市公司绩效分析

外资重大影响下上市公司绩效分析

外资重大影响下上市公司绩效分析
外资重大影响下上市公司绩效分析

外资参股条件下的上市公司的特征和绩效研究

指导老师:韩德宗作者:林华

摘要:本文通过描述统计的方法对上市公司的长短期绩效做出实证分析,观察到外资参股下上市公司在短期内具有异常报酬,但异常报酬与外国的研究结果相比较微弱,而在外资参加公司治理的这类上市公司中,异常绩效较显著;在长期具有比同行业更好的绩效。解释了外资并购在中国FDI中比例过低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政治环境。以国内外有关企业并购和跨国并购的研究为理论基础,以中外对比为方法,从外资的参股方式、外资在目标企业董事会中的影响等方面解释了外资参股下上市公司的绩效与有关文献的研究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外资进入目标公司的程度不同。同时,通过简单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给出了影响这类上市公司异常报酬的因素:主要是行业影响和公司的资本结构。

关键词:参股绩效外资企业目标企业

加入WTO后,中国吸引的FDI迅速增长,2002年,我国吸引的FDI更是达到了520多亿美元,从而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大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国。但每年300亿到400亿到FDI中,采用跨国并购的方式仅占5%—6%,而外国这一比例通常为50%左右。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外资参股下的我国上市公司在长、短期是否具有异常的绩效变化,通过回归分析揭示异常收益的来源,探求这一比例在中国过低的原因,以及外资参股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所指的外资是外资法人股股东,包括投资于B股、H股的外国专业投资银行。

因为较低的参股比率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治理结构影响不大,所以本文所选取的外资参股下上市公司的样本为外资在其公司占有5%以上的股份,且外资股东为第一或第二大股东。原因有三:首先,我国《证券法》规定: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应在3日之内向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作书面报告。其次,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不得少于25%,具有股权分散的特点。最后,外资参股选择的上市公司本身应具有良好的股权结构。

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描述统计的方法。短期绩效分析以外资参股前后三年的财务指标变化为依据,通过与有关跨国并购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作比较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长期绩效分析将公司值与行业值作比较,以观察这类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更好的绩效,并通过回归模型探讨其更好绩效存在的原因。

一、文献综述

本文研究的外资参股条件下上市公司的绩效,有关企业并购、重组特别是国际间并购的理论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1、国际并购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寻求本土X围之外业务的增长,Moskowitz(1998)认为是汇率:较低的股价和美元对许多其他货币的疲软使美国财产对外国人来说显得廉价,科瑞(1980)认为是技术,此外还包括政治和经济的稳定性(许多拉美国家都学会了应付三位数的通货膨胀,但对国外公司,这并不吸引人)、产品和经营的多样化、政府的政策等。

2、国际并购的行业选择。Caves(1982)认为:在无形资产很重要的行业中,出现有更高程度的多国企业。企业并购其实是公司的外部市场成本内部化。科斯(1937)认为:只要管理成本小于交易成本时,企业就会取代市场进行交易。而与其他企业相比,在无形资产很重要的行业,企业并购会带来边际管理成本和技术成本更高程度的降低,其市场成本公司化的

效果更明显。

3、并购的绩效分析。詹森和卢巴卡研究表明:并购企业在企业并购前后似乎没有异常收益,甚至出现负收益,而目标企业则在一年之内有20%—30%的异常收益。关于异常收益的来源通常有协同作用,并购企业的过度支付假说等解释。协同作用包括金融协同作用、财务协同作用和管理协同作用。其中金融协同作用可以通过比较企业合并前后的利润差异来判断,财务协同作用通过比较合并前后公司的负债能力来体现,管理协同作用与发起并购企业参与目标企业公司治理有关。过度支付假说是指,多个并购企业在收购目标公司的竞争过程中由于管理者的自大(认为自己更有能力经营好目标企业)或者因为竞争导致对目标企业的价值估计过高而引起的资金由并购企业向目标企业的过度支付,这一理论也被用来解释为何并购企业在企业并购前后似乎没有异常收益,甚至出现负收益,而目标企业则在一年之内有20%—30%的异常收益。

二、样本的选取及其特征

本文选取了沪深两市1993—2001年外资持股5%以上且为第一、第二大股东的24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其中,中集集团例外,其第三、第四大股东为外资股,但分别持有7.7%、7.39%的股份,均超过第一大股东持股数的1/3。这24家上市公司涉及12个行业,其中家电、机械、车类、仓储运输、纺织业比较集中。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上市公司证券资讯网、证券之星和《深沪股票大典》(1999年、2000年卷)。详情见表1

表1 外资参股上市公司概况

1、在无形资产很重要的行业中有较集中的多国企业,无形资产包括技术、管理水平和公司声誉等。表1显示外资参股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业、机械仪器业、电子信息业和材料行业这类对科研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外资参股公司也集中了像美国福特、韩国三星、法国阿尔卡特、日本伊藤忠这样的知名跨国公司,但多数为投资于B股、H股的外国投资银行。这证明跨国参股和跨国并购同样受目标公司所在国的政策影响:过去外资进入我国上市公司的壁垒较高。例如《证券法》规定的外资参股或并购方式只有要约和协议转让两种。同时90年代初,我国不断贬值的人民币汇率、居高不下的通胀率、刚刚起步的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都使外国资本采取谨慎的姿态。最后,我国的资本市场存在分离,A股和B股同权不同价,对于追求目标公司权益而不仅仅是投资价值的外资公司来说,投资B股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并且外资投资B股、H股比投资A股壁垒更少。

2、在24家外资参股的上市公司中,外资为第一大股东的仅有赛格三星、XX航空和科龙电器三家,而且美国航空公司是在2001年4月通过增持XX航空公司而成为第一大股东的。这一方面说明外资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是谨慎的,只是先“将脚放在国外的水里蘸一下”,其路径选择大致是:投资或投机于B股、H股——参股——相对控股,这有别于通常的跨国并购路径:参股——相对控股——绝对控股。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是很完善,我国的股市政策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商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性。

3、从外资参股的方式来看。大致可分为:

(1)协议收购,这是最主要的方式,如航天长峰;

(2)收购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如XX贝岭;

(3)定向增发B股,如江铃汽车;

(4)由合资公司控股上市的公司,如中集集团。

由此可见,外资参股的方式比较单一,这同样有别于外国通常的参股或并购方式:公开拍卖。这样,过度支付假说对外资参股下我国上市公司的短期异常绩效变化的解释力就很微弱,这在下面的分析中将有所体现。

4、从外资企业的国别可以大致看出外资参股中国上市公司的原因。

(1)国内经济规模太小,而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像荷兰HOLCHINBV这样的公司,其业务收入应主要来源于国外。

(2)国内市场饱和,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典型的如日本。

(3)是否已经与目标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是外资增股或兼并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因素。如美国航空公司、近期的三星康宁和三星马来西亚共同控股赛格三星.

5、从外资并购的时间来看。外资参股多集中在1997年以后,这应该同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密不可分:

(1)1996年以来,我国稳定了人民币汇率,抑制了长期的通货膨胀,保持了低通胀、高增长的良好经济势头。

(2)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时和之后,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其稳定的经济政治环境、巨大的市场和不断健全的法制体系使得外国资本对中国趋之若鹜。

(3)1997年以来、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和周边地区国家都在分析国际游资双重性特

别是危害性的前提之下,不约而同地将利用外资的重点转向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三、短期绩效分析

1、财务指标的选取。本文以外资参股的时间为基准。在公司上市之前外资参股的,以上市公告书发布之日为基准,如大冷股份;外资持股时间为上半年的,以前一年为第一年,如上实股份以1997年为第一年;外资持股时间为下半年的,以持股当年为第一年,如XX药业以2000年为第一年。选取的六个财务指标分别为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本文选取的均为相对指标,是因为:第一,样本的年度跨度较大(1993-2002年),用1993年的净利润和2001年的净利润相加求平均显然不合情理;第二,各个公司规模不同,规模很大或很小公司的绝对数指标对样本平均数影响较大,影响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2、分析结果。为了研究公司三年的绩效,在样本中删去了XX药业、春兰股份、江汽股份和茉织华等四家三年数据不完全的公司。各财务指标按年份求平均值,结果如表2所示:

首先,正如文献综述中所说,外资参股使这类上市公司表现出了金融协同作用:第一年的总资产利润比率比第二年增长25%,但就绝对数值上来说只增加了一个百分点,并且在第三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从表面上看几乎没有表现出异常增长,金融协同作用较微弱。其原因有三:

第一、外资参股前后总资产增长速度较快。总资产利润比率这一相对财务指标是由净利润和总资产这两个相对指标相比而得的。在数据处理中发现:总资产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别增长了14%和10%。事实上,这类上市公司的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只是由于总资产的激增使得这一相对财务指标显得较小。这一点还可以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第二年和第三年无论从数值上还是从增长速率上都有很大提高上可以看出。

第二、外资进入目标企业的方式是参股,投资规模较小,投资的深度不够,技术含量不高。一般而言,含有生产技术和具有长期竞争力的技术流动都必须具有很大的流动投资环境。据肖卫国(1996年)的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外商对华投资70%左右的规模在100万美元以下,而世界平均水平为600万美元。没有足够的投资规模支撑,外资向目标企业的技术转移将很难实现,而且外资输入先进管理经验和理念的积极性也不高。其赢利能力和外资购并下的外国企业存在差距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外资大多投资于这类上市公司的B股、H股市场。这说明这类上市公司利用外资主要是出于资金的需要,很少考虑技术进步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而外资参股的性质很大程度上是长期投资或投机,主要目的不是获得这类上市公司的权益,缺乏追逐利润的热情,主要目的还是股票收益。

同时我们看到,在外资参股的第二年,目标企业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并没有出现较大的变化。这与外国关于公司兼并、重组的在一年之内出现20—30%异常绩效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但外资参股中国上市公司有其特殊性。

第一、就外资企业进入目标企业的方式来看,外国的研究样本是被并购企业,而本文的样本是外资参股的企业。其控股权均为中资,管理上的协同作用不可能完全由外资企业向目标企业转移。

第二、由于我国资产市场交易不活跃,外资参股方式单一,普遍存在着转让价偏低的现象,没有出现多个外资企业的竞争,过度支付假说在中国现阶段并不成立,所以第二年并没有显示出异常的利润增长。

最后、我们注意到每股净资产在参股前后并没有多大变化,在第三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其实质应该是财务协同作用的体现:外资参股使目标企业的融资能力增强。负债的增加,也就是股东权益比率的减少,每股净资产必然下降。另外可以从资产负债率指标三年的变化看出:财务协同作用的体现同样存在时滞。

4、外资对这类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效益的影响。

这一部分分析了七家外资在其公司的董事会中拥有席位的上市公司的绩效,这七家公司分别为江铃汽车(5/15)、航天长峰(4/15)、赛格三星(6/17)、耀皮玻璃(一名副董事长)、华新水泥(3/9)、XX航空(2/8)、XX药业(4/13),其中分子为外资进入目标公司董事会的人数,分母为目标公司董事会总的股东数,不包括独立董事和监事。结果如表3所示:

第一、总资产利润比率出现了与表2类似的研究结果,同时参照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指标可知其内在原因与对表2分析的大致相同。另外由于样本容量较小,结果可能有一定的偶然性。可以说,这七家上市公司也同样表现出了金融协同作用。

第二、从每股净资产收益率第二年的增长率可以看出,这七家上市公司第二年就表现出200%以上的异常收益,就绝对数值来看,也增加了2.42个百分点。与表2的研究结果相比,表现出更高的异常收益,并且异常收益的时滞消失了,与詹森和卢巴卡的研究结果更符合:在第二年就出现了较高的异常报酬。

第三、这七家上市公司的财务协同作用更强了:资产负债率出现更高程度的增长,但同样存在时滞,在第三年才得到充分的体现。

从上面三点可以得出:随着外资进入我国上市公司程度的深入,异常收益和财务协同作用都有了更高程度的体现,并且异常收益的时滞也消失了。这体现出了管理方面的协同作用,外资参与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有利于公司短期绩效的提高。

四、长期绩效分析

1、财务指标的选取。本文选取了这24家上市公司1999、2000、2001年的九个财务指标,并通过2001年这类上市公司与其行业平均值的比较,以探讨它们与其他公司上市公司相比是否更具竞争性,本文所指的长期为外资参股的第三年以后。在行业分析中剔除了科龙电器、XX贝岭、茉织华、春兰股份四个样本,因为截止到1999年,外资参股这四家上市公司还不到两年。

样本选取的九个财务指标分别为:速动比率和应收帐款周转率——代表公司的偿债能力,总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毛利率——代表公司的盈利能力,总资产负债率——代表公司的资

本结构,总资产周转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代表公司的经营效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和股票获利率——代表公司的投资价值。每个财务指标分为公司数据和行业均值。样本均取相对指标同样是研究目的的需要:公司与行业的比较和三年各财务指标的变化是否具有差异性。

2、与行业的比较。为了衡量外资影响下的中国上市公司是不是比同行业其它上市公司的绩效具有优势,本文将20家上市公司按行业分类,并将公司均值和行业值作比较,结果见表4。

表4 外资参股下上市公司绩效与行业的比较

第一、公司的赢利能力方面,总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毛利率越大越好。从总资产收益来看,在12个行业中,公司均值高于行业值的为6家,但主营业务毛利率有8个行业的公司均值高于行业值。综合两个财务指标可以说这类上市公司在赢利能力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但优势并不明显。

第二、公司的资本结构方面,总资产负债率是一个具有双重评价标准的指标。总资产负债率高一方面说明公司的融资能力强,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公司的经营风险和偿债压力。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过高的现象,所以吴世农等假设资产负债率越高,公司的成长性越好,而公司的成长性好坏是一家公司整体绩效的体现。同时在下面的回归分析中也得出资产负债率和公司的赢利能力有反向的回归关系。所以可认为具有较低资产负债率的公司资本结构较合理。从表4可以看出有9个行业的公司均值低于行业值,公路桥梁行业两者大致相当。而且这类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负债率多集中在30%—60%之间,既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又对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影响不大。所以可认为这类上市公司具有更好的资本结构。

第三、公司的经营效率方面,吴世农等人(1999)作出了资产周转率越高,公司的成长性越好的假设。从这一假设出发,只有材料、医药和综合行业的这类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高于同行业。但同时注意到,在仓储运输、公路桥梁、机械仪器和造纸行业,两者大致相等。再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有七个行业的公司均值高于行业值)来看,这类上市公司在经营效率方面没有表现出优势,与同行业大致无差异。

第四、负债能力方面,速动比率和应收帐款周转率是两个评价标准有争议的指标,但若不考虑行业性质,按通常的评价标准:速动比率越接近2、应收帐款周转率越大越好,这类上市公司在负债能力方面低于同行业。

第五、投资收益方面,每股收益越大越好。这类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方面远高于同行业,因为有10个行业的公司均值高于行业值。另外,股票获利率也略高于同行业。

由于样本容量较小,某些行业的样本甚至只是一家公司,结果也许存在代表性的问题,但公司绩效评价的五个方面、九个财务指标,并通过12个行业观察的结果应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和说服力。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外资参股下我国上市公司在赢利能力、资本结构、投资价值方面具有优势,在财务指标的评价标准存在争议的公司经营效率和负债能力方面大致相当或不如同行业。因此,外资参股下的我国上市公司在长期表现出了金融和管理上的协同作用,外资参股确实对这类上市公司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外资进入的方式只是一般的参股,进入的资本市场多为B 股、H 股,这一积极影响并不是很显著。

五、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因素分析

为了衡量这类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的显著程度,本文以二十四家上市公司三年数据为样本,以总资产收益率为因变量,为了保证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在反复的模型和数据拟合后,选取了总资产收益率行业平均值、总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四个指标为自变量得出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PXI MBI TPB API TPI 0004.00016.01889.05849.0112.10++-+=

(2.523) (0.3873) (0.0471) (0.0196) (0.0001)

T = 1.51 -4.01 0.08 2.98

23.7.14

.944

.02===E S F R

模型的经济意义检验:一家公司的赢利能力显然与其行业性质有关,同时与其公司的内部控制:资本结构、经营效率、投资价值有关,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知道,公司偿债能力的代表性指标——应收帐款周转率对因变量的影响很小,可以认为对公司的赢利能力无影响,没有作为公司赢利能力的解释变量。所以该模型通过经济意义检验。

模型的显著性检验。在给定的显著水平95%下,查F 统计表知05.0F (4,64-4-1)=2.35 因为9.14>2.35,所以该模型通过F 检验。

解释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在给定的显著水平95%下,查t 分布表知:t 0.025(64-4-1)=2 比较各系数的t 检验值,可知行业平均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未通过t 检验,但从经济意义上来说,一个公司的经营效率和投资价值无疑是该公司赢利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判断一个回归模型的自变量是否合理应主要从经济意义出发,所以可认为该模型通过。 为了衡量哪个变量对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最大,所以利用公式

???

?

??Y I

I '='Y

I I 为因变量的标准差

为各自变量的标准差为各自变量参数估计值为标准化回归系数

??ββ??ββ,,/* 得出各标准化回归系数见表5

表5 标准化回归系数

每股收益增长率影响较小。上面与行业平均值相比较表现出来的盈利能力方面的优势应主要归功于外资参股下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由上面的行业分析可知,这类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用总资产负债率)明显好于同行业其他公司。而由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可知,这正是这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高于同行业均值的内因。

同时,从两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可知:这类上市公司的赢利能力与资本结构成反比,其原因是存在着股权所有人和其代理人的寻租问题:资产负债率越高就意味着股东权益比率越低,也就是实现了公司风险由所有人向债权人的转移。而在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债权人是不参加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由于股权所有人及其代理人失去了追逐利润的热情,他们也许会轻率地投资于一些并不能给公司带来最大收益甚至带来负收益的项目。因为公司赢利,不是他们而是债权人成为最大的收益者,这就为公司的亏损留下了隐患。

公司投资价值的高低,决定了公司关系人,不仅是股权所有人,还包括潜在的债权人、顾客、原材料提供者等对公司的信心,这无疑对公司的赢利能力有影响,但影响较小。

最后,公司的经营效率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应对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所贡献,而这里虽然有正的回归关系,但对公司盈利能的贡献不大。

五、结论和建议

结论一:外资参股下的我国上市公司在长短期表现出了金融、财务和管理方面的协同作用,具有比同行业更好的绩效。

结论二:外资参股或控股的方式比较单一,过度支付假说在我国并不成立或解释力较小。 结论三: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参股或相对控股我国上市公司数量上较少、规模上较小,其技术转移和管理管理协同作用在外资参股下的上市公司上表现并不明显。

结论四:外资参股下的我国上市公司较高的赢利能力主要来源于公司较好的资本结构,中观上受行业赢利能力的影响较大。

根据上面得出的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外资参股我国上市公司具有积极的意义,应该鼓励外资参股、相对控股我国上市

公司。

首先,我国有外资参股和并购的经济基础。2002年我国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大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国,同时研究表明:2002年,我国名列全球外国投资信心指数排行榜首位,在大型新兴市场国家投资吸引力FDI指数方面也名列榜首。但外资并购在FDI中比例只为5%左右,而这一数值在发达国家一般为50%左右,外资参股和相对控股我国上市公司潜力巨大。

其次,本文的研究表明,由于外资进入的方式只是参股,投资的资本市场是B股、H股,大多数的公司外资并不参与内部治理,这类上市公司绩效上的优越性表现并不显著,而随着外资参与公司治理,其异常报酬和财务协同作用均有显著提高,所以我国有必要放宽外资进入我国上市公司的壁垒,允许外资相对控股,这对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大有裨益。

最后,鼓励外资参股或相对控股我国上市公司可以降低FDI中外商独资的比例,而外商独资企业经常通过成本高进、产品低出的手段压低利润、逃避税收,将利润转移到母公司或母国,这也是现阶段不应鼓励外资控股甚至绝对控股我国上市公司的原因。

第二、建议将公司并购市场对二极流通市场开放,对外资相对控股我国上市公司的门槛降低,增加战略投资者,鼓励通过拍卖的方式进行并购。2003年7月13 日佳能轮胎正式接手ST桦林,并开外资并购拍卖方式的先河,但接手过程中三次流拍,起拍价也从0.8元/股降到0.648元/每股,低于ST桦林2003年第一季度的每股净资产,有国有资产贱卖造成资产流失之嫌,原因之一是佳能轮胎为唯一的竞标者。

第三、应缩小A股、B股资本市场的分离程度,鼓励外资扩大或追加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规模,将引进外国资金和引进先进技术结合起来。

第四、由于这类上司公司较高的赢利能力主要与资本结构有关,而其较好的资本结构与外资参于公司治理有关,所以还是应鼓励外资投资于我国的A股市场,参股或相对控股我国上市公司。

我国外资并购方面近期的政策突破。《关于向外资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部门的通知》第七条规定:已在中国境内投资的外商,经外商管理部门审核后,也可用投资所得人民币支付。

第九条规定:外资受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超过25%,应该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其目的很简单:将外资企业的利润留在中国,鼓励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

5,对我国外资并购前景的展望。由于我国历届政府间政策良好的继承性、以购买力平价计量的人民币汇率偏低、稳定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及关于外资并购方面政策的突破,中国将掀起外资并购的高潮。

参考文献

1、殷醒民,《企业购并的金融经济学解释》,XX财经大学,1999年9月。

2、宇传华颜杰,《Excel与数据分析》,电子工业,20002年5月12日。

3、(美)J.弗雷恩.威斯通(韩)S.X光{美}苏姗.E.侯格著,唐旭等译,经济科学,1998年2月

4、赵彦云,《金融统计分析》,中国金融,2000年12月。

5、韩德宗朱晋,《证券投资学教程》,中国物价,2002年7月。

6、肖卫国,《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研究》,XX大学,2001年8月

7、吴世农李长青余玮,我国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判断分析和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1999 (4)

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战略并购将成主流模式-----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并购案例的选择 中国证监会于2002年10月8日发布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并从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本文拟以新办法实施后即2002年12月1日至2003年8月31日发生的上市公司收购案例为研究对象,力图在案例的统计分析中寻找具有共性的典型特征以及一些案例的个性化特点。 一般而言,从目前发生的多数并购案例看,若以股权发生转移的目的区分,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出于产业整合的目的进行战略并购;二是以买壳收购为手段,进行重大资产重组,而后以再融资为目的的股权变动。本文分析的重点将结合控制权转移的途径,侧重于从收购目的即战略并购和买壳收购入手。也就是说,本文分析的第一层次以目的为主,第二层次将途径及其他特征综合作分析。基于此,我们统计出共有49例并购案例,其中战略并购30例,买壳并购19例。战略并购类案例控制权尽管通常发生了改变,但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不会发生重大改变。收购人实施收购的目的主要有:提高管理水平进行产业整合、投资进入新的产业、其他(如反收购、利用上市公司作为产业资本运作的平台、MBO等)。买壳收购类案例主要包含民营企业买壳上市和政府推动下的资产重组(重组和收购方也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主要资产都会发生重大改变。上市公司收购案例的统计分析均来源于公开披露的信息。 战略并购案例分析 一、并购对象的特征 1、行业特征----高度集中于制造业。按照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所有1200余家上市公司分别归属于22个行业大类中(由于制造业公司数量庞大,因此细分为10个子类别)。在本文研究的30个战略并购案例分属于其中的12个行业,行业覆盖率达到了55%。占据前4位的行业集中了19个案例,集中度达到了63.3%,接近三分之二。 从统计结果看,战略并购在高科技、金融、公用事业等市场普遍认为较为热门的行业出现的频率并不高。相反,战略并购却大部分集中在一些传统制造行业(如机械、医药、食品等)。在8个制造业子行业中发生的案例共有25项,占据了83.3%的比例。由此可以认为,战略并购对象的行业特征相当显著,有超过80%的案例集中于制造业。 如此鲜明的行业特征自然而然地让人联想到全球制造业基地向中国转移的大趋势。可以预见,正在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将为上市公司在制造业领域的战略并购提供一个广阔的舞

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docx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11年底,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请求推动国有本钱和财产会聚的紧张症结范畴,加速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成股份公司,全体国有大型企业已逐渐成为公司的多元化股东结构调整,鼎力推动结构调整而国有企业的上市和全体上市。特别是上市的核心业务资产或资产品质企业的踊跃支撑《看法》,市场不停勉励国有控股公司增资,收买资产等方法,将主业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可以看出,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改善,上市国有企业的数量将不会继续增长,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上市公司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因此,建立一个新的与绩效评价体系的公平适应机制,使公司的业绩评价体系上市进一步修改完善不可避免。在当今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主导市场的今天,其经营业绩的好坏,对国家的发展有直接影响作用。能否保证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否在最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能否为国家监督、公众投资以及内部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取决于能否正确地选择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1.2研究意义 上市公司已日益凸显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人们已经开始建立市场信心,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上市公司的业绩。在信息期间的提高使信息更快地流传,获得信息的人的疾速反应和适应能力比较强,对上市公司的事迹评估,好处相关者充足留意细节,敏捷做出调剂,以是市场也是绩效评估系统的指导下,以反应和增进市场的康健有序成长。在我国今朝并无构成一个完备的实践系统去对上市公司的事迹停止评估。我国当局只评估国有本钱资金的绩效环境,而由中介机构、学者和消息序言等对上市公司的绩效停止评估则,但是这些官方构造也是在国有本钱金的评估办法的基础上停止评估,有的乃至加倍简化,上市公司的实在绩效不克不及实在地展示。近几年,海内有关部门、研讨机构和专家学者们对企业事迹评估目的导向的蜕变,财政目的与非财政目的好坏的评论辩论,事迹评

大学毕业设计_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分析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分析 摘要 企业在成功上市前,机构及投资者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来源于企业的业绩支撑,业绩的评价,作为企业与投资者共同关注的指标,表现出现代企业的价值所在。 科学地评价企业业绩,可以为出资人行使经营者的选择权提供重要依据;可以有效地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管和约束;可以为有效激励企业经营者提供可靠依据;还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债权人、企业职工等利益相关方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企业的经营状况,在了解完毕企业的业绩后,我们开始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上市是企业面临重大改革的必经之路,成功上市后,经营者最关心之点是企业的收益性、安全性、效益性及成长性。对其进行经营分析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确定分析目标,然后对报表的实际数据采用比率法计算其数值,并与过去的业绩或同行业的标准统计数值进行比较,最终判断其结论。 在结合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后,我们通过了解各种评测方法的结合来了解企业的业绩和经营状况,从而通过了报表了解了上市公司的财务及经营状况,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真实准确的企业经营情况信息,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及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业绩评价;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

Abstract A successful public offering in the former, institutions and investors need to understand the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business analysis support from the enterprise's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nterprises and investors as an indicator of common concer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value.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 performance, the investor can exercise the right to choose the operator to provide an important basis; can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enterprise managers and constraints; can be an effective incentive for business operators to provide reliable basis;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can also , creditors, employee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to provide effective information support.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nterprises. Finished in understanding the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we started analyzing the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growth, listed enterprises are facing a major reform is a must, after the successful listing, the operator is most concerned about the profitability of enterprises , safety, efficiency and growth. Analysis of its basic method of operation is: first of all, the goal to identify, analyze, and then the actual data on the statemen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a ratio method to calculate its value, and the past performance or with the industry standard statistical comparison of values, and ultimately to judge its conclusions. In a combination of financial indicators with non-financial indicators, we learn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a variety of evaluation methods to understand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resulting in the adoption of statements of listed companies understand the financial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 investors with a true and accurate business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future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Key word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inancial indicators; non-financial indicator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业绩评价及指标体系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业绩分析与评价 摘要:本文以我国28家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财务效益、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等指标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基本指标计分法和修正指标计分法,对我国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了打分,判定了其整体财务业绩水平。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创业板市场gem (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是与主板市场相对应的概念,特指主板市场以外的有发展潜质的为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提供筹资渠道的资本市场。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批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创业板,并于2009年10月23日举行了开板仪式。共28家公司通过审核于2009年10月30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我国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特征分析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规模及分布特征创业板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总体规模较之主板小。而且创业板上市公司之间的规模差距较显著。从2009年年报中发现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总额和营业 收入居首位,分别为242322.78万和16671.89万元。而排名最后的是杭州华星创业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其资产和营业收入为28425.08万元、3071.29万元,分别占神州泰岳股份有限公司的

11.73%和18.42%,从这两个比值可以看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之间的规模差距比较明显。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及分布特征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如下行业分布特征:(1)创业板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更具高科技特征。证监会数据显示,截止至2009年9月29日,149家已受理的企业主要集中于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等行业,占比约为68%,制造业占比约15%;还包括部分新能源、文化教育传媒、现代农业等新兴行业企业。此外,在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中软件企业为5家,其余企业则包括医药、船舶设计、电气机械、医疗器械、通风与空气处理等高科技行业。上述企业所属行业都具有明显的高科技行业特征。(2)创业板上市公司行业分散特征比较明显。2009年创业板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分布在16个行业中,行业分散特征显著。相对集中在计算机行业和医药行业,其数量各占5家,以下的排序依次是电子信息行业3家、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2家、广播电影业2家;此外,在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中也有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专业设计服务业、生物制品业、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专业科研服务业、仓储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农林牧副渔水利机械制造业、其他零售业、通信服务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各1家。从以上行业分布可以看出,我国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相对集中在计算机行业和医药行业,占总数的35.71%。其余分布在14个行业中,行业分散特征明显。(3)各行业之间财务收益差异较大。从总资产报酬率来看,2009年创业板首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一、引言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100 多年的历史了,经历了五次并购高潮。每一次并购高潮都显示出了它强大的经济推动力。我国从二十世纪 90年代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一批批企业逐渐壮大。2001年加入WTO 的成功,为我国这些大企业在全球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使中国经济逐步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004年底发生一宗跨国并购案——联想集团并购IBM PC 部门,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引发了极大的争议!种种结论——看好、保留、不看好——也皆来自于形形色色的判断理由。到底如何看待这些评论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问题,也关系到我们怎样理性地评价并购个案的方法与原则问题。 本文的产生正是基于对联想集团公司并购IBM PC案例的浓厚兴趣,为了寻求科学有效的并购案例的评价方法而展开的。本文运用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依据有关的企业并购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借助于图表、统计、对比等分析方法,对联想购并IBM PC部门案例的收益与风险作了系统化的深入剖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企业并购方面的有关理论知识。然后作者在掌握联想集团并购案大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之上,按照有关并购的动因理论和风险理论结构化地分析了联想集团并购案的利弊得失。 二、联想并购IBM—PC业务背景介绍 (一)并购背景简介 % 2004年12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 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及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达到17.5亿美元。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 此次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将组建起继戴尔,惠普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并意味着联想的个人电脑年出货量将达1190万台,销售额将达120亿美元,从而使联想在目前个人电脑业务规模基础上增长4倍。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将对全球PC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并购双方概况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140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3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8.99%,从199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4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6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3年,联想台式电脑销量全球排名第五。 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14年创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万多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八百八十多亿美元。但联想收购的其个人电脑业务在过去三年半里持续亏损。2004年12月3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档案显示,到2004年6月30日为止,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亏损总额已高达9.73亿美元。 三、联想收购lBM—PC业务的动因 (一)联想集团面临的危机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novoGroupLimited)创建于1984年,一直是中国PC市场的龙头企业。

第五组+EVA,MVA方法在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运用—以方正科技公司为例gai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2012 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EVA,MVA方法在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 的运用—以方正科技公司为例 学生姓名:佟雨唐艺丹李畅 所在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指导教师:朱俊虹老师 2012 年4 月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西南财经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佟雨 唐艺丹 李畅 作者专业:财务管理(会计) 作者学号:40905005 40900946 40902628

__2012_年_4_月__27_日 摘要 EV A 不仅是近几年来在国外比较流行的应用于评价管理水平和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重要指标,而且还可以引入到价值评估的领域中,用来评估企业价值。而且EV A 估价法还具有与企业价值相关联又便于对价值实效计算考核的双重优点。近年来,关于EV A和MV A 在中国企业关于绩效评价中的应用一直都是财务学科讨论的热点。EV A和MV A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各有优缺点,通过比较两者在应用中的异同,将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应用,对提高EV A和MV A体系在绩效评价中的作用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基于对EV A和MV A 的异同进行分析,以方正科技为实例来研究,利用EV A、MV A与市场价值进行比较,分析该公司的市值是高估还是低估。这对于外部投资者和内部的管理者都是非常有利的。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价EV A MV A 方正科技

对我国乳业并购的动因及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e14816820.html, 对我国乳业并购的动因及现状分析 作者:吕萌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7期 摘要:2002年12月6日,云南洱源县政府与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集团所属上市公司)在昆明正式签约:“新希望”出资5500万元收购洱源县政府持有的蝶泉公司91.8%的国有股份,并承担原有公司债权债务,增资扩股,妥善安置员工,妥善解决鲜奶收购及价格等问题,接收“蝶泉”商标、“邓川”原产地标志等无形资产等。并购完成的几年内,新公司运作顺利,基地建设、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取得新的进展,出现了“政府满意,企业增效,财政增收,奶农高兴”的喜人局面。 关键词:蝶泉乳业;新希望;并购整合 中图分类号:TS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乳制品行业事件频出,先有伊利、光明、三元纷纷加快全国市场推进的步伐,然后是雀巢并购云南蝶泉引发各方人士的关注和评论,不久新希望又同时将四川华西乳业公司和重庆天友乳业公司两家当地的著名品牌纳入麾下等等。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乳制品行业的竞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将直接引发乳品行业的竞争格局和未来走向。 二、行业概论 第一,市场竞争由产品竞争扩展到资源的竞争。乳制品是个相关性很强的行业,在种植业、饲料业、养殖业、乳制品加工业、顾客整个产业链中处于下游,因此它的行业特征和变迁也不可避免要受到上游产业的影响。从长远来看,要扩大市场容量,使奶制品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就必须在销地拥有奶源,降低运输成本。因此乳业的竞争已经由原来终端产品的竞争上溯到对资源拥有的竞争,由原先企业间的竞争转向整个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第二,从产品经营转向资本运营。一方面,经过前期的资本积累,一些大的厂家如伊利、光明、三元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资金实力,有能力通过资本手段实现市场的扩张,并且这种方式的扩张较之产品在市场上竞争的扩张更有利于投资与被投资双方,可以减少过度竞争的损耗,更有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乳制品行业的利润率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产业外的资金会转向乳业,谋求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 第三,宏观联合,微观竞争。宏观联合将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入世后外资及国外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会同国内企业联合(如参股等);二是各地的地方品牌之间的联合。但联合之外,由于单纯的联合容易扼杀企业创新的动力,在微观层面上,竞争仍将十分激烈。一方面从企业自身来讲,联合只是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一种生存方式,要发展下去,就必须提高自身竞争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列分析 -----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 一、引言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所有业务,包括门户网站、雅虎搜索、即时通讯、拍卖业务,以及3721网络实名服务等。根据协议,雅虎将拥有阿里巴巴35%的投票权和40%的经济获益权,同时向阿里巴巴支付10亿美元,雅虎因此成为阿里巴巴最大的战略投资者。 二、并购双方简介 (一)阿里巴巴简介 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 B2B )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2003年5月,阿里巴巴投资 1 亿人民币推出个人网上交易平台淘宝网(), 2004年7月,又追加投资亿人民币。截至 2005 年7月10日,淘宝网在线商品数量超过 800万件、网页日浏览量突破 9000 万、注册会员数突破760万、2005 年二季度成交额达亿人民币,遥遥领跑中国个人电子商务市场。2003 年10月,阿里巴巴创建独立的网上交易安全支付产品支付宝(),目前,支付宝已经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以及国际的VISA 国际组织等各大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 (二)雅虎简介 雅虎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互联网通讯、商贸及媒体公司。其网络每月为全球超过一亿八千万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上服务。雅虎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联网导航服务的网站,不论在浏览量、网上广告、家庭或商业用户接触面上,雅虎都居于领导地位,也是最为人熟悉及最有价值的互联网品牌之一,在全球消费者品牌排名中位居第 38 位。雅虎还在网站上提供各种商务及企业服务,以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及网络使用率,其中包括广受欢迎的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网站解决方案的雅虎企业内部网;影音播放、商店网站存储和管理;以及其他网站工具及服务等。雅虎在全球共有24个网站,其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圣克拉克市,在欧洲、亚太区、拉丁美洲、加拿大及美国均设有办事处。 三、并购背景及其动因 (一)并购背景 1.雅虎: 雅虎中国当时已经进入了一个很严重的瓶颈期,在本地化的道路上步履艰难,因此作为投资一方的软银公司本着投资回报最大化的考虑,自然希望能够将其优化整合。从雅虎的角度出发,把自己处理不了的中国业务盘出去,正好有利于集中精力在其他市场竞争。 2.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本身在国内的B2B领域是无可非议的老大,在业务上与雅虎无大冲突,同时雅虎强大的搜索功能与国际背景还将对阿里巴巴的发展大有益处,因此进行内部处理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3.国际背景: 百度在美国上市,股票表现抢眼之极,中国概念在纳股再度成为助推力,而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下一个极具潜力的网络企业,不应忽略,在合并案中,雅虎只是以业务并入和现金入股的方式进入,并不影响阿里巴巴原有董事会的结构与权利分配。 (二)并购动因 一般而言,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二是实现企业特定的发展战略,三是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就阿里巴巴而言,我们认为,其收购雅虎中国的动因有两方面。 1.站在集团战略发展角度,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大国,使其在国内网络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收购雅虎中国后,阿里巴巴的业务范围将拓展到除了无线、游戏外的所有互联网领域。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阿里巴巴的B2B、C2C已经成为市场领导者,即时通讯工具有雅虎通和淘宝网,搜索是第2名,这时,挤进四大门户的行列也非难事;同时,以阿里巴巴积累的商务用户为基础,加上淘宝网用户群和雅虎中国以白领为主的受众群,若要发展广告业务,其竞争力已与很多门户网站不相上下;另外,有了流量基础,定位可以不再局限于电子商务。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评价与分析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评价与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已经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并购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并购活动发生后企业的经营绩效是否有所改善的话题,国外学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得出的结论莫衷一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也逐渐呈现出规范化和市场化的特征,但并购行为绩效如何,并购行为究竟能否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对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分析,并通过选择采用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并购绩效研究方法建立了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体系。 然后文章以2006年沪深两市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绩效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目前上市公司并购活动的效果总体来看并不理想,多数并购活动并未能给并购企业带来经营绩效的增加,反而使其经营业绩下滑。从与被并购方所处的行业关系看,混合并购的效果相对较好,并购发生后第二年并购方上市公司的绩效较并购发生前略有改善;而纵向并购在并购当年以及并购后一年绩效的大幅下降后在第三年开始出现反弹的迹象;相比较之下,横向并购的绩效则最差,并购当年的绩效即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第二年虽然有所好转,但这种好转并未延续到下一年中。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并购市场存在的影响并购绩效的多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相关政策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并购活动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2020年最新】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一、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 东航、上航两个难兄难弟实在有太多的相似点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寒流中都分别披 星戴帽,而这两家公司的业务均立足上海,放眼全国,业务上存在颇多重叠之处,重组是个双赢的选择。但实际中,由于东航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企业,上航属于上海国资委下属企业,这两个属于不同娘家的国有企业最后能够走上重组之路,这与上海对局部利益的放弃和 打造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需求是分不开的。 (一)交易结构 1、东航发行股份吸并上航,上航注销法人资格,所有资产和负债人员业务均并入东航设立 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航空有限公司中。 2、双方的换股价格均按照停牌前20个交易日均价确定,对接受换股的上海航空股东给予 25%的风险溢价作为风险补偿。 3、方案赋予东航和上航的异议股东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提供的现金选择权,包括H股和A 股股东,异议股东可以按照换股价格行使现金选择权,无风险补偿。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东 要求: ①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 ②持续持有股票至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实施日。 4、由于国务院国资委等领导要求东航需要非公发行融资,方案采取换股吸收合并和A+H非公开发行两个项目并行操作,且相互独立,不互为条件,达到"一次停牌、同时锁价"的目标 (二)几点关注 1、上航被吸收合并的资产东航由东航通过其设立全资子公司上航有限来接收原上海航空主 业资产及债权债务,并重新领域新的行政许可证照。上海有限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这我就不理解了,为何不干脆直接采取控股合并上航的方式,反而绕了一圈却需要重新办理几乎所 有的经营许可证照?难道是吸收合并有强制换股的味道但控股合并可能不能干干净净的换 股,可能个别股东因这那原因不会办理换股手续?这可能也是某一个全面要约案例中的原因, 在那个案例中,有部分股东就是没有接受控股股东发出的要约收购,控股股东在要约收购取 得90%左右的股权后没有办法,只能将公司注销后重新设立一个公司将相关资产装进去。 2、在日常业务中,有几个优先权需要充分注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差错,股东优先购买权,承租方优先购买权等。 3、2009年11月4日,发审委审核通过了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3.5亿股A股股票事宜,2009年11月30日,重组委审核通过关于吸收合并事宜。这两次审核独立分开办理。这里有一个问题被有意无意回避了,东航发行股票吸并上航,发行股份的数量已逾十人,构成公开发行A股,这种情形下是否仅由重组委审核而无需发审委审核即可发行? 二、友谊股份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换股吸收合并百联股份 友谊股份和百联股份均为上海国资委下属从事百货超商类业务上市公司,友谊股份由友谊复星和百联集团分别持有20.95%和6.31%的股份,同时发行有B股。百联股份由百联集团持有 44.01%的股份。这两家公司在百货业务上存在一定的同业竞争。 (一)交易结构 1、友谊股份发行股份购买八佰伴36%股权和投资公司100%股权 2、友谊股份换股吸并百联股份 3、由海通证券向友谊股份异议股东提供收购请求权,向百联股份异议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

基于投资者视角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

基于投资者视角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本文是基于投资者视角构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模型,并探索其应用。本论文中的投资者是指狭义的概念,即中小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在现时期从广大中小投资者的视角研究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不仅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业绩已成为证券投资者、政府管理部门、证券分析人士与基金经理共同关注的问题。 如何科学合理评价上市公司业绩已成为当前投资理论中的重要问题。目前关于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理论模型非常多,如主成份评价模型(潘琰等,2000);因子分析模型(冯根福等,2001);突变级数法(朱顺泉,2002);模糊评价模型(吴润衡等,2004);复相关系数法(梅国平,2004)等。如果对这些理论模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它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大多业绩评价理论模型的可操作性不强;第二,大多数业绩评价理论模型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考证。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够指导投资者合理进行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理论模型是十分重要而且迫切的任务。 站在中小投资者角度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简言之其实践意义就在于一方面能够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其投资热情,以保证资本市场资金充足;另一方面,使上市公司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强化其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观念,以便长期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股市中的中小投资者具有以下特点:数量庞大,影响能力较强;投资独立性、分散性强;整体素质偏低,投机行为严重;入市的资金少,信息来源渠道不灵通等。再加上上市公司的信息来源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相对有限(只能通过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获得),而且这些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虚假成分;另外大多中小投资者不具备专业财务知识,利用科学的信息分析结果支持决策的能力有限。因此数量上最为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却往往是投资者中最为弱势的群体,其合法权益很难真正得到保护。 基于这样的需求,我国实务界近年来也陆续开发了一些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具有代表性的包括诚信证券评价体系、《上市公司》评价体系、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上海证券报》评价体系、《中国证券报》与上海亚商咨询公司评价体系、《新财富》评价模型等。这些众多的业绩评价实务方法都具有一定的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新能源上市公司业绩评价_杨倩倩

第34卷第2期2013年03月 技术与创新管理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Vol.34No.2 Mar.2013 【管理科学】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新能源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杨倩倩,李忠利 (河北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邯郸056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方向的调整,作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成为一个亮点。在对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元化因子模型,对一家新能源上市公司六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按照时间序列比较得出该公司的业绩发展状况。找出了导致近两年来新能源企业业绩发展状况的原因,并客观公允地对公司整体业绩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因子分析法;新能源;业绩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12(2013)02-0124-04 Factor-Analysis-Based Evaluation of New Energy Listed Companies YANG Qian-qian,LI Zhong-l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Handan056038,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adjustment of the national strategic direction,new sources of energy has gradually en-tered into the booming period of development.This paper uses factor analysis to establish diversification factor model.The paper analyzed six years’financial statements of this new energy,leading to the conclusion of the company’s performance develop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ime-series comparisons,and found out the reasons for the poor performance in the past two years and evaluated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y objectively and fairly. Key words:financial indicator;new sources of energy;performance evaluation 1引言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质量已成为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正确公允的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已成为有关各方的共识。同时,通过上市公司业绩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可以让上市公司清想为依据,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优化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使公司得到可持续发展。尤其对于上市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这种特殊的行业来说,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关系到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伟大战略转变。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一家新能源上市公司六年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为判断该公司及新能源行业的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提供依据,并对投资者尤其是长期投资者起到参考作用。 2因子分析方法基本框架 因子分析模型是利用降维的思想,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1]。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减少指标的个数。因为在对某一事物进行实证研究时,为了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或其发展规律而考虑多个指标,增加了处理问题的复杂性,不可避免地造成信息的大量重叠,进而会抹杀事物 *收稿日期:2012-12-20 作者简介:杨倩倩(1987-),女,山东东营人,研究生,主要从事企业战略管理方向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动因及长期绩效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动因及长期绩效研究 纵观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的发展,并购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热点。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总体而言,每次并购浪潮都发生在经济转型时期。中国目前正处于急剧的转型时期,股票市场上的并购层出不穷,其对资源重新配置的功能日益显现出来。成功的并购对于企业以及经济的发展壮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从企业并购的实际情况看,失败的个案却屡见不鲜,因此,企业如何利用并购迅速成长和发展,政府如何对企业并购进行良性的引导和监管便成为很现实的问题。 对企业并购的研究,理论界一般都集中在并购动因和并购绩效两方面,本文将在此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下,对中国企业并购理论以及长期并购绩效进行研究,以期为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提供参考,提高中国企业并购的绩效。本文的共设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这一部分主要将论文的整体研究思路及研究路径加以介绍,包括本文的研究动机、研究方法及内容,并介绍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和未来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第二部分为并购动因理论的系统分析和介绍。 这一部分首先详细介绍了国外传统的并购动因理论。然后深入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动因。第三部分是关于并购绩效的文献综述。这一部分重点回顾了国内外对于并购长期股票价值效应的研究文献。 首先介绍了计算并购绩效的事件分析方法。其次,分别将国内外相关的并购长期资本市场绩效的研究文献进行详细回顾。最后,对相关文献进行讨论,找出目前我国并购绩效研究领域的不足,从而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第四部分是对上市公司并购的长期期资本市场绩效衡量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这一部分运用国外规范的长期期事件研究法——连续持有超常收益法(BHAR)评价了收购公司在并购后1—3年的长期股东财富变化,与此同时,分析了并购类型、跨行业属性、国有控股、大股东绝对控制等因素对并购长期资本市场绩效的影响,并对少数动因理论加以验证。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基于前文的理论及实证分析结果,给出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并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并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公司并购整合的绩效分析

公司并购整合的绩效分析 一、企业并购行为的原因 企业并购作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行快速扩张的有效途径,克服了通过自身积累实现渐进式发展的局限,为企业实现跳跃式甚至是几何式数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企业间的并购行为使产业资本从一个企业流动到另一个企业,由一个行业流动到另一个行业,从而实现产业产权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重新配置。西方主流理论一般认为并购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但在实际的实证分析中历来学者对企业并购绩效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更多的实证分析也指出了大部分的并购其实是不成功的,并购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而且,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并购行为相比,我国企业的并购还有其特殊的背景:我国企业并购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时间短,内部交易、关联交易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且当前企业正处于旧体制未完全解体、新体制刚开始发生作用的特殊转轨时期,企业作为名义上的并购主体,在实施并购战略时,并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出现了大量的非理性行为。 首先,企业的并购动机。分析并购绩效,我们必须首先分析企业并购的动机,将并购动机和实际结果相比较,才能看出并购绩效的优劣。而且作为并购行为的出发点,并购动机是影响并购绩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发现并购动机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就可以为用它们探索提高企业并购绩效的途径提供思路。概括为以下动机:追求利润的动机。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会清楚,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必然是一个追逐利润的过程。这是其生产的目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尤其如此。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西方企业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宗旨,企业兼并作为1种商品经济活动也不例外,它最初产生的动力就源于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由于通过企业兼并可以提高经济规模,增加产品产量,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企业家总是想方设法地利用企业兼并的途径获得更大的利益。投资银行家受高额佣金的诱使,也在极力促使企业兼并的成功。因此,利润最大化的生产动机刺激了企业兼并的不断产生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动机。企业兼并的另一动力来源于竞争的巨大压力。有市场就会存在竞争,这几乎是市场经济中1条铁的法则。尽管竞争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从最根本上讲,竞争还是单位成本的竞争。哪一厂商产品的单位成本低,就会获得比其他企业更多的利润,从而在市场上站住脚,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打败对手。当然,竞争的前提是其产品适销对路。以上两点仅仅是西方企业兼并的原始动力。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兼并的原始动力又是以各种不同的具体形态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企业并不仅仅由于某种原因进行兼并,实际的兼并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平衡过程。 二、企业并购整合的因素分析 西方学者认为,主要有5个方面的因素影响西方企业兼并活动:(1)经营协同效应;(2)财务协同效应;(3)企业发展动机;(4)市场份额效应;(5)企业发展的战略动机。(一)管理能力协同程度并购企业在整合过程中应当追求更高的管理效率。由于并购双方在整合前管理能力存在差异,具有剩余管理能力的企业如果能将剩余管理能力应用于管理能力相对较低,管理水平不足的企业,那么就

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战略并购将成主流模式-----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分析并购案例的选择 中国证监会于20xx年10月8日发布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并从20xx 年12月1日起施行。本文拟以新办法实施后即20xx年12月1日至20xx年8月31日发生的上市公司收购案例为研究对象,力图在案例的统计分析中寻找具有共性的典型特征以及一些案例的个性化特点。 一般而言,从目前发生的多数并购案例看,若以股权发生转移的目的区分,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出于产业整合的目的进行战略并购;二是以买壳收购为手段,进行重大资产重组,而后以再融资为目的的股权变动。本文分析的重点将结合控制权转移的途径,侧重于从收购目的即战略并购和买壳收购入手。也就是说,本文分析的第一层次以目的为主,第二层次将途径及其他特征综合作分析。基于此,我们统计出共有49例并购案例,其中战略并购30例,买壳并购19例。战略并购类案例控制权尽管通常发生了改变,但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不会发生重大改变。收购人实施收购的目的主要有:提高管理水平进行产业整合、投资进入新的产业、其他(如反收购、利用上市公司作为产业资本运作的平台、MBO等)。买壳收购类案例主要包含民营企业买壳上市和政府推动下的资产重组(重组和收购方也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主要资产都会发生重大改变。上市公司收购案例的统计分析均来源于公开披露的信息。 战略并购案例分析 一、并购对象的特征 1、行业特征----高度集中于制造业。按照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所有1200余家上市公司分别归属于22个行业大类中(由于制造业公司数量庞大,因 此细分为10个子类别)。在本文研究的30个战略并购案例分属于其中的12个行业,行业覆盖率达到了55%。占据前4位的行业集中了19个案例,集中度达到了63.3%接近三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