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滑雪运动交换区及回转动作技术原理

滑雪运动交换区及回转动作技术原理

42冰雪运动第31卷

图3滑雪板受力示意

在回转结束前段雪板的形变不是人体肌肉收缩力作用的结果,而是雪板几何形状在立刃滑时所特有的性质,雪板形变的大小与雪板立刃角度、滑行速度、运动员的体重及雪板的弹性系数有关。在降低重心入回转滑时,雪板受的力不是最大,说明即身体重心下降时支持力减小,当身体由低位向高位快速提重心时支持力加。大。

4高山滑雪回转技术的基本坐标系

一般运动都是在垂直坐标中进行的,身体平衡反射习惯在垂直坐标系中(图4、5¨刮)。在垂直坐标系中分析运动技术动作,分析考虑的是肌肉收缩发力产生人体运动的速度,坐标系是不变的。重力是地心对人体的吸引力,垂直于地面,大小即为人体的质量…J。众所周知,高山滑雪滑行运动速度的动力来源是身体重力的分力,与雪面平行的力(图6)。其中F1是向下滑力,F2是人体对雪板的压力(也有用N来表示正压力的,即是指垂直于接触表面的压力¨到)。高山滑雪运动与其他运动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高山滑雪运动是在随雪面倾斜的坐标系中进行运动的,所以分析高山滑雪运动技术应考虑在这种向雪滚落线方向倾斜的运动坐标系。在这种坐标系中观察滑雪板与人体是否构成完整合理的运动体。回转中提重心的起伏方向应该符合这个坐标系,这种起伏与平面坐标系中的上下起伏的概念是不同的,高山滑雪回转结束阶段重心起伏方向应该是与雪面相对垂直的方向(图7)。

在回转滑行时,衡量人与雪板是否在前倾的坐标系中构成完整合理的运动体,其方法是要看运动员在回转滑行过程中是否能保持基本的滑行姿态。因为身体姿势的高低与运动员身体正面受空气阻力的大小直接相关。例如,从紧缩的身体姿势变成站立和张开双臂时,空气阻力会明显增加。运动员到达终点后展开身体时都感到空气阻力。众所周知,速度越快,空气阻力越大¨3|。通过查阅国外优秀运动员的资料,总结出整体滑行姿态应是等腰三角形或椎体型运动姿态(图8),即两滑雪板尖连线的中点A向上引线经前额向上与两滑雪板跟连线的中点B向上引线经后背及头向上与前线相交于0点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因此,回转

技术完成的质量取决于运动员滑行时三角形的形状。

第4期任立刚,等:竞技高山滑雪运动交换区及回转动作技术原理43

图8高山滑雪基本姿态观察

5交换区(A或B点)的滑行动作技术分析

交换区回转技术之提重心(引身)要求2个动作复合完成,即上体转动与提重心同时进行以完成一次回转。该动作也是回转结束前完成身体重心轨迹与雪板滑行轨迹交换动作。提重心动作协调流畅与否也决定了比赛成绩。轨迹交叉点的技术就是提重心动作,表现出身体重心在回转结束前提高。这个动作的完成是由膝关节与髋关节不同程度的伸展来完成的¨4|。其中,伸膝关节肌群基本采用远固定收缩工作,伸髋关节肌群基本采用近固定收缩工作。而这种肌肉工作的形式在其他运动中并不多,只是类似于平地左右前侧蛙跳动作的肌肉工作形式。这种“类蛙跳”动作在滑雪回转重心交换中只表现出肌肉工作的形式上,还需要加腹腰肌协助转体完成整体的提重心动作。

在回转交换前区如何利用好雪板势能也是现代高山竞技滑雪技术的关键部分。交换点技术动作要求运动员应迅速地改变身体姿势,充分利用好雪板的势能,快速完成交换动作,以保证回转动作的连续。重心的高度(身体姿态的高低),由低(通过点杖引伸)逐渐升高(在通过滚落线瞬间为最高)之后又逐渐降低。重心的前后由(开始阶段)逐渐前靠放在中间¨纠(滑进阶段),一直保持到结束阶段(必要时有稍微的后移)。雪板从开始阶段由逐渐减鼋到集中承重的过程,到滑进阶段后程与结束阶段前程为最大。

6结语

本文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了高山滑雪运动技术,阐述了高山滑雪运动员的重心与雪板滑行轨迹理解滑行技术,进一步论述了轨迹交换点处的滑行技术动作肌肉工作原理。从而为提高我国高山滑雪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提供依据。但也对将来的工作者研究高山滑雪技术提出几点建议:在对高山滑雪技术分析探讨时应该考虑到运动坐标系的不同。这样能充分形象地理解高山滑雪回转技术,要理解滑雪运动坐标是随山坡改变而改变的;在分析学习高山滑雪技术时要理解产生动作的生物力学原理,体会动作形成的肌肉工作原理,以便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要充分体会和理解高IU滑雪滑行时滑雪板受力情况,并根据运动员技术特点、身高、体重选择合适弹性系数和长度的滑雪板,才能很好地控制雪板保持良好的滑行状态。

参考文献:

[1]张亚东,张宝军.初学者高山滑雪时应注意几个问题[J].冰雪运动,2005(2):33—35.

[2]徐哲珠,栾兆亮.第20届冬奥会高山滑雪运动员身体的基本形态特征[J].冰雪运动,2006(4):15—18.

[3]王永涛,武彦龙.谈中国高山滑雪的现状和整改措施[J].冰雪运动,2002(1):32—33.

[4]朱志强.第3届亚冬会高山滑雪比赛述评[J].冰雪运动,1999(2):21—23.

[5]徐文东,朱志强.中国冰雪运动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79.

[6]徐哲珠.高山滑雪比赛新器材对技术和比赛规则的影响[J].冰雪运动,2007,29(4):49—51.

[7]教材编写组.冰雪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404.

[8]教材编写组.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82.

[9]陈礼,齐朝晖.高山滑雪板力学特性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46(6):781.784.

[10]袁利红,纪仲秋.女子花样滑冰优秀运动员跳跃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1):2l一24.

[11]张成才.对影响高山滑雪滑行速度因素的分析[J].冰雪运动,2000(4):25—26.

[12]闫乃鹏.影响高山滑雪运动员滑行阻力的主要因素[J].冰雪运动,2006(5):18—20.

[13]姜跃清,张永和.高山滑雪运动员专项能力培养的研究[J].冰雪运动,2001(3):26—27.

[14]徐哲珠,邹亚昌.高山滑雪可倒式回转技术的运用[J].冰雪运动,200l(1):28—29.

[15]徐哲珠,邹哑昌.短板轮在高山滑雪陆训中的应用方法[J].冰雪运动,2002(2):35—36.

责任编辑:张赢

竞技高山滑雪运动交换区及回转动作技术原理

作者:任立刚, 巨雷, 李美, REN Li-gang, JU Lei, LI Mei

作者单位:任立刚,REN Li-gang(黑龙江省雪上训练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巨雷,JU Lei(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8), 李美,LI Mei(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215000)

刊名:

冰雪运动

英文刊名:CHINA WINTER SPORTS

年,卷(期):2009,31(4)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5条)

1.张亚东.张宗军初学者高山滑雪时应注意几个问题[期刊论文]-冰雪运动 2005(02)

2.徐哲珠.栾兆亮第20届冬奥会高山滑雪运动员身体的基本形态特征[期刊论文]-冰雪运动 2006(04)

3.王永涛.武彦龙谈中国高山滑雪的现状和整改措施[期刊论文]-冰雪运动 2002(01)

4.朱志强第3届亚冬会高山滑雪比赛述评 1999(02)

5.徐文东.朱志强中国冰雪运动史 2006

6.徐哲珠高山滑雪比赛新器材对技术和比赛规则的影响[期刊论文]-冰雪运动 2007(04)

7.教材编写组冰雪运动 2002

8.教材编写组运动生物力学 2005

9.陈礼.齐朝晖高山滑雪板力学特性分析[期刊论文]-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6(06)

10.袁利红.纪仲秋女子花样滑冰优秀运动员跳跃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期刊论文]-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01)

11.张成才对影响高山滑雪滑行速度因素的分析 2000(04)

12.闫乃鹏影响高山滑雪运动员滑行阻力的主要因素[期刊论文]-冰雪运动 2006(05)

13.姜跃清.张永和高山滑雪运动员专项能力培养的研究[期刊论文]-冰雪运动 2001(03)

14.徐哲珠.邹亚昌高山滑雪可倒式回转技术的运用[期刊论文]-冰雪运动 2001(01)

15.徐哲珠.邹哑昌短板轮在高山滑雪陆训中的应用方法[期刊论文]-冰雪运动 2002(02)

相似文献(1条)

1.期刊论文李刚高山滑雪回转动作技术原理探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了高山滑雪运动技术,阐述了高山滑雪运动员的重心与雪板滑行轨迹理解滑行技术,进一步论述了轨迹交换点处的滑行技术动作的肌肉工作原理.从而为提高我国高山滑雪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提供依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6316681098.html,/Periodical_bxyd200904009.aspx

授权使用:广东商学院图书馆(gdsxy),授权号:a1083e55-e431-4422-b075-9e8700a7c2b6

下载时间:2011年2月11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