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师保国Email:baoguoshi@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6683512.html,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它研究现实的人,探求、描述和揭示个人思想、情绪及行为的独特模式,并综合诸多足以影响个人的各种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与生物学的、发展的、认知的、情绪的、动机的和社会的种种交互作用,进而对现实社会中的个人作整体性解释。

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问题

人的本性是善的还是恶的?还是非善非恶的?(凶杀、战争、弑师)

人的意志是自由的,还是有某种控制不了的原因所决定的?(自杀,做决定)

人的性格是一层不变的,还是可以改变的?

人的行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

什么是健康人格?(不健康人格)

怎样测量人格?(抽象画?小说?问卷)

怎样改变异常行为?(抑郁;焦虑;强迫)

等等(飞跃疯人院)

归结起来,人格研究的主题:

1、人性哲学(Humanistic Philosophy )

2、人格结构(personality structure)

3、人格动力(personality dynamics)

4、人格发展(personality development)

5、人格成因(persona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

6、人格改变(personality change)

7、人格测量(personality assessment)

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为心理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心理学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人格理论的理解力与分析评判能力;并使学生了解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提高对人格心理学问题的研究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掌握其它心理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方法

专题讲授、录像、讨论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培养学习者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忌死记硬背。充分利用学员的主动性实施互动教学,创造积极的讨论、学习氛围。

成绩考核

平时成绩(40%)与期末成绩(60%)结合。

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讨论发言、期中作业的情况。

期末成绩主要是考试(考查)成绩。

教材及参考书

Jerry M. Burger著,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第六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

Richard M.Ryckman著,高峰强等译人格理论(第8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郑雪主编人格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黄希庭主编人格心理学台湾东华书局,1998年

Randy J. Larson&David M.Buss Personality Psychology: Domains of knowledge about human nature.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第一章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第一节人格的概念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简史

第三节人格的6个理论流派

第四节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与难点:人格概念;人格理论

第一节人格的概念

热身活动

魔法药水预测你的未来

假设你面前有一瓶能预测未来的魔法药水,喝掉一整瓶就会知道自己一生所有的事情,你会如何对待这瓶药水?

A、有一点兴趣,但不喝这瓶药。

B、想要知道自己一生的所有事情,所以一口气喝掉整瓶药水。

C、只喝下能知道明天事情的份量就够了。

D、只喝能知道未来一年事情的份量。

E、先保管着,等到有需要时再使用。

A 你对自己的思考和信念相当有自信,即使碰到障碍,也会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你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及宗教热忱,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会孜孜不倦,谨守自己的岗位。你可能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B 你具有非凡的勇气及好奇心,拥有冒险犯难的精神。不过你常常太注重事情的结果,忽略了努力的过程及苦心。所以你通常对没有胜算及把握的事情,不会花心力去做,因为你不希望自己白费力气。你常常喜欢算命,希望能够有一些参考指针,来让你知道未来要往哪一个方向。基本上你虽然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却也认为命运及运气是主宰事情成功与否的重大关键。

C 你是个小心、谨慎的人,对自我相当负责,也让别人能够安心交付任务给你。你做事情不喜欢好高骛远,一下子就立定非常高远的目标,而是喜欢先立定短程目标,按部就班的前进,直到接近梦想为止。

D 你对未来有莫大的欲望,经常梦想自己够抓住成功的机会,实现愿望。也会希望能有贵人出现,助你一臂之力。

E 你是个非常理性的人,凡事都注重合理。喜欢追根究底,穷究真理,有时候会不知变通。不过,你做事皆以安全第一为最高原则,所以不会做太过无理的苛求。你也相当看重自己的知识和思考能力,不轻易受他人的意见左右。

一、人格的定义

我国古代汉语:没有“人格”这个词,但是有“人性”、“人品”、“品格”等词

最早讲到“人性”的孔子: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中文中“人格” 术语是现代从日文中引入

日文中“人格” 来自对英文“personality” 的意译

英文中“personality”源于拉丁文“persona”

人格(personality)=persona=面具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的心理千差万别。

面具指义为人格的两层意思

个人在生活舞台上表演出的各种行为,表现于外给人印象的特点或公开的自我

个人蕴藏于内、外部未露的特点,即被遮蔽起来的真实的自我

不同的专家-不同的人格-不同的人格定义

有人把人格看成是习惯化的行为模式,有的看成一种控制行为的内部机制,也有的看成是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哲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

奥尔波特(1937)曾考察过五十个人格定义。

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学者们一致公认的人格定义。

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和体格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组成,它决定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性。(Eysenck,1970)代表个人或人们的一般特征,说明对情境的反映何以是持久的模式。(Pervin,1980)

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陈仲庚,1986)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黄希庭,1999)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郑雪,2001)

二、人格的特性

整体性schizophrenia (精神内部分裂)

稳定性可塑性

独特性共同性

社会性自然性

三、相关概念

个性(individuality)

气质(temperament)

性格( character)

个性是人格的独特性,气质是人格发展的先天基础、性格是个人后天形成的道德行为特征。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简史

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德)

一、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

二、西方人格心理学思想

苏格拉底“认识自己”

柏拉图灵魂:理性、意志、欲望

亚里斯多德

人:肉体;灵魂(理性、非理性)

希波克拉底

体液说:血液、黄、黑胆汁、粘液

康德

多血质;忧郁质;胆汁质;粘液质

三、人格心理学的建立

1937年,奥尔伯特《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一)心理测量运动使人格研究由定性走向定量

高尔顿;卡特尔;比纳

(二)欧洲临床精神病学开辟了人格的临床研究传统

催眠;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第三节人格的6个理论流派

精神分析流派

特质学流派

生物学流派

人本主义流派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

认知流派

任何一种主要的人格理论都可以在这六个流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两个例子:攻击和抑郁

为什么学习人格心理学

掌握理论

遗传-环境;意识-无意识;自由意志-决定论

应用于心理治疗举例:人格类型与疾病

更好评价自己

设计研究

举例:人格类型与疾病

1. A型人格与冠心病

“A型行为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两位临床医生弗里德曼(Friedman)和罗森曼(Rosenman)提出的概念

他们发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的传统危险因素(高胆固醇,吸烟和高血压)不能完全解释冠心病的发病率

临床观察发现:冠心病病人的行为特征与正常健康人有很大差异,即冠心病患者大多有进取心强、过分的抱负与雄心壮志、急躁易怒、行动匆忙、过分竞争性与好胜性、充满敌意以及有时间紧迫感等行为特征这些行为特征被称为A型行为模式或A型人格(或A型性格)

未发现这些相关行为特征者被称为B型行为模式或B型人格(或B型性格)

A型人格的特征

赖特(Wright,1988)研究表明:

时间紧迫感——做事快、感到时间不够

长期亢奋状态——每天大部分时间处于紧张状态

多面出击——总想同时做一项以上的事

B型人格的特征

悠闲自得

不爱紧张

一般无时间紧迫感

不喜争强

有耐心

能容忍

2. C型人格与癌症

C型人格主要特点:不表现出愤怒,把愤怒藏在心里并加以控制,在行为上表现出与别人过分合作,原谅一些不该原谅的行为,生活和工作中没有主意和目标,不确定性多;对别人过分有耐心;尽量回避各种冲突,不表现负面的情绪(特别是愤怒),屈从于权威等

对愤怒的压抑、抑郁与癌症的发生、恶化和预后不良有联系的研究报告则相当的多

第四节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格心理的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观察与描述

孤独者经常离群而居

寄托儿童与老师交往频繁、与父母交流甚少

第二阶段:理论与假设

缺乏社交技能导致孤独:1.孤独者比不孤独者较少主动发起谈话 2.孤独者不能正确了解别人对他们的看

法 3.孤独者在社交场合比不孤独者有较多不恰当的话

心理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寄托儿童应具有独特的特点。

第三阶段:检验与结论

对于问题一,记录并比较孤独者和不孤独者主动发起谈话次数、与陌生人谈话时不恰当的次数

对于问题二,调查寄托儿童的实践生活、心理特点

二、人格心理研究取向

(一)临床取向

1.涵义: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指对个体作系统的深度的考查。源于沙可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催眠术)

2.代表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默瑞(主题统觉测验)

罗杰斯(人类潜能运动)、凯利(构念、建构)

3.评价

优点: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活生生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获得大量有关的信息资料,由此能形成无数新的假设和观察

缺点:(1)以特殊个体为研究对象,难以引出普遍性的结论,容易发生以偏概全的错误(2)缺乏客观性,结果很难让别人重复和验证

(二)相关取向

1.涵义:使用统计测量来建立个体间已存在的差异的那些测量集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

2.代表

高尔顿(个体差异、测量和遗传)

卡特尔(把人格单元或特质作类型划分)

艾森克(通过对问卷项目的反应进行因素分析)

3.评价

优点:(1)容易操作,省时,短时间可获得大量数据

(2)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和实际情况,减少人为性

(3)可以研究一些实际上或伦理、法律上无法控制的变量

缺点:被试报告的真实性受怀疑;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三)实验取向

1.涵义:对变量作系统的操作以建立起因果关系

2.代表

冯特(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

艾宾浩斯(遗忘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华生(刺激与反应的联系)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

3.评价

优点:实验取向在很多方面代表了科学思想,因果关系

缺点:实验情境的局限性(避免不了人为性)

人格元素之间纷繁关系研究上的局限

(四)综合取向

实例:

1.A型行为模式

临床发现-(结构访谈)问卷测量-实验验证

2.习得性无助

实验发现-内外控-与抑郁症的关系

启示:共同的科学目标,不同的研究途径

复习题

1、概念:人格、人格心理学

2、人格理论有哪些?你喜欢哪些理论?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包括哪些?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理论

34岁才有了孩子的武薇(化名)是一位拥有硕士学历的白领,不过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她居然就有拿牙签扎女儿眼珠的强烈冲动。得了强迫症的她,因为怕自己真的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所以就只能不让自己的手空出来。武薇白天黑夜都只能抱着孩子,甚至晚上也不能躺下睡觉,尽管妈妈也在自己身边帮忙,她却不放心让母亲来抱自己的孩子。对于自己的这种冲动,武薇感到非常困惑。

“有一天,我去参加大学同学聚会,晚上11点多才回家,因为喝了酒,所以头有些发晕。回去看见女儿在床上睡着了,妈妈坐在沙发上,头往后仰,伸着脖子也睡着了。这时,看着妈妈后仰的脖子,我突然有一股要掐死她的冲动。这时,我使劲摇摇头镇静下来,脑子里的想法才消失。”

回忆:“小时候,爸妈经常吵架,爸爸还老打妈妈,后来他们就离婚了。离婚后的妈妈脾气变得很暴躁,经常打我,所以我一方面虽然可怜妈妈,但另一方面心里却深藏着对她的恨,有时甚至希望自己能被她打死,这样就可以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了。”就这样战战兢兢地长大的武薇,虽然后来离开了妈妈,可是,她还是迟迟不愿结婚,即使结婚后也不愿意生孩子,这个孩子也是几次流产之后,最后不得以才要的。哪知道,妈妈又来照顾自己时,武薇却又莫名其妙得了强迫症。

精神分析者如是说:

对妈妈的憎恨

精神分析在20世纪初传入我国,但真正有较大发展还是在近二十多年,起步比较晚。

专业精神分析师不到100人

精神分析50分钟50到200元

主要内容

第一节弗洛伊德的生平

第二节弗洛伊德的理论

第三节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弗洛伊德的生平

Sigmund Freud

1856-1939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 1856-1939)奥地利医生,精神病学家,心理学领域的新学派——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人类行为学方面提出了不少革命性的、颇有争议的观点。他还为治疗行为方面的疾病建立了一套新的体系。

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在摩拉维亚州弗赖堡(现属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三岁时全家迁居维也纳。父亲雅各布·弗洛伊德的前妻生的两个孩子比西格蒙德大二十岁左右,他们没有去维也纳,而是移居到英国的曼彻斯特。西格蒙德是他父亲与后妻生的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五个妹妹。

青年时代,弗洛伊德对一般的哲学和人道主义问题很感兴趣,但是,他觉得必须有一种严格的科学训练来约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

弗洛伊德发表的第一篇论文证明了低级动物的脊髓神经节细胞与高级动物的同一性,这在过去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

不久以后,他又撰文描述了神经细胞的构造,从而为神经原的理论奠定了基础,这也是现代神经学的基础。接着,弗洛伊德开始用显微镜揭示人的神经系统的各种神经束。

后来,他进入了维也纳医院,当了一名住院实习医生。兴趣则在他的导师T.H.梅涅特所负责的精神病学方面。

在他医院工作结束的时候,弗洛伊德被授予一笔数目不大的奖学金,这样,他就能去巴黎旅行,并到萨尔帕屈里哀跟著名的神经病学家让.马丁.沙可学习。在巴黎学习的四个半月,成了弗洛伊德一生事业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回到维也纳以后,他向医学协会作了巴黎见闻的报告,但是受到冷落,这预示着他以后的工作将要得到同样的反映。

弗洛伊德于1886年春以神经病学家的身份私人开业行医,并在同年九月结婚。他的婚姻十分美满,共有六个孩子,三儿三女,最小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后来也成了一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

精神分析学的初期

1882年,约瑟夫?布洛伊尔告诉他,有位叫安娜的病人曾受益于在催眠中恢复痛苦记忆的“疏泄”疗法。后来,他采用布洛伊尔的疏泄法,但效果不理想。

1892年,他观察到在被遗忘的痛苦记忆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那些不能接受的愿望,于是他形成了压抑的概念,这是弗洛伊德学说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1895年,出版《癔病研究》,放弃了催眠术而开始采用“自由联想”法。

伟大的发现

1895-1900年,是弗洛伊德多产的时期。

1900年发表《梦的解释》

发现无意识

压抑、浓缩、移位、

倒错以及润饰

无意识的内容起源于幼儿时代

他坚持认为,幼儿深度心理的活动是对双亲的性的动机和敌对动机驱使的。典型的例子就是俄狄浦斯情结幼儿在诞生之时,并在未断奶时就已经有了色情感。

1902年,弗洛伊德邀请几位年轻的同事和学生定期碰头,对他当时正在从事的研究进行探讨。“维也纳精神分析学协会”

1904年《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

1905年《性学三论》

1913年《图腾与禁忌》,这本书的重要性仅次于《梦的解释》。通过对乱伦恐惧、情感矛盾等许多特征的研究,弗洛伊德发现这些都是儿童和野蛮人的原始心理所共同具有的特征。

鼎盛时期

1919年弗洛伊德创办了一家国际性的出版公司,专门出版发行精神分析学方面的杂志和书籍。

1920-1921 《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和《自我与伊德》

1923年春天,弗洛伊德的口腔上部患了癌症。坚持出版《抑制、症状和焦虑》等书。

最后的岁月

1933年纳粹党人开始对犹太人进行迫害,这对弗洛伊德的研究工作是一个重大打击。

1938年6月,克服了纳粹分子设置的重重障碍,终于飞抵伦敦。

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在伦敦与世长辞。

在他逝世前的一个月,弗洛伊德还在忙于他的本职工作,还在接待来访者,撰写文章。

FREUD MUSEUM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6683512.html,/

影响精神分析的观念

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微觉学说和无意识

赫尔巴特的意识阈理论:无意识。把心理生活看作是在各种竞相进入意识的观念之间的一种竞争

J.沙可在应用催眠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一个脱离意识的心理王国

第三次打击:精神分析揭示出人类的自我并非他本身的主宰。

布洛伊尔用催眠疗法治疗安娜

她拒绝用玻璃杯喝水,因为她曾看见一条狗从玻璃杯中舔水。当她意识到这一真正原因时,她马上就能用玻璃杯喝水了。

第二节弗洛伊德的理论

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在正常条件下,人的活动都是有意识的活动,要干什么,都是很清楚的。但是,一切比较复杂的活动都包含有部分不被意识的个别过程。人在每一个瞬间只能有一个意识的主要点,其他则为注意的边缘。如熟练和习惯。

意识层次结构

意识: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前意识: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

无意识(潜意识):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

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无意识的例子:梦

1.潜在梦深层意识中压抑住的愿望、欲求在梦中的表现。

2. 显在梦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满足的欲望,在梦中出现。

3. 反梦即与现实生活中事实相反的梦。

4.情绪梦是你最近精神状态的反映。

梦的运作

⑴浓缩。即用隐意的个别元素代表全体,或把几种隐意的元素合而为一,如用胡须代替父亲,用乳房代替母亲等等。

⑵转移。即用暗喻、谐音、仿同、近似等形式,通过由此及彼来表示隐意。如一个女人经常牵着狗,即用狗的形象代表这个女子等。

⑶象征。即某些代表其它事物的东西。如用国王和王后象征父母,用小动物或害虫象征弟妹,以及用手杖、伞等等征男性生殖器,用坑穴、房间等象征女性生殖器等。此外,梦的运作还有润饰、校正等手法。

梦的本质

(一)梦是睡眠中的一种不安稳状态。

(二)梦是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

(三)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四)梦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五)梦是愿望的满足。

二、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用疏导法让病人的内心创伤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后来发现很多是病人臆造的,他开始选择内驱力的范式。提出人格结构的新理论

本我——快乐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超我——道德原则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超我,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

由于超我永无止境地追求完美,所以它同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它经常批评本我谴责自我。

自我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

“有一句格言告诫我们,一仆不能同时服侍两个主人,然而可怜的自我却处境更坏,它服侍着三个严厉的主人,而且要使它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这些要求总是背道而驰并似乎常常互不相容,难怪自我经常不能完成任务。它的三位专制的主人是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

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

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神经病,危及人格的发展。

三、性本能理论(一)本能理论

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libido,里比多),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

人格发展理论--性欲阶段理论

Oral Stage (birth -1 year)

Mouth is associated with sexual pleasure

Weaning a child can lead to fixation if not handled correctly.

Fixation can lead to oral activities in adulthood

Anal Stage (1 -3 years)

Anus is associated with pleasure

Toilet training can lead to fixation if not handled correctly

Fixation can lead to anal retentive or expulsive behaviors in adulthood

Phallic Stage (3 -5 years)

Focus of pleasure shifts to the genitals

Oedipus or Electra complex can occur

Fixation can lead to excessive masculinity in males and the need for attention or domination in females Oedipus Complex

Mom is nice

I love Mom

But Dad is in the way

Kill Dad!

Uh oh. Dad is mad

What is the worse that Dad can do?

Oedipus Complex

Castration!

I give up. Dad wins.

Let’s not think about sex for a while

Latency Stage (5 -puberty)

Sexuality is repressed

Children participate in hobbies, school and same-sex friendships

Genital Stage (puberty on)

Sexual feelings re-emerge and are oriented toward others

Healthy adults find pleasure in love and work, fixated adults have their energy tied up in earlier stages

(二)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焦虑主要有三种,即

真实性焦虑

神经性焦虑

道德性焦虑

三种焦虑的根源分别是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

心理防御机制

压抑——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

投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

退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隔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

抵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

转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

补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

合理化——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

升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

幽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

反向形式——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

第三节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

一、自由联想

这种方法是从催眠术中演化出来的。它既是一种治疗方法,也是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的研究方法

在《爱德华大夫》影片中,心理大夫让约翰·布朗说出他想到的任何事物,然后再对他说出的事物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就是自由联想法。通过这种方法来揭示人的潜意识。

让病人在一间安静的房间里,放松地躺在一张躺椅或床上。

病人背向分析家,在分析家鼓励下,病人回忆、自由联想,并将所想的谈出来。

在运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求病人把所想到的一切都讲出来,而不管这些想法是无关紧要的胡思乱想,还是可笑的使人不好意思的念头。

这种方法的目标是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引起病人变态行为的东西揭示出来。

二、释梦

弗洛依德认为释梦是“通往了解精神分析生活中无意识状态的成功之路。”梦是欲望的满足,梦代表着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的虚假的满足。

梦有三个来源:一是感觉刺激,二是发梦者在清醒时的所思所想,三是本我的冲动。

三、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弗洛伊德把日常生活中的错误分为六类:(1)口误;(2)笔误;(3)遗忘;(4)遗失、误置与误取;(5)误读与误听;(6)多种错误的混合。

“出去走走,散个烟”

如一个人忘掉了约会的时间,很可能他潜意识中开始厌倦对方,而不想赴约。

四、幽默弗洛伊德在其《幽默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1905)一书中,对幽默作了一番详尽的分析。其中重点分析了两类玩笑即有关攻击性的玩笑和有关性的玩笑。人们为什么对这两类玩笑兴味盎然,乐此不疲呢?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因为这种玩笑能够使通常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得以宣泄。

当新娘被介绍给新郎时,他非常不高兴地大吃一惊,拉着经纪人到一边,小声地向他提出抗议:“她又丑又老,眼睛歪斜,牙齿不整,视力模糊----”

“你不必放低声音”,经纪人打断他的话,“她还是个聋子”。(Freud,1905)

每一个广为人知的悲剧后面似乎都跟着一连串的笑话,这种类型的幽默已被采用了多年。

1986 挑战者号

2008 5.12

一个非洲黑娃儿到成都旅游,入住一家宾馆,这时地震发生使宾馆着火,黑娃儿以最快的速度冲到空旷的平地,这时救火的消防队员很惊讶的说到———

“奇怪了,没见过被烧焦了还跑得这么快的"...........

课后思考

如何评价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评价

(一)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功绩

第一,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

第二,弗洛伊德发现了性机能在人格发展中的动力作用

第三,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是有科学道理的

第四,弗洛伊德在研究人格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到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二)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错误

第一,弗洛伊德贬低意识、理性的作用

第二,弗洛伊德的泛性论是错误的

第三,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认为成年人格在四五岁时就已基本形成

第四,弗洛伊德以动欲区转移为依据来划分人格发展各阶段是不科学的

第三章新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

师保国老师“人格心理学”第三章课件

——————————————————————

主要内容

一、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的转变

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三、荣格的人格结构和心理类型

四、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观点

五、霍妮的人格发展观点

六、新精神分析与经典精神分析的关系

一、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的转变

外部原因-推动因素

社会:世界经济危机(30s)、纳粹上台

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们紧张、焦虑、沮丧,惶惶不可终日,导致精神病的发病率上升,促使精神分析临床的应用与发展,并开始关注更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泛性论解决不了失业、消费、食物、和房租的困扰)。学科:文化人类学的发展

对原始部落民族的研究发现,导致心理上有差异的是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子女抚养方式的不同,而不是本能。

学派:机能主义与行为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倡导实用主义,开创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强调心理现象对环境的适应,重视社会文化。“用进废退”,“物竞天择”

行为主义的诞生。

内部原因

弗洛伊德性格:

作为科学家,严肃认真,不怕修改自己的观点。

作为领导人,专制暴戾,任何偏离其观点的理论都是反叛。轻则痛责,重则驱逐门外、憎恨终生。“离家出走,逼上梁山,自立门户”。

理论局限:(最关键的三点)

(1)人格在五六岁时完全形成,与后来经历无关

(2)影响人格的是本能,社会文化影响不大

(3)弗洛伊德理论整体上的消极特征,即人在很大程度上为本能和无意识控制“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后天的努力有什么用?” “一两的遗传≥一吨的教育?”

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生平及著作

Alfred Adler(1870-1937)

维也纳出生,犹太谷商家庭

“一个男人努力克服自卑感的优秀样板”

六个孩子中的老三;幼年多病(佝偻病、肺炎、车祸);成绩平平(数学不及格)

1888,维也纳医学院,后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克服幼年的恐惧)

1899年在维也纳开设诊所

1902年他拜读了弗洛依德的《释梦》一书后,撰文为弗洛伊德的观点辩护

1910年阿德勒成为“周三精神分析学会”的第一任主席和学会杂志《精神分析杂志》的主编

1911年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

1912年他创立“个体心理学”,创办了该学派的理论刊物《个体心理学杂志》,开始把理论的重点应用于儿童的培养与教育,并取得很大成功。

1926年访问美国

1934年定居美国

1937年在欧洲讲学途中因劳累过度导致心脏病发而病逝于苏格兰

主要著作

《精神症的性格》(1912)

《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1917)

《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1919)

《生活的科学》(1927)

《理解人的本性》(1929)

《生活对你应有的意义》(1932)

《儿童教育》(1938)

阿德勒的主要观点

1 寻求优越

2 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3 出生顺序

1 寻求优越

阿德勒反对弗洛依德把性本能视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摆脱自卑、寻求优越才是人生动力。

有生理缺陷的人往往有一种生理上的自卑感,他必须通过发展有缺陷的器官或全力发展其他功能而使这种缺陷得到补偿。

一个人作为人存在着,就意味着具有自卑感,它不断地驱使你去克服它,而只有在你感到向上斗争的过程中达到一种满意阶段时,你才有轻松感、价值感和幸福感。

2 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出生后的头几年对人成年后的人格形成绝对重要。(与弗洛伊德一致)

两类父母行为肯定会导致儿童的人格问题:

溺爱:没有应付生活问题的能力

忽视:不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孟育群教授对亲子关系进行了10年的研究,她的调查表明:过分溺爱的父与母人数分别达到40%和60%。

3 出生顺序

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影响人格的心理学家。

第一个孩子容易被溺爱,但随着第二个孩子出生,自卑感变得强烈,多有问题儿童。

中间儿童发展比较积极。

末生儿也容易出问题。

三、荣格的人格结构和心理类型

生平及著作

Carl Gustav Jung,1875-1961

瑞士

自幼内省、封闭,喜欢思考

梦及超自然的东西

童年时受到十分强烈的宗教

影响。他一家就有九名成员

是牧师,父亲及八个叔伯

10岁时雕刻小人对话

1900年在巴塞尔大学取得医学学位,在苏黎世大学的精神病诊所谋职。

1905年任苏黎世大学的讲师

荣格最初对弗洛依德发生兴趣是在他读了他的《梦的解析》一书之后。1907年他们在维也纳第一次见面,两人长谈了足足13个小时。

1909年,荣格随弗洛依德出游美国,在克拉克大学举办一系列讲座。(开始怀疑泛性论)

1911年荣格成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第一任主席

1914年辞职,彻底断绝关系。

著作

《无意识心理学》(1912年)

《人及其象征》(1954年)

《追求灵魂的现代人》(1955年)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1958)

《记忆、梦、反省》(1961年)

荣格的观点

1 人格动力

生命力——用“心理能量”取代了“里比多”

等值原理——如果精神的某个部分受到过分重视,那必然以其他部分的损失为代价。

熵原理——热动力的第二原理,它说明在一个系统内存在着一种能量相等的恒常趋势。例如把一个热的物

体和冷的物体并排放在一起,热能将从热体流向冷体,直到它们的温度相等。

精神的意识和无意识部分具有相等的能量,因而在人的一生中表现机会相等。

2 人格结构

个体无意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以“情结”的形式表现出来。自卑情结、性的情结、钱的情结

集体无意识: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它在每一世代只增加极少的变异,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心理内容。怕蛇怕黑暗

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最主要的原型是人格面具、阿妮玛和阿妮姆斯、阴影和自身。

人格面具(Persona)指人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于表现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认可。

阿妮玛(Anima)指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成分或意象,在漫长的岁月中男女相互交往所得的经验而产生

阿妮姆斯(Animus)指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成分或意象

阴影(Shadow)是人的心灵中遗传下来的最黑暗隐秘、最深层的邪恶倾向。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源泉。

自身(Self),它是集体无意识的核心。其作用是协调人格的各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合、统一,即自我实现。

3 人格类型

思维外倾——分析、思考外部事物,情感压抑

情感外倾——不重思维,重视与他人情感和睦

直觉外倾——追求外部世界的新直觉,易变

感觉外倾——喜欢追求欢乐,活泼,易变成寻欢作乐

思维内倾——离群索居,倔强偏执,情感压抑

情感内倾——沉默寡言,内心情感体验丰富

直觉内倾——富于幻想,性情古怪,体验奇奇怪怪

感觉内倾——对事物有深刻的主观感觉,缺乏思想

四、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观点

【德】埃里克森

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1994

一生充满了自我认同感问题。

私生子,单亲家庭,有继父。

只受过大学预科教育

1927年开始接受了安娜·弗洛依德在儿童精神分析方面的训练,从此走上了精神分析的道路。

1933年他参加了维也纳的精神分析学会,同年去美国波士顿开业

1944年参加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儿童福利研究所的纵向“儿童指导研究”。期间认识了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特(Ruth Benedict)和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吸收了人类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1938年,他前往印第安的部落从事儿童的跨文化现场研究,进一步意识到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的重要性

1951-1960年任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

1960年任哈佛大学人类发展学教授,直到1970年退休

《同一性:青春期与危机》(1968)

埃里克森的主要观点

自我概念

在为本我服务的过程中,自我形成了自己的内容、需要和机能。自我不仅能保证个人适应环境,健康成长,而且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和同一性的源泉。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少年成名之痛(许燕,2009)

麦考利·克金(Macaulay Culkin)

詹妮弗·卡普里亚蒂(Jennifer Capriati)

茱儿·巴里摩尔(Drew Barrymore)

麦考利·克金(Macaulay Culkin)

4岁涉足演艺圈

10岁“小鬼当家”

15岁抽烟酗酒吸毒

17岁结婚

19岁离婚

24岁持有毒品

人格自我认同感测试

五、霍妮的人格发展观点

karen Horney,

1886-1952

德国汉堡

1913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23岁时成为精神分析医生

1932年,她受弗兰兹·亚历山大的邀请赴美,担任了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副所长。

两年后,移居纽约,创办了一所私人医院,并在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培训精神分析医生。

由于她与弗洛伊德的传统理论分歧非常之大,以致使她退出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自己创建了一所取名为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的机构,并亲任所长,直到1952年9月4日逝世。

霍妮的观点

1.基本焦虑儿童所具有的,觉得自己是孤立、无能为力的生活在这个危机四伏、充满故意的世界上的一种感情。

神经症源于儿童与父母的相互关系。

2.控制基本焦虑的策略

(1)对友爱和赏识的需要

(2)对支配其生活的伴侣的需要

(3)对狭窄的生活范围的需要

(4)对权力的需要

(5)利用他人的需要

(6)社会认可的需要

(7)赞美的需要

(8)志向和成就的需要

(9)自我满足和独立的需要

(10)对完美无疵的需要

3.精神治疗的目的

一切治疗都是自我治疗,因为如果没有患者的参与就不可能产生任何治疗效果。

治疗的目的是在真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间建立一种切合实际的联系,要使患者接受真实的自我就是他们自己,从而形成一种切合实际的未来目标。

童年期是形成正常人和神经病患者的关键期

自学内容:新精神分析的其他人物

沙利文的人际关系理论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理论

六、新精神分析与经典精神分析的关系

1新精神分析对经典精神分析的继承

1新精神分析对经典精神分析的发展

1新精神分析对经典精神分析的继承

保留无意识概念,把它作为行为的关键决定因素;

同意童年早期经历影响人格的发展;

接受佛洛伊德的防御机制、梦的解释等概念。

2新精神分析对经典精神分析的发展

第一,强调自我的自主性及其整合与调节功能。

第二,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重大影响。

第三,重传统研究方法与实验法的结合。

第四,强调对儿童早期经验的观察与研究。

第五,人性善观。

复习与思考

概念:自卑感、情结、自我同一性

问题

1. 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的比较分析

2. 述评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3. 简述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第四章特质流派与人格(代表人物和相关研究话题)

师保国老师“人格心理学”第四章课件

————————————————————

如何介绍自己的个性:

特质论范型(trait paradigm)强调人的个别差异和个体的整体功能,以特质概念来假定行为的跨情景一致性和跨时间的持续性。

特质论并不把人格分为绝对的类型,而通常认为存在一些特质维度。

人们之间的差异,就在于在这些维度上表现程度的不同所形成的不同特质构型。

特质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特质的分类、表现和产生的基础。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因素分析、多变量分析研究及自陈测验的人格评鉴技术。

特质(trait)的一般解释

广泛、持久、相对稳定的用于推测和解释人类行为的特点

主要内容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卡特尔的特质因素理论

特质理论的应用:大五人格

特质理论的贡献与批判

第一节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一、奥尔波特生平

Gordon W. Allport, 1897-1967

生于印第安纳州,四兄弟中排行最小

其兄F.奥尔波特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

哈佛大学本科、研究生.初入学时的各科成绩不理想

弗劳德·亨利·奥尔波特(Floyd Henry Allport,1890-1978)

美国心理学家,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

1919 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哲学博士

他的弟弟G.奥尔波特也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奥尔波特(G.W.Allport)

在维也纳与弗洛伊德进行一次短暂的会面。

这次会面使他了解到弗洛依德心理学在把握潜意识内容时忽视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事实。

这一点不仅对他后来理论的创立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使得他在整个学术生涯中对精神分析都极为反感。

1922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24年重返哈佛大学,开设了美国最早关于人格理论的课程

1939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63年美国心理学基金会金质奖章

二、特质概念与种类

特质(trait)是一种人格测量的单位。

它是“一种概括化的和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的能力,具有激发和引导适应性和表现性行为一致的形式”。

奥尔波特的特质类型

个人特质是指某个特定的个体所具有的特质。

共同特质是指许多个体共有的特质。

首要特质是指个人生活中具有渗透性,占优势的特质。

中心特质是指渗透性稍差一些,但仍具有相当概括性的重要特征。

次要特质是指不太明显的、一致性和概括性较差的特质。

三、机能自主--关于人格动力

弗洛依德:潜藏在成人人格后面的动机是儿童期心理欲望与经验

奥尔波特:即使儿童期的行为类似于成人行为,它们也未必代表相同的潜在动机

机能自主-一个成人现在进行的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即是说过去的动机和现在的动机并没有机能性的联系。

机能自主举例

刚学习一门课程,很可能是因为这门课程是必修课或因为家庭需要,或者是因为时间宽裕而选修

但也许在最后,会完全被这门课程吸引,甚至终身迷恋这门学科。

在这里,原发性动机已经完全丧失,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却变成了目的

四、统我及形成过程--人格发展

“统我”(proprium)即“自我统一体”的概念,用来描述统一于单一概念下自我的各个方面

完善的统我机能只有从出生到成年经过八个阶段的发展才能形成

五、健康人格

健康的成人人格原则上不能由动物、儿童神经症的研究引申而来。具有六个特点:

1.自我广延的能力(capacity for self extension)。健康成人参加活动的范围极广,他们有许多朋友和爱好,并且在政治、社会或宗教活动方面也颇为积极。

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健康成人与别人的关系是亲密的,但没有占有欲和嫉妒心。他们具有同情心,能够容忍自己与别人在价值观上的差异。

3.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健康成人能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挫折,经得起一切不幸遭遇。他们对自己具有积极的意象,即良好的自我形象和对自己乐观的态度。

4.具有现实性知觉。健康成人看待事物是根据事物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根据自己希望的那样来看待事物。这种人看待情境及顺应情境都极为明白,是“明白人”而不是“糊涂人”。

5.具有自我客观化(self-objectification)的表现。健康成人对自己的所有和所缺都十分清楚和准确。他们理解真正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别,知道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之间的差别。

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健康成人需要有一种一致的定向,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有一种主要的愿望。奥尔波特认为这种定向在性质上不一定是宗教性质的,意识形态、哲学、信仰、生活的预感或前景都能对人的一切行动产生创造性的推动力。

六、研究方法

人格研究的方法除了常规研究方法外,要了解一个特定的人,唯一的方法就是研究这个人本身

特殊规律研究法:不是把所有被试都归于研究者事先设计好的分类中,而是关心如何能够较好地阐明个体人格中独特的特质组合

优点:是被试而不是研究者决定那些所要测试的特质

第二节卡特尔的特质因素理论

一、卡特尔生平

Raymond B. Cattell.1905-1998

生于英国

1924年毕业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主修化学,但对社会活动极感兴趣,研究生在伦敦大学心理系

在读研究生时,从师于当时著名的心理统计学家斯皮尔曼,进而把因素分析用于人格研究

1929年获得博士学位

卡特尔发现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于是他接受了一些他称之为“边缘性”的职业

1926-1932 年,在英格兰埃克塞特大学任讲师

1932-1937 年,创办和主持了英格兰莱斯特儿童心理辅导中心并从事临床工作

1937 年,E.桑代克邀请他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工作一年,之后在克拉克大学工作3 年

1941-1944年,他在哈佛大学讲授心理学

1946-1973 年担任伊利诺州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和人格测量实验中心主任

1978 年到科罗拉多定居并担任夏威夷大学兼职教授

1992 年美国心理学会决定颁发他心理科学终身成就奖,但他认为自己遭到诽谤而拒绝领奖

卡特尔一直把因素分析的统计方法应用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他的著述多以因素分析为依据,其人格理论是一种因素分析或人格统计方法。

1966 年《多元实验心理学手册》

一生努力工作,他写过大约300篇学术论文和20多本学术专著

二、特质的种类

1.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卡特尔继承了奥尔波特对特质的分类,认为某个人独具的特质叫个别特质。一个社区或集团所具有的特质叫共同特质。

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指一群看上去是关联的特征或行为。根源特质指行为之间成为一种关联,会一起变动,从而成为单一的、独立的人格维度,它是人格结构最重要的部分,控制着个人所有的惯常行为。

十六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

16PF系R.B.Cattell所编制,自陈量表,用于16岁和以上的人

Cattell先后编制了5个不同年龄的人格量表, 16PF是最为常用的一个

收集了17953(4500)个人格描述形容词,经因素分析得出171人格特质名词,经过试用,再分析出15个人格因素,加上智力便成为十六项人格因素。

根源特质

A:乐群性B:聪慧性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世故性O:忧虑性Q1:实验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Q4:紧张性

次级因素

1:适应与焦虑型

2:内向与外向型

3: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

4:怯懦与果断型

5:心理健康因素

6:专业有成就者的个性因素

人格心理学重点讲解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特点及其研究主题 一、人格心理学的特点 从理性上考察这门课程: ①研究内容侧重:心理差异 ②研究策略强调:整体性 ③研究特征注重:内部稳定性 二、人格主题 ①人性哲学②人格结构③人格动力 ④人格成因⑤人格发展⑥人格测量 三、人格理论研究“范型” 范型: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多数科学家共同接受的理论和方法。 1、古典精神分析 2、新精神分析 3、特质伦每个流派侧重某一个或几个主题 4、行为主义学习论 5、人本主义 6、认知主义 四、人格理论研究的几大范型的优缺点 1、经典精神分析 优点: (1)为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做了过渡 (2)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3)促进了家庭心理咨询和儿童教育的发展 缺点: (1)人格动力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 (2)整个人格理论不太系统 (3)有些理论假设有待一步考证 (4)社会环境仅局限于家庭环境 2、新精神分析 优点: (1)把潜意识理论的开拓性研究推向了新的里程碑 (2)扩展了新的理论领域,加强了相关学科的联系 (3)丰富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发展了精神病学中心医学的理论和方法 缺点: (1)没有脱离精神分析的理论主体 (2)对未来社会的乌托邦式构想 (3)理论仍具有神秘色彩 3、行为主义学派 优点: (1)行为主义奠定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 (2)行为治疗的实用性 (3)行为主义研究领域的广泛性 (4)行为主义理论简洁、明了

缺点: (1)错误地将人类等同于动物 (2)行为评估信度、效度的质疑 (3)行为主义对人格的描述过于窄化 (4)忽视人格的稳定性 4、人本主义学派 优点: (1)关注积极方面 (2)应用广泛:①对心理治疗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②在管理和教育改革中的应用 缺点: (1)概念模糊,缺少实证的研究 (2)过分强调人的天赋潜能,忽视了社会与教育的力量 5、人格特质理论 优点: (1)注重研究的实证性 (2)提出了有价值的理论观点 (3)促进了人格测评工具的产生 缺点: (1)缺乏对特质概念的理论探讨 (2)缺乏统一的特质理论框架 6、认知学派 优点: (1)将实验研究技术带入人格研究 (2)将人格与认知问题有机结合 缺点: (1)人格研究的去人格化倾向 (2)认知理论范式缺乏系统性 第二节人格的界定及特征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特征 1、整体性(统合性) 2、稳定性 3、功能性 4、独特性 第三节人格理论的向度 一、了解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向度 (一)自由论——决定论:这一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对人行为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由其个人意愿自由控制,还是由不为个人意愿所控制的因素来决定? (二)理性——非理性:这一维度说明人的理性思维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三)整体论——分析论:这一维度划分了心理研究是对人进行整体研究还是分析研究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来源:考试大2009/6/24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 一.判断题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 A、荣格 B、阿德勒 C、卡特尔 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

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弗洛伊德 B、荣格 C、阿德勒 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 A、埃里克森 B、弗洛伊德 C、荣格 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 A、卡特尔 B、艾森克 C、奥尔波特 D、马斯洛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15.通过感知、记忆、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来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操作过程称为(A)。 A、认知 B、认知风格 C、认知方式 D、认知类型 16.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及特性称(A)。 A、认知风格

人格心理学必考点

人格心理学整理的东西 一、 概念解释 1、人格: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2、集体无意识:是由荣格提出的。指在个体生命的开始,每一个民族的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的原始意念的思想,它是在种族进化和人类历史发展中所积累的心理上的沉淀物,由遗传的神经模式决定。 3、社会兴趣:是由阿德勒提出的。指人类和谐生活、相互友好的先天潜源。 4、特质:由奥尔波特提出的。是一种动机心理结构,一种先前倾向,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 5、机能自主:由奥尔波特提出的。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 7、自我强化(自我调整):是由班杜拉提出的。指个体根据自己内在的标准和对外界环境强化的预期进行自我称赞或自我责备,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即:自定标准奖惩自己。) 8、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 9、替代强化:观察榜样(别人的行为)受到的强化,并非亲身经历的强化。 10、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11、自我实现:是由马斯洛提出的。就是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才能,对自身内在本性的更充分地把握和认可,是朝向个人自身统一,完整和协调的一种倾向。 12、自我:在罗杰斯看来,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是现象场中与个体自身密切相关的部分。 13、自我实现趋势: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存成长和促进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14、机能评估过程:个体根据是否能够维持和提高自身来对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估的过程。 人格: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是心理学家用来界定自己从事研究的某一个范围,反映了心理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人格系统所作的描述。 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密切联系,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组织。 人格的稳定性:指人格特质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它并不排斥可变性。人格的变化体现在表现方式变化而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

选择、填空、名词解释 ★威特金的心理分化表现为 1.自我与非我的分化 2.心理机能的分裂 3.神经生理分化 自我—非我的分裂可以通过两种技能即认知改组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的测量来确定。 心理机能分裂的程度可以通过对冲动有组织的控制和特殊化的防卫这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人格建构的基本假设和推论 基本假设: “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被他对事件的预期所引导。” 11个推论 1.建构推论:一个人通过对事物的反复建构来预测未来事件。 2.个体推论:人们在建构事件时的方式各不相同。 3.组织推论:每个人在预测事件时都会自然形成一种包括结构顺序关系的建构体系。 4.两分推论:一个人的建构体系包含种种两分结构的构念。 5.选择推论:每个人在通过自己的建构体系对某事物作出预期时,他都会在两分结构 中做出选择。 6.范围推论:一个结构只能对有限范围的事件做出预测。 7.经验推论: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建构与他个人的学习经验有关。 8.调整推论:个人构念系统的变化与调整要受到构念渗透度的制约。(是否可容纳新) 9.片断推论:个人构念系统中存在彼此分离、不一致的亚层次构念。 10.共同性推论:建构经验方式的共同性可以导致人们心理与行为的相似性。 11.社会性推论:个体在建构自己的构念时,会在社会交往中扮演了他人的角色,以便 更好地理解对方、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控制点理论由罗特提出 ★EAS气质模型划分了三个气质维度: 1.情绪性 2.活动性 3.交际性 ★班杜拉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再现过程 4.动机过程。 ★阿尔波特认为有3种类型的特质: 1.根本特质——在顶层

人格心理学--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 和罗杰斯(C.R.Rogers 。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 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 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目录 1. 基本理论 2. 差异 3. 分类 4. 自然人性论 5. 自我实现人格论及其患者中心疗法 6.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7.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8.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9. 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缺陷 一、基本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分别是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 和罗杰斯(Carl R.Rogers,1902-1987 . 。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 ,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别于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界的“第三种力量”,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本性、 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标是要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描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主义将人类学习混同于一般动物学习, 不能体现人类本身的特性,而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认知结构,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在他们看来,要理解人的行为,必须理解他所知觉的世界,即必须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其信念和知觉。人本主义者特别关注学习者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认为它们是导致人与人的差异的“内部行为”,因此他们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心理倾向,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 当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在一种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学习。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

人格心理学自我性格分析

一、结合佛洛依德人格结构理论的自我分析 (一)佛洛依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 1、本我(id) 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 2、自我(ego) 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3、超我(superego) 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二)自我分析

在人格结构里,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它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而就我本人而言,在本我上,我与其他任何人一样,具有最基本的人类需求,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然而这些本能的欲望满足,也需要通过自我的帮助来实现。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努力实现自我,不断学习,不能一味的放任本我的“唯乐原则”,现在并不是无忧无虑的吃了睡,睡了吃,而需要通过学习知识,做作业,来达成自我的实现。超我是按至善原则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使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就目前而言,在道德理想我的超我这一方面,我在很多具体的方面还是做的不够好的,这需要在未来不断改进。 二、结合艾克森人格测试的自我分析 (一)艾克森人格测试介绍 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由英国心理学教授艾森克及其夫人根据其人格三 个维度的理论编制而成。它由三个人格维度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编制,分别为: 1.精神质(P)维度:测查一些与精神病理有关的人格特征。高分可能具有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与别、不

2018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2018年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1.人格的定义(P5) 人的稳定而独特的行为模式及其内在动力组织的统一体 2.人格的基本特性(P5) 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 3.人格分析的三个层面(P7) 种属共有、群属共有、个属特有 4.人格研究的三种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P20-30) 个案法评价:优势 生态效度高 深入性强 独特性好 ;劣势 代表性弱 专业性强 主观性明显 相关法评价:优势 代表性强 效率高 提出假设主要方法 ;劣势 不能得出因果关系 很难消除社会称许性 牺牲独特性 实验法评价:优势 能够得出因果关系结论 较好实现对变量的控制 ;劣势 生态效度弱 成本高 专业性强 5.人格投射测验(P33-35) 概念:让人对模糊不清的刺激信息进行自由反应,以评估其人格的方法。 类型:罗夏墨迹、主题统觉、画画测验等。 优势:反应的真实性高;操作简单。 劣势:解释困难;主观性太强。 6.测评的评价:信度、效度(P38) 信度:测验的可靠性(稳定性) 效度:测验的准确性(目标性) 7.Allport的人格结构理论(P44-45) 统我-特质-态度-习惯-反射 反射是对外界刺激的本能随机反应;习惯是对具体刺激的特定反应;态度是诸多习惯引起的情感倾向;特质乃是人格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单位,当一个人具有某种特质时,他的思想和行为会具有经常朝某个方向反应的倾向;统我:是人格中趋于内在统一的所有方面,包括个体内部对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提升的所有方面,是客观存在的“我”的所有方面。 8.Catell对特质的区分: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P51) 表面特质: 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个体相对外显的特质 彼此之间并没有相互的关系 根源特质:内在的、稳定的、作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因素的特质 由表面特质推断而来 彼此相关、共同变化的一系列特征 9.Catell的根源特质确定方法:因素分析(P53) 10.Eysenck的大三人格模型(P56) 外向性(extraversion)反映的是人的活动性指向和强度 神经质(neuroticism)反映了人情绪的稳定性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 述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人格心理学论文 ——六大流派综述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

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父母的溺爱和忽略会导致人格问题。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有作用,中间儿是最能取得成就和最少出现心理失调的。 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集体无意识是所有人都相同的,从我们的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重要的原始意象有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原始意象、阴影、自我等。 埃里克森强调自我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霍尼认为男女人格差异主要是由社会影响产生,反对弗洛伊德在人格发展中对本能的过分强调。她对精神分析法有两个重要贡献:关于神经症的看法及女性心理学。 沙利文提出了人格意象概念,并强调了青春期的重要性。 弗洛姆表现出对精神分析和社会主义理论的混合。他认为自由给人们带来痛苦和焦虑,逃避自由的手段有权威主义、破坏和自动舒适装置三种,而弗洛姆推崇的是了解自己、拥抱自由。 与弗洛伊德对宗教的强烈批评不同,荣格用上帝的原始意象概念解释人类对宗教的需要,并认为现代心理治疗可以取代宗教的作用;而弗洛姆认为对宗教的需要产生于逃避自由的需求。 新精神分析理论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纠正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并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对后来的人格研究方法有重要影响。

人格心理学1-8章

目录 第一章什么是人格 (3) 第二章人格研究方法 (4) 假设-检验方法 (4) 个案研究法 (4) 数据的统计分析 (5) 第三章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理论、应用与评价 (5) 地形学模型(冰山模型)【The Topographic Model】P28 (5) 结构模型【The Structural Model】 (5) 力比多和塔那托斯【Libido and Thanatos】——人格动力 (5) 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s】 (6)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Psychosexual Stages of Development】P32(不考) (6) 获得无意识的内容【Getting at Unconscious Material】 (6) 第四章弗洛伊德理论:相关研究 (7) 梦的解读【Dream Interpretation】 (7) 第五章精神分析理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应用与评价(Neo- psychoanalysis). 8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P60 (8)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8) 荣格(分析心理学) (8) 埃里克森(自我心理学) (9) 凯伦.霍尼(女性心理学) (10) 第六章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相关研究 (11) 焦虑和应对策略 (11) 依恋类型和成人的人际关系 (12) 第七章特质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Trait Approach】 (13) 特质流派P94 (13) 重要的特质理论家(奥尔波特、亨利.默里、卡特尔)P95 (13) 因素分析与对人格结构的探寻P99 (14) 情景论与特质论之争P104 (15)

第八章特质流派:相关研究 (15) A型人格 (15) 情绪 (16)

人格心理学重点

一、选择填空 1、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2、人格心理学产生的来源最主要有两个: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3、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 4、弗洛伊德提出的几种防御机制:压抑、否认、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移置、反向作用、认同作用、固着作用、升华作用、退化作用。(KP84) 5、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动欲区:口腔)、肛门期(动欲区:肛门)、性蕾期(动欲区:生殖器)、潜伏期(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的活动)、生殖期(动欲区:生殖器) 6、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两种方式:符号化、梦的制作)、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 7、1911年,阿德勒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8、阿德勒人格动力概念: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 9、1939年,哈特曼发表著名的《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一书,标志着自我心理学正式成立。 10、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 主动对内疚(3~6岁) 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亲密对孤独(20~25岁)繁殖对停滞(25~65岁)(KP116-118) 11、霍妮提出了神经症的双重衡量标准: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 12、弗洛姆把人的性格分成两个部分: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 13、卡特尔把动力特质分为三种:能、外能(包括态度和情操)和辅助。 14、默里创立了研究无意识心理过程的著名方法,即“主题统觉测验”。 15、荣格强调人格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三个不同层次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16、荣格根据两种态度或倾向性,把人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提出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 17、艾森克认为存在着三个基本的人格类型或人格维度:外倾性(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三个基本维度的生物学基础:内外倾(皮层唤醒水平)、神经质(边缘系统)、精神质(男性生物特性,特别是雄性激素分泌) 18、斯金纳将强化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大类: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 19、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学习的发生离不开四个要素,它们是: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 20、学习就是在各种习惯族系等级系统中,反应等级不断重新组合的过程。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原有反应等级不能解决当前问题的情况叫做学习困境(学习的前提/基础)。 22、冲突的种类:接近—接近冲突(指两个目标具有同等的诱惑力,都是诱发接近趋向的目 标时所发生的冲突) 回避—回避冲突(指一个人必须在两个否定目标中选择其一,即同时面对 两个目标都只能诱发回避趋向时所发生的冲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

人格心理学论文 ——六大流派综述

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父母的溺爱和忽略会导致人格问题。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有作用,中间儿是最能取得成就和最少出现心理失调的。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集体无意识是所有人都相同的,从我们的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重要的原始意象有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原始意象、阴影、自我等。埃里克森强调自我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霍尼认为男女人格差异主要是由社会影响产生,反对弗洛伊德在人格发展中对本能的过分强调。她对精神分析法有两个重要贡献:关于神经症的看法及女性心理学。沙利文提出了人格意象概念,并强调了青春期的重要性。弗洛姆表现出对精神分析和社会主义理论的混合。他认为自由给人们带来痛苦和焦虑,逃避自由的手段有权威主义、破坏和自动舒适装置三种,而弗洛姆推崇的是了解自己、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 1.(名解)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立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和解释个体思想、情感、意向、和行为的具有整体性的独特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性格:是人格结构的主要成分,个体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意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 2.(大题)人格的主要特征: (1)个性的独特性与共性: ●世界上人和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面 貌。 ●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除人与人之间在心理 上的共同性。 ●独特性与共性在人格中具有统一性的关系。(2)个性的稳定性与可变性,个性的稳定性并不排斥个性的可变性。 (3)个性的生物性与社会性。 (4)人格的整体性:内在统一性、全面性、复杂性。 3.(小题)广义的和狭义的人格结构包括哪些要素: 广义的:从人的本质出发,把人格看成是具有生物学和社会性个体的人格。人格标志着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可以从人格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四个方面理解。 狭义的:指人格心理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人格心理: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和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4.人格研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1)在自然状态下,采用观察法(最最常用); 2)发现并揭示人格与行为之间存在某种因果 关系,采用相关研究法; 3)控制一定条件对被试进行变量比较,采用实 验法; 4)此外,还有调查法、测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第二章:(了解) 1.佛洛伊德的二部三部结构说认为人格是由哪些因素组成的: 人格的组成因素:本我、自我、超我2.人格形成过程中,自我的作用是什么? 答:对本我的冲动于超我的管理具有缓冲与调节作用功能。即自我总是根据实际情况来满足本我的要求或立即或延缓满足。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是人格结构中维护统一的关键因素。 3.人格形成阶段,佛洛伊德认为人格已基本形成:性器期 第三章: 1.生活风格:在追求优越的过程中,人们克服自卑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各不相同。 2.影响生活风格形成的三大原因: 1)器官缺陷:引起儿童的生理自卑,有可能导 致不健康的自卑情结。 2)溺爱或骄纵:儿童成为家庭的中心,他的每 一个组要都必须得到满足,长大后则容易成 为缺乏社会兴趣、自私自利的人。 3)受忽视或歧视:这种儿童感到自己毫无价 值,变得对社会和他人极端冷漠、仇视,对 所有的人都不相信。 3.霍妮认为“自我”分为哪三种: 真实自我:指个体的潜能。 现实自我:指个体此时此地身心存在的总和。理想自我:指个体在头脑中所设想的理想的自我形象。 4.荣格认为人格由哪三大要素组成: 1)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顶层,是心灵中能够 被人觉知的部分。 2)个人潜意识:由曾经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 者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印象的内容 所构成。 3)集体潜意识:是一个储存库,它所储存的不 是个体后天的经验,而是其祖先在漫长的生 物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经验。 5.荣格把两种态度四种功能结合,提出的八种人格类型: 1)外倾思维型:遵守规则,善于思考,客观冷 静,但比较固执己见,情感压抑。 2)外倾情感型:多愁善感,思维常被情感压抑, 没有独立性,情绪易受外界的影响。 3)外倾感觉型:追求欢乐,对客观事物感觉敏 锐,情感浅薄,沉溺于各种嗜好。 4)外倾直觉型:易变而富有创造性,难以坚持 到底。 5)内倾思维型:离群索居,待人冷漠,社会适 应能力差,智商高,情感受压抑。 6)内倾情感型:沉默寡言,不易亲近,但内心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 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估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7.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压抑、升华、理智化、反向、否认、投射、替代 8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性 9.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 10.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1.人格测验最常用的方法有自陈式问卷、投射测验 12.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13.人格动力: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阿德勒是自卑感、马斯洛是自我实现 14.14.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 15.斯金纳提出了两种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16.罗杰斯“机能完善者”: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无条件积极自我看待、和睦相处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8.多拉德与米勒冲突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19.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根源特质;将人的智力分为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21.艾森克把人格层次分为特殊反应、习惯反应、特质、类型四个水平 22.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分别是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23.大五人格的维度有: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 24.Funder现实准确性模型包括:良好的判断目标、良好的特质、良好的信息、良好的判断者

人格心理学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人文系 心理学专业 12 级《人格心理学》试题( A 卷) (2013-2014 学年度下学期) 班级座号姓名 1.弗洛伊德的里比多理论强调() A 自我决定一切 B 性本能决定人格 C 本我、自我与超我既对立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构成人格整体 D 超我决定一切 2.“三思而后行”与“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体现了前科学 A 模糊性 B 矛盾性 C 易变性 D 现实性 3.人格的一般方法论原则不包括() A 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的结 B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 C 元素分析与整体综合 D 在模拟试验中进行研究

4.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 A 心理行为模式 B 生理行为模式 C 感知模式 D 认知模式 5.阿尔波特发表了()著作,标志着人格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A 《人格心理学得基本研究》 B 《成长:人格心理学得基本看法》 C 《人格: 心理学的解释》 D 《人格的本质》 6.健康人格不包括() A 追求统我的形成 B 具有现实性知觉 C 有一致的人生哲学 D 自我广延的能力 7.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是() A 卡特尔 B 艾森克 C 奥尔波特 D 马斯洛 8.个体最首要,最具影响力的人格特质最能代表个人特点的个人特质是() A 首要特质 B 核心特质 C 次要特质 D 共同特质 9.下列哪项不属于大五人格因素() A 外倾型 B 责任心 C 开放性 D 稳定性 10.阿德勒把社会的价值观念、人的社会性视为行为的动力,以下哪个概念不是阿德勒用来表述人类行为的动力特征() A 器官缺陷与补偿 B 克服自卑感与追求优越 C 自我同一性 D 社会兴趣 11.比较弗洛伊德的理论,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多了()阶段。 A 肛门期 B 潜伏期 C 繁殖对停滞 D 生殖器期

人格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自然恢复:一个已经消退的行为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可能会在没有经过任何再一次强化学习之后重新出现,这就是自然恢复现象。 3根源特质:根源特质处于人格结构的内部,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4个性化:所谓个性化,就是一个人愈来愈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愈来愈富于个性、愈来愈不同于他人的过程。 5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6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的特征或方式。 7自我效能感:即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作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8社会兴趣:社会兴趣是所有人具有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 9自我实现: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二是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过程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简答 1简述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阶段的名称。 埃里克森所划分的人格发展为八个阶段,描述了人格的终身发展过程。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3)主动对内疚(3~6岁);(4)勤奋对自卑(6~12岁);(5)同一性对角色混论(12~20岁);(6)亲密对孤独20~25岁;(7)繁殖对停滞25~65岁;(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至死亡)。 2简述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特点。 无意识部分的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其特点如下:(1)无矛盾性;(2)无时间性;(3)在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4)非现实性;(5)无意识观念的能量远比前意识或意识中的观念的能量大,因而它更机动、更灵跃,易于变形和替换。 3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的特点。 (1)特质不是有名无实的;(2)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3)特质具有动力性;(4)特质的存在可以从实际中得到印证;(5)一种特质对另一些特征仅仅是相对独立的;(6)特质与道德或社会判断不同义;(7)特质既可以是某个个体所具有的,也可以是群体所具有的;(8)行动甚至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证明特质不存在。 4简述场依存—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的特点。 (1)它们是过程变量,而不是内容变量。(2)普遍性,亦即场依存—场独立性体现在广泛的认知操作中。(3)稳定性,人们在场依存—场独立性维度上的位置是稳定的,不因时间而发生显在的变化;(4)中性,不像能力那样有高低好坏之分。 论述 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自我实现理论的理解。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包含自我实现的本质、类型,自我实现者的特征、自我实现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 自我实现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人格的自我实现,二是作为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整理大全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鉴。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8.梦的工作包括:凝缩、替代、象征、润饰。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身。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有: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生命力。它按等值原理和熵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神经症文化决定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基本焦虑。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 阿德勒是自卑感、霍妮是基本焦虑。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脱敏法、代币制、厌恶刺激疗法、行为协约。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一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 20. 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奖赏。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接近-接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接近-回避冲突 双重接近-回避冲突。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 4.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卡特尔 6.荣格集体潜意识中的黑暗面是指( C 阴影 )A 情结 B 自卑 D 自性 7.顺利完成任务而必须具有的人格特征是( A 能力)B 气质 C 性格 D 智力 8.荣格个体潜意识的集中体现是( B 原型 )A 幽默 C 移情 D情结 9. 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A 阿德勒 B 奥尔波特 C 罗杰斯 D 艾森克 10.阿德勒认为()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机。A 生活风格 B 保持自卑 C 社会兴趣D追求优越 11.艾森克研究发现,()特质与大脑皮质兴奋、抑制水平有关。 A 内外倾 B 神经质 C 宜人性 D 精神质 12.首先提出“同一性”问题的人是(C 艾里克森)。A 荣格 B 斯金纳 D 阿德勒 13.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 B 马斯洛)。 14.提出个体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学到别人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B 班杜拉)。 15.“火可以使黄油融化或使鸡蛋变硬”反映了人格的(D 社会性)特性。A 整体性 B 独特性 C 稳定性 16.“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反映了人格的(C 稳定性)特性。A 整体性 B 独特性 D 社会性 17.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最深层部分是(C 潜意识) A 意识 B 前意识 D自我 18.弗洛姆认为人克服孤独感的积极方式是()A逃避自由 B 积极自由 C 毁灭 D独裁 19.贝利人格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 自卑 B 建构 C 强化 D特质 20.最早发现并研究个体心理差异现象的人是()A奥尔波特 B华生 C高尔顿 D斯皮尔曼 2.荣格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把人格分为() D 内倾 E 外倾 3.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A 首要特质B 中心特质C 次要特质D 个人特质 E 共同特质 4.艾森克把人格层次分为( B 类型 C 特质 D 习惯反应 E 特殊反应)A 移情 5.马斯洛把人类的基本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A 归属需要B 尊重需要D 审美需要E 自我实现需要 6.弗洛伊德认为,可以通过()了解无意识。A 自由联想 B 口误 C 梦 D 集体无意识 E 催眠 7.指出下列属于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A 弗洛姆E阿德勒) B 斯金纳 C 霍妮 D 艾里克森 8.阿德勒提出了以下著名概念( ) A创造性自我 B 生活风格 C 追求优越 D 社会兴趣 E自卑感 9.荣格研究的集体潜意识主要有( A 阿尼玛 B 阿尼姆斯 C 阴影 D 自性 E 人格面具) 10.大五人格模型主要包括( A 外倾性 B 宜人型 C尽责性 D 神经质 E开放性)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人格的概念,人格的基本特征 概念:奥尔波特: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此人对环境独特的适应方式。 郑雪: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黄希庭: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基本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社会性、可变性等。 2、人格的形成发展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遗传生物因素: 人格的形成发展离不开个体的遗传生物基础。个体的神经系统的特性,体内的生化物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身体外貌对人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环境因素: 胎内环境的影响:人类生存的最早环境就是母体的子宫。 家庭环境的影响: 儿童从出生时起急在带有民族、阶级、宗教等特征的家庭中获得一种地位,所有这些特征对儿童以后的社会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①客观家庭环境影响:家庭结构,家庭物质经济条件、父母社会地位及受教育水 平,出生顺序,是否为独生子女等都会对人格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②主观家庭环境影响: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教育方式、家庭气氛等

学校教育的影响:教师人格、管理风格以及学生各个教育过程对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的影响:文化的不同如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的不同,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也不同。社会阶层等对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3、个体与环境的三种交互作用 反应的交互作用: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个体会以不同的方式去感受、体验和解释来反应这一环境。 唤起的交互作用: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会引起周围人们对其做出不同的反应。 超前的交互作用:个体主动选择和建构自己喜爱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又反过来塑造其人格。随着孩子的长大,有了一定的主动性后便产生了超前的交互作用。 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1、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涉及哪些方面? ①自由意志----决定论 ②理性----非理性 ③整体说----原素说 ④素质论----环境论 ⑤主观性----客观性 ⑥主动性----反应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