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实录)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实录)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实录)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

学实录)

课文标题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

情。

3、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

意境的美好。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字母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视频)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第一首是《赠刘景文》,第二首是《山行)》。这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美丽。

二、学习《赠刘景文》

1、教师朗读或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3、作者用了几种事物、几种颜色来表现秋天,请把它们划出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如:赠、擎、菊、残、橙、橘

(2)学生书写重点掌握的字,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四、课文讲解

1、学生自读全诗,并思考: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秋天

师:秋天的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

(提示:荷尽、菊残霜枝——荷叶一般是夏天开放,秋天花都谢了。菊花一般是秋天开放,所以,有“秋菊”的说法。菊花都凋

谢了,说明已是深秋。文中说“菊残犹有傲霜枝”,注意,霜是什么时候才有的?是天气很冷,气温降到零度以下才有,霜一般是深秋时节才有,所以有“秋霜”的说法。“霜降”是我国24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霜降一般是在每年10月23日,它表示天气更冷了,就要进入冬天了。)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深秋荷尽菊残霜枝

师:这首古诗是写深秋的景色,作者以荷败、菊残,写出了深秋时节的特征。

学生朗读第二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师:这里要注意两个字的书写,一个是“橙”字,一个是“橘”字。(学生书写)

师:到了深秋时节,花谢了,叶子也败了,可是,作者说这是一年的好景,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提示:橙黄橘绿——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2018年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2018年部编本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三、教学主要方法:自主识字、情境感悟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赠刘景文》 学习目标: 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一、课前预习 1.试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2、把我会认的字加上拼音读一读。 3、自制生字卡片去掉拼音认读 4、通过读感悟本课写的是什么季节的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不会读的指读。 2、谁能把这首古诗正确流利的赌一次呢? 3、师生评价 三、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次。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课件1学生再读课题。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四、学习生字: 1.默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同步测试新人教版

《赠刘景文》基础练习 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 ..枝。 ..犹有傲霜 ..已无擎雨盖 ...,菊残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1. (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赠刘景文》提高练习 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赠刘景文》是描写( )季的景色,作者抓住( )、( )、( )、( )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尽:________________ 擎雨盖:__________ 犹有:______________ 3.观察秋天落叶飘起来像蝴蝶的景象。 4.秋天的的大自然真美,把你看到的一处美景写下来。 参考答案 1.深秋、荷、菊、橙、橘 2.枯萎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仍然有 《赠刘景文》培优练习 1.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_____、_____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荷尽菊残) 2.上联描写残秋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意?联系全诗看,写荷、菊的作用是什么? 3.诗人为什么称“橙黄桔绿”是一年好景?从诗人对冬天的盛赞中我们能发现一个什么人生哲理?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基础再现 1.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2.字词积累与理解。 (1)给加点字“坐”选择正确的意思。 星期天,我们全家人坐.()车去郊游。傍晚时分,大家席地而坐.(),我望着远处 的枫林,忽然想到了杜牧的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A.乘、搭 B.因为 C.臀部放在椅子等物体上以支持身体 (2)“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读(),意思是()。 A. qíng B.qín C.双手捧着 D.举,向上托 (3)“橙黄橘绿”的意思是()。把下面含有颜色的词语补充完整。 万()千()姹()嫣()桃()柳()()山()水(4)“一年好景君须记”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在诗中指(填人名)。 3.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诗写景,抓住“”“”两处景物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与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1“萧萧梧叶”让我想到的景象是, 因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秋天。 ○2诗句中“”字体现了诗人漂泊异乡,“”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诗句的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 念起自己的家乡 B.这两句诗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特别是“寒”字一语双关,既 有秋风寒凉之感,又有远离家乡的凄凉之意。 C.诗句实际上描写的是诗人在他乡看到美丽景色后的激动和欣慰的心情 阅读提高 3.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山行 远上寒山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全诗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从第、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3)诗人笔下的秋景图,主要写了、、、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一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一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山行》《夜书所见》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含教学反思、备课素材)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径、斜”等11 个字,会写“寒、径”等13 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 1.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 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 课时 第一课时 山行 【课时目标】 1. 会认“径、斜” 2个字,会写“寒、径”等4 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古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学生自由交流) 2.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评议和小结。 3. (课件出示2—5)描写四季的古诗,鼓励学生阅读积累。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 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学生活动 倾 听 、 交 流

《山行》《赠刘景文》作者简介和古诗翻译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 山行:在山里走。 2.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3. 径:小路。 4. 坐:因为、由于。 5. 于:比。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人家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赠刘景文》和《山行》

教案一 【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和《山行》这两首古诗描写的均是深秋时节的美丽 景色。虽已荷尽菊残,然而“橙黄橘绿”;虽已百花凋零,然而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这首古诗是描绘的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 残表现出了秋末的特征,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继 而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本应衰败枯黄的深秋景色点 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 是收获的季节。学习时应注意对难词的理解,如“擎雨盖”指荷叶。还应注重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丰富情感。 《山行》勾勒出的深秋景色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 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这首诗语言简洁直白,色 彩明丽,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一诗一画”的特点。“一画”,就是诱发诗人有所“感”的场景。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 生看到诗人有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歌的意境,诱 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本课设计借助音乐、图片等形式,让学 生走入诗境,做到眼中有画,心中有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扩 张思维、深化认知,,使其情感得到积淀和升华,对秋天产生属于 自己的独特情感。学习古诗,也重在朗读与背诵。在反复诵读中, 学生能够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味与意境之美。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 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多元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建议2-3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爽”,我 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秋天是多彩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那么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秋天又会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人教(部编版)

古诗《山行》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山行》描写了诗人行走在深秋时节的山中看到的美景。教学时将多媒体课件与古诗巧妙融合,使课堂充满灵动的气韵和优美的意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读中品情,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体验,关注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诗句。 3.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欣赏图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年有四季,分别是哪四个季节呢?(学生回答)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景,比方说: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枫叶、冬天的梅花。(展示PPT图片)因为有了春、夏、秋、冬的不同美景,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2、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屏幕上的动画,猜一猜这是哪个季节呢?这幅优美的画描绘的是哪首诗?(学生回答)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动画)。大家都猜得很准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秋天的经典之作——《山行》。 3、理解题目,了解诗人。 师:谁能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4、资料展示:诗人简介。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 2、你们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呢?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大家。 出示“径、斜、枫、霜”4个生字,指名认读,帮助正音。全班齐读。 哪位同学来给这些生字找个好朋友,组个词?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赠”7个生字,会写“橙、残”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 田字格 一、谈话导入。(解诗题) 1.你喜欢秋天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请根据下面的图片,描述一下你眼中的秋天。2.从大家的描述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一一《赠刘景文》 (出示诗人、题目)认读生字:赠、刘,读准平舌音“贈”,组词“赠”,也就是?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还学过什么?《赠汪伦》是李白写给汪伦的,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 (1)介绍苏轼 (2)写诗的背景: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可是他虽然有满腹的才华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而当时他都已经58岁了,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板书:赠刘景文)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明诗意) (一)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词语:师生共同正音:“贈、残”是平舌音,“橙”是翘舌音。 开火车读,齐读 (二)学习前两句诗。 1.指名朗读古诗《赠刘景文》,教师评议: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古人作诗,最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在苏轼的这首诗歌中,有藏着一幅怎样的秋色图呢,指名读诗的一、二句。思考: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2.指名说,板书:荷菊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1)出示荷花荷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ー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 引导理解一一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 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了一种很凄凉的味道。荷花已经开完了,并且已经枯萎了。 过渡:这样缺乏生机的荷叶,确实让人感到凄凉悲伤。那秋天的菊花又是怎样的呢?5.“菊”字的教学。 (1)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 (2)菊残图 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枝) 引导理解一一菊残:菊花凋谢。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 01 我会写 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言、赠送、回赠) 刘liú(姓刘、刘海儿) 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 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 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 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 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 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 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 02 我会认 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 傲ào(骄傲、傲骨、傲慢无礼)

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 03 多音字 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 挑tiǎo(挑灯)tiāo(挑选) 04 古诗诗意 山行 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文 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05 问题归纳

1.《山行》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山行》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景物。从“寒山”“霜叶红于二月花”看出来的。 2.《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天哪些自然景物?你还知道秋天哪些景物是什么样? 《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季的景色,从枯荷(荷尽已无擎雨盖)、残菊(菊残犹有傲霜枝)、“橙黄橘绿时”这些地方发现的。我还知道秋天秋天的风,卷起了片片黄叶,在街道和巷子里吹。又到家家户户储存秋菜的季节了。大白菜、土豆、萝卜、冬瓜……堆满了菜店的棚子。 3.《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秋叶、秋风、秋江、秋灯、想到了儿童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挑促织。 06 课文主题 《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赠刘景文》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夜书所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径、斜、赠”等11个生字,学会“寒、径、斜”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够进行背诵积累,同时默写《山行》。 3.理解诗歌大意,能够融人诗歌的意境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秋色,体会诗人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激发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 第二课时赠刘景文 课时目标: 1.认识“赠、刘、残”等8个生字,学会“赠、刘、盖”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和对朋友的勉励、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引入诗题 1.谈话回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刚学过杜牧的描写秋天的诗歌《山行》,来,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歌。

2.质疑交流:在你们的印象中,秋天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句子“在我的印象中,秋天。”引导学生利用给定的句式描述秋天给自己的印象。 3.小结引入:在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却有着别样的风情。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苏轼描写秋天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注意“赠”是后鼻音)。随后教师简单释题,引导学生明确这首诗歌是诗人写给自己的好朋友刘景文的,并简单介绍苏轼(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设计意图】由上节课古诗学习回顾,让学生有效实现了认知内化,同时,通过句式说话训练的形式,自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究苏轼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强烈欲望。 二、初读古诗,惑知画面 1.课件播放舒缓的钢琴曲,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交流自己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及时予以肯定。 2.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不好的字词借助拼音反复朗读。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强调生字“犹”读第二声,“橙”不要读成了“登”。同时,注意指导读好诗歌的停顿与节奏(课件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再读诗歌,想一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 实录) 教学内容 4、古诗两首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首、记”的字形

教具课文插图。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资料,搜集有关秋天的古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查阅资料所得。教师可视情况有选择地讲解: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2、看图说话。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理解课题,自读古诗 1、借助拼音读课题。注意“赠”、“景”是后鼻音。书空“刘”字。 2、说说题目的意思。 3、苏轼送给刘景文一首什么诗?请大家小声读诗,注意读准字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 山行)

【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和《山行》这两首古诗描写的均是深秋时节的美丽景色。虽已荷尽菊残,然而“橙黄橘绿”;虽已百花凋零,然而“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这首古诗是描绘的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表现出了秋末的特征,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继而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本应衰败枯黄的深秋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学习时应注意对难词的理解,如“擎雨盖”指荷叶。还应注重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丰富情感。 《山行》勾勒出的深秋景色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这首诗语言简洁直白,色彩明丽,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一诗一画”的特点。“一画”,就是诱发诗人有所“感”的场景。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有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歌的意境,诱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本课设计借助音乐、图片等形式,让学生走入诗境,做到眼中有画,心中有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扩张思维、深化认知,,使其情感得到积淀和升华,对秋天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情感。学习古诗,也重在朗读与背诵。在反复诵读中,学生能够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味与意境之美。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多元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建议2-3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爽”,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秋天是多彩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那么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秋天又会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2.今天我们要学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学生借助拼音诵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3—4遍) 2.同桌互相读古诗,互相纠正。(学生互读1—2遍) 3.四人小组轮读,读完后相互交流自己读懂了哪些词语或者句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练习题

字词积累与理解。 给加点字“坐”选择正确的意思。 星期天,我们全家人坐()车去郊游。傍晚时分,大家席地而坐(),我望着远处的枫林,忽然 想到了杜牧的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乘、搭 B.因为C.臀部放在椅子等物体上以支持身体 “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读(),意思是()。 ng B.qín C.双手捧着 D.举,向上托 “橙黄橘绿”的意思是()。把下面含有颜色的词语补充完整。 )千()姹()嫣()桃()柳()()山()水“一年好景君须记”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在诗中指(填人名)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诗写景,抓住“”“”两处景物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与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梧叶”让我想到的景象是, 因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秋天。 “”字体现了诗人漂泊异乡,“”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诗句的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 这两句诗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特别是“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寒凉之又有远离家乡的凄凉之意。 诗句实际上描写的是诗人在他乡看到美丽景色后的激动和欣慰的心情

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写给秋天的诗歌 秋天 是弯弯的谷穗是圆圆的苹果 金黄金黄的通红通红的 点亮思维 读诗句,口味不同的秋天。(选做题)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忧愁、苦闷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思家怀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乐观自信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里。怡然自得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生字十三个,背诵三首古诗。 2.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山行》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师)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山行杜牧 2.师播放诗歌录音,生看课文听录音,注意“石径、斜、霜叶、坐爱”等词语的音形。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1)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2)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3)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4)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山行、赠刘景文》名师教学设计(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山行、赠刘景文》名师教学设计(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夜书所见 预习作业: 1、圈生字,勾生词,并给课后生字注音并组一个词语。 2、看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读《字词句天天练》。 4、读课文至少三遍。 一、板书课题, 《夜书所见》,齐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 1、听录音画出停顿线。2、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顺。 (二)、学生自学 (三)、后教 1、请生读生词:萧萧、梧叶、促织。 2、请几名学生读古诗,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词、句。 3、分组、分男女等形式读古诗。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自由读古诗。1、理解“夜书所见”。2、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3、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二)学生自学 (三)后教重点理解“书”、“客”的意思。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反复读这首诗。1、江上一灯明让作者想到了什么? 2、理解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3、展开想象诗人童年时,与家乡的小伙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二)学生自学 (三)后教: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六、当堂训练。 1、展开想象诗人童年时,与家乡的小伙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童年时,在草地上,诗人和小伙伴在 童年时,在小河边,诗人和小伙伴在 童年时,在书房里,诗人和小伙伴在 2、读背古诗。 板书: 梧叶

秋风(动客情) 一灯明 《山行》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为古诗配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感知古诗的画面美,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练:自主探索,激发情趣 师:各位小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扬帆旅行社(2),今天,导游老师将带领小游客们去到一个特别的地方,请小朋友们闭上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 学实录) 课文标题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 情。 3、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

意境的美好。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字母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视频)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第一首是《赠刘景文》,第二首是《山行)》。这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美丽。 二、学习《赠刘景文》 1、教师朗读或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3、作者用了几种事物、几种颜色来表现秋天,请把它们划出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三、教学主要方法:自主识字、情境感悟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赠刘景文》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播。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六、指导书写 1、师写生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山行》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姓刘菊花残破君子橙子橘子 2、背诵《赠刘景文》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经验,讨论确定本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三、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师生一起讨论解决。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2、学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五、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六、指导书写 1、生自主探究写“于、首”两个字,师个别指导。 2、生抄写生字。 七、朗读、背诵古诗 才艺展示(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学听)。八、板书设计(略)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山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课题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山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山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夜书所见 预习作业: 1、圈生字,勾生词,并给课后生字注音并组一个词 语。 2、看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读《字词句天天练》。 4、读课文至少三遍。 一、板书课题,《夜书所见》,齐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1、听录音画出停顿线。2、自由 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顺。 (二)、学生自学 (三)、后教

1、请生读生词:萧萧、梧叶、促织。 2、请几名学生读古诗,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词、句。 3、分组、分男女等形式读古诗。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自由读古诗。1、理解“夜书所见”。2、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3、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二)学生自学 (三)后教重点理解“书”、“客”的意思。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反复读这首诗。1、江上一灯明让作者想到了什么? 2、理解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3、展开想象诗人童年时,与家乡的小伙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二)学生自学 (三)后教: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六、当堂训练。 1、展开想象诗人童年时,与家乡的小伙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童年时,在草地上,诗人和小伙伴在 童年时,在小河边,诗人和小伙伴在 童年时,在书房里,诗人和小伙伴在 2、读背古诗。 板书: 梧叶 秋风(动客情) 一灯明 《山行》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山行》教材分析: 《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

2018年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2018年部编本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擎”等10个生字,会写“刘、枝、记、首”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与鼓励。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刘、菊、残、擎”等10个生字,会写“刘、枝、记、首”4个字。 2、练习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师: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那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两首》。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3、齐读课题,书写“首”。 4、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赠刘景文》 二、听故事,理解课题。 1、苏轼是宋朝著名的大诗人,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刘景文,刘景文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刘景文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教学生字赠、刘。 3、书写“刘”字。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要求把字音读准,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标注的拼音来读,把诗句读正确。 2、检查朗读整首诗。师生交换着读,把字音读准。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