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将军饮马问题的11个模型及例题

将军饮马问题的11个模型及例题

将军饮马问题的11个模型及例题
将军饮马问题的11个模型及例题

将军饮马问题

问题概述

路径最短、线段和最小、线段差最大、周长最小等一系列最值问题

方法原理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垂线段最短.

基本模型

1.

已知:如图,定点A、B分布在定直线l两侧;

要求: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

解:连接AB交直线l于点P,点P即为所求,

PA+PB的最小值即为线段AB的长度

理由:在l上任取异于点P的一点P′,连接AP′、BP′,

在△ABP’中,AP′+BP′>AB,即AP′+BP′>AP+BP

∴P为直线AB与直线l的交点时,PA+PB最小.

2.

已知:如图,定点A和定点B在定直线l的同侧

要求: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值最小(或△ABP的周长最小)

解: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B交l于P,

点P即为所求;

理由: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知直线l为线段AA′的中垂线,

由中垂线的性质得:PA=PA′,要使PA+PB最小,则

需PA′+PB值最小,从而转化为模型1.

3.

已知:如图,定点A、B分布在定直线l的同侧(A、B两

点到l的距离不相等)

要求: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A-PB︱的值最大

解:连接BA并延长,交直线l于点P,点P即为所求;

理由:此时︱PA-PB︱=AB,在l上任取异于点P的一点P′,

连接AP′、BP′,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P′A-P′B︱

即︱P′A-P′B︱<︱PA-PB︱

4. 已知:如图,定点A、B分布在定直线l的两侧(A、B两

点到l的距离不相等)

要求: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A-PB︱的值最大

解: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接B′A并延长交

于点P,点P即为所求;

理由:根据对称的性质知l为线段BB′的中垂线,由中垂

线的性质得:PB=PB′,要使︱PA-PB︱最大,则需

︱PA-PB′︱值最大,从而转化为模型3.

典型例题1-1

如图,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点C、D分

别为线段AB、OB的中点,点P为OA上一动点,当PC+PD最小时,

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此时PC+PD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分析】符合基本模型2的特征,作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

接CD'交x轴于点P,此时PC+PD值最小,由条件知CD为

△BAO的中位线,OP为△CDD'的中位线,易求OP长,从

而求出P点坐标;PC+PD的最小值即CD'长,可用勾股定理

(或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实质相同)计算.

【解答】连接CD ,作点D 关于x 轴的对称点D ′,连接CD ′交x 轴于点P ,此时PC+PD 值最

小.令y=x+4中x=0,则y=4,

∴点B 坐标(0,4);令y=x+4中y=0,则x+4=0,解得:x=﹣6,∴点A 的坐标

为(﹣6,0).∵点C 、D 分别为线段AB 、OB 的中点,∴CD 为△BAO 的中位线, ∴CD ∥x 轴,且CD=21

AO=3,

∵点D ′和点D 关于x 轴对称,∴O 为DD ′的中点,

D ′(0,-1),∴OP 为△CDD ′的中位线,∴OP=21

CD=23,

∴点P 的坐标为(﹣,0).在Rt △CDD ′中,

CD ′=22D D CD '+=2243+=5,即PC+PD 的最小值为5.

【小结】还可用中点坐标公式先后求出点C 、点P 坐标;若题型变

化,C 、D 不是AB 和OB 中点时,则先求直线CD ′的解析

式,再求其与x 轴的交点P 的坐标.

典型例题1-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的坐标为(0,1),点B

的坐标为(,﹣2),点P 在直线y=﹣x 上运动,当|PA ﹣PB|最

大时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_,|PA ﹣PB|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分析】符合基本模型4的特征,作A 关于直线y=﹣x 对称点C ,

连接BC ,可得直线BC 的方程;求得BC 与直线y=﹣x 的

交点P 的坐标;此时|PA ﹣PB|=|PC ﹣PB|=BC 取得最大值,

再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求此最大值.

【解答】作A 关于直线y=﹣x 对称点C ,易得C 的坐标为(﹣1,0);连接BC ,可得直线BC

的方程为y=﹣54x ﹣54,与直线y=﹣x 联立解得交点坐标P 为(4,﹣4);此时|PA

﹣PB|=|PC ﹣PB|=BC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BC=2223

)2()1(-++=241

【小结】“两点一线”大多考查基本模型2和4,需作一次对称点,连线得交点.

变式训练1-1

已知菱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A(5,0),

OB=4,点P是对角线OB上的一个动点,D(0,1),当CP+DP最短

时,点P的坐标为()

A.(0,0) B.(1,)C.(,) D.(,)

变式训练1-2

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交于点O,AC=2,

BD=2,E为AB的中点,P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则PE+PB的

最小值为__________.

变式训练1-3

如图,已知直线y=x+1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点D,抛物线y=x2+bx+c与直线交

于A、E两点,与x轴交于B、C两点,且B点坐标为(1,0).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M,使|AM﹣MC|的值最大,求出点M的坐标.

拓展模型

1.已知:如图,A为锐角∠MON外一定点;

要求:在射线OM上找一点P,在射线ON上找一点Q,使

AP+PQ的值最小.

解:过点A作AQ⊥ON于点Q,AQ与OM相交于点P,此

时,AP+PQ最小;

理由:AP+PQ≧AQ,当且仅当A、P、Q三点共线时,

AP+PQ取得最小值AQ,根据垂线段最短,当

AQ⊥ON时,AQ最小.

2.已知:如图,A为锐角∠MON内一定点;

要求:在射线OM上找一点P,在射线ON上找一点Q,使

AP+PQ的值最小.

解:作点A关于OM的对称点A′,过点A′作AQ⊥ON 于点Q,A′Q交OM于点P,此时AP+PQ最小;

理由:由轴对称的性质知AP=A′P,要使AP+PQ最小,只需A′P+PQ最小,从而转化为拓展模型1

3.已知:如图,A为锐角∠MON内一定点;

要求:在射线OM上找一点P,在射线ON上找一点Q,使

△APQ的周长最小

解:分别作A点关于直线OM的对称点A1,关于ON的对

称点A2,连接 A1A2交OM于点P,交ON于点Q,点

P和点Q即为所求,此时△APQ周长最小,最小值

即为线段A1A2的长度;

理由:由轴对称的性质知AP=A1P,AQ=A2Q,△APQ的周

长AP+PQ+AQ=A1P+PQ+A2Q,当A1、P、Q、A2四点共线

时,其值最小.

4. 已知:如图,A、B为锐角∠MON内两个定点;

要求:在OM上找一点P,在ON上找一点Q,使四边形

APQB的周长最小

解:作点A关于直线OM的对称点A′,作点B关于直线

ON的对称点B′,连接A′B′交OM于P,交ON于Q,

则点P、点Q即为所求,此时四边形APQB周长的

最小值即为线段AB和A′B′的长度之和;

理由:AB长为定值,由基本模型将PA转化为PA′,将

QB转化为QB′,当A′、P、Q、B′四点共线时,

PA′+PQ+ QB′的值最小,即PA+PQ+ QB的值最小.

5.搭桥模型已知:如图,直线m∥n,A、B分别为m上方和n下方的定

点,(直线AB不与m垂直)

要求:在m、n之间求作垂线段PQ,使得AP+PQ+BQ最小.

分析:PQ为定值,只需AP+BQ最小,可通过平移,使

P、Q“接头”,转化为基本模型

解:如图,将点A沿着平行于PQ的方向,向下平移至

点A′,使得AA′=PQ,连接A′B交直线n于点

Q,过点Q作PQ⊥n,交直线m于点P,线段PQ即

为所求,此时AP+PQ+BQ最小.

理由:易知四边形QPAA′为平行四边形,则QA′=PA,

当B、Q、A′三点共线时,QA′+BQ最小,即

AP+BQ最小,PQ长为定值,此时AP+PQ+BQ最小.

6.已知:如图,定点A、B分布于直线l两侧,长度为a

(a为定值)的线段PQ在l上移动(P在Q左边)

要求:确定PQ的位置,使得AP+PQ+QB最小

分析:PQ为定值,只需AP+QB的值最小,可通过平移,

使P、Q“接头”,转化为基本模型

解:将点A沿着平行于l的方向,向右移至A′,使

AA′=PQ=a,连接A′B交直线l于点Q,在l上截取

PQ=a(P在Q左边),则线段PQ即为所求,此时

AP+PQ+QB 的最小值为A ′B+PQ ,即A ′B+a

理由:易知四边形APQA ′为平行四边形,则PA=QA ′,

当A ′、Q 、B 三点共线时,QA ′+QB 最小,即PA+QB

最小,又PQ 长为定值此时PA+PQ+QB 值最小.

7. 已知:如图,定点A 、B 分布于直线l 的同侧,长度a

(a 为定值)的线段PQ 在l 上移动(P 在Q 左边)

要求:确定PQ 的位置,使得四边形APQB 周长最小

分析:AB 长度确定,只需AP+PQ+QB 最小,通过作A 点

关于l 的对称点,转化为上述模型3

解:作A 点关于l 的对称点A ′,将点A ′沿着平行于l

的方向,向右移至A ′′,使A ′A ′′=PQ=a ,连接A ′′B

交l 于Q ,在l 上截取QP=a (P 在Q 左边),线段

PQ 即为所求,此时四边形APQB 周长的最小值为

A ′′B+AB+PQ ,即A ′′B+AB+a

典型例题2-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0,BC=5,若点M 、N 分别是线段AC 、

AB 上的两个动点,则BM+MN 的最小值为 .

【分析】符合拓展模型2的特征,作点B 关于AC 的对称点E ,再过

点E 作AB 的垂线段,该垂线段的长即BM+MN 的最小值,借

助等面积法和相似可求其长度.

【解答】作点B 关于AC 的对称点E ,再过点E 作EN ⊥AB 于N ,则BM+MN=EM+MN ,

其最小值即EN 长;∵AB=10,BC=5,

∴AC=22BC AB +=55,

等面积法求得AC 边上的高为5

5510?=25,∴BE=45, 易知△ABC ∽△ENB ,∴

,代入数据解得EN=8. 即BM+MN 的最小值为8.

【小结】该类题的思路是通过作对称,将线段转化,再根据定理、公理连线或作垂线;可作

定点或动点关于定直线的对称点,有些题作定点的对称点易解,有些题则作动点的

对称点易解.

典型例题2-2

如图,∠AOB=60°,点P是∠AOB内的定点且OP=,点M、N分别

是射线OA、OB上异于点O的动点,则△PMN周长的最小值是()

A.B.C.6 D.3

【分析】符合拓展模型3的特征;作P点分别关于OA、OB的对称点C、

D,连接CD分别交OA、OB于M、N,此时△PMN周长最小,其值为CD长;根据对

称性连接OC、OD,分析条件知△OCD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作底边上高,

易求底边CD.

【解答】作P点分别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CD分别交OA、OB于M、N,如图,则MP=MC,NP=ND,OP=OD=OC=,∠BOP=∠BOD,∠AOP=∠AOC,

∴PN+PM+MN=ND+MN+NC=DC,∠COD=∠BOP+∠BOD+∠AOP+∠AOC=2∠AOB=120°,

∴此时△PMN周长最小,作OH⊥CD于H,

则CH=DH,∵∠OCH=30°,∴OH=OC=,

CH=OH=,∴CD=2CH=3.

即△PMN周长的最小值是3;

故选:D.

【小结】根据对称的性质,发现△OCD是顶角为120°的

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难点.

典型例题2-3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O,以点O为原点,OC所在的直线

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AB交y轴于点D,AD=2,OC=6,

∠A=60°,线段EF所在的直线为OD的垂直平分线,点P为

线段EF上的动点,PM⊥x轴于点M点,点E与E′关于x轴

对称,连接BP、E′M.

(1)请直接写出点A坐标为,点B坐标为;

(2)当BP+PM+ME′的长度最小时,请求出点P的坐标.

【分析】(1)解直角三角形求出OD,BD的长即可解决;

(2)符合“搭桥模型”的特征;首先证明四边形OPME′是平行四边形,可得OP=EM,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