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术概论

美术概论

美术概论
美术概论

1

美术概论复习题库

1、历史上关于美术本质的各种解释主要是从哪些角度进行的?具体主要包括那些观点?(P25)(新P44)

2、美术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P56)(新P75)

3、简述美术与道德的关系。(P58)(新P78)

4、美术与宗教的关系是怎样的?(P60)(新P79)

5、怎样理解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P64)(新P83)

6、如何理解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P71)(新P88)

7、怎样看待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P78)(新P96)

8、如何理解形象性是美术的基本特征?(P87)(新P105)

9、怎样理解美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P93)(新P113) 10、怎样理解艺术的“真实”(假定性的真实)?(P95)(新P115) 11、如何理解艺术典型的典型性?(P101)(新P118) 12、你如何理解艺术美?(P107)(新P126)

13、简述美术的“审美”具有哪些特点?(美术的一般审美性格)(P126)(新P144)

14、简述美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审美个性(特殊审美个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129)(新P147) 15、如何理解美术的本质?(P145)(新P155)

16、美术家与“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的关系。(P151)(新P162) 17、如何理解美术家在创作中的主体性?(P153)(新P164) 18、怎样理解“美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P160)(新P171) 19、美术家应具备什么样的艺术修养?(P164)(新P174) 20、在美术创作中,构思活动包括哪些环节?(P173)(新P184)

21、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题画:“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请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理论试述艺术创作的活动过程。(P177)(新P189) 22、如何看待美术创作中的技巧?(P180)(新P193) 23、如何看待艺术创作中的灵感?(P191)(新P203) 24、怎样理解美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P193)(新P205) 25、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有哪些?(P212)(新P224) 26、怎样理解美术作品中的“意义”?(P219)(新P230) 27、如何理解美术作品的商品属性?(P234)(新P246)

28、如何理解美术接受是构成美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P240)(新P254) 29、怎样理解美术作品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P246)(新P260) 30、如何理解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P250)(新P264)

31、简述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是怎样的?(简述美术世界的构造是怎样的?它们具有什么作用?)(P254)(新P268)

32、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艺术中介机构)有哪些?(P260)(新P274) 33、怎样看待美术批评?(P265)(新P280)

34、美术接受的内在过程是怎样的?(P268)(新P282) 35、如何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P284)(新P299)

36、怎样理解美术的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P297)(新P312) 37、简述历史上关于美术发生的几种理论。(P302)(新P318)

38、怎样理解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美术发生的根本动力?(P307)(新P322) 39、如何理解美术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P318)(新P332) 40、如何理解美术发展的他律性(社会制约性)?(P355)(新P370)

2

41、如何理解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P368)(新P379) 42、怎样把握艺术发展中历史继承与革新之间的关系?(P375)(新P383)

43、谈谈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的关系。(P382)(新P389) 44、简述中国艺术的三大美学价值。(P396)(新P397) 45、简述西方艺术的两大美学价值。(P450)(新P455) 46、

如何理解美术的基本特征?(P546)(新P552) 47、美术的主要门类划分是怎样的?各有什么特征?(P550)(新P555) 48、简述美术与其他种类艺术的关系。(P598)(新P605)49、怎样理解艺术的综合发展与门类的开放性?(P605)(新P612) 50、艺术典型(P100)(新P118) 51、审美关系(P113)(新P132) 52、美的规律和美感(P120)(新P138) 53、创作个性(P162)(新P173) 54、艺术天赋(P164)(新P175)

55、审美观念与艺术情趣(P166)(新P177) 56、创作方法(P204)(新P216) 57、现实主义创作方法(P207)(新P219) 58、浪漫主义创作方法(P211)(新P222) 59、题材(P214)(新P226) 60、素材(P214)(新P226) 61、主题(P217)(新P229) 62、意境(P228)(新P239) 63、风格(P230)(新P242) 64、格调与品位(P233)(新P244) 65、共鸣(P282)(新P297) 66、解衣般礴(P420)(新P423)

67、外师造化中得心源(P424)(新P427) 68、工艺美术(P550)(新P556) 69、建筑艺术(P554)(新P561) 70、园林(P562)(新P568) 71、雕塑(P568)(新P574)

72、绘画艺术(P574)、(新P580)附:参阅答案

1、历史上关于美术本质的各种解释主要是从哪些角度进行的?具体主要包括那些观点?(P25)(新P44)

历史上关于美术本质的说法主要是从三种角度进行解释的:一是从美术家或创作主体的角度解释美术;二是从美术家与现实的关系或主客体的关系解释美术;三是从美术本体——形式角度解释美术。

一、从美术家或创作主体的角度解释美术。

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的各说,大都是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的。1情感说: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达。情感说的代表人物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认为,一个人在现实中或想像中体验到痛苦和快乐,把这种感情在画布上或大理石上表现出来,并使其他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这就是艺术。2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表现说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等。3无意识说: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此说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依德和瑞士精神病理学家荣格,他无意识说也认为艺术是一种表现,但不是情感的表现,而是人的本能欲望即“无意识”的表现。4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这一学说最早是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来的,由席勒加以系统化,后来又由斯宾塞等作了进一步发展。游戏说看到了自由的精神创造是艺术的本质之一,看到了艺术给人的精神愉悦,

3

这些都是十分深刻而有价值的思想。但它仅仅从主体去理解艺术,同客体、功利、实践与社会生活相割裂,因此仍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理论。5自娱说: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中国的自娱说在某种程度上与西方的游戏说有相通之处,也强调自由游戏(笔墨),强调精神愉悦,不过更多带有中国哲学的色彩,更重视画家的人品个性,更重视绘画的笔墨形式。

二、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

考察美术,既不能脱离主体,也不能脱离客体,应从主客体的关系去解释美术,并且以此作为认识美术本质的基本出发点。1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说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2摹仿说: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认为美术在本质上是对现实的摹仿,实际上也就是承认艺术是对现实的反映。3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巫术摹仿。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和弗雷泽,以及法国考古学家雷纳克等。巫术说认为,原始艺术是一种巫术模仿,是作为一种控制狩猎活动的手段发生的,目的是祈求狩猎的成功。

三、从美术本体出发解释美术。

艺术上的本体论,是研究艺术的根本性质之论。现代形式主义美学的艺术本体论,就是要用

诸如色彩、线条、媒介、符号等形式因此解释美术的本质。1“有意味的形式”说。这一理论是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提出和极力倡导的,贝尔在其1913年出版的《艺术》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即: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2媒介说。美国艺术批评家格林伯格把艺术本体——形式的方向转到了艺术媒介的物质实在方面,提出了“艺术是媒介”的现代主义艺术命题。3情感符号说。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卡西尔和美国的苏珊·朗格。4“异质同构”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视知觉组织活动和人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旦这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这就是“异质同构”。 2、美术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P56)(新P75)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美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想到此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另一方面,同样应该明确的是,政治与美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

美术与政治的关系,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学说中,是摆得很清楚的: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美术,而美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简述美术与道德的关系。(P58)(新P78)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美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美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各个统治阶级的道德总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美术家和他们的美术创作,使美术维护其道德规范进而维护其经济基础。另一方面,美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美术与道德的关系还有另外一种形式的表现,即进步的美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经济基础。 4、美术与宗教的关系是怎样的?(P60)(新P79)★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许多美术现象都同宗教联系在一起。我们认为,美术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它们是相互影响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即当宗教成为支配的社会意识形态时,宗教对美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而美术也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观念,给宗教以影响。

首先,宗教对美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美术的否定。主要在于宗教利用美术为自己服务,它的宗教教义必然对美术严加约束,把美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从而限制了美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

其次,从世界范围和人类历史来看,宗教对美术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宗教艺术占去了中外美术史的很大一部分篇章。但从根本上讲,最终决定宗教和美术发展的只能是经济基础。宗教和美术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它们都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5、怎样理解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P64)(新P83)★第一、美术来源于社会生活

关于这个问题,1942年5月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一段经典性论述:“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成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的、最丰富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这是唯一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

第二、美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美术反映全面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反映。所谓“全面的”社

会生活,即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全部方面。所谓“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即是说,美术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可以反映处在一定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点、宗教观念、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而且还可以反映人们的各种梦想、幻想、情感、情绪、愿望、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6、如何理解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P71)(新P88)

美术,以及一切文学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切生产形态。同时,美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首先,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目的性来看,人之所以进行“艺术生产”,创造美术作品,主要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满足人们的精神。

另外,从产品的消费来看,美术这种“艺术生产”的精神产品有自己的特殊属性,主要是审美属性。美术创作不仅关系到如何表现和如何传达,更主要的是关系到表现什么和传达什么。这是美术作为精神生产的实质。 7、怎样看待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P78)(新P96)

第一、美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所谓美术是世界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认识。从根源上看,美术以及一切文学艺术都不是超然于而与社会生活隔绝的,都是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是人对于现实的社会生活的一种认识的表现。

第二、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马克思提出了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即:理论的(哲学的、科学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一精神的”方式。美术以创造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掌握”世界。

8、如何理解形象性是美术的基本特征?(P87)(新P105)★

形象性是文学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艺术总是以具体生动感人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的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

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失掉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的作品也就不能称之为文艺作品。视觉形象性是美术的基本特征和根本特点。

视觉形象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审美认识,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都涉及到感性,同时又涉及到理性。视觉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美术的视觉形象,是美术家按照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认识创造出来的,既有客观的现实生活的根源,又有主观的意识作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9、怎样理解美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P93)(新P113)

一、美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

所谓美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即是说,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客观事物实际,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这是一般再现或再现性美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美术中的再现离不开美术家的主观能动作用,再现的真实不是客观世界本身的真实,而是艺术的真实。

二、美术反应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

美术的真实性,除上面所说的反映客观世界从现象至本质的真实之外,还有另外一层重要的含义,即表现美术家主观世界的真实,亦即真实地表现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包括他的思想、情感、个性、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等等。

10、怎样理解艺术的“真实”(假定性的真实)?(P95)(新P115)

5

艺术中的真实是再现的真实。指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艺术的再现不是对客观现实的机械反映,而是艺术家将他所认识的客观现实按照美的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充分传达和表现出来。艺术真实是一种假定的真实、审美的真实,它依据于客观的实际社会生活,却不是实际的社会生活。艺术的这种假定性不但不会削弱它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反而会使它的形象比实际的客观生活更加真实。这是因为:真实的

艺术形象不但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还能够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真实,是现象的真实与本质的真实的统一。同时艺术创作中的真实也是表现的真实:表现艺术家主观世界的真实,亦即真实地表现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包括他的思想、情感个性、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等。再现的真实与表现的真实相互联结、相互融合、相互统一。 11、如何理解艺术典型的典型性?(P101)(新P118)★

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视觉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首先,艺术典型是同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物的普遍性、共性密切相关的。

其次,艺术典型还必须具备鲜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而且这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还要充分地、集中的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共性或普遍性。

再者,艺术典型不但要表现除它所描绘的事物和人物的个性,还要体现出创作主体即美术家的独特个性及独特创造。

12、你如何理解艺术美?(P107)(新P126)

第一,艺术美指的是美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艺术美是人为的,是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创造。是更高一级的美,是美术家根据美的现实创造出来的第二现实的美。

第二,艺术美的来源。艺术美不仅来自现实生活,而且来自自然界的美。

第三,艺术美的特征。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具有超越现实生活的永恒性,统一性与普遍性,广泛的传播性,导向性与感染力,以及高于生活的独创性等特征。 13、简述美术的“审美”具有哪些特点?(美术的一般审美性格)(P126)(新P144)

美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以其审美的性格区别于宗教、哲学等其它意识形态:即它是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反映和认识社会生活,并以审美的手段生产产品、创造精神成果。

第一、“审美”具有实践性与主体性的特点,关系到“审什么”和“由谁来审”。

第二、“审美”的第二个特点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美术创造是一种什么创造,美术作品是创作主体为着美的目的、按照美的规律而创造出来的事物,体现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特点。

第三、“审美”的第三个特点是它的形象性,形象性是一切文学艺术审美特性的核心性质,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特征。

第四、“审美”的又一个显著特点是情感性,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审美情感是艺术区别于哲学或科学的标志。

14、简述美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审美个性(特殊审美个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129)(新P147)

美术与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是不同门类的艺术,有着自己特殊的审美个性或相对说来比较突出的审美特点:

一、形式美与形式感是美术的一个特别突出的审美特点。形式美主要是具有直观性的视觉形式美,是眼睛的对象;形式感则是指由形式美所引起的美感。

二、技艺性与物质媒介性在美术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美术的技艺性同它的审美特性相联系,不同于一般生产劳动的技能和技术。美术的物质媒介是美术家审美认识和审美表现间不可或缺的中介和桥梁,创作主体正是借助他所选择的物质媒介进行审美创造的。

三、历史文化的积淀性既关系到它的审美特征,又关系到它的历史本质。美术家在审美创造的形式中积淀着历史文化的内容,积淀着人类普遍的审美意识。

四、独创性和首创性是艺术的生命所在,是艺术发展的灵魂。

6

15、如何理解美术的本质?(P145)(新P155)★

第一,美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产品,是全面的社会生活的反映;第二,美术以它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认识世界,反映社会生活,既它是以视觉形象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

第三,美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有方式即是审美的方式,审美是美术的本质,美术是人对于现实审美认识是的集中表现形式;

第四,美术在本质上又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它是历史地不断发展变化的。 16、美术家与“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的关系。(P151)(新P162)

一方面,美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倾注的丰富情感需要得到理解和交流,满足广大受众的审美精神需要;另一方面大众对艺术作品的需求为美术家创造了艺术消费市场。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美术家既不能为单纯赢得当时社会的肯定,迁就和迎合于消费者,而违背艺术创作的规律和原则;又要引导和提高受众的欣赏理解能力,用新的感知方式去发现艺术美。

既然艺术家选择的是运用审美的艺术形式去影响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事业,就更应当发挥艺术教育的骨干作用,通过艺术作品潜移欺化、寓教于乐地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从而提高国民的精神素质,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观众必须注重加强自己在艺术方面的修养和素质,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准,以成为真正“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17、如何理解美术家在创作中的主体性?(P153)(新P164)

首先,美术家是美术生产全过程的主宰,是美术作品的创作者。美术家的主体性首先体现于他作为艺术的主宰在实际创作中的地位。

其次,美术家的作用或者说职责,就是利用美术的手段和独特的方法技巧,去表达人类的情感,创造可供审美享受的精神产品,达到情感和思想交流的目的。

第三,在整个创作活动中美术家的一切行为应该是完全自由的、独立的,他在全部的艺术思维过程中具有独立的、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识别、判断、理解、分析、吸收、批判和取舍的能力和自由;他在整个的具体创作过程中能够顺应自己对艺术的独到的理解,充分利用自己对具体艺术手段的把握,尽情发挥自己的艺术意志,以最终创造出完美的艺术作品,他对自己的创作成果拥有自主权。

第四,美术家的创作过程就是表现自我的真诚、善良和美好的艺术意志和艺术愿望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术创作就是美术家“表现自我”的实践活动。

18、怎样理解“美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P160)(新P171)★

美术中的所谓创造,既是运用全新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方法表达出全新的艺术情感、形象和境界。创造不是凭空的生成,在某种意识上应该说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翻新和超越。简言之,创造即意味着超越,即在艺术的手法、风格、语言乃至材料上超越已有的东西。从美术家的角度讲,创造便是超越前人、同代人和自己。

一方面,从艺术接受者的角度看,求新、求变是他们的审美要求。美术家要真正得接受者的认可,就必须保持创造的意识,以日新月异的作品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

另一方面,对于任何一个美术家来说,没有一个明确属于自己的艺术面貌,他就无法立足于美术创作领域,他作为美术家存在的意义就有理由受到怀疑。

因此,美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19、美术家应具备什么样的艺术修养?(P164)(新P174)★

美术家的艺术生命在于不断的创造,而创造的根本条件在于其深厚的修养。美术家的修养应当是围绕着艺术创作进行的,最终的目的是为创作水平的提高服务。它主要包括:

一、应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

1.天赋只是一个人成为美术家的潜在可能,最终能否成为专业的美术家首先要取决于这种天赋是否得到开发和施展的机会。这就是走向专业美术家所必须的第一步,即专业技能的训练。

2.同样的专业技能训练不可能培训出相同水平的美术家,其中原因除了其他修养的原因外,还与美术家个人的艺术天赋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天赋高的美术家往往在专业技能的训练中比其他人的水平要高。

3.如果一味依赖与自己的天赋而轻视必要的专业技能训练的话,那么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也只是妄想,原来再高的艺术天赋也会因此受到抑制。因此,对于一切选择美术事业的人来说,无论他天赋有多高,过硬的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都是未来创作实践中不可缺少的的必要修养。

二、应具备进步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艺术情趣:

审美观念是人们在生活体验中按照自己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对外界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和观照,最后形成了自己关于美的看法和态度。艺术情趣是在审美观念确定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艺术某一方面特殊效果和偏爱。作为严肃的美术家,审美观念及相应的艺术趣味应当是进步和高尚的。

三、应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水准:

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整体的文化知识结构。就美术家而言,首先是与美术相关或相近的其他艺术门类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如舞蹈、音乐、戏剧、摄影等等,再就是实际创作中可能涉及到的其他学科或门类的专业知识,如文学、历史、地理、民俗、服装,再推而广之又会涉及到政治、经济、语言等众多领域。

美术家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不只是出于知识结构上的目的,更重要的在于从其他领域的修养中获取启示和灵感。文化素质的提高,必然会有助于美术家思想水平的提高。

四、应具有深切的现实生活体验与艺术实践。

美术家一切的艺术行为都被打上了生活的烙印,都是其生活体验的反映。美术家深入生活既求广泛和深入,又不应事无巨细地去面面无遗地体察,而是应从创作的实际要求出发尽可能全面地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美术家对生活的体验既有直接的感受,也有间接的获得。 20、在美术创作中,构思活动包括哪些环节?(P173)(新P184)

美术创作中的构思活动,实质上就是一种认识活动,是美术家对于他生活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个环节:

第一,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到美的发现;第二,内心视像的酝酿和孕育;第三,审美意象的形成。

这三者之间又往往交互作用、相互推移、不断深化。

21、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题画:“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请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理论试述艺术创作的活动过程。(P177)(新P189)★

郑板桥说的这三种竹子,实际上是从美术构思到美术传达,创造竹子的视觉艺术形象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眼中之竹”,是画家对现实生活中的竹子进行观察体验之后,在头脑中形成的一个有关竹子的感性表象,这个表象虽对客体对象有所改造,但基本上忠实的反映了客体对象的外在特征。这是构思活动的初始阶段,即对生活的观察体验阶段。

“胸中之竹”,是画家对“眼中之竹”进行加工改造之后而得到的有关竹子的审美意象,是审美思维的积极成果。以生动的感性形态体现出深刻的理性内容,同时也体现出创作主体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所反映的是竹子的本质和生活的真谛。这是构思活动的完成阶段。

“手中之竹”,则进入了美术的传达阶段,即审美表现阶段也就是将画家内心的审美意象变成物态化的视觉艺术形象。这是创作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是美

术创作中的一次飞跃,是画家对于竹子审美认识的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化。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则是美术创作的又一次飞跃,它不仅使意识领域里的审美意象获得了物质的形式,使它从无形的、感触不到的意中之象变成了有形的、凭视觉可以直接把握的画中之象,而且通过美术的传达活动,对头脑中的审美意象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改造。

自然之竹是客观存在的,画家看到眼里的竹已经和自然之竹有所区别了,然后要进行加工、主观处理,形成胸中之竹,这就是所说的意在笔先,等落到纸上,转化为手中之竹,“手中之竹”说的是画家所创出的一个“第二自然”,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都是眼中之竹的升华,概括说就是画家把眼睛看到的客观形象,经过大脑的意象处理,最终经过技术加工物化为典型的艺术形象,是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22、如何看待美术创作中的技巧?(P180)(新P193)第一、美术创作必须依靠技巧。美术家要取得创作的成功,不仅要有对生活独特的审美认识,还要有充分表现这审美认识的制作能力和高超技巧。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物质媒介材料的性能,不能熟练自如地运用技巧,就不可能顺利地传达出美术家的审美认识和审美情感,使其转化为物化的视觉形式,完成创作。

第二、美术创作不能过于倚重技巧。技巧不能脱离审美认识的内容而独立存在,美术家所掌握的技巧都是为了更好的表现独特的审美认识。如果为技巧而技巧,甚至玩弄技巧,或陷入唯技巧论,创作就会走入死胡同。

23、如何看待艺术创作中的灵感?(P191)(新P203)★

所谓灵感,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在特殊精神状态下突然产生的一种顿悟式的飞跃的联想,实际上是美术家在对生活经过长期观察体验和审美认识后,在特殊条件下,由于神经兴奋而突然产生的一种飞跃式的联想。是人们在艺术构思探索过程中由于某种机缘的启发,而突然出现的豁然开朗、精神亢奋,取得突破的一种心理现象。

第一、灵感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东西,它的偶然获得,是以美术家必然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为基础的,丰富的审美经验、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是获得灵感的前提。第二、作为一种心理现象,灵感又是与其他一些心理因素相联系的。在某种意义上,灵感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审美创造力。

灵感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创造,然而它的产生却是突然而来、倏然而去,并不为人们的理智所控制,具有突然性、短暂性、亢奋性和突破性等特征。

24、怎样理解美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P193)(新P205)

形象思维应该是形象的思维,即运用形象来进行的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形象性、逻辑性、情感性和想象性。

一、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的唯一思维方式。

思维是指理性认识及其过程,是相对于感性认识而言的。艺术的认识过程,主要是受理性制约的感性作用来完成的。艺术的认识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美术创作在形象思维方面,表现的更加突出、更加明显、更加有代表性。

二、形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最终创造出审美意象。

形象思维实质上就是充满情感的、合乎逻辑的、创造性的想象。美术创作中形象思维活动的过程可表述为:表象(视觉印象)→形象的概念(内心视象)→审美意象。

总之,美术创作的思维活动,是以视觉形式语言为思维工具的形象思维活动,思维的成果是审美意象的创造。

25、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有哪些?(P212)(新P224)

美术作品是美术创作的成果,也是美术接受与消费的基础。在美术作品中内容和形式是构成作品的两个重要要素。

一、美术作品的内容是美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艺术认识的客观化。美术家的艺术认识作为美术作品的内容,是一种确定的、客观化的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

美术作品中内容的构成因素:(1)题材。题材是美术家在审美地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而在美术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一定的现实生活。题材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2)主题。主题是美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对题材及其意义的认识、评价、态度和情感等,属于作品内容的主观因素。主题是作品内容中最重要的东西,通常也被称为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

二、美术作品的形式是内容的存在方式,即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一定物质材料、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态。

它包括两种基本的构成因素:

一是内部形式,即“组织结构”。作为美术作品内部形式的组织结构,在美术理论中,也称为“构图”,“布局”、“经营位置”等,它是从作品的整体结构,即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这一方面来把握内容的,更具体地说,它关心的是题材、形象及其相关的明暗、光线、色彩、线条在作品中的位置及其相互联系,所以,它是美术作品的内容向其存在方式推移的第一步。二是外部形式,即“美术语言”。对作品形式的欣赏,即是对由这两者构成的作品“形式美”的欣赏把握。如果说美术作品的组织结构是作品内容向外推移的第一步的话,那么美术作品中的语言则是作品内容向外推移的第二步,它使内容与组织结构具体化、物态化。

三、美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形式与内容是相互联系而存在的,没有离开形式的内容,也没有不表现一定内容的形式。(2)、内容通过形式表现出来,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而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对于任何美术作品而言,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 26、怎样理解美术作品中的“意义”?(P219)(新P230)

美术作品意义的第一个层次内在于每一美术种类物质材料之中。美术作品意义的第二个层次内在于作品形式的构成之中。

美术作品意义的第三个层次是作品中物象、事件、情节的指称含义和表现意义

美术作品意义的第四个层次是文化意义,这相当于潘诺夫斯基说的美术作品中习俗的意义和本质的意义。

美术作品中的意义与其他社会科学中的观念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美术作品中的意义是具体的,它存在于作品的具体形象和形式之中。其次,美术作品中的意义表现为多义性,这种多义性与作品意义的多层次,与作品中形象与形式的具体性、非概念性有关。第三,美术作品中意义具有历史的生成性,与不同接受主体对美术作品中意义的不同认识、感受、体验相关联。 27、如何理解美术作品的商品属性?(P234)(新P246)

美术作品就其本质而言是审美对象,是精神产品。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它又能成为美术市场中交换的对象,具有商品属性。所谓艺术的商品属性,就是至艺术作品作为劳动产品和交换物双重属性的统一,是市场附加在作品上的一种外在的社会属性。

第一,在一定条件下美术作品会成为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美术作品是艺术家付出艰苦劳动所得的一种劳动产品,一旦这种产品(艺术作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换取相应的报酬,美术作品就成为商品。

第二,美术作品是一种特殊商品。首先,它是一个欣赏对象,是精神产品,具有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其次,美术作品不同于一般产品的地方还在于它受到传统文化和当时社会各种思潮观念和风尚的影响。由于这两点,美术作品的价格在艺术市场的交换中并不一定能真正得到价值的实现。

第三、美术作品作为美术家的劳动成果,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的美术作品投入市场,美术作品与其他商品一样,变为可以交换的产品。它的价值就表现为交换价值即价格。

美术作品的价值是内在艺术性范畴,价格是外在现象性范畴,美术作品的价值是在价格背后

起调节作用的因素。美术作品价值大小由美术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和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所决定。 28、如何理解美术接受是构成美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P240)(新P254)★

首先,美术接受和消费在其现实性上是美术活动的完成。如果没有美术接受与消费,美术创作与美术作品就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完成自己的任务。

其次,美术的接受与消费在潜在的意义上又同时是整个美术活动在观念与动机上的起点。美术接受与消费必然以观念上的动机、目的构成美术活动的起点和开端。

第三,美术的接受与消费贯穿于整个美术生产活动之中。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从预先构成作用出发提出了“隐含的读者”的概念,从美学接受对美术创作的影响方面看,“隐含的观众”既是隐含的,又是现实的。

29、怎样理解美术作品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P246)(新P260)

当美术作品被创造出来还未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它在两层含义上还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第一层含义是指接受使作品从潜在的可能性转换为现实性。

第二层含义是指美术作品作为一个召唤结构,只有接受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它的意义和价值。召唤结构是一个接受论层面上的定义,由伊瑟尔提出。艺术作品的结构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面面俱到的结构而是为接受者留有想象的余地和阐释空间的开放结构。伊瑟尔认为,艺术作品的结构是一种召唤的结构,只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才能填补和具体化这个艺术图式中的空白和不确定点,完成这个召唤的结构。美术作品的“召唤的结构”,只有接受者的参与才能完成。我们把美术作品的“召唤结构”分为几个层次:第一、物质材料层。第二、形式结构层。第三、客体所指含义层,第四、意义与意味集合层。 30、如何理解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P250)(新P264)★

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在美术接受中的所谓“再创造”与“再评价”的接受现象是与人类和人类存在的历史性紧密相连的。

第一,美术作品不管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能面对不同地域的接受者,能超越作者的时代去面对无限的接受者。

第二,美术接受是的无限创造过程还依据作品本身结构的召唤性特征。需要接受者的积极参与填补和具体化作品中的空白和不确定点,完成这个召唤的结构。

第三,历史的发展是由先后之间的差异、区别、变化、不同所构成。社会制度、文化变迁等使得不同历史中的接受主体对同一件作品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而有所创造。

由此,正是从人类社会文化的历史性,主体存在的历史性,艺术作品结构的召唤性,便构成了美术接受的无限创造性和评价性的客观依据。31、简述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是怎样的?(简述美术世界的构造是怎样的?它们具有什么作用?)(P254)(新P268)

美术作品到接受者之间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途径和传播环节。美术接受活动需要一个相应的社会环境为其提供场所和设备;需要管理、运用、操作这些场所和设备的主体;以及支配这一接受的社会环境的规则和制度。美术世界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美术世界”中的第一个重要部分是各种意义上的主体,他们分别在“美术世界”中为接受做出相应贡献。首先是美术家,是他们为美术的接受提供了最直接的对象——美术作品。其次是批评家,豪泽称他们为“中介者”和在艺术家与接受者之间的“第三者”。第三是美术理论家和美学家,他们通过具体的美术世界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思考,间接影响美术接受的潮流与趋向。第四是美术史家。美术史家一方面是历史中美术作品的直接接受者,另一方面也是美术传统的保存者与阐释者。第五,在艺术世界中,还有一大批在各种美术机构中任职的工作人员,如美术编辑、美术老师、美术界展览馆和博物馆中研究和管理的人员。其他还有出版商、画廊老板、艺术经纪人等。这些人有两个特点:一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同时就是上述某一领域的专家,如美术史家、美术批评家等。二是,他们对美术接受的

作用也与他们任职的机构相关联。

第二,“美术世界”中的第二个重要部分是各种美术机构,也就是豪泽所说的“中介体制”那一部分。首先是美术展览馆、博物馆、画廊等展览和收藏机构,其次,美术出版社在美术接受活动中起着展览馆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另外,美术教育机构在美术接受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三,“美术世界”中的第三个重要部分是支配美术世界运转的规则和制度。它们是在人类历史和美术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美术的接受具有约定俗成的强制、调节力量和导向作用。

美术世界范围中的三个部分是内在地相互关联的,去掉任何一个部分都将影响到美术的接受。同时,美术世界还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个特点是美术世界是一个专业化的世界。所谓专业化的世界,从美术接受的角度看,就是为了人们从审美的立场去接受美术作品而建立的世界。第二个特点是:美术作品在传播、接受过程中的中介逐渐增多,接受过程也越来越复杂。 32、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艺术中介机构)有哪些?(P260)(新P274)一、美术展览馆。美术展览馆是“美术世界”中介体制之一,是美术接受和传播的重要机构和场所,它对美术家来说是他的作品走向社会接受过程的第一步;从大众接受角度看,美术展览馆是他们了解、感受当代美术作品的最初环节,了解感受当代美术界发展趋势和潮流的重要中介。

二、新闻媒介。是美术接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中介。这里所说的新闻媒介包括报纸、杂志、电视与电台、网络等。新闻媒介的传播和评论对于当时有条件的接受者来说,其主要作用在于激发他们去欣赏展览中原作的兴趣和热情,对于无条件的接受者来说,它的价值主要在扩大作品在社会文化中的影响。

11

三、美术出版社。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复制发行,是美术接受大众化的完成。四、美术博物馆。美术博物馆是人类美术史、文化史和艺术传统的保存者。五、美术市场。从美术接受的角度看,美术市场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中介性环节。

六、美术院校。社会提供物质或精神产品的人,都首先是以一个学习者、接受者的身份开始的。美术院校通过实施美术教育提高整个社会对美术作品的接受能力。 33、怎样看待美术批评?(P265)(新P280)

美术批评的对象主要是美术作品,这意味着美术批评自身就是评述接受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美术接受活动中的一个层次,这与欣赏性的接受方式和层次有很大的区别。批评性的接收方式主要是一种理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它必须从一定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重建作品内部各因素,以及作品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艺术史之间的联系,并在这种联系中来分析、阐释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品的得失,作品的艺术特征、作品所包含的艺术规律等问题。批评式的接受是建立在欣赏性的接受基础上的,是欣赏式的深化,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特征。正是这一点,使它能以各种方式反作用于美术创作和欣赏性的接受方式,成为调节美术创作和大众接受之间的重要中介力量。

首先,美术批评在美术家的创作与大众接受之间起沟通、调节和引导的作用。

其次,美术批评还能对美术作品的批评来影响美术家的创作活动,进而影响美术的接受。第三,美术批评对美术创作的调节还体现在对作品的社会接受效果进行考察这个方面。

总之,美术批评本身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活动。从接受角度看,它是美术接受的方式之一;从创作与大众接受的关系角度看,它又是调节、引导它们,并使其相互促进和发展的重要中介力量。所以,我们可以说,美术批评具有集创造性、接受性与中介性于一体的特征。 34、美术接受的内在过程是怎样的?(P268)(新P282)

美术接受只有进入到内在的主体接受过程才能转化为大众接受。主体接受的内在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初级阶段、高级阶段三个部分。

一、准备阶段

(1)定向与期待:对相应美术作品的心理定向,产生相应期待。

(2)审美态度的形成:心理定向与期待的形成过程同样是接受者审美态度形成的过程。二、初级阶段

(1)知觉——完形与弥散:对作品的形式与结构进行视知觉的完形与弥散。(2)知觉——错觉:空间错觉“虚幻的空间”;物象错觉

(3)知觉——“差异原理”与“陌生化”:美术作品与现实原型之间的差异;与接受者期待有差异的“陌生感”。

三、高级阶段

(1)理解:①、理解和前理解:接受者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总是建立在他过去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甚至包括对人类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接受美学理论称此为“前理解”或“审美的期待视野”。②、理解的循环:理解的循环可用狄尔泰的一段话来界定:“整体只有通过理解它的部分才能得到理解,而对部分的理解又只能通过对整体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美术接受中理解循环的现象。首先,从对一幅作品的理解看,接受者必须理解作品中的部分才能理解整体。其次,任何一幅美术作品都是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相对于这样一个广大的历史文化背景来说,美术作品只不过是它的一部分。第三,在中国,“知人论世”同样是热爱者理解美术作品的一个原则。第四,在文学理论基础中,有一个“互文性”概念,用来表达历史上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历史上的美术作品同样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事实。第五,上述对美术作品理解的四个循环,又都是局部的、部分的,这意味着,在这四者之间同样有一个理解的循环问题。③、理解中的还原和误解。

(2)、体验。包含着对作品中深刻内涵的把握。

(3)、回味:那些能净化接受者的心灵,激发接受者的崇高感、自信心、进而领悟人生真谛,认识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美术作品,必然能在接受者的记忆中长期滞留、反复思索和回味。 35、如何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P284)(新P299)★

12

在文艺理论中,一般把艺术的社会功能分为三种,即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第一,美术的认识功能:美术往往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去反映生活,欣赏者从不同的美术作品中去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从而认识真理、认识历史、认识现实。这就是美术的认识作用,也叫认识功能。

第二,美术的教育功能:进步的艺术作品是生活的教科书,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倾向、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哲学观点,改变人们的人生态度,激励人们为实现人类进步的社会理想而斗争,起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

第三,美术的审美功能: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美的特质,构成着艺术审美功能的客观前提。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打动人的情感,愉悦人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升华人的审美理想,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使人从中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审美功能是艺术的首要功能。

美术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不是说美术中的某一类作品是以认识功能为主,另一类作品是以教育功能为主,第三类作品则是以审美功能为主。美术中有真、有善、有美,并不是说在美术中真善美是相互分割、互不相关的。如果那样看待问题,就割裂了真、善、美三者的关系,割裂了美术的认识、教育、审美三种功能的关系,在每一件具体的美术作品中它们都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

36、怎样理解美术的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P297)(新P312)

一、美术的审美教育就是使人们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接受,获得更为丰富的对世界、人生、

社会的审美经验,从新的角度和立场来观察、理解、体验生活与生命。

二、美术审美教育的第一个特点是“寓教于乐”,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既得到美的享受,又在精神方面得到净化。

三、美术的审美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谓“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在审美方面表现为享受美的能力。审美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全面,更具体的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意义。

四、审美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能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正确的美学观念,提高人们欣赏、感受美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一个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37、简述历史上关于美术发生的几种理论。(P302)(新P318)★

历史上许多学者对于美术的发生问题做了辛勤探索和总结,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

一、游戏论,游戏论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动力是游戏冲动。它的代表人物是席勒和斯宾塞。

二、巫术论,巫术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美术作品与原始宗教活动之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巫术论具有准艺术发生学的性质。巫术论者把精神动机视为原始美术发生的唯一动力,忽略了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代表人物有泰勒、弗雷泽、雷纳克等。

二、劳动论,劳动论学者注意到了艺术的发生与劳动有着许多方面的联系,为探索、研究艺术发生中的问题做了独特贡献。持劳动论的学者主要有毕歇尔、希尔恩和普列汉诺夫等。 38、怎样理解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美术发生的根本动力?(P307)(新P322)

在美术发生的动力系统中,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根本动力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第一,劳动实践促使人类从动物向人的体质形态转化,为原始美术的创造主体提供了生物学上的前提。通过劳动实践使人类从动物向人的体质形态转化,既为美术发生中创造主体的各种能力(如操作能力、各种心理能力、意识和观念)提供了生物学方面的条件,也为美术的形态发生提供了身体方面的内在尺度与依据。

第二,劳动实践使人类在主体与自身,主体与自然界,主体与主体之间建立了新的关系,从而使美术的发生成为可能。

(1)从主体与自身的关系看,人类通过劳动实践在改变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主体自身;人类的劳动实践在改变主体与自身关系的同时,也在主体与主体之间建立了新的社会关系。

(2)、只有在意识与精神观念的层面上建立了主体与自身、主体与自然界、主体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时,

13

原始美术的发生才有可能。

从原始美术发生的动力系统来看,它的根本动力只能是人类的劳动实践。正是人类的劳动实践促进了人类体质形态的进化与完善;导致了主体意识及各种精神观念的诞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扩大了主体与自身、主体与自然界、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也正是通过劳动实践,人类才能把自在的自然转化为人化的、与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关系的自为的自然界,使其成为主体感受、体验和认识的对象;也只有通过劳动实践,人类才能创造一个溶主体的力量与客体法则于一体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世界,从而使原始美术的发生成为历史的必然。

39、如何理解美术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P318)(新P332)

美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从根本上讲,美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归根结底,美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美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美术的发生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第一,我们应把美术的发生作为一个过程来对待,放弃在美术发生过程中寻找绝对起点和界限的企图。有人认为美术起源与人类起源同步,人类创造的第一件工具也就是第一件艺术作品,但这只是从美术的人工性出发的。

第二,人工性是美术发生的上限。美术是人类的创造物,是人工制品,制造工具不但标志着人类的诞生,而且也是美术发生过程的开始。

第三,美术的形态发生是美术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人工制品的美术形态性是区别美术与非美术本质特征划分的标准。人类必须在漫长的劳动实践过程中,才能在人工性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美术形态性的工具来。我们将仅以对象形态的知觉形式为根据把美术形态划分为:写实形态、形式形态和装饰写实形态三种基本类型。写实形态指的是那种既模仿物象、又具幻觉真实的美术形态。形式形态指不以任何物象为描写对象的抽象形式之间有规律的组合的美术形态。装饰写实形态则是指那些既以特定的物象为根据,但又被创造者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了加工处理(如变形,夸张,几何化,多物象组合等)的美术形态。

刘骁纯博士研究证明,人类在石器上制造出具有形态因素的时期大约在20----30万年前的时候。大约在4至3万年前,也即旧石器时代晚期,美术中的写实形态发生了。当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时,装饰写实的美术形态发生了。

第四,美术的审美发生是一个过程。美术的发生过程中,审美发生是最后一个阶段。在原始社会中,美术的实用功能在整体上先于审美功能,这与主体的心理和生理的需要的先后次序有关。主体在劳动实践中生产出丰富的对象世界的同时,也生产出了自身丰富的本质力量。而当主体获得了与对象美的性质相适应的审美能力,有了“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时,美术就能向审美对象生成转换。

当原始美术从人工性开始,经历了形态发生和审美的自发性和日常生活阶段的发生后,而进入艺术世界的审美发生阶段时,它就在历史与逻辑,共时性与历时性两个方面,完成了全部发生的历史。美术的发生应当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40、如何理解美术发展的他律性(社会制约性)?(P355)(新P370)

美术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美术的发展是不可能不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的。第一,经济与美术发展。(1)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中,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美术的发展是决定于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作用于美术首先表现在经济基础的变更促进艺术或早或迟发生变革。其次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适应会促使艺术的繁荣发展。另外,当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了新的生产力,就会为反映新兴社会力量的、进步新的生产力助威,从而促进艺术的发展。最后,政治、宗教、哲学、道德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艺术发展时,其背后还是经济因素在起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美术同时反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2)不平衡性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历史发展不同时代作纵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二是对同一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作横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三是对艺术内部不同的艺术种类作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有不平衡性。

第二,社会意识与美术发展。美术的发展必然地受到各种社会意识的影响。(1)神话不仅在原始活动中充当重要角色,而且影响各时期、各民族的艺术,是艺术创作的土壤;(2)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是制约和影响美术发展的重要因素;(3)宗教牵动和制约美术的发展;(4)哲学影响着美术的创造观念。

总之,艺术受制于经济基础和其他社会意识,艺术同时也积极地反作用与经济基础和各种社会意识。美术既不是经济的直接反映,也决不是其他社会意识的简单工具。 41、如何理解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P368)(新P379)

社会是由构成社会的各因素互相作用、有机结合、不断发展的整体。把艺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连在一起来观察分析,较之单纯地从艺术内部规律出发是更科学、更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一,文学、艺术以及哲学上的繁荣都不能离开“经济发展对这些领域的最终支配作用”;第二,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是具有相对独立于经济的历史继承渊源的;

第三,从经济到艺术,中间存在着复杂、曲折的中介环节,因此,艺术并不就是“经济进化的标志”,艺术作品也并不就是“用艺术形象的语言翻译的社会经济生活”。

人类社会发展史说明,历史的进步正是充满了矛盾的复杂运动。 42、怎样把握艺术发展中历史继承与革新之间的关系?(P375)(新P383)★

所谓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指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响以及后代艺术对前代艺术的积极成果的继承保留。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是批判的原则,不是简单的抛弃否定也不是全盘的照搬和复古主义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革新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对艺术作品而言革新表现为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对艺术家而言革新表现为对他人和对自我的超越。艺术革新根据不同的程度有延续风格中的革新也有风格转变的革新。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它表现在:

第一,革新是继承的目的,只有以革新为目的的继承才是科学的批判地继承。第二,继承是革新的基础。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的革新才是成功的、有价值的革新。

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在继承与革新的辩证统一中向前发展的,这是艺术自身运动的一个普遍规律。

43、谈谈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的关系。(P382)(新P389)★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1)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联系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2)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差别在于: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只有优秀的、反映共同人性的民族艺术才为世界所共赏。

美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美术发展中社会制约性的表现,也是直接关系到美术发展自身,它对各民族艺术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44、简述中国艺术的三大美学价值。(P396)(新P397)

中国文化的终极宇宙观是由儒、道、禅三家作为精神主干而共同构造的:

(1)儒家的美学价值:第一,“中和”之美。“中和”的宇宙是一个以现实政治和人伦社会为中心的整体和谐的宇宙,它作为儒家文化的理想是美得极致。第二,“雄健”与“充实”。儒家美学特别重视艺术是“气势”、“气概”以及“风骨”,导致艺术沉郁、劲健的风格之美。第三,“不忍人之心”与“宇宙心灵”。儒家美学最大的贡献是为中国文人和士大夫提供了一种普遍关怀一切存在的宇宙心灵。

(2)道家的美学价值:第一,“自然”之美。道家提倡一种非人工的“自然”的理想美,以自然的状态为规则。第二,“虚静”与“空灵”。道家美学通过对“虚静”的发现,一方面以此作为“万物之鉴”在人心内部开辟出一个审美的境界。另一方面又影响了中国艺术积极利用虚白和空无而构造有无相生的灵动的空间,因为虚白恰如虚空,看似无一物,却充满了宇宙灵气。第三,“玄”、“素”与水墨问题。中国画从唐代起青绿山水渐废而文人水墨山水渐兴,道家美学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中国画利用水墨的浓淡干湿,运用勾、皴、染、点来表现山石的阴阳向背,与西洋油画的光色塑造迥异奇趣,是与道家思想的

15

影响分不开的。

(3)禅宗的美学价值:第一,存在的追问。在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中第一次注入了否定性因素,让我们意识到死亡和寂灭。对存在的追问,为中国文艺增加了许多哲理意味。第二,“冲

淡”与“禅味”。选择非常平淡、凡俗的日常景象来传达并表现与日常生活相对立的具有空幻深意的存在感受这一佛学主题。第三,“悟”与“圆满”。禅宗预设的终极的美学价值,表现为彻悟存在的本来面目的圆满,而伴随这一彻悟的心理状态则是一种独特的感受:欣喜的笑。这是中国文化独有的审美超越境界。中国艺术的最高价值不是模拟物象,而是通过“写意”以“参赞造化”。 45、简述西方艺术的两大美学价值。(P450)(新P455)

西方文化是由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作为强大的精神动源而运作的。(1)希腊式的美学价值:

希腊人向西方艺术提出了一种“古典美”的理想典范,这一理想典范所包孕的美学价值可以体现为以下三个观念。

第一,希腊人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完满的神圣秩序。

第二,希腊人认为人体是宇宙这一大秩序中的小宇宙和小秩序。第三,希腊式的古典美学价值还表现为一种强调多样统一的形式观念。(2)基督教的美学价值

西方文明的另一精神动源是基督教。基督教向西方艺术提供了一种与希腊古典美学价值大不相同的美学价值,它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观念。

第一,希伯来的超绝宇宙观和上帝的绝对美。第二,基督的“道成肉身”和基督教的象征主义。第三,光和色彩作为上帝神圣力量的象征表现。

西方艺术倾向于把外在的作品而非内在的心境视作实现上述美学价值的依归。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以其不同的精神取向代表西方人有时想合有时截然对峙的精神追求,表现在艺术文化中,则分别体现为西方艺术的两大美学价值和精神,影响、规范着西方艺术家的美学追求。 46、如何理解美术的基本特征?(P546)(新P552)★

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或平面上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以此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门艺术。

第一,就美术创造的形象化手段来说,造型性是其主要的形态特征之一。所谓造型,就是塑造形体,我国古代画论中称为象形。造型性的特点就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在平面上或三维空间里将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视觉形象固定下来,以静态方式再现世界的可视的、感性的真实存在。

第二,美术的空间性和静态性,是分别对美术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的把握。美术创作是以一定实体性物质材料创造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形象,如绘画有二维空间,雕塑、建筑有三维空间。美术只能反映客观物象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瞬间的状貌,只能塑造存在于空间的静止的形态,这就使美术作品的形象具有一种瞬间性和静止性特点。

第三,美术的视觉性就是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感知媒介主要是视觉而言的美术的创造和欣赏都必须通过视觉来进行。

美术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以上造型性、视觉性、静态性、空间性四个方面来把握。 47、美术的主要门类划分是怎样的?各有什么特征?(P550)(新P555)

通常,按照使用的物质材料及其制作方法的不同,美术在广义上一般划分为工艺美术、绘画、建筑、雕塑、园林、书法、篆刻、设计等几大门类。它们既有美术的共同特性,又具有各自的特点。

一、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是在生活领域中以功能为前提,通过物质生产手段对材料进行审美加工的一种美的创造,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工艺美术一般包括传统风格为主的工艺美术、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以及民间工艺三部分。工艺美术的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也正是工艺美术最主要的特点,是一种实用美术,是美化物质产品和生活环境的艺术。二、绘画:绘画是运用点、线、空间、光、色等艺术语言,在二度空间中塑造具体的、个性化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艺术。绘画艺术有共同的一些主要特点,首先,绘画艺术具有长于描绘客观世界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特点;其次,由于绘画艺术的形象是静止的,

它只能以瞬间的形象来反映生活和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求画面形象能够超越相对静止的时空范畴。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绘画可分成许多种类:按照使用的工具材料和技法来同来划分,一般可分为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年画、素描画等画种。

三、建筑:建筑是用沉重的物质堆砌而成的实用性物质产品。建筑艺术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结构安排、与各门相关艺术的综合、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的一种广义的造型艺术。建筑是具有技术和艺术的双重性,它首先是一种实用艺术,而且必须考虑建筑的坚固与美观。建筑匠师巧妙的运用建筑的艺术语言:空间、形体、线条、色彩、质感、光影等,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建筑。

四、雕塑:雕塑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的手法,创造具有真实的三度空间的反映生活和表现情感的艺术。雕塑的主要特点,首先在于艺术形象的实体性而且要求艺术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其次,由于雕塑难于表现复杂的情节,一般也不能运用背景来刻画人物,所以要求艺术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最后,运用的材质的特性与艺术形象的审美效果具有密切关系。按雕塑的形态,可以分为圆雕、镂空雕和浮雕,按作品题材的内容和性质,雕塑可以分为纪念性装饰性和宗教雕塑。

五、园林:园林实际上是一种环境艺术,人类以各种自然物质材料经过各种艺术处理而创造出来的环境空间,是人工创造或改造的自然,在诸多艺术门类中,具有许多独特的美学个性和艺术规律,起精神功能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许多园林艺术史家将园林划分为西方规则型园林和东方自然式园林。

六、书法与篆刻:简单地说,是指文字书写规律和方法。从广义上讲,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和书写文字的技巧,因而也都有自己的“书法”,但不是任何的文字书写都能成为艺术。狭义上讲,书法特指“汉字的书写艺术”。篆刻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它是书法与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因多采用篆书先写刻故称篆刻。

七、现代设计:现代设计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门美术学科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48、简述美术与其他种类艺术的关系。(P598)(新P605)

第一,美术与文学的联系。文学是语言艺术,可以直接表述任何生活现象,具有广泛地表现生活的可能性。文学能够最广泛地反映现实发展的根本现象和过程,生动而直接地对时代潮流作出反响,从而对美术等其他艺术产生巨大影响。绘画和雕塑等在创作题材上常常对文学表现出某种程度的依赖性,具体表现在许多美术作品往往是根据文学原著所提供的题材和情节创作出来的,是对文学作品内容的“复述”。在艺术发展的漫长历史中,美术(主要是绘画)总是与文学有着不解的缘分。

第二,美术与音乐之间的联系。音乐是以声音作为其表现手段的艺术,美术与音乐在节奏韵律、意境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所以美术家往往可以从音乐中得到启发,音乐也可以以美术作品为题材。

第三,美术与舞蹈之间的联系。舞蹈是以人的形体姿态、表情、造型特别是动作过程为手段,表现人门主观情感的艺术。舞蹈与雕塑在人物造型上得以相互参照,人们常称雕塑是静止的舞蹈,舞蹈是活动的雕塑。舞蹈动作的雕塑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舞蹈动作转眼即逝的缺限。舞蹈演出时服饰、道具的设计,舞台美术的配合都离不开美术的帮助。

第四,摄影艺术与美术之间的联系。摄影是近代科学的产物,它是采用现代精密科学技术创造静态视觉形象的一门独特的艺术,纪实性是摄影艺术的根本特征。越来越多的人已把摄影作为造型艺术的一个成员来看待,这是因为它在艺术形象上与绘画有许多相似性。此外,摄影与绘画在透视、色彩、线条、形体和构图上,都存在着类似的规律。

第五,美术与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和电影的联系。一方面作为它们综合成分之一的美术,在各种艺术成分的有机联系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另一方面美术与戏剧的结合产生了木偶、皮

影等新的艺术品种,美术与电影的结合产生了美术片这一样式。

总之,美术与其他种类艺术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独立存在,又在不失去自身独特的质的规定性的条件下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49、怎样理解艺术的综合发展与门类的开放性?(P605)(新P612)

17

第一,艺术门类的历史就是它们不断分离和获得各自特点的历史,这种分离现象在艺术产生初表现的尤为明显。

第二,对艺术样式和品牌来说,在艺术文化发展史上,在与不同艺术显露各自特点从而造成了艺术分离的同时,也发生着一个相反的过程,又在不断加深相互作用和相互综合,从而产生新的艺术样式和种类。

第三,对艺术发展来说,追求自觉所导致的各种艺术样式的分化和独立的趋势,与各种艺术样式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某种综合甚至融合的趋势,只有同等意义,因此它们造成了艺术门类的不断增加以及艺术反应生活手段的不断丰富,而这正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第四,开放性理论对于现代艺术发展的启发作用,对当代大学生艺术学习具有指导意义。在艺术的发展中,各种艺术种类之间相互综合,各门类之间相互联系和融通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有一些现在作为独立门类的两门或多门艺术本来就是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的经历着分化与综合的过程。

50、艺术典型(P100)(新P118)★

在美术中,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视觉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51、审美关系(P113)(新P132)

审美关系,是人与现实诸关系中的一种。所谓审美关系,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即是说,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在审美客体中发现、感知、认识和欣赏它的美,或把握它的其他美学特征如崇高、滑稽、丑等。人之所以能够欣赏美、认识美并且创造美,就是因为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这种审美关系。 52、美的规律和美感(P120)(新P138)

美的规律:一个事物,只有当它以其现象的真实性充分的体现出其本质的真理,以其具体的形式充分表现出其内容的必然性。以其形象的个性充分表现出某种类的普遍性,而这现象、形式、形象又必须是非常鲜明、生动、突出,那它才是美的。

美感:从根本上说,美感是客观事物的美作用于人而引起人的一种意识活动和情感活动,这种意识活动和情感活动只有在人对客观事物的美的审美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发生。美感在本质上是美的感受与美的感动的统一,感官的快适与理性的满足的统一。 53、创作个性(P162)(新P179)★

创作个性就是美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按照自己的艺术意志,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理想的创作方法去表达自己对外界事物的感受,认识和情感。区别于一个艺术家和另一个艺术家的主观方面的明显特征的总和。

54、艺术天赋(P164)(新P175)★

第一,天赋只是一个人成为美术家的潜在可能,最终能否成为专业的美术家首先要取决于这种天赋是否得到开发和施展的机会。这就是走向专业美术家所必须的第一步,即专业技能的训练。

第二,同样的专业技能训练不可能培训出相同水平的美术家,其中原因除了其他修养的原因外,还与美术家个人的艺术天赋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天赋高的美术家往往在专业技能的训练中比其他人的水平要高。

第三,但是,如果一味依赖与自己的天赋而轻视必要的专业技能训练的话,那么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也只是妄想,原来再高的艺术天赋也会因此受到抑制。

因此,对于一切选择美术事业的人来说,无论他天赋有多高过硬的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都是未来创作实践中不可缺少的的必要修养。

55、审美观念与艺术情趣(P166)(新P177)

审美观念:是人们在生活体验中按照自己对没的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对外界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和观念,最后形成了自己关于美的看法和态度。

艺术情趣:审美观念确定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艺术某一方面特殊效果和偏爱。

18

56、创作方法(P204)(新P216)

创作方法是指作为美术家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艺术家采取什么创作方法,是受他的世界观、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和心理特性等因素制约的。创作方法往往是文艺思潮或流派的重要标志。

57、现实主义创作方法(P207)(新P219)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它作为艺术思想来看,它的基本原则即是强调美术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亦即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的表现,是对社会生活做形象的、真实的、典型的审美认识、,并利用恰当的造型手段将这种认识所得到的审美意象和审美评价表现出来。 58、浪漫主义创作方法(P211)(新P222)

浪漫主义是人类美术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则是,按照理想中认为应该如此的样子来描绘生活,即理想地描写对象或描写理想化的对象。 59、题材(P214)(新P226)★

题材是美术家在审美地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而在美术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一定的现实生活。 60、素材(P214)(新P226)素材是美术家在进行创作活动之前的准备阶段中所搜集的原始材料。从美术创作的角度看,素材是美术家积累的形象资料和文字材料的总和,他们并不会在某一具体的美术作品中都体现出来。艺术家积累的素材越多,对素材所蕴含的把握就会越深入。 61、主题(P217)(新P229)

主题是美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对题材及其意义的认识、评价、态度和情感等,属于作品内容的主观因素。主题是作品内容中最重要的东西,通常也被称为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 62、意境(P228)(新P239)★

所谓的“意境”,首先就是情与景的融合,艺术家的思想、观念以及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在美术作品中,意境是通过客观物象来表达的。作为一个美学概念,大约形成于唐代,通过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和其他一些著作中的精辟论述,遂成为中国美学史中最有生命力的一个美学和艺术学范畴。 63、风格(P230)(新P242)★

“风格”是一个从整体即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中把握作品总体倾向的艺术学范畴,是艺术家或艺术作品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个性。它受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艺术思想内容的制约。它的形成标志着艺术家的成熟和作品艺术上的高度成就。 64、格调与品位(P233)(新P244)

格调是美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属性,它既与作品的风格和意境、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特定的内涵。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

品味是从作品中再细分出差异、层次和等级的范畴。

一、格调是一个作品价值的俩极把握作品不同属性的范畴。品位则是从作品中再细分出差异,层次和等级的范畴。

二、格调虽然与艺术表达方式相关联,但更多的涉及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品位虽然也涉及到

作品的内容,但与作品的审美趣味,艺术追求和表达方式有更多的关联。美术作品中不同品位的形成是美术家从不同的艺术观念出发把握生活的结果。 65、共鸣(P282)(新P297)★

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当欣赏着被艺术作品所感染,从而达到与作品的色彩,线条共呼吸:与作品的人物共命运,爱其所爱,恨其所恨,这种现象,就称其为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它主要的特征:就是在欣赏着和艺术作品之间消除了主客体之间的距离,达到了相互融合和亲密无间的契合。当然,在艺术欣赏中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同时具备主客体两方面的条件。从客体方面来说,艺术作品本身必须在艺术水平和思想内容上是优秀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从主体方面讲,则需要具备相应的艺术修养、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 19

66、解衣般礴(P420)(新P423)

“解衣般礴”是中国艺术理论的范畴与命题,是庄子在《庄子·田子方》中关于绘画活动的著名论述,其意思是脱衣箕坐。指神闲意定,不拘形迹。后亦指行为随便,不受拘束。借用画画的故事“任自然返朴素”的思想,本意原不在论绘画,但这种不受世俗束缚的思想却道出艺术创作的一条特殊性,即艺术家创作时应有的精神状态,后世的画家是赞同这一理论的,它甚至成了作画的代名词。 67、外师造化中得心源(P424)(新P427)

唐代山水画家张璪的名言。载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造化”指自然,“心源”指心灵感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意是,艺术创作既要以自然为师,同时又得力于画家内心的感受。 68、工艺美术(P550)(新P556)

工艺美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为造型艺术之一。也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 69、建筑艺术(P554)(新P561)

建筑艺术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与各门相关艺术的综合,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的一种广义的造型艺术,具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感。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70、园林(P562)(新P568)

园林是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考虑经济技术、历史、地理等条件所构成的供人们游憩和观赏的空间境域。园林不仅有生态环境要求,有实用功能要求,更有艺术欣赏的要求,而其精神功能是居于主导地位的。 71、雕塑(P568)(新P574)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个部门,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或可雕可刻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从本质上讲,雕塑是以物质实体性的形体塑造可视而且可触的多维立体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时代精神,表达创作主体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雕塑具有三度空间实体性,可以如实再现在三度空间中展开的现实审美。它既诉诸于视觉,也诉诸于触觉,引起观赏者的触觉感知,使得与触觉相关联的质感和量感具有了审美的意义,这种实体性特征使它具有绘画所没有的体量感。 72、绘画艺术(P574)、(新P580)

绘画是依赖视觉感受和欣赏的视觉艺术,它运用形、光、色以及点、线、面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中塑造具体的、个性化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创作主体的审美感知和审美理想。绘画属于静态艺术有独特艺术语言:线条、色彩、构图等。它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是对现实对象的浓缩与精炼、概括与简化,突出和夸张其本质因素。

如何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逐步认识和提高,美术欣赏教学越来越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其审美和创新能力。首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作品能够进行全方位地了解和感受,给其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激发其欣赏兴趣和审美欲望。如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可以窥视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在欣赏建筑艺术作品时,可以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另一种显示方式是设置一条观赏路线,让观者仿佛身临其境,可以跨越桥梁,穿过街道,欣赏周边的建筑外形,也可以按设置路线浏览一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另外,把音乐、诗词等其它艺术形式融入美术欣赏之中,同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为此,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再次要规范教学流程。欣赏要达到教师的理解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介绍作品的背景与作品内在艺术性要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能结构,提高他们对艺术形象的审美感受能力。欣赏教学过程须有一定的操作流程规范。大致的环节为: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即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等;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进行整体的语言表述;介绍作者,并对作品的意义、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探索,对作品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评价。在这个操作流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作品讲授必要的美术术语,以帮助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教师还可设计“你喜不喜欢这幅画?这幅画要是由你来画你会怎么处理”等问题,深化学生欣赏的感受。最后要做到欣赏与动手相结合。欣

《美术概论在线考核试题

美术概论考核试题 1、《重为华山图序》的作者是( B )。 A、王绂 B、王履 C、王冕 D、王维 2.(5.0分)《苦瓜和尚话语录》的作者是清代明僧人( B )。 A、朱耷 B、石涛 C、李叔 D、弘仁 3.(5.0分)吴门画派是明代中期活动于( C )地区的文人画流派。 A、扬州 B、杭州 C、苏州 D、上海 4.( 5.0分)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的作者是( C )。 A、谢赫 B、宗炳 C、荆浩 D、石涛 5.(5.0分)( C )提出“书画本来同”的主张。 A、张璪 B、苏轼 C、赵孟頫 D、董其昌 6.(5.0分)元代画家( C )称“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聊以自娱耳”。 A、黄公望 B、王蒙 C、倪瓒 D、吴镇 7.(5.0分)在中国传统风俗中,“鱼”是代表着年年有余的吉祥象征。这是指 美术作品中意义(B )层面。 A、作品中物象、事件、情节的指称含义和表现。 B、文化意义 C、作品形式的构成之中 D、物质材料层含义

8.(5.0分)( B )在评论王维的诗画时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谓“诗中有画”,是指语言艺术中有造型艺术的因素,是以抒情方式写景,景在情中,情中含景,使客观的景主观化了。所谓: “画中有诗,是指在有形的画面中蕴含着诗的情趣和不尽之意。 A、刘勰 B、苏轼 C、王士 D、严羽 9.(5.0分)著名油画作品《十五朵向日葵》是( D )的代表作。 A、达芬奇 B、拉斐尔 C、塞尚 D、梵高 10.(5.0分)德拉克洛瓦的《自由神引导人民》属于( B )创作方法。 A、自然主义 B、浪漫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实主义 二、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境生象外”。 答:“境生象外”出自唐代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中的“境生于象外”,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国画论关于意境论的一个重要论点:意境离不开象,又不等与象,而是超越画中物象之外的深沉意蕴。“境生象外”指出,艺术意境所具有的“象”(实)与“境”(虚)的两个不同层次,通过“象”这一直接呈现在欣赏者面前的外部形象去传达"境”这一象之旨,充分调动欣赏者的想象力,由实入虚,由虚悟实,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意中之境、“飞动之趣”的艺术空间。中国美术品旨在创造超越具体物象的艺术意境,给接受者提供一个无限开阔的审美空间。 2、名词解释:吴门四家。 答:吴门四家是指四位著名的明代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此一名称,是相对于“元四家”而来。由于他们均为南直隶苏州府人,活跃于今苏州(别称“吴门”)地区,所以又称为“吴门四杰”或“天门四杰”。自沈周开创,以四人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基本上被认为是继承元四家的文人画传统接续下来的体系,自晚明之后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特别是在山水画的部分。吴门四家中的沈周与文徵明,是吴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他们的绘画创作以山水为主,无论淡雅的青绿,还是沉雄、文秀的水墨,大多描写江南风光和文人园林。他们以诗书画三位一体抒写情怀,山水画以水墨及水墨淡着色引人注意,都有粗细两种面目。“吴门四家”中的唐寅与仇英分别代表吴门四家中的另外两种类型:唐寅

美术概论试卷及答案

淮阴师范学院 09级美术学专业《美术概论》课程考试卷(A)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 一、列举(每小题3分,共15分) 1、列举历史着名国画及国画家 《人物龙凤图》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T型帛画顾恺之《洛神赋图》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鬼伯》张萱《捣练图》周坊《簪花仕女图》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荆浩《匡庐图》范宽《溪山行旅图》李公麟《五马图》赵佶《柳鸦芦雁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列举中外着名壁画 《受伤的野牛》《射猎图》《三个女乐师》《太子与公主》《萨多那太子舍身饲虎图》《归来》《婚礼图》《查士丁尼大帝与随从》《雅典学院》《朝元图》《舞蹈》《墨西哥的历史》 3、列举中外着名版画家 古元李桦力群彦涵王琦陈晓南丢勒伦勃朗戈雅杜米埃佐恩蒙克柯勒惠支 4、列举中外着名建筑 长城嵩岳寺塔五台山佛光寺太原晋祠紫禁城布达拉宫金字塔波斯波利斯宫巴台农神庙罗马大角斗场阿克萨清真寺太阳金字塔圣索非亚教堂吴哥寺比萨斜塔巴黎圣母院 5、列举中外着名油画家 徐悲鸿刘海粟董希文凡奈克达芬奇提香鲁本斯伦勃朗透纳德拉克洛瓦米勒列宾莫奈梵高毕加索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美术起源的几种学说。 巫术说(1) 游戏说(1) 模仿说(1) 劳动说(1) 季节符号说(1) 其他的学说(1) 2、美术具有哪些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 认识功能(1) 教育功能(1) 审美功能(1) 最主要的是审美功能。这是由美术所特有的美的特征所决定的。(3) 3、简述素描的类别。 从发展阶段来分有古典素描、写实素描、表现素描、抽象素描。(3) 从表现形式上来分有线描素描、明暗素描、结构素描。(3) 4、简述书体的类别流变。 我国的书体主要有篆、隶、楷、行、草等。(1)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大篆指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春秋战国石鼓文及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小篆指秦统一六国后经过规范整理后推行全国的文字。(1) 隶书,又称佐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来的一种字体。(1) 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指具有法度的楷模之书。(1) 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1)草书,狭义的草书指章草、今草和狂草。(1) 5、什么是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造型艺术之一,(1分)它从人的生 密封线

西方美术史复习

西方美术史复习资料 受伤的野牛(西班牙):在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中,有一只“受伤的野牛”可谓是经典之作,他先是用富有变化的线条勾勒出受伤野牛的轮廓,再用红褐色做渲染使之具有明暗效果,同时还巧妙地利用岩壁自然的起伏凹凸来强调野牛厚重的体积感,这种表现是那只受伤倒地后仍在挣扎的野牛获得了一种野性的张力。 维伦道夫的维拉斯(奥地利):出土在奥地利维也纳附近,它由石灰石雕刻而成,高11厘米,宽5厘米,一般这类雕塑的尺寸都较小,目的是使于人们携带,它以极度夸张的手法强调女性的生理特征,肥大的臀部和丰隆的乳房,它是一种多产的象征,体现了史前人类对母性生殖的崇拜。 古埃及建筑形式:金字塔,方尖碑,陵墓雕塑。 正面律: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命运三女神:是古希腊美术古典时期的头部虽然已被毁坏,帕特侬神庙东山墙的雕刻作品,其视觉效果就让人惊叹,但优美,恬静的姿态,丰满结实的躯体,纤细,繁复的衣褶,以及简约的轮廓却完整的表达了人生的智慧和理性,并展示了作者对人体结构的精确理解。 古罗马建筑形式:罗马万神殿,科洛西姆圆形竞技场,图拉真记功柱。 欧洲中世纪美术和文艺复兴时期对比? 答:从本质上来说:欧洲中世纪美术是基督教艺术,这是因为在当时基督教文化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一切造型艺术的最终目的都必须服务于宗教,基督教美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绘,强调所谓的精神世界的表现;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实质上是把学习古典文化作为途径而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它的精髓所在就是人文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上说:欧洲中世纪美术以宣传基督教的教义和讲解《圣经》

的故事为宗旨,以一种非写实的,平面化的象征风格竭力营造宗教情绪和气氛;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在处理宗教题材时,尽量淡化或减弱宗教的意义,充分肯定人性的真善美和崇高。 罗马式美术:公元10世纪以后,西欧建筑普遍采用类似古罗马时代的劵拱和梁柱结构体系,并大量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雕刻装饰教堂。因此,史学家们把这个时代以建筑为主体的艺术统称为“罗马式艺术”。 威尼斯画派: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派之一,该画派受人文主义影响,题材愈益走向世俗化,其突出特征是对色彩的崇尚,对人体美的赞颂和对自然风景的生动描绘。乔凡尼~贝利尼被公认为是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代表作《草地上的圣母》,色彩明亮鲜艳,和谐优美。他的弟子有乔尔乔纳(他是第一位采用光亮效果的艺术家)和提香。 尼德兰美术(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尼德兰绘画主要是细密画和祭坛画。画派的奠基人是凡·艾克兄弟,代表作有《根特祭坛画》。扬·凡·艾克是欧洲第一代肖像画大师,他对解剖,透视和光学作了深入的研究,其代表作有《教堂中的圣母》,他处理油画的技巧是卓越的,改进了油画技术,采用了含树脂的稀释剂油料和颜料,增强了油画的表现力,长久以来,人们将油画的发明归功于他。 丢勒:16世纪德国划时代意义的画家,他在油画和版画等领域留下了丰厚的成果,他的作品体现着鲜明的德意志民族的特点:坚实,严谨,缜密,不仅气势宏大,而且富有哲理,画风严谨,素描精确,线条流畅有节奏感。代表作《四使徒》,即约翰,彼得,保罗,马可,表达自己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和要求伸张正义,谴责邪恶的思想,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四使徒被安排在两块长方形的木板上作对称式构图,画面左边的是约翰和彼得,代表仁爱;右边的是保罗和马可,

欣赏能力

欣赏能力 美术欣赏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通过培养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能让幼儿对生活环境、美术作品和大自然尽情感受和想象,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充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分析了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并提出了培养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对策和方法。 一、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 幼儿园要将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能力是人类的一种心理能力,其包含着情感、想象、记忆、知觉、感觉等心理要素,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包括以下几种能力。 1.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 幼儿园首先要对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进行培养。人类天生就对不同的颜色有着视觉的辨认能力,幼儿进入幼儿园后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逐渐能够关注和感知雕塑中的形象、图画中的图形和绘画中的造型。在幼儿园阶段,幼儿已经能够将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事物在画面中指认出来,并通过直观感知方式来感受作品的意蕴。 2.幼儿的审美想象能力 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能力,让幼儿能够根据已知的审美材料展开想象,在心理上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诱发人们的艺术想象力,随着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有意想象得到了发展,再造想象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随着幼儿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经验的丰富,越来越多的创造性,极速被加入到幼儿的审美想象过程之中。 3.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 创造性想象和好奇心是幼儿审美创造能力的主要表现。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审美创造行为,表现出丰富的审美创造能力。幼儿的审美创造是一种无目的的自由行为,随着幼儿再造想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也会不断地提高。 二、如何培养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 1.让幼儿对周围事物和艺术作品产生审美距离 要培养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首先就要让幼儿能够对周围的事物和艺术作品产生审美距离,从而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要想培养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就必须让美术作品对幼儿产生吸引,使幼儿对其产生兴趣,这也是幼儿美术欣

王宏建<美术概论>

1.艺术与政治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是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有理论家认为,艺术是从属于政治的,它是政治的一种附属品,它的存在是为政治服务的。还有一种观点就是,认为艺术是完全独立的,它与政治没有关系,不受政治的影响。 要正确的理解艺术与政治的关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此进行分析,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艺术与政治关系和影响较大,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只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艺术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为,艺术与政治都是经济的反映,它们之间是同根相连的,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处于同等的地位,承受相同的作用,发生相同的反作用;还有,艺术归根结底是要表现人的,而政治生活渗透到了人的各个生活领域,给人以重大的影响,并突出强烈地显示出人的本质和特征,这也就使艺术与政治发生了阻隔不断的联系。一般说来,一定的经济,通过政治,决定着艺术的性质和发展;一定的艺术,又反过来通过政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艺术与政治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大方向是相同的,如资本主义政治与资本主义艺术,社会主义政治与社会主义艺术,都是朝着同一个经济基础的目标发生作用的,故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保护的。而产生于不同经济基础之上的艺术与政治,如社会主义艺术对资本主义政治,则会互相排斥甚至互相打击,反之亦然。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同一阶级内部发生矛盾冲突,这种激烈的矛盾斗争反映到艺术上,就会出现同一阶级内部艺术与政治的矛盾。“艺术”与“政治”不能等同起来,,但艺术必须沿着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政治大方向是不能偏离的。 2.艺术与社会 艺术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是人类意识的反应,是人类价值观的反应,是人类对美的理解,社会是发展的,艺术也是发展的,每个时期人民的审美需

美术概论考试答案

美术概论(82.0分) 选择题(50分) 1、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下面哪一位的观点:()(1.00分) A.韩干 B.苏轼 C.齐白石 D.王维 2、后期山水画与早期山水画相比独有的特点是:()(1.00分) A.皴 B.勾 C.染 D.描 3、《林泉高致》中提到的四类山水”不包括下面哪一项:()(1.00分) A.可玩者 B.可行者 C.可望者 D.可居者 4、不属于中国画存在方式的是:()(1.00分) A.册页 B.卷

C.轴

D.框 5、《芙蓉锦鸡图》的作者是:()(1.00分) A.黄筌 B.宋徽宗 C.汤垕 D.边鸾 6、下面哪一位不是宋代山水画第二阶段的代表画家: A.文同 B.李成 C.苏轼 D.郭熙 正确答案:B、7、明四家”不包括下面哪一位:()(1.00分) A.沈周 B.仇英 C.巨然 D.唐寅 &唐代人认为早期山水画存在的问题不包括:() A.比例不合适 B.人物为主()(1.00 分)(1.00 分)

C.色彩过多 D.景物沦为陪衬 9、山水画展示作者才艺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1.00分) A.技术才艺 B.情趣 C.诗意 D.政治抱负 0、华亭派的开创者是下面哪一位:()(1.00分) A.沈周 B.董其昌 C.唐寅 D.仇英 1、中国画中字的作用是:()(1.00分) A.构图的一部分 B.展示书法 C.写诗表现内容 D.都是 2、以下关于元代书画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1.00分) A.复古 B.入世

C.出世 D.冷落、空荡荡

3、关于《珊瑚网》一书说法错误的是:()(1.00分) A.著于明代 B.主要谈画的鉴赏 C.汪柯玉撰 D.十八描 4、康定斯基的作品重视的是:()(1.00分) A.点 B.线 C.色彩过多 D.视觉效果 5、南宋画家刘松年的山水深受下面哪一位的影响:() A.李成 B.范宽 C.李唐 D.郭熙 6、在摄影作品中拍摄出光的流动效果采取的手段是:() A.开闪光灯 B.长时间曝光 C.短时曝光 D.使用长焦镜头(1.00 分) (1.00 分)

西方美术史答案

西方美术史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 1.《掷铁饼》的作者是希腊雕刻家米隆。 2.巴黎圣母院是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 3.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两位画家是丢勒和霍尔拜因。 4.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最著名的两位画家是乔尔乔内和提香。 5.《阿尔卡迪牧人》的作者是法国画家普桑。 6.法国“罗可可”画家华多的一生的转折点以其作品《舟发西苔岛》为标志。 7.法国画家米勒以其质朴平凡的笔调深刻地表现了田间劳动者的生活面貌,最有代表性的 有《播种者》、《拾穗者》和《晚钟》等。 8.法国立体主业美术的创立者是毕加索,其油画作品《亚威农少女》,被认为是传统美术 与现代美术的分水岭。 9.在西班牙油画史上,唯一的两幅裸体肖像画是:一是委拉斯贵支《镜前的维纳斯》,二 是戈雅的《裸体的玛哈像》。 10.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主将是卢梭,而另一位画家杜比尼,则被誉为“画水的贝多芬”。 11.“印象主义”一词由莫奈所作的《日出·印象》一画的标题而来。该画派中善于描绘舞 女题材的是德加,而注重表现农民和农村景色的画家是毕沙罗。 12.原始社会最著名的女性浮雕,是在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学发现的《举牛角杯的裸体女人》。 13.古埃及的吉萨三大金字塔旁有一座狮身人面像,高20米,长73米,一般认为是根据哈 夫拉法老的面貌来雕刻的。 14.巴黎圣母院建于12世纪后半叶,他所代表的建筑样式在美术史上称“哥特式”。 15.今天耸立在意大利的比萨教堂,是属于罗马式建筑的典范。 16.《劫夺吕西普的女儿们》是鲁本斯的代表作之一。 17.康斯太勃尔的作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成名作是《干草车》。 18.新古典主义有两位大师,前一位是大卫,后一位是安格尔。 19.《格尔尼卡》是比加索创作中最杰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整幅画描绘了五个成人,一 个婴儿,一头牛在德军轰炸下惨死德可怕情景。 20.超现实主义社团是从达达社团内部分化出来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恩斯特、马格利特和 达利等。 21.十九世纪英国“拉斐尔前派”的三位代表画家是亨特、米莱斯和罗塞蒂等。 22.欧洲第一个喜欢画农民生活的画家是尼德兰的勃鲁盖尔。 23.十七世纪荷兰绘画创造的一种新的肖像画形式是团体肖像画, 24.其代表画家是哈尔斯和伦勃朗。 25.漫画《高康大》的作者是法国画家杜米埃。 26.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作品《马拉之死》,表达作者对遇刺战友的崇敬。 27.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艺术传统的是意大利画家马萨乔。 28.十九世纪英国的两位杰出的风景画家是透纳和康斯太勃尔 29.古希腊建筑以神庙为主,其典型形式是围柱式。 30.希腊瓶画的三种绘画样式是黑绘式、红绘式和彩绘式。 31.希腊雅典卫城建筑群中,主要建筑是帕特农,而伊克瑞翁神庙则以有一组女像柱而著称。 32.拜占庭式教堂的典型代表是圣菲索亚教堂。 33.哥特式教堂的突出标志是玻璃窗画。 34.古罗马时期的绘画主要包括镶嵌画和壁画。

美术鉴赏应该掌握哪些知识

系别:物电系班别:电本092 姓名:徐昌宝学号:2009110529 美术鉴赏应该掌握哪些知识 美术”一听到这个词就会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我的整个心情也变得豁然开朗,这或许是我个人的原因吧!我小时候就比较喜欢美术,但这种喜欢并不意味着我对美术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我只知道美术会给人美的享受,让人完全沉浸在其中。当然了,前提是你喜欢它。原本以为美术就是指画家的画作。比如像那些水墨画、水彩画、油画和素描等。直到上了美术鉴赏课,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才从这个狭隘的概念中走了出来,真正走进了美术的世界,也才真正认识到了美术的博大和内容之丰富。美术一词被我所理解,也正是上了美术鉴赏课以后。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学习美术鉴赏课所学到的知识。 当初班长让同学们选选修课我想既然自己比较喜欢美术,为什么不选美术鉴赏呢?大学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我不能这么死板。第二天,我毅然选择了美术鉴赏。第一次上课给我的感觉是让我很舒心,每次上课我都感觉心情很好,课堂上也很轻松,在课堂上你不用记太多的笔记,只要带上你的头脑就可以了,通过美术鉴赏课,可以使我的视野更开阔,可以拓宽我的知识面。在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真正地欣赏一幅画,以及画家在画一幅画的时候是抱着何种心情。还有作者到底在一幅画中

所想要表达的意思。美术欣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那么学好美术鉴赏就应具备这几个方面的知识:一定的文化知识修养;一定的美术欣赏与鉴赏能力。一定的美术知识与实践能力; (1)一定的文化知识修养 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美术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和多彩的。美术,浅意识地理解就是色彩,各种不同颜色的搭配,形成一幅幅画面。一般人们都只了解一幅画的表面含义,如果想了解得更深,就要更深层次地了解美术了。美术,更进一步的理解就是艺术,美术是一门艺术,同时也包含着作者在作画时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含义,把自己的心情表现在一幅画中,使欣赏画的人产生共鸣。还有一些作品表现出了某一个时期特定的社会现象,蕴涵着社会矛盾,反映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在战争时期,也有一些作品是人们无法了解的只能凭

西方美术史-时间表

一、旧石器时代的美术 1.【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奥地利) 公元前2万5000年到2万年之间 2.洞窟壁画 马格德林时期 法国多尔多涅【拉斯科山洞】最为著名。 西班牙地区中北部坎塔布连洞窟艺术尤为著名。 阿尔塔米拉山洞偶然。 二、古代两河流域的美术 *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美术对比 三、古埃及美术 1.古王国时期【那尔迈王石板】第一王朝时期埃及会画图 2. 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胡夫之子海夫拉所建海夫拉之子门卡乌所建 四、古希腊美术 1.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 2.古罗马建筑五柱式 3.鼎盛时期 掷铁饼者米隆希腊古典盛期 4. 公元前460年海神波塞冬希腊 五、古罗马美术 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六、中世纪美术 中世纪这个词由16世纪意大利学者提出,是指古罗马以后到文艺复兴之前这一历史时期。 1.中世纪美术类型 1053----1272年罗马建筑代表:1比萨教堂2比萨斜塔意大利

1163年巴黎圣母院法国—哥特美术 13到14世纪---中世纪的艺术高峰,最早产生于法国。 1386年米兰大教堂意大利 七、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从14世纪开始到16世纪末。 1. 指导思想 2. 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基本特征 7-1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1.发端时期 1267----1337年弗罗伦萨画派 代表人物:乔托被视为美术史上的(但丁) 西埃那画派代表人物:杜乔西蒙涅--马尔丁尼 2.早期 1445-----1510年桑特洛--博蒂切利弗洛伦萨画派意大利15世界下半期约1485年【维纳斯的诞生】 1487年【春】 7-2文艺复兴盛期 达芬奇【岩间圣母】拉斐尔【雅典学院】 1508---1510年乔尔乔涅【田野百合】威尼斯画派 1515年【西斯廷圣母】 7-3文艺复兴时期的尼德兰美术15世纪美术 1434年杨·凡·爱克作品:阿尔诺尔芬尼夫妇像 7-416世纪美术 勃鲁盖尔【收割干草】【雪中猎人】【农民舞蹈】【农夫婚礼】 1526年丢勒四使徒

美术鉴赏能力培养—美术鉴赏范文

美术鉴赏能力培养—美术鉴赏范文 中小学美术学习活动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创作活动,另一类是欣赏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喜欢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学生也更喜欢美术创作活动,导致中小学课堂教学出现了忽略美术鉴赏的现象。然而,我们都知道美术鉴赏是提高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保障。因此,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更喜欢创作就不鉴赏,不能因为鉴赏比创作更枯燥就只实践。 一、渗透相关知识要具体形象 “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与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这是对美术鉴赏的一般定义。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要想进行美术鉴赏必须有文化知识。因此,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枯燥抽象的文化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能理解、接受这些知识。例如,教学小学美术《水墨山水画》一课时,鉴赏不是看热闹,而是需要大量的理性知识做基础的,这里的理性知识不仅包括一些社会、历史、文化知识,更包括美术创作的一般规律和方法。首先,学生必须参与教学准备。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准备毛笔、墨汁、宣纸、颜料等工具,准备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水墨山水的开始。其次,在具体的作品欣赏中教给学生创作山水画的方法和技巧。这节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欣赏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学生一边欣赏,一边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如“你在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画的”“这样的画叫什么画”等。同时,教师截取画中的景象和富川江美景做对比,引导学生体会“风景”和“山水”的不同,向学

生逐步渗透“水墨”技法。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民族最富思想的文化积淀,历史悠久,意蕴丰富,但对于小学生来说,鉴赏蕴含如此厚重文化情思的水墨山水画是困难的。所以,教师应把水墨山水画的鉴赏简单化、生动化、具体化,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欣赏经典作品要大胆交流 鉴赏就是对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判断,所以无论是心理感受,还是对作品的“再创作”,不管对与错,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把它表达出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话、能说话,学生说话的过程就是鉴赏能力提升的过程。例如,教学小学美术《青铜艺术》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给学生展示不同时期、不同时代的青铜器。如商周时代的司母戊大方鼎,春秋时期的青铜簋、莲鹤方壶,秦汉时期的长信宫灯、铜马车等。接着,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展示一组作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或把自己心中所想的说出来,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这些青铜器的特点。当然,学生的说并不是胡乱的瞎说,而是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就已经给学生布置了明确的任务,学生是带着这些明确的任务来说的。最后,教师安排一个小游戏“我来鉴宝”,游戏仍然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从总结的几个方面来鉴赏教师展示的几件青铜器。这节课有两个特点:一是教师展示的青铜作品都是各个时代典型的作品;二是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有关作品的知识,而是依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互动、交流感想。 三、提升鉴赏能力要向外延伸

美术鉴赏-《蒙娜丽莎》

鉴赏作品《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幅作品,尤其就它的微笑而言,人们一直对它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使它更具神秘色彩。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 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蒙娜丽莎》的构图是完美无缺的,人物身后的风景拓展了画面空间,又很好地烘托了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也极为突出;相反,两侧增加了立柱反倒觉得构图沉闷,视野欠开阔,人物形象也失去了单纯。 微笑是难以描述的,专注中不自觉的微笑,友善的微笑,欣慰的微笑,或是略带嘲讽的微笑,那是每个人不同情绪下的感受,但笑意是毫无疑问的。至于有人感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常人难以企及的,是因为达.芬奇卓越的绘画技巧:画中人由面部五官到双手,再到身体的其他部分,包括衣着穿戴,每一处都那么真实可感,几乎伸手可及,这是凭空想象无法完成的。倘若没有真实人物作参照,达.芬奇纵然有天大的才气也不可能画得如此生动细腻。有人要问,画中人的眼神、她的笑意是那么遥远和不辩深意,那是其人所独有的吗?为什么今人就摹仿不出?其实这样的问题很好解答。每一个了解绘画的人都懂得,肖像画并不等同于人物原型。一幅好的肖像画首先要体现作者与表现对象间的互动;画家将自己的智慧、情感、人生理念、精神渴求等等都融铸进了画中人物,这样观众从画面上读到的肯定比真实人物要丰富的多。我们了解了达.芬奇的生平,认识了他在诸多领域的非凡造诣之后,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既如此,那么画中人究竟是谁的妻子、叫什么名字就不重要了,她是达.芬奇全部艺术才情的汇聚,也是他理想人格的集中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不是任何人的妻子,她是一个超乎常规限定的完美人性。我们可以理解蒙娜丽莎为达.芬奇的精神肖像,但要说是以他本人为模特就显得太庸俗化了。作为世界美术史上最具知名度的一件作品,必然会有无尽的问题为后人探讨。对于《蒙娜丽莎》人们过分熟悉,很难再产生新鲜感;然而醉心于此画的人,却是每看必有新得,各中奥妙怕是只可意会了。 哈佛大学神经科专家利文斯通博士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时隐时现,是与人体视觉系统有关,而不是因为画中人表情神秘莫测。利文斯通博士是视觉神经活动方面的权威,主要研究眼睛与大脑对不同对比和光暗的反应。利文斯通说:“笑

美术概论复习资料

美术概论复习资料 一、选择 1、美术发生的首要条件是创造主体。 2、美术风格指的是美术家的艺术独创性。 3、美术作品展览、现场创作是直接传播。 4、演变的直接动力是美术家的个体独创性。 二、判断 5、格调是艺术作品的立意。错雅俗 6、意味主要是由作品的形式感产生。对 7、美术市场也是美术的一种传播方式。对 8、中国美术收藏最早出现在宋代。错南朝 三、名词解释 9、实用美术? 答:是指同时兼具审美和实用双重功能的美术。实用美术是为了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而创作的,同人们的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包括工艺美术、民间手工艺、现代设计和建筑等。 10、形式感的基本原则? 答:一、均衡与变化。一方面,总体形式要保持一定的平衡、统一、和谐的基调与整体关系,另一方面,这种基调的平衡统一又不是绝对的,还需要有不对称、不完整的打破秩序的变化。 二、相反相成。不仅指色彩中的色相、色度的对比与协调,也指两种相对立的形式要素相反相成的关系,诸如虚实、疏密、浓淡等。 三、节奏与韵律。节奏和音律是音乐用语,视觉形式要素以特定的组合,也能形成节奏与韵律。 11、美术风格? 答:是指美术作品呈现总体特征和风貌,亦是作者的艺术独创性。某一美术家的艺术风格就是由他作品的基本特征体现出来的,一个艺术群体或流派的则是其成员作品共同具有的特征和风貌。主要影响因素有民族、地域、时代、艺术家的创作个体等。 12、冷抽象? 答:构成主义抽象,也称冷抽象,是画家运用线、形、色等形式要素而进行的视觉形式

的构成样式。画面大多呈现严谨、规矩、理性。代表画家有蒙德里安等。 13、美术批评? 美术批评是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美术家及美术现象等进行的分析、阐述和评价。 四、简答 14、简述美术作品构成的要素? 答:一、原始要素:素材、题材、媒材。 二、形式要素:造型、形式感、材质感。 三、作品意蕴要素:意义、意味、意趣。 15、简述美术欣赏与美术批评的区别? 答:一、美术欣赏偏重于审美感受,偏重于感性。她的目的是获得审美的愉悦。美术批评则偏重于抽象的思维推演,偏重于理性。她的目的在于以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把握作品或作者。 二、美术欣赏的主体有很大的自主性和主观性,可以凭个人的喜好选择作品来欣赏,对作品的态度上可以呈现个人的主观倾向。美术批评则必须保持冷静的客观态度,尽可能的排除个人喜好,以一定的批评标准与尺度,作出较为合理的审美判断。 三、美术欣赏只是以作品为欣赏对象,多是就作品欣赏作品。美术批评则不局限于作品本身,而是以作品为中心,往往涉及到作者、创作背景以及当下的美术现象。 16、简述作品的意境? 答:意境即艺术境界,是美术作品意义、意味、意趣的综合,是更高层次的范畴。作品形式的整体效果产生意境,意境同作品的风格和格调又密切相关。 17、简述美术的文化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美术的文化性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美术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二、美术作品是对此前文化的继承。 三、美术作品必须在相应的文化背景下被破解。 18、简述美术史料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一、历史学及历史文献典籍。其中含有一般历史和古代较为可信的资料,可以提供时代背景和社会关系。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二、前人有关美术史、美术理论及美术品评的着述。这是较为直接的研究资料。如《古画品录》中的六法论等。

《西方美术史》教案

课程编号:B07127 课时安排:32学时教学类型:理论课 第一章原始美术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旧石器时代美术 熟悉中石器时代美术 了解新石器时代美术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原始造型艺术创作的时间、实用性特征、洞窟壁画、岩画、雕刻、建筑、彩陶文化 *重点:法兰克-康塔布连美术圈;南北欧岩画;巨石文化 #难点:法兰克-康塔布连美术圈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采用多媒体课件,重视美术作品的展示、读解和理论分析 手段: (1)重视创作方法的讲解;(2)重视作品创作环境、文化背景的分析;(3)明确作品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4)分析作品色彩、造型、整体效果的美感 ◆过程设计: (1)原始美术的分期、主要类别;(2)原始美术主要的艺术特色;(3)旧石器时代绘画和雕塑的艺术风格;(4)法兰克-康塔布连美术圈;(5)南北欧岩画;(6)巨石文化;(7)彩陶文化;(8)小结原始美术的历史意义及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 ◆讨论、思考题、作业: 思考题: 1、原始美术的分期、主要类别及其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2、旧石器时代绘画和雕塑的艺术风格及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3、什么是巨石文化?它的代表性作品是什么? 4、彩陶文化发生在什么时候?代表性作品有哪些? ◆参考书目: [1](美)威廉·麦克高希.世界文明史——观察世界的新角度[M].董建中王大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2](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西方文明史[M].王觉非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 2003 [3](英)E·H·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M].范景中杨思梁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廖旸.蛮族艺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5]高火.欧洲史前艺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教师姓名:王美艳职称:副教授2006-9-9

美术鉴赏学习心得体会

美术鉴赏学习心得体会 我小时候就比较喜欢美术,但这种喜欢并不意味着我对美术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我只知道美术会给人美的享受,让人完全沉浸在其中。当然了,前提是你喜欢它。原本以为美术就是指画家的画作。比如像那些水墨画、水彩画、油画和素描等。直到上了美术鉴赏课,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才从这个狭隘的概念中走了出来,真正走进了美术的世界,也才真正认识到了美术的博大和内容之丰富。美术一词被我所理解,也正是上了美术鉴赏课以后。下面我就来谈谈对美术鉴赏课的感想: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一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由,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法国后期野兽派大师匀蒂斯的《红沙发上的注女》(油画)以简洁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极富装饰件的线,极为和谐、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 美术鉴赏课走进大学校园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

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第一:美术鉴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我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第三: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通过美术鉴赏对美和艺术增进理解,无疑对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四:帮助大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在这种鉴赏活动中,是

《美术鉴赏》教学大纲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美术鉴赏课程编号代码:08220420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 学分:2 总学时: 40 理论学时: 24 实践学时:16 适合专业:图形图像制作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美术鉴赏》课通过介绍中、西方美术史和美学思想发展变化概况,欣赏评析经典美术作品、介绍著名艺术家生平追求,陶冶学生艺术、道德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激发高尚、健康的人文精神,初步了解世界优秀美术遗产。着眼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逐步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和审美观,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开拓大学生的艺术视野,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理论、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之后能够: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开拓大学生的艺术视野,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信心。陶冶道德情操,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逐步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和审美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由于本课程的性质,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与视频、图片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中、西方美术史和美学思想发展变化概况,欣赏评析经典美术作品、介绍著名艺术家生平追求。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通过作业成绩、出勤率及市场调研考核确定。迟到、早退、旷课均予以扣分。理论课和上机课缺勤超过三分之一,或作业未完成次数超过三分之一,不准参加考试。 二、课程内容 (一)美术欣赏基础知识 1、使学生能描述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2、使学生能说明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2017美术概论考试题目和答案

Word 格式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以下作品中,表达了爱情这一主题的作品是()。(1.0 分)
1.0 分
? A、
梵高《星空》
? B、
莫奈《野罂粟》
? C、
罗丹《吻》
? D、
高更《塔希提的年轻姑娘》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中国古代早期的山水画指的是以下哪个时期的山水画?()(1.0 分)
1.0 分
? A、
隋唐五代时期
? B、
魏晋南北朝时期
? C、
三国时期
? D、
秦汉时期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完美整理

Word 格式
3
古希腊时期的绘画不具备以下哪个特征?()(1.0 分)
1.0 分
? A、
逼真性
? B、
强调作者对视觉对象的改造
? C、
追求理想美
? D、
写意性大于写实性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唐代的颜料以以下哪种为主?()(1.0 分)
1.0 分
? A、
植物制成的颜料
? B、
动物性的油胶制成的颜料
? C、
矿物质制成的颜料
? D、
化学颜料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完美整理

Word 格式
在《林泉高致》中,将自然山水分为了四类,以下哪项不属于这四类?()(1.0 分)
1.0 分
? A、
可游者
? B、
可望者
? C、
可行者
? D、
可画者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林泉高致》是以下哪类画作创作的经验总结?()(1.0 分)
1.0 分
? A、
肖像画
? B、
花鸟画
? C、
山水画
? D、
宫廷画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
巨石阵位于下列哪个国家?()(1.0 分)
完美整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