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论雅典海陆大军的一败

涂地的原因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陈旭15基地班

12/17 Thursday

论雅典海陆大军的一败涂地的原因——《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摘要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古希腊城邦间的一场大混战,是古希腊由盛而衰的转

折点。雅典最终败于斯巴达。导致雅典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和财政来源的不稳定性造成战时财力不足;内部党争和民主政体的弊端;战略和战术的错误;同盟内部矛盾导致盟邦的暴动及波斯对斯巴达的支持等。

关键词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希腊

究其雅典大败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西西里远征,但这样说未免是片面的,雅典在战争方面的失败是多方面的。从雅典内部看,貌似强大的雅典内部早就潜伏着诸多矛盾,自由民内部与贵族的斗争不断加剧,雅典与附属国之间更是水火不容。这些矛盾看似无关紧要,但是在战争面前,矛盾都已经大大的激化,从而引发了奴隶大逃亡、民主派与贵族派之间相互攻讦、附属国趁机暴动甚至叛逃,造成本就不稳固的雅典帝国分崩离析。这是导致雅典主要的主要因素。而从外部来看,斯巴达人及其同盟者虽然有矛盾,但远远不及前者。为了打败雅典,斯巴达人甚至不惜与雅典世仇波斯人结为同盟,而决战时刻,雅典错失良机,最终被斯巴达人一举打败,取得决定性胜利。

公元前431-前404年,斯巴达人及其同盟者与雅典人及其同盟者展开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这场战争旷日持久,覆盖面积广,甚至波斯也插手战争。后人也因为修昔底德这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才了解到这场“希腊世界的大战”。这场战争共分为三个阶段:十年战争、远征西西里、伊奥尼亚之战。其中,唯以西西里之战最为惨烈。

(一)两大同盟的对峙——战争失败的前奏

斯巴达与雅典的矛盾由来已久,斯巴达凭借其强大的常备军,不断向外扩张,组成军事同盟,即“伯罗奔尼撒同盟”。而另一方面雅典人的海军强大、财力雄厚,并不断推行向外扩张的政策,这对于往常以老大自居的斯巴达无疑造成了威胁。公元前五世纪中期之后,伯里克利采取了坚决反对斯巴达甚至不惜一战的政策。公元前449年,伯里克利统率舰队,远赴黑海,浩浩荡荡,炫耀国威;同年雅典在斯特里梦河畔的军事要地上建立安菲波利斯城。

而更引人关注的是,两国的政治制度不同,在希腊经常出现民主派与贵族派的内斗,雅典通常站在民主派,斯巴达通常支持后者,这样,两国积怨已久,都不愿意失去自己的优势。

(二)远征西西里——失败已成定局

根据修昔底德的记载,导致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有三个方面:

其一,科基拉事件

科林斯作为科基拉的母邦,与科基拉发生冲突。雅典出手相助科基拉与科林斯交战,后者败退。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某些成员指责雅典,说他破坏了十年前订立的“三十年合约”。

其二,波提狄亚争端(公元前432年)

波提狄亚作为科林斯的殖民地,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然而,这个地区却一直属于雅典帝国的势力范围。因此,科林斯人与雅典人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公元前

432年,雅典命令波提狄亚拆除城墙,驱逐科林斯官员,而科林斯人要求退出雅典同盟。雅典派兵与科林斯发生冲突。

其三,麦加拉事件

麦加拉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频繁,但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不利的地位,麦加拉人常在希腊两强当中游走不定,又是接近雅典同盟,有时接近伯罗奔尼撒同盟。公元前432年,雅典人下达“麦加拉法令”,实际上等于给麦加拉人下了“封海令”,这必将使麦加拉人的经济造成重大的损失。麦加拉向科林斯求援,两者携起手共同面对雅典的威胁。

公元前432年,斯巴达人召开伯罗奔尼撒同盟大会,向雅典人提出要求,雅典拒绝要求,绝不妥协,一场大战即将开始。

开战之前,双方都打着自己的算盘,都想发挥自己的优势,攻击对方的弱点。然而战场上瞬息万变,当阿提卡的乡村居民不得不把自己的家园拱手让给敌人,他们人人都焦急万分,怨气冲天。这的确是伯里克利等人始料未及的。而另一方,阿吉达姆斯率领数万大军在阿提卡大肆掠夺,并没有什么作用。不幸的是,雅典人刚刚开始他们与伯罗奔尼撒人的战争不久,他们就失去了他们的领袖。伯里克利在战争开始后两年半即染瘟疫而死。伯里克利曾说过,如果雅典人善于等待时机、保持他们海军的强大,不在战争中去扩张帝国的领土,注意不使雅典城市的内部发生危险(诸如内讧),雅典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但后来雅典人却几乎犯了上述的所有错误。伯里克利能够不逢迎群众,他“能够尊重他们的自由,同时又能够控制他们。是他领导他们,而不是他们领导他”。他能够提出反对他们的意见。”“所以虽然雅典在名义上是民主政治,但事实上权力是在第一公民手中。”

公元前404年4月,斯巴达军队进入雅典城,结束了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昔日的“海上霸主”俨然已经沦落为雅典的二流城市,经历了伯罗奔尼撒的这场大战的雅典,元气大伤,此后未能恢复国力,重振大业。

(三)多方面促使雅典失败

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民主政治趋于极盛,但在繁荣的民主政治的背后潜伏着危机。

党争不断。雅典在梭伦改革之后,开始建立民主政治,经过克利斯提尼改革民主政治得以确立。民主政治的确立,分散了土地贵族的力量。但并没有完全摧毁他们的力量,这为后来的贵族寡头派与民主派的尖锐斗争埋下隐患

正如修昔底德所说:“从一开始整个城市中就潜伏着民主政治和寡头的专政分裂趋向,正像在一块铁板上也可能出现裂缝一样。”1也正是“因为他们自己内部的斗争,毁灭了他们自己,他们最后被迫投降。”2党争引起了雅典的政局混乱,为斯巴达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

民主政体的弊端是导致雅典失败的又一重要因素。雅典的重大事件都由公民大会决定,每个公民在大会上都有发言权。公民的民主权利在伯里克利时更加广泛。在希腊人的思想中,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是平等,反映在政治生活中就是抽签和轮流执政。从这个意义上说,雅典民主政治代表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民主的政治制度。3

然而,雅典民主政治也有极大缺陷,这在战争中暴露无遗。首先,雅典高度

1内蒙古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史研究会.世界古代史译文集[C].1985.第205页

2修昔底德著,谢德风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第151页

3黄洋.雅典民主政治新论[J].世界历史,1994(1).第60页第66页

发达的民主制度使公职津贴开支不仅依靠对国内奴隶、外邦人的削剥,而且依赖各同盟国家的贡款。为了强迫各盟邦缴纳贡款,雅典与许多盟邦关系紧张,在战争中经常有盟邦因此背叛雅典而投靠斯巴达;其次,公民直接广泛参与政治做过了头,重视民主而忽视了集中,这样大大降低了国家的管理水平。对公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少数别有用心的政客便利用群众情绪操纵公民大会通过错误的决议。最后,极端民主化的倾向是帝国充满不可知性。除十将军外的所有公职人员都经过抽签选举产生,还实行轮流执政。这便忽略了公职人员的才能,很难将最杰出的人物推向领导岗位,结果难以制定出最好的政策。党争和民主政体的弊端成为雅典失败的一大原因。

战争策略失误。雅典人按照伯里克利制定的战略,只是防守。这是一种消极的作战方式,不利于雅典的获胜。西西里之役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转折点。这次战役后,雅典的海军力量削弱,战争的形势开始不利于雅典,为斯巴达战胜雅典提供了可能性。西西里战役雅典失败是由于多次延误战机。雅典远征军远征叙拉古时有明显的失误。当时雅典在西西里的在远征西西里的途中,雅典可谓是全军覆没,雅典军队在远征中多次耽误战机,公元前413年,叙拉古人与雅典进行了最后的决斗,雅典人惯用的迂回战术无法施展,雅典人遭受严重损失。海上霸主的失败,大大增强了叙拉古人的信心,而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尼基阿斯固执己见,甚至迷信星相学家的预言酿成全军覆灭的悲惨结局。

在伯利克里死后,雅典的政治形势每况愈下。公元前411年,一群贵族寡头分子因对雅典新近的战败感到愤慨,于是发动政变,建立了寡头政体。公元前404年,寡头集团也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一支邪恶的独裁主义政权。

幸运的是,民主制度并没有死亡。即便雅典最初的民主制度尝试很快失败了,但希腊人民还是决定继续尝试,他们最终推翻了独裁政府,使民主制度得以重新确立。这次,民主制度整整推进了80年,直到马其顿人征服了希腊才被扼杀。总之,海军明显占优势的雅典由于多次延误战机和战略战术的错误而最终败于斯巴达。

(四)结语——雅典帝国崩解促使民主政治衰退

战争爆发前,雅典民主势力对整个战争局势不切实际的乐观估计,以及所采取的种种错误的战略战术,是导致雅典战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由于远征西西里失败,民主派首领临阵叛逃等,民主势力和民主政治的威信大跌,在雅典内部的客观条件上为民主政治的衰退提供了机遇。“他们(雅典人)的城邦战败了,斯巴达迫使他们就范,拆散了他们的同盟,民主制度被废弃,人民遭受了保证的蹂躏。”4“两股势力的较量还是可以看成是寡头政治和民主政治之间的较量。”5战争爆发政治诱因决定了战争的政治后果。

然而,真正对雅典民主政治给予毁灭性打击的还是雅典在战争中的失败。“雅典最终……于公元前404年不得不投降。斯巴达人立即推翻了雅典的民主政权,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可靠的贵族寡头组成的傀儡集团。然而,由于他们的血腥统治,他们获得了`三十僭主'的称号……”在斯巴达支持下,克里提亚斯为首的“三十僭主”曾一度肆虐雅典:“三十僭主'的统治是残暴的,他们随意蹂躏这座城市,甚至在军事要塞驻扎了斯巴达人。”许多民主派人士或遭杀戮,或被放逐。“三十僭主”的凶残统治无疑是对民主政治发祥地雅典的最大讽刺,也使民主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三十僭主”实施的恐怖统治招致越来越多怨恨,“寡头政治制造了越来越多

4英基托.希腊人[M].徐卫翔,黄韬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第195页

5英纳撒尼尔·哈里斯.古希腊生活[M].李广琴译.太原:希望出版社,2006.第35页

的罪恶, ……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结束这样的专制暴政。”6“三十僭主”的血腥与残暴以及由此引发的怨恨与不满,决定了寡头统治的短命性。在第二年雅典便恢复了民主政治,“甚至连斯巴达对公元前403年重建民主制的行为都表示了默认。”短暂的“三十僭主”统治结束后,一直到希腊历史终结,雅典依然实施民主政治,并在公元前378年组建了“第二个雅典帝国”———第二次海上同盟。但这一时期的民主政治、海上同盟已不能与从前同日而语。

无论如何,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历史的转折点。雅典在战争中遭到彻底失败,除了城邦充满动荡危机、奴隶制经济萧条等希腊世界共性特征之外,雅典帝国崩解、民主政治衰退,党争不断构成了雅典特有的战争后果。雅典帝国崩解促使了民主政治衰退加快。如若不进行有力度的改革,结果也终究是灭亡。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惨败只是从外部促了进这种结局的早日到来。7

6[美]威尔·杜兰特.历史中的英雄[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第98页

参考书目: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下册商务印刷馆2004

徐岩松《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导读》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徐志英《解读古希腊》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