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卷首语

卷首语

卷首语
卷首语

卷首语

一部最有价值的励志历史故事,一部平凡人走向不平凡的真实写照。给你一个真实生动、充满情趣的孔子,给你一部趣味无穷、更加经典的《论语》。

孔子是个平凡的人,也是个圣人。说他是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有与我们一样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说他是个圣人,是因为他在人生理想的坚持上、追求学问的努力上、对待挫折的乐观上、反省自我的无情上……做得都比我们多一点、好一点,也就因为这一点点,他成了圣人。见贤思齐,当我们通过此书了解了他,或许能够争取在某些方面也多那么一点点,成为一个让人尊敬的、自己更快活一些的人。

孔子“文武双全”不是虚言

孔子通于射箭、驾车,尤其擅长驾车。孔子父亲曾经手拖下落的城墙悬门,当时就有人以“有力如虎”的诗句夸赞他。孔子与他父亲一样勇力过人。

说到孔子、儒家,人们往往与拱手、作揖、行礼之类联系起来,以往的学人也都这样解说,如《说文解字》说:“儒,柔也。术士之称。”“儒”本来是指以教书相礼等为职业的一种人。由此,人们往往将“儒”与“柔弱”相联系,好像孔子也应该是一位文弱的人。孔子以前乃至孔子时代,“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是人人必修的“小学”,按照《大戴礼记·保傅》的说法,那时,孩童至“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春秋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决定了战争与祭祀一样为人人关心、关注,人人必须懂得射、御,学会射箭、驾车。

孔子教授学生的“六艺”乃是“大学”的主要内容,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科目,是所谓“大艺”、“大节”。孩子到十五岁左右,就应当学习做人与社会管理,这便是《大戴礼记·保傅》所说的“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履大节”。“六经”与“六艺”不同,被称为“六经”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应当是孔子为这六种科目所编定的教科书。孔子以“六艺”教人,是为了教化社会人心,显然,这与学习射、御没有任何矛盾。孔子是一位博通的人。有人评论孔子,说他“博学而无所成名”。孔子听后对弟子们说:“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说明孔子通于射箭、驾车,尤其擅长驾车。《淮南了·主术训》则说:“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宏,勇服于孟贲,足摄郊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孟贲是“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兕虎”的著名勇士,传说他力大至“生拔牛角”,而孔子之勇“服于孟贲”,不难察见孔子之勇。“足摄郊菟”是说孔子奔跑能追上郊外的野兔。应当就是《吕氏春秋》说的“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他“力招城关”应有根据。孔子父亲曾经手拖下落的城墙悬门,当时就有人以“有力如虎”的诗句夸赞他。孔子与他父亲一样勇力过人。

孔子力量的根源

孔子成功的“人生三根本”:备尝沧桑、阅历天下和学贯根本。

至此,我们就可以分析孔子及其思想生命力的历史依据,也就是分析这种生命力从“由何凝聚”到“何由再生”了。一个生前并不总是得意的人物,为何历经两千余年还以其思想泽及后世?历代统治者和士人,在治理国家和处理事务,建设文化和培养人格的时候,为何总是忘不了他?他被人利用,难道他就没有被利用的价值,甚至使利用者增加一些文化软实力?历史虽然有时很搞笑,但从长远的时段来说,历史总是严肃的,总是回顾它值得回顾的人物,珍惜它应该珍惜的遗产。

这就是说,历史造就了它的思想巨人,思想巨人的根也深深地扎在丰厚的历史土壤之中。我

们的还原研究,实质上,就是有根基的研究,而不是拔根研究。有强大的根系,才有一棵大树的强大生命。我们应从这个维度上解读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这个思想巨人的生命过程和生命形态有三点值得注意,或者说,这就是孔子成功的“人生三根本”:

(一)备尝沧桑他出身贫且贱,虽然他的祖宗血脉可以上溯到殷商部族和宋国贵族,但他的家族流亡到宋国,已经超过了五代。父亲叔梁纥是鲁国小邑的大夫,更像一个勇武多力、冲锋陷阵的武士,在孔子三岁时就死了。因此孔子成了大名之后,还不忘本,听到子贡称他“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就坦诚地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从社会底层走出来,在鲁国季氏家族当过会计、管牲畜的小吏,流亡到齐国,又当了高昭子家臣,一切都从基层做起,一直做到一等封国,即周公之国鲁国的治理大臣。这种卑贱者的人生奇迹,使他有机会接触、亲历、考察社会的各个阶层,洞察了形形色色社会人物的深层心理。

(二)阅历天下孔子于鲁定公时代参与鲁国国政之后,从五十五岁离鲁赴卫,开始他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列国周游。其间去卫适陈,遭遇匡人围困;过蒲返卫,其后游历于曹、宋、陈、郑、蔡、楚诸国之间。于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遭遇宋司马桓魋欲拔其树、害其身之难;陈蔡之厄,被围困而绝粮七日,还是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从五十五到六十八岁,率领着一个士君子学术群体,不辞艰难险阻,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奔波在黄河、淮河间的原野上,习礼作乐,偶遇、交接、会见野人、隐者、狂者、官员、国君诸色人等,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国际的升升沉沉,思考着行道的可能、民众的动向、各国的状态、人文的命运。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影响深远的“文化长征”,将儒家文化播洒到中原腹地和中原边缘的土地上,又从中原腹地和中原边缘的土地上汲取多样性的文化因素。

(三)学贯根本孔子是一个学习型的伟大智者。他天性好礼,不耻下问,学无常师。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乃是《论语》天字第一号的反问。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乃是孔子通行天下的信条。学习,是孔子给中华民族的第一遗训。

孔子爱书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人要爱惜书,即使遇到急事,也要把书捆扎整齐,发现书本有缺损,要立刻把它补好。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少年时就勤奋好学,十七岁就因为知识渊博而文明鲁国,这当然是和孔子刻苦读书分不开的。当时还没有发明纸,书都是用竹简做成,然后用牛皮绳穿起来的。据说孔子到了晚年,喜欢阅读《周易》,因为每天翻阅,穿竹简的牛皮绳磨断了三次。而磨断一次,孔子就再整理一次,一直使书保存完好。这一方面反应了孔子的刻苦,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孔子在读书过程中,是十分爱护图书的。

孔子与早期儒家经典的关系

孔子到了晚年知道之不行,遂潜心于授徒和整理古代文献。关于前者,相传他弟子三千,可谓规模宏大;关于后者,相传儒家经典差不多都经过他的整理:“笔则笔,削则削",不仅使孔子赢得了极高的名声,而且确实有助于中国古典文献的保存和流传。既为后世儒家提供了丰富的智慧资源,也为文明中华的文化发展与繁荣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同时,正是由于这些传世的儒家经典曾经过孔子的整理与诠释,于是这些经典在后世中国便具有至尊的地位,于是有人认为:“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道"。孔子便成了圣人,儒家经典便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最高法典,儒士便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别称和追求目标。学人以名列儒林为荣,著述以敷赞圣旨为贵,派别繁杂,训解浩翰。既然孔子的学术旨趣是“述而不作”,即对古典

文献只是整理而不是创作,那么,在我们研究孔子与儒家经典之间的关系之前,便有必要对这些经典的主要来源作一简要的概述。我们知道,儒家经典之所以称为“经",那是孔子之后的事。但“经"字并不后出,至迟在周代铜器铭文中已经出现。《说文解字》说:“经,织从丝也。从系。”这应该是经的原初本意,引申发挥便有“经维"、“经营"等意思。《释名》说:“经,径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这便是后来引申发挥出来的意思,显然也与儒经的地位早已提升有关。至于书籍称经的起源,本有多种说法。章太炎在《国故论衡·文学总论》中认为:“书籍得名,实凭傅竹木而起",如浮屠书以贝叶成书,以线连贯,故谓“经者,编丝缀属之称。”刘师培《经学教科书》第二课基于《说文》的解释,以为古人见经多文言,于是"假治丝之义而锡以六经之名。即群书之文言者,亦称之为经,以与鄙词示异。”而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则认为,六艺之所以称之经,全因经孔子删定:“其微言大义实可为万世之准则。”但章学诚在《文史通义·经解上》则强调,所谓经:“实因传而有经之名,犹之因子而立父之号矣。”显而易见,这些解释或囿于《说文》本意,或陷入后世儒家的偏见,并无助于说明“经”之来源。

事实上,以"经"作为儒家经典的称谓;至少在战国末年就已出现,且并不仅仅限于儒家典籍,如《墨经》。而将儒家经典称之为经,始见于《庄子·天运篇》: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也?”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如果孔子与老子的这段对话可信的话,那么所谓儒家六经,就是先王之陈迹,是先王嘉言懿行之档案记录,故而这些记录使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换言之,所谓经,并不出之于一人之手,孔子所治之六经,实际上都是先王们形成的档案文件。同时,由于这些文件无法道明所以然,于是又有后出的“释文"或“释义",以便解释这些文件之所以然,这种解释之文即称为“传"。故传与经是相对而成立,此中情形盖与前引章学诚的说法相似。其实,如果从儒家经典的主要来源看,这些著作并不带有丝毫的神秘意味。

我们知道,中国文明的起源相当早,文字的发明与使用也在孔子之前一个相当久远的年代。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据历代学者的研究,这里的《三坟》,是伏羲、唐尧、虞舜之书;《八索》,是有关八卦的最早的书;《九丘》为九州土地、风气之书。至于这些书是否具有那么久远的历史,我们不必全信。但由此而得到的启示是,中国古代典籍的起源确实很早,而且有些确实流传到孔子的时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之时,中国文化虽然四周王室的衰微而面临着深刻的危机,但各种古典文献的存在既为一种客观的事实,也为孔子对古典文献的整理提供了条件与可能。《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焉。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尧之际,下至秦缨公,编次其事。由此可见,孔子对《书》的整理主要凭借当时所能征集到的古典政事文献。从今存《尚书》看,所谓《尧典》、《舜典》《大禹漠》、《皋陶漠》等等,我们固然不必将之视为真实的历史文献,但其成文则绝对在孔子之前。

和《书》的情况略有相似的是《春秋》。孔子之前的《春秋》决不止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这么一种。真实的情况可能是,《春秋》是西周末年以来各诸侯国所形成的档案文件,在性能上与今存《尚书》相似,但在分工上可能因孔子的整理而与《尚书》各有侧重。故而我们看到,《尚书》以夏商周三代时间为序汇编文件,而《春秋》以鲁国的活动为主线记载各国交争与来往的情况。当然,此《春秋》业经孔子整理,并非原貌。孔子之前的《春秋》可能像孟子所说的那样:“王者之迹息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

《祷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故而当时诸国类似于《春秋》的东西不应止今本《春秋》,而是差不多的诸侯国都有类似的东西,孔子称曾见过一百二十国《春秋》,墨子也夸口“吾见百国《春秋》。”如此等等,或许都是事实。

《论语》中的孔子形象

孔子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概括了中国人文的基本思想,建立的独特的信仰体系,他的一生都在用人生道德和基于道德的典范来教育人、影响人。这也正是孔子的政治思想根基。孔子的思想贯穿两千年来于国人的生活和文化至今,对世界范围上的许多人都长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原著一共二十卷,11705个汉字。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以及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仁”、“礼”和“中庸”。

《论语》中通过大量细致的神情语态描写,展示了孔子的人物形象。孔子也正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孔子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孔子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包涵了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和挚爱之心。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作用与影响之大。而研究分析孔子的形象,《论语》更是最好的理论来源和分析依据。

■孔子思想更注重生活,而非形而上学的思考

梁漱溟先生就东西文化的差异指出,欧洲从希腊时就关注认识宇宙万物的问题,而中国人关注的则是生活本身。孔子学问的基本点就是讲人生的道理,讲生活。

在我看来,孔子思想对于生活本身的重视,使得儒家思想能够流传两千多年,同时又在中国人的生活经验的更新中不断得到修正。显然,孔子思想的生活气质使中国人容易将其吸收并自然地贯彻在生活中。现在,尽管大多数人不一定阅读四书五经,但在生活中却潜移默化地保留了儒家的原则。

瓦尔特对孔子思想的肯定是值得赞赏的。但他认为孔子思想具有“普世性”,我并不同意。基督教文化强调普世价值,而孔子不关心普遍统一的概念,只关注现实生活。中西提出问题的模式不在同一个套路上。

西方人总是把人当作认知对象,试图从形而上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认识人,探索人在实际存在背后的“本质”,并把人分解剖析,形成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强调人的个体性。孔子讲人,看重的是世俗的生活,解决的是如何和谐有序、仁爱地生活在君王统治的社会中。

■孔子的仁强调自身修养和爱人,有助于再建人类道德

瓦尔特看到了孔子学说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可借鉴之处。

的确,当人类进入21世纪时,大家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汤一介教授指出,当我们面临“道德滑波、信仰危机、理想破灭”的趋势之时,重新肯定和发扬孔子的思想是有益处的。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诸侯纷争,礼崩乐坏,天下无道,出现严重的道德危机。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极力主张进行道德教育和伦理建设,克己复礼,实现和谐的社会生活。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论语》中有105处谈到“仁”,集中体现了孔子如何做人的思想。孔子的“仁”主要强调自身的修身养性和对他人的爱。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克己复礼曰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显然,克己和复礼是不可分割的:既要严格修身,又要以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这一切,主要是因为孔子把“仁”理解为“爱人”。“爱人”以“亲亲”为基础,即从爱自己的双亲出发。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国人不但没有否定孔子及传统思想,反而更加重视它们,同时也试图根据现代化和全球化的需要来提升中国自己的文化。

孔子对世界的影响

■孔子的“仁”兼顾亲和性和艰难性,有利于人们建立乐观的思想

孔子在谈“仁”时,既讲它的可行性,又讲它的艰难性。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关仁的简易可为性,冯友兰先生总结说:“仁者,即人之性情之真的及合礼的流露。”但人之为仁又很复杂。既要在现实生活中反复自省修身,又要在与人交往中自觉地恪守伦理原则;既要自然地顺着自己的内在性情去贯彻执行,又要严格以道德原则克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时时处处衡量自己的言行。梁漱溟为此指出,“离了中,离开了恰合生命之理,此即所谓违仁也。”正因为这样,孔子感叹:“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其实,孔子之后历代儒家在讲解和发展“仁”说上,都试图进一步把“仁”广涉到对天地万物的态度上。唐代的韩愈说:“博爱之为仁”,已经明确地把“仁”看作是对人和对万物的态度。到了宋代,程颢说:“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在全球化的时代,正当人们期待以大家可以接受的“全球伦理”重建当代社会的时候,正确理解“仁”的贯彻的“两面性”(它既简易,却又艰难),将有利于树立人们的信心,有利于加强乐观主义的生活态度。

■孔子的“天”完全不同于“上帝”,是对规律的遵守和把握

在与人为善和人的能力的有限性方面,《论语》和基督教的确有一定的契合之处。但《论语》所说的天和天命不同于基督教的天和上帝,更不包含基督教中所信仰的宗教教义。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一文中指出:“中国人是把天与人合起来看。中国人认为天命就表露在人生上。……中国古人认为人生与天命最高贵最伟大之处,便在能把它们两者和合为一。”所以,儒家讲到“天”时,其重点是讲天人合一,而不是讲彼岸的、超脱人生现世的天国,更不是鼓励人信仰宗教。

《论语》所说的“天”,既不是西方人和基督教意义上的leCiel,也不是西方现代科学所指的天。基督教的天是彼岸、超验的,它是人和大地万物的创造者,又掌管着人的来世归属;而现代科学所说的天是地球及其外的宇宙空间,是超乎于人的客观物质存在。而瓦尔特先生的观点和西方的人学观念相关,在西方,探讨人与神的关系,特别强调必须首先从宗教的角度探讨世界和人的起源,才能彻底认识人的本质,也由此把宗教当做人生最重要的问题。瓦尔特: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法国学者的视角孔子智慧照耀东西世界

两年前,为让法国人了解中国文明的概况,我写了《中国史略》,其中有这样一段:“即便20世纪的中国不断试图摒弃孔子,但对于21世纪的中国人来说,孔子又常驻心间。他提

倡忠孝礼义,因为这有助于促进社会及宇宙的和谐。……无冕之王孔子,是对其人民的命运影响最深远的人之一。而他的人民却往往最忽视他思想的深邃以及伦理的本原:那就是建立在经验与学习之上的责任与关怀。”

孔子是“真理的使者”。其学说集前代之精粹,用以教人成为“君子”。同时期,波斯人正聆听着索罗阿斯德的教诲;希腊人还处在前苏格拉底时代;希伯来人正在了解最初流传的预言故事;罗马正形成它即将延续千年、深刻影响着西方精神及风俗的道德和社会秩序。就人类的认知而言,这是一个我们至今未能超越的时代。

孔子对人类社会及个体的理解较之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家更深刻

继承自夏商周三代的儒学,首先正是一种个体的伦理道德,它要求对己负责,关怀弱者,尊上,尤其是尊长。长者,自然比幼者更富经验,因而,也更为“审慎”。《论语》有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儒学及其伦理道德怀有这样的使命,它要赋予每个人确保自己从天及道中得救的可能性;它显然拥有一套形而上学。

■关于信望爱等美德,都存在于孔子学说中

对于我,一名身处拉丁文化,但又对中国如此好奇的天主教徒而言,把儒学当作一条使儒者接受基督天启的正道,等于将孔师的智慧置于人对世界感知的最高峰。仔细想想,这一判断并不令人感到惊讶。辜鸿铭引导我不断深入阅读孔师之说,主要是《论语》——这些“批评之言”,论及个人在社会及宇宙和谐中所负责任的方方面面。正如我看到的晏婴对孔子的评价是:“久而敬之。”

孔子所传递的信息是普遍性的。且听其中几句:“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信、望、爱,对神的三种美德均在其中——孔子并未为其命名。为什么呢?首先因为孔子拥有“心灵”,如同所有中国人一样,“心灵”是其智识的中枢。孔子与最有名的希腊哲人们同处一个时代——在他去世10年之后,苏格拉底诞生;与他们相比,在对于宇宙、对于人类社会、对于每个个体的理解中,孔子占据了上风。实际上,他丰沛的情感使得他的慷慨宽厚更加接近于慈悲。

■关于五德:仁在义前,忠诚为首,中西同理

在中国的传统中,权利并不存在,每个人只有对于他人的义务,义务意识只会偶尔缺失。中国传统上将五德中的仁爱置于平等、“义”之前。当我将目光投向我所处的拉丁文化,在西方文化之母罗马那里,我发现了在西方存在千年的秩序(我指的是基督教之前的秩序)也是与孔子同时期:公元前509年,罗马人推翻了国王,宣布成立国家(称“共和国”,即众人之事务),那年,孔子42岁。罗马共和国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处于父亲即“男性家主”权威之下的家庭,其核心道德是忠诚:对于城邦——天然而非地理性的实体——的忠诚,这种忠诚凝聚了构成城市的罗马人民,正如凡有遵照汉族习俗的汉人生活之处便是中国。这种忠诚既是对其秩序心怀信任,也是对其所处之地忠心耿耿。人们在其中“遵照祖先习俗”;人们尊崇家神——“已故祖先的灵魂”,正如所有的中国家庭尊崇祖先一样。

■关于五常:蕴含孔子对于“恒”和“天命”的理解

孔子谦虚而自尊,信赖历史与经验,这位纯经验主义者自称他什么都没有创造:“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然而,他并非因此就成为怀古者或反对现今之人。

孔子的言论暗含了五种关系:即君臣、父子、长幼、夫妇、朋友。五德,即仁、义、礼、智、信,使这五种关系融洽和谐;五种关系与五种德行组成了“常”——一种必不可少之“纲常”。孔子超人乎?非也,人谓之“圣人”,一个赋予其绝对神圣性的词语。他是完人,懂得每时每刻都必须接受的“气”仍赖于天命。

■中国批孔和学孔正是孔子对于人类道德能力限度认识的最好佐证

孔子眼中的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他看到了其中的变与恒,同时也看到了人类行为——无论集体或个人行为——进步的极限,这就是历史循环往复的根源。

对孔子的研究带来了对于中国道德、中国社会学的反思,以及暗含对“天”的反思,儒家伦理要求“尊崇”它——支配人世的天。“五四”的革命者摒弃了儒家学说,批判它因循守旧和独断专行;在他们看来,这种墨守成规和独断专行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侵袭着中国社会。鲁迅称“在旧时文明支配下的等级制度使人们互不相识”,这种文明支配是“人肉的筵宴”!他们把孔子与这种“支配”、这种“人吃人”联系了起来——大错特错!“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时代已变!不久前,《人民日报》报道:“假如孔子研究不再仅限于图书馆之中,它会让现代世界重获精神力量。”

还原孔子,他是中华之日月,孔子学说将对人类发展作出持续贡献

在孔子对天和天命的感知这方面,葛兰言作了精准的论述:“在孔子的个人思想中,宇宙秩序的观念既是一个中心概念,亦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它与一种特殊的宗教式信仰相对应。孔子有着尊崇天意的冲动,他相信天意支持着他教化世人的使命;相信他的心灵与天意相通。”葛兰言或许有些仓促地概括道:“弟子们并未继承孔子的信仰。”

因此,正是他们,使得理性主义的西方人将孔子学说视为一种厚古且纯粹流于表面的道德。人们由此忽视了这一点,即:对于寻求“中庸之道”的人而言,能够到达“中庸”的“道”是由“上天的行动”来决定的。孔子通过观察与学习达到了对世界的理性感知;但经验和谦恭使他不会利用这种感知来制定某种被视为通向崇高伟大、通向幸福的合理“体系”

■对孔子思想中的精神性应予还原

孔子认为,“君子”应促进世间的和谐。为此,他要行“仁”——“人类的德行,对他者的仁慈、自由、普遍且无私,人对上天之德的分享”。

这只是简单的道德吗?连被视为信奉无神论的当代中国都在其中觉察出一股“精神力量”。我们应将其所有的道德价值和精神价值归还给儒学:道德上,它支配着与他人的关系;精神上,则支配着与宇宙的关系。智慧约束着孔子“窥探上天奥秘”的企图。

我们研究孔子,以了解是什么造就了中华文明的璀璨精华。一直以来,中华文明仅强调义务、团结、习俗和礼教,而忽视了权利。这种权利源自儒家所禁止的思辩:法律是习俗和经验的产物,其原则和礼仪是由时间即经验所决定的。这种经验自身也在不断变化,尽管变化有好也有坏。这是道德的教训?不,是历史的教训!看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正是在历史中,记录下了要建设、或要经受的未来。

■孔子思想的回归是中国人对中国之道的再认识

孔子在官方语言中的回归、在许多中国人的思想及情感中的回归,即为“道”——忠于自身的中国之道——这种灿烂的文明,在其最光“华”夺目的时刻,“对人类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一旦它重新发现了2500年以来一直指引它入“道”,授予其真性之人,它就会持续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论语》有云:“仲尼,日月也”;他,正是中华之“华”的源泉,只要借助他,这道“光华”就将“永恒”!这道“光华”就能超越国家的疆界,肩负启迪人类的神圣使命。

儒家弟子们在中国通向未来的征途中已经注意到了孔子学说,希望他们能够利用这一点,不断从外界接受启迪;在他们看来,这些启迪为的是国富民强,它们不仅来自于思辩哲学,也来自于技术、法律和其领域;而他们更会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吸收它们,使它们适应中国!孔子思想的普遍性使儒家伦理得以让全世界的人们重新关注人的责任和尊严,这与西方的极端自由主义的主张恰恰相反;相应地,儒家伦理会从全世界吸收最为丰富的启发,将它们中国化,再献给中国同胞。

怎样写卷首语

怎样写卷首语 有什么 你首先需要了解你的所有杂志栏目及栏目内容,仔细分析栏目 内容所阐述的观点。 重点 要分析出你杂志中所占比重最多的栏目阐述的最重要的观点, 同时将其他辅助栏目的观点进行罗列。 线索 要从栏目阐述的各个观点中寻找卷首语立意的线索,同时将主 要的论据或者实例进行线索串联。 立意 通过上述分析确定卷首语的立意,观点鲜明,有趣,或者深刻、警醒,要简洁明确,立意可小可大,但一定要有行文的纵深空 间,可以进行发散。 发散 卷首语的立意要具有普遍性和普遍价值,同时还要阐述出你独 有的观点,所以要对立意点进行发散,也就是既要联系杂志栏 目主要实例也要进行发散性分析。 行文 可以一语破的,也可以引起悬念,亦可以发人深思,通过这样 的方式进行开篇;而后旁征博引,通过你整理的栏目内容主要 线索和实例进行佐证;同时要利用发散出来的独有观点进行深 刻剖析,将全文提升到一个更新的高度,给人以思考的空间。 简洁 卷首语不可长篇累牍,精悍短小为宜,段落不可过长,每段要 适当控制字数,做到形散神不散最佳。 卷首语怎么写 放在正文前面的文章,主要用来阐述正文的主要内容和旨义,即导读。

“卷首语”一般要求短小精悍,以小见大。一篇好的卷首语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所以卷首语的作用非常关键。在写法上你要注意提炼文字,言简意赅,突出正文主题。《卷首语》实际上是短文精品集。有些篇目虽是原大的片断,但仍然不失完美地表述着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一条闪闪发光的哲理,一星划过夜空的亮迹。这些短文,含蓄凝炼、肃洒自然,你可诵之,你可歌之,你可思之,你可叹之。旅途携带,或置之案头,随时览阅一页,既有神韵与灵性的感悟, 又有芬芳与飘逸的魅力,相信会带给你无尽的乐趣——高雅的乐趣。卷首语的写法并无限制,也无什么标准规范,重要的是它能够体现你个人风格、展现你个人魅力即可。有人喜欢写到很虚、很美;有人喜欢实实在在介绍自己。字数不能太多;写在开头,经典、简洁而又具概括性的小文章

初中电教 图文混排——制作卷首语

《图文混排——制作卷首语》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顾小平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纸型设置和页边距设置。 2、掌握编辑文字、段落的技巧。 3、掌握绘制、编辑和修饰图片或自选图形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卷首语的制作过程,掌握编辑图片、图形的技巧,能够灵活运用Word 制作卷首语。 2、能够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撰写卷首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2、通过修饰卷首语,使学生能够从内容到形式,从色彩到结构,表达自己的个人想法,增强学生的自信。 3、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图文混排的方式和方法,并能够加以应用。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卷首语进行美化。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两学一归纳任务驱动合作学习 四、课前准备 安装有办公软件的多媒体网络机房、PowerPoint课件、图片素材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同学们都看过校刊《东方》或《师絮飘飘》吧,是不是特羡慕这些杂志的小编辑呀?那今天老师也聘请你们当一次小小的编辑,大家愿意吗? 学生:……

教师:好,那可不能光说不练呀。现在我们就来思考一下,如何当好这个编辑?先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老师今天带的这两本校刊,看看它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打开图书,与学生一起分析。) 学生:一本完整的图书通常由封面、卷首语、目录、正文、封底等组成。 教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其中之一——制作卷首语,请大家上网搜索欣赏一组图书卷首语,然后分小组讨论,总结一下卷首语有哪些要素组成?(网络教室转播学生屏幕)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卷首语中有文字、图片、绘制的图形,另外,还添加了背景。 教师:这些漂亮的卷首语,都是怎么做出来的?下面我们就来让单调的文字“大变身”。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请同学们新建一个word文档。 教师:为了跟这两本杂志大小一样,我们需要对它进行页面设置。 任务二:设置纸张类型和页边距的大小。 教师:请参考杂志大小,自主完成页面设置,纸张大小为16开,上、下、右页边距为2cm,左边距为2.5cm。 任务三:每个学生打开上节课写好的“卷首语”,并对标题、正文部分的文字进行排版。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教师:文字部分排版完成后,请大家比较一下,你刚刚编辑好的文档与投影显示的卷首语有哪些不同之处?怎样才能吸引读者注意? 学生:插入图片、自选图形,添加边框、背景等。 任务四:美化卷首语 (1)插入图片 教师:图片的来源有很多种,有的来自文件,有的来自剪贴画,还可以自己动手绘制,请同学们到网上搜索跟主题相关的图片,然后参照教材中的操作步骤,把图片插到卷首语中。 提示步骤:“插入→图片→来自文件”,选择所需文件,插入该图片。

朗读者卷首语精编版

《朗读者》中那些教科书级的唯美开场白! -《朗读者》第一期主题词 - 【遇见】 ·节目卷首语: 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 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朗读,那是学生时代的事情,或者说它只属于一小部分人。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节目开场白: 大家好,我是董卿。今天,是朗读者节目第一次和观众见面,所以,我们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词,也特意选择了——遇见。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所以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也希望从今天开始,《朗读者》和大家的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朗读者第一季第一期,我们的主题词是遇见,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

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 那么,《朗读者》遇见了你们,又会怎样呢? -《朗读者》第二期主题词 - 【陪伴】 ·节目卷首语: 为什么是陪伴?其实我们每一期的主题词的选择,是非常慎重的。有时候为了一个主题词会反反复复讨论很长时间,但是陪伴是最早确定下来的主题词,而且从来没有改变过。 我想因为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当然陪伴也是一个很平常的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为了一种习惯,就像我们的朗读者,郑渊洁、乔榛都谈到了自己,夫妻之间的陪伴,父母对孩子的陪伴。 ·节目开场白: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就是这样简单而美好。 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比如说这会儿,你我之间是一段短暂的陪伴;比如说我们的学生时代,和我们的同学,那是几年的陪伴;还有一种陪伴,是生命里血脉注定一生的陪伴,那是我们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陪伴。

【推荐下载】小学班级作文集教师寄语(卷首语)-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小学班级作文集教师寄语(卷首语) 篇一:小学作文集卷首语序2 很偶然,儿子在老家翻看一个柜子时,找到一本我小学时的练习册。他惊讶中 带着得意:“爸爸,你写的字好差!”看着那些歪歪斜斜的字,我不禁哑然, 这字是我写的吗?怎么能差到这个样子?惊叹之余,笑意已忍不住从嘴角露出,小学生活的点滴浮上心头。童年的美好未曾抛离我,只是太过久远,它悄悄地 藏到了我记忆的深处。遥远而又熟悉,一幕幕温暖的画面闪过脑海,让我面带 微笑,让我眼含泪水。 《墨香·记忆》第一期已经出版,拿到书的那一刻,孩子们是多么兴奋。那一 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流露出那么多的快乐!这本 书是他们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他们有理由骄傲。而我,也为他们的快乐而幸福着。 孩子们,我相信,只要用心、坚持,许多年后,你们会发现,你们笔下流淌出 的灵动的清泉,会沉淀出一粒粒晶莹的珍珠;你们洒下的蓬勃种子,会生长成 参天的大树;你们种下的稚嫩的小苗,会盛开出一朵朵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 的果实。多年以后,你们都成为了祖国的栋梁,再来看到我们的《墨香·记忆》时,你也会因为童年的美好而咧开嘴角吧? 愿《墨香·记忆》能伴随着我们快乐地成长,愿在回首之时,我们能骄傲地说:我的童年是那么灿烂地开放着,真好! 篇二:学生作文集卷首语 学生作文集卷首语 在诗一样的季节,我们写下自己的篇章。我们的心中溢出生命的芬芳,我们的 文字是天与地亲吻的痕迹。我们的序幕张开,心灵敞开,用笔记录下成长的一 切欢笑和泪水。 仰望天上的流云,寻求一种表达,寻找一片飞翔的天空。在童真的梦里,有阳光,有细雨,有彩虹,有惊雷,更多的是追求的热情和收获的欢欣。 目光所及,一朵花,一滴水,一场游戏……生活的每个伙伴前来叩门,和我们 一起跳起灵动的舞姿,让写作的灵感喷薄而出,笔尖随着意识流淌,我们徜徉

励志卷首语范文.doc

励志卷首语范文 卷首语:为期刊就社会的热点问题,针砭时弊、鞭辟入里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让读者很快感受到刊物的观点、主题,是期刊的主体思想的体现。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励志卷首语范文,供大家参阅! 励志卷首语范文精选 1、《日子》碧波 日子一页一页地被撕去,散乱地布满房间,像秋天里的落叶。生命是一棵扎根在大地上的植物,难道从一开始,迎接的就是义无反顾的凋零?日子,把乳白的芽儿拱出土层,把嫩绿的叶子一片一片地张开,把花朵一枝一枝地释放出香味,把果实酝酿成希望的彩色,甜柔的收成。 即使岁月把日子砍伐成一株轰隆倒塌的大树,但也会有泥土下斩不断、挖不绝的根系,会重新繁殖出新的苗圃来;还会有顽强的种子,用它们独特的旅行方式,走遍世界,去繁衍成理想的部落,美的风景。 2、《给予》[印度]奥修 当你与别人分享你的喜悦时,你并没有帮任何人创造出一个监狱,你只是给予,你甚至不期望对方的感情,因为你的给予并不是想要得到任何东西,甚至连感激都不想得到。你之所以给予是因为你太充满了,所以你必须将它给出去。 所以如果有人感谢,你也会感谢那个人,因为他接受了你的爱,他接受了你的礼物,他帮助你卸下了你的重担,他允许你将爱的礼物洒落在他的身上。

你分享的越多,给予的越多,你就拥有的越多,这样它才不会使你成为一个吝啬的人,才不会使你创造出一个新的恐惧说:"我或许会失去它。"事实上,当你失去的越多,就会有更多新鲜的水从那个你从来不知道的泉源流出来。 3、《季节之门》周捷 清晨起来推开窗户,一阵湿润润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种熟悉的温馨告诉我:春天来了。这睡眼惺忪的一推,打开的却是一扇季节之门。匆匆忙忙走在回家的路上,绷着脸,思绪还未从忙碌后的疲惫中解脱出来。忽听一声喊,原来是数月不见的老友。一挥手,几句亲切的笑骂脱口而出,心中顿觉春意暖怀。那一挥手,一莞尔,心扉的季节之门顿时打开。 季节之门,原来是这样简简单单。毋须刻意追求,毋需四处寻找,季节之门,就在瞬间转换。推开门是冬;微笑着是春,绷着脸是冬。季节之门,就在我们心与心、心与自然的交流对视之时开启。 季节之门,有一把百试不爽的金钥匙,上面刻着:温馨、微笑。 4、《侏儒的祈祷》[日]芥川龙之介 我是个只要身穿彩衣、献筋斗之戏、享受升平之世就知足常乐的侏儒。 祈愿让我如愿以偿。祈愿不要让我穷得一粒米也没有,祈愿也不要让我富得连熊掌都吃腻了;祈愿不要让采桑农妇都讨厌我,祈愿也不要让后宫美女都垂青于我;祈愿不要让我愚昧到良莠不分,祈愿也不要让我聪明到明察星象;祈愿更不要让我成为英武勇敢的英雄。 我现在每每在梦中上难攀之峰顶,渡难越之海洋——也就是在做着

《朗读者》1-12期经典卷首语、开场白24299

《朗读者》1-12期经典卷首语、开场白 1.《朗读者》第一期主题词--遇见 卷首语 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 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朗读,那是学生时代的事情,或者说它只属于一小部分人。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开场白 今天,是朗读者节目第一次和观众见面,所以,我们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词,也特意选择了--遇见。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 “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 “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

“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所以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也希望从今天开始,《朗读者》和大家的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董卿 只要你是个正直的孩子,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柳传志父亲对柳传志说的话 如果美丽只是简单的用来做展示,也许它的意义不是那么大,但如果美丽,能够转化成一种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甚至去让自己变得更好,那它就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了。--董卿 生命哪,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回忆。--许渊冲 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如果没有,希望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希望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刘瑜《愿你慢慢长大》 人生的不可测,在任何时候,都要抱着一份希望。--董卿 2.《朗读者》第二期主题词--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卷首语

《朗读者》开场白卷首语整理

《朗读者》经典卷首语开场白 《朗读者》第一期主题词——遇见 节目卷首语: 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 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朗读,那是学生时代的事情,或者说它只属于一小部分人。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节目开场白: 大家好,我是董卿。今天,是朗读者节目第一次和观众见面,所以,我们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词,也特意选择了——遇见。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所以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也希望从今天开始,《朗读者》和大家的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朗读者》第二期主题词——陪伴 节目卷首语: 为什么是陪伴?其实我们每一期的主题词的选择,是非常慎重的。有时候为了一个主题词会反反复复讨论很长时间,但是陪伴是最早确定下来的主题词,而且从来没有改变过。 我想因为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当然陪伴也是一个很平常的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为了一种习惯,就像我们的朗读者,郑渊洁、乔榛都谈到了自己,夫妻之间的陪伴,父母对孩子的陪伴。 在这期节目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杨乃斌,一个在八个月的时候失去了听力的孩子,为了能够让他像健全人一样的成长。他的母亲,在他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就成了他的同班同学。 所以,我觉得陪伴也是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所以希望这一期以陪伴以主题词的节目也能带给大家一段美好的陪伴。节目开场白: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就是这样简单而美好。 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比如说这会儿,你我之间是一段短暂的陪伴;比如说我们的学生时代,和我们的同学,那是几年的陪伴;还有一种陪伴,是生命里血脉注定一生的陪伴,那是我们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陪伴。 那么,下面,我们有请第一位嘉宾……

逆境与成功卷首语精选

逆境与成功卷首语精选 逆境与成功卷首语精选: 1.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2. 你要确实的掌握每一个问题的核心,将工作分段,并且适当的分配时间。[富兰克林] 3. 成功的名字叫奋斗,创新的名字叫探索,勇敢的名字叫攀登,勤奋的名字叫耕耘,谦虚的名字叫倾听,幸福的名字叫满足 4. 有两种人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的:一种人无法做被吩咐去做的事,另一种人只能做被吩咐去做的事。―[c·h·k·寇蒂斯] 5. 昨天是张退票的支票,明天是张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善加利用。―[凯·里昂] 6. 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要认真做,认真的事情要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要创造性地做。 7. 我们最容易不吝惜的是时间,而我们应该最担心的也是时间;因为没有时间的话,我们在世界上什么也不能做。―[威廉·彭] 8. 积极人生看到的世界是一片阳光,消极人生看到的世界是一片黑暗;积极人生感受到的生活是无比快乐,消极人生心里感觉到的仅是一丝丝悲凉。 9. 一个人只有保持快乐和满足,才能远离痛苦;一个人只有保持青春活力,才能激流勇进;一个人只有坚持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一个人只有坚持奋进,才能永远年轻。

10. 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佚名 逆境与成功卷首语大全: 1. 成功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佚名 2. 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3. 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4. 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5.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6.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7. 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8. 先知三日,富贵十年。 9. 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0. 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的。 11.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12. 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13. 夫妇一条心,泥土变黄金。 14.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15. 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16. 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

春夏秋冬四季古诗大全_1卷首语

1卷首语 品味冬季 张世普 我爱上了冬季。不为别的,只为冬天有融融的炉火、有温暖的阳光和飘零的雪花。 虽然没有鲜花、绿草的点缀,但我还是由衷感谢造物者设计了冬。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没有冬的萧杀我们或许永远感受不到春的温柔妩媚;没有冬的单调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夏的多姿多彩;没有冬的真实我们永远感受不到四季的轮回必然。 很喜欢冬的意境,就象一±浓浓的苦咖啡,虽苦却有撩人芳香,让人留恋。不是吗?在冬日的暖阳里,仿佛回到了儿时襁褓,躺在父母宽厚而又温暖的怀抱,可以忘却世俗羁绊,无忧无虑肆意放纵,不用担心会有何种后果发生。 冬日雪花飘零,普盖万物,一片苍茫,天地为之默然。透过漫天飞舞的洁白,倾听那静谧世界万物的心语,那时,我的心被裁成无数条丝带,随着雪花四处飘荡,与天地自然溶为一体,得以荡涤过滤的心灵,忽然就此变得纤尘不染、晶莹剔透。 冬又像一首深沉的诗歌,言尽而意不止,意在言外。当繁华落尽,雁阵空灵地悄然飞去,只在我们面前留下庄严和肃穆,曾?有过的一切都在记忆中变得异常清晰。秋去春来,花开花落,没有遗憾,惟有μμ的温馨。于是,我在冬季里便有了一份期待,期待绿意常存,期待温暖永驻。每个晴朗的冬日,我推开窗户,任温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荡进窗棂,感受那扑面而来的清纯,仿佛置身浪漫的天堂,到处弥漫着鲜亮的色彩。我的心幸福地飞出去,包容于冬日的阳光里,像轻盈的蝉翼一样透透亮亮、快快乐乐地舞蹈。 我常常把思绪幻化成一条撒满雪花、松软光洁而又漫长的小路,自己在幽深的暗夜里,披着交相辉映的星光与雪光,赤着脚踩在雪花上,尽情漫游银装素裹的世界,去寻找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与她的老奶奶,连同火炉烤鹅以及那一把火柴,用火热的心温暖小女孩冰冷的身体,携她在第六次划亮火柴的光辉中走上天边的彩虹桥。 在似水流逝的岁月里,没有冬,天地也就无所谓有春夏秋;没有寒冷的历炼,万物也就无所谓有欣欣向荣的升华。岁月四季,如人一生,有欢笑、有泪水、有幸福、有痛苦,除非让时空停格,岁月定影,否则我们将永远生活在人生的春夏秋冬之中。我相信,只要维持一颗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对生命有祝福之念,有包容之念,那么冬即是春。 多年以后,当我已?成为坐在摇椅上的白发老人时,端着一±热腾腾的浓茶,依偎在融融炉火旁,回忆曾?走过的道路,曾?的光荣和失落,梦想与挫折,那该是多么温馨的事情啊! 天地轮回,万物荣枯,大美冬季!

教师节卷首语范文

教师节卷首语范文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花的事业是甜美的,果的事业是尊重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选择了做叶的事业,都在教育事业中甘为人梯,甘愿做一片叶子,甘愿为祖国的花朵贡献出自己的青春。 工作已经有也五年的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在老教师的身上我学到了兢兢业业的执著,在年轻教师那里懂得了孜孜不倦的求索。在学校我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于是,在这几年的工作生活中,我在内心不断揣摩着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也从许多教师的身上体悟到了如何做一个仁爱之师。身为教师群体中的一员,站在三尺讲台,经常会生出一些感慨。回首这几年走过的路,有很多的话想说出来。 大学的一位老师曾经对我说过“假如你讨厌学生,那么,在你的工作刚一开始,就意味着已经结束。”这看似平常的话语,却道出了一个真理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宽容和仁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要求。 学生需要关怀,更需要老师的宽容。师爱是沟通师生心灵的通道,是开启学生的心扉。老师的仁爱不是溺爱;宽容也决不是纵容。必要的批评,必要的强制教育不可少的。但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真正能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设想,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评和讽刺,又怎能换来“浪子回头”的觉醒

呢?只有火才能点燃火,只有心才能塑造心。 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为师者应该热爱、关心、善待每一个孩子,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门,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成为遗憾。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叶的事业,就应该为花和果实做一个铺垫。因为人们最喜欢果实,所以它最受到重视;盛开的花也显的很甜美,因为被人们欣赏。但是如果没有了叶子,花又会怎样,是枯萎?还是凋零?如果,没有了叶子,果实又会怎样?是不会成熟?还是根本不会长出?既然选择了叶的事业------教师,我们就抱定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重复着平凡的工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让我们发起青春的誓言任凭青春流逝,憔悴红颜,我会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共同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为新乡一中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董卿《朗读者》卷首语

董卿《朗读者》:卷首语、开场白、经典语录、书单 《朗读者》第一期主题词:遇见 节目卷首语: 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朗读,那是学生时代的事情,或者说它只属于一小部分人。朗读属于每一个人。节目开场白: 大家好,我是董卿。今天,是朗读者节目第一次和观众见面,所以,我们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词,也特意选择了——遇见。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所以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也希望从今天开始,《朗读者》和大家的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美好。朗读者第一季第一期,我们的主题词是遇见,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那么,《朗读者》遇见了你们,又会怎样呢? 《朗读者》第二期主题词:陪伴 为什么是陪伴?其实我们每一期的主题词的选择,是非常慎重的。有时候为了一个主题词会反反复复讨论很长时间,但是陪伴是最早确定下来的主题词,而且从来没有改变过。我想因为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当然陪伴也是一个很平常的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为了一种习惯,就像我们的朗读者,郑渊洁、乔榛都谈到了自己,夫妻之间的陪伴,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在这期节目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杨乃斌,一个在八个月的时候失去了听力的孩子,为了能够让他像健全人一样的成长。他的母亲,在他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就成了他的同班同学。所以,我觉得陪伴也是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所以希望这一期以陪伴以主题词的节目也能带给大家一段美好的陪伴。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就是这样简单而美好。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比如说这会儿,你我之间是一段短暂的陪伴;比如说我们的学生时代,和我们的同学,那是几年的陪伴;还有一种陪伴,是生命里血脉注定一生的陪伴,那是我们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陪伴。 《朗读者》第三期主题词:选择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

作文集卷首语

卷首语 (一) 多一事增一事的累,识一人费一人的心。只有独处才可以省事,省事就可以心清,心清才可以神旺,所以独处可以收摄精神,凝聚生命的全力 静坐独处时,有一股清明之气,从孤独处生出来,心光一片,照见了自己,也照见了万物,照彻了事物的所以然,于是有“静一分,慧一分”的效果。独处就是在求这一分清明,所谓“清明在躬,志气如神”,有这分清明,求道则易悟,为事则易成,从事艺文创作则神思奇逸。所以独处可以养精、养气、养神、养德,对德业与艺术生活都是有益的。 利用机会独处的人,通常都有深度。 小人则最怕独处,因为无事、孤独时感到切落空,宁可时刻都有事,心需要不歇地“逐物”,逐物才觉得心落实,连酒色财气、交际应酬也觉得是生活地位的凭借,不虚此生。所以清代的汤斌说:“小人只是不认得独字。” (摘自《爱庐小品·灵性》,原题《独处时分》作者:黄永武) (二) 人活在世界上,难免要吃很多亏、上很多当,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姜是老的辣,为什么?因为他的人生经验多。 我给大家说个故事:1804年,美国国父华盛顿时代的财政部部长汉密尔顿和当时的副总统伯尔闹翻了,在决斗场决斗,伯尔开枪把汉密尔顿打伤了,三十几个小时以后,汉密尔顿死掉了,美国最优秀的开国元勋、最优秀的财政部部长就这样死掉了。他死的时候只有四十九岁,这就是你无法精算你的人生。在政治斗争的过程中,在人成长的过程中,你忽然碰到了这么一个敌人,他向你挑战,你不干就是懦夫,你就出局。可是真决斗的时候,你就得拿你的命和你的才干跟这些混混做这种生死的斗争,玩命。你干不干?干,好,四十九岁的

汉密尔顿就被打死了。 请问这种意外,你要不要把它算到生活里去?你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碰到那种不可知的人来跟你玩命,你无法闪躲,只好面对,但你面对的结果呢?这就告诉我们,人的成长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你看不见、想不到的意外出现,你必须面对。而那个时候,你可能就被牺牲掉,这就是人生。 人生不可以不精算,因为我们的时间太宝贵了,可是在我们精算的过程中,当客观的环境变动布局的时候,你所面对的人良莠不齐的时候,你无法闪躲,你几乎要从容就义样地面对这些事情。所以我告诉大家,人生要精算,可是当你无可逃的时候,你只好含笑去面对。我们没有什么好怨的,因为那种不公平、那种意外、那种意想不到,就是人生。 (摘自《晚晴》,原题《笑对人生》作者:李敖) (三) 南方人去东北看了一次雪,北方人去三亚看了一次海,或小地方的人游了一次香港迪斯尼,吃了一次北京烤鸭……往后想起或跟别人说起时,会把一次当永远。刘姥姥要离开大观园时,对凤姐说:“虽住了两三天,日子不多,却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验了。”她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宝玉最后步入空门。贾家败了,他没有娶到林妹妹,大观园里的女儿们死的死,散的散,一切都烟消云散。不过,无论经过了多少年月,只要他还有记忆,回想起那些红颜的衣香鬓影、音容笑貌,曾经的美好便永留心间,就像她们从没离去一样。 《泰坦尼克号》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头发花白、饱经沧桑、快要走到生命尽头的露丝在回忆和讲述,她的脸上隐约可见一丝幸福和羞赧的红晕。杰克,那个在甲板前端搂着自己起伸展双臂做飞翔状、在船舱里给自己画裸体像、在下等舱里领着自己快乐起舞、最后把承载生命的木板让给自己的男人,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了几十年、打捞起来已锈迹斑驳的时候,关

放飞梦想 坚定前行(卷首语)

放飞梦想坚定前行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刚刚落幕的全国两会,使得13亿国人、几千万海外侨胞、以及全世界关心中国发展的人,都把视线聚焦于中国,聚焦于北京。收入分配改革细则、新型城镇化规划、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招考改革总体方案等多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改革方案陆续面世,国企改革总体方案真容揭开,养老金并轨破题,全面深化改革大幕已经拉开。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目光始终注视着经济增长,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我们的目标就是GDP排名不断上升,超过了德国、日本,或许2016年就将超过美国。而正是这个单纯的GDP目标,导致我们重视数量增长而忽视质量提高,并为之付出了沉重代价,环境污染、生态透支、资源短缺、贫富差距、产能过剩、食品安全危机,尤其是赖以生存的土地、水、空气都出了问题,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肆虐,环境污染造成的各种怪病以及“癌症村”等等,更是一个个严厉警示。过去穷,可是没有这些污染,空气和水是那样清新、那样清澈;如今,物质丰富了,也比以前富裕了,可是赖以生存的环境却越来越恶化了。“美丽中国”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梦想,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把城市融入大自然,这个梦想,充满诗意,却最现实。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实现这个梦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

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方面做为工作的重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五大领域内改革全面推开,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压缩三公、改善民生、高压反腐、单独二胎、新型城镇化、自贸区、土地流转、财税改革、养老金并轨,扑面而来的改革红利,已经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很多实惠,真切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和变化,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希望。从现实情况看,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远比以往更为敏感和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根本解决,一系列体制机制上痼疾需要攻克,改革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涉险滩、闯急流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在庄严的历史使命面前,我们没有理由停顿或退缩,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不断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聚合各项改革的正能量,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向着梦想坚定前行。 2014的春天已经来到,历经35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当代中国,迎来新一轮改革的壮丽征程。我们坚信,中国人民必将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制作作文选——制作卷首语

制作作文选——制作卷首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页面设置的方法。 (2)掌握插入和编辑图片的方法。 (3)掌握绘制、编辑和修饰图片的方法。 (4)掌握图文混排的操作方法及相关技巧。 2.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图书的制作过程,掌握Word的使用技巧,能够灵活运用Word制作卷首语。 (2)能够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制作卷首语,使学生能够从内容到形式,从色彩到结构,协调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2)通过评价作品,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体验创作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4.行为与创新 (1)通过创作作品,体验信息技术在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方面的优势。 (2)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合作意识。 5.实践目的 (1)通过撰写卷首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2)巩固文字编辑排版技术,学习自选图形和图片的简单操作。 (3)使版面设计、内容、色调等和谐一致,完成卷首语的制作。 6.知识准备: (1)页面设置。 (2)文字、段落的编辑排版。 (3)插入图片和自选图形的简单操作。 (4)页面背景的设置。 教学重点:掌握文字排版及图文混排方式方法。 教学难点:图片或自选图在文本中的处理应用以完成卷首语作品的创作 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讲解,小组竞赛 教学设备:学生机房图书等 教学准备:卷首语文本,图片,范例 1、创设情境 教师:同学们都去过图书馆或者书店吧,看到那么多各种各样的图书,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有那么一天能够出版一本图书呢? 学生:…… 教师:好,那么心动不如行动,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制作图书。我这里有一本图书(如图1),同学们看看一本图书由哪些部分组成? 学生:封面,卷首语,目录,正文,封底 教师: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如何制作卷首语。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书卷首语,展开讨论并总结,卷首语的要素。 学生:……

教师论文集卷首语

不辍耕耘无尽收获 “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少年的灵魂……” 出自学生之笔的一段美妙文字告诉自己——教师,一个光彩夺目的名称,一个享尽赞美的职业,一个培育桃李的神圣代名词…… 身为教师,我感到光荣。孔子三千弟子,聆听之教诲如沐春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汉王朝的百年大计;朱熹热心讲学,其学术思想《四书章句集注》在中国封建社会盛行达八百年之久;韩愈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天职至今为人们所推崇……在中国历代的教育家中,这些名字如雷贯耳,同为“师”,我为之自豪。 身为教师,我感到享受。晨间沾染露水的青草气息,馥郁扑面的芬芳花香,热情满满的琅琅书声,活泼灵动的稚嫩脸庞,机灵顽皮的幼小身影,三尺讲台的魅力演绎,赠人玫瑰的手留余香,学科竞赛频频获奖,教学论文屡屡发表,育人成绩连连攀升……这些,都给予我无限的享受。 身为教师,我感到实在。这种实在来自于每一节课精心准备时的思绪缕缕,来自于为学生答疑解难时他们的懵懂初化,来自于教学生做人道理的抚首真诚,来自于教师节孩子们给你的感动惊喜,来自于送走毕业班时的不舍与期望…… 这不仅仅是我一个的感慨,更是河一小所有老师对事业的热诚与挚爱。这本《论文集》涵盖了河一小老师们的以上种种,这里,没有绚丽的色彩,却有老师们紧跟教育教学步伐的孜孜追求,没有精美的插图,却有老师们立志教育科研的坚定决心,没有别致的装帧,却有新理念指导下的高效课堂。淡淡的油墨清香,散发出来的是老师们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学生的无私奉献。 也许,我们的教师理念还不够成熟,文笔还不够流畅,但每一份文稿却凝聚着他们近年来教育科研的心血,折射着他们在新课改浪潮中理念的撞击,心灵的思索。教育是永远的艺术,是永远的智慧。我们坚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研究的课题会更广,探索的程度会更深,撰写的论文会更优,因为我们相信——不辍耕耘,无尽收获! 文/小顾

《朗读者》第一季卷首语、开场白,结束语,精心校对

《朗读者》第一季卷首语、开场白 1.《朗读者》第一期主题词——遇见 | 卷首语| 《朗读者》在最初酝酿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未来谁会成为我们的朗读者,我走进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去寻找,因为那里是语言艺术的殿堂,戏剧的表达让人血脉偾张。我走进城市中,普通的人群去寻找,因为那里有着更多,想要倾诉的心灵。 总有一段文字,影响生命的成长。总有一个人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迹,朗读者,一个人,一段文。 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 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朗读,那是学生时代的事情,或者说它只属于一小部分人。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 开场白| 今天,是朗读者节目第一次和观众见面,所以,我们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词,也特意选择了——遇见。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 “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初见面时

欢喜的遇见; “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 “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所以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也希望从今天开始,《朗读者》和大家的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节目中间插播:朗读者第一季第一期,我们的主题词是遇见,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那么,《朗读者》遇见了你们,又会怎样呢? |结束语| 一位老人用毕生的心血,毕生的精力,毕生的热情,在东西方文学的世界里,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我们有可能到达彼岸,让我们有可能遇见。今天是《朗读者》第一次和大家的遇见,也希望从今往后,能够遇见无声的文字,遇见有声的倾诉,遇见一花一叶,遇见大千世界。 2.《朗读者》第二期主题词——陪伴 | 卷首语| 为什么是陪伴?其实我们每一期的主题词的选择,是非常慎重的。有时候为了一个主题词会反反复复讨论很长时间,但是陪伴

制作卷首语

制作卷首语教案 中华中学王红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页面设置的方法。 (2)掌握文字、段落的设置方法。 (3)掌握图片插入的方法。 (4)掌握图文混排的操作方法。 (5)掌握插入自选图形的方法。 (6)掌握设置页面边框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图书的制作过程,掌握Word的使用技巧,能够灵活运用Word制作卷首语。 (2)能够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制作卷首语,使学生能够从内容到形式,从色彩到结构,协调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2)通过评价作品,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体验创作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4.行为与创新 (1)通过创作作品,体验信息技术在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方面的优势。 (2)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合作意识。5.实践目的 (1)通过撰写卷首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2)巩固文字编辑排版技术,学习自选图形和图片的简单操作。(3)使版面设计、内容、色调等和谐一致,完成卷首语的制作。6.知识准备: (1)页面设置。 (2)文字、段落的编辑排版。 (3)插入图片和自选图形的简单操作。 (4)页面边框的设置。

教学重点:掌握文字排版及图文混排方式方法。 教学难点:图文混排 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讲解,小组竞赛 教学设备:学生机房图书等 教学准备:卷首语文本,图片,范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讲过一本完整杂志,例如学生作文选或“读者”,一般包括5大部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实物展示:展示读者 老师、学生一起说:封面,卷首语,目录,正文,封底。 PPT:展示最新一期读者卷首语。 班长:朗读第一段文字 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卷首语? 学生思考 教师:卷首语是图书开卷明意的文字,在整本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作文选的卷首语。 教师:有的同学已经开始摩拳擦掌了,不着急,我们再来看一个纯文本的卷首语和编辑后的卷首语,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回答,在纯文本的基础上老师经过了哪些技术上的加工? PPT:显示《生命的拔节》纯文本卷首语和经过加工后的卷首语。 老师学生一起说:文字的大小、颜色,段落之间的距离,插入了图片,多了云状自选图形,多了边框…… 二、分步讲解,学生跟做,重点图文混排 教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42页,同学们用1分钟时间看一下3.1-3.3的内容。 学生:花1分钟时间看书。 教师:好!时间到,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按书上实践学习的顺序一起做一遍,同学们可以一边看书,一边看屏幕。 Step1:页面设置(16K)、页边距设置(都是2厘米)。 教师一边展示作文选,一边演示操作步骤。 Step2:设置字体、段落。 教师演示设置标题、居中、首行缩进、段前间隔等操作步骤。

经典杂志绝美卷首语集锦

经典杂志绝美卷首语集锦 点击标题下「作文指导报」可快速关注 人到中年不再为花事迷乱而效颦蹙眉,不再有哈姆雷特式的患得患失,面对刺心的白眼无须凭双拳来为自己壮胆,一次踏青郊游后的疲乏整整二十四小时也难以消除..... 这便是生命已交立秋的滋味了。犹如炎阳逞尽了威势渐渐冷却,浆果蒸馏了酸涩终于醇厚,生命之秋充实而宁静,淡泊而辽远。她引逗人时常地堕入回忆的网里,“感时因忆事,不寝到鸡鸣”。使人在悔悟交作并会心的微笑中,揉搓着自己的悲欢冷暖、甘苦辛甜,咂吮着天、地、人、神这四重结构的荣枯、盛衰、有无、生灭之机理,营养余岁。她不像春天那样充满生机,到处催红绽绿、鸟语花香,勃发着未来的诱惑;也比不上夏天那般威猛雄健、热烈无边,骄奢得好似一幅浓艳欲滴的彩画;当然也不同于日薄崦嵫的凛凛冬日,僵手僵足,非围炉拥衾不能温护自身。秋天是生命力的沉稳,是曲调高昂后的迂缓,是江河奔泻之后的开阔,是窖藏经年的陈酿,是远山如黛、含蓄深邃的好时光。不惊不咋,不愠不火,徐疾得体,洞明练达。虽熟悉世路的纷歧,而未能蜕尽往昔的清纯;幻梦已醒,却并不张惶失措。生命之秋是人类进化的颠峰。她的前额饱满,造型优雅,蓄足巨大的思维能量;她的侧影是一条清晰的逻辑线,棱角分明,秩序井然,

和谐流畅;她的双手精巧结实,腿脚稳健有力,神经系统是一丛开放的藤蔓、一架恒久的水平仪、一面猎猎迎风的旗帜。进入秋天的人生,很少被人击败,除非倒在自己的脚下。作者:●姜龙飞 (摘自《人到中年》)上帝只掌握一半自从你生下来的那一刹那起,你就注定要回去。这中间的曲折磨难、顺畅欢乐便是你的命运。命运总是与你一同存在,时时刻刻。不要敬畏它的神秘,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它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不要因为命运的怪诞而俯首听命于它,任凭它的摆布。等你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就会发觉,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你一生的全部就在于:运用你手里所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所掌握的。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你获得的就越丰硕。在你彻底绝望的时候,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你一生的努力就是:用你自己的一半去获取上帝手中的一半。这就是命运的一生;这就是一生的命运。作者:●罗秋菊(摘自《涉世之初》创刊号) 想念常常会无端地想念一些人。想起一些人时,总感觉自己的生命是切成一段段的,每一段都和一些人联在一起。没有这些人,生命似乎也就苍白贫乏,没有着落。但也不单是朋友,一些不是朋友而不得不与他们发生联系的人,甚至一些憎恨的人,也常常要想起他们,所以,生命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