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统民间木刻版画中的民族艺术

传统民间木刻版画中的民族艺术

传统民间木刻版画中的民族艺术
传统民间木刻版画中的民族艺术

传统民间木刻版画中的民族艺术4200

摘要:民间木刻版画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在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领域中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木刻版画的产生与发展是我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内容丰富多彩,更是包含了精彩的美学理论及形式魄力。民间木刻版画的奇特背景、精美造型、斑斓色彩以及其蕴含的民族艺术特色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立足我国民间木刻版画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对其中体现出的民族特色进行了分析融合,希望对中国民间木刻版画的继承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关键词:木刻版画,民族艺术

1.木刻版画相关内容探究

1.1定义

木刻画属于我国绘画种类之一。一般而言,版画是以“版”为媒介进行艺术创作的绘画形式。艺术家用刀、笔等工具在木板、石板、金属纸板、塑料板等不同材质上进行绘制、雕刻、腐蚀等环节,最终印制而成的。木刻画就是用刻刀在木板上刻出图像相反的图画,再印到纸上进行欣赏的一种传统版画艺术形式。木刻画的产生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美术领域,成为我国美术领域内一个最重要的艺术门类之一。古代的木刻版画其实不仅仅包括木刻,也有一些是铜版刻、套色漏印等.

1.2木刻版画的分类

中国传统民间木刻版画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木刻版画就是唐朝时期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部作品无论从技术、雕刻工艺,还是从美观度都达到较高水平,可谓是我国一部传统木刻版画的精品。最早期的木刻版画又称复制版画,它是画、刻、印三者分工进行,负责刻的只是根据画者提供的稿进行刻板;20世纪30年代,木刻版画的画刻印三个环节全部由画家一人承担,这样画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刻画进行自主创新,尽可能地发挥画家的创造性,这就是后来的创作版画。

木刻版画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色相的多少,可以分为黑白木刻、套色木刻等;根据制作的原材料与制作方法,可以分为水印木刻、油印木刻等;根据使用的不同材料,可以分成木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等;根据画的颜色的不同,还可以分为黑白版画、单色版画、套色版画等;根据地版画不同的制作方法,又可分成凹版、凸版、平版、孔版以及综合版等。

1.3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

从专业角度来说,木刻版画的雕刻方法分为阳刻(凸线显形)、阴刻(凹线显形),通过绘制版样、制作铺板、分色转印到最终成稿。一般最常用的木刻版画制作方法包括线刻法、干刻法、腐蚀法、套色法、美柔丁、浮雕法、软地法、飞尘法、拍照法,等等。

2.传统民间木刻版画创作过程中的民族元素分析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有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传统民间木刻版画雕刻者对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有着独特的见解,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滋润下,创造出了有中国特色,有内涵的木刻版画作品。我国的传统木刻版画从产生到发展融汇了整个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光影。

2.1基于传统木刻版画构图过程中民族艺术分析

木刻版画的构图,就是把各类造型元素根据一定的准则相互之间组织成一幅画面的结构。这是刻板艺术制作者想象力的一种最直接的具体体现。刻板构图的过程中,融入了中国五千年来形成的特有审美观,这种审美观是以形象、线条与颜色的相互间的配合而造就的,它区别于国外纵深空间法。中国民间刻版画的构图讲

究对称、平衡和装饰美的特点,表现出一种有层次感的美。比如,传统民间刻画作品《忠义堂》的创作就体现了这种独特的美感。作品中宋江位居中间,身后两边站着高矮胖瘦不同类型的大汉,首先就表现出一种特有的层次美。作品的上面画着一条直线和两条短线,使整版作品有了一种依托。还有几个飞檐走壁的好汉,这种人物曲线与横线的相互配合、变化,使得整幅作品的气氛哄然而出,进一步加强的作品的层次美。就好比一座房子的各个部分相互组合,相互连接,共同构筑起这个房子的整体框架,使整体画面的美存在于作品的构造之中,在增强作品结构美的同时,也进一步突出构图的象征意义,使得刻板版画的意境油然而生。民间木刻版画构图中传统民族艺术的另一表现就在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上。具体来说就是作品表面的虚,是通过对作品内容整体的充实刻画来实现的。比如作品《霸王别姬》中,就把与作品表现主题没有关系的元素全部大胆地舍去,可以说情节被抛弃的彻底干净,把全部笔锋指向人物的描写。整个故事情节在虚实手法的表现下,将作品中的意境进一步抒发出来,把作品形象的丰富性与真实性集中体现在构图的造诣上,让观赏者的想象任无阻碍地驰骋,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2.2基于传统木刻版画视觉语言中的民族艺术分析

在传统木刻版画中,视觉语言的表现呈现出浓厚的民族元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使用稳定的形象来取代特有的事物,形成固定的符号画面,这种画面一般起到向读者表达意向的作用。具体指代的本体与形象是以相互间的共同性为基础组合起来的。例如,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用桃子、石榴和蝙蝠来指代多寿、多子、多福,取代和谐的意蕴。用火把、太阳代表白天的环境。再比如,古代官场经常把猴子在马背上戏耍说成是“马上封侯”之意。二是在空间表现上借助二维变多维的特殊手法。把获取的物体多方面的感情表示与意志表达用平面表现的手法写意出来,从而造就以二维的表现手法解决多维的意向表达。好比西方立体主义画派的写作手法在表示水纹和云雾等时,就经常使用这种艺术手法。三是经常采用打破空间比例的方法来突出某一重点,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如果要突出一个人物的话,在作品仅有的空间中,这个人物往往被安排的空间较大,身体造型等各个方面被突出的十分明显,而其他不重要的人物则会被画的非常小。

传统民间木刻版画在语言表现中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类似于以文字组合的方式表达感情,但是它所借助的符号本身并不具有程序化的特征。文字作为一个表达意愿的方式,他本身所指的事物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容易发生变化。但是民间木刻版画所选择的表达符号全部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或阶段所具有的特征,它所描绘的对象一般是以创作时代作为基础的。比如河北内丘的三幅车神版画,当时的作品内容是牛车,而随着时间的失衡,现在的车神作品中的车已经被拖拉机所取代,虽然所表现的主旨意境大不相同,但是他所表现出的视觉语言更加吸引人。在木刻版画中,这种以传统的形象来代替现代的事物并不稀奇,这正是传统的中国图形应用的达理性,在传统木刻版画中的具体表现。这种达理性的融入使木刻版画的视觉效果大大增加。

2.3基于传统木刻版画形象设计中的民族艺术分析

没有想象的艺术就失去了自身的创造力。在木刻版画中所体现的人类情感都是来来源于对艺术形象的独特设计,这种设计借鉴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从意到形,表面上写意而实为突出形象。木刻版画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适应农民的审美艺术和能力,往往采用大胆的夸张表现手法,这种夸张是传统艺术融入的结果。比如,在木刻作品《神茶郁垒》中,创作者把作品中的将军人物形象刻

画的过于夸张,身高不如四个头长,还没有脖子,与正常人的身高相差甚远,但是整体效果看上去却非常的美观大方。在画漂亮的美女时,却要把肩故意画的比较窄,身体房间画得比较修长。而画孩子时,比如作品《年年有鱼》中的娃娃就是头部明显要比身子大,娃娃头部和两条胳膊占用了作品的50%以上的面积,虽然与现实不一致,但是整体效果特别亲切可爱,这正所谓“英雄无脖,美女无肩,孩子头大身小”,这都是民间传统说法,也被应用于木刻版画中,构造出人物明显的形象层次。传统民间木刻版画的艺术夸张使得木刻版画的形象特点进一步表现出来,进而产生了一幅幅的艺术形象。

中国传统象征手法在木刻版画中的引入成为木刻版画形象设计中的另一特点。在中国传统的年画中,这种特点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如,灶神、文官武将、金童玉女、送子观音、宫女等艺术造型,这些艺术形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没有原形和艺术观念。创作者正是采用了夸张的朦胧手法,通过形象相似、数目的巧合、诗意的相同等特征创作出来的。比如作品木刻版画《五子登科》中,里面的天官这一人物形象,双手各抱一个童子,向前还站了几排童子,这个寓意就是多子多福的意思,而且每个童子的手中各拿一物也是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表达。再比如,灯光在古代一般被寓意为前途无限,金科状元的意思,牡丹和鱼的意思就是宝贵金钱的意思,等等。

2.4基于传统木刻版画精神境界中的民族艺术分析

木刻版画艺术成就在于其内涵的表现,这表内涵是由木刻版画创作自身的目的、理想、信仰、表达能力等组成的艺术境界。接受中国五千年传统历史文化熏陶的创作者,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经常以自身的文化素养与意识形态来对作品进行创新创作,民间传统木刻版画作品是以日常生活的沉淀为基础创作而成的,我们在观赏的同时能切身感受到那种真实可亲、完美无缺的精神境界与意境。比如作品《天官赐福》中,整作品突出表现的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信仰与可敬,也进一步展现出人类渴望神的庇护和幸福的降临,这种让人可亲的精神美也造就了作品的形式美。再比如作品《岳飞》本身描绘的是岳飞的事迹,表达了平民百姓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怀念,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保家卫国等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传达给观赏者的民族精神就是创作者对作品进行创作过程中自身传统文化知识的流露。黑格尔曾说过,作品作为个体形式的存在,经过创作者自身文化知识的沉淀,使得作品整个意境得到最高程度的提升,这种提升传达给作者的是一种自身民族文化的再提炼、再升华。

结论

总之,关于在木刻版画创作中引入传统民族元素的研究,国外也有相当研究,但是有一个特点任何一个国家的木刻版画作品,无论从人物造型、场景设计还是作品意境、美术形式都跟本国生活、民族性息息相关。木刻作品来源于生活,更能体现生活。中国的木刻版画创作者应该对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有独特的见解,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滋润下,创造出有中国特色,有内涵的木刻版画精品。

在世界木刻版画的领域内,中国木刻版画曾以独特的风姿,优美的意境和内涵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赞誉。综上所述坚持民族化、特色化这是中国木刻版画产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参考文献

[1]王树村.中国民间画诀[M].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2009.81

[2]石涛.中国民间木刻画[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13

[3]笪重光.民间木板画艺术鉴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25

[4]邓福星.中国民间美术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2011.291

[5]喻珊.中国传统文化对民间木刻版画的影响[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5

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路径

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路径 发表时间:2018-07-25T10:14:24.01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5期作者:王金星夏向军 [导读] 我国的民族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重要的文化发展内容,将中华悠久的历史文明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位华人的责任。 莒南县涝坡镇文化站山东莒南 276600 摘要:我国的民族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重要的文化发展内容,将中华悠久的历史文明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位华人的责任。民族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为群众文化活动开辟了新的道路,将民族民俗文化融入到群众文化的发展中可以发挥更重要的功能和增加更多的发展动力,也可以使民族历史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关键词:传承;民俗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群众文化 中华民族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文化古国,五十六个民族拥有不同的民间民俗文化,有些民间民俗艺术已经部分失传了,这就提醒我们要重视传承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我国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具有很高的价值的,可以很好的满足人们文化意识素养的需求,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也是发展群众文化最好的途径。 一、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必经途径 中国的民族民间文化经过了时间的洗礼一步一步的传承下来,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中国文化。作为炎黄子孙要担负起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的责任,要有传承的使命感。在改革开放前期中国注重的是引进西方文化,而如今中国更注重的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越来越多的有关中华古典诗词文化、具有传统中国风元素的活动在陆续的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多彩内容已经逐渐被国际熟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的民间艺术感兴趣,前来学习和欣赏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现在我国越来越提倡中国风的发展,致力于建设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中国范。不仅仅是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中国的各个民族的服饰也是非常华美和精致的,非常受人们的喜爱。因此要结合群众的力量一起将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发扬光大,这对一直持续发展的群众文化事业有很大的帮助,把中国民族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作为发展群众文化的基本路径也是必经途经,从而实现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共同发展。 将中华民族文化作为发展群众文化的重要内容,将它们完全的融合在一起:一来是通过融入民族文化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助力,增强群众文化的底蕴,让中国群众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拥有丰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气息。二来在群众文化发展中融入民族文化可以很好的传承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深入群众,让群众不要忘记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与责任,让群众有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要将传承中国民族民俗文化作为群众文化发展的核心,以群众为主体将民族文化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因此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必经途径,将我国经过时间的淬炼形成的文化经典和民族精神财富更好的继承下去。 二、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发展当中的重要功能 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功能之一,体现在群众文化的发展不仅是文化的传播更是文化精神的建设。民族民俗文化的加入让群众文化精神建设有了更鲜明的体现,通过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让群众感受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精神的体验。民族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融入是新时代特色与传统民族特色的完美结合,让群众感受到更高端的文化盛宴。 现如今,新兴的民俗文化正在蓬勃发展,走遍了神州大地,跨过了五湖四海,例如户县、金山农民画,当地农民就是根据传统的雕刻艺术、剪纸与刺绣等相融合再加上崭新的表现手法创造出的艺术形式,目前已经在十几个国家与地区展开巡回展示,受到了各地人民的喜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的同时,群众文化还会不断创造或衍生出新的活动方式,党和国家对群众文化的重视让优秀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国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自成系统,独具特色,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群众文化具有共同性、稳定性、过程性、个别性、地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也具有激励力、稳定力、约束力和凝聚力等六个方面的作用。群众文化的基础是物质文化,并以制度文化这个中间媒介向人民群众的行为规范渗透,把精神、物质和行为等层面的东西有机结合起来。 三、在传承中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的源动力 1.发展群众文化中的历史继承 将民族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结合,群众文化发展就拥有了历史文化继承的能力。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藏,需要我们深入的去挖掘和继承。在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当中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形式,这些文化艺术通过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演变,其中包括伟大的国家英雄事迹的歌颂、凄美壮烈的爱情故事、平凡而真实的劳动人民生活等丰富、生动的内容。 历史文化艺术也是经历了不断的演变才形成如今这样经典的形式,像京剧、花鼓戏、黄梅戏等等都是戏曲的一种形式,戏曲还包含更多的种类,戏曲也是来源于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等其中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武术、书法等等多样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文明的历史世界。 民间民俗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中国传统节日都还保留着传统习俗,这就见证了中国民族文化的深远影响。将民族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当中传承时要将好的历史文化继续传承,坏的文化要摒弃掉。要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风气,引导正确的历史文化导向,提高群众文化知识的同时要让群众感受到中华历史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从而使民族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形成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创新 群众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在不断的创新和改变的,并逐渐的在传统文化形式当中添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元素。文化内容的实质并没有进行太大的改动主要是活动形式上有所改动,就如同在端午节时人们还是会踏青、包粽子、划龙舟、戴彩绳,但是不会在江中投粽子,划龙舟的比赛形式也变得多样化,由此可看出群众文化是在发展当中进行不断的创新。 结语:中国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被称为文明古国的中国民族民俗文化已经逐渐走出国门,站上了国际的舞台。在未来中国历史文化会越来越流行,我们要在群众文化的发展当中充分的融合民族民俗文化,让民族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中得以传承,让民族民俗

中国古代木刻版画

中国古代木刻版画 【中国古代木刻版画:1】 【中国古代木刻版画:2】 【中国古代木刻版画:3】 【中国古代木刻版画:4】 【中国古代木刻版画:5】 看完了以上的中国古代木刻版画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版画的知识吧! 新时期的版画在材质语言上实现了巨大突破,人们在各种“版”上做很多物理、化学实验,使版画的版种由单一的木版拓展到石版、铜版、丝网版等。版画材质语言的丰富对版画艺术语言的拓展是一 把双刃剑:一方面材质语言的丰富为艺术语言的创新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对材质语言的迷恋容易忽视对作品思想层次的深入挖掘, 对材质技艺的把玩束缚了艺术观念的表达。因此,在中国当代版画 艺术思维和艺术语言上产生了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视觉创新――艺术语言的当代性转换 中国当代版画在传统优势的主导下,向多维度、多层面方向发展,在题材和形式上摒弃雷同,多元与超越成为中国当代版画最具有代 表性的语汇。作品在形式和审美内涵上呈现的多元性和新奇性,不 仅是对版画传统的超越,而且是对个性和自身的超越。内容与题材 上传统的、现代的、轻松的、实验的;形式语言上具象的、抽象的、 唯美的、观念的都有自己生存的空间。向装置艺术与行为艺术倾斜 的版画家也为版画的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如冯梦波的作品把各种 印痕制成片断,然后在绳网上悬挂起来,具有明显的波普化倾向。 它们模糊了艺术种类之间的界限,刷新了版画的视觉面貌,给人比 较轻松的感觉。作品中凸显的游戏性和随意性,也赋予了版画新的 时代气息,刷新了版画的审美要求。康宁的《少女和羊》在布局结

构上打破三维而追求时空错位;打破和谐而追求失衡;打破重心而追 求失控;颠覆秩序而追求零乱;打破黑白而追求灰调。这些作品实现 了版画艺术语言的当代性转换,使版画具有了时代性的视觉冲击力,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题材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指向 任何题材的选择都是在相对的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因为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是在不同程度和角度上讨论当时社会生活中人们所关注 的问题,而正是广泛取材才产生了整体效应。正是这种博采众长, 才真正实现了与时俱进。 3.内外兼修――民间艺术与思维同构 当下版画艺术已经精练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但版画在艺术市场上的尴尬处境却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版画走不进当代,回归不了 民间,走不进老百姓的心,那这种尴尬局面将无法打破。 民间版画的内容来自百姓的现实生活,然而取材的选择则取决于艺术家们的思想、精神;什么样的材料可以将艺术家的思想、观念、 精神物化为最恰当的视觉形象,就是最好的表现。取材、思维两者 休戚相关,艺术家通过对材料的“陌生化”,寻找张力,形成稳定、完整、独特的民间艺术作品,作为观念最完美的视觉呈现,材料与 精神形成同构。猜你喜欢:

传承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的发展.doc

◆摘要在文化大融合的时代之中,不仅仅要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同时还要对本国的文化进行发展,通过革新文化系统来提升综合文化发展能力。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群众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借由群众的力量发展起来的群众文化对于当前的文化建设工作非常关键。在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弘扬时,需要关注民俗文化艺术,本文将民间民俗文化传承工作与群众文化发展工作进行结合,提供发展传统文化的建议。 ◆关键词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群众文化;发展 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但注重物质文化的摄取,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基于此,各国专业人士纷纷关注和探究民间民俗文化和群众文化的发展。群众文化与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都离不开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支持,因此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一、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需要群众文化的广泛支持 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群众文化不断积累和融合的过程,是在群众文化的基础上得以孕育、发展,然后进行不断的传承的,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大型的文化节日,再如各地的剪纸艺术、刺绣、雕塑艺术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结等手工艺术,还有京剧、豫剧、花鼓戏、黄梅戏等民间戏剧。这些民间民俗文化艺术需要群众文化的广泛支持才能得以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并且通过固有的形式传承下来。 二、结合时代和地域特点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民俗文化蕴含着许多的传统文化,是传统精神的良好体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俗文化要想继续发展和传承下去,必须跟上时代潮流,并对其进行适当创新。同时,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与群众文化的发展需要人民群众不断创新,融入现代化的工艺与技术,让民俗文化、群众文化与时代接轨,得以发展和传承。如发展民俗工艺品、民俗旅游或者利用网络环境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除此之外,民俗文化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宝贵财富,需要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开展群众性文化工作,以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三、保留地方民俗文化和建筑风格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的今天,我国的许多传统民俗和具有传统风格的建筑都在渐渐消失,如果国家不采取挽救措施,民间民俗文化势必会一点点的消失殆尽,这对发展群众文化是非常不利的。许多民族的民间民俗文化是极富地方特色的,但如今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的人已经非常少。一方面是受城市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难以得到完整的保留,一点点的被城市文化所蚕食,最后变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文化,而传统的地方建筑也被改造成具有城市风格的建筑;另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者已经慢慢变少,随着目前城市里外来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不少村落人员都已经走空大半,留下的只剩老人与小孩,这样也是无法保留地方民俗文化的。所以,为了保留地方民俗文化和特色建筑,一方面,政府

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摘要: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带有强烈本民族色彩的美术 形态,对它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是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民间美术的起源与发展入手,探讨了我国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论述了其发展的现状,并指明了其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统传承方式发展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千百年来形成的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 抛弃。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承传的,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 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用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活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的项链是装饰自己,吸 引异性的最好工具,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追求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 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

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_4.doc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人们越来越广泛的接受各种高科技和电子信息技术,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高速化、信息化生活的同时,却总觉得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变少了。人们在闲暇时更依赖于电子产品带来的快乐,甚至连人扣人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进行,减少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下面本文根据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群众文化进行讨论。 关键词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群众文化 1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 1前者为后者指明了方向 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而传承该类文化自然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概念层面来说,是基于政治观念以及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累积。历史告诉我们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诞生于本民族的祖先,其传承虽然落后于社会的更迭,但因其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以及地域特性,所以这是社会发展最好的记载。这与群众文化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更迎合了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综上,我们可以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理解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群众文化,例如唐诗、宋词、元曲、秦代的律法等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许多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已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也有部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与时俱进,在内容以及形式方面得到了新的發展。某位哲人曾说,“存在即是合理”,那些传承至今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以及内心的价值观,哪怕在现代文化的摧残之下,这类文化也在影响着群众文化的发展。因此传承此类文化,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后者只有在前者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创新 “创新”是进一步发展群众文化的重要动力,发展群众文化只有在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人民无不面临着外来文化的侵袭,在这个动荡的环境中传承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面对文化混乱交织的大环境,我们需要重视群众文化的创新性,既需要弘扬与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又需要落实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工作原则。要根据时代的特色,促进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之间的融合。 2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群众文化的繁荣和昌盛的重要途径 1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核心内容 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地位不仅表现在社会文化上,更能深刻的反应在社会精神文化上,在群众文化建设中,要求文化活动不断的发展中传承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让群众文化拥有较深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化领域的时代进步,推动现代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木刻版画技法

木刻版画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Woodcut printmaking 课程编号:169210032 学时数:48 其中讲授学时数:24 实验学时数: 上机学时数:实践学时数:24 学分数:3 适用专业:美术学(版画方向)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木刻版画技法》是美术学专业版画方向的专业必修课。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木刻版画的产生与发展,认识木刻版画的艺术特点和现代木刻版画艺术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了解木刻版画的艺术特点和规律,掌握木刻版画的基本原理和制版、印刷技法;能够运用木刻版画技法进行主观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艺术实践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木刻版画的相关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2:熟练掌握木刻版画的制版、印刷技法 教学目标3:能够运用木刻版画技法进行主观创作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中外版画史略(支撑教学目标1) 第一节中国木版雕印技术和传统木版画的发展史 第二节外国木版发展史 重点:传统木版画的发展史 难点:外国木版发展史 第二章黑白木刻艺术概述(支撑教学目标1) 第一节黑白木刻艺术的画面构成 第二节黑白木刻的工具材料特征 第三节黑白木刻刀法组织 重点:黑白木刻画面构成的分析 难点:黑白木刻刀法组织

第三章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支撑教学目标2) 第一节制版的步骤 第二节印刷的步骤 重点:木刻版画的制版 难点:木刻版画的拓印 第四章多版套色与绝版套色技法(支撑教学目标2) 第一节多版套色的概念与步骤 第二节绝版套色的概念与步骤 重点:木刻套色的步骤 难点:套色印刷的色彩归纳和精准对版 第五章水印木刻技法(支撑教学目标2) 第一节水印木刻材料介绍 第二节水印木刻技法制版步骤 第三节水印木刻的制作与创作 重点:水印木刻技法的制版步骤 难点:水印木刻中对于水分的控制 四、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五、其它教学环节的要求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木刻版画技法》课程是美术学专业版画方向学生的专业必选课,后续课程有《铜版画技法1、2》、《丝网版画技法1、2》、《创作》。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各次作业成绩相加后的平均分为最终成绩。

jy5-1 民间木刻版画的种类与民俗应用

讲座一民间木刻版画的种类与民俗应用 在民间流传的木刻版画。品种很丰富,除独幅供欣赏(如年画)外,大都与不同用途和人生礼仪相结合。如贴在门上的门神、各种祭祀用的神像和纸马、书籍插图、包装和扎糊用的花纸,木版刷印的窗花、灯画、风筝、纸牌、彩选格、旗幡、刺绣图谱等。有的只限于单色(黑色)刷印,有用彩色套印或墨版与填色着彩相结合。它是我国自雕版印刷术发明以来到近代印刷术出现之前这一漫长时期中最富特色的图画传播形式。其作者有专业的民间画工和刻工,有农民直接制作而无署名者。其历史传承性很强,有的画稿样式往往经历许多代,许多人翻刻而小有变化。民间木刻画虽属于复制性木刻画,但其艺术表现力仍是很有特色的。 一、居室装饰,岁时节庆 伴随着年节习俗除旧迎新的要求,人们把木刻版画作为居室装饰,烘托节日气氛的手段。 1.年画 是民间木版画最多的一种,以至于许多人把所有民间木刻版画统称为“年画”。其实,年画主要是指观赏性较强,张贴布置于居室的类型。出于张挂居室不同位置的需要,年画又不同规格尺寸,如中堂、三裁、条山、毛方、墙围、月光、斗方、横披等。题材多为戏曲故事,历史传说、福禄寿星、童子美人、山水花卉、鸟兽鱼虫等,要求吉祥喜庆,红火热闹,因为庄户人得整天得瞅着它“横挑鼻子竖挑眼”,又要求“合人意”“有看头”、“画中有戏、白坎不腻”。 2.灯画 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灯彩是民间不可缺少的一项,因而木板彩印专供糊灯笼用的“灯方”、“福子灯”就出现了,多绘人物戏出、花卉鸟虫,上面印有灯谜,一般一套四张成套印卖。 3.窗花 用木刻印制窗花,比用剪刀剪更方便,又可套色。根据窗个大小印制,多为果蔬花卉,戏曲人物。也有根据整个窗户需要印制的窗角、窗心吉祥纹样。 4.挂帘 包括门前笺、拂尘纸等,贴于门楣或北方碗架。门笺印刷兼镂刻,装饰门庭。拂尘纸则套色彩印。即可挡住杂乱的什物,风吹画子拂动,又可扇落灰尘,可谓一举两得。 5.桌围裙 平时顾不上讲究,但节日供奉祖先、财神的桌子、条几也必须装饰一下,老百姓难得有布娟绸缎的刺绣桌围,就用纸代替,因上五彩吉祥图案,也是很好看的。居住装饰,岁时节庆类的木版画,多为套色印刷,或加手绘,较之其它则更多审美功能,印制上故精致讲究,经得起人们长时间观上的推敲。画的名字也必须吉利,能讨人“口彩”。比如“打鱼杀家”的话就不能带个“杀”字,改成“庆顶珠”就好得多了。 二、神灵佛道、巫术信仰 人类在不足以以自身的力量抵御自然的侵害时,必然期望一种超越自然力的帮助,于是创造了神,早期万物有灵思想及后来的各种宗教信仰在民间的盛行,也成功地运用了木版画的艺术形式。 1.甲马

《民俗文化一直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俗文化一直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一个国家的历史是不能被否定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那个古老的时代传承给我们的精神,今后祖国的发展应以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为基础进而发展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工作之外,自发进行的社会文化活动,是以人们自身为主,从而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使人们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释放压力,并达到一定的精神层面满足的娱乐活动。一直以来人们精神层面的满足来自于丰富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生活,我们的历史也由这样的文化艺术构成,要想发展群众文化,就要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下来。 群众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娱乐文化活动,娱乐文化活动是让人们在工作之余能够放松身心、释放压力的,就是这样的生活理念经过历史的发展,衍生出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如今,每到节庆日国家都会安排法定节假日,鼓励人们通过节日放松心情。每个民族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民俗文化艺术,例如俸族的泼水节、回族的开斋节、蒙古族比较著名的那达慕大会等,这些都是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体现。在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同时,对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艺术类型,应根据传承下来的形式加以保护,例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历史民族文物进行保护;制定相关法律进行约,避免出现破坏、损毁和遣失的情况。 现阶段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出现了一定的缺失现象,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于现阶段新鮮科技的信息比较感兴趣,对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不深入,没有感受到中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魅力,从而产生了一定的错误认识。所以群众文化的发展应当融入和继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这样不仅有利于群众文化的发展,更有利于中国传统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扬,也会使社会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稳定发展下去。现阶段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也应当注意一定的问题。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衍生出了多样化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而这些文化艺术当中有一部分是不能够借鉴和发扬的,例如殷商时期大型的祭祀活动,在传承历史文化时应当以正确审视的态度对待历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群众文化是经过不断继永、创新、扬弃、积累后发展起来的,它是对一定杜会活动的反映。群众文化的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创新,二是形式创新。一方面,我们要丰富并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思想内容,更好地反映当下群众生活;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也需要表现形式的创新。创新和继承是辩证统一的,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是新的群众文化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的消失

很多优秀民间艺术直接面临生存危机,许多民间艺术正在逐渐走向消亡。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两会期间所说的“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 据了解,在邳州一个县的135项主要民俗类民间文化资源中,已经消亡的就有60项。正在消失的民风民俗: 邳州是江苏6000年文明起源地,邳州悠久的文明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邳州民间春节期间民俗活动有舞狮子拜年、跑旱船、踩高跷、跑竹马、跳落子舞等等具有民族习俗特点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节目。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二月二龙抬头吃"爆米花"、清明节"戴柳"、"插柳",邳州民间习俗有女儿出嫁要流下几滴眼泪,谓之"金豆豆",以报你母养育之恩等民俗。 1.邳州饮食习俗 煎饼是邳州人的传统主食,兼有食面条、馍馍(馒头)、单饼、朝牌饼(锅饼)。邳州人爱吃菜肴平时以豆制品和时鲜蔬菜为主,冬季以盐豆子、萝卜干、黑咸菜等腌菜和酱菜为主,节日调剂荤菜。来客讲究几碟几碗,少则四碟二碗,多则八碟八碗。 邳州人“食鱼无鱼不成宴席”在宴请宾客最后一道菜为鱼,取其“富足有余”之意。出门做客,决不能吃鱼头,否则,就意味对东道主不恭敬。与东家同席食鱼,忌说把鱼翻过来。 2.邳州饮酒习俗 邳州人的家宴或者宴请宾客的时候,饮酒前举杯向地上或者用筷子蘸酒在桌上点三下,以示敬祖宗天地。朋友聚会先饮酒3杯或者6杯,然后各找对象。婚宴上,菜齐后,伴娘要陪新郎新娘到亲朋餐桌上敬酒。鱼上桌后,鱼头要长者或者主位。鱼头和鱼尾朝向的要同喝,所谓:头三尾四。 3.重阳节忌 九月重阳节有的地方忌讳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回娘家,民间俗话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4.打春 就是立春,打春后就意味长大一岁,长辈给小孩子缝制花布做的小布公鸡在帽子上叫“打春鸡”。一般立春过后农忙开始了。 5.刷拢(庆祝乔迁新居或建设新房) 70年代以来,农村建造新房或者城里乔迁新居,亲朋好友送烟酒或装饰画表示祝贺,称:“刷拢”。 6.送祝米(吃喜面) 妇女生育第一胎婴儿,丈夫于婴儿出生的第6天带红鸡蛋到岳父家报喜。12天为小满月,一般由妻子娘家人带馈赠的米面等,送给婴儿。满月接回婴儿外祖母家。 7.送轿 当发嫁的鞭炮响起,新娘坐进花轿被抬往婆家,娘家一些至亲挚友会随轿相送,邳州人称之为“送轿”。在送轿的人群中,姑娘居多,而且和新娘年龄相仿,但都待字闺中。已婚妇女,特别是孕妇,是忌讳送轿的。在邳州还有一种人是绝不允许送轿的,她们是新娘的姑姑,所谓“姑不送,姨不迎”。 8.红鸡蛋(红喜蛋) 邳州人崇尚红色。红色象征喜庆、吉祥。原本普普通通的鸡蛋,一旦着上红妆,便立马鲜活、美丽,红色的喜鸡蛋格外讨人喜欢起来。其实,邳州人不光生孩子用红鸡蛋,如闺女出嫁,红鸡蛋为“填箱”之物。新人入洞房,要给新娘“铰脸”,有的地方叫“开脸”或“滚脸”,也要用红鸡蛋(红喜蛋)。

淮阳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保护与发展情况调查(刘洋洋)

淮阳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保护与发展情况调查 工业设计0902 刘洋洋 经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文明的富足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直至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上大步前进。殊不知,我们在努力开拓创新的征途中,一系列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却在消逝乃至绝迹。我想,作为一个悠久历史的国度,这些无疑是最令人担忧而且也是可悲的。值此暑假之际,我对家乡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与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走访调查,以期引起人们的一些关注和更深入的思考。 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状况 淮阳县为中华民族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勤劳聪慧的先民在这里创造丰富灿烂的文化艺术。相传太昊伏羲氏都宛丘,制琴瑟,造土埙,为华夏音乐之发端。被誉为“活文物”﹑“活化石”﹑“活图腾”的淮阳泥泥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活标本”,绵延千载,至今大放光彩。祖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陈风中记载着西周时境内民间 歌舞流行的盛况。 中共十一届三中后。县传统文化艺术事业进入蓬勃发 展的新时期。活化石泥泥狗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青睐。《人民日 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美术.》﹑《美术史论》等报 刊先后刊文﹑截图介绍和评论,泥泥狗分别在北京和广州民间美术展 览,1986年向日本出口,现在已经走向世界很多国家。同时,像布老 虎﹑秧歌舞、狮子舞﹑龙灯舞﹑高跷﹑肘歌等具有民间传统文化特色 的民间艺术也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1)活化石泥泥狗 驰名中外的淮阳泥泥狗,是伏羲﹑女娲以及远古生灵群像高度概括变形的祭祀物,是县境民众世代口传心授的泥塑工艺,。其渊源久长,伴随着古代文化在境内民间的绵延流传而至今。6500多年前,淮阳就有民间艺人捏制泥泥狗的习俗,至今形象一直未变,仍保留着远古 时期“生殖崇拜”的遗俗,展示了人类的生命意识和种族繁衍的永 恒主题。这种稚拙的艺术,纯真质朴,艺稚寿高,代表着中国古老 文化的一个方面。如今,泥泥狗不但成为人们选购、馈赠和收藏的 珍品,而且对于研究有着图腾崇拜的原始社会及其人类生存状况、 风情习俗等都有着很重要的学术价值。 泥泥狗是以胶泥(粘土)为原料,精造加工后用手指及竹签辅 助捏制成各种奇特生物的造型。它取材多为远古神话传说中的鸟﹑ 兽﹑虫﹑鱼,每一造型皆通音孔,吹时可鸣,这些造型,焙烧或晒 干后收拢储存,待出售前以黑色铺底,绿﹑黄﹑赤﹑白﹑粉红彩绘 点线,构成装饰花纹。泥泥狗的突出特征是取材远古,造型奇特, 手法简约,设色古朴,颇似古代彩陶。按其造型大小和设色的不同, 可以分为四类: 小泥鳖用长约两厘米的泥锭,于1∕3处捏钝角,长段压扁作身,短段捏细作头颈,

木版画教案

《黑白动物图案》木刻版画教学案例 课例灵感: 少儿木刻版画是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手工和绘画的综合体,对儿童动手动脑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其它课业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因为版画不仅绘,而且刻、印,集绘画、设计、雕刻、印刷于一体,整个制作过程,能使孩子的心、眼、手得到全面训练。也是当前众多学校开展美术制作活动的重要途径。 几年来,我在儿童版画教学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为自编内容。 教学目标: A、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木版画作品,体悟版画的独特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B、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版画的表现语言,感受版画与一般绘画的异同。 C、技能目标:学生在木版画创作实践中学习版画的造型方法,掌握黑白木版画的制作过程。 D创造目标:引导学生根据木刻版画的特点,有创意地设计并制作动物黑白木刻作品。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木刻版画的艺术特点与表现语言。 (第一课时)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 (第二课时)动物的设计与印制。 建议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与案例 一、课前准备: 教具:欣赏用的版画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木版、木刻刀、油墨和颜料、滚筒、木蘑菇、印纸。 学具:木版、三棱刀和圆口刀、颜料、文具盒、印纸。 二、教学程序: 1、激趣导入

一上课,教师利用投影出示图片,让学生猜一猜画面里画的是什么内容?(出示木刻年画“门神”的实物或数字图片)提问:“你认识画中的人物吗?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吗?”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是演戏的人,有的说是神仙等等,在回答了一连串的答案之后,我逐步提示:画面是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在门上张贴类似的门神年画。你知道这种批量生产的古代的年画是如何制作的?是一幅一幅画上去的吗?(学生回答:是印刷出来的。)这是中国传统的木刻版画,是通过画稿、刻板、印制完成的图画。版画是间接性艺术,通过“版”做媒介再转印于纸上,这不同于直接性表现的其他绘画。版画有固定的印版,可以重复印制而产生多幅原作,因此版画又称为复数性的艺术。你们想做吗?“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木刻版画。 2、感授新知(进行绘画基本技能训练) 木刻版画是一门集绘画、刻板、印刷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绘画艺术,是在木板上采用不同的刻刀,通过刻、切、铲、凿、划等手段来表现形象的。 斜口刀平口刀圆口刀三角刀 首先教他们怎样握刀,怎样刻直线、曲线、点,认识不同刀具所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和魅力;如何运用黑白的表现形式,有意识地进行木刻画面的黑白处理,并学习一些简单的表现技法。此时学生都兴奋起来,跃跃欲试了。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和加工,在木板上打出底稿,让他们自己尝试在简单的图形上练习木刻线条组合的感受与技巧。 握刀方法:

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_3.doc

摘要我国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源远流长。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人民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新时代的变迁使人们处于电子时代,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时间少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传统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继承来弥补电子时代造成的情感缺失。民间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对发展群众文化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并且有利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群众文化 1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必经途径 中国的民族民间文化经过了时间的洗礼一步一步的传承下来,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中国文化。作为炎黄子孙要担负起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的责任,要有传承的使命感。在改革开放前期中国注重的是引进西方文化,而如今中国更注重的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越来越多的有关中华古典诗词文化、具有传统中国风元素的活动在陆续的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多彩内容已经逐渐被国际熟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的民间艺术感兴趣,前来学习和欣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现在我国越来越提倡中国风的发展,致力于建设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中国范。不仅仅是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中国的各个民族的服饰也是非常华美和精致的,非常受人们的喜爱。因此要结合群众的力量一起将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发扬光大,这对一直持续发展的群众文化事业有很大的帮助,把中国民族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作为发展群众文化的基本路径也是必经途经,从而实现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共同发展。 将中华民族文化作为发展群众文化的重要内容,将它们完全的融合在一起一来是通过融入民族文化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助力,增强群众文化的底蕴,让中国群众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拥有丰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气息。二来在群众文化发展中融入民族文化可以很好的传承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深入群众,让群众不要忘记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与责任,让群众有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要将传承中国民族民俗文化作为群众文化发展的核心,以群众为主体将民族文化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因此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必经途径,将我国经过时间的淬炼形成的文化经典和民族精神财富更好的继承下去。 2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对发展群众文化的影响 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每个时期都有它独有的文化底蕴和特色。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文化是在一定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因此它具有某个时代的特征及时代烙印。并且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基础,而群众文化中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要发展群众文化就必须批判地继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让人民群众去自觉地加入创造历史的氛围中来,只有这样,才会让民

谈中国木刻版画的发展前景[2]

谈中国木刻版画的发展前景 【内容提要】:木刻是版画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水印木刻画的研究,对中国木刻画的演变与发展及其对国际的影响进行探讨,其主要探讨对象从中国水印木刻与传统的雕刻印刷术对木刻画的启示,中国木刻画在国际的影响和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木刻版画、发展、前景。 在艺术的大千世界里,难免会产生些错觉,它的力量不在于说明什么,而在于表现了什么。我们所求的是用不同的方法表达出不同的风格,版画更是如此,它是不同于其它画种而又与其它紧密相连,独具特色的,所以我们要在不断的探索革新,关于木刻的研究,以前也有人发表过不少文章。其主要研究木刻的技法和刀法,而本文主要探讨的对象为以下二点:<一>中国的水印木刻与传统的雕刻印刷术<二>中国木刻版画在国际的影响和其发展前景 一、中国的水印木刻与传统的雕刻印刷术 水印版画起源于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藏英国伦敦博物馆的唐代咸通九年刻的《金刚经》扉页画《说法图》是世界上现代最古老的一幅版画。 明末开始出现水印套色版画,如《十年竹斋笺谱》,明崇祯十七年在彩色套印中采用拱花的技法此时的水印版画艺术达到了精美的境界。 本世纪末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借鉴欧洲和日本版画艺术结合中国实际经验,倡导新兴版画运动,使版画艺术很快在中国普及和发展起来。 五十年代初期,新兴起来的创作水印版画又继承发扬古老而深厚的传统,并从中国

民族、民间以及国外现代艺术中吸取营养,形成了目前这种兼具传统风貌和时代精神而又有独特技发的艺术式样。已渐为国内外美术界,艺术研究家和收藏家所瞩目。 中国传统版画,定义是通过雕版印刷而产生的插图、造像等一切有图的印刷品。而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主要是书籍的印刷无论是文字和图画的制版和印刷,在印刷程序和制版材料上都是一致的。我们迄今看到的古代版画,多数是这些书籍的插图。 雕版印刷刻是写样艺术、雕刻技术的综合体观,写样艺术解决‘文字和绘画’的问题,刻制技术解决‘雕刻’的问题,印刷技术解决‘印’的问题,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以及其它的印刷品传播广泛,它将人们从繁重的抄书过程中解脱出来,并且使错误弃大减小。印书比抄书快的多,书的数量在当是比以往要多的多,书价也比以往便宜。因此不同阶层的人都有可能拥有书籍。 传统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环节,北方的扬柳青年画,采用刻版、套色和彩绘的方法,既有版画的刀味、版味,又有彩绘的笔触感。同时,受扬柳青影响的山东潍坊民间木刻年画亦采用水色套印,色彩鲜艳、透明,更定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中国的水印版画和木刻年画对国外的版画,特别是日本版画产生深远的影响,18世纪中期,日本吸取中国的水印套色方法,并受到苏州桃花坞刻年画中的技法和题材的影响,为日本的‘浮世绘’的形式奠定了内容与形式的基础。19世纪后期的‘浮世绘’又影响了欧洲的‘印象派’艺术。中国现代水印版画艺术,方要是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重结构,长于运用干湿、浓淡、虚实的对比与协调,去表现丰富多彩的物象,使画面水色淋漓具有装饰性效果。它的这种民族艺术风格,是其明显区别与其它国家版画种类的一个标志,给世界文化宝库创造珍贵的版画遗产。 二、中国木刻版画在国际的影响和其发展前景 中国的水印版画和木刻年画对国外的版画,特别是日本版画产生深远的影响,经日

木刻版画教案

木刻版画教案 【篇一:版画教案】 课题:黑白胶版画制作技法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次的学习中对不同种类版画作品已有了基本了解,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操作的实际情况,这节课主要象学生介绍胶版画的工具和制作流程,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加深对版画艺术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黑白胶版画的制作工具和流程。 过程与方法:因材施教,运用示范式、讲授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相长。 感情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绘画艺术的热情,增强艺术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诱导启示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黑白胶版画的制作工具和流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五.教具与学具:示范图版画工具等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同学们准备好教科书和老师上节课布置的工具材料,大家集中精力,我们开始上课了。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上节课对版画的发展历史做了简单介绍,并欣赏了不同艺术效果的版画作品,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黑 白胶版画的制作工具和制作流程。 (三)讲解新课:1木刻的工具和材料: 常用的刀具有圆口刀、三角刀、平口刀、斜口刀等,各种刀具又分大中小不同的型号。另外,还有方刀、凿刀、排刀等和根据个人需要自制的各种能制造出凹凸变化的工具。 2 拓印工具: 油墨纸张油滚印刷机等 3 胶版画的版材: 胶版

4.木刻的基本刀法: 1.三角刀排线 2.三角刀交叉排线 3.三角刀点刻 4.摇刀 5.圆刀点刻 6.圆刀长刻 7.平刀平铲 8.平刀左右摇动。 5.常见的握刀方法: 握到和握笔差相近,同样是用拇指、中指和食指控制刀具。只是手伸的较直,刀的倾斜度30度左右。 5 胶版画的制作程序和基本方法: 1.起稿: 先画好黑白画稿 用拷贝纸拷贝到胶板上 2 .处理版材 打蜡 刷清漆 3.刻板 刻板的时候,一定要从最亮的地方,或大面积空白的地方开始,然后才是次亮的,深灰的,直到最重的地方。 4 拓印 上墨前,先把木板上的胶屑清理干净,注意油墨的浓稠程度和厚薄程度。 5.补版 6.版画的托表 老师演示讲述的过程 给同学们提供简单的黑白画稿,让学生独自创作,老师现场巡视指导,对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对相对较差的同学作品耐心辅导。 在学生制作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提议学生进行以小组形式交流学习心得。让同学之间交换作品,交流学习感受,完成交互学习。提问: 1.大家通过制作胶版画有什么感想? 2. 制作一副优秀的胶版画作品最关键的是什么? 3.大家通过交流学习有什么心得? (四)小结:点评课堂作业 (五)作业布置:课下制作一张人物胶版画。 (六)课外延伸:课下了解其他形式如木刻版画、铜版版画、丝网版画的制作流程。 教学反思:同学们的专业基础比较弱,但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如何把

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思考

■Yi Shu Jiao Liu?艺术交流 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思考 张娜四川省广汉市文化馆(文化艺术中心)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人们越来越广泛的接受各种高科技和电子信息技术,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带 来的高速化、信息化生活的同时,却总觉得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变少了。人们在闲暇时更依赖于电子产品 带来的快乐,甚至连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进行,减少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下面本 文根据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群众文化进行讨论。 关键词: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群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指人们的生产劳动过程中 产生的一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经验。民族民 间文化艺术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能够提高人们的 生活质量,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在 发展过程中需要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两者之间存在着 紧密的联系。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需要以传承、创新和发展民间文化为基础,传承民间文化艺术是促 进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提升的关键动力。历史文化底 蕴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也 包含着中华人民代代相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历 史文化不仅仅体现在一个民族和一个区域的当地民 俗和景观上,更表现在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群众活 动上。 一、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物质需 求越来越高,文化也不断的随之发展并具有鲜明的时 代特征。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并且具 有维系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发展群 众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群众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1-0159-03 文化活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放松之后更加全身 心的投人到生活、工作、学习中。国家的发展是为了人 民的健康、快乐,因此满足人们的精神层面需求是国 家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人们精神方面的满足主 要来自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历史的发展也离不开文 化艺术,要想发展群众文化,就要传承民族民间文化。 群众文化的孕育、产生、继承与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对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民俗文化艺术社会活动的传承, 这是群众文化活动其中的重要功能之一。我国自古以 来产生了许多群众文化活动,其中好的部分一直被人 们所继承和发扬,即便是在岁月长河的洗礼下,群众 文化活动依然保持着原始的风貌。例如我国的传统佳 节端午节,人们习惯在端午节举行赛龙舟,这是对古 老文化的传承和沿袭,也象征着文化的传递。又比如 各个少数民族在本民族的节日时,会举行具有民族特 色的传统文化活动,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群众文化活 动记载着该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传统和习俗,在漫长 时间的发展中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了一种民族象征和 民族文化,受到各族人民的广泛喜爱。群众文化在基 础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且 Yi Shu Ping Jian 15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