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Notch信号介导全反式维甲酸抑制大鼠后肢芽基质细胞软骨发育形成的作用

Notch信号介导全反式维甲酸抑制大鼠后肢芽基质细胞软骨发育形成的作用

目录

目录...........................................................I 缩略语........................................................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第1章前言. (1)

第2章材料与方法 (5)

第3章结果 (19)

第4章讨论 (30)

第5章结论 (36)

部分实验试剂配制 (37)

参考文献 (38)

致谢 (41)

个人情况简介 (42)

附文 (44)

第1章前言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congenial clubfoot)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常见先天畸形之一,发病率约为1‰[1],我国每年有高达3万余名CCF患儿出生[2]。该病畸形顽固,容易复发,年龄及畸形的严重程度是选择治疗方法的最主要根据,早期一般采用软组织松解术,晚期或骨骼接近发育成熟时多采用骨性手术。手术使瘢痕组织增生,解剖结构遭到破坏,影响足的发育和活动度。目前CCF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阐明CCF畸形形成的机制,对于CCF的产前诊断及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CCF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公认CCF 的致病因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CF的遗传模式被称为复合性遗传,其特点包括:①多因素遗传;②非遗传因子如环境毒物、病毒等作用;③有一个因素性的基因,但是受到其他因素如基因、环境的调控和影响;④虽然发生畸形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表型相似[3]。

近期的研究表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程度与骨骼发育密切相关,CCF患者晚期骨骼病理改变明显:①跗骨排列异常,舟骨、跟骨向距骨的内侧和跖面移位;②距骨头、颈向跖面内侧旋转;③足部骨骼生长发育障碍,发生小足畸形。因此,多数学者认为CCF 原发病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异常。

Fritsch[4]通过对马蹄内翻足距骨骨化的不同发育阶段进行比较,发现本病的骨改变主要发生在距骨。在CCF的距骨中,骨化沟发育紊乱,软骨通道相对骨化中心来说数量较多,导致距骨骨化中心相对较小且偏位。距骨变形且比正常小,颈向内、跖面旋转,颈体角减小15o~4Oo距骨的舟面转向内、跖面。距舟关节呈半脱位,距骨滑车前部脱离踝穴,形成踝距下关节后方及跟腱挛缩纤维化继而产生马蹄畸形。跟距关节渐向内倾斜,跟骨内翻,骰骨转向内侧并且肥大,跟骰关节面亦向内、跖面旋转。这些导致了足的内翻畸形及足的内侧软组织挛缩[5]。Song等应用三维MRI重建结合标本切片技术,重构三维成像,清晰地显示了距、跟骨相对于双踝轴线角向中线旋转[6]。Miyagi等应用影像学方法,发现CCF中跗骨的骨化较正常的晚。认为距骨的改变是主导的,距骨颈的骨骺异常,比正常小且偏位,位于颈的前下方,而前上方血管少,过度早熟,有血管突破中断了软骨细胞增殖区,妨碍了软骨向软骨内成骨的连续发展过程[7]。

脊椎动物的骨骼发育主要有两种形式: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8]。软骨内成骨是脊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