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加快土地规模流转 推动种业转型发展

加快土地规模流转 推动种业转型发展

加快土地规模流转  推动种业转型发展
加快土地规模流转  推动种业转型发展

加快土地规模流转推动种业转型发展--临泽县平川镇三二等村土地流转经营的探索与实践

一、基本情况

临泽县平川镇辖10个行政村,110个合作社,总户数5364户,总人口20541人,劳动力13434人,耕地面积6.5万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镇。目前已形成以玉米制种、设施农业、奶肉牛养殖、劳务输出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2011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92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82元,发展玉米制种4.82万亩,产种量2780万公斤,种业收入1.2亿元。

从2010年开始,该镇三二村率先开展土地规模流转,经过两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条土地整村流转,推动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的新路子。止2011年全镇流转土地6500亩,用于建设现代化玉米制种基地3800亩。在三二村的示范带动下,芦湾村、三三村与奥瑞金种业公司的土地流转工作正在进行,预计2012年全镇土地流转可达1.1万亩,其中奥瑞金种业公司规模化制种面积接近1万亩。

平川镇三二村共有9个合作社,364户,1504人,农村劳动力920人,耕地面积5950亩。2010年先行探索起步,全村流转土地1040亩,其中与贾家墩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

流转土地600亩,用于发展设施农业和高原夏菜,与种植大户合作流转土地440亩,用于发展蔬菜产业,土地流转金为每亩600元。2011年,在取得一些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全村整体流转土地5300亩,其中一类地4849亩,二类地300亩,三类地151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9%,96%的农户部分或全部流转了自己的土地,流转期限均为10年,亩均流转价格998元(一类地1016元,二类地860元,三类地708元),并形成了土地流转金按每年玉米制种亩产值增幅同步增加

的长效机制。(2010年冬季确定土地流转价格时,按2010年全镇玉米制种亩均产值1860元,一、二、三类地分别是800元、700元、600元。玉米制种亩产值每增加100元,一、二、三类地流转金分别增长40%、30%、20%。2011年全镇玉米制种亩产值为2400元。)

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2011年,三二村与奥瑞金种业公司合作,流转土地3800亩,建成稳固的现代机械化玉米制种繁育基地。该基地主要开展玉米制种机械化作业、精细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以此为核心区,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精品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园区建设按照“项目支撑、企业运作、农民参与、政府服务”的思路,科学规划,分步建设。2011年,已建成核心示范区

1000亩,主要推广玉米制种“三系”配套、机械化播种收获、测土配方施肥和高效节水技术。2012年,通过三二村土地流转格局的调整,用于玉米制种的面积接近5000亩。三二村、芦湾村、三三村通过土地流转,努力建成万亩现代化玉米制种示范园区。该园区的建设,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和劳动力就业转移,同时整合农户闲置的农业机械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制种各环节统一提供农机服务和为标准化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现代化玉米制种示范基地建设,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二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依托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贾家墩蔬菜专业作社社理事长杨万军流转土地1040亩,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园区主要发展生态有机质无土栽培蔬菜、露地蔬菜、拱棚蔬菜种植及优质蔬菜苗木繁育、新品种试验示范、新技术推广应用等。三是种植大户带动型。种植大户流转土地440亩,用于发展玉米制种和蔬菜产业。土地整村流转的实现,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促进了产业集聚和结构优化。目前全村形成了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北部荒漠区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现代化玉米制种示范园区和肉牛养殖小区为框架的“一园三区”产业布局和以玉米制种、蔬菜种植、露地葡萄、肉牛养殖、劳务输出为鲜明特色的五大产业体系。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宣传,转变观念,夯实土地流转经营的思想基础

长期以来,平川镇主要依靠种植玉米制种发展农业生产,通过多年的发展,全镇玉米制种面积趋于饱和,经营效益上升空间不断缩小。要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促进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依托有限的土地,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已无多少潜力可挖,必须另寻出路。2010年,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搞好土地流转,鼓励规模经营”的总体思路,决定在全县积极开展土地流转试点工作。三二村“两委”班子紧紧抓住这一政策机遇,立足本村实际,转变发展观念,将创新土地经营方式、实行土地流转经营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村“两委”班子首先从转变村、社干部的思想观念入手,组织他们赴山东寿光、张掖市甘州区上源蔬菜专业合作社及周边县区观摩学习成功经验和做法,使村社干部进一步坚定了推行土地流转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把宣传发动的重点放在广大群众身上,通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大会层层讨论,算账对比,效益分析,逐步引导广大群众形成土地流转经营的新理念,为实现从“心动”到“行动”的跨越奠定基础。

(二)示范引导,龙头带动,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经营步伐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推行土

地流转的初期,大多数群众存在着犹豫、等待和观望的心态。“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2010年初,三二村17名村社干部和党员率先带头,将自己的承包地流转给本镇贾家墩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用于发展设施农业和高原夏菜,带动全村96户农户当年流转土地1040亩,亩均租金收入600元。流转土地的农户彻底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一部分劳力在自家的土地上打工,收入成倍增长;一部分劳力“远走高飞”,常年在外务工,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当年流转土地农户户均家庭收入达4.6万元,比流转前增收1万元以上。尝到甜头的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开展土地流转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自发到村委会要求流转自家土地。实现更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必须引进资金雄厚、合作稳定的大公司。2011年年初,村“两委”班子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与奥瑞金种业公司联系,采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征得广大群众同意的情况下,集中成片流转土地3800亩(流转期为10年),用于建设国家级现代化玉米制种示范园区,积极开展精品玉米种子机械化作业、精细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土地流转金以2010年全镇玉米制种亩均效益为基数,根据地力条件,每亩达800元-600元/年,租金价格随玉米制种亩均效益按一定比例逐年提高。在奥瑞金种业公司大规模流转土地的带动下,贾家墩村蔬菜专业合作社也在该村扩大流转面积,用于发展日光温室、大拱棚和高原夏菜。2011年,全村土地

流转收入达到528万元,人均3500元。

(三)拓宽渠道,培育支柱,努力促进“失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随着土地整体流转,“失地”农民去干什么?成为摆在村“两委”班子面前的最大难题,村党支部、村委会敏锐把握土地流转后产业发展出现的新格局和新机遇,积极顺应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的趋势,确定着重培育壮大机械化玉米制种、蔬菜产业、设施葡萄、规模养殖、劳务输出五大新型产业,帮助农民“失地”之后不“失业”,促进收入持续稳定增加。一是全力支持,建设一流的现代化玉米制种基地。围绕玉米制种机械化播种、施肥、去雄、收获的要求,积极与奥瑞金公司合作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生产服务队,将一部分劳动力吸纳进合作社和生产服务队,使之成为有稳定收入的“农业工人”,并让闲置的农机具发挥应有的作用。从2012年开始,公司将全面推行土地返租倒包,将制种基地的日常种植管理分片承包给农户,每完成一个生产环节的工作,付给合理的报酬,让离不开家门的劳动力有事可干,增加收入。二是引导扶持,做强做大蔬菜产业。一方面,充分发挥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贾家墩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万军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建设三二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依靠高新科技和产业化经营,加大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使园区成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基地。园区现已建成高标准大跨度日光温室30

亩,钢架大拱棚50座,蔬菜新品种展示园20亩,建成工厂化育苗中心1500平方米,年可繁育优质蔬菜种苗200万株。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荒滩资源,积极引导农户发展荒漠区设施农业。在落实好县委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扶持政策的同时,镇村两级对荒漠区新建日光温室的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户连片规模经营,扩大荒漠区生态有机质栽培日光温室规模。同时,与河西学院农学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院地合作关系,及时解决温室蔬菜发展中的培训和技术难题,有效调动了农户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积极性。目前,全村建成连片日光温室70座,蔬菜大拱棚50座。三是科学管理,巩固发展葡萄产业。主要是抓好定植的50亩拱棚葡萄和400亩露地鲜食葡萄的田间管理,使其尽快成为群众增收的新来源。四是循环高效,着力发展规模养殖。三二村75%的流转土地用来种植玉米制种,生产结束后产生大量的玉米秸秆,村上在玉米秸秆的消化上“做文章”,及时将肉牛养殖列为全村发展的重点,按照利用玉米秸秆发展肉牛养殖,牛粪入田增肥,玉米制种业与肉牛养殖业相互促进的模式发展循环农业。三二村千头肉牛养殖小区已建成高标准双列式牛舍6栋。五是加强培训,培育壮大劳务产业。抢抓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和“11555”能人培养机遇,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各种业务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及时向村民发布劳务用工信息,通过能人带动、土地流转企业用工等方式,2011年全村已向新疆、青海、酒泉等地输出劳动力472人,就地输转劳动力260人,

实现劳务收入360万元。

(四)加强领导,搞好服务,积极为土地流转经营提供保障

三二村“两委”班子在开展土地流转经营的过程中,主动加强组织引导,主动搞好各项服务,有力的推进了全村土地流转工作。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土地流转后产业发展中的组织和带动作用,村上组建了“平绿源”果蔬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和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加强各产业的组织管理,增强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为土地流转企业和大户搞好服务,在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享受农机具补贴、开展农田水利配套建设、协调解决基地用工难等问题上倾心帮助。挨门逐户走访,建立了全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平台,做到了“五清”,即家庭人员清、收入情况清、就业愿望清、技能水平清和外出去向清,及时调处因土地流转引发的矛盾纠纷,切实保障了土地流转工作规范有序开展。针对土地整村流转后社会管理发生的新变化,坚持党建工作及时跟进,探索党员管理教育新模式,成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建立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之家,建立手机短信、视频聊天平台,架起了党组织与流动党员、外出务工人员、留守人员的“连心桥”。

三、初步成效

三二村土地整体流转后,村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也有力的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一是提高

了种业的现代化水平。土地流转是建设“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基地的先决条件。通过土地向龙头企业流转,建设现代化玉米制种示范园区,突破了制约种子精确化、机械化生产的土地瓶颈,建立了企业与农户持续、稳定合作的长效机制,探索了促进种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子,推动了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的过渡,不仅解决了农户分散制种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私自留种、倒种、不愿投入等问题,还有利于保护企业的自主品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转变种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种业发展步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随着土地流转金按每年玉米制种亩产值增幅的40%进行增加机制的形成,农户来自土地的收入得到了保证。经统计,2011年全村实际发放流转金528万元,土地流转金平均为每亩998元,比2010年亩均600元增加398元。2011年三二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045元,比2010年净增1600元,高于全镇平均水平1063元。三是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土地整村流转的实现,改变了自主经营的传统经营模式,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专心经营特色产业、外出务工或发展二、三产业,促进了农民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了工资性、财产性收入的比重,带动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使农民既离土又离乡成为可能,为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统筹城乡发展创造了条件。目前全村已形成4:4:2的劳务产业发展格局,即:40%有一定技能的人员,自发输

出到县外、省外务工;40%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发展设施农业、养殖业、林果业和商贸流通;20%的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被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返聘务工,成为“农业工人”。四是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催生了一批新的生产经营主体,他们可以利用流转的土地资源灵活的按照市场需求自主调整产业结构,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可能。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因调地难而阻碍设施农业规模连片发展的难题,同时还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加快发展日光温室、果蔬产业等其他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五是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土地集中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减少了土地纠纷、林木纠纷、水事纠纷的发生,大量劳动力外出,使邻里纠纷和家庭纠纷明显减少,土地流转金按照人均耕地进行分配的方式,避免了农村赡养纠纷的发生。同时村级组织更多的精力将投入到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中去,进一步提高农民的致富、就业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而且大大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几点启示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推进土地流转的关键

三二村的实践告诉我们,农村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党的

领导。在三二村推进土地流转的进程中,正是由于村社干部和共产党员的带头示范,才打开了土地流转的局面。与其喊着群众干,不如做给群众看,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关键是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成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使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得到更多的实惠,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土地流转,从而积极支持和参与土地流转。

(二)依法自愿是促进土地流转的前提

土地不仅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最主要的社会保障。农村土地流转需要条件,不能急躁,必须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三二村不急不躁,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从1000多亩到整体流转、稳步推进的做法,确保了推进土地流转的同时实现农村社会稳定。稳定是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稳定的原则,始终做到以《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央、省、市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农户自愿为前提,以双方协商为基础,规范流转行为,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

(三)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土地流转的核心

要想使农民主动转出土地,首先要有比经营土地更高的收入,更稳定的职业,还有更安全的社会保障,才可能使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民自愿把自己的土地转出去。三二村在土

地流转后,结合本村实践,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开辟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正是由于通过温室果蔬、规模养殖、特色林果、劳务输出等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加,才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因此,在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培育特色支柱产业,使农民有了增收的产业保障,才能使农民放心的流转土地。

(四)发挥企业、能人作用是推进土地流转的根本

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是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一支重要力量。三二村正是依托制种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的示范带动,才逐步实现了零星流转到整体流转的过渡。在推进土地流转的同时,要加大扶持力度,培育能人大户和龙头企业,发挥他们资金、信息、技术等优势,在实现“二次创业”的同时,为农村土地流转注入活力,以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带动土地流转,以土地流转促进龙头企业规模发展,形成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局面。三二村两年土地流转的探索也警示我们,要高度重视和慎重选择土地受让方,出让方要深入考察受让方的资信能力、经营实力和产业的稳定性,确保土地流向有稳定产业、有强大实力、有良好信誉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确保土地流转可持续、不反弹,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失。

(五)正确引导是促进土地流转的有效保证

土地流转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需要各级各部门的正确引导和扶持。为帮助支持奥瑞金公司依法流转土地,三二村多次召开群众代表会议,举办培训班,现场解答农户提出的有关土地权属、流转、基地管理等疑点、难点问题。实践说明,只有转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消除了思想障碍,才能变“要我流转”为“我要流转”。同时,土地流转也不是签了合同就可以万事无忧了,镇村两级组织和有关涉农部门要加强跟踪服务,做好后续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总结完善,使土地流转工作健康稳步推进。

五、土地流转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整体流转难度大。由于在大包干时农民分到的承包地普遍分布在本社若干个片区,在土地进行流转时,一个社或一个片区,只要出现个别几户农户不流转,企业就难以实现规模连片经营。企业流转的土地中,出现插花制种的农户,会给企业的生产管理带来许多不便,不但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还会阻碍企业开展土地平整、机械化作业和水利设施配套。而不愿流转土地的农户,往往也不愿意调换土地,这是影响土地整村、整社流转的主要因素。

(二)企农利益难协调。打算流转土地的农户,想把所承包的土地全部流转出去,彻底离开土地搞其他产业,而企

业只愿意流转适合玉米制种的熟成地、好地,荒地、边缘地带的土地不愿流转,致使不少农户提出:“若荒地不流转,好地也不流转”的要求,造成了流转的障碍。需要照顾老人、接送孩子的家庭、发展养殖业需要秸秆草料的家庭、种地较多的家庭、与村社组织有过矛盾纠纷的家庭是不愿流转土地的主要类型。另外,随着玉米制种亩产值的攀升,农户对土地流转费有更高的期盼。

(三)有实力的受让企业少。目前,真正想流转、有实力的种子企业不多,想流转的农户多而想接收的企业少,土地流转竞争市场还没有形成,想流转的村级组织和农户在流转条件、价格谈判等方面处于被动地位。企业过于苛刻的条件,容易导致土地流转工作在关键时刻“流产”。

(四)相关部门的扶持配套措施少。土地流转事关企业发展和农户生存大计,只有解决好“人到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才能加快流转步伐并保持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加大对受让企业和出让村社、农户的扶持、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好土地流转后基础设施配套、土地平整、农田改造、新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帮助村社解决好公益事业建设、文化设施建设、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关照、新型产业培育等问题,引导企业承当社会责任,建立村企互利共赢、企兴民富、和谐发展的新机制。

麻栗坡县三七种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_李发珍

产 业 开 发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7期 摘要:三七种植业是麻栗坡县三七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三七加工业发展的第一车间。三七种植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三七加工、流通等其它环节的协调发展。在当前三七原料价格一直高位运行,三七种植面积过快放大的情况下,如何全面有效推进麻栗坡县三七种植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目前三七产业开发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三七种植业;发展状况;问题;发展对策 1 当前三七种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种植规划失调,宏观调控不到位 近年的三七种植业发展过猛,种植风险不断加大,三七种植业在2005年跌入低谷以后,三七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在低位徘徊。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麻栗坡县和全省一样,连续4年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麻栗坡三七产量仅12.8万kg,全州年均三七产量仅445.5万kg左右,三七原料供应只能达到正常年景需求量的一半,供需严重失衡导致三七价格开始持续上扬。到2013年已超过了1988年高峰时期的历史最高价位,三七种植利润成倍增加,七农种植积极性不断高涨,吸引了众多的种植户和机关单位干部职工以及社会闲散资金加入到三七种植行业中,引发了新一轮的三七种植热潮,使得三七种植业发展迅猛,三七在地面积大幅增加。 2013年,三七种植在地面积508hm2,比上年(184hm2)增176%,一年生三七面积152hm2,比上年(29hm2)增424%;二年生三七261hm2,比上年(89hm2)增193%;三年以上三七95hm2,比上年(66hm2)增44%。预计2014年采挖4.6hm2,三七产量19.6万kg,全年实现总收入8811万元,比上年(5376万元)增64%。各项指标都呈现迅猛增长,三七种植业供过于求的风险正不断增加聚积。 1.2 三七种植业风险储备制度尚未建立 三七产业作为麻栗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产业,近30年来,三七种植业经历了三次大的起起落落,但由于麻栗坡地处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地方财力十分有限,面对三七价格的大涨大跌,政府一直没有一个好的调控手段,使得三七种植业的发展依然步履艰难。缺乏有实力的龙头加工企业带动,麻栗坡县目前还没有加工三七产品的企业,仅仅是销售三七种植原料,从长远来看,尚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工企业来带动三七种植业发展。原料品牌打造力度不够,主要是宣传缺乏投入,“文山三七”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文山三七》国家标准等政府公共知识产权的推广、实施力度不够,使得三七在州外的认知度和影响力还不高。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麻栗坡县财力困难,在三七产业发展上没投入的专项资金,由于缺乏资金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七产业的健康发展。 2 推进三七种植业发展的对策 2.1 近期针对种植业发展过快的对策 为进一步规避风险,防止三七产业发展出现“大起大落”和“七贱伤农”现象发生,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应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指导作用,积极做好七农的引导工作,认真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减少三七种植,降低投资风险;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以市场化的手段,配合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提出新保险类型“三七种植保险”的方式,借以让七农规避风险和减少损失;积极引导七农注册专业合作社、协会,通过与文山州内企业、协会、合作社签署相关合同,使大部分七农的根本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2.2 远期推进三七种植业稳步发展的措施 以三七种植科技攻关、标准化基地建设和基地龙头企业培育为重点,以推进三七多元化经营发展为首要,积极开展三七科技培训,整合三七资源,打造原料品牌,强化组织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三七种植业健康、稳步、有序发展。积极开展三七种植环境研究,要在现有三七种植适宜区的基础上,对三七种植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地块进行系统研究,作好三七种植适宜区土地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搞好三七种植;积极培育三七种植龙头企业,引导建立三七种植风险储备制度。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等有效措施,积极培育三七种植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规模和实力的三七企业群体,实现三七种植基地龙头企业带动全县三七种植健康稳步、有序发展的目标。为了确保这些三七种植龙头企业的长远利益,政府要引导、参与和组织龙头企业积极建立三七种植业的“蓄水池”,也就是建立三七种植风险储备制度,利用三七价格杠杆维护好三七原料市场供求关系的稳定,确保三七种植业健康顺利发展。积极实施三七资源整合,要依托文山三七资源和种植技术优势,做好项目研究,引进有实力和诚意的企业集团到麻栗坡参与三七标准化基地建设,通过有效实施三七资源整合,逐步实现对三七原料的掌控,使全县三七种植与企业集团有机结合,互为促进,实现共赢,从而使三七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积极实施三七种植组织体系建设,积极引导七农大户创办专业合作社,形成合力,切实提高三七种植组织化程度,提升三七种植行业自律能力和水平,推进三七种植多元化经营和发展,实现全县三七种植有序发展。 积极打造三七原料品牌,要充分利用“文山三七”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文山三七》国家标准和文山三七发展条例等政府公共知识产权,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流通企业、经销商、个体户及七农中广泛推广使用“文山三七”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两个标识,营造浓厚的原产地氛围,提高文山三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要切实贯彻实施《文山三七》国家标准,规范三七流通市场,力争打造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山三七原料原产地品牌。 麻栗坡县三七种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李发珍,胡刚琼 (麻栗坡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云南麻栗坡 663600) 作者简介:李发珍(1974—),女,学历本科,农业经济师,主要从 事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胡刚琼(1976—),女,本科 学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 ?8?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

山东省种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 为加快振兴我省种植业种子产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结合种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山东是种业大省,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粮、棉、油、菜、菌及苗木花卉等用种量约26.5亿公斤,市场总价值125亿元左右。到2009年底,全省共建立农作物育种改良中心和分中心7个、新品种推广示范基地6个、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33个、种子加工中心10个;审定农作物新品种1292个,引进种质资源3000多份、优良品种1000多个;建立国家级和省级林木良种基地25个,林木采种基地9个,审定林木新品种208个,引进种质资源800多份、优良品种200多个;取得省部级以上种子科技成果90余项,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白菜、食用菌、苗木花卉等作物育种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省级以上发证种子企业184家,资产规模62亿元,实现年销售收入49亿元,占全国的10%以上;建成国家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及分中心7个,林木种苗花卉质量检验站3个,其他形式的检验机构75个;建有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9个。目前,全省种子育、繁、销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实力明显增强。 尽管我省种子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就目前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种子企业小而全,竞争力弱;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突破性品种少,成果转化率低;三是种子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侵权行为、假冒种子问题时有发生;四是部分设施蔬菜,特别是茄果类,国外品种占有率高,如寿光彩椒近100%、绿萼长茄近90%,大红果番茄、西葫芦、小黄瓜等60%以上均为国外品种。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健全完善育、繁、销一体化种子产业发展格局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新品种培育与推广,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培育壮大种子龙头企业,强化种子质量和市场监管,合理配置种业生产要素,做大做强种子产业,实现山东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跨越。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科技为支撑,着力提高种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培育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企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哲觉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为加快哲觉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两年提速发展目标,结合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立足我镇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哲觉镇位于乌蒙山脉腹地的威宁县,被称为威宁县“南大门”,距县城98公里,东邻麻乍乡,南边、西边接云南省,北靠黑石镇。总面积277.91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32个村民组,10678户,44448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05元。 我镇属典型的农业乡镇,实有耕地面积68000亩,林地面积38874亩,森林覆盖率56.7%。有机肥充足,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地势落差大,最高海拔哲觉村大竹箐梁子2290米,最低海拔新营村马家湾1576米,政府所在地哲觉镇车站组海拔2260米。根据山高谷深地形分为凉山、半凉山、河谷地带。农业立体气候明显,水资源丰

富,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 我镇政府和群众结合土地资源及市场行情,广泛发展中药材种植,极力打造“国药之乡”。2011年种植半夏1663亩,鱼腥草3359亩,百合3316亩,魔芋2592亩,党参1395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近15000亩。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交通限制、信息闭塞等因素,哲觉镇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哲觉镇多项优势产业现已初具规模,规模化、产业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日益增长,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全镇26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范本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甲方名称:乙方名称: 身份证号:身份证号: 地址:地址: 为了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本着自愿互利、公正平等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订立如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 同: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甲、乙双方采用互换方式将其承包的土地流转给对方经营。 二、流转土地用途:双方不得改变流转土地农业用途,用于非农生产。 三、流转的期限和起止日期:合同双方约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期限为x年,从x年x月x日起,至年x月x日止。 四、流转土地的种类、位置、面积、等级:甲、乙双方将承包的耕地x亩流转给对方,甲方土地具体位置(名称、四至),乙方土地具体位置(名称、四至)。(附土地现状平面图)。 六、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在受让的土地上,具有生产经营权。 (二)义务: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流转土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不得使其荒芜,对流转的耕地进行有效保护。

七、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有下情况之一者,本合同可以变更或解除: (一)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又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 (二)订立合同所依据的国家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的; (三)一方违约,使合同无法履行的; (四)甲、乙双方有一方丧失经营能力使合同不能履行的; (五)因不可抗力使合同无法履行的。 八、违约责任: (一)甲方违背合同规定,非法干预乙方生产经营,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给乙方造成损失的,由甲方赔偿乙方损失。 (二)乙方违背合同规定,非法干预甲方生产经营,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给甲方造成损失的,由乙方赔偿甲方损失。 (三)甲、乙双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对方有权收回土地经营权:不按合同规定用途使用土地的;荒芜土地、破坏土地的。 九、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甲乙双方因履行流转合同发生纠纷,先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村民委员会或乡(镇)人民政府调解解决。不同意调解或调解无效的,双方协商向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不服仲裁决定的,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十、其他约定事项: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规划(-)》精神,按照《陕西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为加快我市中药产业发展,依据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全市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按照“科技引领、龙头带动、市场运作、项目支撑、突出优势、循环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和推进两大体系建设,我市中药产业总体实现增规模、调结构,促进中药产业产值稳步增长的规划目标。 . 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结构稳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药产业体系趋于完善,产业链逐步壮大,调结构成效显著。我市中药材种植规模和标准化工程建设居全省首位,汉中天麻、汉中猪苓规范化种植技术全国领先,天麻、元胡、附子个单品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以上,“强力定眩片”实现单品药品销售过亿元。年,中药产业总产值达到亿元,是年的倍,年均增长。我市中药产业优势与特色更加凸现,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 中药材种植业稳步发展,推动农业倍增贡献明显

“十二五”末,我市中药产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较“十一五”增加个百分点;中药材种植业收入亿元,较年增长;中药材种植户超过万户,药农户均收入万元,比“十一五”增加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约万亩,其中天麻、附子、元胡、猪苓等草本菌类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山茱萸、杜仲、银杏、厚朴等木本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采收面积万亩。建成山茱萸、天麻、西洋参、杜仲、猪苓、元胡、附子等优势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个,规范化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企业达家。中药种植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增收途径之一。 . 中药加工工业进一步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年,我市中药加工企业个,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年均增长。其中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家,个剂型、条生产线通过认证;国药准字批准文号个,中药保护品种个;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家。“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医药工业园区累计投入资金约亿元,已有汉王药业等余户制药企业进驻医药园区,生产药品剂型种、品种个。年实现销售额约亿元,利税亿元。中药加工工业比较效益明显,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汉王药业生产的“天麻片”获全国银奖,“强力定眩片”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汉王”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汉江药业合作研发二类新药“肾炎消”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丙酰奋”通过了认证。城固振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开发皂素中间体产品种,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甾体激素医药中间体生产和供货商,

我对现代种业的思考与认识

我对现代种业的思考与认识 在加强粮食生产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对于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现代种业,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快速提升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构建以粮食生产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粮食生产种业发展水平。搞好现代种业的发展,我们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统一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的思想认识 (一)现代种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江苏是农业大省,也是种业大省。近年来,我省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扶持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种业科技创新、品种选育、良种供应能力不断增强,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的重要意义。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对于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农业是基础;提升农业效益,种业要先行。江苏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只有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和种质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才能不断提高单产、改善品质,挖掘农业增收潜力,确保粮油、蔬菜园艺、畜禽、水产等主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并有效抵御国内外种业冲击,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现代种业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二、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种业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种业市场监管,组织实施现代种业强省攻坚计划,全面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

浅谈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谈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摘要园艺业是农业种植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人类营养和美化、改造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意义。园艺业历史悠久,分步较少,最初仅作为农业的附属部门,具有自给性生长的性质。19世纪后半期起,随着农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加强,园艺业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种植业部门而得到迅速发展。除经济发达国家外,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也纷纷兴建以园艺业为对象的种植园。20世纪中期以来,园艺业成为创汇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园艺产业现状趋势对策 1、园艺产业发展现状与成效 园艺产品不仅是人体主要食物来源,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园艺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从2001年开始,蔬菜产值超过粮食成为种植业第一产业,此后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蔬菜播种面积由1992年的571122万hm2 发展到2005年的1772107万hm2、2006年的1 821169万hm2 ) 。如果计算上果品(2005年果园面积1 003152 万hm2、2006 年1 004123 万hm2 ) 和花卉( 2006 年种植面积7212 万hm2 ),则园艺产业在种植业中的比重更大,园艺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日益稳固。 我国园艺产业经过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并在近年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发展势头。在园艺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关键时刻,为更加科学地指导设施园艺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对现阶段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和研究。从园艺产业基础建设、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和产业支撑体系等7个方面,研究总结出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从更全面的角度和更深层次上反映出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脉络,也揭示出产业进步对"三农"工作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对于更科学地总结我国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经验、更准确地把握产业发展现状、更清醒地认识产业发展方向,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提供良好的指导和借鉴。 2、园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规模效益有待提高,集约化生产能力较低。受农民种植观念和资金周转的因

关于加快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考终稿

文献著录格式:施俊生. 加快推进浙江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考[J].浙江农业科学,2015,57(6):000-000.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6 加快推进浙江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考 施俊生 (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浙江杭州 310020) 摘要:回顾“十二五”以来浙江省农作物种业改革发展情况,剖析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趋势,并提出下一步发展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种业;农作物;浙江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6)06-0000-00 “农为国本,种铸基石”。2011年,国务院将农作物种业列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现代种业发展的政策意见[1][2],全国种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历程。近年来,浙江省结合自身特点,围绕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大胆实践,不断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3][ 4]。同时,经过多年改革发展,种业发展所面临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规模不大、创新能力不足等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主要矛盾已经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且国家对环保与生态日益重视,农业发展也将逐步向生态和谐、绿色发展方向转变。而种子是决定农业发展的内在因子,因此,在新时期,种业发展必须适时做出调整,采取相应的对策举措,全面提升发展能力。本文通过对“十二五”以来浙江省现代种业发展实践和种业发展现状进行回顾,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和农业发展形势,对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种业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剖析了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思路和对策, 旨在为加快推进我国现代种业发展提供借鉴。 1 现状 1.1 优势作物品种选育能力继续保持领先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种子市场需要,深入组织实施0406水稻瓜菜育种攻关推广计划和农业新品种育种攻关专项,不断完善品种审定制度,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审定步伐。2010—2015年,全省累计审定各类农作物新品种324个,籼粳杂交水稻、常规早晚稻、油菜、番茄、花椰菜、豇豆、铁皮石斛等作物品种选育能力位居全国前茅,杂交水稻“中浙优”系列和“甬优”系列、常规水稻“秀水”系列、双低高油油菜“浙油”系列品种享誉全国;全省自主育成并被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数量居全国前列,进口替代瓜菜品种选育水平不断提升,旱粮品种加快向鲜食、加工、适合酿造等多用途方向发展,全省优势作物品种选育能力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1.2 良种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大力组织实施现代种业发展工程,不断强化农作物良种产能建设。国家和省财政5年累计投入15 701万元,新增种子生产基地420 hm2、加工贮藏检验基础设施14 154 m2,全省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面积达1万hm2,年产种子4 000万kg。全省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杂交油菜商品供种率达100%,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8%以上,水稻主导品种年推广面积达53.333万hm2,占比达75%,5年累计推广水稻主导品种305.333万hm2、累计增产稻谷11.5亿kg,种子质量抽检平均合格率比“十一五”末提高5百分点。同时深入组织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每年举办瓜菜种博会,大力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有力推动了浙江省粮食单产稳步提高、粮食总产稳定和瓜菜产业快速发展。 1.3 种业企业群体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启动实施了省级农作 收稿日期:2016-03-15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2013GXS4D118) 作者简介:施俊生(1966—),男,浙江金华人,从事种子管理工作,E-mail:junshenghzi@https://www.wendangku.net/doc/6816843898.html,。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

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合同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合同 甲方:XXX县XXX社区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按照中央、省、市、县、镇党委、政府关于做好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工作的要求,以穏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充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把土地承包经营期延氏30年不变落实到具体地块,这是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机制,切实维护甲、乙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经甲方村委员会议事会讨论通过(甲方议事会会议记录见附件一),甲方同意将本村土地使用权以租赁的方式转让给乙方经营(所涉本次土地流转各村民小组、所涉及农户的同意书见附件二),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现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土地流转方式:釆取农民自愿,出租方式。 二、土地流转用途:涉农项日及产品生产、销售等合法经营项日 三、流转土地现状:集体,坐落方位:具体界至以草图及界桩为准(详见附件 三)0上述土地总面积亩(其中公摊面积亩),具体土地面积以实际丈量为准,丈量清单及各村民小组、各农户各自的面积详见附件四(土地使用权流转农户、面积明细清单)。 四、土地流转时限:转让时间在不超过第二轮延包剩余时限的基础上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五、土地流转费用:每亩每年由乙方交给甲方500公斤大米,共计每年应交大米公斤。并按此折算成现金支付,大米均以本地每年市价的屮等普通大米价折合现金。大米单价保底2.6元/公斤,若当年9月30日市场大米单价超过2. 6 元/公斤,以市场中等价计算租金。 六、付款方式及时间:1、先付款后使用,租金每三年递增5%,每年交款时间为5月 31 LI前,逾期按廿加收滞纳金万分之五:2、甲方必须保证租赁土地由以上给乙方,待实际丈量确定后亩数与金额,乙方预缴土地租金6万元整(作定 1 / 4 金,待正式土地面积、金额确定后此款即转为第一年租金,多退少补),若甲方不能按合同执行,甲方将支付乙方10万元违约金;若乙方违约,则违约金不退。第一年租金支付方式、金额: 七、费用承担:乙方只支付租金,甲方不得再收取其它任何费用。但乙方在经营期

九集镇2018年种植业产业发展汇报

九集镇2018年种植业产业发展 情况调查汇总 2018年4月16日以来,九集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对全镇种植业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将全镇农业种植业分为九大产业,分别是:粮食规模种植、稻虾共作、食用菌生产、乡村旅游、药材种植、油茶种植、林果生产、蔬菜瓜果生产和苗木花卉生产。各产业目前实际发展情况汇总如下: 一、粮食规模种植情况: 全镇50亩以上规模经营户145户,经营面积10671亩。主要种植农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 二、稻虾共作: 全镇有稻虾共作或池塘养虾面积的26个村,67户,已投苗面积852.7亩;虾池已建好待投苗面积500亩,位于沈家湾村、泗堵河村;计划发展面积150亩。其中,养殖面积10—99亩的有15户;养殖面积100亩以上的有4户,分别位于沈家湾村、泗堵河村、石门集村、九仙观村,其他面积均以农户分散养殖为主。 三、食用菌生产: 全镇有食用菌种植面积的13个村,19户,今年已种植总规模100.2万袋,计划发展1.5万袋。具有10万袋以上种植规模的基地位于泗堵河村、沈家湾村、曾家畈村、双泉村、

汤家咀村。其他面积为农户分散种植。 四、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全镇目前有乡村旅游经营主体6家,年接待能力18万人,年产值8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10户。 五、药材种植情况: 全镇共有药材种植经营主体24家,药材种植面积554.2亩,主要药材种类有元胡、丹参、薄荷、艾草等。种植面积较大基地位于邓家集村、施家沟村。 六、油茶种植情况: 全镇目前有油茶种植经营主体9家,已栽植油茶面积2416亩,主要面积位于双泉村、彭家营村、尤家岗村;计划栽植面积1000亩,位于吴家集村。 七、林果业生产情况: 全镇有林果产业经营主体32家,种植面积5398亩。主要种植品种为桃、梨、葡萄、猕猴桃、核桃等,种植面积较大的基地位于九仙观村、方家庙村、王花园村、尤家岗村、古林坪村和邓家集村。其他小宗林果如甜柿子、山楂、桑葚等由各户分散种植,未形成规模。 八、蔬菜、瓜果生产情况: 全镇有蔬菜、瓜果生产经营主体57户,种植面积640亩,主要品种有草莓、黄瓜、辣椒、莴笋等,生产面积较大的位于九仙观村、泉水堰村、良种场村和方家庙村,其他面积由

发展战略-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意见解读 精品

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 意见》的有关情况 农业部定于4月18日(星期一)10:00,在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敬请关注! 主持人农业部办公厅副主任陶怀颖: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农业部新闻办主持的发布会。我是主持人陶怀颖。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马淑萍女士。大家知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用种大国。种业是我们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种业发展,长期以来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使我国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应、解决13亿人吃饭的问题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04-18 10:09] 主持人:那么面对新的形势,我国种业也面临着一些艰巨的挑战。去年以来,按照中央的部署,农业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今年2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这个意见,这应该说是我国种业发展的一件大事。目的是为了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水平,增强我国种业的市场竞争力。[04-18 10:09] 主持人:今天我们请来了我们农业部主管种业工作的副司长马淑萍女士,她也全程参与了《意见》的起草工作,请她介绍《意见》的情况,并回答各位媒体朋友的提问,下面请马司长介绍情况。[04-18 10:09]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马淑萍: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作物品种选育水平、良种供应能力和种业实力有了明显提升,良种的有效供应为粮食连续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种业从2000年开始进入市场,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品种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和供种保障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弱,种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较发达国家还很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04-18 10:10] 马淑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按照中央领导要求,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历时一年多的时间里,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种子生产大省的科研单位、种子基地和重点企业进行调研,先后组织召开了10多次座谈会,深入分析当前种业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经广泛征求各方面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后,于今年年初报国务院。在2月2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第145次国务院常务会上,审议通过了《意见》。[04-18 10:11] 马淑萍:《意见》是新时期指导农作物种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今后种业发展的思路,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完善法律法规,整合农作物种业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18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汤家河镇新庄村 18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18年3月) 为了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四个一”帮扶后进村工程,扎实推进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改善农村广大群众的生活生存状况,提高人均收入和幸福指数,我驻村工作组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与镇、村领导共同谋划,积极探索该村发展的新思路、新规划,争取实现村民增收、百姓乐业、社会和谐的崭新局面。 一、村情调研及现状分析 区位:新庄村位于汤家河镇政府驻地西偏北3里处。 交通:村内共有3条主街道,基本实现硬化。 人口和自然环境:现有耕地1995亩,人口743人,党员43人,人口在全镇平均线以上(全镇村均人口662人)。村庄聚落成长方形,街道东西走向房舍多为砖混、砖木结构,平房焦顶。 经济状况: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主要种植葡萄。养殖业主要以貂、貉、狐狸珍皮动物为主。非农产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务输出,外出务工人员约有150人,主要从事建筑和园区、港口厂矿企业劳务。全村人均纯收入8632元。18年以来加大投入的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初步改善。 当前面临的问题: 1、部分群众思想落后。思想过于保守,进取意识差,进而导致种植结构老化,新的种植模式推广实施缓慢,并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到位,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市场信息不灵通,驾驭市场能力较弱。 2、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差,尤其是路面硬化面积较小,汛期多出现积水情况,虽有改善,但是部分地区秦光依然存在,给村民带来很多不便。公益事业发展缓慢,群众福利待遇、休闲文娱活动无场地、设备。 3、缺乏人才支持。虽然乡镇经常开展技术培训,但农民素质参差不齐,懂技术、会管理、开拓市场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仍然短缺;另一方面一些优秀人才,不安

2020最全农村土地流转合同范本

2020最全农村土地流转合同范本2019最全农村土地流转合同范本1 甲方(出让方):乡镇村组(户主姓名) 乙方(受让方): 为了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切实维护土地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双方当事人共同协商,达成如下合同条款。 一、土地流转方式甲方采用转包方式将其承包经营的土地、山地、鱼塘流转给乙方经营。 二、流转土地的用途乙方只能将流转的土地用于:。 三、土地流转时限从年月日至年月日止。 四、土地流转数量及费用甲方将第六条所列土地亩、鱼池亩、山地亩流转给乙方经营,土地流转费以现金人民币贰拾壹万元计算。 五、付费方式及时间土地流转费以现金凡是支付。土地流转费分六次支付,第一次在2019 年春节之前付陆万。以后每年春节前付万,直至付清贰拾壹万。 六、流转土地类型、面积和质量 最全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七、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①按合同约定收取土地流转费;②监督乙方依照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流转土地;③合同到期或解除后,监督乙方对需要还耕的流转土地还耕恢复,收回流转土地。 2、义务:①协助乙方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流转的土地,帮助协调本村组内与其他农户之间发生的用水、用电、治安等方面的纠纷;②不得干涉乙方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或占用流转给乙方的土地。 八、乙方的权力和义务 1、权利:①在流转的土地上享有自主生产经营权、管理权、产品处臵权和收益权;②流转土地被依法征用、占用造成经济损失的,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2、义务:①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依照合同规定按时足额交纳土地流转费;②对流转土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不得使其荒芜;③合同期内要保护好流转的土地,不得损毁流转土地;④合同到期或解除后,若造成流转土地损毁,必须负责流转土地复耕;⑤加强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因事故造成损失的,乙方自行承担责任。 九、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本合同可以变更或解除: ①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又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②订立本合同所依据的国家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③

中国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资讯来源:中华名优特产网在2007农业产业年会上的发言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胡元坤 (2007年12月11日)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中国农业行业国际论坛。按照论坛的安排,我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种植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中国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近年来,中国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直接、有力的支农惠农政策,包括取消农业税、特产税和牧业税,对农民实行种粮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这些方针政策的指导和带动下,中国种植业发展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好形势。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的成就: 第一,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发展。从2004年开始粮食保持连续增产的良好势头,扭转了前5年持续下滑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加。2006年达到15.82亿亩,2004到2006年三年累计增加9119万亩。二是单产连创历史新高。2006年亩产达到314.4公斤,三年累计提高25.6公斤。三是总产增加较快。2006年达到9950亿斤,三年共增产1337亿斤。今年有望实现连续四年增产,粮食产量有望 超过1万亿斤。 第二,经济作物持续稳定增长。2006年棉花产量达到675万吨,糖料产量达到1.1亿吨,均为历史最高水平。油料单产连续三年突破历史。与此同时,蔬菜、水果、茶叶、蚕茧等经济作物单产提高、总产增加、品质优化、出口稳定增长。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保持协调发展,这 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第三,区域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优势产品生产在空间上日益集聚,出现了一批独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专业化生产区域。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九大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面积分别占全国的86%、92%、62%和53%;棉花已形成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面积占全国的98%;长江流域油菜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5%;桂中南、滇西南、粤西三个甘蔗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9%;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8%;长江上中游加工甜橙、赣南-湘南-桂北鲜食脐橙和浙南-闽西-粤东宽皮柑橘三个柑橘产业带占全国 的面积达到49%。 第四,园艺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园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措施及成效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措施及成效 县委、县政府连续五年出台1号文件,筹措整合资金,大力扶持现代设施农业、奶肉牛产业、劳务产业和新型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全力实施农民增收重点工程行动计划,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突破,现代农业体系迈出实质性步伐,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温室葡萄从无到有,温室大棚由少变多,小区养殖蔚然成风,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兴起,土地流转热潮涌动。我们深刻体会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要开拓创新,牢固树立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的强烈意识,抓住关键环节,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推进土地整村流转,在经营机制上实现创新。 机制创新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动力。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的基础上,抓住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农民转移就业的机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土地流转,可以使更多的农民“洗脚上岸”,离土离乡,进城定居,加快城镇化进程;可以促进农民专业化分工,培育新的经营主体,拓展产业结构调整空间,率先赢得发展的先机。今年,我镇依托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进行流转土地发展玉米制种、设施农

业,全镇流转土地9000多亩,起到了积极地引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土地流转服务站的职能作用。加强引导规范,创新服务监督,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土地流转。强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建设。 二、大力发展园区农业,在发展载体上实现优化。 在外地,气势宏大的高标准蔬菜博览园、花卉博览园、花卉苗木基地、日光温室基地、育苗基地、生态农业园区、观光农业园区,给人留下了十分难忘的印象。这些园区已成为当地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展示最新农业技术,开展各类培训示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针对我县设施农业、林果产业、养殖业布点分散,档次较低,产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要通过新建和扩建,改造和提升,围绕精品制种、临泽小枣、温室蔬菜、高原夏菜、优质葡萄、奶肉牛养殖等产业,重点培育一批规模总量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经济效益好的示范园区,以示范园区为载体,发展高端高质高效农业,把示范区打造成标准化生产的样板区,产销对接的畅通区,体制机制的创新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实践区,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培训作用,让广大群众在“看得见”、“学得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详细了解情况,并召开了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进行了多次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 在“xxx”之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从XX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XX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5.69%。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 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