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集成创新理论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集成创新理论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16

?学术

要论

ConsumeGuide?AcademeElite

胡一川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集成创新理论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摘要][关键词]集成创新是一种新的创新模式,是我国政府所鼓励的重要的创新方式之一,其重点是对技术和各种资源的灵活组合、运用,从而耗费较低的成本而获得最大化的效益。本文尝试在现有的创新理论框架之下,依据多年的创新实践,总结集成创新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方法,并提出了工业设计结合嵌入式技术的创新思路,以期为当前企业的产品开发和高校的工业设计实践提供一种新的创新思路和策略指引。创新集成创新工业设计嵌入式技术

作者简介:胡一川,33岁,男,硕士,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教师。

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扎实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1],并明确提到创新的三个方法: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在管理学上,集成创新是创新行为主体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以提供特别优点的方式,将创新要素经过主动的优化、选择搭配,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相互优势互补、匹配的有机体,从而使有机体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跃变的一种自主创新过程[2]。

1997年,MacroIansiti最早在国际上提出技术集成的概念[3][4],他在对于计算机企业的技术集成能力培养进行的研究中提出:“通过组织过程把好的资源、工具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应用称为技术集成,它为提高R&D的性能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Tang[5]进一步指出,集成创新的逻辑起点是把握技术的需求环节,在创造符合需求的产品与丰富的技术资源供给之间创造出匹配。

集成创新作为一种比较新的创新模式,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同样诸如高校这类从事工业设计的研究机构也在逐步将这一思路应用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在笔者的实验室,设计人员和工程人员互相配合,以项目带动研究,在对集成创新的探索上渐渐积累了适于自己的实践经验。以下,仅以笔者实验室为例,简要总结集成创新的应用策略。

在实战条件下,集成创新的应用策略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思路、要素、路线、组织。

面对我国尤其是浙江省传统制造业制造能力超强、配套体系完整、物流业发达但是设计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偏低的经济现状,我们制定了这对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集成创新思路。

笔者的院校为综合性高校,拥有机械、自控、计算机、工业设计等大部分理工类学科,在集成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和强大的技术力量。所以,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将工业设计的思想与计算机软、硬件设计(即智能化技术)相结合;以工业设计的应用能力推动智能化在传统产业中的运用,并以智能化提升传统制造业,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相关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对要素的理解是对要素进行集成利用的前提。在集成创新过程中,主要的要素是知识、技术、人员和组织。

(一)知识

在集成创新的理论体系中,对知识的集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在大多数的创新主体,对这一部分的认识不够充分。知识集成的核心是完成个体知识转化成群体知识;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过程。许多创新主题并不关注这种转化过程,至少是没有主动地去促进这种转化。

在实践中,我们强化了知识集成,主动促进两个转化的进行。主要依靠集体讨论形成群体知识,具体表现形式是固定的例会。例会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主题讲座,由与会人员轮流主持,时间大约30-40分钟,内容必须和项目相关,方向不限,同时对话题展开开放式的讨论;另一部分是项目汇报,主题是关于项目进展的汇报。每周固定的主题讲座长期坚持下来,极大地扩大了项目组人员的知识面。对于参与的研究人员,因为主题讲座需要提前准备以保证质量,有一定的压力,使得大家在自我学习上必须投入很多精力,要保证能对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在知识的积累上,除了相关人员自己的记录整理,每次例会安排有相对固定的纪录人员,负责整理会议资料并上传到FTP服务器储存,以备后用。

(二)技术

技术集成涉及到两个层面的事情,一是元件技术,一是建构技术[8]。前者关注技术的供给方,指的是技术的内部积累和外部供应,简单说就是新技术的生成。后者关注的是技术的需求方,即市场、企业、用户的需求。对于集成创新而言,更强调的是对技术的灵活运用,把握技术的的需求,在创造符合需求的产品与丰富的技术资源供给之间创造出匹配[5],最终决定哪些功能是需要的,哪些不需要;或者需要的技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

具体到技术来源包括组织内的自有技术、协作单位共同开发的技术、技术市场转让和已公开的专利等。当然,对现有技术的破解及二次开发也是技术的重要来源。在多数情况下,集成的技术来源于实验室之外,所以对于外界技术的收集和整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方面是注意在网络上出现的最新的技术进展,追踪国际的流行趋势,这是一种成本非常低而且效果很好的手段;另

一方面是尽可能地进行广泛的访谈,走出实验室,了解实际的消费者、经销商有什么特别的需求,或者对现有产品有何期待,同时也看看其他企业和研究单位的创新情况;第三是与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交流,从其他专业的进展中寻求可能对自己的创新有启发的热点,第四是直接参与或参观各种展会,在展会上提取有用的技术和创意点。

(三)人员

集成创新要求参与的人员在各方面能力上能互补,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其他能力上都如此。其中最重要的是组织者,能够统管全局,负责分配工作、组织讨论等等。其次,Iansiti[4]提到“T”型人才的问题,认为在集成创新过程中,员工要有经常参与从产品概念开发到制造的所有主要项目阶段的工作经验。这样不同专业的员工在工作的配合上可以更加默契。

(四)社会资源

集成创新是开放式的创新,非常欢迎来自社会的创新力量。可用的社会资源从来源上有外部组织集成、内部组织集成。外部组织包括社会上的企业、用户、政府等;内部组织包括集团内的各个部门。

用户:这是参与集成创新,尤其是产品创新的基本依据。

企业:部分企业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进行创新的动力来自于他们希望从参与者中得到资金来加强自身的研究能力,然后依靠自身市场、资金资源转换产品,提高工艺强化竞争能力。具体来说,我省有很多企业已经有了相当的竞争实力,但是他们最核心的竞争力往往来自于渠道、市场、成本控制。跟高校合作,是企业获得创新成果的重要途径。[9]

政府:在我国当前的经济条件下,政府在很多情况下仍然在许多经济活动中是重要的推手。通常出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考虑,政府对企业和高校的创新活动都有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许多地方政府有明确的税收减免等政策,也会设立专门的创新、技术改造基金,对企业和高校的创新活动进行扶持。有些政府部门有专人负责企业和高校进行对接,搭建合作平台。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

其他:包括社会上单独创业的技术人员等。这些人员往往合作方式比较灵活,而且相当一部分能够提供非常特别的技术或者有着独特的见解。

一、思路

二、要素

三、技术策略

17

?

学术要论

ConsumeGuide?AcademeElite

工业设计整合嵌入式技术,以智能化和信息化提升传统产业是我们主要的技术策略。

工业设计的作用和意义已经在前文中提到。嵌入式技术是当前最流行的信息化手段,基于工业设计的概念创新基础,在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中嵌入微电脑芯片,就可大大提高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仅有助于提高传统产品的技术含量,更成为产品的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增值的关键性、带动性技术,实现嵌入式技术的商品化和人性化,实现“由内而外”的创新。

从我省实际的产业环境看,工业设计与嵌入式技术的集成,不仅大大地提高了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为竞争性企业设定了较高的竞争门槛,而且提高了企业对外议价的能力和信心。同时在尊重知识产权的角度上,不会引起产权纠纷。这一策略在我省的推广,为全省数量庞大的中小型企业创新提供了有指导意义而且可行的开发思路。

(一)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人员的来源和组织方式,在很大意义上决定了创新的效率。从简化的结构看,有三层,一是项目主管,二是开发人员,三是行政辅助人员。

图3.3组织结构图

(二)组织关系把握几个原则:

工业设计师早期介入:在集成创新实践中,首要强调的是工业设计师的早期介入;技术主导的开发流程不同,要注重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优先考虑最终用户对产品的看法。产品的成功不是取决于满足某一功

能,而是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这要求产品设计师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仅仅谋求推销一个技术。项目导向型团队/虚拟团队:项目启动后,由项目负责人组建研究小组。项目导向型团队/虚拟团队意味着小组是根据项目组成,是一个功能上的概念。各组员仍然隶属于原有部门,项目一旦完成,小组自行解散。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的目标必须和项目整体目标相一致。项目组成员流动制:同时虚拟团队也意味着团队成员还可以是来源于企业外部,通过互联网一类媒介互相联系。只要这些成员能够保证内部信息流的畅通,能共享资源和信息,能够同步沟通即可。团队成员的流动制旨在保证团队的流动性,这种流动性往往可以为团队带来新技术、新消息。统一的组织接口:组织接口指的是项目的输入输出、工作交接机制。由于采用了成员的流动制度,必然出现的是有成员中途退出,新人接手。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工作交接,统一接口是预设强制性的工作交接流程、文件格式等。所有成员在进行交接时必须按照固定的程序、形式对工作进行总结、整理、转移,使继任者可以无缝地承接工作。同时也利于成员之间开发成果之间的相互交流。

(三)沟通

通常在集成创新中,人员的组成复杂,背景各有不同,甚至在地理位置上都相距甚远,这给人员之间的沟通造成的巨大的困难,也是对于项目管理人员的最大挑战。

解决这种困难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在项目开始的前期,所有人员要对于项目的最终目的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让所有的团队成员有均等的机会获得相同的资源和信息,获得对项目的认可与支持。这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在最开始要向所有成员解释项目的目标、规划、策略,同时建立成员之间的互信。在这一基础上,成员对各自所应用的技术方案进行调整,选择适于项目推进的部分。

集成创新,是一种比较新的创新模式,有着门槛低,效率高的特点,把关注的重点放到对技术和各种资源的组合、运用上。结合我国大量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层次低,创新能力差的发展现状,集成创新在未来对我国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尝试在现有的创新理论框架之下,依据多年的创新实践,总结工业设计引导下集成创新的实施策略,并提出了工业设计结合嵌入式技术的集成思路,以期为当前企业的产品开发和高校的工业设计实践提供一种新的创新思路和策略指引。

四、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全国科学技术大会2006

[2]BhallaS.K.TheeffectivemanagementofTechno1ogyBatellePress,Reading,MA,1987[3]Iansiti,Mirco,Jonathanest.Technologyintegration:Turninggreatresearchintogreatproducts[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7,(6):69-79

[4]Iansiti,Micro。TechnologyIntegration:MakingCriticalChoicesinaDynamicWor1dBoston:HarvardBusinessschoo1Press1998

[5]H.K.Tang,1998,Anintegrativemodelofinnovationinorganizations。Technovation,Vol.18No.5:297-309

[6]李宝山,《集成管理高科技时代的管理创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7]陈劲,集成创新的理论模式中国软科学,2002(12):23-30

[8]Henderson,Rebecca,andKimClark,ArchitecturalInnovation:TheReconfiguringofExistingTechnologiesandtheFailureofEstablishedFirms.AdministrativeScienceQueerly,1990,35:9-30

[9]IkujiroNonaka,TheKnowledge-CreatingCompany:HowJapaneseCompaniesCreatetheDynamicsofInnovation,NewYork,1995

有效方法,为有效规避和防范利率风险,提供了决策基础和依据。交通银行是国内最早引进并推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商业银行(具体数据见附表六)。

附表六:利率风险及敏感性分析数据

从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人民币对外币即期远期汇率同时上升5个百分点交行利润及股东权益所受影响巨大,交行承担较大汇率风险。但08年较07年是下降的,这表明交行在优化外汇储备币种组合,以尽力降低汇率风险

对策:

对利率风险实行限额管理,对限额指标实施系统化监控2)逐步加强对交易账户的组合化运作,同时适当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实现对交易账户利率风险的管控与对冲3)加强对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缺口的监控,运用主动调整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资产比例等方法对银行账户实行有效管理。

(一)逐步改善经济结构失衡:

经济结构方面的问题,并非轻易能够解决的,但我们始终都在坚持不懈的努力。解决银行流动性问题,需要我们加快资本市场建设速度,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作用,减轻银行体系的压力;规范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研究中小企业风险评估、信贷担保体系,在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同时促进金融业深入农村,实现全国经济的和谐发展和银行业绩新增长点的开拓。

(二)促进银行体系金融创新:

进行金融工具创新,是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渠道狭窄、资金

运用水平有限等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国市场需要丰富多样、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消费者需要更便捷、完善的金融服务。从监管方到银行管理层应该以实际行动鼓励创新,在对金融创新成本进行科学预算及控制的同时,报以宽容态度,不计较一时得失,加速完成绩效评估体制,对部门及个人的创新成果给与肯定和激励,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商业银行回避创新的现状。

二、增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会通。浅议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J]发展研究2006

[2]田素华。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潜在风险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

[4]吕耀明。商业银行创新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上接第74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