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业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构建

产业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构建

产业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构建
产业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构建

产业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构建

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 )是国际公认的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是微观经济学深

化和发展的结果,是国外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近些年来经济学最活跃、最激动人

心、取得成果最丰厚的领域之一。1996年,我国对学科专业门类作了调整,“产业经济学”作为

“经济学”大类中“应用经济学”这个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第一次位列其中,在学科设置上

与国际惯例实现了初步的接轨。但是,西方的产业经济学与国内的产业经济学相比,无论在研

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内容,还是在理论基础、理论体系上都存在很大差异。那么,西方产业

经济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它的发展轨迹怎样,主要内容有哪些?与我国的学科差异在哪里?

我国产业经济学学科体系应该如何构建?本义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学科范围及地位

在西方,产业经济学又称产业组织学或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是战后迅

速发展起来的应用性经济学科。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勒(G.Stigler)1982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起初,它只是从供给角度研究经济究竟是如何运行的,并不被认为是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斯蒂格勒,1968);20世纪70年代后才逐渐完善,当今已

成为国际公认的相对独立的应用性经济学科。

西方产业经济学中“产业”一般认为是指生产具有一定替代关系的同一类商品的生产者的

集合,“产业”与“市场”是同义词。因为只有为同一市场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才能构成同一个产业,而同一产业内的各个企业都是在同一市场上相互博弈、展开竞争并追求其最大化利润目

标的。当然,这里的市场指的是狭义的局部市场,而不是广义的一般市场。

产业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什么的呢?在西方,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泰勒尔(1988)说,“我想

避免给这一学科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因为它的边界并不明确。产业经济学的确始于对厂商结

构和行为的研究,……但是,产业经济学的内容比经营战略更丰富”,“研究产业组织就是研究

市场运行”。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蒂格勒荣获诺贝尔奖的公告中则指出,·‘斯蒂格勒为市场运

行的研究和产业结构的分析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市场和产业结构应用研究领

域(产业组织)的学术带头人”。阿宁迪亚·森(Anindya Sen,1996)在牛津大学出版的《产业组

织学论文集》的导言中认为:“产业组织学的定义可以较宽,包括企业理论、规制、反垄

断政策、

合同理论以及组织理论的某些内容。”可见,产业经济学的学科范围没有统一的界定,事实上也

难以统一定义。一般认为,这门学科是以市场(或产业)这一层次为研究对象,从同一市场中各

厂商的关系这一角度来分析厂商行为及其后果的(潘振民,1996)。我觉得,简单地说,产业经

济学是以“市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的,是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者说从企业角度研究市

场结构。围绕产业经济学发展的主线无非有两条:一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另一

是单个企业内部的结构与协调。这一点,在主流经济学界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

产业经济学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化发展出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微观经济学是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两相比较,微观经济学相对侧重于基本经济理论,而产业经济学则侧

重于实际应用。不过,产业经济学虽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的经济学科,但在近年来的发展过

程中,它又有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相当理论化的学科(泰勒尔,1988)。

在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不仅使自己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而且还影响了其他经济学科

的产生和发展(于立等,2000)。例如,规制经济学(regulation economics)就是在产业经济学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些应用性微观经济学科,如劳动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比较经济体制、发

展经济学等从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中受益不少;与产业经济学联系较多的工商管理学科还有公司治理结构、市场营销学、企业战略、国际企业管理以及公司理财学等。近年来,产业经济学的

发展甚至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轨迹

如果追根溯源,那么,产业经济学的源头是比较久远的,一直可以追索到马歇尔的经济学

说,乃至亚当·斯密的有关劳动分工理论和市场机制的论述(洪银兴,1998)。但是,一般认为,

马歇尔开始的新古典经济学说是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源头。20世纪20年代斯拉法(P.Sraffa)、张伯伦(Chamberlin)、琼·罗宾逊(J.Robinson)等提出的“垄断竞争理论”,为以后产业经济学

家的研究提供了分析的基础,并为产业组织理论向市场结构方向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他们被推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者。此后,克拉克(J.M.Clark,1940)提出的“有效竞争理

论”,对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也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尽管如此,当时产业经济学还处于萌芽

状态,真正意义上的产业经济学并未产生。因此,一般论述产业经济学发展历史的论著很少

到以上内容,这是可以理解的。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产业经济学源于美国,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至

今只有大约70年的历史。如果以1970年为界,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划分

为两大阶段,或者说出现了两次高潮。

第一阶段,1930~1970年。以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梅森(E.Mason)和贝恩(J.Bain)为主

要代表,形成了著名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 -

ance)”范式,简称SCP范式。、SCP范式源于梅森和20世纪30年代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特

别是大量吸纳了张伯伦的学术观点。但是,明确形成SCP范式体系的却要归功于梅森的学生

贝恩在理论方面的创造性工作。s0世纪30年代,张伯伦和梅森首先在哈佛大学开设了产业组织课程。20世纪30年代后期,哈佛大学形成了产业组织研究小组,并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

考察了美国主要行业的市场结构情况,并于1939年出版了美国主要产业在1935年的市场集

中度资料。20世纪40~60年代,哈佛大学成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中心,贝恩也成了这方面的

学术权威。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1959年贝恩出版的《产业组织论》,它首先提出了“结构——绩效”范

式,是第一本系统论述产业经济学的著作,标志着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在随后的

20多年间一直被国外大学作为产业经济学的教科书。谢勒(Scheler)在1970年出版了《产业

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一书,提出了完整的“结构——行为——绩效”范式,这也是SCP 范式发

展的第二阶段。总之,这一时期研究的基本脉络是运用案例研究和计量分析来建立和验证SCP范式,即“结构——行为——绩效”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这一阶段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

究成果集中在1958年由海弗里鲍尔(R Heflebower)和斯托金(G.Stocking)主编的《产业组

织与公共政策论文选》中。

哈佛学派SCP范式的形成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初步成熟,从这一阶段起,产业经

济学就已逐步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理所当然地成为产业经济学的主流学派,被人们广泛接受,并且影响了整个一代的经济学家和决策者。

当然,这一时期,在哈佛学派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孕育和存在着其他的产业经济学流

派,只是影响有限而已。例如,同在美国的经济学家斯蒂格勒1964年所著的《寡头垄断理

就是从理论到实际与SCP范式不同的另一种研究范式的典范;而且在英国和欧洲大陆,其他

很有特色的产业经济学流派也很活跃(卡布尔,1994)。

第二阶段,1970年至今。哈佛学派的主流产业经济学理论创立以来,一方面不断获得发

展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不断受到批评和挑战,这样,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就分化成了两条主线:一

条是代表主流学派、沿着SCP范式继续前进的“新产业组织学”;一条是以芝加哥学派为首的

其他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的崛起。前者的代表人物有考林(Cowling)、沃特森(Waterson)、鲍

莫尔(Baumol)等人;后者以斯蒂格勒、德姆塞茨(Demsetz)、布罗兹恩(Y.Brozen)组成的芝加

哥学派为代表。除此之外,还有重要的“后SCP”流派,引人注目的是以科斯(Coase)的交易费

用理论为基础,由威廉姆森(Williamson)等人发展起来的“新制度经济学”。

这一阶段中,产业经济学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发展的动因主要有:一是哈佛

学派的SCP范式主要来自于经验研究、缺乏理论根基的缺陷不断暴露,需要完善;二是以前对

产业组织研究不屑一顾的一流经济理论家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此问题开始发生兴趣,不断加入研究的行列,弥补了产业组织研究理论性的不足;三是现代博奕论(gametheory)方法的

运用,成为策略性分析的标准工具,给这一领域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方法论。

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是1988年泰勒尔出版的《产业组织理论》。泰勒尔比传统的产业经济学家更关注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例如企业理论、市场理论、企业间关系,以及合同与组

织间关系等问题,他的《产业组织理论》是近10年来国外大学最具权威性的产业经济学教科书。1987年,《产业经济学杂志》以特刊的形式出了一期研究成果选集,汇集了80年代的主要

成果。另外,1990年威廉姆森主编出版的《产业组织学论文选》,包含了产业经济学的经典文

献、“新产业组织学”的代表作及芝加哥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些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经济学又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产业经济学

家们重新转向依靠实证研究来解决分歧、填补漏洞和提炼思想,一批新的理论成果大量出现,

使人们对“市场上和企业中会发生什么”有了空前的认识。最重要的是,过去截然划分理论研

究者与实证研究者的分水岭崩塌了,实证研究者越来越愿意吸纳和利用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计量学的新成果,理论研究者也能更多地接触实际。卡布尔(J.Cable)1994年主编出版的《产业

经济学前沿问题》一书,全书综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经济学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和

前沿的研究成果。

三、西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有时甚至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纵观西方产业经济理论,我们发现,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案例研究、经济计量学和博弈

论方法。

案例研究是20世纪50年代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哈佛学派首先使用和比较推崇的方法,也是后来芝加哥学派常用的方法,由此产生了许多重大的学术成果。产业经济学的

理论家之所以乐意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是因为丰富的案例研究可能更容易再现产业的因素和行为(泰勒尔,1988)。

经济计量学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产业经济学转入实证以后主要采用的方法。这一时期,随着在经济计量学方面受过良好训练的新一代学者的出现,加上电子计算机和经济计量学软件的普及,利用“结构——绩效”模式进行横断面数据回

归分析,一时成为产业组织问题研究的时尚。

博奕论方法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被广泛采用的新的研究方法。与计量经济学方法不同,它主要适用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自纽曼和摩根斯坦(V on Neumann and Morgen-

。tern)于1944年出版《博奕论与经济行为》的开创性著作以来,博奕论方法便开始应用到经济

学研究中来。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业经济学从重视市场结构研究转向重视企业行为研究,而博奕论尤其是非合作博奕理论,则恰恰是处理策略性行为问题的理想方法,因而获得了前所

未有的推崇和广泛运用。正是由于博奕论方法的应用,产业经济学才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

期以来经济学中最激动人心并且最富生机的领域之一。

这三种方法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年代,但都是常用的方法,并没有哪一种方法过时之说。目

前,伴随着理论层次上对博奕论的广泛重视,案例研究方法继续受到青睐,而且其重要性相对

提高,但计量经济学方法中的横断面回归分析近期有所衰落(卡布尔,1994)。近年来出现了很

有发展前途的两种实证研究方法:一种是普劳特(PLOTT)解释并评述的“实验方法”;另一种是

时间序列分析,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很大的发展。其中,贝叶斯(D.Byers)和皮尔(D.Peel)认为可用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包括经济时间序列的线性和非线性方法、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双线性模型、临界(threshold)自回归和混沌模型等。可以预言,随着有关数据资料

的积累,这些分析方法在产业经济学领域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四、西方产业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和观点

1.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集中表现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即SCP范式。所谓“市场结构”,是指在特定的

中企业间数量、份额、规模上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决定的竞争形式。它是反映产业组织竞争性

质和垄断程度的基本要素,主委以进入壁垒、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成本结构、经营多样化

等指标来衡量。“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和相互博奕中所采取的策略和对策,一般包

括产品政策、价格政策、促销策略和并购行为等。“市场绩效”是指产业运行的效率,是企业的

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产业资源配置、技术进步和产业规模经济实现程度等方面所达到的状态,藉

此来判断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优劣。按照哈佛传统,这三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单向因果关系: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行为产生市场绩效。SCP范式构成了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主体内容。

早期,梅森对有效竞争进行了研究。他把有效竞争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市场结构寻求

有效竞争。即“市场结构基准”;另一类是从市场绩效判断有效竞争,即“市场绩效基准”。这后

来成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竞争有效性的两大判断准则。

贝恩(195)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构——绩效”范式。他认为,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具有竞

争性,应该主要看该行业市场结构是否高度集中,是否实际上由一个或几个寡头控制;另外还

要看该行业的进入壁垒如何,是否太高而限制了新厂商的进入。这就是从市场结构推断竞争效果的“结构——绩效”范式。由于贝思十分强调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统效的决定作用,所以当时人们将其称为“结构主义”学派。

树勋门所0)吸收和发展了贝恩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结构——行为——@

效”分析框架,这是SCP范式发展的第二阶段。谢勒认为,市场结构首先决定市场行为,继而

市场行为又决定市场绩效。他的贡献在于,在看到市场结构对市场绩效意义的同时,更强调市

场行为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对市场行为的具体分析,才能确定市场绩效。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具有经验主义的性质,强调经验性的产业研究(泰勒尔,1988);缺少浓厚而明确的理论基础,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这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经常遭受批评的地

十三从大批警方优【-.该措沙港成政府对P业组织明什刀头地下则。

2新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的修订和补充20世纪70年代起,新产业组织理论出现,

其研究产业组织问题具有这样几个特征:在研究方向上,不再强调市场结构,而是突出市场行

为,并寻求将产业组织理论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更紧密的结合;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数

学方法以及博奕论建立一系列的理论模型,以此来研究企业行为;对经济福利问题的分析较

深入,有许多独到之处。与谢勒的SCP范式相比,新产业组织理论对企业行为给予特别重视,

将市场的初始条件及企业行为看作是一种外生变量,而市场结构则被看作内生变量,而且彼此

之间不存在反馈线路。这些可视为是对传统的SCP范式的修订和补充。

新产业组织理论将博养论引入市场行为的分析,从均衡意义上理解企业的市场行为,认为

在企业的市场行为中普遍存在着“纳什(J.Nash)均衡’丫合作均衡)和非合作均衡,尤其是后者

构成了市场行为的核心内容。该理论将市场的初始条件及以纳什均衡为主要特征的企业行为看作是一种外生变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以下问题:在一个有计划的经济中应该具有的“社会最适度”,即在全社会范围内所有的帕累托有效配置中最佳的一种;企业数目固定不变时的市场均衡,即价格、产量、投资等内生变量的短期均衡;企业数目变动时的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

长期均衡;最后,将短期与长期的市场均衡状态与社会最适度比较,以后者为标准衡量市场的

优劣状况。

新产业组织理论除了在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上对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有所突破以外,还对

一些具体的产业组织问题做了新的探索(供银兴,1998)。例如,将产品差别通过模型进一步细

分为垂直产品差别和水平产品差别两种;用库诺特(ACournot)的双头垄断模型重新考察了

进入壁垒问题,认为已有企业所拥有的优势依赖于它们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且这种能力很大

程度上与它们能承受的沉没成本密切相关;用博奕论研究不确定性问题以及不确定条件下厂

商的竞争问题;提出了可竞争性理论,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强调维持市场竞争性的观点给予批

评,认为具有较好市场绩效的市场结构未必是存在较多企业的市场,只要已有企业能感到潜在

企业进入的压力,并且进入的沉没成本很低或不存在,则这样的市场就是一种可竞争性市场,

就能产生良好的市场绩效。

3.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的挑战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新产业组织

理论发展的同时,芝加哥学派开始崛起,向传统的SCP范式提出挑战。该理论的主要特点是:

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用严格的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并强调对各种理论的经验证明(泰勒尔,

1988);反对强调“结构——行为——绩效”的单向因果关系,而强调三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

对市场行为持自由放任主义观点,反对政府对产业组织实施干预。

在芝加哥学派中,斯蒂格勒对产业组织理论贡献最大,其主要研究成果和观点有:()探索

了企业兼并的动因和根源,认为企业兼并的动因并不在于实现规模经济,只要没有显著的规模

不经济,兼并仍会发生。因为率并后形成的大公司具有更大的“市场势力”,能获得垄断利润。

在撇开规模经济因素对美国兼并史进行考察后,他发现,当时资本市场状况和反托拉斯法是刺

激或抑制兼并的主要因素。(2)提出了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论述了企业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的

关系,解释了产业内的专业分工和垂直一体化现象。他认为,产业就家人的生命一样是有周期

的:在新生期,企业大多是全能企业,分工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内部分工;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市场

的扩大,企业内部分工便会转化为社会分工,各专业化企业会独立承担再生产的某一环节;在

衰落潮,随着生产规模和市场的缩小,各再生产环节又重返“娘家”,社会分工又转化为企业内

部分工。(3)讨论了厂商的最佳规模,认为不能象传统观点那样仅仅以既定技术条件决定的生

产成本来确定最佳规模,最佳规模取决于许多难以观察和计量的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用“生存者技术”原则来确定最佳厂商规模的观点:即凡在长期竞争中得以生存的规模都是最佳规模。(4)深入研究了“进入壁垒”问题,传统认为的规模经济、资本需要量、产品差异等进入壁垒

因素,在他看来不再构成壁垒,而政府管制是主要的壁垒之一。(5)创立了信息经济学理论,并

运用它来解释市场组织问题。认为信息是可以产生收益的,信息的获取是要付出成本的,厂商

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市场中当事人的决策环境是以有限信息为特征的,因此,没有必要把完全

信息作为实现竞争的必要条件,只要市场中厂商数目众多,就能达到最佳竞争程度。(6)率先

对政府管制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开创了“规制经济学”的先河。地认为,管制不仅仅是一个

政治过程,而且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政府之所以实行管制,是受一定内在利益驱使的;政府

对产业的管制“是一种无效的管制”,管制的副作用可能与所希望的效果是共生的。

在芝加哥学派中,德姆塞茨也对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他在1973年出版了《市场集中研究》一书中,实证研究了获利能力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认为流行的“集中——合谋——垄断——利润”的寡头垄断理论,忽视了实际的和潜在的市场进入问题,并假定在高度集

中的市场中现有企业具有获取超额利润的市场支配力,这是不对的。实际上,市场中的获利能

力即市场集中关系产生于超高的效率,而不是取决于任何市场支配力或合谋;高利润反映的

优异的经济成效而不是垄断力量的实施。很显然,德姆塞茨的这些观点,是和芝加哥学派历来

倡导的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完全吻合的。

4.新制度经济学:“后SCP”流派新制度经济学是近年来崛起的从制度角度研究经济问

题的经济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有科斯、诺思(North)、威廉姆森、阿尔钦(川Chian)等人。如果说

主流产业组织理论注重产业组织之间关系研究的话,那么,新制度经济学①倾研究重点深入到

产业组织内部,从企业“黑箱”内部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以及它们对

市场绩效的影响。例如,他们运用交易费用理论说明产业组织的效率来自交易费用的节约,运

用产权理论说明市场资源配置的失误在于产权配置的失误,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两权分离对企业动力结构的影响以及建立相应约束机制的途径。新制度经济学为企业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对产业组织理论的深化起到了直接的催化作用。

综上所述,西方产业经济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展成为研究对

象明确、内容丰富、拥有自己理论、体系完整、应用性强的相对独立的微观经济学科,成为国际

公认的一门经济学课程。无疑,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五、产业经济学在我国的构建

在我国,产业经济学的出现和发展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从研究对象、概念范畴、研究方法到

理论体系,与西方有很大的差异,需要进行认真的回顾和反思。

我国的学科体系是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的,那时,产业的概念主要是指计划经济

中的“行业”、“部门”,例如农业、工业、商业等,学科专业也相应设立了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

商业经济学等门类,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这种模式一直延续了

好多年。回头来看,这种学科体系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被证明是极不科学的。

改革开放以后,这种状况逐渐有所改变。但是,对我国较早产生影响的却是日本的产业组

织理论。产业经济这一名称首先来源于日本某些学者的著作,与西方不同,他们的研究范围比

较宽泛,将产业之间的结构与关联问题(如投入产出关系)等也纳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现在来看,这种做法并不是国际公认的产业经济学。

20世纪80年代末期,西方的产业组织理论开始传入我国,翻译和介绍了一批西方主流的产

业组织理论,纯正的产业经济学开始在我国出现并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国内一些学者开始了

这方面的研究,一些大学也尝试开设了产业经济学课程。1996年,国务院公布了新的研究

生专业

学科目录,产业经济学被列其中,标志着这一国际公认的经济学科正式被官方确认。

目前,从国内已经出版的产业经济学论著和教材来看,仍然与国际公认的产业经济学存在

着明显的不同。作一不恰当的比喻,我国的产业经济学可以说是“大杂烩”,甚至有些“不伦不

类”,虽然近年来出现了融合的趋向,但与国际惯例仍有明显的距离,没有实现真正的接轨。那

么,我国的产业经济学怎样构建,要不要借鉴国际惯例实现转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

们认为,我国有我国的实际情况,但学术研究和学科体系应该统一,这是我国产业经济学发展

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学迈向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说,我国产业经济学的构建需要注意

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对象的界定目前在我国的产业经济学中,产业的概念仍不明确,继续沿用过时

的“行业”、“部门”的含义,没有从“市场”的角度来理解;研究重点过于重视产业之间的关联关

系,没有深入到产业组织(企业)的内部去;内容过于庞杂,将许多本不属于产业经济学研究范

围的内容,例如经济增长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问题统统纳入研

究视野,造成了研究范围的模糊和摇摆不定。我们认为,这是我国产业经济学目前面临并必须

首先解决的问题。应该借鉴西方产业经济学理论,对学科范围予以明确,将研究视野转移到产

业关系——市场和产业组织——企业上来,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将超

出产业经济学范畴、原属于其他经济学领域的问题剥离出去,突出学科重点,突出产业经济学

自身的“应用性”特点。

2研究方法的借鉴我国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整个经济学相似,基本上以规范研究、定性研究为主,国际经济学界通行的实证研究、计量研究尚末得到普及。西方产业经济中

广泛采用的案例研究方法、最现代的博养论方法尚未掌握,更谈不上在研究中运用。这显然是

不行的。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最适用计量研究的微观性、应用性经济学科,必须率先实现研究

方法的革命,否则放弃最先进的工具不用,仍然坚持“大刀长矛”上阵,我国的产业经济学是无

法实现规范发展,无法赶上国际步伐的。

3.学科体系的重构目前我国的产业经济学学科体系一般包括四大块内容,即产业结构、产业体系、产业组织、产业政策等,偏于“宏观”,表面看来“大而全”,实际上是“假、

大、空”。

其实,产业经济学属于微观经济学的范畴,重点研究微观产业组织问题。从西方产业经济学的

理论体系来看,虽然不完全~致,但主要体系可以归纳九‘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大块内容”。

所谓“一个中心”就是指以产业组织为研究中心;所谓“两条主线”,一条是产业组织之间的关系

(市场),一条是产业组织(企业)内部的结构与协调;“三大块”内容则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

和市场绩效等。因此,我国产业经济学的构建,虽不能完全照搬其理论体系,但应该合理借鉴,

按照“科学性”原则,对我国的产业经济学学科体系进行反思、清理和重新设计和构建,使其成

为一门逻辑结构合理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经济学科。

4.中国特色的保持我们强调借鉴西方产业经济学的成果和经验,并不是要完全照搬,我国有我国的实际情况,需要实事求是地吸收。很显然,我国处于经济改革和体制转轨的特殊

历史时期,产业结构处于调整过程之中,产业组织企业尚不是真正的企业,市场也不象西方那

样成熟和完善,产业关系要复杂得多。因此,作为研究“市场与企业”的产业经济学,也不能象

西方那样进行假设和计量,而更多的要注意其“过渡性”和“特殊性”,只有这样,产业经济学才

可能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更能体现其‘应用性”的特点。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的产业经济学研究

中也取得了一些优秀的成果,例如关于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等问题的研究,这些部分是科学的、

合理的,在构建我国的产业经济学体系时应该保留。

参考文献:

【山.泰勒尔著,张维迎总译校.产业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2」G‘斯蒂格勤著,潘振民泽.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L3jH·卡布尔编,于立等译.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EMj.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因电子出版社,2000.

Dj植草益.产业组织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k〕洪根兴.赢得市场——市场经济理论的新发展【州.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6j李悦.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_原载(外国经济与管理》(沪),2000.10.8~15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 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史政治发展史 工场手工业时期 14世纪 ---18世纪后半期14世纪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 义萌芽; 新航路开辟,欧洲商业中心转 移到大西洋沿岸; 殖民扩张掠夺,促进欧洲资本 主义的发展; 16-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在 英国、北美、法国有了一定发 展; 14-16世纪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 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 基础; 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或殖民 压迫的阻碍,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 发生。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蒸汽时代 18世纪后半期 —19世纪70年代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 先从英国棉纺织业开始 18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向 其他部门 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一国走 向多国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促进工业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在俄国、美国、 日本的发展受到封建农奴制、 黑人奴隶制、幕府统治的阻 碍。由于对国外市场的强烈需 求,资本主义加强对外扩张。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789—1794法国革命;欧洲封建势 力联合干涉法国; 工业革命以后,两大阶级日益对立, 工人运动发展;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美国内战; 1868—1873年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印度民族大起义; 1840-1842年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 动; 1853年美国对日本的侵略;

电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 ——一战结束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第二次科技革命; 科技发展,生产发展;生产集 中,资本集中;垄断组织的形 成; 美国德国飞速、英国法国缓 慢、日本俄国快速;对国外投 资的强烈要求,加强对外资本 输出;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性; 帝国主义国家矛盾重重;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扩军备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 严重 一战后——二战前一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金融 中心,成就经济霸主地位;日 本一战期间形成独占中国局 面;英法经济严重衰退;德意 经济处于崩溃边缘;苏联二五 计划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美国罗斯福新政;日德走上法 西斯道路。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资本主义 世界的霸主 1919-1922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 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政治 危机,世界局势空前动荡;德日意 建立法西斯专政,走向对外扩张道 路,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1933—1939年法西斯侵略得到绥靖 政策的纵容 1939—1945年二战时期帝国主义矛 盾、法西斯侵略与各国人民矛盾空 前激化,反法西斯联盟最终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 电子信息时代 1945年—— 20世纪90年代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经济“一 枝独秀”,欧日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5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 “黄金时代”,欧洲联合、日 本再度崛起,形成三足鼎立; 50—70年代,苏联改革没有摆 脱苏联模式; 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 二战以后,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 阵营与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 营,形成对峙局面; 美国冷战政策,控制资本主义,遏 制共产主义; 美苏争霸,第三世界兴起; 苏联解体,一超多强,美国强权、 霸权政治;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启示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启示 摘要 我国虽然位列大国之中,却仍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悬殊差距,一直是我国在迈向更强之路上,一个难以跨越的障碍。虽然身为社会主义国家,但经济的发展却没有这种政治界限之分,我国的经济改革之路正是在邓小平等一代领导人在国外多方考察之下,走出来的。今天我们将再次回望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去寻找和发现新的启示。 【关键词】:罗斯福新政马歇尔计划欧盟经济一体化 08年爆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让我们认识到,金融危机对我们来说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件。虽然我们国家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截至2008年6月,中国所持有的美国股票数额从2007年6月的290亿美元激增至995亿美元,截至2008年6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证券类资产首次突破1.205万亿美元。在2008年我国国民拥有约2万亿美元;总量位居世界第一,这2万亿元的外汇储备中拥有7000亿元表现为美国的国债的最大持有者,在世界金融危机的作用下,美国国债的收益率节节下降,使我国外汇资产出现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美元的急剧贬值,使我国通过贸易顺序差积累起来的财富迅速蒸发。而这些财富却是由我国底层劳动任命所积累起来的血汗钱,而且还导致了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现象。而这些钱足以解决我国现在人民的就医难,贫困儿童上学难问题中的任何一项。由此我国在经济发展之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回首过往的路,才能走的更远。因此研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之路,还是很有意义的。 在这条道路上,罗斯福新政,马歇尔计划,欧盟经济一体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罗斯福新政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在此之前的1929 年夏天,美国还是一片歌舞升平,夏季的三个月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人们见面时不谈别的,只谈股票,直至9月份,美国财政部长还信誓旦旦地向公众保证:“这一繁荣的景象还将继续下去。”但是,1929年10月24日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由5000多亿美元的顶巅跌入深渊,使5000多亿美元的资产,一夜间,化为乌有,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86000 家企业破产,5500 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GNP 由危机爆发时的1044亿美元急降至1933 年的742亿美元,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猛升到1700 万以上,占整个劳动大军的

城市发展史论文

城市发展史论文—从中国城市发展谈发展 “中国的许多城市是由国家财力建设起来的,不靠工商业者的资金。甚至某些城市的人口也有相当数目是政府强力从他处调迁过来的。例如:秦始皇迁天下富豪12万人至咸阳;汉武帝也聚天下富户于长安附近之陵县,以至长陵、茂陵、鄢陵变成了巨大城市;北魏天兴元年徙山东六州百工技巧10万余口,以充京师;明太祖从苏州、湖州张士诚旧土移徙富户45000家至新建之首都南京。其中南京之事例尤为突出。明太祖去世不数年,发生靖难之变,阎王赶走明惠帝,取得皇位,于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带走了以工匠为主的27000户南京居民,使得南京城内顿时户口减半,而南京附郭首县的上元县由176图并为44坊。这些都是欧洲城市发展史上见不到的兴衰变化之事例。”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人类从分散的个体穴居,形成聚落这种群体生活的方式;再由聚落这种群体生活的方式逐步演变成为具有功能分区的区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农业的出现形成了固定的居民点。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使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阶层,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城市正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这时城市真正出现了具体的分区,城与市的概念被明确的表现了出来。“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中国的城市发展在世界城市发展中独树一帜。中国的古代城市特征因与西方城市的特征不符,而被判定为没有城市。其实,中国在石器时代便出现了城市的基本框架,而《周礼考工记》更是给出了城市的区位结构。因为这些,从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城市,如长安、北京、南京、开封等等。中国的城市很早以前就已经分化为明显的两大类,一类是行政区划的治所。他们通常都有城墙或加上外郭保护,城内有政府的行政机关。这一系统的最高层是京师,其中有供电及有关的衙门,以下则是各省级、府级、州县级的治所。这一系统城市的政治意义很强烈,它们是全国性的行政网点,另一系统则是州治府治县治以外的市镇,它们大多数不是政府主动设置的,而是基于经济因素而自然形成。不过,一旦发展达到规模,政府就正是在这些集聚点上设市或镇,并派官管理治安与行政。为了区别这两个系统,前者我们称之为城郡;后者我们称之为市镇。两个系统的综合,称为城市。市镇通常没有城墙,足以显示其政治军事的功能不大。除了少数例外,市镇的规模多小于城郡。 与城市对比的区域是乡村。城市有着属于自己的功能性,即政治行政机关的场所和商业和手工业的场所。而乡村属于农业和畜牧业的领地。这里保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农作物。而当每个朝代或时代出现的时候,都有自己时代的侧重点。当商业和手工业别重视并高度发达的时期,人口会出现向城市移动的趋势,人们逐渐成为了城市的人口,乡村的土地被逐渐变成了城市进行商品交易和发展政治功能的场所,这是便出现了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古代便出现过城市化的进程,而当南宋时期更是达到了城市化水平的巅峰。这与当时朝代开明的政治倾向是分不开的。 一般而论,一个国家的城市化不外是受下列几类因素所推动:(一)政治因素,成事实全国或地区性的政治中心,或是行政官署所在地,作为行政网点。(二)

产业经济学课后答案讲解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1.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 首先,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成了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由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要指工业,在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产业。到了今天,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 第三,产业的含义具有多样性。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范畴。 第四,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即同一产业的经济活动均具有这样或那样相同或相似的性质。(如:需求角度上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供给角度上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第五,产业是结语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因为它研究的既不 是国民经济总量,也不是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行为,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产业,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规律以 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例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正是从产业出发来揭示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诸如此类产业本身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3.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 S-C-P三者间的关系答:在短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内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2.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容及政策主张答:内容: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衡量可竞争市场的一个方法是看该市场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越低,企业退出就越容易,从而企业进入决策不会太小心谨慎,在位企业面临的进入压力越大,市场就越接近于可竞争。政策主张:潜在的竞争完全可以替代政府的规制。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重视市场结构,不如说是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竞争压力的存在关键是要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3.试述市场结构的度量指标答:市场的集中度;产品的差异化;进入和退出壁垒;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市场需求的增长率;短期成本结构。 4.试述主导产业的作用。答:1)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2)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3)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 5.试述古典企业模型主要从技术角度出发,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一个产业最佳产出水平和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问题,以及与此相应的企业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问题。 6.试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 答: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期内的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他只有通过调整可变要素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从整个行业来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原因是由于时间较短,现有厂商来不及调整其厂房设备等资产,而其他厂商也无法建造出新的厂房设备从而进入到该行业中来。 长期:所谓的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的准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需的总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出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 7.试分析企业的价格歧视策略答:1厂商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价格歧视通常发生在垄断市场或寡头垄断市场2价格歧视要求厂商能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划分顾客。厂商可以从地域、年龄、收入、消费习惯等多方面来划分顾客3厂商必须能够阻止消费者通过转售套利。 8.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答:高度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评《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城市的痕迹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读后感 摘要:“城市不止是建筑物的群集,它更是各种密切相关并经常相互影响的各种功能的复合体——它不单是权力的集中,更是文化的归极。” 关键词:城市刘易斯·芒福德城市的定义城市发展阶段划分 在大一上城市规划导引这门课程时,依稀记得老师提过刘易斯·芒福德,因为那时的专业知识还很少,不敢去读这样的大作,因为自己弄不明白。虽然现在也还是积累的知识不够多,但是上了中外城市建设史、中外建筑史之后,再读他的大作,已经有一些眉目了。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了解了一些刘易斯·芒福德的生平。刘易斯·芒福德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特别是他在学术上的巨大贡献,他一生撰写了30多部专著,他被广泛地公认为世界上空前伟大的城市科学专家。他所涉及的学科有建筑学、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科技发展史、哲学、技术、英国文学、美国研究和城市科学,所涉猎的知识很广泛。他最优秀的著作《城市文化》和《城市发展史》,至今仍被公认为全世界城市科学研究的经典著作。 看完这本书之后,自己对世界城市的发展史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当然,最可惜的是刘易斯·芒福德没有将中国的城市发展史列入其中。对于这本书精华的部分实在太多,凭我小小的能力,我只能选取最感兴趣的小部分做一些自己浅陋的理解了。 芒福德先生在72年前基于西方城市发展进程的思考,对我们中国今天的城市发展也有非常特别的意义。他说:“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化力为形,化权能为文化,化朽物为活灵灵的艺术造型,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造。”在我国今天城市迅速发展、资源迅速枯竭、生态迅速破坏、环境迅速恶化的情形之下,我们更应该读一读芒福德对于非理性的工业文明的尖锐批判,对现今日益拥挤、丑陋而紧张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C 1.策略性行为:指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 2.产业结构政策:指政府依据本国的产业结构现状,规划产业结构逐渐演进的目标,确定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实现资源的重点配置的政策。 3.产业集群:指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4.策略性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 5.创造性毁灭: 潜在进入者创新对原有企业造成的致命性打击,迫使他们退出原有的市场。 F 1.范围经济: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2.富有的窘境:在解释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方面存在均衡过多的问题。 G 1.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2.管制:指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 H 1.混合并购: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 J 1.进入壁垒:是指潜在进入企业和新企业若与既存企业竞争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 L 1.掠夺性定价:是指一个厂商将价格定在牺牲短期利润以消除竞争对手并在长期获得高利润的行为。 S 1.市场结构:指市场中各种要素(者、需求者、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 2.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3.市场势力:也称市场权力。是指卖方或买方不适当地影响商品价格的能力。 T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五)·资本主义经济的四次快速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四次快速发展 第一次快速发展—19世纪中期 1、表现:英国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迅速。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2、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的掠夺 3、特点: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 国 别 概况原因 英国最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中的重要 发明均出现在英国。1840年前后,英国的 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 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工业国家 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革命开展的条件主要有: ①前提条件: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 ②基本条件:通过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圈地 运动提供了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在工场手工业中积累了丰富的生 产技术知识 ③必要条件: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法国 最早受到工业革命影响的国家之一。18 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的一些纺织业已 经开始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其他工业部 门也逐渐仿效。19世纪20年代起,法国 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19世纪中期,法国 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 的工业国家。但是发展速度没有赶上英国 阻碍法国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社会长期动荡,政局不稳;②由于中小企业、小农经济长期大 量存在,高利贷资本比较发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国企业经营 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工业劳动力和工 业资本相对缺乏,商品市场也很不景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 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 美国 美国与法国同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19 世纪以后,美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到19 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美国工业革命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 ①美国发展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因素:国内资 源丰富,市场广阔;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大量外国移 民涌入,提供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②新发明的出现,特别是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 方法,大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器的普及 德意志19世纪早期,德意志一些地区开始了工业 革命。此后,德意志的纺织、冶金、农业 化学和铁路运输等部门虽然有一定程度 的发展,但是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阻碍德意志工业革命发展的主要因素: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 俄 国、日本19世纪中期前后,俄国、日本等国也陆续 开展了工业革命,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促使俄国、日本等国经济发展的因素: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完成,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进行 5、影响: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促进世界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最终于19 世纪中期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②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壮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张实力,刺激了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疯狂扩张,最终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③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④对阶级结构的影响: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⑤三大进步政治思潮即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相伴而生 第二次快速发展—19世纪晚期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解体使资本主义的要素得到解放。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这种分化,造成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一方面,产生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无产者;另一方面,巨额的货币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转化为资本。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强制地使劳动者同他们的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而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全部过程的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从而既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又给它造成了商品市场。剥夺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历史在不同国家带有不同的特点,经历不同的阶段。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也标志着对劳动者的剥削形式的变换,即由封建剥削变成资本主义剥削。资本原始积累还包括对殖民地的侵占和掠夺,以及其他利用国家权力的暴力手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封建制度的地方特权、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是相矛盾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力量不断壮大,为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荷兰在16世纪末,英国在17世纪中叶,法国在18世纪末,德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在19世纪中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变革了封建制度,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的生产方式扫清了道路。 2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否蕴含着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这种说法过于片面了,三大发明是东方人传入西方的。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即使没有三大发明资本主义依然会在西方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 三大发明在西方的传播是对资本主义起到了推进作用而不是根本的产生原因 就是有你三大发明也过年没你三大发明也过年就是这个意思。三大发明是科技上影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场而不能根本的左右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是四大发明的文明原创地为啥过去这魔久了依然还是封建国家呢?为什么没有发展资本主义呢?所以说像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是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火药击败了冷兵器的骑士阶级,破坏了封建领主的城堡,没有骑士阶级和城堡的庇护封建领主当然会垮台。 指南针在航海学的利用使欧洲人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新航线,于是海外资本开始迅速增加,跨洋商业活动发展迅速。殖民地的财富源源不断的输入欧洲,资产阶级商人们地位迅速提高,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原始资本积累迅速。封建领主更趋于没落和破产。 印刷术广泛应用于出版业,对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打破了教会的独裁统治,使人文主义新思想得到传播和普及。并提高了科技的进步,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可以说三大发明是对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推进因素而不是根本因素,这是一种科技手段而不是根本,希望你能搞清楚。

产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产业经济学》试题 专业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产业经济学是一种() A、微观经济理论 B、中观经济理论 C、宏观经济理论 D、古典经济理论 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 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3、有效竞争理论是由()提出 A、克拉克 B、马克思 C、贝恩 D、霍夫曼 4、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 A、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B、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 C、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D、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5、产业组织是指()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6、广告的作用() A、有利 B、有弊 C、有利有弊 D、无利 7、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 A、定价一般长期性的 B、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 C、价格一般定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 D、对市场结构产生有利的影响 8、以下哪种联系方式不属于按照产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联系分类的方式() A、前向联系 B、后向联系 C、环向联系 D、价格联系 9、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角度看,“夕阳”产业是指() A、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产业 B、处于衰退期的产业 C、处于调整期的产业 D、市场容量渐趋饱和的产业 10、下列不属于SCP分析框架内容的是()

A、市场行为 B、市场绩效 C、市场结构 D、市场竞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以下属于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第一产业的有() A、农业 B、渔业 C、畜牧业 D、林 业 2、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 A、幼小产业保护政策 B、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C、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D、贸易保护政策 3、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A、企业规模 B、进入壁垒 C、市场容量 D、产品差别化 4、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包括() A、供给结构的优化 B、需求结构的优化 C、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 D、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 5、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 A、完全竞争 B、完全垄断 C、寡头垄断 D、垄断竞争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产业的经济活动是某些经济活动或者部门经济活动。() 2、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符合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需求。() 3、煤炭产业部门和电力产业部门是一种单向联系方式。() 4、产业组织考察的是组织之间的关系。() 5、产品差别化是一种有效的非价格竞争手段。() 6、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7、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产业转移只具有促进作用。() 8、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比完全垄断更有利于技术进步。() 9、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马歇尔冲突”。()

产业经济学(1)

一、名词解释 : 1.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 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2.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3.产业分类:产业分类是吧具有不同特点的产业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产 业,以便进行产业研究和产业管理 4.单个产业状况:单个产业状况是指从经济上看的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单个产业总体而言的 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5.企业:企业是指通过投资监理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组织 6.企业制度:企业制度是企业各方面制度安排的总称 7.个人业主制:个人业主制是由个人投资建立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制度 合伙制:合伙制是由多个合伙人投资建立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制度 公司制:公司制是通过发行股票由众多投资者入股建立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制度 8.委托代理风险:是指代理人可能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使代理成本大于代理收益、企业经 营亏损和破产的危险性 9.规模经济:是指经济体随着规模的扩大而经营成本下降且收益递增的现象 外部规模经济:经济体随着外部经济规模的扩大而收益递增 内部规模经济:经济体随着内部经济规模的扩大而收益递增 范围经济:是指经济体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而经营成本下降且收益递增的现象 10.产业素质:是指单个产业的性质和质量,是决定单个产业状况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11.产业竞争力:产业在生产经营的资源、资本、技术、设备等方面拥有的优势或能力 12.产业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最初投入市场到最终退出市场的全过程 13.产业链:是指产业按特定顺序依次进行的生产经营环节而构成的具有连续性、关联性的 链条或系统 产业价值链:是从价值上看的产业链,反映的是产业各生产经营环节的价值增值即附加值的情况及其变动 14.微笑曲线:产业价值链特别是制造业价值链中各环节的附加值一定的变动趋势 对企业和产业的价值: (1)企业之产品与服务要有持续性的附加价值(盈余),才能够生存下去。 (2)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方向与服务,才能有高获利的潜力,方能确保企业的永续经营。 (3)经验曲线是一种静态表示,透过微笑曲线,可以表现动态的一面,并能突破经验瓶颈,迅速化内隐知识为外显知识。 (4)如何将研发、生产、营销结合,一直是企业谈论的主题。透过微笑曲线的认知,可以很快达到需求的知识。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尽量让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微笑曲线”中占据有利位置。操作方式如下: A、产品升级或产品下移,产品升级指的是产品从原来低档往中档、中档往高档走的办 法,而产品下移,追求的不是提高附加价值,而是创造不同的市场,让营销固定成本往下降,创造规模经济的概念 B、垂直整合,包括向上游的整和和向下游的整和; C、缩短销售渠道,建立直接供销关系,渠道缩得越短,附加价值就越高; D、水平延伸,一种是产品的水平延伸,一种是产品线的水平延伸; E、多元事业,一种是相关产业的多元化,一种是非相关产业的多元化,对于后者,风 险较高,在实施时要具备充足的资金和现金流量,要做好亏几年的心理准备;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高考冲刺专题复习 专题九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一、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时期及特征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发展,处于分散的手工工场阶段(简单协作)。 ②手工工场时期(16-18世纪):即集中的手工工场时期,是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过渡的准备时期。 ③工业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70年代前):从英国开始的、以蒸气机的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进入机器大生产时期(蒸汽时代或自由竞争阶段)。 ④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垄断成为普遍的经济现象。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⑤动荡与调整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打击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整。 ⑥当今世界和信息时代(二战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得到迅速发展。 I 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初,除美国外的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的发展。 II 20世纪50-70年代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联邦德国和日本速度最快。 III 20世纪70-8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和滞胀后,资本主义经济逐步恢复。 IV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明显地呈现出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两种趋势。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 ①前提:社会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②条件 科技:如三次科技革命。 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资本:如资本的原始积累;普法战争赔款对德国经济的促进。 二、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 1.基本史实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由英国扩展至欧美各国。主要有棉纺织机器、蒸汽机和交通运输工具等重大发明。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开始):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主要表现为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使用、电讯事业的发展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50年代开始):表现为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及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出现。 2.共同条件 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和稳固 ②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③市场的扩大导致社会对技术革新的要求迫切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答案

1. S-C-P三者间的关系?答:在短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内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 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2.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容及政策主张?答:内容: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衡量可竞争市场的一个方法是看该市场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越低,企业退岀就越容易,从而企业进入决策不会太小心谨慎,在位企业面临的进入压力越大,市场就越接近于可竞争。政策主张:潜在的竞争完全可以替代政府的规制。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重视市场结构,不如说是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竞争压力的存在关键是要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 3. 试述市场结构的度量指标?答:市场的集中度;产品的差异化;进入和退岀壁垒;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市场需求的增长率;短期成本结构。 4?试述主导产业的作用。?答:1)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2)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 率3)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 5.试述古典企业模型?主要从技术角度岀发,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一个产业最佳产岀水平和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问题,以及与此相应的企业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问题。 6?试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 答: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期内的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他只有通过 调整可变要素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从整个行业来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原因是由于时间较短,现有厂商来不及调整其厂房设备等资产,而其他厂商也无法建造岀新的厂房设备从而进入到该行业中来。 长期:所谓的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的准 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需的总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 发生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 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岀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 7?试分析企业的价格歧视策略?答:1厂商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价格歧视通常发生在垄断市场或寡 头垄断市场2价格歧视要求厂商能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划分顾客。厂商可以从地域、年龄、收入、消费习惯等多方面来划分顾客3厂商必须能够阻止消费者通过转售套利8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答:高度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1)三次产业之间以及各次产业内部的比例要相互适应。(2)各次

产业经济学前沿与热点

产业经济学前沿与热点结课论文中国房地产业前沿与热点研究 姓名 学号 院系 班级 2011年11月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国内的房地产业发展概况以及热点问题分析,当然 国内的市场还是跟国外市场有一定联系,但关系不大,在此不做讨论。分析房地产行业热点问题,像保障住房、产业政策、北京市房地产情况等问题,从此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房地产业还在迅速的发展,更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究。而对于未来市场的分析,我们又得注意整个国家的制度问题,国民的生活问题。总之,中国房地产业需要更深刻的改革和分析。 关键词:政策环境;北京市房地产;商品房和保障房。 正文 引导语:房地产业,对于目前来说一个尤为突出的产业,尤其是在中国。当然这取决于房地产业它所处的环境以及发展阶段等多方面的因素。总的来讲房地产业已经深入到中国的各个阶层,无疑不得说这是一个热点问题,更是一个让人堪忧的问题,当然我们更看重的是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这是我们需要讨论的前沿问题。在中国这个社会中,人们的文化,政府的政策,商家的利益诉求等导致了如今这个比较肮脏的房地产行业,但是我们也不可将其一棒子打死,只有具体分析了它的特点,掌握了它的发展规律,才能让房地产业更好的服务于民,造福于社会。 中国房地产现状及未来市场分析 对于目前来说,房地产业似乎是一个比较缓和的时期,这主要是国家政策的高压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房地产业的不规则快速发展的势头。而分析中国房地产业主要是在城市发展,以京沪深等大城市为主导,其余大部则跟风而上,从中谋得发展。 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现实来看,虽然受限购、限价、限贷等政策影响,但房地产业向上发展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原因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依然在进行,今后10年是前期进城农民买房、安家、就业,实现真正城镇化的重要时期,因此,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依然强劲,改善住房需求也将持续释放。 从产业周期看,前20 年可以看做是房地产业发展的起步期和快速发展期,今后10 年,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将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后半段,并逐步进入稳步发展期。 房地产热点问题分析 一、房地产发展特征分析 1、尽管政府政策对房地产有一定的限制,但是总的来讲,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竣工总量、 销售总量、价格等数量指标还是在不断的增长。 2、房地产开发数量巨大,人均居住面积不断走高,但人均拥有率却不一定高。 3、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产业结构失衡,虽然俩者的数量都是在不断增加的,但是比较 而言商品房还是占有比较大的优势,这无疑在另一方面使经济适用房很难站稳脚 跟。 4、土地问题严重,房地产占用了大量的土地,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在另一方面

中外城市建设发展史论文

论中外城市广场设计 焦蕾,200827501037 烟台大学建筑学院 【摘要】城市广场并不仅是一个城市建筑的象征,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在中国,城市广场的概念是随着近代都市规划的开展,由西方引入的。日后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城市广场的设计受前苏联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城市对城市建设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城市建设的热潮更是令人瞩目,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城市广场设计深受西方设计理念和手法的影响。本文试图以比较的眼光,从中西方现代城市广场的起源与发展出发,分析各自的设计特点,以指出我们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确立未来发展的应持有的态度。 【关键词】中西方;城市广场;发展;设计比较;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中高楼大厦越来越多,道路上车来车往,给人们的城市生活带来了各方面的压力,而且似的城市中的休闲娱乐空间日渐减少。所以,城市广场在城市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形势下,探索城市广场的起源与发展、对比中西方城市广场设计等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2 中西方城市广场的起源、发展与演变 (1)西方的城市广场发展 在欧洲人眼中,“城市广场”被称为城市的客厅。因此自2000多年前,真正意义的城市广场在古希腊诞生以来就一直是人们进行交流、观赏娱乐、休憩活动的重要场所。后经过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最后到17世纪的古典主义城市广场,西方城市广场设计不断发展,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样子。 (2)我国的城市广场发展 西方人将城市广场视为城市的中心,而在我国古代时期,宫城为城市的中心,《考工记》有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种严谨的、封闭的的宫城为中心的古代城市空间组织使得我国古代早期民众很少有公共活动空间。最早的是寺观园林前的空间为公共活动场所,到后来集市的出现增添了民众的公共活动空间,再到后来,街道相交的地方,稍稍扩展形成封闭的广场空间,这种广场面积不大,数量也很少,但都处于城市的中心地段,地位很重要。其特点是很少有人为的、统一的规划观念影响。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国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活空间质量提上城市建设议事日程,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广场自此才开始在中国各个城市空间中纷纷亮相。并随着社会及经济的飞速发展,渐渐形成了一股“广场热”的设计浪潮。 (3)中外城市广场在演变上的差异 使用目的的差异 与欧洲相比,中国传统城市广场在功能类型上没有太大差异,但是,在欧洲传统城 市广场的演变中,祭祀、宗教等功能逐渐减弱,庆典和商业功能逐渐增强,广场不

产业经济学课后答案讲解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1. 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 首先,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 并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成了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 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 其外延不断扩展。(由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 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要指工业, 在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产业。到了今天,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 第三,产业的含义具有多样性。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 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 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范畴。 第四,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即同一产业的经济活动均具有这样或那样相同或相似的性质。 (如:需求角度上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 供给角度上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第五, 产业是结语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因为它研究的既不是国民经济总量, 也不是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行为, 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 2.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产业, 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规律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