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主题阅读:走遍世界体验不同的观念

主题阅读:走遍世界体验不同的观念

主题阅读:走遍世界体验不同的观念

孟庆蛟

chixiaoqincxq@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17223701.html,

mengqingjiaodam@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17223701.html,

mengqingjiaomqj@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17223701.html,

zhangleilycs1@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17223701.html,

山东省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邮政编码265205

电话131********

建行卡(用户名:孟庆蛟卡号6217002190005384061)

身份证370682************

大千世界,不同国家的人们有不同的精神观念,待人处事的方式也不同。体验不同国家人们的精神观念,能够对我们有所启示。

瑞典人的拥抱文化

蔡蔡

在我们的印象中,瑞典这个国家除了福利好、气候冷,大概还有忧郁和自杀的标签伴随。我曾在斯德哥尔摩小住两次,那里的风景美得毋庸置疑,在城市里行走,就像走在一张大大的明信片里。但其实这并不是瑞典最吸引我的地方——让我对瑞典这个国家充满好感的,是那里的人。

瑞典人喜爱拥抱,这是朋友间见面最为普遍的打招呼方式,轻轻唤着对方的名字,一边打招呼一边用一只或者两只手拥住对方的肩膀,在我看来这是标准的瑞典式拥抱。

我第一次参加超过20人规模的聚会时,见识了告别拥抱的“连绵不绝”。反正一群人在门口都说要回家了,而半个小时前就提前离席跟我告别过的朋友还在最前头拥抱没有出门……深夜两点,酒吧已经关门了,告别拥抱仪式还没有完全结束。瑞典人真的很热爱拥抱,每个参加聚会的人都要拥抱所有人。在我这个异乡人眼中,瑞典人的庞大朋友聚会,基本上上半场是用来进行见面拥抱仪式的,而下半场就是用来再见拥抱的。

虽然偶尔我也会嘲笑瑞典朋友的繁文缛节,但我的真实感觉,却被我的朋友、旅居瑞典的北京人Foxrina一语道破:“我在这里感触最深的就是拥抱,因为每一次拥抱都将心与心的距离贴得很近。”礼貌这件事,在瑞典人的社交中是最重要的,在社会表情中,你很难寻找到发怒、争吵和焦躁。令人惊讶的是,我总觉得瑞典人许多内在的东西跟中国人很像,其实应该说瑞典文化跟中国传统的文化很像。

选自《青年文摘》2013年第17期

赏析:

拥抱,可以缩短陌生人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减轻友人离别时的痛苦,让人与人之间关系更加和谐。学会拥抱,便是学会欣赏、学会接受,从而懂得享受,拥有快乐,走进幸福。

美式人情味

王逅逅

很多久居美国的人认为,美国的人情味不浓。邻里之间,只是见面点头,没有更多交流。在学校,别人插手你的事情时,只是点到为止。不经过你的同意,他们不会帮到底。

美国同学之间经常会有这种对话:“今天,帮我去某某那儿拿一下东西,我很忙,去不了。”“抱歉,伙计,我今天不大想出门。”他们甚至连一个借口都不会给。

美国的人情可以总结成:“你永远不要期盼他人会做分外之事,如果他们做了,就是加上的人情分。”

暑假,刚回美国的时候,我没有地方住,于是借宿在华盛顿的朋友家里。那几天,她正好出差,于是嘱咐我每天给花园浇水,顺便遛狗。后来,她回来,拿来支票本,对我说:“每次,我离开家,请人帮我照看时,我都会给钱,我想,你也应该得到你应得的报酬。”

可以想象,当时,我是多么纠结啊。我坚决不要,她却异常坚定地说:“如果你不要,我会很难过的。”这是美国人的绝杀。推托到最后一刻,两方中的一方,就会说出这句话,当然是先说出来的占上风。

我居住在爱荷华州的接待家庭里的时候,买过一个几十美元的摄像头,很久没有使用,放在外面的桌子上搞丢了。结果,接待家庭的妈妈说:“对不起,你的摄像头是在我家里丢的,我们需要赔偿。”

当时,我也觉得不解,住在他们家里整整一年,人家没收我一分钱,怎么自己丢了一个东西,还要人家赔。后来,我终于明白他们的逻辑:接待我,是他们之前商量好的“分内之事”;我丢了摄像头和这件事是完全分开的,需要分开考虑。

这就是美国式人情。

选自《思想》2014年第4期

赏析:

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就倡导“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人情是“礼轻情义重”,这样的美德在物质逐步发达的今天也不应渐行渐远。美式人情看似淡薄,却也简单真诚,两相舒适。

瓦杜兹:周末无车

周礼

我到列支敦士登的首都瓦杜兹正赶上周末。走过安检口,四下张望,想打一辆出租车去酒店,可等了许久也不见车的踪影,更奇怪的是连公交车都没有。

虽然列支敦士登的领土面积很小,自然资源不多,但倚仗银行业、旅游业和邮票业,国民收入十分可观。以其经济能力,人均机动车拥有量一定不低,怎么街上却难见汽车呢?

不一会儿,远处传来汽车马达声,我暗自欣喜。但车到了眼前才发现,那是一辆邮政车。我又捺着性子等了半个小时,其间除开过来一辆救护车外,再没有看到其他车辆的影子。

又等了10多分钟,还是不见车。我只好拨通酒店电话,让他们派车来接我。没过多久,一位身穿酒店制服的服务生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我跟前,他抱歉地说:“先生,真对不起!今天是周末,不能开车,只能委屈您一下了。”

到达酒店,我好奇地问那位服务员:“今天是什么日子,为什么街上没有一辆汽车?”

服务员微笑着解释:“现在不是提倡节能减排吗?为了改善瓦杜兹的空气质量,增强人民的环保意识,政府规定,每逢周末,限制汽车上街,即便是公益车辆,也必须在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后方可上路,否则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为此,政府还专门修建了一条长约90公里的自行车车道,意在鼓励大家尽量少开汽车,多骑单车。”

我说:“那岂不是给出行带来不便吗?”

服务员答:“那有什么,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公爵和首相都这样,我们普通市民又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

选自《青岛日报》2014年7月17日

赏析:

环保作为一个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在当今各国备受关注。只有每个人都负起责任,环境问题才可能会有大的改观。列支敦士登的首都瓦杜兹就是这样的典范。在周末限车令发出后,上至公爵首相,下至宾馆服务员,在规定面前,人人遵守,充分体现了社会契约精神,这值得我们借鉴。

德式家教:念书前先学会生活

吕传彬

在德式教养观里,父母的生活教育是教养孩子品格教育的最基础工程。不要小看那些很琐碎的家务事,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比如,孩子从小看母亲为这个家用心煮饭,那么孩子的成长记忆就是,妈妈温暖的饭菜香是家的幸福味道。又如,孩子看着爸爸维修家里的水电及修理电器,敲敲打打,东修西理的,他们会学到原来凡事都可以自己动手做的。

另外,许多生活常规如教孩子要遵守红绿灯、垃圾如何分类、晚上八点过后不要喧哗……这些小事,父母做给孩子看后,孩子不只会模仿,等他们大一点的时候,偶尔父母忘了守规矩,孩子们还会纠正爸妈的错误呢!

德国教育家皮切尔夫人在一本书中回忆,有一回她搭电车,看到一对父子上车后投币买票,但卖票机故障了,只见那小男孩很焦急地跟爸爸说:“爸爸,这样不行,我们没有买票搭车等于是坐黑车,这样是犯法的。”后来,皮切尔夫人看到那位爸爸很冷静地带着儿子去跟司机说明无法买票的原因。当她再看到小男孩时,他脸上充满了放松的笑容。

在孩子念书前,先教会孩子如何过生活。德国孩子三岁上幼儿园,老师们就开始教导生活常规,例如,玩完玩具后,一定要物归原处;学习自理生活,小至自己穿鞋,大到当爸妈的小帮手。

念书前先学会生活,可以让孩子更独立,更信赖自己有能力建立不同层面的发展;而从父母的身教学习里可以建立生活的次序与规则,为孩子未来的自我生命发展奠定更深厚的信赖与安全感。

选自《当代健康报》2014年9月4日

赏析:

念书前先学会生活,其实就是先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和基本修养,这对人的成长来说要十分重要。因为先学会做人才能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能够在社会立足,这是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