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理数的意义复习训练

有理数的意义复习训练

有理数的意义复习训练
有理数的意义复习训练

有理数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量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 )

A 、节约汽油10升与节约粮食

B 、向东走12m 与向北走8m

C 、收入300元与支出100元

D 、身高1.8m 与身高0.9m

2、如果零上5°C 记作+5°C ,则零下5°C 记作( )

A 、-5°C

B 、—10°

C C 、-5°C

D 、-10°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0的倒数是0,0的相反数是0;

B 、 0没有倒数,但0的相反数是0;

C 、0没有相反数,但0的倒数是0;

D 、不能确定。

4、一个数的倒数为本身,则这个数为( )。

A .0

B .1

C .-1

D .±1

5、在数轴上,一个点从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了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此时这个点表示的数是( )

A .5

B .1

C .—1

D .—5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一定是正数

B .最大的负数是-1

C .整数是由正整数和负整数所组成的

D .有限小数是有理数

7、已知3=x ,6=y ,且x 、y 异号,则y x +的值为()。

A .±9

B .9

C .9或3

D .±3

8、在数轴上,与表示数-1的点的距离等于5的点表示的数为( )。

A .4

B .6

C .±5

D .4或-6

9、表示3的点移动4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A .7

B .-1

C .7或-1

D .-7或1

10、以下几个结论:(1)若|a|=|b|,则a=±b ; (2)若a=-b ,则|a|=|-b| ; 3)若|a|=|b|,则a=-b ;(4)|m -2|=|m|-2;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 1个

B 、2个

C 、 3个

D 、4个

11、下列关于“零”的说法中:①是整数,也是有理数 ②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③不是整数,是有理数; ④是有理数,不是自然数。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0个;

B . 1个;

C . 2个;

D . 3个。

12、右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侧面展开图,请在其余三个正方形内分别填入适当的数,使得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①②③表示的数分别为( )

A .-1,-0.5,3

B .-0.5,-1,3

C .-0.5,3,-1

D .3,-0.5,-1

13、在下列大小关系中,错误的是( )

A .0.10>-

B .30.3758->-

C .5768<

D .5567

-<- 14、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分别为200米,-150米,那么甲地比乙地高出( )

A .200米

B .50米

C .300米

D .350米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0a

>,则a a =,反之,若a a =,则0a >; B . 若a a =-,则a 必为负数;

C . 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有6个,分别是±1,±2,±3;

D . 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二、填空题

1、一个零件在图纸的尺寸标注为05.005.020+

-表示这种零件最大尺寸为,最小尺寸为。

2、 如果水位升高4m 时水位变化记为+4m ,那么水位下降3m 记作___,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为____m 。

3、 学而思饮料公司生产的一种瓶装饮料外包装上印有“600±10(ml) ”字样,质监局对该产品抽查3瓶,容量分别为589ml,593ml,607ml ,问抽查产品的容量有瓶合格。

4、b a -的相反数为_______.若a a -=,则=a .

5、大于-4.5的非正整数有个,大于-7.6且小于2.9的整数有个.

6、31-的绝对值与2

12-的相反数的差是. 7、绝对值最小的数是,绝对值等于6- 的数是.

8、若1=x x ,若x 0,若1-=x

x ,若x 0. 9、如果6=m ,2=n ,m n n m -=-,那么=m ,=n .

10、若0)1(32=-++y x ,式子12)4(+--n x

y 的值(n 为正整数)是. 11、已知0>a ,0

12、当52<<-x 时,化简25+--x x =______________.

13、若b a ,互为倒数,d c ,互为相反数,则)32(23---d c ab =

14、若312=-x ,则=x .代数式ab

ab b b a a ++的所有可能的值为___________。 15、数轴上的点A 、B 分别表示数—3和m ,AB 的中点C 表示的数是—2,则m =_______.

16、近似数9.15×104精确到 位

三、解答题

1、将下列各数填入表示相应集合的大括号中

—7.2, , 4

3,—9, 3.2, 0, 3-+, —(—5), —23, ,—0.02 整数集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集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数集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数集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分数集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比较大小

—2, +3

11, 0, —3.5, +4

3、已知数轴上有A ,B 两点,A ,B 之间的距离为2,点A 与原点O 的距离是3,写出满足条件的点B 所对应的数.

4、已知4,3==b a 且b

5、一辆货车从超市出发,向东走了3km 到达小彬家,继续向前走了1.5km 到达小颖家,然后向西走了9.5km 到达小明家,最后回到超市 。

⑴以超市为原点,向东作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km ,在数轴上表示出小明、小彬、小颖家的位置

⑵小明家距离小彬家多远?

⑶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6、已知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化简: |a -b|+|b+c|-|a -c| 。

7、若a 、b 互为倒数,c 、d 互为相反数,2=m ,

23)1m d c ab m d c ?---+(的值。

8、在数轴上,点A 和点B 都在与—4

15对应的点上,若点A 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B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则7秒之后,点A 和点B 所处的位置对应的数是什么?这时线段AB 的长度是多少?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意义-巩固练习

有理数的意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2014?甘肃模拟)下列语句正确的()个 (1)带“﹣”号的数是负数; (2)如果a为正数,则﹣a一定是负数; (3)不存在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 (4)0℃表示没有温度. A. 0 B. 1 C. 2 D. 3 2.关于数“0”,以下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0是整数 B.0是偶数 C.0是正整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如果规定前进、收入、盈利、公元后为正,那么下列各语句中错误的是 ( ) A.前进-18米的意义是后退18米 B.收入-4万元的意义是减少4万元 C.盈利的相反意义是亏损 D.公元-300年的意义是公元后300年 4.一辆汽车从甲站出发向东行驶50千米,然后再向西行驶20千米,此时汽车的位置是 ( ) A.甲站的东边70千米处 B.甲站的西边20千米处 C.甲站的东边30千米处 D.甲站的西边30千米处 5.在有理数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身高增长cm 2.1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1和体重减轻kg B.有最大的数 C.没有最小的数,也没有最大的数 D.以上答案都不对 6.下列各数是正整数的是() A.-1 B.2 C.0.5 D. 2

二、填空题 1.(2014秋?朝阳区期末)如果用+4米表示高出海平面4米,那么低于海平面5米可记作 . 2.在数 中,非负数是______________;非 正数是 __________. 3.把公元2008年记作+2008,那么-2008年表示 . 4.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有理数是 . 5.是正数而不是整数的有理数是 . 6.是整数而不是正数的有理数是 . 7.既不是整数,也不是正数的有理数是 . 8.一种零件的长度在图纸上是(03.002.010+ -)毫米,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 毫米,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 毫米,最小不小于 毫米. 三、解答题 1.说出下列语句的实际意义. (1)输出-12t (2)运进-5t (3)浪费-14元 (4)上升-2m (5)向南走-7m 2.(2014秋?晋江市期末)下面两个圈分别表示负数集和分数集,请把下列6个数填入这两个圈中合适的位置. ﹣28%,,﹣2014,3.14,﹣(+5),﹣0. 3.甲地海拔高度是40m ,乙地海拔高度为30m ,丙地海拔高度是-20m ,哪个地方最高?哪个地方最低?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多少? 4.观察下面依次排列的一列数,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请接着写出后面的两个数,

有理数的意义及答案

有理数的意义及答案 主讲沈老师【学习目标】 1.掌握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理解正数、负数、有理数的概念; 3. 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初步建立分类讨论的思想.【要点梳理】 要点一、正数与负数 像+3、+1.5、 1 2 +、+584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像-3、-1.5、 1 2 -、-584等 在正数前面加“-”号的数,叫做负数. 要点诠释: (1)一个数前面的“+”“-”是这个数的性质符号,“+”常省略,但“-”不能省略. (2)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哪种为正可任意选择,但习惯把“前进、上升”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等规定为负.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水岭”. 要点二、有理数的分类 (1)按整数、分数的关系分类:(2)按正数、负数与0的关系分类: 要点诠释: (1)有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整数也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数. (2)分数与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可以互化,所以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看作分数,但无限不循环小数不是分数,例如π. (3)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典型例题】 类型一、正数与负数 1.若把向北走7km记为-7km,则+10km表示的含义是(). A.向北走10km B.向西走10km C.向东走10km D.向南走10km 【答案】D 【解析】“正”和“负”相对,-7km表示向北走7km,则+10km表示向南走10 km,所以答案D 【总结升华】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果一个量为“正数”,则与其相反意义的量就是负数. 反之,当如果一个量为“负数”,则与其相反意义的量就是正数,且这两个量的单位相同.举一反三:

《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会求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 技能与方法:(1)经历情境探求过程,感悟提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的必要性及“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深化对“权”的各种形式的认识及对“加权平均数”的本质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2)认识“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的客观事实,体会“根据不同数据的权来计算其平均数”的合理性。(3)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 加权平均数概念的形成;理解“权”的意义,会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教学方式,不仅注重了学科知识的获取,更注重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师:光绪是一位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皇帝,只可惜他有心兴国,无力回天,因为当时的实际掌权者是慈禧。光绪大婚后慈禧将还政于光绪,所以在光绪选秀时,慈禧想找一个自己人继续监视光绪。而光绪则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这是隆裕皇后,她相貌平平,性柔懦,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这是后来的珍妃,她性格活泼开朗,工翰墨,善下棋,自小受西方思想影响,思想开明维新。

教师结合PPT中老照片予以简单的人物简介及事件背景介绍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鲜活的,生动的例子,尤其是有故事背景的例子。此处老照片的逐张呈现,配合教师的讲解,成功地捕捉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 【环节二】合作探究、理解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一)算术平均数的引出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的观点来戏说历史,若这是当时选秀时隆裕和珍妃的得分表。 思考:你能用什么方法来对两人的得分进行评价吗? 预设学生1:用品貌志趣和政治背景两项成绩的和 预设学生2:求品貌志趣和政治背景两项成绩的平均数。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说课稿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年八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一节的内容,共分为三个课时,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运用新课标理念,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首先先进行教材分析,它分为三个方面: 1、教材的作用与地位 函数本身就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而反比例函数是在继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学习的基础上,再次进入函数范畴学习的又一类新的函数。它是初中阶段三大函数之一,是最基本、最初步的函数。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反比例关系和分式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又为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作好了铺垫,为以后处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知识结构上呈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结合本课特点,我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 解决问题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确定其表达式.. 情感与态度 1、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间对应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2、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内涵。 教法学法分析 众所周知,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法促进学法的形成,学法促进教法的发展。 教法选择讲解与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由于初中学生维持有意注意时间,一般在10―20分钟,通过听、看、做、交 谈相结合获得的知识保持率最高,所以我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要注意听、仔细看、勤动手, 多交流用心想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意义(含答案)1

有理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1.掌握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正数、负数、有理数的概念; 3. 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初步建立分类讨论的思想. 【要点梳理】 要点一、正数与负数 像+3、+1.5、 1 2 +、+584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像-3、-1.5、 1 2 -、-584等在正数前面加“-”号的数,叫做负数. 要点诠释: (1)一个数前面的“+”“-”是这个数的性质符号,“+”常省略,但“-”不能省略. (2)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哪种为正可任意选择,但习惯把“前进、上升”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等规定为负.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 要点二、有理数的分类 (1)按整数、分数的关系分类:(2)按正数、负数与0的关系分类: 要点诠释: (1)有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整数也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数. (2)分数与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可以互化,所以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看作分数,但无限不循环小数不是分数,例如π. (3)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知识点

典型例题 类型一、正数与负数 例1.中国人很早开始使用负数,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的“方程”一章,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正式引入负数.如果收入100元记作+100元.那么﹣80元表示() A.支出20元 B.收入20元C.支出80元 D.收入80元 【思路点拨】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 【答案】C 【解析】解:根据题意,收入100元记作+100元, 则﹣80表示支出80元. 故选:C.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正数和负数,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确定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举一反三: 【变式1】一种大米的质量标识为“(50±0.5)千克”,则下列各袋大米中质量不合格的是()A.50.0千克 B.50.3千克 C.49.7千克 D.49.1千克 【答案】D. 解:“50±0.5千克”表示最多为50.5千克,最少为49.5千克. 【变式2】 (1)如果收入300元记作+300元,那么支出500元用___________ 表示,0元表示__________ . (2)若购进50本书,用-50本表示,则盈利30元如何表示? 【答案】(1)-500元;既没有收入也没有支出. (2)不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不能表示. 【变式3】如果60m表示“向北走60m”,那么“向南走40m”可以表示为().A.-20m B.-40m C.20m D.40m 【答案】B 例2.体育课上,华英学校对九年级男生进行了引体向上测试,以能做7个为标准,超过的次数记为正数,不足的次数记为负数,其中8名男生的成绩如下:2,-1,0,3,-2,-3,1,0 (1)这8名男生有百分之几达到标准? (2)他们共做了多少引体向上?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内容解析 本课是反比例函数这一章的第一课时,其主要功能是在学生学习过的一次函数的基础上,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认识并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反比例函数作为初中三个基本函数(还有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中最特殊的一个,明确其意义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另外本节课的学习可以给学生研究其它函数做好引领工作,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学生需要对从实际问题中得出的三个关系式进行观察、归纳,结合已学知识来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且深入的理解其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指引,具体到课堂教学实际中就是通过问题的引领,帮助学生做好问题的探究.学生是这个环节的主体,教师是辅助者,在实际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和看法,不应该把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通过对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的分析,抽象概括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知道自变量和对应函数成反比例的特征.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根据问题中的变量关系,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分式等预备知识,对函数的图象、性质和特征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再加上小学已经学习过的反比例关系,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引入不会感到突然.在对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过程中,需加强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对于自

变量每一个确定的值,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不同在于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定值.同时,学习过程中要回顾类比反比例关系,分式的概念及其运算. 但是反比例函数与学生已学过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有着根本的不同.虽然从形式上和正比例函数很类似,但是其自变量取值范围不再是全体实数,所以相比于学生熟悉的函数类型,反比例函数的研究方式会有所不同,而本节课的学习就是所有这些改变的起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抽象得到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问题1京广高铁全程为2 298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有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2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的温度下降到零下273℃,每分钟变化的温度(单位:℃)与冷冻时间(单位:分)有什么样的关系?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得出答案.教师板书学生给出的答案,同时提醒学生关注零下273℃的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用实际问题引出现实中的反比例关系,为后续的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做好铺垫.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量与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体会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函数关系,激发探究兴趣. 2.观察感知,理解概念 针对学生的答案,提出一系列问题: 问题3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问题4这两个量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问题4.1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常量和变量分别是什么? 问题4.2变量x、y在什么范围内变化? 问题4.3 y是x的函数吗? 师生活动: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推动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开始渗透研究函数的一般步骤,帮助学生探究函数关系.学生需要调动原有知识储备,经过思考和讨论来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让学生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分析生活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用反比例关系式表示出来,初步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

有理数的意义典型例题讲解

有理数的意义典型例题讲解 【学习目标】 1.掌握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正数、负数、有理数的概念; 3. 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初步建立分类讨论的思想. 【要点梳理】 要点一、正数与负数 像+3、+1.5、 1 2 +、+584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像-3、-1.5、 1 2 -、-584等 在正数前面加“-”号的数,叫做负数. 要点诠释: (1)一个数前面的“+”“-”是这个数的性质符号,“+”常省略,但“-”不能省略. (2)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哪种为正可任意选择,但习惯把“前进、上升”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等规定为负.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 要点二、有理数的分类 (1)按整数、分数的关系分类:(2)按正数、负数与0的关系分类: 要点诠释: (1)有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整数也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数. (2)分数与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可以互化,所以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看作分数,但无限不循环小数不是分数,例如π. (3)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典型例题】 类型一、正数与负数 1.中国人很早开始使用负数,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的“方程”一章,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正式引入负数.如果收入100元记作+100元.那么﹣80元表示()A.支出20元 B.收入20元C.支出80元 D.收入80元 【思路点拨】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答案】C 【解析】解:根据题意,收入100元记作+100元, 则﹣80表示支出80元. 故选:C.

有理数的概念知识点归纳及练习题

有理数的概念知识梳理 有理数的概念一、目标认知学习目标: 了解正数、负数、有理数的概念,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掌握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求法和性质,学习使用数轴,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几何意义,会借助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掌握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求法和性质,进一步学习使用数轴,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重点: 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分类,相反数的概念及求法,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及应用;有理数比较大小 难点: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尤其是用字母表示的时候的意义。运用数轴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掌握。 二、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负数的引入 要点诠释: 正数和负数是根据实际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学过的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比如一些有相反意义的量:收入200元和支出100元、零上6℃和零下6℃等等,它们不但意义相反,而且表示一定的数量,怎样表示它们呢?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把另一种和它意义相反的的量规定为负的,这样就产生了正数和负数。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哪种意义为正,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但习惯把“前进、上升、收入、零上温度”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温度”等规定为负。 知识点二: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要点诠释: (1)像3、1.5、、584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小学学过的数,除0以外都是正数,正数比0大。 (2)像-3、-1.5、、-584等在正数前面加“-”(读作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比0小。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注意: (1)为了强调,正数前面有时也可以加上“+”(读作正)号, 例如:3、1.5、也可以写作+3、+1.5、+。 (2)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不能简单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 例如:-a一定是负数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的数, 若a表示的是正数,则-a是负数;若a表示的是0,则-a仍是0; 当a表示负数时,-a就不是负数了(此时-a是正数)。 知识点三: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要点诠释: 1、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注:(1)有时为了研究的需要,整数也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数,这时的分数包括整数。 但是本节中的分数不包括分母是1的分数。 (2)因为分数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以互化,上述小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所以我们把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看作分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整数。 2、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例如:1、2、 3、0、-1、-2、-3等等。 3、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例如:、、0.6、-、-、-0.6等等。 知识点四:有理数的分类 要点诠释: 1、按整数、分数的关系分类: 2、按正数、负数与0的关系分类: 注:通常把正数和0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0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0称为非负整数(也叫做自然数),负整数和0统称为非正整数。如果用字母表示数,则a>0表明a是正数;a<0表明a是负数;a 0表明a是非负数;a 0表明a是非正数。 知识点五:数轴的概念 要点诠释: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定义包含三层含义:(1)数轴是一条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2)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3)原点的选定、正方向的取向、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通常取向右为正方向)。 知识点六:数轴的画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b01有理数的意义

有理数 第一讲:有理数的意义 一、 概念 1、 思考:为什么引入负数? 2、 的数叫正数? 3、 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 . 4、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 6、 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的比的数成为 7、 都可以写成m n (m,n 是整数,0n ≠ 8、有理数按大小可分为: 0?? ? ?? ????? ???? ?正有理数有理数 负有理数 9、 有理数按形式可分为: ????? ????? ?????? ?正整数 整数有理数正分数 分数 10、 把.. 0.23写成分数的形式 11、 把1 3写成小数形式 二、概念的应用 例1、 下面的大括号表示一些数的集合,把下面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1,-0.1,325,0,-20,-3.14,10.1,-0.3,-5%,5122 ,,837- 负有理数集:{ } 非负整数集:{ }

例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负数一定是正数。 B、有最小的正整数,有最小的正有理数。 C、-a一定是负数 D、正整数和正分数统称正有理数。 例3、填空题 (1)如果以每月生产180个零件为标准,超过的零件数记作正数,不足为零件数记作负数,那么1月生产160个零件记作 2月份生产200个零件,记作个。 (2)一种零件的长度在图纸上是(10±0.05)毫米,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10毫米,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毫米,最小不小 于毫米。 (3)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有理数是 (4)是正数而不是整数的有理数是 (5)是整数而不是正数的有理数是 例4、观察下面依次排列的一列数,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请接着写出后面的两个数,你能说出第2011个数是什么吗? (1)1,-2, 3, -4, 5, -6, 7, -8,,,……..2011,……. (2), 111111 1,,,,,. 234567 ----, ,,…….. ,……. 拓展:因为任何一个有理数写成分数p q (p,q为整数,0 p≠的形式), 所以将正有理数进行如下排序(可能有重叠): 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第四列…… 第一行:(分子分母和为2的1 1 第二行:(分子分母和为3的2 1 1 2 第三行:(分子分母和为4的3 1 2 2 1 3 第四行:(分子分母和为5的4 1 3 2 2 3 1 4 。。。。。。。 问:分数2012 2011 在第几行第几列?

《加权平均数》教案

《加权平均数》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进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的过程,能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讲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与平均数打交道,但有时发现以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适用,例如老师在计算学生每学期的总评成绩时,不是简单地将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加除以2作为该学生的总评成绩,而是按照“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 0%”的比例计算(如P135图20.1.5).考试成绩更为重要.这样如果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为76分,考试成绩为90分,那么他的学期总评成绩应该为70×40%+90×60%=82(分). 二、探究新知 (―)加权概念的引人 教师讲解;一般来说,由于各个指标在总结果中占有不同的重要性,因而会被赋予不同的权重,上例中的40%与60%就是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在学期总评成绩中的权重,最后计算得到的学期总评成绩82分就是上述两个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上题计算下面问题:小青在初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数学成绩分别为:第1次测验得89分,第二次测验得78分,第3次测验得85分,期中考试得90分,期末考试得87分.如果按照上图所显示的平时、期中、期末成绩的权重,那么小青该学期的总评成绩应该为多少分? 学生计算后,教师给出答案.设置此题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按权重计算平均值的方法. (二)例题讲解 教师提出问题:某公司对应聘者A、B、C、D进行面试,并按三个方面给应聘者打分,

初一数学通用有理数的定义及其分类练习题

初一数学通用有理数的定义及其分类练习题 (答题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 1、在-1、0、1、2这四个数中,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 A. -1 B. 0 C. 1 D. 2 2、小明的爸爸开的小店昨日获利120元,在每日收支账本上写了“120元”,今天小店亏了20元,他应记作() A. 20元 B. -20元 C. -20 D. 100元 3、如果+10%表示“增加10%”,那么“减少8%”可以记作() A. -18% B. -8% C. +2% D. +8% 4、某工厂计划每月生产800吨产品,二月份生产了750吨,那么它超额完成() A. -50吨 B. -750吨 C. 50吨 D. 750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黑色”和“红色”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B. “快”和“慢”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C. “向北4.5米”和“向南4.5米”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D. “+15米”表示向东走了15米 *6、下面关于“0”的叙述正确的有() (1)是整数,也是有理数;(2)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不是整数,是有理数;(4)是整数,不是自然数。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1)0是整数;(2)-113是负分数;(3)3.2不是正数;(4)自然数一定是正数;(5)负分数一定是负有理数。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某项科学研究,以45分钟为1个时间单位,并记每天上午10时为0,10时以前为负,10时以后为正,如9∶15记为-1,10∶45记为1等。则上午7∶45应记为() A. 3 B. -3 C. -2.5 D. -7.45 二、填空题。 9、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4万元记做+4万元,那么支取 2.5万元应记做__________,-3万元表示:__________。 10、一种零件的长在图纸上标示为:20±0.01(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长应是20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__________,最小不小于__________。 11、在有理数:-1,2.5,0,1,112,-15中,整数有__________。 **12、下列语句:①所有整数都是正数;②所有正数都是整数;③奇数都是正数;④分数是有理数;⑤在有理数中,不是负数就是正数;⑥非正整数是零和负整数。其中正确的语句是__________,不正确的语句是__________。(只写序号) 三、计算题。 13、说明下列每句话的实际意义。 (1)支出-50元;(2)向西走-100米; (3)成本增加-10%;(4)温度上升-8℃;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反思汇总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一、掌握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并会识别反比例函数, 在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同时, 并会建立反比例函数基本模型, 学生由正比例函数向反比例 函数认识转变,两个变量对应关系(比为定值或积为定值的区别。通过回顾已有知识, 在行程问题中路程一定时, 时间与速度成反比, 引导学生用函数关系式表示时间与 速度的关系式, 为后面进一步建立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基本模型做铺垫。在通过对基本问题的讨论, 激发起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愿望, 使学生用函数观点从新认 识日常生活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并能用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表示出来, 初步建立反比 例函数表达式基本模型。最后让学生从上述不同关系式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一般情形,让学生感受从特殊到一般数学思考问题方法, 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 从而得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学生在理解. 掌握要注意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本节教学需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逐步深入,学生探究的问题愈来愈有挑战性,教师适当点拨和学生充分讨论从而共性, 形成共识, 教师利用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 设置由浅入深一些练习题,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把握。通过例题学习, 习题的训练, 归纳出求反比例函数的一般步骤。二、不足方面 在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理解不透,不明确 x 与 y 之间关系,对 y=KX 与 y=KX 易混淆不清,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区别。另外,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准确的 审题, 不能准确的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因此不能正确的列出函数关系式解决 问题, 还有不明确两个变量的意义, 也就是题目中给定数据不知道哪一个变量对应 的数值,还需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解题速度。 三、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效率。 (2针对学生的盲区,出相应的练习巩固。

01有理数的意义-巩固练习

2 -0.02 1. (2014?甘肃模拟)下列语句正确的( )个 (1)带“﹣”号的数是负数; (2)如果 a 为正数,则﹣a 一定是负数; (3)不存在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 (4)0℃表示没有温度. A. 0 B. 1 C. 2 D. 3 2.关于数“0”,以下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0 是整数 B .0 是偶数 C .0 是正整数 D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如果规定前进、收入、盈利、公元后为正,那么下列各语句中错误的是 ( ) A .前进-18 米的意义是后退 18 米 B .收入-4 万元的意义是减少 4 万元 C .盈利的相反意义是亏损 D .公元-300 年的意义是公元后 300 年 4.一辆汽车从甲站出发向东行驶 50 千米,然后再向西行驶 20 千米,此时汽车的位置是 ( ) A .甲站的东边 70 千米处 B .甲站的西边 20 千米处 C .甲站的东边 30 千米处 D .甲站的西边 30 千米处 5.在有理数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身高增长1.2cm 和体重减轻1.2kg 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B .有最大的数 C .没有最小的数,也没有最大的数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6.下列各数是正整数的是 ( ) A .-1 B .2 C .0.5 D . 二、填空题 1.(2014 秋?朝阳区期末)如果用+4 米表示高出海平面 4 米,那么低于海平面 5 米可记作 . 2.在 中,非负数是 ;非正数 是 . 3.把公元 2008 年记作+2008,那么-2008 年表示 . 4.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有理数是 . 5.(2016 春?温州校级期中)如果向东行驶 10 米,记作+10 米,那么向西行驶 20 米,记作 米. 6.是整数而不是正数的有理数是 . 7.既不是整数,也不是正数的有理数是 . 8.一种零件的长度在图纸上是(10+0.03)毫米,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 毫

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23.1 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2) 第课时 1.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了解“权”的含义. 2.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3.能说出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1.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2.通过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3.通过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发展求同和求异思维.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及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P6~8.

导入一: 复习提问: 1.什么叫算术平均数? 2.如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当一组数据中同一个数据出现多次时常采用什么简便方法计算?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 导入二: 【课件展示】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八年级(1)班和(2)班的考生人数和平均成绩如下表: 【问题】 1.表格中“86分”所反映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2.求这两个班的平均成绩.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得出正确的解法,教师导出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实例导入新课,渗透“权”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迈上从“算术平均数”到“加权平均数”的一个台阶,让学生顺利完成新知识的构建,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一、知识与技能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辨别唯物主义观点。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领悟反比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 ,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 (单位:h )随该列车平 均速度v (单位:km/h )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 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 随宽x 的变 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 (单位:平方 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着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在此活动中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① 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② 能否用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③ 能否了解所讨论的函数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 分析及解答:(1)v t 1463 = (2)x y 1000 = (3)n s 4 1068.1?= 其中v 是自变量,t 是v 的函数; 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n 是自变量,s 是n 的函数; 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x k y =的形式,其中k 是常数。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活动2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这样的函数式表示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 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随注水速度u 的变化而变化; (2)某立方体的体积为1000cm 3,立方体的高h 随底面积S 的变化而变化; (3)一个物体重100牛顿,物体对地面的压力p 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操作课件,提出问题,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1) 能否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2) 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3) 能否比较深刻地领会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分析及解答:(1)v t 2000 = (2)s h 1000 = (3)s p 100 =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x k y =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活动3 做一做: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 2, 相邻的两条边长为x cm 和y cm 。那么变量y 是

加权平均数教案

加权平均数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权”的差异对于平均数的影响,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能 应用加权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并能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加深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权”的意义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设置问题: 1. 数据2、3、4、1、5的平均数是________,这个平均数叫做________平均数. 2.一次数学测验,3名同学的数学成绩分别是60,80和100分,则他们的平均成绩是 多少?你怎样列式计算?算式中的分子分母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心理上产生亲近感,并做好接受新知识 的准备。 二.探究新知 设置问题: 问题 : 计算意大利队队员的平均年龄: 小A 求得意大利队员的平均年龄为 你认为小A 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以前学的简单的算术平均数已经解决不了现在的问题, 从而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此问题。 问题:“权”的意义是什么?“权”可以是百分数或者分数吗?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从课本中寻求答案,之后小组讨论交流自 己的思考结果。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理解权的意义在于反应各个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三。推进新课 加权平均数:一般地,若n 个数 的权 分别是 ,我们把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5.28431262928=+++=x n x x x ,...,,21n ωωω...,21,,n n n x x x ωωωωωω++++++ (212211)

最新xx省xx市xx区xx学校七年级数学上册拓展练习《有理数的意义》(苏科版)

2.62有理数的意义2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绝对值等于5的数有________个,它们分别是________. 2.-(-2)的相反数是________,-a的相反数是________. 3.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_;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________;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________. 4.某工厂生产成本减少-8%的实际意义是________. 5.绝对值不大于2的整数是________. 6.如果|x-3|=0,那么X=________. 7.数轴上有点到原点的距离为8,则这个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 8.在-3.5与3.5之间的非负整数为________. 9.若|a|=3.1,|b|=2.9,|c|=3,且a<0,b<0,c<0,则把a,b,c三个数用“<”连接起来,得__________. 10.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2,把它向右移动3.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6.5个单位长度,这时点A要到达原点,还须向________移动________个长度单位.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若|a|=a,则a是负数() 12.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 13.-a是负数() 14.一个数必小于它的绝对值() 15.a是有理数,则2a≥a() 三、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已知有理数a ,b 所对应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图1所示,则有 图1 A .-a <0<b B .-b <a <0 C .a <0<-b D .0<b <-a 17.有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①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都是有理数;②“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由此可知0不是有理数;③π不是有理数,但3.14是有理数;④一个有理数如果不是正数,那么它一定是负数. A .1 B .2 C .3 D .4 18.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若|a|=|b|,则a=b B .若a=b ,则 |a|=|b| C .若|a|>|b|,则a >b D .若a >b ,则|a|>|b| 19.a 与 2 1 b 互为相反数,b ≠0,a 的负倒数有 A .-2b B .- 2 b C .2b D . b 2 20.如果|a|=-a ,那么 A .a 是0 B .a 是负数 C .a 是非负数 D .a 是非正数 四、解答题(共40分)

有理数的意义

有理数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会按要求把给出的有理数归类。 2了解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会画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整数或分数(以刻度尺为工具),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会用不等号连接两上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有理数。 单元教学重点 1有理数(特别是负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2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单元教学策略 有理数是根据学生熟悉的实际需要,对小学学过的数的进一步护展。对于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体验。教学时教师应注意避免多讲,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熟知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讨论,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同时还要注意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手段和方法 1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和熟悉的事例与新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 2指导学生阅读、讨论、练习、总结。 3使用投影仪。 第1、2课时正数与负数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会初步应用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量。 2了解有理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是整数还是分数。 二、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先回顾一下我们在小学学过哪些数(小学六年级就接触了负数) 填空 1在数物体时,物体的个数用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2测量和计算有时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就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3北京冬季里的一天,白天最高气温比0℃高10℃,记作10℃;夜晚最低气温比0℃低5℃,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中国地形图上,珠穆朗玛峰处标着8848,表示不打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8米;叶鲁番盆地处标着-155,表示叶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加权平均数

平均数(1)——加权平均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权”及“加权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其解决不同情境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情境探求过程,感悟提出“加权平均数”概念的必要性及“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经历问题解决过程,深化对“权”的各种形式的认识及对“加权平均数”的本质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各数据重要性有所不同”的客观事实,体会“根据不同数据的权来计算其平均数”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权及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理解,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加权平均数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问题导学,即用问题串来驱动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形成知识技能,深化认识。 2.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巧设伏笔 【问题一】: (1)已知数据:3,5,6:则他们的平均数为____________。 (2)已知数据:3,3,5,5,5,6,6,6,6‘则他们的平均数为______________。 (第一个问题复习了算术平均数,第二个问题复习了带频数的算术平均数,突出仅有数据是不够的,因为重复出现的次数不同,地位不同,而该题中计算的方法又为后面的加权平均数公式做了铺垫。) (二)问题导航,呈现新知 【问题二】: 问题1:某市三个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

n f x f x f x f x k k ++++ 332211郊县 人数/万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A 15 B 7 C 10 这个市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示正确吗 ++ 3 思考1:这个市郊县的 人均耕地面积与哪些因素有关?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人均耕地面积 人口总数 0.15×150.21×70.18×10+ +15+7+10 ≈ 0.17(公顷) 解答:这个市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是:思考2:总耕地面积三个郊县耕地面积之和思考3:人口总数 三个郊县人数之和 在上面的问题中,三个数据、、的权分别是15、7、10,说明三个数据在计算这个市郊县人均耕地面积时的相对重要程度不同.“权” :当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不相同时,我们可以分别给每个数据一个“权”。 4 32463523++?+?+?2 3 4 10 71510 18.0721.01515.0++++××× 你能否将上述两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式子用一般的模式进行描述 一般地,设x 1,x 2,x 3,…,x k 为k 个数据,f 1,f 2,f 3, …,f k 依次为这k 个数据的权,其中 f 1+f 2+f 3+…+f k =n,则称 为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问题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