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外城市建史资料重点复习

中外城市建史资料重点复习

中外城市建史资料重点复习
中外城市建史资料重点复习

中建史

1.阐述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1)位置:一般背山面水的高爽地段,靠近河流的多选在二级阶地上,这样既便于取水,又防备水患。(2)规模:原始居民点规模大小不等,一般范围较大,分布和集中也比较密集。

(3)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

(4)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

2.试述我国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包括产生时期,基础及产生的条件)?

在我国,城市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龙山文化”时期相当于传说中黄帝时期,经尧舜禹直到夏朝前期期间历经数百年之久。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和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商人阶段,城市的产生完全是阶级斗争的结果。中国城市产生的条件: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城市得以产生的基础;其次是私有制的出现,社会成员贫富分化的现象也随之出现了;精神文化相应的繁荣发展起来,特别是成组文字和新颖的宗教,以及反映社会等级制度核心的礼仪制度的出现对城市的产生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使城市成为社会文化的中心;频繁的战争也是导致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夯筑技术发展对这一时期的城池建设也有很大影响。

3.你对中国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其形成评判的标准有何看法?

1,城市需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前提)2,具有一定的永久性的的大型建筑3,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或至少提供用于交换贸易的实物见证4,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道路、排水、给水设施以及供防卫用的城墙、壕沟等5,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4.促成西周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促成西周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分封诸侯。还有一个原因是周王朝也在寻求适中的位置加强都城的建设。

5.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何书中?并阐述书中所规定的主要内容、含义及其影响?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一书中,书中说道“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匠人营国是指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方九里应为每边长九里,旁三门指每边开三道门,国中九经九纬指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也可能是有三条南北向三条东西向主要干道,每条干道由三条并列的道路组成,经涂九轨指为车轨的9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市朝一夫,即市与朝各方百步,左祖为祖庙,右社为社稷坛。书中还记载“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说明道路宽度有分级,市内宽,环城窄,城郊更窄。周代城市规划制度的影响是颇为深远的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北京等实例,表现明显。

6.试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1,城市数量激增,分布地域扩大2,城市规模扩大,人口盈实3,工商业繁荣发达,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市民生活也丰富多样4,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出现了新的比较科学的理论5,列国都城一般都由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城市

7.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城市规划上出现什么先进的科学理论并阐述其内容?

《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乘马》说“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8.((资料))试述秦汉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及分布上的主要特点,并阐明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特点:1,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得到大量发展,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三级城市体系,即首都——郡城——县城2,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3,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共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区域4,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5,城市建设方面,城区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并且占据城市很大空间。

原因: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幅员辽阔的封建统一国家。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车同轨,币同值,税同率,书同文,度同长短,量同大小、衡同轻重”等,对工商业繁荣及城市发展有很大作用。汉在行政区划建制上汉承秦制,除实行部分封王外,沿用郡县制不改。在经济上面对战争破坏,长期实行“与民休息”政策,重视农业,屡劝农桑,兴修水利,奖励增殖人口,同时提倡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9.(())试述秦咸阳建设布局的特点?

建设特点:以法为制的建设国家,施法法家,不喜儒家文化,正是因为这些历史大环境不同,从而便它的城市建设在历史上也不同于其他城市。1,扬弃了旧有的城廓配制观念,严格意义上讲它不是一个城池而是一个城市综合区2,打破了传统的集中、封闭形制的约束3,“强干弱枝”的思想,发展“郊县”思想,比廓的形制要进步的多,是经“人”为防御工具,(秦始皇不愿用前朝的思想而认为为自己的国家应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4,秦咸阳的建设中始终贯穿着“天体观念”,咸阳宫为“帝居”,周围各宫为天上众星,渭河为天上银河

10.《《》》试述西汉长安城规划建设的主要特点?

它改变战国时都城两城相依的旧章,也不同于秦咸阳松散状的布局,而将宫殿、宫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大城之内;从长安城的形制布局来看,它多少会有些附会《周礼·考工记》的规制;长安城的规划建设上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宫殿占据了城市的很大空间。

11.《《》》阐述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而要说明个特点原因?

发展和分布的重心南移——发展上呈“南升北降”的态势,分布上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原因:由于东汉末年开始直到隋朝统一,在这将近400年的时间内北方长期处于分裂战乱的状态,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造成人口大量外迁,他们或走辽西,或走陇右,但是最大量的还是渡江南徙。尤其是西晋末年,由于“八三”之乱,“五胡”入侵,晋室南渡,南迁的人口更多。南方的政局相对安定和北方人口大量涌入下,在南、北方农民的结合和技术交流下,加上水利灌溉自来比较方便,使这一地域国土逐渐被开发起来,至南朝经济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三吴地区土地得到了开垦,农业更发达。

2,沿大运河,沿长江城市发展轴线初见端倪3,东南沿海港市兴起4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有了调整,其它规模差距拉大,中间府、州及城市数量明显增多5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镇

12.《《》》阐述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

1,中轴线由局部发展到全城,形成纵贯全城,严谨对称布局的空间形态2,宫城由多宫制演变为单一的宫城,并且位置北依居中,形成了由宫城、皇城、外郭城(大城)组成的三重环套结构形态3,道路网由简单的,不甚复杂的方格状演变为复杂的,十分完善的棋盘状结构“坊”的排列也随之从不规则发展为整齐划一的形态4,市场位置从城北迁到城南,形成“南市后朝”的布置格局5,城市要素集中,寺庙建筑尤其

13.《《》

规划:

情况,把宫苑区和官署区集中到城的北部,而以宫门南出的大道(朱雀大街)作为全城的中轴线。在城的中部和南部的居民区,则实行了一种整齐划一的里坊制度(共109坊),并且设立了专门的商市区(都会市和利人市,即唐代东市和西市)。

布局: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组成。宫城位于都城北部的正中,平面成规整的长方形。四周的城墙均是版筑的夯土墙。宫城内有太极宫、东宫、掖庭宫三宫。太极宫位于宫城的中央,本为隋之大兴宫。宫内有16座大殿,其正殿名太极殿,是唐初政治的中枢所在。太极宫东边为太子居住的东宫,西边是宫女居住的掖庭宫。掖庭宫的北部为太仓所在。宫城北面设三门,南面设五门,其正门承天门北对太极殿,南临“横街”。横街宽三百步(合今441米),是当时在承天门前举行重大庆典的广场。皇城在宫城之南,平面亦成规整的长方形。北面无墙,与宫城以横街相隔。皇城内有东西向街5条,南北向街7条,其间分布着中央高级衙署和太庙、社稷。皇城共设7门,南面3门,东西各2门。皇城的所有大门均与城内大街相通。南面正中的朱雀门与宫城的承天门和外郭城的明德门在南北一条直线上。这条南北直线就是承天门大街(亦称天街)和朱雀大街,也就是全城的中轴线。外郭城从东西南三面拱卫宫城与皇城,是居民和官僚的住宅区,也是长安城的商业区,平面形状为规整的长方形。在外郭城的东面城墙外,有一道与城墙平行的复墙。外郭城共设13个门,各门均建有高大的门楼。城的东、西、南三面,每面各3个城门,位置匀称。明德门是城的南面正门,共有5个门道,显得最为隆重、庄严。城的北面为4个城门,3个在宫城以西,仅1个在宫城之东。

城史地位:隋唐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以宏大的规模、棋盘式的街道、规整的坊里、左右严谨对称的轴线布置,不但是中国中世纪城市的典型,也影响了当时邻近其他国家都城的形制。

14.《《》》阐述我国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建设的主要特点?

1,南方城市继续发展,数量增多,而北方城市还在减少,城市发展和分布“南升北降”态势犹在延续2,兴起了许多大的商业都会和许多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市镇3,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兴起既多且盛:(1)国内商业、手工业的高度发达,瓷器是当时主要出口物资(2)造船技术水平提高(3)指南针的发明并用于航海;商品数量多,特别是茶、丝及丝织品(4)宋元两代都把对外贸易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从而实行一条对外开放的政策4,以省会为中心的省级城市体系开始形成,这一特点主要是对元朝而言5,核心城市(都城)在地理位置上转移比较频繁6,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封闭的“坊”“市”制度解体,开放型空间开始形成

城市建设特点:宋代由于城乡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坊、市制度的崩溃,反映在城市建设方面也具有其自身特点:(1)都城建设方面,主体部分虽然继续保持着南北朝以来以宫城为中心的传统礼制和“前朝后寝”格局,但在城市坊市制和城厢制上已发生了重大变革:一方面,由于商业发达,大街小巷,店肆林立,酒楼、饭店、茶坊、商店等商业类建筑显著增多,有的城市还出现了侵街现象;另一方面,城门外沿河、沿路地段出现了很多民居、店肆和手工作坊,形成了“关厢”。(2)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自由度的提高,更多市民参与到城市文化娱乐活动中,因此,城市中出现了很多固定、非固定的文化娱乐演出场所,称为瓦子、勾栏。同时在城市建设中,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望火楼等消防报警系统。(3)在中小城市和随着经济发展而兴起的众多中小市镇中,由于受经济因素的明显支配,城镇形状和道路系统已不甚规整,大多具有自发生长的结构特征,逐渐改变了隋唐时期城市方正严谨结构一统天下的局面。

15.《《》》我国从宋代开始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试述这一变化的主要表现和主要原因?(1)都城建设方面,主体部分虽然继续保持着南北朝以来以宫城为中心的传统礼制和“前朝后寝”格局,但在城市坊市制和城厢制上已发生了重大变革:一方面,由于商业发达,大街小巷,店肆林立,酒楼、饭店、茶坊、商店等商业类建筑显著增多,有的城市还出现了侵街现象;另一方面,城门外沿河、沿路地段出现了很多民居、店肆和手工作坊,形成了“关厢”。(2)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自由度的提高,更多市民参与到城市文化娱乐活动中,因此,城市中出现了很多固定、非固定的文化娱乐演出场所,称为瓦子、勾栏。同时在城市建设中,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望火楼等消防报警系统。(3)在中小城市和随着经济发展而兴起的众

多中小市镇中,由于受经济因素的明显支配,城镇形状和道路系统已不甚规整,大多具有自发生长的结构特征,逐渐改变了隋唐时期城市方正严谨结构一统天下的局面。

16.《《》》元大都城市规划建设的成功之处及主要特点?

它把宏伟宫殿建筑群的布置和风景优美的自然景物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北京的气候特点和街巷的划分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些都是非常成功的。大都城的宫城虽然是建立在全城的中轴线上,却又偏在大城的南部。这在我国历代封建都城的设计中,是别具一格的。

主要特点:1,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2,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结合3,完善的上、下水道。河道既满足人民饮用水源,又使通航河道伸入城内,便利商旅及城市供应。水面又与绿化相结合,丰富城市景色。排水系统完善,施工考究。4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这个工程有统一领导与指挥,规划设计意图得到执行与贯彻。从选点、地形勘测到先铺筑地下水道,再营造宫殿等,可以看出工作的周密,这就保证了元大都一气呵成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宏丽壮观的城市之一

17.《《》》阐述清明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主要特点?并阐明众多小城镇得到兴起的原因?(后面一

个问题没找到答案)

城市发展特点:一,城市数量和类型增多1,明代城市类型也比前代增多,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政治型城市:南京、北京、开封(2)工商业型城市:南京、北京、开封都在其内,其中尤以杭州、扬州、淮安、临清、济宁等最为发达(3)对外贸易港口型城市:广州、泉州、宁波(4)边防军事重镇:清代无论从数量还是城市类型又超过明代二,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特点三,众多的小城镇特别是江南地区市镇蓬勃兴起:著名的如江西景德镇、佛山镇、汉口镇、朱仙镇都是当时著名的城镇,号称“四大镇”四,沿江,沿运城市发展轴线进一步增强:1,长江轴线2,大运河轴线五,边陲地区的城镇分布地域有了较大扩展六,沿海大、中港口城市停滞与衰落,地方小港口城镇兴起与发展:自明中叶起一直到清鸦片战争,明清朝廷都采取闭关锁国、厉行海禁的政策,致使我国海洋航运业在明朝初达到高峰之后,便跌落下来,海港城市便多处于停滞或衰落状态七,北京最终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都城的地位:1,政治上可以控制广大地区2,经济上可称繁庶地区3,军事上有险可守4,交通上往来便利5,接近统治王朝的根据地

城市建设特点:一,城市主体结构上礼制规划手法仍占据主导地位并有所发展二,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增加,在城门外形成关厢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中商业会馆建筑显著增多三,城市普遍用砖修筑城垣,城市军事防御设施体系更加坚固与完善:1,在筑城材料上普遍采用砖头砌墙2,在胶结材料上采用石灰、桐油、糯米汁土,使其更加坚固3,加大城墙高度、厚度,以防止敌人逾越、撞坏或挖洞穿孔4,重视城池纵深配制,一是增加城墙道数,二是加宽加深护城河5,重视城墙的作战设施配置与建设,如在城门上建城楼,在城墙上建城垛,每隔一段距离配置马面,在城墙顶上设置战棚,在城墙便于出击的部位修建暗门等6,加强城墙重点部位的设防,如在城门处设置瓮城并置闸门,在城的四角或城墙转折处建角楼四,园林建设在一些城市中大量增加,并达到相当水平。

18.《《》》阐述我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规律?

1,政治、军事因素是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但后期城市功能趋于多元化(宋)2,城市的发展受到社会周期性危机演化的影响,呈波浪型曲线向前发展的轨迹3,城市分布和发展极不平衡,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逐渐分离4,城市数量众多,规模庞大5,大一统体系中城市的有限变化

19.《《》》阐述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1.早期的耕作制度。我国早期的城市总体形态受到以井田制为代表的早期农耕制度的影响。2.传统的营建技法。首先表现在通过单体建筑的布局规划和筑城材料及施工技术等对方形城郭和方格路网形成的主导影响。此外,由于中国古代城墙多为夯土板筑,因此方形直线状的城垣营建方式在施工中轻为方便。第三,以木结构建筑为主的建筑群体布局手法也深刻地影响城市的内部布局。3.特有的文化观念。1)天圆地方说和天人感应的思想。2)五行、阴阳思想和易学说。3)相土、形胜与风水说。4.封建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城市的型制受到以礼制为核心的封建政治制度的深刻影响。5.社会经济形态。社会经济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在一定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诸因素的集中体现,社会经济形态是影响城市规划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中国古代城市由早期的附城建郭,到中期的套城制和严整的坊里体现,再进一步发展到后期的城厢制和较为自由的街巷体系,这个过程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对城市规划布局贯穿始终的根本性影响。

20.《《》》我国古代城市建设模式可分为哪几种,各举一个城市为例加以说明?

城市建设模式可分为规范型、次规范型、非规范型三大类。

规范型城市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北方平原地区,规范型系列传统城市是中国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中最为典型的一类——城郭方正,街衢井然,轴线清晰,礼制建筑居中等等,以唐长安、明清北京等为代表。

次规范型城市是中国传统规范型建设模式在不断适应不同地理环境、文化风俗、历史条件和城市某些特定功能的要求中,有所变化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由于形成背景总体上的一致性,其空间结构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异,但基本模式中追求方正的传统却一直贯彻其中,如斜方正型(榆林)、外曲内方型(海州)、方正错落型(太原、合肥)、叠合型(南京、广州)等。

非规范型城市是中国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这一系列的城市,可根据其主导影响因素和空间结构特征的不同,主要分为工商经济主导影响型(樊城)、山水条件主导影响型(重庆)、少数民族文化主导影响型(拉萨)等。

21.《《》》和古代城市相比,中国近代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部分城市性质改变,出现了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城市。包括受帝国主义列强直接控制的城市、一国或几国占有的“租界”城市和由条约规定的而不是自由开放的商埠城市三类。(二)工业、矿业发展,近代工矿业城市出现。(三)铁路、公路建设,近代交通型城市兴起。(四)城市规模上大城市与小城镇两极化发展。我国近代在帝国主义势力侵入、约开商埠、租界设立以及工矿业、交通运输业发展等因素作用下,城市规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重要表现即是大城市与小城镇两极化发展。(五)城市地域分布上沿海与内地不平衡发展加剧。(六)城市物质要素增多,功能结构复杂化。(七)城市空间结构由过去的“开”而不“放”型向开放型转变,大多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特有的“多区拼贴”的空间结构特征。(八)城市型行政区得以诞生和确立,城市行政管理由过去的城乡合治到城乡分治

22.《《》》我国近代城市在职能方面,功能、结构方面,地域空间结构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职能方面:行政中心城市进一步加强

功能结构方面:1.工业区和交通站场的出现;2.公共设施(以前叫公共建筑)内容增多;3.市政公用设施发展;4.资本主义商业街区和新的市中心出现

地域空间结构方面:城市空间结构由过去的“开”而不“放”型向开放型转变,大多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特有的“多区拼贴”的空间结构特征。

23.《《》》近代南京“首都计划”将城市用地分为哪几个功能区?并阐述中央政治区与商业选址考虑的因

素?

“首都计划”对南京城市用地进行了功能划分,共分为六大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及住宅区。其中以中央政治区为重点,当时曾选择紫金山南麓、明故宫和紫竹林三地,通过正负多方面分析比较,终以紫金山南麓为最佳适宜地。其理由主要是:“盖其地处于山谷之间,在二陵之南,北峻而南广,有顺序开展之观,形胜天然,具神圣尊严之象”;“北部地面居高临下,俯瞰可尽全城,气象尊严,无逾此者”;“于国民思想上则有除旧更新之影响,查世界各国新建国都,多在城外荒郊之地……有鼎新革故之意”。商业区拟布置在明故宫旧址。理由是符合城市向东发展方向,面积广大且地点适合,位于中央政治区和居民区之间,更重要的是“该地现价甚低,大半又属官有,一成为商业区域,地价必倍增加,政府收入因亦大进”。这实际含有土地投机的成分。

24.《《》》1946年完成的上海都市计划运用了哪些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其规划结构如何?

该规划充分运用了一些新从欧美留学归来的建筑师带回来的“卫星城镇”、“邻里单位”、“有机疏散”、“快速干道”等最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布局结构为在现有市区外作一绿化及农田环形地带,在其外发展新区,新区按分散的卫星城的方式布置;居住区以4000人为小单位(即邻里单位),多个小单位组成中级单位,多个中级单位组成市镇单位,若干市镇单位组成市区单位,全市即由若干市区单位组成。同时扩大中心区的范围,以疏散原来中心地区过分拥挤的状况。道路按功能加以分类,分为区域公路、环路、干路、辅助干路等。

25.《《》》阐述外国独占城市的特征?

受帝国主义列强直接控制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是,这类城市多半原来并无基础或基础较差,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在列强占领以后被选定发展起来的。由于帝国主义有明确的侵略意图,城市一般都是按它们的侵略意图通过规划进行建设,显得较有条理,但其布置手法和建筑形式,都是当时西方各帝国主义国家流行形式的移植,整个城市反映出明显的殖民地色彩。

城市规划与建设体现了明确的意图;城市建设中的隔离和差异;引进外国的建筑形式;表现出现代资本主义城市的特征;规划图的分析:多表现为西方古典的形式主义及早期资本主义规划特征,与中国传统的规划手法完全不同。

26.《《》》举例说明租界城市?

所谓租界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在某些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供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它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五口通商之后,上海由于地理位置优越,逐渐成为帝国主义最主要的侵略基地。但仅仅限于通商贸易已不能满足其侵略野心,于是驻上海领事巴府尔(G.Bastour)于1845年11月和苏松太道道台宫慕久议定,将南到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东到黄浦江、北到李家庄(今北京东路),面积为830亩的一块地方划为英国人租借居留地。这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占有“租界”的开端。其他租界城市还有广州、厦门、福州、杭州、苏州、镇江、九江、沙市连同上海、天津、汉口,总计有12个城市,共设立了30个租界,涉及到英、法、德、日、俄、意、比、奥等9个国家租界城市,特别是在几个列强占领下的,如上海、天津、汉口等,这些城市原来都是中国较大工商业及交通中心,经帝国主义侵占和经营后,一方面使城市人口规模急剧膨胀;另一方面使旧城区和新辟的租界区之间呈现出强烈的对比。同时各租界区之间也均森严。壁垒,道路与管线互不联系,房屋建筑形式和风格互不统一,整个城市形成极不协调的画面。

2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规划在哪些方面有了新发展,其总体特征有哪几个方面?

(一)城市规划事业法制化的发展。1.城市规划事业发展一停滞一复苏一大发展的历程;2.由城市规划编制条例——城市规划法。(1)规划法制基本空白阶段(2)法制的行政指令化阶段(1970年代末一1980年代末)(3)城市规划法制的真正开端(1980年代末至今)(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发展。1.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总体演变。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城市规划的程序、内容有所变化,形成了新的规划系列。2.城镇体系规划地位的确立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出现。4.法定图则的探索。5.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概念规划)的出现

城市规划发展的总体特征:1.由技术型规划逐步走向综合型规划。2.由单个城市规划视角逐步走向区域规划视角。3.由终极蓝图逐步走向动态规划。4.由计划型刚性规划逐步走向市场型弹性规划。5.由精英型规划逐步走向社会性规划。

28.《《》》阐述我国历史名城的定义,类型及特点?

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7个类型:古都类型,传统城市风貌类型,风景名胜类型,民族文化及地方特色类型,近代史迹类型,特殊职能类型,一般古迹类型

特点:1. 国外没有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相对应的概念 2. 在保护内容上,除保护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外,还强调保存整体风貌格局以及传统文化,涉及到自然环境,城市形态,建筑实体等城市历史文化的物质层面以及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等城市历史文化的非物质层面。3. 实施从整体上全面保护的方法,具有其先进性 4.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与行政范围有关的政策概念,她既赋予名城荣誉,也赋予保护名城的责任

29.《《》

南京(p44

陵,城市称不规则形状,宫中部分按一定的规划制度,比较方正规则,唐代时成为一般的地区中心城市,是江南的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到明代,南京包括外城、应天府城、皇城三重。北京(p111、113、139):即辽南京,元大都,明清北京。元大都:a继承发展——三重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b,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结合。c,完善的上下水道。d世界规模最大,最宏利的城市之一;明北京:a布局恢复宗教礼制思想;b,布局艺术方面,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强调中轴线。c,北京城市街道基本是元大都的基础。d商业区集中分布与元朝不同。e皇城四周27坊f,水系基本沿袭元大都。

30.《《》》阐述改革开放后新兴城市深圳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四个显著特点:不断摸索建立适应市场的新机制;致力于建立合理的城市结构,引导城市的持续发展;不断地提高规划目标标准,保持适度超前,满足了不同时期经济建设的需求;规划与建设注重目标策略的研究,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城市质量确定了长远的战略目标与对策。

外建史

1.阐述近代殖民地城市的特征?

1,平面简单,方格网布局2,城市绿地、公共中心、子系统无统筹安排3,城市只考虑两维空间4,对城市发展,人口规模,用地规模都无科学预测5,城市规划布局对当地历史、文脉无关系6,城市体现了强烈的阶级对理性

2.《《》》绘图说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霍华德的理论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城市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问题等提出了见解,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且直接孕育了英国的现代卫星城镇的规划理论。

特点: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田园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万人,超过了必须另建一个新城;每个田园城市的城区用地占总用地的六分之一,若干城市围绕着中心城市;田园城市的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有6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了6个扇形地区。

布局: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中心城市,构成一个城市组群,用铁路和道路把城市连接起来。一个容纳32000人城乡结合简图,建议总占地约2400公顷,其中农业用地约2000公顷。农业用地中,除耕地、牧场、菜园、森林以外,农业学院、疗养院等机构也设在其间。城市们于农业用地的中心位置,占地400公顷,四周的农业用地保留为绿带,不得占为他用。城市平面为圆形,是由一系列周心圆组成,可分市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地带以及铁路地带。有6条各宽36米的放射大道从市中心放射出去,将城市划分为6个等分面积。市中心区中央为一圆形中心花园。四周建有市政厅、音乐厅、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画廊以及医院,其外绕有一圈占地58公顷的公园。公园四周又绕一圈宽阔的向公园敞开的玻璃拱廊,称为“水晶宫”,作为商业展览和冬季花园之用。从水晶宫往外,一圈圈共有5条环形的道路。在这个范围内都是居住街区。5条环路的中间一条是宽广的林荫大道,宽130米,广种树木。学校、教堂之类,都建在大道的绿化丛中。城市的最外围是各类工厂、仓库、市场、煤场、木材场与奶场等,一面对着最外一层的环境,另一面各着环状的铁路支线。

3.《《》》阐述戛涅的工业城市理论?

夏涅是针对具体问题----工业所带来的问题而提出的“工业城市”构想,他对城市功能、城市形象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基本思路:各类用地按照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他们各得其所,这些基本要素(工厂、城镇、医院)都互相分隔以便于日后各自的扩建。

4.《《》》阐述马塔的带形城市理论?

城市应有一道宽阔的道路作为脊椎,但城市宽度应有限制,但城市长度可以无限。沿道路脊椎可布置一条或多条电气铁路运输线,可铺设供水、供电等各种地下工程管线,最理想的方案是沿道路两边进行建设,城市宽度500米,城市长度无限。

5.阐述近代社会法国巴黎的城市改建?

1.第一时期:雅各宾专政时期:是为普通老百姓考虑的城市建设,因为统治者是最下层的贫苦人民。规划内容:建设重点是第三等级和贫苦的手工业工人的居住区。1794年雅各宾党专政颠覆。建筑潮流:体形简

单的圆柱体、方锥体、平行六面体和球体。墙面少装饰,平面由简单的几何体组成。2.第二时期:拿破仑帝国时期:是为改变城市形象,突出帝都风貌为目的而建设的。多层公寓成为建筑的主要类型,如里沃利大街:沿街是五层的建筑,底层是商店,前面是连绵的劵廊,形成人行道。这条大街整齐庄严与街对面与之平行的卢佛尔宫及其中轴线上的皇家园林配合得体。巴黎西部改建了贵族区,在市中心以纪念碑、纪念柱和纪念性建筑群点缀广场和街道,以显示其功绩。如练兵场凯旋门、雄师凯旋门、协和广场、明星广场、旺道姆纪念柱3.第三时期:拿破仑第三时期:欧斯曼在贯彻帝都风貌的前提下,又开辟许多大街,是为了便于镇压反动,同时也改变了城市面貌,最最重要的是大十字街巷的形成和两个环形路。十字干道把里沃利大街向东延长至圣东安区,使其与西段的爱丽舍田园大道联成巴黎东西主轴,并做一条与之垂直的南北干道,形成大的十字交叉。内环线是在赛纳河南岸作一弧线,与北岸的巴士底广场以及协和广场连接,再与北岸原有的半弧形道路组成环线;外环以民族广场和明星广场与东西两极组成

6.《《》》阐述外国古代各个城市的建设成就及典型代表城市的布局特点?

古埃及的城市:

城市建设成就: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高地,水源;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如阿玛纳城;3.最早运用棋盘式道路;4.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一)古王国的孟菲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首都,是生者之城,以宇宙、陵墓、方夫碑等组成的死者之城,分别位于尼罗河两侧)(二)卡洪城(十二王朝建成,平面长方,砖石砌成墙,有阶级性很强的区能分区)城市布局:平面为长方形,边长380*260米,有砖砌城墙,又用厚死墙。城市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为奴隶居住区,有一条南北向大街从东侧城门贯穿该区;东部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贵族区,路南侧为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等中产阶级居住所。(三)中王朝时期的底比斯(四)新王朝时期的阿玛纳城(新王国时期建造,城市有良好的功能分区,棋盘式道路,把神权向人权转化。)城市布局:总体呈带形,长达3.7公里,宽约1.4公里,顺尼罗河流向,道路为棋盘式。城市分北、中、南三部分。以三条道路自南至北通过这三个部分。道路与尼罗河平行。北部是劳动人民住区,有似卡洪城。中部为帝皇统治中心。中部东西向有一宽阔的皇家御路,上架天桥,使路北的神庙与官衙通过天桥连接其南的皇宫。南部为高级官吏们的府邸。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城市建设成就:①地方特色建筑形式和城市布局形式(乌尔城)。②建筑的全方位防御。③主权和神权的统一,城市公共中心的出现。④城市建设中体现宇宙的观念,城市与宇宙观的结合。⑤能够建造大型的建筑群,(综合性,大体量)(一)乌尔城布局特点:该城平面呈卵形。有城墙与城壕。有两个港口通往平面。南北最长处1000米,东西最宽处为600米。城内中央偏西北为塔庙区,该区东南是行宫。其附近为王陵。城西和城北各有一个码头。城西码头附近和城中央偏东南处各有两处居民区。城址内尚存若干座塔庙建筑。塔庙一般建在沥青基础上外形如分层金字塔。最著名的是月神欣的塔庙。该庙为前22世纪乌尔――那穆王所建,顶部建筑一小神庙,为月神南纳的寝宫,亦是塔庙的中心;塔庙四周为广场,设有附属神庙及祭祀的住房。(二)巴比伦城和新巴比伦城1.古巴比伦国城市布局:总平面呈矩形,跨越幼发拉底河两岸。筑有两重城墙。城墙之间用壕沟相隔,环城每44米就有一座防御塔楼。全城共有300多座。有100座城门,用铜铸。城市主轴为北偏西。沿大道及河岸布置宫殿。山岳台与马尔都克神庙成一排一列布局,宫殿围有坚固宫墙。城内有贯穿南北的笔直大道叫“圣道”。全用一米见方大理石铺,中间白色或玫瑰色,两边红色。圣道尽头有一巨大的塔台或建筑——巴比伦通天塔,足有30层楼高。2.新巴比伦王国城市布局:一个方正的平面,厚重的二重城墙,幼发拉底河穿城而过,宫中花园位于北部,最宽道路7.5米,王和民的对比,大量应用土和砖石造拱,彩色硫璃装饰。(三)尼尼微城城市布局:形状不规则,占地约7.5平方米。城墙长12千米,有内外两重,外墙带雉堞,间有城塔,内墙为土坯高墙。有城门15座。已发现的城内主要建筑包括三组宫殿和两组神庙。城南是西拿基立宫,城北是阿苏尔巴尼帕宫。两宫之间有阿苏尔纳西尔帕二世宫。文字神纳布庙及爱与战争女神伊丝塔尔庙。城中还有动、植物园,武器库及排水系统。(四)科萨巴德城。规则式布局。(五)爱克巴塔纳(六)帕赛波里斯

古代印度的城市:

1.莫亨约--达罗城。城市布局:建筑分卫城和下城。卫城墙高大厚实,全部用大块的烧砖而成,城墙上筑有塔楼,用于军事嘹望和召集居民。卫城里还建有一些大型公共设施、1800平方米的大浴室可供多人同时洗浴,1200平方米的窖仓可储大量谷物,政府的会议室达600平方米,最大的会议厅可容纳近千人。下城是居民区,居民住宅星罗棋布,风格各异。有平房、高楼。2.哈拉巴城。与莫亨约——达罗城相似。道路、排水系统都计划周密。3.华氏城。城市布局:是当时印度最大的城市,长9.5里,宽1.75里,城的周围有城墙和宽阔壕沟,上有570座城楼和64座城门。

古代美洲的城市:

城市成就:起重技术,城市空间的有序组织,高超的供水技术,印加人的道路建设

1·特奥蒂瓦坎城。城市布局:城中心是一条南北向的大道,道中央路东建太阳金字塔,道北端有月亮金字塔,南端是有城堡之称的羽蟒神魁扎尔科亚特尔的神庙,附近还有众多的金字塔式台庙和宫殿、神祠等。2.丹诺奇迪特兰城3.提卡尔城4.奇清伊扎城

古希腊城市:

(一)爱琴文化的城市。1.克里特(爱琴文化的城市)。围绕高地上的防守据点或宫殿形成,不规则形,无城墙,主要是世俗建筑。2.迈西尼。以卫城建设为主(二)希腊古风时期古典时期的城市。1.圣地建筑群与卫城。2.德尔斐的阿波罗圣地。院墙内的圣地面积达1.67万m2,三面为德尔斐城所围绕,东南是入口处。圣地庭院内,有许多颂扬神谕圣迹的纪念碑,并有约20多所有各城邦建立的藏珍库。阿波罗神

庙居圣地中心,略呈方形,四周是墙。神庙区东南部的大门,有"之"字形大路通往阿波罗神庙和露天剧场。这条被称为"圣路"的路,两旁有希腊各邦为供神而建的“礼物库”、祭坛、柱廊、纪念碑等(三)希腊古风古典时期的城市1.雅典:雅典背山面海,城市布局不规则。中心是卫城。卫城西北角形成雅典广场。建筑群因地制宜布局,无形制2.雅典卫城:建筑群因地制宜,布局生动活泼。卫城建筑群中心是帕提农神庙3.希波丹姆规划形式与米利都城:(1)希波丹姆规划型式。把城市分为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2)米利都城。格局:三面邻海,四周筑城墙,路网采用棋盘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城市中心分区:宗教区(东北及西南)、商业区(北与南)、公共建筑区(东南)(四)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普南城:整体作了规划,整体感强;亚历山大城:它是古代世界最大最美的城市,是地中海地区的经济贸易中心,路网完整发达。

古罗马城市:

(一)伊达拉里亚时期的城市。建设特点:建于高低或山岩之上。以宗教思想为指导,城市地区划分明显。奠基仪式:选址;划分地区,地区划分块;确定街道走向;城市奠基仪式。罗马共和期城市建设。1.罗马营寨城: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有方正的城墙。中间十字交叉道路通向四个城门。道路交叉口建神庙(广场)。2·古罗马城和罗马共和广场;古罗马城无统一规划,自发形成,不规则;罗马共和广场(共和广场和帝国广场)3.庞贝城(二)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建设。1.罗马城和罗马帝国广场:广场的型制参照了东方君主国建筑的特点,不仅轴线对称,而且作多层纵深布局。在将近300米的深度里,布置了几进建筑物,室内室外的空间交替,空间的纵横、大小、开阖、明暗交替;雕刻和建筑物交替。2.阿德良离宫3.营寨城提姆加德、兰培西斯、阿奥斯达:早期的模式是营地,平面方形,两条主干道,交叉处建神庙等公建中心,十字路通四门,而后发展转变为丁字路,三城门,这样更利于营建城市中心。(如兰培西斯城)。特点:城市中心广场的公建有巴西利卡、洛场、神庙;道路上有凯旋门、列柱街(构成城市景观,遮阳)。

7.《《》》阐述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及理想城市方案?

《建筑十书》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筑经验。在城市建设上,对城市选址、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关于城址选择,他指出必须占用高爽地段,不占沼泽地、病疫滋生地,必须有利于避浓雾、强风和酷热,要有良好的水源供应,有丰富的农产资源以及有便捷的公路或河道通向城市。关于街道的布置,他研究了街道与通风向的关系,与公共建筑位置的关系。对广场的设计,他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他绘制的理想城市方案,其平面为八角形,城墙塔楼间距不大于箭射距离,使防守者易于从各个方面阻击攻城者。城市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市中心广场有神庙居中,为避强风,放射形道路可不直接对向城门

8.《《》》阐述希波丹姆及其成就?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这种机械型式遵循几何数的和谐,从秩序美的角度出发,采用几何形状,以棋盘路为城市的骨架,该模式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在米利都城得到了最为完整的体现,在其它城市中则局部性出现了这样的布局,比如雅典,而且在后来的城市规划实践中被广泛的运用。把城市分为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在历史上,西波丹姆斯模式被大规模应用于希波战争后城市的重建与新建以及后来古罗马大量的营寨城,古希腊的海港城市米利都城(Miletus)、普南城等都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只是后者因呆板的寻求理性秩序而走向形式上的典雅或呆板而成为失败品。此种模式也为后来城市生活的活力以及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桎梏,为城市的专制主义的滋生创造了条件。他在历史上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

9.《《》》阐述西欧封建城市的规划设计特征?

1.城市基础:要塞型;城堡型;商业交通型。9世纪以后西欧围绕封建庄园城堡发展:以古罗马老城发展;交通要塞和经济发达地区发展。2.城市选址: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攻、地形高爽。3.城市形态:(1)城市中心:以教堂为中心;以市政厅、教堂、广场为中心。(2)城市是自发形成的以方格网布局;以老城区为主的是环状加放射状布局。(3)中世纪城市具有良好的城市景观:城市选址好;城市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城市轮廓线(以教堂为视觉中心);城市内建筑在材质、形体、线条、形式上都很丰富,公建(教堂)和平民建筑形成良好的对比效果。充分利用城市制高点、河湖水面和自然景色。具有鲜明的特色。

10.《《》》阐述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方案?

1.阿尔伯蒂的《论建筑》一书。主张从城市的环境因素来合理考虑城市的选址与选型,而且结合军事防卫的需要来考虑街道的布局。(便利、美观);从城镇环境、地形地貌、水源、气候饿土壤着手,对合理选择城址机器街道在军事上的最佳形式进行了探讨;街道从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形平面。中心点设置教堂宫殿或城堡。整个城市由几何形体进行组合。2.费拉锐特的理想城市:城市由中心建筑、广场和八角形外缘组成,从中心向外辐射出十六条街道,其中一条带有高架水道墙,城市内还有一条环形街道,沿环形道路散布着市场、教堂和其它职能机构。城市中心是大教堂、宫殿和广场,广场也作为城市商人的交易市场。这种安排很接近古罗马时代公共集会的广场,但是更具有内聚力。费拉锐特的理想城市设计导致欧洲出现星状外形、设置外凸棱堡防御城墙的城市,这种棱堡防御城墙可以从侧面射击攻城的敌人,提高了自十五世纪以来,因攻坚火器的广泛使用,城墙在防御方面需要加强的能力。3.斯卡莫齐的理想城市:城市中心为建有宫殿的市民集会广场,两侧为两个正方形的商业广场。南北分别为交易所及市政广场,主要广场的南侧有运河横穿。

11.《《》》阐述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城市改建特点?

拓宽调直道路,改善公共设施与卫生条件;城市建设突破中世纪城市以宗教建筑为中心的束缚,大型的世俗性公共建筑取代教堂构成城市的主体,如:市政厅(City Hall)、行会(Guild)建筑及其前面的城市广场占据了城市中心,成为主要景观;城市的防务仍然是着重被强调的,在扩展的城市外缘普遍模仿费拉锐特的理想城市设计建造结构复杂的棱堡式的城墙;强调运动感和景深(用轴线串联)

12.《《》》阐述文艺复兴时期广场特点?

早期的有佛罗伦萨的安农齐阿广场,规整,轴线对称,三面建筑物有宽大的敞廊,同时敞廊也统一,协调了周边建筑的风格。罗马市政广场:米开朗基罗对广场上人视觉感觉研究比较深,并采用错觉加强视觉感受,(入口的大台阶),元老院的主体突出采用底座等手法,地面铺地的向心性。威尼斯圣马克广场:历时几个世纪形成称为最精致的广场之一,首先它是多个空间,不同尺度的组合,形成渗通、联通的空间(如钟塔的设立);竖向空间和水平空间的对比,竖向钟塔和水平线条建筑对比;并能和海上岛屿中的小教堂形成呼应。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始建于1546年,由米开朗基罗设计。教堂上部形式较尖的穹窿,改变了传统半圆的样式,显得挺拔有力。

13.《《》》阐述绝对君权时期城市建设特点?

巴黎城市改建,建筑活动集中地表现路易十四和国家的强大,封闭广场用来彰显个人的丰功伟绩;凡尔赛有着强烈的轴线,对称的平面,十字形水渠以及用列树装饰的道路造成无限深远的透视,反映法国的王权、财富和人超越自然地思想。这个时期,无处不体现王权至上和唯理主义的思想。

14.《《》》阐述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代表人物:托马斯-摩尔、欧文、傅立叶

托马斯-摩尔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有54个城与城之间最远一天可达。城市不大,市民轮流下乡参加农业劳动,产品按需向公共仓库提取,设公共食堂,公共医院,废弃财产私有观念。

后期空想社会主义有欧文和傅立叶。欧文提出新协和村的示意方案:建议居民人数为300~~2000人,耕地面积为每人0.4公顷或略我。新协和村中间设公用厨房、食堂、幼儿园、小学会场、图书馆等,周围为住宅,附近有用机器生产的工厂与手工作坊。村外有耕地、牧场及果林。全村的产品集中于公共仓库,统一分配,财产公有。

15.《《》》阐述盖迪斯对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学科的贡献?(这里的区域规划可能考名词解释)

盖迪斯的《进化中的城市》一书牢固的把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显示的基础之上,即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关系,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假。首创了区域规划的综合研究,使他成为西方城市科学走向综合的奠基人。首次提出以人文地理学提供规划的基础。提出组合城市概念,从而提出城市规划即城市地区的规划,把城市和农村规划纳入进来,既包括若干城镇和他们四周的影响范围-----区域规划

16.《《》》阐述有机疏散理论?

芬兰著名规划师沙里宁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有机疏散”理论。该理论认为,城市是一步步疏散的,新城不是“跳离母城”,而是“有机”地进行着分离运动。即不能把城市的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中心区,而应实现多中心发展,尤其是对于人口在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郊区的卫星城,应该创造居住与就业的平衡,这样不仅可以减轻交通负担,更会降低市民的生活成本。从城市主体——人的行为入手.将其日常行为组织成“在活动中相互关联的功能性的集中点”,以使目前密集的城市得以必要和健康的疏散,是所谓“有机疏散”论的基本内容。他认为重工业不应安排在中心城市的位置上,轻工业也应疏散出去,这些腾出来的大面积用地用以开辟绿地

17.《《》》阐述勒·柯布西耶的城市集中主义?

城市规划的观点:(1)城市中心地区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2)提高建筑密度解决拥挤问题(3)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降低市中心区的建筑密度和就业密度。(4)建立一个新型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铁路和人车分离的高架道路。假想城市平面图、伏埃森规划、光明城

18.《《》》阐述卫星城市理论?

雷蒙-恩温于1922年出版的《卫星城市的建设》一书中正式提出卫星城市的概念。卫星城市系指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工人镇。它往往是城市集聚区或城市群的外围组成部分

19.《《》》阐述邻里单位理论?

美国建筑师佩里提出,概念:一个邻里应该按一个小学所服务的面积来组成。从任何方向的距离都不超过0.8~1.2公里,包括大约1000个用户、相当5000居民左右。四界为主要交通道路,不使儿童穿越。邻里单位内设置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商业服务设施,并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及充分的绿地。建筑自由布置,各类住宅都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

20.《《》》阐述划区的概念?

苏格兰交通警察主力总监屈普所提出。他建议英国城市的战后重建应建立在划区的基础上,即用新的系统代替造成车辆拥挤、加剧交通事故、功能混乱而且有过多交叉点的城市主要道路网。新的道路系统是道路分级,主次干道与地方支路明显分开,并且避免沿街建设房屋。这种高容量、高速度的干道决定了城市的大街坊形式。街坊内有自己的商店和地方性服务设施。

21.《《》》阐述雅典宪章?

1.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的会议上形成2.主要内容:区域规划的观点;解决好居住、工作、游

息、交通四大功能;名胜古迹和古建筑的保护;城市规划要考虑三度空间,并主张通过法律保证规划实施22.《《》》阐述广亩城市理论?

代表人物:赖特。内容:实质是对城市的否定。建议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城市。每户周围都有一英亩土地(4047平米),足够生产粮食蔬菜。居住区之间以超级公路连接,提供便捷的汽车交通。沿着这些公路,规划路旁的公共设施、加油站,并将其自然的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

23.《《》》战后40年代后期城市规划建设特点?

修复战争的创伤;纠正、改善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城市急剧发展造成的缺陷,主要采用的措施是降低居住区密度、开拓开敞空间、实施城市中心的分散化。

24.《《》》英国新城建设?

坎伯诺尔德:建设目的:吸收格拉斯哥的人口与工业。规划思想:集中紧凑,密度高,改变过去邻里单位的结构形式并努力使新城大部分人口集中在靠近新城中心地带,是其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较为紧凑的新城。布局:新城中心是商业中心,市中心外围的山坡上布置住宅区。主要工业区在城市南北两端,城市周围有开阔绿地

25.《《》》举例说明科学城?

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原则:城市分区明确,保证就近工作就近居住;交通便利;尽量保存和利用自然风景;建立一整套分级文化生活设施;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不止结合地形和绿地。建筑物有良好的朝向;为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26.《《》》50年代出现了哪两大城市集聚区?

荷兰兰斯塔德和联邦德国莱茵—鲁尔是欧洲两个最大的城市集聚区,亦即多中心城市地区

27.《《》》阐述CIAM第十小组的新思想?

1955年在阿尔及尔召开国际建筑师会议CIAM第十次小组的成立大会。城市设计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的关注。提出了一种新的城市形态——簇群城市形态,是其关于流动、生长和变化思想的综合体现。簇群城市是以线型中心为主干多触角的蔓延扩展

28.《《》》阐述国外居住区理论的演变?

1.工作居住综合区2.整体式居住小区——组成模式:住宅连续布置配以相应的公共设施组成整体式小区;住宅、公共建筑综合楼组成的整体式小曲;住宅坐落在公共设施上组成整体平台式小区;整块用地建满综合性建筑的整体式小区;一栋楼组成一个整体式3.低层高密度住宅组群

29.《《》》场所?

场所:是指由特定的人或事所占有的环境特定部分;特征:场所的占有性;场所的非空间性;场所的随机性。场所与空间的差异:空间是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形成的,具有抽象的概念。场所则强调物体或人对环境特定部分的占有,已满足人对场所的社会使用要求

30.《《》》马丘比丘宪章?

时间:1977年12月内容:城市与区域;城市增长;;分区概念;住房问题;城市运输;城市土地使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与保护;工业技术;设计与实践;城市与环境设计。

31.《《》》城市连绵区的概念及具体实例?

概念:它是一般成带状的、规模很大的城镇集聚区。它以若干个几十万以至几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为中心,大中小城镇连续分布,形成城镇化的最发达的地带,组成相互依赖、兴衰与共的经济组合体。

法国地理学家戈德曼对美国东北部的带状城镇集聚区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美国已形成3个大城市连绵区:波士顿---华盛顿大城市连绵区;芝加哥---匹兹堡大城市连绵区;圣地亚哥---旧金山大城市连绵区

其他国家大城市连绵区:英国伦敦---伯明翰---利物浦和曼彻斯特连绵区;日本以东经、名古屋、大阪为核心,包括横滨、京都和神户等特大城市的东海道连绵区。

32.阐述马丘比宪章与雅典宪章之间的差异?

《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的统一起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其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的各类群体、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33.长安城市规划的特点和缺点?

优点:继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由于完全是新建,这种传统的布局方式表现得更为明显,而且有所发展。它的这种方正宏大、宫城居中、对称严谨、分区明确、街道整齐、坊里匀称的规划格局,把我国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推到十分典型的阶段,不仅影响到当时国内其他城市的建设格局,对当时的日本、朝鲜等都城的建设也发生很大影响。

缺点:一是规划的面积太大,周长达36.7公里,城内面积达84平方公里,超过实际需要很大,以致城南一带里坊空有其名,很少有人居住。由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太大,使道路宽度、坊里面积也都大得惊人,处处以大来反映当时大一统的强大威力,企图超越前代。二是根据长安城的具体形势,东西大道应成为主要的干道(东至关东,西至成都、河西、新疆),但由于强调了南北中轴线,设计了以朱雀大街为中心的9条宽广的南北大道,而东西的14条街道除南半部1条以外都比较窄,以致对城内交通和居民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三是盛唐时改用东北部的大明宫作为政治中心,玄宗李隆基时又以更偏东的兴庆宫为中心,这样就打乱了原有规划,使城市人口大量流向东北部,造成这一地区的交通紧张和居住拥挤的特别状况。

中外建筑史自学考试复习资料一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斗栱在《营造法式》地各作制度中属于:( C )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2.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地商业街应出现于:( A )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3.天安门工程地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C) 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 4.我国已知地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地建筑遗址是:( A )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5.建筑结构上地斗拱一般含以下哪些功用( ABCD )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6.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B )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7.以下哪几条与长城有关( BCD )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 8.以下哪些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地精神 ( BCD )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9.迄今所知最早地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B )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 10.汉代四象中指东方地是( A ) 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 11.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地是( C )城地风貌. 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 12.目前我国保存有三城三河地最完整.最古老地地面城池地城市是( A ) A.春秋淹城B.曲阜鲁故都C.燕下都故城D.东汉洛阳. 13.下列属于道教建筑地是:( B ) A.洛阳白马寺B.武当山建筑群C.天龙山石窟D.安徽九华山建筑群14.( A )是我国现存最大地唐代木建筑. A.山西佛光寺大殿B.山西应县木塔C.蓟县独乐寺山门D.河北正定隆兴寺15.下列不属于楼阁式塔地是(ABD ) A.河南嵩岳寺塔B.小雁塔C.苏州虎丘塔D.云南大理三塔 16.天坛地屋顶形式是( C ) A.庑殿式B.歇山式C.攒尖式D.复合式 17.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最主要地代表类型是( B ). A.教堂建筑 B.宫廷地纪念性建筑 C.世俗地公共建筑 D.庄园府邸建筑 18.罗马万神庙地建筑形制是( D ). A.巴西利卡 B.希腊十字式 C.拉丁十字式 D.集中式 19.以下哪些不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理论产生地哲学基础( BCD ).

中外设计史考试复习题

一、选择题 中国设计简史 1、人类的设计史,以石器为开端,石器是设计史上最早的“文化化石” 2、作为中国设计的开端,文字与装帧、建筑与城市规划、服饰与玉器这三大范 畴的设计也十分重要。它们分别标志着传播意义上人类文明的设计、文化和政治意义上国家文明的设计、制度和伦理意义上社会文明的设计。3、史前时期,最经典、最成功的设计就是陶器的设计 4、青铜器是以自然铜与锡等合金材料制造的器皿,从设计的目的来看,商代青铜器以祭祀为主,强调宗教神性的意义。周代青铜器注重食器的组合,而且是以礼器为主,反映了制度等级和人事意义。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渐渐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开始向日常实用器物转变。 5、天子享用九鼎,诸侯使用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 6、“宫殿”作为高规格、高水平的礼制性祭祀建筑、与皇宫分离的“左宗庙、右社稷”形式在西汉晚期首次出现. 7、隋唐时期的屏风大致包括两类,一类是座屏,一类是折屏 8、“南青北白”?南方越窑——青瓷北方邢窑——白瓷 9、9、隋唐形成了以生产青瓷的南方越窑和生产白瓷的北方刑窑为代表的“南青北白”的地域性格局。 10、陆羽在《茶经》中曾品评了当时的众多茶具并提出了“邢不如越”的观点,即尽管刑窑白瓷“类银”、“类雪”,但远不及越窑青瓷的“类玉”、“类冰”11、卷轴装帧是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一直流行的书籍装帧形式12、令汴梁成为了中国古代第一座开放式的街巷制首都13、宋代,人们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已基本定型14、五大窑系:汝、官、哥、定、钧 15、磁州发展形成了白釉釉下黑、褐彩器,而且富有生动的民间艺术气息 16、明末宋应星所著的一部重要的综合了材料特性和产此、设计生产与管理、工艺及科技的著作《天工开物》,它也是对古代设计成就的全面总结 外国设计简史 17、近代设计发端的标志性事件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的第一届万国博览会,在约瑟夫?帕克斯顿建造的水晶宫举行 18、国的新艺术运动被称为“青年风格” 19、欧洲现代主义运动的首发地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上,而以麦金托什为首的格拉斯哥“四人集团”是运动早期唯一具有重要影响的英国设计集团。20、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路易斯·沙利文提出了著名的“形式追随功能”的理论。20、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流水别墅,是赖特一生之中最为著名的作品21、“新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德国的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法国的勒·柯布西耶和德国的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等。 22、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是20世纪德国现代主义运动的杰出领袖、建筑师、理论家和教育家,1919年在魏玛创立了国立包豪斯设计学院,同时出任该学院的首任校长 23、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提出“少即是多”的形式主义原则。 24、诺曼·贝尔·盖迪斯被誉为“流线型设计之父”。 25、亨利·福特于1913年发展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流水线和大规模生产技术。26、1961年德雷福斯出版的《人体度量》被誉为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开山之作,奠定了人机工程学设计的基础。 27、雷蒙德·罗维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登上《时代》封面的设计师。28、考夫曼提出“优良设计”的评价标准:(1)清晰、简洁的产品造型。(2)无装饰的产品造型。(3)

中外城市建设史重点复习资料

1试述我国城市是怎样产生的 我国城市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得以产生的基础。城市是由于手工业及商业的产生及发展而从一般的村落居民点中分化岀来的,属于社会经济的范畴。 2你对中国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其形成评判的标准有何看法1、城市需要具有一定的规模2、 具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3、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或至少提供用于交换贸易的实物见证4、需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给水、排水设施以及提供防卫用的城墙、壕沟等5、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3促成西周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1分封诸侯。2周王朝也在寻求适中的位置加强都城的建设。 4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岀现于何时、何书中主要内容、含义及其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内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含义: 匠人营国指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方九里即每边长九里,旁三门指每边开三道门,国中九经九纬指城市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经涂九轨指为车轨的9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市朝一夫,即市与朝各方百步,左祖为祖庙,右社为社稷坛。影响深远,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唐长安、宋汴梁、5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特点及形成原因 建设特点:1、城市数量激增,分布地域扩大2、城市规模扩大,人口盈实3、工商业繁荣发达,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市民生活也丰富多样4、在城市规 划建设上岀现了新的比较科学的理论5、列国都城 一般都由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城市。形成原因:1.城廓之分。2?王宫多建在高台之上。3?选址:城市规模较大,数量增多,人口增多;城市防御突岀。4.工商业发达。 6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城市规划上出现什么先进的科学理论并阐述其内容《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乘马》说“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7阐述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1. 位置:一般背山面水的地段,靠近河流的多选择在二级阶地上,这样既便于取水又防备水患;2规模:原始居民点规模不等,一般范围拉大,分布和集中也比较密集;3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4.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 8秦汉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及分布上的主要特 点。特点:1、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 城市特别是县城得到大量发展,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三级城市体系,即首都一郡城一县城2、城市分

自考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12) [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势与思潮]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首先是强调建筑的审美功能。现代主义建筑也强调功能,但它所说的功能主要是指物质功能,也就是建筑的实用性,从这里出发它强调功能决定空间、空间决定形式。其次是注重建筑语言的象征性及隐喻性。再次是进一步走大众化、生活化、通俗化、人情化的道路。第四是进一步实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统一。现代主义建筑特别是有机建筑是重视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统一。最后是注意对传统的保持,在保持传统精华的前提下加入现代的元素来创作。 后现代主义建筑分为几种学派?建筑的代表作各是什么? (1)戏谑古典主义;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美国电话电报大楼,波特兰市公共服务中心,德国斯图加特国家艺术博物馆,日本筑波市政中心,文丘里住宅、费城老年人公寓、特拉华州住宅。 (2)比喻古典主义:安姆维斯特中心,德克萨斯州河湾乡村俱乐部,科德克斯公司总部大楼,芝加哥卢斯公寓,美国通用食品公司总部大楼,陌生住宅、玛基住宅。 (3)基本古典主义:意大利莫迪纳市殡仪馆骨灰楼,西班牙国家罗马艺术馆,奥姆扎巴文化中心。 (4)复古主义:伦敦杜佛斯大厦,美国新泽西州贝涅医院,美国国务院富兰克林大厅(接待和宴会),西班牙塞戈维亚城市博物馆。 (5)现代传统主义: 伊利诺依州美国儿科医院大楼,纽约摩根银行总部大楼,美国肯塔基州路易士维尔人文大厦,英国多梅斯菲尔德公园。 晚期现代派有哪几种建筑流派?有何共同的特征? 晚期现代主义把现代派的观念及形式推向极端、夸张建筑物的结构与技术形象、力求使建筑具有娱乐感或有审美的愉悦,由此创立了一种精巧复杂或做作的“超现代”风格。晚期现代主义往往采用极端的逻辑性、极端的重复模数制构件进行创作,它过分强调构造细部、结构、一些引人入胜而非有意的隐喻以及某种感官形象。 高技派有何建筑特征?代表作有哪些? 在建筑形式上以突出现代技术为主要特征。

中外城市史与规划史复习提纲

《中外城市建设史与发展史》 西?部分 绪论 ?了解城市发展史与规划史的学习意义。 ?了解城市发展史与规划史的研究?法。 ?了解如何进?中西?城市的发展?较? ?、古代世界的城市?明(两河流域、古埃及、古爱琴海) ?了解古埃及城市布局与其宗教信仰的关系 ?了解卡洪城的主要特点 ?了解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古代西?国家的城市?明(古希腊+古罗马) ?了解古希腊的?化与历史发展 ?掌握雅典卫城的基本特征 ?掌握希波丹姆规划型式与?列都城的布局特征 ?掌握罗马营寨城的基本特征 ?掌握罗马共和时期古罗马城的特征 三、中世纪西?城市?明 ?了解欧洲中世纪城市的类型划分与构成要素 ?掌握欧洲中世纪城市的特征:城市形态、中?、路?、景观等。 ?了解典型中世纪城市的特征:城市性质、布局特征、城市中?、形态特征等。 四、?艺复兴与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明 ?了解?艺复兴时期城市相?中世纪发?的主要变化 ?了解?艺复兴时期理想城市的主要特征 ?掌握绝对君权时期巴黎改建内容、?的与影响 ?了解“古典主义”及其艺术特征 ?了解绝对君权时期城市建设的基本特征 五、近代西??业化与城市发展 ?掌握近代城市的特点 ?掌握现代城市规划与古代城市规划的区别(关注点、规划内容与?法、城市发展管理等)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的现实需求、思想基础、技术基础、?法与实践基础。 ?掌握?园城市的主要内容与规划实践影响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探索(带形城市、?业城市、城市形态研究的背景、规划内容、规划实践及其影响)

?了解格迪斯的规划思想特征 ?掌握城市集中主义、城市分散主义的规划思想 ?掌握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理论、蕴含的规划思想及其影响 ?了解昌迪加尔、巴西利亚规划的规划内容、规划思想与后效评价 ?掌握赖特?亩城市理论、蕴含的规划思想及其影响 ?掌握沙?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及其影响 六、现代西?城市 ?了解20世纪西?城市发展的简要历程 ?掌握?伦敦规划的形成背景、规划内容、实施评价、规划思想与主要影响 ?掌握卫星城、新城的概念 ?掌握英国三代新城建设的特征与实施效果 ?掌握英国、法国新城建设特征上的差异 ?了解德国战后重建的类型与内容 ?了解瑞典三代新城建设的特征与实施效果 ?掌握哥本哈根规划的形成背景、规划内容、实施评价、规划思想与主要影响 ?掌握《雅典宪章》、《马丘?丘》宪章的内容区别及其反映出的西?现代城市规划的转型与变化特征 ?掌握?较现代城市规划与后现代城市规划 ?掌握全球化、全球城市的概念与特征 ?掌握西??都市区规划的基本特征 ?掌握兰斯塔德的空间特征与规划经验 七、美国城市发展过程 ?了解美国城市发展的简要历程 ?了解美国公园运动、城市美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意义与影响 ?掌握邻?单位、雷德朋的概念以及规划原则 ?了解美国郊区化的发展过程 ?掌握美国城市更新运动的简要过程与批判反思,及其与中国城市更新的对?。 ?掌握城市更新、城市复兴、?都市区、?城市带、巨型城市区的概念 ?掌握城市蔓延的特征、弊端以及规划应对 ?掌握郊区化、城市蔓延、增长管理、精明增长、新城市主义、新区域主义、TOD/ TND的概念 中国部分 1、掌握《周礼考?记》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掌握曹魏邺城的布局特征及其对古代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 3、了解古代南京城市规划布局的特征、城市发展的演变过程与动?机制;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资料

二.名词解释 1.文艺复兴时期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出现,13世纪末首先于13世纪末在意大利兴起,15世纪遍及欧洲各个国家,一直延续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它涉及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等,这场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它以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为核心,囊括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在绘画方面直线透视法的发展,以及逐步而广泛的教育变革,这种知识上的改变让文艺复兴发挥了衔接中世纪和近代的作用,在欧洲历史上占据着非凡寻常的作用。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 2.唐三彩 是唐代的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它是在白色陶胎上涂上黄,绿,褐,蓝,紫等色釉,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形成独特的风格特点,故称“唐三彩”。三彩是表现多色,并非一件器物上只有三种色釉,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一般作为明器之用,也有作为生活器皿。唐三彩主要有器皿,人物,动物等。 3.窑变 钧瓷原属于青瓷系统。由于它的原料中含有铜元素,经过还原煅烧而呈现出绿或紫红斑纹,使青釉打破了单一色釉的单调,形成了对比妍丽的艺术风格,这在瓷器上是一次贡献,史上称为窑变。 4.明式家具 主要是指那种以硬木为材料,制作于明代和清代前期,设计精巧,制作精致,风格简洁的优质家具。明式家具在工艺制作和造型艺术成就上达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是中国设计智慧的杰出代表。 5.巴洛克风格 意为“畸形之美”,“不合常规”。它起源于意大利,艺术中心是法国,是文艺复兴之后意大利发展的一个阶段以及17世纪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格,具有气势雄伟,生机勃勃,强烈奔放,庄严高贵,豪华壮观的特点,打破了旧艺术风格的常规艺术特征。 6.洛可可 源于法文rocaille(意为岩石或者贝克饰物),它是一种源于法国宫廷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点的艺术风格。具有纤细,精巧,华丽,繁缛的装饰性,多用C型和S型或者漩涡性的曲线作为装饰风格,色彩艳丽浮华,洋溢着东方特别是中国情调(又被称作“中国装饰“)。在法国主要发展于摄政时期和路易十五时期,在英,意,德等国发展在18世纪中期。 7.波普艺术 波普一词来源于popular的简写,产于50年代中期。一群青年艺术家有感于大众文化的兴趣,而已社会生活中最大众化的形象作为设计表现的主题,以夸张,变形,组合等诸多手法从事设计,形成设计产品的喜剧性,浪漫性效果。反映出战后青年一代的标新立异,表现自我的心理与社会文化价值观,究其原因,是因袭了杜桑的达达主义传统,故在美国,波普艺术有“新达达主义“之称。 8.高科技风格 源于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的机器美学,是以直接反应当时以机械为代表,以工业技术为特征的一种设计风格。 9.微建筑风格 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的一种风格,它将建筑风格搬用到小件的日用产品的设计中,大多艳丽多彩,不惜用华贵金银材料与几何图案,实际上是历史上装饰风格极端形式的回潮。10.景泰蓝

外国城市建筑史 复习

16-17学年《外国城市发展史》复习纲要 第一讲古代世界的城市文明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典型城市的基本情况 简答题: 1.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二讲古代西方国家的城市文明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基本内容 2.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的主要论述。 3.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典型代表 4.古罗马时期的城市建设特征 5. 罗马营寨城 图释题: 1.罗马帝国广场群 2.维特鲁威理想城市模式图 3.古希腊广场 简答题: 1.简述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关于城市建设的主要论述。 2.希波丹姆规划模式 思考题: 1.绘图并分析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点。 2.古希腊人对城市的定义是:城市是一个为着自由美好的生活而保持较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又能自由地享受轻松的生活。城邦、公民与城市社区精神。希腊——罗马 第三讲中世纪西方国家的城市 基础知识点掌握 1.中世纪城市的主要构成要素。 2.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起源类型。 3. 中世纪西欧城市广场的形态类型及代表。 4.贝纳沃洛归纳的中世纪城市特色, 图释题:

1.佛罗伦萨教堂广场与西格诺利亚广场 2.坎坡广场 思考题: 1.分析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良好的城市空间特色形成的原因。 第四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城市 基础知识点掌握 1.文艺复兴时期用理性原则考虑城市规划设计的第一人。 2. 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用文艺复兴思想设计出城市蓝图(斯福尔津达)的人。 3.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王国的帕尔马诺瓦的设计师。 4.阿尔伯蒂“理想城市”规划模式特征。 5.文艺复兴建造或扩建的城市的典型特征。 6.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设的特征。 7.巴洛克的城市规划特征。 8. 巴洛克的城市设计思想的深远影响,城市。 9.巴洛克时期罗马改建规划的设计师。 10.绝对君权时期的广场典型案例。 11.绝对君权时期城市建设的典范。 图释题: 1.费拉锐特的理想城市 2.斯卡莫齐的理想城市 3.罗马市政广场 4.圣彼得广场 5.圣马可广场 6.协和广场 7.波波洛广场 简答题: 1.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建设特点。 2.简述凡尔赛宫的规划设计特征。 思考题: 1.巴洛克的城市规划思想的特征,并谈谈你的认识。 第五讲近代西方的工业化与城市发展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工业革命后,各国政府采取消除城市环境卫生弊端的措施、法令。 2. 拿破仑第三时期巴黎改建计划的规划师。

1452156929中外建筑史 (考试)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建筑最基本的结构方式有两种拱券和()。 A.巢居 B.神殿 C.梁架 D.庙宇 2.汉代()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成为历代宫殿建设和城市规划的法规。 A.《建筑十书》 B.《考工记》 C.《周礼·东宫》 D.《园冶》 3.古埃及()是太阳神阿蒙的标志,通常高10-20米,下大上小,顶部为金字塔形,镀金,横断面成正方形。 A.阿布辛贝勒 B.德·埃·巴哈利 C.方尖碑 D.卡纳克 4.()又称月神庙,建于公元前2125年,是可考的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 A.乌尔观象台 B.太阳神 C.萨尔贡 D.胡夫 5.古罗马人善用()结构,它是由放射形排开的楔形拱石之间相互产生张力撑开拱面。 A.混凝土 B.山墙 C.柱式 D.拱券 6. 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A、宇文恺 B、李诫 C、蒯祥 D、也黑迭尔 7. 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平面柱网的特点是() A、副阶周匝、 B、金厢斗底槽 C、减柱造 D、双槽 8. 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A、东周 B、西汉 C、唐宋 D、明清 9. 清代的木构建筑斗拱高与柱高之比约为()

A、1:2 B、1:3 C、1:4 D、1:5-6 10. 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 A、历史主义 B、民族形式 C、中国固有形式 D、民粹主义 1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A、穿斗 B、内柱升高 C、彻上露明造 D、草栿 12. 唐代建筑的特征是() A、斗拱大而数量少,出檐深远,雄健有力 B、斗拱多而密,屋顶陡峭 C、运用多色彩画、绚丽华贵 D、结构复杂,用料硕大,坚固而稳定 13. 建筑最基本的结构方式有两种拱券和() A、巢居 B、神殿 C、梁架 D、庙宇 14. 下列哪组建筑运用了“金厢斗底槽”及斜撑增强了建筑的刚性() A、佛光寺东大殿,隆兴寺摩尼殿 B、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佛光寺东大殿 C、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苏州虎丘塔 D、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15. 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A、晋 B、冀 C、苏 D、赣 16.由波洛米尼设计的罗马圣卡罗教堂,室内几乎没有一条直线,装饰复杂,富丽堂皇,它是()风格的典型代表。 A.文艺复兴 B.巴洛克 C.洛可可 D.罗马 7.北宋时颁布了建筑预算定额(),作者是李诫。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外全套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讲稿 第一篇最初的城市---奴隶制社会的城市 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 第一节古埃及社会背景 一自然条件 二历史分期 分为四个时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bc2400年)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bc1580年)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bc1150年) 晚期(公元前1150—bc30年) 三宗教哲学 埃及的奴隶制直接从氏族贵族演化而来。国家机器特别横暴,形成厂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有很发达的宗教为这种政权服务,并实行政教合一,国王为“法老”。 认为人在现实世界是极为短暂的,而人死后,灵魂是永生的,要在千年之后复活,死后的世界是永存的。 四其他 发展几何学、测量学,创造了起重运输机械,并学会了组织几万人的劳动协作。天文学、历法、数学、医学、美术、文学等均达到教成的水平。这些成就对城市和建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古埃及城市概况 一孟菲斯古城 1孟菲斯 古王国第一王朝的首都 ●白色城墙 ●法老金字塔、神庙等建于城外远离城市的沙漠边缘 ●第三朝裘萨的墓地与城并驾,有建筑师的参入 ●死者之城比生者之城永恒 2伊套城 十二王朝的首都 ●城墙与城壕 二卡洪城 建设时间:12王朝,公元前2000多年 长方形,380x260米 城市职能:一是认为维修金字塔而建,一是认为通往绿洲的交通要道 城市功能分区:奴隶居住区、贵族区、商人及手工业者等中产阶级住区 城市防御设施:砖城墙,城内分区死墙 城市交通路网:棋盘式,奴隶居住区的主路8—9米宽 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有集市 阶级差异---占据城区的风向优劣区位,建筑密度大小 产生原因—建金字塔/开发绿洲 三第比斯城 生者与死者之城---古埃及中王国与新王国时期(BC1085--2040)(鲁克索与卡纳克神庙已经建在城中,死者之城与生者之城不再离的太远) 死者之城规模不亚于生者之城,重视,同时也促进生者之城的繁荣生存。与金字塔不同,出现山陵崖墓。

中外设计史复习

中外设计史复习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中外设计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马家窑彩陶中最富有设计意识,且达到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的是(C)A细颈大腹壶 B大口长腹翁 C小口尖底瓶 D卷唇圆底盆 2.下列哪种纹样不属于西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D) A窃曲纹 B重环纹 C 环带纹 D蟠螭纹 3.商代青铜器的典型纹样有(D) A牛纹 B网纹 C鱼纹 D饕餮纹 4.什么时候出现了釉瓷,或称原始瓷器(C) A新石器时代 B夏代 C商代 D周代 5.“山”字形铜镜主要出现在一下哪个时期(A) A战国 B汉代 C金代 D唐代 6.开始采用“蜡模法”制作青铜器是在哪个时期(C) A商代 B西周 C春秋战国 D秦汉 7.瓷器烧制基本成熟是在什么时期(B) A春秋战国 B东汉 C六朝 D唐代 8.唐代出现了釉下彩瓷器,哪个窑生产的比较典型(A) A长沙窑 B越窑 C邢窑 D景德镇窑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现代主义运动(B) A德意志主义联盟 B包豪斯 C荷兰风格派 D艺术与手工艺运动10.“乔”沙发属于什么设计风格的作品(C ) A商科技风格 B减少主义风格 C波普风格 D宇宙风格

2.填空题 一、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中最有特点的怪兽纹有饕餮纹、夔纹、龙纹等. 二、商代青铜器中有一个重要的礼器,它重875公斤,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它是后母戌大方鼎 三、史前陶器的主要品种有彩陶和黑陶最具有代表性. 四、马家窑彩陶中最富有彩陶意识,且达到艺术与科学的统一的是小口尖底瓶 五、汉代出现一批极具有艺术价值的青铜雕塑,在甘肃武威出土的铜马群中,有“马踏飞燕”,也成铜奔马. 六、汉代铜熏炉中有一种造型象山形,它名叫“错金博山炉”. 七、最能代表秦代陶塑艺术水平的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它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所罕见的规模庞大的地下军团. 八、汉代的四神纹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常见于汉代的瓦当、铜镜等的装饰中. 九、六朝时期,莲花纹和忍冬纹是最有时代特色的装饰纹样. 十、六朝除了青瓷外,还烧制了黑釉瓷、白釉瓷和黄釉瓷. 十一、六朝时期,为了宣扬与扩大佛教的影响,为了便于高大的佛像出现,开始用“漆器”技法塑造佛像,它比铜佛轻,比泥佛牢. 十二、彩釉瓷是唐人创造的一种瓷器新品种,又称花瓷. 十三、唐代印刷工艺非常发达,其方法多样,有蜡缬、夹缬、绞缬、和碱印等. 十四、唐代染织品的纹样有联珠纹、团窠纹、对称纹、散花纹、几何纹等。 十五、唐代漆器品种中有金银平脱、螺钿、夹纻、雕漆. 十六、宋代丝织物中有一种新兴丝织品,它使书画织物化,织物书画化,又名刻丝,它是缂丝. 十七、宋代瓷器的五大名窑是指定窑、汝窑、官窑、钧窑和哥窑.

(完整版)外国城建史复习资料

第一篇古代的城市 1.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 1)用地选择上因地制宜。村镇庙宇修筑于尼罗河畔的高地上,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修筑于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免受水患。 2)最早运用城市分区(不是功能分区),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 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对希伯丹姆规划型式有重要的影响 4)出色的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对称、序列、对比、主题等构图手法。 2.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及其演变、影响、米利都城规划要点 a.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 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 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 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b.米利都城规划要点(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1)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 2)两条主要大街垂直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开敞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 3)城市中心分为四个功能区。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公共建筑区。城市用地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 c.演变 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古希腊长期实践过程中有所发展,这就是从米利都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发展到赛里纳斯城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更进而到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的配合3.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 1)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大都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形式来建造,布局规整,模式统一 2)城市广场整齐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 3)城市中心由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 4)城市广场普遍设敞廊,讲究气势和透视效果。 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 4.罗马营寨城布局特点及典型城市 a.布局特点: 1)有方整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2)中央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 3)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b.典型城市:北非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 1)平面正方形 2)两条垂直干道成十字相交,交点处是城市的中心广场 3)城市道路网为方格形 4)城市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共建筑 5)在主要道路起迄点和交叉处,有壮丽的凯旋门,它们之间有列柱街 5.罗马共和时期与罗马帝国时期广场建设的异同 1)罗马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中心,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是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

自考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2 〈一〉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概念部分 1、木架建筑的优势与缺憾 优势: (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墙倒屋不塌” (3抗震性能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维修、搬迁; (6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 (7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 缺憾: (1木材越来越少,造成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 (2不耐火,不耐潮湿,不耐腐蚀,不耐虫蛀,不耐久; (3采用简支梁体系,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空间的需求; 2、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组合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擅长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1建筑群以中轴组织群体,规则、有序、主次分明。

(2园林则自然而无拘束,有构图重心而无程式布局。 3、中国古代建筑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的特点 儒家和道家——中国古代两大主流哲学派别——都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从而使中国建筑有一种和环境融为一体的、如同从地中生长出一般的气质。历史上处理建筑与环境的手法主要有: (1善择基址——注重对建造地点的选择; (2因地制宜——善于利用和结合地形设计建筑; (3整治环境——不一味顺从环境,而是能动的改造; (4心理补偿——采用风水、文学的手法进行补偿; 4、中国古代主要建筑设计著作 早在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一书中就论述了城市规划建与筑设计的原理 五代,喻皓的《木经》 宋朝,李诫的《营造法式》 元朝,薛景石的《梓人遗制》 明代,《鲁班经》、计成的《园冶》 清代,工部《工程做法》 〈二〉中国古代建筑断代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的建筑(旧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时期 ◆奴隶社会的建筑(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夏、商、周、春秋

自考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8

自考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8) [对新建筑的探索] 功能主义建筑解决了什么问题? 功能主义建筑未能解决建筑的功能问题,但较好地解决了新的建筑材料与建筑形式的配合问题。 代表作:巴黎圣吉纳维夫图书馆巴黎国立图书馆纽约华盛顿商店巴黎廉价商店 博览会建筑产生于哪个年代?代表作有哪些? 博览会建筑产生于19世纪中叶 代表作:英国国际博览会的水晶宫;法国国际博览会的埃菲尔铁塔和机械馆。 工业革命对城市建设有何影响? 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在较早节段的工业革命中,人们被迫适应新的生活情况,人们从农庄搬到城市,全家大半生都在工厂工作。于是发生了许多新的关于卫生,福利及老年照料的问题,有时是未获解决的问题。许多人住在城市人口密集之地,引起清洁,住房,警察及犯罪等问题。 工业化及其随同的变化增高了世界多数人们的生活标准。较之过去,有更多的货物可以供用,成本也较低廉。但是,增加对货物的需求,就意味着原料的消耗和环境的沾污。由于大量生产技术更加强的采用,世界若干地区的文化特征在食物,衣着,住房,娱乐,及生活方式上,就趋于标准化。 新建筑产生的时代背景? A、由于生产急剧发展和技术飞速进步,建筑摆脱了旧技术和形式的限制,特别是钢和钢筋混凝土的广泛应用,促使探索新材料与新结构结合的新建筑形式。 B、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几年间,房荒严重,建材昂贵,建筑活动兴旺,传统建筑受到挑战。出现了新的建筑流派。 C、经济高速发展,建筑活动兴旺,美国出现了20-102层高层建筑,涌现出了现代派建筑大师。 D、发生严重经济危机,社会矛盾激化,逐步走向战争,建筑活动持续很短。 工艺美术运动发生于何年代?主要代表作和建筑风格是什么?

中外城建史复习要点

城与廓:都城一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城为贵族王宫,城中一般都有王宫,修筑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目的是防卫及显示其威严。廓主要是工商业者、平民、农民居住的地方,以及商市的集中地。城是保护国君的。郭是看管人民的。也就是说,城是国君所住的地方,也称子城、城、厥城。郭是外城,人民住的地方。 城与市:城与市的概念不同,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而且,城市的经济性质不同于农村居民点,城市代表这种居民点产生的时代,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同时也指这时商业、手工业与农业分开,而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 里坊制: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闾里制:汉代实行闾里制,25家为一闾,闾里的街道称闾巷,每个闾里用高墙将数十百家围在一个方正的院里。院里四面或两面有门,叫里门。门巷修直,闾里设里正管理,早晚定时启闭里门。 厢坊制:由于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增长迅速,而城市部用地不足,于是沿城门外道路形成新的发展带,起初这些发展带并无城垣,随后为了便于统治阶级的管理,便修筑城垣加以包围。特点:自发性建设 雅典卫城: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综合性的公共建筑,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1.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2.希腊战争后历经40年建造叫“卫城”实为圣地建筑群和平民公众活动地。 3.祭奠守护神——雅典娜女神。 4.陡峭山地建筑群、按行进路线视线来设计、建筑类型多样。 5.体现希腊民主政治的进步,平民对现实生活的讴歌、和城邦对自己力量的信心。 圣地建筑群:1.利用复杂的地形和自然景观,构成活泼多姿的建筑群空间构图。2.以神为构图中心。3.贵族寡头专政时期的产物。4.公众场所。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建设时没有统一的规划,路网不规则。战后重建时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他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城市建设的主要的形式为: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 罗马营寨城: 公元前300年,罗马人几乎征服了全部地中海沿岸。在被征服的地方建造了大量的营地,把它作为城堡的模式,逐渐演变成了营寨城。它的形式主要为: 1)有方整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2)中央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 3)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中外设计史复习资料

1.红山金字塔距今约【】。D A.5200 年 B.5300 年 C.5400年 D.5500年 2.组合形工具及复合形工具出现于【】。B A.旧石器时代 B.中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新石器时代晚期 3.下列属于古埃及的壁画是【】。A A.《渔猎图》 B.《渔父图》 C.《狩猎图》 D.《猎免图》 4.两河流域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C A.东部 B.西部 C.南部 D.北部 5.埃兰古国和米底亚王朝时期最优秀的工艺设计作品为【】。C A.《一狮金杯》 B.《二狮金杯》 C.《三狮金杯》 D.《四狮金杯》 6.中国古代用砖的历史出现在【】。A A.商朝 B.周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 7.古代迈锡尼城著名的城门是【】。D A.《金狮门》 B.《银狮门》 C.《铜狮门》 D.《石狮门》 8.拜占庭建筑风格的代表作是【】。C A.圣索菲亚教堂 B.米兰大教堂 C.罗马教堂 D.清真寺 9.铜雕工艺品“马踏飞燕”的创作时代是【】。C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 10.《银莲花装饰图案》的作者是【】。A A.莫里斯 B.拉斯金 C.菲利普?韦珀 D.阿什比 11.根堡住宅的作者是【】。A A.格林兄弟 B.德林兄弟 C.洛林兄弟 D.王林兄弟 12.其设计作品被称为“比利时线条”或“鞭线”的作者是【】。B A.王尔德 B.霍尔塔 C.琼斯 D.恩思特 13.《蜻蜓女人胸饰》的作者是【】。D A.米诺 B.朗诺 C.诺朗 D.雷诺 14.《论现代建筑》的作者是奥地利著名的建筑师【】。D A.霍夫罗 B.霍夫曼 C.奥别列兹 D.瓦格纳 15.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时期是【】。B A.1883年~1892年之间 B.1883年~1893年之间 C.1884年~1893年之间 D.1884年~1894年之间 16.西格拉姆大厦的设计者是密斯?凡?德?罗和【】。A A.菲利普?约翰逊 B.伊顿 C.霍泽 D.塞尚 17.巴塞罗纳椅”的设计者是【】。A A.米?斯?凡德罗 B.于洛克 C.霍泽 D.塞维尔 18.西方现代字体设计的奠基人是【】。D A.毕加索 B.达利 C.格罗 D.拜耶 19.著名的“99”沙龙车的设计者是【】。B A.汉斯?华格纳 B.沙逊 C.卡尔?克莱恩 D.芬?朱尔 20.1976年在巴黎建成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的建筑风格属于【】。C A.古典风格 B.文艺复兴风格 C.高技术风格 D.解构主义风格 21.尖状器、削刮器产生于【】。B A.旧石器时代 B.中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新石器时代晚期 22.陶器的烧制温度一般在【】。D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八)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八) [对新建筑的探索] 功能主义建筑解决了什么问题? 功能主义建筑未能解决建筑的功能问题,但较好地解决了新的建筑材料与建筑形式的配合问题。 代表作:巴黎圣吉纳维夫图书馆巴黎国立图书馆纽约华盛顿商店巴黎廉价商店 博览会建筑产生于哪个年代?代表作有哪些? 博览会建筑产生于19世纪中叶 代表作:英国国际博览会的水晶宫法国国际博览会的埃菲尔铁塔和机械馆工业革命对城市建设有何影响? 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在较早节段的工业革命中,人们被迫适应新的生活情况,人们从农庄搬到城市,全家大半生都在工厂工作。于是发生了许多新的关于卫生,福利及老年照料的问题,有时是未获解决的问题。许多人住在城市人口密集之地,引起清洁,住房,警察及犯罪等问题。 工业化及其随同的变化增高了世界多数人们的生活标准。较之过去,有更多的货物可以供用,成本也较低廉。但是,增加对货物的需求,就意味着原料的消耗和环境的沾污。由于大量生产技术更加强的采用,世界若干地区的文化特征在食物,衣着,住房,娱乐,及生活方式上,就趋于标准化。 新建筑产生的时代背景? A. 由于生产急剧发展和技术飞速进步,建筑摆脱了旧技术和形式的限制,特别是钢和 钢筋混凝土的广泛应用,促使探索新材料与新结构结合的新建筑形式。 B.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几年间,房荒严重,建材昂贵,建筑活动兴旺,传统建筑受到 挑战。出现了新的建筑流派。 C. 经济高速发展,建筑活动兴旺,美国出现了20-102层高层建筑,涌现出了现代派建筑大师。 D. 发生严重经济危机,社会矛盾激化,逐步走向战争,建筑活动持续很短。 工艺美术运动发生于何年代?主要代表作和建筑风格是什么? 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 维多利亚风格:烦琐的装饰,不重视功能,本质是折衷主义。 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强调哥特式,反对烦琐的维多利亚风格。 主要作品:红屋—红砖建造,表现质感。 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突破传统影响,强调日本和东方风格。 代表作:莱特的草原式住宅(有机建筑) 工艺美术运动建筑特征:受复古思潮影响:1. 以功能为中心。 2. 使用地方建筑材料。 3. 采用当地建筑方法。 4. 英国强调歌特风格,美国侧重环境融合。 5. 尽量减少装饰、装饰与建筑及环境统一。 新艺术运动发生于什么年代?各国的特点?代表作有哪些? 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一次大众化的艺术实践活动发源于法国,影响到比利时、荷兰、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奥地利、俄罗斯和美国。 反机械革命,反维多利亚风格,热衷传统工艺,效仿自然,追求自然形态与个性化表 现的国际化设计运动。

中外城市建设史1

一以下为古籍摘句,请用现代汉语解释其含义,并说出其出处 1、“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为市场与居民区,市与朝各百步见方。 2、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九轨《周礼?考工记》王城内大道宽九轨,环城大道宽七轨,郊外大道宽五轨;诸侯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环城大道的宽度;其他“都”邑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郊外大道宽度。 3、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周礼?考工记》诸侯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环城大道的宽度;其他“都”邑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郊外大道宽度。 4、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管子?度地篇》筑城向上不要靠近高地,就可以有充足的水源,向下不要靠近潮湿低洼的地方就可以省去排水的沟渠。 5、日中为市,召天下之民,聚会天下货物,各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系辞》中午的时候形成集市,让天下所有的人都来进行交易,这样能聚集天下的财物,交易后了就能离开,都能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6、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吴越春秋》一般古代的城市有内城和外城,郭指外城,也就是说建造内城是用来保卫君王的,外城是用来守护老百姓的。 二、名词解释 1、关厢城:随着商业与经济的发展,城乡物资交流日趋密切,在宋代以后于出城干道的附近形成的关厢地区,由于是自发形成,通常较为凌乱,有的发展为商业中心,又加修关城,另开城门,称为城市的一体。 2、马面:加强城市防御能力的一种措施,中国古代外城墙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突出部分,便于组织防守侧射火力。 3、瓮城:中国古代为了加强防御,防止火药攻城,而于宋代前后设计出来的构筑物。在城门外又加一小套小城,前后城门均不对称,便于围歼入城的敌军。 4、蕃坊:官府集中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并设判官一职,蕃长专门负责外侨管理和接待工作,蕃坊无明显界限,无任何防御设施,期间也有中国人居住,皆受中国行政当局的管理。 5、《平江图》:宋代平江府(苏州)的城市平面图,是南绍定二年(1229年)刻成的石碑,是我国最早的、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这张宋代城市现状的实录,正确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研究古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6、金墉城:汉魏洛阳城北三座小城,各有墙垣,边界为一整组建筑,城垣宽厚坚实,地势险要,起防御作用,是洛阳城的军事要塞。 7、瓦子:是一种娱乐场所及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位置一般多接近于闹市或城门处。 8、租界城市:所谓租界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在某些城市划出的供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中国政府不得干预。它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9、月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