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乳状液的制备,破坏和转相

乳状液的制备,破坏和转相

乳状液的制备,破坏和转相
乳状液的制备,破坏和转相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原理2)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11.10\ 成绩: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

同组者:\

实验五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

一.实验目的

1.制备不同类型的乳状液;

2.了解乳状液的一些制备方法;

3.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二.实验原理

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定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化剂大多为表面表面活性剂。

表面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能、在液珠表面形成保护膜、或使液珠带电来稳定乳状液。

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通常,一价金属的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钠)由于亲水性大于亲油性,所以,为水包油型乳化剂,而两价或三价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镁)由于亲油性大于亲水性,所以是油包水型乳化剂。

两种类型的乳状液可用以下三种方法鉴别:

1.稀释法:加一滴乳状液于水中,如果立即散开,即说明乳状液的分散介质为水,故乳状液属水包油型;如不立即散开,即为油包水型。

2.电导法:水相中一般都含有离子,故其导电能力比油相大得多。当水为分散介质(即连续相)时乳状液的导电能力大;反之,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水滴不连续,乳状液导电能力小。将两个电极插入乳状液,接通直流电源,并串联电流表。则电流表显著偏转,为水包油型乳状液;若指针几乎不动,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3.染色法:选择一种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或仅溶于水不溶于油的染料(如苏丹Ⅲ为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的红色染料)加入乳状液。若染料溶于分散相,则在乳状液中出现一个个染色的小液滴。若染料溶于连续相,则乳状液内呈现均匀的染料颜色。因此,根据染料的分散情况可以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在工业上常需破坏一些乳状液,常用的破乳方法有:

1.加破乳剂法:破乳剂往往是反型乳化剂。例如,对于由油酸镁做乳化剂的油包水型乳状液,加入适量油酸钠可使乳状液破坏。因为油酸钠亲水性强,它也能在液面上吸附,形成较厚的水化膜,与油酸镁相对抗,互相降低它们的的乳化作用,使乳状液稳定性降低而被破坏。若油酸钠加入过多,则其乳化作用占优势,油包水型乳化液可能转化为水包油型乳化液。

2.加电解质法:不同电解质可能产生不同作用。一般来说,在水包油型乳状液中加入电解质,可改变乳状液的亲水亲油平衡,从而降低乳状液的稳定性。

有些电解质,能与乳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破坏其乳化能力或形成新的乳化剂。如在油酸钠稳定的乳状液中加入盐酸,由于油酸钠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油酸,失去了乳化能力,使乳状液破坏。

C 17H

33

COONa+HCl→C

17

H

33

COOH+NaCl

同样,如果乳状液中加入氯化镁,则可生成油酸镁,乳化剂由一价皂变成二价皂。当加入适量氯化镁时,生成的反型乳化剂油酸镁与剩余的油酸钠对抗,使乳状液破坏。若加入过量氯化镁,则形成的油酸镁乳化作用占优势,使水包油型的乳状液转化为油包水型的乳状液。

2 C

17H

33

COONa+MgCl

2

→(C

17

H

33

COO)

2

Mg+2NaCl

3.加热法:升高温度可使乳状剂在界面上的吸附量降低;溶剂化层减薄;降低了介质粘度;增强了布朗运动。因此,减少了乳状液的稳定性,有助于乳状液的破坏。

4.电法: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使液滴变形,彼此连接合作,分散度下降,造成乳状液的破坏。

三.仪器和药品

1.仪器

100mL 具塞锥形瓶2个,大试管5支,25mL 量筒2个,100mL 烧杯3个,小滴管3支,直流电源1台,毫安表1个,电极1对。

2.药品

,油酸钠(化学纯),3mol/L HCl 溶液1%、5%油酸钠水溶液,2%油酸苯(化学纯)

水溶液,饱和N aCl 水溶液,苏丹Ⅲ溶液。

镁苯溶液,0.25mol/LMgCl

2

四.实验步骤

1.乳状液的制备

(每次约加在100mL 具塞锥形瓶中加入15mL 1%油酸钠水溶液,然后分别加入15mL 苯,

,每次加苯后剧烈摇动,直到看不到分层的苯相。这样制得Ⅰ型乳状液。

1mL)

在另一个100mL 具塞锥形瓶中加入15mL 2%油酸钠苯溶液,然后分别加入15mL 水,,每次加水后剧烈摇动,直到看不到分层的水相。这样制得Ⅱ型乳状液。(每次约加1mL)

2.乳状液类型鉴别

(1)稀释法:分别用小滴管将一滴Ⅰ型和Ⅱ型乳状液滴入盛入自来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2)染色法:取两只干净试管,分别加入1~2mL Ⅰ型和Ⅱ型乳状液,向每支试管中加入一滴苏丹Ⅲ溶液,观察现象。

(3)导电法:取两个干燥小烧杯,分别加入少许Ⅰ型和Ⅱ型乳状液,按图5-1 连接好线路,依次鉴别乳状液的类型。

图5-1 导电法线路图

1.直流电源;

2.可变电阻;

3.毫安表;

4.电极;

5.乳状液

3.乳状液的破坏和转相

(1) 取Ⅰ型和Ⅱ型乳状液1~2mL 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3mol/L HCL 溶液,观察现象。

(2)取Ⅰ型和Ⅱ型乳状液1~2mL 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在水浴中加热,观察现象。

溶液,每加一滴(3)取2~3mL Ⅰ型乳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0.25mol/L MgCl

2

剧烈摇动,注意观察乳状液的破坏和转相(是否转相用稀释法鉴别,下同)

(4)取2~3mL Ⅰ型乳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N aCl 溶液,每加一滴剧烈摇动,观察乳状液有无破坏和转相。

(5)取2~3mL Ⅱ型乳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5%油酸钠溶液,每加一滴剧烈摇动,注意观察乳状液有无破坏和转相。

五.结果处理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及破坏原始数据表

方法Ⅰ型(水包油)Ⅱ型(油包水)

原因分析现象现象

稀释法液滴迅速散开液滴不立即散开O/W乳状液连续相为水,故液滴扩散;W/O乳状液连续相为油,自然不溶于水。

染色法出现小液滴液体变红苏丹Ⅲ不溶于水,故不溶于连续相为水的乳状液,在O/W乳状液中分层;但其溶于苯,故W/O乳状液变红

电导法指针明显向右转指针几乎不偏转水的电导率大于有机物的电导率

破坏和转相

c(HCl) 3mol/L 乳状液溶解

乳状液上层为乳黄

色下层无色

HCl与油酸钠(油酸镁)生成油酸。油酸是油酸钠的

反型乳化剂,可抵消油酸钠的作用使乳状液破坏。

(2)油酸的亲油性远大于亲水性,不是好的乳化剂,

不能稳定乳状液,从而引起乳状液的破坏。

加热法分层分层,上层为乳白色

下层为澄清

升高温度可使乳状剂在界面上的吸附量降低;溶剂

化层减薄;降低了介质粘度;增强了布朗运动

c(MgCl

2

) 0.25mol/L 液体变澄清

加入MgCl ,油酸钠与Mg2+反应生成了油酸镁,亲

油性增强,亲水性减弱。当加入适量MgCl 时,生

成的反型乳化剂油酸镁与剩余的油酸钠对抗,使乳

状液破坏。若加入过量MgCl ,则形成的油酸镁乳

化作用占优势,使水包油型的乳状液转化为油包水

型乳状液

饱和NaCl 溶液液体由浓变稀

在水包油型乳状液中加入NaCl,可改变乳状液的亲

水亲油平衡,从而降低乳状液的稳定性。

W(油酸钠)5×10-2 分层,被破坏,转象

油酸钠是油酸镁的反型乳化剂,可使W/O乳状液破

坏,当加入较多的油酸钠时,即发生转相。

六. 思考题

1. 鉴别乳状液的诸方法有何共同点?

根据不同乳浊液连续相的不同性质来将其区别。

2. 有人说水量大于油量可形成水包油乳状液,反之为油包水,对吗?试用实验结果加以说明。

不对。形成水包油(O/W)或者油包水(W/O)型乳状液,是由加入其中的乳化剂类型来决定的。

例如,在实验中,水包油(O/W)型乳状液是由15mL 1%油酸钠水溶液和15mL 苯来配制的;而油包水(W/O)型乳状液是由15mL 2%油酸钠苯溶液和15mL 水配置的。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乳状液中,水量与油量相等,只有其中的乳化剂不同。

3. 是否使乳状液转相的方法都可以破乳?是否可使乳状液破乳的方法都可

用来转相?

使乳状液转相的方法都可以破乳。因为乳状液的转相,都是要先进行破乳的。

不是所有使乳状液破乳的方法都可用来转相。

4. 加入乳化剂,两个互不相溶的液体就能自动形成乳状液吗?

不是的。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在乳化剂的存在下,必须经过外力作用使其中一种液体分散成小液滴,从而形成分散相,才能形成乳状液。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一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一:森林面积减少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对环境具有重大的调节功能。因发达国家广泛进口和发展中国家开荒、采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据绿色和平组织估计,100年来,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坏。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如果用陆地总面积来算,地球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6.6%。森林减少导致土壤流失、水灾频繁、全球变暖、物种消失等。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人类,已将生存的地球推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二: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三:罗布泊消失了 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求。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牧场。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 2000年8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戴河会见诺贝尔奖获得者时,谈到了科技伦理问题。他指出,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控制自然和人自身的能力。但是,科学技术在运用于社会时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工业的发展带来水体和空气的污染,大规模的开垦和过度放牧造成森林与草原的生态破坏。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涉及人自身尊严、健康、遗传以及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伦理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在我国2000年底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明确提出了“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目标,将“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提到了战略的高度。生活中,许多人对“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概念都感到陌生。那么,何为“国家生态安全”?我国的生态安全形势如何?生态对国家安全到底有何影响?如何筑牢“生态长城”?面对新世纪的环境挑战,这些话题备受关注。 所谓“国家生态安全”,是指一国的生存和发展所处的环境不受或少受因生态失衡而导致破坏或威胁的状况。它从根本上关系到国家、民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是其他领域安全的基础和载体,深刻影响到国家各领域安全的维护与保障。其在国家安全大局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使其与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一样,成为国家安全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世纪的第一天,北京出现浮尘天气,此后几个月内,我国北方多次遭受沙尘暴的袭击;今年的三月,两会刚刚结束,几十年罕见的

沙尘暴来得更有点让人措手不及。大自然再次以这种独特方式警示人们:必须把维护生态安全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然而,时至今日,谈起维护生态安全的话题,依旧有人不以为然——怎么生态也会有安全之说,难道生态也会影响国家的安全吗?事实的确如此。 因为生态问题而危及国家安全的例子古已有之。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古国,在我国汉代时是一个水草丰美、经济繁荣的文明之邦,也是丝绸之路上商贾云集的一颗璀璨明珠。但是,随着塔里木河上、中游人口的增多,区域开发活动的加强,楼兰人赖以生存的塔里木河水量急剧减少,甚至经常出现断流,结果导致楼兰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最终被沙漠所吞噬而亡国。如今,人们只能在漫漫黄沙中探寻古楼兰的文明残迹。 水体、土壤、生物、空气等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维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人类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各要素的“综合支持”。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变暖、资源匮乏、物种灭绝、环境污染、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全球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不仅对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形成了挑战,而且对国家的安全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正是在此背景下,“国家生态安全”的概念渐渐浮出水面。从20 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世界上许多科学家已经着手深入研究生态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一些专家、学者指出,“土壤侵蚀、地球基本生物系统的退化和石油储量的枯竭,目前正在威胁着每个国家的安全”。

《甲基硅油乳液的制备》解读

甲基硅油乳液的制备 摘要:本文介绍了以二甲基硅油为原料,二氧化硅为活性成分,Span—60和Tween—60为乳化剂,成功制得了甲基硅油乳液消泡剂,质量配比为硅膏5%,乳化剂3%,增稠剂0.5%,蒸馏水91.5%。并讨论了加料顺序、乳化剂用量、HLB值、增稠剂用量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和消泡效果的影响。实验证明该消泡剂的主要技术指标优于厂家提供的样品,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二甲基硅油乳化剂消泡剂 ABSTRACT:Methyl silicone oil emulsion defoamer is successfully developed with the dimethyl silicone oil as the raw material, Span—60 and Tween—60 as emulsifier, the quality percentage is, the silicon paste 5%,emulsifier 3%, thickening agent 0.5%, distilled water 91.5%. and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several factors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emulsion and the effect of defoaming, these factors including the order of feeding in raw material,the amount of emulsifier used, the value of HLB and the amount of thickening agent used,and so on. The experiment proved this defoamer's mai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surpasses the similar products that manufacturer provided, and has the better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 words:dimethyl silicone oil; emulsifier; defoamer

实验四 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

实验四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乳状液的制备方法。 2、熟悉乳化剂的使用及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 3、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二、实验原理 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定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化剂大多为表面活性剂。 表面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能、在液珠表面形成保护膜、或使液珠带电来稳定乳状液。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 乳状液的类型可用外观法、稀释法、染色法、滤纸润湿法、电导法等方法进行鉴别,而乳状液的破坏可用加破乳剂法、加电解质法、加热法、电法等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100mL 具塞锥形瓶 2 个,大试管 5 支,25mL 量筒 2 个,100mL 烧杯 3 个,滴管3个、滤纸 苯(化学纯),油酸钠(化学纯),3mol/L HCl 溶液 1%、5%油酸钠水溶液,2%油酸

镁苯溶液,0.25mol/LMgCl2 水溶液,饱和NaCl 水溶液,亚甲基蓝溶液。 四、实验内容 1.乳状液的制备 在 100mL 具塞锥形瓶中加入 15mL 1%油酸钠水溶液,然后分别加入 15mL 苯,(每次约加 1mL),每次加苯后剧烈摇动,直到看不到分层的苯相。这样制得Ⅰ型乳状液。 在另一个 100mL 具塞锥形瓶中加入15mL 2%SPAN苯溶液,然后分别加入 15mL 水,(每次约加 1mL),每次加水后剧烈摇动,直到看不到分层的水相。这样制得Ⅱ型乳状液。 2.乳状液类型鉴别 (1)稀释法:分别用小滴管将一滴Ⅰ型和Ⅱ型乳状液滴入盛入自来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2)染色法:取两只干净试管,分别加入 1~2mL Ⅰ型和Ⅱ型乳状液,向每支试管中加入一滴亚甲基蓝溶液,观察现象。 (3)滤纸润湿法:取一张滤纸,用玻璃棒将配制好的乳状液滴在滤纸上,观察现象,并记录,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3.乳状液的破坏和转相 (1) 取Ⅰ型和Ⅱ型乳状液 1~2mL 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 3mol/L HCL 溶液,观察现象。 (2)取Ⅰ型和Ⅱ型乳状液 1~2mL 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在水浴中加热,观察现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例子复习进程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例子 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连远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DDT等农药残余,珠穆朗玛峰遍地狼藉?蓝天碧水已经成为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和遥不可及的梦想。 南极臭氧空洞,是因为过去氟利昂用量过多,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会有大量紫外线照射地球,皮肤癌等发率升高,地球温度升高;许多水域会发生赤潮等是因为生活工业废水进入水域,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会导致鱼虾死亡,也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损害人们的健康;美国的原始森林遭破坏,是人为的,有很多树木都是被砍伐的。造成很多动物流离失所,甚至有些物种灭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这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这篇报告文学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砍伐树木 挖掘河沙 杀伤动物, 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因素所造成。平时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大量“三废”和某些工业、生活设施的突发意外事故,以及医院未经处理的废弃物等均可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可引起危害。战时由于大量使用各种武器对居民的杀伤和对居民区的破坏,更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 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

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港大发现花面狸(俗称果子狸)身上的冠状病毒,与引起人类SARS有关。在此之前,马来西亚的「立百病毒」、纽约的「西尼罗病毒」,甚至本港的「禽流感H5N1病毒」,源头都来自动物,而且与环境受破坏、全球暖化及人与动物距离太近的因素密不可分。 除了维持家居清洁外,要预防传染病出现及扩散,还须把眼光放远,保护环境。 SARS在香港造成的影响,近年少见。虽然1997年爆发过「禽流感」,但因杀鸡及时,加上维持至今的街市清洁日,及为鸡只注射疫苗等措施,当年这个传染病带来的冲击,在港人心中已逐渐淡去。但是放眼四周,传染病的威胁一直未停过,只是不在香港发生,港人没有留意。 生态异变病毒辗转传人 先进国家如美国,自1999年开始,爆发「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据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CDC)的网页指出,这种病毒本身早已存在于雀鸟身上(换言之,雀鸟是西尼罗病毒的宿主,host),蚊子叮过带病毒的雀鸟后,病毒会留在它们的唾液腺,藉叮咬其它雀鸟及人而把病毒传开去。 香港医学会会长劳永乐指出,环境与人的疾病是息息相关的。另一种与动物有关的传染病是由「立百病毒」(Nipah Virus)引起。自1998年起,个案陆续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出现。它本身存在于森林中的蝙蝠身上,后来传给猪,再由猪传给人。追本溯源,一切源自森林大火。原本栖息在东马来西亚沙巴的蝙蝠因森林大火而逃离出来,从东马飞到西马的马来西亚半岛,感染了猪场里的猪及人。若没有该次东马的大火,该不会因而感染了猪。 他称,这次大火与当年天气非常干燥有关,而反常的天气则受厄尔尼诺影响。由此可见,传染病确与大环境及生态息息相关。而且,全球温度上升,有利蚊子繁殖,于是也有利登革热的传播;海水温度上升,促使水中的浮游生物生长,依附它们的霍乱菌,因?海产吃浮游生物而转到这些海产上,人们未好好煮熟而吃的话,便患上霍乱。本港数年前爆发的霍乱,原因就在此。 至于令人闻之色变的「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劳永乐称,则由于人们砍伐树木,破坏了原本在森林居住的猿猴的家,迫使它们与人类接触而起。 捕杀动物、破坏栖息地病毒传播

乳剂的制备

乳剂的制备 2015/5/1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乳剂是互不相容的两相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小液滴形式分散于另一相液体 中,形成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分为油包水和水包油型。 三.实验内容 (一)手工法制备乳剂 ①阿拉伯胶为乳化剂(O/W) 阿拉伯胶置于乳钵→加3ml水研匀→加豆油研磨成初乳→加水至25ml研匀 ②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O/W) 将豆油和聚山梨酯80 共置入乳钵中→研匀→加入4ml水研成初乳→加水至 25ml ③鱼肝油乳剂(O/W) 西黄蓍胶浆的制备 西黄蓍胶→加乙醇→摇匀→加蒸馏水5ml强力摇匀 鱼肝油 13ml +阿拉伯胶研匀→加蒸馏水→研成初乳→缓慢加入西黄蓍胶浆→ 加水至25ml ④石灰搽剂(W/O) 氢氧化钙 10ml+花生油 10ml →用力振摇成初乳 (二)机械分散法制备乳剂 ①以豆磷脂为乳化剂(O/W) 取豆油,豆磷脂溶液。水共置于组织捣碎机中→低速1min→终止1min→高速 1min即得 四.实验结果

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①乳化剂的HLB值②乳化剂的用量③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④分散介质的黏度 ⑤分散相的浓度 2.简述干胶法和湿胶法的制备初乳操作要点 干胶法是将乳化剂跟油混匀后再加水形成初乳;而湿胶法是乳化剂先在水中分散后再跟油混匀形成初乳。 3.石灰搽剂的制备原理是什么属何种类型的乳剂 石灰搽剂是氢氧化钙溶液与花生油中所含的少量游离的脂肪酸经过皂化反应,再乳化花生油生成W/O型乳剂。 六.讨论 实验中手工法制备的乳剂在显微镜上镜检虽然大部分液滴分散均匀,但不够机械分散法制备的乳剂乳剂均匀。

第十三章 乳状液与泡沫

第十三章乳状液与泡沫 13.1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乳状液的特点、类型及类型的鉴别。 2.掌握乳化剂的作用,了解乳状液的类型理论。 3.了解乳状液的制备、转型与破坏。 4.掌握泡沫的特点及稳定性。 5.了解乳状液与泡沫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2 内容概要 13.2.1 乳状液的类型 乳状液(emulsion)是由一种或几种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另一种与其互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其中一种液体是水或水溶液,称为水相,用符号W表示;另一种与水互不相溶的液体统称为“油”相,用符号O表示。 乳状液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外相为水,内相为油的乳状液称为水包油型乳状液(oil in water emulsion),用符号油/水或O/W表示;若外相为油,内相为水,则称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water in oil emulsion),用符号水/油或W/O 表示。两种乳状液在外观上无明显区别,可通过稀释、染色和电导等方法进行鉴别。乳状液能被外相液体所稀释,例如牛奶能被水稀释,所以牛奶是O/W型乳状液。如果将油溶性染料如红色的苏丹III加到乳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若整个乳状液带色,说明油是外相,乳状液是W/O型;若只有星星点点的液滴带色,则是O/W型。水溶液具有导电能力,而油导电能力较差,所以O/W型乳状液的电导率比W/O型的乳状液要大得多。 13.2.2 乳状液的稳定性与乳化 1.乳化剂与乳化作用 直接把水和油混合在一起震摇,虽然可以使其相互分散,但静置后很快又会分层,不能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为了形成稳定的乳状液所必须加入的第三组分称为乳化剂(emulsifying agent)。乳化剂的种类很多,可以是人工合成的表面活性剂,也可以是蛋白质、树胶、明胶、皂素、磷脂等天然产物。 乳化剂的乳化作用之所以能使乳状液稳定,主要是由于:(1)乳化剂吸附在油水界面上,降低了界面张力;(2)形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界面膜,从而阻碍了液滴的聚结变大。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时,乳状液中液滴常常带

环境污染及例子

环境污染及相关例子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对生态系统有害的物质进入环境后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和损害的现象,简称污染。具体来说就是,有害物质或有害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扩散、迁移、转化,并跟生态体统的诸要素发生作用,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环境污染导致全球10大环境问题 第一、气候变暖 首先导致炎热。全球温度增长实际测量表明,全球总体温度的增长趋势十分明显。近年来,气温在持续地激烈上 升。热浪已经开始出现,科学家们认 为,如果全球变暖问题没有得到处 理,此类热浪将更为常见。2003年夏 天,欧洲遭受了一股强大的热浪, 35000人因此丧生。 其次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消融,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冰川都在融化,其 中很多融化得特别快。坦桑尼亚的乞 力扎罗山,过去白雪皑皑,冰川覆盖, 久负盛名,现在积雪融化,冰河退缩 严重。 还导致生物锐减。世界上许多物种如今正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其中有一部分已经灭绝。

气候变暖还导致洪水、干旱、飓风等极端天气。例如今年泰国的洪水,美国的飓风,都导致大量的人物和财产的损失。 第二、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它阻挡了太阳99%的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灵万物。臭氧层浓度每减少1%,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2%,皮肤癌就会增加7%,白内障增加0。6%。现在全世界每年死于皮肤癌症的有几十万,患白内障的病更多。紫外线辐射还能破坏植物光合作用和授粉能力。最终降低农业产量。现在科学家考察发现,在北美洲,欧洲,新西兰上空,保护地球的臭氧层正在变薄,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已经出现了一个"空洞",科学家真的要"补天"了。 第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 能。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环境 严重破坏,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 少。据科学家统计,现代生活中物 种以100~1000倍的自然速率消 失,这是从6500万年前白圣纪末期 恐龙绝迹以来,动植物最大量灭绝 的时期。物种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人 类导致了动植物生存自然环境的恶 化。导致畸形 第四、酸雨蔓延 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酸雨还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 13% 至 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酸雨对森林 和其他植物危害也较大,常使森林和 其他植物叶子枯黄、病虫害加重,最 终造成大面积死亡。 例如,在德国西部,估计近10 年来已有12%的森林受害;瑞典每年 由酸雨造成的木材损失达460万立方 米。 还有30多年来,瑞典1/5左右 的湖泊严重酸化,湖水PH值降至5。 0以下,鱼卵多已不能正常孵化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及破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渗流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成绩: 班级:石工1205 学号:姓名:教师: 同组者: 实验九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及破坏 一、实验目的 1.制备不同类型的乳状液; 2.了解乳状液的一些制备方法; 3.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二、实验原理 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定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化剂大多为表面表面活性剂。 表面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能、在液珠表面形成保护膜、或使液珠带电来稳定乳状液。 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通常,一价金属的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钠)由于亲水性大于亲油性,所以,为水包油型乳化剂,而两价或三价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镁)由于亲油性大于亲水性,所以是油包水型乳化剂。 两种类型的乳状液可用以下三种方法鉴别: 1. 稀释法:加一滴乳状液于水中,如果立即散开,即说明乳状液的分散介质为水,故乳状液属水包油型;如不立即散开,即为油包水型。 2. 电导法:水相中一般都含有离子,故其导电能力比油相大得多。当水为分散介质(即连续相)时乳状液的导电能力大;反之,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水滴不连续,乳状液导电能力小。将两个电极插入乳状液,接通直流电源,并串联电流表。则电流表显著偏转,为水包油型乳状液;若指针几乎不动,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3. 染色法:选择一种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或仅溶于水不溶于油的染料(如苏丹Ⅲ为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的红色染料)加入乳状液。若染料溶于分散相,则在乳状液中出现一个个染色的小液滴。若染料溶于连续相,则乳状液内呈现均匀的染料颜色。因此,根据染料的分散情况可以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在工业上常需破坏一些乳状液,常用的破乳方法有: 1. 加破乳剂法:破乳剂往往是反型乳化剂。例如,对于由油酸镁做乳化剂的油包水型乳状液,加入适量油酸钠可使乳状液破坏。因为油酸钠亲水性强,它

十大环保典型案例

最高法发布10起环境侵权典型案例支持环境资源保护 2015-12-29 10:25:00 来源:央广网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发布10起环境侵权典型案例 央广网北京12月29日消息(记者孙莹)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最高人民法院今天上午10点发布10起环境侵权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王旭光介绍,今年1月至11月,全国各级法院受理一审环境资源民事案件50331件,其中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2595件。今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施行以来,贵州、山东、江苏、福建等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法院共受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45件。 最高法今天发布的十起典型案例中,有三起是环保组织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包括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全国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诉谢知锦等四人破坏林地民事公益

诉讼案;还包括中华环保联合会诉德州晶华集团振华有限公司大气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常州市环境公益协会诉储卫清、常州博世尔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等土壤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 其余七起是公民诉环境污染企业环境侵权案,涉及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粉尘污染。 典型案例包括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判断、生态服务功能损失的确定、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受理和审理等问题,还包括在普通环境侵权诉讼中界定环境侵权案件范围、适用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把握环境侵权举证责任分配和证明标准、合理准确界定数人侵权的责任分担以及专业技术问题的判断方法等问题,通过法院对案件的审理,正确认定侵权责任,运用科学手段固定证据,及时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解决了实践中环境侵权案件的审判误区。 典型案例显示,2008年7月29日,谢知锦等四人未经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擅自扩大采矿范围,采取从山顶往下剥山皮、将采矿产生的弃石往山下倾倒、在矿山塘口下方兴建工棚的方式,严重毁坏了28.33亩林地植被。2014年7月28日,谢知锦等人因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分别被判处刑罚。2015年1月1日,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四被告承担在一定期限内恢复林地植被的责任,赔偿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134万元;如不能在一定期限内恢复林地植被,则应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用110万余元;共同偿付原告为诉讼支出的评估费、律师费及其他合理费用。 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为,谢知锦等四人为采矿占用林地,不仅严重破坏了28.33亩林地的原有植被,还造成了林地植被受损至恢复原状期间生态服务功能的损失,依法应共同承担恢复林地植被、赔偿生态功能损失的侵权责任。遂判令谢知锦等四人在判决生效之日起五个月内恢复被破坏的28.33亩林地功能,在该林地上补种林木并抚育管护三年,如不能在指定期限内恢复林地植被,则共同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用110万余元;共同赔偿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127

乳状液的制备

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乳状液的制备原理 2. 掌握乳状液以及鉴别其性质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 什么是乳状液?乳状液的类型有哪些? O/W型,W/O型 2. 乳状液的鉴别方法 ?稀释法 ?导电法 ?染色法 3. 常见破乳方法 1) 加入适量破乳剂 2) 加入电解质 3) 用不能生成牢固的保护膜的表面活性物质代替原来的乳化剂 4) 加热 5) 电场作用 三. 实验步骤 1. 乳状液的制备 在具塞锥形瓶中加入15mL 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然后分次加入10mL 的甲苯,每次约加1mL,每次加甲苯后剧烈摇动,直至看不到分层的甲苯相,即为Ⅰ型乳状液。 在另一具塞锥形瓶中加入10mL2%的司盘的甲苯溶液,然后分次加入10mL 的水,每次约加1mL,每次加水后剧烈摇动,直至看不见分层的水。得Ⅱ型乳状液。 2. 乳状液类型鉴别 1) 稀释法:分别用小滴管将几滴Ⅰ型和Ⅱ型乳状液滴入盛有净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2) 染色法:取两支干净的试管,分别加入1~2mLⅠ型和Ⅱ型乳状液,向每支试管中加入1滴亚甲基蓝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3) 导电法:采用电导率仪测定乳状液的电导率,记录下电导率 的数据。 3. 乳状液的破坏和转相 1) 取Ⅰ型和Ⅱ型各1~2mL,分别放在两支试管中,在水浴中加入,观察现象。 2) 取2~3mLⅠ型乳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0.25mol/L的MgCl2溶液,每加一滴剧烈摇动,注意观察乳状液的破乳和转相。 3) 取2~3mLⅠ型乳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NaCl溶液,剧烈振荡,注意观察乳状液的有无破乳和转相。 4. 注意事项 在制备乳状液时,甲苯或水应分次加入,每加一次剧烈振荡。 5.思考题 1)叙述步骤2和3中的实验现象,并说明乳状液I和II的类型。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学习导引 切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是生命诞生的摇篮和生活的乐土。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人类不恰当的开发和利用),地球正在逐渐向着“失乐园”发展,它不断向人类出示“黄牌”警告: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大面积破坏,全球森林面积锐减,酸雨快速蔓延,土地日益荒漠化,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日趋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壤污染与退化、耕地减少。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不是继承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同学们,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和安宁,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吧! 知识闯关 1.人类活动已使许多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请你完成下图,总结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 2.虽然人们只曾经在陆地上一小部分地区施用过农药DDT,但是,远在南极的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A. DDT的挥发性极强; B.这些南极企鹅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D.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答:[ ]

3.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景观中,生态环境最差的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探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C.风劲百草折,沙埋树梢平; D.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答:[ ] 4.列举你知道的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填在下图中。 5.“让残酷的现实不要成为未来”是你我共同的心愿。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你打算用怎样的行动保护身边的环境呢? 探究乐园 1.在今天被人们称作“千里无人烟,干燥无水源”的罗布泊地区,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史学家誉为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的文明国度——楼兰古国。而今,楼兰古国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只有用歌曲寄托哀思,不断呼喊“楼兰姑娘你在何方?” (1)请你推测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 (2)谈一谈这一实例对你有何启示。 2.请你认真观察下列漫画,回答问题: (1)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对生物圈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2)请分别为上面的漫画拟一个主题。 (3)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有人认为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犹如我们与自己影子的关系,请你就该比喻发表自己的看法。

乳状液的制备及鉴定

乳状液的制备及鉴定 目的 1 掌握机械搅拌法制备菜籽油和水的乳状液的方法。 2 学会鉴别乳状液类型的方法。 原理 1. 乳状液的形成 通常把能起乳化作用并能提高乳状液稳定性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两个互不相溶的液体经乳化剂的作用,可生成由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的乳状液。前者称分散相,后者称分散介质。其中一种液体通常是水,另一种是非极性液体,统称为油。因此乳状液可分为两类:即油在水中和水在油中的乳状液,其分散相的液珠一般在1—50μm之间,可用显微镜观察出,通常乳化剂都是表面活性物质,它被吸附在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形成保护膜,防止了分散相的聚集。又由于它能降低液体表面张力,使乳化作用容易发生,当乳化剂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σ1大于乳化剂与油之间的界面张力σ2时,水滴收缩,形成水在油中的乳状液(图A),反之σ1〈σ2时,形成油在水中的乳状液(图B),改变乳化剂能使σ1与σ2的大小发生改变,因而能改变乳状液类型。 油σ2 水σ1 σ1>σ2σ1<σ 2 (图A) (图B) 2. 乳状液的制备 按分散相乳状液可分为三类: (1)稀的:分散相的体积含量为介质的1%以下; (2)浓的:分散相的体积含量为介质的74%以下;

(3)高浓度的:分散相的体积含量为介质的74%以上(可达99.7%)。 高分散的浓乳状液可以通过稀释高浓度的,最好是极限浓度99.7%的乳状液来制备,用稳定剂的溶液或纯分散介质稀释高浓度的或极限浓度的乳状液,可以制得任何浓度的较稳定的乳状液。在稀释了的乳状液中,实际上保持了原来高分散状态的小液滴,大小在1μm左右。 3.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 鉴别乳状液类型的方法很多,有染色法,稀释法,电导法。 (1)染色法向乳状液中加入少量的油溶性染料,并进行振荡,如果整个乳状液都成染料的颜色,则乳状液为W/O型。若只是液滴呈染料的颜色,则乳状液为O/W型;若改用水溶性染料,则操作方法相同但现象相反。(2)稀释法与乳状液的外相相同的液体能够稀释乳状液,据此可方便的鉴别乳状液的类型,方法为:向乳状液中加入极少量的水或油,何者能与乳状液混溶,何者就是乳状液的外相。 (3)电导法O/W型乳状液的导电性能较好,而W/O型乳状液的导电性能较差,利用它们导电性能差异可将它们区分。但应注意,含水量很高及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的W/O型乳状液其电导往往很高。 实验仪器与试剂 乳化装置一个(滴定管,100毫升圆筒,搅拌器,转动马达,变阻器; 搅拌器由硬钢毛组成,细的毛固定在金属棒上);菜籽油,水,油酸钠或十六烷基酰胺,亚甲蓝或苏丹Ⅲ。 实验装置如下简图:

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

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环境的实例教案(9)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教学设计 一、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 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其生存和发展一直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紧紧相依。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生命活动,还包括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并以后两者的影响更大。据调查,有些影响已经涉及到整个生物

圈了。本节课的设置,正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出发,去发现和思考人类对生物圈的正负面影响,其中许多负面影响已经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迫使人们不得不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 关键信息: 1、本节课的设计依据教材的环保思想为主线,教师大胆的脱离了教材的容,依据《生物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创新,加强了生物教育和当地学生实际的联系,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次历时1个半月的学生研究性学习。 2、整个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

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收集身边的生活素材,使资料的收集和发布成了学生的一种经常化的学习活动,并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样既发扬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信息搜集、整理、应用的能力,又自然地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3、多媒体课件中音像资料的使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串起了学生的情感线,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起到主导作用。 二、学习者分析 初中阶段是科学启蒙教育的最重要阶段。初一阶段的学生,一方面有小学的知识基础,能够独立的阅读文章和进行简单的探究;另一方面该年龄段的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大,对各种知识

现象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原动力。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如果能够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最容易形成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志趣,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将能极好地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部动机,为他们毕生投入科学技术事业奠定基础。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知识目标 1、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实验:胶体与乳液的制备及性质

实验:胶体与乳液得制备及性质 一、实验目得 1、了解溶胶得制备及基本性质。 2、了解乳状液制备原理。 3、掌握乳状液以及鉴别其性质得方法 二、实验原理(此部分不用全抄,主要意思有就行) 胶体分散系就是分散相粒径为1~100nm得一种分散体系。它主要包括溶胶与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溶胶得分散相粒子与分散剂之间存在相界面,它就是一种高分散度得多相分散系,因而胶粒有聚集得趋势,就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溶胶胶粒对光有散射作用,因而具有明显得丁铎尔(Tyndall)效应;溶胶胶粒带电,因而在电场中向与其电性相反得一极泳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胶粒在溶剂分子热运动得推动下作布朗运动,所以说溶胶就是动力学稳定体系。 实验室制备溶胶一般采用凝聚法,即通过水解或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物,在适当得浓度、温度等条件下使生成物分子聚集成较大颗粒得胶核而形成溶胶。为克服其聚集得趋势,胶核选择吸附与其组成相关得离子作为第一吸附层,后者又吸附带相反电荷得离子形成电荷总数少一些得第二吸附层。胶核与其吸附得双电层构成了带电得胶粒,它们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加之对水分子得吸引,形成水化膜,使溶胶得以稳定。 例如用水解反应制Fe(OH)3溶胶,其反应如下 沸腾 FeCl3+ 3H2O === Fe(OH)3+ 3HCl △ Fe(OH)3+ HCl === FeOCl + 2H2O FeOCl === FeO+ + Cl- 氢氧化铁溶胶得胶粒结构为[{Fe(OH)3}m·nFeO+·(n-x)Cl―]x+,胶粒带正电荷,称正溶胶。 又如用复分解反应制AgI溶胶,其反应如下 AgNO3+KI===AgI+KNO3 当AgNO3过量则胶核选择吸附Ag+,第二吸附层为NO3―,胶粒带正电荷,若为KI过量,则胶核选择吸附I―,第二吸附层为K+,胶粒带负电荷。 但若电解质离子过多,则与胶粒带相反电荷得离子再进入第二吸附层,中与胶粒得电荷,促使溶胶聚沉;若将正、负溶胶混合则会互相中与电荷导致聚沉。 为使溶胶稳定,新制备得溶胶需进行透析,去除多余得电解质。这一过程叫溶胶得净化。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得分散相粒径也就是1~100nm,也存在布朗运动。有得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其实就是电解质大离子,如蛋白质、核酸等,故也有电泳现象。但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就是单相分散体系,分散相与分散介质间无相界面,故“Tyndall”效应很微弱,更重要得,其分散相粒子无聚集趋势,故高分子溶液就是热力学稳定体系。使其稳定得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高分子表面有许多亲水基团,使其溶剂化能力比溶胶强得多,高分子化合物可以自发溶解,其沉淀-溶解过程就是可逆得,溶胶却不能。由于有厚实得溶剂化膜保护,高分子溶液不容易发生聚沉。 在溶胶中加入足量高分子溶液,可以保护溶胶使之难以聚沉,称之为保护作用;若加入少量高分子溶液,则反而会促使溶胶聚沉,称之为敏化作用。 在适当浓度、温度下,高分子溶液可以发生胶凝作用,生成凝胶。 乳状液就是一种液体分散到另一种不相溶混得液体中得粗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径大于100nm。必须有乳化剂──表面活性剂得加入,乳状液才能稳定存在,肥皂水即就是一种乳化剂。

乳状液

1、选择题 1.乳状液与泡沫作为胶体化学的研究内容是因其具有溶胶所特有的 B 。 A分散度 B 多相性及聚结不稳定性 C 多相性及分散度 D 全部性质 2.所谓乳状液是指 D 。 A油、水互溶所形成的二组分体系 B 油分散在水中而不是水分散在油中所成的分散体系 C 水分散在油中而不是油分散在水中所成的分散体系 D 油分散在水中或水分散在油中所成的分散体系 3.乳状液的类型主要取决于 D 。 A分散相的多少 B 分散介质的多少 C 分散介质的性质 D 乳化剂的性质 4.下列关于乳化作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降低界面张力 B 形成坚固的界面保护膜 C 形成双电层 D 与分散相液滴发生化学反应改变了分散相的分子形态 5.下列关于乳状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D 。 A乳状液属于胶体分散体系 B 乳状液的类型取决于水、油两相的体积 C O/W型乳状液不能转型为W/O型乳状液 D 能被水稀释的乳状液属于O/W型乳状液 2 填空题 1.乳状液通常可分为两种类型,即___O/W ______型和___ W/O ______型,常用的类型鉴别方法有__稀释法_______、______染色法___、______电导法___。2.乳化剂在乳状液的制备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乳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__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坚固的保护膜________________。3.HLB值较大的乳化剂常用于制备_O/W ________型乳状液,相反,HLB值较小的乳化剂用于制备____W/O_____型乳状液。 3、简答题 1.试列举出两种互不相溶的纯液体不能形成稳定乳状液的原因,加入乳化剂又可以形成稳定乳状液? 答:一种液体在外力(搅拌、震摇)作用下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另一种与其互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乳状液,在此过程中,分散相液体的比表面增大,因而是一个自由能增加的非自发过程,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受自由能降低原理支配,小液滴会自发聚结合并成大液滴,从而减少比表面,使体系的自由能降低。所以两种互不相溶的纯液体不能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加入乳化剂可以降低界面张力,从而降低界面自由能使体系变得稳定。 2. 将10 -5 m 3的油酸在水中乳化成半径为10 -7 m的小液滴,构成乳状液,系统增加界面积300 m 2,处于不稳定状态。若此时再加入一定体积的2%的皂液就可使乳状液变为相对稳定的状态,试分析该皂液所起的作用。已知油酸与水的界面张力为 2.29×10 -2 N·m -1,加入皂液后可使油酸与水的界面张力降低到 3.0×10 -3 N·m -1。 解:在油酸与水形成乳状液中加入皂液后,由于皂液为表面活性剂,它将乳化后的油酸液滴包围起来,肥皂分子憎液基团与油酸分子接触,亲液基团朝向水分子,如图所示。肥皂分子这种对油酸的“包围”作用阻止了高度分散的小油酸液滴重新集结成大液滴,因而起到了稳定的作用。肥皂即为乳状液的稳定剂。乳状液只有在稳定剂存在的条件下才能稳定存在。

全球生态与自然环境的遭到破坏的事例和数据

全球生态与自然环境的遭到破坏的事例和数据人类对生态与自然环境的破坏不断增加,专家预测到2050年,人类所要消耗资源的将是地球生物潜力的1.8至2.2倍;换句话说,那时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但是,我们有两个地球吗? 地球升温事件 地球正在升温,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大约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许多小岛将会无影无踪,病菌通过极端气候事件扩大疫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危害。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开始,伦敦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还有许多火力发电站。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 当时,伦敦正举办一场牛展览会,参展的牛首先对烟雾产生了反应,350头牛有52头中毒,14头奄奄一息,1头当场死亡。不久市民也对毒雾产生了反应,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进而死亡率陡增,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事后,据统计雾灾发生的前周,伦敦死亡人数为945人;大雾期间,伦敦地区死亡人数激增到2480人,而大雾造成的慢性死亡达8000人。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原理(2)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成绩: 班级:学号:姓名:教师:王增宝 同组者: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 一.实验目的 1.制备不同类型的乳状液; 2.了解乳状液的一些制备方法; 3.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二.实验原理 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定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化剂大多为表面活性剂。 表面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能、在液珠表面形成保护膜、或使液珠带电来稳定乳状液。 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通常,一价金属的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钠)由于亲水性大于亲油性,所以,为水包油型乳化剂,而两价或三价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镁)由于亲油性大于亲水性,所以是油包水型乳化剂。 两种类型的乳状液可用以下三种方法鉴别: 1.稀释法:加一滴乳状液于水中,如果立即散开,即说明乳状液的分散介质为水,故乳状液属水包油型;如不立即散开,即为油包水型。 2.电导法:水相中一般都含有离子,故其导电能力比油相大得多。当水为分散介质(即连续相)时乳状液的导电能力大;反之,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水滴不连续,乳状液导电能力小。将两个电极插入乳状液,接通直流电源,并串联电流表。则电流表显著偏转,为水包油型乳状液;若指针几乎不动,为油

包水型乳状液。 3.染色法:选择一种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或仅溶于水不溶于油的染料(如苏丹Ⅲ为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的红色染料)加入乳状液。若染料溶于分散相,则在乳状液中出现一个个染色的小液滴。若染料溶于连续相,则乳状液内呈现均匀的染料颜色。因此,根据染料的分散情况可以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在工业上常需破坏一些乳状液,常用的破乳方法有: 1.加破乳剂法:破乳剂往往是反型乳化剂。例如,对于由油酸镁做乳化剂的油包水型乳状液,加入适量油酸钠可使乳状液破坏。因为油酸钠亲水性强,它也能在液面上吸附,形成较厚的水化膜,与油酸镁相对抗,互相降低它们的的乳化作用,使乳状液稳定性降低而被破坏。若油酸钠加入过多,则其乳化作用占优势,油包水型乳化液可能转化为水包油型乳化液。 2.加电解质法:不同电解质可能产生不同作用。一般来说,在水包油型乳状液中加入电解质,可改变乳状液的亲水亲油平衡,从而降低乳状液的稳定性。有些电解质,能与乳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破坏其乳化能力或形成新的乳化剂。如在油酸钠稳定的乳状液中加入盐酸,由于油酸钠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油酸,失去了乳化能力,使乳状液破坏。 C17H33COONa+HCl→C17H33COOH+NaCl 同样,如果乳状液中加入氯化镁,则可生成油酸镁,乳化剂由一价皂变成二价皂。当加入适量氯化镁时,生成的反型乳化剂油酸镁与剩余的油酸钠对抗,使乳状液破坏。若加入过量氯化镁,则形成的油酸镁乳化作用占优势,使水包油型的乳状液转化为油包水型的乳状液。 2C17H33COONa+MgCl2→(C17H33COO)2Mg+2NaCl 3.加热法:升高温度可使乳状剂在界面上的吸附量降低;溶剂化层减薄;降低了介质粘度;增强了布朗运动。因此,减少了乳状液的稳定性,有助于乳状液的破坏。 4.电法: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使液滴变形,彼此连接合作,分散度下降,造成乳状液的破坏。 三.仪器和药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