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沉默的杀手电脑血栓症

沉默的杀手电脑血栓症

沉默的杀手电脑血栓症
沉默的杀手电脑血栓症

日志

上一篇:促进血液循环的妙...

下一篇:相逢是首歌

|返回日志列表

[转] 沉默的"杀手":电脑血栓症

?分享

?复制地址

转载自金子 2010年09月18日 19:55 阅读(2)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权限: 公开

?字体:大▼

o小

o中

o大

?更多▼

o设置置顶

o权限设置

o推荐日志

o转为私密日志?删除

?编辑

各位空间好友,我偶尔看到了一篇关于长时间上网的常识,现在写下来,希望各位都好好看看!

长时间与电脑为伴引发的疾病日益增多,鼠标手、颈椎病、干眼症等大家都很熟悉,但还有一种凶险的疾病也与电脑有关,严重时可致命——

据报道,新西兰发现一名32岁男性肺血栓患者,起因就是长

时间在电脑前工作,他通常每天要在电脑前坐12个小时,有时长达18个小时:还有一名24岁韩国男青年,连续80小时上网玩游戏,最后死于肺栓塞。脑力劳动者、长期出差或卧床者、孕妇及中老年人都是肺栓塞易发人群。

电脑血栓症是怎么回事

电脑血栓症实际上就是医学上所称的静脉血栓症。人体内有三种血管,一种是把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叫做动脉;另一种是把去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叫做静脉;还有一种是毛细血管。血管中的血液循环往复,长流不息,保证了人的生命活力。血液里还有很多凝血成分,血液在血管内正常流动的时候,他们是不会引起血液凝固的;只有当血管损伤、血液流出血管破口时,这些凝血物质才会发挥作用,促进流出的血液凝固,堵住血管破口,起到止血作用。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血液会在血管内发生凝血现象,即形成血栓。导致血栓形成的因素有血流淤滞、血管受损、血液高凝等。

长时间操作电脑时,人往往处于一种高度紧张或专注状态,不会发觉下肢的任何不适,也不会有意识地活动下肢,使下肢静脉长时间受压;再加上下肢离心脏较远,易使腿部血液回流心脏不畅,血液几乎处于静止状态(血流淤滞)而产生凝固,导致血栓形成。

早期表现及预防

电脑血栓症跟坐长途飞机引起的“经济舱综合症”相似,

早期症状是自发性腿肚子疼、肿胀、局部发热,行走痛,甚至造成不能行走。此时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引发下肢静脉闭塞和静脉瓣膜的破坏,下肢静脉血栓脱落游走至肺部,将有可能导致致命的肺栓塞。肺栓塞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咳嗽、痰中带血、晕厥、心悸等,有的患者会出现一侧或两侧肢体疼痛、肿胀,如果发现不及时的话,患者很可能猝死。

久坐少动的电脑工作者及电脑迷们应采取

以下预防措施:

*操作电脑1-2小时,就应该站起来走动一下,多做小腿和足部的运动,或跑或跳,或摆腿摇足,或伸展下肢,或做下蹲等动作,以加速下肢血液循环。

*多喝水,不吸烟,避免饮用酒精性或咖啡因饮料。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不吃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坚持饮食清淡而富于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黑木耳、番茄等,多吃富含维生素的燕麦片和新鲜蔬菜等。此外服用叶酸与维生素B12,对血管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标签血栓下肢栓塞静脉血管 | 编辑标签

标签

取消

?字体:大▼

o小

o中

o大

?更多▼

o设置置顶

o权限设置

o推荐日志

o转为私密日志?删除

?编辑

?分享

?复制地址

上一篇:促进血液循环的妙...

下一篇:相逢是首歌

|返回日志列表

评论

还没有人发表评论来坐第一个沙发

发表评论

系统正在进行升级维护中,暂不支持日志评论,敬请谅解!

表情礼物 | 更多功能

附加功能展开

匿名评论

发表取消(可按Ctrl+Enter发表)

慢性肾脏病的饮食指导

慢性肾脏病的饮食指导 一、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正常肾脏具有形成尿液、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分 泌促红素和合成活性维生素D等功能。当肾功能受损后,可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贫血、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尿毒症等一系列症状、体症。而饮食治疗可以减少代谢废物的形成,减少有害物质的摄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良好的营养,减轻肾脏排泄负担,减轻对幸存肾单位的进一步损害,延缓病情发展,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所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措施。 什么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饮食治疗?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饮食治疗,并不是简单的补充营养,而是通过合理饮食,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的速度,减少或缓病人的某些症状,以及某些并发症的出现,同时改善营养状况,不发生营养不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具体来说,饮食治疗的目的在于: 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展速度; 减轻氮质等代谢产物在人体内的潴留; 尽量纠正人体内各种氨基酸比例的失调现象。以期达到或接近正氮平衡,防止发 生营养不良; 针对病人的某些症状,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情况; 维持病人的营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 饮食治疗方案的原则和要求: 热量充足。必须保证充足的热量。每日摄入的热量:30-50千卡/公斤体重。如果热量不足,补充的必需氨基酸会作为能量来源耗掉,不仅不会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反而会造成有害的影响。食物中热量的分布:碳水化合物占65%,脂肪类占30%左右,另外少量来自蛋白质。 低蛋白饮食。限量摄入蛋白质的总量,并且在摄入的蛋白质中以优质蛋白质为主,优质蛋白质占总量50%-70%。全日提供的优质蛋白质尽量均匀分配在全日三餐中,一次集中摄入,以达到既减轻肾脏负担,有保证身体更好地吸收利用的目的。 维生素补充充足。维生素参与新陈代谢,为生命活动所必需,应予充分供应,特别时维生素A、B1、B2、C及叶酸个对肾功能不全者尤为重要。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解读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解读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避免PTE发生,重在DVT预防! 骨科大手术后VTE发生率较高,是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因而受到骨科界的高度重视,自2009年《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发布以来,我国骨科大手术后DVT发生率显著下降,但比较欧美国家和亚洲平均水平,仍相对较高,需要继续加强预防VTE。 近年来,随着新型抗凝药物的研发及应用、抗凝理论和循证医学的进展,为更好指导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及《中华骨科杂志》以2009版指南为基础,以最新发布的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抗栓与血栓预防指南第9 版(ACCP9)和美国医师协会(AAOS)指南为参考,收集近年来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经骨科专家及相关领域专家讨论形成了2016年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新版指南推荐了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设计的一个有效且简单可行、经济实用的VTE风险预测工具---Caprini风险评估表。Caprini 风险评估的VTE危险因素评分分为1、2、3、5分项,每分项评分可累加;临床应用时,应权衡抗凝与出血风险后进行个体化预防。根据Caprini评分情况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个等级。骨科大手术患者评分均在5分以上,属于极高危人群。

VTE预防原则措施还是1、基础预防;2、物理预防;3、药物预防。但细化了具体内容。尤其强调了药物预防是主要措施并较为详细介绍了各药物的特点及应用细节及禁忌症,新版指南在原推荐抗凝药物1、普通肝素,2、低分子肝素,3、Xa因子抑制剂类,4、维生素K拮抗剂,基础上增加了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删除了原版中“不建议单独采用阿司匹林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同时增加了安全方便的Xa因子抑制剂类新型口服抗凝剂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的使用及具体方法说明。仍然强调了各药物使用开始时间和时限,对施行THA、TKA及HFS患者,药物预防时间最少10~14 d,THA术后患者建议延长至35 d。 强调了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推荐采用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梯度压力弹力袜预防,不推荐药物预防;当高出血风险下降时再采用与药物联合预防。增加提示了对于出血风险较高或对药物和物理血栓预防具有禁忌证的患者,不建议放置下腔静脉过滤装置作为常规预防PTE的措施。 新版指南对DVT与PTE的辅助检查诊断方法特点也进行了介绍。也指出虽然未发现下肢DVT,但并不能否定PTE的存在。 多次强调了VTE预防和出血风险的平衡,术前术后均需评估出血风险,合理选择抗凝药物。提出应充分重视抗纤溶药物与抗凝药物的平衡,增加推荐不影响DVT发生的抗纤溶止血药物氨甲环酸在关节置换术中使用。

慢性肾脏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及其防治

慢性肾脏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及其防治 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 侯凡凡 心血管疾病(CVD)是影响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CKD患者心血管死亡率约占这类患者总死亡率的44%~51%。CKD患者心血管死亡的危险性增加可能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CKD患者CVD的发生率高,肾衰竭患者CVD的发病率较同龄一般人群高5~8倍;二是CKD并发的CVD死亡率高,25~34岁CKD患者CVD的死亡率较同龄一般人群高50倍,既使在60岁以上人群,CKD患者CVD的死亡率仍较一般人群高5倍。因此CKD患者已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度危险人群”。 一、CKD病人CVD的发生率 国外报告,透析病人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患病率约为40%,左心室肥厚(LVH)的患病率约为75%,约40%的透析病人有临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证据。我们对2002年~2003年全国五个地区、七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239例CKD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最常见的CVD是LVH,约64 %的第5期CKD患者存在LVH,39.4%的患者在透析前已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相反,我国透析患者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20%)则明显低于欧美国家的报告(40%)。 轻度CRI患者即便无传统CVD危险因素,其CVD的发生率与死亡率亦明显增加。据一项样本超过6,000例,随访长达16年的社区调查显示,轻~中度CRI是影响CVD死亡率和总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肾小球滤过率(GFR)<70ml/min者与≥90ml/min人群相比,CVD 死亡(OR=1.68)和总死亡(OR=1.51)危险性均明显增加。另一项包括15,350例年龄在45~64岁人群的社区调查结果也证实,GFR每降低10ml/min/1.73m2,CVD的危险增加5%;血清肌酐值每增加0.1mg/dl,CVD的危险增加4%。轻度CRI同样是CVD高危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HOT研究对18,790例高血压患者为期4年的随访结果表明,基线血清肌酐值>133umol/L患者的心血管和总死亡率是血清肌酐值正常(<133umol/L)者的3倍。HOPE 研究证实,血清肌酐值≥1.4mg/dl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心肌梗死的发生率、CVD死亡和总死亡率均明显高于血清肌酐<1.4mg/dl的患者。 关于轻~中度CRI患者各类CVD的发生率目前尚无流行病学研究报告。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GFR在30~89ml/min/1.73m2的轻~中度CRI(第2~3期CRI)患者冠状动脉疾病

慢性肾脏病的饮食指导

慢性肾脏病得饮食指导 一、饮食治疗得重要性 正常肾脏具有形成尿液、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分泌促红素与合成活性维生素D等功能。当肾功能受损后,可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贫血、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尿毒症等一系列症状、体症。而饮食治疗可以减少代谢废物得形成,减少有害物质得摄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良好得营养,减轻肾脏排泄负担,减轻对幸存肾单位得进一步损害,延缓病情 发展,就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所必不可少得一项基本措施。 什么就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得饮食治疗? 慢性肾功能不全得饮食治疗,并不就是简单得补充营养,而就是通过合理饮食,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得速度,减少或缓病人得某些症状,以及某些并发症得出现,同时改善营养状况,不发生营养不良,提高病人得生活质量。 具体来说,饮食治疗得目得在于: 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得发展速度; 减轻氮质等代谢产物在人体内得潴留; 尽量纠正人体内各种氨基酸比例得失调现象。以期达到或接近正氮平衡,防止发生 营养不良; 针对病人得某些症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情况; 维持病人得营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 饮食治疗方案得原则与要求: 热量充足。必须保证充足得热量、每日摄入得热量:30—50千卡/公斤体重。如果热量不足,补充得必需氨基酸会作为能量来源耗掉,不仅不会延缓肾功能不全得进展,反而会造成有害得影响、食物中热量得分布:碳水化合物占65%,脂肪类占30%左右,另外少量来自蛋白质。 低蛋白饮食。限量摄入蛋白质得总量,并且在摄入得蛋白质中以优质蛋白质为主,优质蛋白质占总量50%-70%、全日提供得优质蛋白质尽量均匀分配在全日 三餐中,一次集中摄入,以达到既减轻肾脏负担,有保证身体更好地吸收利用得 目得。 维生素补充充足。维生素参与新陈代谢,为生命活动所必需,应予充分供应,特别 时维生素A、B1、B2、C及叶酸个对肾功能不全者尤为重要、 为什么要低蛋白饮食? 肾功能正常时,食物中得蛋白质经过消化、吸收、分解,其中部分蛋白质、氨基酸被机体吸收利用,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得需要,还有一部分经过分解产生含氮得废物如尿素氮等,经肾脏由尿液排出体外。

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近年来,全球终末期肾病患病率持续增长。这与人口老龄化、能够引起肾损害的疾病(特别是糖尿病) 的发病率增加以及透析治疗的普及有关。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费用也在增长,这对于全球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经济问题。由全国肾脏病界和糖尿病界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在2004 年2 月召开了第一次《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专家共识》的制定会议,并于2005 年3月对其进行了再修订,旨在指出有关慢性肾脏病(CKD) 病人限蛋白饮食的治疗前景,提供合理的临床饮食治疗方案。 1 营养治疗对CKD 的意义 限制蛋白质饮食是治疗CKD、特别是慢性肾衰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行低蛋白饮食、尤其极低蛋白饮食治疗时,为防止营养不良,建议给病人同时补充复方α2酮酸制剂或必需氨基酸制剂。已有研究证明,补充复方α2酮酸制剂在延缓肾损害进展上疗效优于必需氨基酸制剂。低蛋白饮食加复方α2酮酸制剂治疗有如下益处: (1) 减轻氮质血症,改善代谢性酸中毒。 (2) 补充机体必需氨基酸,改善蛋白质代谢。(3) 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4) 提高脂酶活性,改善脂代谢。(5) 降低高血磷,改善低血钙, 减轻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6) 减少蛋白尿排泄,延缓CKD 进展。 2 营养治疗的实施方案 2. 1 透析前非糖尿病肾病病人 2.1. 1 蛋白入量CKD 第1 期[ 肾小球滤过率(GFR) ≥90 ml/ (min?1. 73m2) ] 、2 期[ GFR60~89 ml/(min?1. 73m2) ]原则上宜减少饮食蛋白,推荐蛋白入量0. 8 g/ (kg?d) 。从CKD 第3 期[ GFR < 60 ml/ (min?1. 73m2) ]即应开始低蛋白饮食治疗,推荐蛋白入量0. 6 g/ ( kg ?d ) , 并可补充复方α2酮酸制剂0. 12 g/ (kg?d) 。若GFR 已重度下降[ < 25

VTE诊疗指南解读问题与解答汇总(完整版)

VTE诊疗指南解读问题与解答汇总(完整版) 一血栓形成的病因 01 原发性危险因素 抗凝血酶缺乏;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过多;凝血酶原20210A基因变异;Ⅷ、Ⅸ、Ⅺ因子增高;蛋白C缺乏;Ⅴ因子Leiden突变(活化蛋白C抵抗);纤溶酶原缺乏;异常纤溶酶原血症;蛋白S缺乏;Ⅻ因子缺乏。 02 继发性危险因素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损伤/骨折;脑卒中、瘫痪或长期卧床;高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吸烟;妊娠/产后;Crohn病;肾病综合征;血液高凝状态(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异常;手术与制动;长期使用雌激素;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肥胖;心、肺功能衰竭;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口服避孕药;狼疮抗凝物;人工血管或血管腔内移植物;VTE病史;重症感染。 尤其对于年轻患者,要考虑是否为易栓症,其病史很重要,如是否口服避孕药、有无家族史等;对于老年患者,要重视肿瘤的发生。

二抗凝过程中发生HIT该如何处理?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常于应用肝素5天后出现,在使用的第3-10天复查血小板计数,如血小板计数较应用前下降大于30%-50%,或应用肝素5天后血小板计数进行性降至(8-10)×10 9 /L以下,应高度怀疑,此时可行相关抗体的实验室检测进行确诊,HIT诊断一旦成立,应立即停用肝素类药物,改为非肝素抗凝剂(如阿加曲班、利伐沙班等)治疗。 三髂静脉置入支架后该如何抗凝?抗凝时间?抗血小板药物如何选择? 目前尚无共识,我们采用: 01 血栓性髂静脉支架置入 阿司匹林100mg/d+抗凝药,半年后单服用抗凝药; 02 非血栓性髂静脉支架置入 阿司匹林100mg/d+抗凝药,半年后单服用阿司匹林100mg/d。 双抗联用时应注意出血并发症。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及防治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及防治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330006 涂卫平危志强 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s CKD)已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 染性疾病。有关资料显示,我国CKD的患病率约9.4%。目前,慢性肾脏病在我国呈现“三高 一低”的状态,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低知晓率。因此,加速开展对慢性肾脏 病的筛查和防治,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1.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和分期 在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公布的K/DOQI有关CKD评估、分类和分层的临床实践指南中, 提出了CKD及其分期的概念。 1.1. CKD的定义: 慢性肾脏病(CKD)是指肾脏损害(kidney damage)或肾小球滤过率(GFR) 低于60 ml/min/1.73m2持续至少3个月;肾脏损害是指肾脏病理学检查异常,或肾损害的实验 室检查指标(如血、尿成分或影像学检查)异常。 1.2. CKD的分期及防治目标(见表1)。 表1. 美国KDOQI专家组对CKD分期方法的建议 分期特征GFR水平防治目标-措施 (ml/min/1.73m2) 1. 肾损害伴GFR正常或升高 90 CKD诊治;缓解症状; 延缓CKD进展 2 肾损害伴GFR轻度降低60-89 评估、延缓CKD进展 降低CVD)患病危险; 3 GFR中度降低30-59 减慢CKD进展; 评估、治疗并发症 4 GFR重度降低15-29 综合治疗;透析前准备 5 ESRD(终末期肾病)<15 如出现尿毒症,需及时替代治疗* *注:透析治疗的相对指征为GFR=8-10 ml/min,绝对指征为GFR < 6 ml/min;但对晚期糖尿病肾病,则透析治疗可适当提前至10-15 ml/min。 CKD的概念一经提出即受到了广泛关注,它将肾损害及GFR的水平作为CKD诊断、分期的重 要依据,而淡化了基础疾病。CKD定义可以促进CKD的早期发现,并且根据GFR诊断CKD,进行 病情程度分级,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治计划。 CKD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所有各种类型的慢性肾脏疾病的统称,它不能代替具 体肾脏疾病的诊断。 2.慢性肾脏病的防治 2.1.加强卫生宣教,筛查高危人群,重视早期防治 众所周知,CKD发病率高,而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没有症状。因此,加强各层面人群 的卫生宣教和健康筛查对CKD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意义重大,具体措施有:①.对正常人群,

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发表者:杨爱成(访问人次:962) 一、营养治疗对慢性肾脏病的意义 限制蛋白质饮食是治疗慢性肾脏病(CKD) 、特别是慢性肾衰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施行低蛋白饮食、尤其极低蛋白饮食治疗时,为防止营养不良,建议给病人同时补充复方α- 酮酸制剂或必需氨基酸制剂。但是,已有研究表明,补充复方α- 酮酸制剂在延缓肾损害进展上疗效优于必需氨基酸制剂。研究表明,低蛋白饮食加复方α- 酮酸制剂治疗有如下益处: ①减轻氮质血症,改善代谢性酸中毒; ②补充机体所缺必需氨基酸,改善蛋白质代谢; ③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 ④提高脂酶活性,改善脂代谢; ⑤降低高血磷,改善低血钙,减轻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⑥减少蛋白尿排泄,延缓CKD 进展。 [附录1 :CKD 定义及分期] 二、营养治疗的实施方案 (一) 透析前慢性肾脏病(非糖尿病肾病) 病人 1.1 蛋白入量 CKD 第1 、2 期原则上宜减少饮食蛋白,推荐蛋白入量0.8g/ kg·d。从CKD 第3 期起( GFR < 60ml/ min·1.73m2) 即应开始低蛋白饮食治疗,推荐蛋白入量0.6g/ kg·d ,并可补充复方α- 酮酸制剂0.12g/ kg·d。若GFR 已重度下降( < 25ml/ min·1.73m2 ) ,且病人对更严格蛋白限制能够耐受,则蛋白入量还可减至014g/ kg·d左右,并补充复方α- 酮酸制剂0.20g/ kg·d。由于复方α-酮酸制剂含钙(每片含钙50mg) ,因此服药量较大、尤其与活性维生素D 同时服用时要监测血钙,谨防高钙血症发生。在低蛋白饮食中,约50 %蛋白应为高生物价蛋白。2.1 热量摄入 实施低蛋白饮食治疗时, 热量摄入需维持于30 ~35kcal/ kg·d。 3.1 其它营养素 各种维生素及叶酸应充分补充。当出现高磷血症时磷入量应限制在800mg/ d 以下(最佳入量为500mg/ d) 。 (二) 透析前糖尿病肾病病人 1.1 蛋白入量 从出现显性蛋白尿起即应减少饮食蛋白,推荐蛋白入量0.8g/ kg·d。从GFR 下降起,即应实施低蛋白饮食,推荐蛋白入量0.6g/ kg·d ,并可同时补充复方α- 酮酸制剂0.12g/ kg·d。 2.1 热量摄入 实施低蛋白饮食治疗时,病人的热量摄入应基本与前述非糖尿病肾病病人相似,但是,肥胖的2 性糖尿病病人需适当限制热量(总热量摄入可比上述推荐量减少25 0~500kcal/ d) ,直至达到标准体重。由于病人蛋白入量(仅占总热量的~10 %左右) 及脂肪入量(仅能占总热量的~30 %均被限制,故所缺热量往往只能从碳水化合物补充,必要时应注射胰岛素保证碳水化合物利用。 3.1 其它营养素 与非糖尿病肾病CKD 病人要求相同。 [附录2 : GFR 计算公式] (三)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病人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推荐蛋白入量为112g/ kg·d ,当病人合并高分解状态的急性疾病时, 蛋白入量应增加至113g/ kg·d ;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推荐蛋白入量

2019中国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2019中国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 要点解读 在《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的基础上,结合近年国内外相关进展,修订的《中国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主要将背景资料更新至2019年12月,推荐意见进行了细化和增补,内容涉及病因与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治疗和预防各个方面,是指导我国诊断和治疗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新依据。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脑血管病学组在山西、广西和江西多地组织了会议讨论,并经互联网和邮件反复征求专家意见,在2015年编写的《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1]的基础上,结合近年国内外相关进展,修订发表了《中国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2]。本版指南推荐意见的背景资料更新至2019年12月,并将主要推荐意见进行了增补和细化。增补和修订的主要内容涉及病因与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治疗和预防各个方面。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 本版指南在推荐意见的背景材料中,强调了颅内静脉血栓形成以年轻、女性多见,不同于动脉血栓栓塞性脑血管病,缺乏传统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危险因素除产褥期和长期口服避孕药外,还需注意我国近年

比较突出的卵巢过度刺激干预和人工流产后发生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二、临床表现 除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外,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和体征并没有特异性,在临床工作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极为重要。即使这样,有些类型的临床诊断依然相当困难。本版指南中,重点强调了临床少见且极易被误诊的单纯大脑皮质静脉血栓形成,虽然占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6%,但误诊误治将导致严重不良后果,指出了其症状学中应引起警惕的表现和影像学诊断技术合理采用的重要性[3]。因此,在临床表现相关的推荐意见中,特别增补了血栓形成部位、累及范围和起病急缓不同,导致临床表现多样,应重视颅内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的复杂性,提醒临床医生高度警惕。 三、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检查是确诊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手段,本版指南中,强调了CT平扫/增强、MRI常规序列(增强)、CT静脉成像(CTV)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在血栓形成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尤其是CT增强扫描/CTV和增强MRI/MRV,目前认为基本可以取代DSA,用于确立绝大多数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MRI能更好地显示脑实质损害和血栓形态,而且一系列成像新技术显示了更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如磁敏感成像、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和血栓黑血成像等技术在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

早中期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防治对策

?专家笔谈?早中期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防治对策 郑法雷 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加强和改善CKD的防治,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医疗问题。认识CKD进展的危险因素与机制,改进CKD进展的防治措施,是提高CKD防治水平的客观需要。CKD防治的对策和措施,重点在于针对CKD进展与急剧加重的危险因素,落实早期治疗、基础病治疗和多因素干预。 一、慢性肾脏病的概念与防治目标 1999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KDOQI专家组提出了新的CKD定义及分期方法(表1)。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伤病史>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GFR<60ml/min)超过3个月,称为慢性肾脏病。近些年来已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同时也有部分专家对此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表1 美国对CKD分期方法的建议 分期特征GRF水平[ml?min-1?(1畅73m2)-1]防治目标和措施 1期肾损害伴GRF正常或升高≥90CKD诊治;缓解症状;延缓CKD进展 2期肾损害伴GRF轻度降低60~89评估、延缓CKD进展;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危险3期GRF中度降低30~59减慢CKD进展;评估、治疗并发症 4期GRF重度降低15~29综合治疗;透析前准备 5期ESRD(肾衰竭)<15如出现尿毒症,需及时替代治疗倡 注:倡透析治疗的相对指征为GFR=8~10ml/min,绝对指征为GFR<6ml/min;但对晚期糖尿病肾病,则透析治疗可适当提前10~15ml/min CKD防治的主要目标包括:(1)控制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保护肾功能:防止、逆转或延缓CKD进展;(3)防治CKD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病(CVD)、脑血管病、肺血管病、感染、出血等,保护肾以外的其他器官,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单位: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 Email:zhengfl46@vip.sina.com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2017-10-11 摘自: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 年9 月第32 卷第9 期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深静脉血检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DVT的主要不良后果是PE和血栓后综合征(PTS),它可以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因此,为了提高我国DVT的诊治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级医院对DVT的诊治工作,特制订本指南。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表1)和继发性因素(表2)。DVT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等。

根据发病时间,DVT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是指发病14天以内;亚急性期是指发病15~30天;发病30天以后进人慢件期;早期DVT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急性下肢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等,体检患肢呈凹陷性水肿、软组织张力增高、皮肤温度增高,在小腿后侧和/或大腿内侧、股三角区及患侧髂窝有压痛。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呈阳性。 Homans征:患肢伸直,足被动背屈时,引起小腿后侧肌群疼痛,为阳性。 Neuhof征:压迫小腿后侧肌群,引起局部疼痛,为阳性。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青肿,是下肢DVT中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属支血栓阻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受压和痉挛,肢体缺血。临床表现为下肢极度肿胀、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和静脉件坏疽。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漂移、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根据肺循环障碍的不同程度引起相应PE的临床表现。

(完整版)慢性肾脏病预防及饮食篇

慢性肾脏病预防篇 淮北人民医院肾内科王苏杭 一.什么是肾脏病 当我们的肾脏出现损伤,无法清除体内的废物及多余水分或受到病菌的侵害,我们的肾脏就病了。许多原因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糖尿病、高血压、肾结石、狼疮性肾炎等都会引起慢性肾脏病。一旦发生后,肾脏功能的损害由轻到重,知道完全衰竭为止,一般是不可恢复的。但是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能够阻止慢性肾脏病恶化的进程。 二.平常如何防治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世界公认“隐形杀手”,如果我们做好早期防治能大幅度降低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 (一)对无肾病的人群预防措施有: 1.减少盐的摄入,饮食清淡,平衡膳食。 2.适当饮水,不憋尿,戒烟,避免酗酒。 3.有计划坚持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感冒。 4.咽部,扁桃体发炎时,需立即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抗生素彻底治疗,否则链球菌感染宜诱发肾脏疾病。 5.避免滥用药物,多种药物和化学读物均可导致肾损害。 6.妇女怀孕前应检查有无肾脏病及肾功能损害情况,如有上述情况,应与专科医师研讨可否怀孕。 7.定期做尿常规检查与肾功能检查。亦可同时做肾脏超声检查。

(二)对高危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患病人群进行积极治疗,防止慢性肾 脏病的发生。 1.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肥胖和高血脂等。 2.针对相关疾病,合理饮食。 3.严格控制自身血压,血糖,血脂和血尿酸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4.至少每半年一次检测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以便发现早期肾损害。 (三)对早期肾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控制蛋白尿水平。 1.积极控制原发性肾脏病,控制蛋白尿水平。 2.低蛋白饮食,同时防止营养不良。 3.避免或及时纠正慢性肾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 4.积极治疗肾功能损害导致的并发症。 5.调整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6.坚持治疗和随访。 慢性肾脏病饮食篇 一.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饮食的控制计划,是慢性肾脏病的一种基本治疗方式,可以减轻肾脏负荷,减轻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深静脉血栓指南 ACCP指南解读

深静脉血栓指南 ACCP指南解读 推荐总则 1.4.3 我们推荐,机械性预防血栓方法主要应用于出血高风险的患者(1C级)或作为抗凝剂预防血栓的辅助方法(2A级)。我们推荐使用机械性装置必须谨慎,以确保正确和最佳的使用(1C 级)。 1.4.4 我们推荐,对于任何患者,都反对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1A级)。 1.4.5.1 对于每一种抗血栓药物,我们推荐,临床医师必须考虑生产厂家的剂量使用指南(1C 级)。 1.4.5.2 我们推荐,在决定低分子量肝素、合成戊糖(fondaparinux)、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和其他抗血栓药物等由肾脏清除的药物剂量时,特别是对老年患者和有出血高风险的患者,应考虑其对肾功能的损害(1C级)。 1.5.1 我们推荐,对于接受神经轴麻醉或镇痛患者,使用抗凝剂预防时要特别小心(1C 级)。 2.0 普通外科手术、血管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和泌尿外科手术 2.1 普通外科手术 2.1.1 接受小手术、年龄小于40岁和无其他危险因素的低危普通外科患者,我们推荐,除早期和坚持活动外,不需特殊的预防(1C级)。 2.1.2 对于中度危险的普通外科患者,即年龄在40~60岁,而且接受非大型手术,或者有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以及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下、接受大手术而且无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我们推荐,低剂量普通肝素5000 U,每天2次,或低分子量肝素≤3400 U,每天1次(1A级)。 2.1.3 对于接受非大型手术而且年龄大于60岁或者有其他危险因素,以及对于接受大型手术而且年龄大于40岁或有其他危险因素的更高危险普外科患者,我们推荐,低剂量普通肝素5000 U,每日3次,或低分子量肝素≥3400 U,每天1次(1A级)。

临床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管钙化的防治

【临床】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管钙化的防治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全球范围内逐渐增多的公共健康问题,其预后不良,包括肾功能的持续恶化、心血管疾病和过早死亡等。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10-20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及严重程度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强预测因子。 一、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管钙化的流行病学特点 研究表明54%-100%的透析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管钙化。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普通人群,甚至高于患冠心病的非肾脏病患者;发病年龄提前,20-30岁的患者也不少见;血管钙化一旦发生进展较快。近期有研究发现:心血管钙化在慢性肾脏病(CKD)的早期即可出现,并且不断进展,提示相当比例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处于由血管钙化导致的心血管事件危险中。 二、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管钙化的特点 对一般人群尸检及影像学的研究显示:95%以上的动脉钙化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此种钙化常出现在较大的动脉,如主动脉、颈动脉。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除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还常常有血管中层的钙化,也称为Monckeberg's硬化,多见于股动脉、胫动脉等中小动脉。此种钙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无关,钙化呈连续线样,弥散于整个富含弹性胶原的中膜。中膜钙化在年轻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更突出。血管中膜钙化可造成血管僵硬,导致脉压增大,脉搏波速度增加,参与了左室肥厚、功能不全和衰竭的发生。此外,大约45%的透析患者存在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率约是一般人群的4-5倍。进行性的心脏瓣膜钙化可以导致功能不全,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并增加了心内膜炎发生的危险。 三、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管钙化的机制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管钙化的确切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传统观点一直认为血管钙化是不可调控的、是矿物质在血液中过度饱和造成的被动沉淀,是动脉粥样硬化自然形成部分。但现有证据显示,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血管钙化是由多因素参与的主动调控过程,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与慢性肾脏病(CKD)相关的多种因素(如高磷血症、高钙磷乘积等钙化促进因子及胎球蛋白A等钙化抑制因子)参与了血管钙化的发生。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与骨的形成非常相似,首先,尿毒症血清、高磷等因素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转分化为成骨样细胞,释放多种骨基质蛋白,释放类似基质小泡的囊泡,是钙化成核的核心,是血管钙化的细胞学基础。当促进钙化的因素(如增加的钙磷乘积,增加的钙负荷)超过了钙化抑制剂(如胎球蛋白A和基质Gla蛋白)的作用,核心便开始钙化。 四、血管钙化的防治 1.传统危险因素的控制: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及戒烟等。 2.与尿毒症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 ①控制高磷血症研究显示:高磷血症是血管钙化特别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通过控制高磷血症可以减轻冠状动脉及主动脉的血管钙化。如何控制高血磷?首先要限制磷的摄入,一般每日不要超过800-1000mg。如果通过饮食中磷的限制不能将血磷控制在目标值,则应使用磷结合剂。常用含钙的磷结合剂有碳酸钙(含钙40%)及醋酸钙(含钙25%)。存在高钙血症的病人应使用不含钙的磷结合剂,合并严重血管钙化或其他软组织钙化的病人最好不要使用含钙的磷结合剂。此外充分透析是ESRD 患者控制血磷的重要措施。

慢性肾脏病饮食

慢性肾衰患者的饮食疗法 慢性肾衰的饮食疗法是预防和阻止肾脏病的进展,延缓从肾功能损害的早期发展成尿毒症的诸多治疗手段中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 一、蛋白质 每天30-37克蛋白质,可使早期肾功能不全病人病情稳定,需要透析的平均时间为7.6年,而不限制蛋白质摄入者平均16个月就必须透析治疗。可见限制蛋白质摄入对于减轻肾脏负担,减少毒素的产生,缓解病情均起重要作用。 1.什么时候限制蛋白质较好一般认为在血清肌酐(Scr)>220μmol/L( 2.5mg/dl)或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在25-20ml/min以下开始进行。 2.蛋白质控制程度慢性肾衰病人蛋白质每天摄入量宜限制在0.5-0.7克/公斤。如果蛋白质摄入小于0.5克/公斤·日,必须加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以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氨基酸)摄入,(详见表1) 对于已经进行了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病人,蛋白质摄入量要高于透析前期。一般血透病人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1.0-1.2克,透析次数达每周3次者,可增至每天每公斤1.5克;腹透病人为每天每公斤体重1.2-1.5克。 3.低蛋白饮食的注意点

(1)要保证50%-70%是优质蛋白质,即以动物蛋白为主。我们推荐鸡蛋白(蛋清)、牛奶、鱼、瘦肉,这些食物必需氨基酸含量在40%-50%,属于优质蛋白质。 (2)限制植物蛋白的摄入比例。植物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如豆类、豆制品、坚果、杏仁类要严格限制。 (3)一天的优质蛋白食物要均匀分配到三餐中,不要集中在一顿吃,以利吸收利用。 (4)为了限制植物蛋白的摄入比例,可部分采用麦淀粉或玉米淀粉、土豆淀粉。 (5)注意日常食物中,包括蔬菜、水果、面条、米饭、啤酒等均含有蛋白质,计算蛋白质摄入量时要考虑在内。大蒜、冬笋、大头菜的蛋白含量比青菜、胡萝卜高。 4.蛋白摄取量的评价不管如何限制,氮平衡仍是衡量蛋白需要的金标准。对慢性肾衰病人来讲,长期采用每天每公斤体重0.6克的蛋白摄入量能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二、能量(热量) 保证每日摄入必要而充足的热量,是长期坚持低蛋白饮食的保证和前提。慢性肾衰病人每日摄入的热量以每天每公斤体重30-40千卡较合适;一般未透析的病人热量摄入不少于每天每公斤体重35千卡;60岁以上老人应每天每公斤体重给予30千卡;对于肥胖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者应适当减少热量。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2017)要点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2017)要点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DVT的主要不良反应是PE和血栓后综合征(PTS),它可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表1)和继发性因素(表2)。DVT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等。 表1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发性危险因素 抗凝血酶缺乏/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过多/凝血酶原20210基因变异/Ⅷ、Ⅸ、Ⅺ因子增高/蛋白C缺乏/V因子Leiden突变(活化蛋白C抵抗) /纤溶酶原缺乏/异常纤溶酶原血症/蛋白S缺乏/Ⅻ因子缺乏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损伤/骨折/脑卒中、瘫痪或长期卧床/高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吸烟/妊娠/产后/Crohn病/肾病综合征/血液高凝状态(红细胞增多症、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小板异常/手术与制动/长期使用雌激素/恶性肿瘤尧化疗患者/肥

胖/心、肺功能衰竭/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口服避孕药/狼疮抗凝物/人工血管或血管腔内移植物/VTE病史/重症感染 二、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时间,DVT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是指发病14d以内;亚急性期是指发病15~30d;发病30d以后进入慢性期;早期DVT 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急性下肢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等,体检患肢呈凹陷性水肿、软组织张力增高、皮肤温度增高,在小腿后侧和/或大腿内侧、股三角区及患侧髂窝有压痛。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 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青肿,是下肢DVT中最严重的情况。临床表现为下肢极度肿胀、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泡,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提问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和静脉性坏疽。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漂流、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根据肺循环障碍的不同程度引起相应PE的临床表现。 慢性期可发展为PTS,一般指急性下肢DVT6个月后,出现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包括患肢的沉重、胀痛、静脉曲张、皮肤瘙痒、色素沉着、湿疹等,严重者出现下肢的高度肿胀、脂性硬皮病、经久不愈的溃疡。在诊断为下肢DVT的最初2年内,即使经过规范的抗凝治疗,仍有约20%~55%的患者发展位PTS,其中5%~10%的患者发展位严重的PTS,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诊断 对于下肢DVT的诊断,无论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均需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以免漏诊和误诊。 (一)辅助检查 1.血浆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测定检查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 差。可用于急性VTE的筛查、特殊情况下DVT的诊断、疗效评估和VTE复发的危险程度评估。

慢性肾脏病的饮食治疗

一、慢性肾脏病的饮食治疗 1、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2-3克(或酱油10-15毫升)。忌用含钠离子的食物,如咸菜、咸蛋、腌肉、海产品、咸面包、挂面等。可食用低钠盐。主要适用于肾脏病、高血压、心衰、水肿的病人。 2、优质蛋白饮食以进食高营养价值蛋白(优质蛋白)为主的饮食方法,优质蛋白占50%以上。主要适用于肾功能正常的肾脏病人。 按照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取决于其中的营养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相对比例。根据其营养价值不同,蛋白质可分为:①高营养价值蛋白:大多是动物蛋白质如鱼类、瘦肉、鸡肉、蛋类、奶制品,动物蛋白含有的必需氨基酸较全,易被人体利用,大豆蛋白质则为植物蛋白中营养价值最高的一种。②低营养价值蛋白:植物蛋白中玉米、小麦、大米中的蛋折质,营养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与人体蛋白质相差较大,人体利用率较低。 3、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饮食中的蛋白质不超过30-40克(成人),其中优质蛋白应占50%以上。主要适用于各种慢性肾脏病病人。 5、低脂饮食少食动物油,烹调油以植物油为主,限制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海鲜等。主要适用于高脂血症、慢性肾脏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等病人。 6、低磷饮食少食动物内脏、海产品、奶制品、肉类及坚果类食品。主要适用于肾衰竭、高磷血症病人。 7、低嘌呤饮食限制食用嘌呤含量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脑子、肉汁、火锅汤、啤酒等。主要适用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病人。 如果经过血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降率、肾图或B超检查后,确定病人肾功能损害尚不严重,则不必严格限制饮食中的蛋白质,蛋白质以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左右为宜,应注意选食含丰富优质蛋白的食品,如牛奶、鸡蛋和瘦肉等。热量应保持在每日2 000千卡左右。 还要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在西红柿、黄瓜、心里美萝卜、各种绿叶蔬菜、新鲜大枣、西瓜、柑橘、猕猴桃和天然果汁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可适当选食。

慢性肾脏病(CKD)诊治新概念与共识

慢性肾脏病(CKD)诊治新概念与共识 来源:医政科阅读: 3860发布时间:2008-09-10 宁波市老医卫生工作者协会张祖懿 近20年来,慢性肾脏病CKD(Chronic Kidney Dielace)患病率高、防治率低、病因谱发生显著变化(糖尿病、高血压等人数迅速上升),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之后的一个威胁人类健康重要疾病。 一、CKD的流行病调查 CKD的发病率高、预后差、终末期肾病(ESRD)发病率上升,医疗费用昂费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公共健康问题。 全世界人口64亿,但>5亿人有不同肾脏疾病,终末期肾衰(ERSD)目前需治疗137万人。 美国:CKD发病数>2000万,占人口比例11%,占医疗人群7%,ESRD患者1998年为30万以上,估计2010年达65万,ESRD患者每年以6%递增。我国CKD发病数>1亿,40岁以上占人口8-9%,发病率与ESRD发病率与美国相同。 ·CKD患者中国心血管病死亡,每年超过百万人,占死亡原因首位,血肌酐≥≥150uml 的心血管患者死亡数量是普通人群15倍以上。 ·全世界面临着透析人群迅速猛长趋势:1990年42万6千人,2000年106万5千人,预计2010年将达200余万人。而我国1993年4万人,2003年6万人。但全世界ESRD患者能接受血透治疗仅20%,其中90%在发达国家,而我国能接受血透治疗占ESRD患者的5%。 ·在医疗费用上:全世界CKD治疗费用占总数24%,90年代4500亿元$,预计新世纪达万亿元$。我国占500亿人民币。 血透治疗费用,每人每年耗资,世界范围平均30.000$,我国为10-15万人民

2020AHAASAESO-EAN指南脑静脉血栓形成指南(完整版)

2020AHA/ASA/ESO-EAN指南脑静脉血栓形成指南(完整版) 神经科医生都应能够识别和治疗脑静脉血栓形成(CVT)。由于其相对罕见、临床表现多样,不同于“常规”卒中,且经常模拟其他急性神经系统疾病,增加了诊断难度。合理、及时地获得和解读CVT的脑部影像往往具有挑战性。尽管CVT可导致死亡或残疾,但如果早期诊断和治疗,通常预后良好。本文综述了成人CVT的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的最新知识。旨在为普通神经科医生、卒中内科医生、普通内科医生、急诊内科医生和神经外科医生提供CVT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建议。 本指南管理建议部分基于AHA/ASA的指南以及最近的欧洲中风组织和欧洲神经病学学会(ESO-EAN)的指南。 CVT的定义和病理生理学 CVT是由大脑主要静脉窦(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或较小的滋养皮层静脉(皮层静脉血栓形成)完全或部分闭塞引起。CVT是青年卒中(女性占2/3)的重要原因,可以模拟其他急性神经系统疾病,且只能通 过合适、及时的脑部影像来识别,所以经常被漏诊或误诊。CVT占所有卒中的0.5-1.0%,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3倍,其部分原因可能与妊娠、产褥期和使用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有关。血液从大脑小静脉

流入深静脉系统的较大静脉(包括大脑内静脉、(Rosenthal)基底静脉和Galen静脉),然后流入硬脑膜窦(包括直窦、横窦和矢状窦),最后流入颈内静脉(图1)。 图1 正常脑主要静脉和静脉窦的时间飞跃法MR静脉造影 血液瘀滞、血管壁异常和血液成分改变(Virchow三联征)导致血栓前和纤溶过程之间的平衡破坏,从而导致进行性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管阻塞导致静脉压力增加、毛细血管灌注减少和局部脑血流量增加。虽然最初通过脑静脉扩张和侧支循环得到代偿,但静脉压持续升高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