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而思奥数网奥数专题 (行程问题)

学而思奥数网奥数专题 (行程问题)

学而思奥数网奥数专题 (行程问题)
学而思奥数网奥数专题 (行程问题)

学而思奥数网奥数专题 (行程问题)

1、六年级行程问题:多人行程

难度:中难度

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向B跑,当甲跑到B时,乙离B还有20米,丙离B还有40米;当乙跑到B时,丙离B还有24米。问:(1) A, B相距多少米?(2)如果丙从A跑到B用24秒,那么甲的速度是多少?

2、五年级行程问题:多人行程

难度:高难度

甲乙丙三人同时从东村去西村,甲骑自行车每小时比乙快12公里,比丙快15公里,甲行3.5小时到达西村后立刻返回.在距西村30公里处和乙相聚,问:丙行了多长时间和甲相遇?

3、五年级行程问题:多人行程

难度:中难度

甲、乙、丙三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去,出发后6分甲车超过了一名长跑运动员,2分后乙车也超过去了,又过了2分丙车也超了过去。已知甲车每分走1000米,乙车每分走800米,丙车每分钟走多少米?

4、五年级行程问题:多人行程

难度:中难度

甲、乙、丙三辆车先后从A地开往B地,乙比丙晚出发5分,出发后45分追上丙;甲比乙晚出发15分,出发后1时追上乙。甲和丙的速度比是多少?

5、五年级行程问题:多人行程

难度:高难度

张、李、赵3人都从甲地到乙地.上午6时,张、李两人一起从甲地出发,张每小时走5千米,李每小时走4千米.赵上午8时从甲地出发.傍晚6时,赵、张同时达到乙地.那么赵追上李的时间是几时?

学而思奥数网奥数专题 (行程问题) 多人行程

1. 五年级行程问题:多人行程

难度:高难度

甲、乙、丙三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去,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60千米/时和48千米/时。有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分别在他们出发后 6时、7时、8时先后与甲、乙、丙三辆车相遇。求丙车的速度。

解答:解题思路:(多人相遇问题要转化成两两之间的问题,咱们的相遇和追击公式也是研究的两者。另外ST图也是很关键)

第一步:当甲经过6小时与卡车相遇时,乙也走了6小时,甲比乙多走了6 60-48 6=72千米;(这也是现在乙车与卡车的距离)

第二步:接上一步,乙与卡车接着走1小时相遇,所以卡车的速度为72-48 1=24

第三步:综上整体看问题可以求出全程为:(60+24) 6=504或(48+24) 7=504

第四步:收官之战:504 8-24=39(千米)

注意事项:画图时,要标上时间,并且多人要同时标,以防思路错乱!

2. 五年级行程问题:多人行程

难度:高难度

李华步行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20.4千米外的冬令营报到。0.5小时后,营地老师闻讯前来迎接,每小时比李华多走1.2千米,又经过了1.5小时,张明从学校骑车去

营地报到。结果3人同时在途中某地相遇。问:张明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解答:老师出发时和李华相距20.4-4×0.5=18.4千米,再过18.4÷(4+4+1.2)=2小时相遇,相遇地点距学校2×4+2=10千米,张明行驶的时间为0.5小时,因此张明的速度为10÷0.5=20千米/时。

3. 四年级行程问题:多人行程

难度:高难度

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小红每分走52米,小强每分走70米,二人在途中的A处相遇.若小红提前4分出发,且速度不变,小强每分走90米,则两人仍在A处相遇.小红和小强两人的家相距多少米?

解答:由于小红的速度不变,行驶的路程也不变,所以小红行驶的时间也不变,即小强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行了4分钟,小强第二次行驶的时间是(70×4)÷(90-70)=14分,因此第一次两人相遇时间是18分,距离是(52+70)×18=2196(米).

4. 五年级行程问题:多人行程

难度:高难度

甲、乙、丙是一条路上的三个车站,乙站到甲、丙两站的距离相等,小强和小明同时分别从甲、丙两站出发相向而行,小强经过乙站100米时与小明相遇,然后两人又继续前进,小强走到丙站立即返回,经过乙站300米时又追上小明,问:甲、乙两站的距离是多少米?

解答:我们可以把上述运动分为两个阶段来考察:第一阶段:从出发到二人相遇:小强走的路程是一个甲、乙距离+100米,小明走的路程=一个甲、乙距离-100米。第二阶段:从他们相遇到小强追上小明,小强走的路程=2个甲、乙距离-100米+300米=2个甲、乙距离+200米,小明走的路程=100+300=400(米)。从小强在两个阶段所走的路程可以看出:小强在第二阶段所走的路是第一阶段的2倍,所以,小明第二阶段所走的路也是第一阶段的2倍,即第一阶段应走400÷2=200(米),从而可求出甲、乙之间的距离为200+100=300(米)。

5.五年级行程问题:多人行程

难度:高难度

甲、乙、丙三人都从A地到B地。早上七点,甲、乙两人一起从甲地出发,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丙上午九点才从A地出发,晚上九点,甲、丙同时到达B地,丙什么时候追上乙?

解答:甲先行多少米6×(9-7)=12(千米)

丙用多少时间追上甲21-9=12(小时)

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2÷12+6=7(千米)

丙追上乙用多少小时?

5×(9-7)÷(7-5)=5

丙什么时候追上乙 9+5=14时

答:丙下午2时。

学而思奥数网奥数专题(多人行程)

1、六年级多人行程答案:

2、2、五年级多人行程答案:

3、五年级多人行程答案:

4、五年级多人行程答案:

5、五年级多人行程答案: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总结

1.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年龄问题的三大特征) 年龄问题:已知两人的年龄,求若干年前或若干年后两人年龄之间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叫做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解题规律:抓住年龄差是个不变的数(常数),而倍数却是每年都在变化的这个关键。 例:父亲今年54岁,儿子今年18岁,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⑴父子年龄的差是多少?54 –18 = 36(岁) ⑵几年前父亲年龄比儿子年龄大几倍?7 - 1 = 6 ⑶几年前儿子多少岁?36÷6 = 6(岁) ⑷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18 –6 = 12 (年) 答:12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2、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归一问题特点) 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复合应用题中的某些问题,解题时需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个单位量的数值,如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单位物品的价格、单位时间所行的距离等等,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求出结果。这样的应用题就叫做归一问题,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归一法”。有些归一问题可以采取同类数量之间进行倍数比较的方法进行解答,这种方法叫做倍比法。

由上所述,解答归一问题的关键是求出单位量的数值,再根据题中“照这样计算”、“用同样的速度”等句子的含义,抓准题中数量的对应关系,列出算式,求得问题的解决。 3、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植树问题总结) 植树问题基本类型: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 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4、小升初奥数知识点(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学而思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

学而思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 学而思教材编写组 前言 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对于学而思的小学奥数大纲建设尤其必要,不过,对于知识点的概括很可能出 现以偏概全挂一漏万的现象,为此,本人参考了单尊主编的《小学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少年报社主 编的《华杯赛教材》、《华杯赛集训指南》以及学而思的《寒假班系列教材》和华罗庚学校的教材共 五套教材,力图打破原有体系,重新整合划分,构建十七块体系(其第十七为解题方法汇集,可补充 相应杂题),原则上简明扼要,努力刻画小学奥数知识的主树干。 概述 ⑵ 一般而言: ① 加减运算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统一以小数形式; ② 乘除运算中,统一以分数形式。 ⑶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 ⑷繁分数的化简 2. 简便计算 ⑴凑整思想 ⑵基准数思想 ⑶裂项与拆分 ⑷提取公因数 ⑸商不变性质 ⑹改变运算顺序 ① 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 ② 连减的性质 ③ 连除的性质 ④ 同级运算移项的性质 ⑤ 增减括号的性质 ⑥ 变式提取公因数 形如 : 3. 估算 求某式的整数部分:扩缩法 4. 比较大小 ① 通分 a. 通分母 b. 通分子 ② 跟“中介”比 ③ 利用倒数性质 若, 则 c>b>a. 。形如: 5. 定义新运算 6. 特殊数列求和 运用相关公式: ,则 。 一、 计 算 四则混合运算繁分数 运算顺序 分数、小数混合运 算技巧 1. ⑴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1+2+3+4???( n-1 ) +n+ ( n-1 ) +-4+3+2+1=n 5. 一般地,如果a 是整数,b 是整数(b 工0),那么一定有另外两个整数 q 和r , Ow r < b,使得a=bx q+r 当 r=0 时,我们称 a 能被 b 整除。 当r 工0时,我们称a 不能被b 整除,r 为a 除以b 的余数,q 为a 除以b 的不完全商(亦简称为商)。 用带余数除式又可以表示为 a * b=q ... r, 0 w r < b a=b x q+r 6. 唯一分解定理 任何一个大于 1 的自然数 n 都可以写成质数的连乘积,即 n= p1 x p2 x ... x pk 7. 约数个数与约数和定理 设自然数n 的质因子分解式如 n= p1 x p2 x ... x pk 那么: n 的约数个数: d(n)=(a1+1)(a2+1) . (ak+1) n 的所有约数和:(1+P1+P1 + …p1 )( 1+P2+P2 + …p2 )???( 1+Pk+Pk + …pk ) 8. 同余定理 ① 同余定义:若两个整数 a ,b 被自然数m 除有相同的余数,那么称 a ,b 对于模m 同余,用式子表 示为 a = b(mod m) ② 若两个数a ,b 除以同一个数c 得到的余数相同,则 a , b 的差一定能被 c 整除。 ③ 两数的和除以 m 的余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除以 m 的余数和。 二、 数论 1. 奇偶性问题 奇 奇=偶 奇 偶=奇 奇x 偶=偶 偶 偶=偶 偶x 偶=偶 2. 位值原则 形如: =100a+10b+c 3. 数的整除特征: 整除数 特 征 2 末尾是 0、 2、4 、6、8 3 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 3的倍数 5 末尾是 0 或 5 9 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 9 的倍数 11 奇数位上数字的和与偶数位上数字的和, 4 和 2 5 末两位数是 4(或 25)的倍数 8 和 125 末三位数是 8(或 125)的倍数 7、 11、13 末三位数与前几位数的差是 4. 整除性质 ① 如果 c|a 、 c|b , 那么 c|(a b) 。 ② 如果 bc|a ,那么 b|a , c|a 。 ③ 如果 b|a , c|a 且( b,c ) =1, 那么 11 的倍数 a 整除。 如果 a 个连续自然数中必恰有一个数能被 带余 除法 两者之差是 7(或 11 或 13)的倍数 bc|a 。 c|b,b|a, 那么 c|a.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汇总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讲解汇总 1、年龄问题的三大特征 年龄问题:已知两人的年龄,求若干年前或若干年后两人年龄之间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叫做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解题规律:抓住年龄差是个不变的数(常数),而倍数却是每年都在变化的这个关键。 例:父亲今年54岁,儿子今年18岁,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⑴ 父子年龄的差是多少? 54 – 18 = 36(岁) ⑵ 几年前父亲年龄比儿子年龄大几倍? 7 - 1 = 6 ⑶ 几年前儿子多少岁? 36÷6 = 6(岁) ⑷ 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18 – 6 = 12 (年) 答:12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2、归一问题特点 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复合应用题中的某些问题,解题时需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个单位量的数值,如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单位物品的价格、单位时间所行的距离等等,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求出结果。这样的应用题就叫做归一问题,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归一法”。有些归一问题可以采取同类数量之间进行倍数比较的方法进行解答,这种方法叫做倍比法。 由上所述,解答归一问题的关键是求出单位量的数值,再根据题中“照这样计算”、“用同样的速度”等句子的含义,抓准题中数量的对应关系,列出算式,求得问题的解决。 3、植树问题总结 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 棵数=段数+1

学而思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

学而思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 学而思教材编写组 前言 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对于学而思的小学奥数大纲建设尤其必要,不过,对于知识点的概括很可能出现以偏概全挂一漏万的现象,为此,本人参考了单尊主编的《小学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少年报社主编的《华杯赛教材》、《华杯赛集训指南》以及学而思的《寒假班系列教材》和华罗庚学校的教材共五套教材,力图打破原有体系,重新整合划分,构建十七块体系(其第十七为解题方法汇集,可补充相应杂题),原则上简明扼要,努力刻画小学奥数知识的主树干。 概述 一、计算 1.四则混合运算繁分数 ⑴运算顺序 ⑵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技巧 一般而言: ①加减运算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统一以小数形式; ②乘除运算中,统一以分数形式。 ⑶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 ⑷繁分数的化简 2.简便计算 ⑴凑整思想 ⑵基准数思想 ⑶裂项与拆分 ⑷提取公因数 ⑸商不变性质 ⑹改变运算顺序 ①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 ②连减的性质 ③连除的性质 ④同级运算移项的性质 ⑤增减括号的性质 ⑥变式提取公因数 形如: 3.估算 求某式的整数部分:扩缩法 4.比较大小 ①通分 a. 通分母 b. 通分子 ②跟“中介”比 ③利用倒数性质 若,则c>b>a.。形如:,则。 5.定义新运算

6.特殊数列求和 运用相关公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1+2+3+4…(n-1)+n+(n-1)+…4+3+2+1=n 二、数论 1.奇偶性问题 奇奇=偶奇×奇=奇 奇偶=奇奇×偶=偶 偶偶=偶偶×偶=偶 2.位值原则 形如:=100a+10b+c 3.数的整除特征: 整除数特征 2 末尾是0、2、4、6、8 3 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5 末尾是0或5 9 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 11 奇数位上数字的和与偶数位上数字的和,两者之差是11的倍数 4和25 末两位数是4(或25)的倍数 8和125 末三位数是8(或125)的倍数 7、11、13 末三位数与前几位数的差是7(或11或13)的倍数 4.整除性质 ①如果c|a、c|b,那么c|(a b)。 ②如果bc|a,那么b|a,c|a。 ③如果b|a,c|a,且(b,c)=1,那么bc|a。 ④如果c|b,b|a,那么c|a. ⑤a个连续自然数中必恰有一个数能被a整除。 5.带余除法 一般地,如果a是整数,b是整数(b≠0),那么一定有另外两个整数q和r,0?r<b,使得a=b×q+r 当r=0时,我们称a能被b整除。 当r≠0时,我们称a不能被b整除,r为a除以b的余数,q为a除以b的不完全商(亦简称为商)。用带余数除式又可以表示为a÷b=q……r, 0?r<b a=b×q+r 6. 唯一分解定理 任何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n都可以写成质数的连乘积,即 n= p1 × p2 ×...×pk 7. 约数个数与约数和定理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概念总结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资料 一、基本概念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a的约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例如12的因数有1、2、3、4、6、12;18的因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因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因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 、8、10、12、14、16、18 ……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大全-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通用版

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 前言 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对于学而思的小学奥数大纲建设尤其必要,不过,对于知识点的概括很可能出现以偏概全挂一漏万的现象,为此,本人参考了单尊主编的《小学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少年报社主编的《华杯赛教材》、《华杯赛集训指南》以及学而思的《寒假班系列教材》和华罗庚学校的教材共五套教材,力图打破原有体系,重新整合划分,构建十七块体系(其第十七为解题方法汇集,可补充相应杂题),原则上简明扼要,努力刻画小学奥数知识的主树干。 概述 一、 计算 1. 四则混合运算繁分数 ⑴ 运算顺序 ⑵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技巧 一般而言: ① 加减运算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统一以小数形式; ② 乘除运算中,统一以分数形式。 ⑶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 ⑷繁分数的化简 2. 简便计算 ⑴凑整思想 ⑵基准数思想 ⑶裂项与拆分 ⑷提取公因数 ⑸商不变性质 ⑹改变运算顺序 ① 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 ② 连减的性质 ③ 连除的性质 ④ 同级运算移项的性质 ⑤ 增减括号的性质 ⑥ 变式提取公因数 形如:1212......(......)n n a b a b a b a a a b ÷±÷±±÷=±±±÷ 3. 估算 求某式的整数部分:扩缩法 4. 比较大小 ① 通分 a. 通分母

b. 通分子 ② 跟“中介”比 ③ 利用倒数性质 若111a b c >>,则c>b>a.。形如:312123m m m n n n >>,则312123 n n n m m m <<。 5. 定义新运算 6. 特殊数列求和 运用相关公式: ①()2 1321+= ++n n n ②()()612121222++=+++n n n n ③()2 1n a n n n n =+=+ ④()()4121212 22333+=++=+++n n n n ⑤131171001???=?=abc abc abcabc ⑥()()b a b a b a -+=-2 2 ⑦1+2+3+4…(n-1)+n+(n-1)+…4+3+2+1=n 2 二、 数论 1. 奇偶性问题 奇±奇=偶 奇×奇=奇 奇±偶=奇 奇×偶=偶 偶±偶=偶 偶×偶=偶 2. 位值原则 形如:abc =100a+10b+c 3. 数的整除特征: 整除数 特 征 2 末尾是0、2、4、6、8 3 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5 末尾是0或5 9 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 11 奇数位上数字的和与偶数位上数字的和,两者之差是11的倍数 4和25 末两位数是4(或25)的倍数 8和125 末三位数是8(或125)的倍数 7、11、13 末三位数与前几位数的差是7(或11或13)的倍数

数学】学而思网校内部奥数习题集.低年级(第5-8套)

内部习题集——第五套 一. 填空题 1.求下面各数列的和 (1)9,13,17,21,25,29 和是() (2)1,3,5,7,…,95,97,99 和是() 2.数一数,图中一共有()个三角形 3.红旗小学三年级一共有162个人,分成甲、乙、丙三个班.如果从甲班转出2个人到乙 班,则甲、乙两班人数相同.如果这时再从丙班转出3个人到乙班,则乙、丙两班人数相同.那么原来甲班有()人. 4.甲、乙两人同时写字,8小时共写了7600个字,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写50个,问甲、 乙两人每小时各写( )字和()字 5.12个小朋友排一队,从前面数小卓排第二个,小文排在小卓后面第5个。那么从后面 数,小文排第( )个 6.下图中任何一行,任何一列以及任何一条对角线上的3个数字之和相等,那么ⅹ处应该 填的数是(). 7.由9个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 8.1、2、3、4号运动员取得了学校运动会800米的前四名.校记者采访他们的名次,他 们没有直接回答.1号说:“3号在我前面冲向终点.”另一个得第三名的说:“1号不是第4名.”裁判说:“他们的号码与名次都不相同.”那么()是第一名 9.姐姐比妹妹大6岁,10年之后,姐妹年龄之和为52岁,问现在姐姐()岁,妹妹 ()岁 10.某数加上6,乘以6,减去6,除以6,最后结果是6,这个数是() 二. 解答题 11.姐妹年龄之和是37岁,5年之后,姐姐比妹妹大3岁,问现在姐姐、妹妹各多大

12.张小明有一个储钱罐,这一天他把储钱罐里钱的一半拿出来捐给了希望工程,然后又用 剩下的钱的一半给自己买了一本童话书,这时罐里还有20元,你知道原来张小明的储钱罐里一共有多少钱 13.小芳进小学一年级后,每年都和同学参加植树节劳动.她6岁那年,种了第1棵树.以 后每年都比前一年多种1棵树.现在她已经11岁,快小学毕业了.想一想,这六年中她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14.一本书,共80页,小兵已经看了24页,再看多少页就能看到一半 15.妈妈买来14米布,做裙子用去3米,做裤子用的米数和做裙子用的同样多.还剩多少 米布 答案部分 1.分析与解答: (1)这是首项为9、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所以这个等差数列的和为 (9+29)×6÷2=114。 (2)这是首项是1、末项是99、公差是2的等差数列。如果项数是多少知道了,那么就很容易求出和来,下面我们设法求项数。第2项比第1项多2,第3项比第1项多2×2=4,第4项比第1项多3×2=6,…,从而我们可以得到: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反过来,可以得到: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汇总教学内容

小升初数学(奥数)知识点汇总 一、质数、倍数、倍数、约数、整除问题 1、质数(素数) ①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整数称为质数; ② 100以内质数共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 59、61、67、71、73、79、83、89、97; ③最小的偶合数是4,最小的奇合数是9;④ 0、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⑤每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形式是唯一的。 ⑥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非零自然数,叫做互质数。 2、倍数、约数性质 ①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这个数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②“0”没有约数和倍数,一般认为“1”只有约数“1”; ③假如几个数都是某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几个数的组合也是某个数的倍数。例如:26、39是13的倍数,则2639也是13的倍数。 ④一般的数字的约数的个数都是偶数个,但是平方数的约数个数是奇数个。例如:“9”有3个约数(1、3、9),“16”有5个约数(1、二、4、8、16)。⑤约数和倍数必须强调出是哪个数字的约数和倍数。 ⑥一个数既是它本身的倍数又是它本身的约数。 ⑦一个数如果有偶约数,则这个数必为偶数。 3、整除性质 ①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点:末尾数字是“0、2、4、6、8”; ②能被“3(9)”整除的数的特点:各位上数字和能被“3(9)”整除; ③能被“4(25)”整除的数的特点:末尾两位能被“4(25)”整除; ④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点:末尾数字是“0或5”;

⑤能被“8(125)”整除的数的特点:这个数末三位能被“8(125)”整除; ⑥能被“7、11、13”整除的数的特点:这个数从右向左每三位分成一节,用奇数节的和减去偶数 节的和,所得到的差能被“7、11、13”整除。如果求余数时,则奇数节和小于偶数节和时,需要将奇数节和加上若干个“7、11、13”,再相减。 ⑦能被“11”整除的数的另一个特点:这个数奇数位数字和与偶数位数字和的差能被11整除。例如:“122518”分析:奇数位数字和1+2+1=4,偶数位数字和2+5+8=15,差为11,说明这个数可以被 11整除。如果求余数时,则奇数位数字和小于偶数位数字和时,需要将奇数位和加上若干个“11”,再相减。 二、公约数、公倍数 1、最大公约数:公有质因数的乘积。通常用“()”表示。 2、最小公倍数:公有质因数和独有公因数的连乘积。用“[]”表示。 3、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约数和最大公倍数的乘积=两个自然数的乘积 4、如果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例如8和9,它们是互质数,所以(8,9)=1,[8,9]=72。 5、如果两个自然数中,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例如18与3,18÷3=6,所以(18,3)=3,[18,3]=18。 6、两个整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例如8和14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2,所得的商分别为4和7,那么4和7是互质数。 ▲7、根据互质数的意义,相邻的自然数是互质数,互质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8、解题思路和方法 (1)求公约数和公倍数一般采用短除法。 (2)对于比较大的两个数求最大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一般大于11),也可以采用辗转相除法。辗转相除法步骤:用大数(被除数)除以小数(除数)得到余数,所求最大公约数就是除数与余数的

学而思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

学而思小学四年级数学 教材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6.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

奥数专题完全平方数

学而思奥数网奥数专题 (数论问题完全平方数) 1、 五年级数论问题:完全平方数 难度:中难度/高难度 答: 2、五年级数论问题:完全平方数 难度:中难度/高难度 答 3、 五年级数论问题:完全平方数 难度:中难度/高难度 答: 一个自然数减去45及加上44都仍是完全平方数,求此数。 求证:四个连续的整数的积加上1,等于一个奇数的平方 求证:11,111,1111,这串数中没有完全平方数

4、 六年级数论问题:完全平方数 难度:中难度/高难度 答: 5、 六年级数论问题:完全平方数 难度:中难度/高难度 答: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所有自然数: (1)它是四位数。(2)被22除余数为5。(3)它是完全平方数。 甲、乙两人合养了n 头羊,而每头羊的卖价又恰为n 元,全部卖完后,两人分钱方法如下:先由甲拿十元,再由乙拿十元,如此轮流,拿到最后,剩下不足十元,轮到乙拿去。为了平均分配,甲应该补给乙多少元(

学而思奥数网奥数专题(数论问题完全平方数) 1、五年级完全平方数习题答案: 解答:设此自然数为x,依题意可得 x-45=m^2; (1) x+44=n^2 (2) (m,n为自然数) (2)-(1)可得 : n^2-m^2=89或: (n-m)(n+m)=89 因为n+m>n-m 又因为89为质数, 所以:n+m=89; n-m=1 解之,得n=45。代入(2)得。故所求的自然数是1981。 2、五年级完全平方数习题答案: 解答:设四个连续的整数为,其中n为整数。欲证 是一奇数的平方,只需将它通过因式分解而变成一个奇数的平方即可。 证明设这四个整数之积加上1为m,则 m为平方数 而n(n+1)是两个连续整数的积,所以是偶数;又因为2n+1是奇数,因而n(n+1)+2n+1是奇数。这就证明了m是一个奇数的平方。 3、五年级完全平方数习题答案: 解答: 形如的数若是完全平方数,必是末位为1或9的数的平方,即 或 在两端同时减去1之后即可推出矛盾。 证明若,则 因为左端为奇数,右端为偶数,所以左右两端不相等。

小升初数学必考公式知识点汇总

小升初数学必考公式 常用数量关系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6、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7、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8、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9、a:b = c:d ad=bc 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长 b:宽)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π=2×π×半径 C= πd=2 πr (2)面积=半径×半径×πS=πr2 9、扇形(S:面积 n:圆心角 r:半径)

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免费下载)

学而思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 一、计算 1.四则混合运算繁分数 ⑴运算顺序 ⑵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技巧 一般而言: ①加减运算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统一以小数形式; ②乘除运算中,统一以分数形式。 ⑶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 ⑷繁分数的化简 2.简便计算 ⑴凑整思想 ⑵基准数思想 ⑶裂项与拆分 ⑷提取公因数 ⑸商不变性质 ⑹改变运算顺序 ①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 ②连减的性质 ③连除的性质 ④同级运算移项的性质

⑤ 增减括号的性质 ⑥ 变式提取公因数 形如:1212......(......)n n a b a b a b a a a b ÷±÷±±÷=±±±÷ 3. 估算 求某式的整数部分:扩缩法 4. 比较大小 ① 通分 a. 通分母 b. 通分子 ② 跟“中介”比 ③ 利用倒数性质 若 111 a b c >>, 则c>b>a.。形如:3 12123 m m m n n n > >,则 3 12123 n n n m m m <<。 5. 定义新运算 6. 特殊数列求和 运用相关公式: ①()2 1321+=++n n n ② ()()6 12121222++= +++n n n n ③()21n a n n n n =+=+ ④() ()4 121212 22 333+= ++=+++n n n n ⑤131171001???=?=abc abc abcabc ⑥()()b a b a b a -+=-22

⑦1+2+3+4…(1)(1)+…4+3+2+12 二、数论 1.奇偶性问题 奇±奇=偶奇×奇=奇 奇±偶=奇奇×偶=偶 偶±偶=偶偶×偶=偶2.位值原则 形如:abc=10010 3.数的整除特征:

学而思培优 2017-2018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第一讲

第一讲 孙行者有几个名字 一、 枚举法 有序思考 目标:不重复,不漏掉 二、 排列(有顺序 ) 1、 类型:名字、卡片、位置 魏雅楠老师 2、 方法:先固定开头,后交替位置 三、 组合(无顺序) 1、 类型:握手、击掌、打电话、搭配 2、 方法:连线法

【例1】布莱克、树桩、简乐、石磊磊合照留念,树桩只能在从左往右的第二个位置,他们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呢? 解析:首先四个人肯定有四个位置,先把四个位置写上。看到树桩只能站在②号位置,给它一个特殊的符号,比如▲,布莱克用A 表示,简乐用B 来表示,石磊磊用C 来表示。先确定树桩在②,接下来有序思考,先让A 站在一号位,两种;B 站在①号位,两种;C 站在①号位,两种。一共六种。具体如下: ① ② ③ ④ A ▲ B C A ▲ C B B ▲ A C B ▲ C A C ▲ A B C ▲ B A 2+2+2=6(种) 答:一共有6种不同的站法。 【例3】四只猴子互相击掌庆祝胜利,想一想如果每两只猴子击一次掌(不能重复计数),他们一共需要几次击掌?

解析:首先给四只猴子起个名字,A 、B 、C 、D ,第一个猴子A 先开始,分别找B 、C 、D 击掌;然后第二个猴子B ,已经跟A 击过掌了,那就不用再回去击掌了,只要往后面继续就行,所以找C 、D ;接下来是C ,还是只要往后继续,所以只有找D ,如下图: A B C D 3+2+1=6(次) 【例 5】用下面的服装搭配一下,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解析:首先上衣穿一件,下装穿一件,两两搭配,由于思考,先看第一件上衣可以搭配几种,连线连出来,再看第二件上衣,同样连线,如下图: 答:可以有6种不同的搭配。 、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练习及答案解析-学而思入学必备

四年级奥数题:统筹规划(一) 【试题】1、烧水沏茶时,洗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0分钟,洗茶壶要用2分钟,洗茶杯用2分钟,拿茶叶要用1分钟,如何安排才能尽早喝上茶。 【分析】:先洗水壶然后烧开水,在烧水的时候去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共需要1+10=11分钟。 【试题】2、有137吨货物要从甲地运往乙地,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卡车与小卡车每车次的耗油量分别是10公升和5公升,问如何选派车辆才能使运输耗油量最少?这时共需耗油多少升? 【分析】:依题意,大卡车每吨耗油量为10÷5=2(公升);小卡车每吨耗油量为5÷2=2.5(公升)。为了节省汽油应尽量选派大卡车运货,又由于137=5×27+2,因此,最优调运方案是:选派27车次大卡车及1车次小卡车即可将货物全部运完,且这时耗油量最少,只需用油 10×27+5×1=275(公升) 【试题】3、用一只平底锅烙饼,锅上只能放两个饼,烙熟饼的一面需要2分钟,两面共需4分钟,现在需要烙熟三个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分析】:一般的做法是先同时烙两张饼,需要4分钟,之后再烙第三张饼,还要用4分钟,共需8分钟,但我们注意到,在单独烙第三张饼的时候,另外一个烙饼的位置是空的,这说明可能浪费了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可以先烙第一、二两张饼的第一面,2分钟后,拿下第一张饼,放上第三张饼,并给第二张饼翻面,再过两分钟,第二张饼烙好了,这时取下第二张饼,并将第三张饼翻过来,同时把第一张饼未烙的一面放上。两分钟后,第一张和第三张饼也烙好了,整个过程用了6分钟。 四年级奥数题:统筹规划问题(二) 【试题】4、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到一个小水龙头处用水,甲洗拖布需要3分钟,乙洗抹布需要2分钟,丙用桶接水需要1分钟,丁洗衣服需要10分钟,怎样安排四人的用水顺序,才能使他们所花的总时间最少,并求出这个总时间。

2020年小升初必备奥数知识点归纳

2020年小升初必备奥数知识点归纳 称球问题是一类传统的趣味数学问题,它锻炼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智力,历久不衰。下面几道称球趣题,请你先仔细考虑一番,然后再阅读解答,想来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经典例题] 例1 有4堆外表上一样的球,每堆4个。已知其中三堆是正品、一堆是次品,正品球每个重10克,次品球每个重11克,请你用天平只称一次,把是次品的那堆找出来。 解:依次从第一、二、三、四堆球中,各取1、2、3、4个球,这10个球一起放到天平上去称,总重量比100克多几克,第几堆就是次品球。 例2 有27个外表上一样的球,其中只有一个是次品,重量比正品轻,请你用天平只称三次(不用砝码),把次品球找出来。 解:第一次:把27个球分为三堆,每堆9个,取其中两堆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盘上。若天平不平衡,可找到较轻的一堆;若天平平衡,则剩下来称的一堆必定较轻,次品必在较轻的一堆中。 第二次:把第一次判定为较轻的一堆又分成三堆,每堆3个球,按上法称其中两堆,又可找出次品在其中较轻的那一堆。 第三次:从第二次找出的较轻的一堆3个球中取出2个称一次,若天平不平衡,则较轻的就是次品,若天平平衡,则剩下一个未称的就是次品。 例3 把10个外表上一样的球,其中只有一个是次品,请你用天平只称三次把次品找出来。 解:把10个球分成3个、3个、3个、1个四组,将四组球及其重量分别用A、B、C、D表示。把A、B两组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盘上去称,则 (1)若A=B,则A、B中都是正品,再称B、C。如B=C,显然D中的那个球是次品;如B>C,则次品在C中且次品比正品轻,再在C中取出2个球来称,便可得出结论。如B<C,仿照B>C的情况也可得出结论。

学而思培优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第七讲 时间爷爷的胡子去哪了 一、 认识钟表 1、 12个数:1~12 2、 格子:12个大格子,60个小格子 3、 指针:秒针 →数小格子 分针 →数小格子 时针 →数大格子 二、 时间换算 1分=60秒 1时=60分 三、 认识时间 四、 时间的计算 1、 时和时,分和分 2、 求具体时刻

再过几分钟,做“+” 几分钟前,做“-” 3、 求某个时间段 经过的时间等于结束-开始 注:变成24小时制 五、 镜子里的时间 上下不变,左右改变。 1.按要求填写下面的时刻。 解析:

(1)第一辆车发车时间是7时4分,再过6分钟,用加法,第二辆车发车时间是7时4分+6分=7时10分,再过6分,用加法,第三辆车发 车时间是7时10分+6分=7时16分。 (2)第二辆车发车时间是8时,第一辆车在第二辆车8分钟前发出,用减法,分钟是0不够减,所以可以找小时兄弟借过来1小时,将1小时 变成60分,8时变成了7时60分。第一辆车的发车时间是7时60 分-8分=7时52分。第三辆车在第二辆车后面发出,也就是8分钟后, 用加法,第三辆车发车时间是8时+8分=8时8分。 (3)第三辆车发车时间是11时25分,第二辆车在第一辆车15分钟前发出,用减法,第二辆车的发车时间是11时25分-15分=11时10分, 第1辆车在第二辆车15分钟前发出,用减法,我们发现分钟不够减, 怎么办?那咱们就想办法借一借,从哪借?看到小时兄弟时间挺多的, 就找他借过来1小时,将1小时变成60分,将1小时变成60分,第 一辆车发车时间是10时70分-15分=10时55分。 2. 下面钟表上所表示的是什么时刻?用电子计时法表示出来。 解析:首先我们先知道那个是分针,哪个是时针,又矮又胖身材不好的是时针,又瘦又高身材最好的是分针。读时间其实就是数格子,那么分针和时针都是怎么

小学奥数(学而思讲义)

(第六届2试试题) (10.120.23)(0.120.230.34)(10.120.230.34)(0.120.23)++?++-+++?+=______. 【分析】 换元的思想即“打包”,令0.120.23a =+,0.120.230.34b =++, 原式(1)(1)a b b a =+?-+? b a =- =0.34 (第六届五年级2试试题)计算下面的算式 (7.88 6.77 5.66++)?(9.3110.9810++)-(7.88 6.77 5.6610+++)?(9.3110.98+) [分析] 换元的思想即“打包”,令7.88 6.77 5.66a =++,9.3110.98b =+, 则 原 式 a =?(10 b +)-(10a +)b ?=(10ab a +)-(10ab b +)101010ab a ab b =+--=?(a b -) 10=?(7.88 6.77 5.669.3110.98++--)100.020.2=?= (第五届2试试题) 1 1111 2005200620072008 +++ 的整数部分是 【分析】 设 1111 2005200620072008a +++=,则 11 4420082004 a ?<>= 所以整数部分是501 (第三届华杯赛复赛试题)求数 1 1111101112 19 +++的整数部分是几? [分析] 1 1 1 11111111110101112 19101010 1010>= =++++++ 1 1 1 1.91111111110101112 19 191919 1919 <= =++++++ 即1<原式<1.9,所以原式的整数部分是1. (第四届2试试题)

学而思培优 2017-2018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第九讲

第九讲 无敌的剪刀 一. 剪图形:用直线分割图形 1. 边到边(原来图形有几个角,剪完增加一个角) 2. 边到角(原来图形有几个角,剪完角的个数不变) 3. 角到角(原来图形有几个角,剪完减少一个角) 二. 剪绳子 1. 折成几段中间剪一刀 中间剪一刀后段数增加1 2. 对折几次中间剪一刀 先算出对折之后变成几段,中间剪一刀之后段数增加1 对折次数 对折成几段 剪一刀后变成几段 不对折 1段 +1 2段 对折一次 1+1=2段 +1 3段 对折两次 2+2=4段 +1 5段 对折三次 4+4=8段 +1 9段 ? ? ? 三. 拼图形:照着目标补完整 方法:1、把最接近的补齐 2 、从好画的部分下手——王艳老师

例1: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可能还有几个角? 解析:剪去一个角,其实就是用直线分割图形。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剪刀是从 正方形的一条边剪到另外一条边,或者是从正方形的一条边剪到一个角,或 者是从一个角剪到另外一个角。这样一共分别对应了三种情况。 ① ③ ①边到边(原来图形有4个角,剪完增加一个角变成5个角) ②边到角(原来图形有4个角,剪完角的个数不变还是4个角) ③角到角(原来图形有4个角,剪完减少一个角变成3个角) 例2:一根绳子折成3段(如下图)从中间剪一刀,可以剪成多少段?一根 绳子折成5段,从中间剪一刀,可以剪成多少段?折成10段呢? ① ② ③ ④

解析:将绳子折成3段,是指折完之后变成3段,沿着中间剪一刀,如上图红 色的线,将绳子分成了4段,我们列算式的时候可以写成3+1=4,表示剪后线 段增加1,所以将绳子折成5段的时候,从中间剪一刀,可以变成6段。折成 10段的时候,可以变成11段。 例3:把一根绳子对折,然后从中间一刀剪开,这根绳子剪成了几段?一根绳子 对折2次,然后从中间一刀剪开,这根绳子剪成了几段?对折了三次呢? 解析:对折一次就是将一根绳子变成相等的两段,然后从中间剪一刀,剪成了几 段只需要拿对折后的段数加1就可以了; 将一根绳子对折两次,就是折成 2+2=4段,从中间剪一刀后,就是4+1=5段; 对折3次,就是折成4+4=8 段,从中间剪一刀后,就是8+1=9段。 共6题:前3题为自编题,后3题按课后作业改编(均需给 出分析与解答) 1、 一张梯形的纸剪一刀, 剪掉一个角后可以让它变成三角形?把它变成一个四边形?可以把它变成一个五边形? 解析:三角形有三个角,所以就是比梯形少一个角,我们如果要变成三角形,就 要从梯形的一个角剪到另外一个角;四边形有四个角,和梯形的角一样多,所以 我们要从梯形的一个角剪到一条边;五边形有五个角,所以比梯形多了一个角, 所以要从一条边剪到相邻的另外一条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