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年级常见概念复习

三年级常见概念复习

三年级常见概念复习

复习建议:数学概念多数不需要死记硬背,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正确说出意思就可以了。打星号的题建议熟记。

面积和周长: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

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平方米

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数=100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3.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周长和面积意义不同,所以无法比较。4、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大于长方形的面积

★5、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周长=(长+宽)×2

★6、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边长×4

★7、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毫米

高级单位变低级单位=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低级单位变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8.生活中常见量:

年、月、日(时间单位)

★1、一年有12个月,大月每月31天,分别是1、3、5、7、8、10、12月,共有7个;小月每月有30天,分别是4、6、9、11月,共有4个。还有一个特殊的月份是2月,2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全年共365天,是52个星期零1天;2月份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全年共366天,是52个星期零2天。

★2.一年有4个季度,每三个月为一个季度,1、2、3月第一季度,平年第一季度90天,闰年第一季度有91天;4、5、6月第二季度,共 91天,。7、8、9月第三季度,共92天;10、11、12月第四季度,共92天。

半年有6个月,上半年是第一、二季度,下半年是第三、四季度。

★3.一天=24小时,1小时=60分 1分=60秒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是单数的肯定不是闰年。

图形的特征:

1.长方体有6个面,一般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有的2个面是正方形,4个面是长方形。圆柱有两个面是圆,可以来回滚动。球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都有4条边,都有4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3.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4.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我们学过的角有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5.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有两个锐角、两个钝角。

★6、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四则运算:

1、在一个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要是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乘法的口算方法:两个因数相乘,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几个0。

3、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除数不变,当被除数扩大几倍,商也扩大几倍。

4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5、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相同数位对齐,从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不够除就添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分数的大小比较

1、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反而越大。

2、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越小,分数越小。

3、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如下: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比较大小时,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4、当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该分数的大小不会变。

经济学基础知识复习辅导

经济学基础知识复习辅导 第一节经济组织的基本问题 任何时候、任何社会的经济组织都面临三个基本的经济问题: (1) 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 这是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基本的资源配置问题,即决定将现有的资源用于哪些商品的生产。 ?在资源总量给定的情况下,总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生产方案。 ?希望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并以此作为方案取舍的标准,由此可选择一种资源最优配臵的方案。 (2) 如何生产,即采用何种生产方法? ?一般而言,每种产品都可能采用多种不同的生产方法,如多用资本少用劳动的方法,或少用资本多用劳动的方法等。 ?因此也可以说,如何生产的问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生产技术的问题。 ? (3) 为谁生产? ?这也就是被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的问题,即收入分配问题。 这些基本经济问题的实际解决过程, ?受到社会经济制度、传统习惯、经济组织决策者个人的价值观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也与解决问题的时间、地点和各种环境条件等密切相关。 (2) (3)个基本经济问题的原因 1.产生三个基本问题经济问题根本原因: 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 人们的需要是无限的,是没有止境的。这是人的自然欲望,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原动力。 但是,可供人们使用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相对于无限的需要即构成了资源的稀缺性。 2.经济学最基本的问题: 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稀缺的资源 满足人们无限多样化的需要。 3.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问题

?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 ①人的欲望和需要是无限的; ②这些需要的轻重缓急是不同的; ③可以支配的生产资源是有限的; ④每一种资源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用途。 4.由此可引出在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机会成本的概念。 机会成本,是指由于将某种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中的最高收益。 当企业要作出某项决策时,必须先考虑: 企业可支配的资源还有哪些可能的选择, 选择了某一用途将放弃哪些“机会”,放弃这些机会意味着放弃多少收益。 三、影响三个基本经济问题解决的因素 1、资源条件 资源泛指人们用于生产所需物品的各类投入要素,通常可以分为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三大类。 资源条件直接影响到基本经济问题的解决,制约着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都不完全是依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取得的。在现代社会中,人力资源,特别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懂得现代管理的人才,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2、技术水平 良好的资源条件,只有与先进、适用的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其提高生产力的作用。 ?一个资本充裕的国家,通常会采用资本密集型的技术 ?一个劳动力充裕的国家,适宜于采用劳动密集型的技术; ?一个教育与科技发达的国家,必须会产生许多知识密集型的技术3、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决定了各个生产单位如何协同作用,以生产出能够满足整个社会需要的各种商品,并提供给人们消费使用。 ?不同的经济体制具有不同的运行机制,对三个基本经济问题也有

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1]

二年级下册概念 1、把物品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用同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4、要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比一比。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5、平移就是物体作平移运动时,本身的方向不改变。 旋转就是物体旋转时,是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用除法计算。 7、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有括号,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时,没有括号的,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8、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9、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10、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11、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12、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13、写数时如果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就用0占位,在那一位上写0。 14、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位数不同的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的,要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就一位一位依次按顺序往下比,比到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15、近似数比准确数容易记,记近似数时,就记整千,整百数。 16、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克和千克,称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

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17、表示物体的长短,可以用米和厘米作单位。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1米=100厘米。 18、笔算加法时要注意: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19、解决问题估算时,要找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相加、减。 20、复式统计表就是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用复式统计表统计便于我们分析和比较。 21、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2、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 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十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23、与10相邻的两个数是9和11 与100相邻的两个数是99和101 与1000相邻的两个数是999和1001 与10000相邻的两个数是9999和10001

(完整版)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概念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1、生活中的示意图(如:地图)一般是按:上 2、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4、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或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四方向的——(司南)。 7、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可以用这种方法找到方向: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8、典型例题 (1)我们学校的东面有(餐厅),南面有(厕所),西面有(大路),北面有(大门)。(2)今天刮西北风,红旗向(东南)方向飘。燕子到秋天都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3)在商场东面60米的地方有一个游乐场,请你用标出游乐场的位置。 北 10米商场

(4)看图完成: 1)、从小明家出发,向(北)走100米,再向(东)走50米到超市。超市在小明家的(东北)方向;小明家在超市的(西南)方向。 2)、从小明家出发,向(西)走(100)米,再向(北)走(150)米到医院。医院在小明家的(西北)方向。邮局在小明家的(东南)的方向,两处相距(120)米。 3)、小红家在医院向东150米处,请用“□”标出小红家的位置,小红家的位置正好处于超市向(北)的(50)米处。 4)、从邮局到医院可以怎么走?两地相距多少米? 120+100+150=370(米) 答:邮局向西北走120米小明家向西走100米,再向北走150米医院。两地相距370米。 5)、小明从家到医院近,还是到超市近?近多少米? 小明从家到医院:100+150=250(米)小明从家到超市:100+50=150(米) 相差距离:250-150=100(米)答:小明从家到超市近,近100米。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除法的方法: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或(前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并记着在商

解析函数

第2章 解析函数 2.1 解析函数的概念及C-R 条件 复数作为复数域的向量,是一维向量,或复数是复数域上的一维线性空间. 2-1 ()f z 在000i z x y =+点可导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A )在00(,)x y 点,u v 可导,且满足C-R 条件,即,u v u v x y y x ????==-????在00(,)x y 成立 (B )()f z 在00(,)x y 点的一个邻域内可导 (C )在00(,)x y 点,u v 可微,且满足C-R 条件 (D )在00(,)x y 点,u v 具有连续的偏导数,且满足C-R 条件 解 由上题的推导过程知,若()f z 在0z 点可导,则,u v 在00(,)x y 可微,且 ,.u v u v a b x y y x ????==- ==???? 在00(,)x y 点成立. 反之,若,u v 在00(,)x y 可微,且满足C-R 条件,则 ()i f z u v z z ??+?=?? i()(||)(i )i(i )(||) (i )(||)x y x y x x x x x u x u y v x v y o z z z u x y v x v y o z z z u v z o z z z ?+?+?+??=+ ???+?+?+??=+ ??+??=+ ?? 故 0() lim x x z f z u iv z ?→?=+? 选(C ). 2-2 若22 2 22,0(,),(,),()i 0,0xy x y x y u x y v x y xy f z u v x y 2?+≠?+===+??+=? ,则函数() f z ( ). (A )仅在原点可导 (B )处处不可导 (C )除原点外处处可导 (D )处处可微 解 (,)u x y 在原点虽有 0y v x y ??==??但不可微;而除原点外,u v 可微但不满足C-R 条件,因此,()f z 处处不可导. 选(B ). ()f z z =如此简单一个函数却处处连续但不可导! 2-3 若2 2 ()()i(32)f z x y ax by cxy x y =-+++++处处解析,则(,,)a b c =( ). (A )(3,2,2) (B )(2,3,2)-- (C )((2 ,3,2)- (D )(2,3,2)- 解 由C-R 条件及 2,2,3, 2.u u v v x a y b cy cx x y x y ????=+=-+=+=+????故2,2, 3.c a b ===- 2-3 若22 ()i f z xy x y =+则()f z ( ). (A )令在直线y x =上可导 (B )仅在直线y x =-上可导 (C )仅在(0,0)点解析 (D )仅在(0,0)点可导

经济学基础概念复习

经济学基础概念复习 第一章 1.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对仅次于最优选择的放弃。 2.三个基本经济学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3.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家才能。 4.生产可能性曲线:描述一定时期、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各种可能产出的商品和服务组合的曲线。 第二章 1.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它是描述衡量一个国家总产出的标准。 2.GDP建立在商品实物数量和价格两者共同的基础上,因此,无论价格上升还是数量增加都会引起名义GDP. 3.通货膨胀采用不变价格来计算产出价值,得到的结果就是实际GDP。 4.人均GDP:总的GDP除以人口总数,就是人均GDP。 5.收入转移:向那些不为其提供直接服务的人支付报酬。 6.生产要素:资本存量、要素质量。 7.政府管制:提供法律框架、保护消费者、保护劳动力、保护环境。 8.累进税:通过对收入较高的人实施较高的税率来实现市场收入的再分配。 9.累退税:对收入较低的家庭征收较高的税率。 第三章 1.经济交往的原因:⑴作为个人,我们没有能力生产所有我们想要的东西。⑵我们生产自己有能力生产的东西的时间、精力、和资源也是有限的。 2.经济参与方:企业、消费者、政府、外国人。 3.两个市场:要素市场,向社会提供生产要素;产品市场,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4.需求强调的观念是:我们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 5.需求法则: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向的,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反之。需求曲线的共同特征是向下倾斜。 6.需求的因素:价格、偏好、收入、其他商品价格、预期。 7.需求量的变动:沿着给定的需求曲线的移动。反映的是商品价格的变化。 8.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 9.市场供给反映了不同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销售该商品的所有厂商的集体行为。 10.市场供给法则:市场供给曲线向上倾斜,价格愈高,供给量越多。增加的产出必定需要更多地成本,而且,只有在较高的价格下才会有较多的产出出现,较高的价格,也可以增加利润,并且诱使生产商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11.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量的变动,沿着给定的供给曲线移动;供给的变动,供给曲线的移动。 12.均衡价格:一种价格和数量的组合使得现有买者和买者的意愿相符合。 13.价格上限的三个结果:增加需求数量、减少市场供给、产生市场短缺。 14.价格下限的三个结果:减少需求数量、增加市场供给、引起市场过剩。 第四章 1.总效用:(TU)指从一种商品的全部消费中获得的满足感的数量。 2.边际效用:(MU)指从某种商品的最后一单位(边际单位)消费中所获得的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概念和公式汇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和公式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计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

函数概念及解析式

函数的概念及解析式 【复习目标】 1. 理解函数的概念; 2. 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知识梳理】 1. 设A 、B 是____的数集,如果按某种对应关系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 到B 的一个函数。 2. 函数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常用函数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段函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 1. f(1-x)=x 2,则f(x)=____________, 2. 若f(x -221)1x x x +=, 则f(x)=__________. 3. 已知f(x)=11+-x x ,则f(x)+f()1x =_____________. 4. 若f(x)=x 2-mx+n,f(n)=m,f(1)=-1,则f(-5)=____________. 5. 已知)3(4 1)(,2)(2+=+=x x g a x x f ,若g[f(x)]=x 2+x+1,则a=_____________. 6.已知f(1-cosx)=sin 2x ,则f(x)=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例1.求函数解析式 ⑴.求一次函数f(x),使f[f(x)]=9x+1; ⑵.设二次函数()y =f x 的最大值为13,且3(1)5f f ( )=-=,求()f x 的解析式. ⑶.已知2(31)23f x x x +=-+,求(1)f x -=. ⑷.已知2 21)1(x x x x x f ++=+,求f(x);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一、复习内容 1、基本知识 2、基本概念 3、基本理论 4、联系实际 二、习题类型 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 2、单选题(十五个,共15分) 3、判断题(十个,共10分) 4、简答题(五个,共30分) 5、计算题(两个,共15分) 6、论述题(一个,15分,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题) 三、各章应当掌握的内容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总投资重置投资GDP的平减指数实际GDP 简答: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 为什么间接税要计入GDP 两个国家合并为一国,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投资储蓄恒等式不意味着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简述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支出影响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名义GDP和实际GDP ? 计算支出法计算GDP;计算政府预算赤字;计算进出口盈余; 计算储蓄额;课后计算13、14 论述什么是支出法,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 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转移支付成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简答:简述凯恩斯定律及其内容。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 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投资乘数的决定因素并写出其公式。 课后计算13、14 论述: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与增加消费各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消费观。 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流动偏好货币需求函数流动偏好陷阱LM曲线 简答:影响IS平移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简述货币需求三种动机及货币需求函数? 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简述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小学数学】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基本概念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基本概念专项练习 一、填空 1、我们把物品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 )。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 )。 3、计算15÷3时想的乘法口诀是( )。 4、要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 )角量一量;比一比。与三角板上的直角同样大的角是( )角;比三角板上的直角小的角是( )角;比三角板上的直角大的角是( )角。 5、“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用( )法计算。 6、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要按从( )往( )的顺序进行运算。有括号的就要先算( )里面的。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要先算( )法;后算( )法。 7、一个一个地数;( )个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一百一百地数;( )个一百是一千;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 )。 8、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一个四位数的最高位是( )位;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这个数是( )位数。 9、写数时如果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就用( )占位;在那一位上写( )。 10、万以内的数在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 )位起。读数时万位上是几就读( );( )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

( );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 );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 )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 )。 11、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位数不同的;位数( )的数大。位数相同的;要从( )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就一位一位依次按顺序往下比;比到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 )。 12、表示物品有多重;可用( )和( )作单位。称比较轻的物体用( )做单位;称比较重的物体用( )做单位。1千克=( )克13、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要把( )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如果个位相加满十要向( )位进1 ;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 )个( );如果十位不够减从( )位退1当( )个( )。 14、加数 + 加数 =( );( )- 减数 = 差。 15、( )×因数=积;被除数÷( )=商。 16、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它们之间相差( );它们的和是( );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大的三位数是( );它们之间的差是( )。 17、与1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与1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与10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与100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二、请你选一选。(把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概念(已整理)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班别: 姓名: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东→南→西→北,就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就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与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指南针就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7、会瞧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8、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1)、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就是东,后面就是西,左面就是北,右面就是南。; 傍晚,面向太阳,前面就是西,后面就是东,左面就是南,右面就是北。晚上,面向北极星,前面就是北,后面就是南,左面就是西,右面就是东。 (2)、、我们通常用指南针来指示方向,指南针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生活中白天用太阳辨别方向,夜晚用北极星辨别方向。春天来了, 燕子从南方飞往北方,秋天来了,大雁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 (3)、风从那边刮过来,那边就就是风向。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风筝,旗帜飘扬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4)、北斗星永远在北方。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第二单元除数就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 (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2、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瞧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 3、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余数的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就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

经济学基础概念总结

经济学基础 概念总结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拥有的稀缺资源中生产出最多的物品和劳务。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动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一个工人一个小时(或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滚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实证表述: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范表述: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未要求) 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当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较少时,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具有绝对优 势。 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当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机会成本较少时,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具有比较 优势。 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市场: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一群买者与卖者。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垄断者:一些市场只有一个卖者,而且这个卖者决定价格,这个卖者被称为垄断者。 寡头:有几个并不总是主动地进行竞争的卖者,这种市场被称为寡头。 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二年级数学下册基本概念

89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要求:学会利用加减混合、乘加或者乘减来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减或者乘),会分步式或者综合式解决问题。 2、方法:要解决的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如果没有未知条件的,要考虑先算什么?再算题目的问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3、如果要计算的问题有未知条件,第一步先算未知条件,第二步再算问题。 4、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方法计算,同一种方法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分步式和综合式)。 5、列综合式时,如果要先算的,要添小括号。 6、小括号的作用就是让小括号里面的算式先算。 7、在同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8、在同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例1:二(2)班有48人,二(1)班比二(2)班少3人,二(2)班和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要求二(2)班和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和,是未知条件,第一步先算未知条件,第二步再算问题。) 分步式:综合式: 例2:买一件上衣60元,一双鞋20元,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分步式:综合式: 例3:小明4个小朋友折纸鹤,每人折了9个,我们要折50个,还要折多少个? 分步式:综合式: 第2单元(除法) 一、要求

1、理解什么叫平均分 2、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根据每份数×份数=总数,如果知道总数,份数,求每份数,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如果知道总数,每份数,求份数,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4、12÷3=4,12是()数,3是()数,4是(),读作: 5、根据3×5=15,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6、知道计算除法时,想乘法口诀算除法的商。 7、两步计算应用题每份数×份数=总数,求总数必须知道()和(),求份数必须知道()和(),求每份数必须知道()和(), 8、在数学里,我们把加法和减法叫做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二级运算,平方和立方叫做三级运算。 9、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没有括号的同级运算,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不同级运算,应该先算乘除法(先算二级),再算加减法(再算一级),(平方和立方在六年级才会学到,暂时不理会。) 10、注意乘除法里的对应关系,知道每份数,怎样找对应的份数和总数,知道了份数怎样找对应的每份数和总数,记住总数和每份数总是同类同单位的,份数和每份数往往是不同单位的,即使同单位也是不同类的。(如:每千克的黄豆可以做4千克的豆腐,3千克的黄豆可以做多少千克的豆腐?每份数4千克和份数3千克虽然同单位,但是不同类,每份数4千克表示豆腐,份数3千克表示黄豆。每份数和总数都表示豆腐,同类同单位。) 11、归纳一年级和二年级数学都学习了哪些数量关系? ⑴ ( )和()一共(), 加数+加数 = 和 ?(-)?(-)?(+) ⑵()比()多(),()比()少() 大数小数相差数小数大数相差数 大数-小数 = 相差数 ?(+)?(-)?(-) ⑶每份数×份数 = 总数 ?(÷)?(÷)?(×)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及公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及公式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 =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二、单位换算(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4)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1公斤= 2市斤(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7)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8)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 8月小月(30天)的有:4 9 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三、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

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二年级下册概念 1、我们把物品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平均分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分法是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第二种分法是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3、用同一句口诀可以计算相关联的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例:三五十五: 3×5=15 5×3=15 15÷3=5 15÷5=3 4、要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比一比。与三解板上的直角同样大的角是直角,比三角板上的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三角板上的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5、平移就是物体作平移运动时,本身的方向不改变。 旋转就是物体旋转时,是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圆周运动。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一个数里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用除法计算。 7、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有括号,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时,没有括号的,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8、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9、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表示个的数写在个位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 表示十的数写在十位上,从右边起,第二位是十位; 表示百的数写在百位上,从右边起,第三位是百位; 表示千的数写在千位上,从右边起,第四位是千位; 表示万的数写在万位上,从右边起,第五位是万位; 10、万以内的数在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时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 写数时如果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就用0占位,在那一位上写0。 11、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位数不同的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的,要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就一位一位依次按顺序往下比,比到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近似数比准确数容易记住,我们记近似数时,就记准确数接近的整千,整百数。

经济学基础复习内容(曼昆)

第一章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1.经济学:P5 研究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他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2.稀缺性:P5 相对于人类多种多样且无限的需求而言,满足人类需求的资源是有限的。 我们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超过了我们的生产力 3.三个基本的经济学问题:P5 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怎样在既定投入下以最优方式得到最大产出,着眼于生产中投入什么生产要素为谁生产:经济产出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 (收入转移计划:福利、失业保障、社会保障) 4.机会成本:P5 对仅次于最优选择的放弃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5. 生产要素(4):P5 资本、土地、劳动力、企业家才能 (注意:资本不是资金,资本包括机器、建筑物、网络等) 生产要素越多,产出就越多。 6.生产可能性曲线:P6 描述了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的资源合计数条件下,各种可能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不同组合。我们的目标是: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选择一个最优的产出组合 选择某种产出组合是一个基本的经济学问题 可能性曲线向外扩张原因:(总)经济增长②资源数量增加③技术进步④劳动生产率提高在任何既定的时期内,一个国家只有一种最佳可能产出组合。任何社会的首要经济目标都是按照这个最优产出组合生产。 7.选择机制:P10 ①政治过程:在政治过程中做出的经济决策 ②市场机制:资源和产出重组决策的核心参与者 ③中央计划: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都由中央政府决定 ④混合机制:使用政府指导和市场机制来共同决定经济结果(市场机制+政府指导) 8.市场失灵:P11 市场没有产出最优的产出组合/没有以最优方式进行生产或分配 ①错误的产出组合 (这种情况下需要政府的干预,使产出回到最优产出,以及回到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以充分实现就业) ②过多的污染 ③太多的贫困 9.政府失灵:P13 有些干预并没有改善市场结果甚至使其恶化 10.宏观和微观经济学 宏观:从总体上帮助并改善经济的运行 微观:关注独立经济单位的行为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知识点汇编 一、计量单位以及进率应用 1.计量物体的长短时用长度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1公里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相邻两个长度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单位间的进率 1厘米=10毫米是10。) 2.计量物体有多重时用重量单位,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1000克=1千克1000千克=1吨 生活中一般说一颗鸡蛋、一个苹果、一粒图钉等用克做单位。 一般说一袋洗衣粉、一个人的体重等用千克做单位。 一般说一辆车的载重、一只大象的体重用吨做单位。 3.计量时间的用时间单位,我们已经学过的有时、分、秒。 a.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大格又分成5小格,钟面一圈就是60小格。 b.钟面上有三根针。最长最细的,跑的最快的是秒针。他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就是60秒。最粗最短的,跑的最慢的是时针。它走一小格式12分钟,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中间那根针叫分针。它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

走一圈是60分钟。 1天=24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要走2圈。) 1时=60分钟(也就是说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要走一圈。) 1分钟=60秒(也就是说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要走一圈。) c.在时间问题里还要注意单位的正确应用。 我们要注意区分时间和时刻。时间表示经过的一段空间,所以通常用小时、分钟、秒钟作单位;而时刻通常表示一个开始或者结束的一个点,所以通常用时、分、秒作单位。比如走了1小时25分钟17秒钟,这是记录经过的时间,而1时25分17秒则表示一个时刻,代表从这个点出发,或者结束。用我们学过的线段可以表示为: 经过时间(几小时几分钟) 开始时刻结束时刻 (几时几分)(几时几分) 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刻 结束的时刻-经过的时间=开始的时刻 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 4、单位转化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大单位转换成小单位是乘进率。 小单位转换成大单位是除以进率。

1.2.1函数的概念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为( ) A .y =f (x )与y =f (t )表示同一个函数 B .y =f (x )与y =f (x +1)不可能是同一函数 C .f (x )=1与f (x )=x 0表示同一函数 D .定义域和值域都相同的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 解析:选A.两个函数是否是同一个函数与所取的字母无关,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主要看这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否相同. 2.下列函数完全相同的是( ) A .f (x )=|x |,g (x )=(x )2 B .f (x )=|x |,g (x )=x 2 C .f (x )=|x |,g (x )=x 2 x D .f (x )=x 2-9x -3 ,g (x )=x +3 解析:选B.A 、C 、D 的定义域均不同. 3.函数y =1-x +x 的定义域是( ) A .{x |x ≤1} B .{x |x ≥0} C .{x |x ≥1或x ≤0} D .{x |0≤x ≤1} 解析:选D.由? ???? 1-x ≥0x ≥0,得0≤x ≤1. 4.图中(1)(2)(3)(4)四个图象各表示两个变量x ,y 的对应关系,其中表示y 是x 的函数关系的有________. 解析:由函数定义可知,任意作一条直线x =a ,则与函数的图象至多有一个交点,对 于本题而言,当-1≤a ≤1时,直线x =a 与函数的图象仅有一个交点,当a >1或a <-1时,直线x =a 与函数的图象没有交点.从而表示y 是x 的函数关系的有(2)(3). 答案:(2)(3) 1.函数y =1x 的定义域是( ) A .R B .{0} C .{x |x ∈R ,且x ≠0} D .{x |x ≠1} 解析:选C.要使1x 有意义,必有x ≠0,即y =1x 的定义域为{x |x ∈R ,且x ≠0}.

《经济学基础》 练习

《经济学基础》练习 二、单项选择题: 1、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本而发行的关于股份所有权的一种证明书。P25 2、公平是指合理处理社会经济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达到机会和结果的公正平等。P46 3、决定一国经济持续发展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力资源。P55 4、生产可能性曲线概念成立的前提条件(假设)之一是资源稀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给定的资源。P56 5、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价格调节。P58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经济主体是企业。P61 7、在我国土地征用、转让、租赁等都是土地市场上使用权交易的表现方式。P75 8、经济学中的需求概念与心理学中的需要概念是有所不同的,经济学中的需求概念包含了心理学中的需要概念。P80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建立在基数效用概念的基础之上的。P82 10、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者的欲望程度成正比。P82 11、无差异曲线是利用序数效用概念对消费者选择进行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P83 12、无差异曲线一般向右下方向倾斜;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效用越大;无差异曲线总是凸向原点。P84 1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是表示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可以替代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将减少。这一点可由边际替代率 递减规律来解释P84 14、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商品的不同组合,消费者对其的偏好相同。P84 15、预算线的位置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P85 16、效用最大化点一定是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切点上。P86 17、消费者的最优选择点一定是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切点上。P86 18、如某商品的价格下降10%后,需求量会增加20%,该商品(需求富有弹性)。需求弹性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一般来说,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小),高档消费品、奢侈品的需求弹性较(大)P88 19、促使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化的最关键的责任人是政府。 20、市场经济调节人们经济活动的方式以交换为主。 21、一般来讲,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1。P98 22、某一种产品的供给量对价格的反应特性,可以用供给弹性来表示。P98 23、某种产品的价格上涨10%后,供给量只增加了5%,该种产品属供给缺乏弹性。如某产品的价格上涨10%,供给量会增加20%, 该产品(供给富有弹性)P98 24、供给弹性系数等于供给量变动百分比比价格变动百分比。P98 25、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减;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最高。P100 26、若某厂商的全部生产要素同时增加1倍后,产量增加了2倍,则该厂商的规模收益递增。P102 27、经济成本大于会计成本。经济成本是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的和。P103 28、实现利润最大化,应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P105 29、需求曲线上的4点D1、D2 、D3 、D4 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52 、1.95、 0.79和2.83,D1和 D3 在降价后将带来总收益的减少; D1和 D3在提价后将带来总收益的增加P106 30、价格上升,需求富有弹性将使总收益下降;价格上升,需求缺乏弹性将使总收益上升。P106 31、在等产量曲线上的不同点上,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不同,带来的产量却相同。P107 32、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越高。 107 33、经济学一般假定生产者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P110 34、实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是,在总成本既定的前提下,使劳动的边际产量/劳动价格 = 资本的边际产量/资本的价格。 P110 35、现代企业制度最基本的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P117 36、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制衡的关系被称为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是 (委托代理关系)P119 37、社会保障制度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初的(德国)。在社会保障型社保模式中,社保基金的来源是主要由个人和其所在单位 负担,财政提供一定补贴。 P158 38、在国家保障型社保模式中,社保基金的来源是政府财政和用人单位共同分担。P158。 39、在自我保障型社保模式中,社保基金的来源是雇员与雇主的缴费。P159 40、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后者包含前者。P177 41、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本国领土上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P179 42、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P179 43、集约型经济增长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管理,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产出量的增长。P181 44、粗放型经济增长的特点是重外延扩张,轻技术进步;重投入,轻产出。P181。 45、粗放型经济增长靠增加要素投入,通过生产规模扩张,实现产出量增长。P181 46、工业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的重要标志。P208 47、当霍夫曼系数在5左右时,该社会处于工业化前阶段;在2.5左右时,该社会处于前工业化阶段;在1左右时,社会处于工 业化阶段;小于1时,社会处于后工业化阶段。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P20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