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宁乡县总体规划修编(2020

宁乡县总体规划修编(2020

宁乡县总体规划修编(2020
宁乡县总体规划修编(2020

宁乡县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附图

(2012-09-06 12:24:58) 目录

第1章总则 (1)

第一条编制目的.. 1

第二条指导思想 (1)

第三条规划原则 (1)

第四条规划依据 (1)

第五条规划期限 (2)

第六条规划范围 (2)

第七条规划重点 (2)

第2章城市性质与发展规模 (3)

第八条城市性质 (3)

第九条城市职能 (3)

第十条发展理念 (5)

第十一条发展目标 (5)

第十二条人口规模 (7)

第十三条用地规模 (7)

第3章城乡统筹规划 (7)

第十四条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7)

第十五条城乡统筹下的新农村建设引导 (8)

第十六条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9)

第4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11)

第十七条规模结构规划 (11)

第十八条空间结构规划 (11)

第十九条职能结构规划 (12)

第5章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 (13)

第二十条产业发展策略 (13)

第二十一条产业空间布局 (13)

第6章空间管制规划 (15)

第二十二条禁建区 (15)

第二十三条限建区 (15)

第二十四条适建区 (16)

第二十五条已建区 (16)

第7章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规划 (17)

第二十六条城市发展方向 (17)

第二十七条城市增长边界 (17)

第二十八条城市空间结构 (17)

第二十九条城市用地布局 (17)

第三十条公共设施规划 (19)

第三十一条居住用地规划 (21)

第三十二条工业、仓储用地布局 (22)

第三十三条绿地布局 (22)

第三十四条特殊用地布局 (23)

第三十五条旧区更新规划 (23)

第8章综合交通规划 (24)

第三十六条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24)

第三十七条综合交通发展理念 (24)

第三十八条综合交通发展目标 (25)

第三十九条对外交通规划 (25)

第四十条路网布局规划 (27)

第四十一条公共交通规划 (28)

第四十二条慢行交通规划 (29)

第四十三条停车场规划 (30)

第9章空间景观规划 (30)

第四十四条规划目标 (30)

第四十五条规划原则 (31)

第四十六条空间景观结构 (31)

第10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2)

第四十七条生态建设规划 (32)

第四十八条环境保护规划 (33)

第11章市政设施规划 (37)

第四十九条给水工程规划 (37)

第五十条排水工程规划 (38)

第五十一条电力工程规划 (39)

第五十二条通信及邮政工程规划 (39)

第五十三条燃气工程规划 (40)

第五十四条环卫设施规划 (41)

第12章综合防灾规划 (41)

第五十五条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41)

第五十六条消防设施规划 (42)

第五十七条防震避震规划 (42)

第五十八条人防工程规划 (43)

第五十九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43)

第13章分期发展规划 (44)

第六十条近期发展目标 (44)

第六十一条近期建设规模 (45)

第六十二条近期建设分区 (45)

第六十三条远景发展引导 (45)

第14章规划实施管理 (46)

第六十四条深化规划编制,完善规划制度 (46)

第六十五条加强规划管理,健全管理方式 (46)

第六十六条健全实施机制,加强规划监察 (46)

第六十七条配套保障政策 (47)

第六十八条规划变更程序 (47)

第15章附则 (48)

第六十九条成果构成及法律效力 (48)

第七十条强制性内容 (48)

第七十一条解释权限 (48)

第七十二条规划生效日期 (48)

附表1

宁乡县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54)

第1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城市化与工业化有效地促进了中部城市发展轴线的隆起;随着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以及“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获批、大河西先导区的建立,都使得处于长株潭“3+5”城市群核心区的宁乡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宁乡县紧抓发展机遇,在科学发展观和“两型社会”建设的指导下,确立了“抢擂先导区,决胜大河西,崛起中西部,挺进五十强”的战略目标。为了适应宁乡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加快城市发辗转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走出一条满足“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了实现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03-2020)》的对接,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

坚持从宁乡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宁乡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规划依据和载体支撑,引导宁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经济强县,大长沙的次中心,宜居美誉的生态城市。

第三条规划原则

(1)区域协调;

(2)城乡统筹;

(3)两型示范;

(4)生态宜居。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9);

(4)《湖南省环长株潭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2009);

(5)《宁乡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0);

(3)《宁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第五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2010-2020年。其中近期至2015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30年。第六条规划范围

1、规划区范围

根据城市形态、城市总体布局、城市风貌等发展要求,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的控制要求,确定宁乡的规划控制区域为:包括玉潭镇、城郊乡、白马桥乡、历经铺乡、金洲镇、夏铎铺镇、菁华铺乡、回龙铺镇、坝塘镇、双江口镇和朱良桥乡等11个乡镇范围,总面积670.02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范围

中心城区范围包括玉潭镇、城郊乡、白马桥乡、历经铺乡、金洲镇、夏铎铺镇以及菁华铺乡的傅家塘、八家湾、桃林桥三个村;回龙铺镇的万寿山、新开河两个村;坝塘镇的金洲村和双江口镇的檀树湾、杨柳桥、长兴、长联、白玉五个村,总面积345.97平方公里。

第七条规划重点

1、建立现代化指标体系

关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参照国际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水平,明确宁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体系。

2、实现快速城市化向城乡现代化的转变

多元驱动推进城乡现代化,统筹城乡居民劳动就业、素质提高、收入增加、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以及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和谐发展,实现城市化从数量提高到质量提升的转变。

3、强化中心城区服务功能

从功能构成完善、服务水平提高、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强化中心城区功能,满足城乡居民需求,带动产业调整升级和人居环境优化,彰显城市精神。

4、按照引导集聚集约、促进节能减排的要求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构建内畅外捷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交通分区引导功能区域合理集聚,促进实现公交优先,充分发挥交通引导发展的作用。

5、城乡统筹优化县域空间结构

通过切实可行的政策分区和保障措施统筹城镇发展空间、乡村发展空间和生态保护空间布局,优化县域空间结构,支撑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6、资源调控优化产业结构

立足宁乡资源禀赋条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宁乡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投资、消费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三产融合发展。

7、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城乡一体、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高质量水平、服务水平、节约利用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引导城乡空间合理集聚,支撑经济社会集约发展。

8、培育宁乡特色

展现宁乡生态城市的个性,保护宁乡良好的生态资源,形成“山、水、洲、城”互相渗透的生态特色格局。强化宁乡滨水城市的特色,提升城市魅力,凸显文化内涵,激发城市活力。培育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宁乡特色。

第2章城市性质与发展规模

第八条城市性质

宁乡是全国一流的经济强县,大长沙的次中心,宜居美誉的生态城市。

第九条城市职能

1、全国一流经济强县和旅游强县

依托长沙的市场、信息、技术和人才,通过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基地和工程机械制造基地,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中食品加工、服装服饰设计制造基地和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宁乡县要为长沙的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为长沙壮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能级服务,成长为全国的一流经济强县。依托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和交通区位条件,推动旅游业发展成为宁乡县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并带动商业、娱乐等其它关联产业的发展,承担起全国旅游强县和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的职能。

2、长株潭地区城市发展轴和经济带上的重要门户型节点城市

宁乡县处于大河西先导区对接其它地区的门户节点上,在长沙1小时经济圈辐射范围内。宁乡县应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与长沙便捷的交通联系,明确其作为长株潭“3+5”城市群中“一核双轴双带”中长(沙)常(德)发展轴上重要节点城市的地位,应当成为长常高速、金洲大道、319国道复合经济带上常德、益阳等对接长沙的门户型城市,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中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和次级生产性服务中心,为湘中、西城市服务。

3、两型社会试验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基地及生态环境良好的山水宜居城市

宁乡县应依托长沙作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区的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实现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抓住“泛珠三角”核心区和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主动融入其中,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宁乡县城周边多山体、丘陵,沩江、“三溪一渠”等水系众多,宁乡应依托以上良好的山水生态环境资源,建设成为长沙河西山水宜居、宜业城市,吸引高素质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向国内外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

4、县域政治、经济、文教中心

宁乡县城将继续作为县域的政治、经济和文教中心,进一步发挥对县域经济的引领作用。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金洲新区,县域产业加快向县城集聚,为县域及周边地区产业服务的职能将进一步强化,对周边乡镇的带动作用将越来越大。宁乡县职业教育资源丰富,和产业结合较好,应发挥区域性的教育资源优势,以中高等职业院校为基础,以特色产业技工培训为目标发展成为支撑宁乡、面向长株潭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另外,宁乡县城应提高各项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城市质量,改善城市建设环境,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以增强县域综合服务职能。

第十条发展理念

区域协调

从区域关系、自然资源、区位条件、经济与产业发展、交通运输体系、旅游与服务业发展等角度,综合分析宁乡在长株潭城市群中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宁乡与“长株潭”及湖南“3+5”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关系,重点明确宁乡在“大长沙”中的地位,与长沙大都市区的联动关系,准确把握宁乡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与区域职能定位。

1、城乡统筹

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发挥对整个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重整县域城镇组合关系,构建城乡统筹的城镇体系,明确各乡镇功能定位,进行差异化发展,突出各乡镇不同的特色;提出城乡一体化指导下的村庄建设发展引导策略,选择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2、两型示范

贯彻落实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要求,构建清洁的产业体系和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网络、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保障生态安全,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和谐社会。

3、生态宜居

依托宁乡良好的山水资源,重塑宁乡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图底关系,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城市质量,构造富有生态特色的宜居宜业环境。

第十一条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在本规划期内,把宁乡建设成为综合实力雄厚,有较强辐射力和吸引力,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长株潭城市群重要的门户型节点城市,长沙大都市区经济中心城市,力争实现宁乡在长沙崛起中率先发展的战略目标。依托良好的山水环境和人文底蕴,创建环境优美、适宜创业居住的山水生态城市。

2、经济发展目标

(1)近期(至2015年)

宁乡近期经济发展目标是通过后发赶超,在2015年前挺进全国百强县的前50强,规划确定近期2010-2015年:

l 高方案:宁乡GDP年均增速为15%,则到2015年,宁乡GDP总量达到约985亿元。

l 低方案:宁乡GDP年均增速为13%,则到2015年,宁乡GDP总量达到约900亿元。(2)远期(至2020年)

l 高方案:2015-2020年,宁乡GDP年均增速为12%,至2020年GDP总量达到约1735亿元;

l 低方案:2015-2020年,宁乡GDP年均增速为10%,至2020年GDP总量达到约1450亿元;

(3)三次产业规模目标

在“兴工强县”战略的指导下,规划至2015年,宁乡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63:32,至2020年为3:50:47,则三次产业规模是:

l 高方案:

到2015年,一、二、三产产业规模分别达到50亿元、620亿元、315亿元;

到2020年,一、二、三产产业规模分别达到50亿元、870亿元、815亿元。

l 低方案:

到2015年,一、二、三产产业规模分别达到45亿元、570亿元、285亿元;

到2020年,一、二、三产产业规模分别达到40亿元、730亿元、680亿元。

3、社会发展目标

(1)近期(至2015年)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服务设施更加健全;城乡各类社会保障率明显提高;单位产值能耗下降30%;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初步形成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

(2)远期(至2020年)

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社会保障体系良性发展,科技教育水平、国民素质得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富裕,单位产值能耗大幅下降。总体上建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统一,经济、社会、环境协调进步,文明、健康、科学的现代化生活模式,形成安定、繁荣、舒适的社会环境。全县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

第十二条人口规模

规划至2015年宁乡县域人口总规模达到162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7%,城镇人口确定为92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42万人。

规划至2020年宁乡县域人口总规模达到17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6%,城镇人口确定为115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总规模为70万人。

第十三条用地规模

规划期末2020年宁乡的建设用地规模为7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07.14平方米。第3章城乡统筹规划

第十四条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建立城乡统筹的产业体系

城乡统筹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如何有效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实现城乡统筹的主要途径通过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来加快推动地区城镇化进程。以都市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以信息化为手段,支持和鼓励城市与乡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2、构建城乡统筹的生态格局

规划将宁乡中心城区纳入到区域大生态格局中,通过道路、河道两侧的生态绿廊,连通起中心城区与周边的大型生态公园、生态林地、农田等各生态要素,加强区域生态空间的连续性,形成绿色生态网络格局,共享大区域生态资源。规划在中心城区与周边乡镇之间划定明晰的城市增长边界,利用周边的农业用地,形成生态隔离屏障,防止无序蔓延。

3、完善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设施

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趋向,建立覆盖城乡的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体系。以综合服务中心为主要载体,因地制宜、规模适度地进行行政管理、日常便民、文化体育、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社会安全等满足村镇自身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其它公共服务功能依托宁乡中心城区。

4、建设城乡统筹的基础设施

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电力、水利、能源、通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以项目为载体的农村投入机制,推动社会公共资源覆盖,实现城乡公共设施的延伸和共享。统筹城乡交通设施,强化区域公共交通网络建设,依托高速公路、快速路、城乡道路和农村地区的县道、乡道、村道相连,有利于城乡物流和人流的便捷通达;强化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提高燃气普及率;适度集中收集处理污水,推广河塘水质生物净化处理方法,改善村镇水环境质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袋装化,倡导垃圾分类,采用“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中心城区集中处理”的模式,提高村庄环境卫生水平。

第十五条城乡统筹下的新农村建设引导

1、指导思想

坚持城乡统筹的根本指导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总体要求,遵循“城乡统筹、以人为本、生态优先、集约用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基本思路,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逐步破解城乡二元对立状态,建立城市和农村和谐发展的模式。

2、规划原则

n 集约、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原则

n 整体性原则

n 生态性原则

n 规模化原则

n 因地制宜原则

n 弹性指导原则

3、建设引导策略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典型示范、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模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拓宽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管道;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探索发展新型农业,形成新农村建设长期有效的资金来源。以新型城镇化和特色风情集居点为方

向,引导农民向城镇和集居点集中。全面提升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小城镇基础设施条件和配套水平。全面抓好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全面实施农村清洁亮化工程。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财产性收入。

积极推进新农村小区建设。一是促进公共服务覆盖农村小区。建立完善农村小区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项目,改进服务手段;重点加强医疗卫生、社会救助、技术信息等公共服务,促进老有所养、残有所助、孤有所抚、病有所医、贫有所帮等政策落实。二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提升村级组织管理水平。三是明确小区责任。明确各级政府、居民委员会、小区在投入、管理、维护维修等方面的责任;通过绩效考核、以奖代酬或其它方式调动居民积极性,主动整理庭院、菜园、农作区、公共责任区等,全面推进两型乡村(小区)建设。继续加强关山、炭子冲、永盛等新农村全省、全国样板示范点建设。

第十六条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1、重点发展中心城区及重点镇的城镇化策略

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的集聚发展,进一步吸引全县及周边地区的人口、产业、资源等向中心城区集聚,不断提高中心城区在区域城镇网络中的地位,打造区域城镇发展的新高地,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拔得头筹。

培育若干新的增长极点,即在中心城区之外再重点发展若干个具有一定条件和潜力的重点镇,改变宁乡县现有不平衡的发展模式为相对均衡的多极化发展模式,优化增长绩效,带动区域整体的发展,有利于早日实现城乡统筹,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

2、强化培育产业组群的经济发展策略

逐步搬迁、撤销乡镇的工业园区,向中心城区的国家级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金洲新区集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壮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实现规模效应。中心城区还应积极吸引,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确立和巩固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

对于其它村镇地区,则应加快形成村镇产业组群和板块经济,建立村镇经济发展的内生良性机制,减少对工业和城市反哺的依赖,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宁乡县大部分乡镇属于农业型乡镇,因此,如何培养农村自身的发展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问题的核心便是促进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提高自我造血能力。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发展策略

本次规划着重对宁乡县域城镇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发展策略,将宁乡县乡镇分为中心城区、综合型城镇、商贸型城镇、旅游型城镇和农业型城镇。

4、公平高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策略

宁乡县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应保持公平高效,规划采取以下措施:

(1)基础设施均衡供给策略

一是设施规模均衡,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应当按照“谁投资、谁管护、谁收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开展群众性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二是设施类型均衡,既要重视物质层面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又要重视人文层面的软件基础设施建设,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的设施建设和人员配备等提到相应的重视程度。

(2)基础设施资金整合策略

在资金投入上,可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整合载体,把农业基建投资、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基金、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等方面的资金,按照统一规划,依据相应的比例分批分期投入到指定区域,统筹安排使用。

(3)规划合理的聚落人口规模

要公平高效地供给公共产品,还需要依据合理的聚落人口规模而非行政区划单元,配置相应的公共设施。这其实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居住小区适宜的发展规模。结合宁乡县的实际情况,确定“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聚居组团-散居组团”五个等级村镇规模体系。

第4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七条规模结构规划

规划至2020年全县形成“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村庄”的四级城镇体系,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70万人,成为大城市,6个重点镇(煤炭坝、花明楼、灰汤、老粮仓、横市、青山桥),21个一般镇,若干个特色村庄。

第十八条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一主六辅、三轴三带、五大功能板块”的县域城镇空间结构:

1、一主

中心城区,规划进一步扩大其建设规模,强化其在整个长沙乃至湘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地位;通过城区内各功能组团的建设,依托城区内的国家级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金洲新区,积极更新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金融、商务办公、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及商贸物流业,积极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实现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目标,提升宁乡中心城区的区域综合服务功能。

2、六辅

六个重点镇具体是指煤炭坝、花明楼、灰汤、老粮仓、横市、青山桥作为县域内的次级中心节点,带动周边乡镇发展,提供区域性综合服务功能,有力地推动宁乡县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3、三轴三带

三轴:着重强调宁乡与周边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是主要的城镇发展轴线。主要包括长株潭“3+5”城市群中“一核双轴双带”中长(沙)常(德)发展主轴;沿益娄衡高速和长娄高速公路的两条城镇发展次轴。

三带:是指县域内的城镇发展带,依托省道S209的城镇发展带、由宁韶高速和省道S208组成的复合城镇发展带以及沿宁灰省道和S311省道的城镇发展带。

4、五大功能板块

规划整个县域分为主体、中部、西北、西南和东南五大功能板块:

n 主体板块——规划区,由中心城区以及回龙铺镇、菁华铺乡、坝塘镇、双江口镇、朱良桥乡组成,是县域的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工业基地;

n 中部板块——由横市镇、煤炭坝镇、双凫铺镇、灰汤镇、喻家坳乡、大成桥镇、资福乡、偕乐桥镇、枫木桥乡组成,是县域休闲度假基地、工贸产业基地、农业基地;

n 西北板块——由黄材镇、沩山乡、巷子口镇和沙田乡组成,是县域的生态休闲旅游和特色种植集中区;

n 西南板块——由老粮仓镇、青山桥镇、龙田镇和流沙河镇组成,是县域的生态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物流业集聚区;

n 东南板块——由花明楼镇、南田坪乡、东湖塘镇、大屯营乡和道林镇组成,是县域的红色旅游、水产养殖、特色农业种养殖集聚区。

第十九条职能结构规划

规划分为综合型、农业型、商贸型、旅游型和农业型五种职能类型城镇。

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商业、金融、商务办公、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及先进制造业;

综合型城镇——横市、煤炭坝、老粮仓、青山桥,作为各大功能板块的中心,发挥综合服务

职能,重点发展综合商业、商贸流通、旅游、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业等。

商贸型城镇——利用较为优越的交通条件,重点发展商贸流通及相关服务配套产业;

旅游型城镇——花明楼、灰汤、沩山,重点发展旅游业及住宿、餐饮等相关配套产业;

农业型城镇——大部分乡镇属于此类型,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业、体验式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等。

第5章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

第二十条产业发展策略

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引领,以“兴工强县”战略为指导,重点协调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农业、工业与服务业,经济快速持续增长与发展动力,产业合理布局与各区要求快速发展”四大关系,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确定宁乡产业发展战略为“一根主线,双轮驱动,三产协调”,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体系。

1、先进制造业

以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加工、建材、服装制造等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撑,重点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机械及汽车配套零部件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与循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视节能减排,强化科技创新,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长沙市区主要产业配套基地。

2、现代服务业

宁乡现代服务业包含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两大板块。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壮大金融、物流、商务办公、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房地产、商贸、旅游、文化以及文教体卫等生活性服务业。着重建设第三产业的“两中心、一基地、一目的地”,即构筑立足宁乡、服务周边的服务中心和湘中、湘西的商贸物流中心,培育支撑宁乡、服务全省的职业教育人才基地,建设中国旅游强县,努力成为湖南一流和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县级旅游目的地。

3、现代农业

将农业产业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走循环型、生态型、规模型的现代农业道路,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推进以体验式农业为旗帜的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长株潭生态农业基地,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生态农业转型。

第二十一条产业空间布局

1、第一产业布局

构建“一园五走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布局:

一园——即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农产品深加工创业园;

五走廊——即朱良桥、双江口、东湖塘、花明楼百里优质稻走廊;喻家坳、横市、双凫铺现代烟叶走廊;沩山、黄材、巷子口长沙市河西百里茶叶走廊;回龙铺—流沙河、青山桥畜禽养殖走廊;朱良桥、双江口、金洲现代花卉苗木走廊。

2、第二产业布局

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统领全县工业平台。重点建设“一带两区,一廊一基地”:

一带两区——即由国家级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工业园区金洲新区组成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带,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食品加工、高端服装服饰等先进制造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廊——即玉煤大道先进制造业走廊。整合资源,加速中小企业聚集,打造与主体园区相配套的中小企业园。

一基地——即东南板块特色新型工业化基地,重点发展珠宝设计与生产、纪念品、艺术品的设计与制造等,包括老粮仓珠宝产业园。

3、第三产业布局

构建“一区、一中心、三基地”的城乡一体服务业格局:

一区——宁乡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包括中心城区及周边部分乡镇,重点发展金融、商务办公、现代商业、总部经济、会展、旅游集散及配套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一中心——即建成中部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建设横市、道林、金洲三个物流仓储集散地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

三基地——即花明楼、灰汤、沩山风景名胜区三个重点旅游基地,分别发展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业,以温泉疗养为核心的休闲养生旅游业,以自然风景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业。第6章空间管制规划

第二十二条禁建区

1、范围

主要包括基本农田区、自然生态区、水源生态区、旅游生态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区域。中心城区内禁建区面积约194平方公里。

2、管制措施

(1)湖泊和一级干河

禁止围垦河流和湖泊,已经围垦的,应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要求进行治理,逐步退还为河湖。除规划许可的水面和滨水景观设施以外,禁止新建、扩建与防洪、改善水环境无关的建(构)筑物。

(2)基本农田

执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禁止非法占用。

(3)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加以保护。

第二十三条限建区

1、范围

主要包括地形坡度在10-25度以内的区域、洪水淹没区和部分廊道型地域。中心城区内限建区面积约117平方公里。

2、管制措施

(1)城市公园

保护生态环境,可结合旅游发展适当布置配套服务设施。

(2)一级干河以下河道

加强河道滩地、堤防和河岸的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河道淤积。在不影响河道行洪、河流水质和河流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可结合水体特点进行景观营造和环境整治。

(3)一般农田

区县域土地利用规划中划定的规划区内的一般农田。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数量上遵循“占补平衡”的原则,同时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

(4)建设用地拓展

考虑到中心城区适建用地不足,本区内用地部分将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但在转化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减小工程改造量,强调城市建设的依山就势,将环境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第二十四条适建区

1、范围

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条件良好,坡度在10以下的非基本农田区域,是城市建设优先考虑的区域。中心城区内适建区面积约35平方公里。

2、管制措施

该类地区通过规划先行,对城市建设进行指导,有计划、按时序进行开发。发挥交通对布局

的引导作用,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确定合理的开发强度,坚持节约用地。

第二十五条已建区

1、范围

主要集中在玉潭镇、白马组团、沙河组团、城郊乡、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洲新区等区域,中心城区内已建区面积约34平方公里。

2、管制措施

(1)本次规划保留的区域

根据规划布局结构调整优化现状用地功能,健全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配套。逐步淘汰或者置换利用水平低的工业用地,充分挖掘存量土地的潜力,改善人居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

(2)本次规划改造的区域

对建筑质量一般或与城市环境不太协调的区域,应当予以改造,进行城市更新建设;对于建筑质量差或与城市环境和历史保护不协调的已建区域,应予以充分论证,拆除重建。

第7章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规划

第二十六条城市发展方向

确定宁乡城市发展方向的策略是:“东进、西控、南限、北拓”。明确了发展金洲新区,“东进融城”的发展战略。

第二十七条城市增长边界

城区增长边界确定为:北至规划区边界,东至规划区边界,南至规划三环线,西至规划外环线。

第二十八条城市空间结构

强化核心、组团发展,形成“两心、两片,组团发展、生态渗透” 的空间布局结构。

(1)两心

在玉潭片区形成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在金洲片区形成专业服务中心。

(2)两片

包括玉潭片区和金洲新城片区。

(3)组团发展

在玉潭片区形成6个功能组团,即:老城组团、新城组团、城南组团、东城组团、金洲湖组团和经开区工业组团。在金洲新城片区形成2个组团,即:金洲新区组团和夏铎铺组团。(4)生态渗透

通过组团间的生态廊道和组团内的生态绿带的规划,将城区融入优良的生态基底之中,结合城市公共绿地和开放滨水空间,塑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城市绿化景观,为创建宜居美誉的生态城市创造条件。

第二十九条城市用地布局

1、老城组团

主要通过推进新城区开发建设来逐步疏解老城区的产业用地,进行旧棚改造。加快旧城改造和环境整治,完善提升老城综合服务功能,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配套齐全、具有活力的城市核心区。

2、新城组团

以行政办公、文体教育功能为主导的新兴城市综合片区。

3、城南组团

依托新山公园、碧玉潭公园等优美的自然景观资源,结合丘陵地形,布置低密度、低容积率的生态居住组团。强化旅游综合服务功能,结合轨道交通站、城市客运南站形成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并在周边沿江地区布局高级度假休闲设施。沿楚沩路规划为商贸发展带,适当布局

各类综合商贸市场。

4、东城组团

改造沩水沿岸景观,建设高质量的商业、商务办公等公共服务职能,引领宁乡现代时尚的生活,与老城区的服务功能形成互补,打造城市的中央活力区。利用长途汽车站、老319国道等便利的交通设施,将喇叭口市场提升为专业型的商贸服务区,沿老319国道形成商贸发展带。

5、金洲湖组团

围绕金洲湖打造文化娱乐功能,沩水西岸布置滨江休闲设施、文化中心、艺术中心、展览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沩水东岸依山傍水布置低密度住宅和休闲娱乐设施,凸显山水城市的特色。

6、经开区工业组团

在原有开发区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规模,重点打造机电、新材料、食品加工等产业。石长铁路宁乡站结合城铁站形成综合交通枢纽,并在周边地区发展仓储物流、商业、商务办公、研发等功能。

7、金洲新区组团

金洲新区北部工业用地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制造(机械制造与汽车零部件配套)、新材料、光电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依托石长铁路货运站周边发展物流产业,在靠近长沙方向重点布局研发、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布局一定量的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为产业配套服务。组团东部充分利用紧邻长沙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规划高质量的低层住宅区,吸纳长沙人口入驻。

8、夏铎铺组团

依托夏铎铺原镇区推动该组团与金州新区的融合发展,重点布局先进制造业和为生产配套服务的综合型城市组团。

第三十条公共设施规划

1、用地规模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约1268.7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9%,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8.12平方米。各类公共设施用地中,以商业金融和办公用地为主,合计764.93平方公里,人均10.93平方米。

2、公共中心体系

规划形成“一主一专”的城市中心体系。

优化主中心——城市主中心由沩水西岸的老城组团部分和东城组团滨水部分共同组成,承担城市综合性服务功能。其老城组团部分承担综合性商业、文化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东城组团部分承担商业金融、商务办公等功能。

强化专业中心——城市专业中心位于金州新区组团中心,主要布局为产业服务的中试研发、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职业教育、会展、配套商业等为产业服务的设施。

此外,在各组团内部形成各自的组团级公共活动中心,满足各组团生活服务需求。

3、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行政办公用地

保留玉潭新城行政办公中心用地,对老城区内的行政办公职能进行合理置换,逐步迁往行政中心。其余各组团结合组团中心布局少量行政办公用地。

(2)商业金融业用地

结合中心体系的构建和轨道交通12号线站点的建设,完善商业金融业设施用地布局,引导其向楚沩路商贸发展轴线和城市公共中心集聚,因地制宜灵活布局,体现城市特色与分区特点。完善现有老城区商业功能,增加休闲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规划各类大中型工业品批发

市场,特别是服饰、鞋类等专业市场,引导其向楚沩路商贸发展轴线集聚。

(3)文化设施用地

保留完善宁乡县剧院、宁乡县图书馆。在中心城区规划新增文化设施用地,包括文体中心、县文化馆、艺术馆、展览馆、县青少年宫。结合各小区中心建设便民型文化设施。

(4)体育设施用地

规划新增县级体育设施2处,1处为位于新城组团西部的文体中心,占地约9.3公顷;1处为位于金洲湖组团东部的体育中心,占地约13.5公顷。

居住区按照3-5万人规模配建不少于1处的健身设施,满足居民休闲健身的需要,共设置9处。

此外,按居住区规范,在每个居住中心设置便民型体育运动场地。

(5)医疗卫生用地

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医院床位按5床/千人配置。

现状保留304职工医院;改扩建医院4所,分别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新建医疗卫生中心6所,分别为城南组团医疗卫生中心、金洲湖组团医疗卫生中心、经开区工业组团医疗卫生中心、东城组团医疗卫生中心、金洲新区组团医疗卫生中心、夏铎铺组团医疗卫生中心;新建休疗养院1所。

(6)教育科研用地

保留现状宁乡师范、三通女子中等职校、湖大计算机学校。在金洲湖组团东北部和金洲新区组团东部根据产业发展导向设置职业教育用地与研发用地。在经开区工业组团东部布局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研发用地。

(7)文物古迹用地

规划保留文物古迹用地共3处,分别为宁乡战役抗战阵亡烈士纪念塔、药王殿和原县治。其中宁乡战役抗战阵亡烈士纪念塔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余2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规划新建养老院8所,每个组团新建1所养老院;新建1所儿童福利设施。

构建较为完善的小区养老服务体系。按照居住小区、基层小区配置相应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服务中心、托老所等,提供助餐服务、休息保健、阅览、娱乐等设施。

(8)商务办公和商办混合用地

规划商务办公以及商办混合用地主要布局于经开区工业组团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周边区域、东城组团喇叭口区域、金洲湖组团中心区域以及金洲新区专业中心区域。

第三十一条居住用地规划

1、用地规模

规划居住用地233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31.2%,人均33.4平方米。

2、小区组织

(1)新建地区

采用“居住小区-基层小区”二级结构组织小区体系。基层小区人口规模0.5-1万人,基层小区中心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服务,服务半径400-500米,占地0.5公顷左右;3-6个基层小区组成居住小区,人口规模3-5万人左右,居住小区中心集中安排文化娱乐、体育、行政管理、小区服务、社会福利、医疗卫生、商业金融服务、邮电等功能,居住小区中心服务半径800-1000米,占地4.0公顷左右。

(2)已建地区

已建地区参照新建地区标准、结合现状设施情况,因地制宜地完善小区公共设施配套,采用相对灵活的布局方式,重点充实现状欠缺的公共服务功能。

3、中小学配置

中学按80座/千人标准,其中初高中各40座/千人标准;每3~5万人设一处(含初高中);每处规模24~36班;每班50座计;24班用地面积大于2.64公顷、30班用地面积大于3.3公顷、36班用地面积大于3.96公顷。

小学按80座/千人标准;每1~1.5万人设一处;每处规模18~30班;每班45座计;18班用地面积大于1.46公顷、24班用地面积大于1.94公顷、30班用地面积大于2.43公顷。

幼儿园按45座/千人标准;每0.7~1.5万人设一处;每处规模5~12班;每班30座计;10-12班用地面积大于0.5公顷、6-9班用地面积大于0.4公顷、5班以下用地面积大于0.2公顷。托儿所按16座/千人标准;每0.5~0.8万人设一处;每处规模不宜超过4班;一般不单独占地,建议与幼儿园合建,每处建筑面积大于450平方米。

4、住房供应体系及布局

住房供应体系分为以市场为主导的商品住房供应体系与以政府为主导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

商品房开发由市场主导,鼓励推出户型多样、绿色节能的新型住宅,满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强化政府对商品住房建设的调控监管职能,倡导合理的消费行为,控制投机性需求,维持较低的住房空置率,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开发高档商品住房,实行差别化税收政策,超额税收用于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第三十二条工业、仓储用地布局

1、工业用地

规划工业用地1891.8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5.2%。保留和新增工业用地形成以下2个集中区:

(1)宁乡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重点发展家电制造、食品加工、新能源、新型建材等产业。

(2)金洲新区工业片区

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光电信息、汽车、轻纺服饰等产业。

2、仓储用地

规划仓储用地112.6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5%。形成3片集中的物流仓储用地:一处位于金洲新区组团石长铁路货运站周边,一处位于经开区工业组团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周边,一处位于经开区东部地区。

第三十三条绿地布局

1、规划原则

根据居民使用需求和人口分布密度,合理布置公共绿地,体现便民性和均好性。

绿地系统与自然水系和山体紧密结合,凸显山水城市特色。

结合交通走廊与基础设施廊道合理设置防护绿地,兼顾生态防护和节约用地的要求。

2、规划目标

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以上。

3、用地布局

规划绿地面积893.3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1.9%。其中,公共绿地用地面积705.6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9.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08平方米。

(1)公共绿地

规划新增市级公园新山公园,沩水滨江公园,并结合各组团中心增设组团级公园。对现状保留的街头绿地根据城市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注重提高园林艺术水平;老城区改造中因地制宜增补街头绿地,方便居民使用;新建地区按500米服务半径布置形式多样的街头绿地,每处占地面积0.2-1.0公顷左右。

沿沩水生活岸线段以及其它城市水系两侧根据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要求建设绿化带,处理好

水系、绿化、建筑的关系,营造优美的城市滨河景观。

(2)防护绿地

防护绿带主要分布在宁乡对外交通线路及大型市政交通线两侧及工业区主要道路两侧。(3)生态绿地

结合重要的交通走廊与水库,在城区外围与城区内部设置不少于3处生态公园或生态保护区,分别为金洲生态公园、八家湾生态公园、南太湖生态保护区,既满足城区居民接近自然、享受绿色的游玩休闲需求,又美化城市各片区形象和体现山水城市的特色。

第三十四条特殊用地布局

规划特殊用地21.7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3%,人均特殊用地0.31平方米。保留现状位于经开区组团与金州湖组团,主要为武警员警部队和核工业大队用地。

第三十五条旧区更新规划

1、旧城区范围

包括东沩路-沿江大道-东一街-一环南路-一环西路-一环路围合范围,土地面积4.3平方公里。

2、更新目标

打造宁乡传统文化中心和休闲购物中心,独具湖湘特色的生活区。强化旧城活力,提升旧城综合质量,为宁乡城市进一步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3、更新策略

(1)实施公交优先,保护慢行交通。

(2)建立完善两级小区组织体系,合理配套小区文化设施,创造宜人公共交往空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及覆盖率,提升居住区综合质量。

(3)因地制宜、分级配置、充分挖潜,增补各级公园绿地,稳步提升老城片区的绿地总量及绿地品质。整治水系,建设滨河绿带,并与城市公共活动功能结合,活化滨水空间。

第8章综合交通规划

第三十六条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针对宁乡现状道路交通的发展情况,同时考虑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提出以下道路交通系统发展战略:

(1)承接区域交通联系,强化长沙西部门户交通枢纽;

(2)强化与长沙中心城的联系,优化区域联络功能;

(3)优化内部交通结构和设施配置,构建低碳绿色交通体系;

(4)协调用地和交通发展,以交通引导和支持城市规划空间结构的有效落实;

(5)完善与周边人口集聚点的交通联系,推动城镇化进程;

(6)优化宁乡站客运交通组织,以枢纽交通设计发挥枢纽的正向引导作用。

第三十七条综合交通发展理念

1. 绿色低碳交通

根据宁乡“宜居美誉的生态城市”定位,其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应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原则,倡导绿色交通的理念,发展低污染的、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多元化的城市交通工具,构建减轻交通拥挤、降低污染、促进社会公平的和谐交通运输系统。

2、一体化交通理念

宁乡交通系统规划建设要贯彻“一体化交通”理念,实现内外交通的快速转换,实现宁乡与长沙、长株潭城市群的有效、快速连接,注重内-外、内-内的公共交通、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系统的规划,并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交通管理,构建长沙市域重要的对外门户枢纽,重点要关注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交通设施整合、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和客运枢纽优化等。

3、TOD用地开发模式

在TOD理念的指导下,宁乡县城的公共交通规划思路应建立在枢纽导向型基础上,客流组

织围绕枢纽展开,公共交通网络以不同类型的枢纽为核心分层分级展开,实现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的源流并控。

第三十八条综合交通发展目标

宁乡交通发展要以综合型现代化门户枢纽建设为导向,优化交通结构,构建高效和谐、节地低碳、便捷安全、生态舒适的一体化、人性化、网络化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处理好城市空间布局和交通组织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强化宁乡县城与长沙中心城及县域各乡镇的快捷联系,构建高效内外快速转换的区域交通系统,完善道路网络,强化交通组织,提高系统效能,落实公共交通主体,倡导集约化出行方式,支撑用地开发利用,创建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高效集约综合交通系统,逐步构建以“城铁+轨道+快速公交+常规公交+慢行”为主导、小汽车适度发展的多元绿色交通体系。

第三十九条对外交通规划

1、交通廊道

(1)区域主交通廊道

重点打造“长沙-宁乡-益阳-常德”区域主交通廊道,强化宁乡在长沙市域西部交通枢纽的地位。该廊道建设主要依托长常城际铁路、轨道交通12号线、长常高速、石长铁路、319国道等重大交通设施构建,形成“3+5”城市群内重要的信道,构建多模式交通体系。

(2)区域次交通廊道

在县域西部和南部打造两条区域次交通廊道,其中:

县域西部廊道为“益阳-娄底-衡阳”廊道,是“3+5”城市群的外围交通廊道之一,在宁乡境内主要拉动黄材、横市、流沙河、青山桥等乡镇发展。该廊道主要依托益娄衡高速公路、洛湛铁路、S209等交通设施构建。

县域南部廊道为“长沙-娄底”廊道,在宁乡境内主要拉动花明楼、灰汤、流沙河、青山桥等乡镇发展。该廊道主要依托长娄高速公路构建。

(3)县域交通廊道

结合县域空间布局,规划设置3条主要的县域交通廊道,其中:

“宁乡-花明楼-韶山”廊道:主要依托宁韶株高速、宁韶城际铁路、S208构建,是宁乡县城向南的主要交通走廊,区域旅游线路的重要环节。

“宁乡-灰汤”廊道:主要依托宁灰路(X096)构建,是宁乡县城向西南的主要交通走廊,区域旅游线路的重要环节。

“宁乡-沩山”廊道:主要依托S209、黄沩公路构建,是宁乡县城向西的主要交通走廊,区域旅游线路的重要环节。

2、铁路系统规划

宁乡现有石长铁路和洛湛铁路两条铁路干线,为国家Ⅰ级铁路干线,另有益灰窄轨铁路一条,为地方铁路。境内铁路线长度约76km。

规划建设石长铁路复线、长常城际铁路与宁韶城际铁路。其中石长铁路复线设计时速160公里,与既有石长线并行;长常城际铁路项目建议书已获批,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宁韶城际铁路为远景线路。

宁乡县城设铁路站场2处,其中宁乡火车站位于城郊乡,规划为客运枢纽站,石长铁路与长常城际铁路均在此设站,未来该站将建设集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普通铁路、长途客运和城市公交于一体的交通枢纽;宁乡东站位于金州乡,为货运站场,规划结合该站建设物流中心。洛湛铁路(益北线)从县域西面南北向贯穿,经过横市镇、老粮仓镇、流沙河镇和青山桥乡,在县域内设有横市站(二级)、老粮仓站(三级)和青山桥站三个客运、货运站,主要停靠普客列车和让行列车。

3、公路系统规划

(1)高速公路

建设形成宁乡“两横三纵”高速公路主骨架,其中两横为北横线-长常高速、长娄高速,三纵为京珠澳高速西线、宁韶株高速和益娄衡高速。其中长常高速远期在宁乡县城范围内改为快速路,长沙至常德绕行北横线,避免对宁乡中心城区的穿越。

(2)国省道

完善国省干线公路主循环网络,完成宁乡城区城市放射线建设,形成县域范围内1小时经济圈,解决城市出口交通紧张问题;建设宁乡至花明楼、灰汤、黄材、煤炭坝一级公路,形成县乡区域快速循环的主信道网络。

(3)农村公路

加快通乡公路和通村公路建设,重点提高路面质量和通达深度,提高通村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

(4)公路客运站

宁乡县城形成“一主四辅”的客运站场布局模式,其中“一主”结合宁乡火车站客运枢纽,布局宁乡县长途客运站,为一级站;“四辅”为规划宁乡汽车西站、汽车东站、白马汽车站和金州汽车站四个二级站。

县域范围结合重点镇建设花明楼、灰汤、青山桥、流沙河、黄材、横市、双凫铺、煤炭坝8个三级客运站,其它乡镇规划每个乡镇设置一个四级客运站。

4、水运系统规划

加大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升航道等级,改善通航条件,发展水路运输网络。重点建设沩水河三级航道(长石铁路—河口)和靳江河四级航道(南庙—道林)建设。

第四十条路网布局规划

建立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组成的四级道路网络系统。

1、快速路:

中心城区形成“环线+十字”的“田”字型快速路系统。其中环线为宁乡外环线,东西向改造现状长常高速为快速路,南北向改造现状历全公路为快速路。快速路红线宽度控制在40-60米,设计车速60-80公里/小时。

2、主干路

主干路是城市中主要的常速交通道路,主要为相邻组团之间和与市中心区的中距离运输服务,是联系城市各组团及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联系的主要通道。主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在城市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规划主干路红线宽度40-60米,设计车速40-60公里/小时。宁乡中心城区主干路总长度108.3公里,路网密度1.2公里/平方公里。

3、次干路

次干道是城市各组团内的主要干道,联系主干道,与主干道组成城市干道网,在交通上主要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同时又兼有生活性服务功能。规划次干路红线宽度24-40米,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宁乡中心城区次干路总长度161.7公里,路网密度1.7公里/平方公里。

4、支路

主要承担短距离交通,相当于居住区级道路,应避免长距离的机动车交通穿越,但要方便公交车驶入。道路设计车速为30公里/小时,道路红线宽度为12~24米。

第四十一条公共交通规划

1、规划目标

完善公共交通政策和法规,明确公共交通的优先地位,通过优化公交线网,合理布局公共交通场站,建立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形成设施先进、管理良好、方便快捷、安全舒适和城乡公交统筹发展的公共交通体系。

2、公交需求预测

2015年宁乡公交保有量应达到420标台左右,2020年应达到840标台左右。

3、公交线网规划

将宁乡公交网络划分为“公交干线+公交支线+公交放射线”的三级模式。公交线路走向与主要客流方式一致,线路布置在客流集中的交通走廊上,并联系城市各大客运枢纽点及客流集中的重要场所,尽可能组织直达运输,使乘客换乘次数量最少;线路长度一般以8—12公里经济运程为宜;公交线路的布局应结合道路网的规划建设,在城市支路一级的道路上也应安排公交线;远期较集中的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的远距离就业出行,是公交日常主要乘客,规划着重考虑他们的出行要求,并以此作为公交布线依据;公交首末站要尽可能深入到居民中间,减少居民出行的平均车外时间;公交中间站,换乘站应尽量布置在大型的对外交通集散点、商业中心附近,方便居民出行和换乘。

4、轨道交通规划建议

根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03-2020)》,长沙市轨道交通12号线将连接到宁乡县城。规划建议12号线由金州大道引入城区,在金州工业区转向金沙西路跨沩水进入玉潭片区,经由站前路转向花明路、白马大道,终点设在白马汽车站。12号线在宁乡中心城区共设8站。

第四十二条慢行交通规划

1、步行交通规划

步行系统主要包含人行道、行人过街道、城市游憩集会广场、滨水地带林荫步道、交通集散广场和商业步行街几个方面,步行交通规划应加大建设城市游憩集会广场和滨水地带林荫步道;合理规划交通集散广场、商业步行街;健全人行道、行人过街横道设施。

2、非机动车交通规划

(1)自行车道网规划

将宁乡自行车道分为三类:专用自行车道、隔离自行车道(含绿化隔离和隔离栏隔离)、划线自行车道(含与机动车道同标高和与人行道同标高)三类。

(2)合理布设自行车停车场,改善城市停车环境

在中心区商业街、公交枢纽、地铁站等换乘点增设自行车公共停车设施,发挥自行车短距离出行和接驳公交的功能,满足人们出行时的自行车换车换乘需求;在新建建筑规划审批过程中,应按照相应的配建指标严格规范设置配建非机动车停车场。在学校、商场等公共建筑附近规划非机动车停车场,加强管理,杜绝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放。当路外停车设施不能满足停车需求时,部分路段的道路可设置分布式停车点。有行道树时,利用树间空当来布置非机动车停车区;无行道树但人行道较宽时,可在有停车需求的范围内划定非机动车停车区,并设置停车标志、标线。

(3)理顺路网系统,逐步建立相对独立的非机动车网络

通过路网改造,在连通性较好的支路上对机动车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鼓励自行车交通,逐步构筑区域性的自行车信道网络,从而分流主干道自行车流量,保障自行车出行者的安全以及保障主干道机动车形式畅通。

第四十三条停车场规划

顺应宁乡交通发展态势,建立总体供需平衡,区域供应差别化,管理规范化、法制化,政策保障完备,运行高效,发展机制灵活多样的静态交通体系,使静态交通发展能够很好的适应城市空间变化与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升级的新要求,促进城市产业经济快速发展,支持城市交通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

城市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8-1.0平方米计算,其中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80%-90%,自行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10%-20%。城市中心区和各组团中心的机动

车停车位元数应占全部机动车停车位数的50%-70%,城市对外道路主要出入口的停车场的机动车停车位数占5%-10%。路外公共停车泊位与路内公共停车泊位的分配比例为3:1。公共停车场可考虑与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共享占5%。

第9章空间景观规划

第四十四条规划目标

利用宁乡中心城区的自然山水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现代产业资源,构建优美的标志性节点体系和景观廊道体系,并结合城市功能打造特色主题景观区,塑造丰富的空间景观环境和适宜人居的现代城市环境。

第四十五条规划原则

1、自然与人文协调

注重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协调,在中心城区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结合城市景观空间的点线面分布,塑造均质化程度高、可达性强的城市空间景观。

2、传统与现代结合

一方面提倡古为今用,延续宁乡城市文脉,合理利用戏曲、传统民俗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地域特色明显的主题街道等特色城市空间;另一方面提倡洋为中用,吸收先进外来文化,培育特色商务区、现代制造业区等内涵丰富的现代产业空间。

3、游憩与旅游并重

研究城市居民、外来游客等不同人群的行为特征,引导城市广场、滨水绿地、旅游通道等公共开敞空间布局,方便各类活动的开展,营造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空间和旅游体验空间。

第四十六条空间景观结构

规划形成“一带、两轴、三核、多点”的空间景观结构。

1、“一带”

即沩水风光带。结合防洪要求和两侧城市功能安排,重点建设滨水绿地,并注重堤岸美化、桥梁景观建设、滨水公共空间和桥头节点空间的建设,分段打造以自然生态景观、城市人文景观为主题的的滨水岸线。沩水两侧滨江建筑应注意天际线的控制,收放有序,注重标志性建筑物的设计。

(2)“两轴”

即以金洲大道-发展北路为轴线的城市空间景观轴;以楚沩路-319国道为轴线的城市景观轴。重点控制道路两侧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和沿街退让距离,并结合街头绿地、城市广场,建设主题鲜明的公共开放空间,控制与重要景观节点之间的视廊;结合道路沿线城市功能分区,分段打造主题鲜明的城市景观。

3、“三核”:

即城市主中心景观核心、金洲湖景观核心以及金洲生态公园生态景观核心。城市主中心沩水以西区域以体现老城传统风貌特色为主,沩水以东喇叭口区域以体现新城区现代商务中心的都市风貌特色。金洲湖景观核心主要围绕金洲湖的湖面景观展开,体现亲切、舒适、休闲的空间氛围。

4、“多点”

在景观轴线关键节点形成若干景观节点。在城市各方向出入口处,形成各自的门户型景观节点。

第10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第四十七条生态建设规划

1、河湖保养

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和疏浚,确保河道水流畅通。修复主要河道的生态驳岸、水边浅滩、深塘、湿地,恢复河道自然生态调控功能。主要河道两侧建设防护绿地,形成河道绿化缓冲带。

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2010-2020)

前言 受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人民政府委托,我院负责编制《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 本次英州总体规划的修编是在内外因素的推动下,英州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时期,用地结构和城乡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开发带来的人口规模、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市政和公共设施的供给压力、镇区用地发展方向发生改变等系列问题,是本次总规修编急于解决的。 在陵水县英州镇人民政府的领导和陵水县建设与国土环境资源局的大力配合下,2010年我院开始着手编制《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在2004版《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及深度要求》、《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和双方所签定的合同为依据,提供规划的全部图纸和文字资料。 在本次调整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院得到县、镇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此一并致谢。 三亚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1年4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及策略 第三章镇域总体规划 第一节村镇体系规划 第二节镇域交通规划 第三节镇域给水规划 第四节镇域供电规划 第五节镇域电信规划 第六节镇域广播电视规划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第五章镇区建设用地布局 第六章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第七章镇区居住用地规划 第八章镇区公共设施规划 第九章镇区工业、仓储用地规划第十章镇区绿地及景观系统规划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第二节景观系统规划第十一章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二章镇区市政工程规划 第一节镇区给水工程规划 第二节镇区排水工程规划 第三节镇区供电工程规划 第四节镇区电信、邮政工程规划第十三章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第十四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五章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节总则 第二节规划建设控制 第三节建筑设计管理 第十六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第十七章附则

宁乡县规划蓝线图制度管理办法

宁乡县规划用地蓝线图(规划选址意见)制度管理办法 (送审稿) 第一条为加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乡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造的建设项目,编制、审批项目建议书和设计任务书,必须遵守本办法。重大基础设施,原址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需要使用本单位以外土地的,需要改变本单位土地使用性质的,旧城改造项目,必须进行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选址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第三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用地蓝线图是项目单位和开发主体招商引资、签订意向合同的前置条件,宁乡县规划管理局负责宁乡县行政区内建设项目的选址管理工作,对符合规划的,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用地蓝线图。 第四条建设单位在向开发主体和发改等主管部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前,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用地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以有偿出让方式取得建设用地的建设项目须办理用地蓝线图。 第五条县发改部门必须依据规划部门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用地蓝线图方可批准或核准建设项目。 第六条县国土部门在用地预审前必须依据规划选址意见书或用地蓝线图受理项目用地。

第七条需要调整城乡规划的建设项目,应先依法调整规划再审核项目选址。 第八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用地蓝线图有效期为一年。有效期内未取得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文件的,可以申请延期。需要延期的,申请人应当在选址意见书有效期届满前30日向原核发机关申请延期。延期以两次为限,每次不超过一年。 第九条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用地蓝线图的建设项目,在有效期内需要对《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用地蓝线图所规定的内容进行调整或变更的,应当经原核发机关批准。 第十条对未按本规定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用地蓝线图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用地蓝线图失效的建设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一条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宁乡县人民政府

关于宁乡县的城市规划研究

城市发展分析 ————以宁乡县为例

摘要: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层经济、基本支柱城市是财富聚集的平台、经济发展的龙头、市民居住的家园,城市规划水平反映并决定县域发展水平。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是城镇空间拓展、基础建设、产业布局、项目实施的法定依据,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的工作。 关键词:;跨越式发展;解决方法;县域经济;发展展望 一、引言 我之所以要选择宁乡,这么一个小县城来进行我今天的分析,原因有三,其一,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宁乡孩子,在这里我已经生活的20年,我对她有一份像母子的感情,我想我对它在了解不过,无论是她的好,还是坏;其二,我想我还可以更加深入的认识我的故乡,虽然她是我的家乡,但我想我肯定对她还是会有许多不太了解的地方,我希望通过借这次写论文的机会,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能够加深我对她的了解。最后一点,说来可能比较不入耳,因为陈新华老师要我们在结课前做一个关于自己家乡的ppt,讲解一下自己家乡,我想我可以通过先写这篇论文,预热一下。宁乡,一个昔日的小县城,如今却也是我们宁乡人的一种骄傲,短短的十几年,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3年,已经挺进了全国51强县,居中部第六,为什么她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她的迅速发展又给城市带来了哪些问题,我想,这样是一直困惑我的一个问题,。 二、宁乡的区位 宁乡县隶属湖南省会长沙,是省会长沙的西大门、省会长沙的新城区、省会长沙的卫星城,是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的重要组团,县域基本竞争力已成功挺进“全国百强”。宁乡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牢牢抓住城镇建设这个核心引擎,加速提升新型城市化,致力建设省会新区和山水新城”,宁乡县县域城市规划坚持东进融城战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以独特的城市气质和现代化的城市形象来推动。专家高度肯定宁乡的城市发展规划“大气磅礴,把握了科学发展规律,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要切实搞好县域城市规划,就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制定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市规划;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使城市规划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科学性、预见性和可持续性;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使规划为一届又一届领导班子所接受,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不至于后届否定前届,推倒规划重来;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使规划的功能与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使规划成为现实。 宁乡县城,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32平方公里、人口达31万。广大宁乡市民的生活中拥有了长达3.1公里的沿江风光带,拥有了人均16.1平方米的绿地占有率,拥有了超五星级标准建成的通程温泉大酒店,拥有了超级卖场大润发,还有碧桂园、绿地中央花园、澜湾国际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拥有了“金满地”、步行街等一批名牌荟萃的消费场所和大城市媲美的居住、购物、出行、休闲环境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的白霓镇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拥挤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既紧张又脆弱,而传统城镇因其平和的生活魅力而具有平衡人们紧张竞争的社会心理的作用,从而赢得现代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多少年来精心营造的富有湖北民居传统特色的白霓古镇却因其落后的市政设施跟不上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而无法与新时代的生活需求相适应。 白霓镇是崇阳县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对于村、镇二者来说,无论是保护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都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未来城镇的发展作出宏观调控和引导,是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背景之一。 1999年白霓镇编制了白霓镇新区规划,对于当时的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新的矛盾与要求不断出现,如白霓镇老区的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工业与商贸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等,都急需城镇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给予科学、可靠的支持。在此背景之下,本规划的编制工作便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建立城乡融合一体的发展原则。以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注重城乡社会的共同进步、经济的共同繁荣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互补。 2.以镇区建设为龙头,提高全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完善城镇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合理引导人口的迁移转换。 3.协调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地缩并零散的自然村,从而有效地节约耕地,使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更加有序。 4.强调文化、历史的延续,建立以人为本、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社会发展原则,保护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技术遗产,保护文物村落特色,充分保证子孙后代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5.“预测长远、决策近期”,建立长期、动态的发展目标,立足于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搞好长远规划和控制,立足现实经济技术条件,抓好近期决策,保证发展阶段的近期决策调整符合长远规划的利益导向。 (二)规划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严格土地管理措施,少占或不占农田耕地。 2.强化白霓镇经济产业特点,发挥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业和商业贸易,发展高新技术含量的环保性工业项目,加强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使其在崇阳县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中保持特色。 3.坚持高起点规划,贯彻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4.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原则,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环境系统。 1

宁乡县充电桩布点专项规划(2030)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宁乡县充电桩布点专项规划(20XX-2030 ) 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背景为贯彻落实国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XX]73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35号)的要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XX 2020 年)》(发改能源[20XX11454 号)和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顶规划编制提纲的通知》(国能电力[20XX]447 号)的相关要求,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我省新自&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XX]50 号),以及《湖南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暂行办法》(湘政办发[20XX]59 号)精神以及《长沙市充电桩布点专项规划(20XX-2020)》,进步促进宁乡县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顶层设计,制定《宁乡县充电桩布点专项规划(20XX-2030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二、项目范围、年限规划范围:宁乡县县域,总面积2906 平方公里,辖 4 个街道25 个乡镇。 规划期限:20XX-2030 年。近期建设年限为2020 年;远期规划为2030 年。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长沙市充电桩布点专项规划(20XX-2020)》 5)、《宁乡县城区停车问题专题调研报告》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XX-2020 年)》 7)、《宁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XX-2020 )》、各乡镇镇总体规划及各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8)、《宁乡县城及金玉集中区电力专项规划(20XX?2030年)》 9)、《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 10)、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法规、技术标准 四、规划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推动。 (2)规划控制,分类实施。 (3)适度超前,车桩相随。 (4)自(专)为主,公共为辅。 (5)因地制宜,经济实用。 五、主要设计内容 1、从现状情况分析入手,对宁乡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现有充电桩设施进行分析与评价。 2、立足现状,对宁乡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 3、对宁乡县的充电桩需求量进行预测和估算; 4、对宁乡县充电桩布点规划。县域范围内的充电桩在图纸上定点;形成总量科学、服务半径合理的充电桩布点规划。县城区范围内的充电桩在定点的基础上定位:根据充电桩布局原则和选址要求进行科学选址,并确定充电桩的用地规模、用地指标和其他技术指标。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六、成果要求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主要规划图纸。 主要规划图纸: (1)充电桩建设现状图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镇总体规划(十二五)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规划原则、期限与范围 (1) 第三章区域协调发展 (1) 第四章经济与社会发展 (1) 第五章城镇发展战略 (2) 第六章镇域村镇体系布局 (2) 第七章镇域总人口规模预测 (2) 第八章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2) 第九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2) 第十章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3) 第二部分镇区规划 (3) 第十一规划指导思想 (3) 第十二城镇性质与规模 (3) 第十三镇区规划用地布局 (3) 第十四对外交通与道路规划 (5) 第十五绿地系统规划 (5) 第十六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6) 第十七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 (7) 第十八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8) 第二九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9) 第二十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10) 第二十一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11)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正确指导阿苇滩镇的城镇建设,实现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地规范镇区的建设行为,合理、经济地使用土地,确保城镇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结合阿苇滩镇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在阿苇滩镇人民政府的组织领导下,由城市规划专业设计单位,汇总各系统、各单位的发展要求而制定的。 第1.03条阿苇滩镇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本规划的义务,并有对违反本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1.04条阿苇滩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规划的要求,对镇规划区的所有建设开发行为,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及“一书两证”的核发。要坚决维护总体规划的权威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大力宣传阿苇滩镇总体规划和各项规划管理制度,自觉遵章守法,严格依法办事。 第1.05条本规划所称镇域是指阿苇滩镇行政所辖范围,镇区是指阿苇滩镇政府所在地的建设用地区域。 第1.06条因客观情况变化,需要变更阿苇滩镇总体规划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报批,下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应继续保持本规划的科学性和延续性,确保阿苇滩镇健康合理地持续发展。 第二章规划原则、期限与范围 第2.01条合理定位,从区域分析入手,分析阿苇滩镇所处的区域关系和发展条件,合理确定阿苇滩镇的区域定位和发展战略。 第2.02条把阿苇滩镇建设成为阿勒泰市独具特色的城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空间结构和配套设施,提升阿苇滩镇的城市建设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2.03条根据阿苇滩镇的实际情况和将来总体规划的实施要求,制定城市规划实施和管理的有关措施和要求,促进阿苇滩镇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2.04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统筹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关系,立足以人为本,创造优美人居环境,逐步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2.05条充分吸收上版规划中的合理内容,注重规划的延续性。 第2.06条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 第2.07条本次规划期限分为两个阶段: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5年—2025年。第2.08条本次规划编制按地域范围分为镇区规划。 镇区:阿苇滩镇政府所在地的建设用地区域,总面积166.16公顷。 第三章区域协调发展 第3.01条加强与阿勒泰市、北屯镇、布尔津县等经济发展方面的合作,同时加强与周边市、县在山区、荒漠地区、水源地区等的生态保护合作。 第3.02条加强山区、沙化地区的生态恢复的合作,共同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保护生存基础,主要加强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工作。 第四章经济与社会发展 第4.01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教更加进步,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为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大幅提高,初步建立起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新型工业化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新型工业化取得重大突破,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镇规模适度扩大,城镇功能更加完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重点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初步建立起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第一章总则 1.0.1条为贯彻新修编的《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科学 合理的指导哈木呼提镇的城镇建设,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总体 控制标准,特制定本总体规划文本。 1.0.2条 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镇区规划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 建设活动均应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其他有关法 规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1.0.3条《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是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哈木呼提镇发展需要,在编制批准的原 《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的基础上修订 编制的,本规划批准后,原规划停止执行。 1.0.4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基础 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图纸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 割。 1.0.5条文本所涉及的规划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国家标准、规范,结合目 前哈木呼提镇的实际情况和考虑今后发展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 应符合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兵团的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1.0.6条本规划文本和说明书中,哈木呼提镇镇区是指XX团部所在地,哈 木呼提镇镇域是指XX团域。 1.0.7条团域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同XX行政区划范围一致,总面积773.33 平方公里。团部规划范围:北部至国防公路,南端原XX园林路 为界,南北长1400米;西临近原XX四支渠,东至原XX六支渠, 东西宽1700米;总面积210.59公顷。 1.0.8条规划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家建设部)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年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6.《镇规划编制办法》(执行),建设部建村[2007]36号文 7.《X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8.《XX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 9.《XX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深度规定》 10.《关于加快兵团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决定》新兵党办发 [2001]41号 11.《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223 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2. 《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规划》 1.0.9条规划期限 基期2006年

宁乡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论 一、区位和规划范围 经开区位于宁乡县城东北部,地处长沙市西大门,是国道319线及长常高速公路交织的金三角地带。本规划为经开区二期,位于长常高速公路以南,东南以沩水为界,西边以发展路为界。规划总用地11.11平方公里,隶属双江口区,规划区跨檀树湾乡和城郊乡。 二、规划背景 1、区域环境发展的需要 省委、省政府重点发展“一点一线”的区域战略思想。 长沙总体规划确定宁乡为“功能较为完备,综合发展的区域性中心”。 长株潭一体化的影响。 2、城市现状发展需要 宁乡经济高速发展,需要更加强大的支撑点,工业区一期用地开发已经完成,需要新的用地安排工业企业。 3、落实总体规划的需要 总体规划对县城的工业生产有明确的要求,工业项目需要统一的规划和物质空间的落实。 三、规划依据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及实施细则【1991年】 《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1990年】 《宁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 经开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 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的规划法规、规范四、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1、强调以下两大指导思想 ①生态网络思想——开发区不应是一幢幢密集的工业厂房、简陋的生活配套设施。而是 一个集工作、生活、休闲于一体的有机生态网。是一个能满足现代人工作生活的网络 空间。 ②有机衍生——开发区不是在特定时段内“建成”而从此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无限衍 生的过程,是一个由若干细胞不断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机增长体。 2、突出以下四大原则 ①人本原则——以人为本,亲人宜人。 ②功能原则——实用、简洁、摒弃表面文章。 ③生态原则——优美、健康、与自然共生。 ④经济原则——遵循投入产出规律和地价规律。 五、规划目标及定位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工业园研究成果,确定宁乡经开区的规划目标为: 遵循自然、保护坡度生态环境,创新有地方特色的山地景观,营造创业、生活、娱乐的有机功能网络及区域交流网络。 确定经开区规划定位:科技型、生态型、综合型工业园区,兼顾城市功能,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服务设施。 六、规划理念及策略 规划从环境景观入手,把一期、二期、远期整体设计思想为指导,创造一个公园化、人性化、集约化和产业特色化的工业园;创建一个卓越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一个集聚资本、产业、人口的生态工业园;一个提供创业、创新最理想环境氛围的工业园。 运用组团概念组织各类用地,整合企业,带动其他企业群聚发展;同时运用生态环境理念,

廉江市安铺(横山)镇总体规划(2018-2035年)修编

廉江市安铺(横山)镇总体规划(2018-2035年)修编 文本 (送审稿) 安铺镇人民政府 2019年02月

前言 安铺镇是广东四大古镇之一,也是全国重点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廉江市安铺镇总体规划(2012-2030年)》(以下简称“总规”)于2015年3月30日,经湛江市人民政府审批通过。总规确定镇总体布局是安铺、横山向东发展,通过中部新区的建设,将两个镇同城发展,用地布局上强调一体化格局。2017年安铺镇评上国家级第二批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建设已提上日程,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对安铺、横山镇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总规用地布局、城镇定位需进行相应调整,以迎合新的机遇和特色小镇核心区的发展需求。湛江市人民政府下达了关于同意开展廉江市安铺(横山)镇总体规划(2012-2030)局部调整工作的批复。应安铺镇人民政府要求,项目团队开展了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1) 第二章镇域发展战略与目标 (3) 第三章镇域空间发展规划 (3) 第四章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 第五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5) 第六章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9) 第七章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9) 第八章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0) 第九章镇域环境保护规划 (14) 第十章镇区城镇性质与规模 (15) 第十一章镇区布局结构 (15) 第十二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17)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规划 (20) 第十四章绿地系统规划 (23) 第十五章景观风貌系统 (25) 第十六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7) 第十七章镇区空间管制 (28) 第十八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0) 第十九章环境保护规划 (33) 第二十章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35) 第二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36) 第二十二章附则 (39) 附表 (40) 附图 (43)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pdf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 一、规划期限 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规划范围 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 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 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 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 (一)人口规模 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 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

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 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 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 “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 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 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 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 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 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一)城市性质 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 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 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三)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主要以仁和沟、金沙江为轴向南延伸。

宁乡教育布点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科学、合理地指导宁乡县城区教育规划,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规模效益和办学质量,形成与宁乡县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并适当超前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建成教育强县,特制定本教育布点规划。 第1.02条本教育布点规划的规划范围依据《宁乡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0-2020)》和《宁乡县金洲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0)》,考虑到教育设施的共享性,划出了重点规划区, 5000米以内作为服务辐射区。 第1.03条城区教育布点重点规划范围:东至夏全河,西以西外环为界(总规的外环路),南至回龙铺镇万寿山村,北以长常高速和石常铁路为界。 第1.04条本规划分三个学区,重点规划城区内的学校,城区分为主城区和金洲新区两大学区。 主城区:东以沩水河为界,西至西外环(总规的外环路),北以长常高速为界,南至回龙铺镇万寿山村。 金洲新区:东以夏全河为界,西至沩水河,北以石常铁路为界,南至319国道。 周边乡镇: 5000米的辐射区。 第1.05条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其它有关国家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并在上一轮规划的基础上依据已完成的各项城市规划以及相关的学校建设规范文件,结合县城区人口发展趋势、教育资源现状,根据各学校的发展要求而制定的。 第1.06条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规划期限为: 2008——2020年 第1.07条鉴于城区高中学校已趋饱和,幼儿教育布局规划条件欠成熟,本规划以义务教育为主。 第1.08条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黑体字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教育布点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县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本规划的义务,并有对违反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1.09条因为《规划》篇幅太长,为便于修改、补充和索引,特制定学校编号(4位)原则如下: 第一位代表学校在城区所处的区域:1主城区、2金洲新区、3辐射区; 第二位代表学校所在的乡镇:1.玉潭镇、2城郊乡、3白马桥乡、4历经铺乡、5夏铎铺镇、6金洲乡、7菁华铺乡、9双江口镇、0其他乡镇或非乡镇所辖学校; 第三位代表学校性质:1小学、2初中、3高中; 第四位代表学校自然顺序; 第1.10条本规划由宁乡县规划局和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中小学规模及相关指标 第2.01条规划区人口 201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28万左右,202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49万左右。其中主城区人口规模:2010年控制在20万人左右,2020年控制在30万人左右;金洲新区人口规模:2010年控制在8万左右,2020年控制在19万左右。 第2.02条学生千人指标 1、小学千人指标:近期主城区70生/千人,金洲新区60生/千人;规划期末城区(含金洲新区)75生/千人。 2、初中千人指标:近期主城区40生/千人,金洲新区40生/千人。规划期末城区(含金洲新区)45生/千人。 第2.03条学生数 1、小学在校人数:近期18800人,班级数387个;远期40170人,班级数888个。其中主城区,近期14000人,班级数280个;远期24570人,班级数546个;金洲新区,近期4800人,班级数107个;远期15600人,班级数342个。 2、初中在校人数:近期12000人,班级数240个;远期24000人,班级数480个。其中主城区,近期8000人,班级数160个;远期15000人,班级数300个;金洲新区,近期3200

《永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情况汇报

《永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情况汇报 上一轮《永修县城总体规划》(——年)于年由永修县城乡建设局和九江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共同修编完成,并于年经九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年版《永修县城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年,近期建设期限为年。本次修编最迟应在年全面结束,全省只有我县一家未修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作为融入南昌经济圈的永修,本次修编势在必行,为确保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修编后的总体规划十年不能随意变更,作为各届政府有章可循的依据。本轮《永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确定的期限为:近期:年,平方公里;远期:平方公里;远景:年平方公里。 一、城市定位: 、年版《永修县城总体规划》将永修县城性质定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便捷,集工贸、旅游为一体的新兴现代化小城市。 、本轮《永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我们把永修县城性质定为:县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现代化工业、旅游、商贸为主导产业,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生态园林、滨河宜居、旅游城市,成为昌九工业走廊及环鄱阳湖城镇群中的璀璨明珠。 二、城市规模: 、年《永修县城总体规划》规划到年,县城人口规模达到万人,年达到万人,城市建设用地平方公里和平方公里。 而到年底,永修县城人口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平方公里。所以人口规模已经超过了当时的预测值,而用地规模也已经接近预测值。 、本轮《永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确定的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到年,城区常住人口预测为万人,到年为万人,远景城镇人口为万人。 用地规模到年,城市建设用地为平方公里,到年为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面积为平方公里。 三、本轮《永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确定的城市格局为:

一河两岸: 一湖四区:湖东区、湖西区、城南区、城北区 一城两园:星火工业园、县城工业园 四、本轮《永修县城总体规划》的路网主干道形成“五纵、五横” 的城市主框架: 五纵:一是湖西的新城大道和城南的永昌大道,二是城南的永盛大道、三是湖东的滨湖大道、四是连接湖东与城北的开元大道、五是湖东的福华大道五横:一是城北的蓝天大道、二是连接湖西与湖东的建昌大道、三是城南连接湖东的永丰大道、四是湖东区的湖东大道、五是城南区的兴达大道 五、本轮《永修县城总体规划》的城市框架新的功能分区: 两园: 星火工业园以硅氟、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 县城工业园以电子、产业、服装制造、仓储、物流等为主导产业的 工业园区。 四区: 湖东区:是永修县新的行政、文化、商贸中心,以发展行政、金融、文化、旅游度假、体育、高尚居住的生态型城市新区。是县城发展的积极拓展区域。 湖西区:是永修县城对外的交通枢纽,集行政办公、居住、商贸、文教为一体的建成区,是规划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区域。 城南区:是对接南昌经济圈的城市区域,以工业、仓储、物流为主要城市功能的重要区域。 城北区:以商业批发中心、发展城郊经济为主,集居住、商贸为一

镇总体规划技术成果基本标准

镇总体规划技术成果基本标准 1 总则 1.0.1 为了统一镇总体规划编制成果的内容、深度及格式,规范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高审批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镇规划编制办法》、《镇规划标准》和其它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次规划编制必须遵照本标准执行。 1.0.3 编制镇总体规划,除遵守本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2 阶段成果 2.1 一般规定 2.1.1镇总体规划的成果由法定文件和技术文件两部分组成。法定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图纸,技术文件为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现状调研报告)。 2.1.2本标准将镇总体规划编制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现状调研阶段、方案阶段、评审成果阶段和正式成果阶段。 2.1.3所有阶段的成果文件应采用A3幅面装订(图纸大于A3幅面则折叠为A3幅面装订)。 2.1.4规划文本、图纸应装订为一册,附件(规划说明书、现状调研报告、基础资料汇编)装订为一册。 2.1.5所有阶段都必须提交相应成果的电子文档(CAD、PSD、WORD文

件)。 2.2现状调研阶段 2.2.1现状调研阶段必须提交下列内容。 (1)基础资料汇编。 (2)现状调研报告。 2.2.2现状调研阶段必须提交下列图纸。 (1)区域位置图。 (2)土地使用现状图。 (3)城镇建设用地评价图。 (4)城镇总体规划建设实施评析图 (5)重大基础设施现状图(主要为综合交通、电力、给水、环卫、防洪等)。 2.3方案阶段 2.3.1编制镇总体规划,研究确定镇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对镇总体规划需要确定的主要目标、方向和内容提出框架性意见。 2.3.2 镇总体规划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镇域镇村体系规划方案,预测镇域总人口; (2)分析城镇职能、提出城镇性质和发展目标; (3)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4)预测城镇人口规模; (5)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6)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广州市萝岗区九龙中心镇总体规划修编招标公告

广州市萝岗区九龙中心镇总体规划修编招标公 告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广州市萝岗区九龙中心镇总体规划修编招标公告招标目的 为了获得九龙中心镇总体规划修编方案,招标人以公开招标方式,在给定任务书、投标人满足投标资格的前提下,通过评标委员会的评审推荐,确定最佳规划方 案及其规划承包人。 项目概况 1.2.1 工程名称:广州市萝岗区九龙中心镇总体规划修编。 1.2.2 工程位置:萝岗区九龙镇。 1.2.3 工程范围:(1)九龙中心镇总体规划修编的规划范围应涵盖镇域179平方公里 范围,应达到分区规划编制深度。(2)在知识城(123平方公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原九龙中心镇总体规划,明确新形势下九龙镇发展的总体思 路和实施路径。(3)对九龙镇南片(即九龙镇镇域以内,知识城范围以外片 区,面积56平方公里)提出功能定位、总体布局、交通体系、生态格局、建设分期、市政工程及开发量和开发方式等具体规划内容;重点解决好南片规划与 知识城总体规划的衔接,特别是在用地布局和功能结构方面的协调。 1.2.4 规划用地文件: / 。 1.2.5 项目批准文件:。 1.2.6 资金来源:财政拨款。 1.2.7 投资总额:人民币207万元。其中,预计发包价:约为人民币197万元(规划费用按照《广东省城市规划收费标准的建议》(行业指导价)的有关规定执行,并按广州开发区相关财政规定下浮40%)。 1.2.8 设计合理使用年限: / 年。 1.2.9 合同范围:编制完成并提交甲方满足评审需要、规划报批需要和工作需要的各 阶段规划成果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集和 所有相关电子文件。

总体规划修编资料清单

衡东县城总体规划修编 相关单位与基础资料清单 □规划建设局 1.县城1:5000或1/10000地形图(最新资料及数字文件) 2.县域1:10万或1:15万地形图 3.县域行政区划图(或遥感影像图) 4.县域主要城镇1:10000地形图 5.城市规划区范围及行政管辖资料 6.历届总体规划设计与评审资料 7.政府关于总规修编的议案与报告等相关资料 8.《衡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9.县域各城镇的主要职能,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和产业发展情况 □城市管理局 1.城市水厂现状供水状况与设计供水能力,取水口位置, 2.其他单位内部小型供水系统情况 3.城市给水管网现状 4.城市排水管网(渠)现状 5.城市公共绿地分布及管理现状 6.城市垃圾数量、分布处理情况,城市垃圾站点与垃圾处理填埋场状况 7.城市公共厕所的分布现状 □县志办 《衡东县志》 □教育局 1.教育部门“十一五”发展设想 2.县城中、小学、职业中学等的现状规模(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占地面 积、建筑面积等 3.高等院校及中等专业学校现状和发展情况 □体育局 1.体育部门“十一五”发展设想 2.县城群众体育运动开展情况 3.县城现状体育设施(体育场馆、球场等)布点及规模情况

□卫生局 1.县城主要医院、卫生所分布及其规模 2.各乡镇医院、卫生所分布情况 3.卫生局“十一五”发展设想及年度工作报告 □发改委 1.全县分行业关于编制“十一五”计划的汇报材料 2.全县及县城历年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产业结 构等) 3.县城及主要乡镇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工农业产值、劳动力数量 4.近几年全县拟建设发展的重大国民经济项目 □统计局 1. 历年统计年鉴(至少5年) □环保局 1.自然生态环境的现状情况。全县“三废”污染状况,三废排放的数量和危害 情况 2.工业废水、工业废气污染负荷80%以上的污染源清单及污染物排放量。分析 污染物的行业结构特征。 3.燃料结构的有关数据 4.环境监测成果资料。水环境监测点位,大气环境监测点位。 5.重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污染源分布图 6.水域环境功能区划、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7.其它影响城市环境的有害因素(易燃、易爆、放射、噪声、恶臭、震动)的 分布及危害情况 □水利局 1.全县主要水库、水电站、分布资料(最好与地形图配合图示) 2.50年与100年洪水淹没线位置 3.城市水文相关资料(如江河枯水期流量等) □电力局 1.县城高压走廊及电线走向,变电站位置与装机容量 2.全县电线走向及分布,变电站位置与装机容量 3.水电站布点 4.全县电力规划与设想 □邮政、电信、移动局 1.县城主要邮电局、邮电支局的分布 2.各乡镇邮电局的分布情况 3.交换机、模块局、信号中转站建设及选址 4.全县邮政、电信、移动规划与设想

宁乡县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为案例

宁乡县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为案例 研究表明: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宁乡县总体规划前后,实施道路本体透水化与道路选线分级化相结合的规划措施,显著提高生态水网完整性,城市自然排水系统得到大幅改善;硬质地面的海绵化综合处理方式,增强了城区地表水循环过程,增大了降雨下渗,削弱了降雨径流峰量,降低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压力。 1.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文中以《宁乡县县城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年)》中345.97km2的实施范围为研究区域,总体规划修改前后城市形态、道路网络、生态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宁乡县借鉴国际上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工程实践,利用自然排水系统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图1),所产生的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的效益变化。宁乡县基础道路、高程矢量、水系网络数据利用ArcGIS 软件,经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CNIC)下载数据,通过配准、矢量化获得(图2)。城市不透水区光谱信息通过LANDSAT8卫星OLI 陆地成像仪影像,对NIR、Red、Green波段RGB三色合成,得到标准假彩色图像。 图1 宁乡县海绵城市规划实施策略

图2 宁乡县水文基础图 2.设计分析 2.1道路与自然排水系统。原有水系形成的自然排水系统,是海绵城市生态雨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宁乡县处于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多变,规划区内各等级水线纵横交错。针对现有情况,实施道路本体透水化与道路选线分级化(图3)相结合的规划措施,通过规范规划建成区内道路网设计及建设方式,改造实际建成区道路的不透水结构形式,控制和减少道路干扰体对生态水系格局的潜在和累积性影响。

宁乡县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

宁乡县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附图 (2012-09-06 12:24:58) 目录 第1章总则 (1) 第一条编制目的.. 1 第二条指导思想 (1) 第三条规划原则 (1) 第四条规划依据 (1) 第五条规划期限 (2) 第六条规划范围 (2) 第七条规划重点 (2) 第2章城市性质与发展规模 (3) 第八条城市性质 (3) 第九条城市职能 (3) 第十条发展理念 (5) 第十一条发展目标 (5) 第十二条人口规模 (7) 第十三条用地规模 (7) 第3章城乡统筹规划 (7) 第十四条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7) 第十五条城乡统筹下的新农村建设引导 (8) 第十六条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9) 第4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11) 第十七条规模结构规划 (11) 第十八条空间结构规划 (11) 第十九条职能结构规划 (12) 第5章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 (13) 第二十条产业发展策略 (13) 第二十一条产业空间布局 (13) 第6章空间管制规划 (15) 第二十二条禁建区 (15) 第二十三条限建区 (15) 第二十四条适建区 (16) 第二十五条已建区 (16) 第7章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规划 (17) 第二十六条城市发展方向 (17) 第二十七条城市增长边界 (17) 第二十八条城市空间结构 (17) 第二十九条城市用地布局 (17) 第三十条公共设施规划 (19) 第三十一条居住用地规划 (21) 第三十二条工业、仓储用地布局 (22) 第三十三条绿地布局 (22) 第三十四条特殊用地布局 (23)

第三十五条旧区更新规划 (23) 第8章综合交通规划 (24) 第三十六条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24) 第三十七条综合交通发展理念 (24) 第三十八条综合交通发展目标 (25) 第三十九条对外交通规划 (25) 第四十条路网布局规划 (27) 第四十一条公共交通规划 (28) 第四十二条慢行交通规划 (29) 第四十三条停车场规划 (30) 第9章空间景观规划 (30) 第四十四条规划目标 (30) 第四十五条规划原则 (31) 第四十六条空间景观结构 (31) 第10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2) 第四十七条生态建设规划 (32) 第四十八条环境保护规划 (33) 第11章市政设施规划 (37) 第四十九条给水工程规划 (37) 第五十条排水工程规划 (38) 第五十一条电力工程规划 (39) 第五十二条通信及邮政工程规划 (39) 第五十三条燃气工程规划 (40) 第五十四条环卫设施规划 (41) 第12章综合防灾规划 (41) 第五十五条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41) 第五十六条消防设施规划 (42) 第五十七条防震避震规划 (42) 第五十八条人防工程规划 (43) 第五十九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43) 第13章分期发展规划 (44) 第六十条近期发展目标 (44) 第六十一条近期建设规模 (45) 第六十二条近期建设分区 (45) 第六十三条远景发展引导 (45) 第14章规划实施管理 (46) 第六十四条深化规划编制,完善规划制度 (46) 第六十五条加强规划管理,健全管理方式 (46) 第六十六条健全实施机制,加强规划监察 (46) 第六十七条配套保障政策 (47) 第六十八条规划变更程序 (47) 第15章附则 (48) 第六十九条成果构成及法律效力 (48) 第七十条强制性内容 (4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