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表格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表格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表格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表格教案

课题29 寓言两则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的重点是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1.课前,可以请学生回顾一下学过哪些寓言故事,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如果有条件,可查阅有关纪昌、扁鹊的资料。

2.两则寓言故事都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好学的纪昌,堪称名师的飞卫,医术高超的扁鹊,固执己见的蔡桓公;且人物对话较多,因而要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才有可能准确地理解寓言的寓意。

3.在熟读课文之后,可请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跟大家讨论的问

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

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

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

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

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

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

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

中的射箭能手。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

了解什么?

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

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

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

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

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

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

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

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

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

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

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

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

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

了什么启示?

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

导学生读正确字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

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

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

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了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

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

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

开弓放箭?根据学生的

交流,教师可适时引导,

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

事的寓意。

题,梳理提出的

问题后,再引导

学生进一步读

书、思考,与同

学交流自己的想

法。

学生可能提出这

样的问题:

(1)纪昌学射箭,

为什么花那么大

功夫练习眼力?

(2)蔡桓公明知

扁鹊是名医,为

什么对他的话不

相信?

(3)扁鹊为什么

跑到秦国去了?

(4)寓言要告诉

人们什么道理?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a.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b.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c.出示句子,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妻、虱。

2.写字、写词。指导重

点:“昌”不能写成“冒”。

“妻”把上半部分“”

与下半部分“女”连起

来。“刺”左半部是“”

不是“束”。

结合句子体会人

物的想法,要重

点引导学生体会

扁鹊和蔡桓公的

想法。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

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

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

教师介绍扁鹊其人。

1.读准字音,把

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

扁鹊几次见蔡桓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

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因为故事虽然简单,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

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

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

么?结果怎么样?练习

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

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

准备与大家交流。

公?都说了什么?

结果怎么样?练

习简要地讲述课

文内容。

3.提出自己的疑

问或写下自己受

到的启示,准备

与大家交流。

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和第六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3.交流讨论。

a.交流学生的疑问。

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

问:扁鹊是有名的神医,

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

他?明知蔡桓公不相

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

再、再而三地去说?扁

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

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

到秦国去了?

指导学生读好扁

鹊的话和蔡桓公

的态度。扁鹊的

话和蔡桓公的态

度要结合揣摩他

们的心理读来

读。扁鹊的话要

诚恳耐心。

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呢?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

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

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

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

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

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

固执己见等道理。

c.如果能够跨越时空,

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

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

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

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

下来。题目可用《跨越

时空的对话》。

补充:

扁鹊

原是传说中黄帝

时代的名医,古

代统称名医为扁

鹊。本文所指的

扁鹊,真名秦越

人,战国时医学

家。战国初年齐

国渤海郡鄚州

(今河北任丘)

人,是我国历史

上一位承前启后

的著名医学家

认读生字,抄写字词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写正确。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写成“米”。蔡:“祭”的第五笔是“”第六笔是捺。

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盯梭子针刺不眨眼

练眼力百发百中练好基本功

盯虱子虱大像车轮

扁鹊治病

扁鹊蔡恒公

拜见没有病

又来拜见不高兴

再一次拜见非常不高兴

五六天后死了

七、教学反思

课题30 文成公主进藏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通过根据信息扩段训练,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培养整理、运用信息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走近历史1.图片欣赏,了解西藏风情。(定格布达拉宫画

面,引出古文)

大家熟悉这首歌吗,听到这首歌会让你联想到什

么?

青藏高原上独特的风光吸引着每一个人。(放图

片。)

(定格布达拉宫)

(生说1300多年前,一

位深明大义的女子——

文成公主,为了藏汉两

族人民的团结,不畏艰

辛,长途跋涉了两年多,

来到了这块神奇的土地

上,在这里生活了一辈

子,给西藏人民做了许

许多多的好事。

。)

1.导入新课时,

可以简要讲述

“文成公主入吐

蕃”这一历史事

件,使学生明了

文成公主入吐蕃

的历史意义(唐

朝文成公主嫁给

藏王松赞干布,

汉藏联姻促进了

民族团结,给国

家带来了安定,

给百姓带来了幸

福安宁。特别是

对藏族经济、文

化等方面的发

展,起了积极的

作用。当时汉族

的纺织、建筑、

造纸、酿酒、制

陶、冶金、农具

制造等先进生产

技术,以及历法、

医药等都陆续传

入了藏族地区。

同时,汉族也吸

收了不少藏族的

文化),因而民间

流传着许多美丽

的传说。

2.这篇课文,故

事性强,语言浅

显易懂,很适合

学生自读。因此

应放手让学生自

己读。先读懂阅

读提示,把握阅

二.古文欣赏,了解历史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课件出示:“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

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

世。”——《新唐书.吐蕃传》

从这段古文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揭题并板书:文成公主进藏

史书真实、简洁地记录

了这段历史。那么在藏

族百姓心中,文成公主

又是如何进藏的呢?我

们来学习一个民间故

事。

三、初读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语言浅显、通俗,

是民间传说。老百姓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

2、检查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预设一、词语积累

吐蕃拉萨路纳乃巴

山达尤龙真

使臣求婚绢花青稞

沼泽地

豌豆首领松赞干布

吉祥如意

读词。哪些词让你联想

到西藏?

复述故事。

1)同桌合作简单讲故

事。(每人讲一件)

2)指名学生讲故事。

(教师适时评价)

4.交流:同学们,听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你

们觉得她进藏容易吗?

预设一、容易:文成公

主能用树枝搭桥、撒羊

毛过沼泽、背走乃巴山,

她可真(神啊。)就像神

话故事中的谁一样?

板:神

预设二、不容易:你从

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

出示倒数第2自然段:“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允婚──进藏──给西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艺;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进藏部分,清晰进藏的过程,读出故事的神奇。

3.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的体会,进一步感受民间故事语言的魅力。

4.要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讲述故事,积累语言。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历史学家提供的信息吧。

1.出示文字: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辞别了家乡亲人,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一路上气候恶劣,道路艰险,高原上空气稀薄,还会引起强烈的高原反应。文成公主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两年多,终于来到了吐蕃首府——拉萨。.同学们,你们听了刚才的故事,了解到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生交流。)为了帮助大家想象,老师给大家提供几条信息。

展开想象,根据提示扩段训练1.让我们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想象,选择其中一条

信息扩写成一段话好吗?

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多么艰辛啊!。

2.学生扩段。交流。

学生扩段。交流。

回读课文正如你们描绘的那样,文成公主就这样顶着高原

恶劣的气候;忍着背井离乡的痛苦;怀着建设西

藏和让藏汉人民永远团结的美好心愿,在这条崎

岖的唐番古道上跋涉了两年多,在艰辛跋涉的过

程中,留下了这个大唐女儿多少思乡的泪啊。这

就是真实的文成公主,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又

脆弱又坚强的真实的文成公主,她,是一个“人”。

再读故事,体会文成公

主作出的贡献

读懂人民对公主的情感。藏族人民把身边的一切都与公主联系起来,还有

这公主柳、公主庙、各种寺庙、唐卡上的公主塑

像等等,人们用各种方式怀念她。有关公主的传

说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开遍了整个雪域高原。

人们就把这种对公主的

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化成

这朴素的文字,一代代

流传下来,这也是民间

故事的特点。

板书设计:

30 文成公主进藏

神——人——神

七、教学反思

课题31 普罗米修斯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学习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复

述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大家自由的、放声的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读

出一幅一幅的画面来。

1.课前可以布臵

学生阅读有关古

希腊神话,使学

生对普罗米修

斯、人间为什么

没有火有所了

解。上课伊始,

可以中国神话故

事《女娲造人》

《女娲补天》这

两个学生熟悉的

故事入手,把学

生的兴趣引到读

课文上来。

2.强化朗读,培

养语感。课文中

普罗米修斯个性

鲜明,主要是从

他的语言和行动

表现出来的,所

以要引导学生有

感情地朗读课

文,通过读来表

现人物的个性,

培养学生的语

感。

3.要有意识地培

养学生探究性读

书的能力,可围

绕“普罗米修斯、

宙斯、火神、大

力神赫拉克勒

斯”是怎样的神

这一问题,引导

学生读中感悟,

透过词句揣摩人

物的心理,以此

来认识人物的不

同特点。

二、

读着这一个感人的故事,想象着这一幅一幅感

人的画面,你的心有没有被打动。仔细读读课文

6、7、8三个段落。翻来覆去读,翻来覆去想,

直到能把这“最严厉的惩罚”一点一点地说清楚

了,你就停下来。

提醒:把能够反映这是最“严厉的惩罚”的句子

用浪线画下来。)

(有四个层次,特别要

体会3、4两个层次。A

“锁”;B“啄”;C“不

是一次,而是天天啄”;

D、“不是一年两年,而

是许多年”。让学生加上

自己的联想,具体说说

这“最严厉的惩罚”。)

师生轮读“最严厉的惩

罚”和“宙斯的态度”。

1、谁用一句话谈谈你对“最严厉的惩罚”的感

受?

2、这些句子让你有了怎样的感受?

3、哪些词语让你对“最严厉的惩罚”的感受更加

真切?

4、面对最严厉的惩罚,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的态

度?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读读;理解“屈服”、“决

不屈服”、“尽管――就是”,“如此”。

想象一下普罗米修斯的表现吗?面对普罗米修斯

的态度,你有什么想法?

三、普罗米修斯决不屈服的态度,我们还可以从课文

的其他地方感受到。

1、课文第5段

2、课文第一节“冒着生命危险————”

1、(补充情节资料1)假

如你是一位演员,你会

如何朗读普罗米修斯的

话?用“决不——”来

说说他的态度。

2、(补充情节资料2)假

如你是一位导演,你会

要求演员如何来朗读普

罗米修斯的话?用“决

不——”来说说他的态

度。

四、小结:(看板书)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人类带来火种,在宙斯最严厉的惩罚面前,决不屈服,当火神劝他归还火种的时候,他表示决不——————,当他的好朋友河神要去向宙斯求情的时候,他还是——————,即是宙斯的心腹前来劝他的时候,他仍然是决不————。普罗米修斯就是这样一位真正的英雄,现在人们习惯叫他“取火英雄”。

五、在咱们中国的神话中,也有一位取火英雄,他的

名字叫“燧人氏”。比较读读,这两个故事有哪些

相同的东西在里面?

1、学生练习

2、交流:

3、为什么人们都如此怀

念取火的英雄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

一、由复习切入课文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谁能将文章的前因后果讲

出来。

板书:

无火——盗火——受罚

——获救

这里我们一起

来欣赏一首诗。

是谁?让漫漫黑

夜跳跃希望的火

苗?

是谁?让蛮荒时

代沐浴文明的曙

光?

是谁?甘愿触犯

天条也要救人类

于水火?

是谁?身受酷刑

却无怨无悔?

啊!巨人,是你

给人类带来火

种,

送来光和热,

送来人类新的纪

元!

尽管上天和你蓄

意为敌---

高山险峻、铁链

加身,

烈日如火、暴雨

如注......

但沉重的铁链只

能锁住你的躯

体,

却怎能锁住那颗

坦荡无私的心!

难道仅仅是物质

的火种吗?

不,你给予我们

的,

是声声不息的精

神火种!

勇敢、坚强、博

爱、无私,

这就是

你---普罗米

修斯!

二、夯实训练点(一)体会无火的痛苦

1、课文中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向我们介绍普罗米修

斯的?

2、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普罗米修斯极富同情心?

哪个词一下引起了你的注意?

3、你能想象到人们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的种

种困苦吗?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4、小结:同学们,再次朗读读这一部分时,相

信你一定也会对古代人民充满同情之情,同时又

会领略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的决心。

理解“决心”,再读该

小节

(学习第一小节。)没

有……只好……

练习用“没有……只

好……”说话。体会当

时生活的困苦。

(二)感受有火的快乐

1、读“盗火”的片断,一边读一边想象情景。看

看谁读得最投入,脑海里有电影。

2、体会有火后人们的欣喜。

(1)假定你就是那第一次见到火的,人群中的一

员,终于告别了暗无天日的生活,此时你的心情

如何?

(2)了解了火的用途后,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3)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

普罗米修斯:你是怎样

把火盗到了人间。为什

么要这样小心翼翼?把

火盗到人间后,你还做

了些什么?

读相关的段落

生述

小结:

人类有了火种,就能吃到熟食,而熟食能促进人

的大脑的发育,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有了火之

后,再寒冷的黑夜也不会显得那么的漫长;也是

因为有了火,人们学会了冶炼金属,不再用那些

粗陋的石器工具,从此人类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

代。

普罗米修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三)理解“大发雷霆”,体会普罗米修斯情愿为

人类受苦的精神。

1、人类有了火种,文明进了一大步,可是有个神

却不高兴了,从哪里看出来?

2、用心读第6小节,看看宙斯是怎样惩罚普罗米

修斯的?读后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3、激活迁移练习

大发雷霆。谈谈对该

词的理解,你从哪里看

出宙斯大发雷霆了。

每个学生读后师出示:

就这样,普罗米修斯忍

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

不后悔,也不屈服,情

愿为人类而受苦。

(四)、学习“获救”段落

1、过渡:

2、指名读,读最后一节。

比较读:普罗米修斯

终于获得了自由。

普罗米修斯获得了自

由。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感动着大英雄,也感动着无数的人,历来有很多的诗人以诗歌咏他,画家以画来纪念他。

板书设计:

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英雄:正义、善良、勇敢、无畏

宙斯──霸道

火神──同情、佩服、懦弱

大力神──正直、勇敢

七、教学反思

课题32 渔夫的故事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引导学生简要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课文,激发兴趣1.从图入手:(播放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你

感觉渔夫此时怎样?你推测事情会有怎样的结果

呢?

2.导语:图中反映的是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

集《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名字叫《渔夫

的故事》。正如同学们看到的一样,故事讲述了渔

夫和魔鬼之间的事。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

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

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一定

会吸引你的。

自读故事,完成以下

自学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

什么要杀害渔夫呢?你

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3.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这是一篇略读

课文。内容不复

杂,又是学生喜

欢的故事,理解

起来应该没有难

度。所以,应放

手让学生自己读

通、读懂。在此

基础上,组织学

生交流,重点交

流从哪看出魔鬼

的狡猾凶恶和渔

夫的智慧。

故事通过人物的

外貌和对话展示

人物的特点,因

而要引导学生通

过分角色读、表

演读等多种方

式,读出不同人

物的特点,在读

中培养语感。要

读出魔鬼的凶

恶、狡猾而又愚

蠢;渔夫的从容、

镇定、聪明

3.指导学生讲故

事,重点讲好魔

鬼为什么要杀死

渔夫和渔夫战胜

魔鬼的部分。

交流讨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

话是真的吗?使学生明白,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

魔鬼的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

恩的。引导学生读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点拨:

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

的?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指导学生

读懂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读出渔夫的智慧。

1.指名读课文,认读生

字。

2.交流思考的问题。

a.交流魔鬼为什么要杀

渔夫。

总结: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创设情境,口语交际1.情境(多媒体播放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

图):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

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

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

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

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

讲给妻子听?

2.情境(多媒体播放一

群人围住渔夫图):傍

晚,渔夫把打鱼的人们

都叫到一起,又会怎样

跟他们讲魔鬼的事?渔

夫们又会说什么?

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

作业

1.读读记记本课要求读记的词语。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魔鬼逞凶

渔夫获瓶恩将仇报(邪恶)

(善良)渔夫投瓶以牙还牙(是非分明)笑逐颜开智斗魔鬼

渔夫获胜(智慧)

七、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园地八课时4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3.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

名言导入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

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

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

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

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

的好书。

自由交谈:自己读过哪些好书(说说

书名,可不提及内容)

学生收集的名言警句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

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在我面

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

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

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

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

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

重逢。”

设计意图:

利用小组合作,培

养学生团体合作能

小组交流师生评价,概括出介绍、推荐一本好

书的方法:一是要把书名、内容说清

楚明白;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

比如有趣的部分、书给人的启示、快

乐等;三是要把握听的同学的疑问简

要解答。

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a.请1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b.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

哪个同学读的哪本书,请那位同

学介绍。

需找自己最敬佩的

.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可以介绍自己最想向大家介绍的一本

书,也可以根据小组同学的兴趣,应

他们要求,介绍一本自己读过大家又

感兴趣的书。小组之间评价谁介绍得

清楚,选出大家都感兴趣的一本或两

本书。

.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

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

引导和点拨。

.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

鼓励大家有条件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的读书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交流,体会好书的作用)小结: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是指好书。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都是“好书”。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第二课时激发习作兴趣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激趣,拓展思路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

一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让我自

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

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加强记忆

通过竞争,学生之

间的学习词语

二、明确习作要求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

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

可以写景;可以写实事,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

的事。体裁上,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

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1、回忆口语交际时,

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

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

是,被老师和同学们称

赞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三、习作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按照要求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按照要求写完后要认

真修改

设计意图:

在我的发现和日积

四、评议1、把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做上记号。誊抄习作,

2、与组内同学互相习作,写几句评语。

3、再次修改后在组内朗读欣赏,推选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月累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我的发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1.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互相纠错。

读对话,了解内容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

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

方法。

附: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

分的由来

唐代张怀瓘的《书

断》中记载:晋帝

时祭北郊,更祝版,

工人削之,笔入木

三分。所谓“祝版”,

是古时的祭祝文

字,都写在木版上,

所以叫做“祝版”。

后来改用纸写,但

按习惯仍叫“祝

版”。王羲之曾写过

“祝版”,是写在木

版上的。由于他笔

力强健,落笔有劲,

因此字迹渗透入

木,竟达三分之深,

这就叫“入木三

分”。

周瑜打黄盖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

出自于《三国演义》

第四十六回。周瑜

手下老将黄盖为周

瑜献计,欲用火攻

曹营。并且黄盖愿

意诈降曹操,行周

瑜之诈降计。周瑜

依计借故把黄盖打

得皮开肉绽。黄盖

写信给曹操诈降,

曹操中计,火攻成

功。

日积月累1.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

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1.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3.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练习用自己能掌握的

方法概括短文的主要

内容(在前几个单元中

任选两篇概括)

读课本中的歇后

阅读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方

法。

练习用自己能掌握的方法概括短文的主要

内容(在前几个单元中任选两篇概括)

读课本中的歇后语

1.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熟读歇后语。

3.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

字”“周瑜打黄盖”。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

一讲。

关羽失荆州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的由来

周瑜打黄盖

……

趣味语文1.自读两个小故事,读熟练。

2.你觉得趣在哪?说一说。

3.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拓展作业:

把书中的故事讲

给家人听。有兴趣的同

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

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

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阅读延伸

课外作业:读选读

课文。

关羽失荆州

关羽失荆州的故事来自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当时孙权欲夺荆州,叫陆逊“速为孤图之”。陆逊闻荆

州军马整素,无奈装病。陆逊对吕蒙献计:“云长倚恃英雄,自料无敌,所虑者惟将军耳。将军乘此机会,托疾辞职,以陆口之任让与他人,使他人卑辞赞美关公,以骄其心,彼必尽撤荆州之兵,以向樊城。若荆州无备,用一旅之师,别出奇计以袭之,则荆州在掌握之中矣。”关公闻听陆口守将吕蒙病危,换了陆逊,不把陆逊放在眼里,果然撤荆州大半兵赴樊城,致使荆州失守。

第三课时习作评讲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个性展示台教师发下习作本,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

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

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

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

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

好的句子、段落。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

上,整理草稿,运

用多种写作方式进

行扩句补充,修改。

教师做小结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

习作的情况。

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

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注意记录,为以后习作打基础。

老师罗列好的段落

和词语,并适当做

解释,便于学生理

解,能够在以后的

习作中灵活运用,

尤其是标点的使

用,段落的排版和

文章的结构

个人再修改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

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

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

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

空处,每个写三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 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读写“宿”字。“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阴:树荫。描写景象: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树枝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 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二) 第五单元 17 触摸春天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P一、一望无垠;两面三刀;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彩缤纷;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花齐放;千方百计;万劫不复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 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吃不饱,而成绩差的学生又常常吃不了。这就给我的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必须保证优生够吃,差生能吃。不然,都会有意见的。我应采用的方法,在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使之能够有所为。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应该有效。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而神总是“超凡”的,神总是“脱俗”的。 ⑷联系《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寄情山水。 四、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⑵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五、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实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2、背诵全诗。 3、默写全诗。 六、回顾总结,受之以渔 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自己总结: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表面)独(内心)不独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为减少教师备课的工作量,提高教学工作效率,教学方案的设计内容应简单明了,准确到位,真正起到授课依据的作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介绍课文及作者 1、课文,游记: 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 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 ⑴ 读音: wān jí rǔ sǔn 蜿蜒即使石钟乳石笋 ⑵ 新词: 孔隙突兀森郁 四、读熟课文 1、散读。 2、小组读。 五、思考写作顺序,试着划段 第二课时 一、理清层次,划分段落

1、默读: 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游览顺序──空间位置变换。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时间、地点、事件。 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见闻。 第三段(4~8自然段)游览经过。 二、讲读 1、指名读第一段: 分析:这是一篇游记,且开篇点题,交待了时间、地点。 2、学习第二段: 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记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提问: ⑴ 作者看到哪些景物?用笔划一下: 溪流:时而…时而…时而。 ⑵ 什么叫迎着溪流?人怎么走? 逆流而上(游览的一条“暗线”) ⑶ 理清这部分叙述顺序: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 3、小结: 作者以“那溪流就是从洞口里流出来的”,引出描写重点──双龙洞。 第三课时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版)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 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1.激趣导入 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一、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三、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四、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2018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2. 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 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 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 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

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 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备课记录年级四科目语文时间-9-1单元序号一单元内容自然奇观备课小组成员四年级语文老师中心发言人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字词,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重、难点重点:掌握本单元字词,理解课文内容。难点:体会表达,学会运用。单元练习抄写字词。积累优美语句、语段。课时分配课次1234 园地复习测试讲评课时21213221 共14课时检测时间-9-13单元授课时间从第1周至第2周9月2日至9月13日课时教案课题1 观潮教案序号1-1-1授课时间年9 月2日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初步理解钱塘江大潮的自然之美。点难点教学重重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难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教学准备 1、钱塘江大潮的有关资料。2。有关图片。板书设计1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教后感在教学《观潮》一文

时,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借助多媒体展现大潮,体会它的壮观。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17 触摸春天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五、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 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与”“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瞧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就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就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就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就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瞧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画一画这两句。、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理解“看不厌”: 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品析: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24*《麦哨》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读激情 教师配乐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

最新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共107页)

最新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共107页) 1.种子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在采集的树种中,有个小女孩较大树种虽然不多,但粒粒饱满,显然是精心挑选的,表现了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特点和纯朴、诚实的个性,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小女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周日期次一教学内容时 2.22-2.2开学报名(4) 习惯篇(2) 1《走,8 8 二 2.29-3.6 我们去植树》(2) 2《第一朵杏花》(2) 3《燕子》(2) 8 4《古诗两首》(2) 习作一(2) 三 3.7-3.13 习作一(2) 练习1(3) 单8 元测试(3) 5《苹果里的五角星》(2) 6《最8 四 3.14-3.2佳路径》(2) 0 7《人类的老师》(2) 习作2(2) 五 3.21-3.2习作2(2) 练习2(3) 单元测试8 7 (3) 8《三顾茅庐》(2)

9《祁黄8 羊》(2) 六 3.28-4.3 10《公仪休拒收礼物》(2) 习作3(2)X| k |B| 1 . c|O |m 七八 4.4-4.10 习作3(2) 练习3(3) 单元测6 试(1) 4.11-4.1单元测试(3) 11《永远的8 清明节放假课备注 7 白衣战士》(2) 12《“番茄太阳”》(2) 13《第一次抱母亲》(1) 九 4.18-4.24 13《第一次抱母亲》(1) 14、《我不8 是最弱小的》(2) 《习作》4(4) 练习4(1) 练习4(2) 单元测试(4) 期8 中测试(2) 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4.25-5.1 5.2-5.8 期中测试(2) 15、《鸟语》(2) 166 《天鹅的故事》(2)

17《生命的壮歌》(2) 习作5(4) 8 练习5(2) 五一放假 5.9-5.15 5.16-5.2练习5(1) 单元测试(4) 18《沙8 2 5.23-5.29 漠中的绿洲》(2) 19《云雀的心愿》(2) 20《古诗两首》8 (2) 习作6(3) 练习6(1) 练习6(2) 单元测试(4) 21《爱8 因斯坦和小女孩》(2)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 23《黄河6 的主人》(2)习作7(2) 5.30- 6.5 6.6-6.12 端午节放假 6.13-6.1习作7(2) 练习7(3) 单元8 七十八十九二十 9 6.20-6.26 测试(3) 单元测试(1) 期末复习 8 6.27-7.3 期末复习 8 7.4-7.10 期末检测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三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本班学生有57名学习,他们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材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最新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13课时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 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必备】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七月的天山 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语句并积累。 ④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让学生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索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别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句子。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复习词语卡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2:将心比心 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 A案 ●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②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③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①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七.课后记: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课后记: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