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肝病科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肝病科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肝病科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肝病科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方案 (2020年版) 一、疾病诊断 慢性乙肝属于中医“胁痛”、“黄疸”、“积聚”等范畴,多因人体正气不足,感受湿热疫毒之邪,侵入血分,内伏于肝,影响脏腑功能,损伤气血,导致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病情的发生发展与饮食不洁(节)、思虑劳欲过度有关。本病病程较久,缠绵难愈。常见胁痛、乏力、纳差、腰膝酸软、目黄、尿黄等症状,部分病人可见蜘蛛痣及肝掌。病程超过6个月,症状持续和肝功能异常者,即为本病。 疾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湿热蕴结证 证候:身目黄染,黄色鲜明,小便黄赤,口干苦或口臭,脘闷,或纳呆,或腹胀,恶心或呕吐,右胁胀痛,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组方:茵陈15~30g,栀子10~15g,制大黄6~15g (后下),滑石15~30g,石菖蒲15g,黄芩12g,车前草15g,射干9g,连翘9g,藿香10g。 中成药:乙肝清热解毒胶囊、肝泰舒胶囊、龙胆泻肝丸、茵胆平肝胶囊、鸡骨草胶囊、叶下珠胶囊、鸡骨草肝炎颗粒、茵栀黄颗粒、垂盆草颗粒等、双虎清肝颗粒等。 2、肝郁气滞证 证候:两胁胀痛,善太息,得嗳气稍舒,胸闷腹胀,情志易激惹,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组方:陈皮10g,柴胡12g,川芎15g,香附12g,枳壳12g,白芍15g,甘草6~9g,苏梗9g,丹参15g。 中成药:柴胡舒肝丸、逍遥丸、舒肝丸、丹芩逍遥合剂等。 3、肝郁脾虚证 证候: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乳房胀痛或结块,嗳气,口淡乏味,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逍遥散加减。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精)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罗日永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病毒感染之一。由于病毒的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导致慢性化感染,致成慢性乙型肝炎(CHB。目前西医尚未能找到理想药物,疗效没有突破进展。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各地学者运用中医药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本文用中医理论,根据其发病特点,认为本病病因病机是湿热为患,湿阻脾运;湿热相搏,耗伤肝气、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致脾运再损,常见肝郁脾虚之候,外病及肾,脾肾阳虚。经研究,本病证型基本归纳为湿热、脾虚、肝郁、阴虚、血瘀五个证型,对指导治疗本病有较好参考意义。证型本质研究认为,各证型的变化与现代医学化验检查有相关性。治法上,本病表现出脾肾不足,湿热内蕴,故确立“健脾、补肾、清余邪”之法。健脾重在实脾,用健脾化湿与运脾消导;补肾重在温补肾阳,注意温而不燥、补而不峻;“余邪”包括湿热、血瘀,清湿热不宜过于寒凉,活血祛瘀不宜过于破败。用此法,基本方用茵陈四苓散加黄芪、桑寄生、仙灵脾、半枝莲(或苦味叶下珠、白背叶根、丹参、山楂子等,治疗e-抗原阳性95例乙型肝炎患者,半年至一年,疗效较好,且有33例e-抗原转阴,转阴率34·75%。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病毒感染之一。全世界慢性HBV感染者约有3亿,其中大部分在亚洲地区。我国人群中慢性HBV携带者约占 10%~15%。而慢性乙型肝炎(CHB迁延不愈,又可发展为肝硬变甚至肝细胞癌。显然,积极治疗HBV感染,阻抑其向肝硬变和肝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颇为复杂,现代医学认为,导致HBV感染慢性化的主 要原因是病毒的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众多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如其外周血中NK细胞活性 ↓,CD3,CD4,CD4/CD8比值下降,IL-2(白介素-2下降,sIL-2R(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升高等,且HBVDNA(+者较HBVDNA (-者变化更显著。亦有医家认为慢活肝的发病 机制除与细胞免疫低下有关外,还与体液免疫亢进有关。此外,一些免疫调节物质,如RIF(花环形成抑制因子、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肝性免疫调节蛋白、SIF(血清抑

中医治疗肝癌

F F R R O O M M ::w w w w w w ..t t c c m m 66..c c n n 中中医医治治疗疗肝肝癌癌 导读:肝癌早期能根治吗 中医治疗肝癌的优势 如何判断肝癌的病期 【中医治疗肝癌:肝癌早期能根治吗】 中医治疗肝癌主要采用了中医的整体疗法,在扶正固本的治则下,采用中医的清热解毒、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等作用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达到抗癌的能力,使病人快速进入康复期,达到延长生命,缓解病痛,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中医治疗肝癌在肝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上取到了很好的疗效。中医的肝癌药既可以抑制癌细胞,还可以巩固根本,提高患者的自身抵抗力,副作用很小,适合长期使用,效果独特有效。无论是在手术前后,还是化疗治疗的辅助治疗,中医中药疗效都得到了明确的验证,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关于肿瘤早期能根治吗,对于药物的选择,中医治疗肝癌的方法主要包括化疗药及辅助联合治疗的灵活运用。化疗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直接杀灭癌细胞和应激性提高血液中白细胞的含量以达到控制癌

细胞的繁殖的目的,化疗在带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会对人体的一部分足球推荐正常组织细胞造成损害,尤其是骨髓抑制现象,临床有多数患者对化疗产生依赖性,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疗效逐渐降低,形成化疗依赖的恶性循环,此时应结合中医扶正抗癌疗法来增强治疗效果,(中药扶正肝癌消瘤汤,祛癌丸内服,外贴瘤痛康贴),药力直达肝部癌瘤病灶处快速杀灭癌细胞,快速止痛,消积水,化散肿瘤,消肿,活血化瘀,软化肿瘤之功效。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康复后不易复发。对正在化疗或放疗的癌症患者达到减毒增效的治疗效果,还能缓解化疗、放疗的毒副作用(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发热、脱发、白细胞减少等)。一般病情用药七到十天,恶心呕吐缓解,食欲增加,发热下降。用药一个疗程病人精神好转,自觉症状(上腹部胀满、肝区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水、黄疸等)得到缓解,脱发控制或长有新发,提高白细胞计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患者的抗癌能力。对手术后癌症患者,应用我院肿瘤专家研制的抗癌系列药物,预防复发、扩散和再转移。 【中医治疗肝癌:中医治疗肝癌的优势】 中医治疗肝癌的优势,肝癌治疗的中医优势,河南省中医肿瘤医院利用中医可以完全治愈肝癌,并且不宜复发,不转移等优势,获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经过上万例患者的亲身体会,可以见证中医治疗癌症肿瘤以及肝癌的优势是很好的。 中医治疗肝癌的优势1、具备较强的整体不文化念。肿瘤固然是生长在身材的某一部分,但实在是一种混身性疾病。对于大都的肿瘤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病,流行范围之广、传播途径之复杂、发病率之高、危害性之大,居各种传染病之首。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中医学虽无病毒性肝炎的病名,但散见于“胁痛”、“黄疸”、“鼓胀”、“症积”、“肝瘟”、“疫毒”等病的记载中。 一、慢性乙型肝炎诊断: 以200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为依据。 二、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使用中医药疗法治疗病毒性肝炎亦收到很好的效果,结合我科临床实际,我们总结常见的几种证型: 1.肝胆湿热证: 临床表现为胁胀脘闷,恶心厌油,纳呆,身目发黄而色泽鲜明,尿黄,口粘口苦,大便粘滞秽臭或先干后溏,或饮而不多,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或弦滑数。 治法:清化湿热疫毒。 方药:协定方清肝Ⅰ号。苦参,土茯苓,赤芍,虎杖,云茯苓,炙鸡内金,炒柴胡各15g,郁金,野菊花,蛇舌草各20g,茵陈,益母草各30g,同时可随证加用车前草,垂盆草,鸡骨草。 2.肝郁脾虚证: 表现为胁肋胀满疼痛,胸闷太息,精神抑郁,性情急躁,纳食减少,口淡乏味,脘痞腹胀,午后为甚,少气懒言,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大便溏泻或食谷不化,每因进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加重,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脉沉弦。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和中。 方药:逍遥散或柴芍六君子汤化裁。柴胡、枳壳、焦术、香附、佛手、生麦芽、生谷芽各10g,白芍、茯苓、党参各15g,山药30g,炙甘草6g。 3.正虚邪留证: 临床表现较轻微,仅有1~2个脾虚症状,无热象,无肝郁症状。 治法:扶正解毒。 方药:本院制剂健肝散加减。黄芪20g,枳实15g、苦参20g、茵陈20g、丹参15g,香

治疗乙肝的几个中医药方

。 以下十是从本人下载的几个药房,请版主给评论一下。 xx解毒汤(xx教授) 组成: 柴胡,黄芩,半夏各10克,茵陈18克,土茯苓,风尾草,草河车各15克。 功效: 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利尿渗湿。 主治: 胁痛,厌油腻。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服。 鸡平合剂(xx民教授) 组成: 鸡骨xx,平地木炭xx,xxxx,酢浆草。 功效: 清热解毒、xx郁化湿、活血消肿。 主治: 急性肝炎。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温服。

慢肝六味饮(xx教授) 组成: 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甘草5克,川草解10克,黄皮树叶15克(无黄皮叶亦可用)。 功效: 健脾益气。 主治: 慢性肝炎。 用法: 先将上药国水,浸泡30分钟,再在火上煎煮30分钟,将2次煎煮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 迁肝方(xx教授) 组成: 生山楂30克,生白扁豆12克,生麦芽9克,刺蒺藜12克,龙胆草6克,青蒿9克,甘草豹子克,玉竹9克,木瓜9克。 功效: 疏肝和胃,清热化痰。 主治: 迁延性肝炎。 用法: 上药用水800毫升,慢火煎取300毫升,滤出。渣再入水600毫升,慢火煎取200毫升,两煎合在一起。每日1剂,早晚饭前分服。

清胆解毒方(xx教授) 组成: 水牛角15克,广郁金9克,黄连而3克(冲服),黄芩15克,栀子9克,丹参15克,蒲公英30克,土茯苓30克,白茅根30根,蚤休9克。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乙型肝炎。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清肝解毒方(xx教授) 组成: 柴胡9克,赤芍15克,当归15克,半夏9克,黄芩15克,生牡蛎30克(先下),板蓝根15克,土茯苓30克,白茅根30克,蚤休9克,蒲公英30克。 功效: xx肝清热,养血柔肝。 主治: 乙型肝炎。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清肝凉胆汤(xx主任医师)

中医院二甲评审中医诊疗方案肿瘤科肝癌

肝癌中医诊疗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肝癌 西医病名:肝癌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参考《2001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 (1)病理诊断:肝内或肝外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 (2)临床诊断:① AFP≥400μg/L,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等,并能触及肿大、坚硬及有结节状的肝脏或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② AFP<400μg/L,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等,并有两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性占位病变;或有两种肝癌标志物(AFP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 -gT同工酶Ⅱ、α-L-岩藻糖苷酶及CA19-9等)阳性及一种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者。③有肝癌的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肝外远处转移病灶(包括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或在其中发现癌细胞),并能排除转移性肝癌者。 Child-Pugh肝功能改良分级法 临床与生化检测 指标 异常程度计分 1 2 3 1.肝性脑病(分级)无1~2 3~4 2.腹水无轻中度以上 3.胆红素(μmol/L)<3 4.2 34.2~51.3 >51.3 4.白蛋白(g/L) ≥35 28~34 <28 5.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T)(秒)1~4 4~6 >6 特殊:针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 红素) <68.4 68.4~170 >170

1.A级为5~6分;B级为7~9分;C级为10~15分。 2.Child分级出处: Child. C. g(1964), The Liver and Portal Hypertention, p50. Philadephia: Saunders 3.Child-Pugh分级出处: Brit. J. Surg. 1973; 60(8):646~649 4.Child-Pugh分级是在Child分级上改进,区别在于: 增加了PT, 忽略了身体营养的评估。 5.肝性脑病分期(可参考教科书):Trey C, et al. New England J. Medicine. 1966; 274(3):473-481 2.临床分期:参照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标准。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期 分期肿瘤癌栓 淋巴结肿大远处 转移 肝功能分级对应分期(肝门、腹腔) Child-Pugh 1977年TNM Ia 单个最大直径≤3cm 无无无 A I I/Ⅱ Ib 单个或两个最大直径之和 ≤5cm,在半肝 无无无 A I/ⅡⅡ Ⅱa 单个或两个最大直径之和 ≤10cm,在半肝;或≤5cm 在左右两半肝 无无无 A I/ⅡⅡ/ⅢA Ⅱb 单个或两个最大直径之 和>10cm,在半肝;或>5cm, 在左右两半肝;或多个 无无无 A I/ⅡⅡ/ⅢA ⅢB/ⅣA 任何门脉分 支、肝 静脉或 胆管 无无A或B Ⅱ Ⅲa 任何门脉主 干、下 腔静脉 或有或有A或B Ⅱ/ ⅢⅢB/ⅣA/ ⅣB Ⅲb 任何任何任何任何 C ⅢIA-ⅣB 注:三种分期方法并非能完全对应 (二)证候诊断 1.肝郁脾虚证:上腹肿块胀闷不适,消瘦乏力,倦怠短气,腹胀纳少,进食后胀甚,口干不喜饮,大便溏数,小便黄短,甚则出现腹水、黄疸、下肢浮肿,舌质胖、舌苔白,脉弦细。 2.肝胆湿热证:头重身困,身目黄染,心烦易怒,发热口渴,口干而苦,

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诊断的依据除病人症状,体征外,须根据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和/或肝活检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动态观察诊断。 1.急性型肝炎 1)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 2)症状: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3)体征:A. 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B. 皮肤,巩膜黄染。 4)肝功能检查:A. 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B. 血清胆红素(Bil)大于17.1μmol/L(大于1mg/dL)和/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 5)HBV标记物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抗HBc-IgM高滴度(1:1000稀释仍阳性),两项阳性或仅后者阳性。 疑似病例:1-2)+ 1-3)+ 1-4);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三)1-5)如患者皮肤,巩膜无黄染,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正常,尿胆红素阴性为急性无黄疸性乙型肝炎,反之为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 2.慢性迁延型肝炎(简称慢迁肝) 1)急性乙肝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者:如无急性乙肝史,乙肝病程超过半年未痊愈者;病情较轻不足以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者 2)肝功能检查ALT持续或间歇异常 3)HBV标记物检查:符合慢性乙肝的病原学指标,抗HBc-IgM滴度低于1:32或阴性,血清HBsAg或HBV-DNA任何一项阳性,病程持续半年以上。 4)肝脏病理组织检查可出现三类情况:慢性小叶性肝炎主要是肝小叶内的炎症和肝细胞的变性及坏死;慢性间隔性肝炎主要是汇管区有纤维细胞向小叶内伸展形成间隔;慢性门脉性肝炎门脉区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致使门脉区增大。 疑似病例:2-1)+ 2-2)+ 2-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2-4)或2-3)+ 2-4)。 3.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有明显的肝炎症状。 1)体征: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痔,脾肿大或黄疸(排除其他原因) 2)肝功能检查:ALT反复和/或持续升高,血浆蛋白降低,A/G蛋白比例失常,r-球蛋白升高和/或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异常。 3)HBV标记物检测:同2-3)。 4)肝脏病理组织学特征:临床上慢活肝轻型与慢迁肝很难区别,确诊须借助病理组织学特征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加以鉴别。慢活肝的病理改变以碎屑状坏死为主要特征,小叶内点状或灶状坏死,甚至灶性融合性坏死以及变性和炎症反应。并依据坏死程度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慢活肝。 疑似病例:3-1)+ 3-2)+ 3-3)+ 3-4)。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3-5)或3-4)+ 3-5)。 4.重型肝炎 1)急性重肝 A.既往无乙肝病史,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并在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II度以上的肝性脑病),黄疸迅速加深,严重的消化道症状。 B.体征:肝浊音界迅速缩小等。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及方药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及方药: 因急性肝炎多出现身黄、目黄、小便黄的症状,这在中医辨证为“黄疸”。根据黄疸的出现是鲜明还是晦暗,可分为阳黄阴黄,在急性肝炎中阳黄多见。 阳黄治法应清热利湿,解毒祛邪,芳香化浊,理气活血。 热重者用茵蒿汤、栀子柏皮汤加减;湿重者用茵四苓散、三仁汤加减;湿热并重者用甘露消毒丹加减。 清热利湿可选用茵、虎杖、龙胆草、车前草、栀子、大黄、黄连、黄芩、黄柏、苦参等。 解毒祛邪可选用山豆根、板兰根、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野菊花、土茯苓、蚤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 芳香化浊可选用藿香、佩兰、白蔻仁、砂仁、苍术、厚朴、薄荷、菖蒲等。 理气活血可选用郁金、柴胡、香附、青皮、大腹皮、泽兰、丹参、皮、赤芍、佛手等。 因慢性肝炎多表现为胁痛,故中医多将其辨证为胁痛,其分型辨证如下。 肝胆湿热: 症状:右胁胀痛、脘腹满闷、恶心、厌油腻、身目黄或无黄。小便黄赤、大便粘腻臭秽。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药选用茵蒿汤类,酌加凉血解毒药。 肝郁脾虚: 症状:胁肋胀满、精神抑郁、面色萎黄、食纳减少、口淡无味、脘痞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弦。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和中。方药选用逍遥散、柴芍六君子汤等。 肝肾阴虚: 症状: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女子经少经闭,舌红瘦少津或有裂纹、脉细数无力。治法:养血柔肝、滋阴补肾。方药选用一贯煎、滋水清肝饮等。脾肾阳虚: 症状:畏寒喜暖、少腹腰膝冷痛、食少便溏、食谷不化、甚则滑泄失禁、下肢浮肿。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或沉迟。 治法:健脾益气、温肾扶阳。方药选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四君子汤合金匮肾气九等。 瘀血阻络: 症状: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斑、肝脾肿大、质地较硬、蜘蛛痣、肝掌、女子行经腹痛、经水色暗有块。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方药选用血府逐瘀汤或下瘀血汤、鳖甲煎丸等。 淤胆型肝炎: 治以清热利湿、凉血活血、化痰散瘀、疏肝利胆为主。可重用赤芍配伍大黄,或用黛矾散、硝矾散等方药。如属阴黄,则治以温散寒湿,选用茵四逆汤或茵术附汤之类。 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专病专方举例 1.乙肝一号片茵、柴胡、白芍、升麻、栀子、川芎、香附、龙胆草、甘草、三棱、莪术、黄、赤芍、根、黄芩、黄芪、枣皮等32味药组成。共制成片剂,每服8片,1日4次,3个月为1个疗程。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伴肝功能异常者。 2.乙肝六号片由茵、虎杖、枸杞、首乌、枳壳、佛手、板蓝根、菟丝子、山楂、金钱草、白茅根等药组成。共制成片剂,每服6片,1日4次,3个月为1个疗程。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肾虚邪实者。 3.剔毒护肝汤由叶下珠、黄芪、莪术等药组成。具有抗乙肝病毒、调整免疫机能、保护肝细胞、抗肝纤维化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肝癌中医护理方案复习过程

肝癌中医护理方案

肝癌中医护理方案A 一、常见证候要点 肝气郁结:右胁部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食少纳呆,时有腹泻,右胁下肿块,舌苔薄白,脉弦 气滞血瘀:胁下痞块巨大,胁痛引背,拒按、入夜更甚,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结不调,倦怠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沉细或弦涩。 湿热聚毒:心烦易怒,身目发黄,口干口苦,纳食减少,腹部胀满,胁肋刺痛,溲赤便干,舌质紫暗,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肝阴亏虚:胁肋疼痛,五心烦热,头晕目眩,食少腹胀,青筋暴露,甚则呕血、便血、肌肤瘀斑瘀点,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胁痛 1.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总结疼痛发作规律。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做好疼痛管理,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取右侧卧位,给予精神安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指导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音乐等,以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神阙穴、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右侧肝俞、右侧胆俞、太冲、、丘墟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胆、交感、神门等穴。 7.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或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仪治疗

8.遵医嘱中药外敷。 9、排除禁忌症,遵医嘱中药热奄包热敷 (二)纳呆 1.病室空气流通、新鲜。 2.做好心理疏导,化解不良情绪。 3.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肝、脾、胃、交感等穴位。 4.穴位按摩,可选择足三里、阳陵泉、内关、肝腧、脾腧、胃腧等穴位。 5.穴位贴敷,可选择肝腧、脾腧、胃腧、足三里、等穴位 6、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以减少胃肠道负担。多吃含维生素A、C、E的食品,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食物要新鲜,不吃发霉变质的饮食。 常吃含有抑癌作用的食物,如芥蓝、包心菜、胡萝卜、油菜、植物油、鱼等. 7、坚持低脂肪、高蛋白质易消化食物,如瘦肉、鸡蛋及酸奶、鲜果汁、鲜菜汁。 (三)腹胀/腹水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排便、排气情况及伴随症状。 2、腹水患者观察腹水情况、测量腹围、小便量等,是否伴随肢体肿胀、腹部静脉曲张等症状。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 3.患者宜卧床休息,给予半坐卧位。 4.排除禁忌症遵医嘱中药外敷,保留时间6~8小时。 5.排除禁忌症遵医嘱艾灸,取中脘、肝俞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中脘、上脘、胃俞、足三里等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 2015年10月22日 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定,涉及慢性乙型肝炎其它治疗策略和方法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一版),并于2010年第一次修订。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再次修订。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B和C 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级别(表1,根据GRADE分级修订)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 一、术语 1.慢性HBV感染 (chronic HBV infection)—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 2.慢性乙型肝炎 (chronic hepatitis B)—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分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3.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4.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5.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inactive HBsAg carrier)—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 4或根据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判定病变轻微。 6.乙型肝炎康复 (resolved hepatitis B)—既往有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史,HBsAg阴性,HBsAb阳性或阴性,抗-HBc阳性,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限,ALT在正常范围。7.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 (acute exacerbation or flare of hepatitis)—ALT升至正常上限10倍以上。 8.乙型肝炎再活动 (reactivation of hepatitis B)—常常发生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或乙型肝炎康复者中,特别是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化疗时。在HBV DNA持续稳定的患者,HBV DNA升高≥2 log10 IU/mL,或者基线 HBV DNA 阴性者由阴性转为阳性且≥100 IU/mL,或者缺乏基线HBV DNA者HBV DNA≥20 000 IU/mL。往往伴有肝脏炎症坏死再次出现,ALT升高。 9.HBeAg阴转 (HBeAg clearance)—既往HBeAg阳性的患者HBeAg消失。10.HBeAg血清学转换 (HBeAg seroconversion)—既往HBeAg阳性的患者HBeAg消失、抗-HBe出现。 11.HBeAg逆转 (HBeAg reversion)—既往HBeAg阴性、抗-HBe阳性的患者再次出现HBeAg。 12.组织学应答 (histological response)—肝脏组织学炎症坏死降低≥2分,没有纤维化评分的增高;或者以Metavir评分,纤维化评分降低≥1分。 13.完全应答 (Complete response) 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或伴有抗-HBs阳转。 14.临床治愈 (Clinical cure):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或伴有抗-HBs阳转、ALT 正常、肝组织学轻微或无病变。 15.原发性无应答(Primary nonresponse)-核苷类药物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治疗12周时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1 log10IU/mL或24周时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2 log10 IU/mL。 16.应答不佳或部分病毒学应答(suboptimal or partial virological response)-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治疗24周时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1 log10 IU/mL,但仍然可以检测到。 17.病毒学应答 (virological response)—治疗过程中,血清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8.病毒学突破 (virological breakthrough)—核苷类药物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患者,在未更改治疗的情况下,HBV DNA水平比治疗中最低点上升1个log值,或一度转阴后又转为阳性,并在1个月后以相同试剂重复检测加以确定,可有或无ALT升高。19.病毒学复发(Viral relapse)-获得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停药后,间隔1个月两次检测HBV DNA均大于2 000 IU/mL。 20.临床复发(Clinical relapse)-病毒学复发并且ALT>2 x ULN,但应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ALT增高。 21.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off-treatment virological response)-停止治疗后血清HBV DNA持续低于检测下限。

肝积(肝癌)中医诊疗-方案

肝积(肝癌)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参考《2001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 (1)病理诊断:肝内活肝外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2)临床诊断:①AFP≧400ug/L,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等,并能触及肿大、坚硬及有结节状的肝脏或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②AFP﹤400ug/L,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等,并有两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性占位病变;或有两肝癌标志物(AFP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r-gt同工酶Ⅱ、a-L-岩藻糖苷酶及CA19-9)等)阳性及一种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者。 ③有肝癌的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肝外远处转移病灶(包括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或在其中发现癌细胞),并能排除转移性肝癌者。 Child-push肝功能改良分级法 临床与生化检测指标 异常程度计 分 1 2 3 1,肝性脑病(分级)无1~2 3~4 2,腹水无轻中度以 上

3,胆红素﹤34.2 34.2~51.3 ﹥51.3 4,白蛋白≧35 28~34 ﹤28 5,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T)(秒)1~4 4~6 ﹥6 特殊:针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 红素) ﹤68.4 68.4~170 ﹥170 1.A级为5~6分;B级为7~9分;C级为10~15分. 2.Child分级出处:Child.C.g(1964),The liver and Portal Hypertention,p50.Philadephia:Saunders 3.Child-push分级出处:Brit.J.Surg.1973;60(8):646~649 4.肝性脑病分期(可参考教科书):Trey C,et.New Englnd J,Medcine.1966;274(3):473~481 2.临床分期:参照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原发性肝癌临 床分期标准。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期 分 期肿瘤癌栓 淋巴结 肿大 远 处 转 移 肝功能分级对应 分期 (肝 门、腹 腔) Child-push 1977 TNM Ⅰa 单个最大直径 ≦3cm 无无无 A ⅠⅠ/ⅡⅠb 单个或两个最无无无 A Ⅰ/Ⅱ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l临床诊疗方案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病,流行范围之广、传播途径之复杂、发病率之高、危害性之大,居各种传染病之首。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中医学虽无病毒性肝炎的病名,但散见于“胁痛”、“黄疸”、“鼓胀”、“症积”、“肝瘟”、“疫毒”等病的记载中。 一、慢性乙型肝炎诊断: 以200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为依据。 二、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使用中医药疗法治疗病毒性肝炎亦收到很好的效果,结合我科临床实际,我们总结常见的几种证型: 1.肝胆湿热证: 临床表现为胁胀脘闷,恶心厌油,纳呆,身目发黄而色泽鲜明,尿黄,口粘口苦,大便粘滞秽臭或先干后溏,或饮而不多,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或弦滑数。 治法:清化湿热疫毒。 方药:协定方清肝Ⅰ号。苦参,土茯苓,赤芍,虎杖,云茯苓,炙鸡内金,炒柴胡各15g,郁金,野菊花,蛇舌草各20g,茵陈,益母草各30g,同时可随证加用车前草,垂盆草,鸡骨草。 2.肝郁脾虚证: 表现为胁肋胀满疼痛,胸闷太息,精神抑郁,性情急躁,纳食减少,口淡乏味,脘痞腹胀,午后为甚,少气懒言,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大便溏泻或食谷不化,每因进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加重,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脉沉弦。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和中。 方药:逍遥散或柴芍六君子汤化裁。柴胡、枳壳、焦术、香附、佛手、生麦芽、生谷芽各10g,白芍、茯苓、党参各15g,山药30g,炙甘草6g。 3.正虚邪留证: 临床表现较轻微,仅有1~2个脾虚症状,无热象,无肝郁症状。 治法:扶正解毒。 方药:本院制剂健肝散加减。黄芪20g,枳实15g、苦参20g、茵陈20g、丹参15g,香

病毒性肝炎中医治疗研究

病毒性肝炎中医治疗研究 发表时间:2017-07-20T13:42:31.1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5期作者:李敏 [导读] 将中医辨证治疗作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临床效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值得借鉴。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湖北武汉430300 摘要: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结合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6.03---2017.03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达为观察组组与对照组各48 例,对照患者用常见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95.83%,高于对照组78.265%,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医辨证治疗作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临床效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治疗;临床效果 我国乃肝病大国,病毒性肝炎位居前列。根据2006年我国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占2000万例,1~59岁的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HBsAg)携带率达7.18%[1] 。我国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约(2000~5000)万,大概占世界所有丙型肝炎患者的15%~30%[2]病毒性肝炎若不对其进行及时治疗,极易反复发作,引起肝癌、肝硬化等恶性疾病[3]。病毒性肝炎极其相关并发症的治疗,对患者、对国家都是一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次研究为探讨采用结合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随机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96例,并分别对其进行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取2015 年12 月至2016 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所有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器官病变、失代偿性肝硬化及重叠和混合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 对其治疗方式以及效果进行研究。将96 例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男性与女性患者比为28:20,年龄为21-69岁,平均(27±3.21)岁,。观察组男性与女性患者比为29:19;年龄为22-75岁,平均(25±2.13)岁。两组临床资料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对比分析。 1.2 方法 1.2.1对照组行常规西医保肝治疗,给予患者甘草酸二铵、门冬氨酸钾镁、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干扰素进行治疗等。 1.2.2观察组患者采用: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原则以解毒行气化瘀为主,按照不同的证候,结合病情演变进行辨证施治。(注:灵活使用,非一成不变) 1.2.2.1湿热中阻 证候:身目发黄,色泽鲜明,恶心,厌油腻,纳呆,胁胀脘闷,尿黄,苔黄腻,身体困重,倦怠乏力,脉弦滑数。方药:茵陈蒿汤加味。茵陈40g,栀子12g,大黄9g(后下),制鳖甲9g,生石膏50g。 1.2.2.2肝郁脾虚 证候:胁肋胀痛,便溏或食谷不化,精神抑郁性情急躁,少气懒言,舌淡胖有齿痕,脉沉弦。早晨方药:龙胆草10g,栀子12g,黄芩15g,生地12g,车前子15g, 木通9g,泽泻12g,当归12g,甘草6g,制鳖甲9g。晚上方药:元芪25g,白术15g,陈皮12g,升麻15g,柴胡12g,人参15g,甘草9g,当归12g,制鳖甲9g。 1.2.2.3肝肾阴虚 证候:头晕、两目干涩,腰膝酸软,形体消瘦,潮热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细数。方药:一贯煎去川楝子加枳实。生地20g,沙参15g,当归15g,枸杞15g,麦冬15g,制鳖甲9g。 1.2.2.4 气滞血瘀 证候:两胁刺痛,痛有定处,胁下或有痞块,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丝,肌肤甲错,妇女闭经或行经夹块,小腹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舌下青筋怒张,脉弦涩。方药:膈下逐瘀汤。桃仁12g,红花9g,五灵脂12g,元胡15g,乌药10g,川芎12g,香附12g,当归15g,赤芍12g丹皮10g,枳壳12g,甘草6g,制鳖甲9g,大黄蜇虫丸三丸。 1.2.2.5脾肾阳虚 证候:四肢不温,神疲脉弱,面色不华或晦黄,少腹腰膝冷痛,食少便溏甚至晨泄,完谷不化,下肢浮肿,阴囊湿冷或阳萎,脉弱。方药:附子理中丸合肾气丸。党参13g,白术15g,干姜6g, 制附子9g, 桂枝6g,熟地黄12g,山药20g,茯苓15g,山茱萸10g,炙甘草6g,制鳖甲9g。 1.3 观察指标 显效:疗程3个月结束时,1.症状完全消失;2.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压痛及叩击痛,有腹水者腹水消失;3.肝功能(ALT、胆红素、A/G或蛋白电泳正常;4.以上三个指标稳定一年. 好转:疗程结束时,1.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2. 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压痛及叩击痛,有腹水者腹水减轻50%以上未完全消失;3.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在50%以上而未完全正常. 无效:未达到好转标准或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95.83%,高于对照组78.265%,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正气亏损、外感湿热疫毒、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所伤。基本病机是湿热毒邪长期羁留,损肝传脾,脾气受损,运化无权而致脾虚肝郁,湿遏阳气,热伤阴血,久必及肾形成肝肾阴虚、瘀血阻络。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蕴结、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和疫毒潜伏六种证候类型,分而治之。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 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是介于急性肝炎和肝硬化中间阶段的一个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而我国目前被称为肝炎大国,约10%的人感染过HBV,其中300万以上的人为慢性HBV感染者,而慢性HBV感染者大约有15%-25%的患者将过早地死于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对慢乙肝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单纯西医治疗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抗病毒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等,而中医以辨证论治为特色,在慢乙肝的综合防治中占有一席之地,现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慢乙肝是由湿热疫毒、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所伤且与正气亏损密切相关。基本病机是湿热毒邪长期羁留,损肝传脾,脾气受损,运化无权而致脾虚肝郁、湿邪内阻、湿邪遏阳伤气、热邪伤阴耗血、灼津成瘀,形成肝肾阴虚、瘀血阻络的证候。若经久不愈,则最终导致肝脾肾三脏及气血阴阳俱虚,痰、瘀、水互结而成单腹胀、水臌或血臌,即肝硬化或肝癌。 2.辨证论治 根据1991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天津会议《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1],结合慢乙肝的临床证候特点,分型论治如下: 2.1 湿热蕴结型慢乙肝活动期由于湿热羁留,余毒难清,正气耗伤,正虚为本,邪毒为标。根据临床湿热孰轻孰重比例可分以下2型 2.1.1 热毒炽盛(热重于湿)证低热、身目俱黄、恶心厌油、口干口苦、心烦易怒、纳呆便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血清检测HB S Ag、SGPT、IgG均显著升高[2]。治宜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常用茵陈蒿汤合柴胡解毒汤加减:柴胡9g,黄芪9g,茵陈15g,栀子12g,大黄9g,土茯苓30g,草河车10g,白花蛇舌草30g,车前子15g,甘草6g。 2.1.2 湿热遏脾(湿重于热)证身目微黄,头身困重,口粘呕恶,胸闷脘痞,大便粘滞不爽,尿黄,舌苔白腻,脉沉细。治宜芳化利湿、燥湿运脾为主,常用于平胃散合三仁汤加减:苍术10g,白术10g,厚朴10g,半夏10g,陈皮10g,黄芪10g,藿香10g,茯苓10g,杏仁10g,白蔻仁10g,生薏米仁30g,茵陈15g,神曲15g,黄连5g,甘草5g 2.2 肝郁脾虚型慢乙肝以肝脾同病类型最为多见。肝郁症状有口苦、黄疸、胁痛、心烦易怒、尿黄等;脾病症状有头晕乏力、纳差恶心、腹胀便溏等,根据肝郁和脾虚轻重可分以下2证 2.2.1 肝郁脾虚、横逆犯胃证症见胁痛腹胀、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纳差便溏、口苦尿黄、月经不调、舌淡暗、苔白脉弦细、治宜疏肝和胃、健脾利湿。多用血逆散合逍遥散加减:白芍15g,枳壳12g,柴胡、白术、当归、茵陈、草河车各10g,土茯苓、白芍、连翘、神曲各15g,砂仁、薄荷、炙甘草各6g 2.2.2 脾胃虚弱、脾失健运证症见神疲乏力、纳差便溏、精神萎靡、四肢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胖、边有齿痕、脉细无力,治宜补脾益气、开胃消食。方用补中益气汤合保和丸加减:生黄芪30g,太子参、白术、当归、陈皮各10g,柴胡9g、升麻6g、枳壳12g,炙甘草6g,焦三仙各15g,茯苓15g,砂仁6g。 2.3 肝肾阴虚型湿热毒邪日久伤阴,导致肝肾阴虚,可分以下2证: 2.3.1 肝肾阴虚、肝郁气滞证症见肝区隐痛、劳累加重、得卧则轻、口干口苦、五心烦热、头

肝癌中医临床路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最新稿)

肝癌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 一、肝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癌(TCD编码:BNA00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CD-10编码:C2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考《2001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肝癌诊疗方案”。 肝癌临床常见证候: 肝郁脾虚证 肝胆湿热证 肝热血瘀证 脾虚湿困证 肝肾阴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肝癌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癌(原发性肝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癌(TCD编码:BNA001),原发性肝癌(ICD-10编码:C22)。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乙肝两对半、乙型肝炎DNA测定 (5)肿瘤标志物(AFP/AFU等) (6)胸部正侧位X线片 (7)心电图 (8)上腹CT或B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上腹MR或PET/CT或超声造影检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郁脾虚:健脾益气,疏肝软坚。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3)肝热血瘀:清肝凉血,解毒祛瘀。 (4)脾虚湿困:健脾益气,利湿解毒。 (5)肝肾阴虚:清热养阴,软坚散结。 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针灸治疗:可根据病情辨证取穴。 4.中药外敷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5.推拿治疗:根据病情选用。 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用射频消融治疗、中药介入治疗、深部热疗、免疫系统治疗等。 7.内科基础治疗。 8.护理:基础护理及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主要症状(胁痛、腹胀等)明显改善; 2.疗程结束,无明显并发症; 3.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