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弗洛伊德油画

浅谈弗洛伊德油画

浅谈弗洛伊德油画
浅谈弗洛伊德油画

浅谈弗洛伊德油画

摘要:弗洛伊德是英国当代的著名油画艺术家,他的作品从技法角度来看更接近直接技法和写意风格,他本人的画风演变确实也经历了由细腻工整的写实风格到粗狂豪放的写意风格的变化。他的油画作品写意式的画风、对生命心理的独特描述、对极致视觉冲击力的创新追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有益的艺术启示。此文从对弗洛伊德绘画风格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剖析,并且从造型及精神意味等方面对其艺术特色进行了研究,以期全面认识这位现代具象写实绘画领域大师作品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路森弗洛伊德;油画;审美特征;艺术启示

西方艺术进入20世纪后,绘画被视为一种本质上保守的表现形式,卢西恩·弗洛伊德(Lucian Freud)仍以一种公认的传统的方式进行工作,是当今英国具象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作品均取材于日常生活,大部分在画室中完成。弗洛伊德的画面造就了一种与古典绘画艺术不同的不和谐感,也因此使得他的绘画作品具有原创性:虽然表现是传统的,但是却摆脱了西方绘画中的象征性。弗洛伊德以其非凡的写实能力,新颖独特的造型特点,神秘莫测的画面语境,给人以既传统又现代的视觉冲击。弗洛伊德所追求的艺术目标如同中国画一样,在于超越对具体物象形似的简单追求,由形似走向神似。由于弗洛伊德在英国成名较晚,弗洛伊德的中期作品才引起英国乃至世界艺术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并相继在世界各地举办大型个人画展,赢得了世界性的普遍赞誉。

一、家庭简介与油画的微妙关系

良好的家庭教育为路森弗洛伊德日后成长为著名画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33年,弗洛伊德全家迁往英国并于1939年加入英国国籍。并进入英国圣工会绘画学校学习,受到安格尔、荷尔拜因、门采尔等人的影响,绘画较为细腻真实,创造出强烈的个性化绘画技法和形式风格。弗洛伊德的祖父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在选择和提炼题材时也是为把潜意识中的力比多加以伪装和变形,绘画的灵感闪现于理智对潜意识的控制力放松之时;画家按照自己的心声创作,本我、自我、超我随环境而变,均有可能作为主导的心理状态指导其创作,从而使艺术作品感染愿望同样被抑制的人们,并使观众从中体会到艺术家真实的个人情感。艺术家就像一个精神病患者,用绘

画使自己从不满的现实中得以解脱,投入到一个自己幻想的完美世界。在艺术世界里,艺术家解决冲突,对抗焦虑,处理复杂问题,并且净化心灵。弗洛伊德指出,释放本能产生的痛苦是艺术家创作的理由。艺术家把在现实中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的欲望按照美的规律转化到幻想世界,即绘画中去,从而得到本能的宣泄和欲望的达成,借以追求期望中的自由与快乐。20世纪90年代,随着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的进一步扩展,路森弗洛伊德这个名字逐渐由陌生到令中国的同行们耳熟能详的地步,他油画作品中所传达的令人震撼、使人激动兴奋不已的洒脱刚劲而又不失其对物像造型“画面上的那种隐隐现现、诡异闪烁的意味、不协调的冷准确把握的能力。”引起多少崇拜者的追捧借鉴和效仿,从而漠和让人百般品味的视觉效果。在中国掀起了不小的学习弗洛伊德,研究弗洛伊德的热潮。

二、弗洛伊德各个时期油画作品分析

写实绘画在当代艺术中的意义是特殊的,因为它在延续欧洲绘画传统的同时又展现出独特的当代性。洛佩斯、纳兰霍、萨维尔、弗洛伊德等著名画家无疑是当代写实画坛的领军人物,弗洛伊德是几位大师中对中国当代艺术影响最大的。弗洛伊德的绘画大都是在室内完成的,他是一名典型的室内画家,其光源也大都采用白炽灯,因而画面色调大都是冷灰调子;而且他还采用平行光源来增强人物塑造的平面感。早期的启蒙阶段是弗洛伊德探索学习的过程,他似乎对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情有所钟。以表现主义的绘画形式所引发的超越具体物象的形与色,来表达自己内心情绪的激荡;由超现实主义的绘画形式所引发的对自然界和人的心理深处种种深邃神秘因素的暗示和解读,都通过他的作品明晰地传达出来。在其早期绘画中亦是如此:色彩简洁、温和;色调统一,加之这一时期特殊的平整光洁的绘画技法,使色彩变化更显舒缓、轻快、细腻。弗洛伊德刻画的人物,表情大多是一种神经质似的僵滞,带有很强的精神性。不像那些庸俗的画家只关注描摹人物客观的外轮廓,弗洛伊德在创作中通过对画面人物注入一种主观的精神体验而实现了其特殊的人文关怀,从而达到了罗丹所谓的“比真实更加真实”的境界。中期,代表作有《画家的母亲》《诺斯》。弗洛伊德中期的绘画风格同早期相比,无论是画面的形式语言还是对人物表情的塑造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风格是躁动的、坚实的、粗犷的、性感的,更具表现力。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画家一改早期精巧平整的绘画风格,取而代之的是泼辣厚重的笔触肌理,画风由早期的冷漠变得热烈,画面的表现性的到了加强。色

彩虽然依旧稳重,但是强有力的笔触强化了体积的转折,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而且使画面更具绘画性。晚期,80年代以后,弗洛伊德的创作进入了晚期,同时也到了炉火纯青的顶峰阶段。这一时期他的画风变得更加放松、泼辣、本真,从而形成了更强大的视觉震撼力,画作的精神性内涵也更加深刻。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无疑是他在90年代以后画的多幅自画像了。以他的《老年自画像》为例,画家的创作主题已由他人转化为自身,这无疑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让人体会到了一种洗尽铅华的平淡所带来的感动,无疑形成了弗洛伊德绘画历史中的一个新的高峰。当庸俗的画家在致力于复制现实的轮廓的时候,弗洛伊德的绘画却一直在关注人的精神领域。生命、死亡、暴力、孤独,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这些后工业社会人类所面临的困惑。弗洛伊德借助他的作品进行思考和精神进化,从他三个时期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他个人的艺术人格的成长。

三、弗洛伊德的绘画特色及艺术成就

我们用东方的哲学思想来看弗洛伊德的油画作品,可以发现其在艺术精神层面上的共通性。虽然弗洛伊德的作品与东方的中国画在对事物的观察方式、表现手法、材料等方面都大相径庭,但在终极点上却与东方的中国画所追求的境界完全统一,即物我两忘、主客合一的境界。弗洛伊德一生所跋涉的艺术创作道路,也经历了由对技术的悉心磨砺,最终达到对物象表现的自然而然的洒脱与自由。弗洛伊德下笔之时若有神助,奔放的激情、恢宏的气势、硬朗的精神气质流注于他所表现的对象上,使作品中所表现的对象的精神与画家的主体精神进行了完美的沟通融合,实现了主客体的完整统一。其作品主张把梦幻与现实结合起来,运用象征和偶然性的自由联想表达性、战争、暴力、生命与死亡,具有神秘、恐怖、怪诞等特点。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为其“自动绘画”的理论基础,并用可识别的语言将本能得以升华。这种奇特的创作手法、极不寻常的主题内容,都显露出精神分析美学的痕迹。

弗洛伊德的作品以奇绝独特的构图、异乎寻常的动态、悠肆有力的笔触、厚重交益的肌理、含蓄凝重的色彩、硬挺结实的造型、惊悸冷漠的神情、奇诡神秘的意味等因素构建了其作品独特的面貌。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逐一剖析其绘画艺术特色。

奇绝独特的构图,异乎寻常的动态纵观弗洛伊德不同时期的作品,无论是肖像还是人体构图均十分饱满,人物主体充满着画面,几乎超出画面的边界,顶天

立地,咄咄逼人。扑面而来的形象产生强烈的视觉逼迫感,极大地拉近了与观者之间的距离,使欣赏者犹如身临其境,视觉冲击力极强。弗洛伊德不仅充分表现了人物的相貌特征,而且更深人地刻画了他们的主体性格。弗洛伊德的肖像作品大都采用正面或半侧面的视角,一张张独具个性的睑庞占据着画面大部分空间,人物的神情或惊悸、或忧郁、或奇诡、或冷漠,仿佛沉浸在个体的意识世界之中而无法自拔。在弗洛伊德的作品中,视点的选择弗洛伊德在画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偏爱或高或低的视点。他曾说“我可以解释,从许多角度看态肆有力的笔触,厚重纹深的是因为我不必去想任何事情,这对我是至关重要的”。

在弗洛伊德的人体作品中,肌理是弗洛伊德早期的作品特点,四五十年代画家一直采用俯视的视点,这样便于对人物主体和环境空间进行全方位的表现。画面用笔平滑细腻,晕染柔和,是一种冷静的中的人物主体斜躺竖卧,完全打破了古典绘画中均衡稳定的力的图式和优美和谐的构描绘,几乎近于单线平涂,形体轮廓清晰图法则,实践着现代艺术语言的崭新探索,给我们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大胆运用强的姿势,成为特殊的肢体情绪符号。这种不加娇饰的、极度生活化的姿态,他爆发式的大笔触横扫肥胖、或粗壮、或瘦削、或纤弱的模特儿,更使得其作品整体显现出非同凡响的感官竖抹,似乎要将早期的自我扫地出门。在弗洛伊德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实实在在、有灵有肉的真实的人体,绝非其他画家的笔触类型丰富多样,环状统美学中推崇的优美或者壮美。用笔大胆有力,肌理厚重。弗洛伊德对人体解剖结构的深刻理解和对形体特征的敏锐洞察,时刻追随着形体结构的转折走向、穿插才达到笔走龙蛇、从容不迫的境界。弗洛伊德的肖像画传神地反映体积、空间、结构等造型因素及对于油画作品的笔触和肌理之美,其作品中由于用笔的交错相叠,抑扬顿挫,色彩的交相渗透,掩映成期刻意于表现形体的体积感、结构的准辉,产生了犹如浮雕般的肌理和砾石一样的质感。弗洛伊德所描绘的肖像和人体,皮肤的质度于朴拙之中,态肆率意,鲜活而充满生动犹如岩石般的粗糙,显现着粗犷的力度,尤其是对头、手、脚以及躯干的高光部机。弗洛伊德的笔法是别人绝对难以模仿更是做了充分的堆叠表现,产生了斑斑驳驳的光斑效果,显现出苍劲、厚重、粗仿。弗洛伊德的绘画在人物的造型上,人物的体形表现大都饱满、丰富、有力,在具体的局部细节上,不追求过于细腻的表现,从人物的整体状态出发,紧抓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主体人物在造型空间上表达也非常丰富。在画面的透视上不局限于一点透视的变化,加强了人物存

在的空间感,使得画面人物的造型浑圆,具有雕塑般的立体感。如作品《持画板的自画像》骨肌肉表现得精准传神,令人折服。弗洛伊德利用肌理充分表现了人体的真实感以及生命是随着形体的转折、结构的走向、体面的存在的意义,昭示出弗洛伊德在写实绘画领域艰苦卓绝的探索“笔随形走,笔笔见形,重韧不拔毫历程以及对写实艺术兼凹凸变化而动,不妥协的犹如殉道者般的虔诚。弗洛伊德使肌理这一抽象的绘画形式语言在在塑造。”画笔仿佛在触摸着形体,用笔具象绘画领域的应用提升到更为宽阔的层面,获得了更强的表现力。率意、洗炼、果断、极富激情与表现力。总之,所有这些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的因素交融在一起,共同构成弗洛伊德绘画作品中那游移闪现而又挥之不去的奇诡神秘,惊悸冷漠的精神意味。弗洛伊德在具象绘画领域的实践与创作,形成其强烈而又独特的个人风格,仅凭此,卢西恩弗洛伊德在当代美术史上的地位便无人可以替代。弗洛伊德早年追求变形与夸张,但又很快放弃现代艺术中“简化、抽象”等普遍的造型因素,而转向纯写生式的写实主义,重新开掘了写实绘画尚未涉及的新领域并取得成功。

弗洛伊德的油画作品在视觉上画面充满张力,给人一种压抑、强迫的感觉,直接在心理的潜意识中让观赏者进入画境,直接面对人的最真实一面,在这方面,尤以人物头像和半身像为主。弗洛伊德的油画作品似乎关闭了对自然风光、对他的生活环境、对人的生存状况关注的视觉窗口,近乎于偏执地留下了对人物不厌其烦的细微的体察,这种专注与执着,在他所处的各种表现流派不断变幻的时代,显得那么的固执。也许正是因为寂寞与孤独带来的压抑,使他心中涌动的火山爆发般的激情,在他所描绘的作品上找寻到了最好的释放点,于是,在看似单调的一张张人物的面孔上、一个个横放的人体上,我们才能发现弗洛伊德生命激情绽放的火花,感受到了他艺术表现激情强劲有力博动着的脉动。弗洛伊德的作品在创作路径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写实主义倾向。从他的绘画艺术中可以推断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弗洛伊德认为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更适合于他对人的情感、心理状态的理解和表达。弗洛伊德的写实绘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如色彩的凝重含蓄、笔触的悠肆纵横、造型的结实有力、构图的奇绝突兀等等,所有这些绘画语言与其作品折射出的奇诡神秘、冷漠惊悸的精神意味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形成了弗洛伊德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弗洛伊德的艺术成就有力地证明写实绘画仍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完全可以兼融各种表现手法,在已有的基础上达到新的高度。

四、结语

作为一名当代画家,弗洛伊德通过他的绘画作品再现了工业文明、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精神的影响,思考着诸如二十世纪人类的生存状况、信仰本质、生命现象以及生命意义的问题,实现了其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他本人个性化的人文理想。当时中国的艺术家们正是在探8索人对现实的个性化的感觉的表达上,弗洛伊德的绘画无疑在某种意义上起到了“图式”的作用,创造并发展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从而丰富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创作领域,它把对艺术现象的阐释和对艺术本质的界定归因为抑制的性的升华,引导了一种全新的绘画语言和艺术思想。中国很多成功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中都有弗洛伊德的影子,时至今日弗洛伊德的绘画对中国以及世界画坛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1.张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与超现实主义J.装饰,2005,

2.理查德加纳罗著.舒予译.艺术:让人成为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中央美院编.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28.

4.雷诺阿.弗洛伊德画风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

5.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

6.翁诞宪《油画直接画法》安徽美术出版社2002.1.

7.姚尔畅《当代油画创作大参考材料技法篇》安徽美术出版社

致谢

感谢一直以来对我油画给予指导和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你们的意见成就了我绘画的不断进步。毕业了,我将会不忘初心,好好努力。

油画风景写生心得

油画风景写生心得 10月份中旬,我们开了油画风景写生课程。老师带领我们前往济源王屋山进行写生。 下边,首先谈谈我对油画风景写生的理解和看法。 油画风景写生及其意义: 风景画是以大自然为题材的绘画。其审美价值的高低在于作者是否真实完美地表达出自己的审美理想,使被描绘的景物传达出人的神韵和生活气息,能否体现出民族的审美情趣。通过所描绘的景物来抒发情怀,引导观者的参与共鸣,并给予美的享受。 风景写生是油画家很注重的一种观察,是感受自然,体验生活,历练、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写生不仅仅是画画,更重要的是体验,酝酿心中的意境。为使画面的构成和谐而具有美感,还有地域特点和画家的情感合拍等因素,“删繁就简”、“查漏补缺”是很好的取舍手段。色彩搭配的是否对比响亮、协调美观、情境合理,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优劣。对一个风景油画家来说,积累丰富的写生经验,真实地描绘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对自然的理解、感怀和认识,以此才能抵达美感追求的最高境界。发现美是艺术家的首要任务,艺术家的眼睛是敏锐的,也是具有穿透力的。画家面对大自然时,会在事物表象中发现内在的韵律,这韵律在画家的内心世界中构成美感。 我想要探讨的是油画风景写生作为绘画专业的基础课程——画家到大自然中去“师法自然”,培养画家良好的视觉阅历和高雅的审美能力,同时锻炼画家体会自然、观察自然、归纳自然和表现自然的能力,吸收传统师承方法的宝贵经验——有着其他写生课程所无法取代的意义。风景油画家要达到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需要画家付出千百倍的辛勤努力。 艺术是心灵的写真,只有真诚才能动人。我在写生过程中,渐渐对油画风景写生有了一些体会和感受,认为任何一个画家都难以避免原生态景物的“挑战”,如果蔑视自然写生,初学者就会显得很盲目,画得杂乱无章,既没有主题,又无法感染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没有用心灵观察感悟自然;二是掌握色彩基本原理的能力不够;三是绘画基本功粗浅,造成不能够驾驭画面。作为初学者,我认为应该多画多思考多尝试。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经常到大自然中去写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二是用心去体会和感受物象,认真观察景物的内在美,从内心深处去感悟自然万物的美好属性;三是多尝试用主观色彩去概括物象,不要一味“对景写生”;四是多看古今中外大师的作品,从中体悟色彩语言的准确表达方法;五是要广泛阅读古今中外与油画艺术有关的文学、哲学、音乐学、影视学、戏剧学等书籍,把个人经验汇入整个文化的源流,以此训练自身更高的艺术境界。 油画风景写生的观察方法: 首先,观察是首要因素,在还没有观察之前,不要急于动笔,先观察,后思考,然后再考虑画面的色、光、点、线、面和所承载的意义。实践证明,针对一个要写生的风景时,我们要用近一半的时间静静观察,反复揣摩眼前的物象,通过充分解构与分析,深思熟虑后开始严谨地构图。作为画家,要培养独到的观察力,比如面前的景物,什么地方使你激动,什么使你产生“诗情画意”,要在整个写生的过程中,紧紧抓住这个令你心动的兴奋点,至于画面中的其他景物皆为陪衬,这样写生起来,就会随心所欲,体味出运笔写诗的感觉。在写生的过程中,

中国油画当下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

中国油画当下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 中国当代油画因过多地借鉴西方油画的艺术风格、艺术语言、艺术手法,导致其中西方艺术痕迹明显。中国油画应当立足于当代社会发展,构建有特色的中国油画艺术体系,重视提高油画艺术水平,使油画艺术经得起历史沉淀。 标签:中国油画;思考;艺术体系 一、前言 中国油画的发展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观念,在向国外学习的同时,也应融入中国文化艺术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使中西方文化融合。由于中国油画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影响,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油画应向现代主义绘画进一步探索和发展,使中国油画的发展逐步走向世界。 二、中国油画发展现状 纵观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借鉴西方油画的艺术风格、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让中国油画具有西方油画的艺术特色。但中国油画仅仅只是模仿西方文化的外表,忽视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思想和情感内涵,导致中国油画作品仅仅是表面技术手法的表现,没有精神文化底蕴。虽然在对中国油画艺术的认识、了解、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中,中国油画艺术家面临着艰难而漫长的挑战,但是我国优秀的中国油画艺术家还是应该继续探索,去构造一个有效且具有独特艺术特色的艺术体系。[1] 三、对中国油画发展现状的思考 1.要立足于当代社会发展,构建有特色的中国油画艺术体系 基于中国油画发展的现状,要推动中国油画进一步地发展,就必须把握艺术的基本特性,探索深层次的油画艺术,根据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情况,加强中国油画的艺术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探索;还要关注当代社会生活变化,寻求中国精神文化底蕴,同时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的精神需求,也要合理适当地引用新的审美观念。 中国的油画艺术借鉴西方艺术的科学理性精神,是在真实基础上创造了特定的、具有美学特征的艺术文化形态。而从社会精神层面的角度上看,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生存环境不断改变,出现了城市建筑、高速公路、立交桥等地貌变化,展现了大量的平面和直线的空间构成。除此之外,人们的服装、居住环境等也在丰富人们的视觉,使人们的社会情绪发生改变,艺术认知不断深化,使相应的艺术创作的内容和表现跟着发生变化。而且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也不同,中国油画家要关注时代各阶层人们的心理变化和外在表征变化,不断掌握新的时代特征,寻找油画的当代感。

浅谈绘画的抽象形式美

浅谈绘画的抽象形式美 形式美是视觉艺术审美要素及原则的总和。绘画作品中真正给人视觉享受的是形式美的抽象因素。本文从色彩、肌理、笔触和构成这四个方面结合名家名作对艺术中抽象形式美的语言進行简单的分析,指出画家应通过组合安排,巧妙的运用形、色、线条、笔触、肌理等等的绘画抽象构成因素,才能创造出鲜明的、生动的,具有审美情趣的艺术形象。 标签:抽象;形式美;色彩;肌理;笔触;构成 形式美是视觉艺术审美要素及原则,在绘画中,它区别于对自然形态的描绘,而是作者归纳出来的抽象形式。它的具体表现是通过画面的色彩、笔触、肌理等绘画语言,按照抽象美的规律进行适当的组织,构成美的形式。 绘画作品真正给人视觉享受的就是这些抽象因素,而内容则是通过思想和情感经验影响人。对视觉美起决定因素的不是内容而是形式。绘画作品的魅力就体现在它形式美的营造上。下面就从色彩、肌理、笔触和构成这四个方面对绘画中抽象形式美的语言进行分析。 色彩是绘画中最具感情,最有感染力的绘画语言。色彩有客观写实的色彩和主观感情的色彩。现代主义之前的色彩,基本上都属于客观写实的范畴,印象主义以前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仅限于对物体不受任何影响的整体印象的色彩,也就是“固有色”,事实上固有色也不是客观的颜色,在艺术家实际处理中往往采用了符合黑白布局需要的单纯色彩,这样的色彩能够给我们带来简洁和真实的形式美感,这种感觉在根本上仍属于抽象范畴,只是那个阶段的人们并没有系统的抽象认识,在无意中反映了抽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对光色变化的热爱与追求,从现实主义开始直到印象派,画家们赋予了色彩新的表现意义。这一阶段的色彩是美术史上最为“客观写实”的阶段,尽管如此,画家仍利用灵动的笔触来体现抽象的形式感。随着笔触的发展,从修拉开始人们正式开始以科学方式研究色彩的抽象形式。另外,色彩语言的表现被引向了注重主观感觉的道路,在绘画作品中赋予艺术家特有的主观感情,这和艺术家的选择与作品表达的内容有很大的关系,从色彩的表现可以看到艺术家作画时的艺术情感和艺术个性。正如荷兰最伟大的画家凡高宣称的那样:“色彩表现的一切因素都是精神的力量。”不管是新印象的理性,还是后印象的感性,自此开始,抛开具象,纯粹抽象艺术,表现性色彩研究拉开帷幕。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研究对抽象做出了里程碑式的总结,自此人们也认识到真正对色彩美产生支撑作用的不是写实形象而是其内在的抽象组织形式。 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纹理变化,表现为高低、纵横的变化,粗糙或平滑的触感。肌理作为绘画表现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更好的表现出物体的真实感,而且还能独立的表现美,显示出艺术家的内心激情。 为了追求肌理效果艺术家们努力的创新,将生活中偶得的肌理,如墨滴入水

油画笔触的欣赏参考资料

油画笔触的欣赏 油画笔触是油画的表现语言。我们在欣赏一幅油画的时候,不太了解油画的人,常常会有许多困惑:为什么有些油画的画面,有的地方颜色堆得很厚?而有的地方却露出画布的底色?真如常人说的:油画是近看一块疤,远看一朵花吗?此话似乎有些道理,至少朴素地说出了油画的笔触和机理效果, 如果,我们从初略的油画历史说起。早期古典的油画作品多是平涂式的,如达芬奇、拉斐尔等著名大师,以及18世纪初的大卫和安格尔,他们都是采用此法。这种方法是用宽大的笔一遍又一遍地从暗部画起,最后加亮部,精雕细琢的直至完整地表达对象为止。我们再从绘画崇尚自然说起。长期以来的画家都是崇拜自然的,以表达自然为荣,或是迎合市场。他们的作品感觉光滑、细致,笔触磨得很光,几乎不易察觉,但这不等于说他们用色较少,他们在光感、质感上的追求仍达极高的水平。应该说,古典派画家在画面底层上做了很多功夫,只是喜欢用“扫”、“磨”甚至“揉”等绘画方法,表现画家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和表现。如达芬奇的著名油画《蒙拉丽莎》,就是用这种方法完成的。这种绘画的方法细腻,具有照相术的视觉效果;这种方法也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表达光感,以及素描效果较强。但这种方法较易束缚画家的个性,尤其在照相术发明之后(18世纪中叶),古典的、细腻的写实画风被工业文明所代替。可以说,是工业文明迫使画家在油画风格上趋向个性化,或者说是画家的生存不得不与照相术玩表现技巧。 我们从油画色彩理论上说,厚堆法的出现,是欧洲画家长期研究自然、光学、色彩学的成果。他们在照相术出现以后的绘画实践中,在表达一些质感和光感等方面尚达不到所追求的效果时候,逐渐加强了色彩层,厚厚地堆上颜色,使欣赏者看画的时候,常常要退后稍远一些看,神奇的效果才出现。诸如形象、立体感、光感才被表现出来。如最初出现“堆”颜色的画法是伦勃朗,他在《戴金盔的人》画面上,金盔就是经过了多次的厚厚重叠,使之成为“浮雕”似的造型方法得到表现金盔的质感,从而准确地表达了花纹的凹凸起伏,加强了金盔的金属质感,并和人面部的距离拉开。在这幅画里,光感、质感、空间感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当然,伦勃朗的时代照相术还没有发明,而他的“堆”颜色的画法只是追求当然,初学油画的同学,由于在这种表现方法上的经验不足,初期的笔触总是显得拘泥杂乱,细节也多。而成熟的画家由于在个性方面大多趋向豪放,细节也相对减少了许多。如列宾、透纳的画,我们常常是只见到飞舞奔放的笔触,但也准确地表达了形与色,这与画家对技法的熟练,以及个人的感情也在他们的笔触中显露。这也印证了中国人所说的“字如其

浅谈主题性油画创作的社会现实意义

浅谈主题性油画创作的社会现实意义 沈阳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浅谈主题性油画创作的社会现实意义 姓名:张志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 指导教师:广廷渤;吕鸿 20100326 浅谈主题性油画创作的社会现实意义

浅谈主题性油画创作的社会现实意义 摘要 在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长河中,绘画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整个人类 文明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油画艺术作为绘画领域里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在满足人类情感表达与审美诉求方面,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作为一个起源于西 方的画种,在西方历史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了无数艺术家和不朽之作。这 些经典的巨作与现实生活完美结合,提高了人类的审美情趣,又使人类的心灵得到 安慰,而作为舶来之品,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为其生根发芽提供了丰厚的养料和

肥沃的土壤,从一开始就为其打下了现实主义的烙印。 本文通过分析东西方油画创作对历史的记录及对时代精神的理解,着重分析中 国油画发展的历史进程,油画从外来艺术发展成为中国绘画的组成部分,经历了漫 长的学习、吸收和成长的过程。而这经历蜕变的百年历史也正是中华民族从遭受屈 辱到自强自立,再到繁荣富强的过程。几代油画家把个人情感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联, 创作出一幅幅反映社会现实的感人画面,人文精神在这些优秀主题性油画创作中得 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研究这些伟大历史巨作的同时与当下油画创作的一些现象相比 较,以此讨论主题性油画创作的社会现实意义。油画家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理

应应担负讴歌时代、记录历史的社会文化责任。阐述新时期文艺工作者应该从关注 现实生活中美好事物出发,创作出更多符合新时期人文审美情趣的主题性油画作品。 本人作为主题性油画创作工作室的研究生,在以后的油画创作中,要保持清醒的头 脑,与时俱进,反映社会现实,争取创作出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好作品。 关键词:油画,主题性创作,社会现实意义,良知 I 浅谈主题性油画创作的社会现实意义 On the thematic significance of the social reality of oil painting

浅谈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

浅谈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 发表时间:2015-05-08T10:37:28.73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5期供稿作者:贾春[导读] 在当代中国油画中,写实和表现类油画风格仍然是主流,抽象、观念等类型正在日益发展强大。贾春甘肃省和政县第一中学731200 摘要:油画在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当代中国油画中,写实和表现类油画风格仍然是主流,抽象、观念等类型正在日益发展强大。 关键词:当代中国油画发展 一、研究当代中国油画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 对于中国而言,油画是一种舶来品,自明代传入中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油画以其绚烂的色彩、丰富的表现手法、逼真的写实效果、巨大的视觉冲击力等特点而颇受国人喜爱,并逐渐在中国扎下了根。虽然油画艺术传到中国的历史是从明代开始的,但它作为一种绘画形式真正得到比较系统健康的发展还是在新中国的事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尺度、审美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导致当代中国油画呈现出多姿多彩,风格形式各异的繁复局面,写实、表现、抽象、观念等多种类型的艺术并行不悖。油画在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当代中国油画中,写实和表现类油画风格仍然是主流,抽象、观念等类型正在日益发展强大。改革开放的深入为画家提供了学习世界艺术的机会,也为我们研究当代中国油画提供了参照。选取当代中国油画进行研究,分析和梳理当代中国油画的主要脉络,分析各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油画艺术的影响,及其它表现出的特征,有助于我们准确认识当代中国油画的基本状况,从逻辑发展的角度看中国油画的发展趋向,促进油画艺术的健康发展。同时,科学、理性地认识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对于积极建设中国油画,推动其健康发展也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及其特点 艺术是一个多元复杂的社会现象,一种绘画风格的形成与发展都需具备一定的条件,是与其特定的时代、社会、民族、政治、文化以及人们的素质修养等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绘画是现实生活在画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这种反映不是被动的照搬生活,而是高于生活的创作,是对生活的本质认识,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与中国的历史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每个时期的油画都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社会烙印。各个阶段社会背景的不同,从而使中国油画的发展也各有特点,体现在作品中的是一种很强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1.面对逐步开放的社会发展,面对日益澎拜的西方现代艺术思潮,中国油画开始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油画作品带来了中国油画创作的新境界。画家们通过自己对当时那个时代的描绘和自己独特的创作思维和方法向社会奉献出他们最好的作品。其中以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和罗中立的《父亲》最为突出。这些新形式美术的出现为新时期的美术形式和语言研究确立了地位。在以为社会服务的主旋律中,一批反映时代、代表时代的作品应运而生,这些作品作为中国风格和民族性的见证,曾经是中国油画发展史的骄傲。他们有的吸收欧洲油画艺术的传统,有的接受苏联油画的潮流,还有的一直坚持延安革命艺术的立场,并以艺术的时代使命为己任。作品中所反映出的精神、内容,虽然不免有时代的局限,但是,那种真诚执着的品格,使这一时期的油画呈现出一种群体化的倾向。其代表作品有董希文《开国大典》、罗工柳《地道战》等。此时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建国后由于特殊的社会与法治环境,中国油画进入了“全盘苏化”的局面。中国美术教育尤其是油画教育采用苏联教学模式并迅速发展为我国油画教学的单一教学体系,它偏重于现实主义,讲求艺术社会教化功能,批判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在当时写实主义油画盛行,尤其是表现刚刚结束的革命历史和与政治相关的主题成为写实油画的主要特征,而其它创作题材比如风景、静物等均被冷落。受当时的文艺方针的影响,这个时期中国油画家的创作基本上都是服务于政治的,所以一批反映革命历史的画也就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了。比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就成为这一时期的典范,广为流传。 2.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油画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的发展环境和空间 画家们直接面对世界优秀的艺术作品的机会更多,并且从中获得了新的启发和认识。为中国油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见解,中国当代油画步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 3.在各种新的艺术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当代艺术迅速发展,在繁荣的美术创作背景下各种艺术流派异彩纷呈 中国油画的发展进入崭新的状态,中国油画家们在广泛吸收各种流派的精华的同时,探索出了具有个人风格特征的绘画作品。画家以个性化形式表现自己的某种感情经历,这种经历对别人也许是无足轻重的,但对于自己却是挥之不去的情感记忆。所以,这一时期中国油画的发展局势是开放性、多元性的,是一个丰富而无标准的时期,绘画风格的样式也由单一转向多样。油画家们提出以“真诚心态、关注现实、民族精神、多样探索”为中国油画努力方向。中国油画艺术的题材、形式、风格、手法、材质更加丰富多样。 三、中国油画的发展趋势 毕加索说过:“艺术本身不变,而是人的思想在变,因此,艺术之所以变,正表明思想在变。”这是艺术发展的基本原理。油画自明代传入中国以来,在中国民族土壤中吸收融汇,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已经在内容和形式上和西方油画有了很大的不同,和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人文理念、审美情趣水乳交融,其艺术水平在国际上已具有相当的声誉。它还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而继续向前发展。当今世界的美术形势变化很大,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脑的普及,各种具有冲击力的视觉表现方式深入社会各个空间,影响着人们审美观念。绘画在社会生活中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是惟一的视觉图像形式。在这种状况下,油画艺术要取得发展的空间,必须要在融汇东西方文化精神的同时,致力于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发挥人类自身的智慧、创造才能和创新精神,增强艺术表现力,增强人文内涵,以手、心、眼的有机结合,发挥丰富的书写性感情语言所形成的特殊审美价值,充分展现东方文化的神韵和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操和心灵境界。

浅析油画创作中对美的追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1726956.html, 浅析油画创作中对美的追求 作者:陈欣颖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04期 摘要:油画(anoilpainting)是指创作者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和颜料于固定在纸板或木板上的画布亚麻布上作画的创作形式,在这一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对于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具体表现在色彩美、线条美及意境美等方面。在油画作品中,色彩表现力及线条组合能力,是衡量创作者才能的基础性指标,这不仅会影响到整幅作品给人的视觉美感,而且会影响到作品内涵,影响到其意境美的传达,影响到创作者思想情感的表现。 关键词:油画创作;美;追求 美,是所有艺术作品的共同特征,无论是何种创作理念,都应该遵循美的基本特征。油画(anoilpainting)是指创作者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和颜料于固定在纸板或木板上的画布亚麻布上作画的创作形式,在油画创作中,画家会以线条、色彩等方式创作出一副极具美感或思想性的画作,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1]。从美的角度上分析,油画创作中对于美的追求,表现形式 是多种多样的,此次从色彩美、线条美、意境美这三点上进行阐述。 一、色彩美 在油画创作中,要求颜料在干燥后可持续保持鲜艳色泽,这样才能够借助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来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不同的物体,可见色彩是油画创作中的关键性要素,而色彩美,也是油画作品美学的基本特征。色彩是美学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虽仅有红、黄、蓝三原色,但通过量的调配却可幻化出千万种色彩,具有独特而神秘的艺术气息,对于油画创作这而言,色彩表现力是其创作能力高低的衡量指标之一[1]。可以说,色彩是油画作品的灵魂,它 具有色相、饱和度、明度三个基本特征,细微的变化,会使得色彩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冲击,而且通过色彩的搭配组合,能够传达创作者的真情实感,引发欣赏者共鸣,为作品塑造灵魂。不同的油画创作者,对于色彩有着不同的理解与喜好,比如说马蒂斯钟爱钻石蓝色、翠绿色、玫红色等色彩,而米罗则喜欢应用中黄色、大红色及黑色等,但是,大家对于色彩美的追求都是极致的,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为例,他的画作色彩夸张、奔放,比如说画作《向日葵》中,以大面积黄色为主基调,配以土黄色、中黄色及柠檬黄,给观众以璀璨炫目的美学感受,展现了出了向日葵顽强的生命力,并将自身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出来。 二、线条美 线条是油画创作中的基础语言,具有形式美,可塑造空间、形体效果,有着直观的视觉效果,呈现出独特的线条美。不同的线条,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官,比如说水平线,给人以规矩、严肃的感觉,曲线,给人以曼妙、喜悦的感官。而且,线条的虚实、粗细,也会传达出不同的内涵,油画创作者会利用线条的这些特性,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传递出线条在油画中特有

浅析油画笔触之美——以凡高的《星月夜》为例

浅析油画笔触之美 ——以凡高的《星月夜》为例摘要:在油画艺术领域中,笔触作为形式美的因素之一,是构成美的作品的重要的绘画语言,它以丰富的表现性和情感传达力在艺术家和观者的心灵之间架起一道互相沟通的桥梁,显现着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对凡高的《星月夜》这幅作品的分析,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到笔触背后所体现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油画笔触美情感运动感 “笔墨等于零”是吴冠中先生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他的意思是指:“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1。在这里,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触,其价值等于零”。只有当我们面对具体的作品时,我们才能体会到笔触给我们带来的美感;只有当画家运用不同的笔触运动形式捕捉对象的本质、恰到好处地表现自然与主体的内在节奏时,这样的笔触才具有了某种审美价值。现在我们就《星月夜》这幅作品来浅析绘画作品中的笔触之美。 《星月夜》是凡高最杰出的 代表作之一,凡高以其绚烂的色 彩和奔放的笔触表达着自己狂 热的感情。作品中,凡高疯狂地 使用笔触,激越而狂放,笔触那 强有力的主观表现力无不体现 着他此时此刻的作画状态,流露 着他智慧的灵性和坦诚的态度, 笔触成了他心灵的外化与象征, 是“生命寓于画家的画笔挥动所 留下的痕迹之中”2。作品中的油 画笔触作为一种独特的画面结构,在成就此幅作品美的同时,也成就了笔触自身美感,其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种独特的欣赏对象,呈现着多方方面的审美特性。 一、笔触的运动美 在观看此作品时,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则是画面强烈的运动感。我们分析会发现凡高在作品中大量使用了短促细密的斜线笔触与长而卷曲的笔触。所谓斜线是指“画面中与画框边线不平行的直线”3,这就使人联想到钟摆、倾倒的物体、人的跌倒和前冲等,给人一惊险、运动、速度等感受。蒋跃在《绘画形式语言研究·多维视野下的绘画形式理论研究》一书中就描述到:“画面的形式结构线为斜线时它所起到的

关于中国油画的文章

关于中国油画的文章 油画从外来艺术发展成为中国绘画的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学习、吸收和成长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早期,距今 400年前,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华传教,把欧洲油画作品带进中国。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利玛窦向明神宗朱翊钧所献礼品中就有天主像、圣母像等。这种精细逼真的绘画,使中国画家感到惊异,但并未给予较高的艺术评价,也没有中国画家追随这种画法。到清朝初年,有许多擅长油画的欧洲传教士来华,并在宫廷供职。其中较著名的有意大利人郎世宁、潘廷章,法国人王致诚等。他们是中国宫廷内第1批外籍画师,曾受命绘制过多幅油画肖像。乾隆帝弘历曾命宫中选少年奴仆,随洋人学泰西画法(油画技法)。现存满族画家五德的纸本油彩山水画,便是这一时期中国画家的油画作品。 鸦片战争后,中外交往较前频繁,西方的宗教绘画和商业性绘画更多地进入中国,西方绘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也较前显著。但真正掌握西方绘画技法的中国画家,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同治年间,欧洲传教士在上海土山湾设立孤儿院,向收养的孤儿传授各种技艺,其中的图画馆传授西方绘画技术。孤儿长大离院,也把油画技法带到社会。清末民初活跃于上海的周湘、张聿光、徐咏青等人,都出自土山湾孤儿院图画馆。与此同时,一些中国文人到了欧洲各国,亲眼看到西欧画家的精心杰构。薛福成的《巴黎观油画记》被广为传诵,康有为的《意大利游记》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给予极高的评价。中国知识界通过他们优美的诗文,初次了解到与中国传统绘画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绘画。 1902年,清廷颁行学堂章程,采行日本制度。1905年,科举制度废止,南京两江师范学堂、保定北洋师范学堂都设图画手工科,开油画课,聘请外籍教师任教。1909年,周湘在上海先后办起中西美术学校及布景画传习所,传授西洋绘画技法。丁悚、乌始光、刘海粟、张眉荪等人曾在此学画。这是中国学习西方美术教育的开端。同时,许多没有机会接受训练,又缺少油画材料的学画者,往往从摹绘油画印刷品入手,并使用各种代用颜料、油料,绘制基本上是中国传统风格的油画作品。直到出洋学画的青年陆续回国,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变。 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最早出国学习油画的广东画家李铁夫,于1887年到美国,曾受业于J.S.沙金,并以作品奖金和卖画所得,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最早到日本学画的李叔同,于1910年学成回国,随即在天津、杭州和南京从事美术教学,他首倡石膏模型和人体写生,并在学校中组织洋画研究会。辛亥革命以后,出国学画的人渐多,他们的去向主要是欧美和日本。较早去欧、美学画的有李毅士、冯钢百、吴法鼎、李超士、方君璧等人,后又有林风眠、徐悲鸿、潘玉良、周碧初、庞薰□、颜文□、常书鸿、吕斯百、吴作人、唐一禾、周方白、吴大羽等。继李叔同之后留日的有王悦之、许敦谷、陈抱一、胡根天、俞寄凡、王济远、关良、许幸之、倪贻德、卫天霖王式廓等人。40年代赴法国学画的有吴冠中、刘文清等人。 中国留学生初到西欧时,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已在画坛取得稳固地位,学院派古典主义虽有人支撑,但其影响已趋式微。在日本,以黑田清辉为代表的新进画家,已经以印象主义的艺术观念改变了日本美术教育的内容。由于日本不像法国那样具有深厚的油画艺术传统,所以留日学生(包括最早的李叔同)在艺术上普遍倾向于印象主义以后的各流派。留欧的李毅士、吴法鼎、李超士、徐悲鸿、

浅谈原始艺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借鉴仅供)

浅谈原始艺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摘要:原始艺术是艺术史的开端,它的造型语言古老,朴拙,抽象,充满神秘的魅力,让人们好奇和向往,尤其对现当代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论从形式语言还是精神内涵上,原始艺术都给我们现当代艺术创作与发展提供了灵感和启发,包括野兽派、立体主义,中国画艺术等,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绎原始艺术精神。 关键词:原始艺术;现代艺术;岩画;水墨画 随着考古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原始艺术呈现在人们眼前,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原始艺术是人类最初的思维活动,经过漫长的发展,它的艺术特色鲜明,形成了独有的原始语言,不论从形式还是精神上,对各个时期的艺术影响都非常巨大。本文将从原始艺术的特点,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艺术创作应怎样融入原始艺术精神为切入点进行探讨。 一.原始艺术的特点 “原始”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一个术语,是19世纪初至二十世纪末流行的一种艺术趋势。原始艺术形成于人类早期发展阶段,它最大的特点是史前艺术与现代社会文

明程度平行发展,对西方传统艺术的创新起到了革命性的颠覆作用。原始艺术普遍具有粗犷,质朴,单纯的特点,充满了野性和生命力,有着极其简洁的线条和浑然天成的色彩,不讲究构图和立体,无论哪一个事物,他们都从它最具有特性的角度去表现,感性的积淀是原始艺术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感性大于理性,精神盖过物质,它便古拙,纯粹。古代和现代的各种艺术都是在原始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其最大的共性。 二.原始艺术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 原始艺术可以称得上是西方现代艺术的“范本”。西方的艺术自古希腊到19世纪上半叶,基本上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模仿论”占统治地位,一直到20世纪初,人们开始把直接表现自然形态转化为通过艺术家的大脑展现艺术形态。一方面,从各个民族,各种艺术类型相互借鉴;另一方面,回归历史,学习研究艺术的起源――人类童年的艺术。原始岩画带给艺术家们新的造型形式语言,打破了传统的三维空间,抛弃了理性的焦点透视,把富有立体感的画面变成了一种平面装饰。法国19世纪末出现的“野兽派”就是深受原始艺术影响的结果。西方现代艺术的奠基人塞尚、高更、梵高、马蒂斯等均受原始艺术的影响,从中吸取营养,激发

浅谈油画风景写生的方法

浅谈油画风景写生的方法 王寿辉 指导教师:郭仁海 内容摘要:油画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的发展已百年有余。中国油画在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油画风景是“世界语”,是人类心灵与万物深切联结的恒久方式之一,其本质是对生命的强烈热爱和深远关注。在中国油画空前繁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风景油画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使得国内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风景创作的油画家,如张冬峰、任传文、赵开坤等。本文从基本的油画风景写生的方法来阐述如何才能够画出一幅好的风景油画作品。 关键词:油画风景观察构图色彩 引言 油画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百年有余。中国油画在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油画风景是“世界语”,是人类心灵与万物深切联结的恒久方式之一,其本质是对生命的强烈热爱和深远关注。在中国油画空前繁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风景油画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使得国内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风景创作的油画家,如张冬峰、任传文、赵开坤等。那么如何才能够画出一幅风景油画作品呢?本文将从以下几点加以论述。 一、如何观察与选择对象 绘画的过程是一个审美与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创造的过程,就是指运用色彩将生活中的各种素材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整个过程都要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任何优秀艺术作品的产生都是源自于艺术家对自然的观察感受,然后通过自己得想法,再借助于各种不同材料,成为佳作。 美术家阿恩海姆在论著中说:“如果我们的眼睛是父亲,那么手便是母亲。艺术作品的产生靠眼与手的高度合作。艺术家们在他们的艺术实践中总是把观察放在第一位的。”由此可见,观察对于艺术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艺术的创作也就是通过观察,深入自然,产生心灵的愉悦,以饱含的情感在画布上尽情的表达,但我们所说的通过观察深入自然,并不是强调对自然的模仿,而是用心感受自然,寻找一种感动。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寻找,或许感动你的只是墙角的

浅析油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浅析油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摘要:油画的情感表现和传达一直是困惑艺术家创作的重要因素,情感本身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而情感在油画创作中表现为在审美认识的基础上有逻辑的一种活动。本文简单的探讨油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油画创作情感表达 无论是古典写实油画还是印象主义、浪漫主义绘画;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作品,还是野兽派、表现派,甚至超现实主义、抽象派的油画作品,不论他们的造型方法各异,或者表现主观感受的程度如何不同。情感,这一心理要素始终起着重要作用。在油画创作中一般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首先在现实生活中观察体验,认识和感受到一些引起美感的创作冲动,然后经过构思酝酿出最后的作品。而在这种构思活动与传达活动整个创作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情感活动。 一、朴实美的情感表达 库尔贝艺术反对学院派式的冷漠和浪漫主义的虚张声势,钟情于对现实生活中下层阶级劳动人民生活朴实美的歌颂。他认为现实的意义是具有更真实的生活情感——真善美。《石工》是库尔贝最真实的艺术追求,也是他对自我人生价值的理性宣判。“使现实的全部可怕真相暴露无疑”,[3]《石工》正是对现实可怕真相的真实暴露。库尔贝正是这样一个直白、真实的人,他的艺术在这种真实的揭露下歌颂了劳动人民朴实纯真的精神面貌,激励了画家对劳动的尊敬与贫穷中存在着的对真善美的挖掘和赤裸裸的推崇。《奥尔南的葬礼》虽然被巴尔扎克称为是绘画中的“人间喜剧”,但画家传达的却是对故乡的人们和土地的热爱之情以及对那些虚伪和冷漠习俗的揭露。情感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只不过它不是以一种直观具体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而是作为一种传达主题思想的文化精神通过客观可触摸的具象以写意的形式为媒介表现出来,有什么样的情感寄托就有什么样的艺术思想主题,艺术作品的美丽动人,时代思想的表白就在这“活”的艺术里。 二、正义力量之下的控诉之情 浪漫主义艺术产生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它以唯美浪漫、重视情感、自由描绘的艺术形式来反对传统守旧的学院派式文化思想,是对古典主义规范的反叛。思想的大解放带来文化艺术的解放,这种自由式的艺术形式强调对真实事件正面的歌颂和反面的批判,而这种正反对比的艺术表现从绘画语言上渗透出画家对正义力量的宣扬和对腐败丑陋的社会形态的控诉。德拉克勒瓦正是在这种情感支撑下,用艺术创作宣判了新的艺术思潮的到来。《希阿岛的屠杀》是浪漫主义达到高峰期的标志,面对现实中的虚假罪恶,德拉克勒瓦以愤怒的情感、正义的力量对这一真实事件进行了揭露。《自由领导人民》虽然涉及政治内容,但画家对战役的正义感却是强烈的。整幅画作节奏激昂,画家的创作理念与情感意识不谋而合,情感的力量使创作更加唯美有力,这种特殊的绘画语言表征了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和作用是画家所关心的。

浅谈形式美与艺术美(论文)

浅谈形式美与艺术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美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到了现代,人们更是将“美”变成了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啊!既然“美”是在人类追求的精神享受,那么什么才是美呢?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自身文化修养的高低,还有各地风俗习惯的差异等,种种因素导致了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有的人喜欢那巍峨的高山,因为只有站在峰顶才会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叹。有的人喜欢那波澜壮阔的大海,以内那惊涛拍岸,海天一色的景致会使人心旷神怡。还有的人喜欢色彩斑斓的夕阳晚景,因为看着那太阳从西边落下的时候,会让人不自觉的回忆起从前的时光。无论是高耸入云的山峰,波澜壮阔的大海,还是那色彩斑斓的夕阳。这都是源于人们在生活中的积累,才使我们逐渐的发现了美,进而产生了美学思想。直到近代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之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Baumg arten1714---1762).他是普鲁士哈列大学的哲学教授。他继承了莱布尼茨和沃尔夫等人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并进一步加以系统化。美,需要基本的表现形式及法则才能将美的朱笔表达出来。像本文前面所提的山峰.大海和夕阳。就是形式美和艺术美的完美体现,才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我认为形式美与艺术美的法则有以下几条: 形式美法则: 1.对比与统一 2.对称与均衡 3.比例与视觉重心 4.节奏与韵律 5.和谐与自然 艺术美法则: 1.意境与意象 2.美的灵魂及其原动力 先说形式美的法则: 1.对比与统一 对比与统一,顾名思义就是将两个反差极大的要素,成功的搭配在一起。虽然让人感觉对比鲜明强烈,却并不相互矛盾。 对比(对立) 例如,色调中的冷色调与暖色调的对比,生活中的大与小,长与短,高与矮。季节中的冬季与夏季,春季与秋季等。 统一(调和),就是将各种差异因素调和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调和是在差异中趋向与“同”(一致),对比差异中倾向于“异”(对立)。调和是把两个相接近的东西并列。例如色彩中的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蓝.蓝与青.青与紫.紫与红.都是临近的色彩。2 在现实生活中,将两种差异因素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会让人感觉鲜明.活跃.主题突出却不失整体。 例如,在音乐会里,一首乐曲的高音与低音,长声与短声的巧妙搭配会让听众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有几回闻”的感叹。 唐代诗人陈陶写的《陇西行》

印象主义画派赏析

印象主义画派赏析 我的理解: 印象主义画作注重体现的是一种大意、内涵。它的奥妙在于运用笔触来表现物体,而它的笔触动势——直线、转弯、凹、凸等,交代了事物的来龙去脉,它会把观看画作者的思维带进画面,给人以诸多联想。比起平平实实的写实主义,印象主义画作具有更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印象主义不呆板也不局限、体现创意、一股自由的气息扑鼻,我觉得它更具有一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气质和学术追求。举个例子,沙滩上有人走过,写实主义会画出一个具体的人,而印象主义的画面里也许就只有一个个脚印···简介: 印象主义画派是19世纪后半期形成于法国的一个重要的绘画运动,包括自1867年至1886年期间一批持有相近观点和采用相近技巧的画家的活动、这些画家个性十分鲜明,非常讲究实际,但他们没有确定的共同遵守的具体原则、其最明显的原则是: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片刻,表现纯粹的光的关系。 起源及发展: 法国巴黎的一批青年画家在1874年4 月举办了一次新作品展,这些作品对色彩运用进行了新的尝试,其中《印象·日出》(莫奈作)尤为引人注目,于是人们就称这些画家为“印象派”。 印象派绘画 (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如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等都是鼎鼎大名印象主义画派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 (Realism)前辈画家库贝尔“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革命。 绘画的特点:

浅谈西方油画在中国的发展

浅谈西方油画在中国的发展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见证了中国的荣辱历史。油画传入中国最初是为了摆脱西方列强强加在中国的屈辱而万里之外寻找而来的文化上的良药,为寻求文化的理性呼唤国人面对人生,面对现实的。油画在中国的生根和广泛的传播是中国文化的骄傲。西方的油画是运用对色彩和光影变化的理性分析来表达画家的情感。中国画家在西方油画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油画在中国国土上得到了充分的养分。油画民族化不仅仅是中国油画民族化,它代表的是世界文化的民族化。一、油画传入中国的历程从油画进入中国,其实就已经走向了本土化的发展历程。由于中西方绘画的思想教育和民族风俗不同,所以就有很多的中国油画家通过时代的变换来探索不同时期的民族风格化,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油画家都没能顺利地进行下去。“五四”前后,由于当代中国社会意识比较落后,所以有一批艺术青年出国留学,想学习西方科学来拯救中国,这时中国开始真正认识油画了解油画。艺术也是如此。于是当时对于西方油画的态度是膜拜式的“全盘西化”。中国出现 了第一代油画家是从十九世纪末才开始的——李毅士、李叔同、李铁夫。然后,徐悲鸿、林风眠、吴作人、刘海粟等,中国的第二代油画家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去法国、日本 等欧洲地区学习西方油画,另一批油画家在20世纪50年代去苏联学习油画,到80年代 后出现了第四代青年画家。由于中国油画家在出国前都有着很好的民族化风格,所以在西方学习油画时已经不知不觉的融入了中国的传统元素。回国后在他们的创作中是可以看到的。然而,正当这时的油画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的时候,由于外敌入侵中国,面临很大困境,大多文人投身于“救国救亡”的运动中去,所以西方油画的出现不适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状况,从而形成了边缘化状态的趋势。全国解放后,在“文艺为工农民服务”的旗帜下,为了使人们“喜闻乐见”,写实油画成为主流风格。1957年的政治运动对绘画的发展造成 很大的挫折,独立思考、创作自由、绘画特性、形式美感的追求都成了见不得人的东西。在当时这种环境下,油画家力图追赶不断变化的政治形势,把油画民族化变成了“年画 化”“图画化”。中国油画民族化的道路在坎坷中摸索。文革“十年浩劫”结束后,随着 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油画真正有了自己生长的土壤,以很快的态势发展起来了,中国油画有了当代前卫、意象表现和传统写实三种局面,这种多样化的发展,让油画在中国有了真正发展的空间。二、中国油画的写意性写意性油画在内容上具有是丰富的, 它是从中国多年对油画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它具有民族化和本土化的特征,从前辈画家大量的实践积累和作品实证中充分的体现出来。吴冠中就是其中之一。多年来,吴冠中徘徊在西方文化与东方传统的十字路口上。他早年受教于林风眠与潘天寿等大师,其文化修养与艺术训练都是中国式的,而后在巴黎的三年留学生活,则将他领进一个完全陌生的西方美学天地。我们看到吴冠中作品时,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艺术,从最初正面交锋,到渐渐互相妥协、融合,都能体现出他的绘画中的写意性,从中我们也认识到中西方绘画融合是非常艰辛的历程。例如:徐悲鸿与吴作人这两位著名画家的身上,我们能看到的是交替出现的中国与外国风格,没有体现出融合。他们的油画是写实的,中国水墨写意性比较强,

当代油画的意象美解析

当代油画的意象美解析 意象油画色彩的运用大大地超越了自然表象,它融入了画家们对色彩的心理意志,具有很强的表现性,意象油画的色彩运用可随画面主题、意境、画家的情感的需要而打破具体的色彩限制。可见意象油画十分重视画面的笔墨、造型、色彩及章法等给观者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形式美感。 一、意象油画的民族情结 中国当代油画的意象性缘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观念,最能体现“油画中国风”,由于受中国深厚的传统东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油画家画出来的油画对于西方人来说仍然是具有东方神韵的,有着东方人自己的绘画思想和独特的审美喜好。中国当代意象油画的民族情结表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民族审美心理的传承,意象油画表现了典型的东方意境,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对艺术家的影响,追求“物我为一”“心游神外”的精神超脱,这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特征不谋而合。中国传统绘画讲究自然,在笔墨及用笔上强调“偶得”,中国文人绘画主张“大象无形”,给观者以更大的想象和思维空间来体现画家的情怀,同时还要更完整充分地表现出画面的气韵,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中国当代写意油画吸收了传统的文人画的表现手法,使得作品更具“逸气”。林风眠先生主张“接受西洋艺术,结合中国艺术,融合中西艺术,创造时代性的艺术,把西方绘画艺术与中国传统水墨相融合。”这对中国油画向民族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艺术较之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表达方式更显得委婉、含蓄,

使得中国画家有更大的表现自由,画家以有限的画面表达无限的空间,中国绘画不着意于物象造型的精确表现,而注重形象的意趣,以抒情达意为目的,中国绘画是表现性绘画,表现画家的感情与心境。如吴冠中的作品《忆杭州》,其画法明显来源于中国画“虚实”的画法,整幅画将西方材料技法和东方审美内涵完美的结合了起来,更将写意精神发挥的淋淋尽致。由此可见,中国当代油画意象性是中国意象美学观在油画中的体现,中国意象油画很好地传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气质精髓,画面的“虚”与“实”交融互生,给观者更大的想象空间,也充分地表现出画面的气韵,体现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思想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应用。 二、西方现代油画对中国当代意象油画的启示 19世纪,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开始追求个性的解放,不再是像古典主义那样追求三度空间的造型体系,而是在绘画形式上更加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由于东西方人的生理和文化心理的不同,因此,西方画家对绘画“意象性”的表现更加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这是与西方画家与生俱来的在艺术创作中的情感流露和想象能力是分不开的。西方绘画的意象性更侧重于“情绪”,这与中国画侧重于“气韵”的表达有所区别,中西绘画的意象表达内涵虽属不同范畴,但可以相互借鉴吸收。那么西方现代绘画的“意象性”是怎样体现的呢? 从印象主义对色彩的革命以来,西方艺术诸流派在绘画中加入了更多的主观成分,绘画基于“表现个性”,艺术家们纷纷表达对艺术的种种理解,如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强调主观情感并运用夸张手法表现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