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测试题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测试题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测试题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测试题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都是黄帝的后裔,五帝的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虽然不是在“小家”内直接传子,但也不过是在一个“大家”内——黄帝族内部选择首领而已,并没有什么超血缘的“公”,所谓“禅让”实为族内择子继承。禹传启只不过是把原先属于整个部族的果实摘到自己家族里去了。这表明

A.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没有区别

B.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

C.禅让制已经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D.禅让制是依靠血缘纽带来维系的制度

1.D【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并不是在整个部落联盟中选贤任能,只是在黄帝族内选择,注重血缘关系,D项符合题意。王位世袭制的选择范围小于禅让制,A项不正确,B项材料没有反映,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选D项。

2.商朝中期以前以兄终弟及为主,先长后幼,但不必轮及每一个弟,然后由长兄之子继承。到商后期康丁以后五世,才最后确立了传子制。这表明商代

A.王位世袭制尚未真正形成

B.王位继承注重选贤任能

C.王位继承制处于探索阶段

D.王位继承尚存在随意性

2.C【解析】王位世袭制在夏朝建立后已经形成,故A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选贤任能,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商朝的王位世袭经历了由兄终弟及到传子制的转变,说明王位世袭制还没有定型,故C项正确;D项“随意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C项。

3.《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荀子·儒效》则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国。”由此可见西周分封制

A.以巩固统治为出发点

B.以王族子弟为主要对象

C.扩大了西周统治区域

D.使贵族形成了离心倾向

3.B【解析】材料信息表明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以姬姓即王族子弟为主体,B项符合题意。A、C两项材料没有反映,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

4.据《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在分封制下,西周逐渐形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的局面。这一结果的出现主要取决于

A.周王室无力控制诸侯国

B.诸侯国拥有较大的独立性

C.诸侯国有再分封的权利

D.诸侯无力直接管理其领地

4.C【解析】根据西周分封制,诸侯王在自己的领地内,可以对卿大夫进行再分封,因而出现这种层层分封的情况,逐渐形成了材料中的局面,C项正确,A、D两项与史实不符,B项材料没有反映。故选C项。

5.据《左传·定公四年》载:分鲁公以……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分康叔以……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铸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分唐叔以……怀姓九宗。这说明西周分封制

A.加强了对商朝旧地的控制

B.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

C.连同土地和人民一同分封

D.是笼络异族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

5.C【解析】从材料可看出,“殷民六族”、“殷民七族”、“怀姓九宗”在武王灭商之后,在周初分封的时候,他们被分封给鲁、卫、晋三个诸侯,成了诸侯的臣民,C项符合题意;材料叙述的是分封制的内容,A项则是影响,故A项不正确;从材料得不出B项的结论;材料信息反映不出笼络异族的信息,D项错误。故选C项。

6.西周时期一诸侯王死后,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其子女有资格继承诸侯王爵位的是

A.大姐

B.大哥

C.二哥

D.三哥

6.C【解析】根据西周宗法制,在诸侯王继承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诸侯王正妻所生的大儿子,C项符合题意。在宗法制下,女儿没有继承权,A项不正确,母亲为妾,其子不是嫡子,B项不知情权,正妻所生的非长子不是嫡长子,D项不正确。故选C项。

7.近年来,修族谱、立宗祠、祭祖宗、寻亲会祖,甚至宗族械斗在农村蔓延开来,各种家族组织不断涌现。在当前的一些地方,农村社区文化的宗族色彩日益浓厚,利用祭祀祖先、唱族戏、婚丧嫁娶等礼仪、风俗将村民族人联结起来。这表明

A.宗族势力及宗法观念的影响仍存在

B.宗法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C.封建迷信思想在某些地区愈演愈烈

D.宗法制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7.A【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当前某些地区依然存在认祖归宗等宗法观念,说明宗族势力及宗法观念的影响仍然较大,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信息不属于封建迷信思想的表现,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宗法制维护社会秩序的信息,D项错误。故选A项。

8.秦王嬴政在李斯、魏缭的协助下,制定了统一六国的战略,即先将位于秦国正面的韩国吞并,然后消灭南北两翼,最后兵进东方,灭掉齐国,完成中国统一。这说明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在于

A.秦国超强的实力

B.采取正确的策略

C.有利的地理位置

D.顺应了历史潮流

8.B【解析】材料信息说明秦统一六国与其选择了正确的进攻方向,实行了正确的作战策略一直相关,故答案为B项。其余各项材料没有反映。

9.一位学者曾这样评价秦始皇,“秦始皇心系天下,事无论大小都亲自过问并及时做出决定。他甚至用秤来称量各种书写文件的竹简的重量,每日给自己定下了工作量。”这说明秦始皇

A.不信任官吏的能力

B.极力强化君主的权力

C.处理朝政非常敬业

D.特别关心百姓的疾苦

9.C【解析】材料信息表明秦始皇勤于政事,在处理朝政上是非常敬业的,不知疲倦,C 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B项无法从材料得出,D项与材料不符。

10.据记载,周天子作为天下的共主,在发布诏令时经常用“朕”作为自称。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也成了天下的共主,自然而然就会延续周天子的自称,不同的是,秦始皇将“朕”做了制度化规定,即只有皇帝才可以将“朕”作为自称。这反映了

A.秦始皇完全继承了西周的衣钵

B.秦始皇进一步强化了君主权力

C.秦始皇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D.秦始皇试图使权力具有神秘性

10.B【解析】材料信息表明秦始皇沿用了周天子的自称,并进一步规定“朕”为皇帝专用称呼,这一做法进一步强化了皇帝的权力,B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过于绝对,C项故选B项。

11.秦始皇时期丞相由皇帝任命,由文人担任。凡地方郡县各级官署、中央政府务部门及军队中的上呈文书,一律先交送丞相府,由丞相府整理后转呈于皇帝;凡皇帝下达的诏令文书,也由丞相府分发有关部门或地方官署办理执行。由此可见秦朝丞相

A.深得皇帝的信任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完善了秦朝官制

D.拥有的权力较大

11.D【解析】材料信息是说明秦朝丞相负责总领百官朝议,并领衔奏事,是皇帝和其他官员之间的纽带,位高权重,B项符合题意。A、B两项项无法从材料得出,C项与材料无关。

12.秦代丞相统领百僚,为文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但无统兵之权;太尉统兵,

为武官之长,但无调兵权,调兵权力控制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掌副丞相”、参与机要、监察百官。秦朝这样安排的根本目的是

A.使官员相互配合

B.让官员彼此牵制

C.保证皇权的独尊

D.调动官员积极性

12.C【解析】材料信息表明秦朝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权,相互配合并彼此牵制,使君主能够实际掌握和控制整个国家,防止大权旁落于他人之手。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只是直接目的,D项与材料无关。

1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八个。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为郡守,独操一郡的军事与民政;郡守下的属官有尉和监,尉负责一个郡的军事和治安,监负责一个郡的吏治与监察。此时的郡守

A.掌握地方政治军事实权

B.拥有较大的独立性

C.需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

D.可以传位给其子孙

13.A【解析】材料信息说明郡守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拥有所在郡的各种权力,A项符合题意。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免,没有独立性,B、D两项不正确,郡守需要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C项不正确。

14.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皆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由汉廷定封号。把大的王国分为若干个小侯国,封国越分越小,王侯虽还存在,但只得衣食租税,封土而不治民,封国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汉郡无异。这一做法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使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

C.引起了诸侯叛乱

D.消除了中央和地方矛盾

14.A【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符合题意。B、C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D项说法过于绝对。

15.以下为某朝诏令:“诸州军驻泊钤辖、都监、监押与知州军同管驻泊兵马;在城钤辖、都监、监押与知州军、通判同管屯驻、就粮,仍与驻泊兵官通管辖差使。其河北、河东、陕西诸路帅府所在州、军,即通判于在城兵官更不通管。”这一朝代为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15.C【解析】材料中有“知州”、“通判”字样,同时设有这两个官职的朝代是北宋,B 项符合题意。其余各项均与题意不符。

16.元代腹里行省长官由中书省兼任,其他行政长官一般由亲王或贵戚兼任。他们的官职、俸禄都与中书省相仿。元代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领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由此可见元代行省长官

A.地位高、职权大

B.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C.由皇帝直接任命

D.由中书省临时派出

16.A【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元代的行省长官都是元朝高级官员,在行省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项权力,A项符合题意。B项与史实不符,C项材料没有反映,D项与材料无关。

17.唐代中书省发出皇帝的命令,须经门下省复核。若复核通过,由门下侍中或门下侍郎签字、盖章正式生效,再下达尚书省执行。若复核没有通过,则由给事中批注送还中书省重拟。这样做的积极影响是

A.保证了皇权独尊

B.实现了对三省的制约

C.完善了唐代官制

D.可有效避免决策失误

17.D【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唐代一道命令要经过中书省拟定,再交门下省复核通过才能执行,这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D项符合题意。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C项无法从材料得出。故选A项。

18.宋敏求在《春明退朝录》中写道:“参知政事薛居正、吕余庆于都堂与宰臣赵普同议公事。是月,又敕中书门下押班、知印及祠祭行香,今后宜令宰臣赵普与参知政事薛居正吕余庆轮知。”这表明参知政事

A.是为宰相服务的

B.与宰相轮流执政

C.分割宰相的权力

D.导致了冗官局面

18.C【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参知政事与宰相在中书的权力分配基本达到了平衡,可以相互制约,共同行使中书之权,C项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材料没有反映。故选C项。

19.有学者指出,“自隋时,海内一命之官,并出于朝廷,州郡无复有辟署之事”。这是由于

A.察举制的实行

B.九品中正制的推行

C.科举制的实施

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19.C【解析】材料信息表明自隋代起,官吏任用权收归中央,地方不再拥有任用官吏的权力,这与隋代起实行科举制直接相关,C项符合题意。察举制实行于汉代,A项与错误;九品中正制实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B项错误;君主专制强化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故选C项。

20.朱元璋说:“朕常患下情不能上达,得失无由以知,故广言路以求直言。其有言者。朕皆虚心以纳之。尚虞微贱之人,敢言而不得言,疏远之士,欲言而恐不信。如此则所知有限,所闻不广。其令天下臣民,凡言事者,实封直达朕前。”为此他的做法是

A.沿用元朝制度

B.废除宰相制度

C.设殿阁大学士

D.确立内阁制度

20.B【解析】材料信息说明朱元璋认为不能及时了解民情是由于不能直接接触臣民,这与宰相制度有关,因而废除了宰相制度,B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不符;殿阁大学士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B项错误;内阁制度在朱元璋时代没有形成,D项错误。故选B项。

21.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的统治术》中写道,“在这新的统治机构下,六部府院直接隶属于皇帝,皇帝不但是帝国的首领,而且是这个机构的负责人和执行人,历史上的君权和相权到此合一了,皇帝兼理宰相职务,皇权由之达于极峰。”从中得出的信息是

A.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B.解决了皇帝的后顾之忧

C.皇帝拥有过人的能力

D.加重了皇帝的政务负担

21.D【解析】材料信息“皇帝不但是帝国的首领,而且是这个机构的负责人和执行人,历史上的君权和相权到此合一了,皇帝兼理宰相职务”说明这是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后出现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做法使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皇帝的负担加重了,故选D 项。A、B两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无关。

22.明神宗曾称阁臣叶向高为“宰相”,而叶向高却一再上疏,力辩阁臣非宰相,并称其权力“与前代之宰相绝不相同”。叶向高这样说是由于明代内阁

A.与宰相名称不同

B.与宰相地位截然不同

C.是宰相的替代品

D.权力受到严格的限制

22.B【解析】明代内阁的权力来自于皇帝,只是为皇帝服务的内侍机构,所以叶向高会这样辩称,B项符合题意。历代宰相的名称大多不同,A项不正确,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内阁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D项不正确。故选B项。

23.据史载,万历首辅张居正,任阁职十六年,“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六卿伺色探旨,若六曹吏称次者,亦惕息屏气,而不敢有所异同”,“政事一决居正。居正无所推让,视同列蔑如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此时内阁的权力较大

B.皇权受到内阁的制约

C.张居正个人能力出色

D.内阁地位有制度保障

23.A【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张居正时期的内阁掌握了较大权力,六部成为其下属机构,说明内阁的权力较大,故A项正确;B、D两项与史实不符,C项无法从材料得出,故选A 项。

24.史书说南书房“地分清切,参与密勿”。如各地有上报康熙帝的密缮小折子,都要交与南书房“管理宫报首领,从内密达御前”。“圣驾(康熙帝)在外,南书房绝无人到,极为隐秘”。南书房行走供职时也都“慎密恪勤”,格外小心。这说明南书房

A.是皇帝的秘书机构

B.是一个临时设立的机构

C.有很强的机密性质

D.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24.C【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南书房注重保密,完全度皇帝负责,C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没有反映,B、D两与史实不符。故选D项。

25.军机大臣、军机章京完全秉命于皇帝的旨意拟写传达,不能另立意见,其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这说明军机处

A.是当时最高行政机构

B.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C.可参与机密事务决策

D.完全取了内阁的职能

25.B【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军机处的权力完全取决于皇帝,是为皇帝服务的,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王国维《观堂集林·殷周制度论》材料二诸侯在自己的统辖领域内,在政治上可以建立自己的政权机构,在经济上有权征收和派遣赋役,在军事上可以设置军队和监狱。同时受封的诸侯在政治上需要定期向天子朝见述职,经济上要缴纳贡赋,军事上需承担镇守疆土、军队随天子调遣的义务,维系着“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田百慧《辩证唯物主义视野下的西周分封制》材料三依照周制,继承王位的必须是嫡妻长子,至于这个嫡长子贤与不贤不在考虑之内。如果嫡妻没有生子,这样就不能不立庶妻之子。但原则上要立贵妾之子(庶妻中级别高的),至于这个贵妾之子的年岁是不是在诸子中为最长,则不在考虑之列。正如《公羊传》隐公元年所概括的两句话:“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张继才,聂蒲生《论周代的宗法制》(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周君主与诸侯关系的变化。(4分)

(2)材料二对诸侯的权利与义务作出了什么规定?这些规定有何影响?(5分)

(3)材料三反映了宗法制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法制的作用。(4分)

26.(1)殷商以前的诸侯国与各朝王之间并不是后世君臣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仅是盟主与成员的关系;周公平定叛乱后,确定了分封诸侯的臣子地位,更确认了天子与诸侯是君与臣的关系。(4分)

(2)规定:诸侯在接受分封时在自己的封疆内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个权利,同时也需要对天子承担各种义务。(2分)影响:形成了多重屏障拱卫周王室,有利于西周稳固自己的统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分)

(3)特点:实行嫡长子继承制。(1分)作用:解决了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和垄断地位。(3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远在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封国已开始设置郡县。当时不仅有县,而且有郡。但那时郡的设置并不普遍。春秋时期到处是诸侯的封国和大夫的采邑。楚国设县的地方都是国君直接统治。秦国所设的县也未再听说作为那个大夫的采邑。这显示出采邑制的逐渐瓦解。到春秋末年,郡县的官吏主要是论功派遣,采邑的气味已经逐渐减少了。

——康秀珍《浅析郡县制的渊源》材料二郡守为郡的长官,边地多以武将出任,内地多以郎官出任,银绶印、秩二千石。郡守的权力很大,除了少数朝廷直接任免的官员外,郡守可以自行任免大多数郡以下官员。监御史隶属御史仲丞,负责监察郡守与其他官员。郡尉掌管郡驻军,主管治安、侦缉盗贼,银印绶、秩二千石。郡尉直辖于朝廷,与郡守相抗礼。

——黄栋法《秦朝行政制度文化的创新及其历史地位》材料三无论郡守也好,县令也罢,都不再是分封制下可以世袭的贵族,而只是朝廷派遣下来的具有专业化、职业化的“命官”。这些凭行政管理技能领取朝廷“俸禄”的官僚们在指定的辖区内负责督促人民从事生产活动,收取皇粮国税,征发兵役和徭役,调解民间矛盾纠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等。同时,所有的官员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

——宋亚平《郡县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历史发展与反思》(1)根据材料一,与西周相比,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地方行政制度出现什么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你对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有何认识?(4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郡县制下官员的特点。(4分)

27.(1)西周时期在地方实行分封制,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一些诸侯国开始出现郡县制,采邑的数量大为减少。(4分)

(2)秦朝在郡设郡守、监御史、郡尉三个主要官员,郡守拥有行政权监御史负责监督,郡尉掌管军事与司法,三者互不隶属、彼此牵制,加强了中央集权。(4分)(3)他们都由朝廷任命,完全对皇帝负责,不能世袭,管理辖区内的政治、经济活动,维护社会秩序等。(4分)

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祖乾德元年(963年),太祖在攻取荆南、湖南两个割据政权之后,留用了大批旧官员,并派遣刑部郎中贾砒等通判湖南诸州,“置通判以分州权。事无不预,至得按察所部,意若使之权任与均,器能相用,设施同虑,休戚一体,非复余长贰比。”此后,北宋王朝逐渐在其他州府设置通判,真宗、仁宗以后,通判的设置遍及远小州军,形成为制度。

——吴镇国《北宋府州行政制度研究》材料二至道元年十二月丙申,上(宋太宗)顾侍臣曰:自晋、汉以来,朝廷削弱,主暗臣强,纪纲大坏,仅成邦国。朕承丧乱之后,君临大宝。即位之始,览前王令典,睹五代弊政,以其习俗既久,乃革故鼎新,别作朝廷法度。于是远近腾口,咸以为非,至于二三大臣,皆旧德耆年,亦不能无异。朕执心坚固,靡与动摇,昼夜孜孜,勤行不怠,于今二十载矣。

——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材料三宋代实行三级考试制度,各个地方主持的选拔考试称为“乡试”,考试合格者,参加高一级考试省试,称之为“乡贡进士”。全国性的选拔考试,由皇帝临时任命主考官,这一层次的考试,合格者由礼部奏名朝廷,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复试,称之为“殿试”,经殿试而最终录取者,即为“天子门生”。

——王超马永俊郭章英《浅谈宋代科举取士的发展》(1)据材料一,怎样认识宋初通判的设置?(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革故鼎新,别作朝廷法度”的表现及影响。(5分)

(3)据材料三,宋代科举考试的实行有何影响?(4分)

28.(1)宋初设置通判是为了牵制与监督知州,防止知州独员专断,形成地方割据势力,通判的设置经历了逐步扩展的过程,最终形成为制度。(4分)

(2)表现: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3分)影响:削弱了相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2分)

大部分出身于乡户,即一般地主和殷富农民的子弟,一部分为工、商子弟,官宦子弟相对较少。

(3)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素质;把选拔任用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4分)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元璋提高了六部权力,并将部分权力分流到翰林院。但是,这种改变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尤其是繁重的政务常常使朱元璋不堪重负,且常感“论思”乏人。为此,朱元璋先设设四辅官,后又设殿阁大学士,但因其建构的先天缺陷,又使他往往陷入两难境地。

——赵世明《末相胡惟庸之命运与朱元璋认识的深化》材料二正统年间,皇帝年幼,“三杨”辅政,在幕后主持大局的太后病重,命宦官“召三杨宰相至榻前来”。景泰年间,大学士陈循年老体衰,向皇帝请求致仕,皇帝不允,安慰他说:“你在朝多年,老成持重,况是宰相重任,我还要依赖你,你可不能像其他官员那样退休。”嘉靖年间,世宗对大学士张璁说:“你之于我,就好比周公辅成王。”

——朱声敏《明代的“宰相”》材料三在至高无上的帝王面前,军机大臣只能是瞌头虫,在壮丽的外朝和幽深的内廷的夹缝中,军机大臣们仿佛被皇帝呼来唤去的伙计,皇帝所到之处,军机大臣也无不随从在侧。他们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对军机大臣的任命,没有制度上的规定可循,完全由皇帝的情绪次定。他们站在权力的高峰上,脚下却是万丈深渊。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自制度上的规定,—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祝勇《军机处的玄机》(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据材料二,怎样认识明朝内阁?(4分)

(3)据材料三,军机处处于什么地位?(4分)

29.(1)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后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同时加重了皇帝的政务负担,为此他设立殿阁大学士帮助处理政务,但不能参与决策。(4分)

(2)明朝后期,内阁的职权逐步扩大,地位日益提高,但始终不是法定的机构,只是为皇帝服务的内侍机构,权力完全来自于皇帝。(4分)

(3)军机处官员的职责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使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4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及参考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 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 6700万3.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C. 民定宪法4. 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D. 邦联制5.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均需具备党龄()。A. 5年以上6. 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D. 政治体制7. 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是()。B. 公民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 18岁以上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10. 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 社会主义制度正确答案:A 满分:1 得分:111.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C.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2. 在我国行使制宪权的是()。A. 全国人大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 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4.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B. 民主集中制15.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实行常任制,每届任期()。 D. 五年二、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法律上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中国公民的资格B. 成年性C. 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政治权利D. 精神健全、正常 E. 爱祖国爱人民2. 政治制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A. 历史性B. 阶级性C. 权威性D. 层次性E. 稳定性3. 宪法解释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A. 统一解释B. 部分解释C. 条理解释D. 专门解释E. 补充解释 F. 扩大解释4.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有:()A. 平等权B. 政治自由C. 人身自由D. 信仰自由E. 监督权F.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5.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就是:()A. 有法可依B. 有法必依C. 依法行政D. 司法公正E. 执法必严F. 违法必究6. 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会外职权主要有()A. 质询和询问权B. 视察权C. 与选民和原选举地位的联系权D. 列席其他会议权E. 召集临时会议的提议权F. 提出议案权7. 县级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基本职权有:()A. 重大事项的讨论、决定权B. 选举权C. 任免权D. 地方立法权E. 监督权F. 否决权8. 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 人民当家作主原则B. 民主集中制原则C.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D. 群众路线的原则E. 首长负责的原则F. 精简和效率的原则9. 从宪法的形式看,我国宪法属于()A. 成文宪法B. 不成文宪法C. 刚性宪法D. 柔性宪法E. 协定宪法F. 民定宪法10. 在我国现阶段,直接民主制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基层群众组织当中:()A. 农村村民委员会B. 城市居民委员会C. 工会D. 妇联E. 共青团F. 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三、判断题(共5 道试题,共25 分。)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宪法的制定者,而不是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关。A. 错误2. 统治和治理国家的主要权力都应当集中在统治者手里。A. 错误3. 中共虽然禁止除共青团之外的其他任何党派、政治团体、政治组织在军队中建立组织和发展成员,但其他组织和团体的成员如果参加军队,并不须与原来的组织脱离关系。A. 错误4. 任何一位全国人大代表都有权以个人名义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A. 错误5. 我国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宪法修改的基本模式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策性修宪”的模式。B. 正确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单项选择题(共15 道试题,共15 分。)1.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 )。D. 不定期召开2.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其居住的区域地域辽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C. 64.3%3. 目前我国的副省级市有(D. 15个4.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由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数是()C. 800人5. 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由( )。决C.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6. 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D. 五级7. 目前全国被正式确认并予以公布的少数民族有()C. 55个8.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任职的年龄要求是\(C. 年满四十周岁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年D. 1954年10. 自治州主要是设立在省行政区域内的民族自治地方。目前设有自治州的省有7个,其中设立自治州最多的省是()B. 四川11. 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 )。A. 中共中央书记处B. 国务院C. 全国人民代表大

2019版高考历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习题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作业 一、选择题 1.下面为《周礼·考工记》中的城市形态图,具有均衡对称的特点,几何中心被作为布局的核心空间。这反映出当时( ) A.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 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 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 D.君权神授影响城市布局 答案 A 解析据《周礼·考工记》可判断材料与周代礼制有关。根据材料信息“具有均衡对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城市布局体现出明显的等级和秩序,说明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故A项正确。皇权至上是秦朝开始确立的,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仅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君权神授,故D项错误。 2.(2018·湖南衡阳一模)晋献公的曾祖父是晋穆侯的小儿子,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这说明( ) A.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 B.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 C.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 D.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 答案 B 解析材料“小儿子”“夺取”“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说明宗法制遭破坏,结果“韩赵魏三家分晋”,这从反面说明宗法制有利于政权巩固和稳定,故B项正确。A、C

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3.(2018·河南郑州二模)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要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即王畿的方言。这些规定( )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 C.实现了文字统一 D.基本消除了地方的语言隔阂 答案 B 解析西周时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管理,当时并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各封国贵族要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即王畿的方言”可知,此举有利于西周各封国间形成统一的礼仪和官方语言,从而促进了各封国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礼仪和官方语言方面的推广,没有涉及文字层面的统一,故C项错误;雅言的推广仅限于各封国贵族层面,没有涵盖民众层面,各国方言仍旧存在并通行民间,并没有消除地方的语言隔阂,故D项错误。 4.(2018·太原模拟)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以上史料能够确定的是( ) A.秦朝设郡数目不一 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 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 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 答案 D 解析秦朝设郡数目是确定的,只是受到史料的影响而出现分歧,故A项错误;从表中可知,秦朝是否设立洞庭郡存在争议,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材料中对洞庭郡是否存在、与黔中郡的关系存在分歧,故C项错误;不论洞庭郡是否存在、与黔中郡的关系如何,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是肯定的,故D项正确。 5.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设置郡、县两级,郡、县主官都由中央任免。以后尽管地方主官的权力时有伸缩,但地方主官一直由中央任命。据此可知( ) A.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B.统一的政权要求中央能有效控制地方

2018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电大复习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C. 工农联盟) 3.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宪法、法律,以及1953年初颁布的(D. 《选举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 5.我国的制宪机关是(A全国人大)。6.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7.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 中央委员会)。8.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D.5年)。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 18岁以上)。 11. 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 邦联制)。 12.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6700万)。 13.现代国家和政府的基本政治理念是(C. 主权在民)。 14.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D.政治体制)。 16.决定和制约着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的是(C.人民民主专政)。 17.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C.《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8.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C.民定宪法)。 19.在我国行使制宪权的是(A.全国人大)。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共制定了(D.五部宪法)。 21.我国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单一制)。 22.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是(B.公民)。 23.在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的是(C.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 2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是(A.人民代表大会)。 25.负责新一届的全国人大会议的准备工 作的主要是(B.全国人大常委会)。 26.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 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B.大会主席 团)提名。 27.按照修宪通常的程序,首先提出修宪 建议的是(B.中共中央)。 28.我国拥有最高的监督权的机构是(B. 全国人大)。 29.在人大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 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的人大代表 是(A.县级以上代表) 30.凡直接选举产生的县、自治县、不设 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 代表大会,每届任期(B.三年)。 3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B.民 主集中制)。 3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实行常任制, 每届任期(D.五年)。 3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均需 具备党龄(A.5年以上)。 34.除中共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 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35.中国最大的参政党是:( C. 中国民 主同盟) 36.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组成 的民主党派是( D.中国致公党) 37.宪政的前提是(B民主) 38.从我国的立法实践看,除了宪法和少 量的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以外, 大量的法律的制定者是( C.全国人大常 委会) 39.我国的宪法解释属于( D. 专门机 关解释制) 40.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主体是省、自治区、 直辖市,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 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 C.人大及其常 委会) 41. 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 席候选人名单的是(B. 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主席团) 42.中国国家主席的任职年龄要求是年满 (C. 45周岁) 43.国家主席、副主席连选连任不得超过 (A. 不得超过10年) 44.国家主席第二顺位补缺候选人是(B. 全国人大委员长)。 45.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 的是(A. 国家主席)。 46.在我国所授予的勋章和称号中,具有 最高荣誉等级者的授予人是(D. 国家主 席)。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D. 1954年)。 48.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B.国务院)。 49.国务院每届任期为5年,总理任职年 限为(B.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50.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 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 的是(C. 全国人大常委会)。 51.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D. 不定期召 开)。 5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属于(B. 国 务院直属机构)。 53.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 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 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 的,应当由(C.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54.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所 编制和汇编的本级年度总预算草案,经本 级政府审定后,报财政部的时间是(B. 下 一年1月10日前) 55.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 (D. 五级) 56.从城市功能和能力的角度看,目前我 国城市的主体是(C.地级市) 57.我国的省作为一级政区的行政地位基 本成形于(C. 元代) 58.目前我国的副省级市有(D.15个) 59.最晚设立的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最 早设立的则是(D. 内蒙古自治区)。 60.自治州主要是设立在省行政区域内的 民族自治地方。目前设有自治州的省有7 个,其中设立自治州最多的省是(B. 四 川) 61.自治县(旗)可以设立在一般行政地 方,也可以设立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 治县最多的省是(C. 云南) 62.我国政府机构数量众多、规模庞大, 其中地级市、行署一般有(C. 40-50个左 右) 63.目前全国被正式确认并予以公布的少 数民族有(C. 55个) 6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其居住的区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高考全国Ⅰ卷24题)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C 【考查点】分封制 2.(2013年广东高考12题)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答案】B 【考查点】宗法制 3.(2013年浙江高考14题)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D 【考查点】宗法制 4.(2013年北京高考12题)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 B.秦 C.汉 D.唐 【答案】B 【考查点】秦统一中国 5.(2013年浙江高考15题)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

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答案】A 【考查点】秦统一中国 6.(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13题)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A.无为而治 B.轻徭薄赋 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 【答案】C 【考查点】汉初政治制度 7.(2013年江苏高考3题)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答案】A 【考查点】三省六部制 8.(2013年福建高考17题)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答案】C 【考查点】科举制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当代的价值

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在当代的价值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13政治班 学号:8 姓名:王佳楠 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在当代的价值谈起中国古代历史,政权变换,朝代更迭,从奴隶制社会的开始到封建制社会的结束,人们对政治的利用日趋成熟,利用其终结,利用其开始,从具有政治头脑的个人或群体中诞生并付诸于实践的,我认为就是政治制度,而政治制度则是王朝的灵魂,经济制度则是骨架,仅管传统的政治制度大都以集权,专政为核心,以服务于君主的家天下为首要任务,但用理性且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政治制度仍有许多可取之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基于马列主义思想结合中国特色,并吸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优秀经验及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精华所铸就而成的,其虽渺小但不容忽视,下面我将从宗法制、中央集权制、科举制来一一列举对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在当代的价值进行论述。 宗法制是为了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宗法制使社会各层成员按照宗法的原则组织起来,以自然血缘关系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用血缘关系将人们紧紧连在一起。它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一定程度上维系了统治阶级内部秩序,使得王在拥有极大政治权利的同时多了血缘关系的保障。由于人是社会化

较高的群居动物以农业社会为根基,以血缘关系形成纽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宗法制的出现与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家族亲情的重要性,嫡长子继承制作为宗法制的核心,既巩固了宗法制,有使家族观念深入人心,中华文明两千年来没有中断与宗法制中重视家族延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当代,宗法制同样影响我国的方方面面,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和谐”二字十分重要,“不和谐”的问题与事件屡见不鲜,且难以解决,这正需要大力宣传宗法制中有家才有国,家和万事兴的内容,和谐社会要从家做起,而宗法制也将广大中华儿女的心连接到一起,共同歌颂着龙的传人,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自豪感,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以上是从国家角度论述,而从个人角度来看,宗法制延续下来的孝道观念植根于中国人民心中,古人重孝道,这其推行的宗法政治制度有关,孝是宗法制度的必然产物;后来儒家伦理以孝悌为本,推崇父慈子孝。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养育,下一代对上一代的赡养。个人良好品德对社会起到了良好的反作用。 中央集权是相对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与中央。自秦国统一六国以来,中央集权制由萌芽发展至明清达到顶峰,可以说中央集权制在封建社会中是极为先进,具有长久存在价值的政治制度,但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认为不能单一论证其在现今中国所起到的价值,因此我将中国划分为建国以来和改革开放以后两个发展阶段进行详细论述。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2.议行合一:国家权力机关统一掌管立法、行政等全部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指规范选举活动的各类制度。其含义包括:(1)广义上说,是指有关选举一切公职人员的制度(其中制度是法律、法规、章程、规则和惯例等所有规范、准则的总和)(2)从中义上说,是指有关选举各类国家机关(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组成人员的制度;(3)狭义上说,专指有关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的制度。 4.行政组织体制:指国家行政组织内部的各层级之间,各部门之间的权责配置关系和结构体系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 6.政党制度:指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干预政治、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方法和程序的总和。指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以及各政党之间的关系。 二、简答: 1.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 ①国家xx: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具体包括: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在不与该法律基本原则相抵触的前提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

②法律xx: 1978年宪法第一次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的职权。 凡关于宪法、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定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或加以补充。这种解释或者补充规定与原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③监督权: 1982年宪法第一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的实施。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有权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包括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④决定权: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 ⑤任免权: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⑥参与全国人大的组织工作: 包括主持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召集全国人大会;决定延长本届全国人大的任期;主持全国人大预备会议;审查代表资格;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领导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等。 ⑦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 2.选举制度主要原则: ①普遍原则:是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性。选举权是指公民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被选为国家代表机关的权利。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重庆九校联考)商代方国臣民为各地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西周以后,诸侯及贵族所有的臣民在名义上也都逐渐属于周王所有。这一变动() A.巩固了中央集权B.确立了贵族特权 C.强化了统治秩序D.冲击了封建统治 解析:选C从商代到西周臣民的变化体现了统治秩序的强化,故选C项;秦以前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项;题干中“诸侯及贵族所有的臣民在名义上也都逐渐属于周王所有”并未体现贵族特权,排除B项;“冲击了封建统治”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 2.下表为不同史籍有关周朝“分封制”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B.周朝只在初期进行了分封 C.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D.周王朝的分封制相当发达 解析:选D第一则材料说明分封亲族比较多,第二则说明扩展了疆域,第三则是说分封先代帝王之后,第四则是武庚叛乱,被平定后,成王分封微子,由四则材料综合判断可推断出周王朝分封制相当发达,故选D项;题干中四则材料,只有《荀子·儒效》能说明王室子弟是周初分封的主体部分,其他材料无法说明,排除A项;材料中虽然论述的是武王和周公辅政时期的事情,但并不能说明只在初期进行了分封,排除B项;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属于历史结论,不是历史事实,排除C项。 3.从春秋后期开始,齐国大夫田氏长期专擅国政。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册命田和为齐侯,田氏正式取代了姜氏在齐国的统治,史称“田氏代齐”。这表明()

A.册命齐侯凸显君主的集权统治 B.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 C.周王室开始丧失天下共主地位 D.官僚政治已经取代了血缘政治 解析:选B通过题干中“田氏代齐”可知,田氏之所以能够“取代姜氏在齐国的统治”,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长期专擅国政”,其二,“周安王册命”,据此可知如此“册命”破坏了西周始创的宗法分封制度原则,故选B项;周安王之所以册命齐侯主要是因为其在齐国“长期专擅国政”,这不能凸显周安王的集权统治,排除A项;春秋五霸的出现,周王室开始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排除C项;官僚政治出现于秦朝,排除D项。 4.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墓地在墓向、墓葬 形制、葬式以及殉葬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当时() A.墓葬制度凸显了贵族特权 B.分封体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宗法制保障了政权的稳定 D.礼乐制度传播了西周文化 解析:选D据材料异族贵族和西周贵族在墓葬制度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礼乐制度向外传播,异族学习西周文化,故选D项;材料是异族贵族和西周贵族墓葬的比较,不是贵族与平民的比较,凸显不出贵族特权,排除A项;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封邦建国”,以拱卫王室的制度,且材料也未体现分封制巩固中央集权,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5.在秦帝国,郡下设县,县下依次设乡(亭)、里、什伍等组织。郡县的自由民皆称“黔首”。 征服山东六国的秦人,在政治上没有特权,他们与山东六国人一样,均为帝国的臣民。 由此可见,秦朝() A.铲除了贵族等级制的基础 B.郡县制的推行打破了地域关系形态 C.郡县制呈现出地缘性特征 D.政治制度建设蕴含着民主平等色彩 解析:选C通过题干中“征服山东六国的秦人……他们与山东六国人一样,均为帝国的臣民”,可以得知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实行郡县制,各地的政治待遇是平等的,呈现出地缘性特征,故选C项;贵族等级制度的基础是经济,而题干内容侧重的是政治地位,排除A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所设立的郡县并没有打破地域关系,排除B项;秦朝所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没有体现出民主平等色彩,排除D项。 6.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知识点汇编.

2013高考历史抢分专项突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知识点汇编 一、备考导航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 相互作用。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 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从而为现代社会的政治活动提供经验与教训, 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封建社会专制统治有利有弊, 展望今后命题, 很有可能出现一些与当今干部人事制度、机构改革、民主化进程、反腐倡廉等热点相关联的古代政治制度的新题型。早期政治制度对社会伦理道德影响深远, 可联系全球华人祭拜黄帝陵和认祖归宗现象, 认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的意义。 二、专题知识归纳 1、基本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萌芽于战国 内容:①理论上,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②实践上,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 度。 (2建立于秦朝 内容: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3巩固于西汉

内容: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 解决王国问题。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 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于隋唐 内容: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 特点:①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②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5加强于北宋 内容:集中军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 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派文官做知州, 与通判互相牵制。集中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使, 管理地方财政。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通过以上措施, 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 特点:强干弱枝;在中央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 (6发展于元朝 内容: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 (7强化于明清

2019年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附全答案

2019年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附全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全国总动员的决定权属于 B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中央军事委员会 2.我国省级政府被赋予制定地方行政规章职权是在 B A.1954年 B.1979年 C.1982年 D.1988年 3.毛泽东明确提出和论述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原则的文献是 D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论十大关系》 4.原选区选民对县级人大代表提出书面罢免要求的法定联名人数为 D A.20人以上 B.30人以上 C.40人以上 D.50人以上 5.现行宪法规定,国家主席缺位时继任其职位的是 C A.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B.国务院总理 C.国家副主席 D.全国政协主席 6.1982年至l993年间,县级政府每届任期是 B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7.决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名额的是党的 A A.全国代表大会 B.中央委员会 C.中央政治局 D.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于 C A.1993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7年 9.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共开支的批准权属于 C A.行政长官 B.财政司 C.立法会 D.审计署 10.民族乡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 C A.最低层级 B.主要形式 C.补充形式 D.特殊类型 1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的法定人数为 C A.全体代表2/3以上多数 B.出席代表2/3以上多数 C.全体代表过半数 D.出席代表过半数 12.当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不同意检察委员会中多数人的意见时,可报请决定的是 B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B.本级人大常委会 C.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D.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3.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机构是中央委员会和 A A.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B.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检测(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最终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是在( ) A.舜 B.禹 C.夏启 D.商纣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 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3.周初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族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4. 在分封制下,诸侯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有( ) ①镇守疆土②交纳贡赋③朝觐述职④随从作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D.周王——大夫——士——卿 6.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 7.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层层封授形成金字塔的等级制度 C.在政治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D.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8.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总能率群弟”,按宗 法制的规定,下列不一定能成为相对血缘关系范围的大宗是() A.周天子的嫡长子、嫡长孙 B.卿大夫的嫡长子、嫡长孙 C.诸侯的嫡长子、嫡长孙 D.诸侯正妻所生育的儿子 9.下列有关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的说法全都无误的一项是( ) (1)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2)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 (3)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4)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 A.(1)(2)(3)(4) B.(2)(3)(4) C.(1)(3)(4) D.(1)(2)(3) 10.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首”,其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下达皇帝诏令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11. (2007 广东卷单科)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 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整理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梳理】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目的:巩固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基本内容:①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③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④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⑤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封其后代为士;⑥士以下不再分封。 3、作用:积极作用:加强了周朝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展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局限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①受封诸侯有一定的独立性;②生产力发展,一些诸侯国势力壮大;③西周后期受破坏; ④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⑤春秋战国诸侯争战,天子管不了; ⑥战国末期,大部分王室土地被秦国吞并,周王室全失分封大权。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二)宗法制 1、基本内容: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①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嫡长孙为大宗,其余诸子为小宗;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姓贵族间的关系以婚姻为纽带联结起来。 3、与分封制的关系: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4、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②有利于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③与王位世袭制、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③以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政治制度的主体,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 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2011年江苏高考4题)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2.(2011年海南高考1题)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3.(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3题)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4.(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2题)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为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2011年海南高考8题)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A.节度使B.枢密使C.三司使D.布政使6.(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4题)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1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1)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5题共1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 A.宪法制度 B. 国家元首制度 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 A.工人阶级 B. 农民阶级 C. 工农联盟 D.统一战线 3.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宪法、法律,以及1953年初颁布的()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D. 《选举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 A. 柔性宪法 B. 协定宪法 C. 语义性宪法 D.成文宪法 5.我国的制宪机关是()。 A.全国人大 B.司法部 C.国务院 D.中共中央 6.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7.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 A. 中央委员会 B. 中央政治局 C.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D. 中央书记处 8.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党中央 B.国务院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 9.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 A.17岁以上 B. 18岁以上 C. 19岁以上 D. 19岁以上 11. 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A.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乡(镇)三级制 B. 单一制 C. 联邦制 D. 邦联制 12.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 A.4700万 B.5700万 C.6700万 D.7700万 13.现代国家和政府的基本政治理念是()。 A.公共权力 B. 选举制度 C. 主权在民 D.公民权利 14.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社会主义制度 15.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 A.国体 B.政体 C.国家结构形式 D.政治体制 16.决定和制约着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的是()。 A.宪法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政党制度 17.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A.《日本国宪法》 B.《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C.《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D.《挪威王国宪法》 18.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 A,钦定宪法 B.协定宪法 C.民定宪法 D.柔性宪法 19.在我国行使制宪权的是()。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中共中央委员会 D.国务院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共制定了()。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会考复习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分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秦的统一;了解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知道汉朝州刺史的设置;知道唐朝三省六部制;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知道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分析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影响;分析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根据已学的历史知识和提取出来的有效信息,对某些观点的立场、态度、倾向作出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的意义分析令学生明白祖国统一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明清专制主义的危害。 重点: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的主要史实。 难点:史论结合分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分析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导入:(投影标题及会考条目,解释标题) 师:“古代中国”是指:夏商周至1840年。“政治制度”有哪些? 生:分封制、宗法制、皇帝制度…… 这些制度可分为两类: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 一、中央政治制度 1.皇帝制度 师:秦朝确立了哪些中央政治制度? 生: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师:皇帝制度是由谁首先创立的? 生:秦始皇嬴政。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页学习思考第一段,说出皇帝制度的特点。 生(阅读后作答):皇权至高无上。 师:皇帝确立起天下独尊的地位,并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从而确立起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政体。这一政体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一直到辛亥革命才被推翻。 皇帝集中各种权力于一身以后,每日要处理的政事繁多,于是设丞相制度帮助皇帝处理政事。秦朝的丞相权力极大,威胁皇权,那怎么办? 生:削弱相权。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模拟试卷考卷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1分,共10分,每小题仅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D )。 A.宪法制度B.国家元首制度 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一国两制方针最早针对的是( D )。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香港和澳门问题 3、军区按照所辖军事区域的大小,最基层的是( B )。 A.卫戍区 B.警备区 C.军分区 D.人民武装部 4、中共管理全国干部的核心是( A )。 A. 干部监督 B. 干部任免权 C.干部调配 D. 干部鉴定考核 5、目前国务院对企业的管理主要通过(A )进行。 A.行业协会 B.国家经贸委 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D.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6、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是( B )。 A.人民 B.公民 C.国家 D.政府机构 7、有权制定效力仅次于法律的行政法规的只有( C )。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中共中央委员会 8、中国核准判处死刑的案件的法院是( D )。 A.基层法院B.中级法院C.高级法院D.最高法院 9、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 B )。 A.一年B.二年C.三年D.四年 10、村民自治的基础是(A )。 A. 民主选举 B. 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 民主监督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的答案正确) 1.政治制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ABCDE )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权威性 D.层次性 E.稳定性 F.系统性 2.在我国现阶段,直接民主制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基层群众组织当中:(ABF ) A.农村村民委员会 B.城市居民委员会 C.工会 D.妇联 E.共青团 F..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 3.社会主语法制的基本要求,就是:(ABEF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依法行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