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中等)整体观念:

答案: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整体观,即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酌整体,人与自然界存在着统一性的思想。

2.(中等)百骸:

答案:骸,泛指骨骼。百筋,指全身骨骼。

3.(中等)

4.(较难)人气:

答案:指人体的阳气。

5(较难)证:

答案: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6.(很难)辨证论治:

答案: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7.(中等)同病异治:

答案:指同一疾病,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亦异。

8.(中等)异病同治:

答案: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9.(中等)异法方宜:

答案:同一种疾病,由于方域、季节、气候、生活、环境、职业、体质等不同,治法就应有所区别。

10.(较难)形与神俱

答案:形,指形体,是生命的本质及结构,也是生命存在的根本;神,指精神,是生命的活动及功用,也是生命活动的表现。形存则神在,形谢则神灭,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附。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称之为“形与神俱”,又叫“形神观”。

二、填空题

1.(较难)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受到_______学说的深刻影响,是以______为主导思想,以________为基础,以____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答案: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辩证论治。

2.(容易)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_____。

答案:《黄帝内经》

3.(容易)

4.(容易)

5.(容易)

6.(中等)《伤寒论》在_____的基础上,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纲领。

答案:《素问·热论》;六经辨证论治

7.(容易)

10.(容易)温病学理论源于—————、———————、————一。

答案:《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

11.(较难)中医学理论中,神的含义有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指自然界物质变化功能;二指人体生命的一切活动;三指人的精神意识。

12.(容易)

13.(容易)

16.(容易)开创脏腑证治先河的医家是宋代的____,其代表著作是_______。答案: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17.(中等)中医学认为_____是生命的本原物质,它先身而生具有____特性。

答案:精(气);遗传。

18.(中等)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代唯物论;辩证法思想。

19.(中等)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

答案:古代唯物论;辩证法思想。

20(中等)

三、判断题

1.(容易)《黄帝内经》一书的间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

2.(容易)《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伤寒论》。( ×)

3.(容易)刘完素倡“相火论”,用药以寒凉为主,后世称之为“寒凉派”。( ×) 4.(容易)明代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指出,温疫传染的途径是从口鼻而入。( √) 5.(容易)中医学的基本持点是唯物观和辩证观。( ×)

6.(容易)温病学理论渊源于《温疫论》。( ×)

7.(容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治疗局部的病变,也必须从整体出发。

8.(较难)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

9. (中等)证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

10.(较难)中医认识并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

11.(容易)温病的三焦辨证是吴又可创立的。( ×)

12.(较难)除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外,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功能也是“神”的概念。( √)

13.(中等)春夏人体气血易趋于表,脉象多沉小,( ×)

14.(中等)秋冬人体气血易趋于里,脉象多浮大。( ×)

15.(中等)《医林改错》—书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 √)

l 6.(中等)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一门科学。( √) 四、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容易)中医学是产生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A)

A.古罗马D埃及

B.古希腊E印度

c 中国

2.(容易)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B)

A.《伤寒杂病论》D.《中藏经》

B.《黄帝内经》E《诸病源候论》

c.《干金要方》

3.(容易)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C)

A.《难经》D·《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E.《中藏经》

c《黄帝内经》

4.(容易)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B)

A.《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

B.《伤寒论》 E.《难经》

c.《小儿药证直诀》

5.(容易)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D)

A.《伤寒论》D《难经》

B《金匮要略》E.《脾胃论》

C《诸病源候论》

6.(容易)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纲领的医家是:(E)

A.张景岳D.陈无择

B.华佗E.张仲景

c.钱乙

7.(容易)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C)

A.《伤寒杂病论》D.《神农木草经》

B《黄市内经》E.《中藏经》

c《诸病源侯论》

8.(容易)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三因学说”的医家是:(D)

A.王清任D.陈无择

B.张仲景E.巢元方

c.张介宾

9.(容易)开创脏腑证治先河的医家是:(D)

A.巢元方 D.钱乙

B.陈无择 E.叶天士

C.张仲景

10.(容易)下列著名医家户被后人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E)

A朱丹溪D叶天士

B张从正E.刘完素

C王清任

11.(容易)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A)

A.朱丹溪D.吴鞠通

B.刘完素E.薛生白

C.叶天士

12。(容易)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B)

A.李中梓D.叶天士

B.李东垣E.刘完素

C.陈无择

13.(容易)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D)

A.王清任D.张从正

B.吴又可E.朱丹溪

c.李皋

14.(容易)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C)

A.朱丹溪D.张仲景

B.李东垣E.李时珍

C.张景岳

15.(容易)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医家是:(E)

A.吴鞠通D吴又可

B.薛生白E叶天士

c.王孟英

16.(容易)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B)A.朱丹溪 D.叶天士

B. 吴鞠通 E. 李皋

c.吴又可

17.(较易)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A)

A.阴阳学说D.唯物观

B. 五行学说E.唯物辩证观

C 精气学说

18.(较易)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的本原物质是:(D)

A.血液D.精气

B. 津液E.水谷精微

c.胆汁

19.(较易)以下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的因素是:(E)

A.四时气候 D.情志因素

B. 昼夜晨昏 E. 以上都是

C.地区方域

20.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D)

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D.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的统一

E.脏腑脏体官窍联结成一个整体

21.(容易)确立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著作是:(D)

A.《伤寒杂病论》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黄帝内经》

E.《诸病源候侯论》

22.(容易)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是:(D)

A.《伤寒杂病论》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黄帝内经》

E.《诸病源候侯论》

23.(中等)提出六经辨证和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是:(B)A.《伤寒杂病论》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黄帝内经》

E.《诸病源候侯论》

24.(容易)成书于汉之前,系秦越人所著者为:(A)

A.《难经》D.《医林改错》

B. 《黄帝内经》E.《温病条辩》

C. 《温疫论》

25.(容易)成书于明代,系吴又可所著者为:(C)

A.《难经》D.《医林改错》

B. 《黄帝内经》E.《温病条辩》

C. 《温疫论》

26.(容易)成书于清代,系王清任所著者为:(D)

A.《难经》D.《医林改错》

B. 《黄帝内经》E.《温病条辩》

C. 《温疫论》

27.(容易)地区方域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A)

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 B. “天暑衣厚则胺理开.故汗出”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 D.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E.“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28.(容易)季节气候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B)

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 B. “天暑衣厚则胺理开.故汗出”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 D.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E.“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29.(容易)昼夜层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D)

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 B. “天暑衣厚则胺理开.故汗出”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 D.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E.“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三)双项选择题

1.(较易)春夏气候温热,人体在生理上可反映为:(AD)

A. 阳气发泄,气血易趋于表D.皮肤松弛,疏泄多汗

B. 江南地区,人体膜理多稀疏E.阳盛则热

C 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

2.(较易)秋冬气候寒凉,人体在生理上可反映为:(AD)

A.阳气收藏,气血易趋于里 D. 皮肤致密,少汗多尿

B.江南地区,人体腠理多稀疏E.阴盛则寒

c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

(四)多项选择题

1.(较易)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特征是:(ABCD)

A.深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内,并以此为其主要内容之一,

B.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c以应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

D.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

E.在血液循环方面,首先提出“心主身之血脉”

2.(容易)“金元四大家”指的是:(ABCE)

A.刘完素 B.朱丹溪

c李东垣 E. 张从正

D.张景岳

3.(容易)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BC)

A.吴又可 D. 张仲景

B赵献可E.李中梓

c张景岳

4.(容易)温病学理论源于:(ACD)

A.《内经》 D.《伤寒杂病论》

B. 《诸病源候论》 E. 《温热论》

c.《难经》

5.(容易)成书于汉之前的著作是:(CD)

A.《伤寒论》 D. 《内经》

B.《中藏经》 E. 《瘟疫论》

C.《难经》

6.(容易)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BD)

A.唯物观 D. 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E. 三焦辩证

c望闻问切

7.(中等)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在于:(CE)

A创立了六经辨证纲领

B创立了脏腑辨证体系

c.创立了三焦辨证方法

D.《黄帝内经》

E.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方法

8.(容易)《医林改错》的主要贡献在于:(CE)

A发展了痰饮致病的理论D.创立了新的气血理论

B改正了古医书中的辩证错误E.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

c改正了古医书中的解剖错误

9.(容易)中医学理论体系始终贯穿着下列观点:(CD)

A气化观D.辨证观

B统一观E.对立观

c唯物观

10.(容易)整体现念的基本内容是:(AC)

A人体内部的统—性

B自然界事物的协调性

c人与自然界的统—性

D.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性

E季节气候与地区方域的协调性

11.(容易)中医学认为物质在体内的运动形式是:(ABCD)

A.升 D.入

B降E.上

c.出

12.(容易)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概括为:(ABC)

A.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D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

B.昼夜晨昏人体的影响E社会地位对人体的影响

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

13.(中等)中医学的辩证观主要表现在:(ABCD)

A.标本缓急

B 正治反治

c.病治异同

D异法方宜

E.审证求因

14.(中等)人体是—个有机整体的依据是:(ACD)

A结构上不可分割D病理上互相影响

B脏与脏密切相关E五脏与六腑相为表里

c生理上相互联系

15.(中等)中医学理论中“神”的概念有:(ABC)

A.自然界物质变化功能D.人的视听活动

B.人体生命的一切活动E.神乃形之主

c人的精神意识

16.(中等)中医的“证”包括了:(ABCD)

A.病变的原因B.病变的性质

c病变的部位D.邪正的关系

E 脏俯关系

五.简答题

(1)(中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是受古代唯物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以整体现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2)(中等)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条件和客观标志是什么?

答案: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形成的条件是: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奠定了实践基础;古代自然科学的渗透和影响奠定了科技基础,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其客观标志是《黄帝内经》的问世。

(3)(中等)《黄帝内经》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答案: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4)(中等)中医是怎样认识和治疗疾病的?

答案:)既辨病又辨证。

(5)(中等)

(6)(中等)中医辩证观点体现在治疗学中有几个方面?

答案:①标本缓急;②正治反治;③异法方宜

(7)(较难)不论是同病异治还是异病同桔,都必须依照什么原则?

答案:“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8)(较难)《金匮要路略》以何为据进行证候分证?

答案:脏腑的病机理论

(9)(中等)

(10)(较难)叶天土和吴鞠通在温病学方面各有何创见?

答案:)叶天士著《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创立三焦辨证。

六、论述题

(I)(较难)《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其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案:张仲景。他在《内经》、《难经》等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此书。本书是中医学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它以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的方法.对外感病和内伤杂病进行诊治,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较难)何谓“金元四大家”?各自的主要学术观点和治疗特点有何本同?

答案:金元时期,出现了以刘完素、张从正、李皋、朱丹溪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后人称为“金元四大家”。刘完素以火热立论,倡“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之说,用药以寒凉为主,后世称他为寒凉派;张从正认为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攻邪祛病,以汗、吐、下为攻病去邪的三个主要方法,后世称他为攻下派;李皋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出生”的论点,治疗以补益脾胃为主,后世称他为补土派;朱丹溪倡“相火论”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后世称他为养阴派。

(3)(较难)如何理解“形与神俱”?

答案:所谓“形”,是指形体,为生命的物质与结构,也是生命存在的根本,如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及精、气、血、津液等。神,指机体生命活动约外在表现及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没有形体也就无所谓神,形为神的物质基础;而正常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利于机体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若机体生理功能失常,可表现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异常的精神刺激可影响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的生理活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形与神生理上密切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在人体生命活动中,两者相互依存而不可分离,故曰“形与神罢具。

(4)(中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什么?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案: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是古代的唯物辩证观。表现在:①唯物观:认为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形与神俱,不可分离;疾病可知,又可防治。②辩证观:认为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各个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表现在事物间既能相互资助的一面,又是相互制约的。并认识到精神意识对健康的反作用。中医治疗也包合有标本缓急、正治反治、异法方宜、病治异同等辩证观点。

(5)(较难)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答案: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贯穿在生理、病理、诊断与防治等各个方面,是构筑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导思想,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概而言之,不外乎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

界的统一性两个方面。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主要表现在:构成人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别的,功能上是相互资助、互相制约、相互协调的;病理上是相互影响、互相传变的,局部的病变往往是整体的反映。治疗局部的病变,也必须从整体出发。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息息相应。自然界存在着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本身具备着自我调节能力,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若自然环境的变化超越了人类自身的调节能力,则会产生病理反应,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甚至死亡。这种认为机体自身整体性,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6)(较难)四时气候对人体生理有何主要影响?

答案: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尤以四时气候最为明显。春夏气候温热,阳气升腾,机体则可表现为阳气发泄,气血容易趋于体表,呈现皮肤松弛、疏泄多汗和尿量相应减少的生理性改变,同时脉象也多现浮大。秋冬气候寒凉,阳气下降而伏藏,机体则可表现为阳气收藏,气血容易趋于里,呈现皮肤致密,不易出汗和尿量相应增多的生理变化,同时脉象也多现沉小。另外,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其身高增长速度在春夏明显快于秋冬季节,也说明四时气候对人体生理影响的一个方面。

(7)(较难)症、证、病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案:)症,症状,包括患者的主观感觉和医生检查所得的客观体征;证,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病,疾病,指机体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总过程。三考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症是疾病的现象,是内在脏腑病变表现于外的征象;而证则是揭示了疾病的本质。是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症组成;病也是由症组成,在不同的病理阶段又有不同的证,它是一种病理过程。

(8)(较难)

(9)(较难)试述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

答案: 所谓整体观念,即指中医学对人体本身的完整性,以及人与自然统一关系的整体认识。整体观念包括两方面的内涵:①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体是由若干脏腑、组织、器官组成,各脏腑、组织、器官都具不同的生理功能。然而它们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了人体的生命活动,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这种整体性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沟通,联系于六腑、形体官窍、五志、五液、五色、五味构成5个生理活动系统,这5个生理系统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克制化关系,并在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循环贯通作用下,形成有机的整体,完成统一的生命活动。这种五脏一体观反映人体内部是个统一整体。②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类生存于大自然之中,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大自然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时自然界的季节气候,昼夜晨昏的运动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发生生理和病理的反映。都说明了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通、密切相关。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名词解释

1.(较难)精气学说(古代哲学):

答案: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2.(较难)精(古代哲学):

答案:在古代哲学中,精的基本概念有:①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②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

3.(较难)气(古代哲学)

答案:在古代哲学中,气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4. (较难)气化(古代哲学):

答案:在古代哲学中,气化是指由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

5. (较难)精气互化:

答案:有形之精与气可以相互转化,即有形之精可散而为无形之精气,无形之精气又可聚积而成有形之精。

二、填空题

1.(中等)精气学说滥觞于______,西汉时被______所同化。

答案:先秦时期;元气说(元气一元论)

2. (中等)精气概念的产生,源于______,其存在形式有两种:______、______。

答案:水地说;无形;有形

3. (中等)气的概念源于______。

答案:云气说

4. (中等)中医学的方法学体系,从上向下大体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答案:中医的哲学方法;中医的一般思维方法;中医学中的具体方法

5. (中等)历代中医养生家称为人生“三宝”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气;神

6. (中等)人体气的运动必须______而______。

答案:

7. (中等)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_______的作用。

答案:神

8. (中等)神凝则______,神散则_______。

答案:气聚;气消

9. (中等)_________是精气与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

答案:神

三、判断题

1.(中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主要包括水地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等。(×)

2. (中等)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气构成的。(√)

3. (中等)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是指后天水谷之精。(×)

4. (中等)精气神学说中的“气”,是指自然界清气。(×)

5. (中等)气的运动是气化的前提。(√)

四、单项选择题、

1. (中等)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E )

A.水

B.天

C.地

D.风

E.气

2. (中等)气的根本属性是:(D)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 (中等)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C)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4. (中等)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D)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 (中等)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6. (中等)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B)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

7. (中等)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C)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 (中等)阴阳属性的征兆是:(B)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 (中等)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E)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10. (中等)阴阳交感是指:(D)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

11. (中等)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B)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

12. (中等)“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B)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3. (中等)“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E)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

14. (中等)“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C)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5. (中等)(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C)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6. (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D)

A.心

B.脾

C.肝

D.肺

E.肾

17. (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A)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8. (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D)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9. (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E)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20. (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C)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

21. (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B)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

22. (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B)

A.前半夜

B.后半夜

C.上午

D.下午

E.以上均非

23. (中等)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C)

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重阴必阳

E.阴虚则阳亢

24. (中等)“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C)

A.阳损及阴

B.阳盛伤阴

C.阴虚阳亢

D.阳气暴脱

E.阳虚阴盛

25. (中等)“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D)

A.阴胜阳虚

B.阳胜阴虚

C.阴虚阳亢

D.阳虚阴盛

E.阴阳两虚

26. (中等)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B)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以上均不是

27. (中等)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A)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34. (中等)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E)

A.整体观念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精气学说

E.比较、演绎、类比

35. (中等)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何种归类方法:(B)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以表知里

E.反证

36. (中等)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属于:(C)

A.比较

B.类比

C.演绎

D.以表知里

E.试探

37.(中等)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在方法学上属于:(A)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反证

E.试探

五简答题

1. (中等)中医学的主要哲学基础是什么?

答案: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2.(较难)为什么说精气神三者不可分离?

答案: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精气互化;精气生神,精气养神;神则统驭精与气,故三者不可分离。精为生命的基础(本原);气为生命活动的动力(维系);神乃生命活动的主宰。

3. (较难)简述无形之气与形质之气的异同点。

答案:二气共同之处均为细小而分散的物质。不同之处:无形之气以弥散而剧烈运动的状态存在,且肉眼难以看到。形质之气以凝聚的状态存在,且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

4. (较难)你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是如何认识的?

答案: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①宇宙万物的生成皆为精或气自身运动的结果,精或气是构成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共同原始物质;②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之气交感、阴阳二气合和;③精气有“有形”与“无形”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

5. (较难)气运动有何意义?

答案: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其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升、降、聚、散几种。气的升降聚散运动使整体宇宙充满了生机,推动着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和消亡,维持着自然界新陈代谢的平衡。气的运动止息,宇宙则失去了生生之机。

6. (较难)气化的形式主要可概括为哪几种?

答案:气化是指由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气化的形式主要有气与形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气与气之间的转化,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四种。

7. (较难)为什么说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答案:精气是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包括:①精气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②精气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六论述题

1.(很难)试述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有:①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宇宙万物的生成皆为精气自身运动的结果,精或气是构成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共同原始物质;精气生万物的机理天地之气交感、阴阳二气合和。②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升、降、聚、散;气的运动推动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由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变化的过程,称为气化,主要形式有:气与形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气与气之间的转化,有形之体自身的更新变化四种。③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精气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精气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④天地精气化生为人:天地精气是构成人体的本原物质;人的生死过程也就是气的聚散过程。

2.(很难)古代哲学中精和气各自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精概念的形成:①源于“水地说”,即由水、地生万物发展而来。②中医学有关精的认识,对哲学中精气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③古代哲学家在“水地说”与对人体之精认识的基础上,把精的概念抽象为无形而动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气概念的形成:①源于“云气说”,即日常生活中直接观察到的云气、风气、水气、大气等是气概念产生之源。②中医学对人体之气的认识,也是气概念产生的基础。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则产生了气的一般概念,即气是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本原。

3. (很难)为什么称精、气、神为人身“三宝”?

答案:精、气、神是中医精气学说中三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

视这三者,把它们视为生命的根本,故称“三宝”,并以此创立“精气神学说”。

精气神学说中的精,主要指肾中所藏之精。这种精禀受于先天,并受后天水谷精气之滋养而充盈。肾精化生元气,运行全身,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并且推动和调节全身的生理功能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叫原动力。同时,肾精又是生殖之精,对个体及其种族繁衍至关重要。

该学说中的气,是指由肾精所化生之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三者共同组成人体的精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包括生理活动和精神活动的主宰者。它是生命存在的表现。神虽由精、气生养,但神有统驭精气的作用。

此学说尤其重视神的作用。精、气、神三者相互资生,关系密切,存则俱存,亡则俱亡。精气生神,精气养神,而神则统驭精与气,三者不可分离,是生命的根本,称其为人生“三宝”。

4.(很难)气的运动与气化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案:气的运动称为气机,运动形式主要有升、降、聚、散等几种。由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称为气化。气化过程分为“化”与“变”两种不同的类型:化是指气的缓和运动所促成的某些改变,类似于“量变”;变是指气的剧烈运动所促成的显著变化,类似于“质变”。化与变,皆取决于气的运动。因此,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前提和条件,而在气化过程中又寓有气的各种形式的运动。

5.(很难)如何区别古代哲学与中医学中的精、气概念?

答案:精,又称精气,在古代哲学中,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指肉眼看不见形质)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在中医学中,精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人体生命之源。既包括父母遗传的性命物质,称先天之精:又包括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称后天之精。

气,在古代哲学中,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在中医学中,是指人体内生命力很强、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激发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感受和传递各种生命信息的载体。气的不断运动,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外的新陈代谢,激发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负载和传递着生命信息,推动和调控着脏腑的机能,从而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因此,古代哲学的精与气,其内涵是同一的,是关于宇宙本原的概念;中医学所讲的人体内的精与气,其内涵是有别的,是关于人体生命的产生和维系的认识。精与气的概念,在古代哲学与中医学中是有明显区别的:人体内的精与气的概念是具体的,宇宙中的精或气的概念是极为抽象的。

6.(很难)古代哲学之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如何?

答案:古代哲学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①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在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影响下,中医学构建了精气生命理论,认为人体之精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认为人体之气是生命力很强、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气的不断运动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进程;人体诸气皆为一身之气的分化;人气分阴阳,阴阳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协调维持人体生命进程;气是感受和传递各种生命信息的载体。②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促使中医学建立了同源性思维和相互联系的观点,构建了表达人体自身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整体观念。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名词解释

1.(较难)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

面。

2.(中等)阴损及阳:

答案:由于阴阳是互根的.当阴精亏损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累及阳气,使阳气生化无源,出现阴阳两虚纳病变。

3.(中等)阳损及阴:

答案::由于阴阳是互根的,当阳气虚报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累及阴精化生不足,出现阴阳两虚的病变。

4.(中等)阴阳互损:

答案: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5.(中等)阴平阳秘:

答案:即阴阳平秘。平,饱满之意;秘。即秘密、潜藏之意;阴平阳秘,即阴阳充盛,相互潜藏,阶不外亢。

6.(中等)阴阳学说:

答案: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辩证观,是以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来概括相说明自然界和人体变化规律的一种学说。

7.(中等)阴阳失调:

答案:疾病过程中机体内部的阴阳失去平衡,出现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8.(较难)阳胜则阴病

答案:阳,指阳热;阴,指阴液。阳胜则阴病是指阳热偏盛必然耗液而出现各种伤律、伤阴的病证。

9.(较难)阴胜则阳病:

答案:阴,指阴寒;阳,指阳气;阴胜则阳病是指阴寒偏盛,必伤阳气,导致脏腑的阳气衰微而出现各种阳气不足的病证。

10.(较难)阳病治阴:

答案:由于阴气虚而阳气偏亢的虚热证(阳病),治疗当滋其阴(治明),从而使阴阳恢复平衡,此即阳病治阴。

11.(较难)阴病治阳:

答案:由于阳气虚而阴气偏盛的虚寒证(阴病),治疗当壮其阳(治阳),从而使阴阳恢复平衡,此即阴病治阳。

12.(较难)阴阳互根:

答案:是指阴阳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即阴依附于阳,阳依存于阴,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依据,任何—方都不能脱离对立着的男—方单独存在。此外,还含有共同促进、共同衰退之意。

13.(较难)阴阳消长:

答案:是指对立着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不断地运动变化,它们在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维持着相对的平衡。

14.(中等)

二、填空题

1.(容易)17.(中等)治病求本.就是寻找出疾病的_____进行治疗。

2.(中等)根据阴阳的属性及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

答案:后半夜;下午

3.(较难)

4.(较难)

5.(较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在内,——;阳在外,——。”

答案:阳之守也;阴之使也

6.(较难)《类经附翼·医易》提出;“动极者镇之以者胜之以——。阴亢者胜之以——。”

答案:静;阳

7.(中等)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应是___或____。

答案:损其有余;实者泻之

8.(中等)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应是——或——。

答案:补其不足;虚者补之

17.(中等)

18.(很难)“益火之源,以消阴期”的治法适应于——证,《内

经》称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适应于____证,《内经》称为“——。。”答案:虚寒;阴病治阳;虚热;阳病治阴

19.(很难)对阴阳偏衰的治疗,张景岳根据阴阳——的原理,提出了阴中求——阳中求——的治法。

答案:互根;阳;阴

20.(中等)“无阳则阴无以——,无阴则阳无以——。”

答案:生,化

21(较难)“——,——”,说明了阴阳的对立制约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答案: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22.(中等)阴阳互根中,有阴无阳谓之____

答案:孤阴;独阳

23(中等)根据阴阳基本内容,“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属于阴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属于阴阳——。

答案:.转化;互根

30(中等)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主要包括___、____和___、__。

答案:整体观念;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32.(中等)

33.(中等)确定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大体有两方面一是____,二是——。

答案:依据解剖大体部位;依据其生理活动相对属性

34.(中等)清阳——,浊阴——,清阳外发——浊阴内走____。

答案:上升;下降;腠理;五脏

35(较难).阳盛而导致的实热证,则用——的治则,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则用一一的治则。

答案: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36.(较难)阳病治阴的疗法适用于适用于_______证。阴病治阳的疗法适用于一一一证。

答案:虚热;虚寒

37.(中等)______和______是构成脏腑经络的最基本物质.

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38.(中等)

三、判断题

1.((中等)阴阳的互相转化和无限可分就是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中等)体内阴阳的消长变化,即是阴阳运动由量变到质变的过。(×)

3.(中等)阴阳之间的转化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变化。( ×)

4. (中等)阴阳相互制约的过程,即阴阳相互消长的过程。( ×)

5. (中等)

6.(中等)阴阳互根互用,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

7.(中等)阴阳的消长是相对的,阴阳的平衡是绝对的。(√)

8.(中等)阴胜则阳病,是指阴精亢盛,阳气被抑制。( ×)

9.(中等)阳胜则阴病,是指阳气充沛,阴精被抑制。( ×)

10.(中等)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

l 9.(中等)“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即是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的一

种病理改变。(×)

20.(中等)按照阴阳朗划分方法.五脏之中,肺脏属阴。(×)

21.(中等)阴偏衰的治疗原则,《内经》称为阴病治阳”。(×)

22.(中等)阳偏衰的治疗原则,《内经》称为“阳病治阴”。( ×)

23.(中等)阴阳两虚,是阴阳的对立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 24(中等).阴损及阳就是阴阳互根关系遭到破坏所形成的病理变( √)

35. (中等)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切都是气构成的。( √〕

36. (中等)“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五行的作用下发生的。(×)

37. (中等)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绝对不变的。(×)

38. (中等)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而并非绝对的。( √〕

39. (中等)阴阳交感是生命产生的基本物质。(×)

40. (中等)阴阳交感是生命产生的基本条件。( √〕

41. (中等)阴阳转化是阴阳对立的结果。(×)

42. (中等)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的结果。( √〕

43. (中等)在临床辫证中,首先应分清阴阳。( √〕

44. (中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属此长彼消之类的治疗法则。(×)

45“(中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属此长彼亦长之类的治疗法则。(×)

四、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69.

70.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搞、角弓反张等症,多为下列哪种病邪所致?

A热邪;B暑邪;C风邪D燥邪。

71.易致溃疡的致病因素是:

A风邪,B寒邪;C热邪,D湿邪。

72.下列哪项不属于瘀血致病的共同特点?

A 面色黧黑;B肿块固定不移C刺痛拒按;D唇舌色淡。

73. 主司二便的脏腑是:

A.肾B.脾c.大肠D.三焦

74.风为阳邪,主要是因为什么?

A.风性开泄B善行数变 C轻扬向上向外 D风邪致病最多

75.下列哪项是风性开泄所致的临床表现?

A面目浮肿 B汗出恶风

C病变部位游走不安 D病变变化多端

76.风邪致病出现“头颈强痛”,是什么致病特点所为?

A风为阳邪 B易袭阳位 C为百病之长 D善行数变

77.导致毛窍收缩,腠理闭寒是寒邪的哪一致病特点?

A 寒为阴邪 B寒伤阳气 C寒性凝滞 D寒性收引

78.暑邪侵人见四肢倦怠,胸闷,头重如裹是什么原因?

A暑性炎热 B伤津 C耗气 D挟湿

79.

80.请判断脾虚不能健运,水湿留滞,积聚成痰饮,是何证候?

A虚证 B实证 C虚中挟实 D真虚假实

1.(中等)自然界用来区分阴阳属性的最主要标志是:(C)A.内与外D.明与暗

B.上与下E.左与右

c.水与火

2.(较难)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心为:(A )

A.阳中之阴D.阴中之至阴

B 阳中之阳E.阴中之阳

c.阴中之阴

3.(较难)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脾为:(D)

A阳中之阴

B. 阴中之阳

c 阳中之阳

D.阴中之至阴

E.阴中之阳

4.(较难)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肾为:(D)

A.阳中之阳D.阴中之阴

B.阳中之阴 E. 阴中之至阴

c.阴中之阳

5.(较难)言人身脏腑之阴,则肝为:(C)

A 阳中之阳D.阴中之至阴

B 阳中之阴D阴中之阴

c.阴中之阳

6.(较难)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肺为:(A )

A.阳中之阴D阴中之阳

B 阳中之阳E阴中之至阴

c.阴中之阴

7.(较难)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寒热 D.晦明

B.上下 E.动静

c.水火

8.(较难)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D)

A.上午D.后半夜

D前半夜E.以上都不是

c下午

9(较难)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C)

A.上午D.后半夜

D前半夜E.以上都不是

c下午

10.(较难)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A)

A.上午D.后半夜

D前半夜E.以上都不是

c下午

11.(较难)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D)

A.上午D.后半夜

D前半夜E.以上都不是

c下午

12.(较难)屑于阴的味是:(A)

A.酸 D.淡

B.辛 E.以上都不是

c.甘

13.(较难)属于阳的味是:(D)

A.酸 D.甘

B.苦 E.以上都不是

c.咸

14.(较难)阴阳二气的运动是阴阳交感得以实现的:(C )

A.表现

B.物质

c.基础

D.结果

E.形成

15. (较难)“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句话主要说明阴阳之间的哪一种关系:( B )

A.对立D.交感

B互根E.转化

c.消长

16.(较难)下列田一项不属于阴阳互根的关系:(D)

A.阳在外,阴之使也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B 独阴不生,孤阳不长E.阴损及阳,阳损及图

c阴在内,阳之守也

17.(较难)阳损及阴,阴损及阳,说明明阳之间的关系是:(B)

A阴阳对立制约D.阴阳消长平衡

B阴阳互根互用E.以上都不是

c阴阳互相转化

18.(较难)“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C )

A.对立制约

B相互转化

C互根互用

D.稍长平衡

E. 以上都不是

19.(较难)可用阴阳的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C)

A.阳胜则阴病D.重阴必阳

B.阳病治阴E阳盛格阴

c阴损及阳

20.(较难)“一阴—阳之谓道”旨在说明:(E )

A.事物运动的对立性

B.事物运动的统一性

c事物的双重性

D.事物的对立统一性

E对立统一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发展变化的根源及规律

21.(容易)根据阴阳学说,下列属阳的是: ( C )

A.寒凉D向下

B.疑聚E沉降

c.兴奋

22.(容易)将阴阳概念用于医道始于:(B)

A.夏商时期

B 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E.晋唐时期

23.(中等)根据阴阳学说,下列属阴的是:(D)

A.外向的D.静止的

B温热的E.运动的

c.无形的

24.(中等)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阳:(E)

A.滋润D收效

B.抑制E.推动

c.凝聚

25.(中等)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屑阴:(C)

A推动D.兴奋

B温阳E.升浮

c.滋润

26.(中等)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C)

A.事物的一分为二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B.事物的对立统一E.事物的对立制约

c.事物特定性的一分为二

27.(中等)阴阳交感是指:(E)

A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B阴阳二气的相互交通运动D.阴阳二气的对立表现

c阴阳二气的和谐状态E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28.(中等)以阴阳概括说明事物,下列属阳的是:(C)

A.青、白D呼吸微弱

B晦暗E声音低怯

c黄、赤

29.(中等)以阴阳概括说明事物,下列属阴的是:(B)

A.黄、赤D.呼吸有力

B.晦暗 E 声高气租

c.鲜明

30.(中等)脉之形态属阳者:(C)

A.沉D.小

B 涩E细

c.滑

31.(中等)脉之形态属阴者:(D)

A.浮D.涩

B.大E滑

c.洪

32.(中等)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E)

A.补益正气D.泻阴损阳

B.补虚泻实E.调理阴阳

c消除邪气

33.(中等)古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旨在强调:(E)

A.阳气的重要性D.保养阴气的重要性

B 秋夏重在保养阳气E.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件

c.秋冬重在保养阴气

34.(中等)阴阳偏胜形成:(A)

A.实证 D.表症

B 里证 E.寒证

c热证

35.(中等)“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D)

A表证D.实热证

B虚热证E.寒证

c.里证

36.(中等)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其治疗方法是:(C)A实者泻之D热者寒之

B.虚者补之E.阴病治阳

c.寒者热之

37.(中等)“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C)

A阳偏盛证D阳偏衰证

B阴偏盛证E阴阳偏衰证

c.阴偏衰证

38.(中等)“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B)

A.阳偏盛证 D.阴偏衰证

B.阳偏衰证E阴阳偏盛证

C.阴偏盛证

39.(中等)阴阳相互制约的条件是:(B)

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交感

D阴偏衰证

E阴阳偏盛证

40.(中等)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E)

A 整体观念D.阴阳学说

B.五行学说E.比较、演绎、类比

C 精气学说

41.(中等)属中医哲学方法的是:(A)

A 精气学说D试探法

B.以表知里E.反证法

C 诊断方法

42.(中等)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D)

A形式D根由

B物质E.结果

c.现象

43.(中等)以阴阳失调来阐释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则是:(E)A.阴阳偏盛D.阴阳亡失

B.阴阳偏衰E阴阳格拒

c.阴阳互根

44.(中等)属于阳证范围的是:(B)

A.寒证D虚证

B.表证E以上都不是

c里证

45.(中等)属于阴证范围的是:(C)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doc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1 .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左传》 答案:1.E 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映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辨证论治 E.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灵枢?五癖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答案:3.B

4.《素问?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辨证求I天I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命门 E.脑 答案:6. A

A.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病种 B.病名 C.症状 D.体征 E.证候 答案:8.E 9.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审因论治 D.辨证论治 E.防重于治 答案:9.E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E.肝 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 A.脉 B.胆 C.脑 D.骨 E.髓 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A.冲脉 B.任脉 C.带脉 D.督脉 E.肾经 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A.手太阳 B.手少阴 C.手少阳 D.手太阴 E.手厥阴 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库完整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1.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左传》 答案:1.E 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映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 .辨证论治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答案:3.B 4.《素问?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 .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 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命门 E.脑 答案:6.A 7.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病种 B.病名 C.症状 D.体征 E.证候 答案:8.E 9.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 .审因论治 D .辨证论治 E. 防重于治 答案:9.E 10.中医理论中阴阳的概念是 A.代表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 B.代表相互关联的两种事物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

单选题 1、五行中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作用的为(B ) A 金 B 木 C 水 D 火 E 土 2、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是根据五行中(A) A 相生 B 相克 C 相乘 D 相诲 E 相反 3、在中医领域中,下列属阴的功能是(D) A 推动 B 温煦 C 兴奋 D 滋润 E 上升 4、有孤府之称的是(A) A 三焦 B 小肠 C 大肠 D 胆 E 胃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D) A 阴阳五行和藏象学说 B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C 证治异同和整体观念 D 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 E 四诊合参和阴阳五行 6、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正常状态是(A) A 阴平阳秘 B 阳平阴秘 C 相对平衡 D 绝对平衡 E 不断活动 7、按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足太阴脾经的气血将流入(A) A 手少阴心经 B 手阳明大肠经 C 足阳明胃经 D 手厥阴心包经 E 足少阳胆经 8、手少阴心经分布于上肢内侧的(C) A 前缘 B 中线 C 后缘 D 上部 E 下部 9、一日一夜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D) A 上午 B 下午 C 前半夜 D 后半夜 E 中午 10、燥邪伤人最易损伤人体的(D )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 11、心主神志指的是(B) A 调节情绪平衡 B 调节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C 调节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D 调节血液代谢功能 E 以上均不是 12、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D) A 带脉 B 冲脉 C 任脉 D 督脉 E 阴跷脉 13、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A) A 似脏非脏,似腑非腑 B 藏精气,藏而不泻 C 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 D 既藏精气又传化水谷 E 以上均不是 14、足厥阴经与足少阳经相交于(B) A 小指端 B 足大趾 C 鼻旁 D 足小趾 E 食指端 15、五味的五行属性,甘属(C)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16、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的表现与何种情志致病有关(B) A 怒 B 惊 C 思 D 恐 E 喜 17、大出血时,同时伴随少气乏力的表现,其原理是(E)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能生气 E 血能载气 18、津液变成尿液依赖气的(E) A 推动作用 B 温煦作用 C 防御作用 D 固摄作用 E 气化作用 19、机体抗御外邪的正气所概括的物质不包括(B) A 精 B 神 C 气 D 血 E 津液 20、人的七情中,恐则(C)

最新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大全

最新《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大全 阴阳是:参考答案:E A:古代的两点论 B: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 C:一个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D:矛盾 E: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阴阳属性的征兆是:参考答案:B A:寒与热 B:水与火 C:上与下 D:左与右 E:动与静 属于“阴中之阳”的是:参考答案:E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参考答案:A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D A:阴阳相互转化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相互消长 D:阴阳对立制约 E:阴阳动态平衡 “阴在内,阳之守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B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热者寒之”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C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寒极生热”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E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阴中求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C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阴损及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C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阴阳离决,精神乃绝”是指:参考答案:C A: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 B:阴阳对立关系的破坏 C:阴阳互根关系的破坏 D:阴阳消长关系的破坏 E:阴阳转化关系的破坏 阴阳转化是:参考答案:A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C:绝对的 D:相对的 E:必然的 可用阴阳对立制约解释的是参考答案:C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1)(3)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20 题,每题 1 分,计 20 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D)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 “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 )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 “罢极之本”是指(A)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C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 ) A. 正经 B.经别 C.经筋 D. 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 A. 风邪 B.火邪 C.暑邪 D. 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A. 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 A. 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 )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

(一)A型题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 A.水 B.天 C.地 D.风 E.气 2.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10.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 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 1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最新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 A.战乱不停 B.气候反常 C.社会动荡不安 D.生活极度贫困 E.工作环境恶劣 2.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证求因C.试探反问 E.详问发病经过 3.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 A.血虚 B.血瘀 C.血寒 D.血热 E.血脱 4.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A.动力 B.原料 C.动力和原料 D.气能化津 E.气能生精 5.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 A.木→土→水→金→火→木 B.水→火→金→木→土→水 C.金→木→水→土→火→金 D.土→金→水→木→火→土 E.火→金→水→土→木→火 6.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 A.精 B.津 C.液 D.阴液 E.血 7.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 A.运化水液 B.通调水道 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E.贮尿、排尿 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邪易伤阳气 C.寒主收引 D.寒性凝滞 E.湿性重浊 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 A.舌质紫暗 B.舌质淡红C。舌质淡白D.舌质鲜红E.舌质红绛 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正胜邪负D.正气虚衰C.正邪两盛D.邪气致病E.正气未虚 11.“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A.实证 B.虚证 C.虚转为实 D.实转为虚 E.虚实错杂 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 A.面始焦,发始堕 B.面皆焦,发始白 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精)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 1. 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神农本草经》 D. 《难经》 E. 《左传》 答案:1.E 2. 《素问 ? 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 映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 辨证论治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 《灵枢 ? 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3.B 4. 《素问 ? 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 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 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 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 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 五脏 B. 六腑

C. 经络 D. 命门 E. 脑 答案:6.A 7. 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 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 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 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 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 病种 B. 病名 C. 症状 D. 体征 E. 证候 答案:8.E 9. 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 同病异治 B. 异病同治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2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二(A2)(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A)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候论》 2.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D) A.向上的 B.温暖的 C.无形的 D.下降的 E.明亮的 3.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D)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4.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B)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 则阳病

5.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6.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D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水与金 E.火与水 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B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8.“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B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9.以下治法中,哪一项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C ) A.益火补土法 B.培土生金法 C.泻南补北法 D.金水相生法 E.滋水涵木法 10.“水火既济”是指(A ) A.心肾关系 B.心脾关系 C.肝肾关系 D.脾肾关系 E.肺肾关系

11.十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B.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 D.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E.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 1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C )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固摄作用 D.防御作用 E.中介作用 13.下列不属于络脉的是哪一项(D ) A.十五别络 B.胃之大络 C.浮络 D.皮部 E.孙络 14.唾与何脏关系密切(D ) A.心 B.肝 C.肺 D.肾 E.脾 15.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D B )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 (适用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医技等专业) 姓名:科室:得分: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 A.木→土→水→金→火→木 B.水→火→金→木→土→水 C.金→木→水→土→火→金 D.土→金→水→木→火→土 E.火→金→水→土→木→火 2.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 A.精 B.津 C.液 D.阴液 E.血 3.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 A.运化水液 B.通调水道 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E.贮尿、排尿 4.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 A.战乱不停 B.气候反常 C.社会动荡不安 D.生活极度贫困 E.工作环境恶劣 5.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证求因 C.试探反问 E.详问发病经过

6.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 A.血虚 B.血瘀 C.血寒 D.血热 E.血脱 7.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A.动力 B.原料 C.动力和原料 D.气能化津 E.气能生精 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邪易伤阳气 C.寒主收引 D.寒性凝滞 E.湿性重浊 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 A.舌质紫暗 B.舌质淡红C。舌质淡白 D.舌质鲜红 E.舌质红绛 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正胜邪负 D.正气虚衰 C.正邪两盛 D.邪气致病 E.正气未虚 11.“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A.实证 B.虚证 C.虚转为实 D.实转为虚 E.虚实错杂 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 A.面始焦,发始堕 B.面皆焦,发始白 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 D.天癸至,精气溢泻 E.发堕齿槁 13.某些疾病,常反复发作,而在未发作阶段全无症状或体征,几乎与常人无异。此属下列中何种类型: A.病已痊愈 B.原发与继发 C.卒发与徐发 D.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反复交替 E.复发与休止交替

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

2017年3月11号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真题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乙癸同源、水火既济 2.仓廪之官、决渎之官 3.用热远热、热因热用 4.忘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气脱与亡阳的定义与联系 2.热、火、暑的异同点 3.忘了 4.忘了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何谓肾精、肾气、肾阳、肾阴?试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阴阳偏衰既可导致相对一方亢盛,又可导致相对一方虚损不足,对此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 3.风气内动的概念、成因和病机。 4.“治病求本”与“标本缓急”中的“本”的区别与联系。 2017年山东中医药大学考博,中医基础理论考题记忆版 1.为什么说“亡血家不可发汗”? 2.何谓体质?何谓征候?二者有何联系? 3.何谓七情?为什么说情志病皆从心生? 4.何谓脱气?与亡阳有何区别? 5.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经络之间的联系? 6.何谓循经论治?何谓分经论治?试论头痛与牙痛的分经论治? 7.对脾喜燥恶湿,胃喜润勿燥的理解? 8.金元四大家。 9.对“金曰从革”的理解及临床指导意义?

2016年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回忆 一、名词解释(20分,5个每题4分) 1.水火既济 2.经脉 3.寒性凝滞 4.阴阳格拒 5.七情内伤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5个) 1.简述中医发病的基本原理? 2.何为正治?包括哪些治法? 3.何为痰饮?痰饮的分类? 4.简述宗气学说的原理? 5.心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及其与形、体、窍、华、志、液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共40分) 1.中医藏象学说的理解?(15分) 2.中医“体病相关”理论与临床意义?(25分) 2017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 一,名词解释(2*5) 1.疬气 2.五脏化液 3.百病皆由气 4.从化 5.皮部 二,简答(10*5) 1.试论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2.阴维脉、阳维脉经脉循行及其功能。 3.试述“肾为胃之关”。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试题及答案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中医临床“三基”手册》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侯论》 2、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先秦秦汉 B.两晋隋唐 C.宋金元 D.明清 E.近代 3、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是 ( )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丹溪 E.陈无择 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5、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B.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E.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 6、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7、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8、“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9、“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10、肾病及肝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1、根据情志相胜法,大怒时可用哪种情志去制约( ) A.喜 B.思 C.悲 D.恐 E.惊 12、“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3、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火与土 E.火与水 14、用甘味药治疗肺气虚,其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C.五行相生 D.五行相克 E.同气相求 15、以下可用阴阳互相互根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16、“阴中求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17、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18、肝病传脾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生 B.克 C.乘 D.侮 E.子病及母 1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20、“五脏分阴阳,则肺的阴阳属性是(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21、因心火旺而导致目赤易怒者, 为( ) A.母病及子 B.木火刑金 C.水来乘火 D.火来侮水 E.子病及母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试题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2. 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3. 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 4.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5.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 6.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 7. “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A.阳损及阴 B.阳盛伤阴 C.阴虚阳亢 D.阳气暴脱 E.阳虚阴盛 8. 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9. “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E制化 10.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木侮土 E. 土侮木 11. 脾病传肾属于: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母病及子 12 .属于“子病犯母”的是: A.脾病及肺 B.脾病及肾 C.肝病及肾 D.肝病及心 E.肺病及肾 13. 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A.培土生金 B.佐金平木 C.泻南补北 D.抑木扶土 E.培土制水 14.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 E.肾阳虚而心火越 (二)B 型题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E滋阴扶阳 1.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1.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左传》 答案:1.E 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映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B.

文档Word . 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辨证论治 E.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A. 生理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B. 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D.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3.B 答案:文档Word .

4.《素问?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文档Word .

D.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五脏 B.六腑 C. 经络 D.命门 E.脑 答案:6.A

7. 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文档Word . A.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 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病种 B.病名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93828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绪论 第一章阴阳五行 第二章藏象 第三章气血津液 第四章经络 第五章病因与发病 第六章病机 第七章防治原则 绪论 一. 选择题: 1.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 A. 先秦、秦、汉 B. 两晋、隋、唐 C. 宋、金、元 D. 明清 E. 近代 2. “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张从正 D. 朱震亨 E. 李杲 3. 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D A. 张元素 B. 刘河间 C. 张子和 D. 朱震亨 E. 李杲 4. 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B A. 张从正 B. 陈无择 C. 张仲景 D. 巢元方 E. 孙思邈 二. 多项选择题: 1.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代表性著作有:ABC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针灸甲乙经》 E. 《千金要方》 2. 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吴又可 D. 朱震亨 E. 李杲 第一章阴阳五行 一、选择题: 1. 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上半夜 C. 中午 D. 下午 E. 下半夜 2. “阴病治阳”适用于: A. 阴损及阳 B. 阳损及阴 C. 阴盛则阳病 D. 阳虚则阴盛 E. 阴盛则寒 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 阴阳对立制约 B. 阴阳交感相错 C.阴阳互根互用 D. 阴阳相互消长 E. 阴阳相互转化 4. 按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 A. 母 B. 子 C. 所胜 D. 所不胜 E. 所克 5. 属于子玻郯母的是: A. 肺玻郯肾 B. 肝玻郯肾 C. 心玻郯肾 D. 脾玻郯肾 E. 肝玻郯脾 6.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 A. 肝 B. 肾 C. 心 D. 脾 E. 胃 7. 情志与五行配属,思属于: A. 木 B. 土 C. 金 D. 水 E. 火 8. 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 A. 肝实泻肾 B. 肺实泻脾 C. 肝实泻肺 D. 肝实泻心 E. 心实泻肝 第二章藏象 一、单项选择题 1. 既属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的脏器是: A. 膀胱 B. 三焦 C. 胆 D. 脑 E. 女子胞 2. 气血生化之源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3. 称为全身阴阳之根本的脏是: A. 心 B. 肝 C.脾 D. 肾 E. 肺 4. 在体液代谢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5. 当人安静时,血主要归藏于: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6. 肾在液为: A. 泪 B. 涎 C. 汗 D. 唾 E. 涕 7. 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 A. 化生血液 B. 推动血行 C. 固摄血液 D. 贮藏血液 E. 调节血量 8. “朝百脉”是何脏的功能: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 4.下列哪部著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难经》 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 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医学纲目》 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千金要方》 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 10.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巢元方 B.华佗 C.张仲景 D.陈无择 E.扁鹊

11.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张从正 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 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 A.李杲 B.李中梓 C.吴又可 D.张子和 E.王清任 1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 14.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朱震亨 B.李东垣 C.张从正 D.刘完素 E.吴鞠通 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介宾 E.赵献可 16.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题库

1.整体观念: 答案: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整体观,即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酌整体,人与自然界存在着统一性的思想。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2.百骸: 答案:骸,泛指骨骼。百骸,指全身骨骼。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3.九窍: 答案:指头部七窍(眼二、鼻二、耳二、口)及前后二阴。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4.人气: 答案:指人体的阳气。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4 5.证: 答案: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4 6.辨证论治: 答案: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5 7.同病异治: 答案:指同一疾病,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亦异。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8.异病同治: 答案: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9.异法方宜: 答案:同一种疾病,由于方域、季节、气候、生活、环境、职业、体质等不同,治法就应有所区别。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9.阴阳: 答案: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10.阴损及阳: 答案:由于阴阳是互根的.当阴精亏损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累及阳气,使阳气生化无源,出现阴阳两虚纳病变。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2 11.阳损及阴: 答案::由于阴阳是互根的,当阳气虚报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累及阴精化生不足,出现阴阳两虚的病变。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2 12.阴阳互损: 答案: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13.阴平阳秘: 答案:即阴阳平秘。平,饱满之意;秘。即秘密、潜藏之意;阴平阳秘,即阴阳充盛,相互潜藏,阶不外亢。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14.阴阳学说: 答案: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辩证观,是以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来概括相说明自然界和人体变化规律的一种学说。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2 15. 阴阳失调: 答案:疾病过程中机体内部的阴阳失去平衡,出现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

2017年3月11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真题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乙癸同源、水火既济 2.仓廪之官、决渎之官 3.用热远热、热因热用 4.忘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气脱与亡阳的定义与联系 2.热、火、暑的异同点 3.忘了 4.忘了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何谓肾精、肾气、肾阳、肾阴?试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阴阳偏衰既可导致相对一方亢盛,又可导致相对一方虚损不足,对此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 3.风气动的概念、成因和病机。 4.“治病求本”与“标本缓急”中的“本”的区别与联系。 2017年中医药大学考博,中医基础理论考题记忆版 1.为什么说“亡血家不可发汗”? 2.何谓体质?何谓征候?二者有何联系? 3.何谓七情?为什么说情志病皆从心生? 4.何谓脱气?与亡阳有何区别? 5.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经络之间的联系? 6.何谓循经论治?何谓分经论治?试论头痛与牙痛的分经论治? 7.对脾喜燥恶湿,胃喜润勿燥的理解? 8.金元四大家。 9.对“金曰从革”的理解及临床指导意义? 2016年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回忆

一、名词解释(20分,5个每题4分) 1.水火既济 2.经脉 3.寒性凝滞 4.阴阳格拒 5.七情伤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5个) 1.简述中医发病的基本原理? 2.何为正治?包括哪些治法? 3.何为痰饮?痰饮的分类? 4.简述宗气学说的原理? 5.心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及其与形、体、窍、华、志、液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共40分) 1.中医藏象学说的理解?(15分) 2.中医“体病相关”理论与临床意义?(25分) 2017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 一,名词解释(2*5) 1.疬气 2.五脏化液 3.百病皆由气 4.从化 5.皮部 二,简答(10*5) 1.试论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2.阴维脉、阳维脉经脉循行及其功能。 3.试述“肾为胃之关”。 4.试述何谓反治?简述其应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