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教案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教案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教案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教案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直角三角形是在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后又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只备有一般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角、边与角之间的关系,主要作用是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有关计算问题。课标中的要求是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法.(2)学握直角三角形的三个性质定理,能利用直角三角形

的性质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一一发现一一猜想一一证明”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一一发现一一猜想一一证明”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学生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学生己经学过了三角形的性质、全等的判定以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等知识,有一定的证明基础。他们的形象思维活跃,而tL其备了通过观察得出简单的结论,通过互相讨论完善对知识的理解的能力,但对添加辅助线这种构图能力相对比较薄弱。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由度量30°所对直角边和斜边的长度和折纸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

为定理的证明做了铺垫。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真审题找准30°的直角三角

形。实战演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定理的认识。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刻度尺、等边三角形纸片

六、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等边三角形的判断方法:

①等边三角形;

②等边三角形:

③等边三角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活动1(量一量).自己动一动手

用刻度尺测量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30°角所对的直角边,比较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2 (拼一拼).小组合作

将两个含有30°的三角板如图摆放在一起,你能借助这个图形得到RtAABC的直角边BC(30°角所对的)与斜边AB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证明

归纳: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那么

符号语言:???在RtAABC中,ZA= 30

/.BC= -AB (或2BC=AB)

2

试一试:判断

1) 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另一直角边的一半.

2) 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最长边的一半。

3) 直角三角形中最小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4)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30°角所对直角边的2倍.

例1.屋架设计图,点D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 AB = 8cm,

ZA=30°则求立柱BC、DE的长

巩固练习:

一?填空

1、如图,在RtAABC中ZC=90°,Z8=2ZA, AB=6cm,则80 _______________ .

2、如图,在AABC 中,ZACB =90° , CD是高=30°f AB =4.则8D =.

3、如图,RtAABC 中,ZA= 30% BD 平分ZABC,且BD=16cm,则AO

4、如图,A ABC是等边三角形,AD丄BC, DE丄AB,若AB=8cm,则BD= _ , BE= ___

二.解答题

5.在等边AABC中,D、E分别是BC、AC上的点,AE=CD,

(1)求证:Z!\ABE仝ZkCAD.

(2)求ZBGF的度数.

(3)若BF丄AD 于F,求证:BG=2GF.

C

讲解:

七、课堂小结

八、板书设计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A

B

???在RtAABC中,

ZC=90° ZBAC=30°???BC二1/2AB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19.8 (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一、内容与内容解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九章《几何证明》这一章节中的第三节“直角三角形”内容中的“19.8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第1课时.学生们在七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并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这为我们研究特殊的三角形提供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范式. 此前,对直角三角形,学生只学习过它的定义及其有关概念,以及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而这一节课要研究的就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定理 2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两条性质分别揭示了直角三角形的主要元素“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主要元素“斜边”及相关元素“斜边上的中线”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是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与重点.同时,无论定理2的文字语言的表述,还是图形语言的描述,都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内在的天然联系,这种联系在例题、练习题中,同样显示得那么强烈.我认为对于这种内在的天然联系的凸显与认识是很有必要的,其价值不仅在于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而且在于数学育人层面上,为如何认识“世界上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大道理,提供了一个数学“小案例”。在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多媒体演示过程中,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以及“特殊化”、“一般化”的研究策略,旨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两条性质的“发生”.同时,观察图形变化过程中始终不变的特征,这种图形在变化过程中的不变特征就是图形的性质.于是重现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并得到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我认为,这个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同样也是今天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特殊化”“一般化”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在动态变化过程中,观察变化中的不变性从而得出图形性质,是研究图形性质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观察变化的世界,把握变化规律,发现不变特征的世界观.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是后续研究直角三角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与依据,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联系与转化也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利器.这两条性质的学习为今后的平面几何证明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证明思路和方法. 第1页共7页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学习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 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2、教学重难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

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我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形象直观的特点,辅助教学,采用设疑诱导法、直观演示法和操作发现法等方法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得以优化。 学法:本课以操作实践为载体,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探究过程中,我主要采取学生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大胆为学生创设学习空间,通过探究和体验感受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农远资源,将教学思路拟定为“走进生活,激发兴趣---动手实践,探索新知---利用新知,解决问题---小结课堂,巩固要点”四个环节。努力构建探索型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一)走进生活,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三角板,问学生是什么图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接着课件出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质疑,为何人们会利用三角形的模型制作这个物体?通过这样的疑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思考下顺水推舟地引出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通过实物和课件把熟悉的生活物体展现在学生眼前,从生活实际出发,引起学

初二数学上册数学教案

初二数学上册数学教案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教案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 关的角有内角、外角。 0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 和等于180的基础上,进 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 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 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 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 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0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 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5、理解平面镶嵌,知 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 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 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 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 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3、使学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Ⅰ教案

1.1.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 2.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何问题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讲评”的学习过程,提高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活动中的多向思维、合作交流的价值,主动参与数学思维与 交流活动。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推导与运用。 教学难点:“操作—探究—讨论—交流—讲评”得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回答。 2、什么是直角三角形?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与直角三角形有关?请举例说明。 3、 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二、探究新知 1、探究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 观察小黑板上的三角形,由∠A +∠B 的度数,能说明什么? ——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⑵ 讨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是什么关系? 2、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⑴ 学生画出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的中线CD 。 ⑵ 测量并讨论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与斜边长度之间的关系。 ⑶ 学生猜想: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 共同探究: 例 已知:在Rt △ABC 中,∠ACB =90°,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 求证:CD =12 AB 。 [教师引导:数学方法——倒推法、辅助线]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练习: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求证: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即已知CD 是△ABC 的AB 边上的中线,且CD =12 AB 。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 提示:倒推法,要证明△ABC 是直角三角形,只有通过定义和判定定理,定义与判定定理都与角有关系。现在我们只有边的关系,我们学过的边与角能联系起来的就是等腰三角形。还要找到与90°有关的角,但是我们只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通过提示,请同学们自己写出证明过程。 四、课堂小结 1、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反过来讲也正确。 五、作业布置 练习 教学反思: 1.1.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推论 重难点 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推论: (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为30°. 难点: 1.性质定理的证明方法. 2.性质定理及其推论在解题中的运用. 讲一讲 例1 在Rt △ABC 中,∠ACB =90°,AB =8 cm ,D 为AB 的中点,DE ⊥AC 于点E , ∠A =30°,求BC ,CD 和DE 的长. 分析:由30°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为斜边的一半,得BC 的长.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可求CD 的长.在Rt △ADE 中,由∠A =30°,即可求DE 的长.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教学及反思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 1.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 2.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 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 2.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教学重点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教学难点 1.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与证明. 2.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 教具准备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我们学习过直角三角形,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看它具有什么性质.大家可能已猜到,我让大家准备好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它有什么不同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呢? 问题:用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你能拼出一个怎样的三角形? 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 由此你能想到,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二、导入新课 (让学生经历拼摆三角尺的活动,发现结论,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出来的结论,还需要给予证明) 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能摆出了如下两个三角形,你能说出这两个图形特征吗? 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自己拼成的图(1)是等边三角形.由此你能得出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吗? 我们仅凭实际操作得出的结论还需证明,你能证明它吗?请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 已知: 求证: 证明: 这个定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因为它由角的特殊性,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看两个例题. 1.右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AB=7.4m,∠A=30°,立柱BD、DE要多长?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a,求腰上的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出示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3.学会三角形的表示及根据“是否有边相等”对三角形进行的分类. 4.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2—4,完成下列各题. 【自学反馈】 一、三角形 1.定义:由不在__同一条直线上__的三条线段首尾__顺次相接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有关概念 如图,线段AB ,BC ,CA 是三角形的__边__,点A ,B ,C 是三角形的__顶点__,∠A ,∠B ,∠C 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__内角__,简称三角形的角. 3.表示方法: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__△ABC __”,读作“__三角形ABC __”. 二、三角形的分类 1.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相等__的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两边__相等__的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__腰__,另一边叫做__底边__,两腰的夹角叫做__顶角__,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底角__. 3.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不相等__的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合作探究】 活动1 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三角形:

如图,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①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条边. ②角: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顶点: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三角形的表示: 如图,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 【教师点拨】(1)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中“△”代表“三角形”,后边的字母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字母的顺序可以自由安排,即△ABC ,△ACB ,△BAC ,△BCA ,△CAB ,△CBA 为同一个三角形. (2)角的两边为射线,三角形的三条边为线段. (3)由于在三角形内一个角对着一条边,那么这条边就叫这个角的对边,同理,这个角也叫做这个边的对角.如图,∠A 的对边是BC (经常也用a 表示),∠B 的对边是AC (经常也用b 表示),∠C 的对边为AB (经常也用c 表示);AB 的对角为∠C ,AC 的对角为∠B ,BC 的对角为∠A . 活动2 跟踪训练 1.小强用三根木棒组成下列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是( C ) 2.找一找,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并把它们写下来. 解:图中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 、△DEC 、△BEC 、△ABC 、△DBC . 活动3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纯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腰和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一) 【教学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定理。 2、巩固利用添辅助线证明有关几何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提问:(1)什么叫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 二、新授 (一)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1 请学生看图形: 1、提问:∠A与∠B有何关系?为什么? 2、归纳小结: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巩固练习: 练习1:(1)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为520,那么另一个锐角度数(2)在Rt△ABC中,∠C=900,∠A -∠B =300,那么∠A= ,∠B= 。 练习2 :在△ABC中,∠ACB=900,CD是斜边AB上的高,那么,(1)与∠B互余的角有(2)与∠A相等的角有。(3)与∠B 相等的角有。 (二)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2 1、实验操作: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l)量一量斜边AB的长度(2)找到斜边的中点,用字母D表示(3)画出斜边上的中线(4)量一量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让学生猜想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长度之间有何关系? 三、巩固训练:

练习3 :在△ABC中,∠ACB=90 °,CE是AB边上的中线,那么与CE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与∠A相等的角有_________,若∠A=35°,那么∠ECB= _________。 练习4:已知:∠ABC=∠ADC=90O,E是AC中 点。求证:(1)ED=EB (2)∠EBD=∠EDB (3)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练习5:已知:在△ABC中,BD、CE分别是边AC、AB上的高, M 是BC的中点。如果连接DE,取DE的中点 O,那么MO 与 DE有什么样的关系存在? 四、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直角三角形的那两条性质定理?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五、布置作业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二)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定理以及应用。 2、巩固利用添辅助线证明有关几何问题的方法。 3、通过图形的变换,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新问题,进行类比联想,促进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发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4、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完整版)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A C D C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一、知识要点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 (2)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__________的一半;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 ___________; (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___________。 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等于_________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两个角_____________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________,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二、知识运用典型例题 例1、在△ABC中,∠C=90°,∠A=30°, CD⊥AB, (1) 若BD=8,求AB的长; (2) 若AB=8,求BD的长。 例2、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上的中线,CE⊥AB,已知AB=10cm,DE=2.5cm,求CD和∠DCE。例3、如图,在△ABC中,∠C=90°,∠A=x°,∠B=2x°求x。 例4、如图,已知AB⊥BC,AE∥BC,∠1=45°,∠E=70°.求∠2,∠3,∠4的度数.

例5、如图,在△ABC中,∠ACB=90°, ∠A=15°,AB=8cm,CD为AB的中线,求△ABC的面积。 C 例6、如图,在△ABC中,∠ACB=90°,AD=AC,BE=BC,求∠DCE的度数。 三、知识运用课堂训练 1、在Rt△ABC中,∠C=90°,AB=2cm,AC=BC,CD⊥AB于D点,则CD=_______cm; 2、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上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第三条边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3、已知三角形的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它的最大边长为6cm,那么它的最小边长为_________cm; 4、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为30°,斜边和较小的边的和为12cm,则斜边长为_____________; 5、如图,在△ABC中,∠ACB=90°,D是AB的中点,CD=4cm,∠B=30°, 则AC=_____cm A D C B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完美版)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能灵活运用. (2)继续学习几何证明的分析方法,懂得推理过程中的因果关系.知道数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体会研究图形性质的方法. (2)培养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构建知识的能力. (3)培养识图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方法. 【情感态度】 使学生对逻辑思维产生兴趣,在积极参与定理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主体意识、综合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复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除了刚才同学们回答的性质外,直角三角形还具备哪些特殊性质?现在我们一起探索! 1.实验操作: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1)量一量边AB的长度; (2)找到斜边的中点,用字母D表示,画出斜边上的中线; (3)量一量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让学生猜想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长度之间的关系.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地提升自我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ACB=90°,CD 是斜边AB 上的 中线. 求证:CD=12AB. 【分析】可“倍长中线”,延长CD 至点E ,使DE=CD ,易证四 边形ACBE 是矩形,所以 CE=AB=2CD. 思考还有其他方法来证明吗?还可作如下的辅助线. 4.应用: 例 如图,在Rt △ACB 中,∠ACB=90°,∠A=30°. 求证:BC=12AB 【分析】构造斜边上的中线,作斜边上的中线CD ,易证△BD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C=BD=12AB. 【归纳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 边的一半.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如图,CD 是Rt △ABC 斜边上的中线,CD=4,则AB=______. 2.三角形三个角度度数比为1∶2∶3,它的最大边长是 4cm ,那么它的最小边长为______cm. 3.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CE 是中线,DC=BE ,DG ⊥CE,G 为垂足. 求证:(1)G 是CE 的中点; (2)∠B=2∠BCE.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1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 ◆1、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意义。 ◆2、会在简单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会在给定某个条件下进行有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定和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各对关系角的辨认,复杂图形的辨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引入:中国最早的风筝据说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作的,风筝的骨架构成了多种关系的 角。 a1 a2 a387 6 5 4 32 1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的关系。 二.让我们接受新的挑战: ------讨论: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的关系 如图:两条直线a1 , a2和第三条直线a3相交。 (或者说:直线a1 , a2 被直线a3 所截。)) a1 a2 a387 6 54 32 1 其中直线a1 与直线a3 相交构成四个角,直线a2 与直线a3 相交构成四个角。所以这个问题我们经常就叫它“三线八角”问题。 三.让我们来了解 “三线八角”: 如图:直线a1 , a2 被直线a3 所截,构成了八个角。 a1 a2 a3 8 76 54 321 a1a2 87 6 5 4 321

1. 观察∠ 1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 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直线a1 , a2 的相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答: 有。 ∠2与∠6;∠4与∠8;∠3与∠7 2. 观察∠ 3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 的异侧,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a1 , a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答: 有。 ∠2与∠8 3. 观察∠ 2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 的同旁,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a1 , a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答: 有。 ∠3与∠8 四. 知识整理(反思): 问题1. 确定前提(三线)(八角)2:在下面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中任选一对,请你看看这对角的四条边与“前提”中的“三线”有什么关系? 结论:两个角的在同一直线上的边所在直线就是前提中的第三线。 五.试试你的身手: 例1:如图:请指出图中的同旁内角。(提示:请仔细读题、认真看图。) 答: ∠1与∠5; ∠4与∠6;∠1与∠A ;∠5与∠A 合作学习:请找出以上各对关系角成立时的其余各对关系角。 1. 其中:∠1与∠5 ;∠4与∠6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此时三线构成了个角。此时,同位角有:,内错角有:。 2.其中:∠1与∠A 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此时三线构成了个角。此时,同位角有:,内错角有:。 3.其中:∠5与∠A 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此时三线构成了个角。此时,同位角有:,内错角有:。 六.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练习)

直角三角形复习说课稿

直角三角形复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开场白(套用)我说的这节课是。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几个方面来说明。(常量与变量:)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直角三角形复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七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的延续和深化.直角三角形是后面学习解直角三角形重要性依据,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和解斜三角形的预备知识,它的学习还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化归,方程思想)。因此本课的学习是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八年级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引发学生的兴趣。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等腰三角形,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证题的思维规律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书本) 知识与技能:1.会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知识的整理; 2.巩固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与性质及判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交流、体验、说理归纳等活动,巩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难点:利用本节知识解决翻折中直角三角形分类问题。 四、教学方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新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辅导教案

新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辅导教案教学目标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问题: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

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Ⅱ.导入新课: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 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C,连结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 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 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思考: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 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 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 高所在的直线呢?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 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 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 所在的直线.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说课稿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说课稿 说课稿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插旗中学林涛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为后面学习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打下基础。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课标的要求和具体学情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并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直角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趣味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三:说教学重难点 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材的难易程度来看,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定理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汤所直角三角形的性

质定理及判定与性质的应用为本课教学的难点,需加强引导。四: 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此本堂课我采取了“开放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都竭力把参与认知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真正确立其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及时地给以引导、点拨、纠正。五:说教学准备 为了促进教学流程的顺利进行,课前教师准备了一些卡片图形及查找复印了专题性很强的习题,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明白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也将学习向课 前延伸。六:说教学流程 遵循课标精神和前面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要求,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情境导入 我是出示已准备的的卡片,让学生观看,辨认是什么图形,然后让学生回忆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来着手导入的。 探索新知 这一程序主要安排三个教学环节,有折纸,有画图,有证明,而这三个教学环节就都一个目的,就让学生选择自己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习题

列举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两个锐角:2含30度角3斜边上的中线4面积 测试题: 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度,CD是AB边上中线,若CD=5cm,则AB=_____ 三角形ABC的面积=____________ 2.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度,CD是AB边上中线,图中有__________等腰三 角形. 3.如图,在△ABC中,∠B=∠C,D、E分别是BC、AC的中点,AB=6,求DE的长。 4.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 ∠ADC=90度,E、F分别是AC、BD的中点。 求证:EF⊥BD 5.如图,在△ABC中,∠B= 2∠C,点D在BC 边上,且AD ⊥AC. 求证:CD=2AB 再练习: 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BAC=30°,BC=10,则AB=________. 2、顶角为30度的等腰三角形,若腰长为2,则腰上的高__________,三角形面积是 ________ 3、等腰三角形顶角为120°,底边上的高为3,则腰长为_________ 4、三角形ABC中,AB=AC=6,∠B=30°,则BC边上的高AD=_______________ 5、Rt△ABC中,∠C=90°,∠A=15°,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AB于E, 求证AD=2BC.

M F E D C B A 6、 已知:△ABC 中,AB=AC ,∠B=30°,AD ⊥AB , 求证:2DC=BD 7.如图,△ABC 中,∠C=90°,∠A=60 °,EF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判断CE 与BE 之间的关系 1.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为52度,那么另一个锐角度数为 ; 2、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及其中线之和为6,那么该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___. 3、在△ABC 中, ∠ACB=90 °,CE 是AB 边上的中线,那么与CE 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与∠A 相等的角有_________,若∠A=35°,那么∠ECB= _________. 4、已知:∠ABC=∠ADC=90度,E 是AC 中点。求证:(1)ED=EB (2)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5、如图,AB 、CD 交与点O,且BD=BO ,CA=CO ,E 、F 、M 分别是OD 、OA 、BC 的中点。求证:ME=MF. 6、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D 、EF 分别在AB 、AC 边上,AD=CE ,CD 与BE 交与F, DG ⊥BE 。 求证:(1)BE=CD;(2)DF=2GF C B A E F C B A G E F D C B A

直角三角形性质应用(讲义及答案).

直角三角形性质应用(讲义) 课前预习 1.根据图中给出的边长及角度信息,在横线上补全下列直角三 角形的边长. 2.下列是不完整的弦图结构,请补全弦图.

知识点睛 直角三角形性质梳理: 1.从边与角的角度来考虑 ①直角三角形两锐角_______,且任一直角边长小于_______. ②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______等于斜边的____;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______等于__________,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三角形. 2.添加一些特殊的元素(中线或30°角) ①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______________; 如果一个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_____________. 3.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4.垂直(多个)①等面积法 ②弦图结构 外弦图(赵爽弦图)内弦图(毕达哥拉斯图) 精讲精练 1.如图,在Rt △ABE 中,∠B =90°,延长BE 到C ,使EC =AB , 分别过点C ,E 作BC ,AE 的垂线,两线相交于点D ,连接AD .若AB =3,DC =4,则AD 的长为___________. 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C ,AB 边上,若DE =m , BC =n ,且∠EBC 与∠DCB 互余,则BD 2+CE 2=__________(用含m ,n 的式子表示).

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教案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直角三角形是在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后又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备有 一般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角、边与角之间的关系,主要作用是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有关计算问题。课标中的要求是探索并掌握直角三 角形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法。(2)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三个性质定理,能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学生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过了三角形的性质、全等的判定以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等知识,有一定的证明基础。他们的形象思维活跃,而且具备了通过观察得出简单的结论,通过互相讨论完善对知识的理解的能力,但对添加辅助线这种构图能力相对比较薄弱。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由度量30°所对直角边和斜边的长度和折纸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定理的证明做了铺垫。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真审题找准30°的直角三角形。实战演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定理的认识。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刻度尺、等边三角形纸片 六、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等边三角形的判断方法: ①等边三角形; ②等边三角形; ③等边三角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活动1(量一量). 自己动一动手 用刻度尺测量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30°角所对的直角边,比较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2(拼一拼).小组合作 将两个含有30°的三角板如图摆放在一起,你能借助这个图形得到Rt△ABC的直角边BC(30°角所对的)与斜边AB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证明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第1课时)教学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定理。 2、巩固利用添辅助线证明有关几何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提问:(1)什么叫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 二、合作探究 (一)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1 请学生看图形: 1、提问:∠A与∠B有何关系?为什么?

2、归纳小结: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巩固练习: 练习1 (1)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为52°,那么另一个锐角度数 (2)在Rt△ABC中,∠C=90°,∠A -∠B =30°,那么∠A= ,∠B= 。 练习2 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高,那么,(1)与∠B互余的角有(2)与∠A相等的角有。(3)与∠B相等的角有。 (二)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2 1、实验操作: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l)量一量斜边AB的长度 (2)找到斜边的中点,用字母D表示 (3)画出斜边上的中线 (4)量一量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让学生猜想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长度之间有何关系?

2、归纳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巩固与提高 (一)讲解P87例1 (二)课堂练习 1、在△ABC中,∠ACB=90°,CE是AB边上的中线,那么与CE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与∠A相等的角有_________,若∠A=35°,那么∠ECB= _________。 2、已知:∠ABC=∠ADC=90°,E是AC中点。求证:(1)ED=EB (2)∠EBD=∠EDB (3)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三)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直角三角形的那两条性质定理? (四)布置作业 P93 第1、2题 课后反思: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1章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www. 12999. com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 本章小结………………………………………………………… 2课时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