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声母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从声母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如果对当今中国的方言剧作一番比较,毫无疑问,东北二人转首当其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它为蓝本的艺术形式无论小品还是影视作品,都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近年来,在央视播出的方言电视剧中,大多数是东北方言剧,而能够每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的方言小品,也非东北方言莫属。东北方言剧的走红并非是偶然的。一大批走南闯北的东北艺人为东北方言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赵本山、高秀敏、范伟为代表的东北小品明星,又将东北方言搬上了影视屏幕,《刘老根》、《马大帅》都成为眼下数亿观众津津乐道的影视大餐,全中国也由此掀起了一场“东北方言热”。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低俗的东北方言歌曲和据此改编的flash动画,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些都为对东北方言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东北方言热”使我对我们东北人的共同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我对现有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我发现东北方言的语法系统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法系统差别不大,东北方言的词汇更是丰富多彩,不能穷举。因此,在这里我通过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共同语。这里所说的“北方话”是狭义上的北方话,即华北方言。华北方言是北方方言次方言区。其中东北方言又是华北方言的六个土语群之一。可见,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与现行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十分接近有着深刻的地域优越性,这也着实令我们东北人兴奋激动了一阵子,更成为南下打工的东北人的“一技之长”。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音体系上讲,就是普通话不过不够标准。其差别虽然细微,但也是成系统的,无论是语音上还是语感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声、韵、调方面,尤以声母最为严重,其次是声调,韵母问题较小些。大多数的差别富有规律性易于掌握,个别的差异是因东北人的长期使用而固定下来的,没有一般的规律可以遵循,只能死记硬背。

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1.1.平翘舌不分

这里所指的是z—zh c—ch s—sh 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Zh\ch\sh 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音都发成翘舌音。概括地看,就是表现为二者混用。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是很严格的。东北方言将其混用,能造成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如:市长——司长、诗人——私人、主力——阻力、终止——宗旨等。

1.2.改换r声母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音节分别被n\l和y(零声母)声母取代了。n取代r只涉及一个字“扔(rēnɡ)”,l 取代r的音节也不多,大都部分是r声母音节被y(零声母)音节取代的。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这种改换普通话r声母的现象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改换成n、l或y(零声母)这几个声母与韵母有关:普通话r与u、ui等韵母构成的音节,东北方言将r换成l,例如,儒生(rú)东北方言读儒生(lú)、花蕊(rǔi)东北方言读花蕊(lǔi);r与其它韵母构成的音节,r都被改换成y,例如,吵嚷(rǎnɡ)东北方言读吵嚷(yǎnɡ)、闷热(rè)东北方言读闷热(yè)、肥肉(ròu)东北方言读肥肉(yòu);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和的韵母时,韵母则发生变化,例如,人民(rén)东北方言读人民(yín)。东北方言区没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虽然不多,但影响却很大,

有些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也常常出现将r声母改换的问题。成系统的改换还比较容易纠正,个别音节的偶尔改换则就不容纠正了。

1.3.多加声母n

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绝大部分韵母是可以自成音节的,不用声母,所以称为零声母音节。只有-i(前)、-i(后)、onɡ、enɡ等4个韵母不能构成零声母音节。在东北方言区,有些地方零声母音节要少一些。普通话中的e、ɑi、ɑo、ou、ɑn、en、anɡ等7个开口称零声母音节,常常被加上个声母n,变成了n声母音节。例如,恶人(è)东北方言多读成恶人(nè)、癌症(ái)东北方言易读成癌症(nái)、棉袄(ǎo)东北方言中读棉袄(nǎo)、昂扬(ánɡ)东北方言读昂扬(nánɡ)等等,就连“俺(ǎn)”这个原产自东北方言的口语词也被东北人读成了nǎn。这类语音现象具有典型性。

1.4.个别字声母变换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音节的声母发音与普通话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不是表现在一个音节对应的所有字上,而是反映在该音节所属的个别字上,有些甚至是个别字的个别词上。这类字往往都是一些常用字。东北方言对个别字声母的改换一方面是不成系统,另一方面是不严格对应,但也不是杂乱无章的。有些是将不送气声母发成送气声母,例如,同胞(bāo)东北方言读同胞(pāo);或将送气声母发成不送气声母,例如,扒手(pá)东北方言读扒手(bā);也有些是将擦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例如,机械(xiè)东北方言读机械(jiè);或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例如,刹那(chà)东北方言读刹那(shà);或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例如,解扣儿(jiě)东北方言读成解扣儿(ɡǎi);还有些是将塞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例如,来客了(kè)东北方言读来客了(qiě)。这类个别字声母改换问题,在东北方言区普遍存在,只是各地方所涉及的字的多少有些不同。

2.从韵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在普通话音节的声、韵、调三大要素中,东北方言在韵母上同普通话比较产生的差异最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以e代o;二是iɑo代üe;三是多加鼻辅音nɡ;四是个别韵母变换。

2.1.以e代o的现象

在普通话中,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直接与圆唇音的单韵母o相拼,不与扁唇的单韵母e相拼。而东北方言恰恰不是这样的,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都只和e相拼,不和o相拼。东北人不习惯发圆唇音,甚至是把o给取消了,是东北方言语音特点中一个很普遍的特点。这种以e代o的现象是成系统出现的,而且是很显著的。东北方言中没有bo、po、mo、fo音节,有的是be、pe、me、fe音节,例如,胳膊(bo)东北方言读胳膊(be)、衣服破了(pò)东北方言说成衣服破了(pè)、抚摩(mó)东北方言读抚摩(mē)、乐山大佛(fó)东北方言读乐山大佛(fé)。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普通话双唇音声母m可以和e相拼,就是在“什么”的“么”音节中可以与e相拼,构成轻音的me,而且这个音节只有这一个字。

2.2.以iɑo代üe的现象

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的语言系统中,少有或没有üe韵母音节,而是用iɑo韵母音节代替。由于普通话的普及使得这一特点在现在看来已经不是很突出了,只有一部分老年人体现的严重一些。就像我们在家里经常会听到隔辈人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xué)”,但是他们说出来的往往是“好好学习(xiáo)”,“学”这个字是最能体现出以iɑo代üe的这一特点的,此外常用的还有雀跃(yuè)东北方言一读成雀跃(yào)、疟疾(nüè)东北方言读疟疾(niào)、忽略(lüè)东北方言读忽略(liào)等等。由于普通话中üe韵母的音节本来就不多,加之普通话教育的开展东北方言的这一发音

特点会逐渐消失的。

2.3.多加鼻韵母nɡ的现象

普通话中有一部分零声母音节,其中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音节规定了用y、w 隔音的办法,而开口呼音节在发音时没有明显的辅音特性的起始方式,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习惯在这类音节前面增加一个明显的鼻辅音来起始。在东北方言区,除一部分人习惯在开口呼音节前加一个前鼻辅音n外,还有一部分人喜欢在这一类音节前加一个后鼻辅音nɡ。这一特点很难通过一个词或是一个短语做例子来解释,它是东北人在平时说话中时不时表现出来的,甚至在这句中有所体现,在别的语句中就不明显了。

2.4.个别字韵母变换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音节的韵母发音与普通话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不是表现在一个音节对应的所有字上,而是反映在该音节所属的个别字上,有些甚至是个别字的个别词上,而不是反映在该音节的所有字上。东北方言相对于普通话在韵母方面的变换是有规律的,也有一部分是没有什么规律的。

以ɑo带ou。东北方言中,双唇音和唇齿音声母b、p、m、f不与圆唇单韵母o相拼,由此,以o做韵腹的复韵母ou与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相拼也为东北人所不习惯。于是,普通话中ou韵母与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构成的音节在吉林话中就变成了ɑo韵母与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构成的音节。例如:剖(pōu)东北方言读成pāo;谋(móu)东北方言读成máo;否(fǒu)东北方言读成fǎo。

丢掉韵头和改换韵头。普通话韵母可细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有的韵母三部分俱全,有的韵母只有其中的一部分。韵头是介于声母和韵母的主要元音(韵腹)之间的部分,所以又叫做介音。在普通话音节中可以用来充当韵头的有i、u、ü三个高元音。韵头的发音虽然较短促,但并不模糊,不是能忽略和改换的。而东北方言中,有些音节恰恰是把普通话音节的韵头丢掉或改换了。这种情况在东北方言区并不普遍存在,但却比较典型。例如:温暖(nuǎn)东北方言丢掉了韵头读温暖(nǎn);产卵(luǎn)东北方言丢掉了韵头读产卵(lǎn);挑衅(xìn)东北方言中改换韵头i 为ü,读为挑衅(xùn)。

其他类型的韵母变换。还有一些字的韵母对于普通话韵母发生变换,但并没有什么规律可言,是由于长时间的习惯性使用而固定下来的,甚至有的字词是随意而言的。例如,剥皮(bāo)东北方言读剥皮(bē);胳臂(bei)东北方言读胳臂(bo);厉害(lì)东北方言读厉害(liè);塑料(sù)东北方言读塑料(suò);干啥(ɡànshá)东北方言读干啥(ɡàhá),等等。以上这些字词的改读从普通话读音的角度来看就是错读,但在东北方言口语的实际应用中是广泛被人民大众所使用的,这是经过历史的沿袭而日渐稳定下来的方言读法。

3.从声调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我们说话时,音节总是有些或升或降或平或曲的变化,这种贯穿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就是声调。声调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音节它可以没有声母、韵头和韵尾,却不能没有声调和韵腹。声调也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东北方言的声调和普通话音节的声调作用相同,调值系统也相同,其差别主要表现在调类的调值不尽相同和一部分字的调类不同。

3.1.调值不到位

与普通话相比,东北方言说出来显得平淡、含混,不够响亮、清晰,听起来缺乏起伏变化,不富抑扬顿挫。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调值不到位造成的。

东北方言声调调值的基本形状与普通话声调相同,但每类声调的起止点却不同。普

通话的阴平是高而平的“55”调值,东北方言的阴平调值一般只相当于“44”度;普通话的阳平是高升的“35”调值,东北方言的阳平调值一般只相当于“24”度;普通话的上声是低降升的“214”调值,东北方言的上声调值一般只相当于“213”度;普通话的去声是全降的“51”调值,东北方言的去声调值一般只相当于“42”度。总体看来,东北人说话有点高低、升降、长短不分明。

3.2.字调不一致

东北方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除了在调值上存在差异,有一部分字的“调”也不一样,这就不仅是调值不足或太过的差别了,而是一种声调的改读:

普通话是阴平,东北方言是阳平。例如,剽窃(piāo)东北方言读成剽窃(piáo);普通话是阴平,东北方言是上声。例如,泼辣(pō)东北方言读成泼辣(pě);普通话是阴平,东北方言是去声。例如,氛围(fēn)东北方言读成氛围(fèn);普通话是阳平,东北方言是阴平。例如,猫腰(máo)东北方言读成猫腰(māo);普通话是阳平,东北方言是上声。例如,符合(fú)东北方言读成符合(fǔ);普通话是阳平,东北方言是去声。例如,愉快(yú)东北方言读成愉快(yù);普通话是上声,东北方言是阴平。例如,悄然(qiǎo)东北方言读成悄然(qiāo);普通话是上声,东北方言是阳平。例如,请贴(tiě)东北方言读成请贴(tiē);普通话是上声,东北方言是去声。例如,可恶(kě)东北方言读成可恶(ké);普通话是去声,东北方言是阴平。例如,卑鄙(bǐ)东北方言读成卑鄙(bì);普通话是去声,东北方言是阳平。例如,瞭望(liào)东北方言读成瞭望(liáo);普通话是去声,东北方言是上声。例如,开辟(pì)东北方言读成开辟(pǐ)。

狭义上的方言就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所以,东北方言的以上语音特点又与中国人性格的地区差异有关,性格差异无非源于地区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人文方面,东北曾是满人等少数民族崛起的地方,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影响了这里的人民,他们继承了东北土著居民粗放的血统。自然方面,这里是中国最北的地域,冬季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在这里横冲直撞,气候恶劣,东北人坐在火炕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暴躁、干脆、粗放的语言也不足怪了。东北方言不讲平仄,语调中缺少抑扬顿挫,起伏变化不大,这也与东北人不拘小节、淡然处世的性格有关。

中国自古就是泱泱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进入封建社会后,经济上、政治上都不能保持统一的局面,这就在地域上形成分化,各地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共同点不断减少,不同点不断增加,于是共同语就在各个地区形成了变体,出现了方言。汉语方言形成以后,社会仍然处于不充分统一的状态中,方言就一方面保持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又服从汉语共同语的发展趋势,东北方言也是遵循着这样的一个规律发展着。汉语方言的划分是根据语音上的几个重要的特点进行的,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尽管这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很广,影响也很大,甚至有很多吴、粤、湘、赣、闽方言区的人也有意识地学习东北方言、说东北方言,甚至把学说东北方言当成是一种时尚,但是,这场“东北方言热”是媒体宣传、演员演绎、人们喜爱的结果,而不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造成的语言统一。本文之前大篇幅阐述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就是要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形成比较,揭示两者语言上的显著差异,来说明东北方言虽然在近年来很有“市场”,但是它永远不可能取代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一方面,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这与北京自古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密不可分的,而东北一直是中国比较落后的地区;另一方面,解放后,党和政府为适应全国的空前统一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向统一方向发展,而东北方言只是在艺术家们的创作下得到的短暂繁荣。推广普通话是为了

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方言是不能用人为的力量消灭的,它只能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逐步缩小自己的作用,最后趋向消亡。研究方言,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不但对推广普通话有重要意义,而且为研究汉语言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一、语系辽宁省行政区域内整体属于北方方言区。在辽宁方言分区内分成三大支方言区:一是以朝阳为代表的辽西支方言区;二是以沈阳为代表的辽中支方言区;三是以大连为代表的辽南支方言区。本溪地区处于辽中支方言区。1.语音特征:与满语的发音基本相同①不分平翘舌。古知、庄、章三组字同古精、组、洪音合流,沈阳一带读z、c、s,锦州一带读zh、ch、sh,本溪地区读顶音,介于平舌和翘舌之间的音,半平半翘。本区没有r声母 r声母字读零声母或l声母。②声调接近普通话,只是平调值上声字多于普通话,也有4个调类,阴平调值为33(普通话的调值55),阳平调值为35(普通话的调值35),上声调值为213(普通话的调值214),去声调值为53(普通话的调值51)。古清,入声也是归阴、阳、上、去声,只是归上声的字比普通话多,浊入声归阳平声,次浊声归去声。2.语法特征:①重叠构词法。一是嵌入“个”、“顶”的量词重叠式(如:个顶个、趟顶趟)。二是嵌入“保”的量词重叠式(如:个保个)。三是形容词的特殊重叠式(如:刷刷甜、嘎嘎新)。②偏正型形容词短语的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作状语,表示程度(如:恶臭),象声词作状语,表示程度加强(如:岗岗好)。③单音节形容词用法,“背”:不顺利(如:点背);“美” :得意(如:把你美的);“面” :柔软(如:瓜太面);“铁” :关系密切(如:老铁);“怪”:性格古怪(如:怪声怪气);“够”:达到一定程度(如:干够了);“黑”:出手重(如:手黑);“横”:蛮横(如:玩横的);“悬”:危险(如:太悬);“甜”:称呼亲切(如:嘴甜);“冲”:顶撞(如:一股冲劲);“碎”:爱唠叨(如:碎嘴子);“馊”:坏点子(如:馊主意);“文”:言谈文雅(如:文绉诌的)。④疑问式的表达方式(如:看书不?)。

⑤“过”的用法(如:玉米熟了,该收的过了)。⑥动词虚化为介词,如“打”、“搁”、“来”(如:打哪来?搁哪住?来这吧)。⑦离合词用法(如:学了一会儿习)。⑧状语“还”后置(如:没看完还)。二、本溪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1.声母系统的差异。本溪地区方言的声母共有18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构成。与普通话的差异为:①舌尖后音和舌尖前音不分,也就是平翘舌不分。本溪方言中没有翘舌音,普通话中的舌尖后音zh、ch、sh声母被舌尖前音z、c、s所替代或读成近舌尖前音。②无舌尖后音r。声母r被大量替代。一是以r为声母的音节多数情况下被读成i起头的零声母音节,其中ran、rang、rao、re、ren、ri、rong、rou、ruan音节多被读成i起头的零声母音节。如:然(rán)后读成严(yán)后,谦让(ràng)读成谦样(yàng)。二是以r为声母的音节有的被读成u起头的零声母音节,如褥(rù)读成玉(yù)字。三是以r为声母的音节有的被读成l为声母的音节,其中ru、rui部分音节有这种情况,如,

乳(rǔ)汁读成鲁(lǔ)汁,瑞(ruì)雪读成(luì)雪。四是以r为声母的音节还有读成l为声母或i起头的零声母混合现象,仍(reng)分别被读成leng或ying。五是声母误读引起韵母误读,如闰(rùn)年读成印(yùn)年。2.韵母系统的差异。本溪地区方言共由37个韵母构成,有8个单韵母、13个复韵母、16个鼻韵母。本溪地区方言缺少o、uo这2个韵母。韵母o被e替代。本溪方言中没有韵母o、bo、po、mo、fo,分别被读成be、pe、me、fe,如玻(bō)璃读成bē,活泼(pō)读成活pē,抚摸(mō)读成抚mē,佛(fó)像读成fé像。3.声调系统的差异。普通话的调值高音占优势,而本溪地区方言中音占优势。一是本溪方言单音节调值与普通话相比普遍偏低。本溪方言中除阳平的调值(35)与普通话阳平调值基本一样外,阴平调值(33)比普通话调值(55)低,上声调值(213)比普通话调值(214)低,去声的调值(53)比普通话调值(51)低音。二是双音节词产生明显变调。普通话中的声调共有四声,所以双音节词的声调共有16种组合。由于本溪方言单音节调值与普通话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双音节组合后必然产生明显变调,其中尤以阴平与阴平组合,上声和阴平组合变调最明显。如春天(chūntiān)其调值应是5555值,本溪方言却低得多,而且尾音有下滑,所以只是3332值。本溪(běnxī)、永丰(yǒngfēng)、老师(lǎoshī)这类上声与阴平的组合,调值应是21455;而本溪方言上声升调不够,阴平低,尾音下滑,就成了21332值。③句尾音普遍下滑。本溪方言无论句子长短,句尾音均下滑,主要是声音保持不住,尤其是以阴平、阳平、上声字结尾的音出现下滑尾音。

三、本溪方言满语词汇方言词汇是与普通话语音有区别的地方口语。本溪方言词汇较多,其中很都都是满语的单词发音。其常见词汇有喻人、喻事、喻物、喻时等4种:1.喻人。爱小:贪图小便宜。吧瞎:说无根据的话。巴济:操心受累。白吃饱儿:好吃懒做的人。白唬:能说好讲。摆谱儿:讲排场。败家子儿:挥霍而不知节俭的人。本当:正派,本分,稳重。背黑锅:替别人承担责任,受埋怨。编笆:编假话,胡乱说。编排:没有根据地乱说别人。变逛(卦):中途改变主意。瘪茄子:不作声,失败。不答视:不理睬。不得烟抽:得不到重视。不顶楞:不中用。不开面儿:不给面子。不上线儿:不讲道理。不吐口儿:不答应。不稀外:不把自己当成外人或客人。不要脸:不知羞耻。不依足:不**。不如(yū)心:不中意。不着调:不正经。逞能:显示自己。吃饱了撑的:指没事找事。吃锅饹:受牵连。斥(cī)得:训斥。臭白:说别人坏话。杵厥横(hèng)上:顶撞和对抗上司。闯愣:有胆量,敢干。戳脊梁骨:受别人指责。搭搁(咕):①理睬。②联系。打奔儿:①说话卡住。②办事不痛快。打怵:畏惧,感到头痛。打葫芦语:说话让人难明其意,或有意遮掩。打马虎眼:有意遮掩真相。打下手:当小工。打腰:有权势,有身份。大头:被人耍弄或利用。带搭不理:似理非理。道道去:同道道了(liǎo),哪有事都落不下。得济:老人得到儿孙的好处。得(dè)瑟:卖弄。地里仙儿:哪有事哪到。颠闲:殷勤,讨好。掉价儿:有失体面。掉(撂)脸子:生气。对撇子:合得来。二百五:啥都不

懂。二潮潮的:不精明,半傻,同二扯扯的。二虎巴叽:鲁莽,傻乎乎的。二马一虎(乎):粗心大意。二皮脸:厚脸皮。二五眼:不够好。二五子:一知半解。翻(扒)小肠儿:指责别人时提及对对方的好处。嘎儿瞎:痞子。嘎咕:不好惹,难以相处。干眼气:徒自羡慕。隔路:同隔色,隔眼。有特性,不合群。艮皮拉肉:一作艮拉巴叽,性情不爽快。苟气:小气。苟食:跟着混饭吃(的人)。鬼头蛤蟆眼:奸计、坏心眼多。哈哄:训斥。哈里哈搭:心粗,大大咧咧。寒碜,同砢碜:①长相难看。②不体面。③讥讽挖苦别人。核胧:用眼睛瞪人。狠(hēn)哆:斥责。狠呆呆:说话严厉,表情凶狠。红(过)脸:指打过架。猴精八怪:心眼特别多。糊里八涂:非常糊涂。胡诌八扯:随口胡乱说话。扯亦作徕(lǎi);咧(liě)。滑拉巴叽:不诚实,耍奸。火哧愣的:因不顺而性情暴躁,或正在气头上。急溜溜:同急歪歪,因不顺心而使性子。急皮酸脸:性急脸酸。急勺子:暴怒,发火,同急眼。叽里隔生:不团结,有隔阂。叽(jì)咯:吵嘴。夹咕:客气,不实在,同夹夹咕咕。犟眼子:固执,认死理儿。嚼性:同嚼牙,性情特别,难以相处。竟意儿:有意的。嗑巴:结巴,口吃。哭百精:爱哭的人。哭天抹泪儿:哭的挺可怜。拉察(láchɑ):厉害,办事果断。拉二忽三:马虎。拉忽:粗心大意。徕(lǎi)大蠢(膘):说下流话。徕(lǎi)玄:说话不着边际,不真实。赖搭:不顾别人讨谦。老帮子:兄弟中排行最小的一个,又称老疙瘩。老赶:外行,落后。老猪腰子:有主意。乐不得儿:非常高兴得到。愣头青:不稳重,又作愣头葱。力巴:不内行。利整:利落;整洁。两路:同隔路。溜光水滑:漂亮。溜须:奉承,拍马屁。抹察:顺着,鼓励。麻溜:①赶紧;赶快,一作麻溜儿的。②麻利。毛愣:办事粗心,不稳当。没心拉肝:什么都不在意。没大辣气:没什么出息。面子事:求人办事用语。磨不开:碍于情面,不好意思。磨叽:说话办事不利落。拿(一)把儿:①对自己的本事有所保留。②对自己能办的事情故意不办,以要挟对方。拿五作六:在别人有求于他时故意摆姿势,端架子,刁难人。纳闷儿:感到迷惑,不明白。耐心烦儿:耐性好。囊食饱(bào)儿:就会吃饭,没出息。蔫不登儿:不吱声,不出头。粘谈狗不唠:说话没完没了。粘牙:说话啰嗦。念央儿:有求于人不直接说,用语言让别人领会。炮筒子:说话不考虑,有啥说啥。屁扯扯的:一作屁溜溜的,顽皮,不正经。屁拉嘎叽:诙谐,调皮。破马张飞:张牙舞爪的样子。煞愣:做事干净利落。傻眼:目瞪口呆。上赶子:过于主动。哨皮:讥讽。捎色(shǎi):颜色减退,丢脸。盛脸:明知不对却故意那样做。死乞白咧:纠缠不放。死性:太呆板。熟头巴脑:特别熟悉。鼠迷了:无话可说。刷溜:干活快。耍贫嘴:能说会道。耍熊:抵赖,办事不用心。甩剂子:不愿意。特(tě)勒:衣饰不整。甜哄:空口说好话。甜嘴巴(抹)舌:(吃的)香甜,觉得不**。舔白:溜须,奉承。腆脸:不知羞耻。外道:客气,把自己当外人。外搬鸡儿:在家没有在外勤快。五饥六瘦:呆着闹心,闲着难受。五雷嚎风:劈头盖脸,情绪激烈。五迷三道:迷迷

瞪瞪,很不清醒。下耻赖:靠别人施舍,看别人脸色。下道了:不正经。下眼儿瞧:藐视,瞧不起。咸腊肉:没用的人。显白:显示卖弄。响快:说话办事利落,待人热情。小八将子:小伙子。小店(抠)儿:小气,吝啬。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小样儿:对人藐视语。蝎虎:厉害,又作邪虎,邪乎。熊包:没有能耐。熊样儿:藐视人语。虚头巴脑:虚情假意。压茬:有威力。眼皮下浅:爱贪小便宜。眼力见儿:指人长眼神,善解人意。秧子:指娇生惯养的人。扬个二怔:不上心,或办事不精明。咬尖儿:什么便宜都要得到。咽唠下肿:狼吞虎咽的样子。咋呼:大声叫喊,吹嘘,炫耀。炸翅儿:张狂。装灯:假装懂行,显能耐。装假:不实在。装蒜:①装作不知道。②臭显能耐。自个儿:自己。2.喻事。哀咕:低声央求;恳求。挨斥(chī)儿:遭训斥。挨克 kēi :挨骂,遭斥责。挨排儿:按次序。巴不得:非常希望得到。八成儿:很有可能。八下没一撇:尚未开始,还没有一定。巴(bà)剌 lǎ 儿:附近。掰生:关系不好。白搭:白白浪费。白瞎:浪费,可惜。败祸:挥霍。绊绊嗑嗑:不彻底,不完整。备不住:很有可能。比量:对照,比试,做动作。憋屈:①地方狭窄。②心情受压抑,有委屈。别(biè)扭:①不得劲。②关系不和谐,闹分歧。不大离儿:不错,差不多。不带劲:不够意思,不好。不对劲儿:不对,有问题。不而乎:不在意。不嘎实:舍不得。不贴边儿:没有关系,不是事实。不相应:不合适,不般配。不咋的:不怎么样,不好。岔纰(chǎ pi):整两岔了。岔不杆尺:话说欠考虑,做事莽撞。吵儿把火的:吵吵闹闹的。扯蛋:不谈正经事。扯老婆舌:传瞎话。扯力跟扔:整没用的。扯鳖(王八)犊子:扯蛋,干坏事。抻悠:慢慢地。吃香儿:得到重用,混得开。抽冷子:突然。凑付事:将就。出溜:①下滑。②走来走去。③空口说白话。出外头:上厕所。触胡子:碰壁。穿小鞋:打击报复。打点:准备。大不了:最大可能。大发:情况严重。大概齐:大概。大荒儿:大致,轮廓。大约摸:大约。歹饭:吃饭。当捎:顺便。得把:能使上劲,有机会占有。得(dè)搂:抖搂。提搂:①用手拎着。②传唤,帮助。掂量:斟酌,反复考虑。点儿背:运气不好。垫被:替身。垫补:先吃点东西充饥。恶拉巴心:极度厌恶。二八扣:说话不实,虚玄。犯不上(着):没有必要,不值得。犯膈应:从心里厌恶。费劲巴力(拉):付出很多。嘎巴溜脆:言谈举止爽快,利落。嘎(gà)悠:行走得很慢。赶道(劲)儿:痛快,精彩,好。赶点儿:碰巧。赶趟儿:来得及。搁搂:搅和。膈应人:使人觉得讨厌。够呛:支持不住。归终:最终,到底。果不(其)然:果然。哈捧子:背朝上,俯卧。忽悠:奉承,串掇,鼓动,调理。糊弄:对付。滑淌:漂亮,活干得好。划魂儿:猜疑不定。黄了:①倒闭,停办,又称黄铺了。②吹了。回楦:倒退。急事乎拉:十分匆忙。架不住:不能再坚持。简直杆儿:纯粹,几乎。贱不拉叽:轻佻,不稳重。脚打后脑勺:形容特别忙。觉经儿:心惊。紧称:挨得很近,空隙小。近便:距

离不远,关系密切。就手儿:顺便。开板儿:开始营业。开裆:指家禽首次下蛋。靠裉儿:最后时刻。苛苛够够:太累心,受不了。可劲儿:用所有的力量。可劲儿造:不加限制地吃和用。苛(kè)捞:饥饿。吭哧憋肚:很费劲;很吃力的样子。拉扯:扶养。拉倒:算了,完了。拉咕:联系。拉拉古:祸事。拉松:说话不算数。赖乎情:很勉强。浪(láng)贝:不**,口味高。冷(不)丁儿:忽然,出乎意料。连相儿:接着,顺便。撩闲:一作撩勺子,故意撩拨;挑逗。撂挑子:丢下应负担的工作不管。溜(liù)道:①说话办事利落;在行。

②走路快。露馅儿:不欲人知的事情泄露出来,同露楦;露马脚。乱炝汤:乱插言。捋瓜瓜:有条理。妈愣:小睡。卖呆儿:看热闹。冒蒙:事先不打招呼。毛而争光:毛草。没咒儿念:没法子。明镜儿:清清楚楚。明知眼漏:都明白,都知道。能(něng)赛:不量力,办不到的事情硬要办。腻味:①油腻大,不愿吃。②厌倦,厌烦。蔫没悄:悄悄地。念相:纪念。弄归齐:原来。旁拉儿:旁边。泡蘑菇:故意拖拉,偷懒。泡汤:计划落空。破闷儿:猜谜语。起屁(刺)儿:好整事儿。起根儿:最开始。起哈子:群起闹事。强哧把火:很费劲,好不容易。呛(qiàng)劲儿:顶事儿。屈赖:诬陷,误会。圈拢:动员。如(yū)作:好受,舒服。如(yū)作作:有条理,同如如作作。撒(sá)目:到处留心看。散帘子:不齐心,不团结。扫听:从旁打听。森(sèn)人:使人恐惧。三长两短:指死亡,出事儿。上眼药儿:增加麻烦。上真张儿:动实际的。生之乎拉:强硬地。数嗒(落):列举过失,指责。随帮唱影儿:跟着瞎闹腾。四眼齐:条件全具备。抬杠子:不说正理。淘登:想办法弄到。套近乎:拉关系。弹弄(long):对付。体蹬:损坏,把事情弄坏。调理:设圈套骗人。捅咕:搞小动作,挑拨。捅搂(lóu)子:惹祸。偷蔫儿:悄悄地。头拱地:坚决,彻底。秃噜:①说话不算数。②脱落。③事没办成。秃噜反帐:说话办事反反复复。图意:为了。挖(wà)拢:搜罗,弄到。无事打嘎:没事,无关紧要,没啥事情。捂秋(遮):私下忙活。稀罕:喜欢。瞎白唬:不着边际乱说。瞎摸哄眼:眼神不好使,看不见。下舌:爱传话。嫌哄:厌恶,嫌弃。向着:偏相。笑话:讽刺,嘲弄。耍怪:做出动作让人发笑。兴许:也许,可能。悻映:让人恼怒。嘘唤:故意夸大。嘘儿把火:好张扬。悬乎:靠不住,危险。寻(xué)摸:用眼神四处找寻。眼谗:看见,想得到。眼气:羡慕而又忌妒。扬棒:神色十足,洋洋得意。佯死不拉活:无精打采的样子。一插把:开始,开头。一溜烟儿:动作快。有鼻子有眼儿:描述得真切可信。圆道:说合。扎咕:治病,叮嘱。沾包:受牵连。攒小份子:偷攒钱物,同攒底垫儿。遮溜(liǔ)子:搪塞,掩盖。真格的:实在的。真光棍:挺不错。整个浪儿:全,都。正经八纬(百):真正的,认真地。直罗锅:当面揭穿。直门儿:一直,不停地。值个儿:值得。走时气:运气好。抓唬:利用和调理别人。足兴:充足。准称:准,可靠。作妖:乱闹腾。坐腊:事情不好办,

陷于难堪境地。坐底根儿:最开始,原来。3.喻物。八竿子:距离很大。八家子;远,偏。般大般儿:一样大小。般样:齐全。板正:整齐,平整。半拉喀叽:不完整。棒硬:非常硬。包圆儿:①全部占有或吃掉。②把东西全买下。不凑手:短缺。不老少:很多。不搂收:不足,不够。不起眼儿:不中看。不相应:不合适,不般配。不远暇:距离很近。藏猫儿:捉迷藏。打不开点(捻)儿:指钱不够用。大估景儿:估摸着差不多。提(dī)溜:用手拎着。提(dī)溜蒜挂:东西成串悬挂,或所带东西多。嘀哩嘟噜:成串悬挂。吊远:道路不顺畅。浮上儿:表层,也叫浮头儿。疙瘩:①绳扣。②地方。③小块东西。干巴拉恰:单薄,瘦小,干硬。干不楞:清一色。搁弄:垃圾。蛄蛹:动弹。鬼皮拉色:颜色不纯正。哈拉:食油或脂肪类食物变质。哈拉子:口水,唾液。黑黢了光:形容很黑。红哧拉瞎:颜色红而不正。糊拉半片:毛草,不周全,不利整。花丽胡哨:颜色艳杂或浓淡不匀。灰不溜秋:形容灰色。活络话儿:难以肯定的话。基旮旯儿:墙隅。饥荒:所欠债物。加鞭子赶:特别多。夹巴道:厕所。贱不搂收:便宜。嚼故:好吃的饭菜。界壁(bǐ)子:隔壁,邻居。癞叽疤子:癞蛤蟆,即蟾蜍。牢棒:坚固。老鼻子:数量极多。零碎把五:细小;杂碎的物品。娄:瓜类、菌类等过熟而变质。埋汰:①肮脏,不干净。②用尖酸的话挖苦人。埋勒咕汰:特别脏。冒鼓山尖:盛装的非常满。密勒码连:条理不清。呢箍千球:沾满污泥的样子。匹儿片儿的:零乱不堪,不利落。皮实:厚实,抗穿耐磨。破铜烂瓷:残破的物品。肉头儿:柔软,带韧性。散逛儿:未集中的部分。哨脸子:水浅流急处。实称:严实,密实。莳弄(long):种植。刷(shuà)齐:特别整齐。死不烂缠:纠缠个没完。胎歪:软弱,不硬实。褪(tùn)旧:旧的。外屋:灶房,厨房。乌勒巴涂:水不凉不热。稀拉咣唧:粥汤过稀。细发:细腻。下货:需求量大。下货儿:动物肝脏肠肚部分。下咋:食物放时间长生蛆。星儿崩的:为数不多。掩(yàn)起来:把东西藏起来。一大爬拉:一大堆。一撇咧子:一片。一嗡嗡地:声音大而嘈杂。一星半点儿:一点点。阴哧乎拉:天气阴沉的样子。油渍麻花:被油类染污。有的是:很多。有底垫儿:有基础。圆咕隆(冬)的:东西又圆又鼓。匀溜:均匀。支楞:①物品摆放不齐或伸出。②恢复生机或蓬起。③不服训斥和管束。纸(儿)包纸(儿)裹:物品贵重。抓瞎呼:摸瞎。转结莲:向曰葵。4.喻时。傍黑儿:天快黑了。傍晌儿:快到中午。不匀空儿:不给时间,没有机会。才刚儿:刚才,同头刚儿。成天:一作见天儿,天天。成宿隔夜:夜以继曰。春脖子:冬末初春的长短。打春:立春。丁价儿:一直不间断地。多会儿:什么时候,同多咱。方常:有时候。隔三差五:每隔一定时间。个月起程:个把月时间。今儿个:今天。黑灯瞎火:黑天。后儿个:后天。后晌:同过晌,午后,下午。节骨眼儿:关键时刻。临穷末晚:事情到最后。驴年马月:不知何年何月。猫冬儿:冬季闲在家里。明儿个:明天。前儿个:前天。上场(cháng):秋收。

上秋:到了秋天。头年儿:年底前。头晌儿:上午。五更半夜:半夜之后。下黑(hě):黑天,晚上。眼擦黑:傍晚。夜个儿:昨天,同昨儿个。一袋烟工夫:抽一袋烟的时间。一溜气儿:不间断。一时半会儿:短时间的。一小儿:从小。在早:以前,过去。掌灯:点灯时候,指天黑了。早不地儿:还早哩。转过年:下一年,明年。民谚、谒后语一、民谚民间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流传的语言精练、形象通俗而富有哲理意义的固定语句。它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总结民间传言,内容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多只有一两句话或三四个字,提示出事物的本质,有较大的认识作用和教育意义。其语言精炼,形象生动,音韵和谐,通俗易懂,用简单的话语反映深刻的道理和经验,以其哲理性而耐人寻味。是熟语的一种,属于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本溪地区人民群众积累了大量的民谚词汇,主要有讽颂谚语、规戒谚语、事理谚语、生产谚语、天气谚语和常识谚语等6种类型。1.讽颂谚语。天黄有雨 人黄有病。狗作找死 人作有病。耗子尾巴打一百棒子也肿不了老缸粗。人心不公平 预备斗和秤。外有搂钱耙 家有装钱匣。光棍行李绣女腰。嘴勤少走路 醉懒入歧途。黑爪子挣钱白爪子花。阎王爷三封信 耳聋 掉牙 眼睛花。若要穷 睡到曰头红。出门不弯腰 进门没柴烧。平常不出工 十冬腊月呛北风。仓囤底子场院垛 划拉划拉够一过。人败于惰 家败于奢。丑婆娘好擦粉。人怕理 马怕鞭 蚊子怕火烟。狗是百步王 只在门前狂。身子正 脚跟硬。手舞足蹈 九十不老。早睡早起 清爽欢喜 迟睡迟起 强拉眼皮。勤俭持家粮满仓 大手大脚仓底光。大夫不治癣 治癣必丢脸。好俏不穿棉 冻死不可怜。青柴难烧 娇子难教。娇子不能立业 娇妻不能治家。成人不自在 自在不成人。冷脸热哈哈 一肚子坏疙瘩。跟啥人学啥人 跟差妈跳假神。少吃多得味 多吃活遭罪。二心不定 穷个溜净。当家人买当家货 浪荡公子讲吃喝。急取取不到 慢思思中得。馋人淌哈喇 骚女好搭茬。凉水塞牙因不顺 咬碎石头赶得寸。炕头猫不远行 无志人不远奔。不怕事不明 就怕心儿混。一个帮子一个旗儿 一种德行一个群儿。打铁的敢碰硬 当兵的敢拼命。一种东西一个味儿 狐狸专会放臊气儿。牛早大 早耕地 猪早大 早咽气。无论是孔子、孟子 最要紧的是吃谷子。“干净人”吃不得菜 每棵都靠粪养来。有孩家中多欢乐 无孩家中多寂寞。破衣服贴补一块新貂皮 自古孬熊占好妻。穷人虽有一 一半还好借 富人虽有万 丁点别想求。二五眼干活儿不得窍 好把式铲地步儿妙。野人行蛮 贵人行礼。秋到石头凉。好人好答对 坏人坏报应。别怪鞋儿歪 先怨脚不正。品行端正人人贺 缺德人家人人骂。狗见人熊追腚咬 若见英雄远远逃。好人身清白 恶人心全黑。人在青年是金棒 人过六十柴禾杆。棍棒不打没孝心 黄豆不压不出油。毛楞人屁股爱扎刺。猫叫秧子狗起群 小人跟前围小人。智人万事易 愚人万事难。女大心事多 婚事总琢磨。凡人守小屋 名人闯江湖。婆娘是个酸菜缸 无论酸臭都得装。石头硬来砸不动 人要横来没人碰。薄脸皮拉不开脸 熊气人放不开胆。小孩儿勤 爱死人 小孩儿懒 架脚卷。洪钟无声 瓶满不响。饱食足衣乱玩闲耍 终曰昏昏不

如牛马。炕上没炕席 当家的没脸皮。男人嘴大吃牛羊 女人嘴大要遭殃。人要学坏 三十开外。冻死迎风站 饿死挺胸膛。身上无衣怨天寒 肚里无食怨飧谗。媳妇多婆婆做饭 母鸡多公鸡下蛋。话是拦路虎 舌是杀人刀。男人的腿 女人的嘴。天天防火 夜夜防贼。好男不争分家产 好女不争嫁时衣。大个子门前站 不穿衣也好看。罐子里装王八 越养越抽抽。不是肥土不栽秧 不是好汉不出乡。外面挣块板 家里丢扇门。眼是懒蛋子 手是好汉子。豹死留皮 人死留名。心宽不怕屋窄 宰相肚里能行船。瘦驴拉硬屎 破车好揽载。狗咬天空 人说天谎。八个儿女八下挣 剩下老娘光着腚。懒汉听风 越听越凶。读书不知意 等于吃书皮。贱人语飞纷 贵人言迟迟。再好的胭脂也遮不住丑。凉伞虽破 骨骼尚在。雁叫一声 穷汉一惊。谋官如鼠 得官如虎。穷人气大 大官眼大。关门养虎 虎大伤人。人闲长指甲 心闲长头发。不怕少年苦 只怕老来穷。不是撑船手 休拿竹篙头。打鱼靠网 打狼靠棒。草遮不住鹰眼 水遮不住鱼眼。浅水得鱼虾 深水得蛟龙。吃不穷 穿不穷 算计不到一世穷。人有千算 天有一算;天若容人算 世上无穷汉。惜衣有衣穿 惜饭有饭吃。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不怕儿女晚 就怕寿禄短。人参老了值钱 人老了不值钱。大夫越老越值钱。不怕路难 就怕志短。人无志 刀无钢。山越高越有爬头 路越远越有走头 事越难越有做头。人无百年拙 心坚石也穿。虎不怕山高 鱼不怕水深。浪再大挡不住鱼穿水 山再高遮不住太阳红。路好走是人踩的,树遮凉是人栽的。草若无心不发芽 人若无志不奋发。一个鸡蛋吃不饱 一身臭名背到老。打人三曰忧 骂人三曰羞。会说话的人想着说 不会说话的人抢着说。好人不说坏 坏人说不好。心中无冷病 哪怕吃西瓜。米饭好吃田难种 馒头好吃磨难推。只有见不到的 没有做不到的。天上无云不下雨 世间无人事不成。说一千 道一万 公鸡好看不下蛋。学好千曰不足 学坏一曰有余。有麝自然香 何必当风扬。好自夸的人无本事 有本事的人不自夸。自大不值钱 虚心受人赞。空袋子立不住。阳春三月不做工 寒冬腊月喝北风。轻霜打死独根草 狂风难毁大树林。大雁虽有翅 离群也难飞。懒汉种荞麦 懒妇种绿豆。家有千顷田 头枕馒头眠。牛无力拖横耙 人无力说横话。天大的字逃不出一个理字。命里穷 只是穷 捡着金子要变铜。龙眼识珠 凤眼识宝 牛眼只能识稻草。一斗米养个恩人 一石米养个仇人。宁跟讨饭的娘 不跟作官的爹。狗眼看人低。为寻一文钱 照完一枝烛。卖花人 说花香 卖药人 说药方。千般易学 一窍难通。好蜂不采落地花。2.规戒谚语。买炮不如买蜡 买蜡不如买画。出门没老少 吃亏少不了。一天省一把 十年买匹马。要算了吃 不要吃了算。冬天打扫尘 春天不得瘟。严是爱 松是害 不管不教要变坏。娇生惯养 不成好儿郎。要过富 半夜就穿裤。世间业艺学会一样 有贫穷时救你患难。半面墙砌不得 一面话听不得。一心图便宜 难免事后亏。宁可正而不足 不可邪而有余。可劝两边好 别在两边挑。饿了甜如蜜 饱了蜜不甜。求人落下风 三早赶一工。兄弟如手足 财宝如粪土。过头事可干 过头话不说。指儿不养老 指地不打粮。有话不对奸人讲 无事不对朋友谈。贪财

不知足 是祸不是福。远行要起早 教子要从小。高山顶尖坐不稳 当心摔死往下滚。育木必思活 养儿必思德。人生须“三检” 检言、检行、再检心。恋人从来心有火 切莫烧死“你”和“我”。是树就该结花果 是人就该通情理。人情不能忘 人礼不能亏。猪肉不吃要搁臭 人脑不用要生锈。虚心学艺 处处是艺 诚心求师 人人是师。万事别随人 随人先随己。烈性人前别“加钢” “加钢”就要惹祸殃。亲戚绕三绕 见面别客套。天上有神解谁难﹖神汉乱蹦只为钱。宁交直心眼 不交小心眼。囫囵吃饭得胃病 囫囵学艺艺不精。交上不交下 脚趾防人扎 交下不交上 防头挨一棒。别让坏蛋入好堆儿 别让好人入坏群儿。别信当面弥陀佛 多防背后架刀戳。自己咋想就咋干 不管别人舌嚼烂。凡话应直说 凡事别歪办。忍一忍 饶一饶 忍字就比饶字高。能给好汉当马骑 不给赖汉当祖宗。得不足喜 失不足忧。堆金不如积谷。勿让羊管菜园 莫让狼看羊圈。脸不洗生油腻 地不扫生灰尘。要打当面锣 莫敲背后鼓。喊破嗓子 不如做出样子。春天不做活 冬天无着落。有钱难买少年时。浪子回头一片宝。忍得一时之气 免得百曰之忧。不说好 不说坏 街坊邻居不见怪。好坏不说 犯不了大错。饭吃三碗 闲事少管。墙头草 和事佬 老好人 都说好。顺情说好话 保证不挨骂。不伤人 不惹人 最好当个香油人。亲套亲 友连友 少管闲事少插手。你也好 我也好 说说笑笑就拉倒。小洞不补 大洞尺五。力能胜贫 谨能胜祸。守着矮子别说短 当着秃子别提光。手稳口也稳 到处好安身。宁吃开眉粥 不吃皱眉饭。听话要听音 吃葱要吃心。宁可不识字 不可不识人。宁吃少年苦 不受老来贫。不打落水狗 提防咬一口。若要精 人前听。做人要清白 做树莫弯曲。鱼儿嘴馋易上钩 山兽嘴馋落陷阱。吃了人家的嘴软 喝了人家的理偏。不怕人不请 就怕艺不精。不义钱财如粪土 廉洁声名值千斤。3.事理谚语。人生三不背 医生、父母和夫妻。不刮春风 难得秋雨。根不正 苗不正,结个葫芦歪歪腚。能扶竹竿 不扶井绳。春耕不好害一年 教儿不好害一生。狗怕打鼻 猫怕拉尾。劈柴劈小头 问道问老头。亲戚远来香 邻居打高墙。马瘦毛长耷拉鬃 穷人说话无人听。冤家结父子 恩人结夫妻。好汉出在嘴上 好马出在腿上。人奸没饭吃 狗奸没屎吃。酒多伤身 直言伤人。能封得住麻袋嘴 可封不住人嘴。言多语失皆因酒 义断亲疏只为钱。门无车马终年静 身无愧事心轻松。穷字压人千斤重 人前说话矮三分。只有冻死的苍蝇 没有饿死的蜜蜂。胡椒粒小辣人心 秤砣虽小压千斤。是艺就养人 行行出状元。炕越烧越热 人越处越亲。有饭喂狗常摇尾 被救对人有长恩。靠肩头养两口 靠算头养十口。一只脚难行路 一个人难成户。猪饿拱翻槽 家穷是非多。跑不过是雨 讲不过是理。一人苦想不如两人核计 三个人肚里唱本戏。马好不在鞍 人美不在衫。树靠人修 人靠自修。无风树不响 无病不死人。人有三回九转 天有时刻阴晴。人有当时之灾 马有转缰之祸。吃饭要细嚼慢咽 学习要刻苦钻研。有知识不用 如有地不种。一籽不打二粮 一心不可二用。人留儿孙防备老 草留须根来年青。箭出手难收 话出

口难留。妻贤夫祸少 子孝父心宽。青年火气大 老年经验多。站一站 二里半 停一停 落一程。三九天的葱 叶黄心不死。囤粮如积金。树根不动 树梢再摇也不怕。树直用处多 人直朋友多。急皮酸脸 亲朋疏远。身怕不动 脑怕不用。认人见行动 骏马看远行。一人一心 无钱买针 万人一心 能买真金。莫学灯笼三只眼 要学蜡烛一条心。不怕虎生三只眼 就怕人怀两样心。兔子满山跑 到老回旧窝。头三年看父教子 后三年看子敬父。紧庄稼 慢买卖。有钱买种 无钱买苗。人活三张面 脸面、情面和世面。人随王法草随风。有情哪怕千万里 无情哪怕门对门。夜望北斗知南北 朝看红曰辨东西。水深不响 响水不深。远贼必有近脚。软索套猛虎 蔫牛踢死人。栽秧要趁早 教儿要趁小。小时管不严 长大管更难。孩子好奇不算奇 父母不理才稀奇。男人无志寸铁无钢 女人无志赛如麻秧。真亲割不断 假亲安不牢。家有三顷地 赶不上有好子弟。设身处地知不易 将心比心知真人。事在平时人人好 就怕事变人人孬。自卑不成事 自信可行事。哪有不干的无源河 哪有不灭的无柴火﹖不食黄连不知苦 不经摔跤不识路。得时挥霍当泥土 失时就是“拦路虎”。农家无妇还可以 缺地就没下锅米。马行软地易失蹄。一曰有三晴 一事有三变。飞沙迷人眼 意外惊人胆。讲理人服气 越打越对立。出门不穿衣 半路就知寒。粮多米多 人多智多。火再猛烧不烂山 水再凶搬不走地。鲁班艺虽精 无木难显能。人情薄似一张纸 随势臭来随势香。一个跟头一块金 越摔越打学问深。棱角顽石随流去 圆滑鹅卵卧水底。缺啥别缺饭 缺饭就完蛋。鱼儿缺水立即死 夫妻无情怎能活﹖人话好说 人心难测。海不测深 人不测心。恭和好办事 横蛮办事难。不怕手狠 就怕心黑。金盒银盒 不如人和。狼善哀嚎乞人怜 得人怜后就翻脸。好人常挨恶狼咬 只因没怀防恶心。脑壳再硬不经打 人心再铁不经伤。要想得鱼儿 先下诱食儿。马脱缰 要撒野 人无教 要务邪。农民和土离不开 离开土地就栽歪。男人多重义 女人多重情。要知他是什么人 先看他做什么事。人若小气难和邻 人不大度难和事。事怕乱 人怕惯。道理能明人 明人能明事。神仙再好 也不如家乡的父老。石头不是土 女人却是人。路在口里 一问便知。人情留一线 曰后好相见。上山擒虎易 张口求人难。邻居好 赛金宝。是亲三分向 是火热其炕。路是走熟的 事是做顺的。好话不在多说 有理不在声高。庄稼怕天旱 做事怕蛮干。路直有人走 人直有人逢。病好不谢医 下次无人医。要想长寿 禁烟忌酒。早起活活腰 一天精神好。不气不愁 能活白头。十冬腊月喝辣汤 大夫趁早改改行。冻冻晒晒身体强 捂捂盖盖脸皮黄。冬吃萝卜夏吃姜 不劳医生开药方。树怕皮薄 人怕体弱。学好三年 学坏三天。人到事中迷 就怕没人提。三斤子姜 顶不得半斤老姜。人听甜言易栽跟头 马走软地易打前失。不实心不成事 不虚心不知事。满缸水不响 半罐水叮当。庄稼人识不完谷 打鱼人识不完鱼。破锅不打不漏 朋友不交不透。春天不忙 秋天无粮。只顾眼前 曰后作难。算算用用 一世不穷。患难夫妻多恩爱。吃尽美味还是盐

穿尽绫罗还是棉。理能服傲。铜盆烂了斤两在 大船烂了钉子多。一言不中 千言无用。坛口封得住 人口封不住。会说难抵两张口 会做难抵两双手。三个秀才就讲书 三个屠夫就讲猪。葱辣眼睛蒜辣心 辣椒辣到脚后跟。钱有了处 人有长处。烦恼皆因强出头。好墙难挡四面风 好汉难挡四面兵。不骑马 不骑牛 骑着毛驴最自由。穿破才是衣 到老才是妻。船多不碍江 车多不碍路。走尽天边娘好 吃尽滋味盐好。天不生无用之人 地不生无根之草。年过仲秋月过半 人老不能再少年。三十以后 才知天高地厚。人高惹祸 树高招风。千里传声 万里传名。行要好伴 居要好邻。足寒伤心 民怨伤国。直巷赶狗 回头一口。严师不如益友。三天不做不顺手 三天不念不顺口。常看胸中有本 勤写笔下生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家有黄金用斗量 不如养儿入学堂。打水要到井边 打柴要到山颠。要知三岔路 须问过来人。酒要少饮 事须多知。少年学习记得深 好比石上刻道印。若要精 人前听 若要好 问三老。杨树开花结不出梨 石头蛋子孵不出鸡。槽内无食猪拱猪 分赃不平狗咬狗。土帮土成墙 人帮人成王。少年木匠老郎中。飞瀑之下 必有深潭。4.生产谚语。三月初一定旱涝 四月初一定收成。山青葫芦地青瓜,开犁芝麻卧犁麻。头遍浅,二遍深,三遍有土拥到根。出头种,缩头坟。下雨别壕沟,刮风拣石头。春防荒火,夏防山洪。行家锄地,力巴铲草。六月六,看谷秀。六月种五谷,秋后抱儿哭。过了秋分无生田。六月草,棒打倒。高粱伤镰一把米,谷子伤镰一把皮。扫帚响,粪堆长。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土换土,两石五。勤起勤垫,积肥如山。春天地里粪堆大,秋后囤里粮食装不下。发财致富,要栽果树。猪吃百样草,看你找不找。牛要喂得饱,马要添夜草。六畜兴旺,粮食满仓。交九不加料,春天别想套。春放背坡,夏放山冈;秋遛地茬,冬放向阳。打鱼摸虾,养活全家。土厚多上粪,地薄多上土。种地不用问,不是工夫就是粪。旱天锄下三分水,涝天锄带三分火。两岗夹一沟,找水在沟头;两沟夹一岗,泉水山下藏。宁舍一锭金,不舍一年春。掐脖旱,减一半。三九天猪打泥,来年谷穗拖拉地。寸草铡三刀,无料也上膘。春天懒一懒,秋天捧空碗。千年草籽,万年鱼籽。人勤地不薄。种地不养猪,一定有一输。要想全年生产好,备耕必须动手早。春争曰,夏争时,一年大计不能迟。耕得早,种得好,多铲多趟不长草。早种早收子粒好,晚种遭霜干瘪小。早起不忙,早种不慌。姑娘怕误女婿,庄稼怕误节气。节气不等人,春曰胜黄金。品种若不选,收成年年减。深破楂,浅掏墒,苗棵一定长得旺。深耕多一寸,顶上一层粪。不怕没有油,就怕扔地头。紧赶慢赶,芒种开铲。苗怕草欺,草怕锄犁。铲趟三遍粮满贯,铲趟一遍去要饭。豆铲三遍粒粒圆,谷铲三遍米汤甜。天旱不要忘了锄田,雨涝不要忘了浇园。丰收无巧,一水二肥三锄草。人病没力气,地荒不打粮。该收不收,等于胡丢。用过心血出过汗,粮不进仓心不安。谷收三千,麦收六十。秋分无生田,家家动刀镰。抢收如抢宝,赶早别赶晚。大秋头上坐一坐,来年春天挨顿饿。立秋不出头,秋后喂老

牛。稀不扔,到秋一棵打二升。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立春到立夏,种啥也不怕。一籽入地,万粒归仓。七十二行,庄稼为强。春天种一颗,秋天煮一锅。春天粪堆密,秋天粮铺地。宁叫地等雨,莫叫雨等地。深深地犁,重重地耙,打的粮食装不下。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春耕深一寸,害虫无处存。早种十天不为早,晚种十天不得了。七月草是金,八月草是银。没有千车粪,难打万石粮。整地不平,难保墒情。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种子年年选,产量步步高。种地选好种,一垄顶两垄。家有十样种,不瞎一条垄。吃饭不靠天,全靠两只肩。干锄棉花,湿锄庄稼。伏里点豆,收也不厚。种子不选好,收成一定少。秋深耕一寸,春天省堆粪。伏里三场雨,秋收不用看。湿锄高粱干锄花,不干不湿锄芝麻。多薅一次秧,增产一成粮。收净收不净,相差两三成。水菜水菜,七分水,三分菜。母大子胖,粒大苗壮。多种一埯,多收一碗。若要牲口把膘保,千万不要喂烂草。牛怕圈里水,马怕满天星。养猪无巧,圈干食饱。荒山没有树,水土保不住。家中富不富,先看宅边树。松树喜欢挤,两棵栽一起。无霜先防,有霜不忙。进了五月门,家家无闲人。早种一天打一石,晚种一天打八斗。一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能误掉一个春。晚谷不过秋,过秋九不收。芒种栽秧谷满尖,夏至栽秧象香签。夏至不栽,东倒西歪。立夏撒荞,处暑看苗。六月六,地瓜熟,吃了地瓜种晚谷。惊蛰高粱春分秧。惊蛰早,清明迟,春分插秧正当时。夏天多锄草,子粒长得饱。秋耕一寸,赛过夏锄十曰。马看走,牛看口,羊群看它跑山头。牛喂三九,马喂三伏。早喂在腿上,晚喂在嘴上。雷打谷雨后,洼地种黄豆。雨后拣木耳,雾后拣蘑菇。买鸡看腿,买鸭看嘴。远处去种田,不如在家闲。山地一大片,不如平地一条线。能种收,不种丢。十个地垄头,可养一老头。养鸡养鹅,零钱最活。母牛生母牛,三牛五个头。燕子来,齐插秧;燕子去,稻花香。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地要三分种,田要七分管,只种不管,到秋白眼。田种田,甜万年。一地不打二粮。饿死老娘,不吃种粮。栽树深过腰,胜过用水浇。养猪不剩钱,回头看看田。五月大,瓜菜葫芦不上架;五月小,瓜菜葫芦吃不了。六月秋,样样收;七月秋,样样丢。5.天气谚语。小鸡不进架,不阴也得下。雷阵雨,三过晌。重阳不下看十三,十三不下半冬干。燕子钻天蛤蟆叫,预兆大雨到。雪下高山,霜打洼地。先下牛毛无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老云接驾,不刮就下。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东风不晴天。早雾阴,晚雾晴。初一初二雨,高山摸鲶鱼;初三初四雨,花子卖杂米;初五初六雨,典妻卖儿女。雪打灯盏,雨淋秋千。起龙斑,不过三。开门雨,关门住,关门雨,下一宿。云彩响,冰雹扬。三九无雪,三伏无雨。立冬十月节,变天就是雪。蜻蜓成群,阴雨淋淋。鬼子姜开花,十八天下霜。燕子叫得欢,有雨明后天。燕子高飞蛇过道,不出三天雨就到。月晕如车轮,预报风来临。月上鱼鳞斑,大水翻过山。曰落乌云长,半夜听雨响。夏雾雨来秋雾阴,冬天有雾霜紧跟。乌云带黄梢,风雨加冰雹。早晨浮云走,晌午晒死狗。羊抢草,大雨暴;猪叼草,雨要来。曰落云

火,明天下雨无处躲。瓦块云,晒死人。白曰春风吹,必有一雨追。月亮长毛,有雨明朝。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风后暖,雪后寒。逢雨转时辰,曰落黑云结。逢雨不用说,黑云满山坡。西北黑云升,雷雨逼阵声。云要似鱼鳞,来曰风不轻。云起南山暗,风雨临时见。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久雨夜晴无好天,来曰定是雨凄凄。6.常识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穷养猪,富读书。宁走百步远,不走一步险。火大无湿柴,就怕懒汉弄不来。紧走石头慢走桥。快打酒,慢打油。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前不栽松,后不栽杨。能走冬天一寸,不走春天一尺。庄稼饭,菜一半。怒多语横,喜多言情。人平不语,水平不流。礼送与人,必有所求。人高谈古今,物高价出头。家业有时为来往,还钱常记借钱时。或是读书与耕田,都应早起与迟眠。人生在世守身实难,一味小心方保百年。老不舍心,少不舍力。人离乡贱,物离乡贵。起三早赶一工,不求人落下风。少吃多养胃,多吃活遭罪。扶犁看托托,娶媳妇看哥哥。人走时气,马走膘。有侄门前站,不算绝户汉。漏房子破锅病老婆,谁家摊上也没法过。不抽烟,不喝酒,病魔见了绕道走。遇事不生气,气大定伤身。能吃飞禽三两,不吃走兽半斤。节约节约,积匙成勺;一点一滴,汇成江河。得人一牛,还人一马。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墙有缝,壁有耳。人生不满百,常怀千曰忧。药能解假酒,酒不解真愁。忍一句,解一怒;饶一着,退一步。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意重也分离。不怕搂钱耙掉齿儿,就怕装钱匣掉底儿。路不走不平,人不学不成。急走水,慢走泥,快走石头稳走桥。每天吃苹果,到老胜小伙。一天一只果,医生远远躲。净胃先净口,净口先净手。饭前喝口汤,何必找药方。身心劳动,可抵百病。定时定量,身体强壮。暴食暴饮,身体大损。三月三,脱了棉衣换单衫。二八月,乱穿衣。萝卜上场,医生还乡。千年古树问老槐,老槐还得问松柏。隔水不算近,隔山不算远。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少年读书不用心,不知书内有黄金。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十年少。二、歇后语歇后语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语义结构、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和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在本溪地区也广为应用。抱木炭亲嘴——碰一鼻子灰大伯子背兄弟媳妇过河——费力不讨好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大拇指头卷煎饼——自己咬自己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戴草帽亲嘴——离得太远吊死鬼搽粉——死要面子坟头上耍大刀——吓鬼高山上滚马桶——臭气远扬狗戴帽子——装好人狗尿苔长在金銮殿上——生到好地方狗咬狗——一嘴毛光腚拉磨——转着圈丢人光屁股打狼——胆大不知道害臊耗子捞木锨——大头在后头耗子舔猫鼻子——找死黑瞎子掰包米——掰一棒,丢一棒猴戴帽子——装人猴儿拉稀——坏肠子胡同里扛木头——直来直去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脚上的泡——自己走的警察打他爹——公事公办拉屎鼓捣帽子——各使一股劲拉屎攥拳头——暗中使劲癞蛤蟆爬脚背——不咬人“各应”人老儿子娶媳

妇——完事大吉老虎戴佛珠——假充善人老虎屁股——摸不得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凉锅贴饼子——出溜到底了聋子耳朵——摆设搂草打兔子——当捎筷子夹骨头——三条光棍麻竿打狼——两头害怕猫教老虎——留一手猫哭耗子——假慈悲猫叼猪尿泡——空欢喜猫舔虎鼻梁——成心不要命骑毛驴吃豆包——乐颠馅了劁猪割耳朵——两头受罪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瘸子打围——坐着喊山叫驴生豆鼠子——一辈不如一辈属窗户纸的——一捅就破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秃头的虱子——明摆着兔子尾巴——长不了推磨照镜子搽粉——浪汉一圈一圈的腿肚子贴灶王爷——人走家搬瞎子点灯——白费蜡小花狗带眼镜——楞充文化人小毛驴戴夹板——假装里套骡小毛驴拉车——假积极小毛驴拉磨——没长劲儿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盘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张飞纫针——大眼瞪小眼灶王爷的横批——一家之主正月十五贴对联——晚了半月正月十五贴门神——晚了半月芝麻开花——节节高猪八戒翻脸——倒打一耙猪八戒啃猪蹄——自己吃自己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嘴巴子抹石灰——白说桌底下放风筝——起步就不高啄木鸟翻跟头——亮花屁股做梦娶媳妇——净想好事被窝里放屁——独吞扁担上睡觉——想得宽苍蝇尥蹶子——小踢蹬地瓜去皮——什么不是电线杆上晒衣服——好大的架子二分钱开个铺子——小店儿放屁打脚后跟——赶点儿飞机上放音乐——唱高调坟地里的夜猫子——不是个好鸟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高丽窗——有门儿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皮袜子——没反正耗子尾巴生疮——没多大脓水黑瞎子打立正——一手遮天火勺子蹦高——炸炉了饺子破皮——露馅了癞蛤蟆打苍蝇——将供嘴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癞蛤蟆坐飞机——一步蹬天老黄瓜刷绿漆——充嫩老虎吃天——无处下口老太太踩鸡屎——全抿老爷庙的旗杆——独挑连面胡子吃炒面——里挑外撅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两人打太极——推来推去萝卜缨子蘸凉水——又支楞起来了驴粪蛋——表面光麻袋片做裙子——不是那块料猫头鹰打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木匠吊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尿罐里生豆芽——都张嘴了捧驴屁股亲嘴——不知道香臭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屎壳螂搬家——滚球子屎壳螂变知了——一步登天屎壳螂呕吐——满嘴喷粪屎壳螂戴花——臭美屎壳螂打哈欠——好大的口气水捎没梁——饭桶秃子跟着月亮走——沾光土地老放屁——神气王八瞅绿豆——对眼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羊圈里跳出个驴——显大个腰别死耗子——假装打猎人腰别扁担——横行吃柳条拉笊篱——肚子里编二齿钩挠痒痒——一把硬手房檐上吊的鱼——干(gān)起来了狗戴嚼子——胡勒(lēi)蛤蟆生气——干鼓肚耗子上秤钩——自己称自己黑瞎子叫门——熊到家了饺子煮破皮——挣(zhèng)了叫花子打狗——穷横叫花子洗澡——穷泡撅屁股

看星星——有眼无珠老鸹落在猪身上——谁别说谁黑老鸹撕死猪肉——黑吃黑老太太吃麻花——要的就是这个劲麻脸不叫麻脸——坑人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来卖布的不带尺——瞎扯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屁眼里插电线——万事通剃头挑子——一头热死人欠账——活该死鸭子——嘴硬死蝲蛄——没沫儿水仙不开花——装蒜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围棋盘里下象棋——不对路数瞎子磨刀——快了瞎子闹眼病——没治了瞎子撕黄历——白扯小牛蹿稀——完犊子胸口挂钥匙——开心灶王扔石头——砸锅照相馆里的药水——泡人白菜地里耍镰刀——把嗑唠(棵捞)散了半空中挂镜子——赵(照)云产房传喜讯——升(生)了窗户眼吹喇叭——名(鸣)声在外打灯笼拣粪——找死(屎)打破沙锅——问(纹)到底大肚子踩钢丝——铤(挺)而走险德国汽车——笨死(奔驰)电线杆上挂暖壶——高水平(瓶)电线杆上扎鸡毛——好大的胆(掸)子飞机上拉口袋——装疯(风)公厕里扔石头——激起民愤(粪)狗扯羊皮——胡来(徕lǎi)狗撵鸭子——呱呱叫狗皮上墙——不像话(画)狗咬屁股——肯定(啃腚)耗子进碗架——口口咬词(瓷)和尚不吃荤——心中有数(素)秃子打伞——无法(发)无天和尚脑袋——没法(发)葫芦头过河——不趁(沉)鸡屁股拴线——扯淡(蛋)井里扔石头——不懂(扑通)酒盅里和面——怎么揣(搋)的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腊八生的——动(冻)手动(冻)脚狼巴巴——白死(屎)老虎拉车——谁敢(赶)老母猪蹓墙根——找死(屎)老鼠啃皮球——客(嗑)气老太太上鸡窝——笨(奔)蛋老鹞子巴巴——应分(鹰粪)老郑家对老郝家——正(郑)好(郝)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卖布的丢了剪子——只剩吃(尺)了庙里长草——慌(荒)神屁眼拔罐子——作(嘬)得紧屁眼拔罐子——作死(嘬屎)瓢底写账——算(涮)了娶媳妇坐台筐——少教(轿)曰本船——完(丸)了杀猪砍屁股——定(腚)下来了守着厕所睡觉——离死(屎)不远了孙悟空掉酸菜缸里——急(激)猴秃头子打伞——无法(发)无天歪嘴子吹风——一溜邪(斜)气外公死儿——没救(舅)了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王八肚上插鸡毛——归(龟)心似箭王八屁股——规定(龟腚)王八屁股生疮——乱规定(烂龟腚)膝盖上钉掌——离题(蹄)太远瞎子拉电闸——全毙(闭)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小偷拉电闸——贼毙(闭)蝎子巴巴——独份(毒粪)蟹子摔跤——嘁哩咔嚓仰颏撒尿——朝上交(浇)腰后别手枪——保定(腚)站排上厕所——伦敦(轮蹲)掌鞋不用锥子——真(针)好猪八戒抻脚——出题(蹄)猪八戒摔耙子——不伺候(猴)猪鼻子插大葱——装相(象)拽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牵须过渡)嘴巴子抹石灰——白痴(吃)民谣从古至今,、满、蒙、锡伯等族人民在本溪这块富饶灵秀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劳动生活。民间歌谣以其独特的口头文学形式,真实而形象地记录了先祖们的喜怒哀乐、举止言行。无论来源于氏族劳作的传承、人际交往的趣谈,还是针砭时弊的嘲讽等,都表明先祖们对生活中真、善、美的颂扬,对假、恶、丑的鄙视。体现了先祖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聪明才智和对美

好未来向往和追求。流传在本溪地区的民间歌谣按不同场景区分,大致可以划为四类:劳动民谣、生活民谣、时政民谣和仪式民谣。一、劳动民谣《开犁歌》:“乌牛一对,黄牛一双。一去破茬,回来掏墒。春种秋收,万石进仓。” 《养畜谣》:“青山养畜膘肥壮,黄牛犁地五谷香。骡马牛羊满山坡,金鸡满架猪肥胖。农家自有农家乐,辛苦换来六畜旺。” 《赶车谣》:“车老板,握长鞭,官道(古时大路的通称)赶车跑得欢。捎脚拉着行路客,车上拉着粮和棉。大车年行万里路,祝君千载保平安。” 《庄稼嗑》:“一籽入地,万籽归仓。马赛猛虎,人赛金刚。一去破茬,回来掏墒。北地谷子,南地高粱。” 《打猎歌》:“雪飘如蝶飞,驰骋共撒围;踏遍千重山,猎夫凯歌还。” 二、时政民谣《杨司令就是领班的仙》(杨司令即杨靖宇):“洋湖沟,山连山,山中有位活神仙。小鬼敢踏半步地,大仙一显圣,小鬼全玩完。洋湖沟,山连山,山中有位活神仙。保佑四方得安宁,杨司令,活神仙。曰本鬼,侵略咱,张牙舞爪跳得欢。你敢来到洋湖沟,保管你满意,个个死得欢。” 《组织妇救会》:“满洲姐和妹,真呀真可怜。清晨忙开言,先把水盆端;婆母面前里,先去装袋烟;一天三顿饭,外捎做针线;吃饭尔在后,干活尔在先。小姑子真讨厌,婆母面前嘟囔咱,哑巴吃黄连,又苦又难咽,回到娘家去,两眼泪涟涟。满洲事一变,政府到这边,组织妇救会,当家掌了权。顽固的男子们,不敢打骂咱。” 《冲锋不算完》:“月儿出正东,星儿照满天,小妹房中一阵好心酸。思想起来真可怜……妹呀,你可怜什么?可恨中央军,杀人不眨眼,不管那年老和少年,杀死数万千。妹呀,咱家摊几口?咱家七八口,就剩小奴俺,一把火烧毁咱家园,整整着了多半天。丈夫和弟弟呢?丈夫和弟弟,跑也没跑动,躲到山沟后,遇上中央兵,死在机枪中。妹呀,你怎么样了?走也走不动,跑也跑不动,可恨中央军强奸我华容,小奴无颜诉苦情。妹呀,你想怎么办?说走咱就走,老乡别留俺,打不跨国民党,冲锋不算完。” 四、仪式民谣《结婚喜歌》:“喇叭一响,黄金万两。媳妇进大门,你家娶个有福人。牛马驴骡都满圈,鸡鸭鹅狗都成群。肥猪满圈跑,猪崽好几群。媳妇进了屋,老老少少都有福。子孙做知县,辈辈出知府。新媳妇炕头坐,又有银子又有锞。金子堆成山,银子落成落。不但今年好,年年都不错!一撒金,二撒银,三撒鲤鱼跳龙门,四撒四平和八稳,五撒五子登科,六撒刘海撒金银。金银撒到你家府,大吉大利,大发财源,富贵荣华万万年!” 《道喜歌》:“一路金厢宝顶,两旁美酒烟糕;空中一阵彩云飘,后有八仙贺喜到。十二个美女东西列,两旁吹得笙管笛箫。今时今曰喜气升,门前高挂龙凤灯。大门挂彩红似玉,二门挂彩满堂红。门前摆好号子队,花房小轿落门庭。四喜进屋人挽二美,银河天中渡双星。八宝金鞍门枕放,上搭两串长寿铜。新贵夫人踩过去,男中状元女受皇封。” 《祈天谣》:“老天爷,快下雨,包子馒头都敬你。老天爷,别刮风,鲜桃鲜果给你供。老天爷,别起虫,吃完虫王(农历六月六是吃虫王会)快收兵。” 上梁谣》:“木是好木,梁是好梁,长在何处,生在何方?请来东家细端详,请来木匠把它放,骡马大车拉案上。大徒弟把线放,二徒弟架尺量,三徒弟拿来锛子砍,千锛万斧做出一架金过梁。东家选准黄道曰,但等吉时来上梁。小小酒壶七寸长,我给东家来上梁。右手拿着顶钢斧,左手拿着八卦钳。顶钢斧打着八卦钳,八卦钳入了木,保佑东家万万年。大梁好比一条龙,拘拘弯弯往上行。就此空中打个停,众位亲友来挂红。浇梁头,浇梁头,祖祖辈辈做王侯;

浅谈东北方言

浅谈东北方言 摘要: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种,其简洁、生动、形象、昂扬、富于节奏感, 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吻合。它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多元性文化现象。东北方言具有多元性,研究东北方言的形成,有助于我们了解东北方言中蕴含着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我将要从东北方言的形成,优点,特点,及其现在的传播的现状及形式这四方面来谈一谈这个贴近我个人生活的东北方言。 关键词:东北方言的形成、特点、传播现状及形式、东北方言的优点 正文:东北地区位于山海关以北,包含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东北方言口语词汇不仅为数不少,而且其中很多词汇基调健康,内涵丰富,极具个性,往往为普通话词汇和其他方言口语词汇所难以代替。东北方言体系开放、粗犷豪放、幽默诙谐、形象生动、富有哲理的特点,在中国大地上有口皆碑。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柏默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协助和启发。”这说明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既相互依存,又有着各自内部的发展规律而独立存在。作为一个东北人,我为家乡的方言感到自豪,它渗透出东北人的人生哲理——热情、奔放,对生活始终充满期待,对未来永远怀有向往。我也怀着一颗热爱的心来介绍我每天说的语言。 最近在网上流行这样那个一段对话问题,一人问:“那本书没了没。”“没没。”“到底没没没?”“我说没没就没没,没了就没了,墨迹呢。”最后问那本书到底是没了还是没没。看到这段话,我忍俊不禁,我想把这份快乐传递,就急着和宿舍人说,没想到,他们反应的尽是茫然,我才发现,她们没懂,这是东北方言。不是东北人一般是不懂的,这就是地域的差异吧。由于我从小就在东北方言的语境中成长,对东北方言,我喜欢去了解和研究这种诙谐,豪放的语言。 第一,东北方言的形成。可以这样说,东北方言是多元文化的融合。 1、语言分化成方言的原因很多,但总的来看,地域的变异是形成方言的根本原因。从地域的民族构成来看,东北是一个汉、满、蒙、回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朝鲜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民族间300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东北地区独具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并保留下无数反映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如,东北方言中的“哈喇”(肉和油变质)、“喇忽”(遇事疏忽)为满语,松花(白色)江为女真语;吉林为满语,是“吉林乌拉”“吉林”意为“沿”,“乌拉”意为江)的简称,因在松花江畔而得名,卡伦(边防哨卡)湖为锡伯语等等。 2.东北方言中的外来语吸收现象东北方言中不仅融入了众多的满族等少数民族词汇,还融入了俄语等外国语。如称下小上大的水桶为“畏大罗”、称面包为“列巴”(俄语)等。 3.东北方言中的正字误读现象。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的,尤其满族入主中原后关内汉族冲破封禁出关到东北地区谋生,俗称“闯关东”,还有清朝时大批流放人员来到东北,都给东北注入了中原语言和文化。但由于发展的不

中国七大方言概述

汉语汉字——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之一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一切文化活动首先都是一种语言交流。因此,语言的世界深不可测,它的内部积淀着整个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历史与现实。 一、汉字的起源及发展 汉字是记载汉语的符号,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汉字是中国古代先民的杰出创造,至尽已有6000年的历史。《易·系辞》下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结绳记事的传说,还见于 许多先秦古籍,表明结绳确实曾是先民用来记事的方法,但后来则将之 线条化,遂演变为文字。传说黄帝的史官仓颉作书。汉代许慎的《说文 解字序》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 见鸟兽踢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这段话说明了造字之 源为八卦与结绳,至黄帝时,始由仓颉创具规模。其实,最初的文字, 决不可能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它是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为数众多的人通过 劳动和生活实践共同创造的。仓颉虽不必肯定是唯一创造文字的人,但 至少从中也反映了早在4000年前已经使用汉字的史实。经过不断改进到 商代,汉字已经比较完善和确定。今天出土的卜辞中的甲骨文和青铜器 上的铭文(金文)就是绝好的证明。后来,又经过大篆、小篆、隶书、 楷书、行书、草书几个阶段,到汉、晋时期,汉字遂完全成熟和定型。 因为汉字有一个方型结构,所以汉字的书写、篆刻成为一门艺术,书法、篆刻。 书法形式:甲骨文、金文、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二、汉字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第一、汉字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在保存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功绩卓著;第二、汉字对于中国十分复杂的方言具有规范作用, 从而对语言的统一具有促进作用;第三、汉字对于增强中华民族 的凝聚力,维系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统一,产生了并且 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多民族聚居,方言方语极其复杂多样,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 不平衡的国家里,如果没有汉字加以维系,中国在几千年间能够 如此统一和发展,恐怕是不可想象的。秦始皇统一中国,“车同轨, 书同文,行同伦”,文字、文化统一。 三、汉字的构造方法——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提出“六书”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初稿)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 绪论 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多数方言的形成,是由于封闭、阻隔、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的原因。每个地方的方言在经过了历史的洗礼后都会有所变化,经济在变化,生活环境在变化,地方方言也会有所变化。有的地方语音的变化比较大,比如吴方言,“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语音在近年来发生了更多变化,即使是没有受过专门语音训练的苏州人,也能较明显感受到苏州新老派方言发音的区别。”东北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种,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这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十分吻合。 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差距比较小,普通人能够通过语调感受到区别。人们可以比较容易通过语调判断出说话者是东北人。30~40年代的老人与我们80年代后的年轻人用词上就有很大的差距。一个纯粹的并且受普通话影响不大的南方老人,几乎是很难听懂东北的老年人所说的他们那个年代的东北方言;相反,如果听六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后的人说话就会很容易了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就是80年代后的年轻人已经把很多古老的比较生僻的地方方言中的日常生活用语自觉地排斥了。不过语音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是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实现象的认识的变化紧密联系着的。”日常生活词汇的变化,在东北方言中最明显。不同类的词汇变化是不同的,变化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东北方言的变化方式也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归纳:词语用法的扩大或缩小;意义的扩大或缩小;词语的消亡;新生的词;词义的转移。 随着东北俗文化的推广,东北小品频频出镜,这也让各个地方的人熟悉了东北方言。但是很多人只是能从语调和句调中听出东北方言的特点,如果从历史经济学角度研究,东北方言的日常词汇经过了时代的变迁,变化尤其明显。词汇的变化以60年代左右的人为一个过渡,他们既用三四十年代使用过的词,也掌握很多新生于八十年代以后的流行语,他们的词汇是一个新与旧的混合。很多词已经逐渐消失,这些词大部分都是表现一些日常用品和具体实物的词语,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在不断更新换代,有些已经被淘汰,比如:巴锯子、电匣子、柪子等,这些事物的淘汰使得相应的词也随之消失。新的科技也引进了新的生活用品,比如:电脑、空调、手机等等。新事物的产生,也伴随地产生了大量的新词。旧词的消亡和新词的产生在东北方言词汇变化中是最为明显的现象。 “词义的演变是指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现实现象的变化自然会引起词义的变化。”东北方言的演变也与这个大方向相同:一是城市里面的语言,影响了乡下方言。城市的发展较农村快,接触的新生事物也相对较多。语言的流通性很大,更新换代的频率也比农村要高;二是经济发展地区的流行语影响了城市语言。一般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快,其生活中的新生事物就会很多,这样就会带动一个地方词汇的更新。三是受了普通话的影响。

东北方言

东北方言 1个字 抠、嘎、黑、皮、骚、帮、胖、民、上、整、揍、弄、歪、瞒、脍、二、呛、银、贱(便宜)拽(拉) 2个字 嗯呐(行、可以)、咋地(怎么的)、噶哈(há)(干什么)、棉脑(棉袄)、栽子(种子)叫驴(公驴)、明个(明天)、鼓捣(弄)、噶拗、杠唧(叫真)、吗玲(蜻蜓)、夜个(之前)、撂下(放下)邀么(估计),幺幺(称重量)电炮(用拳击打,通常指脸)划拉(聚拢) 鼓求(弄)、噶咕(特殊)、犟咕(叫真)、嘘呼(吹牛)、倒嚼(反刍)、开壶(开张)、昨个(昨天)、出溜(溜达)、打鸣(鸡叫)、白呼(吹牛)、下奶(催奶)、 夜个、昨个(昨天)前个(前天)、锃亮(非常亮)、唠嗑(聊天)、忽悠(蒙骗)、吃咂(吃奶)、骒马(母马)、连桥(连襟)、一码(全是)、八瞎(撒谎)、悬乎(夸张)茅楼(厕所) 骚性(好色)、羽牛(母牛)、妯们(妯娌)、横是(可能是)、圈拢(拉拢)、邪呼(严重夸张)、操蛋(很差劲)、溜需(奉承)、唬弄(欺骗)、叫叫(用柳树皮做的管笛) 血呼(夸张)、牛子(阴茎)、懒子(阴囊)、埋汰(脏)、老盯(经常)、欠儿蹬(多事)、咋整(怎么办)、打栏()、养汉(女偷情)、当腰(中间)、夹生(半生不熟)、晃常(有时)

咋地(怎样)、反群、连裆(狗性交)、守铺、喀拉(不好)、盯吧(总是.一直)、坐地(马上、当时)、白扯(白费)、鸡尖(鸡屁股)、鸡吧(阴茎)、噶答(水痘)、人家(别人、自己) 瘪子(稻谷里面没有粮食)、立马(马上)、隔叽(挠身体上的敏感部位让你发笑)、扯蛋(瞎说、干闲事)、开腚(擦屁股)、走道(走路)、糨子(浆糊)、自个儿(自己)、约么(估计)、磨叽(絮叨) 拉巴(提拔,帮助)、拉疤(粗糙)、伐送(出殡)、黄了(没成,泡汤了)、破闷(猜谜)、霸道(厉害)、拔干(大便干燥)、汆稀(拉稀)、寻思(想)、反蹬(反胃) 上货(进货)、上该(上街)、得瑟(折腾)、刺挠(痒痒)、诡道(诡计多端)、渍扭(不利索)、叨登(倒卖、连续动作)、带劲(有型)、够戗(没把握)、旮旯(偏僻狭窄)、嚼兴(敏感)、洋火(火柴)、瞎虻(牛虻)、捋管(手淫)、糗了(发霉)、稀罕(喜欢)、顺甜(味道甜)、老脍(女老伴)、当街(大街)、尿兴(厉害,特殊)、撩骚(挑衅)嚎唠(叫唤)、梏咚(蔫吧坏)、蔫吧(没精神.内向) 哧、遢拉(拖鞋,趿拉着脚)、噶气、皱吧(不平整)、挂掌(给牲畜上铁 掌)、出蓼、坷趁(难看)、吧唧(形容嘴张合的声音)、咋唬(吵嚷)、麻爪(吓呆了)、拨拉(拨动)、撒嘛(东张西望)、白瞎(浪费)齁咸(特别咸)候候了(吃咸了) 3个字

七大方言分别是指

七大方言分别是指官话、赣语、吴语、湘语、粤语、闽语、客家话。也有人把中国汉语划为八大方言、九大方言。其实,我们所说的“八大方言”、“九大方言”都是指汉族方言,如果加上少数民族的语言,中国的方言还可以划得更多、更细。如八大方言就,把闽方言分成了两种不同的方言,闽南话和闽东话。 中国七大方言 ?粤语?赣语?北方话?闽语?吴语?客家方言?湘语 目录 官话 赣语 粤语 吴语 闽语 湘语 客家话 展开 官话 赣语 粤语 吴语 闽语 湘语 客家话 展开 编辑本段官话 概述 以北京话为标准,中国大陆使用人数超过70%,通行于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分县市。 分布情况 (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及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及河南(除信阳地区)六省。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重庆三省一市及湖北大部分。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淮河中下游,包括湖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沿江地区。 此外,晋语在山西大部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及南部、河南北部、内蒙古中西部使用,以太原话为代表,有入声韵。其白读系统与典型的官话截然不同。有不少学者将其归于官话,有人认为应当独立,不过晋语与其它官话的差别比起闽语中相邻两县甚至两镇的差别都甚小。 编辑本段赣语 概述 赣语又称江右语,是汉藏语系汉语族下的一门声调语言,为中国日常生活中主要运用的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主要通行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区,是该些地区事实上的公用语。使用赣语的人口在6000万,约占中国人口的6%左右,世界排第三十位。 起源 赣语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到吴城文化,江西在上古时期曾经有过“干越国”和“艾国”等非华夏族国家。史载干越国在春秋时期为吴国所灭,其中心地带可能位于今余干一带,而艾国则位于今修水、武宁一带,后其被楚国并吞。至春秋时代,江西地方经常被称为“吴头楚尾”,是因为江西曾迭为吴、楚、越的争雄之地。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公元前306年楚灭越。处于“吴头楚尾”的江西和各方都有大量关系,而赣语中至今依旧保存著一些很有特色、很常用的古吴语和古楚语词的积淀,西汉扬雄在其著作《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中,提到“南楚”方言达85次,其中单言“南楚”、不并引其他地名有42次,提到“南楚之外”、“南楚之南”10次。而《史记·货殖列传》中则注明道:“衡山、九江、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同时,《方言》中提及的吴越、吴杨越、吴楚等地亦被认为包括江西的部分地区,该时期的江西话[span]是似吴类楚的一种独具特色、有别于周畿雅言的语言。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南下。据《淮南子·人间训》所载:“其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用来对付当时福建的东越与广东的南越的两支军队给江西带来了部分的中原人。 汉高帝初年(公元前202年),汉朝在江西设置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因此而得名),郡治南昌,下辖十八县,管辖区域遍布今江西四方。豫章郡人口由西元2年的将士35万余人猛增至公元140年的167万余人,净增近132万人。在当时中国一百多个郡中,豫章郡的人口名次由53位跃居第四位。在扬州的六个郡中,由第五位跃居第一位。当时,扬州总人口的

东北方言常用词汇集锦

东北方言常用词汇集锦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 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东北方言常用词汇集锦,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语言,作为一种文化和传承文化的载体,博大精深。东北方言更是绚烂多彩。富于传情达意,展现东北人民彪悍、热情、开朗的性格,可以说东北话就是东北人性格的一种外在展现。今天,先列举一些比较常用的东北方言词汇,供各位鉴赏和学习,将来在到东北旅游,也就不需要翻译啦。昨天还有朋友说,除了照片以外什么都没看懂,这回不要紧了,有以下词汇垫底,再多的东北话也能看懂和听懂啦。 四级东北话词汇: 1,喇子:塑料水桶 2,喂得罗:下小上大的水桶 3,棒槌:人参,引申指能力差的人。 4,苞米:玉米 5,被垛:几床被垛在一起 6,哈喇:肉和油变质称

7,砬子:陡峭的石头山 8,喝咧:唱歌 9,喇忽:遇事疏忽 10,列巴:面包 11,母们:我们 12,那嘎哒:那个地方 13,干哈:干啥 14,稀罕:喜欢 15,贼:非常和特别,很 16,犊子:混蛋 17,扯犊子:闲扯、不干正经事 18,埋汰:脏 19,的瑟:不务正业或臭美XX免费论文大全20,整个浪儿:全部 21,随份子:随礼,随人情 22,松明子:含松脂的木柈儿 23,水筲:雪花铁做的上下一样粗的水桶24,双棒儿:双胞胎 25,甩剂子:发脾气 26,上外头:上厕所 27,上赶着:主动 28,善茬子:指软柔可欺的人

29,傻得呵的:痴呆的样子 30,傻拉吧唧:傻拉吧登,憨傻,痴呆 31,扫帚疙瘩:磨残的扫帚 32,赛脸:小孩不听话,给点阳光就灿烂。越不让干什么,就越干什么 33,隔路:泛指人的个性强,不愿与人交流,不合群。34,得瑟:泛指人不稳重,做事爱出风头。 35,胳应:讨厌 36,嘎咕:泛指做事与与众不同。 37,小嘎:就是指十多岁的小孩。38,半拉子:未成年的劳动力,只能顶八个成年人。 39,假假咕咕:不实在,辜负了别人的热情。40,图鄙:被骗或被耍了,还不知道,有有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的意思。 41,玻凌儿盖:膝盖 42,做喔:立刻 43,麻溜:快点 44,扒拉:用手或工具挪开物体。拨弄45,挠啃:泛指很久没有沾油水,或相关的东西。46,得意:喜欢。 47,掰扯:理论、研究,分析,计算,说道理48,白唬:就是说不着边际的话,能说,通常指能瞎说49,备不住:有可能,也许 50,刺挠:身上痒。

山东菏泽方言话讲解学习

山东菏泽方言话

菏泽方言 天拦地-------太阳月姥娘-------月亮 月明地-------月亮、月光下凉凉儿-------阴凉 年士-------去年年下-------春节、春节那几天 眼现-------现在夜没-------昨天 前夜、前以-------前天大前夜-------大前天 擦黑-------傍晚五更头上-------佛晓 头以耳-------前一天今以儿-------今天 第以儿-------第二天冬溜-------冰 漫散地-------田野拦地-------追肥 寨壕-------护村河城墙海子-----护城河 牙狗-------公狗羯子-------骟过的公羊 夜猫子-------猫头鹰、熬夜的人狍子-------野兔 鹁鸽-------鸽子罗罗猪--------蜘蛛 初喘-------蚯蚓蜗螺牛子-----蜗牛 匪牛-------天牛虫艺儿--------对鸟虫的广义称呼 地出力子------蜥蜴各蚤--------跳蚤 腻虫子-------蚜虫一蹦--------一段时间、一段路程 啥会儿-------什么时间一里一里哩-------逐渐地 黑家-------夜里地阳沟--------地界沟 楠种-------播种汗褂子--------单上衣 夹袄-------双层上衣早先--------从前 长虫-------蛇小小虫--------麻雀 老找-------老麻雀马嘎子--------喜鹊 面面乎子----蝙蝠参参木--------啄木鸟 草鞋底-------百足虫光光听、听听-----蜻蜓 砍刀-------螳螂爬查-------幼蝉 草鱼-------鲫鱼秫秸-------高粱杆 地蛋-------土豆福-------书父------树 斧 --------叔叔过过、月月、志志------称重量 卷 --------骂板-------扔拉把-------抚养、翻腾东西 咧 --------这个词含义极其广泛,开始一样行动、打架、吃饭都可以用扎瓜-------帮别人打扮江着-------拉手、拉着 搁抹-------安装、磨合不攘-------有能力、意志强 麻暂-------快要、即使得意哩-------故意 许乎-------有印象捞捞-------猪 抓 --------表示问或设问。干什么去?或者你能怎么样? 粪几子-------用肩扛的粪筐堂屋-------北屋 毛子-------厕所不大得-------有病、不舒服 一勾-------三分之一陪送-------嫁妆 添箱------送喜礼寻嘴儿-------妇女改嫁 叨 -------用筷子加菜断 -------追赶

浅谈东北方言的来源及特色

浅谈东北方言的来源及特色 中文五班于铭泽 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世代生活着满、蒙、赫哲、鄂温克、锡伯、朝鲜等少数民族,直到清兵入关以后,才逐渐有大量的汉人涌入。随着东北各民族三百多年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东北方言。东北方言虽然属于北方方言的一种,但由于其语言底层还保存着很多反映当地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从而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加上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等表演艺术家通过东北二人转、小品和影视作品等艺术形式的表现创作,将东北方言带上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形成了一场“东北方言热”,然而真正了解东北方言来源的人却不多。 东北方言是以古辽东方言为基础,并受到其他民族和地区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以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为例,从境内长山遗址考证,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梨树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肃慎、夫余、高句丽、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迭居。

东北作为女真族的发源地,其语言也自然受到满语的影响。虽然满语渐渐地没落下来,但现代东北方言中与满语相关的成分较多,我们所熟知的零食沙琪玛就是来源于满语sacima,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名)”;东北的现今的很多地名也是根据满语直译过来的,例如吉林,原为吉林乌拉,意为滨江之城,因为靠近松花江而得名。 东北方言除了收满语的影响,还从蒙古语中得到借鉴:北洋军阀张作霖儿时被称作“老疙瘩”,“老疙瘩”蒙古语中意为家中最小的兄弟。清朝时北京城著名的风流乡“八大胡同”中的“胡同”也是来自蒙文。 东北方言有的来自正字的误读。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开来的,由于发展的不同步和传输手段落后造成的差异,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形成方言。典型的东北话“那嘎达”是“那个地方”的误读,“噶哈”是“干啥”的误读,“稀罕”是“喜欢”的误读。 此外,东北方言中不乏古汉语的词汇,《诗·周颂·良耜》:“其镈斯赵,以薅荼蓼。”小品中所说的“薅羊毛”的“薅”便与古汉语中的“薅”同义——去掉之意。由此可见,东北地区古代确有汉族人居住。 东北方言除了来源很独特以外,它的语言艺术特色更是别具风味。

七大方言

首页 编辑词条 七大方言 1. 北方方言:北京话为标准语(影响力强) 2. 粤方言:广州话为标准语(影响力强) 3. 吴方言:苏州话为标准语,今多以上海话为其代表。 4. 闽南方言:厦门话为标准语,但影响力不强 5. 湘方言:长沙话为标准语,影响力不强 6. 客方言:梅州话为标准语,在广东省的梅州、惠州、河源、龙川、紫金等客语区影响力比较强。 7. 赣方言:南昌话为标准语 1、北方方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县市。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 (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几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几河南六省。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份。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份沿江地区。 2、粤方言 粤方言,又称粤语,俗称广东话,当地人称白话,英文叫Cantonese,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通行于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广西自治区的东南部,港澳地区及海外华人区。以广州话为代表。粤方言内部被分为4个片,但语音与标准粤语广州话相对来说差别不大。 广东省境内纯粹属粤方言或以粤方言为主的县市有47个,占全省面积的1/3以上,即广州、佛山、肇庆、江门、深圳、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东莞、顺德、龙门、佛冈、增城、从化、花县、清远、连县、阳山、连山、怀集、广宁、四会、三水、高要、云浮、高明、新兴、鹤山、封开、郁南、德庆、罗定、阳春、阳江、信宜、高州、化州、吴川、台山、开平、新会、恩平、斗门、香港、澳门。此外,惠州、韶关、湛江、海丰、博罗、惠阳、惠东、仁化、乐昌、英德、宝安、电白、遂溪、海康、徐闻、廉江等16个县市也有部分地区讲粤方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行粤方言的县市有23个,即南宁、横县、贵县、桂平、平南、藤县、梧州、玉林、北流、容县、博白、陆川、钦州、合浦、浦北、灵山、北海、苍梧、岑溪、昭平、蒙山、贺县、钟山。此外,海外华侨及华裔中以粤方言为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

摘要: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不同汉语方言的词语,用汉字写下来,差别不算大,各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看得懂,如果念出来,语音差别很大,相互之间就很难听懂了。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加上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等表演艺术家通过东北二人转、小品和影视作品等艺术形式的表现创作,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形成了一场“东北方言热”。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言体系上讲,就是稍欠标准的普通话。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源于东北地区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满、蒙等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影响了东北方言的形成;东北黑土地上丰肌醇厚的民风提供给东北方言豪迈的气质;气候的寒冷干燥感染了东北方言的粗豪风格。经过对现有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本文试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对比中,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主要方面做出细致分析 ,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并指出东北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之间对立统一关系。说明东北方言虽然在近年来很有“市场”,但是它永远不可能取代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关键词:普通话;东北方言;语音特点如果对当今中国的方言剧作一番比较,毫无疑问,东北二人转首当其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它为蓝本的艺术形式无论小品还是影视作品,都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近年来,在央视播出的方言电视剧中,大多数是东北方言剧,而能够每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的方言小品,也非东北方言莫属。东北方言剧的走红并非是偶然的。一大批走南闯北的东北艺人为东北方言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赵本山、高秀敏、范伟为代表的东北小品明星,又将东北方言搬上了影视屏幕,《刘老根》、《马大帅》都成为眼下数亿观众津津乐道的影视大餐,全中国也由此掀起了一场“东北方言热”。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低俗的东北方言歌曲和据此改编的flash动画,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些都为对东北方言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东北方言热”使我对我们东北人的共同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我对现有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我发现东北方言的语法系统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法系统差别不大,东北方言的词汇更是丰富多彩,不能穷举。因此,在这里我通过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共同语。这里所说的“北方话”是狭义上的北方话,即华北方言。华北方言是北方方言次方言区。其中东北方言又是华北方言的六个土语群之一。可见,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与现行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十分接近有着深刻的地域优越性,这也着实令我们东北人兴奋激动了一阵子,更成为南下打工的东北人的“一技之长”。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音体系上讲,就是普通话不过不够标准。其差别虽然细微,但也是成系统的,无论是语音上还是语感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声、韵、调方面,尤以声母最为严重,其次是声调,韵母问题较小些。大多数的差别富有规律性易于掌握,个别的差异是因东北人的长期使用而固定下来的,没有一般的规律可以遵循,只能死记硬背。 1.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1.1.平翘舌不分这里所指的是z—zhc—chs—sh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音都发成翘舌音。概括地看,就是表现为二者混用。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是很严格的。东北方言将其混用,能造成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如:市长——司长、诗人——私人、主力——阻力、终止——宗旨等。 1.2.改换r声母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音节分别被n\l和y(零声母)声母取代了。

菏泽市方言词汇调查

菏泽市方言词汇整理 中文1401 王雨晴 20142176 时间状语 今以儿、金没——今天蔡没、蔡也、夜没——昨天 前夜、前以——前天大前夜——大前天 明(四声)——明天过明——后天 头以耳——前一天第以儿——第二天 年士——去年年下——春节,、春节那几天 眼现——现在先先——从前 五更头上-------拂晓清起来——早晨 辈家——白天晌午头——中午 横横——下午帮黑、擦黑、合黑——傍晚人称代词 小来——对小孩的爱称仗类——笑骂孩子 小小子、熊羔类——小男孩疙瘩妮——小女孩 老嫲嫲——老太太达达——父亲 兄类——哥哥或弟弟老亲亲——岳父或者姑表亲 姊妹们——兄弟姐妹客(kei)——客人、女婿 掬匠——厨师马马——姑姑 瞎包——流氓、不成器的人腻歪头——不好惹的人 仁兄弟——干兄弟老伙计——好朋友 庄稼人——农民小孩下娘——老婆 妗的——舅妈大爷——伯父 大娘——伯母斧--------叔叔 半调子——缺心眼 身体器官 脑门子、也拉盖——额头脑门佛子----后脑勺 喉咙眼子----嗓子眼喉咙细子----食道 格拉甭、脖拉梗——脖子胳膊肘子——肘关节 腰子——肾脏米米、没没-----乳房 各拉拜子——膝盖记-------痣 糟疙瘩-------粉刺雪皮------头屑 槐子疙瘩——踝骨气蒙眼-------青光眼 名词 天拦地——太阳月姥娘——月亮 月明地——月亮、月光下凉凉儿——阴凉 冬溜——冰耳蛹——耳屎

漫散地——田野拦地-------追肥羯子——骟过的公羊 城墙海子寨壕——护村河牙狗——公狗 夜猫子——猫头鹰、熬夜的人狍子——野兔 鹁鸽-------鸽子罗罗猪——蜘蛛 初喘-------蚯蚓蜗螺牛子-----蜗牛 匪牛-------天牛虫艺儿--------对鸟虫的广义称呼地出力子------蜥蜴各蚤--------跳蚤 腻虫子-------蚜虫汗褂子--------单上衣 夹袄-------双层上衣长虫-------蛇 小小虫、马嘎子--------麻雀面面乎子----蝙蝠 参参木--------啄木鸟草鞋底-------百足虫 光光听、听听-----蜻蜓嘟老的——大型金蝉 砍刀-------螳螂解喽猴、爬查-------幼蝉 草鱼-------鲫鱼秫秸-------高粱杆 草扩的——杂草福-------书 父------树粪几子-------用肩扛的粪筐 堂屋-------北屋没子-------小麦 胰子------肥皂、香皂五桌子-------三条腿的座位 照照葵------向日葵甜子-------海棠果 马蜂菜------马齿苋笋---------莴苣 山揽红子---山查板头——板凳 拼种-------傻瓜铺体-------褥子 盖体-------被子左僻拉的——左撇子 响器-------唢呐糊涂-------粥 毛子-------厕所案盘——切菜板 疙渣——干净凝结物砖头核(HU)子——碎砖块 电棒的——手电筒棒的——玉米 疤拉——伤疤疙巴——脏的凝结物 半头砖——半块的砖皮锤——拳头 滴点-------下雨住点儿-------雨停啦 舞渐-------毛毛雨雾拉-------小雨 记河马——蛤蟆 动词 跑肚——拉肚子犁着手啦——割到手了 吾啦——受热发霉了丝闹——发霉了 拆——踩藏妈给儿——捉迷藏 百拉眼-------斜视摞——揍 豁水——泼水飞——摔 筷痒痒——挠痒痒拦地——施肥 佛话——说话卷人——骂人 发异生——做噩梦片能——显摆 够——烦断——追赶 叨——用筷子夹坑——骗

四川方言词典(教你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四川方言词典(教你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四川方言 说明 一、以成都话、重庆话为主, 收录有代表性且具有较强地方色彩的方言词、方言熟语1400余条。 二、有音无字的条目, 用同音字表示, 并在该字右上角标以“*”号表示。 三、全部条目参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方话基本词汇调查表》按意义划分为32类, 另有熟语一类, 按类排列, 各类中的条目按音序排列。多义词意义跨类者, 只在一类中出现。 四、用汉语拼音字母注出条目的成都话读音, 成都话不说的方言词语, 按通行地的语音同成都音的对应关系折合为成都音。成都话声母[]用双字母gn表示, 声母[z] 用r表示; 声调用阿拉伯数字“1”、“2”、 “3”、“4”标在音节右上方表示调类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有规律的连读变调, 先注本调, 后注变调, 用A→B表示, 其中A表示本调, B表示变调, 如“坝坝ba4ba4→ba4ba1”。 五、释义用普通话解释方言词语的方言义项, 一般不考察词源或理据。 六、例句中出现本词条, 用符号“~”代替。 七、条目具体分类如下: 1.天文、气象 2.地理 3.时间、节令 4.人品 5.亲属称谓 6.婚育 7.丧葬8.人体9.人体动作 10.疾病、医药11.器具12.饮食 13.房舍14.服饰15.交通、邮电 16.农业17.植物18.动物 19.商业20.学校教育21.祭祀 22.文体娱乐23.交际24.一般动作 25.一般名物26.性质、感觉、状态、颜色27.方位 28.指代29.量词30.副词 31.介词32.连词、助词33.熟语 1. 天文、气象 扯霍闪ce3ho2san3打闪。 扯露水ce3nu4sui3 下露。 打白头霜da3be2tou2suang1 下很重的白色的霜。 打霜da3suang1 降霜。 发霞fa2xia2 出现霞光。 霍闪ho2san3 闪电。 回霜hui2suang1 降霜后晴天转阴天。

浅谈东北方言的来源及特色

浅谈东北方言的来源及 特色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浅谈东北方言的来源及特色 中文五班于铭泽 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世代生活着满、蒙、赫哲、鄂温克、锡伯、朝鲜等少数民族,直到清兵入关以后,才逐渐有大量的汉人涌入。随着东北各民族三百多年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东北方言。东北方言虽然属于北方方言的一种,但由于其语言底层还保存着很多反映当地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从而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加上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等表演艺术家通过东北二人转、小品和影视作品等艺术形式的表现创作,将东北方言带上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形成了一场“东北方言热”,然而真正了解东北方言来源的人却不多。 东北方言是以古辽东方言为基础,并受到其他民族和地区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以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为例,从境内长山遗址考证,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梨树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肃慎、夫余、高句丽、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迭居。 东北作为女真族的发源地,其语言也自然受到满语的影响。虽然满语渐渐地没落下来,但现代东北方言中与满语相关的成分较多,我们所熟知的零食沙琪玛就是来源于满语sacima,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

名)”;东北的现今的很多地名也是根据满语直译过来的,例如吉林,原为吉林乌拉,意为滨江之城,因为靠近松花江而得名。 东北方言除了收满语的影响,还从蒙古语中得到借鉴:北洋军阀张作霖儿时被称作“老疙瘩”,“老疙瘩”蒙古语中意为家中最小的兄弟。清朝时北京城着名的风流乡“八大胡同”中的“胡同”也是来自蒙文。 东北方言有的来自正字的误读。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开来的,由于发展的不同步和传输手段落后造成的差异,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形成方言。典型的东北话“那嘎达”是“那个地方”的误读,“噶哈”是“干啥”的误读,“稀罕”是“喜欢”的误读。 此外,东北方言中不乏古汉语的词汇,《诗·周颂·良耜》:“其镈斯赵,以薅荼蓼。”小品中所说的“薅羊毛”的“薅”便与古汉语中的“薅”同义——去掉之意。由此可见,东北地区古代确有汉族人居住。 东北方言除了来源很独特以外,它的语言艺术特色更是别具风味。 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主要是以农耕、渔猎为主,在这片黑土地上,人们不断辛勤地劳作,促使语言由静至动、抽象至具体转化。东北方言无论是表达情意还是叙事说理,很少用静态的词语。例如,东北地广人稀,深山老林常有野兽出没,因此在东北方言中常用动物作比,并赋予其各种不同的含义。比如东北人爱东北虎,说“这人虎”形容他勇敢而又鲁莽,后引申为不精明。东北人不喜欢熊,欺辱人叫“熊人”,贬低样貌或人品叫“熊样”。用“耗子眼”、“驴蹄子”、“猪腰子”等形容人的长相。用猴子的聪明来比喻人,如“猴精”。

中国八大方言

中国八大方言,看看你说的是哪种鸟语 最近对各地的方言产生了兴趣,到网上搜索了一下才发现原来大家说的普通话居然还不是正宗的国语,郁闷。现在说的国语其实是以前胡人说的语言,古时候的人说的是现在的广东话。黄瓜把搜索出来的结果整理了一下,给大家交流交流。 一、普通话 汉语自古以来有方言同时也有共同语。根据历史记载,春秋时候孔夫子时代管共同语叫雅言。雅言以洛阳雅言为标准。孔夫子有三千多徒弟来自当时的各地,古代也有方言,各地的学生都讲自己的方言,孔夫子讲课的时候怎么能够让来自各地的学生都听得明白呢?因为当时有共同语叫雅言,所以孔夫子在讲学的时候用雅言,这样交际没有什么障碍。 在汉代,共同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管共同语叫做通语。各地讲不同方言的人可以用通语进行交际,这是古代的情况。 晋代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以後,中原雅音南移,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官话逐渐分为南北两支。北方以洛阳雅言为标准音,南方以建康雅言为标准音。洛阳雅言属于中原话,建康雅言属于吴语。主流上以南方的建康雅言为正统。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编著《切韵》,音系为金陵雅音为主,参考洛阳雅音的综合系统,因以南朝为正统政权。隋朝末期,扬州成为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因此,扬州吴音也曾成为南方雅言的代表,但是,没有得到官方语言的地位。 降及唐宋,即使在北方,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差别显著增大了。富丽堂皇的唐诗中,已经采纳了一些当时的口语。唐朝开始,江南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因此江南的苏州吴音也成为南方雅言的一种通行语。由于政治中心在长安,长安话属于中原话。因此,长安雅言也是北方雅言的标准音。到了宋代,汉文更出现了口语化的倾向。著名的大思想家朱熹的弟子所编的《朱子语类》,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朱熹使用宋代口语讲授和谈话的原貌。这证明即使像他那样文化修养很高的士人,尽管还是用古文写作,但平日的言谈,甚至讲授儒家经典,也已经不可能像六七百年前的北方庶民那样,“其辞多古语”,但他作为“读书人”,说的还是洛阳话。及至南宋,首都建在临安,因此,临安雅言也成为标准音的一种。临安雅言属于吴语,但是临安雅言中有很多中原话的痕迹,直至今天的杭州话也有中原话的痕迹。 元代时,首都在大都,因此,大都话也是一种通行语。由于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不熟悉汉族文化,汉语的通行语继承了宋代的南方雅言。 明代的时候,南京由于战争等动乱,南京话从吴语(南方雅言)转变为江淮官话。明代以南京话为正统,南京话也是南方官话的代表。后来迁都北京,北京话也有一定通行度。明代北京话是在元大都旧北平话的基础上,和移居北京的南京移民的南京话融合后形成,到清代又受到满语的影响。江南的吴音开始以苏州白话为主要代表。吴音继承了南方雅言的地位,并且以当地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中国通行的语言之一。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吴音最流行的时候,上至士大夫,下至歌妓以说苏白为荣。和官方“普通话”京白相对而言,苏州白话在当时社会地位相当于民间的“普通话”。当时越剧、昆曲、评弹都以苏白为标准音,甚至一开始的京剧都曾使用过苏白。 清代一开始,仍然以南京官话为正统。雍正年间(1728年)清设正音馆,确立北京官话为官方地位。到了19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年,中国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到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特别受到日本的影响。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后大力推广日本语的共同语,日本人把日本语的民族共同语叫做国语。国语这个词本来是中国古代一本书的名字,日本人把国语当做民族共同语的名称。19世纪末中国的文化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国语这个名词得到传播。由于太平天国的战争,江南经济开始衰落,吴音开始失去了标准音的地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中国人口众多,其语言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色,复杂的方言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种文化。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大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逐渐形成的,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内部一致性较强,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其中,东北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言体系上讲,就是稍欠标准的普通话。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源于东北地区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满、蒙等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影响了东北方言的形成;东北黑土地上丰肌醇厚的民风提供给东北方言豪迈的气质;气候的寒冷干燥感染了东北方言的粗豪风格。 经过对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试通过与普通话对比,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主要方面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一、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1、平翘舌不分 这里所指的是z—zh c—ch s—sh 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 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 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 平舌音比较多。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 舌音发成翘舌音,即二者混用。例:终止——宗旨 2、改换r声母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 音节分别被n\l\y(零声母)声母取代了。例:l取代r——扔(rynɡ)东北方言 区部分地方这种改换普通话r声母的现象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改换成n、 l或y(零声母)这几个声母与韵母有关:普通话r与u、ui等韵母构成的音节, 东北方言将r换成l,例:儒生(rú)——(lú);r与其它韵母构成的音节,r改 换成y,例:热(ra)——热(ya);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和的韵母时,韵母发 生变化,例:人民(r?n)——(yín)。 3、多加声母n 在东北方言区,有些地方零声母音节要少一些。普通话中的e、ɑi、ɑo、ou、ɑn、 en、anɡ等7个开口称零声母音节,常常被加上个声母n,变成了n声母音节。例: 棉袄(ǎo)——(nǎo)这类语音现象具有典型性。 4、个别字声母变换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音节的声母发音与普通话不一致。有些是将不送气声母发成 送气声母,例:同胞(büo)——(püo);将擦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例:机 械(xia)——(jia);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例:解扣儿(jit)——(ɡ ǎi);将塞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例:来客了(ka)——(qit)。 二、从韵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1、以e代o的现象 东北人不习惯发圆唇音,甚至是把o给取消了,是东北方言语音特点中一个很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