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课后练习题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课后练习题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课后练习题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 简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6.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的召开背景及其主要成果。

7. 阅读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并归纳其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_________

第二章

1. 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内容。

2. 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3. 请在三类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中选择一类,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汇总该类政策

执行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的各项规定(列出汇总表) 。

4. 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

5.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该法的第二次修订,请比较该法二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6. 试比较1996年版《水污染防治法》与1984年版《水污染防治法》内容的变化,并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7. 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 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 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I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 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

1. 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

2. 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特点?试采用管理二重性性质剖析我国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4. 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方面?其后哈罗协?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

对管理职能的分类又作了什么说明?

5. 简述现代管理不派中各种学派的管理思想的特点。

6. 简述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和控制职能的含义和作用。

7. 什么是目标管理?如何具体实施目标管理?

8. 什么是反馈控制?什么是前馈控制?试分析两种控制方式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实例。

9. 什么是环境容量?什么是环境承载力?试分析两者关系。

10. 简述工业牛态学的定义及其内涵。

11. 试解释下列环境经济学的概念: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公共物品、外部性理论、物质平衡理论、庇克税、科斯定理、排污权交易。

第四章

1. 计算下面数据的各种平均值、标准差、算术平均误差和级差。

2. 对某合金中铜的含量进行测定,不同的人员测定的数据为:56.91,57.13,57.21,57.36,57.41,58.49,58.56,

3. 有一组三因子数据:x1=(1,3, 4 5),x2=(0.2, 0.3, 0.4),x3=(32, 35, 36),试对它们进行标准化外理。

4. 某建筑材料预制厂生产a、b两种绿色环保产品,现有两种原料,第一种有72立方米,第二种56立方米,假设

5. 某城镇为防止附诉河流富营养化,需消减其排放到河流中污水的含磷量。按环境标准,该城镇每年排磷总量_________________

_ i

6. 已知下面一组数据,试用■' _进行参数估计,并求中值误差。

第五章

1 简述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2. 简述环境评价伯内容和方法。

3. 简述环境目标的组成。

4.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指标体系的组成内容。

5. 简述环境统计的内容及研究和调查方法。

6. 简述社会发展预测的主要方法。

7. 简述经济发展预测的主要方法。

8. 简述环境质量预测的主要方法。

9. 简述环境审计的方法和内容。

10. 简述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设计方法。

1. 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2. 环境规划工作程序和技术程序有何区别和联系?

3.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应包括那几个方面?

4. 试述环境预测的作用和内容?

5. 怎样进行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

6. 分析说明环境规划实施的条件。

第七章

1. 举例说明流域水环境规划的主要特点?规划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工作程序有哪些?

2. 你认为划分水环境功能区有什么意义?与流域水环境规划有什么关系?

3. 进行水环境功能区划应遵循哪些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地表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分为哪几类?应如何进行

水环境功能区划?

4. 什么是水体的自净能力?你能解释为什么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吗?

5. 一般将水环境污染物分成哪几大类?你能举出常见的河流与湖泊污染物吗?

6. 什么是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在流域水环境规划与管理中有什么作用?

7. 影响水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确定一定水域的水环境容量?

8. 请举例分析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应该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9. 请分析排放口最优规划、均匀处理最优规划、区域处理最优规划与模拟选优各有哪些特点?各适用于什么情

况?

10. 什么是水污染控制单兀?如何将水污染控制单兀应用于流域水环境规划中?

11. 污水处理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处理效率的经济效应在制定区域水污染控制方案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进行方案的综合评价?

第八章

1. 什么是城市环境规划,包括那些内容?

2. 什么是环境容量?它在环境规划中有何作用?

3. 大气环境规划的基本方法有那些?

4. 怎样进行水环境污染物总量分配?

5. 试述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技术路线。

6. 怎样制定噪声控制规划方案?

7. 某化工厂烟囱高度40米,出口直径2米,出口烟气速度为10m/s,温度127摄氏度,排烟中二氧化硫的排放

量为50g/s,烟囱出口处风速为4m/s,大气温度为27摄氏度,若要求地面最大浓度不超过卫生标准一一一次最

高允许浓度为0.5mg/m3,实际地面最大落地浓度值会超过卫生标准吗?若超过应采取什么措施?(假设c z=

8. 现有一河段流量Q=2.1 >106m3/d ,流速为46km/d ,水温为13.6C,复氧系数K1=0.94d-1 ,耗氧系数K2=2.1d-1 , 起始断面有一排污口,废水量为9.8万m2/d,废水中BOD5为500mg/L,溶解氧为0mg/L,其上河水BOD5为

1mg/L,溶解氧为8.95mg/L。求排污口下游6km处河水中的BOD5值Lt和Dt。(注:13.6C时,饱和溶解氧DOs=10.354mg/L )第九章

1. 何谓生态规划?生态规划与区域规划、环境规划有何不同?它们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

2. 试举例简述生态规划的基本步骤与主要规划内容。

3 简述生态适宜性分析口生态敏感性分析的方法。

4. 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和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5?何谓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具有哪些特征?

6.城市生态规划的原则、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7?何谓生态产业园?试分析生态产业园与传统工业生产体系在对资源与能源利用方面的主要差异。

8. 举例说明生态产业园规划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9. 为什么说生态产业园的建立是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十章

1. 何谓末端控制?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2.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污染物#端处理I为主要特征的行政控制手段与发达国家的奇令-控制I措施有无显著区别,若有显著区别,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 试客观评价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实践的作用。

4. 何谓污染预防,它与末端控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5. 实施污染预防环境管理模式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6. 污染预防环境管理模式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7. 污染预防环境管理模式实施中可能存在的困难有哪些?

8. 何谓目标管理?并简述其基本思想、特点及实施步骤。

第十一章

1. 环境绩效评估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进行环境绩效评估?

2. 我国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请举例说明。

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循环经济存在哪些异同?

4. 阐述我国清洁生产实施的作用以及经验。

5. 如何进行清洁生产审核?

6举例说明环境管理体系是如何建立的。

7. 如何进行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

8. 思考:如何更好的做好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

第十二章

1. 浅析产品生态设计的来源及其定义。

2. 产品生态设计战略是当今产品设计的发展方向,请结合本章内容,谈谈你对产品生态设计战略的理解。

3. 举例阐述如何进行产品生态设计。

4. 生态管理的标准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如何应用。

5. 什么是牛命周期评价,并简述其发展过程。

6. 目前,生命周期评价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请简述如何进行产品生命周期评价。

7. 试述产品环境标志的涵义及其分类。

8. 简述国内外产品环境标志的差异。

9. 产品环境标志通用原则有哪些。

10. 如何实施产品环境标志制度。

第十三章

1.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有哪些?分别话用于什么阶段?

2. 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有什么标准?

3. 进口废物有哪些申请和审批程序?

4. 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在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和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权限上有何区别?

5. 城市环境管理和农村环境管理各有什么特点?

6. 流域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各有其特殊性,针对其特殊性应分别采取何种管理原则?

7. 什么是环境风险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那几方面?

8. 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

第一章

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

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

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I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

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实质上是一种为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所采取的科学决策活动。

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即在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解决开发与环境的冲突,期使经济成长与环境保护达到平衡。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类活动加以纠正,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冲突,达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促成人类形成更发展

更进步的新文明。

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紧密相连,相关相容性和差异性有:

(1)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2)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

(3)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5.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1992年6月3—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UNCED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183个国家代表团和70个国际组织,102位政府首脑或国家元首参加了会议。这次大会讨论了人类生存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通过了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又名《地球宪章》)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这次会议被认为是人类迈入

21世纪的意义深远的一次世界性会议。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地球宪章该宣言首先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原则: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II,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llo 《21世纪议程》: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首脑会议上一致通过的是一个广泛的行动计划。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

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

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

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主要应该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个人(2)企业(3)政府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政府强化环境规划与管理、公众参与环境规划管理、全球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众多内涵,主要手段有:

①行政手段②法律手段③经济手段④技术手段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答:1环境规划的内容

(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的实施。

(2)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流域水环境控制规划

(3)城市环境规划:包括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城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管理、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4)生态环境规划:包括城市生态规划、生态产业园规划、生态规划方法等。

2环境管理的内容

(1)环境管理模式:包括末端控制为基础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污染预防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模式和污染预防模式实施过程的环境规划管理等。

(2 )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组织与其环境绩效、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等。

(3)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产品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评价、产品环境标志等。

(4)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建设项目、城市环境、农村环境、海洋环境、开发区环境等不同类型的环境管理以及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

3本书基本框架:环境规划与管理共分为三篇。

第一篇:环境规划与管理基础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及管理体系

环境规划与管理相关理论环境规划与管理数学基础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综合分析方法第二篇:环境规划环境规划基本内容

流域水环境规划

城市环境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第三篇: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模式

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

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

第二章

1. 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内容。

答: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内容: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6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8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9健全环境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10参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动计划。

2. 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答:环境政策就是指国家或地区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环境保护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主要指环境经济政

策,如生态补偿和排污收费政策等。环境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实现环境立法的目的,并在环境保护基本法中作出规定的,

由环境保护单行法规或规章所具体表现的对国家环境保护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并由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来监督实施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属于环境保护行为的基本法律制度。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包括三点:⑴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都是为实现环境保护的任务而制定的。⑵环境政策是是实现秩序、操作规则的背景材料。通过政策的加强,环境管理制度的合法性才能得到确定。⑶环境管理制度是一种通过立法来规定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的一种制度,更具有权威性和保障性。

8 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答:1 “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系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三同时制度是我国首创的。它是在总结我国环境管理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被我国法律所确认的一项重要的控制新污染源的

法律制度。

2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系指对排放污染物的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征收排污费,用于污染的治理。这项制度是运用经济手段有效地促

进污染治理和新技术的发展,使污染者承担污染防治费用的法律制度,是污染者付费环境政策的具体体现。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

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规定了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应对当地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的领导人对本单位污染防治负责,并确定他们在任期内环境保护的任务目标,列为政绩进行考核。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被认为是八项环境管理的龙头制度。

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对城市实行综合整治的成效、城市环境质量,制定量化指标进行考核,每年评定城市

各项环境建设与环境管理的总体水平。这项制度是城市政府统一领导负总责,有关部门各尽其职、分工负责,环保部门

统一监督的管理制度。

6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

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需要事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这就是许可证制度。包括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两个

方面以及排污申报,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分配排污总量削减指标,核发排污许可证,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等四项内

容。这是一项与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相匹配的环境管理制度。基本内容包括: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排污许可证

制度。

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污染集中控制方式是针对分散控制的问题,改变过去一家一户治理污染的作法,把有关污染源汇总在一起,经分析比较,

进行合理组合,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化的前提下,采取集中处理措施的污染控制方式。实践证明,推行集中控制,有利于使有限的环保投资获得最佳的总体效益。

8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环境保护法》第29条规定,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所谓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系指对超标排放的污染源,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分别做出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达标的决定。是一项强制性的法律制度。

10. 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答:分类方法:我国的环境标准由五类两级组成。五类指:⑴环境质量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⑵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⑶环境基础标准;⑷环境方法标准;⑸其他标准。两级指:⑴国际级和⑵地方级。按照《标准化法》规定,中国的国家标准有:⑴强制性标准:即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⑵推荐性体系(其他标准)。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用“GB”表示;推荐性国家环境标准的代号,用

“ GB/T ”

表示;行业环境标准代号用"HJ/T ”表示。污染控制因子分类列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如下表所示:环境质量污染物排环境基础环境监测其他合计标准放标准标准方法标准水环境质

量标准大气环境标准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声学环境标准土壤环境标准放射性与电磁辐射生态环境其他合计

第三章

1. 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

管理是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这一表述包含如下要义:

①?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②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不能脱离组织而存在,组织中必然存在管理。

③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④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⑤管理的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6. 简述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和控制职能的含义和作用。

答:1计划职能的含义:计划职能是指任何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而做的筹划和安排。计划职能的作用:

是管理的首要职责;计划不仅仅是领导的职责,也是组织成员的普遍职责

2组织职能的含义:组织职能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购成的人的集

合的一种管理职能。因而,组织必须具有目标;没有分工与合作也不能称其为组织;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制度。组织职能的作用:是管理的基本职责。

3控制职能的含义:控制职能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控制职能的作用:是管理的基本职责。

9?什么是环境容量?什么是环境承载力?试分析两者关系。

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环境承载力可划分为:

①环境能够容纳污染物的量;

②环境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的能力;

③环境维持良好生态系统的能力。

10. 简述工业牛态学的定义及其内涵。

答:工业生态学的定义:是人类在经济、文化和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有目的、合理地去探索和维护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要求不是孤立而是协调地看待产业系统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这是一种试图对整个物质循环过程 ------- 从天然材

料、加工材料、零部件、产品、废旧产品到产品最终处置--------- 加以优化的系统方法。需要优化的要素包括物质、能量

和资本。其内涵:认为工业(in dustry )的外延涵盖了人类的各种活动,扩展到人类生存和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各种影响,包括社会对资源的利用,成为循环经济理论产生的基础

11. 试解释下列环境经济学的概念: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公共物品、外部性理论、物质平衡理论、庇克税、科斯定理、排污权交易。答:夕卜部性理论:认为在没有市场力的作用下,外部性表现为财经独立的两个经济单位(如公司和消费者)的相互作

用;应用一般均衡分析法,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即生产和消费的外部性和它的影响范围,提出解决环境污染

这个外部不经济性问题的各种方法。物质平衡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肯尼斯?鲍尔丁( K E Boulding )提出

了一个最基本的环境经济学问题------- 环境与经济相互作用关系问题。生产和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其物质形态并没

有消失,必然存在于物质系统之中。物质平衡理论的一个现代经济系统由物质加工、能量转换、污染物处理和最终消费

四个部门(或部分)组成。循环经济的提出和发展,正是物质平衡理论在可持续条件下的实践。庇古税:是解决环境问题古典的教科书的方式,属于直接环境税它按照污染物的排放量或经济活动的危害来确定纳税义务,所以是一种从量税,

庇古税的单位税额,根据一项经济活动的边际社会成本于边际效益的均衡点来确定,这时对污染排放的税率就处于最佳

水平。科斯定理:196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罗纳德? 科斯(R H Coase, 1991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发表了论文“社会成本问题”,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在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谈判成本的条件下,受外部性影响的各方将会就资源配置量达成一致意见,使这种资源配置量既是最优的,又独立于任何事先的产权安排。科斯定理说明庇古观

点的片面与错误,认为要解决外部性问题无需政府的干涉。排污权交易:著名经济学家戴尔斯( J H Dales )提出的排

污交易权理论就是在科斯定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排污权交易理论认为,环境资源是一种商品,政府拥有所有权,政府可以在专家帮助下组织实施排污权交易,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外部性内部化,达到避免较重的损害的目的。也就是政府有效地使用其对环境资源这个特殊商品的产权,使市场机制在环境资源化配置和外部性内部化问题上发挥最佳时

间这就是著名的排污权交易。

第四章

1?计算下面数据的各种平均值、标准差、算术平均误差和级差。

答:算术平均值

=(0.83+0.76+0.89+0.73+0.92+0.81+0.92+0.75+0.88+0.79+0.90+0.84) / 12 = 0.835

几何平均数

1/12 = (0.83 X 0.76X 0.89X 0.73 X 0.92 X 0.81 X 0.92 X 0.75 X 0.88X 0.79X 0.90 X 0.84) = 0.832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张承中版课后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卷(江西理工大学)环境规划: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大气、水、土地、动植物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最高限值,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 末端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的终端或是在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的处理,以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总量。 水体的自净过程:排入水体后,一方面对水体产生污染,另一方面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 工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

简答题: 1.中国环境管理八项制度? 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综合整治与定量考核???? 污染集中控制????限期治理??? 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2.环境统计的范围及其调查方法? 答:涉及人类赖以生产和生活的全部条件,包括影响生态平衡的诸因素及变化带来的后果。范围包括:植物动物大气水土地土壤和人类居住区。调查方法:定期普查抽样调查科学估算专项调查 3.地表水环境质量类别及其适应范围? 答: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题

1.第一个路标: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2.1983年12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同步发展方针。 3.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4.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5.我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政策归纳为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污染者付费”政策,“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6.“三同时”制度系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7.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被认为是八项环境管理的龙头制度。 8.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方面? 提出管理的14原则:1.劳动分工2.权利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酬报8.适当的集权和分权9.跳板原则10.秩序11.公平12保持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职能 9.管理的二重性: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1.按控制活动的性质划分为防治性控制和更正性控制 2.根据控制点位于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位置分为预先、过程、事后控制 3.根据实施控制的来源分正式组织、群体、自我控制 4.根据控制信息的性质分反馈、前馈控制 5.根据控制所采用的手段分直接、间接控制。 12控制原则 1.控制所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从总体上看,它既包括对人的控制,也包括对物的控制,这就增加了控制的复杂。 2.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要遵循以下原则1.公众参与原则2.系统控制原则 3.一致与比较原则 4.预防性原则 5.例外与重点原则 6.灵活性原则 7.经济合理原则 8.反馈原则

环境规划与管理

高纲1243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8528 环境规划与管理 河海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以及与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课程。环境规划与管理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环境科学与管理学、系统学、规划学、预测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计算技术等学科相结合的产物。环境规划与管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地系统理论、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环境政策学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支持下,将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侧重于研究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学问题。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共分11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基本任务和类型。分析了环境规划与管理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二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分析了与环境规划与管理密切相关的可持续理论、人地系统理论、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环境政策学理论,分析了上述理论与环境规划与管理之间的关系。第三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论述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标、指标体系及其类型;提出了环境评价和预测的内容与方法,以及环境功能区划与管理的目的、依据和内容;分析了环境规划与管理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第四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方法”,阐述了环境预测与社会经济预测、大气污染预测、水污染预测、固体废物与噪声污染预测的常用方法;阐述了经济环境评价、社会环境评价与战略环境评价的常用方法;介绍了单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第五章为“水环境规划与管理”,介绍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提出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四种技术措施;阐述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可行性分析、水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第六章为“区域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介绍了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与类型、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原理;提出了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综合防治。第七章为“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介绍了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的基础、原则、内容、程序;提出了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的管理措施;研究了基本农田、林地资源、草地资源、湿地资源的规划类型与管理措施。第八章为“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介绍了固体废物的种类、危害和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提出了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内容、技术路线。第九章为“城镇环境规划与管理”,介绍了城市、开发区、社区、工业企业及生态园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规划的编制程序及规划的管理途径和方法。第十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中和决策与公众参与”,阐述了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公众参与者类型及公众参与的具体措施。第十一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论述了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内容、与相关技术的关系、发展趋势;研究了环境规划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设计。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大气、水、土地、动植物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最高限值,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 末端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的终端或是在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的处理,以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总量。 面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 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

工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 简答题: 1.中国环境管理八项制度? 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综合整治与定量考核 污染集中控制限期治理 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2.环境统计的范围及其调查方法? 答:涉及人类赖以生产和生活的全部条件,包括影响生态平衡的诸因素及变化带来的后果。范围包括:植物动物大气水土地土壤和人类居住区。调查方法:定期普查抽样调查科学估算专项调查 3.地表水环境质量类别及其适应范围? 答: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083021)研究生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2.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未来全球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高度责任感,在“知识”、 “能力”、“道德”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高级专业人才。 3.具备环境规划与管理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 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生态设计、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更加具有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 4.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 阅读专业书籍查阅文献并撰写论文,博士生应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听说读写。 二、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是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组成专业之一,该学科是全国首批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是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的专业方向之一。环境规划与管理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与同济大学共建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联合建立了“南京大学-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并与美国耶鲁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香港大学、哈佛大学、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 研究方向 ●环境系统工程 ●循环经济理论与方法 ●区域及城乡生态/环境规划理论与实践 ●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 ●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 ●环境模拟与区域污染控制 ●环境风险评价及管理

4527环境规划与管理学复习资料

04527环境规划学 复习重点:第一到第六章及第八章——环境规划的理论、内容、技术与方法及应用。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是非或判断题,简答题,单选题,论述题,计算题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市场价格法:直接根据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利用因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产量和利润的变化来计量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效益或经济损失。2.机会成本法:是指把一定的资源用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对其他产品生产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效益。 3.防护费用法:环境资源破坏时带来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为防护该环境资源不受破坏所支付的费用来推断。 4.水环境规划: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5.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水环境所能容纳的耗氧有机物的最大容许量。该容量即通常所说的水环境容量。 6.空间结构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及组织优化的科学。 7.大气环境质量预测:为了了解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活动对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以便采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 8.社区:指居住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共同实现多元目标的人所构成的群体。 9.环境预测: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10.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 和质量的特征值。 11.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 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 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12.规划协调型预测:指通过一定手段,使环境 与经济协调发展所能达到的环境状况。 13.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 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 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14.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 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 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15.总量控制: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 定该区域内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原 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出一系 列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 超过区域容许排放总量。 16.土地资源:能满足或即将满足人类当前和可 预见的将来利用需要的土地。 17.固体废弃物: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 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质。 18.土地开发:指人类采取积极的手段,扩大土 地的有效利用或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对土 地不断增加的需求。 19.水污染控制系统:是由污染物的产生、输送、 处理到水体中迁移转化等各种过程和影响因素 所组成的系统。 20.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 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 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21.集中供热:就是将分散的锅炉以及可以利用 的燃烧装置集中起来,代替分散的状态。 22.清洁生产: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 的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便增加生 态效益及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 23.浓度控制:是对人为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 物浓度所作的限量规定,以达到控制污染源排放 量之目的。 24.环境规划: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 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 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 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5.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 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26.社区环境评价:是对一个社区的描述和社区 自我评价,它的评价内容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社 会经济状况以及社会指标的评价。 27.土地退化:指由于某些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 性状发生了不利于维持原有生产能力的变化,从 而引起了土地生产能力的持续下降甚至消失。 28.城市生活垃圾: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 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 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29.水环境承载力:指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某 种状态下水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 能力。 30.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 境承载力的,并能满足当代人又不损害子孙后代 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1)探索阶段 (2)研究阶段 1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083021)研究生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083021)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2.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未来全球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高度责任感,在“知识”、 “能力”、“道德”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高级专业人才。 3.具备环境规划与管理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 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生态设计、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更加具有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 4.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 阅读专业书籍查阅文献并撰写论文,博士生应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听说读写。 二、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是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组成专业之一,该学科是全国首批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是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的专业方向之一。环境规划与管理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与同济大学共建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联合建立了“南京大学-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并与美国耶鲁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香港大学、哈佛大学、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 研究方向 ●环境系统工程 ●循环经济理论与方法 ●区域及城乡生态/环境规划理论与实践 ●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 ●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 ●环境模拟与区域污染控制 ●环境风险评价及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要点的整理

一概念: 1. 环境管理的概念及基本任务? 概念: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是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也就是说,环境管理是人类有意识的自我约束,这种约束通过行政、经济、法律、教育、科技等手段来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2. 清洁生产: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3 循环经济及三大原则一词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保护上表现为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并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三大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4.水环境容量及分类(P195):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 1 )按水环境分类:自然水环境容量,管理水环境容量,(2)按污染物质分类:好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分类,有毒有机物,重金属 5 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一经济一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 安排 6 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 7 环境承载力: 是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8 环境目标 :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 9 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 :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 10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清单分析是对产品,工艺或活动在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向环境的排放进行数据量化分析。 二. 简答题 1 人类认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三个路标: 1972 联合过人类环境问题: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问题;2002 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2 环境保护的32 字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3 我国环境个管理的基本政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污染者付费政策. 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4 中国国家级环境法体系主要包括下列几个组成部分: 1. 宪法中关于保护环境资源的规定2. 环境保护基本法,我国 的环境保护基本方法是1989年12月26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我国环境保护法》。 3.环境资源单行法环境资源单行法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环境要素或者特定的环境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的专门性法律法规,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立法构成:土地利用规划法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自然保护法 4 环境标准我国的环境标准由三类两级组成,即在类别上包括国家级和地方级(实际上为省级)二级;在类别上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标准及方法标准和其他标准五类。 5 其他部门法律中有关环境保护资源环境的法律规范在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劳动法等部门民法中也有一些有关保护环境资源的法律规范。 6 国际条约、国际公约 5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确定的原则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和生活环境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性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三类。 6 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有哪些?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可分为老三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新五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一共是八项制度。 7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确定的原则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和生活环境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性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三类。 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整体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 8生态规划的主要任务:①根据生态适宜度,制定区域经济战略方针,确定相宜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布局,以避免因土地利用不适宜和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②根据土地承载力或环境容量的评价结果,搞好区域生态区划、人口适宜容量、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和资源利用规划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第一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1. 环境管理的提出 1972年,在《人类环境宣言》中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技术控制环境恶化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发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 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 (1)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 (2)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 (3)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2. 环境管理的含义 ●1974年,美国学者G.H.休威尔编写的《环境管理》一书,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 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 影响。 ●1987年,多诺尔在《环境管理专业实践》中认为环境管理是一个桥梁专业,它致力于 系统方法发展信息协调技术在跨学科的基础上,根据定量和未来学的观点,处理人工 环境的问题。 ●库克(Cooke)等在其《环境管理中的地形学》(1990)中采用类似的定义,将环境管 理描述为人类利用土地、大气、植物和水的一系列活动。 ●1987年,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论》中对环境管理的含义作出了如下 论述: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 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 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1992年赖斯对管理的定义:通过在有组织的群体里建立一个有利于人们发挥其成绩的 环境,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要比较全面地理解环境管理的含义,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动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 第三环境管理是跨学科领域的新兴综合学科。 第四环境管理和任何管理活动一样,也是一个动 态过程。 第五环境管理需要各国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 (二)环境规划的含义 1. 环境规划的提出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在《人类环境会议宣言》中明确指出“合理的计划是协调发展的需要和保护与改善环境的需要相一致的”,“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须加以规划”、“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最大利益”,“必须委托适当的国家机关对国家的环境资源进行规划、管理或监督,以期提高环境质量”。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

城市环境规划:与城市整体发生关系的各种人文现象、自然现象的总和。内容:预测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确定功能分区及各区的环境保护目标值;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环境目标值的污染防治方案。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对城市实行综合整治的成效、城市环境质量,制定量化指标进行考核,每年评定城市各项环境建设与环境管理的总体水平。这项制度是城市政府统一领导负总责,有关部门各尽其职、分工负责,环境保护部门统一监督的管理制度。1984年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大气环境规划的方法:等标污染负荷法:区域工业污染源,污染源及污染物位次。污染物排放量排序。 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表明,管理之所以必要,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的社会化所决定的。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的性质紧密相关的。关系: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条件下发挥作用。而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就会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另一方面,两者又是相互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其适应。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环境保护项目标责任制:规定了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应对当地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的领导人对笨单位污染防治负责,并确定他们在任期内环境保护的任务目标,列为政绩进行考核。是八项制度中的龙头制度 环境标准:制定国家和地方环境规划的主要依据,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法规制定与实施的重要基础与依据,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基础。五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和其他标准,两级国家级地方级 环境管理: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要求,又不超出环境容许极限。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政府行为是总的国家的管理行为,诸如政策、法律、法令、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等;市场行为是指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生产者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公众行为则是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休闲和旅游等方面的行为。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方式是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环境规划与管理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环境规划与管理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环境规划与管理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环境规划与管理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环境规划与管理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环境规划与管理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环境规划与管理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环境规划与管理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环境规划与管理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 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 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 简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6.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的召开背景及其主要成果。 7. 阅读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并归纳其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1. 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内容。 2. 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3. 请在三类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中选择一类,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汇总该类政策执行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的各项规定(列出汇总表)。 4. 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 5.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该法的第二次修订,请比较该法二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6. 试比较1996年版《水污染防治法》与1984年版《水污染防治法》内容的变化,并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7. 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 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 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 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 1. 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 2. 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特点?试采用管理二重性性质剖析我国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4. 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方面?其后哈罗协?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对管理职能的分类又作了什么说明? 5. 简述现代管理不派中各种学派的管理思想的特点。 6. 简述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和控制职能的含义和作用。 7. 什么是目标管理?如何具体实施目标管理? 8. 什么是反馈控制?什么是前馈控制?试分析两种控制方式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实例。 9. 什么是环境容量?什么是环境承载力?试分析两者关系。 10. 简述工业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内涵。 11. 试解释下列环境经济学的概念: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公共物品、外部性理论、物质平衡理论、庇克税、科斯定理、排污权交易。 第四章 1. 计算下面数据的各种平均值、标准差、算术平均误差和级差。 2. 对某合金中铜的含量进行测定,不同的人员测定的数据为:56.91,57.13,57.21,57.36,57.41,58.49,58.56, 3. 有一组三因子数据:x1=(1, 3, 4, 5),x2=(0.2, 0.3, 0.4),x3=(32, 35, 36),试对它们进行标准化处理。 4. 某建筑材料预制厂生产a、b两种绿色环保产品,现有两种原料,第一种有72立方米,第二种56立方米,假设 5. 某城镇为防止附近河流富营养化,需消减其排放到河流中污水的含磷量。按环境标准,该城镇每年排磷总量 6. 已知下面一组数据,试用进行参数估计,并求中值误差。 第五章 1. 简述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摘要:在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与目前小城镇规划的理论与内容不适应小城镇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必要深入幵展小城镇规划的研究。将生态理论引小城镇规划,开展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研究有助于协调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推动小城镇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本文对我国小城镇规划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小城镇规划的核心是生态环境规划,生态必须优先发展,只有加强生态规划,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定》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小城镇的发展,是目前农村经济走向市场化的必然要求。从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不断提速,小城镇建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我国建国以来城镇发展和建设最快的时期这个过程比发达国家平均快了一倍,由此可见我国的城镇化建设的速度是相当惊人的。建制镇数量从1981年的2173个增加到2009年的19322个,在短短28年的时间里,数量增加了近8倍。然而在小城镇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小城镇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而且关系到小城镇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针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国家环保总部先后提出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提出了小城镇建设必须遵循经济、环境以及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和同步发展的政策方针,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协调。当前保护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己成为时代的紧迫要求、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人们的强烈愿望。 一、城镇规划 何为小城镇规划,就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 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根 据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即应原则确定 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和布局。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分析 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 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 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交 通、通信、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管理: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们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鼓励人们改善环境质量;通过全面规划,综合决策,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达到既能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要求,又不超出环境容许极限的目的。 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 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并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它不以单一的环境要素为对象,而是以环境管理体系为对象,特别注重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和符合性,即“体系”是否运行良好,组织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其行为是否与承诺一致,组织是否改善等。 环境功能规划:按照不同地区在环境机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考虑到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以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对区域进行的合理的空间划分,对不同小区域确定不同的环境保护目标,以便于分类施策。 环境管理手段、制度、技术保证有哪些? 答:手段:1)行政手段——根据国家行政法规所赋予的组织和指挥权力,对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实施规划和管理。2)法律手段——是环境规划管理的一种强制性手段3)经济手段——是指利用价值规律,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在环境管理过程的杠杆作用。4)技术手段——指借助那些既能提高生产率,又能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工艺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来达到保护环境目标的手段。5)宣传教育手段——是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环境宣传既是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又是一种思想动员。6)科学技术手段 制度:1、(一)“三同时制度”2、排污收费制度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6、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8、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技术保证:1、环境管理中的环境监测2、环 境管理中的环境预测3、环境管理中的环境 审计4、环境管理中的环境标准5、环境管理 信息系统 (水、气、固废、噪声)环境规划的技术路 线? 答:水:以改善水环境质量和维护水生态平 衡为目标,在水污染现状与趋势分析的基础 上,结合水环境功能区划,计算水环境容量, 论证达到水质目标所需的社会经济成本,依 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经济可行 性,提出阶段性水质改善目标,合理确定规 划期间可实现的污染治理任务。 大气:社会经济环境调查→污染气象特征分 析→{功能区划、确定环境目标}→环境容 量计算与分配→环境质量模拟}→环境管理 措施→{大气环境质量模拟}→确定备选方 案} 固废:采取“目标—指标—项目—投资”四 位一体的技术路线。 噪声:在城市声环境质量和噪声污染现状与 趋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和声环境功能区划,提出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目标及实现目标所采取的噪声污染防治方案 我国(或某省)环境规划与管理存在哪些问 题? 答:我国环境规划中存在的问题:(1)环境 与经济协调发展型的规划仍然缺乏;(2)新 开发区环境规划方法有待完善和发展;(3) 环境规划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走上法制的轨 道;(4)缺乏一支素质好、技术力量强的环 境规划队伍;(5)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 工作亟待加强;(6)作出的环境规划缺乏足 够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环境管理存在的问 题:(1)环境管理机构不健全。第一,由于 未明确规定有关环保部门的法律地位和独立 行使的职能;第二,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对 环境管理的分工不明确;第三,环境问题地 域空间整体性,不受行政辖区界线的限制。 (2)环境管理制度滞后。(3)环境管理成本 高,资金不足。部分环保制度所带来的巨额 监管与实施成本已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极大的 负担。(4)环境管理缺乏公众参与机制。(5) 环境管理法制不健全。虽然我国相继出台了 一系列环境管理方面法律、法规,但仍然存 在很多问题。 国外(美国、德国、日本、欧盟等)环境 管理与我国的异同点以及国外经验给我 们的借鉴? 答:相同点:环境管理任务与目的是一致 的,即基本任务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 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目的是通过对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 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 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 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并 以制度、法律、体制和观念的形式体现出 来,创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 式。 不同点:美国:环境管理的特点有:改革 行政决策方法和程序以实现国家环境保 护目标,在污染控制中将法律与技术控制 相结合,将行政管理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德国:环境管理特点:分层次管理。其主 要特点是1、立法权责,2、政策法规实施, 3、环保投资, 4、环境规划 日本:环境管理特点:国家和社会对环境 问题普遍重视;广泛的持续不断的居民运 动;制定一整套保护环境的法律制度;制 定和执行防止公害计划;兴办公共福利事 业,进行综合环境治理;重视环境监测工 作;重视环境科学研究工作。 欧盟:环境管理的主要特点:通过制定共 同的环境保护政策来解决环境问题;注意 处理欧盟与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强调经 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借鉴:1、让省级政府分担更多的环境责 任;2、加强公众参与意识;3、不断的学 习先进的新的理念。

环境规划与管理 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共5个,每个4分,计20分): 1、环境规划:就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与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与环境所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合理要求。 2、生态规划: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利用,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对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就是不一样的,在综合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通常称之为生态规划。 3、总量控制:就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定该区域内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出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区域容许排放总量。 4、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量就就是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这一作用的极限值即为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5、排污收费制度:“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该制度具体操作的依据就是《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与《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 6、环境功能区划:就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与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与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它研究各环境单元的承载力及环境质量的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揭示人类自身活动与环境及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7、动态规划:就是处理具有多阶段决策过程问题特征的优化方法。所谓多阶段决策过程问题就是指对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阶段活动构成的过程。如何在预定的活动效果评价准则下,使各阶段所做出的一系列活动选择,达到活动整体效果最佳问题。一个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最优决策序列,对其任一决策,无论过去的状态与决策如何,若以该决策导致的状态为起点,其后一系列决策必须构成最优决策序列。 8、污水调节:在河流同化容量低的时期用蓄污池把污水暂时蓄存起来,待河流的纳污容量高时释放,由于更合理地利用了河流的同化容量,从而提高了河流的枯水水质。这项措施称污水调节。 9、 A-P值法:在A值法中只规定了各区域总允许排放量而无法确定每个源的允许排放量。而P值法则可以对固定的某个烟筒控制其排放总量,但无法对区域内烟筒个数加以限制,即无法限制区域排放总量。所谓的 A-P值法就是指用 A值法计算控制区域中允许排放总量,用修正的 P值法分配到每个污染源的一种方法。 10、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就是指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与清洁生产要求及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运用相关的管理制度(环境预审、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制度),对一切建设项目依法进行的管理活动。 11、环境信息公开:就就是政府、企业与公众主动公开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信息,如区域环境质量信息、污染物排放、突发环境事故信息、企业产品环境信息、企业环境行为等。 12、环境绩效评估:环境绩效就是组织通过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所获得的环境改善的成效。通过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标准、评价模型,通过综合比较与计算,确定与评价一个组织环境绩效的方法,它就是环境绩效管理的重要工具与技术方法。 13、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就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与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危险废物通过具有易燃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毒害性及生物蓄积性、遗传变异性、刺激性等有害特性,对人体与环境产生极大危害。 二、填空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