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运动生理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复习资料

1.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三个条件:刺激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

2.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的论点及变化特点:论点:肌肉的缩短或伸长都是由于肌小节中粗肌丝和细肌丝相互滑行,而肌丝的本身结构和长度不变。特点当肌肉缩短时有z线发出的细肌丝沿着粗肌丝向暗带中央滑动,结果相邻的各z线都相互靠近,肌小节长度变短,从而出现整个肌细胞和整个肌肉缩短。其证据是肌肉缩短后,暗带的长度不变,仍和收缩前一样,明带的长度明显减小,由于肌节两端的细肌丝在肌节中央相互接触,h带消失,当肌肉拉长时细肌丝沿粗肌丝向暗带外侧滑动。因此h带与明带均加宽。

3.肌肉兴奋收缩和舒张的过程:1兴奋—收缩偶联:肌肉的收缩是由肌膜的动作电位触发的。因此,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中央过程把二者联系起来,叫兴奋—收缩偶联 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3.肌肉的舒张。

4.肌肉收缩的形式:1.缩短收缩(包括等胀收缩、等动收缩2.拉长收缩3.等长收缩

5.缩短收缩:当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时,肌肉缩短,牵拉着它附着的骨杠杆做相信运动。例:屈肘、高抬腿

6.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随积极收缩但仍然被拉长。例:下坡跑、步行下楼梯

7.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虽积极收缩,但长度并不变化。例:站立、悬垂、支撑

8.运动时肌纤维的募集;运动时,肌肉中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是以运动单位为基本活动单位被募集参加活动的。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越多,产生的力量越大。

9.呼吸: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不断的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排出co2,这种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叫呼吸。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

10.外呼吸:是指外界环境与血液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

11.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12.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13.内呼吸:之人体组织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与组织和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14.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在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肺活量=深呼气量+ 补呼气量,或者=潮气量+补呼气量+补吸气量

15.血液的理化特征:血量(7%~8%),比重和粘滞性,ph,渗透压(与溶质颗粒数目有关,与大小无关)

16.心动周期:心房与心室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每个心动周期的持续时间和心率有关,成人静态时每分钟心率75次计每个心动周期历时为0.8秒。

17.心输出量/每分输出量:每分钟从左右心室泵出的血液总量。

18.血压是指血液对血液对管壁的侧压力。19.动脉血压的成因:足够的血液充盈是前提,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是根本,大动脉弹性起缓冲作用。心率影响舒张压20.人体新陈代谢废物排出途径:呼吸器官,消化道,皮肤,肾脏。21.影响动脉血压的生理因素:每博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影响较大),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储存作用。22.尿:淡黄色透明液体,ph在5.0--7.0之间,水占95%--97%,尿素、尿酸、肌酐等有机物和氯化钠、硫酸盐、磷酸盐、氨盐等无机物。正常人

每昼夜的尿量约为1-2升。

19.食物热价:1克食物完全氧化分解时所产生的热量。(脂肪最高)

20.氧热价:每消耗1升氧气所产生的热量。(糖最高)

21.影响能量代谢因素:肌肉活动,情绪,食物的热效应,环境温度。

22.呼吸商:生理学把机体在同一时间内呼出的二氧化碳量与摄入的氧气量比值。

23.激素的生理作用:1.调节三大营养物质及水盐代谢,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2.促进细胞分裂分化3.调控机体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过程4.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和活动,调节学习记忆行为活动 5.促进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影响生殖过程 6.调节机体造血过程7.与神经系统密切配合增强机体对伤害性刺激和环境激变的耐受力和适应力,参与机体应激反应。

24.激素作用的特征:1.特异性2.激素作用的高效性3.激素的相互作用4.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

25.侏儒症产生的原因幼年缺乏生长激素,巨人症生长激素过多,肢端肥大骨骺闭合后生长激素过多。

26.应激反应:当机体突然受到创伤,手术、冷冻、疼痛、感染、惊恐和剧烈运动等不同刺激时均可出现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的急剧增高和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

27.突触传递:之将神经元冲动从前一个神经元经过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肌纤维或其他效应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28.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分布于组织或细胞中,构成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再有这些感受器及其附属装置构成感觉器官。

29.感受器的基本特征:适宜刺激,换能作用,感觉编码,适应

30.姿势反射: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控骨骼肌张力,以保持或变更身体各环节的空间位置的反射活动的总称。

31.运动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1.泛化过程2.分化过程3.巩固过程4.自动化过程

32.运动性免疫:指大负荷运动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现象。

33.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渐增超负荷原则2.专门性原则3.可逆性原则4.区别对待原则5.适时恢复原则6.周期安排原则。

34.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内脏器官的活动,提高机体代谢水平使体温升高,促进皮肤血液循环,调节运动员赛前状态。

35.过度训练:训练者长时间训练或过大的运动强度后,训练负荷超过了身体所能耐受的强度和适应能力,而导致身体疲劳和功能下降,不能再两周内恢复的状态。

36.过度训练的主要表现:运动能力下降是最明显的特征:1.肌肉力量协调性和最大工作能力下降 2.安静时的心率血压升高体位性血压降低及体位性心率升高 3.食欲降低体重下降4.肌肉僵硬5.偶发的恶心6.睡眠质量下降、失眠抵抗力下降,易患感冒、呼吸道感染。

37.过度训练的预防:1.训练者功能状态的测定2.注重训练着的主观感受3.科学安排训练。

38.影响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负荷因素:1.p-最大负荷百分比2.i-组间练习间隔3.r-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4.t重复练习的时间5.s-组数6.f-训练频率。

39.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1.等长收缩练习例:负重半蹲静止不动2.向心收缩联系例:负重蹲起3.离心收缩练习,4.等速练习5.超等长收缩练习6.全幅度练习7.电刺激法震动力量练习。

40.运动后过量氧耗:运动后恢复期超过安静是需氧量水平的额外耗氧量。安静时需氧量=摄氧量;运动时摄氧量《需氧量

41.最大摄氧量:人体再进行全身大肌肉群参加的递增负荷运动中,当人体的氧运输系统的供氧能力和肌肉的用氧能力达到本人的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西区的氧量。

42.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1.遗传(重要因素)2.年龄和性别3.训练

43.运动性疲劳:十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运动到一定阶段必然的出现的一种生理功能变化,与过度训练和某些疾病不同。

44.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能量衰竭学说,代谢产物堵塞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自由基学说,突变理论。

45.恢复过程:人体在健身锻炼、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过程中及结束后,生理功能逐渐恢复与提高的过程。

46.乳酸消除途径: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糖原和葡萄糖,转化成蛋白质,从尿和汗水中排出。

47.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运动系统,氧运输系统,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神经系统。

48.身体素质发展的阶段:男子三个阶段:快速增长阶段、缓慢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女子四个快速增长阶段、停滞阶段、缓慢增长阶段、稳定阶段。

49.负荷域:体育课和训练课中适宜的底限至高限的范围,通常用心率表示。影响因素:强度、运动练习的数量、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密度。

50.体适能: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51.康宁:朝向健康的先进状态故又称为最佳的或高水平的健康。

52.运动处方的要素: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持续时间。

运动生理学考试重点

人体三个功能系统的特点。 ①磷酸原系统功能特点: 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气,不产生乳酸类等中间产物。 ②乳酸能系统功能特点: 供能总量比磷酸原系统多,持续时间较短,功率输出次之,不需氧气,终产物是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 ③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特点: ATP生成总量很大,但速率很低,持续时间很长,需要氧的参与,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类的副产品。 试述糖与脂肪的代谢特点,运动中糖作为能源物质为什么优于 脂肪? 答:⑴糖与脂肪的代谢特点:糖在满足不同强度运动时,既可以有氧分解功能,也可以无氧分解供能,在参与供能时动员快、耗氧少、效率高;脂肪只能有氧分解供能,在参与供能时动员慢、耗氧大、效率低。 ⑵由于糖和脂肪上述不同的代 谢特点,对于长时间耐力运动主要依靠脂肪氧化供能,而短时间大强度的剧烈运动,脂肪的分解受抑制,糖成为主要供能物质,糖代谢的利用增强,血乳酸水平可显著增高。总之,运动时脂肪供能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减少,随运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糖的供能则相反。因此,糖作为能源物质优于脂肪。糖是肌肉活动时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比较肌肉三种收缩方式特点,指出他们在体育实践中的意义。答:⑴缩短收缩的特点: ①肌肉起止点靠近 ②肌肉做正功 在体育实践中,缩短收缩是实现身体各种环节的主动运动,改变身体姿势,加速跑等原动肌活动的主要收缩形式。 ⑵拉长收缩的特点: ①肌肉起止点远离 ②肌肉做负功 在体育实践中,拉长收缩起着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等作用。 ⑶等长收缩的特点: ①肌肉长度不变②肌肉没有做外功但仍消耗很 多能量 在体育实践中,等长收缩对运动 环节固定、支持和保持身体某种 姿势起重要作用。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 特点是什么? 答:①化学传递 ②兴奋传递是节律1对1的 ③单向传递④时间延搁 ⑤高敏感性,易受化学和其他环 境因素变化的影响,易疲劳 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是 什么? 答:①电传导 ②生理完整性、绝缘性 ③双向传导 ④不衰减、快速传导 ⑤相对不疲劳 兴奋性 肌肉在刺激作用下具有产生兴 奋的特征,称兴奋性。 什么是牵张反射?举例说明牵 张反射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答: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 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拉 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扯的 同一肌肉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 张反射。 ①牵张反射的主要生理意义在 于维持站立姿势,增强肌肉力 量,肌肉在收缩前适当受到牵拉 亦可以增强其收缩的力量。 ②例如投掷时的引臂动作、起跳 前的膝屈动作,都是利用牵拉投 掷和跳跃动作的主动肌,刺激其 中的肌梭,使其收缩更加有力。 ③为了能更大的增加肌肉力量, 在牵拉与随后的收缩之间的延 搁时间越短越好,否则牵拉引起 的增力效应就将消失。 何谓激素,简述激素作用的共同 特征。 答: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 胞能分泌各种高效能的生物活 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 发挥调节作用,这种化学物质称 为激素。 共同特征: ①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 ②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③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④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血氧饱和度 指血液中Hb与氧结合的程度, 即血红蛋白氧含量与血红蛋白 氧容量的百分比,其主要由氧分 压所决定。 肺活量 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 大气体量为肺活量。其为潮气 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 和。 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 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果好? 答:①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 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②在呼吸过程中,每次吸入的气 体中,总有一部分不能进行交换 的气体留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以 上的呼吸道内,这一部分空腔为 解剖无效腔。 ③从气体交换的角度考虑,真正 有效的通气量是肺泡通气量,其 计算公式如下:肺泡通气量=(潮 气量—无效腔)*呼吸频率(次/ 分),即在运动过程中当呼吸频 率过快时,气体将主要往返于解 剖无效腔,而真正进入肺泡内的 气体量却很少。所以从提高肺泡 气体更新率的角度考虑,增加呼 吸的深度是运动时呼吸调节的 重点。 ④适当的呼吸深度既能节省呼 吸肌工作的能量消耗,又能提高 肺通气量和气体交换率。所以说 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 要好。 何谓呼吸,有那几个环节构成? 答: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 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并 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机体与环境 之间的气体交换称呼吸。 呼吸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外呼 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 吸。

康复训练的诊断标准和流程

康复训练的诊断标准与流程 一、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认知障碍、情绪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吞咽障碍、排泄障碍及心肺功能障碍等。评价项目如下: 1、躯体功能评价 Brunnstrom评价、Fugl-Meyer评价(FMA)、肌痉挛评价、关节活动度(ROM)评价、感觉评价、平衡功能评价、协调评价、肢体形态评价、上肢功能评价、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价、疼痛评价、肌力评价、辅助器具适配性评价,可步行者需进行步态分析。 2、精神心理评价 存在相关问题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可先用认知筛查、成套认知评价表、知觉障碍筛查表进行评价,然后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定向、记忆、注意、思维、失认症专项评价)、人格评价、情绪评价,存在行为障碍者进行专门行为障碍评价。 3、言语、吞咽功能评价 首先进行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筛查,对存在或可疑存在失语症或构音障碍者需进一步进行失语症标准检查和构音障碍检查,部分患者需进行吞咽障碍评价、肺活量检查。 4、社会心理及生活质量评价 5、康复效果的评定 疗效的结果判定是指末次评估与初次评估分值之差,标准如下:显效:分值差≥8;有效:分值差在1~7分之间;无效:分值差为0。 (二)康复治疗规范 康复治疗注意循序渐进,要有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参与及其家属的配合,并与日常生活和健康教育相结合。

1、物理治疗 (1)运动治疗: 早期主要进行床上良肢位摆放、翻身训练、呼吸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被动活动、牵伸等)、坐位平衡训练、转移训练、血管舒缩训练等。 恢复期继续进行关节主、被动运动、牵伸训练、呼吸训练、体位变换训练等,并进行患侧肢体的运动控制训练,以及各种体位间的变换及转移训练,同时进行站立床治疗及坐、跪、站立位的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 后期在继续加强前期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运动控制能力、肌力、平衡功能等情况,循序渐进进行减重步行、辅助步行、独立步行及步态训练等。 (2)物理因子治疗: 选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偏正光照射、中药熏药治疗、超声波治疗、超短波短波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等。 2、作业治疗 (1)认知训练:对有认知障碍者根据认知评价结果进行定向、记忆、注意、思维、计算等训练,严重病例早期可进行多种感觉刺激和提供丰富的环境以提高认知功能,有条件的单位可使用电脑辅助认知训练。 (2)知觉障碍治疗:对存在知觉障碍者进行相应的失认症训练和(或)失用症训练,训练内容根据知觉评价结果可选择视扫描、颜色、图形、图象辨认、空间结构、位置关系训练等等,提供必要的辅助训练标识或器具,并结合实际生活和工作场景进行训练。 (3)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早期可在床边进行平衡、进食、穿衣、转移、步行、入厕、洗澡、个人卫生等方面,实际生活环境中或尽量模拟真实生活环境进行训练。 (4)上肢功能训练:通过有选择的作业活动来提高运动控制能力、维持和改善上肢关节活动度(ROM)、降低肌张力、减轻疼痛、提高手灵活性和实用功能。 (5)功能训练指导: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指导,辅助器具使用训练和指导,并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环境改造指导和环境适应训练。

《康复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二)

一、名词解释(15分) 1、康复 2、ADL 3、运动疗法 4、作业治疗 5、康复工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全面康复包括、、、、五部分内容。 2、自我护理理论由美国当代著名护理理论学家提出的。此理论包含、 、、、、六部分内容。 3、人体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杠杆是。 4、协调与平衡功能评定的方法包括、、三种。 5、ADL包括、、、等四方面。 6、生存质量的评定包括六大方面的内容,即、、、、 、。 7、是作业治疗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8、康复工程中常用的器械有、、和轮椅。 三、单项选择题(20分) 1、现代医学模式是 A.生理医学模式 B.生物医学模式 C.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D.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下列哪项不属于康复医疗服务的对象 A.急性创伤 B.急性胃溃疡 C.手术后 D.年老体弱者 3、下列哪项不属于康复治疗技术 A.物理治疗 B.心理治疗 C.文体治疗 D.药物治疗 4、全补偿系统最适合下列哪种病人 A.昏迷 B.手术前的病人 C.糖尿病病人 D.偏瘫患者 5、重度二级智力残疾是指 小于20 在20~30之间在35—49之间在50—69之间 6、下列哪项属于静态收缩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等速运动 D.向心性收缩 7、由信息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小分子信息物质为 A.第一信使 B.第二信使 C.第三信使 D.第四信使 8、能完成全关节活动并能抗自体重力属于徒手肌力评定的 级级级级 9、下列哪项不属于关节活动度评定的工具 A.测角器 B.圆规线片 D.铅垂线 10、下列哪项属于中枢神经损伤的步态 A.短腿步态 B.跨栏步态 C.关节挛缩步态 D.剪刀步

【知识点汇总】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 - 运动医学(必背)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归纳总结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重点,难点和考点汇总整理,对老师在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学习中的精华内容做出归纳总结和提炼,并提供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下载。 第十九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概述 一、骨总论: 1.肌力:1不动2不抗3不阻4不全。0级为完全瘫痪;5级为正常; 2.运动系统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检查方法:物理学检查(理学检查)。 第二节骨折概论 一、骨折概念: 1.积累性老损:好发于第2、3趾骨和腓骨中下1/3处。 2.分类:1)不完全骨折:青枝骨折、裂缝骨折; 2)完全骨折: 3.骨折稳定性:1)稳定性骨折:青枝骨折、裂缝骨折、嵌插型骨折、横行骨折。 2)不稳定性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 二、骨折的临床表现: 1.畸形、反常活动、骨摩擦音。 注:骨折特有的特征是反常活动;慢性骨髓炎的表现是死骨形成; 2.检查首选:X线。 三、骨折的并发症: (一)早期并发症: 1.脂肪栓塞综合症:脂肪栓塞在肺。 骨折+呼吸困难或呼吸窘迫===脂肪栓塞; 2.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3.骨筋膜室综合症: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好发部位:前臂掌侧和小腿。(二)晚期并发症: 1.坠积性肺炎:多见于长期卧床患者,尤其是年老、体弱和伴有慢性病者;

2.下肢深静脉血栓: 3.褥疮: 4.感染: 5.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骨膜下血肿。关节扭伤、脱位及关节附近的骨折。 6.创伤性关节炎:是关节内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 7.关节僵硬:骨折和关节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 8.缺血性肌挛缩:是骨筋膜室综合症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 注: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关节僵硬; 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缺血性肌挛缩; 骨折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筋膜室综合症; 关节内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创伤性关节炎。 右大腿深部巨大血管瘤,术后良好,伤口一期愈合,拆线后下床5分钟突然晕倒死亡,应考虑:肺动脉栓塞; 四、骨折的急救和治疗: 1.止血带:不能超过1小时,每间隔1小时松止血带1~2分钟;112; 2.骨折的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康复治疗。 3.复位标准:1)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①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②缩短移位:成人下肢不超过1cm;儿童不超过2cm;③成角移位:下肢成角移位必须完全移位;其他轻微向前或向后成角,日后可自行矫正④长骨干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干骺端骨折至少对位3/4. 旋转分离全矫正;下肢成角全矫正;缩短移位成12;三一长横三四骺。 五、骨折愈合: 1.血肿炎症机化期:2周; 2.原始骨痂形成期:4~8周; 3.骨板形成塑形期:8~12周; 2周机化2月形成3月愈合; 注:影响骨折愈合最重要的因素:骨折部的血液供应。 清创切除创缘皮肤1~2mm。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6) 年级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注:1、考试时间共120分钟,总分100分; 2、试卷内容共6页,请考生检查是否齐全; 3分,共15分) 1、内环境: 2、等张收缩: 3、有氧工作能力: 4、进入工作状态: 5、身体素质发展的稳定阶段: 20分) 1、肌肉中如果的百分比较高,肌肉的收缩速度较快。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双向性和相对不疲劳性特征。 3、激素按照其化学性质与作用机制可分为两类,即

和。 4、运动员血红蛋白的理想值是:男性g/L,女性是g/L。 5、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 6、心力储备包括储备和储备,后者又包括收缩期储备和舒张期储备。 7、随着运动负荷量的增加,出现尿蛋白阳性的几率也会;当训练适应后,在同样的运动负荷量下,尿蛋白排泄量将会。 8、长时间持续运动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诸多良好的影响,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和。 9、人体肌肉在进行最大用力收缩时,并不是所有的肌纤维都同时参加收缩,动员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数量越,则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越。 10、运动性条件反射建立得越多,越有助于的形成。 11、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有几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性变化过程,即阶段、阶段、巩固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12、在高温环境运动时,心输出量减少主要是由于大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A.感应和分化阶段,增殖阶段,效应阶段 B.感应阶段,增殖和分化阶段,效应阶段 C.感应阶段,增殖阶段,效应和分化阶段 D.分化阶段,增殖阶段,效应阶段 2、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呈正比关系。 A.持续时间 B.强度 C.时间与强度 D.以上都不是 3、与快肌相比,下列那条不是慢肌纤维的特征()。 A.收缩力小于快肌 B.抗疲劳能力强 C.有氧代谢酶活性低 D.直径小

针灸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艾灸操作规程 一、简介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二、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三、禁忌症 1、禁灸部位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妇少腹部禁灸。 2、禁忌病证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上亢头痛症,一般不适宜用灸法。 3、禁忌体质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 四、用物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五、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根据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裤,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或小毛巾)清洁局部皮肤,保暖。 2、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3、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距

离皮肤2-3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 5、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离施灸腧穴部位3公分左右,反复地旋回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一般可灸20-30分钟。 6、施灸时,应密切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火烧伤皮肤、衣被,注意施灸局部皮肤有否熏烤灼伤趋向等。 7、施灸完毕,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整理床单,合理安置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8、记录施灸腧穴部位、方法、时间、反应及疗效等。并签名。 六、注意事项 1、实施艾灸前要全面了解受术者整体状况明确诊断,做到有针对性;准备好施术时所需要的器材、用品等;指导受术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加强与受术者之间的交流,使其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 2、治疗过程中施术者要全神贯注艾灸操作要保持合适的温度,以受术者感觉舒适为佳,并且认真观察受术者的反应情况,必要时调整艾灸的角度及距离。 3、治疗后受术者宜卧床休息5-10min,不宜马上进行剧烈运动 七、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1、不良反应实施艾灸过程中可能出现胸闷、心慌、晕厥,皮肤瘙痒、刺痛、水疱等不良反应。 2、处理措施 ①根据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灸法以受术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决定施灸量的多少,若要选用化脓灸时,一定要征得受术者的同意,并在病历上记录、签字。 ②晕灸现象处理立即停止艾灸,让受术者平卧于空气流通处,

运动疗法试题

一、选择题 1、()开始,以神经生理学及神经发育学为特色的运动疗法,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甚至于延续至今。A.20世纪20 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2、下列不属于神经生理学疗法的是() A.运动再学习疗法B.PNF疗法C.Bobath疗法D.Brunnstrom疗法 3、关于物理疗法和运动疗法的关系正确的是( b ) A.物理疗法就是运动疗法B.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一种C.物理疗法是运动疗法的一种D.运动疗法是被动的物理疗法 4、在治疗师帮助或借助器械情况下,由患者通过自己主动的肌肉收缩来完成的运动训练。属何种运动方式()A.被动活动B.主动辅助活动C.主动活动D.抗阻活动 5、下列不属于运动疗法禁忌症的是() A.有明确的炎症存在B.身体极度衰弱C.剧烈疼痛,运动后加重者D.肱骨干骨折钢针固定" 6、1907年运动疗法被引入小儿麻痹后遗症瘫痪肢体的训练中,波士顿Lovett和他的助手Wright提出了徒手肌力检查法,后经许多专家多年实践和研讨,到()年基本确定了MMT,即徒手肌力检查法,延用至今。A.1921 B.1930 C.1940 D.1946 二、名词解释 1、物理疗法 2、运动疗法 3、被动活动 4、主动辅助活动 5、主动活动 6、抗阻活动 7、牵张活动 三、问答题1、运动疗法的总目标是什么 " 2、从临床使用角度出发,运动疗法如何分类 3、运动疗法的应用范围如何 4、运动疗法的禁忌症有哪些 5、运动疗法的实施原则如何 6、常用的运动方法有哪些 答案:一、选择题:1、B 2、A 3、B 4、B 5、D 6、D 二、名词解释1、物理疗法:应用力、电、光、声、水和温度等物理学因素来治疗患者疾患的方法。 2、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一部分,以徒手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 3、被动活动:由治疗师徒手或借助器械对患者进行的治疗活动,患者不能做主动活动。 4、主动辅助活动:在治疗师帮助或借助器械情况下,由患者通过自己主动的肌肉收缩来完成的运动训练。· 5、主动活动:既不施加外来辅助,也不给予任何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自己主动完成的动作,是运动疗法中主要的活动方式。 6、抗阻活动:由治疗师用手或利用器械对人体施加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主动地进行抗阻力的活动。 7、牵张活动:用被动或主动的方法,对身体局部进行强力牵张的活动。被动牵张时,牵引力由治疗师或器械提供;主动牵张时,牵引力由拮抗肌群的收缩来提供。 三、问答题:1、运动疗法的总目标是什么运动疗法主要是通过运动的方法,治疗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个人的生活能力,增强社会参与的适应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从临床使用角度出发,运动疗法如何分类从临床使用出发,运动疗法技术主要可分为以下几大类:(1)常规运动疗法技术主要包括: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运动疗法;增强肌力的运动疗法;增强肌肉耐力的运

运动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标准直立姿势:从背面观,头颈、脊柱、两足跟在一条垂直线上,两肩峰、两髂嵴上缘 高度一致;从侧面观,头顶、耳屏前、肩峰、股骨大转子、腓骨小头、外踝尖上各点在同一直线上;脊柱呈正常生理弯曲。 2、扁平胸:胸廓呈扁平状,前后径较小,横径与前后径之比增大,约为2:1。见于瘦弱体 型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 3、桶状胸:肋骨上提,肋间隙加宽,胸廓上方宽度与下方宽度相近,呈圆桶状。横径与前 后径之比为1。见于正常婴幼儿或肺气肿患者。 4、鸡胸:胸廓前后径大,前后径与横径之比小于1,胸骨明显向前方突出似鸡胸脯。常见 于佝偻病患者。 5、漏斗胸:胸骨下端内陷,胸骨剑突联合处下陷最深,使胸廓外形似漏斗。常见于佝偻病 患者。 6、“O”形腿:在标准直立姿势下,两足跟并拢时两膝不能靠拢(即两膝均为内翻膝),且 相距超过以上。 7、“X”形腿:在标准直立姿势下,两膝并拢时两足跟不能靠拢(急两膝均谓外翻膝),且 相距超过以上。 8、瘦体重:机体中非脂肪成分的重量,包括内脏器官、骨骼、肌肉、体液等的重量。 9、联合机能实验:有两种以上的负荷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组成的负荷试验。 10台阶试验:以一定的频率,上下一定高度的台阶并持续一定的时间,根据登台阶结束后恢复期脉搏的变化评定心脏功能,称为台阶试验。 11 C170试验:指运动中心率达到170次/分的稳定状态下,单位时间内身体所做的功。根据功率大小来评定身体机能能力。 填空 1、正常情况下,颈弯和腰弯深度在3~5cm范围内,其中颈弯3~4cm,腰弯2~。 2、根据脊柱的生理弯曲,可将背的形状分为正常背、驼背、平背和鞍背;根据脊柱侧弯的 检查,当偏移超过1cm,单纯性向左向右偏移,叫C形弯曲,脊柱向左向右都偏移的,叫S形弯曲。 3、胸廓的形状分为正常胸、扁平胸、桶状胸、鸡胸和漏斗胸以及不对称胸。 4、联合机能试验中的五种反应类型是正常反应、紧张性增高反应、紧张性不全反应、梯形 反应和无力反应。 问答 1、请描述联合机能试验的五种反应类型的特点 (1)、正常反应:负荷后收缩压和脉搏适度上升,舒张压适度下降5~10mmHg或保持不变,3~5分钟内脉搏血压可恢复至安静水平。说明机能好。 (2)、紧张性增高反应:负荷后第一分钟收缩压极度升高,可达到180~200mmHg,舒张压很升高10~20mmHg脉搏明显增加,恢复时间延长。评价:多见于训练水平不高或初次参加训练的人,也见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运动员。 (3)、紧张性增不全反应:负荷后第一分钟舒张压极度下降,至0mmHg仍能听见音响,出出现所谓的“无休止音”现象。评价:①若此现象持续两分钟以上,且负荷后收缩压上升不明显,脉搏明显增加,恢复期延长,说明身体机能不良或者是过度训练早期。 ②若持续不超过一分钟,负荷后收缩压也较高,说明心肌收缩力较强,只因心率快, 致使舒张期缩短,训练良好的运动员在激烈竞赛后可出现这种反应。 (4)、梯形反应:收缩压不是在负荷后的第一分钟,而是在第二、第三分钟升高的最多,

运动生理学作业试题答案

1. 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2. 解释课堂上讲授的生命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能力) 适应性:生物体在客观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应激性,生殖 3. 什么是神经调节?什么是体液调节?它们有什么不同?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神经系 统完成)体液调节是指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过程。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4. 什么是生物节律?如何分类?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三大类: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近似昼夜节律:指24小时± 4小时区间的生物节律如体温变化,激素浓度变化。超日节律:指周期小于20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心率、呼吸等节律。 亚日节律:指周期大于28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女性月经周期等。又可分为近似周、月、年节律。 作业2 1. 感受器、感受器官的概念。 感受器一一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如:视锥细胞 感受器官一一是指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体构成的器官。如:眼、耳其感受器位于颞骨岩部迷路内,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构成。其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当头部位置改变,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引起有关肌肉紧张变化,同时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 2. 什么是位觉?位觉的感受器是什么?位于哪里?它们的适宜刺激是什么? 概念: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包括直线加速度运动和角加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感觉)。 3. 解释前庭反射与前庭稳定性。 前庭反应是指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如眩晕、恶、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射。 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上下肢cpm操作流程

上下肢CPM操作流程 一、概念 关节康复器是在关节手术之后帮助关节功能康复的术后治疗方法。20世纪70年代初由Salter等人提出,80年代初用于膝关节人工关节术后,以后应用逐渐推广。它得用专用器械(下肢关节运动器CPM)使关节进行持续较长时间的缓慢的被动运动。主要用于防治制动引起的关节挛缩,促进关节软骨、韧带和肌腱的修复,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促进肿胀、疼痛等症状的消除,最终目的是配合肌肉功能练习等其他康复治疗,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二适用范围 CPM关节康复器系列,可用于上肢(手指、手腕、肘和肩等部位)、下肢(膝、踝、髋等部位)的被位运动康复治疗 三评估 四操作 -- 上肢关节康复器的使用 绑缚用柔软的绑带或纱布,把患肢的前臂以手心向上的位置绑缚在设备的托架上,绑缚的紧度要合适,以在运动过程中前臂既不转动又不移动为准。 调节身体与设备的距离上肢的弯曲程度是靠身体与设备的距离来调节的,其两者距离近,上肢的弯曲程度就大;其距离远,上肢的弯曲程度就小。这要根据患肢的病情来决定。患肢比较僵硬,其距离可远一些;反之,可近一些。同时,也可不断调节其距离,使患肢能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被动运动。但要使上臂和前臂之间的夹角α<180°,绝不要α﹦180°,从机械运动角度来说这是“死点位置”。 患者的姿势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以坐式、仰卧式、倚靠式,只要符合上肢的运动特点即可。 速度的调节患肢的病情不同,所允许的运动强度也不一样。因此,设备设有调速装置,根据需要可选择不同的转速。 时间的设定设备设有定时装置,可预先设定运动的时间,当达到设定时间时,设备自行停止。 上肢关节康复器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上肢关节康复器时需在专门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要注意:转速要从低到高调节,患者先坐式后卧式,上肢的弯曲程度先小后大,被动运动的时间由短到长。 -- 下肢关节康复器的适用范围

最新运动疗法试题题库

一、选择题 1、( )开始,以神经生理学及神经发育学为特色的运动疗法,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甚至于延续至今。 3、关于物理疗法和运动疗法的关系正确的是( b ) D .运动疗法是被动的物理疗法 4、在治疗师帮助或借助器械情况下, 由患者通过自己主动的肌肉收缩来完成的运动训练。 属何种运动方式 ( ) A .被动活动 B .主动辅助活动 C .主动活动 D .抗阻活动 5、下列不属于运动疗法禁忌症的是( ) A .有明确的炎症存在 B .身体极度衰弱 C .剧烈疼痛,运动后加重者 D .肱骨干骨折钢针固定 6、 1907 年运动疗法被引入小儿麻痹后遗症瘫痪肢体的训练中,波士顿 Lovett 和他的助手 Wright 提出了徒手 肌力检查法,后经许多专家多年实践和研讨,到( )年基本确定了 MMT ,即徒手肌力检查法,延用至今。 A . 1921 B . 1930 C . 1940 D . 1946 二、名词解释 1、 物理疗法 2、 运动疗法 3、 被动活动 4、 主动辅助活动 5、 主动活动 6、 抗阻活动 7、 牵张活动 三、问答题 1、运动疗法的总目标是什么? 2、从临床使用角度出发,运动疗法如何分类? 3、运动疗法的应用范围如何? 4、运动疗法的禁忌症有哪些? 5、运动疗法的实施原则如何? 6、常用的运动方法有哪些? 答案:一、选择题: 1、B 2、A 3、B 4、 B 5、 D 6、D 二、名词解释 1、物理疗法:应用力、电、光、声、水和温度等物理学因素来治疗患者疾患的方法。 2、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一部分,以徒手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 能障碍的方法。 3、被动活动:由治疗师徒手或借助器械对患者进行的治疗活动,患者不能做主动活动。 4、 主动辅助活动:在治疗师帮助或借助器械情况下,由患者通过自己主动的肌肉收缩来完成的运动训练。 5、 主动活动:既不施加外来辅助,也不给予任何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自己主动完成的动作,是运动疗法中 主要的活动方式。 6、抗阻活动: 由治疗师用手或利用器械对人体施加阻力的情况下, 由患者主动地进行抗阻 力的活动。 7、牵张活动:用被动或主动的方法,对身体局部进行强力牵张的活动。被动牵张时,牵引力由治 疗师或器械提供;主动牵张时,牵引力由拮抗肌群的收缩来提供。 三、问答题: 1、运动疗法的总目标是什么? 运动疗法主要是通过运动的方法,治疗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 个人的生活能力,增强社会参与的适应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从临床使用角度出发, 运动疗法如何分类? 从临床使用出发, 运动疗法技术主要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常规运动疗法技术 主要包括: 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运动疗法; 增强肌力的运动疗法; 增强肌肉耐力的运动 疗法;增强肌肉协调能力的运动疗法;恢复平衡功能的运动疗法;恢复步行功能的运动疗法;增强心肺功能的 运动疗法。 (2)神经生理学疗法 主要包括: Bobath 疗法; Brunnstrom 疗法; 本体感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PNF );Rood 精品文档 A .20 世纪 20 年代 B .20 世纪 40 年代 C .20 世纪 60 年代 2、下列不属于神经生理学疗法的是( ) A .运动再学习疗法 B . PNF 疗法 C . Bobath 疗法 D . 20 世纪 80 年代 D . Brunnstrom 疗法 A. 物理疗法就是运动疗法 B. 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一种 C. 物理疗法是运动疗法的一种

运动医学 复习资料

运动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标准直立姿势:从背面观,头颈、脊柱、两足跟在一条垂直线上,两肩峰、两髂嵴上缘高度 一致;从侧面观,头顶、耳屏前、肩峰、股骨大转子、腓骨小头、外踝尖上各点在同一直线上;脊柱呈正常生理弯曲。 2、扁平胸:胸廓呈扁平状,前后径较小,横径与前后径之比增大,约为2:1。见于瘦弱体型及慢 性消耗性疾病患者。 3、桶状胸:肋骨上提,肋间隙加宽,胸廓上方宽度与下方宽度相近,呈圆桶状。横径与前后径之 比为1。见于正常婴幼儿或肺气肿患者。 4、鸡胸:胸廓前后径大,前后径与横径之比小于1,胸骨明显向前方突出似鸡胸脯。常见于佝 偻病患者。 5、漏斗胸:胸骨下端内陷,胸骨剑突联合处下陷最深,使胸廓外形似漏斗。常见于佝偻病患者。 6、“O”形腿:在标准直立姿势下,两足跟并拢时两膝不能靠拢(即两膝均为内翻膝),且相距超 过1、5cm以上。 7、“X”形腿:在标准直立姿势下,两膝并拢时两足跟不能靠拢(急两膝均谓外翻膝),且相距超 过1、5cm以上。 8、瘦体重:机体中非脂肪成分的重量,包括内脏器官、骨骼、肌肉、体液等的重量。 9、联合机能实验:有两种以上的负荷按照一定的顺序与时间组成的负荷试验。 10台阶试验:以一定的频率,上下一定高度的台阶并持续一定的时间,根据登台阶结束后恢复期脉搏的变化评定心脏功能,称为台阶试验。 11 C170试验:指运动中心率达到170次/分的稳定状态下,单位时间内身体所做的功。根据功率大小来评定身体机能能力。 填空 1、正常情况下,颈弯与腰弯深度在3~5cm范围内,其中颈弯3~4cm,腰弯2~ 2、5cm。 2、根据脊柱的生理弯曲,可将背的形状分为正常背、驼背、平背与鞍背;根据脊柱侧弯的检 查,当偏移超过1cm,单纯性向左向右偏移,叫C形弯曲,脊柱向左向右都偏移的,叫S形弯曲。 3、胸廓的形状分为正常胸、扁平胸、桶状胸、鸡胸与漏斗胸以及不对称胸。 4、联合机能试验中的五种反应类型就是正常反应、紧张性增高反应、紧张性不全反应、梯 形反应与无力反应。 问答 1、请描述联合机能试验的五种反应类型的特点 (1)、正常反应:负荷后收缩压与脉搏适度上升,舒张压适度下降5~10mmHg或保持不变,3~5 分钟内脉搏血压可恢复至安静水平。说明机能好。 (2)、紧张性增高反应:负荷后第一分钟收缩压极度升高,可达到180~200mmHg,舒张压很升 高10~20mmHg脉搏明显增加,恢复时间延长。评价:多见于训练水平不高或初次参加训练的人,也见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运动员。 (3)、紧张性增不全反应:负荷后第一分钟舒张压极度下降,至0mmHg仍能听见音响,出出现 所谓的“无休止音”现象。评价:①若此现象持续两分钟以上,且负荷后收缩压上升不明显,脉搏明显增加,恢复期延长,说明身体机能不良或者就是过度训练早期。②若持续不超过一分钟,负荷后收缩压也较高,说明心肌收缩力较强,只因心率快,致使舒张期缩短,训练良好的运动员在激烈竞赛后可出现这种反应。 (4)、梯形反应:收缩压不就是在负荷后的第一分钟,而就是在第二、第三分钟升高的最多,呈

体育生运动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生理考试资料 1.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 过程。 2.稳态:内环境各项理化因素相对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 3.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肌小节。 4.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这种电位差 存在细胞膜两侧。 5.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6.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 7.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变化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8.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 9.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 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 10.运动单位:一个a-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 运动单位。 11.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即人体内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物质,统称为体液。 12.细胞外液:血浆和组织液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称为细胞外液。 13.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14.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15.心输出量: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在同一时期,左心和右心接纳回流的血量 大致一致,输出的血量也大致相等。 16.动脉脉搏: 17.心力储备: 18.基础心率: 19.收缩压: 20.舒张压: 21.潮气量: 22.肺活量: 23.肺泡通气量: 24.氧扩散容量: 25.体液调节: 26.感受器: 27.运动神经元池: 28.本体感受器: 29.牵张反射: 30.状态反射: 31.姿势反射: 32.翻正反射: 33.运动技能: 34.需氧量: 35.摄氧量: 36.身体素质: 37.赛前状态: 38.准备活动:

关节松动术操作流程

关节松动术操作流程 一、基本概念 关节松动技术是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属被动运动范畴,其操作速度比推拿速度慢,在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 1.关节的生理运动 指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完成的运动,可以主动完成,也可以被动完成。 2.关节的附属运动 在自身及其周围组织允许的范围内完成的运动,叫附属运动,是维持关节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运动。一般不能主动完成,需要其它人或对侧肢体帮助才能完成,如关节分离,髌骨的侧方移动等。 任何一个关节都存在着附属运动,当关节因疼痛,僵硬而限制活动时,其生理及附属运动均受到限制。在生理运动恢复后如果关节仍有疼痛或僵硬,可能附属运动尚未完全恢复正常。 通常在改善生理运动之前,先改善附属运动,而附属运动的改善,又可以促进生理运动的改善。 二、基本方法

骨的杠杆样的运动叫~,即生理运动,摆动时要固定关节近端,关节远程做往返运动。摆动必须在ROM>60%(正常时)才可应用。例如,肩关节前屈的摆动手法,至少要在肩前屈达到100°时才应用,如果没有达到这一范围应先用附属运动手法来改善。 2.滚动 当一块骨在另一块骨表面发生滚动时,两块骨的表面形状必然不一致,接触点同时变化,所发生的运动是成角运动,其滚动的方向总是朝向成角骨运动的方向,常伴随着关节的滑动和旋转。 3.滑动 当一块骨在另一块骨上滑动,如是单纯滑动,两骨表面形状必须一致,或是平面,或是曲面(两骨面的凹凸程度必须相等)。滑动时,一侧骨表面的同一个点接触对侧骨表面的不同点。滑动方向取决于运动骨关节面的凹凸形状(凸出—滑动方向与成骨角运动方向相反;凹陷—骨动方向与成骨角运动方向相同) 关节表面形状越接近—滑动就越多,关节表面形状越不一致—滚动就越多。临床应用时,由于滑动可以缓解疼痛,合并牵拉可以松解关节囊,使关节放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因此应用较多。

运动疗法题库.

运动疗法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PT:应用力、电、光、声、水和温度等物理学因素来治疗患者疾患的方法。 2.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功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和(或)治疗者的手法操作以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和(或)被动运动的方式来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一中疗法之一。 二、填空: 1.常规运动疗法技术一般包括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运动疗法、增强肌力的运动疗法、增强肌肉耐力的运动疗法、增强肌肉协调能力的运动疗法、恢复平衡功能的运动疗法、恢复步行功能的运动疗法、 增强心肺功能的运动疗法。 2.运动时必须克服外界阻力才能完成的运动,称为抗阻运动;助力运动的完成,部分借助于器械帮助,部分由患者来完成;被动运动是由外力完成的运动。3.运动疗法根据动力的来源分为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 4.被动运动是由外力完成的运动;运动时必须克服外界阻力才能完成的运动,称为抗阻运动。 三、问答题: 1.简述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及临床应用范围。 答:治疗作用 (1)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功能。 (2)增强心肺功能。 (3)促进代偿功能的形式和发展。 (4)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5)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功能。 临床应用范围: (1)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 (2)运动器官疾病如四肢骨折或脱位。 (3)内脏器官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4)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 (5)其他:肿瘤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艾滋病、戒毒后等。 2.简述运动疗法的实施原则。 (1)运动治疗的方案目的要明确,重点要突出。 (2)制定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情况个别对待、明确运动强度。 (3)运动训练既要重点突出,又要与全身运动相结合。 (4)治疗活动内容要有新鲜感,能调动患者主动训练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 (5)坚持长期训练,不可随意间断,提高训练效果。 (6)治疗中要密切观察病情,看是否有不良反应,是否已达到治疗要求,对不能达到要求的要查明原因。(7)工作中要做好记录,定期总结。

康复医学、运动医学期末复习思考题

10级硕士研究生课程 《康复医学》复习思考题 1.何谓康复和康复医学? 康复一般是指患病后健康水平下降,治疗和休息后健康恢复到病前水平。 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应用学科,其目的在于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生活训练,技能训练,言语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使病伤残者尽快的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达到最大可能的生活自理,劳动和工作的能力,为病伤残者重返社会打下基础。 2.康复程度可分为哪三个层次? 1.低水平只在身体功能和/或心理功能上有某些改善,尚未能走出家门重返社会。 2.中等水平身心功能有显著改善,生活能自理或基本自理,但尚有各种障碍而影响其重返社会。 3.高水平身心功能显著恢复,生活可自理或基本自理;或虽然生活未能完全自理,但可借助于人工辅助器具而重返社会...... 2.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康复服务有哪三种方式? 康复机构康复、上门康复服务、社区康复。 3.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康复医学是一门有关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更具体地说,康复医学是为了康复的目的而应用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和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医学学科。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 康复医学由称第三医学(临床医学为第一医学,预防医学为第二医学)。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已把预防、医疗、康复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体。

4.功能障碍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轻度功能障碍,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需要部分帮助; 中度功能障碍,需要极大的帮助方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重度功能障碍,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或需他人服侍。 5.残疾、残疾人、残疾学的定义是什么?按国际分类法残疾可分为哪几 个独立的类别?其有什么区别? 残疾(disability):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广义的残疾包括病损、残障在内,成为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总称。 残疾人(people with disability,disabled person):是指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使得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个人或社会生活能力的人。1975年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关于残疾者权利的宣言”对“残疾人”的定义已作了明确的规定:“不论是先天或后天原因,身体或精神不健全而完全或部分地不能保证通常的个人生活或社会生活需要的人”。 残疾学是一门研究残疾的各种原因,流行,表现特点,发展规律,后果及评定,康复与预防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产物。 1、残损:结构功能缺损,主要是生物器官水平上的残疾,是一个解剖 生理学上的概念。 2、残疾:个体能力障碍或残弱,主要是个体水平上的残疾,是一个功 能上的概念。 3、残障:社会能力障碍,主要是社会水平的残疾,是一个社会方面的 概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