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字推理整理规律

数字推理整理规律

数字推理整理规律
数字推理整理规律

1、最常用的方法是两两做差,过了才是两两相加(前提是不能一眼看出是什么数列的时候)。做差做和时数列每项浮动不大才选择做差或做和;

2、如果每项浮动过大就选择做积或做商。有的时候一个所列中会出现两种数列,如:1,2,3,4,5,8,7,16,9()。1,3,5,7,9就构成质数列,2,4,8,16(32)就构成等比数列。

3、采用代入法:就是将选项带入看其有无规律。(未知项在中间时可以采用“先猜后验”)

4、看其数列每项的最小公约数是不是相同。

一、基础数列:

等比、等差、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数列;周期数列(某一项开始重复出现与前面相同);直接递推数列(每一项等于前两项和、差、积、商)。

二、数字敏感:

200以内质数: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101 103 107 109 113 127 131 137 139 149 151 157 163 167 173 179 181 191 193 197 199。

典型形似质数的合数:91=7*13 111=3*37 119=7*17 133=7*19 117=9*13 143=11*13 147=7*21 153=9*17 161=7*23 171=9*19 187=11*17 209=19*11 1001=7*11*13

三、分数数列:

1、基础分数数列技巧:分组规律型:分子、分母互不影响,各自独立为一个简单数列;

交叉影响型:分子、分母互相影响,整体考虑有一个直观规律;

1/3,3/4,4/7,7/11。交叉观察:分子为前一分数分母,分母为前一分数分子、分母之和。

广义通分型:当分数分母或分子很容易化为一致时,将其化为相同数。

2、反约分:分子、分母同时乘以一个数,再找规律。

1/5,1/3,3/7,1/2,( ). 反约分:1/5,2/6,3/7,4/8,(5/9)分子、分母都等差数列。

3、带分数数列:(二又三分之一)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开看;

4、小数数列: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看;

5、根式数列:要么整体等比,要么底数等差;

四、因式分解:(1)同出一个公因子再做差;(2)分解因子(2=1*2),再找规律。很少用

五、多级数列:做一次差/商/和/积能得出规律的是二级数列;做两次差/商/和/积为三级数列。通常考做差的多些,最多就做三次差。

拓展:近两年出现了相邻三项间的运算(一般是加法);在单一运算基础上出现依次进行两种不同运算的情形;在相邻运算基础上,出现固定基数的运算形式:

六、交叉数列:(常考)偶数项和奇数项分别构成了两组数列;两两分组或三三分组;机械分组(数字加和、数字拆裂)

{两两分组:1,3,3,9,5,15,7,(21)→(1,3),(3,9),(5,15),(7,(21))做和

4 12 20 28

三三分组的情况同上,不过是每三项为一组;

数字加和:2137,4036,2380,3532,4702。→每一项的各位数之和,等于13。像这样的就是数字加和。

数字拆裂:1526,4769,2154,5397,(1469)→拆裂:15|26,47|69,21|54,53|97,14|69。规律:后部减去前部,得11,22,33,44,(55)。像这样把数分成两部分看的就是数字拆裂。

后边两种用在出现四位及以上的数列时。}

七、幂次数列(平方、立方)常用幂次数:

平方数

底数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平方121 144 169 196 225 256 289 324 361 400 441 484 底数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平方529 576 625 676 729 784 841 900 961 1024 1089

立方数底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立方 1 8 9 64 125 216 343 512 729 1000 1331 1728

多次方数次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024 2048 4096

3 3 9 27 81 243 729

4 4 16 64 256 1024

5 5 25 125 625 3125

6 6 36 216 1296 7776

注意某些相通的幂次数。

基本法则:负幂次、负底数的偶次幂

八、递推数列:从前往后或从后往前通过一定运算得到的数列形式。

方法:

翻转

整体递减差商减倍失败

整体递增增长

较缓

增长

急速

增长

较快

和、方、

积都失

和方积增倍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复习 一、位置 1.、位置的表示: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前边、后边。 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 2、在填写含有序数的位置关系时,先看给出的物体位置是怎么数的,那么其他的物体的位置也按相同的顺序数。见课本第5页位置。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方法:①相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 如:12—— 9 = 3 把12分解成10和2 过程:想先算:10-9=1 则再算:1+2=3 ★2、应用题: 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1、平面图形的拼组 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立体图形的拼组 (!)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行测图形形式数字推理知识点储备

行测图形形式数字推理知识点储备 一、考情分析 图形形式数字推理是在数列形式数字推理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新题型。其变化情况相对有限,难度略低于数列形式数字推理。它主要考查图形中数字之间的运算关系。 二、基本概念 (一)表格形式数字推理 表格形式数字推理的题干是一个表格。表格的显著特点是被分成了几行、几列,其中的数字推理规律也是关于每行或每列几个数字的运算关系或表格中数字表现出的整体规律。 1.行间规律 行间运算规律是指每行两个数字简单运算得到第三个数。主要有下面三种形式:(1)每行前两个数运算得到第三个数;(2)每行后两个数运算得到第一个数;(3)每行第一个数和第三个数运算得到中间数字。 2.列间规律 列间运算规律是指每列两个数字简单运算得到第三个数。主要有下面三种形式: 3.整体规律 整体运算规律是指表格中的数字按某种方式排列可构成一个简单的数列。主要有下面四种形式: (二)圆圈形式数字推理 圆圈形式数字推理的题干通常是几个带有数字的圆圈,圆圈的形式有两种。第一种,将一个圆圈分成了上、下、左、右4部分,其中的数字推理规律通常是将这4个数字分为两组,然后每组经过一种运算,最后得到相同的

结果。且在题干几个图形中,这种数字的分组和运算方式都是相同的。第二种,将一个圆圈分成5个部分,四周4个数字、中心1个数字,其中的数字推理规律通常是四周4个数字通过某种运算得到中心数字。且在题干几个图形中,这种运算方式是相同的。带中心数字的圆圈中,数字在运算过程中,通常也要进行分组,这是两种圆圈形式数字推理之间的联系。 (三)三角形式数字推理 三角形数字推理的题干是几个带数字的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角上各有一个数字(后面的叙述中称为顶角数字、左底角数字、右底角数字),此外还有一个中心数字。这和带中心数字的圆圈形式数字推理很类似。其中的数字推理规律是三个角上的数字运算得到中心数字。和带中心数字的圆圈形式数字推理相比,由于少一个数字,变化的方式就少了很多,难度相对较低。 三、例题精讲

初中数学规律题汇总(全部有解析)

初中数学规律题拓展研究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律

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律 1.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这种情形比较常见,也比较容易看出来,所以就不详细介绍。 例题1 3,4,6,9,(),18 A 11 B 12 C 13 D 14 【解答】答案为C。这道题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规律,但稍加改变处理,就成为一道非常容易的题目。顺次将数列的后项与前项相减,得到的差构成等差数列1,2,3,4,5,……。显然,括号内的数字应填13。在这种题中,虽然相邻两项之差不是一个常数,但这些数字之间有着很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们称为等差数列的变式。 2.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2 8,8,12,24,60,() A 90 B 120 C 180 D 240 【解答】答案为C。该题难度较大,可以视为等比数列的一个变形。题目中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后一项除以前一项得到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1.5,2,2.5,3,因此括号内的数字应为60×3=180。这种规律对于没有类似实践经验的应试者往往很难想到。我们在这里作为例题专门加以强调。该题是1997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大学毕业生考试的原题。 例题3 8,14,26,50,() A 76 B 98 C 100 D 104 【解答】答案为B。这也是一道等比数列的变式,前后两项不是直接的比例关系,而是中间绕了一个弯,前一项的2倍减2之后得到后一项。故括号内的数字应为50×2-2=98。 3.等差与等比混合式 例题4 5,4,10,8,15,16,(),() A 20,18 B 18,32 C 20,32 D 18,32 【解答】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等差、等比数列的混合题。其中奇数项是以5为首项、等差为5的等差数列,偶数项是以4为首项、等比为2的等比数列。这样一来答案就可以容易得知是C。这种题型的灵活度高,可以随意地拆加或重新组合,可以说是在等比和等差数列当中的最有难度的一种题型。 4.求和相加式与求差相减式 例题5 34,35,69,104,() A 138 B 139 C 173 D 179 【解答】答案为C。观察数字的前三项,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34+35=69,这种假想的规律迅速在下一个数字中进行检验,35+69=104,得到了验证,说明假设的规律正确,以此规律得到该题的正确答案为173。在数字推理测验中,前两项或几项的和等于后一项是数字排列的又一重要规律。 例题6 5,3,2,1,1,() A -3 B -2 C 0 D 2 【解答】这题与上题同属一个类型,有点不同的是上题是相加形式的,而这题属于相减形式,即第一项5与第二项3的差等于第三项2,第四项又是第二项和第三项之差……所以,第四项和第五项之差就是未知项,即1-1=0,故答案为C。 5.求积相乘式与求商相除式 例题7 2,5,10,50,() A 100 B 200 C 250 D 500 【解答】这是一道相乘形式的题,由观察可知这个数列中的第三项10等于第一、第二项之积,第四项则是第二、第三两项之积,可知未知项应该是第三、第四项之积,故答案应为D。 例题8 100,50,2,25,() A 1 B 3 C 2/25 D 2/5

公务员考试十大数字推理规律详解

公务员考试十大数字推理规律详解 (2009-6-11 上午 07:55:46) 备考规律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7,11,15,( ) A 19 B 20 C 22 D 25 【答案】A选项 【广州新东方戴斌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15+4=19,第四项应该是19,即答案为A。 (一)等差数列的变形一: 【例题】7,11,16,22,( ) A.28 B.29 C.32 D.33 【答案】B选项 【广州新东方戴斌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一种等差的规律。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7,则第五个数为22+7=29。即答案为B选项。 (二)等差数列的变形二: 【例题】7,11,13,14,( ) A.15 B.14.5 C.16 D.17 【答案】B选项 【广州新东方戴斌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等比的规律。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2;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1。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2,1,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0.5,则第五个数为14+0.5=14.5。即答案为B选项。 (三)等差数列的变形三: 【例题】7,11,6,12,( ) A.5 B.4 C.16 D.15 【答案】A选项 【广州新东方戴斌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正负号进行交叉变换的规律。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

初级中学找规律题型情况总结

规律探究(1次课) 1、二级数列 这里所谓的二级数列是指数列中前后两个数的和、差、积或商构成一个我们熟悉的某种数列形式。 例1:2 6 12 20 30 ( 42 )(2002年考题) A.38 B.42 C.48 D.56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个数的差分别为:4,6,8,10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30的差应该是12,所以答案应该是B。 例2:20 22 25 30 37 ( ) (2002年考题) A.39 B.45 C.48 D.51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2,3,5,7这是一个质数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37的差应该是11,所以答案应该是C。 例3:2 5 11 20 32 ( 47 ) (2002年考题) A.43 B.45 C.47 D.49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3,6,9,12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32的差应该是15,所以答案应该是C。 例4:4 5 7 1l 19 ( 35 ) (2002年考题) A.27 B.31 C.35 D.41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1,2,4,8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19的差应该是16,所以答案应该是C。 例5:3 4 7 16 ( 43 ) (2002年考题) A.23 B.27 C.39 D.43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1,3,9这显然也是一个等比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16的差应该是27,所以答案应该是D。 例6:32 27 23 20 18 ( 17 ) (2002年考题) A.14 B.15 C.16 D.17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5,-4,-3,-2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18的差应该是-1,所以答案应该是D。 例7:1,4,8,13,16,20,( 25 ) (2003年考题) A.20 B.25 C.27 D.28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3,4,5,3,4这是一个循环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20的差应该是5,所以答案应该是B。 例8:1,3,7,15,31,( 63 ) (2003年考题) A.61 B.62 C.63 D.64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2,4,8,16这显然是一个等比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31的差应该是32,所以答案应该是C。 例9:( 69 ),36,19,10,5,2(2003年考题) A.77 B.69 C.54 D.48 解析:前一个数与后一个数的差分别为:3,5,9,17这个数列中前一个数的2倍减1得后一个数,后面的数应该是17*2-1=33,因而33+36=69答案应该是B。 例10:1,2,6,15,31,( 56 ) (2003年考题) A.53 B.56 C.62 D.87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1,4,9,16这显然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31的差应该是25,所以答案应该是B。 例11:1,3,18,216,( 5184 ) A.1023 B.1892 C.243 D.5184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比值分别为:3,6,12这显然是一个等比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216的比

总结数字推理十大规律1

总结数字推理十大规律(四) 2010-01-14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字体: 】 备考规律七:求差相减式数列 规律点拨:在国考中经常看到有“第一项减去第二项等于第三项”这种规律的数列,以下李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该类型的数列 【例题】8,5,3,2,1,() A.0 B.1 C.-1 D.-2 备考规律八:“平方数”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1,4,9,16,25,() A.36 B.28 C.32 D.40 (一)“平方数”数列的变形一: 【例题】0,3,8,15,24,() A.35 B.28 C.32 D.40 【例题变形】2,5,10,17,26,() A.37 B.38 C.32 D.40 (二)“平方数”数列的变形二: 【例题】2,6,12,20,30,() A.42 B.38 C.32 D.40 更多详情请查询:安徽公务员考试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6d18014740.html,/) 【答案】B选项 解析】这题与“求和相加式的数列”有点不同的是,这题属于相减形式,即“第一项减去第二项等于第三项”。我们看第一项8与第二项5的差等于第三项3;第二项5与第三项3的差等

于第三项2;第三项3与第四项2的差等于第五项1; 同理,我们推敲,第六项应该是第四项2与第五项1的差,即等于0;所以A选项正确。【答案】A选项 【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平方数”的数列,即第一项是1的平方,第二项是2的平方,第三项是3的平方,第四项是4的平方,第五项是5的平方。同理我们推出第六项应是6的平方。所以A选项正确。 【答案】A选项 【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立方数”的数列,其规律是每一个平方数减去一个常数,即第一项是1的平方减去1,第二项是2的平方减去1,第三项是3的平方减去1,第四项是4的平方减去1,第五项是5的平方减去1.同理我们推出第六项应是6的平方减去1.所以A选项正确。 题目规律的延伸:既然可以是“每一个立方数减去一个常数”,李老师认为就一定可以演变成“每一个立方数加上一个常数”。就上面那道题目而言,同样可以做一个变形: 【答案】A选项 【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平方数”的数列,其规律是每一个平方数减去一个常数,即第一项是1的平方加上1,第二项是2的平方加上1,第三项是3的平方加上1,第四项是4的平方加上1,第五项是5的平方加上1.同理我们推出第六项应是6的平方加上1.所以A选项正确。 【答案】A选项 【解析】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平方数”的数列变形,其规律是每一个立方数加去一个数值,而这个数值本身就是有一定规律的。即第一项是1的平方加上1,第二项是2的平方加上2,第三项是3的平方加上3,第四项是4的平方加上4,第五项是5的平方加上5.同理我们假设推出第六项应是6的平方加上X.而把各种数值摆出来分别是:1,2,3,4,5,X.由此我们可以得出X=6,即第六项是6的平方加上6,所以A选项正确。

数字推理题型的7种类型28种形式

数字推理题型的7种类型28种形式

数字推理题型的7种类型28种形式 数字推理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是一个有某种规律的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使之符合数列的排列规律。其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推理,题目中全部是数字,没有文字可供应试者理解题意,真实地考查了应试者的抽象思维能力。 第一种情形----等差数列:是指相邻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的一组数。1、等差数列的常规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 d ,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 (n为自然数)。 [例1]1,3,5,7,9,() A.7 B.8 C.11 D.13 [解析] 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排列方式:其特征是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从该题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相邻两个数字的差均为2,所以括号内的数字应为11。故选C。 2、二级等差数列。是指等差数列的变式,相邻

两项之差之间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往往构成等差数列. [例2] 2, 5, 10, 17, 26, ( ), 50 A.35 B.33 C.37 D.36 [解析] 相邻两位数之差分别为3, 5, 7, 9, 是一个差值为2的等差数列,所以括号内的数与26的差值应为11,即括号内的数为26+11=37.故选C。 3、分子分母的等差数列。是指一组分数中,分子或分母、分子和分母分别呈现等差数列的规律性。 [例3] 2/3,3/4,4/5,5/6,6/7,()A、8/9 B、9/10 C、9/11 D、7/8 [解析] 数列分母依次为3,4,5,6,7;分子依次为2,3,4,5,6,故括号应为7/8。故选D。 4、混合等差数列。是指一组数中,相邻的奇数项与相邻的偶数项呈现等差数列。 [例4] 1,3,3,5,7,9,13,15,,(),()。

二年级找规律题型总结大全

第四讲找规律填数 哪吒智闯水晶宫---惊险的房子哪 吒寻宝途中觉得肚子饿得咕咕叫,想找个地方弄 点吃的,结果来到一个大房子,他敲了敲门,门 自动开了,他进入空空的大厅里什么也没有,地 面水晶砖上杂乱的写了好多数字,哪吒刚想迈步 向前走。“当心有暗器!”南海龙王从身后跑过来叫 道。 南海龙王递给哪吒一张纸条,说道:“幸好你 没有向前走,这间大厅里布满了暗器,我忘记给你通过这个房间的的密码了,你按照纸条上的数字向前走,一定能通过这个大厅。”说完,南海龙王就告辞了。 哪吒拿起纸条一看,上面写着:1、2、3、5、8……哪吒按照纸条上的数字,踏着写着同样数字的水晶砖向前走,果然平安无事,可当哪吒走到写着“8”的水晶砖时,发现前面还有许多数字,哪吒心想:南海龙王的密码不完整啊,我下面该踏哪个数字呢?哪吒认真的研究起这组特殊的数字:“1、2、3、5、8……”。 “哈哈,我知道!从第三个数字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哪吒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高兴的叫了起来。接下来哪吒就踏着水晶砖上的:5+8=13、8+13=21、13+21=34、21+34=55……这些数向前走,安全的通过了这个大厅,找到了一个存储食物的仓库,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例题精讲 第一种类型:数列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许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数 比如:一列自然数:1,2,3,4,5,6,7,8,… 年份:1998,1999,2000,2001,2002,… 某文具厂生产笔筒个数(按月份排):400,450,500,450,500…例1 仔细观察找出规律,再填数。 (1)2,5,8,();

(2)20,(),12,8,4。 (3)1,6,7,12,13,(),(); (4)1,3,6,(),(); 分析:(1)11 加3 (2)16 减4 (3)18、19 先加5再加1(4)10 、15 例2 6,7,9,12,(),21,27,34 分析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每相邻两项的差依次增加1。如:7-6=1,9-2=2,12-9=3,故可推知()-12=4,()中填16,经检验,21-16=5,27-21=6,34-27=7,均符合前面所说的规律。 例3 小静静班上的同学排队做操,第一个同学身高120厘米,第二个同学身高121厘米,第三个同学身高123厘米,第四个同学身高126厘米,那么第五个同学的身高是多少?第七个同学就是你的好朋友圆圆,圆圆的身高是多少呢? 分析:130厘米,圆圆身高141厘米 例4 一个工厂1991年生产100件产品,1992年生产115件产品,1993年生产130件产品,请问2000年这个工厂生产多少件产品? 分析每年增加15件产品,100+(15*9 ) =235(件) 第二种类型:数图阵问题 例5 智力大比拼,在空格中填上合适的数 1、 2、 分析 1、44345 55345 66345 2、19,22

商业资料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

A thesis submitted to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目录:单击进入相应的页面 目录:F (1) 第一部分: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2 第二部分:数学运算题型及讲解 (6) 第三部分: 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律..8 第四部分:数字推理题典!! (16) (数字的整除特性) (62) 继续题典 (65) 本题典说明如下:本题典的所有题都适用!1)题目部分用黑体字 2)解答部分用红体字 3)先给出的是题目,解答在题目后。 4)如果一个题目有多种思路,一并写出.

5)由于制作仓促,题目可能有错的地方,请谅解!!! ts_ljm 06-3-7中午第一部分: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 行政能力倾向测试是公务员(civil servant)考试必考的一科,数字推理题又是行政测试中一直以来的固定题型。如果给予足够的时间,数字推理并不难;但由于行政试卷整体量大,时间短,很少有人能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做完,尤其是对于文科的版友们来说,数字推理、数字运算(应用题)以及最后的资料分析是阻碍他们行政拿高分的关卡。并且,由于数字推理处于行政A类的第一项,B类的第二项,开头做不好,对以后的考试有着较大的影响。应广大版友,特别是MM版友的要求,甘蔗结合杨猛80元书上的习题,把自己的数字推理题解题心得总结出来。如果能使各位备考的版友对数字推理有所了解,我在网吧花了7块钱打的这篇文章也就值了。 数字推理考察的是数字之间的联系,对运算能力的要求并不高。所以,文科的朋友不必担心数学知识不够用或是以前学的不好。只要经过足够的练习,这部分是可以拿高分的,至少不会拖你的后腿。抽根烟,下面开始聊聊。 一、解题前的准备 1.熟记各种数字的运算关系。 如各种数字的平方、立方以及它们的邻居,做到看到某个数字就有感觉。这是迅速准确解好数字推理题材的前提。常见的需记住的数字关系如下: (1)平方关系:2-4,3-9,4-16,5-25,6-36,7-49,8-64,9-81,10-100,11-121,12-144 13-169,14-196,15-225,16-256,17-289,18-324,19-361,20-400 (2)立方关系:2-8,3-27,4-64,5-125,6-216,7-343,8-512,9-729,10-1000 (3)质数关系:2,3,5,7,11,13,17,19,23,29...... (4)开方关系:4-2,9-3,16-4...... 以上四种,特别是前两种关系,每次考试必有。所以,对这些平方立方后的数字,及这些数字的邻居(如,64,63,65等)要有足够的敏感。当看到这些数字时,立刻就能想到平方立方的可能性。熟悉这些数字,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有时候,一个数字就能提供你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如216 ,125,64()如果上述关系烂熟于胸,一眼就可看出答案但一般考试题不会如此弱智,实际可能会这样215,124,63,()或是217,124,65,()即是以它们的邻居(加减1),这也不难,一般这种题5秒内搞定。 2.熟练掌握各种简单运算,一般加减乘除大家都会,值得注意的是带根号的运算。根号运算掌握简单规律则可,也不难。

数字推理规律总结

<2>表格形式数字推理 行间运算规律:行间运算规律主要是每行两个数字简单运算得到第三个数.主要有下面三种形式: 每行前两个数运算得到第三个数. 每行后两个数运算得到第一个数. 每行第一个数和第三个数运算得到中间数字. <3> 三角形形式数字推理 三角形数字推理的规律通常是寻找三角形的数字与中心数字之间的联系 一、圆圈形数字推理 1、考虑对角数字和周围数字 【例】 A.27 B. 21 C. 16 D. 11 【答案】C 【解题关键点】考虑对角数字和周围数字 5×8+(13+7)=2,3×12+(3+15)=2,15×4+(19+11)=2 2、考虑四周数字得到中间数字的方式 解题思想 1.思考角度:一般由四周向中间位置的数靠拢。 2.运算关系:一般各数之间为“加减乘除”关系,其中加法、减法、乘法是最常见的运算方法。 3.组合关系:一般采用上下、左右、对角三种组合关系。 4.如果中间位置的数是质数,那么一般是通过加法或减法向中间位置靠拢;如果中间位置的数是合数(特别的一些质数也可分解为其与1的乘积),则可以首先将中间位置拆分成 两个(或三个)因数的乘积,再将已知数向因数靠拢,也可以通过加减法向中间位置数靠拢。 5.如果中间位置数值较大,而其他数值较小,则考虑运算中含有乘法关系。 6.作减法和除法时,注意减数和被减数、除数和被除数的位置关系。 要点提示 奇偶数之间有如下的运算法则: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 根据以上法则可以得到以下规律: (1)几个偶数之间做四则运算无法得到一个奇数。 (2)偶数个奇数之间的无法通过加法得到一个奇数,偶数个奇数之间无法

公务员考试之数字推理类(解题规律总结)

公务员考试之数字推理类(解题规律总结) 本文包括以下两部分: 一、数量关系测验类 (一)、考点分析 (二)、解题技巧及规律总结 (三)、题型分析 二、数学题快速获得答案方法之-----十字相乘法 一、数量关系测验类 (一)、考点分析 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测验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从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个角度来考查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和反应速度。 数量关系测验含有速度与难度的双重性质。在速度方面,要求考生反应灵活活,思维敏捷;在难度方面,其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或原理都不超过小学与初中水平,甚至多数是小学水平。如果时间充足,获得正确答案是不成问题的。但在一定的时间限制下,要求考生答题既快又准,这样,个人之间的能力差异就显现出来了。可见,该测验难点并不在于数字与计算上,而在于对规律与方法的发现和把握上,它实际测查的是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解答数量关系测验题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数字的直觉能力,还需要具有判断、分析、推理、运算等能力。 1.数字推理 数字推理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4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在解答数字推理题时,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两点:一是反应要快;二是掌握恰当的方法和规律。一般而言,先考察前面相邻的两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在关脑中假设出一种符合这个数字关系的规律,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应用到下一个数字与

前一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上,如果得到验证,就说明假设的规律是正确的,由此可以直接推出答案;如果假设被否定,就马上改变思路,提出另一种数量规律的假设。另外,有时从后往前推,或者“中间开花”向两边推也是较为有效的。 两个数列规律有时交替排列在一列数字中,是数字推理测验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只有当你把这一列数字判断为单数项与双数项交替排列在一起时,才算找到了正确解答这道题的方向,你的成功就已经是80%了。 由此可见,即使一些表面看起来很复杂的排列数列,只要我们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具体来说,将相邻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相乘或相除之后,它们也不过是由一些简单的排列规律复合而成的。只要掌握它们的排列规律,善于开动脑筋,就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需要说明一点:近年来数字推理题的趋势是越来越难,即需综合利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规律。因此,当遇到难题时,可以先跳过去做其他较容易的题目,等有时间再返回来解答难题。这样处理不但节省了时间,保证了容易题目的得分率,而且会对难题的解答有所帮助。有时一道题之所以解不出来,是因为我们的思路走进了“死胡同”,无法变换角度思考问题。 此时,与其“卡”死在这里,不如抛开这道题先做别的题。在做其他题的过程中也许就会有新的解题思路,从而有助于解答这些少量的难题。 在做这些难题时,有一个基本思路:“尝试错误”。很多数字推理题不太可能一眼就看出规律、找到答案,而是要经过两三次的尝试,逐步排除错误的假设,最后找到正确的规律。 2.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题主要考查解决四则运算等基本数字问题的能力。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字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并判断所计算的结果与答案各选项中哪一项相同,则该选项即为正确答案,并在答卷纸上将相应题号下面的选项字母涂黑。 数学运算的试题一般比较简短,其知识内容和原理多限于小学数中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尽管如此,也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因为测验有时间限制,需要考生算得既快又准。

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律

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律 一.题型: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1】2,5,8,() A 10 B 11 C 12 D 13 【解答】从上题的前3 个数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题中第二个数字为5,第一个数字为2,两者的差为3,由观察得知第三个、第二个数字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8+3=11,第四项应该是11,即答案为B. 【例题2】3,4,6,9,(),18 A 11 B 12 C 13 D 14 【解答】答案为C.这道题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规律,但稍加改变处理,就成为一道非常容易的题目.顺次将数列的后项与前项相减,得到的差构成等差数列1,2,3,4,5,…….显然,括号的数字应填13.在这种题中,虽然相邻两项之差不是一个常数,但这些数字之间有着很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们称为等差数列的变式. ●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3】3,9,27,81() A 243 B 342 C 433 D 135 【解答】答案为A.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排列方式,等比数列.其特点为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该题中后项与前项相除得数均为3,故括号的数字应填243. 【例题4】8,8,12,24,60,() A 90 B 120 C 180 D 240 【解答】答案为C.该题难度较大,可以视为等比数列的一个变形.题目中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后一项除以前一项得到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1.5,2,2.5,3,因此括号的数字应为60×3=180.这种规律对于没有类似实践经验的应试者往往很难想到.我们在这里作为例题专门加以强调.该题是1997 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大学毕业生考试的原题. 【例题5】8,14,26,50,() A 76 B 98 C 100 D 104 【解答】答案为B.这也是一道等比数列的变式,前后两项不是直接的比例关系,而是中间绕了一个弯,前一项的2 倍减2 之后得到后一项.故括号的数字应为50×2-2=98. ●等差与等比混合式 【例题6】5,4,10,8,15,16,(),() A 20,18 B 18,32 C 20,32 D 18,32 【解答】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等差、等比数列的混合题.其中奇数项是以5 为首项、等差为5 的等差数

行政能力测试数字推理的规律及其解题过程(备考)

行政能力测试数字推理的规律及其解题过程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根据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分为两大类: 一、相邻数之间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式发生联系,产生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规律: 1、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等于第三数 2、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后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数 3、等差数列:数列中各个数字成等差数列 4、二级等差: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差数列 5、等比数列: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比值相等 6、二级等比: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比数列 7、前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数 8、前一个数的平方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 9、前一个数乘一个倍数加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 10、隔项数列:数列相隔两项呈现一定规律, 11、全奇、全偶数列 12、排序数列 二、数列中每一个数字本身构成特点形成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 1、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 的平方构成或者是n 的平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n构成 2、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立方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n 3、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倍数加减一个常数 以上是数字推理的一些基本规律,必须掌握。但掌握这些规律后,怎样运用这些规律以最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

这就需要在对各种题型认真练习的基础上,应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和技巧。 第一步,观察数列特点,看是否存是隔项数列,如果是,那么相隔各项按照数列的各种规律来解答 第二步,如果不是隔项数列,那么从数字的相邻关系入手,看数列中相邻数字在加减乘除后符合上述的哪种规律,然后得出答案。 第三步,如果上述办法行不通,那么寻找数列中每一个数字在构成上的特点,寻找规律。 当然,也可以先寻找数字构成的规律,在从数字相邻关系上规律。这里所介绍的是数字推理的一般规律,在对各种基本题型和规律掌握后,很多题是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和心算得出答案。 数字推理题的一些经验 1)等差,等比这种最简单的不用多说,深一点就是在等差,等比上再加、减一个数列,如24,70,208,622,规律为a*3-2=b 2)深一点模式,各数之间的差有规律,如 1、2、5、10、17。它们之间的差为1、3、5、7,成等差数列。这些规律还有差之间成等比之类。B,各数之间的和有规律,如1、2、3、5、8、13,前两个数相加等于后一个数。 3)看各数的大小组合规律,做出合理的分组。如 7,9,40,74,1526,5436,7和9,40和74,1526和5436这三组各自是大致处于同一大小级,那规律就要从组方面考虑,即不把它们看作6个数,而应该看作3个组。而组和组之间的差距不是很大,用乘法就能从一个组过渡到另一个组。所以7*7-9=40 , 9*9-7=74 , 40*40-74=1526 , 74*74-40=5436,这就是规律。 4)如根据大小不能分组的,A,看首尾关系,如7,10,9,12,11,14,这组数 7+14=10+11=9+12。首尾关系 经常被忽略,但又是很简单的规律。B,数的大小排列看似无序的,可以看它们之间的差与和有没有顺序关系。 5)各数间相差较大,但又不相差大得离谱,就要考虑乘方,这就要看各位对数字敏感程度了。如6、24、60、 120、210,感觉它们之间的差越来越大,但这组数又看着比较舒服(个人感觉,嘿嘿),它们的

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律演示教学

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 律

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律 一.题型: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 1】2,5,8,() A 10 B 11 C 12 D 13 【解答】从上题的前 3 个数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题中第二个数字为 5,第一个数字为 2,两者的差为 3,由观察得知第三个、第二个数字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 8+3=11,第四项应该是 11,即答案为 B. 【例题 2】3,4,6,9,(),18 A 11 B 12 C 13 D 14 【解答】答案为C.这道题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规律,但稍加改变处理,就成为一道非常容易的题目.顺次将数列的后项与前项相减,得到的差构成等差数列 1,2,3,4,5,…….显然,括号内的数字应填13.在这种题中,虽然相邻两项之差不是一个常数,但这些数字之间有着很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们称为等差数列的变式. ●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 3】3,9,27,81() A 243 B 342 C 433 D 135 【解答】答案为A.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排列方式,等比数列.其特点为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该题中后项与前项相除得数均为 3,故括号内的数字应填 243. 【例题 4】8,8,12,24,60,() A 90 B 120 C 180 D 240 【解答】答案为C.该题难度较大,可以视为等比数列的一个变形.题目中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后一项除以前一项得到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1.5,2,2.5,3,因此括号内的数字应为 60×3=180.这种规律对于没有类似实践经验的应试者往往很难想到.我们在这里作为例题专门加以强调.该题是 1997 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大学毕业生考试的原题. 【例题 5】8,14,26,50,() A 76 B 98 C 100 D 104

数字推理十大规律

备考规律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7,11,15,() A.19 B.20 C.22 D.25 【答案】A选项 【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15+4=19,第四项应该是19,即答案为A. (一)等差数列的变形一: 【例题】7,11,16,22,() A.28 B.29 C.32 D.33 【答案】B选项 【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一种等差的规律。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7,则第五个数为22+7=29.即答案为B选项。 (二)等差数列的变形二: 【例题】7,11,13,14,() A.15 B.14.5 C.16 D.17 【答案】B选项 【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等比的规律。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2;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

差值是1.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2,1,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0.5,则第五个数为14+0.5=14.5.即答案为B选项。 (三)等差数列的变形三: 【例题】7,11,6,12,() A.5 B.4 C.16 D.15 【答案】A选项 【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正负号进行交叉变换的规律。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但各项之间的正负号是不同,由此可以推出X=-7,则第五个数为12+(-7)=5.即答案为A选项。 (三)等差数列的变形四: 【例题】7,11,16,10,3,11,() A.20 B.8 C.18 D.15 【答案】A选项 【解析】这也是最后一种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这是目前为止难度最大的一种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正负号每“相隔两项”进行交叉变换的规律。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7.第六个与第五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8,假设第七个与第六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总结一下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7,8,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但各项之间每“相隔两项”的正负号是不同的,由此可以推出X=9,则第七个数为11+9=20.即答案为A选项。 备考规律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4,8,16,32,() A.64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

1 t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 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 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1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1+(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 (二)、比值相等(等比数列): 例:2、4、8、16、…。第n项为:a n=2n (三)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即二级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 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 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是: 3+2×(n-2)=2n-1,总增幅为:〔3+(2n-1)〕×(n-1)÷2=(n+1)×(n-1)=n2-1 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 单的多了。 (四)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 如:2、3、5、9、17、…. 分析:数列2、3、5、9,17…。的增幅为1、2、4、8…. 即增幅为等比数列,比为:2。 那么,增幅数列(等比数列)1、2、4、8….的和为多少求出来加上第一位数就是第n位数,即增幅数列(等比数列) 1、2、4、8…. 的和为:设:s=1+2+4+8+…+2n-2, 2s=2+4+8+16…+2n-1 2s-s=2n-1-1, 所以: 第n位数为:a1+s=2+2n-1-1=2n-1+1 (五)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 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